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降糖治疗之心血管结局研究综述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防治
㊃专题㊃通信作者:宋光耀,E m a i l :s g u a n g ya o 2@163.c o m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防治任路平,宋光耀(河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河北石家庄050051) 摘 要: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重要的致残和死亡原因,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㊂由于大血管并发症发病机制复杂,对大血管病变的防治必须注重危险因素的全面干预㊂本文针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血糖㊁血脂㊁血压及抗血小板治疗的新进展做一综述㊂关键词:糖尿病,2型;并发症;血管;干预中图分类号:R 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6)09-0949-04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6.09.006P r e v e n t i o n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t y p e 2d i a b e t e sm a c r o v a s c u l a r c o m pl i c a t i o n s R e nL u p i n g ,S o n g G u a n g ya o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E n d o c r i n o l o g y ,H eb e iG e n e r a lH o s p i t a l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5000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S o n g G u a n g y a o ,E m a i l :s g u a n g ya o 2@163.c o m A B S T R A C T :M a c r o v a s c u l a r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o fd i ab e t e sa r ei m p o r t a n tc a u s e sf o rd i s a b l i t y a n d de a t h o ft y pe2d i a b e t e s p a t i e n t s ,t h u s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a n dt r e a t m e n to f m a c r o v a s c u l a r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a r ev e r y m e a n i n g f u l i nt y pe2d i a b e t e s .B e c a u s e o ft h e c o m p l i c a t e d p a t h o g e n i c m e c h a n i s m s ,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 t r a t e g y sh o u l d b e e m ph a s i z e d i n 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m a c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s .T h e p r e s e n t r e v i e wf o c u s e so n t h e a d v a n c e s i n m a n a g e m e n t o ft h e m a i nr i s kf a c t o r so f m a c r o v a s c u l a r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i nt y p e2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 ,i n c l u d i n g b l o o d g l u c o s e ,l i p i d ,b l o o d p r e s s u r e a n da n t i p l a t e l e t t h e r a p y.K E Y W O R D S :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 ,t y p e 2;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m a c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 t r a t e gy宋光耀,医学博士㊁主任医师㊁教授㊁博士研究生导师,曾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做访问学者㊂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河北省内分泌代谢病诊疗中心主任;河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学科主任;河北省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所长㊂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㊁河北省高端人才㊁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㊂现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河北省医学会副会长,河北省糖尿病防治协会会长,河北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候任主委,河北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健康体检质量控制中心主任㊂‘中华内分泌代谢病杂志“㊁‘中华糖尿病学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㊂作为第一主研人获省部级成果10项,其中一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主持4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5项河北省自然基金课题,河北省科技支撑课题3项,河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5项㊂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近300篇,其中S C I 收录论文23篇,出版专著6部㊂已培养毕业博士㊁硕士研究生100名㊂ 大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最为普遍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㊂糖尿病大血管病主要指糖尿病导致或合并的冠心病㊁脑血管病及外周血管病,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内皮功能紊乱的发生发展[1]㊂本文就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血糖㊁血脂㊁血压及抗血小板治疗的新进展做一综述㊂1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增加,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加[2]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动脉硬化程度密切相关,这与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明显加速且范围广的特点相符合㊂经统计,50%~80%糖尿病患者存在心血管并发症;约70%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心脏病风险增加2~4倍,卒中险增加2~4倍;而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疾病风险增加3~5倍㊂而冠心病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㊂高血糖㊁血脂异常㊁高血压㊁肥胖㊁高尿酸血症㊁微量白蛋白尿等为心血管的危险因素㊂这些因素与糖尿病密切相连㊂只有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才能降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及其病死率㊂目前,糖尿病的综合治疗为大血管并发症防治的主要策略,包括戒烟等健康的生活方式㊁血压控制㊁血脂管理及某些㊃949㊃‘临床荟萃“ 2016年9月5日第31卷第9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S e pt e m b e r 5,2016,V o l 31,N o .9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情况下抗血小板治疗等个体化治疗,所有降低心血管风险的方案应同时进行㊂2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2.1血糖控制在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防治中的地位变迁在众多危险因素中,血糖控制曾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管理的重中之重,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血糖与心血管病变有密切的相关性㊂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 K P D S)的亚组分析中,糖尿病肥胖亚组用盐酸二甲双胍者心血管病变明显减少;同时,在U K P D S和D C C T的后续随访研究中可见原先强化降糖组的心血管病变有减少[3-5],有些研究还显示餐后高血糖或血糖波动与心血管病变有更密切的相关性[6]㊂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的病理生理中高血糖也有一定的参与度㊂然而,近年的临床试验表明仅强化降糖治疗难以减少心血管事件,必须结合降压和调脂等综合干预措施㊂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结果发现,尽管强化降糖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益处已被包括U K P D S在内的多个大型循证医学试验证实,但其对大血管并发症尤其是心血管并发症方面的益处却始终未得到明确结论㊂最近的一系列临床试验,如A C C O R D㊁V A D T㊁A D V A N C E研究并没有证实长期强化血糖控制能显著减少大血管事件,结果甚至与预期相反[7-9]㊂因此,良好地控制血糖是防治大血管病变的基础,但并不能使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事件率下降,目前大血管并发症的防治策略主张除血糖控制外,必须结合调脂和降压等综合干预措施㊂2.2血糖控制目标我国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和2016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更新的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中,均把糖化血红蛋白(H b A1c)一般目标定为7%,但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10]㊂对低血糖及其他药物不良反应风险较低㊁病程短㊁预期寿命长㊁无严重共患疾病㊁无血管并发症㊁治疗态度积极及医疗资源充分等的患者可进行严格控制㊂反之,建议采取较宽松的控糖目标㊂2.3降糖药物研究进展除磺脲类㊁双胍类㊁格列奈类㊁P P A R-r受体激动剂等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外,近年来的新药胰高血糖素样肽1(G L P-1)激动剂㊁二肽激肽酶Ⅳ(D P P-4)抑制剂及S G L T-2抑制剂也逐渐被应用㊂研究者针对这些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进行了多项新型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的心血管病变安全性的大型临床试验㊂D P P-4抑制剂沙格列汀的S A V O R研究[11]㊁阿格列汀的E X AM I N E研究[12]㊁西格列汀的心血管终点研究(T E C O S)[13],以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G L P-1)激动剂利司那肽(l i x i s e n a t i d e)的E L I X A研究[14],这些研究证明了这些药物在高危心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长期治疗的心血管安全性,与对照组比较为非劣效性㊂L E A D E R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使用利拉鲁肽的糖尿病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显著低于对照组[15]㊂关于钠葡萄糖协同转蛋白2 (S G L T-2)抑制剂的E M P A-E G O U T C OM E临床研究获得了良好的结果[16],显示使用S G L T-2抑制剂组除降低血糖㊁改善糖毒性外,还可减轻体质量㊁降低血压㊁降低血尿酸水平和白蛋白尿,可能的机制之一是S G L T-2抑制剂具有轻度利尿作用,改善水钠潴留,至于S G L T-2抑制剂是否具有类效应,我们需等待其他S G L T-2抑制剂的临床研究结果㊂32型糖尿病的血脂控制3.1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的特点糖尿病与血脂异常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脂代谢异常既影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原发病理生理过程,又是其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重要因素㊂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的发生率很高,可存在多种血脂异常,其紊乱涉及多个因素和多种机制㊂其脂代谢异常特点包括:血清甘油三酯(T 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 L D L-C)升高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D L-C)降低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 L-C)正常或轻度升高㊁氧化型L D L-C 增加㊁血游离脂肪酸的升高㊁餐后血脂升高㊂研究表明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脂类情况可以减少总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17]㊂3.2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目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积极调脂治疗能显著减少其冠心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㊂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降低L D L-C㊂国际多个指南包括心血管㊁内分泌相关指南均支持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脂㊂我国2013版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对血脂的控制目标进行了更新,其中T G控制目标为<1.5mm o l/L(2010年版为<1.7mm o l/L);合并心血管病时,L D L-C控制目标为<1.8mm o l/L(2010年版为<2.07mm o l/L 或较基线降低30%~40%);未合并心血管病,但是年龄>40岁并有ȡ1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者,L D L-C 控制目标为<2.6mm o l/L(2010年版为<2.5 mm o l/L)㊂2016美国糖尿病协会(A D A)更新的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中,针对他汀治疗突破L D L-C目标值限制㊂指南建议所有确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 S C V D)患者均应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予以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㊂无A S C V D危险因素的㊃059㊃‘临床荟萃“2016年9月5日第31卷第9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S e p t e m b e r5,2016,V o l31,N o.9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40~75岁的糖尿病患者可考虑予以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伴其他A S C V