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口述史料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口述史料简介
周育民(旧稿)
一、什么是口述史料
1、口述史料是通过人类口头相传的史料。

早期人类的历史都是通过口头相传而为后人所知的。

中国的“古”字,上面一个“十”,下面一个“口”,有十口相传之意。

英文history一词可追溯到希腊语词Historia,该词的词义是调查、访问和询问一位目击者,也带有对上述活动的结果的记录之意。

由此可见,历史与口述史料的关系。

中国人很早就运用口述史料撰写历史了。

大家所熟悉的司马迁,他撰写《史记》时,就运用了大量的口述史料,并且进行实地考证。

比如,他写《淮阴侯(韩信)传》,就曾到韩信家乡去调查,“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

其母死,贫无以为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余观其母冢,良然。

”他写鸿门宴,人物栩栩如生,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没有口述史料作基础,是不可想象的。

2、口述史料是人们叙述自己个人经历、家庭和社区变迁的史料。

中国用文献记载历史的传统十分悠久。

军国大事,往往都有文献史料记载;大臣将军如果有幸宣付国史馆,他们的生平也可为后人所知。

中国人家庭、家族观念很重,族谱就是家庭、家族的历史,地方则有地方志。

西方国家缺乏这样的传统,因此,很少保留有系统的家庭、家族乃至地方性的历史记录。

近几十年来盛行的口述史料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这样的需要。

朱迪斯·莫叶在《口述历史初步》(Judith Moyer Step-by-Step Guide to Oral History)中指出:“口述历史是对在世人们关于自身经历回忆的系统搜集。

历史学家们终于承认了平常人的日常生活,虽然他们不像富豪名人那样在历史上重要。

但我们如果不把这些回忆搜集并保存下来,那么,他们的故事终有一天会永远消逝的。

”(Oral history is the systemati c collection of living people’s testimony about their own experiences. Historians have finally recognized that the everyday memories of everyday people, not just the rich and famous, have historical importance. If we do not collect and preserve those memories, those stories, then one day they will disappear forever.)人民的历史恰恰就保存在平常人的记忆中。

3、口述史料是历史工作者通过访问当事人而形成的史料。

口述史料的形式很多,可以是当事人自己写的回忆录;可以是晚辈对长辈叙述亲历、亲闻事件的记录和回忆,但有相当部分是历史工作者通过访问当事人而形成的史料。

历史工作者为澄清某些历史问题、为弄清当事人的生平事迹或者其他课题的需要,有计划地、系统地对有关当事人或知情人进行访问,通过录音、记录等方式,把访问的经过如实记录下来。

4、口述史料是人类保存自身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文献史料的重要补充。

在人类没有文字以前,口口相传是人们保存自己历史的唯一方法;即使发明文字以后,文字史料也很难完全替代口述史料,前面我们举的司马迁《史记》就是一个例子。

人们往往有一种偏见,认为文献史料比较可靠,口述史料则不然。

其实,口述史料的价值与文献史料相比较,从史料学角度来看,并不会因为其保存形式不同而逊色。

有许多史实是通过口述史料为后人所知的。

比如,左宗棠在湖南巡抚骆秉章幕府,“骆公每公暇适幕府,左公与幕府二三人慷慨论事,证据古今,谈辩风生,骆公不置可否,静听而已。

世传骆公一日闻辕门举炮,顾问何事,左右对曰:‘左师爷发军报折也。

’骆公颔之,徐曰:‘盍取折稿来一阅’此虽或告者之过,然其专任左公可知。

”(《庸庵笔记》卷之二)如果不是薛福成把这段口述史料记下来,后来人就不知道了。

而这类史实,在官方的文献中是根本不可能记载的。

二、什么是口述史学
1、口述史学也称口碑史学,主要指一种搜集和利用口头史料研究历史的方法和流派。

口述史学,严格地说,并不是一种系统的史学理论,应该称之为口述史料学。

主要根据口述史料撰写的历史,就被称之为“口述历史”(oral history)。

人类早期的历史不少属于口述历史,而现在的口述历史则是利用严格界定的口述史料基础上撰写的历史。

口述史料,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原来在历史学研究中都是非常重视的。

西方的口述史学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荷马史诗、希罗多德的《历史》和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9世纪以前,口头传说一直是很重要的史料来源,直到德国兰克学派兴起,档案资料被看作最可信的记录,口述资料才遭到冷落。

