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创新杯”语文类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致橡树说课
《致橡树》说课课件
![《致橡树》说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a92a10650e52ea551898fd.png)
精神感召 走出诗歌
• 朦胧诗派
• 以北岛、食指、舒婷、顾城等诗人为代表的朦胧 诗派,带着强烈的对现实的怀疑、不解、愤怒、 无奈,在诗歌中思考人的本质,肯定自我的价值 和尊严,在艺术上运用象征的手法,给当时的社 会吹来一股文学的新风。
精神感召 走出诗歌
意义
诗人灵魂的映射。 折射时代和现实。 “诗歌走进谁的心里就是谁的。”
诗人
社会
读者
精神感召 走出诗歌
• 在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我们总能看见女性悲剧的身 影。她们无法改变不公正的命运带给自己的屈辱,甚至丧 失了做一个“人”的权利,只能做为男性社会的依附品。
聆听心声 走近诗歌
教学步骤
聆听心声
走近诗歌
走入诗歌 走出诗歌 走向自我
品味意象 精神感召
拥抱诗歌
品味意象 走入诗歌
读 品 悟
意象
是诗人情感的载体 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归纳指导
经验对接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或其 他阅读中积累的情感经验,与诗歌 中的情感经验进行比较,从而产生 共鸣,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内存。
整体感悟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语言的 直觉感受能力感悟诗人表达的情 感。
教学步骤
聆听心声
走近诗歌
走入诗歌 走出诗歌 走向自我
通过诵读和品味, 理解诗歌中意象 的丰富内涵。
教学突破口
意象
是诗人各种情感的 载体,解读诗歌意 象就成为诗歌阅读、 鉴赏的突破口 。
意义
诗人的写作在某种 程度上都是一种对 意义的寻找。
诗性阅读
• 就是尊重诗歌特质的阅读。应该把所有的生
《致橡树》优秀课件
![《致橡树》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8823c0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d.png)
本课件详细介绍了《致橡树》这首优秀诗歌的背景、分析、诗句解读、文化 背景以及教学目的与方法。
诗歌背景介绍
《致橡树》是一首充满情感和表达痛苦的诗歌,它展示了作者对于爱情与分离的矛盾心理的独特描写。
1
诗歌节奏
2
交替运用押韵和断句,表达情感起伏。
3
诗歌主题
爱与分离之间的矛盾与痛苦。
诗歌特点
通过对《致橡树》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诗歌结构、诗句解读以及表情与意象的使用。
诗歌结构
分为三个部分:致橡树、致 月儿、致自己。
诗句解读
深入探究每句诗词的涵义与 艺术手法。
表情和意象
分析诗歌中使用的比喻、形 象描写,推测其意义与效果。
文化背景
了解《致橡树》与李白、唐代诗歌的联系,以及唐代诗歌的特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
1 与李白的联系
舒婷的诗歌与李白饱含感情,品味奇特。
2 唐代诗歌的特点
唐代诗歌强调意境和感情的表达,富有韵律感。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致橡树》,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以及表达 能力。
•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 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 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致橡树》诗歌朗诵、诗歌理解与解释,以及诗歌赏析的深度挖掘。
诗歌朗诵
学生通过朗诵《致橡树》, 感受诗歌的节奏与情感。
诗歌理解与解释
通过分析诗句,学生理解 诗歌的意义与艺术手法。
诗歌赏析的深度挖掘
深入研究《致橡树》,探 索更多隐藏在诗歌中的含 义。
教学方法
采用归纳法、比较法和议论法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思考能 力。
• 归纳法:总结诗歌中的重要元素和特点,帮助学生整体把握。 • 比较法:比较《致橡树》与其他诗歌的异同,拓宽学生的视野。 • 议论法:引导学生展开对诗歌的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
《致橡树》公开课课件讲课稿53页PPT
![《致橡树》公开课课件讲课稿53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3b2a7da1aa00b52acec7ca49.png)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卢 梭
《致橡树》公开课课件讲课稿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致橡树ppt优秀课件
![致橡树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a7f75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c7.png)
对诗歌的再创作建议
加入个人经历与感悟
在朗诵诗歌时,可以适当融入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使诗歌更加贴近听众的生活,引发共 鸣。
创新表现形式
可以尝试将诗歌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配乐、舞蹈、绘画等,以更加生动、形象的 方式呈现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情感投入
将自己完全沉浸在诗歌的情感中,通过朗诵传达 出真挚的情感,让听众感受到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
个人感悟分享
对爱情的坚定与执着
通过朗诵《致橡树》,我深刻体会到诗人对爱情的坚定与执着。诗中表达了一种不依附、不攀缘、平等独立、相 互扶持的爱情观,这是现代社会中很多人所追求的爱情模式。
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停顿与连读
合理运用停顿和连读,以突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 律感。例如,在表达转折、强调等情感时,适当 停顿;在表达连贯、流畅的情感时,适当连读。
音量与音调
根据诗歌的情感和意境调整音量和音调,例如, 在表达悲伤、痛苦的情感时,适当降低音量并使 用低沉的音调;在表达喜悦、兴奋的情感时,适 当提高音量并使用明亮的音调。
感谢观看
THANKS
致橡树优秀课件
目 录
