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例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篇一《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教学内容:练习一的第3-7题。
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加深对毫米、分米的认识。
2、能力目标: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计算。
3、思教目标: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难点:不同单位的数相加、减。
单位不相邻的两个数的换算。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请你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填空1米=()分米=( )厘米1分米=()厘米1厘米=( )毫米你们是怎么想的?二、导学阶段:1、教师发7厘米的纸条。
注意提醒学生量的方法。
这张纸条长多少?如果改用毫米做单位,该怎样表示呢?先讨论,再各抒己见。
学生想的方法可能不同,有的用进率推算出来,有的用数的方法,只要是正确的,教师都要予以肯定,但要让学生明白:用进率推算比较简便。
应该这样想:1厘米=10毫米,7厘米就是7个10毫米,所以7厘米=70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2、量一量课桌高度。
提问:这个课桌的高度是多少厘米?谁能说一说用分米作单位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用迁移类推的方式就可推出80厘米=8分米。
自己做,订正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说明:长度间的十进关系正、反两方面都可以用。
三、巩固练习1、练习一的第3、4 题。
(1)第3题(2)第4题重点观察第1小题:1米-2分米=( )分米师:长度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1米变换成10分米再计算。
2、小测试:5分米=( )厘米43毫米+17毫米=( )毫米4分米=()厘米=( )毫米60米=( )厘米22分米+8分米=()分米=( )米30厘米=( )毫米90毫米=( )厘米45分米-36分米=()分米=( )厘米86厘米-46厘米=()厘米=( )分米3、第5-7题练习。
四、小结。
板书设计: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7厘米=(70)毫米80厘米=(8)分米1米-2分米=10分米-2分米=8分米教学后记: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二第1课时一天的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24时记时法2、程与方法:借助钟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优秀7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优秀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不同题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练习(练习三第1题)。
6×7+4= 2×8+6= 7×9+5=5×5+3= 3×9+7= 8×6+4=2、提问: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顺序是什么?在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练习三第2题。
43×8= 7×44= 39×5= 75×6=3×284= 9×263= 6×724= 355×8=学生分组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连续三次进位的题目,指名回答时要让学生说清楚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几,是如何得到的。
2、练习三第3题。
(1)出示题目中条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小云有5本相册,每本96张照片;小兰有4本相册,每本126张照片。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小云有多少张照片?小兰有多少张照片?(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练习三第4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5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1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案的具体内容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点)七、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八、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十一、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十二、教学反思(教者对该堂课教后的感受及学生的收获、改进方法)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目标:1、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概念。
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3、培养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中,正确地理解分数的概念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
初步概念。
教学关键: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并形成表象。
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纸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由分月饼不公平,引出“平均分”;把一个月饼分成大小的不一样的2份,不公平,再次强调“平均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引出“一半”,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进行表示,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一)认识1/2的意义和读、写。
(二)认识1/3的意义。
(三)概括分数的意义并叙述几分之一。
(四)折纸游戏,补充分数的意义。
(五)引出分数的概念。
(六)自学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并指生汇报。
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总共20篇)
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总共20篇)
第一篇:数的认识
目标:通过游戏和实例,帮助学生认识数字1-10,并理解它们的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
- 游戏:使用数字卡片和计数棒,让学生进行配对游戏,将数
字与相应数量的物品进行匹配。
- 实例: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品,如水果、玩具等,让学生
估算它们的数量,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教学步骤:
1. 引入数字1-10,并通过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每个数字。
2. 进行数字配对游戏,让学生将数字卡片与相应数量的计数棒
进行配对。
3. 展示一些物品,让学生估算它们的数量,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4. 小结:复习数字1-10,让学生互相出题,考验对数字数量关
系的理解。
第二篇:加法与减法初步
目标: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方法:
- 教具:使用计数棒和数字卡片进行操作演示。
- 游戏:利用数字卡片和计数棒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游戏练习。
教学步骤:
1. 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解释其含义。
2. 使用计数棒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操作演示,引导学生理解运算过程。
3. 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游戏练习,让学生使用数字卡片和计数棒进行计算。
4. 小结:复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加减法题目,互相出题。
