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合集下载

替西帕肽用于2_型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替西帕肽用于2_型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4年4月第14卷第8期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Vol.14 No.8 April 202433·综 述·[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21-KYYWF-0485)。

△牡丹江医学院药学院2021级药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替西帕肽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进展孙 雪1△ 宋伟东2 任淞泽1 沈广志1▲1.牡丹江医学院药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2.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摘要] 替西帕肽是一种新一代糖尿病药物,由礼来公司开发,并于2022年5月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

替西帕肽基于多靶点激动剂与单一激动剂相比具有多重药理作用,是一种葡萄糖依赖性的促胰岛素多肽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双重激动剂。

FDA 批准替西帕肽皮下注射作为单一疗法或联合疗法,配合饮食和体育锻炼,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替西帕肽除了改善血糖控制外,该药物还能有效减轻体重、改善心脏代谢参数、改善血压、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

替西帕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一项超过1~5期临床试验项目中进行了评估,目前正在进行其他临床试验,以评估其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关键词] 替西帕肽;2型糖尿病;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中图分类号] R97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4)08-0033-05DOI:10.20116/j.issn2095-0616.2024.08.08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tirzepatideSUN Xue 1 SONG Weidong 2 REN Songze 1 SHEN Guangzhi11. School of Pharmacy,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Mudanjiang 157011, China;2.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Mudanjiang 157011, China[Abstract] Tirzepatide is a new-generation drug for diabetes mellitus, which was developed by Eli Lilly and Company and approved by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for marketing in May 2022. Tirzepatide has multipl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based on multiple target agonists compared to a single agonist and is a dual agonist of 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eptides and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s. The FDA approved the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the tirzepatide as a single therapy or combination therapy, combined with diet and physical exercise, to improve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In addition to improving blood glucose control, tirzepatide can also effectively reduce body weight, improve cardiac metabolic parameters, improve blood pressure, reduc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triacylglycerol, etc.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irzepatide have been evaluated in Phases Ⅰ -Ⅴclinical trials, and other clinical trials are currently underway to evaluate its application in other diseases.[Key words] Tirzepatid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eptides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明显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综合征,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的进展及应用

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的进展及应用

甲硝唑、替硝唑为首选药物;如为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则首选万古霉素。

随着抗生素的发展及耐药细菌的产生,在实际工作中仅仅依据上述的首选药物原则是不够的,还必须结合病人的各方面情况综合考虑,有时联用其他药物或争取其他的治疗措施同时进行,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3 联合用药,增加疗效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一些难以控制的感染,如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单一的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长期用药产生的耐药细菌感染,这时候就要考虑联合用药以增加疗效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

联合用药时,一般二联即可,三联、四联并无必要。

一般按作用机制将抗菌药物分为四类:即繁殖期杀菌剂,静止期杀菌剂,快效抑菌剂和慢效抑菌剂。

联合用药时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万古霉素)与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甙类,多粘菌素,喹诺酮类)联用。

其作用机制为,繁殖期杀菌剂的抗菌机理为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造成细胞壁缺损使静止期杀菌剂易于进入细胞内,而发生作用,二者联合疗效增强。

静止期杀菌剂与快速抑菌剂(如氯霉素,林可霉素,大环内酯类)联用。

两种作用于菌体不同核糖体蛋白亚基的快速抑菌剂联用,如:红霉素与氯霉素。

两种作用于菌体不同青霉素结合蛋白靶位的β-内酰氨类抗生素。

如氨苄西林主要作用于青霉素结合蛋白3,而美西林作用于青霉素结合蛋白2,二者联合应用可获得协同作用。

β-内酰氨酶抑制剂可保护β-内酰氨类抗生素免受酶的攻击,使原来的耐药菌转成敏感菌。

目前,已经有多种复合制剂问世并应用于临床,进一步发展和扩展了β-内酰氨类抗生素的应用范围。

磺胺增效剂(TM P)与磺胺类药物或喹诺酮类联用。

总之,二联用药中必须是其中一种对细菌具有良好杀灭或抑制作用,另一种也要排除其对细菌的耐药性:作用机制相同的药物不宜联合应用,以免增加毒性反应。

同时,在联合用药过程中还有许多其他影响因素也要充分地考虑,如给药的顺序、剂量、药效学、药动学、后效应等等。

SGLT-2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进展

SGLT-2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进展

26中国处方药 第18卷 第7期·综述·3.2.4 LMWH安全性预防或治疗剂量的LMWH在国内外各研究学者的研究结果中均被证实治疗安全性较高,不仅对母胎安全,并且对母体的不良反应少见。

LMWH会诱发母体骨质疏松、血小板减少、出血、荨麻疹以及过敏等不良反应,但发生率较低,且多数症状较轻不影响治疗。

同时与肝素相比,肝素长期用药会导致骨质疏松,而LMWH 未见有骨质疏松和致畸的相关报道。

该药物不会分泌在乳汁中,也不会通过胎盘屏障,因此,哺乳期使用LMWH也是安全的。

4 小结对伴APL阳性的RPL患者,LMWH是有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使用LMWH治疗能明显提高再次妊娠的活产率,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但是大多临床试验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纳入试验数量少、每项试验的样本量较小及试验本身质量较低。

例如,并不总是可获取关于患者脱组以及部分不良结局的信息,以及部分临床试验未对患者/医护人员应用盲法。

为保障母体与胎儿的安全,降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仍需结合更多临床实例进行深入研究,以获得更强的循证依据指导临床对该疾病的治疗用药。

参考文献[1] ESHRE Early Pregnancy Guideline Development Group.Recurrent Pregnancy Loss[J].Guidelin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Reproduction and Embryology,2017:15.[2]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复发性流产诊治的专家共识[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6,51(1):3-9.[3] Saccone G, Berghella V, Maruotti GM, et al.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profile based obstetric outcomes of primary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The PREGNANTS study[J]. Am J Obstet Gynecol,2017,216 (5):525.e1-525.e12.[4] Reindollar RH. Contemporary issues for spontaneous abortion. Does recurrent abortion exist [J]?.Obstet Gynecol Clin North Am,2000,27(541):541-554.[5] Parke AL, Wilson D, Maier D. The prevalence of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in women with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women with suc-cessful pregnancies, and women who have never been pregnant[J]. Arthritis Rheum,1991,34(10):1231-1235.[6] Franklin RD, Kutteh WH.Effects of unfractionated and low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in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bindingin vitro[J].Obstet Gynecol, 2003, 101 (3):455-462.[7]朱姝.抗磷脂抗体导致妊娠丢失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0,39(24) 6:3437-3439.[8] Rai RS, Clifford K, Cohen H, et al. High prospective fetal loss rate in untreated pregnancies of women with recurrent miscarriage and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J]. Hum Reprod,1995,10(12):3301-3304.[9] 颜明明,刘利月,戴婷婷,等.低分子肝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 (18):39-40.[10] Shomer E, Katzenell S, Zipori Y, et al. Microvesicles of pregnant women recei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improve trophoblast function[J].Thromb Res,2016,137(1):141-147.[11] Alalaf S. Bemiparin versus low dose aspirin for management ofre-current early pregnancy losses due to antiphospholipd antibody syndrome[J]. Arch Gynecol Obstet,2012,285(3):641-647.[12] 刘育,赵烨.低分子肝素对复发性流产伴抗磷脂抗体阳性孕妇治疗的 Meta 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6):874-876.[13] Mak A,Cheung MW,Cheak AA,et al. Combination of heparin and aspirin is superior to aspirin alone in enhancing live births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pregnancy loss and positive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meta-regression [J]. Rheumatology(Oxford),2010,49(2):281-288.[14] Boban A, Paulus S, Lambert C, et al. The value and impact of anti-Xa activity monitoring for prophylactic dose adjustment of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during pregnancy: a retrospective study[J]. Blood Coagul Fibrinolysis, 2017,28(3):199-204.[15]低分子肝素防治自然流产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低分子肝素防治自然流产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2018,38(9):701-708.[16]李洁.2016年中国“复发性流产诊治的专家共识”与2017年欧洲“复发性流产诊治指南”的解读[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8,34 (11):822-825.2型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机体具有较大影响,作为一种基础性疾病,糖尿病会引发很多的心脑血管疾病,加重诸多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治疗难度,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

