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第16章二次根式全章教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16二次根式教案新人教版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理解(a≥0)是一个非负数,()2=a(a≥0),=a(a≥0)。
3.掌握·=(a≥0,b≥0),=·(a≥0,b≥0),=(a≥0,b〉0),=(a≥0,b>0).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其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1.通过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
2.让学生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采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并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3。
让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们进行化简。
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让学生对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1。
培养学生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和重要结论进行准确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2。
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和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二次根式是新课标中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前面平方根、立方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对代数式及实数等内容的延伸与补充。
同时,也是后继学习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及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等内容的学习基础.因此,本章的相关知识对于整个初中阶段学习数与代数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本章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主要学习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第二节是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主要研究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运算法则和二次根式的化简;第三节是二次根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主要研究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法则和二次根式的化简.【重点】1。
对(a≥0)是一个非负数的理解和对()2=a(a≥0),=a(a≥0)的理解及应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其运用。
3。
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第16章《二次根式》整章(教案)
1.加强对二次根式乘除法运算的讲解,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算规则。
2.增加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3.提高小组讨论的参与度,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互动性。
4.设计更多针对难点的练习题,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5.在课堂总结环节,加入互动性游戏或竞赛,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规则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和加减法,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二次根式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特定图形的面积。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几何图形拼凑出$\sqrt{9}$和$\sqrt{16}$,演示二次根式的基本原理。
第16章《二次根式》整章(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6章《二次根式》整章,教学内容如下:
1.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性质;
2.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运算;
3.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
4.最简二次根式;
5.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证明;
6.二次根式的实际应用。
本章将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与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将问题抽象为二次根式的数学模型的能力较弱。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入更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互动性。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全章教案)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教材简析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二次根式的乘除、二次根式的加减.在中考中,本章重在考查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以及运用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进行化简、求值.教学指导【本章重点】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本章难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法则进行相关的化简与实数的简单运算.【本章思想方法】1.掌握类比思想.如:类比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类比整式的运算法则理解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2.掌握分类讨论思想.如: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时,当被开方数中有字母且没有给出字母的取值范围时,应考虑对字母的取值进行分类讨论.3.体会整体思想.如:在求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的值时,有时从整体角度考虑,将已知条件和待求值的式子进行变形后整体代入求值.课时计划16.1二次根式2课时16.2二次根式的乘除2课时16.3二次根式的加减2课时16.1二次根式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概念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和二次根式的取值范围.【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比较、总结二次根式概念和被开方数取值范围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比较和应用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和创造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并提高应用意识.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教学难点】求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2~P3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在实数范围内,负数没有平方根.因此,在实数范围内开平方时,被开方数只能是正数或0.2.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3.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B)A.45B.-3C.a2+3D.2 3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11,-5,(-7)2,313,15-16,3-x(x≤3),-x(x≥0),(a-1)2,-x2-5,(a-b)2(ab≥0).【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要判断一个根式是不是二次根式,一是看根指数是不是2,二是看被开方数是不是非负数.【解答】因为11,(-7)2,15-16=130,3-x(x≤3),(a-1)2,(a-b)2(ab≥0)中的根指数都是2,且被开方数均为非负数,所以都是二次根式.313的根指数不是2,-5,-x(x≥0),-x2-5的被开方数都小于0,所以不是二次根式.【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要看所给的式子是否具备以下条件:(1)带二次根号;(2)被开方数是非负数.【例2】当x________,x+3+1x+1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二次根式有意义要满足什么条件?本题是否还要考虑其他条件?【分析】要使x+3+1x+1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同时满足被开方数x+3≥0和分母x+1≠0,解得x≥-3且x≠-1.【答案】≥-3且x≠-1【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使一个代数式有意义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通常要考虑三种情况:一是分母不为零,二是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三是零次幂的底数不为零.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A)A.-7B.3 7C.x D.x 2.使式子-(x-5)2有意义的未知数x有(B) A.0 个B.1 个C.2 个D.无数个3.当x是多少时,2x+3x+x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解:依题意,得⎩⎪⎨⎪⎧2x +3≥0,x ≠0,解得⎩⎪⎨⎪⎧x ≥-32,x ≠0.∴当x ≥-32且x ≠0时,2x +33+x 2在实数范围内没有意义.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若实数x 、y 满足y >x -2+6-3x +3,求|y -3|-(x -y )2的值.【互动探索】要求|y -3|-(x -y )2的值,需确定出x 、y 的取值范围.根据式子y >x -2+6-3x +3,可以确定出x 、y 的取值范围.【解答】由题意,得x -2≥0且6-3x ≥0, 解得x =2,则y >3.故|y -3|-(x -y )2=y -3-y +2=2-3=-1.【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求出x 的值,从而确定y 的取值范围,然后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代数式.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二次根式⎩⎪⎨⎪⎧概念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是非负数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性质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a (a ≥0)是一个非负数、(a )2=a (a ≥0)和a 2=a (a ≥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了解代数式的概念.【过程与方法】在明确(a )2=a (a ≥0)和a 2=a (a ≥0)的算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二次根式的相关计算,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二次根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3~P4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1)当a >0时,a 表示a ;(2)当a =0时,a 表示0概括:一般地,a (a ≥0)是一个非负数.2.