D危险因素的40~75岁的糖尿病患者可采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无其他危险因素的>75岁的糖尿病患者可考虑予以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伴其他A S C V D危险因素的>75岁的糖尿病患者可考虑予以中等强度或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㊂3.3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的治疗生活方式是维持健康的血脂水平和控制血脂紊乱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减少饱和脂肪㊁反式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增加n-3脂肪酸㊁黏性纤维㊁植物固醇/甾醇的摄人;减轻体质量(如有指征);增加体力活动㊂调脂药包括他汀类㊁贝特类㊁依折麦布㊁烟酸等药物㊂根据现有研究证据,在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治疗中他汀类药物依然处于核心地位,应将其作为调脂治疗以及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首选药物㊂许多临床试验证明他汀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病人可以改善心血管结局㊂贝特类活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可适度减少血浆L D L-C和提高H D L-C㊂在退伍军人H D L-C干预试验中,贝特类对脂质影响的益处得到了证实㊂依折麦布是一种新型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通过与小肠壁上的特异转运蛋白N P C1L1结合,强效抑制小肠胆固醇和植物甾醇的吸收,可显著降低患者L D L-C,升高H D L-C,轻度降低T G㊂依折麦布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有良好的药物协同效应,可避免大剂量他汀潜在的不良反应㊂如果患者在单用最佳剂量他汀类治疗的情况下没有达标,依哲麦布联合他汀类可以是一种合理的治疗㊂依折麦布在心血管疾病的获益在最近的I M P R O V E-I T研究中已经证实[18]㊂42型糖尿病的血压控制4.1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流行病学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流行状况与糖尿病类型㊁年龄㊁是否肥胖以及人种等因素有关,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为30%~80%㊂高血压可出现在2型糖尿病发生之前㊂高血压与心血管病变也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糖尿病与高血压的并存使心血管病㊁卒中㊁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等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风险明显增加㊂而高血压的控制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风险㊂降压的效益已获充分肯定㊂U K P D S和A D V A N C E研究证明了高血压控制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益处㊂每下降10mmH g(1mmH g= 0.133k P a),大血管病变发生率和死亡风险下降35%㊂HO T研究中随机分为降压达舒张压ɤ90㊁85或80mmH g,3组间心血管病危险的降低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舒张压ɤ80mmH g组的糖尿病人的心血管病危险明显降低[19]㊂同时,80%的高血压患者均合并有肥胖或糖脂代谢紊乱,因此降压对大血管事件的影响,最终还取决其他代谢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情况㊂4.2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及治疗在2005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及2007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合并糖尿病的病人的血压控制目标至130/80mmH g以下㊂然而随着新临床研究结果的出现,国内外指南的目标值均发生了改变,2013年中国糖尿病指南中认为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同其他人群㊂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控制目标应该<140mmH g,舒张压应控制在<80 mmH g㊂在2014年美国成人高血压治疗指南(J N C8)及2016美国A D 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中均指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控制目标<140mmH g,舒张压目标<90mmH g;较低的目标,如收缩压<130mmH g和舒张压<80mmH g,如果不增加治疗负担,可能适合部分患者㊂生活方式的干预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健康教育㊁合理饮食㊁规律运动㊁戒烟限盐㊁控制体质量㊁限制饮酒㊁心理平衡等㊂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水平如果超过120/80mmH g即应开始生活方式的干预以减低血压和预防高血压的发生㊂血压ȡ140/80mmH g者可考虑开始降压治疗㊂糖尿病患者收缩压ȡ160mmH g时必须启动降压治疗㊂降压药物选择时应综合考虑疗效㊁心肾保护作用㊁安全性和依从性以及对代谢的影响等因素㊂降压治疗的获益主要与血压控制本身相关㊂五大类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 C E I)㊁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 R B)㊁钙拮抗剂㊁利尿剂㊁β受体阻滞剂等均可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但是A C E I或A R B为首选药物㊂为使血压控制达标,常需联用多种药物㊂联合用药推荐以A C E I或A R B为基础的降压药物治疗方案,可以联合使用钙拮抗剂㊁吲哒帕胺类药物㊁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或小剂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㊂52型糖尿病的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通过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㊂糖尿病患者的高凝状态是发生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对临床试验的M e t a分析和多项临床试验证明,阿司匹林可有效预防包括卒中㊁心肌梗死在内的心脑血管事件[20]㊂目前,临床证据支持阿司匹林用于糖尿病人群㊃159㊃‘临床荟萃“2016年9月5日第31卷第9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S e p t e m b e r5,2016,V o l31,N o.9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心血管病变的二级预防,以及对有心血管病变高风险的糖尿病人群心血管病变的一级预防㊂2013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应使用阿司匹林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措施,具有高危心血管风险的大部分50岁以上男性和60岁以上女性应服用阿司匹林作为一级预防;有心血管疾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应常规使用阿司匹林㊂2016年美国A D A更新的糖尿病诊疗指南中根据女性患者在A S C V D发病风险的新证据,建议将女性>60岁服用阿司匹林,改为ȡ50岁,并建议年龄<50岁但合并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采取抗血小板治疗㊂氯吡格雷可作为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患者的替代治疗,亦被证实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㊂综上所述,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防治任重而道远㊂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具有多重的致病因素,单纯降糖治疗并不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必须结合调脂㊁降压㊁抗血小板等综合防治措施㊂要有效防止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应注重危险因素的全面控制及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㊂参考文献:[1] T a b i tC E,C h u n g W B,H a m b u r g NM,e ta l.E n d o t h e l i a ld y s f u n c t i o ni nd i a be t e s m e l l i t u s:m o l e c u l a r m e c h a n i s m sa n dc l i n i c a l i m p l i c a t i o n s[J].R e vE nd o c r Me t a b D i s o r d,2010,11(1):61-74.[2] W a g e n k n e c h t L E,D'A g o s t i n o R J,H a f f n e r S M,e t a l.I m p a i r e d g l u c o s e t o l e r a n c e,t y p e2d i a b e t e s,a n dc a r o t i d w a l lt h i c k n e s s:t h eI n s u l i n R e s i s t a n c e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S t u d y[J].D i a b e t e sC a r e,1998,21(11):1812-1818.[3]I n t e n s i v eb l o o d-g l u c o s e c o n t r o lw i t hs u l p h o n y l u r e a so r i n s u l i nc o m p a r ed w i t h c o n ve n t i o n a l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r i s k o f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t y p e2d i a be t e s(U K P D S33).U KP r o s p e c t i v eD i a b e t e s S t u d y(U K P D S)G r o u p[J].L a n c e t, 1998,352(9131):837-853.[4] G e n u t hS M,B a c k l u n d J Y,B a y l e s s M,e t a l.E f f e c t so f p r i o ri n t e n s i v ev e r s u sc o n v e n t i o n a l t h e r a p y a n dh i s t o r y o f g l y c e m i ao n c a r d i a c f u n c t i o n i n t y p e1d i a b e t e s i nt h eD C C T/E D I C[J].D i a b e t e s,2013,62(10):3561-3569.[5] H o l m a nR R,P a u l S K,B e t h e lMA,e t a l.10-y e a r f o l l o w-u p o fi n t e n s i v e g l u c o s e c o n t r o l i n t y p e2d i a b e t e s[J].NE n g l JM e d,2008,359(15):1577-1589.[6]陆菊明.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防治:路在何方[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6,8(3):129-131.[7] F e r r a r aA,M a n g i o n eC M,K i m C,e ta l.S e xd i s p a r i t i e s i nc o n t r o l a nd t re a t m e n t o fm o d if i a b l e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r i s kf a c t o r sa m o ng p a t i e n t s w i th di a b e t e s:T r a n s l a t i n g R e s e a r c hI n t oA c t i o n f o rD i a b e t e s(T R I A D)S t u d y[J].D i a b e t e sC a r e,2008,31(1):69-74.[8]潘长玉.2型糖尿病强化降糖治疗与预防心血管病的思考和策略[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9,25(1):1-4.[9]S a r e m i A,B a h n G D,R e a v e n P D.A L i n k B e t w e e nH y p o g l y c e m i a a n d P r o g r e s s i o n o f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 i n t h eV e t e r a n sA f f a i r sD i a b e t e sT r i a l(V A D T)[J].D i a b e t e sC a r e, 2016,39(3):448-454.[10] C h a m b e r l a i n J J,R h i n e h a r tA S,S h a e f e rC J,e ta l.D i a g n o s i s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o fD i ab e t e s:S y n o p s i so f t h e2016A m e r ic a nD i a b e t e s A s s o c i a t i o n S t a n d a r d so f M e d i c a lC a r ei n D i a b e t e s[J].A n n I n t e r n M e d,2016,164(8):542-552.[11]S c i r i c aB M,B h a t tD L,B r a u n w a l dE,e ta l.S a x a g l i p t i na n dc a rd i o v a s c u l a r o u t c o me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t y p e2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J].NE n g l JM e d,2013,369(14):1317-1326.[12] W h i t e W B,C a n n o n C P,H e l l e rS R,e ta l.A l o g l i p t i na f t e ra c u t e c o r o n a r y s y n d r o m e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t y p e2d i ab e t e s[J].NE n g l JM e d,2013,369(14):1327-1335.[13] G r e e nJ B,B e t h e l MA,A r m s t r o n g P W,e t a l.E f f e c t o fs i t a g l i p t i no n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o u t c o m e s i n t y p e2d i a b e t e s[J].NE n g l JM e d,2015,373(3):232-242.[14] P f e f f e rMA,C l a g g e t t B,D i a zR,e t a l.L i x i s e n a t i d e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t y p e2d i a b e t e s a n d a c u t e c o r o n a r y s y n d r o m e[J].NE n g l JM e d,2015,373(23):2247-2257.[15] M a r s oS P,D a n i e l sG H,B r o w n-F r a n d s e nK,e t a l.L i r a g l u t i d ea n d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o u t c o m e s i nt y p e2d i ab e t e s[J].N E n g l JM e d,2016,375(4):311-322.[16] Z i n m a n B,W a n n e r C,L a c h i n J M,e t a l.E m p a g l i f l o z i n,c a rd i o v a s c u l a r o u t c o me s,a n dm o r t a l i t y i n t y p e2d i a b e t e s[J].NE n g l JM e d,2015,373(22):2117-2128.