20世纪初年,兰克学派的治史主张开始受到各国史学家的批评,口述资料又重新受到史学界的重视。

1938年,美国历史学家A.尼文斯出版了《通往历史之路》一书,首次发出
开展口述史学研究的呼吁。

二战以后,也就是1948年,尼文斯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口述史料学研究室,1960年出版了第一部《口述史料汇编》,到1971年,已收集到2500种各界人士的谈话记录,达2,425,000页之多。

在尼文斯的带动下,口述史学不仅在美国而且在整个西方发展起来。

口述史学与传统史学的口述史料工作主要不同点有三:1)传统史学只把口头传说当作一种辅助性的东西,而当代口述史学则把口述资料作为研究写作历史的主要依据;2)传统史学记载口述资料主要靠一支笔和一张纸,当代口述史学记录资料则广泛应用了打字机、誊写机、录音机、电影、电视等现代化手段;3)传统史学对口头资料的搜集,缺乏科学理论和工作方法的探讨,当代口述史学则已经有了专门的研究,比较著名的成果有美国历史学家W.鲍姆的《口述史料的抄录与编写》、S.柯蒂斯的《口述历史指南》P.汤普森的《往昔的回声:口述史学》等等。

2、国外口述史料简介。

国外的口述史料很多,我这里稍稍介绍与中国历史有关的外国口述史料机构,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

1958年,韦慕庭(C. Martin Wilbur)教授为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制定了一个庞大的口述史料计划。

当时在哥大工作的唐德刚提出的记录中华民国名人口述史料的计划也被列入其中。

在以后数十年中,包括李宗仁、胡适、张学良、顾维钧、吴国桢等16位重要人物花了数百小时叙述了他们的生平,被系统地记录下来。

这些材料近年来不断公布出来。

张学良去世后,张学良的口述史公布出来,为学术界和新闻界广泛关注。

当代口述史学也逐渐有了自己的组织。

1966年,美国口述史学的研究机构已超过90个,1967年,成立了美国口述史学协会,1971年出版了《口述历史评论杂志》;传统史学的口述资料主要来自社会的上层,当代口述史学则把注意力集中在社会的下层。

例如在美国,以往不受重视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口述史学得到较大发展,口述资料在社会史、地方史、企业史、劳工史、城市史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运用。

从这一点上来看,口述史学的出现适应了当代西方史学发展的趋势。

l Oral History Society (UK) Oral History Association (US) Canadian Oral History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Oral History Association H-Oralhist is a network for scholars and professionals active in studies related to oral history 、中国近代口述史料与政协文史资料工作
台湾学者吕芳上教授在题为“口述历史:理论与实际”的授课提纲中讲到:“口述历史的运用可以上溯到司马迁、希罗多德(Herodotus),但直到19世纪,西方才找到口述历史发展的位置,20世纪
中叶方具备学理的基础,20世纪下半叶(1959年后),口述历史始正式运用到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上。

”他特别用了1959年这个年代,因为台湾中研院近代史所的口述史料工作就是在这一年开始的。

这个年代在美国,也是哥伦比亚大学开始展开中华民国名人口述史料工作计划付诸实施的的开始,在大陆则是周恩来总理提出开展政协文史工作的年代。

关于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伟大成绩,不需要我多说了。

台湾中研院近代史所在口述史料方面也做出了很大成绩,到1994年已整理出版了20余种口述自传丛书,其中第4种是《小诸葛:白崇禧上将访问纪录》,第15种是《近代史的开拓者:郭廷以院士访问纪录》,第23种是《学术、外交与人权:杭立武先生访问纪录》。

1989年12月27日,值该计划实行三十年之际,又创办不定期刊物《口述历史》,据“发刊词”称,三十年间接受该所访录的人已超过一百六十位。

创刊号的首篇是《我的科学心路历程:吴大猷先生访问纪录》,第4期第5期分别是“二二八专号”和“日据时期台湾人赴大陆经验”。

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呼吁抢救建国以来的口述史料原因很多,就历史研究而言,一是口述史料保存下来不易,二是建国以后许多档案史料并不可靠,需要口述史料补充纠正。