SGLT-2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SGLT-2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SGLT-2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摘要:在肾脏近曲小管中发现的一类葡萄糖转运家族为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SGLT),该物质能够和肾脏葡萄糖的重吸收共同作用,已成为当前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针对该靶点研制出一种新型口服降糖药物,属于选择性的SGLT-2抑制剂,能够促进尿糖的排泄,有降糖功能。

当前有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证明,在使用其他降糖药物时,联合使用SGLT-2抑制剂能够更好控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同时还能够降尿酸、减重和降压。

SCLT-2抑制剂的出现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能够延缓病情发展,所以笔者本篇文章主要探究2型糖尿病肾病SGLT-2抑制剂的治疗研究进展,以供参考。

关键词:SGLT-2抑制剂;2型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发展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和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

糖尿病患者需要积极进行血糖控制,如果患者的血糖长期处于异常状态,那么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的肾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地恶化,直至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问题,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蛋白尿和不良生活方式为主,但是大多数糖尿病肾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较低,对自身的病情发展无明确认知。

患者的患病时间长短、血压水平、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直接影响着患者出现糖尿病肾病几率,可见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在临床上有较大治疗难度。

近几年来,探索能够治疗糖尿病肾病问题且有较好耐受性的药物,是糖尿病肾病治疗的研究重点。

一、糖尿病和SGLT-2抑制剂近几年来,糖尿病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提高,而糖尿病肾病患者人数也有显著增加,且患者的年龄趋于年轻化。

在发现第一代SGLT类药物皮苷后,SGLT-2选择性抑制剂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该药物的应用,有大量临床实践验证,SGLT-2和其他药物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有较好疗效,安全性较高[1]。

实验研究证明,SGLT-2类药物的使用能够改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还能减轻患者体重,同时有降血压效果。

2型糖尿病治疗新药物方向

2型糖尿病治疗新药物方向

• Bangalore: Biocon Ltd on Tuesday said initial data from late-stage clinical trials on its experimental oral insulin drug for diabetes did not meet the desired results, • In the final-stage trials being conducted in India, IN-105 did not meet its primary target of lowering HbA1c levels, or a haemoglobin count,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 The patients were poorly controlled on the drug when compared to a placebo, India’s top-listed biotechnology firm said
2型糖尿病治疗新药物方向 New drugs on the way for type2 diabetes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陈少华
• • • • • •
INSULIN 促泌剂 双胍类 GLP-1 DPP4 INHIBITER SGLT
对2型糖尿病比较有前景新药物
• • • •
GLP-1, dpp-4 inhibitors sglt2 inhibitors ultra-long-acting insulin
• rates of nocturnal confirmed hypoglycemia were 25% lower with insulin degludec compared with insulin glargine (1.4 vs 1.8 episodes/patient-year; p=0.0399). In addition, the rate of overall confirmed hypoglycemia was lower: 11.1 vs 13.6 episodes/patient-year with insulin degludec vs insulin glargine (p=0.0359). 两组比 较,DEGLUDEC组夜间低血糖发生更少,总体低血 糖也降低.

SGLT-2 抑制剂药物研究进展

SGLT-2 抑制剂药物研究进展

SGLT-2 抑制剂药物研究进展摘要: SGLT-2抑制剂药物具有较好的药效、耐受性和安全性,能高效地降低血糖,已成为一种新的治疗2型糖尿病(T2DM)高血糖的方法。

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基于SGLT-2抑制剂制备方法的最新进展、并对不同制备方法工艺的优缺点进行比较,通过对制备方法的理解,旨在为SGLT-2抑制剂工业制备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SGLT-2抑制剂;2 型糖尿病;药物治疗一、SGLT-2抑制剂简介SGLT-2抑制剂是一种治疗II型糖尿病的新型药物。

这类药物可以通过选择性地抑制糖尿病患者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作用,增加尿糖排出,起到了改善血糖的效果。

由于较好的降糖效果和较小的副作用,该类药物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这类SGLT-2糖尿病药物结构通式如下:目前, SGLT-2类抑制剂已有7个药物分别被美国FDA和欧盟EMA和日本PMDA批准上市销售,已上市的SGLT-2抑制剂主要有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托格列净、鲁格列净、伊格列净和埃格列净等药物。

二、SGLT-2抑制剂制备路线1、原研公司报道的制备工艺路线SGLT-2抑制剂具有相同的母核结构和药效靶点,因此,SGLT-2抑制剂的制备工艺路线基本一致。

文献【1】报道合成SGLT-2抑制剂工艺路线主要由糖苷合成工艺步骤、还原甲氧基合成工艺步骤和脱羟基保护三个合成工艺步骤组成。

在糖苷合成工艺步骤中,卤代芳香化合物和金属锂试剂发生交换反应,然后在低温条件下与葡萄糖酸内酯化合物发生糖苷反应;所得糖苷中间体在酸试剂催化条件下,与醇加成还原反应生成甲氧基化合物;最后在路易斯酸和还原试剂条件下,脱掉烷氧基,水解除去保护基得到含有C糖苷键的C-芳基SGLT-2抑制剂,制备路线如下:上述合成工艺路线中,文献报道的具体工艺路线各有差异,原研公司开发的工艺路线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2】:(1)乙酰基化合物为反应底物当I-4化合物结构式中P为乙酰基时,生成乙酰基甲氧基化合物III-3,在催化剂BF3溶液或三氯化铝和还原剂三乙基硅烷的条件下,还原脱掉甲氧基生成β-糖苷乙酰化合物,这类乙酰基β-糖苷是非常稳定,可以通过结晶纯化得到高纯度的β-糖苷化合物,然后碱性条件下水解成产物。

ADA2024糖尿病最新诊疗进展

ADA2024糖尿病最新诊疗进展

ADA2024糖尿病最新诊疗进展1. 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患病人数逐年增长。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每年都会发布糖尿病诊疗指南,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最新的治疗建议。

本文将概述ADA2024糖尿病最新诊疗进展,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患者。

2. 糖尿病诊断与分类2.1 糖尿病诊断标准ADA2024指南明确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具体标准如下:- 空腹血糖:≥7.0 mmol/L(126 mg/dL)- 餐后血糖:≥11.1 mmol/L(200 mg/dL)- 糖化血红蛋白:≥6.5%2.2 糖尿病分类ADA2024指南将糖尿病分为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其中,1型和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

3. 药物治疗3.1 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1型糖尿病的唯一治疗药物,而对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适用于口服降糖药无效或合并并发症的患者。

ADA2024指南推荐使用长效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治疗,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

3.2 口服降糖药ADA2024指南将口服降糖药分为六大类:磺脲类、非磺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和GLP-1受体激动剂。

指南建议,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

3.3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SGLT2抑制剂可降低血糖并减轻体重,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ADA2024指南推荐将SGLT2抑制剂作为2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药物。

3.4 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促泌剂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适用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

指南推荐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促泌剂,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4. 生活方式干预ADA2024指南强调生活方式干预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包括饮食、运动、减重和戒烟等。

指南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应接受生活方式干预,以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新进展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新进展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新进展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

