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技术创新与经济生态化
我国技术创新生态化的经济支撑环境分析
我国技术创新生态化的经济支撑环境分析作者:刘泊秦书生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第10期[摘要]我国技术创新生态化在金融体制、市场机制、需求拉力、政策体系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要通过健全资本市场、加强风险投资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体系加以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生态化;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基金项目]2007年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07AZX001;辽宁省教育厅2006~2007年度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作者简介]刘泊,东北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辽宁沈阳,110004;秦书生,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教授,辽宁沈阳,110004[中图分类号] F0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8)10-0027-0003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
生态文明其本质在于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即经济增长同环境保护的关系。
为了协调好这二者的关系,必须使技术创新朝着有利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必须大力推行技术创新生态化,而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实现需要经济环境的支撑。
一、我国技术创新生态化经济支撑环境的缺陷一般认为,技术创新生态化是对传统技术创新理论的一种新的诠释和定向改变。
要求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全面引入生态学思想,考虑技术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和作用,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纳入技术创新的目标体系,既要保证技术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又要确保环境清洁和生态平衡。
我国技术创新生态化经济支撑环境存在多方面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金融体制和市场机制不健全技术创新生态化在创新的同时考虑环境因素,研发成本高。
投资风险大,需要有健全的金融体制和市场机制保障。
但是就我国目前而言,存在金融体制和市场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1.金融体制不健全。
我国技术创新生态化R&D投资的结构不太合理,初期基础研究费用占较大比例,而中期和商业化阶段的投资过少,成果转化率低,增加了投资风险,使投资者望而生畏,因而使技术创新生态化的经济支持受到一定限制;由于资金渠道不畅通,观念和体制上的影响使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缓慢。
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系
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系1. 引言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系。
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这就像是两位好朋友,互相搀扶着走向成功的路。
管理创新就像是大厨的新菜谱,而技术创新则是厨房里的最新工具。
缺一不可,缺了哪个,饭就可能煮糊了。
2. 管理创新的重要性2.1. 提升效率先说说管理创新吧,大家知道,这玩意儿就像是给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
管理创新能让团队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比如,有些公司开始实行扁平化管理,不再搞什么老套的层级制度,大家都像是平起平坐的兄弟姐妹,能畅所欲言,这样一来,灵感源源不断,干活儿也干得更带劲儿了。
2.2. 适应变化而且,管理创新还有个好处,就是能让公司更好地适应变化。
想想看,市场风云变幻,谁能一直坐在原地不动,结果就只能被淘汰。
管理创新能帮助企业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迅速调整策略,就像变形金刚,瞬间变出新姿态。
3. 技术创新的魅力3.1. 提高竞争力再说说技术创新吧,哦,那可是个厉害角色!技术创新就像是企业的秘密武器,有了它,竞争力立马蹭蹭上涨。
想象一下,别的公司还在用传统的手工操作,而你已经采用了自动化设备,效率瞬间翻倍,客户自然就愿意来找你了。
3.2. 降低成本此外,技术创新还能降低成本。
毕竟,老方法费时又费力,技术更新换代后,生产流程简化了,原材料浪费减少了,真是省心又省钱。
像是家里的电器,换成节能型的,不仅省电,还能减轻负担,真是一举两得!4. 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结合4.1. 相辅相成那么,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就好比是鱼和水,密不可分。
管理创新能够更好地发挥技术创新的作用,而技术创新又为管理创新提供了基础和支持。
例如,有些企业引入了先进的管理软件,这样一来,管理流程就变得清晰明了,决策也更加迅速,真是如虎添翼。
4.2. 创新生态在这个创新的时代,只有把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创新生态。
就像是一个团队,大家分工明确,齐心协力,才能打出漂亮的配合。
技术创新管理:如何推动企业持续创新与发展
技术创新管理:如何推动企业持续创新与发展1. 引言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并实现持续的商业成功。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管理技术创新,以推动企业持续创新与发展。
2. 技术创新的重要性2.1 提升竞争力技术创新可以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改进服务质量和降低成本,从而提升竞争力。
2.2 开拓市场机会技术创新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和利用全新的市场机会,并拓展销售渠道。
2.3 增加盈利能力通过技术创新,企业可以开辟高利润的产品线或市场领域,提高盈利能力。
3. 技术创新管理的关键要素3.1 领导层支持与倡导领导层应该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倡导。
3.2 创新文化的建设企业应创建一种积极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鼓励员工提出新想法、尝试新方法,并对创新成果给予认可和奖励。
3.3 资源投入与管理企业需要合理规划并充足配置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以支持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和推进。
3.4 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与合作技术创新涉及多个部门、团队甚至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作,需要强调跨部门合作和信息共享。
4. 技术创新管理的方法和工具4.1 技术路线图通过制定技术路线图,明确企业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投入资源进行技术研发。
4.2 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构建与合作伙伴、供应链以及其他行业联盟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技术创新。
4.3 利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利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挖掘用户需求、市场趋势等信息,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4.4 项目管理和风险控制采用项目管理工具和方法,确保技术创新项目按时交付,并做好风险管理与控制。
5. 案例分析:成功的技术创新管理实践本部分将以著名企业案例为例,介绍其成功的技术创新管理实践,并从中总结出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6. 结论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与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通过领导层支持、创新文化建设、资源投入与管理等关键要素以及适当的方法和工具,企业可以有效地推动技术创新并取得商业成功。
