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齿轮系说课

合集下载

2012年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机械波及应用》说课稿

2012年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机械波及应用》说课稿

《第三节机械波及应用》演讲稿(15分钟内完成)幻灯片一:开场白(本页2分钟完成)(15’)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物理课教学如何创新?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今天,我把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通过下面的说课向各位专家做一个简要汇报!幻灯片二:知识准备(80’)首先让我们来做个实验。

当我们用力敲击音叉,音叉会发出声音。

当我们把兵乓球靠近音叉时,可以看到兵乓球会发生振动。

实验过程中我请同学们思考:①音叉为什么会发出声音?②兵乓球为什么会振动?③兵乓球的振动说明了什么?接着要求同学们分成学习小组,带着这些问题,课外活动到学校电子阅览室,上网学习和查找、了解有关声波和机械波知识。

(向评委展示网络教学资源和部分学习网址)刚才进行的实验和教学安排是在新课前的一次课上进行的,目的是为接下来学习《机械波及应用》做好知识准备。

幻灯片三:说课文稿(25’)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题目就是:《机械波及应用》。

这节课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丁振华、李燕主编的《物理》第五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第三节。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幻灯片四: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整合一、教材分析(本页2分钟内完成)(65’)首先关于教材的整合《机械波及应用》这节课主要内容是:机械波、声波和机械波的应用。

教学中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按照“以必需、够用为度”和“强化应用,培养能力”的原则,我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做了必要的删减。

如:对教材中初中已经学习过的“声波”内容改为学生自主学习内容;把教材前面的问题讨论“闹钟实验”放到后面,作为教学检测的学生思考题。

这样做突出了知识的运用,将基础知识的学习训练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又如新课导入时,从水波、声波等日常生活案例入手,突出了从问题的实际背景中建立概念,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0’)幻灯片五:第二教材的地位机械波是机械运动中比较复杂的运动形式。

全国“XX杯”机械类说课大赛等奖作品:齿轮系教学设计方案 (一)

全国“XX杯”机械类说课大赛等奖作品:齿轮系教学设计方案 (一)

全国“XX杯”机械类说课大赛等奖作品:齿轮系教学设计方案 (一)全国“XX杯”机械类说课大赛等奖作品:齿轮系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可以:1.了解齿轮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齿轮传动的分类及其特点;3.掌握齿轮传动的计算方法和应用;4.能够独立设计齿轮传动系统。

二、教学内容1.齿轮系的概念和原理2.齿轮传动的分类及其特点3.齿轮传动的计算方法和应用4.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齿轮传动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法。

四、教学方法1.结合理论和实际,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齿轮传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通过仿真模拟和实验操作,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和作业布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手段PPT、教学案例、齿轮传动系统仿真软件、实验箱。

六、教学过程1.引入引导学生了解齿轮传动的应用场景,介绍齿轮传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举例说明。

2.讲解(1)齿轮传动的分类及其特点。

(2)齿轮传动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法。

3.实验利用仿真软件,进行齿轮传动的计算,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应用。

4.互动讨论分组进行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让学生在团队中协作,交流思路和设计方案,引导学生了解团队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

5.总结回顾本次课程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自我评估学习效果。

七、教学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和实验成果,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八、教学反思本教案结合理论和实际应用,通过仿真模拟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作业布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针对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法,应加强讲解和案例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知识点。

