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 公开课课件汇编
合集下载
12.《拿来主义》优秀课件
(3)“在欧洲各国一路的”和“挂”字则勾画出“大师”们大张旗 鼓、自鸣得意的丑陋之态。
(4)“发扬国光”,反语,讽刺“大师们”的丑恶嘴脸。
整体感知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 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进步”运用反语,揭露了这种行为表面是一种进步,实则是学术 的退步和文化的堕落。“算得”“显出一点”这些词语,则更加表现了 作者对这种行为的不屑与不齿。
整体感知
作者是如何论述“送去主义”危害?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丰富”和“大度”运用反语,讽刺“送去主义”者的自欺欺人,
媚外求荣。
整体感知
第四自然段“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抛来”有着较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你可以不接受。
“抛给”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即瞄准目标,专门“抛”过来“给” 你,你必须接受。
这种区别说明了什么?
当时西方列强和我们的文化交往并不是平等的,而是一种文化侵略。
整体感知
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拿来主义” ?
拿来主义
品质 做法
沉着 勇猛 有辨别 不自私
使用 存放 毁灭
冷静分析 敢于取舍 懂得思辨 为国为民
精华部分 有益部分 糟粕部分
人成为新人, 文艺成为新文艺。 主人成为新主人, 房子成为新房子。 (新文化运动的 标杆)
名人点评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 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 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 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 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 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 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 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4)“发扬国光”,反语,讽刺“大师们”的丑恶嘴脸。
整体感知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 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进步”运用反语,揭露了这种行为表面是一种进步,实则是学术 的退步和文化的堕落。“算得”“显出一点”这些词语,则更加表现了 作者对这种行为的不屑与不齿。
整体感知
作者是如何论述“送去主义”危害?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丰富”和“大度”运用反语,讽刺“送去主义”者的自欺欺人,
媚外求荣。
整体感知
第四自然段“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抛来”有着较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你可以不接受。
“抛给”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即瞄准目标,专门“抛”过来“给” 你,你必须接受。
这种区别说明了什么?
当时西方列强和我们的文化交往并不是平等的,而是一种文化侵略。
整体感知
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拿来主义” ?
拿来主义
品质 做法
沉着 勇猛 有辨别 不自私
使用 存放 毁灭
冷静分析 敢于取舍 懂得思辨 为国为民
精华部分 有益部分 糟粕部分
人成为新人, 文艺成为新文艺。 主人成为新主人, 房子成为新房子。 (新文化运动的 标杆)
名人点评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 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 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 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 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 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 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 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拿来主义》ppt课件47张
(三)顺带一枪 鲁迅先生杂文中常有这样一种写法,在集中论述某一问题时, 偶尔横插一句不动声色地对其他人或事予以讽刺,这种行文技巧鲁 迅称之为“顺带一枪”。如《拿来主义》中“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 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 ……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顺带幽默一下做了富家翁的女婿而炫 耀于人的邵洵美等人的虚荣。 鲁迅杂文中这种“顺带一枪”式的幽默是自然的,轻松的,温 和的。即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添了杂文的幽默效果,又可以增 强杂文的战斗性,让对手有“芒刺在背”之感。
4.精于仿词,妙趣横生。鲁迅为了幽默嘲讽在 选词炼字方面,常常打破语言的常规,根据语境故 意模仿某些现成的词语章句,翻造一些新词。“拿 来主义”是鲁迅运用仿词的修辞手法独创的新鲜而 奇特的概念,“主义”指一种重大的原则和主张, 是堂而皇之的政治术语,而“拿来”是最普通的日 常生活的口语,这两个词十分有趣地嫁接在一起, 不伦不类地惹人发笑。“送去主义”也很妙,不说 “卖国”,而说“送去”,挖苦嘲讽的意味很强。 鲁迅的杂文中常常由于一两个仿造词而使全文平添 色彩,意味无穷。
精读探究
(2)第 三段为什么要举尼采的例子?