目前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主要与肥胖和脂肪组织激素的异常分泌有关。

脂肪组织激素如瘦素、肝素和肠基质提供因子等,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途径,导致胰岛素抵抗。

此外,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也可能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研究发现,许多慢性炎症相关因子如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明显升高。

自身免疫反应也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自身抗体对胰岛素抵抗相关的分子如胰岛素受体和糖尿病相关抗原-2等也有贡献。

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面,目前主要依靠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改变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和控制体重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此外,一些药物也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如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注射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提高胰岛素的分泌和/或减少胰岛素抵抗。

然而,研究人员最近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

肠道菌群是指人体肠道中寄生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组成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肠道菌群通过参与食物消化和吸收、调节胰岛素分泌和调节免疫反应等方式影响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研究人员尝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治疗2型糖尿病,如通过益生菌和益生元的补充、粪菌移植等方式。

这一领域正在快速发展,未来可能会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策略。

另外,细胞治疗也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领域。

细胞治疗是指通过植入能够分泌胰岛素的干细胞或胰岛素产生细胞来补充胰岛素缺乏。

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将胰岛细胞和胰岛样群体移植到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从而改善了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和血糖控制。

这一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有望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种新方法。

总的来说,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复杂的,涉及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治疗方面,除了传统的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外,肠道菌群调节和细胞治疗等新方法也显示出潜力。

《最新版本:202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改版要点

《最新版本:202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改版要点

《最新版本:202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
治指南》改版要点
最新版本:202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
指南改版要点
一、诊断标准更新
2023年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对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更加注重早期诊断和糖尿病前期的管理。

血糖水平的判断标准进行了
微调,更加符合国人的疾病特点和患病风险。

二、药物治疗方案调整
在药物治疗方案上,新版指南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提
出了更为详细的药物选择和使用策略。

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了多种药物组合方案,以改善病情控制和患者生活质量。

三、生活方式管理优化
新版指南对生活方式管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推广了健康生活方式在糖尿病防治中的重要性。

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良好的心理状态等都被列入了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

四、并发症防治策略更新
新版指南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策略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包括更早期的筛查、更为精细的评估方法和针对性的治疗指导。

特别是对于心血管疾病、肾病变、视网膜病变等常见并发症,新版指南提供了更为科学和实用的防治策略。

五、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强化
新版指南对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方面进行了强化,提出了患者教育的重要性,强调了糖尿病患者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同时,加强了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的压力。

六、糖尿病护理工作提升
新版指南对糖尿病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患者的
日常保健、疾病的监测和评估、药物的管理和使用、并发症的预防
和处理等都需要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以上六点是202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改版的主要要点,希望能为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2型糖尿病的病因与实践治疗学习班课后练习答案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2型糖尿病的病因与实践治疗学习班课后练习答案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内分泌学-2型糖尿病的病因与实践治疗学习班课后练习答案目录一、从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理念演变看药物治疗新进展 (1)二、血糖早期达标的临床意义—代谢记忆的影响 (3)三、血糖监测手段的发展以及TIR的临床意义与解析 (5)四、临床应用解析-口服降糖药治疗失效的后续治疗 (7)五、临床应用解析-基础胰岛素治疗失效的后续治疗 (9)六、ADA前沿资讯以及中国专家指导建议解读 (11)七、高血糖危象救治和风险病例分享 (13)八、基于肥胖表型—谈肥胖患者心血管风险评估 (15)九、纯中药治疗新诊断T2DM (17)十、糖尿病肾病最新研究进展 (19)十一、关注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探讨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临床获益 (21)十二、ADA 《糖尿病诊疗标准-2024》更新点解读 (23)十三、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管理策略 (25)十四、代谢-心-肾一体化综合管理的重要性 (27)一、从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理念演变看药物治疗新进展1.下列关于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是全球首个基础胰岛素与GLP-1RA的联合制剂B.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用于T2DM,每日一次、剂量可调、固定比例C.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基于既往治疗方案进行起始,不可用于部分特殊人群D.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进行剂量调整参考答案:C2.二甲双胍作用机制不包括()A.抑制肝糖原异生,减少肝葡萄糖输出B.刺激胰岛素分泌C.降低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D.改善血脂谱,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E.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增强无氧代谢参考答案:B3.胰岛素与()作为降糖疗效较高的两类降糖药物,能以“机制互补”的方式覆盖T2DM的大部分病理生理学缺陷A.SUB.GLP-1RAC.TZDD.MET参考答案:B4.关于适时起始胰岛素,帮助患者血糖尽早达标的获益,描述正确的是()A.较早启用胰岛素相比较晚用胰岛素患者的达标率高B.尽早血糖达标,可带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获益C.尽早血糖达标,可减轻糖尿病相关的经济负担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5.糖尿病发病原因是()A.胰岛β细胞破坏B.对食物不耐受C.胰岛素分泌过量D.暴饮、暴食E.食过多的甜食参考答案:A二、血糖早期达标的临床意义—代谢记忆的影响1.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血糖达标率为()A.32.2%B.32.9%C.49.5%D.50.1%参考答案:D2.关于基础胰岛素与GLP-1RA联合治疗的益处说法错误的是()A.长效胰岛素类似物针对基础胰岛素分泌减退,GLP-1RA针对餐时胰岛素分泌减退,二者联合兼顾了胰岛素分泌减退的基础与餐时需要B.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主要针对空腹血糖,GLP-1RA主要针对餐后血糖,二者联合治疗兼顾了空腹和餐后血糖的全面有效控制C.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可轻度减轻体重,而GLP-1RA显著增加体重,联合治疗可减少外源性胰岛素带来的体重增加D.二者联合治疗增效的同时,避免了低血糖和体重增加,兼顾了有效性和安全性参考答案:C3.VERIFY研究:OADs早期联合治疗相较于单药起始的序贯治疗HbA1c 水平在()年研究期间持续更低A.3B.4C.5D.6参考答案:C4.下列关于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活性成分:德谷胰岛素和利拉鲁肽B.1ml溶液含有100单位德谷胰岛素和3.6mg利拉鲁肽C.本品为有颜色的液体D.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是全球首个基础胰岛素与GLP-1RA两种药物的联合制剂参考答案:C5.关于2型糖尿病进行早期联合治疗的益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增加降糖疗效的持久性,克服治疗惰性B.改善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C.减少单药治疗剂量,避免因单药剂量过大而带来的不良反应D.避免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参考答案:D三、血糖监测手段的发展以及TIR的临床意义与解析1.关于TIR的临床应用解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DUAL VIII 研究在未使用胰岛素T2DM患者中,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改善血糖控制,降低低血糖风险,平稳降糖B.DUAL V 研究在已使用胰岛素T2DM患者中,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改善血糖控制,降低低血糖风险,平稳降糖C.在未使用胰岛素与已使用胰岛素T2DM患者中,与甘精胰岛素U100相比,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 TIR更优D.在未使用胰岛素与已使用胰岛素T2DM患者中,与甘精胰岛素U100相比,甘精胰岛素U100治疗 TIR更优参考答案:D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IR与糖尿病病理生理机制评估指标、血糖变化指标、并发症及死亡风险密切相关B.TIR与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负相关C.TIR与反映不同时长平均血糖变化的指标密切相关,TIR与HbA1c、GA呈线性负相关,TIR与1,5 AG呈线性正相关D.国内外数据显示,TIR与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及死亡风险密切相关,中国数据显示TIR每降低10%,全因死亡风险增加8%、CVD 死亡风险增加5%参考答案:B3.TIR指的是()小时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通常为3.9-10.0mmol/L,或为3.9-7.8mmol/L)的时间(通常用min表示),或者其所占的百分比A.10B.12C.24D.36参考答案:C4.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TIR>()用于评估血糖管理A.40%B.50%C.70%D.85%参考答案:C5.下列关于TIR的影响因素说法错误的是()A.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可改善TIRB.在相同的平均血糖水平下,血糖变异性与TIR呈正相关C.在HbA1c均为7%时,不同的血糖变异性会导致TIR差异巨大D.年龄、病程、BMI 与TIR 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参考答案:B四、临床应用解析-口服降糖药治疗失效的后续治疗1.下列不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是()A.年龄≥35岁B.超重、肥胖或向心性肥胖患者C.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D.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E.高血压或血脂异常患者参考答案:A2.以下关于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是全球首个基础胰岛素与GLP-1RA的联合制剂B.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用于T2DM,每日一次、剂量可调、固定比例C.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基于既往治疗方案进行起始,可用于部分特殊人群D.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根据空腹血糖水平不可调整剂量参考答案:D3.关于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A.活性成分:德谷胰岛素和利拉鲁肽B.1ml溶液含有100单位德谷胰岛素和3mg利拉鲁肽C.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D.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是全球首个基础胰岛素与GLP-1RA两种药物的联合制剂参考答案:B4.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基于既往治疗方案进行起始,以下()人群不可用A.老年(≥65岁)B.轻度或中度肝功能不全的患者C.轻度、中度或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D.孕妇及哺乳期参考答案:D5.对糖尿病的并发症,受血糖影响最大的主要是()。

