加强课题研究促进学校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课题研究促进学校发展
陶庄初级中学夏彩纲
2006年,我校作为市课题实验基地学校,参加了“追寻理想课堂”第一批教科研课题申报工作。

参与课题实验一年多来,我校各课题组在市教育局和课题组的直接领导下,以“科研兴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为宗旨,认真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现对这一阶段的课题工作作一回顾,并对我校今后的教科研课题研究提出一些设想:
一.课题中期工作回顾
一年多来的课题实验,我校以校本教研为重心,探索培训、教研、教学三位一体的研究机制,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学习型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规范管理,构建教科研网络。

规范教科研管理与考核是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有效开展的保障措施,只有强化管理,才能增强教科研的实效性,只有改进考核,加强评价激励,才能调动教师的教科研能动性。

1.制定学校教科研计划。

首先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进行定性、定位。

统一对校本教研的认识,校本教研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校本教研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强调必须从学校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为学校的教育发展服务。

第二层含义是:“校本教研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人,通过校本研究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

第三层含义是:“校本教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校本教研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反对形式主义,其次从“转变观念,构建网络,制定制度,培养能力”等方面提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策略,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人文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再次是成立学校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校本课程开发,进行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加强学校管理改革研究,做好教师校本培训等工作,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

2.构建学校三大板块教科研工作网络。

第一板块为常规教研工作:要求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做到“研”有计划,“研”抓落实,“研”有总结;第二板块为集体备课:备课组之间定期地开展学习、备课、上课、议课活动,进行常规督促、经验总结等交流活动;第三板块是建立规范的课题组,进行教育教学课题实验研究,做到科研有基本流程,阶段工作有记录,科研工作有督查,材料归档规范及时。

3.加强各学科教研组的管理工作。

一是教研组活动制度规范化,做到主题突出,内容落实,时间保证,人员到位;二是教研组教研过程合格化,认真抓好起始、中间、终端三个环节;三是重视对教研组工作的检查评估。

(二)开展培训,提高教科研素养。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科研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能否真正让教师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是事关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校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出建设学习型学校,争做学习型老师的口号,并拟定了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开展了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培训活动,促进了教师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培养能力。

⑴培训工作日常化。

我们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规定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为全体教师业务学习时间,使校本培训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⑵培训内容广泛性。

培训内容力求做到全面、丰富、翔实。

具体有新课程培训、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实验教材培训、教科研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

⑶培训形式多样化。

在校本培训中,我校力求做到形式多样,贴近教师工作实际。

具体有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在培训效果上体现了“新、活、实”三个字:内容新——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教学方式和新型的师生关系;方法活——采取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效果实——备课时要想到、教学中要做到、课后要反思到。

⑷开展反思与交流,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

一是采用新老挂钩、师徒结对的方式,实施“青蓝工程”,以老带新,以新促老。

要求教龄未满3年的教师必须拜一名老教师为师,全面学习老教师的优秀经验和敬业精神。

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要求结对子教师每周互相听课不少于2节,并定期汇报交流教学情况。

形成大家都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

⑸实行专业引领,走出去请进来。

一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县级以上学习培训,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对于一些优秀青年教师则让其出去参加省市组织的培训班学习,让他们接受高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培训,促使他们尽快成长。

二是给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展示锻炼的舞台,让他们在一些大型研讨会上展露风采等。

本学期,我们举行了校园开放日活动,开设了包括音体美在内的所有年级所有学科的教研活动,邀请了市教研室领导和周边兄弟乡镇学校的老师来观摩交流,科研成效得到充分展示。

(三)加强研究,凸现教科研成效。

⑴教研行为自主化。

制度上保证:学校规定每周各教研组有一个下午为教研日,教研活动中要求做到“三个有”,即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有活动记录。

组织上到位:教研组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中间力量与基本组织。

行为上跟进:要求教师主动参与各类教研活动,主动与同事交流实验中的成功与失败。

广大教师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研究”变为“主动研究”,学校教研氛围日渐浓厚。

⑵教研主题专题化。

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我们要求事先定好计划、确立研究主题,做到“两个结合”。

一是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即要求学校各级教研活动要与
课题研究相结合,要与课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

二是与校本培训相结合。

根据培训主题、培训内容开展教研活动,如课程通识培训、实验教材培训等。

⑶教研内容系列化。

我们认为开展系列的主题教研,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问题。

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我校提出上好“三课”的做法。

即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上好示范课,青年教师上好汇报课,课改年级教师上好研讨课。