[17] G a e d e P,V e d e l P,L a r s e nN,e t a l.M u l t i f a c t o r i a l i n t e r v e n t i o na n d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t y p e2d i ab e t e s[J].NE n g l JM e d,2003,348(5):383-393.[18] C a n n o n C P,B l a z i n g MA,G i u g l i a n o R P,e ta l.E z e t i m i b ea d d e d t o s t a t i n t h e r a p y a f t e r a c u t e c o r o n a r y s y n d r o m e s[J].NE n g l JM e d,2015,372(25):2387-2397.[19] M a l l i o nJ M,B e n k r i t l y A,H a n s s o nL,e t a l.E f f e c t o f i n t e n s i v ea n t i h y p e r t e n s i v e t r e a t m e n t a n do f a s p i r i n i na l o wd o s e i nt h eh y p e r t e n s i v e.T h e HO T(H y p e r t e n s i o n O p t i m a lT r e a t m e n t)s t u d y[J].A r c h M a l C o e u rV a i s s,1999,92(8):1073-1078.[20] D eB e r a r d i s G,S a c c o M,S t r i p p o l iG F,e ta l.A s p i r i nf o rp r i m a r yp r e v e n t i o n o f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e v e n t si n p e o p l e w i t hd i a be t e s:m e t a-a n a l y s i so fr a n d o m i s e dc o n t r o l l e dt r i a l s[J].B M J,2009,339:b4531.收稿日期:2016-08-19编辑:武峪峰㊃259㊃‘临床荟萃“2016年9月5日第31卷第9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S e p t e m b e r5,2016,V o l31,N o.9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基于《护理结局分类》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核心护理结局的筛选及修订
06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筛选出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6个核心护理结局 ,包括: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血糖控制 、生活质量、并发症预防、满意度。
通过比较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核心护理结局的 影响,发现自我管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自我管 理能力、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效果。
针对不同护理结局,应采取个性化的护理干预 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2型糖 尿病住院患者的核心护理结局的 修订建议,包括增加新的结局指 标、合并相似的指标、删除不重 要的指标等。
结果讨论
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仅选取了一家三甲医院的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偏移,后续研 究可扩大样本范围以增加研究的普适性。
临床意义
通过对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核心护理结局的筛选及修订,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和患者满意度,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详细描述
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的迹 象。同时,护士还需要向患者提供有关并发症预防和控制的教育,例如指导 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眼底检查等。
患者自我管理
总结词
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掌握自我管理技能,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药物管理等,以 保持病情稳定。
对筛选出的护理结局进行专家咨询和修订,以符合临床实际和患者的需求。
修订标准
参考临床实践经验和患者的反馈意见,对护理结局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其科学 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筛选与修订的结果
结果展示
经过筛选和修订,最终确定了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核心护理 结局,包括血糖控制、糖尿病足部护理、饮食控制、运动锻 炼、药物管理、心理支持等多个方面。
2
护理结局分类(NOC)是一个用于描述和测量 护理结局的工具,但缺乏针对2型糖尿病住院患 者的核心护理结局。
最新: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SGLT-2抑制剂应用
最新: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SG1T-2抑制剂应用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高,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或代谢异常,多重用药且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性差,心脑血管死亡和慢性肾脏病(CKD)发生风险增加。
因此,在选择降糖药物时需综合评估病人病情,加强用药指导及治疗后的监测。
已有多项研究证实,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1T-2i)除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外,还具有确切的心血管和肾脏保护作用。
本文依据《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SG1T-2抑制剂应用专家共识》,汇总了SG1T-2i的推荐应用、药物种类和适应症、以及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的注意事项。
SG1T-2i应用和风险新近国内外指南均推荐,当T2DM病人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或心血管高危因素、HF或CKD时,不论其糖化血红蛋白(HbAIc)是否达标,建议优先联合SG1T-2i或G1P-1受体激动剂(G1P-1RA)。
由于SG1T-2i常见不良反应为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还有引起血容量不足、酮症酸中毒、骨折、急性肾损伤的潜在风险,老年病人通常病程长、基础疾病多、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性差,因此启用此类药物需综合评估病情,加强用药指导及治疗后的监测。
SG1T-2i的降糖及降糖外作用降糖作用SG1T-2i可使尿糖排泄增加至60-100g∕d,使HbAIc降低0.3%-1.43%o荟萃分析显示,老年病人使用SG1T-2i可使HbA1C降低0.4%,与年轻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提示SG1T-2i的降糖效应不受年龄影响。
单药治疗SG1T-2i单药治疗时,HbAIC降幅与其基线值及SG1T-2i的剂量密切相关。
以达格列净为例,分别使用达格列净2.5mg、5mg s10mg每天1次治疗24周,可使HbA1C降低0.58%、0.77%、0.89%,且HbAIC基线值越高,其降幅越明显。
卡格列净100mg、300mg每天1次单药治疗26周后,HbA1C分别降低0.77%和1.03%,FPG分别降低20mmo/1和2.4mmo/1,餐后2h血糖分别降低2.7mmo/1和3.6mmo∕1o恒格列净5mg、IOmg每天1次治疗24周,可使HbAIc分别降低091%和0.94%,高基线(HbAIC≥8.5%)病人HbA1C分别降低1.18%和1.43%;空腹血糖分别降低1.94mmo1/12.16mmo1/1z餐后2h 血糖分别降低2.96mmo1/12.69mmo1∕1o上述效应可持续至用药后52周。
二型糖尿病文献综述范文
二型糖尿病文献综述范文英文回答:Type 2 Diabetes: 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Review.Abstract.Type 2 diabetes is a chronic metabolic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hyperglycemia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t is a major public health concern, affecting millions of people worldwide. This literature review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ype 2 diabetes, including its epidemiology, pathophysiology, clinical presenta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The review also discusses current research and emerging therapies for type 2 diabetes.Epidemiology.The prevalence of type 2 diabetes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It is estimatedthat over 462 million people worldwide have type 2 diabetes, and this number is expected to rise to 700 million by 2045. Type 2 diabetes is more common in certain populations, such as individuals who are overweight or obese, have a family history of the disease, or are of certain ethnicities.Pathophysiology.Type 2 diabetes is primarily caused by insulin resistance. Insulin is a hormone produced by the pancreas that helps glucose enter cells. In type 2 diabetes, thebody becomes resistant to the effects of insulin, resulting in hyperglycemia. Over time, the pancreas may also lose its ability to produce enough insulin, further exacerbating the hyperglycemia.Clinical Presentation.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type 2 diabetes varies widely. Some individuals may experience classic symptoms such as polyuria, polydipsia, and unexplained weight loss. Others may have no symptoms at all. Over time, uncontrolledtype 2 diabetes can lead to serious complications,includ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kidney disease, and diabetic retinopathy.Diagnosis.The diagnosis of type 2 diabetes is based on blood glucose levels. A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 of 126 mg/dL or higher on two separate occasions is diagnostic for type 2 diabetes. An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may also be used to diagnose type 2 diabetes.Management.The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involves lifestyle modifications and medication. Lifestyle modifications include weight loss, regular exercise, and a healthy diet. Medications for type 2 diabetes include oral medications such as metformin and sulfonylureas, and injectable medications such as insulin.Current Research and Emerging Therapies.Current research on type 2 diabetes focuses on developing new medications and therapies to improveglycemic control and prevent complications. Some promising emerging therapies include incretin-based therapies,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2 (SGLT2) inhibitors, and 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 receptor agonists.Conclusion.Type 2 diabetes is a major public health concern that affects millions of people worldwide. Understanding the epidemiology, pathophysiology, clinical presenta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is crucial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and patients alike. Ongoing researc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herapies are essential for improving the lives of individuals with type 2 diabetes.中文回答:2型糖尿病,综合文献综述。
2型糖尿病相关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DOI]8.3969/f.iss n.1971-9454.040).27.220综述2型糖尿病相关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李畅综述栾天竹审校作者单位:15000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通信作者:栾天竹,E-mail:Iuantianz2ul997@【摘要】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患病率逐年上升,渐渐成为心力衰竭研究的热点,将其以亚群分类进行是目前的主流趋势。
,型糖尿病(T2DM)目然是HFpEF最普遍的危险因一,6者间的关系HFpEF的、治疗后评估具意义。
文章阐述糖尿HFpEF患者的影响,探索T2DM相关HFpEF的生,年的相关新型药物治疗进行综述。