2012年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齿轮系教学设计方案

2012年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齿轮系教学设计方案
我发展的需求。 2、教学内容分析
“齿轮系”既是延伸齿轮传动的综合又是培养学生了解掌握生产实际齿轮系应 用的关键。减速器是齿轮系在实际中的重要应用,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因此, 齿轮系的相关知识是整个机械基础教学的重点之一。
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能力分析
经过前面学习齿轮传动,学生的逻辑思维初步建立,对齿轮传动有了初步的 印象,但其头脑中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很难将齿轮系与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相互联系起来。对学生来说单线计算尚易,多级传动及联系实际却难,只有培养 他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齿轮知识,联系各种机构零件等,结合实际例子应用, 多看实物应用结构、多思考想象,并辅助以教师讲解和动态演示,逐步锻炼逻辑 思维,才能不断地提高计算设计应用能力。 2. 处理措施
引导提问:
什么是齿轮系?它分为哪些类型?这
些齿轮系传动有什么样的特点?
2、教师精讲一
齿轮系——由一系列相互啮合的齿轮组
新课学习 (32 分
钟)
成的传动系统。 齿轮系的类型:
定轴齿轮系 行星齿轮系
辅助多媒体动画讲解
-6-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创新杯”教师说课比赛——教学设计方案
引导提问:
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让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回顾所学,让学生加
本课小结
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整体认
深对本节课的理解记忆,随后出示教学目
(2 分钟)
识。并对小组表现给予评
标,检验对本节课的目标内容的完成情况
价。
知识作业——我都学会了:
课下作业
1、 分析组内齿轮系模型的传动路线,并计 课后作业将课堂游戏延续
算传动比 到课下,鼓励学生创新,
的齿轮传动。为保证分组效果,组内的每个学生都有具体的分工,各司其职(“督察官” 做好监督工作,督促每位同学参与其中;“纪检委”维持好秩序,保证合作有条不紊的 进行;“物流师”把好物流关,防止物品的损坏和丢失;“教授”关注每位同学的掌握情况, 做好指导工作;“司令”负责宏观协调,让组内成员各尽其职)。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G71固定循环指令编程说课稿(说课课件)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G71固定循环指令编程说课稿(说课课件)


课程定位

教学方法

教材分析

教学实践条件

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教学反思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
1.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教学目标
职业 素养 能力
Page 12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
知识目标
• 理解并掌 握G71指令的 正确编写格 式;
•理解并掌 握G71指令的 循环路线;
•熟练应用 G71指令进 行编程。
突破
使用动画演 示G71走刀路 线; Text 通过实操掌 握台阶轴加 工工艺;
G71走刀路线 台阶轴加工 工艺
仿真G71指令
实际加工
Page 17

课程定位

教学方法

教材分析

教学实践条件

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教学反思
四、学情分析
技能特点
能正确操作普 通车床、数控 车床;会使用 仿真软件;会 选用刀具、使学目标、重难点
技能目标
• 会使用数控 仿真软件仿真 G71指令;
•会使用G71指 令加工台阶轴 零件。 Text
Page 14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
能力目标
•能进行零件 工艺分析并 编程;
•能合理选用 刀具、使用 工具量具;
•能熟练操作 数控车床。
Page 15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
二、教材分析
1.教材说明
教 材:高教出版社《数控加工技术基础》
教材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章 节:第二篇 数控车削工艺及加工技术训练 第 8章 项目七 数控车削编程技术训练 固定循环指令编程

创新杯说课认识齿轮传动PPT课件

创新杯说课认识齿轮传动PPT课件

根据图片,判断下 列齿轮分别属于那 种类型?
学练结合, 巩固基础
第13页/共19页
四、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6、课堂小结
5分钟
回顾知识,提问互动: 1、什么是齿轮传动? 2、齿轮传动的特点 3、齿轮及齿轮传动的类型 4、齿轮及齿轮传动的用途
第14页/共19页
说课环节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反思
第1页/共19页
一、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15春机电3班
52名男生
求知特点:
有较强的合作 精神、具有较 强求知欲
知识特点: 链传动 带传动
第2页/共19页
劣势不足:
理论学习热情 不高、基础薄 弱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1、播放动画,设疑导入 5分钟
日常生活中哪些地 方齿轮传动?
第9页/共19页
四、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定义讲授
(1)什么是齿轮传动? (2)齿轮传动的组成?
5分钟
3、观看视频 探索研究 7分钟
观看视频,完成以下问题:
四、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内作业:
根据所学知识,试述齿轮及 齿轮传动的类型
课外活动:
“玩转”齿轮传动
根据齿轮传动的特点,尝试设 计一款齿轮传动玩具
第15页/共19页
四、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1、齿轮的组成 2、齿轮传动的特点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V带传动的安装、张紧和维护说课课件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V带传动的安装、张紧和维护说课课件

