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生态瓶》优秀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改变生态瓶》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设计 教科版
“改变生态瓶”【教学目标】1. 经历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能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2. 经历添加动物或植物后,引起生态瓶变化的原因分析活动。
3. 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建议】1. 按教材的要求操作,这个过程是必要的。
一是杯子空间小,可以清楚地观察小鱼的情况;二是可以让小鱼先适应水体后再放入生态瓶。
2. 本课的大量观察记录的过程都是在课堂以外的时间进行的。
对于本课的教学,建议教师自行掌握和安排时间,只需要集中时间对影响生态瓶中动植物生长的原因进行分析即可。
【教学过程】一、引入。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生态瓶,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得好,然后选择下面两个实验中的一个进行实验活动。
二、向生态瓶里添加动物的实验。
1. 先观察准备添加到生态瓶中去的 5 条小鱼的状况,按教材的要求操作。
先取生态瓶里的一些水滴到杯子里,加少量的水到杯子的一半处,再把 5 条小鱼放到杯子中进行观察,然后把小鱼连同杯子里的水倒入生态瓶里。
这个过程是必要的,一是杯子空间小,可以清楚地观察小鱼的情况;二是可以让小鱼先适应水体后再放入生态瓶。
2. 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观察添加小鱼后生态瓶内的情况,作好观察记录。
3. 预测生态瓶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鱼的数量增加两倍、四倍,又会发生什么现象?三、向生态瓶里添加植物。
1. 先观察准备添加到生态瓶中去的 5 棵水草的状况,按教材的要求操作。
2. 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观察添加水草后生态瓶内的情况,作好观察记录。
3. 预测生态瓶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水草的数量增加两倍、四倍,生态瓶中又将会是一种什么现象 ?四、讨论。
究竟是什么原因影响了生态瓶里动物和植物的生长 ? 请大家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思考这个问题。
五、后记。
别让研究成为一种伤害说实在话,在上完这堂生态瓶课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沉重的,沉重的原因在于很多学生悲痛地告诉我:他的小鱼死了。
学生很宝贝自己的生态瓶,我相信他们的照料也是非常细心的,作为全国绿色学校的学生,平常的意识里已有了很多的爱护动物的念头,这次小鱼的死亡相信会让很多孩子流泪 . 小鱼经不起折腾,它的生命是脆弱的,它如果有语言,它如果会喊叫,相信在死亡的那刻它会诅骂我们的残忍。
教科版《改变生态瓶》标准教案1
《改变生态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生态瓶里的生物数量和种类要平衡。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的过程,探究往生态瓶中添加动物或植物后生态瓶变化的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能持续观察的良好科学习惯。
【教学重点】探究往生态瓶中添加动物或植物后生态瓶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学生细致、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能持续观察的良好科学习惯。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课前准备】小鱼、水草、桶、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歌曲《让绿色听得见》,提问学生,你们的生态瓶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展示你们的成果。
想一想,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么样呢?二、合作探究(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根据实验填写,观察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记录表。
小结: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生态瓶中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应该少些。
(二)增加生态瓶里的水草根据实验填写,观察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记录表。
小结: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对生态瓶里的生物产生影响。
(三)增加生态瓶里的动物根据实验填写,观察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记录表。
小结:如果小鱼的数量增加了,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越来越多,甚至会因缺氧而死亡。
三、知识总结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都会引起生态瓶的环境变化,对生物的生活环境产生影响。
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要平衡。
四、拓展延伸播放视频《动物和植物的关系》,了解动物和植物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
五、知识广角生物学家达尔文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老鼠的多少是由猫的多少决定的。
三叶草、土蜂、老鼠和猫这几种看来根本毫不相干的植物和动物之间,原来还存在着有趣而又复杂的关系。
达尔文就这样根据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经过进步深入观察和研究,终于写出了《物种起源》等伟大著作,成为19世纪世界杰出的科学家和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
改变生态瓶教案
改变生态瓶教案教案标题:改变生态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瓶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制作生态瓶的步骤和方法;3.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1. 生态瓶制作所需材料:透明塑料瓶、土壤、植物种子、水、小石子等;2. 展示生态瓶的图片或实物;3. PPT或教学板书。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生态瓶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问:你们知道生态瓶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探究:1. 解释生态瓶的概念和作用:生态瓶是一种小型的生态系统,通过模拟自然环境,可以培养植物并观察其生长过程。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同时也是环境保护的一种实践方式。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制作一个生态瓶。
a. 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一个环节:清洗瓶子、加入土壤、种植植物、浇水等。
b. 引导学生按照制作步骤进行操作,同时解答他们的问题。
实践:1. 学生完成生态瓶的制作后,将其放置在教室或阳台等适合光照的地方。
2. 学生定期观察并记录生态瓶内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根系、茎叶、花朵等。