举尼采的例子是用来证明分论点的,即自诩富有的送去 主义是没有好结果的,尼采发疯就是一个典型。
(3)在论证这一道理时用到了类比推理,类比论证就是 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特点)上相同或 相似,推出它们在另一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这 是一种从个别事物到个别事物的推理方法。类比推理的 形式是: A对象具有属性a、b、c、d,B对象具有属性a、 b、c, 所以,B对象也具有属性d。请根据 这个结构,写 出选文的推理过程。
(二)描摹丑态 一般意义上的论说文,靠的是说理的逻辑性、雄辩性,行文 中以议论、叙述为主,很少出现绘画意义上的“描摹”。可 鲁迅先生在杂文创作中往往运用“绘画笔法”描摹细节、表 情、动作,活化丑态,让“画面”把读者带入更为深刻的理 性思辨之中。如《拿来主义》一文中:
《拿来主义》优秀课件
鸦片 外国文化中精华和糟粕共存的部分
烟枪和烟灯 外国文化中没有使用价值但适当保 存一点可以作反面教材的部分
姨太太 外国文化中反动腐朽应该完全摒弃 的部分
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态度
种类
表现
实质
孱头 怕被染污徘徊不敢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
走进门
逃避主义
昏蛋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 盲目排斥,虚无主义,
烧光
左派幼稚病患者
◎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 但它是针对 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 近代的“闭 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 “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 必 然导致国势日弱, 被动挨打, 从长远看, 将造 成亡国灭种。因此, 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 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送去主义” 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破” 正是为了“立”。
◎第7段的“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 自己来 拿”怎么理解?
“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 有主见; “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 有辨别力; “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 自己拿。
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态度
种类
表现
实质
孱头 怕被染污徘徊不敢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
走进门
逃避主义
昏蛋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 盲目排斥,虚无主义,
烧光
左派幼稚病患者
废物 欣欣然蹩进卧室大 崇洋媚外全盘西化,
吸鸦片
投降主义
问题
★“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
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是怎样说理的?
不敢进 门
放火烧光
逃避害怕 全盘否定
大宅子 文化遗产
接受一切
“拿 来”!
全盘肯定 辩证吸收
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
《拿来主义》--优秀PPT课件
-
指哪类人?
盲目排斥的虚 无主义者
7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三种错误态度
欣欣然蹩进卧室 大吸鸦片
废物
指哪类人?
崇洋媚外全盘西 化的投降主义者
-
8
思考? “大宅子”实指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
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大宅子
文化遗产
逃避害怕 全盘否定
接受一切
全盘肯定
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大- 宅子”即继承“文化9遗
来”? (5).“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创新
-
11
闭关主义 (排外)
有 破
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 立
送去主义 (媚外)
,
破
立
拿来主义
结
先破后立
合
-
12
拿来主义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孱头 (消极逃避)
昏蛋 (完全否定) 废物 (全盘接受)
反对三种态度
(破)
新人 (占有 挑选 创新) 使用 (鱼翅)
存放 (鸦片)
篇杂文,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
的原理和方法,旗帜鲜明地提倡“拿来主义”,反对
“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主张从文化遗产中吸
取精华、剔除糟粕。这与毛泽东同志后来提倡的“古
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
3
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
guān miǎn
冠冕堂皇
sè xuán
吝啬 玄虚
bié
• 诙谐中见讥
• “能够只是送去,也不算坏 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 见得大度。”
讽,憎恶溢 于言表
讽刺:
• 几位“大师”,“捧着几张
指哪类人?
盲目排斥的虚 无主义者
7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三种错误态度
欣欣然蹩进卧室 大吸鸦片
废物
指哪类人?
崇洋媚外全盘西 化的投降主义者
-
8
思考? “大宅子”实指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
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大宅子
文化遗产
逃避害怕 全盘否定
接受一切
全盘肯定
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大- 宅子”即继承“文化9遗
来”? (5).“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创新
-
11
闭关主义 (排外)
有 破
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 立
送去主义 (媚外)
,
破
立
拿来主义
结
先破后立
合
-
12
拿来主义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孱头 (消极逃避)
昏蛋 (完全否定) 废物 (全盘接受)
反对三种态度
(破)
新人 (占有 挑选 创新) 使用 (鱼翅)
存放 (鸦片)
篇杂文,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
的原理和方法,旗帜鲜明地提倡“拿来主义”,反对
“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主张从文化遗产中吸
取精华、剔除糟粕。这与毛泽东同志后来提倡的“古
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
3
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
guān miǎn
冠冕堂皇
sè xuán
吝啬 玄虚
bié
• 诙谐中见讥
• “能够只是送去,也不算坏 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 见得大度。”
讽,憎恶溢 于言表
讽刺:
• 几位“大师”,“捧着几张
《拿来主义》ppt课件22张
•5.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总结全文,阐述实行“拿来主义”的要求和重大意义。
•6. 研讨第9段,想想“大宅子”“鱼翅”“鸦
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分别指什么?本段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
分;“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与糟粕互见部分;“烟枪 和烟灯”指文化遗产的旧形式,“姨太太”指只供剥削阶级欣 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
代表作品
•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 散文诗:《野草》 • 杂文集:《热风》《南腔北调集》《且
介亭杂文》等
• 书信集:《两地书》 • 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
史纲要》
创作背景——社会背景
• 此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
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 •为后文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文本段落深度研读
——1--7段
文本再读——深度探究
•1. 文章前半部分(1-6段)重在批判“送去主
义”,为什么要从“闭关主义”谈起?