【关键词】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糖尿病,型;病理生理机制;药物治疗【中图分类号】R5487+);R586.I【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progress of type7diabetes-related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Li Chang,Luan Tianzhu.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the First J^filiated Hospital of'Harbia Medical University,Heilongjiang Province,Harbia130004,ChagnCorresponding aathos:Luan Tianzha,E-maH:1uantianzhu891@[Abstracti The prevalence of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year,and has gradually become a hot spot in the research of heart failure.It is the current mainstream trend to research anddiscuss it in subgroups.Among them,type2diabetes(TIDM)is still one of the most common risk factors for HFpEF.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prevention,treatment and prognosis evaluationof HFpEF.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impact of diabetes on HFpEF patients,explores the possible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T2DM r elated HFpEF,and reviews related new drug treatments in recent years.【Key worts-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Diabetes mellitus,type2;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Medication treatment近些年,2型糖尿病(type2diaPetgs mel/tns丿T2DM)的发持续上升,据国际糖尿合会预测,到2045年J 6.93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f DM)[1],T2DM占大部分,DM是目前临床常见的心力衰竭病因之一。
血糖控制与临床结局——血糖控制与心血管事件——2008年ADA年会三项重要临床试验结果荟萃
液研 究所 申办 的 “ 尿病 患者 心血 糖 管危 险因 素行 动 ” (CO D 的临床 AC R) 试 验 ,首次 确认 了强化血 糖控 制对 于高危2 型糖尿病 患者 的危 害性 。
辛 伐 他 汀 降L L 基础 上 分 别接 受 D的 安 慰 剂 治 疗 和非 诺 贝特 升高 H L D,
的治 疗 和 随 访 中 , 强 化 组 和 标 准
组分 别有 6 9 和 7 2 达到 了这个 终 病 人 分别 给予 强化 降压 或标准 降压 . % .% 点 ,两 组没有显 著性差异 。 对二 级 终 点进 行 分析 显 示 : 由 治 疗 。两 组 中有 5 % 5 的病 人 在接 受
的试 验 ,但 其 中也包含 了另外两 项 关于 血压 和 血脂 的试验 研 究 。大 约 4 % 标 准 治疗 组 和 强化 治 疗 组 的 5的
件 定义 为非 致死 性心脏 病 、非 致死
性 脑 卒 中或 心 血 管 死亡 。在 3 5 . 年
AC OR C D研究
在本 次 年会 上 , 由 国家心 肺血
视 力 丧 失 、截 肢 等 。在 美 国 ,糖 尿 病 是 第 五 大致 死 性疾 病 。在 6 月 6 1 日召 开 的第 6 届 美 国糖 尿 病 ~ 0 8 如 下 几项 针对 成 人 2 糖尿 病 血 糖 型
控 制与 心血 管终 点事件 的 临床试 验 结 果 。这 是 今 年A A 会最 受 关 注 D年
的内容。
病人 应用 的种 类更 多 。强化 组 中应 用胰 岛素 加 3 口服 降糖 药 占 的 比 种 例为5 % 2 ,标 准治 疗组 为 1% 6 。为 了 生可 以根据 病人 的 临床情 况 选择 药
物 种类和方 有 2 糖 尿 病 的 高危 心 血 管病 患者 型 中, 强化 治疗策 略本 身与 死亡率 增
9 大类降糖药心血管安全性
2 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病程延长,通常需要多种降糖药联合才能使血糖达标。
而且研究显示 2 型糖尿病心脏病和卒中的发生风险较正常人增加 2~3 倍,因此治疗时应选择不增加甚至能降低心血管风险、减少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降糖药。
近期意大利临床生理学研究所 Ferrannini 教授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 DeFronzo 教授联合在 European Heart Journal 杂志上在线发表了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降糖药对已确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和心血管结局的长期研究结果。
2 型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大血管并发症是 2 型糖尿病的主要死因,80% 为心肌梗塞和卒中所致。
研究显示 2 型糖尿病主要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发生率和再发率均明显增加,加利福尼亚州一项基于人群健康的大型研究显示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从低心血管风险转为高心血管风险提前了 14.6 年。
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低 HDL-C、高甘油三酯、小而密的 LDL 微粒)、肥胖(尤其内脏)、体力活动缺乏、亚临床炎症和内皮功能紊乱,统称为代谢或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然而,由于胰岛素抵抗不能直接测量以及统计混淆不能完全控制,使得许多研究中胰岛素抵抗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不一。
最近一项全球性的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与四个可调控的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有关,它们分别是高血糖、高血压、高体重指数(BMI)、高胆固醇血症。
降糖药物1. 二甲双胍总结:二甲双胍是全球处方最多的口服降糖药,其安全性众所周知。
现有的证据表明二甲双胍对 2 型糖尿病患者无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正因为二甲双胍可以改善一些心血管危险因素,所以它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UKPDS 显示心血管风险较低的新诊断肥胖 2 型糖尿病使用二甲双胍后,心肌梗塞、冠心病死亡、全因死亡率分别降低 39%、50% 和 36%。
Hong 等报道的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二甲双胍组复合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任何原因死亡、心肌梗塞、非致死性卒中和动脉血管重塑)明显降低。
empa-regoutcome初步结果出炉:降糖新药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EMPA-REG OUTCOME 初步结果出炉:降糖新药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EMPA-REG OUTCOME心血管结局研究于2015年8月21日发布其令人欣喜的研究结果:钠- 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Jardiance?)可降低心血管病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
研究者指出,这也是首个在心血管结局研究中被证实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降糖药。
EMPA-REG OUTCOME研究是一项前瞻性临床试验,共纳入7000例心血管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
在平均跟踪3.1年后结果显示,较标准治疗(SOC)+安慰剂,标准治疗(SOC)+每日10 mg或25 mg的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治疗组显示其优效性,达到主要终点,主要包括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和非致死性卒中的发生风险。
该研究具体数据将于2015年9月17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办的EASD年会上正式发布。
SGLT2抑制剂是目前新型的一款降糖药,其具有独特的不依赖于胰岛素分泌的降糖途径,主要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葡萄糖排泄,进而降低糖尿病患者已升高的血糖水平。
现有的临床研究显示,SGLT2抑制剂不论单药还是联合用药,都具有非常确凿、有效的降血糖效果。
2015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立场声明均推荐SGLT2抑制剂为2型糖尿病的2、3线用药,且可与二甲双胍或其他降糖药联合使用。
另外,现有的大量研究还显示,SGLT2抑制剂在有效降糖同时,对患者的血压、血脂都有不同程度的益处。
动物研究还显示,其可改善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基础。
安全性方面,SGLT2抑制剂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甚至可以减轻患者体重。
其主要的不良作用是可增加患者生殖道感染风险,但是该风险是完全可控的。
患者无需因为生殖道感染而停用或中断服用SGLT2抑制剂。
关于酮症酸中毒不良反应,目前认为SGLT2抑制剂与酮症酸中毒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发生率亦非常低(据5月份公布的整个SGLT2抑制剂家族上百万例使用的患者,仅有约20余例报道)。
《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降糖药物应用专家共识》要点
《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降糖药物应用专家共识》要点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方式改变及人口老龄化,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2007~2008年流行病学调查W显示,我国2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
2010年流行病学调査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
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T2DM)。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及外周动脉疾病。
T2DM与ASCVD关系密切,两者共存可进一步增加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半数以上糖尿病患者的死亡与ASCVD相关。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证据的不断积累和更新,关于降糖药物与T2DM 患者心血管结局之间的关系也日益明确。
因此,合理规范应用降糖药物对于T2DM合并ASCVD患者显得尤为重要。
一、T2DM合并ASCVD的流行病学二、T2DM患者中ASCVD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一)生活方式干预(二)降压治疗(三)调脂治疗(四)抗血小板治疗(五)体重管理(六)血糖管理三、T2DM合并ASCVD患者的血糖管理策略和控制目标对于T2DM合并ASCVD患者,血糖管理的总原则是必须兼顾降糖有效性和心血管安全性,并且优先考虑选择具有心血管获益证据的降糖药物。
本共识建议,T2DM合并ASCVD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应该遵循个体化原则,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ASCVD病史、其他并发症或合并症、低血糖风险等因素,充分平衡严格血糖控制的利弊得失。
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本共识推荐T2DM合并ASCVD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如下:1. 对于大多数患者,HbA1c目标应控制在<7.0%。
2. 对于年龄较大、糖尿病病程较长、存在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患者,HbA1c目标应控制在<7.5%或<8.0%。
3. 对于慢性疾病终末期患者,如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Ⅲ-Ⅳ级、终末期肾病、恶性肿瘤伴有转移、中重度认知功能障碍等,HbA1c 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至<8.5%。
《2024年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与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关系》范文
《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与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关系》篇一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与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关系一、引言2型糖尿病(T2DM)和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两者常常同时存在于同一患者身上,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ECM-1)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标志物,与心血管健康密切相关。
本研究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中,sECM-1与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及其分级,分为不同小组。
2. 检测指标收集各组患者的sECM-1水平、左心结构(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及左心功能相关指标。
3. 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各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sECM-1水平与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关系。
三、结果1. sECM-1水平与高血压分级的关系本研究发现,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增加,患者sECM-1水平呈现显著升高趋势。
其中,合并Ⅲ级高血压的患者的sECM-1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
2. sECM-1与左心结构的关系sECM-1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即sECM-1水平越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越大。
同时,sECM-1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提示sECM-1可能参与左心结构的改变。
3. sECM-1与左心功能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sECM-1水平与左心功能指标(如左心室每搏输出量、左心室短轴缩短率等)存在一定关系。
sECM-1水平越高,左心功能可能受到更大程度的影响。
四、讨论sECM-1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标志物,可能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左心结构及功能改变密切相关。
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增加,患者sECM-1水平升高,可能参与左心结构的改变,导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
同时,sECM-1水平与左心功能指标的关系提示其可能参与左心功能的调节。
口服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和全因死亡率的影响
P= . 1 0 0 )。本研 究已经将大量潜在的混杂因素考虑在 内,但不能完全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
结 论 : 与 二 甲双 胍 相 比 ,磺 酰 脲 类 药 物 的全 因死
研 究方 法 :收 集 2 0 年 1 1 0 4 月 日 ̄ 2 0 年 8 08
( 编译 阴慧娟
者使 用依诺肝 素,32 1 ( 4 1 )使 用依替 6 例 6 .% 巴肽 ,5 2 ( 0 9 )两者 都用 。 5 例 i .% 与未 使用 禁
忌 药 物 的 患 者 相 比 ,这 些 患 者 有 较 高 的 院 内 出血 率 ( . %V .2 9 , R 19 , 5 I 5 6 S . % O . 3 9 %C 为 16 ~ 2 2 ) 死 亡 率 ( . %V .3 9 O .6 .3 和 6 5 S . %, R
可对此类药物 的使用有提示作用。
( M 2 0 : 3 9: 4 3 .) B J. 0 9 3 b71
口服降糖药对2 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和全因死亡率的影响
l a naTz lk 。Ma i m Mo o h a a a C r i o n oua i ra l k i ,V s u c n,eta7 .
