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会中的中国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风俗文化-中日文化对比的视角】

日本社会中的中国文化

卅之青萍首先要说,我并不是一个特别了解日本社会的人,又由于我对一些日本作家及他们的经历、和日本历史上的一些名人有一些了解,所以我眼中的“日本社会中的中国文化”更多的会着眼于这些方面。至于对日本尤其是今下的日本社会的习俗不甚了解,所以不知者故不言。

在讲座中成教授讲了上巳节,在日本,上巳节也就是女儿节。日本上巳节的曲水宴与洗尘礼仪很明显源自中国古代的曲水流觞活动。犹记得《论语》中记载:“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写的就是中国古代上巳节的情形。我第一次读到“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时,不禁有一种心向往之的感觉。而今日在听成教授讲述日本上巳节的习俗时,却有一种心痛的感觉,这种古老的传统习俗在中国却已经看不到了!记得民国学人有云”华夏文化已夷狄之矣,而故国不可见,不亦悲夫!“今日此时,我深有同感!

具体于我自己而言,关于中国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最早了解的是关于日本的武侠宗师柴田炼三郎的。柴田炼三郎是一位武侠作家,他创造了剑豪小说尤其眠狂四郎这个经典的武侠形象,中国的古龙就深受其影响。据说他二战时参军(海军)只带了本杜甫诗集,结果刚上军舰就遇到军舰被炸沉。他在漂流过程中,为了保持头脑空盈,只是回忆杜甫诗以抵抗饥饿,最终在茫茫大海上整整漂流了七个小时,他才获救。记得初读这件事,有一种原来日本人也读杜甫诗的惊讶以及自豪感。

谈及中国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宗教的传播影响,尤其是佛教(禅宗)。远古时候日本民族都信奉一种原始宗教(所有民族都有),他们认为不但人和鸟兽虫鱼有灵魂,天地、日月、星辰、山川、雷电也都有灵性。所有的原始部落都在巫师的率领之下,敬拜天神、山神、河神及其他精怪乃至凶神恶煞等等。日本社会的一大宗教流派就是现今所

称的“神道“。日本人今天所崇拜的天照大神(太阳)、月读命(月亮)等诸神都说明了神道的权威。后来中国佛教经由朝鲜半岛逐渐传入日本,但只是在民间流传。直至有人敬献释迦佛金铜像一尊和佛经若干卷给天皇,佛教算是正式在日本上层扎根。但是佛教东传与当时的神道教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同时两教的竞争掺杂了当时的权利斗争,而最终支持佛教的一方胜利。传说斗争的胜利者曾经向佛教四大天王许愿,如果获胜就要兴建寺庙。消灭敌人后,他果真在难波(在大阪)建四大天王寺,另外又在大和(奈良)建法隆寺。同日又在也在飞鸟(在奈良)兴建法兴寺。日本的佛教从此兴盛。四大天王寺及法隆寺至今仍存,都是日本的国宝。

今天非常有名的日本禅宗在日本佛教史、思想史、文化史,以及整个日本的历史上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而日本禅宗就来自中国。当禅宗在它的故乡发展至顶峰,自然地就传到了东邻扶桑。据历史可知,中国宋末元初,为避战乱而东渡扶桑的中国禅僧陡增,使日本禅宗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一时之间,禅风大振,几乎压倒佛教的其他所有宗派。而日本禅宗进入江户时代,已开始出现颓势。但这时中国黄檗山住持、临济高僧隐元隆琦的到来,打破了当时禅林的沉寂局面。隐元在宇治开创黄檗山万福寺,创立日本黄檗宗,成为日本佛教史上一大事件。隐元还将中国明代盛行的"念佛禅"带到了日本。这一从中国传来的独特的禅法不仅在日本站住了脚,而且大大刺激了本已处于停滞状态的日本本土宗派。