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与绿色经济的推动与发展
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与绿色经济的推动与发展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创新的不断推进,其对生态文明和绿色经济的推动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分别是科技创新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科技创新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科技创新对创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促进,以及科技创新对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的推动。
一、科技创新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科技创新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发和应用低碳技术、清洁能源技术等创新成果,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质量。
举例来说,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城市管理,可以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耗和废弃物排放;利用先进制造技术研发环保产品和生产技术,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精细化环境监测和预警,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这些科技创新的应用,有效促进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科技创新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科技创新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能源资源的短缺和燃煤等高碳能源的使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
而科技创新则提供了实现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例如,通过光伏技术、风能技术、核能技术等新能源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应用,可以实现对传统能源的替代,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能源的清洁利用。
此外,生物能源、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得到了科技创新的支持。
科技创新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为实现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创新能量。
三、科技创新对创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促进科技创新对创业创新和产业升级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新兴产业和创新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高新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其重要性在当今时代愈发显著。
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的突破与应用上,还对经济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其相辅相成的过程以及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科技创新的内涵科技创新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通过研究与开发,产生新知识、新产品、新工艺,或对已有知识进行改进和应用的过程。
科技创新不仅涵盖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还包括技术开发与创新管理等方面。
它是一种推动社会和经济进步的力量。
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增长与提高水平的过程。
经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积累、政策环境等。
然而,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全球经济中,科技创新被视为最为核心的驱动力。
科技创新如何推动经济发展1.提升生产效率科技创新可以通过引入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
例如,在制造业中,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使得产品的生产速度和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2.促进产业升级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传统产业可以通过创新进行转型升级。
例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传统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和价值链,使经济更具活力。
3.增加就业机会科技创新不仅创造了新的职位,尤其是在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还通过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素质,引导劳动力向更高效、更高附加值的领域转移,推动整体就业结构的优化。
4.推动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面临的环境挑战日益突出,科技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
例如,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可以降低传统能源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重收益,有力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在经济发展良好的环境下,科技研发的资金、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得以充分满足,从而激励科研人员和企业进行更大规模的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是一个复杂的辩证关系,两者之间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但也会带来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问题,而生态保护则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任务。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相互促进经济发展可以促进生态保护,通过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可以提高环境保护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例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企业也开始注重环保,采用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推广清洁能源等,这些都有利于生态保护。
同时,生态保护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提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质量,促进旅游业、生态农业等产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收入。
例如,中国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二、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与冲突经济发展也会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和城市化进程会导致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浪费,破坏生态环境。
