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
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1.天门:即天门山。安徽省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 称博望 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和称。两山对峙,象 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由此得名。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 叫“楚江”。
中断:从中间断裂开来。 开:撞开。
思考:天门的“中断”和楚江 的“开”有什么联系?
天门中断楚江开: 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流 而去。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苏轼(1037~ 1101)北宋人,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 享年66岁。苏洵的第 五个儿子,是北宋著 名文学家、书画家、 散文家、诗人、词人, 豪放派词人代表。
了解西湖: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 州市市中心,西湖有著名的“西湖十 景”,分别是:苏堤春晓、曲苑风荷、 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 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 晚钟、三潭印月。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 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反映人民疾 苦和愿望,抒发对美好理想的渴望和追 求。他的诗歌风格雄奇豪放,想象力丰 富。他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 称为“诗仙”。
诗歌大意诠释
波涛汹涌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 间冲开,成为东西两山,碧绿的江 水浩浩荡荡向东流去,在这里激荡 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当孤 帆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山一下子 扑进眼帘。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人教版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解析:咱们来看看这首有趣的诗。
诗的一开始啊,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特别可爱的画面,一个小牧童骑着黄牛呢。
你看,这小牧童多自在呀,骑在牛背上,就像咱们现在坐小木马一样开心。
而且啊,他还唱歌呢,这歌声可响亮啦,“歌声振林樾”,就是说他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就好像整个树林都在听他唱歌呢。
可是呀,突然他就不唱歌了,为啥呢?因为他看到树上有只正在鸣叫的蝉,他想要去捉这只蝉呢。
你看这小牧童多机灵呀,一下子就闭口站在那儿,就怕把蝉吓跑了。
这首诗就像一个小小的故事,把小牧童的天真活泼写得特别生动,让我们好像看到了这个小牧童在树林里的一举一动一样。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然后啊,“停车坐爱枫林晚”,这里的“坐”可不是坐下来的意思哦,是因为的意思。
诗人因为喜爱傍晚的枫林,所以停下车来。
那这枫林有啥特别的呢?最后一句就告诉我们啦,“霜叶红于二月花”。
你想啊,二月的花多红多漂亮呀,可是经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呢。
诗人可真会发现美呀,他让我们知道了,秋天的枫叶也是超级美的,可一点都不比春天的花朵差呢。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解析:苏轼的这首诗也很有意思呢。
“荷尽已无擎雨盖”,你看,夏天的时候荷花多美呀,荷叶像一把把大伞一样举着,可是到了这个时候呢,荷花都凋谢了,荷叶也都没有了,就像那些大伞都收起来了。
“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呢,虽然也开始残败了,但是它的花枝还挺立在那里,不怕寒霜呢,就像一个小勇士。
后面诗人就说啦,“一年好景君须记”,这一年当中啊,有很多美好的景色你得记住呢。
是哪个时候呢?“最是橙黄橘绿时”,就是橙子变黄、橘子变绿的时候,也就是秋天啦。
这个时候虽然荷花没了,菊花也有点残了,但是有橙子、橘子这些果实呀,也是别有一番美景呢。
这就告诉我们,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美,我们要善于发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词大全必背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词大全必背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古诗词是学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部分,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古诗词列表:1.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 《悯农》(其一)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9. 《悯农》(其二)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0.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些古诗词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还能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背诵,体会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
【导语】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诗、五⾔诗和七⾔诗等。
四⾔是四个字⼀句,五⾔是五个字⼀句,七⾔是七个字⼀句。
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七⾔两类。
以下是整理的(⼈教版:⼩学三年级上册语⽂第21课《古诗两⾸》原⽂、译⽂及作者介绍),希望帮助到您。
【望天门⼭】 原⽂: 望天门⼭ 【作者】李⽩ 【朝代】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东流⾄此回。
两岸青⼭相对出,孤帆⼀⽚⽇边来。
译⽂: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对峙美景难分⾼下,遇见⼀叶孤⾈悠悠来⾃天边。
作者介绍: 李⽩(701年-762年),字太⽩,号青莲居⼠,⼜号“谪仙⼈”,是唐代伟⼤的浪漫主义诗⼈,被后⼈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李商隐与杜牧即“⼩李杜”区别,杜甫与李⽩⼜合称“⼤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爽朗⼤⽅,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深受黄⽼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集》*,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瀑布》《⾏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帝城》等多⾸。
李⽩所作词赋,宋⼈已有传记(如⽂莹《湘⼭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李⽩词”享有极为崇⾼的地位。
【饮湖上初晴后⾬⼆⾸·其⼆】 原⽂: 饮湖上初晴后⾬⼆⾸·其⼆ 【作者】苏轼 【朝代】宋 ⽔光潋滟晴⽅好,⼭⾊空蒙⾬亦奇。
欲把西湖⽐西⼦,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 晴天,西湖⽔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时,远处的⼭笼罩在烟⾬之中,时隐时现,眼前⼀⽚迷茫,这朦胧的景⾊也是⾮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作美⼈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丽质和迷⼈神韵。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8⽇-1101年8⽉24⽇),字⼦瞻、和仲,号铁冠道⼈、东坡居⼠,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四川省眉⼭市)⼈,祖籍河北栾城,北宋⽂学家、书法家、画家。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两首》赏析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两首》赏析【《夜书所见》】《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
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衬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比照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
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
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
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第二句方点出“秋风〞。
“月寒江风起〞,来自江上的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
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土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
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
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