教材P3“探究”,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 (1)(4)2=4; (2)2=2;⎝⎛⎭⎫132=13; (0)2=0. (2)一般地,(a )2=a (a ≥0). 3.教材P4“探究”,填空: (1)22=2;0.012=0.01; ⎝⎛⎭⎫232=23; 02=0.(2)一般地,a 2=a (a ≥0).教师点拨:二次根式的三个性质:(1)a (a ≥0)是一个非负数;(2)(a )2=a (a ≥0);(3)a 2=a (a ≥0).4.用基本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起来的式子,我们称这样的式子为代数式. 5.计算:0.019 6×22 500=21;549=73.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计算:(1)( 1.5)2; (2)(25)2; (3)16; (4)(-5)2.【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什么?当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开方时有什么规则?【解答】(1)()1.52 =1.5. (2)(25)2=22×(5)2=4×5=20. (3)16=(42)=4. (4)()-52=52=5.【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非负数.当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一个完全平方数时,a 2=||a =⎩⎨⎧a ()a ≥0;-a()a <0.【例2】化简下列二次根式. (1)8a 3b (a ≥0,b ≥0); (2)(-36)×169×(-9).【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开方的定义化简.注意:二次根式的结果是最简二次根式.【解答】(1)8a 3b =22·a 2·2ab =(2a )2·2ab =2a 2ab . (2)(-36)×169×(-9)=36×169×9=6×13×3=234.【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若被开方数中含有负因数,则应先化成正因数;(2)将二次根式尽量化简,使被开方数(式)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式),即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D ) A .(-4)×(-9)=-4×-9 B .16+94=16×94C .449=4×49D .4×9=4×92.计算:(1)(9)2; (2)-(3)2; (3)64; (4)a 2+2a +1. 解:(1)9. (2)-3. (3)8. (4)a 2+2a +1=()a +12=||a +1.当a ≥-1时,原式=a +1;当a <-1时,原式=-a-1.3.已知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 +1)2+2(b -1)2-|a -b |.解:从数轴上a 、b 的位置关系,可知-2<a <-1,1<b <2,且b >a ,故a +1<0,b -1>0,a -b <0,原式=|a +1|+2|b -1|-|a -b |=-(a +1)+2(b -1)+(a -b )=b -3.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 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化简(a +b +c )2-(b +c -a )2+(c -b -a )2. 【互动探索】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b +c >a ,b +a >c .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得出含有绝对值的式子,然后去绝对值符号合并即可.【解答】∵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b +c >a ,b +a >c ,∴原式=|a +b +c |-|b +c -a |+|c -b -a |=a +b +c -(b +c -a )+(b +a -c )=a +b +c -b -c +a +b +a -c =3a +b -c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不等关系,进行变换后,结合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二次根式的性质⎩⎪⎨⎪⎧a ≥0(a ≥0)(a )2=a (a ≥0)a 2=|a |=⎩⎪⎨⎪⎧a (a ≥0)a (a <0)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16.2二次根式的乘除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乘法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a·b=ab(a≥0,b≥0),ab=a·b(a≥0,b≥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发现——猜想——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关系;培养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习惯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和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教学难点】运用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简单的运算.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6~P7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教材P6“探究”,计算下列各式,观察计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4×9=6,4×9=6;(2)16×25=20,16×25=20;(3)25×36=30,25×36=30.a≥0,b≥0.规律:一般地,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是a·b=ab()2.把a·b=ab反过来,就得到ab=a·b,利用它可以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计算:(1)3×5; (2)13×27; (3)9×27; (4)12× 6.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解答】(1)3×5=15. (2)13×27=13×27=9=3. (3)9×27=9×27=92×3=9 3. (4)12×6=12×6= 3.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时,注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例2】化简:(1)9×16; (2)16×81; (3)81×100; (4)4a 2b 3; (5)54.【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利用二次根式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化简时,需要注意什么?【解答】(1)9×16=9×16=3×4=12. (2)16×81=16×81=4×9=36. (3)81×100=81×100=9×10=90. (4)4a 2b 3=4·a 2·b 3=2·a ·b 2·b =2ab b . (5)54=9×6=32×6=3 6.【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积的算术平方根是二次根式乘法法则的逆用,注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等式x +1·x -1=x 2-1成立的条件是( A ) A .x ≥1 B .x ≥-1 C .-1≤x ≤1 D .x ≥1或x ≤-12.计算: (1)12×3; (2)23×315; (3)23×3512×5936. 解:(1)6. (2)310. (3)18.3.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予以改正: (1)(-4)×(-9)=-4×-9; (2)41225×25=4×1225×25=4×1225×25=412=8 3. 解:(1)不正确.改正:(-4)×(-9)=4×9=36=6. (2)不正确. 改正:41225×25=11225×25=11225×25=112=47.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 【例3】比较大小:(1)35与53; (2)-413与-511.【互动探索】由于根号外的因数不为1,可以将根号外的因数移到根号内,再比较被开方数的大小.【解答】(1)35=9×5=45, 53=25×3=75. 因为45<75,所以35<5 3. (2)-413=-16×13=-208, -511=-25×11=-275.因为208<275,所以-208>-275,所以-413>-511.【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要比较两个二次根式的大小,可以先运用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将根号外的数移到根号内,再比较被开方数的大小.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第2课时二次根式的除法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ab=ab(a≥0,b>0)和ab=ab(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运算;2.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运用它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化成最简二次根式.【过程与方法】通过计算或化简的结果来提炼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根据它的特点来检验最后结果是否满足最简二次根式的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经历二次根式除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法则.【教学难点】二次根式商的算术平方根的运用.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8~P10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一)二次根式的除法1.教材P8“探究”,计算下列各式,观察计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49=23,49=23;(2)1625=45,1625=45;(3)3649=67,3649=67.规律:一般地,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是ab=ab()a≥0,b>0.2.把ab=ab反过来,就得到ab=ab()a≥0,b>0,利用它可以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二)最简二次根式1.观察教材P8~P9例4、例5、例6中各小题的最后结果,比如22,310,2aa等,可以发现这些式子有如下两个特点:(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我们把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2.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一般要把最后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并且分母中不含二次根式.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计算:(1)123;(2)32÷18;(3)14÷116;(4)648.【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利用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解答】(1)原式=123=4=2 .(2)原式=32÷18=32×8=3×4=2 3.(3)原式=14÷116=14×16=4=2.(4)原式=648=8=2 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时,注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结果必须是最简二次根式.【例2】化简:(1)364;(2)64b29a2;(3)35;(4)22-1.【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利用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法则和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将二次根式进行化简.【解答】(1)原式=364=38.(2)原式=64b29a2=8b3a.(3)原式=35=3×55×5=155.(4)原式=2×()2+1()2-1()2+1=2+22-1=2+ 2.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法则和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将二次根式进行化简时,注意将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计算113÷213÷125的结果是( A ) A .27 5B .27C . 