而生态保护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例如,限制开发建设、限制资源利用等,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其次,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和规划,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最后,需要加强政府的监管和管理,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的环保机制,确保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总之,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是一个复杂的辩证关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发展研究
二、大数据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明确各方的角色和责 任,促进企业、学术研究机构和研究团队之间的深度合作。
二、大数据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优化创新环境:优化创新环境,包括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完善知识 产权保护制度等,都是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手段。
基本内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创新生态系统和技术创新网络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这些研究成果表明,创新生态系统内部的协同创新对于提高整体创新能力具有重 要意义。同时,产业联盟作为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发挥着举 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现有研究多于单一产业或企业之间的合作,较少创新生态 系统与产业联盟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因此,本次演示旨在弥补这一研究不足。
基本内容
2、企业家在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发展中的责任。企业家是技术创新生态系 统的核心力量,应该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等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同时,企业家还应该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 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为整个系统的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基本内容
3、科研机构在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发展中的作用。科研机构是技术创新生 态系统中重要的知识创造者和提供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 能力,为整个系统的协同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同时,科研机构还应该积极 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促进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社会化。
谢谢观看
基本内容
总体而言,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产业联盟协同创新机制对于提高创新能力、 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技术转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研究中,应进一步协 同创新机制在不同层面上的作用和影响,为相关领域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参考。
技术与创新管理
技术与创新管理技术与创新管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趋势,技术与创新管理成为了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技术与创新管理是指企业如何利用科技创新来优化产品、提高竞争力和满足客户需求的管理方法和策略。
技术与创新管理的核心是创新。
创新是指在组织中引入新思想、新产品、新服务、新流程和新技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
创新不仅仅是指科技领域的突破,还包括组织管理、市场营销、产品设计等各个方面的创新。
创新使企业能够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保持竞争优势。
技术与创新管理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创新的企业文化和运营体系,以支持创新活动的开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和工作方式的总和。
一个创新的企业文化应该鼓励员工从事创新活动,支持他们的创新想法,并提供更好的支持和资源。
企业管理体系应该为创新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研发资金和人力资源的配备,以及流程和流程的优化。
技术与创新管理还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创新流程和项目管理体系。
创新流程是指从创新的想法到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整个过程。
一个有效的创新流程应该包括市场调研、创意生成、评估、开发和推广等环节。
项目管理体系是指如何规划、组织、指导和控制创新项目的过程。
一个有效的项目管理体系需要明确项目目标、分配资源、制定计划、跟踪进展和评估结果。
技术与创新管理还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生态系统是指企业与外部合作伙伴、供应商、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合作,共同创新的网络关系。
一个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创新资源和机会,帮助企业更快地获得新技术和新知识,从而提高创新效率和质量。
在技术与创新管理中,还需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激励。
人才是企业创新的关键因素。
企业需要培养一支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团队,并为他们提供持续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同时,企业还需要设计激励制度,激励员工参与创新活动,分享创新成果,并将其转化为商业价值。
总之,技术与创新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生态化发展的作用机理
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生态化发展的作用机理
1.增强产业竞争力。
技术进步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技术创新和升级,企业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率,从而使得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得到提高。
2.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技术进步能够带来新的生产方式、生产
工具和管理模式,这些创新可以使企业实现更高效的生产和管理,同时也能够带来更高的附加值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这样,企业就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得更多优势,从而实现自我转型升级。
3. 增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技术进步能够促进企业进行技术
创新,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这样,产业就能够更加适应市场需求,迅速响应市场变化和技术更新,从而实现持续的创新发展。
4. 优化产业结构。
技术进步能够带来新的产业链条和产业环节,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
这样,产业就能够实现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实现更加生态化和可持续的发展。