研 究 目 的 : 探 讨 心 肌 梗 死 、 充 血 性 心 力 衰 竭
P< . 0 ) 。 噻 唑烷 二 酮 类 药 物 与 心 肌 梗 死 风 险 无 相 OO 1
的风 险和 全 因死 亡率与 口服降糖 药治疗 的关 系。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 队列研究。对 英 国全科研 究数据库 19  ̄2 0 年的资料进行 分析。共 90 05 包括9 2 例2 1 1 型糖尿病患者。主要观察结局为心肌梗 5 死 、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全 因死亡率 。依据药物种类 将 患者药物治疗 的时间间隔进行分类,无药物间隔或因 胰 岛素间隔除外 。
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
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2型糖尿病是常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是心肌梗死、卒中等各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对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研究显示,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炎症反应、脂肪细胞因子、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等因素均可能参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Abstract:Type 2 diabetes is a common endocrine and metabolic disease and a major risk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such as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To explore the pathogenesi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has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t present,the pathogenesis of this disease is not completely clear. Studies show that factors such as hyperglycemia,hyperinsulinemia,impaired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inflammatory response,adipocytokines,and atherosclerotic dyslipidemia may b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diabete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on the pathogenesi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Key words:Type 2 diabetes;Cardiovascular disease;Pathogenesis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主要發生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及胰岛素抵抗,其疾病特征为高血糖。
司美格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20MH031);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2018GSF118109);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青年自然科学基金(202201 065)通信作者:赵刚,E mail:zg000507@163.com;王小婷,E mail:wxt.xiaoting@163.com司美格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王歆烨1 崔萌萌1 赵刚1 王小婷2(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山东济南250021;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睡眠医学),山东济南250021)【摘要】糖尿病的发病率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而逐年攀升。
血糖控制不达标会导致心脏、血管、肾脏等组织器官出现各种糖尿病并发症。
其中,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
在目前临床常用的降血糖药中,胰高血糖素样肽 1受体激动剂(GLP 1RA)被证实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司美格鲁肽是一种经过改进的新型长效GLP 1RA,不仅具有良好的控糖效应,在保护心血管方面的效果同样突出。
现通过检索PubMed等多个数据库来查找司美格鲁肽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研究和综述,总结司美格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并重点关注司美格鲁肽保护心血管的具体机制。
【关键词】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司美格鲁肽;并发症【DOI】10 16806/j.cnki.issn.1004 3934 2023 08 014TreatmentwithSemaglutideinCardiovascularComplicationsofType2DiabetesMellitusWANGXinye1,CUIMengmeng1,ZHAOGang1,WANGXiaoting2(1.DepartmentofCardiology,ShandongProvincialHospitalAffiliatedtoShandongFirstMedicalUniversity,Jinan250021,Shandong,China;2.DepartmentofOtolaryngology(SleepMedicine),ShandongProvincialHospitalAffiliatedtoShandongFirstMedicalUniversity,Jinan250021,Shandong,China)【Abstract】Theincidenceofdiabetesmellitusisincreasingyearbyyearwiththechangeofpeople’slifestyles.Substandardbloodsugarcontrolcanleadtovariousdiabeticcomplicationsintheheart,bloodvessels,kidneysandothertissuesandorgans.Amongthem,cardiovascularcomplicationsofdiabetesmellitusareanimportantfactorleadingtodisabilityandevendeathofpatients.Amongthecommonlyusedclinicalglucose loweringdrugs,glucagon likepeptide 1receptoragonist(GLP 1RA)havebeenshowntosignificantlyreducethemorbidityandmortalityofcardiovasculardisease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Smeaglutideisanovelmodifiedlong actingGLP 1RAwithnotonlygoodglucosecontroleffectsbutalsooutstandingcardiovascularprotection.Inthisreview,wesearchedseveraldatabasessuchasPubMedtofindstudiesandreviewsontheapplicationofsemaglutideintype2diabetesmellitus,summarizedtheresearchprogressofsemaglutideintreatingcardiovascular relatedcomplicationsintype2diabeticmellituspatients,andfocusedonthespecificmechanismofcardiovascularprotectionbysemaglutide.【Keywords】Type2diabetesmellitus;Cardiovasculardisease;Semaglutide;Complication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抵抗和分泌不足引起的代谢性疾病,2021年全球共有5.37亿人患有糖尿病,预计2045年将增加至7.83亿,其中95%为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1]。
降糖药达格列净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降糖药达格列净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在针对Ⅱ型糖尿病治疗中,SGLT-2抑制剂则是近些年来兴起的新型降糖药,其中,达格列净于2017年正式由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有效降低血糖,对肾脏和心血管起到保护作用。
本文将从作用机制、药物安全性、联合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对达格列净治疗糖尿病的进展进行探讨和总结,并对该药未来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1]。
1药理机制肾脏是人体中糖类代谢的重要场所,对于维持血糖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在肾脏介导调控葡萄糖的重吸收。
达格列净作为SGLT-2抑制剂,能够选择性抑制SGLT-2,阻止葡萄糖在肾脏中的再摄取,促进尿糖的排泄来达到降糖目的。
2单药治疗达格列净单独使用,降糖的同时对心脑血管也具有一定治疗作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使患者的心肌耗氧降低,从而改善心功能[2][3]。
达格列净也对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治疗作用,降低血压、尿酸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达到保护机体肾脏的作用。
此外,达格列净使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血脂指标有明显改善,从而有效保护心血管和肾脏功能[4][5][6]。
3药物联用3.1与胰岛素联用在李蒙等人[7]对达格列净和胰岛素联合应用的Meta分析中,将研究对象分为达格列净联合胰岛素组和安慰剂联合胰岛素组,在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胰岛素日剂量和空腹血糖几个方面对各组进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
结果显示,达格列净联合胰岛素用药,能够显著患者各项血糖水平。
3.2与二甲双胍联用双胍类药物通过减少糖异生和促进糖酵解,增加机体器官和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糖吸收并改善糖代谢。
而达格列净与二甲双胍联用,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有研究表明[8],通过达格列净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实验组和安慰剂联合二甲双胍组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组的各项血糖水平均低于安慰剂组。
3.3与吡格列酮联用有报道显示[9],在对达格列净和吡格列酮的联合应用的临床观察中,设置参照组和实验组。
2_型糖尿病与心力衰竭共病预防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发 T2DM 的风险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鉴于其降低
血糖及心血管保护作用,SGLT2i 可作为 HF 和 DM 治
疗的首选药物。
降低均可影响胰岛素的分泌[14] 。 随着心功能的恶化,
4 降糖药物对 HF 风险的影响
减少,亦会加重胰岛素抵抗。
者常患有 DM 前期或未确诊的 T2DM。 13% 的 HFrEF
其高发性及危害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数据显示,
预后相关,可显著增加患者的 HF 住院率及病死率[3] 。
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HF) 是两种常见慢性疾病,
我国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发病率约 11 2% [1] 。
试验对 DM 合并心血管高风险患者进行研究[18] 。 与
安慰剂比较,沙格列汀患者发生 MACE 的风险并未
显著降低,但增加了 HFH 的风险( HR 1 27,95% CI
1 07 ~ 1 51 ) [8] 。 DPP⁃4i 对 HFH 风险的发生倾向
可能不是同一类效应,阿格列汀、西格列汀、利格列
[ 中图分类号] R 541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4 - 3806(2024)04 - 0467 - 05
doi:10. 3969 / j. issn. 1674 - 3806. 2024. 04. 21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morbidity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heart failure
3 1 SGLT2i 治疗 HF 的临床益处 SGLT2i 治疗 HF
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心力衰竭