• 致橡树的创作背景 • 诗歌内容解析 • 致橡树的主题思想 • 致橡树的艺术成就 • 致橡树的影响与评价 • 致橡树的朗诵技巧与感悟
01
致橡树的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与地点
时间:XXXX年。 地点:中国。
创作动机与目的
动机
表达对爱情的独特见解。
目的
呼吁人们追求平等、独立、互相尊重的爱情关系。
字体选择
选用清晰易读的字体, 确保课件内容的可读性
全国“创新杯”语文类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致橡树说课PPT文档共33页
![全国“创新杯”语文类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致橡树说课PPT文档共33页](https://img.taocdn.com/s3/m/1ddb279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2.png)
谢谢!
33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
全国“创新杯”语文类说课大 赛课件一等奖作品:致橡树说
课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致橡树》优秀 ppt课件
![《致橡树》优秀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8b62fb964bcf84b8d57bac.png)
叶根 ,, 相紧 触握 在在 云地 里下 。,
21
像你 刀有 ,你 像的 剑铜 ,枝 也铁 像干 戟,
尊重对方
的坚 阳毅 刚、 之刚 美强
、 矫 健
22
又像我
像沉有
英重我
勇的红 的叹硕
珍视自我
火息的
炬,花
。 舒朵婷
, 合浦一中:卢晓芹
的美 阴丽 柔、 之热 美情
、 坚 韧
23
我 们 分 担 寒 潮
4
5
致橡树
舒婷
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 有倾诉、表白之意。
6
《致橡树》 优秀
• 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女诗 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与北岛、顾城齐名 。
• 主要著作:诗集《双桅船》、 《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 鸟》。散文集《心烟》。 诗 歌《致橡树》《祖国啊,我亲 爱的祖国》。
• 《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 作之一,也是舒婷的成名作。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32
《致橡树》 优秀
爱一个人,也要爱对方的事业 和理想,爱对方的民族和国家。 这才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爱他(她)所爱
33
否定
肯定
凌霄花 极力攀附
鸟儿 单方痴恋 橡 树
泉源 日光
险峰 春雨
一味奉献
结构: 破
平等独立
相互依存 木 棉
心心相印 同甘共苦
7
欣赏朦胧诗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回答》
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8
⑦
思考: 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致橡树》ppt课件全面版
![《致橡树》ppt课件全面版](https://img.taocdn.com/s3/m/9122fb4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a.png)
不同文化背景下读者接受度分析
1 2
文化差异对理解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对《致橡树》的理解可能 存在差异,如对意象、隐喻等的解读。
共鸣与认同
尽管存在文化差异,但《致橡树》所表达的爱情 普世价值能够引起广泛共鸣和认同。
3
接受度提升途径
通过加强跨文化交流、提供多元化解读等方式, 可以提高不同文化背景下读者对《致橡树》的接 受度。
深刻内涵
通过对比和矛盾冲突的手法,揭示 了爱情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表达了 诗人对爱情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
03
诗歌解读与赏析
爱情观:独立平等、相互尊重
独立平等
诗歌中强调爱情双方应保持独立的人 格和平等的地位,反对依附和攀援的 关系。这种爱情观体现了现代意识, 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
相互尊重
在爱情中,双方应相互尊重对方的意 愿和选择,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对 方。这种尊重是爱情长久维持的基石 。
《致橡树》ppt简介 • 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 • 诗歌解读与赏析 • 诗歌风格与语言特点 • 跨文化对比与影响研究 • 课件制作技巧与展示方法
01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舒婷及其诗歌创作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 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
她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和理 想主义色彩,善于运用意象和 象征手法表达内心情感。
。
句式多变
通过运用不同的句式和语气,如 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等,使
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多彩。
描绘细腻
对橡树的描绘非常细腻,从树干 、树枝、树叶到花朵、果实都进 行了详细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能
够看到橡树的真实形象。
丰富多样修辞手法运用
比喻
01
诗歌中大量运用比喻手法,如将橡树比作“铜枝铁干”、“红
第一专题第3课课时一-致橡树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第一专题第3课课时一-致橡树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77e34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8.png)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妙喻连珠法 [写法领悟] 《致橡树》中一句句形象的比喻,寄寓着诗人细腻的情 和爱,表达了“终身相依”的忠贞不渝,而又绝非忘乎所以 的狂热和感情用事的宣泄,处处包含着清醒的理性思考。也 正是它的这个特点,使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社会内涵,耐人 咀嚼,令人回味。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元xiāo宵 节 慰jiè 藉