试想一下,大跃进时代,粮食产量、钢铁产量等等都能放“卫星”,这些统计数字都有系统的档案史料,可靠吗刘少奇的“叛徒”、“内奸”、“工贼”罪证花了多大力量搜集,可靠吗就是在今天,做假帐、虚报政绩比比皆是,这类材料充斥在一些机构的档案中,也不可靠。

最近我读了两份材料。

一份是民进新疆自治区委员会的政协提案,认为口述史学在新疆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新疆有13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历史亟待抢救、发掘、研究。

开展口述历史工作,能使新疆的文化事业实现跨跃式发展。

据估算,前期作业约需成千上万的大中专毕业生,这可拓展新疆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就业,还可发展新疆文化产业。

提案提议,以新疆科研院所、高校为研究口述史学的学术指导机构,架构高校各类研究基地的建设,以发展新疆文化建设,振兴史学研究为目标,实现高校与社会的联系。

县级以上政协、文史部门推广口述史学的前期作业,抢救活历史,保存有价值的珍贵资料。

以旅游业开发为市场源头,首先将古代历史文化的开发作为重中之重,实现与口述史学的发展有机结合,让口述史学出成果、出产品、出经济效益、出就业率、出爱国主义。

另一份材料是朱新庸同志写的文章,题目是《民主党派史研究的回顾与改进》,其中提到建国初期民主党派的许多领导人忙于清算旧思想,加上反右斗争,在这种政治环境下,不可能实事求是地研究民主党派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代民主党派的领导人不少亡故了,抢救口述史料已成当务之急。

这两份材料从地方史、民主党派历史的角度说明了抢救口述史料已是当务之急。

其实,除了政党、地区历史之外,行业史、企业史等等许多领域莫不如此。

三、口述史学的工作方法
口述史学的工作方法,可能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文史资料工作,我这里作一简单的介绍,供大家参考。

1、确定历史课题。

口述史料的搜集,一般都围绕中一些特定的历史课题展开。

有些是某些机构,如工厂、公司、社区、社会团体、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需要搜集本机构的口述历史资料;有些是历史工作者根据专题研究需要,比如历史事件、社会制度、人物生平等等而设计。

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介绍近十年来的院史史料工作时指出:“在征集院史文物资料、整理院史文献资料方面,在院档案室的积极支持下,我们组织编写了以年为单位的《中国科学院史事汇要》和《中国科学院史料汇编》,以及一些专题性资料。

在抢救有价值的文史资料方面,我们征集了大量的散落在社会或个人手里的重要的文物资料,并且通过对历史当事的访谈,收集到相当数量的珍贵的口述史料。

”其搜集的口述史料的形式包括以下三种:
(一)回忆录回忆在科学院的亲身经历。

具体内容包括:(1)对来院、所工作经历的回忆,包括如何到院、所工作的经历;(2)关于研究机构的筹建、发展撤消过程的回忆;(3)关于某项重要研究任务的提出与组织实施过程的回忆;(4)历次政治运动的经历;(5)关于院、所各种重要社会活动和文化活动的回忆;(6)关于院、所与地方的关系变迁的回忆;(7)关于外国科学家与院、所友好往来及学术交流的活动的回忆;(8)对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老领导和各类重要历史任务的回忆;(9)对亲历的各种历史事件的;(10)作者认为具有史料价值的其他内容的回忆性文章。

