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创新基本模式与途径
产业融合创新的路径
产业融合创新的路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产业融合创新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式。
产业融合创新是指将不同产业之间的技术、产品、服务等进行整合和创新,产生出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的过程。
产业融合创新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合作平台。
不同产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平台,促进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进产业融合创新。
可以通过组织产业联盟或者举办产业交流会等方式来实现。
二、加强人才培养。
产业融合需要涉及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需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才能力和素质。
可以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行业内人才交流等方式来实现。
三、加强科技创新。
产业融合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推动,因此需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大科技投入等方式来实现。
四、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扶持产业融合创新的政策,如税收优惠、科技创新基金等,加强对产业融合创新的引导和支持。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可以为产业融合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支持,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和创新,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依托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手段,将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形式及其创新路径。
一、农业合作社农业合作社是一种集中资金、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统一生产、加工和销售的集体组织形式。
传统的农村合作社以农业生产为主,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而现代的农业合作社更加注重规模经营和市场营销,如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
创新路径:1.加强组织能力与服务功能。
加强合作社的领导班子建设,培养专业化的经营管理人才,提升组织的运营能力。
提供综合性服务,包括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发布等,增加农民的满意度和依赖性。
2.推进资本与技术的引入。
吸引社会资本和科技人才参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益和质量,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二、农业产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是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经营组织。
在农业产业园区中,农民可以直接将农产品出售给企业,而企业则可以提供技术、资金和品牌等支持,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增值。
创新路径:1.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形成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全链条的一体化经营,提高资源的整合效率和附加值。
2.打造农产品品牌。
通过企业的品牌效应和市场推广,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
三、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科技示范园是通过引进现代农业科技和管理经验,集中展示和推广高效农业模式的农业生产基地。
通过示范园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带动周边农户改善生产条件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创新路径:1.开展科技推广和培训。
通过组织农民参观学习和开展生产技术培训等方式,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播到广大农户中,提升整体生产水平。
2.营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中国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
中国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中国传统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产业面临着很大的变革压力,如何实现创新发展成为了当前我们急需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文化价值等几个角度出发,分析中国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
一、产业升级--挖掘潜力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是实现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
目前,实现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途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技术升级、产品升级、服务升级。
例如:江苏扬州文化创意产业园以传统民居为基础打造的全国最大的文化产业园,涵盖了文化艺术、休闲旅游、科技研发、特色产品等多个方面,综合利用传统文化底蕴,将传统文化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创新发展模式。
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引导,让更多的传统产业企业能够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
比如,2017年印发的千亿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就明确提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一发展目标,通过加强技术研究、完善产业集聚、培育产业品牌等方面的支持,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步伐。
二、科技创新--争当领跑者在当前的信息时代,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实现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和核心。
传统产业企业应该紧紧跟随时代步伐,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元素,有效地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形成更具市场竞争力和技术优势的新形态。
例如:陕西秦川文化产业集团引进的“VR影院”,面向全国开发具有陕西文化特色的两百多个“VR陕西文化旅游产品”,通过高科技的手段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同时,国家政策也在积极促进科技创新,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例如“中国制造2025”战略,旨在通过国家支持来实现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
三、文化价值--传统与现代相融合中国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实现传统产业产品的精深化和高质化,已成为了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产业创新的方案
产业创新的方案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快速进步,产业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产业创新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创新等。
本文将重点探讨产业创新的方案,并提出一些建议。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产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技术不断涌现,为产业创新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技术创新方案:1.研发新技术:通过开展研究和开发工作,不断推出新的技术产品。
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但对于提升产业竞争力来说至关重要。