3. 学生讨论并总结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如光照、水分、温度等。
总结:1.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心得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如何通过制作生态瓶来参与环境保护?拓展:1. 鼓励学生在家中制作更多的生态瓶,并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
2.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制作成海报或小册子,与同学分享。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制作生态瓶时的操作是否正确,是否能按照步骤进行;2. 评估学生在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情况时的准确性和详细程度;3. 评估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意识是否提高。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或学生的家长来学校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讲解和交流;2. 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植物园或公园,加深他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2.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生态瓶的概念和作用?3. 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制作生态瓶,并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4. 学生是否对环境保护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5. 是否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或改进?。
改变生态瓶-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改变生态瓶-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1.了解生态瓶的构造及作用。
2.掌握生态瓶的使用方法,理解其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
3.理解环境污染对生态瓶的影响,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了解如何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改变生态瓶环境。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3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爱环境,从小做起,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二、教学内容生态瓶的使用三、教学重点1.掌握生态瓶的使用方法。
2.理解其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
四、教学难点1.理解生态瓶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掌握生态瓶的使用方法,尤其是当生态瓶环境发生变化时如何处理。
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相结合。
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自己探索。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方法,理解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关系。
六、教学过程6.1 导入环节(10分钟)1.讲解生态瓶的概念和作用。
2.展示生态瓶的构造、组成和特点。
3.让学生就生态瓶产生的新鲜空气、废气、水和光的作用进行展开讨论。
6.2 操作练习(20分钟)1.将生态瓶倒置,取出塞子,添加适量水和适量生植物,将塞子重新封好。
2.观察生态瓶内的变化情况。
3.让同学们观察和分析瓶内水和植物,发现其中的变化规律,这样就可以发现生态瓶内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关系。
6.3 实验操作(30分钟)1.毒气实验:用灯泡在生态瓶内制作氧气,放入青蛙、鼠及烧碱,观察每个试验体的变化情况。
让同学们发现水和二氧化碳的循环关系。
2.光合实验:把适量氧气和有光照射的草或叶放在生态瓶内,观察每个试验体的变化情况。
让同学们发现光合作用和氧气的关系。
6.4 总结(10分钟)1.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结果,理解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瓶中的循环过程。
2.强调环境保护,从小做起,呼吁同学们要爱护环境。
3.十分钟的回顾复习,帮助学生加深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的理解。
教科版科学五下《改变生态瓶》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改变生态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生态瓶的组成和作用,理解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珍惜生命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生态瓶的组成和作用,理解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 活动准备在课堂上准备好生态瓶、水草和小鱼。
让学生自由配对,每组两人。
每组分配一瓶生态瓶、少量水草和一些小鱼。
2. 实验操作要求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1.将水草放入生态瓶中。
2.加入少量水,将水分布均匀。
3.放入几条小鱼。
4.记录实验数据。
3. 图形绘制让学生在实验完成之后,通过手工或电脑软件,画出一张图形,表示实验结果。
4. 数据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植物和动物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2.生态瓶中的水草和小鱼可以互相依存吗?3.在这个环境中,如果突然有一个物种消失了,将会发生什么?5. 反思总结让学生就本次实验进行反思总结,提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总结实验中的不足和可以完善的地方,并对如何保护环境进行讨论。
四、教学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数据的能力。
2.针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表达和思维能力进行评价。
3.通过学生在反思总结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教学注意事项1.在进行实验时,要确保生态瓶中的环境是稳定的,且温度和光照都要适宜。
2.学生在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3.在讨论中要积极支持和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
《改变生态瓶》教学设计
《改变生态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改变生态瓶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瓶的原理和结构。
2.掌握生态瓶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准备:1.生态瓶模型。
2.透明塑料瓶、沙子、泥土、石头、活性炭等材料。
3.鱼、水草和装饰品。