司美格鲁肽口服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进展分析

司美格鲁肽口服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进展分析

司美格鲁肽口服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进展分析【摘要】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特点体现在发病因素、临床症状、并发症等方面。

经典症状是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降血糖药物治疗已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策略。

然而新型降糖药物与传统药物相比更具有效性,更有明确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和肾脏保护作用。

本文对司美格鲁肽口服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进行综述,以期为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关键词】司美格鲁肽口服制剂;2型糖尿病;研究进展2型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一类疾病,临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为主,司美格鲁肽是一款新型的长效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具有降糖作用的同时还能保护多个靶向器官,加上副作用小、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高等多种优点[1]。

故本文对该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作一综述,具体内容详见下文。

1.2型糖尿病概述1.12型糖尿病病机2型糖尿病是非常多见的糖尿病类型,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一般认为年龄、肥胖、吸烟、活动量减少等生活习惯相关,如经常食用高糖分、高脂肪、高热量等食物会导致机体发胖,葡萄糖得不到充分利用,产生胰岛素抵抗,导致二型糖尿病的发生。

具体症状以身体疲乏、四肢无力、体力不支较为多见,为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1.2司美格鲁肽口服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机制司美格鲁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它能够刺激人体自然分泌生长激素。

该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机制注意通过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降低胰高血糖素水平,刺激机体胰岛素分泌,继而帮助机体降低血糖浓度[2]。

1.司美格鲁肽口服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2.1控制血糖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司美格鲁肽是一种长效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通过抑制糖酵解途径并加速糖异生,即减少葡萄糖代谢并增加葡萄糖合成。

钠葡萄糖同向转运蛋白2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新进展

钠葡萄糖同向转运蛋白2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新进展

【摘要】葡萄糖同向转运蛋白(SGLT2)抑制剂是一类新型降糖药物,通过抑制肾脏近端小管SGLT2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而降低血糖。

EMPA-REG OUTCOME 临床研究发现SGIT2抑制剂可降低合并高危心血管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SGLT2抑制剂可能通过降低血压、降低血容量、降糖、减重、调脂、促进钠盐排出、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等发挥其心血管保护作用。

为2型糖尿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SGLT2抑制剂作用机制不良事件糖尿病恩格列净全球2型糖尿病患者已增至3.87亿人,预测至2035年将超过5.92亿人[1]。

尽管针对2型糖尿病不同器官系统发病机制有多种降糖药物,如促进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制剂(主要是磺脲类)、促进外周组织增加葡萄糖利用的药物(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抑制肠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以及新近研发的胰高血糖素样肽l (GLP-1)激动剂和二肽基肽酶4(DPP-IV )抑制剂,但仍有许多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 )>7%(53mmol/mol )[2]。

此外,随着上述药物的使用,出现了体重增加、低血糖、液体潴留、胃肠道反应、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3-4]。

最近研究发现钠葡萄糖同向转运蛋白(SGLT2)抑制剂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美国已经批准SGLT2抑制剂作为2型糖尿病新型降糖药,包括坎格列净、达格列净、恩格列净[5-7]。

SGLT2抑制剂可特异性抑制肾小管对滤过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发挥降糖作用。

与目前的许多降糖药相比,SGLT2不依赖内源性胰岛素以及罕见发生低血糖风险,而且能够降低体重[5,8-10]。

笔者将从SGLT2抑制剂的作用机制、疗效以及安全性作一综述。

1SGLT2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肾脏不论在调节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起着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

SGLT2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能量代谢的相关研究进展

SGLT2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能量代谢的相关研究进展

SGLT2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能量代谢的相关研究进展SGLT2抑制剂是一类新型的口服药物,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它通过抑制肾脏中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SGLT2)的活性,从而减少肾脏对血糖的重吸收,促进尿糖排泄,降低血糖水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SGLT2抑制剂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还具有调节能量代谢的作用。

本文将对SGLT2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能量代谢调节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SGLT2抑制剂对脂肪代谢的调节研究表明,SGLT2抑制剂可以通过增加脂肪的氧化代谢,促进脂肪酸的利用,降低体内脂肪存储,从而改善脂质代谢,减少体重增加和脂肪堆积。

一项研究发现,SGLT2抑制剂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血浆中游离脂肪酸的浓度,并促进脂肪氧化代谢,从而减少肥胖和肝脂肪堆积。

这表明SGLT2抑制剂可以通过调节脂肪代谢,改善脂质代谢紊乱的情况,减轻肥胖和脂肪肝的发生。

除了降低血糖水平外,SGLT2抑制剂还可以通过调节葡萄糖代谢途径,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减少葡萄糖生成,从而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

一项研究发现,SGLT2抑制剂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同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减少血糖波动,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这为SGLT2抑制剂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提供了新的证据,具有改善葡萄糖代谢和胰岛素功能的潜力。

4. SGLT2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的展望鉴于SGLT2抑制剂在调节脂肪和葡萄糖代谢、改善能量代谢方面的良好效果,它被认为是治疗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一种新型药物。

目前,SGLT2抑制剂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未来,随着对SGLT2抑制剂作用机制的深入了解,研究人员将进一步探索其在调节能量代谢方面的作用,为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提供新的药物选择。