•国民党的“送去主义”与清王朝的“闭关主义”有着内
在的历史的联系,而且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于 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 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 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
动文人的基本特点。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 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总结全文,阐述实行“拿来主义”的要求和重大意义。
•6. 研讨第9段,想想“大宅子”“鱼翅”“鸦
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分别指什么?本段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
分;“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与糟粕互见部分;“烟枪 和烟灯”指文化遗产的旧形式,“姨太太”指只供剥削阶级欣 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
代表作品
•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 散文诗:《野草》 • 杂文集:《热风》《南腔北调集》《且
介亭杂文》等
• 书信集:《两地书》 • 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
史纲要》
创作背景——社会背景
• 此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
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 •为后文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文本段落深度研读
——1--7段
文本再读——深度探究
•1. 文章前半部分(1-6段)重在批判“送去主
义”,为什么要从“闭关主义”谈起?
•国民党的“送去主义”与清王朝的“闭关主义”有着内
在的历史的联系,而且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于 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 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 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
动文人的基本特点。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 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拿来主义》公开课优秀课件
基础知识积累
1、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
guān miǎn
冠冕堂皇
gēng zhì
残羮冷炙
sè
吝啬
suǐ
脑髓
xuán
玄虚
càn
孱头
bié
蹩进
xǔ
自诩
dù duó guān
guàn
xǔ
大度 猜度 冠心病 冠名权 栩栩如生
“栩栩如生”用在下面句子里是否正确? 东门里一带耸立起一片“岭南天地”,仿古建筑
鳞次栉比,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好像活的一样。用 于形象的塑造,不能用于仿古建筑。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问情由或不顾一切。
2、掌握下列词语意义:
变 故: 意外发生的情况、灾难。
自 诩: 自己夸耀。诩,夸耀。 孱 头: 懦弱无能的人。 无缘无故: 没有任何原因或理由。 博而不精: 广博而不精深。 礼尚往来: 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尚,崇尚。 冠冕堂皇: 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残羹冷炙: 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2、穷青年对祖上留给他的一所大宅子,持什么 态度?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
三种人 想法
行动
实质
共同点
孱头 混蛋 废物
徘徊不
怕给污染 敢走进 拒绝继承
不
加
保存清白 放火烧光 拒绝继承
挑
选
羡慕 欣欣然蹩进 全盘接受
比喻
大宅子
文化遗产
对大宅子的错误态度 比喻 对
对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
3、对待文化遗产,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 (请用原文作答 )在论证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 的态度时,文章是怎样说理的?
2、掌握下列词语意义:
变 故: 意外发生的情况、灾难。
自 诩: 自己夸耀。诩,夸耀。 孱 头: 懦弱无能的人。 无缘无故: 没有任何原因或理由。 博而不精: 广博而不精深。 礼尚往来: 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尚,崇尚。 冠冕堂皇: 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残羹冷炙: 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拿来主义优秀课件(共48张PPT)
鲁迅
作者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 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 《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 《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2
朗读正音、解词
礼尚(shàng 崇尚,重视)往来
大受其害,对外 国文化的一概排斥
8
对照表一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特点 不送不拿
只送不拿
实质 惧外、排外 媚外、卖国
利弊 丧权辱国
文化堕落
割地赔款
主权丧尽
导致送去主义 贻害子孙
拿来主义 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 爱国、利国
人自成为新人 文艺自成为新 文艺
9
研读第二部分: 理解“拿来主义”的主
张,领会运用形象的比喻 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 写作方法。
10
思考
课文的第5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 用?