因多态性已被研究,其中与炎症的相关程度AA型> AC型>CC型,IL-10表达水平AA型<AC型<CC 型[14]㊂本研究结果显示,IL-10改善程度AA组<AC 组<CC组(P<0.05)㊂结果提示: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AA型DCM病人最弱,AC型次之,CC型最佳㊂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治疗DCM,可改善病人心功能指标,且阿托代他汀对IL-10-592位点不同基因型的DCM病人治疗效果存在差异㊂本研究为DCM病人的个体化㊁精细化治疗及不同基因型病人的预后评估提供了依据㊂参考文献:[1]张欢,刘雪丽,张红鸽,等.炙甘草汤联合替米沙坦㊁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观察[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9,17(1):67-71.[2]田致寰.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8):55-57.[3]张洪涛.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效果研究[J].系统医学,2020,5(21):65-67.[4]陈程,杨洋,王芳芳,等.瑞舒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9,36(5):386-390.[5]唐辉,裴芳,裴华,等.IL-17A基因和IL-17F基因多态性在评估扩张型心肌病发病风险和预后的意义[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7,36(11):951-956.[6]方位,罗蓉,李小平.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常见突变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6,22(18):3537-3540.[7]梁华生,张黔桓,陈泗林.扩张型心肌病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6,43(1):22-24.[8]郭伶俐.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2):146-147.[9]田娅.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164-165. [10]杨洪英.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对比[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11):1356-1358.[11]曹庭家,周阳贞.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5):639-640. [12]李世勋,周凡.芪苈强心胶囊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及运动耐力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9,17(23):1491-1494.[13]李辉,孙艳萍,谭晓红,等.通心络胶囊联合依那普利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对血浆中cTnI㊁BNP㊁ET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5):1-4.[14]麦志丹,李小萍,梁梅,等.IL-1β-511和IL-10-592基因多态性与尘肺及尘肺合并结核易感性的关系[J].广西医学,2015,37(6):749-751.(收稿日期:2021-08-09)(本文编辑薛妮)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irt3/NF-κB通路的影响王林青,孙云静,张亚静,薛洁乾,周松摘要:目的观察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T2DM)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3(Sirt3)/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㊁心功能的影响㊂方法选取2018年6月 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146例T2DM伴CHF病人,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㊂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及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西格列汀㊂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Sirt3/NF-κB通路㊁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㊁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㊁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㊁餐后1h血糖(1hPG)及餐后2h血糖(2hPG)]㊁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㊁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㊁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同时记录治疗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15%)高于对照组(8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治疗后,两组LVEDD㊁IVST㊁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NF-κB mRNA,FPG㊁1hPG㊁2hPG水平㊁血清IL-6㊁TNF-α及CRP水平均下降,LVEF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Sirt3mRNA水平增加,且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8%和10.96%,P>0.05)㊂结论西格列汀治疗T2DM伴CHF疗效显著,可有效调控血糖水平,降低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Sirt3/NF-κB通路有关㊂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2型糖尿病;西格列汀;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3;核转录因子-κB;心功能;炎性因子d o i:10.12102/j.i s s n.1672-1349.2022.24.025基金项目邢台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20ZC258)作者单位邢台市第三医院(河北邢台054000)通信作者周松,E-mail:**************引用信息王林青,孙云静,张亚静,等.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irt3/NF-κB通路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24):4547-4551.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T2DM)是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是T2DM的典型表现,也是影响CHF病人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1]㊂临床研究显示,β受体阻滞剂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㊁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难以有效改善T2DM伴CHF病人的左室舒张功能,且降糖治疗无法改善T2DM病人的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强化血糖控制不能降低心力衰竭住院或死亡风险,因此改进治疗方案是临床关注的重点[2-3]㊂相关研究显示,二肽基肽酶4 (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通过增加活性肠促胰岛激素水平,以葡萄糖依赖方式增加胰岛素释放,降低胰高糖素水平,从而发挥良好的降糖效果[4]㊂西格列汀通过抑制机体炎性因子水平,从而发挥血管㊁心脏保护作用,降低心力衰竭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5],关于西格列汀在T2DM伴CHF中的应用价值尚未明确㊂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3(silencing regulator2related enzyme3,Sirt3)/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通路参与调控机体的炎症反应,如NF-κB是炎症反应核心因子,在心肌细胞㊁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引起心肌缺血损伤,且Sirt3/NF-κB通路在CHF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6]㊂本研究观察西格列汀治疗T2DM伴CHF的疗效及其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irt3/NF-κB通路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㊂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6月 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146例T2DM伴CHF病人,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㊂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㊂详见表1㊂病人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㊂表1两组临床资料比较组别例数性别(例)男女年龄(岁)T2DM病程(年)高血压(例)心率(次/min)体质指数(kg/m2)总胆固醇(mmol/L)三酰甘油(mmol/L)观察组73373659.64ʃ3.167.16ʃ1.664476.16ʃ5.6623.52ʃ2.26 4.54ʃ0.68 1.43ʃ0.46对照组73403360.48ʃ2.877.42ʃ1.484075.42ʃ5.4822.86ʃ2.44 4.37ʃ0.64 1.54ʃ0.42注:两组各项比较,P>0.05㊂1.2纳入与排除标准1.2.1纳入标准符合2017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栺南中华内分泌指南“[7]中的T2DM诊断标准;符合2018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8]中CHF的诊断标准;心功能分级Ⅰ~Ⅲ级㊂1.2.2排除标准合并精神㊁血液㊁免疫系统疾病病人;1型糖尿病病人;CHF急性加重;合并肝㊁肾等脏器功能严重异常;患有肺源性心脏病㊁先天性心脏病㊁心脏瓣膜器质性病变㊁心房颤动㊁心律失常等严重心脏疾病;既往服用DPP-4抑制剂㊂1.3治疗方法所有病人参照相关指南接受常规降糖[7-8]㊁抗心力衰竭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率,利尿剂降低心脏负荷,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治疗,他汀类调脂,纠正水盐电解质紊乱,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㊂治疗期间密切关注血糖㊁血压㊁心功能,并规范饮食㊁作息㊂观察组口服西格列汀(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每片100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40095),每日100mg㊂两组均治疗3个月㊂1.4疗效评定标准治疗3个月后评估疗效[8],显效:胸闷㊁气短㊁心悸㊁呼吸困难㊁运动受限等症状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超过2级,或恢复至正常状态;有效:胸闷㊁气短㊁心悸㊁呼吸困难等症状好转,NYHA分级改善1级;无效: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分级均改善,甚至恶化㊂1.5观察指标1.5.1心功能指标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GE Vivid E9超声仪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㊁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平均值㊂1.5.2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Sirt3/NF-κB通路相关mRNA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集病人外周静脉血3mL,共3管,第1管室温离心10min,重力加速度250ˑg,弃去上层血浆,下层细胞使用磷酸缓冲盐溶液(PBS)平衡溶液稀释,于15mL离心管中加入3mL淋巴细胞分离液,加入细胞稀释液,室温离心10 min,重力加速度800ˑg,弃去上层液,吸取中间层液体,取5mL PBS平衡溶液,再次离心15min,重力加速度700ˑg,弃去上清液,剩余的颗粒状细胞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㊂采用TRIzol试剂盒提取PBMCs内的总RNA,使用反转录试剂盒(赛默飞世尔)反转录RNA,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试剂盒进行PCR扩增,引物序列见表2㊂扩增条件为90ħ预变性2min,94ħ变性15s ,65ħ退火30s ,70ħ延伸30s ,连续循环30次㊂以U6作为内参,根据Sirt3㊁NF -κB 的mRNA 与U6的Ct 值计算相对表达量,以2-әәCt 表示,其中әәCt =(Ct 目的基因-CtU6)-(Ct 对照目的基因-Ct 对照U6)㊂表2 引物序列基因 引物序列Sirt3正向5'-ATGGCGCTGGTGTCGTTCATC -3'反向5'-GCCCTCCTATTTGTCCCAACCATC -3'NF -κB 正向5'-TCACCAAAGACCCACCTCACCG -3'反向5'-GGACCGCATTCAAGTCATAGTCCC -3'U6正向5'-CTCGCTTCGGCAGCACA -3'反向5'-AACGCTTCACGAATTTGCGT -3'1.5.3 血糖水平监测 第2管外周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病人空腹血糖(FPG )㊁餐后1h 血糖(1hPG )及餐后2h 血糖(2hPG )㊂1.5.4 炎症反应指标测定 第3管外周静脉血以3000r/min 离心10min ,离心半径10cm ,取上清液保存于-80ħ待测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 -6)㊁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 反应蛋白(CRP )水平㊂1.5.5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 ) 记录治疗期间MACE 发生情况,包括再发心肌梗死㊁心力衰竭㊁心绞痛等㊂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 ʃs )表示,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定性资料以例数㊁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㊂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 果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15%)高于对照组(8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详见表3㊂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组别例数显效(例)有效(例)无效(例)总有效[例(%)]观察组734820568(93.15)对照组7338221360(82.19)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4.056,P =0.044㊂2.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LVEDD ㊁IVST 下降,LVEF 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详见表4㊂表4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x ʃs )组别例数 LVEDD (mm ) 治疗前治疗后IVST (mm )治疗前治疗后LVEF (%) 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7352.72ʃ3.4646.24ʃ3.35①14.57ʃ2.138.79ʃ1.74①47.67ʃ4.3859.82ʃ4.76①对照组7351.88ʃ3.3848.17ʃ3.62①14.94ʃ2.0610.02ʃ1.86①46.73ʃ4.6555.62ʃ4.83①t 值 1.484-3.343-1.067-4.1261.257 5.292P0.1400.0010.228<0.0010.211<0.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 <0.05㊂2.3 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irt3/NF -κB 通路相关mRNA 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irt3mRNA 水平增加,NF -κB mRNA 水平下降,其中观察组Sirt3mRNA 水平高于对照组,而NF -κB mRNA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㊂详见表5㊂表5 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irt3/NF -κB 通路相关mRNA 水平比较(x ʃs )组别例数 Sirt3mRNA治疗前治疗后NF -κB mRNA 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730.84ʃ0.29 1.81ʃ0.38① 1.74ʃ0.400.85ʃ0.23①对照组730.78ʃ0.26 1.59ʃ0.33①1.65ʃ0.38 1.02ʃ0.28①t 值 1.316 3.7351.394-4.008P0.1900.0010.166<0.