2型糖尿病治疗新进展

2型糖尿病治疗新进展

t i v e e f f e c t o fm e t f o r m i n a n d s o r a f e n i b o n g r o w t ho f a n a p l a s t i c t h y r o i d c a n c e r c e l l s a n d t h e i r s t e mc e l l s [J ].JO n c o lR e p o r t s ,2015,33(4):1994G2000.[18]茅晓东,陈国芳,徐书杭,等.索拉非尼与二甲双胍对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7):608G612.[19]K h a n a f s h a rE ,L l o y dR V.T h es p e c t r u m o f p a p i l l a r y t h y r o i d c a r c i n o m a v a r i a n t s [J ].A d v a n t P a t h o l ,2011,18(1):90G97.[20]郭慧玲,刘睿,王红,等.G L U T 1和P KM 2在二甲双胍抑制人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J ].现代肿瘤医学,2015,23(7):900G904.[21]张斯亮,郭慧玲,王红,等.二甲双胍对人滤泡状甲状腺癌细胞生长和能量代谢的影响[J ].现代肿瘤医学,2016,24(2):190G194.[22]H a n l y E K ,B e d n a r c z ykR B ,T u l iN Y ,e t a l .m T O Ri n h i b i Gt o r s s e n s i t i z e t h y r o i d c a n c e r c e l l s t o c y t o t o x i c e f f e c t o f v e m u Gr a f e n i b [J ].O n c o t a r ge t ,2015,6(37):39702G39713.[23]C h oS W ,Y iK H ,H a nS K ,e t a l .T h e r a pe u t i c p o t e n t i a l of m e t f o r m i n i n p a p i l l a r y t h y r o i d c a n c e r i n v i t r o a n d i n v i v o [J ].M o l C e l l E n d o c r i n o l ,2014,393(1G2):24G29.[24]李梅芳,张蓉,李连喜,等.二甲双胍对甲状腺乳头状癌I HH G4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J ].江苏医药,2015,45(15):1740G1742.[25]C h e nG ,X uS ,R e n k oK ,e t a l .M e t f o r m i n i n h i b i t s g r o w t ho ft h y r o i dc a r c i n o m ac e l l s ,s u p p r e s s e ss e l f Gr e n e w a lo fd e r i v e d c a n c e r s t e mc e l l s ,a n d p o t e n t i a t e s t h ee f f e c to f c h e m o t h e r a Gp e u t i c a ge n t s [J ].J C l i n E n d o c r i n o l M e t a b ,2012,97(4):E 510GE 520.[26]浮迎迎,陈国芳,李兴佳,等.二甲双胍通过m i c r o R N A/m T O R 通路抑制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增殖[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33(6):506G512.[27]郏文亭,兰玲,钱玮,等.降糖药二甲双胍对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4):442G445.(收稿日期:2018G03G28)㊀㊀D O I :10.3969/j.i s s n .0253G9926.2018.13.019作者单位:030006太原,武警山西总队医院内分沁科(阚卫军㊁刘红星㊁王苹㊁龙海燕㊁胡翠芬㊁薛珊㊁白灵),药剂科(李清)通信作者:白灵,E m a i l :b a i n i a o _84@163.c o m2型糖尿病治疗新进展阚卫军㊀李㊀清㊀刘红星㊀王㊀苹㊀龙海燕㊀胡翠芬㊀薛㊀珊㊀白㊀灵㊀㊀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病率愈来愈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1].现阶段2型糖尿病(T 2D M )仍采取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㊁运动锻炼㊁口服传统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等,但以上方法终究很难从根本上治愈糖尿病,也不能从根本上阻止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目前随着对糖尿病研究的深入,开发作用于新靶点㊁避免传统药物不良反应的新药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同时近年来通过手术㊁基因治疗㊁中医中药㊁肠道微生态等途径治疗T 2D M 得到进展.本文把近几年同仁做出的新药物㊁新手术方式㊁基因研究㊁中医中药研究㊁肠道微生态研究做一简单综述,旨在为T 2D M 治疗的新进展提供参考.1㊀新型降糖药物1.1㊀有关肠促胰素的降糖药物人体内有两种肠促胰素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 I P )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 L P G1).G I P 对胰岛β细胞作用显著降低,因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2].G L P G1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发挥葡萄糖依赖性降糖作用,但其半衰期短,极易被体内二肽基肽酶G4(D P P G4)酶降解.为提高G L P G1的降糖作用,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开发G L P G1类似物/G L P G1受体激动剂;二是开发D P P G4酶抑制剂,抑制D P P G4酶活性,延长内源性G L P G1的作用时间.1.1.1㊀G L P G1受体激动剂及其类似物:G L P G1是由进食刺激肠道L 细胞分泌的肠促胰素,通过与G L P G1R 结合发挥胰腺内和胰腺外两方面的功能.在人体,G L P G1R 广泛分布在肠道㊁中枢神经系统㊁肺脏㊁肾脏㊁垂体㊁心脏及血管内皮等部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G L P G1除了有促胰岛素分泌㊁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㊁促进胰岛β细胞增生且抑制其凋亡等胰腺内作用外,还表现出许多令人欣喜的胰腺外功能,如:抑制胃排空㊁增加饱腹感㊁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心血管㊁神经系统等保护作用.目前临床常见的G L P G1类似物成品有艾塞那肽(e x e n a t i d e )㊁利拉鲁肽(l i r a gl u t i d e )㊁阿必鲁泰(a l b i g l u t i d e )㊁D u l a g l u t i d e [3].此外,还有多个G L P G1类似物正处于各期临床试验阶段.7451 山西医药杂志2018年7月第47卷第13期㊀S h a n x iM e d J ,J u l y 2018,V o l .47,N o .131.1.2㊀D P PG4抑制剂:D P PG4抑制剂主要抑制D P PG4酶对体内G L PG1的降解.G L PG1刺激胰岛素分泌呈葡萄糖依赖性,因此D P PG4抑制剂也具有葡萄糖依赖性.目前临床上使用的D P PG4抑制剂有:西格列汀㊁沙格列汀㊁维格列汀㊁阿格列汀和利格列汀.虽然,不同的D P PG4抑制剂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但降糖效果相近.研究数据均提示,D P PG4抑制剂不增加具有高危心血管风险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4].1.1.3㊀胰高血糖素样肽2(G L PG2)类似物:G L PG2属于胰高血糖素原衍生肽类,是胰高血糖素原被激素原转化酶降解的产物之一,由肠道L细胞合成和释放.G L PG2能增强肠上皮细胞基底侧对葡萄糖的转运和葡萄糖转运蛋白G2(G L U T2)的表达;抑制胃肠动力和胃酸分泌;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新研发的G L PG2类似物,将2位丙氨酸取代为甘氨酸,提高多肽类似物对D P PG4酶的耐受,降低降解的可能.率先上市的G L PG2类似物t e d u g l u t i d e每日1次用于罕见病小肠短小综合征,于2012年首次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E MA)批准,随后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 D A)批准.未来这类G L PG2类似物有望用于预防或治疗糖尿病的胃肠相关不良反应.1.2㊀钠G糖协同转运蛋白(S G L T)抑制剂[5]葡萄糖摄取和转运主要由两类受体参与:第一类是存在于胃肠道的S G L TG1,第二类存在于肾脏的S G L TG2.医学界同仁们研究S G L TG1㊁S G L TG2对糖尿病均有效果,S G L TG1是一种高亲和力㊁低载量的葡萄糖协同转运体,存在于胃肠道,能够促进胃肠道葡萄糖吸收,而S G L TG2是一种低亲和力㊁高载量的N a+葡萄糖转运体,主动转运肾小球过滤的钠和葡萄糖.S G L TG2抑制剂通过与转运蛋白的葡萄糖结合端竞争性结合,从而阻断部分S G L TG2转运体的作用,抑制葡萄糖重吸收,使过多葡萄糖从尿中排出.目前已研发上市的有:达格列净㊁坎格列净㊁伊格列净㊁托格列净㊁艾帕列净㊁鲁格列净.最近学者又开始研究S G L TG1/S G L TG2双靶点抑制剂的开发为糖尿病提供了另一个非胰岛素依赖途径.L e x i c o n制药公司研发的s o t a g l iGf l o z i n能够双重抑制S G L TG1和S G L TG2.1.3㊀多巴胺受体激动剂2009年美国F D A批准溴隐亭速释片治疗T2D M,它是首个针对多巴胺活性的降糖药物.研究显示,当机体处于代谢性疾病状态时,大脑多巴胺活性低.白天增加多巴胺活性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启动重新设定和改善对外周代谢的控制,降低血糖水平.本品可明显改善T2D M患者早餐后血糖水平且不增加胰岛素浓度[6].研究显示,溴隐亭速释片不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可单药治疗T2D M 或与磺酰脲和二甲双胍等联用[7].1.4㊀G蛋白偶联受体119(G R P119)β细胞功能受损是T2D M发病主要病理基础. G蛋白偶联受体119(G R P119)在特定的K细胞㊁L 细胞及胰岛β细胞中表达,与特异激动剂结合导致c AM P水平上升,直接刺激L细胞㊁K细胞及β细胞分泌G L PG1㊁胰岛素.此外,G R P119还可通过刺激G L PG1分泌,间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P r o sGi d i o n公司化学合成的P S N821目前已结束了Ⅱ期临床试验.同时研究阐述G R P119较其他新型药物,更具安全性,有保护β细胞功能,减轻体质量等独特优势.1.5㊀11βG羟类固醇脱氢酶(11βGH S D1)抑制剂11βGH S D1能将无活性的皮质醇还原成有活性的皮质醇,从而提高糖皮质激素水平.因此,选择性抑制11βGH S D1可作为一个T2D M治疗新靶点[8],目前正研发的有:I N C B013739㊁MK0916㊁P F915275㊁AMG221等.1.6㊀蛋白酪氨酸磷酸酶G1B(P T P v1B)抑制剂P T PG1B在胰岛素信号转导过程中起负性调节作用,P T PG1B过表达会降低蛋白酪氨酸激酶(P T K)活性,影响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结合,引起胰岛素抵抗,最终导致高血糖[9].目前在研药物,如P T PG1B选择性抑制剂甲酰基色酮衍生物.中国开展的用P T PG1B高通量筛选模型对植物提取物进行系统筛选的研究(在肉桂中提取了天然P T PG1B抑制物[10]),都处于临床研究阶段.1.7㊀葡萄糖激酶激动剂葡萄糖激酶(G K)是糖酵解过程中第一个关键酶,由肝细胞和胰腺细胞特异性分泌,其不但能够催化细胞的葡萄糖磷酸化,还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和加速体内葡萄糖的分解代谢,具有调控体内血糖平衡的功能[11].目前有多个G K激动剂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包括苯酰胺类㊁苯并咪唑类㊁喹唑啉类㊁吡啶类及肽类等,但大多因会导致脂代谢紊乱或低血糖而限制了进一步的研发[12].1.8㊀胰淀素类似物8451 山西医药杂志2018年7月第47卷第13期㊀S h a n x iM e d J,J u l y2018,V o l.47,N o.13胰淀素又称胰淀粉样肽,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在葡萄糖刺激下与胰岛素协同分泌,通过降低餐后胰高血糖素㊁延缓胃排空㊁抑制食欲,从而降低血糖和体质量[13].普兰林肽是胰淀素类似物,目前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1型糖尿病和T2D M患者胰岛素治疗的辅助治疗.1.9㊀胆酸螫合剂考来维仑[14]考来维仑通过增加G L PG1释放,增加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降低血糖,并改善血脂紊乱.其于2008年被美国F D A批准,和锻炼㊁饮食控制一起作为T2D M患者的辅助治疗.除了上面综述的几类药物,还有三大种类: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 P A Rγ):由于已上市的P P A Rγ完全激动剂存在安全性问题,以P P A Rγ为作用靶点的抗2型糖尿病药物研究重心已经转移到开发安全性更好的选择性P P A Rγ调控剂(S P P A RγM s).②白细胞介素(i n t e r l e u k i n,I L)G1:炎症是T2D M发病机制之一,I LG1是炎症的重要调节因子,有两种类型:I LG1α和I LG1β.其中,占主要成分的I LG1β具有抑制胰岛B细胞功能和促进其凋亡的作用.因此,I LG1与T2D M密切相关[15].③肝糖抑制剂针对糖异生和肝糖原降解两条肝糖产生通路中的多个重要靶点进行新药研发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2㊀糖尿病外科手术治疗通过早期手术方式治疗肥胖症及代谢性疾病,或初次手术治疗不满意的患者可以通过修正手术来进一步治疗.