2.技术集成:将现有的技术进行整合和创新,形成新的解决方案。
这可以节省研发成本,并提高技术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3.技术转移:将已有的技术应用到新的领域,以扩大技术的应用范围。
这需要对技术进行深入理解和研究,以找到适合的转移途径。
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是指在商业运作方面的创新,通过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来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商业模式创新方案:1.平台模式:建立一个开放的平台,吸引各种资源和合作伙伴,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
这可以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并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2.订阅模式:不再以传统的销售方式获取收入,而是转向以订阅服务的方式获取稳定的收入。
这可以增加企业的可预见性和稳定性,并提高用户的粘性。
3.数据驱动模式: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
这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和满意度,并带来更多的商机。
组织创新组织创新是指在管理和组织方面的创新,通过改变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灵活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组织创新方案:1.扁平化管理:取消多层次的管理,采用扁平的组织结构,提高决策的效率和速度。
这可以减少管理成本,并促进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合作。
2.创新团队:设立专门的创新团队,负责推动组织的创新工作。
这可以凝聚创新的力量,并确保创新工作的顺利进行。
3.开放创新:与外部合作伙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创新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创新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创新模式近些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在国际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能保持高速增长,相对稳定的发展格局引领着世界经济的走势。
这是因为中国在经济发展中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一、产业升级与创新驱动发展在中国经济刚刚起步的时候,以轻工、纺织、电子等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为主,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在于廉价劳动力的优势。
但是随着全球化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中国经济也逐渐形成了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集群,实现了产业升级,成为一个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现代工业化国家。
对于具有创新潜力的新兴产业,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有力政策,强力促进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而企业也积极推动产业创新,提升产品、工艺、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能力,通过技术与生产的结合,不断拓展着市场。
如此产业升级与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不但提高了整个经济体在全球竞争中的排名,而且也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二、非凡的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奠基石,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经济改革,推动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生产要素的配置灵活性增强,企业活力不断增强等优势。
改革开放也拓展了中国经济的拓展空间,扩大了中国经济在全球化中的话语权。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国际贸易、外商投资以及出境投资合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我们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展示了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
三、深化金融改革促进经济发展金融行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因此中国政府通过深化金融改革来拓展资本市场、改进银行等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进金融业的发展。
如中国的股市制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还通过多种金融衍生工具如期货需求、基金等等,推动了股市转型升级,让整个经济市场更具活力与韧性。
同时,中国还继续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并联系起来加大对套利和不当操作的监管力度,加强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强制性与自愿性措施。
农业产业发展创新及路径选择
农业产业发展创新及路径选择一、“以农为本”的发展理念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发展农业产业不仅关乎亿万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经济繁荣,也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中,应坚持以农为本的发展理念。
二、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通过引进和创造先进的农业科技,可以促进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比如,应当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广应用新型农业科技手段,如农业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绿色、智能发展。
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这意味着要通过调整农产品的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这可以通过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农业产业,如特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业,来实现。
四、农业农村一体化发展农业农村一体化发展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传统的农业模式更多是以农田为中心的,而农村一体化发展则是将农田与农村的其他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全面的农村生产体系。
这一模式可以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来实现,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五、农业金融支持农业金融是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因此,应加大对农业金融的支持力度,如加大对农业信贷的投放,推动金融创新,建立健全的农业保险制度等。
通过农业金融的支持,可以减轻农民的生产经营风险,提高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农业产业与市场的对接农业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农业产业与市场的对接十分重要。
这可以通过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平台,提供实时的市场需求信息,帮助农民和农业企业合理安排生产,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还应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与路径产业集群是指一定区域内,相关行业的企业集聚形成的一个氛围繁荣、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系统。
其发展模式和路径是指如何实现产业集群的形成和蓬勃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模式和路径:1.空间集聚模式:基于地理空间的集聚模式是最常见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下,相关产业的企业选择在地理上临近的地区建厂或设立办公场所,以便实现效益的规模化和资源的共享。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方便地实现物流和供应链的整合,并且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竞争,推动产业的创新和进步。