◎从结构上:第5段是过渡段,它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内容上:提出中心论点—— 要实行“拿来主义”。
11
◎第6段的“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
“送来”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 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 是“抛给”的同义语;面对送来, 我们是被动接受。
鸦片 文化遗产中精华和糟粕互见的部分
烟枪和烟灯
姨太太
24
喻体
本体
鱼翅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鸦片 文化遗产中精华和糟粕互见的部分
烟枪和烟灯 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姨太太
25
喻体
本体
鱼翅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鸦片 文化遗产中精华和糟粕互见的部分
烟枪和烟灯 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作者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 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 《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 《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2
朗读正音、解词
礼尚(shàng 崇尚,重视)往来
大受其害,对外 国文化的一概排斥
8
对照表一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特点 不送不拿
只送不拿
实质 惧外、排外 媚外、卖国
利弊 丧权辱国
文化堕落
割地赔款
主权丧尽
导致送去主义 贻害子孙
拿来主义 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 爱国、利国
人自成为新人 文艺自成为新 文艺
9
研读第二部分: 理解“拿来主义”的主
张,领会运用形象的比喻 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 写作方法。
10
思考
课文的第5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 用?
◎从结构上:第5段是过渡段,它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内容上:提出中心论点—— 要实行“拿来主义”。
11
◎第6段的“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
“送来”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 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 是“抛给”的同义语;面对送来, 我们是被动接受。
鸦片 文化遗产中精华和糟粕互见的部分
烟枪和烟灯
姨太太
24
喻体
本体
鱼翅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鸦片 文化遗产中精华和糟粕互见的部分
烟枪和烟灯 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姨太太
25
喻体
本体
鱼翅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鸦片 文化遗产中精华和糟粕互见的部分
烟枪和烟灯 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拿来主义》优秀PPT课件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掌握下列词语:
变 故:
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ຫໍສະໝຸດ 施舍。意外发生的情况、灾难。
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办?
自 诩: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鱼
翅
自己夸耀。诩,夸耀。
孱 头: 懦弱无能的人。 (要正视历史逻辑)
”作者认为,文化遗产可分为三种:有益无害(即“鱼翅”)的要“拿来”,而且“使用”;
主要作品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 《且介亭杂文》 、《南腔北 调集》、《坟》、《热风》等十五部
本文写于1934年。“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 石反动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从政治、 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卖国投降路线,主张 “全盘西化”,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 危机。
其创作方面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议论文的“破”与“立”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送来的实质 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 “抛来”是随意的,把无用的东西送人,或无代价的送人或施舍,是中性词,一般不怀有不良动机。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一“捧”一“挂”,既写出了他们的媚外求荣的丑态,
又写出了他们的寒伧。
3、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讽刺了某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可笑的自诩。
4、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与送去主义类比,进行揶揄与嘲讽
再见!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建设民族新文化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5).“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最新《拿来主义》公开课课件教学讲义PPT课件
主经 权济 丧衰 失败
主
破 昏蛋
放火烧光(怒)
三 种
义 立 拿来主义
废物
接受一切(喜)
态 度
占有
(5~10)
使用(鱼翅)
提 出
立:新人 挑选 存放(鸦片)
三 种
毁灭(姨太太)
提问:怎样理解第三段中“丰富”、“大度”、
“不算坏事情”的含义?
这里是对“送去主义”的讽刺,不是“丰富”,而是自欺欺 人;不是“大度”,而是媚外求宠。一味地送出去,当然是坏事情。
提问:说说第四段中“抛来”、“抛给”、
“送来”各指什么意思。
1, “抛给”是有目的的给予,是恶意输出,犹如嗟来之食,意味 着轻蔑,侮辱。2,“送来”是特意的,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者 按其心意送来,怀有不良动机。3,“抛来”是随意的,把无用的东西 送人,或无代价的送人或施舍,是中性词,一般不怀有不良动机。
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批判地吸收(使用 毁灭)
坚决抛弃(毁灭)
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一言以敝之,“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 是:
先占后挑.
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组成, 如果这五句话是五个问题 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问题设计:
(1).对待文化遗产,我们 应该怎么办? (2).怎样“拿来”?