2D .272.如果xy(y >0)是二次根式,那么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是( C ) A .xy(y >0) B .xy (y >0) C .xyy(y >0) D .以上都不对3.化简: (1)483; (2)0.7; (3)23-1; (4)6-56+5. 解:(1)4. (2)7010. (3)3+1. (4)11-230.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 【例3】已知9-x x -6=9-xx -6,且x 为偶数,求(1+x )x 2-5x +4x 2-1的值.【互动探索】等式形式符合商的算术平方根公式→确定x 的取值范围→化简所求式子【解答】由题意,得⎩⎪⎨⎪⎧ 9-x ≥0,x -6>0,即⎩⎪⎨⎪⎧x ≤9,x >6,∴6<x ≤9.∵x 为偶数,∴x =8, ∴原式=(1+x )(x -4)(x -1)(x +1)(x -1)=(1+x )x -4x +1=(1+x )x -4(x +1)=(1+x )(x -4). ∴当x =8时,原式=4×9=6.【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根据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化简时,分子中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分母中被开方数是正数.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16.3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加减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会进行二次根式的加法与减法运算.【过程与方法】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渗透对二次根式加减法的理解,再总结经验,用它来指导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会合作学习的先进性.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会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掌握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教学难点】运用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12~P13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一般地,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2.计算下列各式.(1)22+32;(2)28-38+58;(3)7+27+9×7;(4)33-23+ 2.解:(1)原式=(2+3)2=5 2.(2)原式=(2-3+5)8=48=8 2.(3)原式=7+27+37=(1+2+3)7=67.(4) 原式=(3-2)3+2=3+ 2.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计算: (1)27+13+12; (2)32+48-8+3; (3)3⎝⎛⎭⎫22-63+ 1.5-223;(4)()6-222+()23-1()23+1.【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运用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及乘法公式进行计算,在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解答】(1)27+13+12=33+33+23=1633. (2)32+48-8+3=32+43-22+3=2+5 3. (3)3⎝⎛⎭⎫22-63+ 1.5-223=26-2+62-223=326-53 2.(4)()6-222+()23-1()23+1=6-412+8+()12-1=25-8 3.【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计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时,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计算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时,注意运算顺序.【例2】已知a -5-2+b -5+2=0,求a 2+b 2+7的值.【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可得a =5+2,b = 5-2,然后再代入求值即可.【解答】由题意,得a -5-2=0,b -5+2=0,解得a =5+2,b =5-2,a 2+b 2+7=5+4+45+5+4-45+7=5.【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加减,关键是掌握算术平方根具有非负性.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计算32-2的值是( D ) A .2 B .3 C . 2D .2 22.若最简二次根式3a -8与17-2a 可以合并,则a =5. 3.计算: (1)348-913+312; (2)(48+20)+(12-5). 解:(1)=15 3. (2)63+ 5.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已知4x 2+y 2-4x -6y +10=0,求23x 9x +y 2x y 3-x 21x -5x yx的值. 【互动探索】先将已知等式进行变形,把它配成完全平方式,得(2x -1)2+(y -3)2=0,即可求出x 、y 的值.再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先把各项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最后代入求值.【解答】∵4x 2+y 2-4x -6y +10=4x 2-4x +1+y 2-6y +9=(2x -1)2+(y -3)2=0,∴x =12,y =3. 原式=23x 9x +y 2x y3-x 21x+5x y x=2x x +xy -x x +5xy =x x +6xy . 当x =12,y =3时,原式=12×12+632=24+3 6.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化简求值时一般是先化简为最简二次根式,再代入求值.化简时不能跨度太大,缺少必要的步骤易造成错解.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含有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和含有二次根式的乘法公式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复习整式运算知识并将该知识应用于含有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知识间的类比,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地运用二次根式混合运算法则及运算律进行运算,并把结果化简.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14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整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一样,即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2.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 3.计算: (1)13×27; (2)35; (3)80-45; (4)(25-2)2. 解:(1)3. (2)155. (3) 5. (4)22-410.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计算: (1)12223×9145÷35; (2)⎝⎛⎭⎫312-213+48÷23+⎝⎛⎭⎫132;(3)2-(3+2)÷3.【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解答】(1)原式=12×9×83×145×53=12×9×229= 2. (2)原式=⎝⎛⎭⎫63-233+43÷23+13=2833×123+13=143+13=5. (3)原式=2-3+23=2-1-233.【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整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一样,即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例2】计算:(1)(2+3-6)(2-3+6); (2)(2-1)2+22(3-2)(3+2); (3)⎝⎛⎭⎫6-1332-3424×(-26).【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1)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2)先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3)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即可.【解答】(1)原式=[2+(3-6)][2-(3-6)]=(2)2-(3-6)2=2-(9-218)=2-9+62=-7+6 2.(2)原式=2-22+1+22×(3-2)=2-22+1+22=3. (3)原式=⎝⎛⎭⎫6-66-326×(-26)=-236×(-26)=8.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乘法公式进行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关键是熟记常见的乘法公式;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整式乘法的运算律同样适用.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下列计算:①(2)2=2;② (-2)2=2;③(-23)2=12;④(2+3)( 2-3)=-1.其中正确的有( D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如果(2+2)2=a +b 2(a ,b 为有理数),则a = 6,b = 4. 3.计算: (1)(6+8)×3; (2)(46-32)÷22; (3)(5+6)(3-5); (4)(10+7)(10-7).解:(1)32+2 6.(2)23-32.(3)13-3 5.(4)3.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先化简,再求值:1x+y+1y+yx x+y,其中x=5+12,y=5-12.【互动探索】化简式子→代入x、y的值进行计算【解答】1x+y+1y+yx(x+y)=xyxy(x+y)+x(x+y)xy(x+y)+y2xy(x+y)=xy+x(x+y)+y2xy(x+y)=(x+y)2xy(x+y)=x+y xy.当x=5+12,y=5-12时,x+y=5,xy=1,所以原式= 5.【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求代数式的值,如果直接代入计算比较繁琐,可以根据式子特点,整体代入进行计算.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同整式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乘法公式和乘法法则同样适用.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16.1二次根式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1.二次根式的概念和应用.2.二次根式的非负性.重点二次根式的概念.难点二次根式的非负性.一、情景导入师:(多媒体展示)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东方明珠电视塔.电视节目信号的传播半径r/km与电视塔高h/km之间有近似关系r=2Rh(R为地球半径).如果两个电视塔的高分别为h1km,h2km,那么它们的传播半径之比为多少?同学们能化简这个式子吗?由学生计算、讨论后得出结果,并提问.生:半径之比为2Rh12Rh2,暂时我们还不会对它进行化简.师:那么怎么去化简它呢?这要用到二次根式的运算和化简.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这将是本章所学的主要内容.二、新课教授活动1:知识迁移,归纳概念(多媒体演示)用含根号的式子填空.(1)17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2)如图,要做一个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7 cm和4 cm的三角形,斜边长应为________cm;(3)一个长方形的围栏,长是宽的2倍,面积为130 m2,则它的宽为________m;(4)面积为3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面积为a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____;(5)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单位:s)与开始落下时的高度h(单位:m)满足关系h=5t2.如果用含有h的式子表示t,则t=________.【答案】(1)17 (2)65 (3)65 (4) 3 a(5)h 5活动2: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多媒体展示)(1)式子a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被开方数a满足什么条件时,式子a才有意义?