了解日本战国史的人都知道,在日本战国史上声名显赫的“第一兵法家”、被称为“甲斐之虎”武田信玄,他所创的甲斐流兵法的核心是所谓的“风林火山“。而“风林火山”之军旗也成为了武田军的一种象征。风林火山就出自中国春秋末期兵圣孙武的兵法巨作《孙子兵法·军争篇》。原典是: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在孙子看来,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必须具备如下素质:〖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孙子兵法〗这就是被无数军事家奉为经典的“六如真言”,兵家有云,达“六如”者,战必克,攻必取,无往不胜!这种思想传入日本,促成了武田信

玄的甲斐军崛起。

日本人喜爱樱花,有个原因是樱花开放至绚烂至极就凋谢。日本人以此表达了对灿烂一生不苟延残喘存活的推崇(有点武士道的影子)。日本有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无耳说书人芳一,在这个人身上,日本人体现了对这种似樱花一般的“生的光荣、死的伟大“的追求。书中,芳一背叛主公以求活路的做法被日本人摒弃。作为对这种苟延残喘的惩罚,书中的结局是芳一被撕掉了耳朵却永久的活着——一生的流浪,无所归宿,没有终结与解脱。

无耳说书人的故事本是出自中国明朝初期的一本禁书《剪灯新话》,中国故事的版本中,主人公参与抗元、逐鹿天下,最后败于朱元璋手下。他表达了一种对自己的选择的后悔,宁愿平凡的活着——毕竟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但故事传到日本,日本人对此作了修改,传达了日本人自己的文化价值观。

谈到无耳说书人、谈到剪灯新话,就不得不提剪灯新话对日本恐怖文化的影响。日本民间以及文学上诸多故事均源自于中国的外传之书。著名的如阿木与新三郎的故事。

写到这里,我想起讲座结束后有同学提出“华夏文明的同化作用为何没有对日本产生作用?”上述的诸多中国文化传到日本后被日本结合自身发展出不同的含义,有的甚至与中国完全不同乃至相反不就是一个例证吗?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有一个直接而又简单的回答,那就是“相隔大海“。中国文化实现同化作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对方进入我们内部,历史上不论是金蒙,还是元清,莫能例外。但是就是因为地理上的隔海相望,使得日本从未真正的被中国彻底同化,反观朝鲜半岛,对比鲜明。中国古代王朝历来重视陆军,轻视海军,换言之,中国古代只有水军没有海军。尤其是纵横欧亚的蒙古在攻打日本时因为不识大海而失败后,中国东部沿海一直面临日本的骚扰,却无法根除威胁。日本可以到中国汲取营养,但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却无法直接有力的进入日本,这使得日本在吸收中国先进文化的同时作出大量改变,最终形成自己的文化却没有

被同化。

最后说说中日间避不开的一个话题,那就是战争。

在日本历史上以及其社会文化中都有所谓的丰臣遗梦,即领导亚洲实现东亚共荣之类的。但是400年前的丰臣秀吉失败了,80年前的裕仁天皇依旧失败了。近代中国落后世界,在某种宣传下,学习日本以图自强。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亲日派。日本近代史上有一位重要人物叫青木宣纯,青木宣纯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中国二十世纪前二十年的所有大事件中,几乎都有此人的身影和谋划。他曾经大力支持孙中山和中国革命,也同时开启了日军全面侵华的各项工作。青木宣纯是日本贵族出身,文韬武略和中国历史无所不通。他说,亚洲之危机恰恰源于中国之僵化,中国若不能强,日本则孤立无援,若中国能自强,中日联手,或可抗衡欧美列强。此番言论确实高瞻远瞩,令人敬佩不已。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青木宣纯将日中关系的构想建立于以日本为主导的格局中,试图以日本为主,以中国为辅助重建亚洲之秩序,而这一点是任何中国人都不可能接受的,孙中山、张作霖、袁世凯……都不会接受。因为我们中国人即便再弱,也不至于会帮日本领导亚洲。所以,中日对立也就在所难免了。

最后,纵观历史,毫无疑问中国文化对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过重大并且积极的影响,促进了日本的进步,同时使得中日文化有一定的共通性和亲近性。今天,我们在科技等领域学习日本的同时也应该重视自身的民族传统,弘扬民族文化。没有民族文化支撑的国家即使硬实力很强,也难以真正的屹立于世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