4.相关教学资料和图片。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简单实验向学生介绍生态瓶的概念和作用,并提出以下问题:1.你们知道什么是生态瓶吗?2.生态瓶有什么作用?3.你们觉得生态瓶是如何改变环境的?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生态瓶的原理、结构和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内容:1.什么是生态瓶:生态瓶是一种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装置,通过水、空气和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生态瓶的结构:透明塑料瓶、底部填充材料、水草和鱼等生物体。
3.生态瓶的制作方法:清洗瓶子,加入底部填充材料,装入水草和鱼。
第三步:操作演示(20分钟)教师现场演示生态瓶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注意使用适量的材料和合理布局,保证生态瓶的稳定性和生态平衡。
第四步:小组合作制作(3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行制作生态瓶,并将其放置在教室或学校内的合适位置。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分享经验。
第五步:观察和记录(20分钟)学生观察和记录生态瓶的变化,包括水的浑浊度、水草的生长情况、鱼的活动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和假设,并导引他们进行探究和分析。
第六步:总结和交流(20分钟)学生针对观察和记录的结果进行总结和交流,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你们观察到了哪些现象?2.你们认为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现象?3.通过这个实验,你们对生态瓶有什么新的认识?第七步:反思与提升(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实验进行反思和提升,包括以下问题:1.在制作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如何解决?2.你们还有哪些新的问题和疑惑?3.如果再做一次,你们会有什么改进或创新?教学延伸: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设计和制作更复杂的生态瓶模型。
教科版科学五下《改变生态瓶》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改变生态瓶》教案一. 教材分析《改变生态瓶》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下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改变生态瓶的环境,让学生观察生物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3.学生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观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生态瓶和相关的生物材料,如小鱼、水草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3.准备记录表格和观察报告的模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生态瓶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生态瓶和相关的生物材料。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决定如何布置生态瓶,以及选择哪些生物进行实验。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生态瓶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生态瓶中生物的生活状况。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生态瓶,并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环境变化对生物有什么影响?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改变生态瓶的环境,以观察生物的变化。
改变生态瓶-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改变生态瓶-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生态瓶的构造和作用;2.能够通过实验了解水和空气对生态瓶中生物的重要性;3.能够发现生态瓶中生物之间的关系;4.能够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生态瓶的构造和作用;2.生态瓶中生物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掌握实验方法;2.鉴定生态瓶中生物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准备一只生态瓶,向学生展示并介绍其构造和作用。
并让学生观察其中的生物,并提问让学生思考:•生态瓶中的生物有哪些?•生态瓶中的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2. 实验探究教师将生态瓶放置在教室中,让学生们观察它里面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惯。
然后,教师将插头从生态瓶中拔出,让学生观察。
然后,教师将准备两只生态瓶:分别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瓶和一个无水和空气的生态瓶。
学生们将两只生态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观察,以便了解生态环境中水和空气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于生物的重要性。
3. 思考讨论在学生了解生态瓶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进行一次讨论。
议题可以是:•可以如何改变生态瓶,让生物生活得更好?•如何预防瓶中生物之间的互相侵害?让学生们说出自己的idea.4. 教学总结回顾本堂课的教学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们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使其在课堂之外也能重视和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
教师可让学生们适当的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趣事,以便加深他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兴趣。
四、作业请学生们回家查询可能有助于改进生态瓶,让生物生活得更好的资料,并准备在下一堂课上分享自己的idea。
五、课后反思教师需积极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便更好地准备下一堂课的教学内容。
教师也要注意资料的准备和实验的合适性,以避免可能的教学事故。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改变生态瓶_教科版
书
设
计
7、改变生态瓶
一、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
二、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
三、实验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
课
后
反
思
观察记录表:
1.向生态瓶里添加动物的实验的观察记录
日期
鱼的数量
鱼的颜色
鱼的运动
水草的颜色
水草的状况
2.向生态瓶里添加植物的观察记录
日期Βιβλιοθήκη 水草的颜色水草的长度鱼的数量
鱼的运动
4、讨论:如果小鱼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会怎样呢?(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四、总结拓展:
1、讨论: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们要注意什么?