(3)
户jí 籍
雾ǎi霭
(2)
和ǎi 蔼
结束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三)用准词语
1.常年vs长年
课本 原句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 送来清凉的慰藉。
“长年”指一年到头,整年。“常 辨析
年”,指终年,长期;指平常的年份。
即境
尽管这里长年 积雪,但是他仍然常年 坚
结束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这两句诗体 现了怎样的爱情观?
明确:双方必须相互默契,心有灵犀,心心相印,息息相 通,相互成为知己。
3.“你有你的铜枝铁干”一句中的“铜枝铁干”象征 什么?
明确:象征男性——伟岸挺拔,刚强不屈,锋芒锐利,具 有阳刚气概。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4.“我有我红硕的花朵”一句中“红硕的花朵”象征 什么?
结束
第3课
致橡树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回旋舞 课时一 致橡树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一)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出生
生平 经历
于福建龙海,从小随父母定居厦门,1969年下乡插 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 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现在为中
2024《致橡树》PPT课件优质课
![2024《致橡树》PPT课件优质课](https://img.taocdn.com/s3/m/5d0bd44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cb.png)
目录•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艺术特色探讨与评价•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挖掘•跨学科视角解读《致橡树》•教育意义及课堂应用建议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时代背景及创作环境0120世纪70年代末的文学氛围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文学界开始摆脱文革时期的束缚,呈现出多元化的创作趋势。
02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女性作家开始以更加独立、自主的姿态出现在文坛上。
03舒婷的创作环境舒婷作为一位女性诗人,在当时的文学环境中积极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引起了广泛关注。
舒婷生平与主要成就舒婷的生平经历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龙海石码镇,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舒婷的主要成就舒婷的诗歌作品以深沉、细腻、抒情见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她曾获得过多项文学奖项,包括全国优秀诗歌奖、庄重文文学奖等。
舒婷的创作特点舒婷的诗歌创作注重内心世界的表达和情感的真挚流露,她的作品常常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体验来探讨爱情、人生等主题。
《致橡树》创作动机及影响《致橡树》的创作动机舒婷在创作《致橡树》时,希望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于爱情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她以橡树为象征,寄托了自己对于坚贞不屈、独立自主的爱情观的向往和追求。
《致橡树》的影响自发表以来,《致橡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受到了广泛赞誉和关注。
它不仅成为了舒婷的代表作之一,也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这首诗也被选入多种教材和诗集中,成为了广大读者喜爱的经典之作。
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主题思想阐述诗歌通过描绘橡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独立、坚韧、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
诗歌分段与节奏全诗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各自独立又相互呼应,形成独特的节奏感。
整体结构与主题思想细腻描绘与意象运用橡树形象描绘诗人通过对橡树高大、挺拔、枝叶茂盛等特征的描绘,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的形象。
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语文类优秀作品:《致橡树》说课课件教学设计
![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语文类优秀作品:《致橡树》说课课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117fa1aa6c30c2259019e20.png)
2013“创新杯”教学设计大赛致橡树教学设计课题内容致橡树授课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授课类型诗歌鉴赏课专业班级2013园林4班课时2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诗中木棉、橡树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现代诗歌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独立平等、互相尊重、同甘共苦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分析作者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关键对于诗中意象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任务驱动法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环节时长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创设情境】5分钟【布置任务明确路径】3分钟播放视频: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说说视频中反映的爱情类型?1、划分学习小组,任命组长。