使用—(鱼翅)吃掉,(鸦片)供治病 存放—(鸦片)送到药房里去,(烟具)送一点给博物馆。 毁灭—(烟具)大可以毁掉,(姨太太)请它们各自走散。
对象
鱼翅 烟枪 烟灯
鸦片
姨太太
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具体所指
态度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吸收(使用)
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适当保存(存放 毁灭)
《拿来主义》公开课课件
拿来主义
——鲁迅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过去由 于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 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 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 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 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当时在 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 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 和“全盘西化”。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 了这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 明了对待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尼 采
送去主义
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只想送去,不想拿来
中心思想
①批判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政策; ②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 ③阐明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主张; ④指出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拿来主义
内容: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态度:占有,挑选 方法:使用,存放,毁灭 条件: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意义:人自成为新人,文艺自成为新文艺
品味语言
4、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 “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称之为“送来”,我在 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抛给”犹如“嗟来之食”,那意味着轻蔑、侮辱。 “抛来”是中性的,无轻蔑、侮辱的意味。 “送来”是被动接受,而“拿来”是主动获取; “送来”的是帝国主义剩余的东西,而“拿来”的 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
鱼翅
喻文化精华
吃掉
大宅子 鸦 片 里的遗 烟枪 产 烟灯
姨太太
喻益害并存的文化
送药房 展览
喻文化糟粕 喻淫糜的封建文化
毁掉 走散
一言以蔽之,“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是 :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先占有后挑选
论方一角
《拿来主义》ppt课件
第一部分
( 1--6)
实质
闭关锁国 排外 盲目自大
只送不拿(送 古董、送古画 新画,送梅兰 芳)
卑躬屈膝 媚外 卖主求荣
后果
列强入侵;
? 丧权辱国不平
等条约;
导致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主动送来
强加侵略
被动接受 丧失意识 恐惧洋货
第三段提到“送去主义”的危害,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尼采:自诩为太阳
中国:地大物博
立
姨太太
走散
方法总结
先破后立的方法:
①列现象。 对现实中不合道德、有碍社会健康发展的现象进行列举。
②示弊瑞。 揭示丑陋的现象对人们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③探根源。 从理论的高度挖掘敌对观点的思想根源。
④指出路。 提出正确的论点,并充分论证。
2016高考作文题:阅读漫画,结合材料的内容和语义,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四段“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抛来表趋向,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 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
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
送来主义: “抛给”了什么?有何危害?
英国的鸦片
德国的废枪炮
法国的香粉 美国的电影
日本的小东西
经济损失,精神颓靡
每一次的“送来”都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作者简介
留
学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 19日),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
日 本 时
想家、革命家。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
期
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
12《拿来主义》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条分缕析,理解“怎样拿来”
作者运用了很多生动贴切的比喻,阐明了文 化交流中常常为人们纠缠不清的重大问题, 明确了对待外来文化应有的态度。阅读课文 的8~9段,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借“孱头”“昏蛋”“废物”等形象地批判了对待 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形象
表现
孱头 “徘徊不敢走进门”
拿来主义
鲁迅
壹
了解背景,明白 议论的针对性
明确杂文针砭的现实
根据历史知识以及本文的写作时间,讲述与下列语句相关的 典型事件:
一
二
三
中国一向是所谓 “闭关主义”, 自己不去,别人 也不许来。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 门之后,又碰了一串 钉子,到现在,成了 什么都是“送去主义” 了。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 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 鸦片,德国的废枪炮, 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 的电影,日本的印着 “完全国货”的各种小 东西。
1、“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政府从政治、经济、 文化艺术等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实行 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