(2)当a>0时,a________0;当a=0时,a________0;二次根式是一个________.【答案】(1)a的算术平方根,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2)>=非负数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强调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当a>0时,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因此a>0;当a=0时,a表示0的算术平方根,因此a=0.也就是说,当a≥0时,a≥0.三、例题讲解【例】当x 是怎样的实数时,x -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解:由x -2≥0,得x≥2.所以当x≥2时,x -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四、巩固练习1.已知a -2+b +12=0,求-a 2b 的值.【答案】a -2≥0,b +12≥0,又∵它们的和为0,∴a -2=0且b +12=0,解得a =2,b =-12.∴-a 2b =-22×(-12)=2.2.若x ,y 使x -1+1-x -y =3有意义,求2x +y 的值. 【答案】-1 五、课堂小结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二次根式的概念.形如a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称为二次根号.2.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必须是什么数才有意义?a (a≥0)又是什么数?1.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给出实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教师引导与启发,师生互动,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地位.2.注重知识之间的衔接,在温故知新的过程中引出新知,讲练结合旨在巩固学生对新知的理解.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化简1.理解(a)2=a(a≥0),并能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2.通过具体数据的解答,探究a 2=a(a≥0),并利用这个结论解决具体问题.重点理解并掌握(a)2=a(a≥0),a 2=a(a≥0)以及它们的运用. 难点探究结论.一、复习导入教师复习口述上节课的重要内容,并板书: 1.形如a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a (a≥0)是一个非负数.那么,当a≥0时,(a)2等于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授 活动1:(多媒体演示)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4)2=________;(2)2=________;(13)2=________;(52)2=________;(0.01)2=________;(0)2=________.由学生计算、讨论得出结果,并提问部分过程,教师进行点评. 老师点评:4是4的算术平方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4是一个平方等于4的非负数,因此(4)2=4.同理:(2)2=2;(13)2=13;(52)2=52;(0.01)2=0.01;(0)2=0.所以归纳出:(a)2=a(a≥0).【例1】教材第3页例2 活动2:(多媒体展示)填空: 22=________;0.12=________;(13)2=________;(37)2=________; (212)2=________;02=________. 教师点评: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我们可以得到:22=2;0.12=0.1;(13)2=13;(37)2=37;(212)2=212;02=0. 所以归纳出:a 2=a(a≥0).【例2】教材第4页例3 教师点评:当a≥0时,a 2=a ;当a≤0时,a 2=-a.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应理解并掌握(a)2=a(a≥0)和a 2=a (a≥0)及其运用,同时应理解a 2=-a(a≤0).1.注意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按照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2.在总结二次根式性质的过程中,由学生经过观察、分析的过程,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体会成功.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乘法理解并掌握a ·b =ab (a≥0,b ≥0),a·b=a ·b (a≥0,b ≥0),会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重点a ·b =ab (a≥0,b ≥0),a·b=a ·b (a≥0,b ≥0)及它们的运用. 难点利用逆向思维,导出a·b=a ·b (a≥0,b ≥0).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1:发现探究(多媒体展示)填空:(1)4×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5×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9×3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3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1)4×9=6,4×9=6;(2)25×16=20,25×16=20;(3)19×36=2,19×36=2;(4)100×0=0,100×0=0.试一试,参考上面的结果,比较四组等式的大小关系.生:上面各组中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二、新课教授活动2:总结规律结合刚才的计算,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问部分学生,最后教师综合学生的答案,加以点评,归纳出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教师点评:1.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2.两个非负数算术平方根的积等于它们积的算术平方根.一般地,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为:a·b=ab(a≥0,b≥0)由等式的对称性,反过来:ab=a·b(a≥0,b≥0)活动3:讲练结合教材第6~7页例题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7页的练习.【答案】课本练习第1题:(1)10;(2)6;(3)23;(4)2.第2题:(1)77;(2)15;(3)2y;(4)4bc ac.第3题:4 5.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a ·b =ab (a≥0,b ≥0),ab =a ·b (a≥0,b ≥0)及其应用.1.创设情境,给出实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教师引导启发,按照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2.在二次根式乘法法则的形成过程中,由学生大胆猜测,经过思考、分析、讨论的过程,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成功. 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除法理解a b =ab(a≥0,b >0)和a b =ab(a≥0,b >0),会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重点 理解并掌握a b=ab(a≥0,b >0),a b =ab(a≥0,b >0),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难点归纳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一、复习导入 活动1:1.由学生回答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及逆向等式. 2.填空(多媒体展示).(1)925=________,925=________;(2)164=________,164=________; (3)8149=________,8149=________; (4)3664=________,3664=________. 二、新课教授 活动2:先由学生对上面的结果进行比较,观察每组两个算式结果的大小关系,并总结规律. 教师点评: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除以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它们商的算术平方根. 一般地,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是: a b=a b (a≥0,b >0)由等式的对称性,反过来: a b =ab (a≥0,b >0) 【例】教材第8~9页例题 三、巩固练习课本第10页练习第1题. 【答案】(1)3 (2)2 3 (3)33(4)2a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a b =a b (a≥0,b >0)和a b=a b(a≥0,b >0)及其应用.1.创设情境,复习二次根式的乘法,旨在类比学习二次根式的除法,培养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2.二次根式除法的学习过程,按照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由学生经历思考、讨论、分析的过程,让学生大胆猜测,使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成功.第3课时 最简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重点最简二次根式的运用. 难点会判断这个二次根式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一、复习导入(学习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请四位同学上台板书)计算:(1)23;(2)2618;(3)82a ;(4)x3x 2y.教师点评:(1)23=63;(2)2618=233;(3)82a =2a a ;(4)x 3x 2y=xy y .二、新课教授教师点评:上面这些式子的结果具有如下两个特点: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师:我们把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教师板书) 教师强调: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一般要把最后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例1】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最简二次根式,为什么?(1)3xy 12x ;(2)25a 3a 3;(3)1x;(4)0.2a.解:(1)被开方数中有因数12,因此它不是最简二次根式;(2)被开方数中有开得尽方的因式a 2,因此它不是最简二次根式;(3)被开方数中有分母,因此它不是最简二次根式;(4)被开方数中有因数0.2,它不是整数,所以它不是最简二次根式.【例2】化简:(1)278;(2)12x 2y 3(x ≥0);(3)a 2b 4+a 4b 2(ab≥0).解:(1)278=27×28×2=916×6=346; (2)12x 2y 3=4x 2y 2·3y =2xy 3y ;(3)a 2b 4+a 4b 2=a 2b 2(b 2+a 2)=ab a 2+b 2. 【例3】教材第9页例7 三、课堂小结1.本节课应掌握最简二次根式的特点及其运用.2.二次根式的运算结果要化为最简二次根式.1.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温故而知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教师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在经过思考、讨论和分析的过程后,获得新知,体会学习的乐趣.2.前两个例题旨在加强对最简二次根式的理解,第三个例题让学生灵活运用二次根式解决实际问题.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加减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加减的方法,并能用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重点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加减计算的方法. 难点二次根式的化简、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一、复习导入 (学生活动) 1.计算:(1)x +2x ;(2)3a -2a +4a ;(3)2x 2-3x 2+5x 2;(4)2a 2-4a 2+3a.2.教师点评:上面的运算实际上就是以前所学习的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就是字母连同指数不变,系数相加减.