2.价值链集成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产业集群形成的过程并非仅仅局限于同一个产业内的企业,而是通过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和价值链的集成,实现各个产业之间的互补和相互促进。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整个集群的效益和竞争力。
3.创新驱动模式:创新驱动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侧重于通过技术创新和知识创造来推动整个集群的发展。
这种模式下,产业集群中的企业通常都致力于研发和创新,通过技术交流和合作,推动整个集群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
4.产业政策支持路径: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手段来引导和支持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
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和规划,为产业集群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机会。
5.人才培养路径: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支持,因此人才培养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
通过建立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提供相关技能培训和学术研究机会,可以吸引和培养一流的人才为产业集群提供支持和动力。
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产业集群发展的初期阶段需要政府的关键引导和规划,通过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帮助产业集群尽快形成。
2.产业集群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寻找新的机会和市场。
因此,创新和研发应该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确保创新成果能够转化为实际的市场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提升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包括集约化经营、合作社经营、联合经营和公司化经营等多种形式。
为了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创新与发展,需要运用新业态和新技术,推进农业产业的升级。
本文将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和创新路径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 集约化经营集约化经营是指通过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将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集约化,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各个关键环节的管理,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集约化经营适合于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基地,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等。
集约化经营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和管理力量,但可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 合作社经营合作社经营是指农民根据一定的法律制度和规范管理,组织起来,共同建设、收入和管理生产资料和成果的民主经济组织。
合作社经营适合于小规模的农业生产,如蔬菜种植、水果种植等。
合作社经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收入,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联合经营是指农民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市场竞争力,通过联合经营组织形式形成经济联合体,集中优势资源,共同开展农业生产和销售活动。
联合经营适合于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生产相对较小的农业生产。
通过联合经营组织形式,可以实现生产和销售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1. 运用新业态和新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运用新业态和新技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创新和升级。
比如,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渠道拓展市场和销售渠道,增加农产品的销售;可以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物流和仓储等作业环节的智能化,提高物流效率和质量。
2. 建立农业产业链针对不同的农业产业,建立农业产业链,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的重要路径。
通过建立农业产业链,可以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协同,推进农业生产全要素的集成化,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产业升级的创新模式与路径
产业升级的创新模式与路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企业都面临着产业升级的难题。
产业升级是企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正是因为这样,创新模式和路径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这两点出发,对产业升级的创新模式和路径进行探讨。
一、创新模式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产业升级的关键。
但是,创新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
因此,企业必须选择一种创新模式,才能更加高效地进行创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创新模式。
1、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指基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为企业带来新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技术创新的优势在于通过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创新,可以使企业的产品更具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2、市场创新市场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市场调研,开发新的市场,并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深入的产品研发和推广。
市场创新能够更准确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保持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3、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指企业在组织架构、流程、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创新。
通过管理创新,企业能够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同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团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创新路径创新虽然重要,但是如何有效进行创新也是企业发展的难点。
因此,对于企业而言,他们需要掌握一定的创新路径,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前瞻性创新前瞻性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对市场趋势的把握,提前开发并推出新产品和服务。
由于新产品和服务满足了市场实际需求,因此,能够更快地打开市场,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2、改进性创新改进性创新是指企业在现有产品和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和改进。