第一步
1.遵守车间的规章制度; 2.穿好工作服;
安全教育
3.在确保台钻关闭的情况下操作; 4.操作中,小心V带夹手,注意安全; 5.注重车间7S。
设计 意图
通过安全教育让学生知道安全是第一位的!让学生注重 7S并养成良好习惯任务实施 总结评价
V带传动的安装、张紧和维护
1、保护罩拆除及规范放置 2、按要求拆下V带 3、合理选择V带
4、按要求装上V带
5、调整V带的松紧 6、保护罩的安装与拧紧 7、注重车间7S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提出任务 任务分析 任务实施 总结评价
V带传动的安装、张紧和维护
任务拓展
课外作业 1.完成本节课后的练习题 。 2.小组合作了解和分析CA6140普 通车床发动机中的 V 带传动部分 是如何安装、张紧和维护的。
2012年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创新杯”说课比赛
基于创新性校本教学探索
V带传动的安装、张紧和维护
主讲:孙立荣
2012年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创新杯”说课比赛 创新性校本教学探索
说课流程
V带传动的安装、张紧和维护
教材处理
教学分析
教学策略
学情分析
教学教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提出任务 任务分析
知识点
设计 意图
通过动画制作讲解知识要点,让学生通过视觉来学习, 加深学生的记忆。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提出任务 任务分析 任务实施 总结评价
V带传动的安装、张紧和维护
任务拓展
第一步
第二步
安全教育
实践操作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提出任务 任务分析 任务实施 总结评价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23课齿轮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23课齿轮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9/11
游乐场中娱乐设施利用了 哪些简单机械?
• 1.跷跷板属于杠杆。 • 2.过山车、滑梯包含斜面原理。 • 3.碰碰车里有齿轮等。
10/11
11/11
面齿轮介绍
• 与正齿轮或螺旋齿轮 咬合圆盘形面齿轮。
• 能够经过高速转动和 很小摩擦力给物品带 来很大力量。用于电 动刮胡刀。是生活中 唯一能够产生力量齿 轮。
8/11
螺旋齿轮介绍
• 螺旋齿轮是由两个斜 齿轮相啮合组成。
• 可用于所需力量不是 很大,而且需要一定 摩擦力齿轮。如:摩 擦定式装置等。是生 活中军事必备齿轮。
• 螺旋齿轮
5/11
直齿轮介绍
• (1).齿向平行于轴心之 直线圆筒齿轮。
• (2).能够用于手表分针 和秒针控制,和修正带。 Βιβλιοθήκη 生活中最常见齿轮。6/11
圆锥齿轮介绍
• 齿筋与节圆锥之直 线一致之伞形齿轮。
• 因为外表很像伞形, 能够用于折叠伞等 可收起来或张开物 品,是生活中很惯 用齿轮。
7/11
1/11
齿轮是能相互啮合有齿机械零 件,齿轮在传动中应用很早就 出现了。19世纪末,展成切齿 法原理及利用此原理切齿专用 机床刀具相继出现,伴随生产 发展,齿轮运转平稳性受到重
视。
2/11
齿轮能够传递力, 能够改变运动方向, 能够改变运动快慢。
3/11
• 直齿轮
• 圆锥齿轮
4/11
• 面齿轮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课件特等奖作品: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教案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课件特等奖作品: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教案

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教案一、课题:《机械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七章第五节知识点2 定轴轮系传动比及相应计算。

二、课时:5课时,课堂学习2课时(225钟)授课时间:2014年12月23日星期二第4、5、6 、7 节 11月24号星期三第一节三、授课班级:数控二年级(4)班 40人四、授课类型:理实一体五、教具准备:调研报告任务书、预习任务书、多媒体云电视、多媒体课件、任务书评价量规、合作学习评价表、奖状。

六、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 1、学会定轴轮系传动比公式2、理解定轴轮系传动比定义式②能力目标:1、提高抽象思维,增强“实物-简图”的转换能力2、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③素质目标:工作严谨、勇于表达展示、善于团队协作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会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②教学难点:分析轮系齿轮啮合对数及传动路径教学策略①教法:以情景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任务驱动贯穿过程教学,充分挖掘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内驱力,达到巩固理论知识、提升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②学法:通过调查研究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领悟解题的方法,从而增强信心、激发兴趣,享受学习乐趣,提高综合能力。