(以下省略剩下的18篇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精选6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精选6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精选6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至7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2、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实际。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1、引课: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
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一座公园。
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2、分析问题(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
说一说,你从题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
“带25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生可能会回答:29×8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8选择算法。
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了呢?你们来说说。
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
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3、引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
4、解决问题(1)、独立思考:怎么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好好想一想。
(2)、小组交流: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相互交流。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优秀9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优秀9篇〕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第43~44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今天,老师发现你们穿的衣服很漂亮,你知道你的上衣和裤子是谁买的吗?你知道它们的价格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一个有关买衣服的问题。
〔板书:解决实际问题〕二、学习新知1、教学例题。
课件出示妈妈带着玲玲去买衣服的情境。
出示裤子标价“28元〞,营业员阿姨说:“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玲玲的妈妈问营业员:“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提问:从上面的情境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理解买一套衣服的意思吗?谈话: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
我们可以先用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的价钱。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让学生在书上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并指名到黑板上画。
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上衣的价格一共是多少,我们可以这样表示问题〔画出括号,写上问号〕。
这样线段图就画完了,谁能指着线段图的每一局部说说表示的意思?谈话:这个问题需要几步计算来解决?你会解答吗?做在草稿本上,如果不会解答,可与同桌讨论后再解答。
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指名说,教师板书〕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估计学生一般先求上衣的价钱,再求一套衣服的价钱〕提问:有没有不同的算法?如果没有不同的算法,教科书上的第二种解法不再教学。
如果有学生说到第二种解法,先让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
再让学生指着线段图说一说“1+3〞表示的意思,即裤子的价钱是1个38元,上衣的价钱是3个28元,一套衣服的价钱是4个28元。
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8篇
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8篇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建构面积的概念,知道平面图形或物体外表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2、知道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图形的面积,熟悉1平方厘米,会用统一大小的方格的数量和1平方厘米表示图形的面积。
3、在对“面积”学问的学习与表达中,体会方法多样化,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建构图形面积的概念。
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师:这两个字你们熟悉吗?我们来读一读。
师:你们知道面积是什么吗?(预设:(1)房间的大小,(2)书封面的大小)2、师:今日的学习,我们要熟悉面积。
通过活动,感知面积1、熟悉生活中物体的面师:假如教师请你把课桌面和凳子面擦洁净,擦哪个用的时间短一些,为什么?生:擦凳子用的时间会少些,由于凳子的面比课桌的面小。
师:谁能再来说一说。
由于凳子面比课桌面小,所以擦凳子用的时间少。
(指名说)我们来摸一摸课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的,哪个大?师归纳:我们刚刚说的课桌、凳子的面、数学书的封面,这些物体的外表是有大小的。
感知平面图形的大小师:物体外表有大小,那平面图形呢?出示:师:这些平面图形的面在哪里?请小朋友们选择2个图形,用你手中的彩色笔来涂一涂。
(板书:平面图形的面)(2)反应问题1:这些图形的哪一局部是它的面?(预设:学生用彩色笔描了图形的一周)。
师:某某同学用彩色笔表示的局部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吗?屏幕演示:一周的线段首尾相连,成为一条直线。
教师说明,这些线段表示的是这个图形一周的长度,而不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
)师:(电脑演示)涂色局部就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
问题2:涂色的时候,哪个图形你涂色比拟多?哪个图形你涂色比拟少?你是怎么看的?(生:第一个涂色最多,第三个图形涂色最少。
由于第一个图形的面比拟大。
)师:看来平面图形的面也有大小。
三、自主探究,感悟面积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出示:小胖家的房间平面图(2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教师:小胖搬新家,他和爸爸妈妈都想把最大的房间给爷爷、奶奶住,你们知道小胖爷爷奶奶住哪一间吗?(引导学生猜想,推理,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比拟,解决问题)教师:教师把房间的平面图剪了下来,放在你们的信封里,想请你们比一比,哪个房间的平面图最大?1、(信封里:2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1)学生活动。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简洁(优秀8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简洁(优秀8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结合电影院的座位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把电影院的2个问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师生谈话由学生最近看过什么电影,在哪个电影院看的,电影院每排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引出电影院座位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看电影,哪个同学说一说你最近看过什么电影?是在哪个电影院看的?请几个同学介绍。
师:谁仔细观察过,你去的电影院每排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生发言,教师对注意观察电影院座位的学生给予表扬。
师:-同学真不错,到电影院不光是看电影,还特别注意观察电影院的座位情况。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个电影院的座位问题。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