2、回家继续观察生态瓶,尝试写科学观察报告。
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
二、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参17面记录单)
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的生物数量都不变。
2、引导: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三、实验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参18面记录单)
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个的小鱼数量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
2、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3、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1.7改变生态瓶优质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改变生态瓶课题 改变生态瓶改变生态瓶 计划课时计划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让学生来研究生态瓶里的生物和生物之间、生物和非生物之间恰当的数量比例等,让学生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
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2.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进行观察记录。
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进行观察记录。
3.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组织准确记录。
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组织准确记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的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重点: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的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
教具学具准备 小鱼若干、小草若干、水桶小鱼若干、小草若干、水桶教学设计思路本课先通过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然后选择一个方案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最后总结拓展对所观察到生态瓶中生物的变化,写出科学观察报告。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一、交流生态瓶的确定实验方案 1.交流生态瓶里的生物活的还好吗?吗?2.表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得比较好。
动植物生活得比较好。
3.思考: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样呢?些条件会怎样呢?4.引导: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还是改变生物的数量。
量。
汇报交流汇报交流展示评比展示评比思考回答思考回答生自由选择其中一种方案一种方案为学生提供表达交流空间。
流空间。
教科版《改变生态瓶》教案优质版1
《改变生态瓶》背景分析:学生制作了生态瓶,生态瓶中的生物生活得好与坏已经可以观察到。
此时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希望本组的生态瓶中的生物生活得好,但由于各组的情况不一样,不可能都生活得很好。
所以此时提出如何让生态瓶中的生物生活得更好正是最佳时机。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资源准备:小鱼若干、水草若干(桶装,每组3—5份)、漏网。
教学流程:最重要,当然也不能布置学生准备后就什么不去管,一定要检查指导学生完成课外实验,否则课堂上无法完成实验结论的整理。
《1.6做一个生态瓶》&《1.7改变生态瓶》&《1.8维护生态平衡》整合【学习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学会设计生态瓶。
3.深刻意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重点】懂得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需要哪些生物并理解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难点】学会设计生态瓶,维护生态平衡。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课本P14-20页,特别注意思考课本中的图示“实验”和“讨论”栏中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提前预测。
2.结合预习案研读课本,认真完成预习案,疑惑随时记录在“我的疑惑”下,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预习案一、自主预习,思考问题1.一个状态良好的池塘里一般会生活着哪些生物?2.像池塘里的一些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非生物(土、水、阳光等等)那样,、,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二、我的疑惑探究案【探究1】生态瓶的制作例1.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如果要模拟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建造一个生态瓶观察。
想一想:你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呢?⏹如果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生物的放入顺序呢?【探究2】改变生态瓶例1.选择填空。
改变生态瓶教案
改变生态瓶教学目标:1、让学生观察减少水和添加鱼、水草会引发生态瓶的变化;2、让学生亲身经历改变生态瓶的条件,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能坚持进行观察日记和记录;3、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对比实验,能够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真实地记录观察到的数据;4、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的探究学习手段,使学生在获得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5、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探究与生活息息相关,做到课上有科学,课下有科学。
教学重点:能够严格控制对比实验进行实验观察活动,坚持记录,分析数据。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够总结实验结论。
教学准备:水草、水生小动物、水、砂子、生态瓶、实验鱼、手表。
教学过程: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1、请同学们观看图片。
看到了什么?2、通过上一次课的学习,我们制定了制作生态瓶的活动,同学们都带来了吗?3、那就展示出来吧!同学们是否有兴趣看一看其他小组的作品?4、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来参观一下其他小组的作品。