二、新课教授 (学生活动)1.类比计算,说明理由.(1)2+22;(2)38-28+48; (3)32+8;(4)23-33+12. 2.教师点评:(1)2+22=(1+2)2=32;(2)38-28+48=(3-2+4)8=58=102;(3)虽然表面上2与8的被开方数不同,不能当作被开方数相同,但8可化为22,32+8=32+22=(3+2)2=52;(4)同样12可化为23,23-33+12=23-33+23=(2-3+2)3= 3. 所以在用二次根式进行加减运算时,如果被开方数相同则可以进行合并,因此可将二次根式先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比较被开方数是否相同.因此可得: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例1】教材第13页例1 【例2】教材第13页例2 三、巩固练习教材第13页练习第1,2题.【答案】第1题:(1)不正确,两边不相等;(2)不正确,两边不相等;(3)正确.第2题:(1)-47;(2)35;(3)102-33;(4)36+142.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进行二次根式加减运算时,先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相同被开方数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1.创设情境,给出实例.由学生主动参与,经过思考、讨论、分析的过程,老师加以启发和引导,类比得出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2.两个例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尤其是例2,要按照两个步骤进行计算,培养了学生利用概念、法则进行计算和化简的严谨态度和科学精神.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含有二次根式的式子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和含有二次根式的多项式乘法公式的应用.重点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难点由整式运算知识迁移到含二次根式的运算.一、复习导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计算:(1)(3x 2+2x +2)·4x;(2)(4x 2-2xy)÷(-2xy); (3)(3a +2b)(3a -2b);(4)(2x +1)2+(2x -1)2. 二、新课教授由于整式运算中的x ,y ,a ,b 是字母,它的意义十分广泛,可以代表一切,当然也可以代表二次根式,因此整式中的运算规律也适用于二次根式,下面我们就使用这些规律来进行计算.【例1】计算:(1)(8+3)×6; (2)(42-36)÷2 2.分析:二次根式仍然满足整式的运算规律,所以可直接用整式的运算规律. 解:(1)(8+3)×6=8×6+3× 6 =48+18=43+32; (2)(42-36)÷2 2=42÷22-36÷22=2-323.【例2】计算:(1)(2+3)(2-5); (2)(5+3)(5-3);(3)(3-2)2.分析:第(1)题可类比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来计算,第(2)题把5当作a ,3当作b ,就可以类比(a +b)(a -b)=a 2-b 2,第(3)题可类比(a -b)2=a 2-2ab +b 2来计算.解:(1)(2+3)(2-5)=(2)2+32-52-15 =2+32-52-15 =-13-22;(2)(5+3)(5-3)=(5)2-(3)2=5-3=2;(3)(3-2)2=(3)2-2×3×2+(2)2=5-2 6. 三、巩固练习教材第14页练习第1,2题.【答案】第1题:(1)6+10;(2)4+22;(3)11+55;(4)4.第2题:(1)9;(2)a -b;(3)7+43;(4)22-410.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利用整式运算的规律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乘方等运算.1.情境引入,复习整式运算的知识,旨在迁移到利用乘法公式进行含二次根式算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2.例题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公式在二次根式运算中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6章二次根式(教案)一
-教学难点2举例:对比\(\sqrt{8}\)和\(\sqrt{6}\),解释为什么\(\sqrt{8}\)可以化简为\(2\sqrt{2}\),因为8是2的平方的倍数,而6则不是任何整数的平方的倍数,因此不能化简。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是形如√a(a≥0)的表达式,它是表示非负数平方根的一种数学表达方式,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某些数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二次根式在几何中的应用,例如计算非整数边长的正方形面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二次根式的概念:强调根号下的数必须是非负数,以及二次根式的书写规范。
-二次根式的性质:掌握二次根式的非负性、乘除法运算法则,如\(\sqrt{a} \cdot \sqrt{b} = \sqrt{ab}\)。
-二次根式的化简:学会将二次根式化简至最简形式,如\(\sqrt{18} = \sqrt{9 \cdot 2} = 3\sqrt{2}\)。
3.增强学生数学建模素养,培养学生运用二次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对二次根式的估算,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4.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通过二次根式的图形表示,使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律,提高数学思维品质。
5.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素养,使学生能够从具体的二次根式实例中抽象出一般性规律,形成数学的一般概念。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教案新人教版
16.1.1 二次根式教学内容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教学目标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a(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关键1.重点: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2.难点与关键:利用“a(a≥0)”解决具体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课本P2的三个思考题:二、探索新知很明显3、10、,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次根式.因此,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学生活动)议一议:1.-1有算术平方根吗?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3.当a<0,a有意义吗?老师点评:(略)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2、33、、x(x>0)、0、42、+(x≥0,y•≥0).-2、、x y分析: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二次根号“”;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或0.+(x≥0,y≥0);不是二次根式的有:解:二次根式有:2、x(x>0)、0、-2、x y33、、42、.x-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例2.当x是多少时,31x-才能有意义.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31解:由3x-1≥0,得:x≥当x ≥时,3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三、巩固练习 教材P5练习1、2、3.四、应用拓展例3.当x 是多少时,23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要使23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同时满足23x +中的≥0和中的x+1≠0.解:依题意,得由①得:x ≥-由②得:x ≠-1当x ≥-且x ≠-1时,23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例4(1)已知y=2x -+2x -+5,求的值.(答案:2)(2)若1a ++1b -=0,求a 2004+b 2004的值.(答案:)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本节课要掌握:1.形如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六、布置作业1.教材P5 1,2,3,4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第一课时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A .-7B .37C .xD .x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A .4B .16C .8D .3.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5,那么它的边长是( )A .5B .5C .D .以上皆不对二、填空题1.形如________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2.面积为a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3.负数________平方根.三、综合提高题1.某工厂要制作一批体积为1m 3的产品包装盒,其高为0.2m ,按设计需要,•底面应做成正方形,试问底面边长应是多少?2.当x 是多少时,+x 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3.若3x -+3x -有意义,则2x -=_______.4.使式子有意义的未知数x 有( )个.A .0B .1C .2D .无数5.已知a 、b 为实数,且5a -+2102a -=b+4,求a 、b 的值.第一课时作业设计答案:一、1.A 2.D 3.B二、1.a (a ≥0) 2.a 3.没有三、1.设底面边长为x ,则0.2x 2=1,解答:x=5.2.依题意得:,∴当x>-且x ≠0时,+x 2在实数范围内没有意义.3.4.B5.a=5,b=-42019-2020学年初二下学期期末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关于函数21y x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图像必经过()2,1-B .若两点()()1122,,,A x y B x y 在该函数图像上,且12x x <,12y y >C .函数的图像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2y x =的图像D .当0.5x >时,0y >2.如图,点A 在双曲线1y x =上,点B 在双曲线3y x=上,且AB//x 轴,C 、D 在x 轴上,若四边形ABCD 为矩形,则它的面积为( )A .1B .2C .3D .43.下列式子中,表示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的是( )A .5y x =+B .3y x =C .23y x =D .23y x =4.为增强学生体质,某中学在体育课中加强了学生的长跑训练.在一次女子800米耐力测试中,小静和小茜在校园内200米的环形跑道上同时起跑,同时到达终点;所跑的路程S (米)与所用的时间t (秒)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她们第一次相遇的时间是起跑后的第( )秒A .80B .105C .120D .150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α,∠ABC 的平分线与∠BCD 的平分线交于点P ,则∠P=( )A .90°-12αB .90°+ 12αC .2αD .360°-α 6.若a b >,则下列不等式正确的是( )A .a b 0-<B .a 8b 8+<-C .5a 5b -<-D .a b 44< 7.某市的夏天经常台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多不便,小明了解到去年8月16日的连续12个小时的风力变化情况,并画出了风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时风力最小B .8时风力最小C .在8时至12时,风力最大为7级D .8时至14时,风力不断增大 8.下列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为( )A .3B .13C .8D .33a (a >0)9.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E 为AB 的中点,将△ADE 绕点D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后得到△DCF ,连接EF ,则EF 的长为( )A .3B .5C .6D .1010. “龟兔首次赛跑”之后,输了比赛的兔子总结惨痛教训后.