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

合集下载

肺癌射频消融PPT学习课件

肺癌射频消融PPT学习课件
13
2007年 北美放射学年会 2008年 国际介入放射学会第33届年会 2008年 第88届美国胸外科医师年会 2009年 第45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ASCO)年会
2009年 第13届世界肺癌大会
(WCLC)
共识
美国、欧洲、日本及中国的 研究者在重大学术会议分别报 告了RFA治疗肺部肿瘤的治疗 经验、临床疗效,结果令人鼓 舞。
发症的发生; 对于经皮肺穿刺途径难以企及或有较大风险的肿瘤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
操作性; 对于术前未确诊的无手术切除机会的晚期病例,可获取病理诊断的同时进
行RFA治疗; 探查术中发现失去手术治疗机会的病例(如胸膜种植) 即给予RFA,节省了
治疗时间和费用。
19
研究报告:中山医院胸外科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09.16(2)
1
背景
22.7%的肺癌死亡率占恶性肿瘤首位; 80%的患者确诊时已丧失了手术根治的机会; 80%为NSCLC,单纯放化疗效果并不理想; 肿瘤治疗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延缓病情,提高生存质量; RFA微创治疗方法正在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
2
专家评述
早期临床研究对射频消融(RFA)的可行性、安全性、耐受 性和局部效果进行了评价,其破坏肿瘤的有效性和可重复性已被 证实,且并发症和死亡率较低。近年来,射频治疗方法显著改善, 成为显著发展的热点技术。
治疗途径
16
经皮RFA步骤
RFA前
术前检查,签署知情同意书; 禁食水4h; 肌注杜冷丁(安定、曲马多、立止血)、建立液体通路、心电监护。
RFA中
摆位(仰卧、侧卧、俯卧,两手上举),贴电极片; CT定位,穿刺点1%利多卡因局醉(局部胸膜充分麻醉); 避开肋骨、大血管、肺大泡,将电极针快速穿刺达病变部位; 确认无误后开始消融,消融范围超过肿瘤边缘0.5~1cm,可防止肿瘤复发; 针道消融。

消融肺小结节

消融肺小结节

消融肺小结节消融肺小结节是一种通过热能将肿瘤细胞杀死的治疗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直径小于3厘米的单发肺小结节。

消融肺小结节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肺组织的功能。

消融肺小结节通常使用射频消融技术,射频消融技术通过输送高频电流来产生热能,并将此热能输送到肿瘤细胞中,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效果。

这种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能够在不开刀的情况下完成治疗。

消融肺小结节的治疗过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使用影像学技术定位肺小结节的位置和大小;然后,在局部麻醉下,在患者的胸壁上插入导入针,并通过导入针将射频电极导入到肿瘤细胞所在的位置;接下来,启动射频发生器,产生高频电流与肿瘤细胞接触并释放热能,使肿瘤细胞受到破坏;最后,观察患者的病情,并随访和评估治疗效果。

消融肺小结节的治疗效果通常是可达到的。

一项研究显示,通过消融肺小结节治疗的患者,在1年内的生存率达到90%以上。

此外,消融肺小结节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对化疗和手术的需求。

然而,消融肺小结节的潜在风险和并发症仍然需要重视,例如出血、感染、胸膜炎等。

在选择消融肺小结节治疗的患者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理类型、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分布等因素。

此外,消融肺小结节还需要在专业的医疗机构中进行,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总之,消融肺小结节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肺组织的功能。

它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在患者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在专业医疗机构中接受治疗。

26例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晚期肺癌患者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26例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晚期肺癌患者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1 临 床 资料
1 . 1 一般 资 料
护理人员根据患 评估 患者 的心理状 态 , 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 谈 , 讲 解手术流 程, 注意事项 , R F A 的治疗原理和疗效。 告诉 患者手术时是无痛的。
2 0 1 1  ̄3 月~ 2 0 1 2 年3 月, 本 院胸 外科 收 治2 6 例 肺癌 患 者行 电视
射频 消融 ( R a d i o F r e q u e n c y A b l a t i o n , R F A ) 是高频 电流能使组 织离子随电流变化的方 向产生震动 , 从而使 电极 向周围组织离子 和极性大分子相互摩擦碰撞产热 , 将肿瘤病灶加热至有效 治疗温
度 并 维 持 有 效 的治 疗 时 间 , 从而达到彻底杀灭肿瘤细胞 , 毁 损 肺


4 8- .
T ODAY NURS E, J a n u a r y , 2 0 1 3 , N o . 1
※外科护理
2 6  ̄ 1 ]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晚期肺癌 患者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摘要
娜 汪 丽
总结 了晚期肺癌 患者行 电视胸腔镜直视 下射频 消融术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 , 包括首先为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 , 同时
胸腔镜射频消融术 , 其 中男l 5 例, 女1 1 例。 年龄在4 0 — 8 2 岁之 间, 平
均年 龄 为 6 1 . 2 岁。 患 者 肺部 病灶 直径 在 5 . I ~ I 1 c m 之 间, 其 中腺 癌
1 7 例、 鳞癌6 例、 支气管肺泡癌2 例、 小 细胞癌l f J t 。 术前发现恶性胸 水3 例, 肿瘤直接浸润胸壁5 例, 肺内多个病灶2 例。
做好 术中以及 术后反应 的观察和护理。 认 为电视胸腔 镜辅助下晚期肺癌 患者行射 频消融术 , 做好 围手术期护理 , 可有效提 高手术效

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近年来,射频消融治疗的出现给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肿瘤射频消融简单地说就是用无线电的频率去干扰肿瘤组织,引起它的坏死或者灭活。