2、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 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进行 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 产生“盲目排外思想”。
喻体
比喻论证 本体
应有的态度
表达效果
大宅子
文化遗产
占有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打比方,鱼翅 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使用,吃掉 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
鸦片 有害也有益的一类 存放,供治病用 题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
有害可以做反面 送一点进博物 浅显化,把怎样“挑选”
烟枪和烟灯 教材的一类
《拿来主义》ppt课件完美版
加强产学研合作
培养转化人才
通过产学研合作,将高校和科研机构 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科 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人才队 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搭建转化平台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和机制,为 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政策、资金和服 务支持。
02
拿来主义概念及背景
拿来主义定义
拿来主义是指借鉴、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以丰富和发展本民族 文化的思想和实践。
拿来主义是一种开放的文化态度,主张在文化交流中保持平等、 尊重和包容,反对文化封闭和文化霸权。
拿来主义历史背景
01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强势 入侵,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严峻挑 战,拿来主义成为应对挑战的一 种策略。
THANK YOU
感谢聆听
音乐作品中拿来主义
01
02
03
跨界合作与创新
音乐创作中的拿来主义鼓 励跨界合作,将不同音乐 流派、风格相融合,创造 出新的音乐形式。
丰富音乐内涵
音乐家们通过借鉴不同文 化、民族的音乐元素,丰 富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表现 力。
推动音乐发展
拿来主义促进了音乐的创 新与发展,使音乐作品更 加多元化、国际化。
美术作品中拿来主义
融合多元艺术元素
美术创作中的拿来主义体现在 融合不同流派、风格的艺术元 素,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创新表现手法
美术家们通过拿来主义,汲取 各种艺术手法的营养,创新表 现方式,使作品更具生命力。
拓展审美视野
拿来主义有助于拓展美术家的 审美视野,将不同文化、历史 背景下的美术元素融入创作中 。
03
拿来主义在文化艺术领域应用
《拿来主义》ppt课件19张
拿 来 主义
宁乡五中 文学锋
学习情境:
作为一家刚刚成立
五
的杂志社,五四杂
四
志社共有52名充满
杂
热情怀抱梦想的青
志 社
年员工,这些员工 们个个呕心沥血,
致力于为杂志社创
造辉煌……
工作背景:
1934年,日本帝国主义步步入侵,国民党政府却对外卖国,对 内实行军事和文化围剿,受政治大方向的影响,在对待外来文 化的态度上,文化界存在两种思潮:有的人主张“排外复古”, 有的人主张“全盘西化”……
吸收
取其精华,取 其糟粕 反面教材
完全抛弃
比喻论证:
用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的事物论 述复杂、浅显的道理,深入浅出, 让论证更有力度。
《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 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 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 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会议总结:
工作内容:
针对“要不要发表《拿来主义》”员工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有哪些主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概况特点
可取吗?
闭关主义
不送不拿
破
送去主义
只送不拿
↓
送来主义
被迫接受
立
拿来主义
主动去拿
破立结合:
“破”:是对片面的、错误的观点进行批驳。 “立”是证明自己的观点 “破立结合”:是反对错误观点的同时确立正确的观点。 可以边破边立,先破后立。
《拿来主义》采用的是先破后 立的写法,首先否定三种错误的 对待文化的态度,然后提出正确 的做法——“拿来主义”,再用比喻 论证的手法,先指出了“拿来主义” 的三种错误行径,然后点明“拿来 主义”应当要占有,挑选,最后总 结“拿来主义”使人成为新人,文 艺成为新文艺。
宁乡五中 文学锋
学习情境:
作为一家刚刚成立
五
的杂志社,五四杂
四
志社共有52名充满
杂
热情怀抱梦想的青
志 社
年员工,这些员工 们个个呕心沥血,
致力于为杂志社创
造辉煌……
工作背景:
1934年,日本帝国主义步步入侵,国民党政府却对外卖国,对 内实行军事和文化围剿,受政治大方向的影响,在对待外来文 化的态度上,文化界存在两种思潮:有的人主张“排外复古”, 有的人主张“全盘西化”……
吸收
取其精华,取 其糟粕 反面教材
完全抛弃
比喻论证:
用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的事物论 述复杂、浅显的道理,深入浅出, 让论证更有力度。
《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 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 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 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会议总结:
工作内容:
针对“要不要发表《拿来主义》”员工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有哪些主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概况特点
可取吗?
闭关主义
不送不拿
破
送去主义
只送不拿
↓
送来主义
被迫接受
立
拿来主义
主动去拿
破立结合:
“破”:是对片面的、错误的观点进行批驳。 “立”是证明自己的观点 “破立结合”:是反对错误观点的同时确立正确的观点。 可以边破边立,先破后立。
《拿来主义》采用的是先破后 立的写法,首先否定三种错误的 对待文化的态度,然后提出正确 的做法——“拿来主义”,再用比喻 论证的手法,先指出了“拿来主义” 的三种错误行径,然后点明“拿来 主义”应当要占有,挑选,最后总 结“拿来主义”使人成为新人,文 艺成为新文艺。
《拿来主义》ppt课件
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为什么
送去主义:送古董、送画、送活人
破
送来主义: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
是什么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立
不敢进门 逃避害怕
错误态度 放火烧光 全盘否定
破
怎么样
接受一切 正确态度 鱼翅 (占有、挑选) 鸦片
全盘肯定
吃掉 送药房
立
烟枪烟灯 展览,毁掉
姨太太
读文章最后一段,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 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办? 要“拿来”!