2.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让学生读题,了解其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说说从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说电影院原来的座位情况和问题。
二、解决问题1.提出问题(1),师生共同列出算式,鼓励学生自主计算。
师: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呢?学生说,教师板书:36×30=师:36×30,这个算式你们都会计算,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吧!(2),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计算的?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方法(1)先算10排共有多少个座位。
36×10=360(个)360×3=1080(个)(2)把30看成3个十,36乘3个十等于108个十,也就是1080。
2024年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6篇)
2024年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6篇)2024年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复习(一)(p125)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比较熟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掌握连除、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比较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习了混合运算及两步计算应用题,今天我们要复习这部分内容。
通过复习,要使同学们更好地熟练地进行解答。
二、复习运算顺序1、提问:有哪几种计算?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2、请学生归纳:(运算顺序及小括号)3、练习复习(一)第2、3、4题。
(1)各自独立完成。
(2)校对,讲评2、3题,校对后讲评第4题。
三、复习应用题。
1、各自分析,解答第5、6题。
2、完成后,说说分析思路解题步骤。
3、引导归纳: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四、小结:(混合运算顺序,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五、作业《作业本》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复习(二)(p126)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会用分析法或综合法分析所学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正确分析各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熟练地解答。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1、练习第8、9题题组练习。
(观察比较得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强调解题时认真审题)。
2、练习10、11、12题,独立完成,逐题讲出思考过程,讲评。
3、练习第13题,明确题意,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答。
4、第14题是移多补少的逆向应用题。
师生共同探讨完成。
5、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应注意什么?6、作业《作业本》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复习(三)(p127)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比较熟地进行解答。
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渗透对应的思想。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5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5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设计说明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数与代数内容的安排,小学阶段笔算加、减法的最高要求就是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局部内容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才能、估算才能和选择适宜策略解决问题的才能。
本节复习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稳固计算方法、进步计算才能,培养学生灵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1.注重复习方法,进步计算才能。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计算回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再结合教材提供的资,进一步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算理的同时,进步计算才能。
2.重视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提炼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在教学中,把计算融入到详细的生活情境中去,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体验数学计算的实用价值,从而进步学生分析^p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整理复习1.课件出示:计算下面各题。
175+62=985-423=259+148=806-714=325+464=310-207=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加法:一样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减法:一样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4.组内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计算加法时要注意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每一位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1。
计算减法时要注意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要连续退位,0被退位以后要当作9来计算)设计意图: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时,重点突出加、减法中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使学生在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注意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从而有效地进步正确率,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一、教学目的1.在拼搭和观看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的观看、操作和空间想象力量。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二、教学重点: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形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能依据肯定的指令正确搭出立体图形。
四、教具:正方体五、学具:正方体,彩笔。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用3个4个正方形摆图形,师提问:我们可以从几个方一直观看它?你看到了几个正方形?(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嬉戏一。
(1)引语:今日我们来做嬉戏,好吗?我用4个正方形木块摆一个图形,但你是看不到我摆的图形,请你依据我的指令,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
师发指令,生活动。
(2)两人一组,玩这个嬉戏。
嬉戏规章:a。
两人不许相互看各自摆的图形。
b。
指令尽可能少。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
2.嬉戏二。
(1)我们在来做其次个嬉戏。
师:我摆了一个图形,请你们向我提问题,然后依据我的答复,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
(2)两人一组,玩这个嬉戏。
嬉戏规章:a。
两人不许相互看各自摆的图形。
b。
指令尽可能少。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