综上所述,技术进步在推动产业结构生态化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实现产业的升级和优化,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结构向更加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 1 -。
企业创新管理的六个关键要素
企业创新管理的六个关键要素创新是创造新的价值和满足客户需求的关键,并被视为企业长期成功的核心因素之一。
因此,企业创新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策略之一。
本文将介绍企业创新管理的六个关键要素。
第一个要素:创新战略创新战略的制定是创新管理的第一步。
创新战略能够帮助企业决定何时在产品、营销和技术方面进行投资。
好的创新战略应该考虑到企业的整体目标及短期和长期目标之间的关系,并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变化,例如经济、技术、政治和市场发展等变化。
第二个要素:组织生态系统组织生态系统是建立一个适应性强、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的组织环境。
组织生态系统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组织文化、组织架构、组织流程、组织氛围和人力资源招聘。
每个方面都需要有足够的弹性和能够快速适应变化的机制。
第三个要素:开放式创新在开放式创新中,从外部和内部寻找和利用创新资源、创新技术和创新思想,可以使组织的创新能力大大提高。
通过与其他企业、顾客、供应商和研究机构等机构紧密合作,开放创新的思想可以保持激励和刺激创新进程的持续。
第四个要素:智能化工具和技术平台创新管理需要智能化科技的支持,例如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化营销等等。
这些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创新决策、识别市场机会或提供增值服务等。
第五个要素:风险管理创新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许多风险。
风险管理是创新的关键,具有警觉性和灵活的响应机制可以降低风险程度,并制定应对计划。
第六个要素:绩效评估和监控绩效评估和监控是创新成功的关键指标之一。
企业必须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追踪他们的创新,例如检查市场反馈、度量产品、人员绩效和关键绩效指标。
企业应该利用这些关键指标来发现成功的因素和障碍,并在未来的创新项目中进行改进。
总结本文介绍了企业创新管理的六个关键要素:创新战略、组织生态系统、开放式创新、智能化工具和技术平台、风险管理和绩效评估和监控。
这些要素共同促进企业创新,提高其竞争力和创造力。
企业应该结合本文中提到的要素,并制定自己的创新管理策略,来实现企业的长期成功。
生态优先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与统一
生态优先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与统一一、引言生态优先和经济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互相制约的关系,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之间寻找平衡点,是当前中国以及全球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生态优先与经济发展的矛盾1. 经济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生产和消费模式也在不断变化,但是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比如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垃圾固废等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质量。
2. 生态保护牺牲经济效益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政府和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这些投入往往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发展。
政府对企业实施环保税制等措施,也会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
三、生态优先与经济发展的统一1. 绿色发展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推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提出了“绿色发展”这一理念,将保护生态环境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2. 责任担当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政府、企业和社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三支力量。
政府需要制定科学的环保政策和标准,加强监督和管理,鼓励企业投资环保项目。
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强化环境意识,推进绿色生产和节能降耗。
社会要提高环保意识,支持政府和企业开展环保工作。
3. 创新技术推动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技术创新是实现生态优先和经济发展统一的重要措施。
通过创新技术,能够提高资源利用和能源效率,减少污染排放,促进清洁能源的应用等。
在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战略,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手段,实现绿色生产和节能减排。
四、结论生态优先和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当前的背景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局共识。
只有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增强责任意识,加强技术创新,才能实现生态优先和经济发展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态经济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对于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是每个人都不能忽视的问题,人们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希望能够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而生态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模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生态经济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生态经济的概念与发展生态经济是指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经济与环境整合在一起的经济运行方式。
生态经济不再把经济增长作为唯一目的,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
它是一种注重实现轻松、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经济模式。
我国在经济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
如水污染、土地沙化、空气污染等,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国在实践中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推动生态经济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经济的创新1、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通过对资源的回收利用和再生利用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经济模式。
在循环经济模式中,废弃物不再只是被废弃,而是被合理利用,将废物变废为宝,从而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
2、新能源在生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新能源产业表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新能源产业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
新能源的产生尽管具有一定的成本,但是从长远来看却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和环境价值。