其原理就是把无线电的天线,也就是一种特制的带鞘穿刺针,在B超或者CT的引导下插入肿瘤的中心。

当穿刺针到达预定的位置以后,根据肿瘤的大小,体外调节电极针张开的直径,使针尖发出若干根子电极(多弹头);然后通射频发射器,这些电极就能够发出20万到几百万的中高频电磁波;肿瘤组织接受到电磁波后其内部的离子就会振荡发热,从而使肿瘤区温度升高到100℃左右,最终导致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而达到治疗目的。

肿瘤坏死组织随后会逐渐将被人体吸收、消散。

此外,它还可使肿瘤周围的血管组织凝固形成一个反应带,使之不能继续向肿瘤供血,而且有利于防止肿瘤转移。

二适应症肿瘤射频消融治疗适合于肺癌、肝癌、腹腔肿瘤以及肺、肝转移瘤等各种实体肿瘤。

也适用于因体质差、脏器功能不好等因素而无法耐受手术的肿瘤患者。

国内外研究均证实,单独应用或者配合手术、介入治疗,不仅可以使早期肿瘤得到根治,对于中晚期肿瘤也能够减少肿瘤的体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国内学者研究证实,将消融与介入联合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巨块型肝癌的治疗效果。

英国帝国大学医学院表明,肝癌手术前应用消融疗法可以减少出血、增加切除的机会、缩短手术时间。

三优点微创和靶向治疗已经成为今后肿瘤治疗发展的一个趋势。

肿瘤射频消融治疗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肿瘤微创治疗手段,它具有以下优点:1.定位准确它可在B超或CT的导向之下“指到哪,打到哪”。

对正常组织几乎毫无损伤。

2.疗效可靠它可有效“烫死”肿瘤细胞,使肿瘤变性毁损,消融后的肿瘤组织完全彻底坏死,故不容易复发。

一次可消融的肿瘤直径达4~7cm,小肿瘤射频消融疗效与手术切除相同。

3.无需开刀,风险小、创伤小、恢复快经皮穿刺局部无需缝合,不留瘢痕,术后1~3天可出院。

4.绿色疗法它既没有污染,也不像射线那样对人体有一定损伤,是一种绿色疗法。

射频消融手术在肿瘤治疗中的使用技巧与效果评估

射频消融手术在肿瘤治疗中的使用技巧与效果评估

射频消融手术在肿瘤治疗中的使用技巧与效果评估射频消融手术是一种常用于治疗肿瘤的微创手术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射频消融手术的使用技巧以及评估其治疗效果的相关指标。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射频消融手术的基本原理。

射频消融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能,通过导入体内的电极将热量传递到肿瘤组织中,从而达到破坏肿瘤细胞的目的。

这种手术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对身体其他器官的损伤较少等优点,适用于一些特殊场合,如手术边界不清晰的肿瘤。

在射频消融手术的使用技巧方面,有一些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需要特别关注。

首先,选择适当的电极和导管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类型的肿瘤可能需要不同形状和长度的电极和导管。

此外,电极的放置位置也需要精确确定,以确保完全破坏肿瘤组织。

在电极放置的过程中,引导技术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通常通过CT或超声波引导来帮助确定电极的准确位置。

其次,手术过程中的能量参数的选择也是关键。

这些参数包括射频电流的频率、功率和持续时间等。

正确选择这些参数可以确保足够的热能传递到肿瘤组织,从而有效地破坏肿瘤细胞。

因此,医生需要根据肿瘤的性质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合理地调整这些参数。

另外,冷却系统在手术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时,为了避免过度加热和损伤周围组织,通常需要使用冷却系统来冷却电极和导管。

这可以通过灌注冷却剂或通过超声波冷却来实现。

冷却系统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控制热量传递和蔓延范围,减少手术风险。

关于射频消融手术的治疗效果评估,有一些指标可以用来衡量。

最常见的指标是完全消融率和局部复发率。

完全消融率是指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的比例,而局部复发率是指治疗后一段时间内肿瘤再次出现的比例。

这些指标反映了射频消融手术对肿瘤的破坏程度和预后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评估手术后的治疗效果,如CT扫描或MRI。

此外,术后的并发症和生活质量评估也是评估射频消融手术效果的重要内容。

尽管射频消融术是微创手术技术,但术后仍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感染和损伤周围器官等。

射频消融在晚期肺癌中应用疗效分析

射频消融在晚期肺癌中应用疗效分析

射频消融在晚期肺癌中应用疗效分析作者:杨莺崔元生何东元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射频消融术在晚期肺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80例晚期肺癌患者均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经术后随访发现:① 8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7例,部分缓解29例,无变化18例,有进展6例,总有效率70%,;②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发热3例,少量咯血2例,局限性气胸1例,以及胸部灼热痛3例,但均得到有效控制并顺利出院。

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加上射频消融术手术创伤小,患者痊愈时间短,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因此射频消融术治疗晚期肺癌具有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晚期肺癌;临床疗效肺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早期肺癌手术治疗尚且具有良好的效果,而晚期肺癌的治疗效果则具有一定局限性。

临床治疗晚期肺癌时,为了防止患者出现耐药性及较大的毒副作用,较少选择单纯药物治疗,但是由于开放式手术创伤较大,会使患者流血过多,对于身体较虚弱的晚期肺癌患者存在较大风险,因此,临床上也较少选择开放式手术[1]。

为了探讨晚期肺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本研究对选取的80例晚期肺癌患者均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并进行术后随访,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共80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原发性晚期肺癌,排除不良反应严重的患者。