另外,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减重及代谢病手术提供新思路,代谢手术能缓解T2D M,同时可改善多种糖尿病并发症和减少心血管事件,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之一.T2D M患者经长期的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者,均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R o u xGe nGY胃肠旁路手术有效率达85%[16]㊁迷你胃肠短路术,我国手术治疗糖尿病始于2004年.武警总医院已开展改进的G B P手术1300余例,成为国际上手术治疗糖尿病最大的病例组,治疗有效率达75%~85%[17]㊁胆胰旷置术和十二指肠转位术(B P D㊁B P DGD S)治疗效果最佳,有效率可达95%~100%[18]㊁袖状胃切除术(S L E E V E)治愈率可达65%[19]㊁可调节胃绑带术(L A G B)T2D M的治愈率达60%~65%.效果慢,一般需患者体质量有明显减轻后,方有治疗效果.所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糖尿病逐渐在国内外得到重视及进展.3㊀肠道微生态制剂肠道微生态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糖尿病研究者的关注,目前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导致糖脂代谢紊乱[20]:革兰阴性菌外膜衍生细菌脂多糖介导产生低度炎症,从而改变脂质和糖代谢的信号转导途径;影响食物纤维在细菌发酵下生成短链脂肪酸(S C F A),进而影响胆汁酸等水平;肠上皮细胞渗透性的增加可能导致增加肠内容大分子被吸收㊁全身性病理性免疫反应,最终导致胰岛素抵抗及T2D M.美国斯坦福大学S o n n e nGb u r g等发现,小鼠一代中摄入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导致的肠道菌群的变化,可通过改变饮食结构的方式得以逆转,且连续几代都是如此.美国康乃尔大学G e w i r t z研究团队又进一步发现,将T o l l样受体5(T L R5)缺陷型小鼠肠内微生物移植至正常小鼠体内,可引起代谢综合征,表现为高血脂㊁高血压㊁胰岛素耐受和肥胖[21].4㊀中医中药中医传承发展数千年,论治疾病能够从整体出发.糖尿病在中医叫 消渴病 ,临床表现多样,有阴虚燥热㊁气阴两虚㊁正虚邪实㊁脾虚肝郁等诸多病机,单一的用某一病机来阐述均不能全面概括,故临床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加以细致的分析,比如田中伟[22]认为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是正虚与邪实相互作用的结果.再如马航等[23]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小檗碱和黄连碱在黄连生物碱中起主要降糖作用,巴马汀㊁表小檗碱和药根碱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不同的协同作用.由麦门冬㊁天门冬㊁天花粉㊁知母等组成的二冬颗粒也可以显著改善T2D M 大鼠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增加体内抗氧化酶活性,从而对T2D M大鼠胰岛细胞产生保护作用.5㊀基因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因治疗也在兴起,2型糖尿病的特点是伴随胰岛素抵抗的慢性高血糖.研究人员尝试合成G L PG1受体类似物或激动剂,并用病毒载体来载送G L PG1,用基因治疗的技术朱弥补其半衰期短暂的缺陷.L e e等采用腺病毒作为载体表达G L PG1来治疗Z u c k e r肥胖糖尿病大鼠.结果显示:在注入病毒后15d内,糖尿病大鼠血浆中可测到G L PG1,同时伴随质量显著减轻以及接近正常水平的血糖[24].9451山西医药杂志2018年7月第47卷第13期㊀S h a n x iM e d J,J u l y2018,V o l.47,N o.136㊀结论及展望对于T2D M目前尚没有一种有效的药物或手段能完全治愈,传统抗糖尿病药物仍为主要治疗药物.随着对T2D M发病机制更深入㊁全面的了解,越来越多的新药被开发,这些新药有些已上市,且获得良好的降糖效果,但大部分药物仍处于临床或临床前研究阶段,其疗效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新靶点抗糖尿病药物的研究一定会给T2D M 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参考文献[1]白灵,刘金凤,周明群.床头贴心卡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医患沟通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2015,15(15):245G247.[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基于胰高血糖素样肽G1降糖药物的临床应用共识[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6(1):14G20.[3]S a n f o r d M.D u l a g l u t i d e:f i r s t g l o b a la p p r o v a l[J].D r u g s,2014,74(17):2097G2103.[4]广东省药学会.D P PG4抑制剂超药物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J].药品评价,2014,11(13):10G17.[5]V a l l o nV,P l a t tK A,C u n a r dR,e t a l.S G L T2m e d i a t e s g l uGc o s e r e a b s o r p t i o n i nt h ee a r l yp r o x i m a l t u b u l e[J].JA m S o cN e p h r o l,2011,22(1):104G112.[6]D u n n J P,K e s s l e rR M,F e u r e r I D,e t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o f d oGp a m i n e t y p e2r e c e p t o rb i n d i n gp o t e n t i a lw i t hf a s t i n g n e u r oGe n d o c r i n eh o r m o n e sa n d i n s u l i ns e n s i t i v i t y i nh u m a no b e s i t y[J].D i a b e t e sC a r e,2012,35(5):1105G1111.[7]V i n i kA I,C i n c o t t aA H,S c r a n t o nR E,e t a l.E f f e c t o f b r oGm o c r i p t i n eGQ Ro n g l y c e m i cc o n t r o l i ns u b j e c t s w i t hu n c o nGt r o l l e d h y p e r g l y c e m i a o n o n e o r t w o o r a l a n t i V d i a b e t e s a g e n t s[J].E n d o c rP r a c t,2012,18(6):931G943.[8]T uH,P o w e r s J P,L i uJ S,e t a l.D i s t i n c t i v em o l e c u l a r i n h iGb i t i o n m ec h a n i s m sf o rs e l e c t i v ei n h i b i t o r s o f h u m a n11βGh y d r o x y s t e r o i dd e h y d r o g e n a s e t y p e1[J].B i o o r g M e dC h e m,2008,16(19):8922G8931.[9]K o r e nS,F a n t u s I G.I n h i b i t i o no f t h e p r o t e i n t y r o s i n e p h o sGp h a t a s eP T P1B:p o t e n t i a l t h e r a p y f o r o b e s i t y,i n s u l i n r e s i s tGa n c e a n d t y p eG2d i ab e t e sm e l l i t u s[J].B e s t P r ac tR e sC l i nE nGd o c r i n o lMe t a b,2007,21(4):621G640.[10]罗弟祥,何耀,高小平,等.蛋白络氨酸磷酸酶1B抑制剂高通量模型建立和应用[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17(5):606G609.[11]M a t s c h i n s k y F M.A s s e s s i n g t h e p o t e n t i a l o f g l u c o k i n a s e a c t iGv a t o r s i nd i a b e t e s t h e r a p y[J].N a tR e vD r u g D i s c o v,2009,8(5):399G416.[12]R e e s M G,G l o y n A L.S m a l lm o l e c u l a r g l u c o k i n a s ea c t i v aGt o r s:h a sa n o t h e rn e wa n t iGd i a b e t i c t h e r a p e u t i c l o s t f a v o u r?[J].B r JP h a r m a c o l,2013,168(2):335G338.[13]孙子林,陆靖.糖尿病新靶点和新手段[J].中国临床研究,2010,23(10):841G844.[14]Y o u n kL M,D a v i sS N.E v a l u a t i o no f c o l e s e v e l a m h u d r o c h l oGr i d e f o rt h et r e a t m e n to ft y p e2d i a b e t e s[J].E x p e r t O p i nD r u g M e t a bT o x i c e l,2012,8(4):515G525.[15]张吉泉,樊玲玲,朱高峰,等.选择性P P A Rγ(S P P A RγM S)调节剂研究新进展[J].化学试剂,2015,37(9):36G38.[16]P e r r y C D,H u t t e rMM,S m i t hD R,e t a l.S u r v i v a l a n d c h a nGg e s i nc oGm o r b i t i e sa f t e rb a r i a t r i cs u r g e r y[J].A n n S u r g,2008,247(1):21G27.[17]L e e W J,W a n g W,L e e Y C,e ta l.E f f e c t so f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m i n iGg a s t r i cb y p a s s f o r t y p e2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c o m p a r i s o n o fB M I>35a n d<35k g/m2[J].JG a s t r o i n t e s tS u r g,2008,12(5):945G952.[18]S c o p i n a r oN,P a p a d i aF,M a r i n a r iG,e t a l.L o n gGt e r mc o nGt r o l o f t y p e2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a n dt h eo t h e rm a j o rc o m p oGn e n t so f t h e m e t a b o l i cs y n d r o m ea f t e rb i l i o p a n c r e a t i cd i v e rGs i o n i n p a t i e n sw i t h<35k g/m2[J].O b e s S u r g,2007,17(2):185G192.[19]V i d a l J,I b a r z a b a i F,R o m e r oF,e t a l.T y p e2d i a b e t e sm e l l iGt u s a n d t h em e t a b o l i c s y n d r o m e f o l l o w i n g s l e e v e g a s t r e c t o m yi ns e v e r e l y o b e s es u b j e c t s[J].O b e sS u r g,2008,18(9):1077G1082.[20]A l l i nK H,N i e l s e nT,P e d e r s e nO.G u tm i c r o b i o t a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t y p e2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J].E u r JE n d o c r i n o l,2015,172(4):R167GR177.[21]C h a s s a i n g B,L e y R E,G e w i r t zA T.I n t e s t i n a l e p i t h e l i a l c e l l T o l lGl i k e r e c e p t o r5r e g u l a t e s t h e i n t e s t i n a lm i c r o b i o t a t o p r eGv e n t l o wGg r a d e i n f l a m m a t i o na n dm e t a b o l i c s y n d r o m e i nm i c e[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2014,147(6):1363G1377.[22]田中伟.2型糖尿病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初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4):1G3.[23]马航,胡愁然,邹宗尧,等.黄连生物碱降糖作用研究及构效关系初探[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5,31(11):1575G1579.[24]游硕,张清,周智广.糖尿病基因治疗的研究新进展[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1,31(1):69G71.(收稿日期:2018G04G16)0551 山西医药杂志2018年7月第47卷第13期㊀S h a n x iM e d J,J u l y2018,V o l.47,N o.13。