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三四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
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
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比照。
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诗人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诗人陷入了对故土的深沉思念之中。
他以“篱落一灯〞隐喻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三年级上册语文各课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 9古诗二首│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语文各课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 9古诗二首│人教新课标
2、挑tiāo 挑水;tiǎo 单挑、挑拨
二、词语解释:
1、萧萧:指风声。
2、客:漂泊在外的人。
3、知:推测,料想。
4、篱落:篱笆。
5、独:单独。
6、异乡:他乡。
异,别的,其他的。
逢:遇到,碰到。
7、佳节:这里指重阳节。
实际泛指一切。
8、倍思亲:加倍地思念亲人。
9、遥:远。
10、登高:古时习俗,每年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上高处。
11、夜书:晚上写。
书,写。
三、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已深了,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促蟋蟀。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亲人。
3、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想远方的弟史们一定登上了高处,他们身上都佩带了茱萸,只是少了“我”一个人。
四、词语听写:
萧萧促织篱落异乡倍思亲登高茱萸。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望天门山】原文:望天门山【作者】李白【朝代】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文: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作者】苏轼【朝代】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精选ppt
朗读
4
精选ppt
5
回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 诗人,也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人们 称作“诗仙”。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 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 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精选ppt
7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早发白帝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故人西辞黄鹤楼,
千里江陵一日还。 烟花三月下扬州。
两岸猿声啼不住, 孤帆远影碧空尽,
轻舟已过万重山。 唯见长江天际流。
望天门山
精选pp执t 教者:张万周1
学习要求
自学感悟:默读古诗,借助书本注释和工 具书理解诗意,(也可以选择诗中的一句理 解),用笔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体验诗人的情感,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 感。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精选ppt
2
• 合作学习 • 说诗句的意思 • 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精选ppt
3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 熠(yì)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 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 写照。
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 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 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
三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二首》ppt课件 49
(原因:这位渔翁生活贫困,为了生存,不得不出来钓鱼 )
2.尽管渔翁的心情孤独寂寞,但是他有没有被贫困 吓倒?有没有被寒冷征服?从渔翁身上你看到了 一种什么精神?
(坚强、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坚韧不 拔、毫无畏惧、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
2.如果没有“绝”和“灭”这两个字,会是一幅怎样的景 象? —— 热闹、繁华,生机勃勃,可是“绝”、“灭”两 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变得如此凄凉。
3. “寒”,是造成凄凉的根本原因——这么寒冷的天气,鸟 儿无处觅食,只好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 无法劳作,只好呆在家中取暖。
精神——顽强不屈
写作背景
柳宗元在长安参加革新失败,被贬到永州。 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处,当时人烟稀少,一 片荒凉,和柳宗元同去的有他67岁的老母。他们 没有住的地方,只好借住在一间寺庙里。没有半 年,老母病逝,他的政敌还几次派人对他的住所 放火。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严重 损害了柳宗元的健康。但这并没能动摇他的理想。
永州一贬就是十年。十年来,他除了 继续坚持斗争更广泛地研究古往今来关于 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 大问题,还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等 作品。《永州八记》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 记名作,生动地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 山 鸟 飞 绝(jué), 万 径(jìng) 人 踪(zōng) 灭。 孤(gū) 舟 蓑(suō) 笠(lì) 翁(wēng), 独 钓(diào) 寒 江 雪。
《江雪》在语言上很有特色, 请找出诗中 的近义词:
绝——灭
孤——独
三年级上册古诗二首
三年级上册古诗二首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望天门山》ppt课件.ppt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朗读
学习要求
自学感悟:默读古诗,借助书本注释和工 具书理解诗意,(也可以选择诗中的一句理 解),用笔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合作交流:小组的同学一起交流交流 , 互相质疑,解疑。(提示:想想每句诗里 的哪个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教学重难点:
• 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朗读过程 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回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 诗人,也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人们 称作“诗仙”。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 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 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 熠(yì)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 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 写照。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早发白帝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古朗月行
李白Βιβλιοθήκη 李白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 故人西辞黄鹤楼, 小时不识月,
千里江陵一日还。 烟花三月下扬州。 呼作白玉盘。
两岸猿声啼不住, 孤帆远影碧空尽, 又疑瑶台镜,
轻舟已过万重山。 唯见长江天际流。 飞在青云端
板书设计
山险水涌
望天门山
山水相映
帆来日出
清新明丽, 如在画中。
教学反思
• 以学生背诵李白的诗入手效果不理想,因此,教 师背诵李白的诗,让学生猜是谁写的,这样调动 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讲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对难点适当点拨,结合图 片住行讲解,感悟这首诗的意境,让学生真正融 进古诗中,融进意境中,感受诗人的情绪。
三年级必背古诗上册人教版
三年级必背古诗上册人教版