其中男42例,女38例,患者年龄15~75岁,平均年龄(52.8±10.4)岁。

病灶位置:左肺叶45例,其中上叶24例,下叶21例;右肺叶35例,其中上叶17例,下叶12例,中叶6例。

合并症包括胸腔积液9例,心包积液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

1. 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北京为尔福电子公司射频消融发生仪(WE7568型)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

肺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肺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咳嗽、咳血痰 多数患者痰中带血,向患者解释原因,可给予止血药品、抗 感染治疗2~5天症状逐步减小。
肺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第17页
并发症
气胸
发生率9%~52%; 高龄、肺气肿、中央型肺癌者及重复穿刺定位更易发生; 多可自愈,气体量大时可胸穿抽气或放置胸腔闭式引流。 2~3天多可 吸收。
胸膜炎和胸腔积液
肺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第15页
并发症
RFA一个安全有效方法.绝大多数并发症较轻,仅个别 需特殊处理。主要包含发烧、咳嗽、咳血痰、气胸、血胸 、胸痛等。
肺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第16页
并发症
发烧 1、术后2~5天多数出现发烧(普通在38°C~39°C), 与 术后病灶炎 症、坏死吸收相关 2、应用抗生素后1周左右可降至正常。
2、术前一天备皮,评定患者心理状态,做好术前宣传教育,同时详细 解答患者及家眷提出问题,使其充满信心地迎接手术,从而充分配合 治疗 。 确保患者充分休息。
肺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第11页
RFA中配合及监护
经皮RFA步骤
1、建立静脉通路、吸氧、连接心电监护仪。 2、摆位(仰卧、侧卧、俯卧,两手上举),贴电极片。 3、CT定位,穿刺点1%利多卡因局醉(局部胸膜充分麻醉);
肿瘤组织中离子产生高频振荡
肺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射频发生器460千赫兹交变电流
第6页
正常组织
示意图
急性热凝固
凝固性坏死
肺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第7页
机制
➢ 高温使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最终形成液化灶或 纤维化,起到原位灭活肿瘤组织作用
➢ 高温使肿瘤周围血管闭塞并形成一个反应带,使 之不能向肿瘤组织供血,可预防肿瘤复发或转移

射频消融术治疗肿瘤的原理、适应症和操作步骤

射频消融术治疗肿瘤的原理、适应症和操作步骤

射频消融术治疗肿瘤的原理、适应症和操作步骤前言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常见的介入肿瘤治疗方法,适用于部分不适宜手术切除的局部肿瘤。

本文将详细介绍射频消融术的原理、适应症以及操作步骤。

一、射频消融术的原理射频消融术是利用高频交流电产生的热能来杀死肿瘤组织。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导入导电针电极,将相应的高频电流传递到肿瘤组织中,导致局部组织的温度升高,达到杀死癌细胞的目的。

具体来说,射频消融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导入导电针电极:首先,在肿瘤区域进行局部麻醉,然后通过穿刺的方式将导电针电极精确地插入到肿瘤内部,导电针电极的数量和位置根据肿瘤大小和位置而定。

2.高频电流传递:将射频电源与导电针电极连接,在确定好消融剂量和时间的前提下,通过高频电流的传导,产生的电热效应使导电针电极周围组织温度升高,从而杀灭癌细胞。

3.监控消融区域:在射频消融的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测消融区域的温度变化,以确保消融的效果。

常用的监测手段包括超声引导、CT或MRI引导等。

4.确认消融完整性:射频消融术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查确认消融的完整性。

常见的方法是通过CT或MRI等影像学技术,观察消融区域内的肿瘤组织是否完全死亡。

二、射频消融术的适应症射频消融术适用于一些不宜手术切除的局部肿瘤,特别适用于以下情况:1.肿瘤直径较小:推荐肿瘤直径小于3cm,因为射频消融术对大于3cm的肿瘤,完全消融的难度会增加。

2.肿瘤边缘无侵犯周围重要结构:如果肿瘤边缘紧贴着重要的血管、胆管或神经结构,不适合进行射频消融。

3.局部晚期肿瘤的辅助治疗:对于晚期癌症患者,射频消融术可以作为其他治疗手段的辅助治疗,如化疗、放疗等。

4.局部复发的肿瘤:对于原发性肿瘤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射频消融术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射频消融术并非适用于所有肿瘤患者,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需要由医生综合判断,根据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来确定是否适用。

三、射频消融术的操作步骤下面将详细介绍射频消融术的操作步骤:1.术前准备:在进行射频消融术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肿瘤的大小、位置、周围结构的关系等。

肺结节的成功去除方案

肺结节的成功去除方案

肺结节的成功去除方案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肺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

肺结节并非一种特定的疾病,而是指在肺部影像检查中发现的直径小于 3 厘米的类圆形阴影。

很多人在得知自己有肺结节后会感到恐慌,但其实大部分肺结节是良性的,只有少数可能是恶性病变。

对于那些需要治疗的肺结节,了解其成功去除方案至关重要。

一、手术治疗手术是去除肺结节的常见方法之一,尤其是对于那些高度怀疑为恶性、结节较大或生长较快的情况。

目前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1、传统开胸手术这是一种较为经典的手术方式,通过在胸部切开较大的切口,直接暴露肺部进行结节的切除。

虽然手术视野开阔,但创伤较大,术后恢复相对较慢。

2、胸腔镜手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通常在胸部做几个小切口,插入胸腔镜和手术器械进行操作。

其创伤较小,术后疼痛轻,恢复较快,目前已成为肺结节手术的主流方式。

在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心肺功能、身体状况等,以确定患者是否能够耐受手术。

手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病情,注意休息,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康复训练。