为了高效实施以上教法、学法,运用信息教学翻转课堂,使用Pro-E 制作视频动画、使专业课的教学生动、形象,Q群与学生0距离沟通,自选微课帮助理解、信息技术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项目研究学习当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七、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分组,以10人为一组,成立4个小组,选组长,以“┅机修组”起组名、定口号。

小组分工:组长1人:统筹安排项目学习任务计划的实施,协调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实训室场调研的领队,对小组成员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调研员2人:实操拆装,收集组内成员提出的问题并作好记录,完成学习报告汇报员3人:撰写调研报告,用PPT制作调研报告,推导定轴轴系传动比公式,并上讲台作介绍简图分析员2人:简图—实物对照观察记录员2人:记录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写学习心得上传到Q群共享,在每个任务学完后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并上传给老师。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数控技术应用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数控技术应用
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基本情况
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效果反思
教学设计理念
三 维 软 件
微 课 视 频
信 息 化 教 学 手 段
任 务 驱 动
学习时空
开放化
教学内容
数字化
教 学 网 站
学情分析
学情特点
1 知识储备,三维软件操作 动手能力较强 3 2
理论知识缺乏兴趣 学习自信心不足 4
授课对象:高二年级 数控技术应用
课前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通过手机微信平台进行碎片化学习
教学实施过程
课内个人探究学习
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实施过程
课内个人探究学习
任务一:齿轮副转向的判定
圆柱齿轮副
定轴轮系
圆锥齿轮副
蜗轮蜗杆副
教学实施过程
课内个人探究学习
任务一:齿轮副转向的判定
圆柱齿轮副
圆锥齿轮副
教学实施过程
课内个人探究学习
任务一:齿轮副转向的判定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知识目标
掌握定轴轮系转向的 判定。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及团队协作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基本情况
重点
定轴轮系转向的判定
难点
蜗轮蜗杆转向的判定
教法学法 教学基本情况
教法
任务驱动 启发引导 直观演示
观察
学法
发现学习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
视频引趣,老师设疑,学生思考讨论
老师讲解“箭头法”
教学实施过程
课内个人探究学习
任务二:定轴轮系转向的判定
学生答题用时及完成情况
正确率与得分
教学实施过程
课内个人探究学习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

5档
11
返回
12
R档
返回
单击页面 显示路线
n5=1000r/min,求输出轴的1、2、3、4、5、档的速度
1档 2档 3档 4档 看清每档啮 合的齿轮哦 5档
11
12
重点学生学会两对齿轮的轮系传动比公式
教材分析
学生特点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任务3
R档倒车的原因,现在你能分析出来吗?
提示:用相同的分析方法描述齿轮6的转速变化规律 分析轮系逐级变规律 计算R档输出速度分析惰轮作用 分析第三对齿轮变速 分析轮系逐级变规律
n4
首轮到末轮转速的变化
i12将难度降至最低
教材分析 2.计算五档输出速度
学生特点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汽车一款手动变速器如图所示。已知Z1=24 ,Z2=36, Z3=31, Z4=26, Z5=19, Z6=38, Z11=17, Z12=34。
学生分组讨论
活学活用本课所学的知识
教材分析
学生特点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齿轮变速分析
任务1
1.一对齿轮传动比的 概念 2.啮合传动的特点: 一齿带一齿同步
任务2
分析二对齿轮啮合传动的变速
1.定轴轮系传动比的概念 2.两对定轴轮系传动比公式 3.分析定轴轮系齿轮啮合对数的方法 从齿轮传动路线找出, 4.啮合与同轴的区别 啮合是两个齿轮变速传动,同轴是 转速与方向一样
教材分析
学生特点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总结评价
教师评价
学生互评
学生自评
公平、公开、便捷的评价, 学生通过评价反思找出不足