3、网络经济生态经济不仅是物质性的经济模式,还涉及到了网络经济。
网络经济是指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的虚拟经济体系,它以信息、服务和知识为主要资本,是以智能化和信息化为基础的经济形态。
网络经济的产生可以节约资源,并且减少了环境负荷。
三、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其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其不可或缺的发展方向。
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的前提是环境保护,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则生态经济的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因此,必须加大对环保工作的投入和力度,加强环保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保护好生态环境,以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视角
( 2 )生态化技术创新带给企业 的效 益 ①生态化 技术创新 , 不仅会使企业获
得 超 额 利 润 ,减 轻 环 境 负 担 ,同时 还 提 高 了技 术 创 新 的 进 入 门 槛 , 使其 他企 业 的 模 仿行为很难实施;②生态化 技术创新提高 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 使废弃物产生最小 化 ,降 低 了 生 产 成 本 和 污 染治 理 费 用 ;③ 生态化技术创新从广 义上讲是指管理层面 的技术创新 , 他指导企业建立一种生态与 经济想协调的管理模式与调控机 制, 从而 促进 企业 生产经营 活动 和生态环 境 的协 调 ;④ 生 态 化 技 术 创 新 指 导 企 业 进 行 节
【 文聿 摘要 】 本文从 分析我 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 况八 手,指出 了导致环境污染与生态恶 化 的诱 因之一 是 中 国企 业技 术 创新 大 多 采用的是线性 单程 式创新,从而提 出企
业进 行 生 态 化 技 术 奄 新 的必 要 性 。 此 Ⅱ
诉我们 , 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生态化 ,并使 技术创 新朝着 有利 于可持续 发展 的方 向 发 展 是 解 决 技 术 创 新 外 部 效 应 的 必 然 选 择 ,也是根本 出路。
在很多企 业管理者 的思想 中, 企业 的 经济 效益 与社会 、生态效益是对 立的 ,因 此在进行 技术创新模式和方向选 择时 , 往 往采取急功近利的方法 , 从而加剧 了企 业 对社 会、生态环境 的破坏 ,从长远看 ,也 消弱 了企业的竞 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 另外 ,由于生态化技术创新必 然的要求企 业 在 设 备 、流程 、产 品 、工 艺 、管 理 等 方 面要投入更多的成本 , 也是企业 在生态化 技术创新 面前犹豫不前的原因。 ()生 态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简介 1 英国工 业革命 的爆 发 ,随之带 来 的 是 各国工业 的大 规模发展 ,生态环境 因 此 而 变 得 恶 化 , 使 得 人 们 逐 步 开 始 重 视 对 污 染 的 治理 。2 0世 纪 6 年 代 ,一 些 欧 0 美 发达 国家的企 业首 先开 始 了对 生态 化 技 术的研究 ,形 成 了生 态化 技术 的最 初 形式 即末端治理技术 ,然而这种 “ 先污染 后 治理” 的方式 所消耗 的成 本远 远高 于 从 工 业 生 产 中获 取 的 收益 。 由于 末端 治理 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 l7 9 9年 日内瓦 开 始 实 施 “ 废 工 艺 ” 技 无 术 ,这 种 技 术 可 以 有 效 地 提 高 资 源 的 利
大力推进生态化技术创新引领经济复苏
文 献 标 识 码 :A
To P o o e Ec —t c n l g n o a i n f r E o o c Re o e y r m t o - e h o o y I n v t o c n mi c v r o
L U Ho g u I ny
(Lw Sho,Siei nvrt, i i g hhz 8 20 , i i g a c ol h zU ie i X n a ,Siei 3 0 3 X n a ) h sy jn jn
Ab ta t sr c :Ec o—tc n lg n o a in w l h l r ae n w c n u r ma k t ,si lt n e t n ,p o t n u t a e h oo y i n v t i ep c e t e o s me r es t o l muae iv sme t r mo e i d sr l i d vso n a e e ly n r su e ti a mp ra t y t e o e o t e e o o c c s .On t e b sso v rl i i n a d e s mp o me t e s r .I s n i o t n o r c v rf m h c n mi r i i p wa r i s h a i fo ea l
t e p p rp t fr rd t e me u e fp o t g e o—t c n l g n o ain t r e te e o o c r c v r . h a e u s o wa h a r so r moi c s n e h oo in v t o d v c n mi e o e y y o i h Ke r s E o—t c n lg n o ain;e o o c rc v r ; me u s y wo d : c e h oo i n v t y o c n mi e o e y s e a r
生态化技术创新与传统技术创新的对比
生态化技术创新与传统技术创新的对比生态化技术创新与传统技术创新的对比一、概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技术创新已经逐渐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为了适应生态环境的需要,生态化技术创新也开始逐步崛起。
本文将对生态化技术创新与传统技术创新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两者的特点和优劣。
二、生态化技术创新的特点分析1.环保特性生态化技术创新在应用中注重环保,能够有效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轻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保护生态平衡。
2.可持续发展生态化技术创新更加关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强调能够长期维持现有生态系统,并有效优化资源分配。
3.多元化发展生态化技术创新注重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尝试在新增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已有产业,以达到更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4.创新核心生态化技术创新的核心在于不断提高生产力、效率和质量,推动行业创新,同时保证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做到可持续发展。
5.社会效益生态化技术创新注重社会效益,关注可持续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少有消极因素的存在,在行业和社会上都有更为广泛的应用。
三、传统技术创新的特点分析1.经济效益传统技术创新更注重行业的经济效益,通常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为主要目标,重视短期效益,并往往忽视环境和社会问题。
2.初期发展传统技术创新往往是在基础技术上进行的改进和提高,较为局限,同时经济开发地区的发达成果和基础设施,比起其他地区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3.缺点显然传统技术创新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缺点和问题,例如破坏环境、造成资源浪费等等,导致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4.同时含有技术创新传统技术创新并不一定是过时的技术,他们依然在市场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由于传统技术的特定环境需求通常比新技术更为标准化,所以他们自身的技术创新也必不可少。
5.推动经济发展传统技术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企业效益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案例分析1.汽车领域传统技术创新将更多的注重于外观和实用性,常出现较大排放量的问题,生态化技术创新则注重电动化和智能化等方面的发展,例如特斯拉的电动汽车便是生态化技术创新的代表。
促进管理技术创新 推动经济生态化