二、消融治疗对于一些无法耐受手术或者结节位置特殊不适合手术的患者,消融治疗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1、射频消融通过电极针将射频电流导入结节组织,使局部产生高温,从而使肿瘤细胞凝固坏死。

2、微波消融利用微波的能量使结节组织迅速升温,达到灭活肿瘤的目的。

消融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于较大的结节效果可能不如手术。

三、立体定向放疗这是一种精准的放疗技术,通过多个角度的射线聚焦,将高剂量的放射线精确地照射到肺结节部位,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效果。

适用于一些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患者。

四、药物治疗在某些情况下,药物治疗也可以用于肺结节的处理。

例如,如果肺结节是由于炎症引起的,使用抗生素等抗炎药物可能会使结节缩小或消失。

此外,对于一些恶性结节,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也可能发挥作用,但这需要根据结节的具体病理类型和基因检测结果来决定。

肺部肿瘤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立体定向放疗和微波消融

肺部肿瘤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立体定向放疗和微波消融

肺部肿瘤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立体定向放疗和微波消融美国近来每年的新检出肺癌患者持续增加大约为175000例。

肺癌已经成为持续保持肿瘤相关死亡的第一位,尽管外科切除术仍然是早期NSCLC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诸多患者因为晚期肺癌或是机体因为心血管疾病等身体状况不能耐受手术治疗。

体外放射治疗(放疗)作为那些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仍然是一种选择,尽管这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和治愈率比手术效果差。

在一项关于71例原发性淋巴结阴性肺癌患者接受60Gy体外放疗的研究中,3和5年的生存率仅为19%和12%。

最近的一项60例I期和II期NSCLC患者接受体外放疗的研究中,有53%的患者在平均18.3个月后发生肿瘤生长,全部的平均中位生存率为20个月。

另外体外放疗具有副反应,其中放射性肺炎是一种潜在的致命性并发症,尤其对那些由于肺功能差而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上面的研究中有8.3%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为标准体外放疗技术的新的发展方法正在逐步进入临床应用来治疗那些不能耐受手术或者不适合手术的肺癌患者治疗其原发肺癌和一部分局限的肺部转移瘤。

现在正在为世界多个医学治疗中心所应用的新方法是射频消融技术(RFA)和立体定向放射技术(SRS)。

另一种消融技术,就是微波消融术(MWA),也已经开始用于临床,尽管对这种方法临床还没有经验。

本文回顾综述这些治疗方法的特点,及其在治疗胸部肿瘤方面的意义。

射频消融的原理是利用高频波使目标蛋白受热变形达到治疗目的的。

射频消融系统由3个主要部件:1、主机,2、一个置入肿瘤的主动电极,3、一个贴在患者大腿上的体外电极(电极板)。

当射频能量经主机发出,经由体内电极、人体,然后经体外电极回到主机,形成回路的时候,粒子在组织内振动,摩擦生热。

随着组织内温度的增高,达到60度以上时,因为蛋白变性和凝固坏死,细胞就会随之死亡。

RFA最多的经验来自于肝肿瘤的应用,不论是用于手术的辅助治疗还是主要治疗。

因为较少的并发症发生率,RFA已经较多的替代了其他的未创治疗方法。

肺癌射频消融术

肺癌射频消融术

手术过程
定位
在影像引导下,将射频消 融针准确地插入到肺癌病 灶内。
消融
启动射频消融系统,通过 消融针产生高频电流,使 局部组织加热至高温,达 到灭活肿瘤细胞的目的。
监控
实时监测手术进程,确保 消融范围覆盖整个病灶, 同时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 织。
术后护理与随访
术后监测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是否有 并发症发生,如出血、气胸等。
联合治疗
探索与其他治疗方式如手术、放疗、化疗等的联 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临床研究
扩大临床研究范围,积累更多病例数据,为射频 消融术在肺癌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依据。
05
CATALOGUE
肺癌射频消融术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早期肺癌患者获得根治
01
患者情况
患者为中年男性,因体检发现肺部结节,经穿刺活检确诊为早期肺癌。
胸腔镜下射频消融
在胸腔镜的辅助下,将射 频针插入肺部肿瘤内进行 消融。
气管内射频消融
将射频针插入气管内,对 气管壁上的势
肺癌射频消融术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或无法接 受手术的患者。
局限性
肺癌射频消融术对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有一定的限制,对于较大或位置较深的肿 瘤可能无法彻底消融,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适用人群与适应症
适用人群
肺癌射频消融术适用于年龄较大、身体虚弱、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以及拒绝 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
适应症
肺癌射频消融术主要用于治疗早期肺癌,尤其是周围型肺癌,对于中心型肺癌 也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同时,对于肺转移瘤、肺部小结节等也有较好的治疗 效果。
02
CATALOGUE
肺癌射频消融术原理与技术

肺癌射频消融术实施方案

肺癌射频消融术实施方案

肺癌射频消融术实施方案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方式多样化,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

而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介入治疗手段,在肺癌治疗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肺癌射频消融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患者选择在进行肺癌射频消融术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严格的筛选。

患者应具备以下条件:①肿瘤直径小于5cm;②肿瘤距离大血管、气管等重要结构的距离足够安全;③患者全身情况良好,无严重心肺等基础疾病;④肿瘤为周围型生长;⑤患者无出血倾向,凝血功能正常。

二、手术准备在确定患者适合进行射频消融术后,需要进行手术准备工作。

包括术前评估、患者术前准备、器械准备、团队配备等方面。

术前评估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等因素,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

患者术前准备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相关辅助检查(如CT、MRI等)、术前禁食禁水等。