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 <0.05㊂2.4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FPG ㊁1hPG ㊁2hPG 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观察组血糖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㊂详见表6㊂表6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x ʃs )单位:mmol/L组别例数 FPG 治疗前治疗后1hPG治疗前治疗后 2hPG 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738.27ʃ2.12 4.92ʃ0.52①14.64ʃ3.31 6.73ʃ0.87①12.54ʃ2.137.22ʃ1.27①对照组738.64ʃ2.05 5.24ʃ0.63①14.24ʃ3.467.23ʃ1.02①12.17ʃ2.097.85ʃ1.34①t 值-1.072-3.3470.714-3.187 1.059-2.916P0.2860.0010.4770.0020.2910.004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 <0.05㊂2.5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清IL -6㊁TNF -α及CRP 水平均下降,其中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㊂详见表7㊂表7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x ʃs )组别例数 IL -6(ng/L )治疗前治疗后TNF -α(ng/L ) 治疗前治疗后CRP (mg/L ) 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73130.65ʃ16.4972.41ʃ8.52①121.34ʃ12.2550.65ʃ6.63① 4.65ʃ0.66 2.34ʃ0.56①对照组73128.59ʃ15.1780.69ʃ9.63①118.74ʃ14.6858.52ʃ7.84①4.49ʃ0.55 2.89ʃ0.62①t 值0.786-5.502 1.162-6.549 1.591-5.625P0.433<0.0010.247<0.0010.114<0.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 <0.05㊂2.6 两组MACE 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MACE 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8%和10.96%,P >0.05)㊂详见表8㊂表8 两组MACE 发生情况比较组别例数心绞痛(例)心肌梗死(例)心力衰竭(例)合计[例(%)]观察组732114(5.48)对照组734318(10.96)注:两组MACE 发生率比较,χ2=1.453,P =0.228㊂3 讨 论T2DM 合并心力衰竭是临床的常见疾病,有研究显示,40%~50%的T2DM 病人合并心力衰竭,且合并心力衰竭可进一步增加T2DM 病人心血管死亡风险,因此,有效控制血糖对改善病人心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㊂有研究显示,DPP -4抑制剂(西格列汀㊁沙格列汀㊁维格列汀等)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可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抗炎㊁降压㊁抗动脉粥样硬化㊁降脂㊁改善心功能等),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及心力衰竭住院风险[9]㊂目前,病人接受西格列汀治疗后获益的潜在机制尚未明确㊂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西格列汀可显著改善T2DM 伴CHF 病人气短㊁心悸㊁胸闷㊁呼吸困难等临床病症及心功能分级,增加活动耐量,从而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㊂西格列汀通过抑制DPP -4防止胰高血糖素样肽-1及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多肽的快速降解,从而增加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抑胃肽水平,刺激胰岛素分泌,并降低胰高糖素水平,故治疗后血糖指标明显降低㊂谢云亮等[10]动物实验证实,西格列汀通过激活环状腺苷酸/蛋白激酶A/Rac 相关C3肉毒素底物1(cAMP/PKA/Rac1)信号通路,抑制脾脏CD 4+T 细胞的迁徙能力,可减轻炎症反应及非肥胖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炎症浸润情况,增加胰岛存活和体内胰岛素水平,发挥良好的降糖效果㊂西格列汀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样肽-1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心肌细胞坏死,从而发挥心脏保护作用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IVST ㊁LVEDD ㊁LVEF )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西格列汀的心脏保护作用㊂西格列汀通过抑制Toll样受体4(TLR4)/NF-κB信号通路,降低炎性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㊁NF-κB)水平,增加基质细胞源性因子-1α水平,减少内皮细胞损伤,促进内皮修复,从而保护血管,改善心功能[10-11]㊂本研究治疗后,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降低,心功能指标水平改善㊂多项研究显示,Sirt3/NF-κB通路具有调控机体炎症反应,心肌缺血损伤等作用,Sirt3可促使线粒体中乙酰化蛋白去乙酰化,进而参与细胞能量代谢㊁活性氧清除的过程,调控细胞增殖㊁分化,而NF-κB为炎症反应核心因子,参与机体免疫㊁炎症反应㊁损伤修复及细胞凋亡等生理活动,加重心肌细胞损伤和疾病进展[12-13]㊂王韦等[14]研究发现,辛伐他汀可调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Sirt3/ NF-κB通路,减轻CHF病人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分级,降低不良心脏事件风险,提高临床疗效㊂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irt3mRNA水平增加,NF-κB mRNA水平下降(P<0.05),表明西格列汀通过调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irt3/NF-κB通路,降低炎症反应,改善病人心功能㊂Sirt3可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进而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㊁低氧诱导因子-2表达,抑制血管新生,通过抑制心肌组织NF-κB,减轻炎症反应和心肌组织纤维化,发挥心脏保护功能[15],结合本研究结果认为,西格列汀可能通过上调Sirt3表达抑制NF-κB表达,进而降低炎性因子(IL-6㊁TNF-α及CRP)表达,减轻心肌细胞炎症反应,避免心脏结构功能改变,发挥治疗效果㊂有研究认为,Sirt3作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性去乙酰化酶之一,调控线粒体内蛋白去乙酰化,抑制氧自由基形成,发挥抗氧化作用,延缓细胞凋亡㊁衰老[16]㊂杨荣培等[17]研究显示,使用槲皮素可调控Sirt1/NF-κB信号通路,从而减轻大鼠左心室肥厚程度及心肌纤维化,使用特异性抑制剂调控Sirt1/NF-κB,再次上调NF-κB表达,阻断槲皮素的心脏保护作用㊂结合本研究结果推断西格列汀可能参与调控Sirt3/NF-κB 通路进而发挥心脏保护作用㊂综上所述,西格列汀治疗T2DM伴CHF疗效显著,可有效调控血糖水平,降低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Sirt3/NF-κB 通路有关㊂参考文献:[1]DINESH SHAH A,LANGENBERG C,RAPSOMANIKI E,et al.Type2diabetes and incidence of a wide range of cardiovasculardiseases:a cohort study in1.9million people[J].Lancet(London,England),2015,385(Suppl1):S86.[2]马健,魏盟.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对心力衰竭的影响[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8):566-568.[3]GAUTAM S,AGIRO A,BARRON J,et al.Heart failurehospitalization risk associated with use of two classes of oralantidiabetic medications:an observational,real-world analysis[J].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2017,16(1):93.[4]INOUE H,TAMAKI Y,KASHIHARA Y,et al.Efficacy of DPP-4inhibitors,GLP-1analogues,and SGLT2inhibitors as add-ons tometformin monotherapy in T2DM patients:a model-based meta-analysis[J].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2019,85(2):393-402.[5]卢迪,邱平,李婷,等.西格列汀通过调控自噬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纤维化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8,26(5):417-422.[6]林美玲,余伟,王伟,等.线粒体应激蛋白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3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α和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保护心肌缺血损伤[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6,26(4):397-402. [7]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8]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0):760-789.[9]邹大进,张征,赵琳.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伴心血管疾病及高危患者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5,23(1):91-93.[10]谢云亮,李万根,赵云娟.西格列汀对NOD小鼠胰岛炎及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20):3379-3383.[11]SCOTT L J.Sitagliptin:a review in type2diabetes[J].Drugs,2017,77(2):209-224.[12]DIKALOVA A E,PANDEY A,XIAO L,et al.Mitochondrialdeacetylase Sirt3reduces vascular dysfunction and hypertensionwhile Sirt3depletion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is linked tovascular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J].CirculationResearch,2020,126(4):439-452.[13]GUO X B,YAN F Y,LI J Y,et al.SIRT3ablation deterioratesobesity-related cardiac remodeling by modulating ROS-NF-κB-MCP-1signaling pathway[J].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Pharmacology,2020,76(3):296-304.[14]王韦,张政.辛伐他汀联合抗阻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3和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9,27(2):97-101.[15]荣霞,史艳霞,杜宇.积雪草酸通过SIRT3/β-catenin/PPARγ信号通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血管新生及心室重构[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8,26(6):593-599.[16]WANG T S,CAO Y,ZHENG Q,et al.SENP1-Sirt3signalingcontrols mitochondrial protein acetylation and metabolism[J].Molecular Cell,2019,75(4):823-834.[17]杨荣培,刘增长.槲皮素通过调节SIRT1/NF-κB通路抑制压力超负荷大鼠左心室肥厚[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0,45(4):429-435.(收稿日期:2021-08-14)(本文编辑薛妮)。
阿格列汀大型心血管终点研究EXAMINE结果公布
安慰剂组0 . 2 % ;慢 性 胰 腺 炎 , 两 组 分 别 为 < 0 . 1 %和 性 ,P < O . O O 1 ) 。
0 . 1 %) 。
研究证实 ,在近期发生 冠脉综合征的2 型糖 尿病
P 一 4 抑 制剂 阿格 列 汀与 安 慰 剂相 比不 增加 研究 证 实 ,沙 格列 汀抑 制 D P P 一 4 不 增 加或 减 少 缺 患者 中 ,DP XAMI NE 研 究 结 果在 血性 事 件 发生 率 ,心力 衰 竭入 院增 加 。尽 管 沙格 列 汀 主要 心 血 管 不 良事 件 发 生 率 。E
改善 血 糖控 制 ,但是 还 需 要其 他 方 法来 控 制糖 尿 病 人 验证 阿格 列 汀 安 全 群 的心血 管风 险。 血管疾 病 患者 的治疗 策 略提供 重要 借鉴 意 义 。
本研 究 1 6 4 9 2 例2 型 糖 尿病 患 者有 心 血 管事 件病 史
或 危 险 因素 者 随机 分 人 沙格 列 汀 或安 慰 剂组 ,随访 中 列 汀( 尼 欣 那) 心 血 管 安 全 性 的 大 型 临 床 研 究 — — 位 时 间2 . 1 年 。 主 要 终 点 是 心 血 管 死 亡 、心 肌 梗 死 或 E XAMI NE ( E x a mi n a t i o n o f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Ou t c o me s
t h Al o g l i p t i n v e r s u s S t a n d a r d o f C a r e ) 的 结果 在2 0 1 3 8 缺 血性 中风 的联 合 终 点 。主 要 终点 事 件 沙格 列 汀组 发 wi
生6 1 3 例 患 者 ,安 慰 剂 组 6 0 9 例( 分别是7 . 3 %和 7 . 2 %, 根据 2 年K a p l a n — Me i e r 估 算 ,沙 格 列 汀 的危 害 比1 . O 0 ;
SGLT2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保护作用研究的进展
s
edbyp
l
aquer
up
t
u
r
e
pa
ys
yndromecau
ven
t
i
on,2016,12 (
6):716-723.
[
38]Ni
c
co
l
iG,Mon
t
oneRA,Ca
t
aneoL,e
ta
l.Mo
rpho
l
og
i
ca
l
G
b
i
o
G
ve
r
s
u
sp
l
aquee
ro
s
i
on:ani
n
t
r
ava
s
cu
l
a
j.