(三)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搭一搭嬉戏一嬉戏二练习三一、教学目的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看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外形可能不同。
2.能正确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外形。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看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外形可能不同。
难点:能正确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外形。
三、教具:情境图。
学具:小棒,卡片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指名发口令,学生按口令摆立体图形。
(二)根本练习:1.P16第1、2题。
(1)独立做。
(2)订正。
2.P17第3题。
(1)独立做。
(2)独立搭。
3.P17第4题。
(1)独立画。
2024最新-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本文是编辑为大伙儿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3页例2及P116页4-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5、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具准备:课件、数字卡片、头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迁移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表演吗?(喜欢)今天聪聪、明明要跟我们到影剧院看表演,我们大声地喊他们出来啊!师:好朋友见面,握握手。
(聪聪、明明跟大家握手)如果全班36个同学分别跟聪聪、明明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为什么?(不管谁先跟谁握手,都是同是两个人)师:对,这是我们上节课学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数学广角。
(板书课题)师:那我们赶紧进影剧院吧!(课件出示影剧院门口)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情景激趣师:(课件出现密码二字)密码?哎呀!我把密码给忘了,是379?还是739呢?我只记得这个密码是由7、3、9组成的其中一个三位数,同学们,怎么办呢?没密码可进不去啊!2、合作交流,探讨方法师:那么7、3、9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呢?请大家拿出数字卡片,小组合作摆一摆,摆的时候注意:①要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②你用什么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③比一比哪组最快。
学生活动、汇报。
师:你们找出来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谁愿意那上来给大家介绍他们组的摆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电子版教案(通用8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电子版教案(通用8篇)三年级上册数学电子版教案篇1课题:应用题的对比教学目标1.掌握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2.正确解答应用题.教学重点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学具等.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游戏活动,创设情境.(1)启发学生根据两组人数不同的条件,提出问题,并口头解答,使学生明确,可以提出:甲组有8人,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几人?甲组有8人,乙组比甲组少2人,乙组有几人?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2人,甲组有几人?甲组有8人,乙组有6人,乙组比甲组少几人?(2)通过游戏,互相议一议,你知道了什么?数量关系一样,只是问法不一样.②甲组有8人,乙组比甲组少2人,乙组有几人?知道甲组人多,乙组人少,求少的.③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2人,甲组有几人?知道甲组人多,乙组人少,求多的.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限制,但教师重点训练①、②两种类型.2.操作学具,巩固所学的数量关系.(1)用学具摆一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2)同桌互相交流,知道了什么?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学生操作和口述.(二)探究新知1.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12)”,出示例12.2.小组活动.(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1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通过讨论和看示意图,知道了什么?使学生明确:两道题都是红花多,黄花少.(3)想一想: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使学生明确: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不同的是第一题的第二个条件是第二题要求的问题,第一题要求的问题是第二题已知的第二个条件.两题都用减法计算.3.独立解答.(1)填空(课本).(2)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4.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独立填在课本上,订正时启发学生互相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三)全课小结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学习什么,注意什么.随堂练习1.练习二十四第8题.分组练习,组长带领同学订正.2.练习二十四第3题改编为接力计算.三年级上册数学电子版教案篇2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9~51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15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1一、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59-61页,练习十四1、6题。
二、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 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二)能力目标:1.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1. 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 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1. 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2. 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四、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钟表、家用小闹表。
五、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放映课件(新年到,鞭炮声声,小孩子欢天喜地,午夜将要到来,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
)生:(情不自禁地高声跟着数)10、9、8、7、6、5、……(新年的钟声敲响)师:跟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又倾听了一次新年的钟声。
那么,谁能说说,10、9、8、7、6、5、4、3、2、1应该用什么时间单位?生:秒。
师:(用疑惑的语气重复)秒?板书:秒(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是相连相通的,新年、鞭炮、倒计时……又是小孩子最喜欢、向往的情境,利用这些熟悉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兴奋起来,也让他们在不经意中调集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优秀9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优秀9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26-27页第4—7题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做练习,进一步熟练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