5、同学们参观了其他小组的作品有什么要说的吗?6、通过这次活动,老师发现、同学们积极性很高,制作的生态瓶各式各样非常漂亮。
你们在观察过程中有哪些发现?7、同学们的发现还是有很大差异的,知道为什么吗?8、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改变生态瓶的条件,看看会有怎样结果?同学们愿意吗?9、今天我们就来进行具体的研究——改变生态瓶。
(板书课题)生态瓶。
带来了。
(并展示)轮流参观。
说出看到的作品特点,比较出自己的不足,尤其是看到有的作品水多(少),水草多(少),小鱼多(少)。
我们发现小鱼们有时钻到水草下,有时游到水底,有时又和别的小鱼绕在一起游来游去。
有说鱼很早就死了的,有说鱼还一直活着的。
可能是是因为生态瓶给生物带来的生存条件不同造成的。
愿意。
通过实物图片,利用学生的观察情况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通过参观,发现其他作品的优缺点与自己的作品作对比,未发现问题奠定基础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引发探究欲望。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改变生态瓶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7课时改变生态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准备若干鱼、水、水草等材料。
【教学过程】一、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1、交流: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
3、思考: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样呢?4、引导: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量。
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
二、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参17面记录单)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的生物数量都不变。
2、引导: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三、实验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参18面记录单)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个的小鱼数量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
2、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3、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4、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5、讨论:如果小鱼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会怎样呢?(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
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第7课 《改变生态瓶》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7课《改变生态瓶》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教学识在学生以学习制作了生态瓶,并课下观察生态瓶中各种生物生活得好坏情况之后,来学习的。
可能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这个小组的生态瓶中,生物都生活得好。
由于各小组的情况不一样,生态瓶不可能都做得很好,在这里提出如何让我们生态瓶中的生物生活得更好,可以说是恰逢其时的。
这一课也是学生初次研究生态平衡的活动。
通过本课的活动学生将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本课中学生的观察和讨论特别是对影响生态瓶中动植物生长的原因进行分析,是很重要的。
【教学思路说明】依据学生初次实验,尝试制作的生态环境创设情况,有针对性地分析,通过实验了解动植物间的需求和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及养成方法的训练,是本节课的训练重点。
因此,安排如下教学策略和环节:【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生态瓶里的生物数量和种类要平衡。
科学探究:经历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的过程,探究往生态瓶中添加动物或植物后生态瓶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细致、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能持续观察的良好科学习惯。
【教学重点】探究往生态瓶中添加动物或植物后生态瓶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学生细致、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能持续观察的良好科学习惯。
【教学准备】1、《改变生态瓶》的学习评价单教学过程一、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1.交流: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
3.思考: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样呢?4.引导: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量。
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
二、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参考书本的记录单)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的生物数量都不变。
改变生态瓶教案
改变生态瓶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态瓶的组成和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生态瓶中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掌握改变生态瓶的方法和步骤。
2、难点(1)预测改变生态瓶后可能产生的结果,并分析原因。
(2)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出生态平衡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四、教学准备1、每组学生准备一个生态瓶(已制作完成)。
2、各种实验材料,如小鱼、小虾、水草、水藻、沙石、螺蛳、塑料瓶、剪刀、镊子等。
3、记录表格和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生态瓶,提问学生生态瓶中包含了哪些生物和非生物,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改变生态瓶。