⑷教研形式多样化。

从教研性质上分有注重操作的参与式研讨、同课异构的比较式研讨(师徒上对比课)、自我申报的沙龙式研讨、提高层次的课题式研讨、诸多学科的交叉式研讨(音体美合科教学研讨)、多渠道多反馈的交流式研讨等。

具体组织形式有课堂观摩、说课评课、主题沙龙、课题研究、读书交流等。

⑸教研、科研一体化。

我们认为教研、科研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而服务,为了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的最大发展而服务。

为了提高教研科研的实效,我们的做法是教研活动科研化、科研活动教研化。

(四)主动应对,强练教科研内功。

近几年来的教研工作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不少的经验,但也遇到了困难,存在着困惑。

特别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潮中,像我们农村初中,面对教师老年化、教研素质低层次、资源缺乏的情况,转变教学观念,使新课程顺利实施,尤其显得重要。

我校将继续围绕“一个立足点”、“三个一”、“三个强化”的办学思想,不断开拓,努力创新,实现“教研兴师,教研兴校”办学目标。

1.确保“一个立足点”。

以新课程改革为立足点,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做到实验引路、重点研讨、全员参与、全面开花。

2.开展“三个一”。

年龄50岁以下的教师上好一堂公开课,出好(做好)一份试卷,写好一篇论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3.做到“三个强化”。

强化管理意识,建立健全以人为本,体现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要求的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强化质量意识,构建民主、平等、开放的有利于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强化创新意识,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创新育人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近年来,我们每学期都要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组织学科带头人或经验丰富、阅历较深的老教师对三十五周岁以下教师开设讲座;开展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教学新秀评比、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名师示范课以及青年教师汇报课等等。

这些活动的开展,既活跃了教师生活,浓厚了学术讨论与研究气氛,也使教师得到了锻炼。

二.课题研究初见成效
几度春秋几番收获。

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校的课题研究掀起了一股新的热潮。

通过课题研究,我校的教育教学正逐步发生一些可喜变化:1.教学质量有口皆碑
近几年我校中考升学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2005年,中考考入兴化中学的达47人;2006年,我校在生源不佳的情况下,仍有35人进入四星级高中;2007年,中考再创历史新高,达四星级以上高中63人,超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中考指标。

学校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特长。

从人文方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参与人数多,获奖层次高:十多名教师获省优秀指导教师奖,近百名学生获国家省、市级奖。

从科技方面,学校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教育,认真组织学生积极参加“金钥匙”科技大赛,开展科技系列活动,普及科技知识,成为科技特色学校,并连续六届获“金钥匙”科技大赛优秀组织奖。

2.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发生变化
有位语文老师这样说:课题研究后,头脑里思考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学得东西多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强了。

的确,有些教师自从课题研究后,教学理念在发生变化,力争使课堂教学也发生变化:⑴、从教师为中心发展到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⑵、课堂教学从书本为中心发展到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⑶、从偏重教法转变到注重学法;
⑷从偏重学习结果转变到注重学习过程,主张师生合作教学,变学会到会学,变接受为发现,变封闭型教学到开放型教学。

3.课堂教学模式在发生变化
课题开展后我们发现:原有的课堂教学沉闷、乏味,教师上课“一言堂”、“满堂灌”,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机会很少。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能从新的课程标准出发,更多地关注学生,强调学生个性发展。

不把现成的概念、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教师给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源,指导学生分析概括,这样就形成一整套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体系。

参与课题研究的许多教师在继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能大胆创新,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创设情境来让学生表演,努力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乐意发表个人的观点,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特别是教师的提问方式的改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在课题研究的引领下,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4.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发生变化
我校有三个课题参加省级课题研究,这些课题对教育教学评价方式进行了研究,力图形成多元化评价体系。

通过研究,课题组老师一致认为:正确对待学生学习的评价应该是:“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

”评价要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课题实验教师对教育教学评价还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尽可能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价,这包括对学生本身评价,也包括对教师家长的评价。

学生学习的好坏并不仅仅在于学生的努力程度,还在于学校是否有合理的安排和要求,教师是否具有一定的水平和能力;⑵、不以学期和学年一次性考试评定学生,强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展情况的评价;⑶、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对学生的兴趣与自信心的建立、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进行评价。