2、向学生布置任务:分析作者的爱情观。
3、下发考核评价表。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视频中反映的爱情类型?明确视频中是举案齐眉型爱情。
1、学生分组。
2、理解任务、提出问题。
【本环节设计意图】:1、观看视频,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暗示,引出爱情的话题。
【本环节设计意图】:1、科学合理分组,使各小组同学都具有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2、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知道如何去学习。
【实施任务合作探究】70分钟实践活动一:(12分钟)收集信息走进作者观察学生学习,发现存在问题。
实践活动二:(18分钟)潜心朗读初步感知1、教师主持朗读活动。
2、观察、聆听学生朗读。
实践活动三:(25分钟)探究意象领悟题旨主持以下活动:1、指导学生在学习机上完成学习任务。
上网搜索资料,查阅教材,探索、讨论舒婷的生活经历、创作背景、写作特点、获奖作品等知识。
1、自由诵读。
2、小组展示。
3、欣赏视频。
4、模仿朗读。
完成学习任务单:找出意象,分析象征意义,明确作者的爱情观。
凌霄花(依附)鸟儿(痴恋)【本环节设计意图】:1、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锻炼学生独立学习、合作研究、信息甄别的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形成。
全国xx杯说课大赛语文类等奖作品:致橡树说课课件 (一)
![全国xx杯说课大赛语文类等奖作品:致橡树说课课件 (一)](https://img.taocdn.com/s3/m/247ab72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6.png)
全国xx杯说课大赛语文类等奖作品:致橡树说课课件 (一)全国xx杯说课大赛语文类等奖作品:致橡树说课课件一、说课背景本课是初中语文必修二《致橡树》一课,是一篇充满感人情感的爱情诗歌,能够让学生在情感与美学的感染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诗意,从而加深对文学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能理解课文的内涵和思想,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及文学特征。
②能够掌握情感分析的方法,确定诗歌的基本情感色彩以及情感的表现手法。
③能够运用情感分析的方法,理解和欣赏同类或相似主题的文学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阅读理解、配图展示等方式,发掘文本的意义,拓宽思维、培养感性认识和审美能力。
②通过讲述故事、介绍作者、模仿朗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对《致橡树》这篇诗歌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认识,化抽象为具体。
③通过心理学实验、情感表达等方法,引导学生领略、感受、表现文学作品的情感与意蕴。
3、情感与价值目标①让学生学会感受和思考自己的情感,认识到人与生命之间深刻的关系。
②使学生在感悟诗歌的情感与意境的同时,对人生的品味、对美好生活方式的向往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分析诗歌的情感色彩及表现手法,理解和掌握文学语言的美学特征。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生命因橡树而显得美丽”的思想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整合式授课法。
2、群体讨论法,重点是在分析诗歌过程中对文学特征的理解巩固。
3、情感分析法,着重培养学生在情感渗透下的文学感悟能力。
4、积极互动式教学,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教学设计1、导入教师朗读《致橡树》,并呈现课文配图。
2、新课学习(1)情感分析A:文学基本情感分类及表现手法。
B:情感分析能力练习。
C:同类文学作品欣赏。
(2)文学特征介绍A:重点讲述诗歌的音、色、美学构思等。
B:模仿诗歌风格,引导学生自我创作。
(3)文本导读A:情节讲述,深入一层层解析。
B:角度拓宽,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社会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 意图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激情诵读
品味赏析
对比阅读
总结提升
现如今的爱情…… 五
析教材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激情诵读
品味赏析
对比阅读
拓展提升
现如今的爱情……
五
析教材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激情诵读
品味赏析
对比阅读
拓展提升
五
析教材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设计 意图
教学流程
情境引入
激情诵读
品味赏析
对比阅读
总结提升
五
析教材
诗歌中选取了哪些意象?作者表达什么情感? 凌霄花 鸟儿
诗中“绝不像”、 “绝不学”、“也不止” 这几个词语可以看出 作者是什么态度?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泉源 险峰 日光 春雨
否定的
四
析教材
活 起来
动 起来
讨论研究法
乐 学 会 学 学 会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合作学习法
比 起来
分组竞赛法
教学流程
五
析教材
致橡树
情境导入营造美 (3分钟)
激情诵读感受美 (10分钟)
品味赏析意象美(15分钟) 对比阅读发现美(10分钟) 拓展提升领悟美(6分钟) 作业布置创造美 (1分钟)
泉源险峰 像 一味奉献的爱情
日光春雨
根紧握,叶相触 平等的爱情 分担共享,分离相依 同甘共苦,独立相依 相互依存,紧密结合
五
析教材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2.运用象征手法创作一首诗歌。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激情诵读
品味赏析
对比阅读
作业布置
评价表
《致橡树》学生总体评价表
五
析教材
对比阅读(同样是树的爱情,比较两 首诗歌在对爱情的态度有什么不 同?)