2015创新杯说课--认识齿轮传动-文档资料

2015创新杯说课--认识齿轮传动-文档资料

13
四、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设 计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5、小试身手 学以致用
8分钟
根据图片,判断下 列齿轮分别属于那 种类型?
学练结合, 巩固基础
14
四、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设 计
教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程 教学反思
6、课堂小结
5分钟
回顾知识,提问互动: 1、什么是齿轮传动? 2、齿轮传动的特点 3、齿轮及齿轮传动的类型 4、齿轮及齿轮传动的用途
15
四、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设 计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内作业:
根据所学知识,试述齿轮及 齿轮传动的类型
课外活动:
“玩转”齿轮传动
根据齿轮传动的特点,尝试设 计一款齿轮传动玩具
16
四、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设 计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1、齿轮的组成 2、齿轮传动的特点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设 计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定义讲授
5分钟
(1)什么是齿轮传动? (2)齿轮传动的组成?
3、观看视频 探索研究 7分钟
观看视频,完成以下问题:
1、视频中的齿轮传动应用在哪些地方? 2、除此之外,齿轮传动还应用于哪些地方?每个小组请想三个例子 。 3、归纳齿轮传动的特点
11
四、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设 计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通过实践练习, 深化对知识的理 解进而巩固学生 的知识基础
教 实践巩固法 法 设 计 设置合理可行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