2、知识讲解(10 分钟)(1)简单回顾生态系统的概念,强调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2)介绍生态瓶是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讲解生态瓶中生物的种类、数量以及非生物环境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3、小组讨论(10 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果要改变生态瓶,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以及可能会产生的结果。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记录下来。
4、实验设计(10 分钟)每个小组根据讨论结果,设计一个改变生态瓶的实验方案,包括改变的因素、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
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5、实验操作(20 分钟)(1)学生按照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如增加或减少生物的数量、改变非生物环境(如光照、水温等)。
(2)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生态瓶中的变化,并及时记录下来。
6、结果分析与交流(15 分钟)(1)各小组完成实验后,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讨论可能的原因。
(2)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实验过程、结果和分析,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
7、总结归纳(10 分钟)(1)教师结合各小组的实验情况,总结改变生态瓶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7.《改变生态瓶》教学设计3篇(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
7.《改变生态瓶》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让学生来研究生态瓶里的生物和生物之间、生物和非生物之间恰当的数量比例等,让学生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
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准备若干鱼、水、水草等材料。
教学过程一、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1、交流: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
3、思考: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样呢?4、引导: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量。
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
二、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参17面记录单)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的生物数量都不变。
2、引导: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三、实验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参18面记录单)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个的小鱼数量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
2、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3、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变生态瓶》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准备若干鱼、水、水草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
1、交流: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
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
3、思考: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样呢?
4、引导: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量。
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
二、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参17面记录单)
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的生物数量都不变。
2、引导: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三、实验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参18面记录单)
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个的小鱼数量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
2、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3、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4、讨论:如果小鱼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会怎样呢?(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
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四、作业设计
思考:
1、哪些因数会对小鱼产生影响?
2、猜测一下,水的多少会对小鱼有什么样的影响?
3、水减少时,小鱼的数量有没有也减少或是增多?
4、如果生态瓶里的小鱼增加两倍会出现什么情况?增加四倍呢?
5、是不是生态瓶里的植物越多越好呢?我们怎样来分析这个问题?
6、如果生态瓶里的小鱼增加两倍会出现什么情况?增加四倍呢?
问答:
1、是不是生态瓶里的植物越多越好呢?我们怎样分析这个问题的?
2、植物在生态瓶中起什么作用?动物在生态瓶中起什么作用?
五、总结拓展:
1、讨论: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们要注意什么?
2、回家继续观察生态瓶,尝试写科学观察报告。
六、随堂思考
“改变生态瓶”随堂思考题
思考:
1、哪些因数会对小鱼产生影响?
2、猜测一下,水的多少会对小鱼有什么样的影响?
3、水减少时,小鱼的数量有没有也减少或是增多?
4、如果生态瓶里的小鱼增加两倍会出现什么情况?增加四倍呢?
5、是不是生态瓶里的植物越多越好呢?我们怎样来分析这个问题?
参考解答:
1、水、氧气、温度、水草、其它小动物等。
2、水少了的话,水中的氧气会不够。
3、小鱼的数量都要保持一样多。
4、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越来越多。
5、不是。
水草越多,小鱼的活动空间会越少,小鱼甚至容易被水草缠死,植
物和动物的数量要平衡。
七、课外补充
制作小生态瓶的方法
小生态瓶的制作方法如下:
(1)材料用具:水草(如茨藻)、小水生动物(如小鱼、螺蛳)、河水、砂子、玻璃瓶、凡士林。
(2)方法步骤:
①瓶子处理:洗净玻璃瓶,并用开水烫一下瓶子和瓶盖。
②放砂注水:在瓶中放入1 cm厚的砂子,再加水至瓶子容积的4/5。
③投放生物:待瓶内水澄清后,放入水草和水生动物。
④加盖封口:瓶子加盖,并在瓶盖周围涂上凡士林。
⑤粘贴标签:贴上标签,注明制作日期、制作者姓名等。
⑥放置瓶子:将制作好的小生态瓶,放于阳面窗台上(研究结束前不要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