5.课程设置在发生变化
我们学校对“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课题组老师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看法: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实践者,教师有权利、也有义务参与课程变革,设置“让学生在思考、实践和创造活动中成长发展”的课程,学校应在开设必修课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选修课,开设好研究性课程,突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为此,课题研究开发了一些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如“广告多棱镜”“家乡水质情况调查”“生活中的化学”等,并及时进行总结分析:课程是否达到了预先制订的教学目标;课程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满意情况;课程还存在哪些缺点,对哪一方面需作进一步的调整等。

这些积极推进当前校本课程开发的做法,值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6.校本教研的方式在发生变化
我校三个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推动学校整体教研活动。

我校的骨干教师都参加了这些课题的研究,这样做不仅促进了校内交流,推进了新课程在各校的实施,而且教师在一起研究有助于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教师的专业水平在课题活动中提高较快。

主要成绩有(1)市课题组为我校编印了三期《课题研究简讯》专辑,共发表10篇文章,有校长寄语、调查报告、课题阶段总结、市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教案)、教学感悟、课改对话等;(2)近三年,在省教育学会举行的教学论文评比中,共有26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6篇;发表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的论文15篇。

(3)在市局举行的青年教师大奖赛中,获一等奖3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11人。

(4)编印了四期《教研之窗》。

7.教师队伍的素质在发生变化
正因为有了课题研究,大多数课题研究教师制订了适合自身条件的教科研发展规划和总体思路,力争使自己设计的课题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落实到位。

他们能根据教学实际,积极开展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等为主题的课题研究。

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后,深入研究自己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和问题,扬长避短、改进工作,努力实现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变。

目前学校已拥有泰州市学科带头人一人,市教坛新秀一人,市优质课一等奖三人。

近三年,有6人被评为市先进教育工作者,2人被评为泰州市优秀班主任,1人被评为市优秀共产党员,30人被评为镇“优秀教育工作者”,15人被评为省市各项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年多的课题研究情况表明:我校课题研究正呈现出学科齐全、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

大部分课题研究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方法手段多样,有针对性,研究成果对教育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但在课题管理的理念、课题研究的内容和课题操作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有些课题研究流于形式,不能按照课题计划开展活动。

有些课题研究报告陈式化语言多,很多语言是从网上下载的,内容空洞,不能反映课题研究的主题内容。

由于不能按照课题计划开展活动,因此,研究的过程性材料不丰富。

另外,从过程性材料反映,缺乏课题活动实证分析,所研究的问题与对策不一致。

2.有些课题组成员参与积极性不高。

有些课题开题时参与者热情很高,可一个阶段下来,不能带着研究的问题组织课堂教学,忘记了课题研究的主题,认为课题研究只是课题组长所关注的问题,他们只要跟着走即可。

3.课题研究不深,内容空洞,可操作性不强。

如在用案例分析展示研究过程时,有的研究只是在叙述教学过程,不能反映“过程---反思---再实践---再研究”的课题研究过程。

有些论文与本课题研究关系不够紧密,实验推广性不强。

4.课题研究的普及率不高。

我们是农村初中,课题研究还集中在几个主要学科,个别学科课题研究还没有起步。

有的学课课题研究教师参与率不高,这样下去,必将会影响到学校教科研的整体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展望
通过全校师生一年多的共同努力,学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教育科研氛围更加浓郁,办学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声誉显著提高。

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学校发展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今后的课题研究,要能结合新课程改革,解决课堂教学中实实在在的问题,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研究目标要明确,研究过程要规范。

课题研究是学校发展的基本途径,以课题研究深化学科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同伴合作学习,促使教师专业发展。

2.课题研究活动要有主题。

每个阶段课题活动都要有计划,每次活动都要有主题,研究课的开设要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要能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

3.活动过程性材料要丰富。

要有活动场景设计、活动记录、活动照片、调查表、评价表和活动小结等。

4.课题研究要深入。

课题负责人应提炼课题研究内容,对某个具体问题要深入研究,平时还要注意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5.成果展示要具体。

展示实验报告、论文、论著、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学生作品和经验总结等。

6.课题研究要能结合教育、教学实践。

平时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要与课题研究相结合,要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优秀的课题研究成果不仅要能在本校推广,而且要能在本区乃至本市有一定的辐射作用,对教育、教学实践有指导作用。

总之,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必须坚持以校为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着重研究现实问题,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以课题研究开创学校教育教学新局面,促进学校全面发展,争取早日把我校建成市内有名、科研一流的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