[想一想]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一棵开花的树》 作者: 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通过对比阅读,加深对作者爱情观的理解。
独立、不离不弃 理解支持
教学流程
情境引入
激情诵读
品味赏析
对比阅读
总结提升
五
析教材
教学难点:
象征
手法
理解意象
总结意象
以意象为解决教学难点的金钥匙,以微课展 示为教学手段,从而攻克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激情诵读 品味赏析 对比阅读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设计 意图
总结提升
微课展示:
象征的爱情
有爱情的基础 生活中相互依存 有默契和共同语言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独立平等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荣辱与共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同甘共苦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独立平等
同甘共苦 荣辱与共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 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2015“创新杯”教师说课大赛
世 桃 人 花 笑 仙 我 人 太 种 疯 桃 颠,树, 我 摘 笑 得 世 桃 人 花 看 换 不 酒 穿。钱。
致 橡 树
B 组 16 号
目 录
定目标
明学情
析教材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一
析教材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一
析教材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感悟诗人 圣洁而崇高 的爱情观, 培养学生健 康高尚的审 美情操。
三
析教材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法分析
四
析教材
任务 驱动法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创设情 境法
分层教 学法
教无 定法 贵在 得法
学法分析
教学流程
情境引入
激情诵读
品味赏析
对比阅读
总结提升
五
析教材
诗歌中选取了哪些意象?作者表达什么情感?
橡 树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诗中“必须是” 这个词语可以看出 作者是什么态度?
木棉
肯定的
教学流程
情境引入
激情诵读
品味赏析
对比阅读
总结提升
作者支持的是什么样的爱情观?
五
析教材
橡树和木棉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激情诵读
品味赏析
对比阅读
拓展提升
五
析教材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通过写爱情感悟让学生领悟爱情真谛,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激情诵读 品味赏析 对比阅读
设计 意图
拓展提升
板书设计
像凌霄花 不平等的爱情 像鸟儿
致橡树
一方攀附的爱情 单方痴恋的爱情
课前准备
五
析教材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用经典的爱情画面唤起学生的美感,为本课 学习孕育情感。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激情诵读 品味赏析 对比阅读
设计 意图
总结提升
五 学生
析教材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教师
自读
范读
学生 仿读
分角
色读
设计 意图
对比阅读 总结提升
初步感知诗歌情感基调,为下面环节 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文性
课程 特点
真善美
二
析教材
优势
敏感多思
不足
自信心不足 上课精神不集中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兴趣比较浓厚 乐于探究
有团队合作精神
说过程 谈反思
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三
析教材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理解诗歌 中具有鲜明 特色的意象
提高学生 现代诗歌的 朗读能力、 理解能力和 鉴赏能力。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激情诵读
品味赏析
五
析教材
1.诗歌中选取了哪些意象? 2.这些意象表达怎样的情感?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3.作者支持的是什么样的爱情观?
4.本诗运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
教学流程
情境引入
激情诵读
品味赏析
对比阅读
总结提升
五
析教材
赏手法 悟情感 品诗句 抓意象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 “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充分发挥语文的美育功能及人文性”。
明学情
定目标 讲策略 说过程 谈反思
课前准备
“诗韵流长”组
负责搜集爱情主题的诗词。
图片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
“ 诗情画意”组
视频 负责搜集能够与诗歌意象或意境 相合的图片。
诗词
《孔雀东南飞》 ……“ 诗意盎然”组 君当作磐石, 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 磐石无转移。 ……
负责搜集能够引发大家争论的爱 情故事的视频资料。
环节一 环节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