改进性创新不需要过多的投入,如果能够有效地改进,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能节省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
3、协同性创新协同性创新是指企业与外部伙伴联合创新。
企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客户或其他企业合作创新,在技术和知识方面相互学习和共享。
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与方式创新
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与方式创新农业产业化是指通过整合资源、加工生产和市场销售等环节,使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环节连续高效运转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发展模式。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一条重要的路径和方式。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径与方式的创新。
一、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实践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通过农业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实践,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研发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耐逆性和抗病能力,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农业企业化管理的创新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健全的农业企业化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主要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开展。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创新管理方式,加强企业化经营。
例如,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和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三、农业供应链的优化创新优化农业供应链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通过建立顺畅高效的农业供应链,可以实现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无缝衔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例如,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农产品的配送和销售模式,实现农产品的精准营销和直销,提高农民的收益和社会效益。
四、农业金融服务的创新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充分发挥金融服务的作用。
目前,我国农业金融服务主要以农村信用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主,但仍存在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因此,需要创新农业金融服务模式,提供更多元化、专业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例如,发展农业保险,提供农业贷款、信用担保等金融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保障。
五、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创新农产品品牌建设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可以提升产品形象和信誉度,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份额。
因此,需要创新农产品品牌建设方式,注重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和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中国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七大路径
中国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七大路径商业模式创新是中国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核心能力之一、随着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企业需要通过创新来寻找新的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中国企业可以借鉴和探索的七大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1.从传统到互联网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传统企业带来了新的商机。
传统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自己的线上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的覆盖面和销售效率。
同时,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企业可以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2.从产品到服务产品化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售后服务和提供增值服务来实现差异化竞争。
例如,汽车企业可以提供终身免费保养、上门服务等增值服务,吸引消费者购买。
服务化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起持续的客户关系,并且获得更高的用户黏性和忠诚度。
3.从线下到线上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线上渠道成为了企业开拓新市场和降低营销成本的重要途径。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或者入驻第三方电商平台,快速扩大销售网络。
线上渠道还可以提供更多的精准营销、用户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推荐等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从实物到虚拟虚拟化是商业模式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虚拟化技术,企业可以将实体产品转化为虚拟产品或服务,减少生产和物流成本,提高产品更新的速度。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用于线上试衣、虚拟展览等场景,帮助企业提升用户体验。
5.从单一到多元传统企业往往只提供单一产品或服务,而多元化经营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并提供更多的增长机会。
通过扩大产品线或者跨行业合作,企业可以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例如,手机厂商可以扩展到智能家居和电子商务等相关领域,提供更多的产品选择给消费者。
6.从竞争到合作传统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僵化和消耗资源,在面对共同的竞争对手时,企业可以选择合作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通过建立联盟或者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可以共同开展研发、生产和营销等活动,提高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利用市场机制,将农业生产与流通链条相结合,实现农产品的现代化生产和经营。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经营者可以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以适应市场需求和规模效益。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
一、农户合作社农户合作社是农民自主组织形式之一,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分配公平的经济组织。
农户合作社可以在农村建立,由农民自愿参与组成,实行民主管理。
农户合作社可以通过集中采购、统一生产、统一经销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农户合作社可以通过统一品种、规格、包装,提供标准化的农产品,并与超市、餐饮企业等进行商业合作,实现规模经营和利益最大化。
二、农业企业化经营农业企业化经营是将农业生产转变为企业化经营的一种方式。
农业企业化经营可以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竞争力。
农业企业可以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生产效率;利用互联网和物流技术,拓展市场渠道,开拓新的销售模式。