2.边练习边观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一位数整除三位数的基本练习课,巩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计算找联系1. 独立计算课本第27第5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计算的方法。
(有的同学做了27×5=一叁5,直接就得出:一叁5÷5=27)请做得快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
这个方法好吗?我们就用乘除之间的关系来计算。
2.估一估,算一算课本第27页的第6题。
二、多角度思考,填()里的数出示2()×4=104,你能在()里填正确的数吗?请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思考方法。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三、熟练笔算方法1. 判断课本第26页第3题商的余数。
要指导自己判断是否正确,可用什么方法验证?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看看它们商为数与你判断的是否一致。
再仔细观察以下,商的为数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除数一位数被除数首位够除: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位数被除数首位不够除: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为数—2.27页第7题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二一、谈话情景导入师:朋友们!你们去过遵义吗?去过哪些地方?生1:去过,去过遵义会议会址。
生2:去过遵义姑妈家。
生3:去过遵义游乐园。
课件出示遵义游乐园的一处场景师:这是遵义游乐园,你们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生:看到了木马、风车。
(利用学生喜欢的游乐园场景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
)二、复习角师:你们能在这幅图中找出角吗?生积极主动的找到了很多角。
师:你们生活中哪里还有角呢?生:桌子上有角;生2:窗户上有角;生3:安全出口牌上也有角;生4:书本上也有角(让学生在图中找角,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角,大幅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24年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8篇)
2024年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8篇)2024年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并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通过各种活动准确的体验一分、一秒。
3、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秒,并准确建立一分、一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分秒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自制钟面。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出示钟面唤起学生记忆,并拨几个学生熟悉的时间让学生认读。
师:大家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谁能说说关于时钟你知道些什么?生:我知道有时针和分针。
(与学生共同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是及时补充)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一小时。
(若是学生说的不够完整,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进行复习)生:……师:同学们的记忆里可真好,看来大家学过的知识是难不倒你们了!那你们能正确迅速的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吗?来比比赛!(教师拨时间,学生认读,对于不正确的给予指正,并说说是怎样认读的?二、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啊!敢不敢继续挑战自己?大家仔细看看老师出示的`这些钟面上针的多少,你能看出有什么不同吗?生:有的钟面上有三种针,有的钟面上有两种针。
(师提示:较短的一根指针叫时针,它表示多少时;较长的一根指针叫分针,它表示多少分。
)师:你知道最长最细的是什么针吗?秒针走一小格是多少呢?对,就是一秒!今天咱们就来一起来认识一下秒。
2、说说是几秒,教师提问:秒针走一大格表示几秒,从1走到4表示几秒,从7走到1是几秒,……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3、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适当的给学生讲解秒表的读法)4、体验1秒钟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通用20篇)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通用20篇)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通用2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篇1(一)单元目标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二)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单元内容结构如下:具体内容安排:例1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引入毫米,发现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与1毫米厚度的实物作比照,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例2 m课桌的长度时引入分米,发现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例3在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例4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例5单位换算。
例6否同时过桥的问题,认识质量单位吨,同时明确吨与千克的关系。
通过讨论1吨有多重,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例7 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三)单元课时安排7课时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P2-5例1、2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练习一的第1、2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13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13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教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朋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学生操作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动物王国举行运动会,许多小动物都高高兴兴地参加了,你们看,都有谁呢?你喜欢哪一个小动物,能说说它的位置吗?(出示电脑图片)二、学习新知。
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可是它的位置却没有表达清楚。
第几排是怎样确定的,第几个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听听小猴是怎样说的?播放电脑媒体课件:小猴(我在第一排第一个)小乌龟(我在第二排第三个)听了它们的话,你能找一找哪儿是第一排吗?哪儿是第二排吗?哪儿是第二排吗?哪儿是第三排?第四排呢?那么第几个应该从哪边开始数呢?指着图看看。
从上面的这幅图上,我们知道了排数一般从前往后的,个数一般从左往右数,要讲清楚一个小动物的位置,就要说明它在第几排,第几个?(同时出示媒体课件)三、试一试1、小动物的位置讲清楚了,那你自己的位置呢?同学们,从右往左数,可以这样确定,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第三小组……第几个一般从前往后数。
谁来试试说说自己的位置?()在第3组第2座?()做在第4组第4座?2、师里来了新同学,请同学们来帮他们找找位置?根据给出的信息确定自己的位置,在相应的位置上打“√”。
A同学:第3组第2座B同学:第2组第5座C同学:第4组第3个电脑课件展示,集体校对。
四、闯关练习1、电脑出示题目一:根据题目给出的消息,要求正确说出小动物所在的位置。
出示电脑课件,学生观察图片。
2、怎样才能很快找到座位,在小组交流。
出示小朋友的电影票(第几排几号),学生回答正确后,进行表扬鼓励。
3、找图书。