促进管理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生态化摘要:随着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生态环境压力的进一步加大,我国必须要走一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型发展道路。
而要完成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就要促进技术创新,提高经济产业的科技附加值和管理附加值,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
应该乐观的看待现代技术应用的前景,减少现代技术应用带来的负效应,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尤其是管理技术的优势来促进经济的生态化发展。
关键词:管理技术;创新;经济生态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迅速崛起,在短短二十多年里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制造中心。
可以说,中国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能源需求量的高速增长,生态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使得我国主要靠能源和原材料等硬资源投入的低技术附加值和低管理附加值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的集约化转型已是势在必行。
要达成集约化的目标就要促进技术的革新。
这里所说的技术革新不仅指的是工艺技术的革新,也包括管理技术的革新。
技术革新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产业由低端向高端游移,增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
一、经济生态化发展与管理技术的创新1.经济生态化发展的阐述所谓经济生态化发展是指通过生态理念的渗透使经济系统具有生态功能从而使经济逐步演进为生态型经济的一个过程。
技术革新可以促进经济生态化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可以降低经济发展对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赖程度,降低能源和原料的附加值比重,提升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和管理附加值,减轻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促进经济生态化发展。
技术创新节约了资源,加强了产品功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源有效利用率,使得单位经济的增长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破坏程度日益减小,有助于缓解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管理手段及结构上的创新管理手段技术的创新主要表现为现代信息手段对管理方式的重构。
管理信息技术创新,在各产业大规模推广应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化的共享平台可以实现“虚拟制造”,通过系统整和可以大量节约包括能源、材料在内的各种资源,实现运营成本的下降,促进经济生态化的进程。
生态化技术创新机制探析
生态化技术创新机制探析生态化技术创新是以生态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技术创新,它是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全面引入生态学思想,将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起来,在实现商业价值的同时又创造生态价值,使技术创新从传统的支持经济增长转向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生态化技术创新机制是为了实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系统整体功能目标中的运行规则、程序和调控原理。
完善生态化技术创新机制,是生态化技术创新的保证。
对于技术创新机制,理论界有大量的研究。
但生态化技术创新机制中相应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有其独特之处。
一、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生态化技术创新是在科研机构、市场、政府和企业的合力推动下进行的,其动力源呈现多元化特征。
生态化技术创新的科技推动来自科研专家基于现实情境而产生的新理念、新思想。
日益兴起的绿色消费,创造了愈来愈多的对绿色生态环保产品的市场需求,成为拉动生态化技术创新的直接动力。
世界各国政府部门利用各种政策、法规、制度,如资助R&D经费、购买技术、税收优惠及专利制度等来引导并推动生态化技术创新,以弥补由于市场经济外部性和市场机制失灵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生态化技术创新最根本和核心的动力是来自企业内部的追求经济效益的驱动力。
无论来自政府、科研机构还是市场的动力,终究汇集到企业这一技术创新的实施主体身上,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因而,在市场竞争法则和利润法则驱动下,在资源濒于枯竭、环境日益恶化、市场绿色需求涌动的背景下,生态化技术创新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企业把握循环经济商机,赢得良性社会协同的重要途径。
正像艾默里洛文斯所说的那样:无论是通过更好的设计还是用新的技术来减少废料,都会提供一种巨大的商机。
美国经济的能量效率甚至还没有达到物理学定律允许的10%。
……每一个部门都存在着减少某一生产过程和进行这一过程所必须的工序的问题。
而产生的所有污染和副产品,到头来都代表可以避免的损失。
二、生态化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运行机制是生态化技术创新机制中最复杂的机制,它涵盖了从投入到产出的整个过程。
技术创新生态化研究
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供应商、客户等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合作,形成紧密的研发和商业协同关系,共同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平台化发展
通过搭建开放式的技术创新平台,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实现创新主体之间的有效衔接和高效协同,提升整个创新链的效率和效益。
创新链的完善与优化
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和市场需求,制定平台的发展规划和功能定位,明确平台提供的主要服务和吸引的客户群体。
2. 多元化的合作模式:该平台采用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如联合研发、技术转让、产学研合作等,促进了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紧密合作和资源共享。
3. 营造创新氛围:该地区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举办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和论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区域整体的创新能力。
4. 加强政策引导:该地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人才引进等,引导各类主体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
总结词:硅谷作为全球著名的创新中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生态系统,实现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
详细描述
1. 多元化的创新主体:硅谷拥有众多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大学和研究机构等,这些主体共同参与创新过程,形成了紧密的创新网络。
2. 开放的创新文化:硅谷倡导开放、包容和合作的创新文化,鼓励跨界合作和共享资源,加速了技术转移和商业化进程。
定义与特点
01
02
03
04
05
通过技术创新生态化,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促进可持续发展
提高资源效率
增强竞争力
技术创新生态化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减少浪费,可以提高资源效率,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生态化转型,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技术与绿色创新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技术与绿色创新中国数字经济的迅速崛起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也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技术和绿色创新日益成为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促进绿色创新的繁荣。