器械准备要确保射频消融仪器完好,无损坏及污染。

团队配备要确保有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放射技师等,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三、手术操作射频消融术的手术操作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首先是局部麻醉,然后通过CT或超声引导下,将射频探头精确地插入肿瘤组织内。

在确认探头位置正确后,开始进行射频能量的传导,将肿瘤组织进行高温灼烧,达到消融的目的。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监测。

手术操作要轻柔细致,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

四、术后处理术后处理同样重要,包括观察患者的术后情况、处理术后并发症、指导患者的术后护理等。

术后观察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疼痛情况、体温等指标,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同时,要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指导,包括饮食、活动、注意事项等,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五、随访管理肺癌射频消融术后的随访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随访要密切,包括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及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评估。

影像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肺部 肿瘤专家共识节选 (2018年版)

影像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肺部    肿瘤专家共识节选 (2018年版)

影像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专家共识节选(2018年版)射频消融的原理应用频率<30 mHz(通常在460kHz -480 kHz之间)的交变高频电流使肿瘤组织内离子发生高速震荡,互相摩擦,将射频能转化为热能,局部温度达到60 oC-100 oC时,肿瘤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

凝固性坏死程度有赖于达到的温度和持续时间,影响因素包括热量传导与循环血液及细胞外液间的热对流。

肺部肿瘤射频消融的特点由于肺存在自主呼吸运动;肺属于含气器官、同时肺组织血运丰富,存在热沉降效应和阻抗高等特点;含气肺组织包绕肿瘤,存在烤箱效应;消融后肿瘤周围存在磨玻璃样阴影改变,与肿瘤实际凝固性坏死区不一致。

导致了肺部肿瘤射频消融具有穿刺定位困难、局部进展率高、疗效评价特殊和操作并发症多等特点。

射频消融的适应症治愈性消融:1 原发性肺癌: I期周围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最大径≤3 cm,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合并心肺功能差、高龄或拒绝手术的患者。

包括多原发肺癌(MPLC)。

2 肺转移瘤:原发灶得到有效控制者,同时单侧肺部转移瘤总数≤3个,双侧肺转移瘤总数≤5个,肿瘤最大径≤3 cm。

姑息性消融: 1 原发性肺癌:肿瘤最大径>3 cm,进行多点或多次治疗,或联合其他治疗方法。

(1)原发性肺癌术后肺内孤立性复发。

(2)周围型NSCLC放化疗或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后肺部肿瘤进展或者复发。

(3)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经过放化疗以后肿瘤进展或者复发。

(4)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周围型肺癌在胸膜活检固定术后。

肿瘤侵犯肋骨或胸椎椎体引起的难治性疼痛,对肿瘤局部骨侵犯处进行消融,可达到止痛效果。

2 肺转移瘤:数量和大小超过治愈性消融标准者。

射频消融禁忌证绝对禁忌证有严重出血倾向、血小板<50×109/L和不能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者(凝血酶原时间>18 s,凝血酶原活动度<40%)。

肺部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肺部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肺部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应用与进展张勇【摘要】肺癌是全世界因肿瘤死亡的首位原因.近年来,射频消融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在原发性和继发性肺部肿瘤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大进展.射频消融术后的疗效评价并不简单,推荐使用CT、MRI和PET综合评价.本文对其原理、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疗效、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期刊名称】《中国肺癌杂志》【年(卷),期】2010(013)011【总页数】6页(P1064-1069)【关键词】肺部肿瘤;射频消融;临床应用【作者】张勇【作者单位】528403中山,中山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影像中心介入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目前,肺癌是人类因肿瘤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根据肺癌的生物学特性与治疗方法的不同,肺癌被分成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两类,其中NSCLC占75%-80%,治疗采用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包括手术在内的多种治疗方法疗效皆不尽人意。

而且80%的肺癌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已失去手术机会,这时需要有其它治疗方法来替代手术治疗。

同时,肺脏是实体肿瘤第二位易转移的器官,紧跟在淋巴系统之后[1]。

尸检显示,多达25%-30%的肿瘤患者有肺转移[2]。

外科手术治疗常用于转移瘤数量有限及局限的患者,且手术需要切除一部分有正常功能的肺组织,因此,也需要新的治疗手段来替代手术。

而最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技术有望能扮演这一角色。

自从2000年Dupuy等[3]首先报道应用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后,此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应用,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1 射频消融原理射频消融术通过插入肿瘤组织中的电极针和患者大腿表面粘贴的电极板构成电流回路,开启射频发生器之后,电极尖端的高频交流电射入靶组织,使组织中的离子发生震荡,随之摩擦生热,使电极周围的靶组织内细胞死亡并发生凝固坏死,同时使肿瘤周围的血管组织凝固形成一个反应带,使之不能向肿瘤继续供血,并且可防止肿瘤转移。