• 怎样“拿来”?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 “拿来”有何意义? 建设民族新文化。
• 怎样才能“拿来”?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 “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两个字概括) 创新!
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
第一部分(第1~7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 ,树 立自己的观点(提出“拿来主义”的观点)。 第二部分(第8~9段):阐明“拿来主义” 的具体内容。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 的条件和意义。
题解
拿来主义
标 题 隐 含 了 哪 些 问 题?
• 什么是“拿来主义”? • 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壹
梳理论证思路, 学习本文写法
文章的1-7段,作者提到了哪几种“主义”?这几种“主义” 的表现是什么?实行这些“主义”有什么样的后果?这几种 “主义”的实质是什么?(完成表格)
现象
表现
结果
实质
左联盟主(49-55岁):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 一。蔡元培函邀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开始译果戈里《死魂 灵》。最后旧病复发,于1936年10月19日逝世。
《拿来主义》ppt课件65张
字音识记
词语 ①自诩. ③残羹. ⑤冠冕.
[基础梳理]
注音 xǔ gēng miǎn
词语 ②磕.头 ④冷炙. ⑥吝.啬.
注音 kē zhì
lìn sè
词语 ⑦脑髓. ⑨徘.徊. ⑪蹩.进 ⑬国粹.
注音 suǐ pái huái bié cuì
词语 ⑧譬.如 ⑩孱.头 ⑫玄.虚
注音
pì càn xuán
汉字拼写
(1)l自ínxgǔ 翎诩
毛
xǔxǔ 栩栩 如生
biē 憋 闷 鱼biē 鳖 (2)bié蹩 脚 bì 弊 端
精cuì 憔cuì
粹 悴
(3)cuì 淬 火
破suì 碎
kē 瞌 睡 kē 磕 头 (4)唠kē 嗑 kè 溘 死
(5)j木iǎjniǎgn g奖
赏 桨
jiāng 浆 液
[随堂小练]
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糟粕 摩登 恬不知耻 煤碳资源 B.陷井 自诩 徘徊不前 积毁销骨 C.佳节 废物 冠冕唐皇 磕头贺喜 D.时髦 给予 走投无路 勃然大怒 【答案】D 【解析】A.碳—炭。B.井—阱。C.唐—堂。
(2)“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首先是“占有”,然后 是“挑选”。“占有”是前提,“挑选”是关键。“挑选”的具体做法有三种: 一是使用,比如“鱼翅”这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一是存放,比如“ 鸦片”等有益也有害的事物;一是毁灭,比如“烟枪和烟灯”等有害的可 作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以及“姨太太”这类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 淫糜的东西,均是实行“拿来主义”的障碍,都应在扫除之列。
辨析 两者都有过分爱惜财物的意思。“吝啬”主要指当用不用或 当给的舍不得给,含贬义;后面不能带宾语。“吝惜”表示珍惜,指舍不 得拿出自己的东西或力量,多为中性词。还可以用于财物之外的生命、 力量等以及具体的物品。后面可以带宾语。
12 《拿来主义》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驳论:一种论证方式,先破后立。即先打破错误 的观点,然后建立新的、正确的观点。
破立 结合
目的:1.三个主义为“拿来主义”的提出作铺垫。
2.否定这三者是为了让自己的观点“拿来主 义”更鲜明,立场更稳。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
2.文中拿“尼采”与“中国(送去主义者)”作比较,有何用意?