决定和乌龟再赛一场.图中的函数图象刻画了“龟兔再次赛跑”的故事(x 表示乌龟从起点出发所行的时间,1y 表示乌龟所行的路程,2y 表示兔子所行的路程.下列说法中:①“龟兔再次赛跑”的路程为1000米;②兔子和乌龟同时从起点出发;③乌龟在途中休息了10分钟;④兔子在途中750米处上了乌龟.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 11.如图,在菱形ABCD 中,点E 为AB 上一点,DE AD =,连接EC .若36ADE ∠=,则BCE ∠的度数为__________.12.如图,点D 是Rt △ABC 斜边AB 的中点,AC =1,CD =1.5,那么BC =_____.13.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添加一个条件判定ABCD 是菱形,所添条件为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14.如图,一只蚂蚁从棱长为1的正方体纸箱的A 点沿纸箱表面爬到B 点,那么它所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_____.15.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 2-4x -3=0的两根为m ,n ,则2m -mn +2n = .16.已知:如图,在△ABC 中,∠ACB =90°,D 、E 、F 分别是AC 、AB 、BC 的中点,若CE=8,则DF 的长是________.17.如图,直线y kx b =+经过点()1,2--A 和点()2,0B -,直线2y x =经过点A ,则不等式组20x kx b <+<的解集是______.三、解答题18.如图1,将线段AB 平移至DC ,使点A 与点D 对应,点B 与点C 对应,连接AD 、BC . (1)填空:AB 与CD 的位置关系为 ,BC 与AD 的位置关系为 .(2)如图2,若G 、E 为射线DC 上的点,AGE GAE ∠=∠,AF 平分DAE ∠交直线CD 于F ,且30FAG ∠=,求B 的度数.19.(6分)(1)解分式方程:23111x x x=---;(2)化简:2221211a a a a a a +⎛⎫÷- ⎪-+-⎝⎭ 20.(6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E 平分∠ABC ,且与AD 边交于点E ,∠AEB =45°,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21.(6分)如图,在矩形ABCD 中,,.将矩形ABCD 沿过点C 的直线折叠,使点B 落在对角线AC 上的点E 处,折痕交AB 于点F .(1)求线段AC 的长.(2)求线段EF 的长.(3)点G 在线段CF 上,在边CD 上存在点H ,使以E 、F 、G 、H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画出,并直接写出线段DH 的长.22.(8分)暑假期间,小明和父母一起开车到距家200千米的景点旅游.出发前,汽车油箱内储油45升;当行驶150千米时,发现油箱剩余油量为30升.(1)已知油箱内余油量y(升)是行驶路程x(千米)的一次函数,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2)当油箱中余油量少于3升时,汽车将自动报警.如果往返途中不加油,他们能否在汽车报警前回到家?请说明理由. 23.(8分)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E F ,,分别为OC OA ,的中点.求证:BE DF =.24.(10分)解分式方程: (1) 416x x=+ (2) 311(1)(2)x x x x -=--+ 25.(10分)已知如图,抛物线26y ax bx =++与x 轴交于点A 和点C (2,0),与y 轴交于点D ,将△DOC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后,点D 恰好与点A 重合,点C 与点B 重合.(1)直接写出点A 和点B 的坐标;(2)求a 和b 的值;(3)已知点E 是该抛物线的顶点,求证:AB ⊥EB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B【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依次分析选项可得答案.【详解】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依次分析可得,A 、x=-2时,y=-2×(-2)-1=3,故图象必经过(-2,3),故错误,B 、k <0,则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12x x <时,12y y >,故正确,C 、函数的图像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22y x =--的图像,故错误;D 、由y=-2x-1得12y x +=-,∵x >0.5, ∴10.52y +->解得,y <0,故选项D 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注意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系数与图象的联系.2.B【解析】【分析】根据双曲线的图象上的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矩形的面积S的关系S=|k|即可判断.【详解】解:过A点作AE⊥y轴,垂足为E,∵点A在双曲线y=1x上,∴四边形AEOD的面积为1,∵点B在双曲线y=3x上,且AB∥x轴,∴四边形BEOC的面积为3,∴四边形ABCD为矩形,则它的面积为3−1=2.故选B.3.B【解析】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y=kx的定义条件:k为常数且k≠0,自变量次数为1,判断各选项,即可得出答案.详解:A、y=x+5,是和的形式,故本选项错误;B、y=3x,符合正比例函数的含义,故本选项正确;C、y=3x2,自变量次数不为1,故本选项错误;D、y2=3x,函数次数不为1,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的定义,难度不大,注意基础概念的掌握.4.C【解析】【分析】如图,分别求出OA、BC的解析式,然后联立方程,解方程就可以求出第一次相遇时间.【详解】设直线OA 的解析式为y=kx ,代入A (200,800)得800=200k ,解得k=4,故直线OA 的解析式为y=4x ,设BC 的解析式为y 1=k 1x+b ,由题意,得1136060540150k b k b =+⎧⎨=+⎩, 解得:12240k b =⎧⎨=⎩, ∴BC 的解析式为y 1=2x+240,当y=y 1时,4x=2x+240,解得:x=120,则她们第一次相遇的时间是起跑后的第120秒,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运用,一次函数的图象的意义的运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运用,解答时认真分析求出一次函数图象的数据意义是关键.5.C【解析】试题分析:∵四边形ABCD 中,∠ABC+∠BCD=360°﹣(∠A+∠D )=360°﹣α,∵PB 和PC 分别为∠ABC 、∠BCD 的平分线,∴∠PBC+∠PCB=(∠ABC+∠BCD )=12(360°﹣α)=180°﹣12α, 则∠P=180°﹣(∠PBC+∠PCB )=180°﹣(180°﹣12α)=12α. 故选C .考点:1.多边形内角与外角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逐个分析即可.【详解】若a b >,则 a b 0->,a 8b 8+>-,5a 5b -<-,a b 44>. 故选C【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不等式的性质.解题关键点:熟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7.A【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可以判断各个选项中的结论是否正确,本题得以解决.【详解】解:由图象可得,20时风力最小,故选项A 正确,选项B 错误,在8时至12时,风力最大为4级,故选项C 错误,8时至11时,风力不断增大,11至12时,风力在不断减小,在12至14时,风力不断增大,故选项D 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图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8.A【解析】【分析】【详解】是最简二次根式;===本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9.D【解析】【分析】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DE ,再根据旋转的性质得∠EDF=∠ADC=90°,DE=DF ,则可判断△D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计算EF 的长.【详解】∵E 为AB 的中点,AB=4,∴AE=2,∴∵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A=∠ADC=90°,∴∠ADE +∠EDC=90°.∵△ADE 绕点D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后得到△DCF ,∴∠ADE=∠CDF ,DE=DF ,∴∠CDF +∠EDC=90°,∴△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一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0.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各个小题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解:由图可得,“龟兔再次赛跑”的路程为1000米,故①正确;乌龟先出发,兔子在乌龟出发40分钟时出发,故②错误;乌龟在途中休息了:40-30=10(分钟),故③正确;当40≤x≤60,设y 1=kx+b ,由题意得40600601000k b k b +=⎧⎨+=⎩,k=20,b=-200,∴y 1=20x-200(40≤x≤60).当40≤x≤50,设y 2=mx+n ,由题意得400501000m n m n +=⎧⎨+=⎩, 解得m=100,n=-4000,∴y 2=100x-4000(40≤x≤50).当y 1=y 2时,兔子追上乌龟,此时20x-200=100x-4000,解得:x=47.5,y 1=y 2=750米,即兔子在途中750米处追上乌龟,故④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二、填空题11.18【解析】【分析】由菱形的性质可得AD=CD ,∠A=∠BCD ,CD ∥AB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AE=∠DEA=72°,∠DCE=54°,即可求解.【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AD=CD ,∠A=∠BCD ,CD ∥AB,∵DE=AD ,∠ADE=36°,∴∠DAE=∠DEA=72°,∵CD ∥AB,∴∠CDE=∠DEA=72°,且DE=DC=DA,∴∠DCE=54°,∵∠DCB=∠DAE=72°,∴∠BCE=∠DCB-∠DCE=18°.故答案为:18.【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运用菱形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12.2【解析】【分析】首先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得出AB,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BC.【详解】∵在Rt△ABC中,∠ACB=90°,D是AB的中点,∴AB=2CD=17,∴BC=2,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熟练掌握,即可解题.13.AD=AB【解析】【分析】根据菱形的判定定理即可求解.【详解】∵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可以添加AD=AB,即可判定ABCD是菱形,故填:AD=A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菱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知菱形的判定定理.14【解析】【分析】把此正方体的一面展开,然后在平面内,利用勾股定理求点A和点B间的线段长,即可得到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在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长等于棱长,另一条直角边长等于两条棱长,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详解】解:∵展开后由勾股定理得:AB 2=12+(1+1)2=5,∴AB =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化曲面为平面”是解决“怎样爬行最近”这类问题的关键. 15.1【解析】试题分析:由m 与n 为已知方程的解,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m+n=4,mn=﹣3,将所求式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变形后,即2m ﹣mn+2n =()2m n +﹣3mn=16+9=1.故答案为1.考点:根与系数的关系.16.1【解析】【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2CE=16,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计算即可.