1. 数字经济对环境的影响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然而,数字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例如,大数据中心的高能耗、电子产品的过度消费以及电子废物的处理等,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 生态环境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为了解决数字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中国积极推动生态环境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例如,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大数据中心的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通过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此外,绿色供应链管理也是数字经济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对供应链的优化和管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
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供应链信息的透明化和精细化管理,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
3. 绿色创新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绿色创新在数字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绿色创新的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例如,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绿色企业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等等。
绿色创新不仅能够推动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
绿色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需求,还减少了企业的环境成本和法律风险,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 持续监管和合作为了确保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持续的监管和国际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政府应加强对数字经济的监管,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数字企业的行为,保护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技术创新与经济生态化[摘要] 随着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生态环境压力的进一步加大,我国必须要走一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型发展道路。
而要完成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就要促进技术创新,提高经济产业的科技附加值和管理附加值,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
笔者认为,应该乐观的看待现代技术应用的前景,减少现代技术应用带来的负效应,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尤其是管理技术的优势来促进经济的生态化发展。
[关键词] 技术创新;经济生态化;管理技术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迅速崛起,在短短二十多年里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制造中心。
可以说,中国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能源需求量的高速增长,生态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使得我国主要靠能源和原材料等硬资源投入的低技术附加值和低管理附加值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的集约化转型已是势在必行。
要达成集约化的目标就要促进技术的革新。
这里所说的技术革新不仅指的是工艺技术的革新,也包括管理技术的革新。
技术革新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产业由低端向高端游移,增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
技术革新可以促进经济生态化发展。
所谓经济生态化发展是指通过生态理念的渗透使经济系统具有生态功能从而使经济逐步演进为生态型经济的一个过程。
通过技术创新可以降低经济发展对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赖程度,降低能源和原料的附加值比重,提升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和管理附加值,减轻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促进经济生态化发展。
有学者曾计算,如果美国底特律的汽车制造企业也能按照硅谷半导体技术的跳跃性发展(集成电路发展的摩尔定律:每18个月速度和集成度提高1倍,价格降低一半)的话,那么汽车将以超音速的速度行驶,而且每一万里耗油将不到1盎司燃料,购买成本将不到25美分。
[1]。
摩尔定律表明,技术创新可以使产业显现出相对传统低技术产业的生态化特征。
同时,技术创新可以产生较高的投入产出比。
比如,生产1000吨玻璃纤维所需能源只有生产1吨铜的5%,但后者却能比前者创造出更大的效益。
技术创新节约了资源,加强了产品功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源有效利用率,使得单位经济的增长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破坏程度日益减小,有助于缓解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因此,技术创新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能源替代和资源开发,已经成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2]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国家,而且还是一个处在工业化过程之中的国家。
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像某些发达国家那样通过传统产业的弱化来促进经济的生态化发展,而必须走技术创新提升传统产业的道路。
这一点在国内学术界已经形成了共识,但在重视程度上,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却往往对工艺技术创新青睐有加,而忽视了管理技术创新对经济生态化发展的重大作用。
管理手段技术的创新主要表现为现代信息手段对管理方式的重构。
管理信息技术创新,在各产业大规模推广应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化的共享平台可以实现“虚拟制造”,通过系统整和可以大量节约包括能源、材料在内的各种资源,实现运营成本的下降,促进经济生态化的进程。
农业管理信息技术创新,利用计算机和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品种培育、模式化栽培、节水灌溉等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工业管理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可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制造成本,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服务业管理信息技术创新,大力推进现代物流管理可以优化供应链,降低沟通成本,增加产业附加值。
管理结构技术的创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生态、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经营和管理传统产业,通过产业结构的生态重组和生态技术的运用来实现管理结构技术的生态化创新。
另一方面就是改变三次产业构成要素的比例结构和要素内部的结构,来实现经济资源配置的生态最优化。