文献标识码:A
Re
s
e
a
r
chpr
o
r
e
s
so
f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pr
o
t
e
c
t
i
v
ee
f
f
e
c
to
fSGLT2i
nh
i
b
i
t
o
ronpa
t
i
en
t
swi
t
ht
i
ab
e
G
g
ype2d
/RUZ
//Depa
t
e
sme
l
l
i
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型糖尿病降糖治疗之心血管结局研究综述糖尿病是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具挑战性疾病之一,全球约有4亿2型糖尿病患者。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最主要死因,校正心血管风险因素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约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40岁时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期较非糖尿病患者减少6-7年。
因此,我们需要循证的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而不引起有害副作用的治疗策略来更好的管理糖尿病。
但是,降糖本身所带来的心血管风险减少获益尚未阐明,这一点至关重要。
尽管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表明增强血糖控制和血压控制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并发症风险,但大多数药物试验纳入人群缺乏普遍性,研究终点主要集中于生物指标而非临床终点,而且持续时间短。
这一状况在美国FDA和欧洲药品管理机构要求药物研究呈现心血管结局数据后得以改善。
自上述要求呈现糖尿病药物心血管安全性数据条例出台后,针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结局研究的数目有了大幅增长。
但是,大部分研究设计简单,为安慰剂对照非劣性研究,旨在呈现药物短期无心脏毒性作用。
这就意味着相对有效性、利弊随时间延长的平衡性、疗效的异质性以及药物长期副作用等基本问题不能得到解决。
本文主要回顾已发表的研究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或策略心血管结局的试验,概述正在进行的研究及其局限性,并猜想未来可能更为有效的研究方向。
已发表的2型糖尿病心血管结局研究1 .University Group Diabetes Programme研究University Group Diabetes Programme研究发表于1970年,是首项2型糖尿病降糖治疗评估心血管结局的随机、多中心有效性研究。
研究随机将200名患者分为可变剂量胰岛素组、标准剂量胰岛素组、甲苯磺丁脲组、苯乙双胍组和安慰剂组,但因四种干预组均增加心血管风险而终止,但该研究效能不足,研究结果一直存在争议。
2. UKPDS研究UKPDS研究10年(中位随访时间)随访结果表明胰岛素或磺酰脲类降糖药强化治疗使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出血、致命或非致命肾衰竭等)相对风险减少25%,心梗相对风险减少16% (p=0.052,接近有统计学意义)。
10年后观察分析显示心梗相对风险减少15%(p=0.01,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全因死亡相对风险减少13%。
对于超过理想体重20%被纳入二甲双胍组的患者,致命和非致命心梗相对风险减少39%,全因死亡相对风险减少36%。
这些意外而欣喜的研究发现奠定了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基石治疗的基础。
但遗憾的是,目前为止尚无进一步针对二甲双胍心血管结局的研究。
3.DIGAMI研究1997年发表的DIGAMI(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强化胰岛素治疗)研究表明强化胰岛素治疗使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患者1年死亡率下降30%。
DIGAMI-2研究纳入患者与DIGAMI研究相似,结果表明急性心梗后立即胰岛素治疗联合标准化长期治疗与常规治疗两者间主要全因死亡终点无差异。
4.ACCORD、ADVANCE 和VADT研究2008年、2009年发表的ACCORD、ADVANCE 和VADT研究均表明强化治疗与标准降糖治疗相比,主要心血管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无显著下降趋势。
其中ACCORD研究表明强化治疗使非致命心梗显著减少,但因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而终止。
5.HEART 2D和BARI 2D研究比较基础和预混胰岛素治疗的HEART 2D研究(高血糖及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梗后高血糖对心血管结局影响)以及比较胰岛素增敏剂和促胰岛素分泌剂的BARI 2D研究均表明两组间主要心血管复合终点无差异。
6. PROactive研究2005年发表的PROactive研究表明常规糖尿病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使主要复合心血管终点(全因死亡、非致命心梗、卒中、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或大腿动脉血管内介入或外科干预和截肢)相对风险减少10%(p=0.095,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增加心衰、骨折以及膀胱癌风险。
7.RECORD研究RECORD研究是唯一一项研究2型糖尿病中罗格列酮对心血管结局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研究表明罗格列酮不增加除心衰以外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但是RECORD研究设计为开放性,统计学效能低,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远远低于预期。
8.TIDE研究TIDE研究为一项双盲研究,旨在比较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或安慰剂的疗效。
由于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的安全性争议等使得该研究在获得任何有意义的临床结果之前便终止了。
9.ORIGIN研究ORIGIN研究将12537名合并额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或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受损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或标准血糖控制组。
结果表明两组间主要心血管结局无差异,另外甘精胰岛素不增加癌症发病及死亡风险。
10.EXAMINE和SAVOR-TIMI53研究2013年发表的分别研究阿格列汀和西格列汀(均为DPP-IV抑制剂)心血管结局的EXAMINE和SAVOR-TIMI53研究表明,与安慰剂相比,常规糖尿病治疗联合阿格列汀或西格列汀不增加心血管保护作用。
11. ADDITION和LOOK-AHEAD研究这两项研究并非仅针对降糖药物或策略。
ADDITION研究旨在研究多因素强化治疗与常规治疗,研究表明多因素强化危险因素管理使复合心血管终点相对风险减少17%(无统计学差异)。
LOOK-AHEAD研究旨在比较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与糖尿病支持和教育对2型糖尿病的作用,中位随访9.6年结果表明两组复合心血管主要终点无差异,该研究也因此终止。
正在进行的2型糖尿病心血管结局研究2008年美国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发布新型降糖药研究需要心血管结局数据以及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作为先决条件等条例改变了2型糖尿病的研究格局。
与最初药物开发商可能因研究开销而放弃新药研究的设想截然不同的是,目前至少有16项针对2型糖尿病药物心血管结局的研究,见下表。
研究人数干预措施纳入人群主要终点TECOS 14000 西格列汀vs安慰剂T2DM,HbA1c6.5-8.0%,≥50岁,CVD病史心血管死亡、心梗(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或卒中TOSCA IT 3371 吡格列酮vs磺酰脲类T2DM,7.0%≤HbA1c≤9.0%,二甲双胍单一治疗死亡、MI、卒中或冠脉血运重建CANVAS 4330 canagliflozin100mgvs 300mg vs 安慰剂T2DM,HbA1c7.0-10.5% ,≥30岁,CVD病史或高危心血管死亡、MI、UA或卒中ELIXA 6000 利西拉来vs 安慰剂T2DM,HbA1c5.5-11.0%,ACS心血管死亡、MI、UA或卒中EXSCEL 14000 艾塞那肽1/周vs安慰剂T2DM,HbA1c6.5-10.0%,60%CVD心血管死亡、MI或卒中BI 10773 trial 7000 empagliflozin10mgvs25mg vs 安慰剂T2DM,≥18岁,HbA1c7.0-10.0%,CV高危心血管死亡、MI或卒中LEADER 9340 利拉鲁肽vs安慰剂T2DM,HbA1c ≥7.0%,≥50 岁+CVD,≥60 岁+CV 危险因素心血管死亡、MI、卒中CAROLINA 6000 利格列汀vs格列美脲T2DM,HbA1c6.5–8.5%;40–85岁,CVD/CV 危险因素/糖尿病终末器官损伤心血管死亡、MI、UA或卒中REWIND 9622 Dulaglutide vs 安慰剂T2DM,HbA1c ≤9.5%,50 岁+CVD,55 岁+亚心血管死亡、MI、卒中临床CVD,≥60岁+CV 危险因素MK-3102 trial 4000 MK-3102 vs 安慰剂T2DM,CVD 病史心血管死亡、MI、UA或卒中SUSTAIN6 3260 Semaglutide0.5mgvs 1mg vs安慰剂T2DM,HbA1c ≥7.0%,≥50 岁+CVD,≥60岁+亚临床CVD心血管死亡、MI、卒中ITCA650 trial 2000 ITCA 650 vs安慰剂T2DM,HbA1c >6.5%,CVD 病史心血管死亡、MI、UA或卒中DECLARE-TIMI 58 17150Dapagliflozin10mgvs 安慰剂T2DM,≥40 岁,CV高危心血管死亡、MI、卒中CARMELINA 8300 利格列汀vs 安慰剂T2DM,HbA1c6.5-10%,18年,微量蛋白尿或大量蛋白尿,既往大血管病变,肾功能受损心血管死亡、MI、UA或卒中DEVOTE 7500 超长效胰岛素vs甘精胰岛素T2DM,HbA1c ≥7.0%或HbA1c ≤7.0%+胰岛素治疗,≥50 岁+心血管疾病或肾脏疾病或≥60岁+CV 危险因素心血管死亡、MI、卒中Ertugliflozin trial3900 Ertugliflozin5mgvs15mgvs安慰剂T2DM,HbA1c7.0-10.5%,CVD病史心血管死亡、MI、卒中未来2型糖尿病心血管结局研究的理念尽管有16项正在进行的降糖药物心血管结局研究,但仍然存在随访时间不够长、缺乏降糖药物头对头比较研究,以及患者依从性不足等问题。
因此,未来降糖药物心血管结局研究可能应该进一步延长随访时间,开展头对头比较研究等。
电子病例记录系统运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电子记录系统或许可以多方位收集不同结局,包括癌症、骨折、精神和神经预后等,样本量也可以进一步得到扩大,从而有效评估治疗异质性,实现个体化医疗。
未来研究的另外一个重要方向是直接纳入患者及患者对于研究优先权、设计、开展、分析以及传播等方面的倡议,再结合大范围个人监测设备,可以观测一系列微血管结局、症状以及生活质量因素,从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大型、长期临床试验需要评估不同比较、恰当处理缺失数据和研究获益风险平衡事件依赖变化的方法。
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人群患2型糖尿病数目的增加使得治疗异质性成为一个多维的概念。
在发展至未来研究的过渡期间,采用电子健康记录系统明确队列和研究某些结局的混合性研究可能更为常见。
结语过去40年里,大型降糖药物心血管结局研究基本未能提供合适的统计学效能,正式指导临床实践。
我们需要随访时间足够长且设计更佳的临床试验来更有效地解决长期随访期间获益风险平衡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
另外我们需要析因设计和基于电子健康记录系统等研究设计来更恰当有效地比较新型治疗与已有治疗,并且从更广的角度回答临床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