射频消融术治疗肺部肿瘤的临床研究

射频消融术治疗肺部肿瘤的临床研究

射频消融术治疗肺部肿瘤的临床研究方勇;倪旭东【摘要】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the CT-guided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 lung can cer. 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73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or lung metastatic cancer, who could not tolerate or were not suitable for operation, chemotherapy or radiation therapy because of their ages, dysfunction of heart or lung. Results: Totally 78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perations had been done successfully. No treatment-related death happened. The complications were pneumothorax in 9 cases, pain in 15 cases, fever in 13 cases, pulmonary bleeding in 5 cases, pleural effusion in 1 case.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3 days ( 2~12 days ). After 1 year follow-up, complete response was observed in 57 patients (86%).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in patients with NSCLC and lung metastatic cancers was 28. 33 and 24 months, respectively. Until the follow-up was finished, 51 deaths happened, including 36 patients with NSCLC and 15 patients with lung metastatic cancer. The 1-year, 2-year, 3-year overall survival time in NSCLC were 84% , 56% and 31 % , respectively; while those in lung metastatic cancers were 78%, 37% and 10%, respectively. The 1-year, 2-year and 3-year overall survival time in the patients with stage 1 NSCLC were 100% , 82% and 78%. Conclusion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pe ration is appropriate for the patients with NSCLC and lung metastatic cancers, who could not tolerate or were not suitable for operation,chemotherapy or radiation therapy because of their old ages, dysfunction of heart or lung, or worse status. It is also an alternative palliative strategy for the patients with lung metastatic cancer. It can achieve good short-term effects, but the long-term result need further observation.%目的:评价CT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的缓解率,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以及生存率.方法:2005年12月-2008年12月,对73例因高龄、心肺功能差无法耐受或不适合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和肺转移癌患者进行CT引导射频消融术.术后根据WHO实体瘤判断标准评价疗效以及中位生存时间、总体生存率和肿瘤相关性生存率.结果:73例患者共进行78次射频消融治疗,均顺利完成.无手术相关病死发生.并发症包括气胸9例、胸痛15例、发热13例、肺内出血5例、胸膜渗出1例.平均住院天数3(2~12)d.随访至射频消融治疗后1年,肿瘤达到完全缓解共57例(86%).NSCLC和肺转移癌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8.33个月、24个月.至随访结束,共51例患者病死.NSCLC因肿瘤进展病死36例,肺转移癌15例.NSCLC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56%、31%;肺转移癌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37%和10%.其中Ⅰ期NSCLC患者(11例)的1、2、3年总体生存率为100%、82%、78%.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用于无法耐受或不适合手术的NSCLC患者以及肺转移癌患者的姑息治疗时,短期疗效明显,但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年(卷),期】2012(019)006【总页数】3页(P619-621)【关键词】射频消融;非小细胞肺癌;肺转移癌【作者】方勇;倪旭东【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分部胸外科,上海20005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分部胸外科,上海20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CT引导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是一种用于治疗实体肿瘤的微创技术。

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专家共识

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专家共识
再次,RFA作为一种局部微创消融治疗手段,需要联合其他治疗手段提 高疗效,比如放疗、全身治疗(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用化疗还是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
根治性消融:是指通过射频消融术的治疗,能够使肺
部肿瘤病灶组织完全坏死,并有可能达到治愈和延长生 存的目的。
1 原发性肺癌:周围型早期NSCLC(肿瘤最大径≤3cm, 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因心肺功能差、高龄或拒 绝手术的。
2 肺转移瘤:原发病变得到有效控制者,同时单侧肺部 转移瘤总数≤3个,双侧肺转移瘤总数≤5个,肿瘤最大 径≤3 cm。
九、并发症及处理
少见并发症:其他潜在致命的并发症包括支气管 胸膜瘘引起的顽固性气胸、空气栓塞和肺炎。其 他严重并发症包括邻近神经损伤(如臂丛、肋间 、膈、喉返等神经对热敏感)、心包填塞、针道 种植、肺脓肿、皮肤灼伤等。
十、随访及疗效评估
随访:复查胸部CT,肿瘤标志物等,有条件者PET-CT检查。
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的并发症分两种:穿刺相关并发 症如肺内出血、血胸、气胸、心包填塞、空气栓塞等; 消融相关并发症如胸痛、胸膜反应、咳嗽、皮肤灼伤等 。肺部肿瘤射频消融的死亡率为0-5.6%。在样本量大于 100例的文献中,射频消融的死亡率为0-2.2%,严重并 发症和轻微并发症发生率分别3%-24.5%和21.3%-64.9% ,其死亡原因有出血、肺炎、肺间质纤维化恶化、肺栓 塞、急性心衰、呼吸衰竭等。
十二、总结
最近研究表明:射频消融治疗不能手术的早期NSCLC(肿瘤直径≤3 cm )的1年、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达到90%、70%和50%,且死亡率小于 2%。
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患者恢复 快、操作相对简单、适用人群广等特点。这些临床证据让我们相信未 来这一技术会在肺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 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大治疗模式。

射频消融治疗肿瘤

射频消融治疗肿瘤

J射频消融治疗肿瘤是利用电极针穿刺入肿瘤组织中心,在290kHz交变电流的作用下,组织内的离子相互摩擦产生热量,继而致组织发生变性、坏死,使肿瘤组织细胞原位灭活,灭活后的癌组织被机体吸收,产生免疫反应。

射频消融局部治疗肿瘤由于其对组织加热快,升温高达60-95 C,组织产生不可逆坏死,止血效果彻底,加热范围易掌握,使用方便等特点而被接受。

射频消融治疗肿瘤已取得了肯定的疗效,它对肿瘤组织有直接破坏作用,可摧毁和切割肿瘤。

射频消融局部治疗肿瘤最高温度可达95 C以上,周边也可达60 C,不但可以快速治疗巨大肿瘤而且也可以治疗直径小于3cm左右的肿瘤,对周围血管起到凝固作用,使之不能继续给肿瘤供血,并在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之间形成一个反应带,包裹肿瘤,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肿瘤转移的作用,但对周围组织影响很小。

此外,局部热疗后可增强肌体免疫力,对身体其他部位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的消退起到重要的遏制作用。