糖尿病治疗新进展(两篇)2024

糖尿病治疗新进展(两篇)2024

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糖尿病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医学难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医学研究的深入,糖尿病治疗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进展。

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治疗的新进展,其中包括胰岛素治疗的创新、口服降糖药物的研发、营养治疗的优化、个体化治疗的策略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正文内容:一、胰岛素治疗的创新1.1高效胰岛素的进一步研发与应用1.2基于肠胃道的胰岛素释放剂的研究进展1.3胰岛素泵的改良与优化1.4胰岛素口服制剂的研发与应用1.5组织工程胰岛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二、口服降糖药物的研发2.1新一代GLP1受体激动剂的开发2.2SGLT2抑制剂的研究进展2.3双胍类药物的创新应用2.4胰岛素增敏剂的研究与开发2.5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新进展三、营养治疗的优化3.1个体化膳食指导的实施3.2高纤维饮食的疗效与推广3.3微生物组与糖尿病的关系3.4膳食补充剂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3.5运动与糖尿病的结合治疗四、个体化治疗的策略4.1基因检测与糖尿病风险评估4.2个体化阶梯治疗方案的制定4.3医生与患者合作的关键性4.4糖尿病教育与患者自我管理4.5药物个体化治疗的前景与挑战五、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5.1微血管并发症的综合治疗策略5.2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与治疗5.3心血管疾病的防控与治疗5.4肾脏并发症的干预与治疗5.5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总结: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糖尿病治疗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进展。