农业企业化经营还可以通过合作垄断市场,形成自身的品牌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合作社是一种集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经济组织。
农业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整合资源、优化产业链条,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率和高附加值。
农业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集中采购农资、统一销售农产品,降低成本并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农业专业合作社还可以通过加工农产品,延长农产品的销售周期,提高产品附加值。
农业专业合作社还可以通过农户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素质。
四、农业互联网+模式农业互联网+模式是指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打通农业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全过程。
农业互联网+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提高农产品的销售和物流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农业互联网+模式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让农民直接面对消费者,并进行线上销售;可以通过物流配送和冷链技术,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新鲜度。
中国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
中国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兴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创新密不可分,中国在这一领域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创新发展模式。
本文将从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产业融合等方面,探讨中国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
一、政策支持:激励创新活力中国政府意识到新兴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积极出台政策支持措施,以鼓励创新活力的释放。
首先,在资金方面,设立了专项基金,为新兴产业提供投资和融资支持。
其次,在人才引进方面,实行人才优先发展政策,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环境。
此外,政府还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政策引导和规范,为创新提供良好的制度和市场环境。
二、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中国在这一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首先,中国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支持,提高科研投入和科技人员待遇,吸引了大量优秀科技人才。
其次,中国积极与国外科技企业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
此外,中国加强科研成果的运用和转化,推动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从而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产业融合:促进创新跨界合作产业融合是中国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模式中的关键环节。
中国鼓励创新企业与传统产业进行合作,通过共享资源、整合优势,实现创新能力和产业实力的互补。
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移动互联网企业与传统汽车制造商合作,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和市场的快速发展。
此外,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中国积极推动各个产业的融合,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四、创新创业:培育创新型企业中国新兴产业发展模式的核心是创新创业,中国政府鼓励年轻人创业,并提供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创业平台。
大量创新创业孵化器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为创新者提供资金、场地、服务等资源支持。
此外,中国积极发展风险投资行业,引入国内外投资机构,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投资支持,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
五、国际合作:开放共享创新资源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开放共享创新资源。
中国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中国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中国仍然面临许多发展的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必须朝着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前进。
一、创新型经济的定义创新型经济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激发人才创造力为动力,以提高产业附加值为目的的经济形态。
其核心是科技创新,涵盖着新产品、新服务、新商业模式、新管理理念等创新。
二、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模式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模式需要从多层次、多角度和多领域来推进:1. 以创新为核心的技术路线——科技创新是推动创新型经济的核心力量,需要在自主创新、技术引进、技术开放等方面做出努力。
2. 以人才为核心的人才战略——人才是创新型经济的重要资源,要更好地培养和利用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支撑。
3. 以产业为核心的产业支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知识产权等产业应成为创新型经济的重要支撑,实现产业升级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4. 以市场为核心的市场机制——市场机制的改革可以激发创新者的创造力和市场活力,提高市场的包容性和竞争力。
三、创新型经济的路径创新型经济的发展需要遵循以下路径:1. 制定科技创新的战略规划——科技创新是推动创新型经济的核心力量,要制订科技创新的目标和战略规划,实现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协同发展。
2. 明确人才战略——人才是创新型经济的重要资源,要制定创新人才的培养计划和吸引计划,提高人才的造诣和创造力。
3. 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作用。
4. 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激发创新者的创造力,提高创新动力,加速创新成果的转化。
5. 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和基础设施——构建集中化、开放化和共享化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研发基地和技术中心等基础设施,促进科技资源的共享和应用。
四、创新型经济的挑战创新型经济发展中面临着如下挑战:1. 制度环境不够完善——制度环境是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需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监管、风险投资等制度环境。
中国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流程与模式探究
中国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流程与模式探究新技术的出现,不仅推动了科技领域的不断进步,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如今,中国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究中国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流程与模式。
一、新技术产业化的流程1.技术研发任何一种新技术的产生都要经过一系列的研发阶段。
技术研发是新技术产业化的第一步,而技术研发的成功,直接关系到后续产业化的成败。
中国政府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计划,为新技术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与保障。
2.技术转移技术转移也是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环节。
技术转移指的是将研发部门的技术成果转移到生产部门,实现技术的工业化生产。