射频消融治疗肿瘤能使肿瘤细胞变性、坏死明显减少肿瘤负荷,改变机体内局部环境中某些抑制因素,使T 细胞和NK细胞的免疫功能能够得到恢复与增强作用。

射频简介射频是一种频率达到每秒15万次的高频振动。

人体是由许多有机和无机物质构成的复杂结构,体液中含有大量的电介质,如离子、水、胶体微粒等,人体主要依靠离子移动传导电流。

在高频交流电的作用下,离子的浓度变化方向随电流方向为正负半周往返变化。

在高频振荡下,两电极之间的离子沿电力线方向快速运动,由移动状态逐渐变为振动状态。

由于各种离子的大小、质量、电荷及移动速度不同,离子相互磨擦并与其它微粒相碰撞而产生生物热作用。

由于肿瘤散热差,使肿瘤组织温度高于其邻近正常组织,加上癌细胞对高热敏感,高热能杀灭癌细胞,而副作用不发生。

热效应具有消融和切割功能的射频治疗仪的治疗机理主要为热效应。

射频波本质上是特定范围内的电磁波。

目前医用射频大多采用200KHz —750KHz的频率。

(内镜)射频治疗仪工作频率为400KHZ。

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

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

观察 各 项 围手 术期 参 数 , 与 同期胸 腔镜 下肺 楔 形 切 除 患 者 的 围手 术 期 参数 比 较 , 证 其 安 全性 。 随访 了 解 患 者 术后 总 体 生 并 验
存 率及 死 亡 原 因 。 果 :9例 患者 均 成功 接 受射 频 消 融 , 术 中输血 , 一例 手 术 死 亡 。其 中 1 伴 有 矽 肺 的 患 者术 后 出现 张 结 4 无 无 例 力性 气胸 合 并肺 炎 ; 例 咯 血 经 止血 治疗 后 好 转 。手 术持 续 时 间 5 ~ 1 5ri , 中 出血 量 4 ~2 0 mI 术后 住 院 时 间 7 5 1 6 7 n 术 a 0 0 , ~3
d 与胸 腔 镜 下肺 楔 形 切 除 术 相 比 , 者 围手 术 期 参 数之 间 无 明 显 差 异 。 随 访 1 5个 月 , 有 效 率 9 . 。2 , 两 ~3 总 13 1例 单 纯胸 膜
腔转 移 非 小 细 胞肺 癌 患 者 单 独计 算 , 2年 生 存 率 为 6 。结 论 : 腔 镜 下 射 频 消融 治 疗 肺 部 恶 性 肿 瘤 安 全 性 良好 , 其 0 胸 可操 作 性 强 , 期 疗 效 显 著 , 适 用 于部 分 不 能 耐 受 手 术或 无 手 术 指 征 的 非 小 细胞 肺 癌 和 肺 转 移 性 肿 瘤 患 者 , 其 是 对 于手 术 探 查 短 可 尤
中 国临 床 医学
20 0 9年 4月 第 1 6卷
第2 期
C i s Junl f li l dc e2 0. o.6 N . h ee orao ic in,0 9V 11 , o2 n C n a Me i
11 9