胰岛素治疗的创新使得糖尿病患者在注射胰岛素时更加方便和有效。

新一代口服降糖药物的研发产生了更多选择,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营养治疗的优化使得患者在控制饮食和血糖方面有更好的指导。

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使得治疗更加有针对性和个体化。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成为治疗的重点。

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继续努力和研究。

为了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需要进一步推进糖尿病治疗的新进展。

葡萄糖激酶激活剂及其新药多格列艾

葡萄糖激酶激活剂及其新药多格列艾

葡萄糖激酶激活剂及其新药多格列艾汀在2型糖尿病中的研究进展吴起润1,2,李兰芳2,曾姣娥21.长江大学医学部,湖北荆州434023;2.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内分泌科,湖北荆州434020[摘要]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有年轻化趋势。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患者自身、家庭及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

多格列艾汀(Dorzagliatin)是即将推出的糖尿病创新口服药物,为一种全新的葡萄糖激酶激活剂,并以葡萄糖激酶作为2型糖尿病的新靶点。

该药物通过修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传感器中葡萄糖激酶的作用来重塑机体血糖稳态,以实现2型糖尿病治疗。

[关键词]2型糖尿病;葡萄糖激酶;多格列艾汀[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22)10(a)-0195-04 Research Progress of Glucokinase Activator and Its New Drug Dorzagliatin in Type2Diabetes MellitusWU Qirun1,2,LI Lanfang2,ZENG Jiaoe21.Department of Medicine,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Hubei Province,434023China;2.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Jingzho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Hubei Province,434020China[Abstract]In today's increasingly serious population aging,the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type2diabetes ar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and there is a younger trend.Type2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 have brought serious psycho‐logical and economic burdens to patients themselves,their families and society.Dorzagliatin,an upcoming innovative oral drug for diabetes,is a novel glucokinase activator,and takes glucokinase as a new target for type2diabetes.The drug reshapes the body's blood glucose homeostasis by restoring the role of glucokinase in the blood glucose sensor of type2diabetic patients to achieve type2diabetes treatment.[Key words]Type2diabetes mellitus;Glucokinase;Dorzagliatin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变化及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各种慢性疾病发病率及患病率都在逐年上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慢性并发症调查组. 1991~2000年全国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 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病变回顾性分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 24: 447-51.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 HbA1c 达标率
中国糖尿病健康管理调查 2004 华北、华南、华东、华西和东北5 个地区49 家市级中心医院 参与分析的患者 2248 例
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以原形 由肾脏排泄 肾功能不全 血清肌酐水平 男性≥1.5mg/dL(132.6umol/L) 女性≥1.4mg/dL(123.8umol/L) 肌苷清除率<60ml/min2 二甲双胍 在体内聚集
乳酸性酸中毒
二甲双胍
噻唑烷二酮增敏剂类
胰岛素增敏剂 通过激活存在于肝脏、肌肉、脂肪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 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受体)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改善ß 细胞功能 单药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低血糖风险小 对高密度脂蛋白及游离脂肪酸有益
29.5%
30% 20% 10% 0
<6.5%
6.5 - 7.5% >7.5%
0
<6.5%
< 7.0%
>8%
潘长玉等《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420-424,2004
Pan CY. Cur Med Res Opin. 2009; 25: 39-45
UKPDS: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与HbA1c
相对危险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胡 云
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
(18岁以上人口)
5 4 3 2 1 0 4.5 2.6 1.8
患病率(%)
总人群
城市
农村
• 我国大城市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达6.37%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共测定18岁以上人群血糖52416人, 糖尿病诊断参照199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标准
1.0-2.0 0.5-1.4
0.5-1.5 0.5-0.8 不等 0.5-1.0 0.5-0.8
双胍类:二甲双胍
►优点
减少肝脏葡萄糖产生 罕见低血糖 安全性高 体重增加少 对血脂有益 减少大血管并发症 (UKPDS)
►缺点
• • • •
乳酸酸中毒 胃肠道反应达到50% 不耐受达到4% 禁忌症: 肾功能损害 心衰需要药物治疗 缺氧状态
中国糖尿病健康管理调查 2006 • 中国18个城市60家医院登记治疗超过 12个月的糖尿病患者 • 参与分析的患者 2702 例
平均HbA1c:7.6%
平均HbA1c:7.7%
50% 40%
44.6% 25.9%
达标率(%)
50% 40% 30% 20% 10%
41.1%
28.3% 26.8%
达标率(%)
HbA1c每降低1%
N=3642
危险降低
(P<.0001)
糖尿病 相关死亡 心肌梗死 微血管 并发症 截肢或因为外周 动脉疾病死亡
UKPDS=United Kingdom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Data adjusted for age, sex, and ethnic group, expressed for white men aged 50–54 years at diagnosis and with mean duration of diabetes of 10 years.
噻唑烷二酮类(TZD)的作用机制
PPAR激动剂
属于核受体转录因子家族 与RXR合成二聚体 增加对胰岛素的反应
• 增加葡萄糖摄取 • 降低脂肪酸释放
蛋白合成
PPAR
RXR
基因转录
mRNA
调节基因转录以调控脂代谢; 与脂肪细胞分化及线粒体产 生有关,与糖尿病,肥胖, 高血压及炎症有关
噻唑烷二酮类:生物效应
Stratton IM et al. UKPDS 35. BMJ 2000;321:405–412.
1%
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缺陷
胰高血糖素 (a细胞)
胰腺 胰岛素 (β细胞) 肝脏中葡 萄糖产生
胰岛素抵抗
肌肉、脂肪摄取 葡萄糖 肝脏
高血糖
肝脏
肌肉
脂肪
各类药物降糖疗效
干预措施
磺脲类药物
HbA1C下降幅度(%)
水钠潴留
水肿和体重增加
加重心衰风险
性钠运转通道
与胰岛素联合应用可能加重 水钠潴留!
• • • • •
水肿患者慎用 心衰NYHA分级Ⅰ和Ⅱ级密切监测 有心衰危险的患者密切监测 心功能NYHAⅢ、Ⅳ级心衰禁用2 心衰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慎用3
胰岛素促泌剂发展历程
瑞格列奈 那格列奈 格列美脲

加速脂肪细胞分化 增加游离脂肪酸的摄取及储存;提高皮下脂肪的蓄积vs.内 脏脂肪 降低甘油三酯水平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导致葡萄糖摄取 增加(GLUT1和GLUT4易位) TNF-a表达减少 不增加或轻微增加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增敏剂




TZD的不良反应——水钠潴留
机制不明
可 能 原 因
血管扩张 直接血管活性效应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 激活肾小管的醛固酮敏感
%
10.6 8.7
9.7
10.6 8.8
9.7
男性 女性 总体
标化患病率
中国住型糖尿病
眼病
糖尿病肾病
20.5
35.7
34.7
22.5
神经病变
高血压 9.1 34.2
44.9
61.8
脑血管病 心血管病
糖尿病足
1.9 4
5.2 2.6
13.2 17.1
患病率(%)
1.0-2.0
双胍类药物 格列酮类药物
格列奈类药物 α-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 GLP-1 DPP4
Nathan D, Buse J, Davidson M, Ferranini E, Holman R, Sherwin R, and Zinman B. 最新 ADA/EASD 2 型糖尿病管理共识 Online in Diabetes Care 2008; 31(12) and Diabetologia October 2008
李立明, 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 26: 478-484.
2007年6月~2008年5月中国20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 率已达到9.7%!
20
患 病 率 ( )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原始患病率
Wenying Yang, NEJM 2010;362:1090-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