(帮图书管理员来找图书)说出什么书在第几层第几个,正确说出它们的位置。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教学过程:一、找一找,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师:从这么多图形中的找到三角形,在生活中对三角形并不陌生,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特性。
(板书:三角形的特性)二、动手操作,构建概念1.画一画,探索三角形的定义(1)师:你们会画三角形吗?现在就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吧。
(学生画三角形)(2)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对比、评价一下你们画的三角形。
讨论: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3)师:同学们说了自己的想法,到底谁说的更准确呢?别着急,老师先请大家帮个忙,判断老师邀请来的图形朋友是不是三角形好吗?(出示下面图形)(4)全班交流,说说这些图形哪些是三角形,为什么?学生汇报预设:图①不是,因为它有四条边。
图②不是,因为有一条边弯曲了,不是线段;图③不是,因为没有封闭起来;图④不是,有一条线段多出一部分了;图⑤是三角形;(5)师: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需要哪些条件呢?引导学生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教师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重点讨论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2.自学课本,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师: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并在自己画的三角形里标出各部分的名称,指名说出三角形的边、顶点和角。
3.介绍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
师: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让学生给自己画的三角形标上字母,起个名字。
三、动手操作、学习三角形的高1.情境引入师:同学们订校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例
数学给予人们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收集信息、归纳类比、直觉判断、逻辑推理、建立模型和精确计算。
这些能力和培养,将使人终身受益。
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里程表(一)》
教学内容:
里程表(一)
教学目标:
1.会看里程表,能从里程表中获取数学信息。
2.对照路线图,能解决求两地之间路程的问题。
教学重点:
从里程表中获取信息。
教学难点:
对照路线图,解决求两地之间路程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482-167+456
863-(285+578)
428+(547-398)
【探究展示】
下图是北京西安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二、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任务。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
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示完成,教师适当点拨。
三、达标训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觉得
这节课哪个组表现得最棒?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
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示解决,教师适当点拨。
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教师抽查。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旧引新
1、出示苹果,让学生说一说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苹果的重量是15()?
2、千克、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车苹果的重量是2()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研究问题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出示教材例题,集装箱,火车车厢,汽油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2)让学生根据对吨大致的了解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使用“吨”来作单位。
(3)课件展示: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提问:通常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①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
②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
③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
目的:用课件出示图片,丰富了感性材料的种类。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认识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感受它们的重量。
①学生汇自己的体重。
②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
③说说自己的感受。
④感受1吨
(2)课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问:需要几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个)
(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观察:有这样的几袋大米?(10袋)提问: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1000千克。
你是怎样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个同学抬起来,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0个)。
说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较重。
通过小组同学反复掂物体的重量,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感受物体的实际重量。
迁移出1吨的重量。
师引导: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吨。
即:1吨=1000千克。
师补充板书:1吨=1000千克
(3)巩固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师生做个猜体重的游戏。
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个老师的体重按50千克计算,那有多少个老师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你是怎样想的?
(4)填空练习: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千克,是()吨。
三、看书质疑
学生自己看书,标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种东西的总重恰好是1吨。
3、想一想,填一填
一条鲸鱼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吨
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千克。
五、合作总结,解决问题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够用所学习的知识不断地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数学概念知识课,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我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巧妙的设置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各类情景,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景中,掌握理解“吨”的概念。
从而突破这节课的难点。
接着我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三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1把,三角尺1块,钉子板,橡皮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