论著 ・
胸腔 镜 下射 频 消融治 疗 肺部 恶性 肿瘤

晚期肺癌行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晚期肺癌行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3l例共进行 35次 治疗 ,行射频 消融治疗 1~3个月后复查 CT, 2l例病灶有不同程度缩 小 ,有效率 达 67.7%。2例病灶经治疗后 ,近 期 CT复查阴影增大,可能与治疗后病灶周 围炎症反应 、水肿有 关 ; 17例术后血浆肿瘤标 志物 明显下降 ;2例 因病灶 明显增大术后半 年 再次行射频消融治疗,1例因肺部 多发转 移再次行射频消融术 。部分 患者在治疗过程 中病 灶液化坏死,CT扫描发 现病 灶中心 出现空 洞。 部分患者在治疗 后 1周 开始有坏死物咯 出。射频消融治疗后出现术 后穿刺局 部胸痛 13例 ,发热 7例,气胸 5例 ,痰 中带血 5例 ,咯血 3 例 ,呼吸困难 2例。无 严重并发症,无 围手术期死亡 。 3护 理 3.1心理护理 晚期肺癌 患者 较长时间受疾病 的折磨 ,大都经 过多次 放疗和化疗 ,体质较 差 ,但 强烈 的求 生愿望又 使他们不 断寻求新 的 有效治疗 方法 ,而对 射频消融 的不 了解 ,使他们 常常有焦 虑 、消极 、 悲观 、绝望等 不 良心理 。 我们 向患者耐心讲解 射频消融治疗 的机 制 、过程及该手术具有安 全 、微 创 、治疗时间短 、术后 恢复快的优点 , 并 指导患者术 中应如何配合 ,向患者介绍术后可 能出现的并发症及 我们 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同时介 绍成功病例 ,鼓励 其与之交流 ,消 除患者悲观 、消极等不 良心理反应 ,使 患者能积极配合 治疗 ,提高手 术 的成 功 率 。 3.2术前准备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 ,完善各项检查。对合并肺部感染 , 咳 嗽频繁 、痰 多 、气促 的患 者 ,遵 医嘱 给予抗感 染 、止咳 、平 喘等治 疗 ,待感染控制 、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再行射频消融术 。 3.3术后并发症 的观察及护 理 胸腔镜 下行射频 消融 术术后 不 良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 肺部肿瘤
1 2020/4/23
射频消融的工作原理
• 射频是一种中、高频电磁波 • 其生物学效应分为非热效应和热效应,
临床治疗肿瘤为其热效应。
2 2020/4/23
射频消融的工作原理
• 射频消融相关的主要元素
1) 通过病人形成的电流回路 (单针/双针) 2) 针周围组织中的热量产生 3) 从热量产生区向外传导 4) 凝固性坏死的产生
3 2020/4/23
射频消融的工作原理
• 射频消融电流回路
4 2020/4/23
射频消融的工作原理
• 高温导致的组织坏死
温度(°C)
< 40 40~49 49~70 70~100 100~200
>200
细胞损伤
没有明显的细胞损伤 可逆性的细胞损伤 不可逆转的细胞损伤 (变性) 凝固性坏死(胶原转化成糖原) 干燥 (细胞内外水分被蒸发)
2~3天,术后住院时间7~35天 • 无围术期死亡
20 2020/4/23
结果
• 治疗后1个月复查CT增强检查,与治疗前CT片 进行对比观察。肿瘤坏死评价标准:①完全消 融:肿瘤100%无强化;②部分消融:肿瘤无 强化区≥50%;③无消融:肿瘤无强化区< 50%。
• 术后1月随访本组14例患者20个病灶,完全消 融17个,占85.0%;部分消融3个,占15.0%。
碳化
5 2020/4/23
射频消融影像学引导方式
• B超 • CT • MRI • X-ray透视
6 2020/4/23
射频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状况 (国外)
• 1990年Hiratsuka-J首次报道利用单极射频 针治疗肺转移肿瘤。
• 2000年Dupuy等报导3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肺 部恶性肿瘤病例,揭开序幕。 ——Dupuy DE, AJR 2000
9 2020/4/23
射频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状况
治疗例数
71(1) 12(2) 6(3) 14(4)
2020/4/23
病灶大小
病理类型 完全毁损比率
0.8~3.5 0.8~7.0 3.5~5.5 1.0~3.0
NSCLC,转移 性肿瘤
NSCLC,转移 性肿瘤
NSCLC,转移 性肿瘤
NSCLC
91% 75% 100% 82%
• 减少了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的一些常见并发 症;
23 2020/4/23
特点
• 经胸腔镜探查发现失去进一步手术治疗的病例 (如病理证实胸膜种植)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 法,探查同时即给予射频消融,时间短,避免 术后局部病灶的放疗,节省治疗费用
• 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24 2020/4/23
——(1) Lencioni R,Radiology,2003
——(2) Suh RD, Radiology, 2003
——(3) VanSonnenberg E, Radiology, 2002
——(4)
Lencioni
R,ASCO
40th
annual
meeting,
2004
10
射频治疗肺部恶性肿瘤
21 2020/4/23
结果
• 术后并发肺炎1例 • 1例(大腿平滑肌肉瘤)病例右肺病变较
术前增大(1月内),术后2月死亡。 • 随访1~18月,1例术后2月死亡,1例术
后死亡,其余均存活
22 2020/4/23
特点
• 治疗过程直观,定位确切,可以避免CT引导 时经常存在的呼吸运动和穿刺针伪影等的影响, 治疗效果良好;
• 恶性胸腔积液 • 多发肺部转移性肿瘤 • 无病理证实,影像学表现为晚期肿瘤者
13 2020/4/23
射频消融治疗反指征
• 病理确诊,无手术机会,可经CT引导行射频消 融治疗者
• 中央型肺癌临近大气道者 • 肿块直径>7cm者 • 全身衰竭、感染期、免疫功能低下者等
14 2020/4/23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 主要仪器 美国RITA Medical Systems Inc 生产的RITA 射频治疗系统。RITA 射频锚状电 极。Olympus 胸腔镜系统。
16 2020/4/23
方法
• 胸腔镜探查 按胸腔镜手术常规步骤,术前未确 诊的行胸腔镜下活检,观察病变部位、大小, 确定射频电极穿刺点。
7 2020/4/23
射频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状况 (国内)
• 2000年,程庆书等首次报导CT引导下射频治 疗肺部肿瘤42例。
• 目前,多家医院开展,肯定了肺部肿瘤射频治 疗的有效性。
8 2020/4/23
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的应用范围
• 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肺癌 • 拒绝手术者 • 综合治疗后复发者 • 肺部转移性肿瘤 • 恶性胸腔积液 • 气管、支气管腔内肿瘤
• 消融 接通与射频消融仪相连的电极,根据肿瘤 大小选择输出功率开机消融,监测时间、温度 和功率。
17 2020/4/23
手术过程
18 2020/4/23
方法
• 并发症 术后观察肺部情况、胸腔引流及咯血、 胸痛、发热等并发症。
• 疗效观察 CT平扫随访肿瘤。
19 2020/4/23
结果
• 14例病例均成功施行射频消融 • 手术时间56~175min,胸管置放时间
25 2020/4/23
• 对象 2005年11月~2007年5月治疗14例, 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42~77岁,中位年 龄54岁。临床分期肺癌Ⅳ期2例(骨转移1例、 异肺叶转移1例);Ⅲa期肺癌1例(肺功能 差);Ⅲb期肺癌7例(胸膜播散);肺多发转 移性肿瘤4例(大腿平滑肌肉瘤1例、结直肠癌3 例)。
15 2020/4/23
Lencioni 用RFA治疗106例(NSCLC、肺部转 移性肿瘤)的186个病灶,CT随访3个月,93 %的病灶无进展。
1)NSCLC患者1年生存率69%,2年生存率49% 2)结肠癌肺转移者,1年生存率88%,2年生存率72%
—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2005
11 2020/4/23
• 2005年10月,我科引入RITA射频肿瘤消融治 疗系统,开始主要用于剖胸探查后发现丧失手 术切除机会的病例。
• 11月起,开始探索在胸腔镜下应用RITA射频 肿瘤消融治疗系统治疗肺部恶性肿瘤。
12 2020/4/23
射频消融治疗指征
• 术中探查发现肿瘤异叶肺内播散或胸膜腔种植 播散(单纯肿块切除困难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