【详解】∵∠ACB=90°,E 是AB 的中点,∴AB=2CE=16, ∵D 、F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DF=12AB=1.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17.21x -<<-【解析】【分析】解不等式2x <kx+b <0的解集,就是指函数图象在A ,B 之间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详解】解:根据题意得到y=kx+b 与y=2x 交点为A (-1,-2),解不等式2x <kx+b <0的解集,就是指函数图象在A ,B 之间的部分,又B (-2,0),此时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2<x <-1.即不等式2x <kx+b <0的解集为:-2<x <-1.故答案为:-2<x <-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函数图象即可得到不等式的解集.三、解答题18.(1)//AB CD ,//AD BC ;(2)120°【解析】【分析】(1)根据平移的性质,即可判定;(2)根据平行和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等角转换,即可得解.【详解】(1)由平移的性质,得//AB CD ,AB=CD∴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D BC(2)∵//AB CD∴BAG G ∠=∠∵G EAG ∠=∠∴EAG BAG ∠=∠∵AF 平分DAE ∠∴FAE FAD ∠=∠∴2BAD FAG ∠=∠∵30FAG ∠=∴60BAD ∠=∵//BC AD∴180B BAD ∠+∠=∴120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平移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即可解题.19.(1)14x =-;(2)2a a 1-. 【解析】【分析】(1)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可得x 的值,经检验是分式方程的解; (2)原式括号中两项通分并进行同分母减法计算,同时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即可求解.【详解】(1)解:()231x x =---14x =- 经检验:14x =-是原方程的解,所以原方程的解为14x =-. (2)原式()()()212111a a a a a a a +-+=÷-- ()()()21111a a a a a a +-=⋅+- 2a a 1=-.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以及分式方程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20.见解析【解析】【分析】利用平行线性质得到∠EBC=∠AEB=45°,因为BE 平分∠ABC ,所以∠ABE=∠EBC=45°,所以∠ABC=90°,所以四边形ABCD 是矩形【详解】∵AD∥BC∴∠EBC=∠AEB=45°∵BE 平分∠ABC∴∠ABC=∠ABE +∠EBC =90°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性质、平行四边形性质、矩形的判定定理,本题关键在于能够证明出∠ABC是直角21.(1);(2);(3)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计算AC的长;(2)设EF=x,在Rt△AEF中,由勾股定理列方程可解答;(3)先正确画图,根据折叠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证明CH=GH可解答.【详解】解:(1)∵四边形ABCD矩形,.在中,;(2)设EF的长为x.由折叠,得,,,,,,在中,,即,解得..(3)如图,∵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EF∥GH,EF=GH=3,∴∠EFC=∠CGH,∵AB∥CD,由折叠得:∠BFC=∠EFC ,∴∠CGH=∠DCF ,∴CH=GH=3,∴DH=CD-CH=8-3=1.故答案为:(1);(2);(3)见解析,. 【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的综合题目,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2.(1)设y=kx+b,当x=0时,y=2,当x=150时,y=1.∴ 150k+b=1 b="2" 解得∴y=x+2.(2)当x=400时,y=×400+2=5>3. ∴他们能在汽车报警前回到家.【解析】(1)先设出一次函数关系式,再根据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函数关系式;(2)把x=400代入一次函数关系式计算出y 的值即可得到结果.23.见解析【解析】【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得到OA OC OB OD ==,,由E 、F 分别为OC 、OA 的中点得到OE=OF ,由此证明△OBE ≌△ODF ,得到BE=DF.【详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OA OC OB OD ==,.∵E F ,分别是OC OA ,的中点, ∴1122OE OC OF OA ==,, ∴OE OF =.在OBE △和ODF △中,OB OD BOE DOF OE OF =⎧⎪∠=∠⎨⎪=⎩,,,∴()OBE ODF SAS ≌,∴BE DF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的性质,线段中点的性质,利用SAS 证明三角形全等,将所证明的等量线段放在全等三角形中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路很关键,解题中注意积累方法.24.(1)2x =;(2)无解【解析】【分析】(1)最简公分母为x (x+6).方程两边都乘最简公分母,可以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结果需检验(2)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 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详解】(1)416x x=+ 解:方程两边同乘以(6)x x +得64x x +=解这个方程得,2x =检验:当2x =时,(6)0x x +≠所以原方程的解是2x =(2)311(1)(2)x x x x -=--+ 解:方程两边同乘以(1)(2)x x -+得22223x x x x +--+=解这个方程得,1x =检验:当1x =时,(1)(2)0x x -+=所以1x =是增根,分式方程无解【点睛】此题考查解分式方程,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法则25.(1)A (-6,0)、B (0,2);(2)12a =-,2b =-;(3)E(-2,8) . 【解析】试题分析: (1)由题意易得点D 的坐标为(0,6),结合AOB 是由△DOC 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即可得到OA=6,OB=OC=2,由此即可得到点A 和点B 的坐标;(2)将点A 和点C 的坐标代入26y ax bx =++列出关于a b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求得a b 、的值;(3)由(2)中所得a b 、的值可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把解析式配方即可求得点E 的坐标,结合点A 和点B 的坐标即可求得AE 2、AB 2、BE 2的值,这样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得到∠ABE=90°,从而可得AB ⊥BE.试题解析:(1)∵在26y ax bx =++中,当0x =时,6y =,∴点D 的坐标为(0,6),∵△AOB 是由△DOC 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OA=OD=6,OB=OC=2,∴点A 的坐标为(-6,0),点B 的坐标为(0,2);(2)∵点A (-6,0)和点C (2,0)在26y ax bx =++的图象上, ∴366604260a b a b -+=⎧⎨++=⎩ ,解得:122a b ⎧=-⎪⎨⎪=-⎩ ; (3)如图,连接AE ,由(2)可知1 22a b =-=-,, ∴221126(2)822y x x x =--+=-++, ∴点E 的坐标为(-2,8),∵点A (-6,0),点B (0,2),∴AE 2=22[2(6)]880---+=,AB 2=22(60)(20)40--+-=,BE 2=22(20)(82)40--+-=, ∴AE 2=AB 2+BE 2,∴∠ABE=90°,∴AB ⊥EB.2019-2020学年初二下学期期末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函数20182019x y x+=-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 A .2018x ≠B .2018x ≠-C .2019x ≠D .2019x ≠- 2.如果一个正多边形内角和等于1080°,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 )A .45B .60C .120D .1353.如图,□ABCD 的周长是28㎝,△ABC 的周长是22㎝,则AC 的长为( ) A .6㎝ B .12㎝ C .4㎝ D .8㎝4.将以此函数y=2x-1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直线解析式为( )A .y=2x+2B .y=2x+1C .y=2x+3D .y=2x-55.下列事件为必然事件的是( )A .抛掷一枚硬币,落地后正面朝上B .篮球运动员投篮,投进篮筐;C .自然状态下水从高处流向低处;D .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新闻.6.下列根式中,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 .7.一个纳米粒子的直径是 1 纳米(1 纳米= 0.000 000 001米),则该纳米粒子的直径 1 纳米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A .0.1⨯10-8米B .1⨯109米C .10 ⨯10-10米D .1⨯10-9米8.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B .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C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D .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9.如图,正方形ABCD 中,3DC DF =,连接AF 交对角线BD 于点E ,那么:DEF AEB S S ∆∆=( )A .1:2B .1:3C .1:4D .1:91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O 中,A (1,2),B (5,2),将平行四边形绕O 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平行四边形ABCO ,则点B 的坐标是( )A .(-2,4)B .(-2,5)C .(-1,5)D .(-1,4)二、填空题 11.某汽车生产厂对其生产的A 型汽车进行油耗试验,试验中汽车为匀速行驶汽在行驶过程中,油箱的余油量y (升)与行驶时间t (小时)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t (小时) 1 1 2 3 y (升) 111 92 84 76由表格中y 与t 的关系可知,当汽车行驶________小时,油箱的余油量为1.12.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32ax x--=32x -+2有正整数解,则符合条件的非负整数a 的值为_____. 13.一个多边形的各内角都相等,且内外角之差的绝对值为60°,则边数为__________.14.如图,DE 为△ABC 的中位线,点F 在DE 上,且∠AFB =90°,若AB =10,BC =16,则EF 的长为___________.15.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2﹣1)x 2+3ax ﹣3=0的一个解是x =1,则a 的值是_____.16.在等腰ABC △中,3AB AC ==,2BC =,则底边上的高等于__________.17.如图,菱形ABCD 中,AE 垂直平分BC ,垂足为E ,2AB cm =.那么菱形ABCD 的对角线BD 的长是_____cm .三、解答题18.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C 与点A 重合,折痕EF 分别与AB 、DC 交于点E 和点F ,AD =12,DC =1.(1)证明:△ADF ≌△AB′E ;(2)求线段AF的长度.(3)求△AEF的面积.19.(6分)先化简,再求值,211111xx x-⎛⎫⨯+⎪-+⎝⎭从-1、1、2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且使原式有意义的x的值代入求值.20.(6分)小红同学经常要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她发现旗杆的绳子刚好垂到地面上,当她把绳子下端拉开5m后,发现这时绳子的下端正好距地面1m,学校旗杆的高度是()A.21m B.13m C.10m D.8m21.(6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A、B分别落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顶点C在第一象限,BC与x轴平行.已知BC=2,△ABC的面积为1.(1)求点C的坐标.