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 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拿来主义
鲁迅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理清“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的 表现、实质与危害。 2.掌握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及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等常见的论证方法。 3.思考“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正确、客观地看待传统文化 和外来文化。
文题解读
题目“拿来主义”是本文的论题。 针对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发扬国光” 的复古潮流,鲁迅提出了“拿来主义”。
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 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 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 “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
活动四:
鲁迅先生在文章结尾对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做了说明,请 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究竟应当怎么对待外来文化? 总之,我们要拿来。
类比 论证
对象
做法
结果
尼采
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发了疯
中国(送去主义者) 只想送去,不想拿来 中国永远贫穷落后
类比论证:二者是具有相同思想意识的人
用意:讽刺盲目自大的“送去主义者”,形象、深刻地写出了 “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活动三:
鲁迅先生在文中把“大宅子”比喻成文化遗产,对待文 化遗产,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人的表现?拿来主义者又是如 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阅读第八、九段,完成下面表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别“抛来”、“抛给”、“送来”、“拿
•抛来:是随意的,把无用的东西送人,是中性词。 •抛给:是恶意的给予,意味着轻蔑,侮辱。 •送来:是特意的,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 者按其心意送来,怀有不良动机。 •拿来:是主动获取。“拿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 的东西。
抛来≠抛给 抛给=送来 送来≠拿来
《且介亭杂文》缘起
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 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 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因此将 “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 以表愤懑。“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 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 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 暗现实。
注音
孱头 càn
自诩 xǔ
主要作品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 《且介亭杂文》 、《南腔 北调集》、《坟》、《热风》等十五部
关于杂文
杂文是一 种文学体裁, 一般采用议论 的表达方法。 本文选自《且 介亭杂文》
特点:
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 人应具有的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 化的重要意义。
对照表一
特点 实质 利弊
闭关主义 不送不拿
(自己不去,别人 也不许来)
惧外、排外
丧权辱国 割地赔款 导致送去主义
送去主义 只送不拿
(送古董、送古画新 画,送梅兰芳)
媚外、卖国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把抽象深奥的 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的方法,体会生动形 象的论证艺术对表现思想内容的好处。
2.了解杂文的特点,体会鲁迅杂文犀利、 辛辣、幽默的语言特点。 3.学习本文,认清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 态度——批判地吸收,并能运用正确的 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樟 寿,字豫才,后 名树人,浙江绍 兴人,我国现代 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
因 为
所以
第一层:只是送去,有往无来 (有悖于交往原则)
第二层: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 (要正视历史逻辑)
第三层:听凭“送来”大受其祸害。 (应重视现实教训)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 及危害?
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 不想取得作类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 疯”;中国若“只是送出去”,同样是愚蠢可笑 的。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 之用”,“几百年之后呢”?我们的子孙,“当佳 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 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磕头”、“讨”和 “残羹冷炙”、“奖赏”等词语,形象、深刻地 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 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
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
“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 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 一路挂过去,“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 反以为荣;
“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 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方式 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 已经相当贫乏。
文化堕落 主权丧尽 贻害子孙
送来主义
英国的鸦片、德国的 废枪炮、法国的香粉、 美国的电影、日本的 小东西
帝国主义倾销剩余 物资、进行文化侵 略
大受其害, 对外国文“拿来主义”,为什么课 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 义”?
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 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 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 去主义”。 “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 对立面出现的,“破”中有“立”,“破” 正是为了“立”。对比鲜明,衬托突出。
字
蹩进 bié
词 积
剔除 tī
累
脑髓 suǐ
犀利 xī
给予 jǐ
改错
国萃
粹
辩别
辨
残羹冷灸 炙
冠免堂皇 冕
礼上往来 尚
瞌头
磕
思考
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什么口号?
反对__送__去_主__义_/_闭_关__主_义___,提倡___拿_来__主_义____
针对什么阐明了一种正确态度?
“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卒章显志,鲁迅是从建设新文艺的角度,谈要借鉴外国先 进的文艺思想、文化成果。也就是只有借鉴外国先进的文化, 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新文艺。
回顾全文,整理思路
第一部分(第1—7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 重后果。
第二部分(第8—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 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思考
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
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的 限制,只讲文化上的事。本文写于1934年6 月4日,那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到 了东北、华北,国民党政府推行卖国主义政 策,变本加厉地出卖国家的领土、资源和主 权,确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因此,用“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不仅使 论述的范围明确,而且增强了揭露的深刻性。
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 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 憎恶和鄙视。
鲁迅语录
某些国人自夸中国地大物博,鲁迅曾 批评道:倘是狮子,自夸肥大是没什么的; 倘是一头猪,自夸肥大,绝不是什么好事。
列强觊觎你,最终要瓜分你,吞掉你。 子孙后代在佳节大典之际磕头贺喜讨赏的画 面触目惊心哪。
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是怎样 说理的?
本文的语言艺术
• 讽刺辛辣, 妙趣横生
反语:
• “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 也可以算得显示一点进步 了。”
• 诙谐中见讥 讽,憎恶溢 于言表
• “能够只是送去,也不算坏 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 见得大度。”
讽刺:
• 几位“大师”,“捧着几张 古画和新画,在欧洲一路地 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因果论证 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