回忆性文章可以是系统的长篇回忆,也可以是互不衔接的若干独立短篇。

文章以史实为主,评论为辅,对重要经历的技术要求事件、地点、任务和情节尽量明确、清晰。

(二)访谈录访谈录一般采取访问者和被访者之间进行对话的形式。

访谈录记述的内容范围与上述相同。

被访者所谈一定是亲历、亲见和亲闻范围,内容真实可靠,叙事平实无华。

访谈者和被
访者应在正式访谈之前作必要的准备,访谈后根据谈话(或录音)整理成稿。

访谈录须经被访者审阅修改后方能刊用。

(三)专题调研包括专题调研和对特殊历史事件的调研文章。

作者不一定是事件的当事人。

作者可以通过对在世的当事人进行采访,并查阅有关档案资料作必要考证,在对历史事件的始末做系统追踪的基础上写成专稿。

对不能定论的史实可以存疑。

文章一般以叙事为主,评论性文字不宜过多。

2、制定工作计划
以“鲁杰第二次世界大战口述史料库” (THE RUTGERS ORAL HISTORY ARCHIVES OF WORLD WAR II)为例。

该库是美国新泽西鲁杰州立大学历史系于1994年开始建立的,主要记录在二次大战中在国内和国外服役的男女公民的个人经历。

工作人员确定了以下工作目标:
l 对经历过二战的本校师生进行深入访谈;
l 保存原始录音带并编为专门文档藏于亚历山大图书馆;
l 动员有过二战经历的人捐赠他们的个人文书、回忆录给本库或其他机构,以便学者和公众利用;
l 通过图书、广播、电视、陈列等方式,将由本计划搜集的口述回忆或其他资料发布给学术机构和公众;
l 吸引现在的大学生积极参与访谈和使用有关资料,并使他们与二战一代得以弥合“代沟”;
l 为其他院校提供校友会如何发挥其巨大作用的一个范例;
l 与其他记录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个人经历的口述史料机构进行合作。

在制定计划之后的六年中,他们已经访问了300个人,还选定了400个人准备继续访问,每年有30位学生参与这项工作,访谈60位校友。

这项计划目前还在进行之中。

凭借因特网,我们都可以直接看到他们的访谈记录。

3、进行背景调查
对专题研究来说,口述史料工作者有必要进行一定的背景调查,如事件、问题、制度等方面的背景知识,对需要通过口述史料解决的问题有相当的了解,然后再进行具体的访谈。

如果对有关背景一无所知,口述史料的访谈和记录都很难做好的。

对社区历史、社团历史等等,口述史料工作者也应该先通过文献资料了解所调查年代的情况。

4、选择调查对象
口述史料的访谈对象条件可以说与文史资料的工作原则一样:亲历、亲见、亲闻。

访谈对象对于历史事件的关系程度往往决定了口述史料的价值。

5、设计调查问题
访谈通过访谈者(interviewer)与被访谈者(interviewee)的问答进行。

台湾学者吕芳上认为:“缺乏理论和深层认识的访谈,容易造成访问对象的偏差、访问的粗浅、刻意塑造‘共同记忆’、不知如何提出问题、追踪问题、断章取义、访谈内容的扭曲、缺乏专业知识与专业伦理等问题的发生。

”可见,访谈过程对于访谈者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

访谈者应在访谈前根据访谈对象的不同特点,对所要访谈的问题进行设计,以保证访谈的质量和效果。

“纽约城市历史与文化”口述历史工作者们建议:
l 将问题有条理地默记心中;
l 提出的问题要便于被访谈者畅所欲言;
l 问题要由浅入深;
l 问题要一问一答,不要一次提许多问题;
l 允许对方沉默,耐心等待;
l 做好听众,必要时表示非常感兴趣,以鼓励对方说下去;
l 不懂的地方要虚心请教;
l 对访谈对象所使用的关键词汇要请求解释;
l 对关节点必须抓住不放,尽可能完整叙述;
l 不要提可以用“是”、“不是”就可以回答的简单问题;
l 要善于应变,有些重要的话题虽然不在计划之中,但如果被访谈者提起,也要留心。

6、做好访问记录
Judith Moyer 在Step-by-Step Guide to Oral History中对访问记录的形成图示如下:
史实被访谈者访谈者历史记录
目前,口述史料工作者采用的记录方法主要是录音记录、录像记录、访谈过程的照片。

过去经常采用的速记现在不大通行了。

7、整理访谈资料
整理访谈资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将录音用文字记录下来;二是将录音和文字记录归档,以便学者和公众利用。

(这是在上海市政协文史办举办的一次区县文史资料员培训学习班上的发言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