从产业生态学的角度看,在人类构筑的经济系统中,三次产业(第一、二、三产业的总称),特别是工业,扮演着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角色。
在传统工业社会中,作为生产者主体的工业企业为人类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产品,但同时也向自然界排放了大量的废弃物直接导致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进而威胁了人类的生存。
造成如此严重后果,究其根本原因是产业系统中的分解者的缺失。
因此,大力培育“产业分解者”进行废弃物资源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我国来说,管理结构技术的生态化创新是一件需要实实在在去做并且需要做好的事情。
在消费层面上,国家应加大环境宣传的力度,培养公民的绿色消费观念,提高公民的环保素养;在产品制造层面上,要用政策引导和规范企业全程绿色生产,对绿色生产行为给予奖励,对黑色生产行为给予惩罚。
国家要通过政策导向引导企业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原材料,减少原材料的使用,优化制造技术,建立更科学的运销体系,减少产品使用阶段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促进报废产品的再循环。
[3]管理结构技术生态化创新的进程涵盖第一、二、三产业的各个领域,是一个对经济产业全面变革的过程。
在工业领域,生态化创新的主要思路是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副产品再循环。
生态工业园是工业生态化的主要途径。
生态工业园的企业以企业间的工业化代谢和共生关系为纽带,以掌握关键资源的企业核心,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把另一家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投入或原料,建立产业链。
这样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对企业来说,企业的治污费用降低了,也就是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自然也可以相应的提高。
对社会来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了,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变小了;在农业领域,生态化创新的主要思路是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科技附加值。
发展生态农业就是发展以节地节水、再生能源、良种推广、提高单产为核心的农业发展体系。
提高农业科技附加值就是要拉长农业的产业链条,加快科技成果在农业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农业生态化急待解决的问题是: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标准化生产可以使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更加规范,有利于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为出口时规避“绿色贸易壁垒”作好准备;规模化经营则有利于农业科技的大面积应用和农业信息化的快速推广;在第三产业领域,生态化创新主要表现在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加强绿色服务上。
深入推行商品的绿色标识制度,激发公民的绿色消费热情;宣传与经济社会相协调的适度消费理念,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重视消费品的回收、交换,对第三产业产生的“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是第三产业管理生态化创新的主要途径。
管理结构生态化创新将促进产业的融合,而产业的融合将带动新兴的交叉产业的发展,交叉产业的发展将带动我国就业人口的增长。
尤其是管理结构生态化创新将促进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
生态环保产业是一个新兴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实用价值的产业。
近年来,生态环保企业在世界上已经得到高度发展,已有数百万人为此工作,大量的环保产品进入国际贸易,据估计目前每年起码有5000亿美元以上的贸易额,而中国的环保产品,估计年生产不过40-60亿美元。
与国外比较,我国在环保产业的发展上尚有很大差距,在环保工业技术方面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环保生产的种类和规模很不令人满意。
大力扶植生态环保产业,加强生态技术的研发,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环保产业集团,规范环保产品交易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次产业构成要素的比例结构和要素内部的结构对经济的生态化发展状况有很大的影响。
同制造业比较,第三产业被称为“无烟工业”,是一种比较环保的产业。
第三产业充分发展可以改善经济生态化的状况。
在工业化的前期和中期,第三产业是作为一个服务和配套的行业而发展的,对工业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而当城市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时,第三产业开始逐步走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高级阶段。
从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上讲,一国工业化进程,一般有一个先“重工业化”,再“高加工度化”,再“技术集约化”,最后“经济服务化”的“由硬到软”的趋势。
这意味着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国家发展第三产业要受到本国所处的工业化进程的制约。
但这并不意味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只能顺应其自然发展进程,对我国来说尤其如此。
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发展还很不充分。
比如拿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印度比较就可以发现这个问题。
据统计,2004年工业在印度GDP中所占比重只在27%左右,而服务业已占到52%。
而同期我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52.9%,第三产业只占31.9%。
这样的数据导致了我国单位GDP的能耗高于印度,为印度的1.3倍左右。
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是一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我国第二产业比重过高不利于经济结构的生态化发展,已导致了我国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能源过度消耗等不良后果。
而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已经影响到了第二产业的发展和就业水平的提高。
比如,我国金融体制的不健全已经造成了我国工业企业的融资困难,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大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发展第三产业,就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市场化、产业化步伐,健全第三产业的发展机制;就要加快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以满足第三产业发展所需的集群效应;就要促进第三产业的技术创新,推动第三产业向高效率、智能化、管理科学的方向发展;就要优化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着重发展金融服务、创意产业、IT服务业等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管理技术的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管理技术创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大的社会价值。
促进管理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向生态化、节约化发展是当代中国人的使命,国人应全力进取,共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1] 王滨.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115[2] 万劲波,阎华.以信息化和生态化促进可持续发展[J].中国环境管理, 2002(6).14[3]唐建荣.生态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