技术转移避免了研发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市场应用市场应用是新技术产业化的关键阶段,也是新技术产业化的目的。
市场应用不仅能够验证新技术的商业价值,同时也能为新技术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技术的应用市场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拓展,包括颁发专利、技术转让与合作开发等方式。
二、新技术产业化的模式1.集成创新模式集成创新模式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新技术产业化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在产业化的过程中,需要将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整合,配合市场营销等各种手段,提高企业综合实力。
这种模式具有高效、灵活的特点,尤其适合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企业。
2.产业链模式产业链模式是以产品生命周期为导向的新技术产业化模式。
这种模式注重对产业供应链的掌控,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并将其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推动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
这种模式能够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同时也有利于企业之间的协作与竞争。
3.合作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模式是一种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的新技术产业化模式。
这种模式倡导技术创新与企业协作的方式,通过建立技术合作联盟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从而推进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合作创新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间的合作效益,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三、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尽管新技术的产业化带来了许多机遇,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关注和解决。
行业发展的创新模式和经验借鉴
行业发展的创新模式和经验借鉴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保持竞争力并取得长期可持续发展,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并从其他行业中寻找灵感和经验。
本文将探讨几种行业发展的创新模式和经验借鉴。
二、跨界合作与创新1. 利用跨界合作提供全新产品或服务:许多成功案例表明,通过与其他行业进行合作,可以创造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产品或服务。
例如,汽车制造商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汽车,使得传统汽车产业焕发出崭新的活力。
2. 运用其他行业成功商业模式:有些行业在商业模式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可以借鉴其思想与方法。
例如,共享经济的兴起给许多传统产业带来了改变。
酒店行业受到短租住宿平台影响后,开始实施类似的共享住宿服务。
三、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1. 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精细化运营: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并进行精准营销。
同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和优化管理,提升效率和质量。
2. 通过物联网实现产业链整合与创新:物联网的兴起为各行业提供了连接和互操作的机会。
企业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将传统产业链进行数字化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并打造全新的商业模式。
四、品牌建设与体验营销1. 强调独特性与差异化:在激烈竞争下,企业需要找到自身的独特之处,并加以突出。
只有具备明确的品牌定位和差异化策略,才能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2. 从产品销售向服务提供转变: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需求逐渐转变为对服务体验的追求。
因此,企业需要从单纯提供产品转变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体验,以赢得顾客长期支持。
五、开放创新与共享经济1. 建立创新生态系统:行业发展中,创新不仅是企业内部的事情,也需要与外部合作伙伴进行开放创新。
通过建立创新生态系统,可以吸纳更多的资源、技术和人才,实现合作共赢。
2. 利用共享经济平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共享经济平台为企业提供了许多机会,可以将闲置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并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
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创新路径与模式
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创新路径与模式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已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议题。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无法满足农民的生活需求和市场需求,因此,创新路径与模式的探索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创新路径与模式,以期为农村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面临土地资源有限、劳动力不足等问题,而农业科技创新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化设备,引进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农业科研机构与农民的合作,共同研发适应当地特色的新品种和新技术等。
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可以提升农村产业结构的竞争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二、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创新路径之一是发展农村特色产业。
由于每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不同,各地的农村特色产业也有所不同。
例如,一些地区具有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优势,可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另一些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还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
三、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的融合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创新路径之一是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的融合发展。
传统的农村经济主要依靠农业生产,而现代农村经济应该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例如,发展农村电商可以将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提高农民的收入;发展农村金融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的融合发展,可以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创新路径之一是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农民是农村产业发展的主体,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对农村产业结构升级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增强农民的创业意识和市场竞争力。
中国创新型经济的实现路径及其对策分析
中国创新型经济的实现路径及其对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重视创新,“创新型经济”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创新型经济是指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是一种符合现代科技条件、以技术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以产业的技术吸纳和发扬为基础的现代化产业结构形态。