《所见》 - 作者:袁枚(清) - 诗文: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山行》 - 作者:杜牧(唐) - 诗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 作者:苏轼(宋) - 诗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 作者:叶绍翁(宋) - 诗文: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望天门山》 - 作者:李白(唐) - 诗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 作者:苏轼(宋) - 诗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 作者:刘禹锡(唐) - 诗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早发白帝城》 - 作者:李白(唐) - 诗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采莲曲》 - 作者:王昌龄(唐) - 诗文: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司马光》 - 作者:佚名(宋) - 诗文: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译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写景的古诗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共选入9首古诗,包括第4课和第17课的《古诗三首》以及课后日积月累中的3首古诗。
这些诗歌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作品中都运用了较多笔墨去写景抒情。
下边按纯写景抒情、写景叙事抒情和写景写人抒情三大类型分别整理分享这些诗歌的原文和译文。
第一部分纯写景抒情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升腾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一个“深”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
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
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二首之饮湖上初晴后雨》课件 (6)
望天门山
唐代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 波涛汹涌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间冲 开,成为东西两山,碧绿的江水浩 浩荡荡向东流去,在这里激起回旋, 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当孤帆顺流 而下,远处的天门山一下子扑进眼 帘。
1. 2. 3. 4.
1.了解诗人明诗题。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 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 的成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 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 山水景物。
饮湖上初晴后雨
2.解词连句知大意。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雾气迷茫的样子。 方好:正好。 亦: 也。 欲: 想要。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淡妆:淡雅朴素的装饰。 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抹,涂脂抹粉。 相宜:合适。
返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唐代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唐代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
楚江
天门中断楚江开
天门:即天门山。安徽省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 博望 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和称。两山对峙,象一 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由此得名。
3.展开想象悟诗意。
水 光 潋 滟 晴 方 好, 山 色 空 蒙 雨 亦 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 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的美。 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 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 奇妙。
三年级上册的第四课和第17课的古诗二首
三年级上册的第四课和第17课的古诗二首第四课《春晓》和第17课《静夜思》是三年级上册的两首古诗。
这两首古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通过描绘春天的清晨和夜晚的宁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两首古诗的内容和意义。
第一首古诗是《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
这首古诗以描绘春天的清晨为主题,通过描述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
全诗共四句,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描述了春天的盛景。
诗中的第一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运用了修辞手法,通过将春天的美景与人的睡眠进行对比,突出了春天的活力和鸟儿的歌声。
第二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通过对风雨声和花落的描写,展示了春天的多变与不可预测性。
第三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表达了春天朝露满园的情景,以及花朵迎接太阳升起的期待。
第四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表达了春天对大地的滋润和生命力的勃发,赋予了春天以光辉。
这首古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展示了孟浩然对自然的敏感和赞美之情。
诗中的春天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使人们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美好。
它也告诉人们,只有保护好自然,才能让春天更加美丽。
第二首古诗是《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这首古诗以夜晚的宁静为背景,通过诗人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对生活的思索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中的第一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用寓意十分丰富的言辞描绘了夜晚的月亮和地上的霜。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字,但表达了诗人在夜晚静谧中的思考和感慨。
第二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通过描写诗人举头仰望明月和低头思念故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第三句“明月照床前,疑是地上霜”,则与第一句呼应,强化了夜晚的宁静和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李白通过这首诗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以寥寥数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在古代被广为传颂,至今仍然被人们所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 诗人,也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人们 称作“诗仙”。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 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 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 熠(yì )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 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 写照。
早发白帝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故人西辞黄鹤楼, 千里江陵一日还。 烟花三月下扬州。 两岸猿声啼不住, 孤帆远影碧空尽, 轻舟已过万重山。 唯见长江天际流。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诗1
诗2
美景
苏轼,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北宋 中期的文坛领袖, 文学巨匠,唐宋八 大家之一。其诗题 材广阔,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比喻, 独具风格。
望 天 门 山
望 天 门 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朗读
学习要求
自学感悟:默读古诗,借助书本注释和工 具书理解诗意,(也可以选择诗中的一句理 解),用笔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合作交流:小组的同学一起交流交流 , 互相质疑,解疑。(提示:想想每句诗里 的哪个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 晴方好, yì 山色空蒙 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zhuānɡ 淡妆浓抹总相宜。
liàn yàn
水 光 潋 滟
山 色 空 蒙
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 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 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赠汪伦 李白 李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