Q群互动平台
微课网络视频
动态演示 直观形象
资源共享 即时沟通
自主选学 帮助理解
教材分析
学生特点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思路
导学蓄势 明确任务
课中闯关 解决任务
总结评价 提升能力
教材分析
学生特点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分组,选组长,以“机修---”起组 名
课前准备
建立Q群,各小组创建学习文件夹 ,上传导学案、评价表、微课视频 等学习资料
《机械基础》
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
选材章节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世维主编 《机械基础》第七章第五节 知识点二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1 教 材 分 析 2 学 生 特 点 3 教 学 策 略 4 教 学 过 程
5 教 学 反 思
教材分析
学生特点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地位作用 机械基础所学知识的综合运 用 在本节课的内容 机械基础知识
升 学
机械设计基础 数控机床设备 故障与诊断
就 业 机器设备的安 装、调试与维 修岗位
教材分析
学生特点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岗位能力分析
机器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岗位 对接 知识内容
岗位能力
1、机床相关配件的使用、 保养要求 2、机床的基本结构和工 作原理 3、主轴及机械常见故障
1、机器组成、认识轴、轴 承、离合器、齿轮等零件 功用和安装要求、各种标 准件的的使用 2、机构简图的识读,认识 齿轮系,理解齿轮系变速 原理、带传动等运动机构 3、带传动、齿轮传动的安 装、维护、保养
1.看简图,找出各档 轮系啮合的齿轮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齿轮系说课共27页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齿轮系说课共27页
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 品齿轮系说课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跳 跳 够 到
持 续 努 力
齿轮系
玩具导入 激发兴趣 知识储备 温故知新
自主合作 探究新知
学做结合 自我检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思维拓展 内容小结
课后作业 意犹未尽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玩具导入,激发兴趣 知识储备,温故知新 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学做结合,自我检测 思维拓展,内容小结
Loading…
课后作业,意犹未尽
齿轮系
玩具导入 玩具导入 激发兴趣 激发兴趣 知识储备 温故知新
自主合作 探究新知
学做结合 自我检测
思维拓展 内容小结
课后作业 意犹未尽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动手演示、拆装玩 具,观察并思考:
1.玩具都能完成哪些运 动?
2.玩具是靠内部的哪些 零件传递运动的? 3.学完我们能否也设计 出类似的玩具使其按照 一定的速度、预设的方 向运动?
齿轮系
玩具导入 激发兴趣 知识储备 知识储备 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
自主合作 探究新知
学做结合 自我检测
思维拓展 内容小结
课后作业 意犹未尽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齿轮传动 蜗杆传动
齿轮系
玩具导入 激发兴趣 知识储备 知识储备 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
自主合作 探究新知
学做结合 自我检测
2. 玩法 教具
1.
18个齿轮系传动模型(分配到6个组中)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3. 规则
组内同学互相合作,找出其中一个模型与另外 两个模型的不同之处
用时最短且正确者为胜
齿轮系
玩具导入 激发兴趣 知识储备 温故知新
自主合作 谜语导入 自主合作 探究新知 激发兴趣 探究新知
学做结合 自我检测
思维拓展 内容小结
齿轮系
玩具导入 激发兴趣 知识储备 温故知新
自主合作 探究新知
学做结合 空间建构 自我检测
思维拓展 内容小结
课后作业 意犹未尽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我自己的舞台
1.画出本组内的齿轮系传动简 图并计算传动比大小。 2.相邻两组交换计算传动比, 看哪个组的传动比最小。
齿轮系
齿轮系传动的特点:获得较大的传动比,实现变速、换向运动
齿轮系
玩具导入 激发兴趣 知识储备 温故知新
自主合作 谜语导入 自主合作 探究新知 激发兴趣 探究新知
空间建构 自我检测
思维拓展 内容小结
课后作业 意犹未尽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2. 玩法 互相合作,用玩具齿轮分别做齿轮系传动,使 首末两个齿轮转动方向相反且转速相差最大 1. 教具 6盒同样的齿轮玩具(分配到6个组中)
齿轮系
山东省淄博建筑工程学校 王靖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齿轮系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齿轮系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知识目标 难点 1.了解齿轮系的分类和特征 重点 2.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及方向判定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
关键点
齿轮系传动路线分析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互助合作的能力
齿轮系
教材分析
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多媒体、模型、玩具
找模型,玩玩具,做传动 分组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齿轮系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
齿轮系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我 行 我 能 勇 攀 高 峰
课后作业 意犹未尽
教材分析
(教师精讲)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定轴齿轮系
齿轮系的类型
行星齿轮系
齿轮系
玩具导入 激发兴趣 知识储备 温故知新
自主合作 谜语导入 自主合作 探究新知 激发兴趣 探究新知
学做结合 自我检测
思维拓展 内容小结
课后作业 意犹未尽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玩具导入 激发兴趣 知识储备 温故知新
自主合作 探究新知
学做结合 空间建构 自我检测
思维拓展 内容小结
课后作业 意犹未尽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结合实际
分别观察四档驱动汽车车床的变速箱,各个齿轮的齿数 已知,分析不同档位的传动路线,并计算传动比
齿轮系
玩具导入 激发兴趣 知识储备 温故知新
自主合作 探究新知
学做结合 自我检测
拓展思维 思维拓展 内容小结 内容小结
课后作业 意犹未尽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齿轮系
玩具导入 激发兴趣 知识储备 温故知新
自主合作 探究新知
学做结合 自我检测
思维拓展 内容小结
课后作业 意犹未尽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学生游戏(先)
教师精讲(后)
齿轮系
玩具导入 激发兴趣 知识储备 温故知新
自主合作 谜语导入 自主合作 探究新知 激发兴趣 探究新知
学做结合 自我检测
思维拓展 内容小结
课后作业 意犹未尽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思维拓展 内容小结
课后作业 意犹未尽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探究设疑:
某机械传动需要传动比i=50,要求传动平稳无冲击,可采 用哪类传动方式?
齿轮传动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传动比较大 i=50
尺寸太大
蜗杆传动
效率太低
齿轮系
玩具导入 激发兴趣 知识储备 温故知新
自主合作 谜语导入 自主合作 探究新知 激发兴趣 探究新知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3. 规则 懂合作有创意且正确者为胜
齿轮系
玩具导入 激发兴趣 知识储备 温故知新
自主合作 谜语导入 自主合作 探究新知 激发兴趣 探究新知
学做结合 自我检测
思维拓展 内容小结
课后作业 意犹未尽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督察官——做好监督工作, 督促每位同学参与其中; 纪检委——维持好秩序,保 证合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物流师——把好物流关,防 止物品的丢失和损坏; 小教授——关注每位同学的 掌握情况,做好指导工作; 总司令——负责宏观协调, 让组内成员各尽其职
齿轮系
玩具导入 激发兴趣 知识储备 温故知新
自主合作 谜语导入 自主合作 探究新知 激发兴趣 探究新知
学做结合 自我检测
思维拓展 内容小结
课后作业 意犹未尽
教材分析
(教师精讲)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定轴齿轮系首末两轮转动方向的判断
(1) m
定轴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i1k
1 n1 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 (1) m k nk 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