本文将从实现路径和对策两方面进行相关讨论。
一、创新型经济的实现路径1. 加强科技投入。
科技是创新发展的核心,加大科技投入是创新型经济实现路径的关键。
政府应该提高对科技投入的比例,拓宽科技项目资金来源,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创新的重要手段。
应加强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同时,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机制,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追究和维权力度。
3. 建立创新网络。
创新网络是促进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大力推动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形成产、学、研、用紧密联结的创新联盟。
同时,鼓励企业间的合作和协同创新,建立创新资讯分享平台,提高创新网络的效率。
4. 优化创新环境。
创新环境是促进创新的重要因素。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降低创新成本,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参与创新。
同时,要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技术创新从产业基础到制造、服务、流通全方位推进。
二、创新型经济的对策分析1. 加大对人才的投入。
人才是创新核心,要加大对人才的投入,提供良好的人才环境。
政府应该提高人才培训的水平,建设现代化的人才教育中心,鼓励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和留住人才。
2. 推动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创新型经济的关键,需要加强科技创新的引导和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先进技术和新兴产业的支持,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提高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效率。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创新的重要手段,需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知识产权管理力度,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我国产业创新基本模式与途径摘要:产业创新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关键,要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高效地增长,就离不开产业创新。
本文对我国产业的技术创新、产业的制度创新、产业环境创新等的基本模式与实现途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产业创新;创新模式;创新途径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2一、对我国产业创新的必要性的基本认识1.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需求产业创新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关键。
要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高效地增长,就离不开产业创新。
面对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以及世界制造中心转移的发展局势,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产业创新步伐,促进产业的跨越升级,力争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2.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产业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一个国家和地区,要保持长盛不衰的竞争力,都离不开产业创新的推动作用。
产业是现着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水平,是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和核心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的强弱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产业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一些发达地区的经济之所以能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断从产业创新中获得新的推动力量。
3.是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途径我国产业的创新能力还非常弱。
最近几年,跨国公司对我国大规模的投资虽然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但是对技术能力的带动很少。
从整体来看,尽管企业的制造能力有所提高,但是技术创新能力还非常弱,我国产业的主导技术主要依赖于国外,有自主产权的产品少。
在国际竞争中,我国产业的竞争力还非常弱,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一些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几乎成为空中楼阁,支柱产业技术的空心化最终会使得我国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受到牵制。
因而,要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业创新势在必行。
二、对我国产业创新的主要模式的认识1.技术推动模式20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阿伯纳西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厄特拜克以产品创新为中心,提出了产业创新动态过程模型,它揭示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而日本产业经济的兴衰也确实印证了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 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日本之所以能跻身于经济大国的行列,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其产业的振兴。
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产业发展来说,产业技术水平的赶超是实现经济赶超的关键,而推动产业突变的基本动力则是技术进步,尤其是技术革命。
2.政策拉动模式从美国、日本和韩国产业的创新来看,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时期内各国政府政策的拉动作用。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以工业政策为重点,以拥有广泛权力的通产省为中心,以强大的法律、经济和行政管理手段为后盾,对各产业,特别是支柱产业和战略性产业实施了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在加大技术引进力度的基础上,以产业政策为指导,大力发展战略产业。
在整个20 世纪60 年代,为了保证战略工业的成功发展,日本政府继续执行了20世纪50年代制定的系列产业扶植政策,美国崇尚自由的市场竞争,但是,在关系到国家发展前途的战略性产业上,政府则积极通过战略工程的实施进行组织和扶持,使得美国的一系列产业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在产业政策、投资和行业管制等方面对产业活动实施了强有力的影响。
3.企业联动与环境驱动模式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企业为了在产业中寻求更有利的竞争地位,通常会打破产业的界限和行业惯例,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主体,主导着产业的发展。
韩国经济经过了20 世纪60至70年代的外向型工业化阶段、70年代的重工业及化工工业促进阶段、80年代的贸易自由化等,由一个贫穷的农业国转变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业国。
韩国在缺少海外直接投资与授权的情况下,却积累了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科技能力,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这与韩国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支持,以及企业集团之间的战略结盟有着直接的联系。
韩国一方面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对企业进行了积极的引导、促进和推动,另一方面同时辅以政策、税收等经济杠杆的调控,促进企业集团之间自行交流、交换、合并。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企业可以突破已结构化的产业的约束,运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或组合创新等来改变现有产业结构或创造全新产业。
企业和相关群体实施战略结盟往往能在突破原有产业构架的基础上,开辟新的增长空间,从而促进产业创新的成功。
产业的创新与发展除了受到政府政策工具、技术水平特征和企业战略联盟等影响外,还受到经济环境、产业结构、竞争规则、文化背景、资源禀赋和人才等多因素的影响。
一是拥有优秀的企业家、技术人员和劳动力;二是经营组织的现代化;三是情报网的发达。
在日本国内的技术普及方面,工业行会、产业行会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四是装备产业的发达。
此外,经济的支持也是产业创新的后盾,巨额的资金投入新的学科和技术领域,能为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正是因为以上的配套环境或说是综合环境的驱动作用,使得部分产业资源可以重新配置或者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使得某些产业获得了新的竞争优势或者创造了全新的产业。
三、我国产业创新的主要途径1.技术创新是根本,需要多维主体协同推进从国内外产业创新的动力来看,技术创新是产业创新的根本动力。
产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将是决定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在现阶段,我国产业技术发展的特点主要是,大部分行业的技术以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为主,少数行业有创造技术的优势,部分行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基本丧失。
提高我国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中之重。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企业长时间的投入、培育,以及良好的发展环境,更需要政府的支持。
针对不同的创新目标和产业的特点,我国的产业技术创新可以采取多维结合的创新途径。
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创新,可以采取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的方式。
由于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不可能拥有本国所需要的一切技术资源,不可能在各个领域都具备技术优势,而产业技术作为人类的精神财富具有共享性、外溢性、可转让性,采取模仿创新,可通过引进与消化吸收相结合,弥补技术(产品)短缺,提高发展起点,节约r&d经费及时间。
合作创新通过分工协作,最终共同实现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技术创新目标,它有利于发挥各方面创新主体在研发方面的能力优势,分担创新的风险、分摊创新的费用,加快技术商品化的速度。
对于高技术产业而言,可以抓住高技术发展的契机,采取独立创新或合作创新的方式,实施由企业、大学、研究所和政府共同推动的、跨学科、多种技术集成的创新,从而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这里的独立创新是指通过本国或本地区自身的学习与r&d活动,探索技术前沿,突破技术难关,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形成自主开发的能力。
自主创新使本系统(国家、产业或企业)得以掌握不易被他人模仿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进而提高核心竞争力。
其技术突破的内在性、市场的领先性和知识资本的集成性,使系统的技术发展具有很强的自组织力及市场应变力,可彻底摆脱技术的依赖性与依附性。
对于技术难度大、风险高、投入多、周期长的高技术产业,也可以采用联合创新的方式。
2.制度创新是保证,需综合协调系统实施制度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基本保证。
根据产业创新活动中主体的特点,可以把产业创新活动中的制度创新分为政府的制度创新、产业战略联盟的制度创新和企业制度创新3个层次。
产业创新的实施,首先是政府通过制度创新,重点控制和引导创新资源的投入,释放创新潜能,构建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同时,企业等创新主体通过制度创新,发挥组织内创新者的作用、明确创新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构筑起高效、强有力的创新系统。
因此,各层次制度创新需要上下协调,系统实施是有效促进产业创新的基本保证。
要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制度创新尤其重要。
从主体来看,可以分为以中央为主体的制度创新和以地方为主体的制度创新。
政府的制度创新需要在一些关键的、共性的和前瞻性的技术方面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投资的力度,减少对一般领域的投入,集中投向重要的战略领域。
在产业创新的过程中,制定资助的政策措施、投资的方式,引入适当的激励机制,构建科学的管理体制,创建配套的法律和市场环境,鼓励企业研究开发的财政税收政策以及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
产业战略联盟的制度创新主要是指在相关联的产业之间构建多种形式的股权式、契约式的战略联盟关系。
前者主要是指涉及股权参与的合伙形式,可以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如对等占有型、非对等占有型和相互持股型战略联盟。
后者则指借助契约建立的、不涉及股权参与的合伙形式,可以通过技术交流、合作研究开发、生产营销协议、战略外包协议、产业联盟协议和供应链等建立相应的联盟制度。
企业的制度创新需要在实现产权多元化机制的基础上,促进国有大型企业建立起规范、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切实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同时,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努力引进外资企业和省外企业,积极发展个体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和农村经纪人等,广泛培育市场主体。
在产业创新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的努力缺一不可。
企业要培育创新的战略思想,改变短期利益导向的观点,加强合作和交流,积极参与产业的技术创新。
3.环境创新是保障,需要全面配套综合推进产业创新活动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支持。
产业创新的环境创新,就是产业创新的主体通过宣传、支持和管理等方式的创新,有效宣传创新目标和内容、对创新参与者进行合理选择和培育并积极实施市场创新等活动,提高社会环境对产业创新的支撑能力,从而有效支持产业创新活动的实施,并获得社会环境持续、有效的积极合作和支持。
现代化的企业机制、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完善的市场环境和发达的信息网络,是产业创新的有力保障。
要打破各种人为的垄断,保证各种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进一步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提高引资水平,引进工业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等产业项目,突出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具有集聚效应的产业链式化项目,在提高项目的产业集聚效应和产业带动效应上取得突破。
加快市场化进程,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新秩序。
继续完善商品市场,重点发展生产要素市场,优先培育资本市场、人才市场和技术市场,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完善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管理,促进市场竞争。
发展现代流通方式,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只有健全完善市场体系,营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大市场,才能聚集各类资源要素,优化资源配置,突破现有的条件制约,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增值。
参考文献:[1]郭斌,许庆瑞.工业创新中的产权激励问题[j].中国工业经济,1997(04):55- 57.[2]胡亚文.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的传统产业创新体系建设[j].中国科技论坛,2003(07):20-25.[3]杨龙志,李忠宽.温州产业创新模式及其案例实证分析[j].企业经济,2004(04):107-109.[4]陈耀.战略联盟: 产业创新中的机会开发者[j].扬州大学学报,2003(04):59-63.[5]贾根良.后发工业化国家制度创新的三种境界[j].南开经济研究,2003(05):3-9.[6]张银曙.搭建产业创新的合作平台[j].望新闻周刊,2002(25):37-38.[7]王大洲.高技术产业创新的治理美国硅谷的创新网络及其启示[j].决策借鉴,2001(08):59-62.[8]姜华,娄伟.我国传统产业的创新路径[j].望新闻周刊,2001(28):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