(2)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ABC旋转到△A1B1C的位置,求经过点B1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22.(8分)如图,已知直线1l与2l交x轴于点A,1l,2l分别交y轴于点B,C,1l,2l的表达式分别为131 2y x=-+,211 46y x=-.(1)求ABC∆的周长;(2)求12y y >时,x 的取值范围.23.(8分)在一只不透明的口袋里装有只有颜色不同的黑、白两种颜色的球共20个,某学习小组做摸球实验,将球搅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然后把它放回袋中,不断重复,下表是活动进行中的一组统计数据:(1)上表中的a= ;(2)“摸到白球”的概率的估计值是 (精确到0.1)(3)试估算口袋中黑、白两种颜色的球各有多少个?24.(10分)已知BD 垂直平分AC ,∠BCD=∠ADF ,AF ⊥AC ,(1)证明ABDF 是平行四边形;(2)若AF=DF=5,AD=6,求AC 的长.25.(10分)如图,正比例函数2y 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0)k y k x=≠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其中点B 的横坐标为1-.(1)求k 的值.(2)若点P 是x 轴上一点,且6ABP S ∆=,求点P 的坐标.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C【解析】【分析】根据分母不为零分式有意义,可得答案.【详解】解:由题意,得2019-x≠0,解得x≠2019,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利用分母不能为零得出不等式是解题关键.2.A【解析】【分析】首先设此多边形为n边形,根据题意得:180(n-2)=1080,即可求得n=8,再由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设此多边形为n边形,根据题意得:180(n-2)=1080,解得:n=8,∴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360°÷8=45°.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知识.注意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2)•180°,外角和等于360°.3.D【解析】∵ □的周长是28 cm,∴(cm).∵△的周长是22 cm,∴(cm).4.B【解析】【分析】直接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的有关结论求解.【详解】解:直线y=2x-1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直线解析式为y=2x-1+2,即y=2x+1,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图象为直线,当直线平移时k不变,当向上平移m个单位,则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为y=kx+b+m.5.C【解析】【分析】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判断相应事件的类型即可.【详解】解:A、抛掷一枚硬币,落地后正面朝上是随机事件;B、篮球运动员投篮,投进篮筺是随机事件;C、自然状态下水从高处流向低处是必然事件;D、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新闻是随机事件;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即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6.C【解析】【分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即可求出答案.【详解】C.原式=2,故C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概念.7.D【解析】【分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小的数时,n的值是第一个不是1的数字前1的个数的相反数,包括整数位上的1.【详解】1.111 111 111= 1 11-9米.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n值的确定是解答本题的难点.8.B【解析】【分析】【详解】A.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故正确;B. ∵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故不正确;C.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故正确;D. ∵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故正确;故选B.9.D【解析】【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易证S△DEF∽S△AEB,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为相似比的平方即可得解.【详解】解:∵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DF=∠EBA,∠EFD=∠EAB,AB=DC,∴DEF AEB,∵DC=3DF,∴DF:AB=1:3∴S △DEF:S△AEB=1:9.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解此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其知识点.10.B【解析】【分析】直接利用旋转的性质B点对应点到原点距离相同,进而得出坐标.【详解】解:∵将▱ABCO绕O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到▱A′B′C′O的位置,B(5,2),∴点B′的坐标是:(-2,5).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旋转的性质,正确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1.12.2【解析】【分析】由表格可知,开始油箱中的油为111L,每行驶1小时,油量减少8L,据此可得y与t的关系式.【详解】解:由题意可得:y=111-8t,当y=1时,1=111-8t解得:t=12.2.故答案为:12.2.【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关系式.注意贮满111L汽油的汽车,最多行驶的时间就是油箱中剩余油量为1时的t的值.12.1【解析】【分析】先解分式方程得x=42a+,由分式方程有正整数解,得出a+1=4,或a+1=1,且a≠0,解出a的值,最后根据a为非负整数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1,得:3﹣ax=3+1(x﹣1),解得x=42a+,。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6章二次根式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6章二次根式教案Lesson 1: The Concept of Quadratic Radicals1.Knowledge and Skills: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quadratic radicals and use the meaning of a (a≥0) to answer specific ns。
2.Process and Method: Raise ns for n。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concept。
analyze the XXX。
draw important ns。
and use XXX3.ns。
Attitudes。
and Values: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observe。
analyze。
XXX quadratic radicals。
Learning Focus: XXX in the form of a (a≥0)。
solving specific problems using "a (a≥0)"。
preparing basic XXXXXX-XXX:Analysis of Student n: Students XXX。
Activity Content:1.XXX een positive square roots and negative square roots is that they are expressed as ±a。
2.What is the arithmetic square root of a number。
What is the meaning of a in a (a≥0)。
Review of Knowledge: What is the square root of a number。
(完整版)新人教版第16章二次根式全章教案
4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第 1 课时16.1 二次根式(1)教学内容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 a (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2、过程与方法: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经历观察、比较,总结二次根式概念和被开方数取值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比较和应用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和创造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并提高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形如 a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2.难点:利用“ a (a≥0)”解决具体问题教学准备:彩色粉笔、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已知 x 2 = a ,那么 a 是 x 的______; x 是 a 的______, 记为____,a 一定是_____数。
(2)4 的算术平方根为 2,用式子表示为 =__________;正数 a 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0 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式子 a ≥ 0(a ≥ 0) 的意义是。
思考:教材 P2 思考二、探索新知很明显 3, s , 65, h ,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5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次根式.因此,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a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 式,“”称为二次根号.“思考:(1)-1 有算术平方根吗? (2)0 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3)当 a<0, a 有意义吗?三、例题讲解例 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2 、3 3 、 1 、 x(x>0)、 0 、 4 2 、 - 2 、 1 、 x + y (x≥0,y•≥0). x x + y分析: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二次根号“”;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或 0.解:二次根式有: 2 、 x (x>0)、 0 、、 - 2 、、 x + y (x≥0,y•≥0).不是二次根式的有: 3 3 、 1 、 4 2 、 1 .xx + y例2 (教材 P2 例 1)当 x 是怎样的实数时, x - 2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解:由 x - 2 ≥0,得:x≥2。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教案(全章)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一、二次根式1.概念:一般的,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即含有二次根号且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注意:二次根式√a的被开方数a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式子,单笔与满足a≥0。
2.性质:性质:2|a|.例题:1.当x是怎样的实数时,√x−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2.当a是怎样的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1)√a−1(2)√2a+3;(3)√−a(4)√5−a3.计算(1)(√)2(2)(2√)2(3)(4)2(4)(2)2(5)22(6)21.0(7)26(8)23二、二次根式的乘除1.二次根式的乘法(1)法则:√ab =√a.√b(a≥0, b≥0)注意:a,b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是含字母的代数式。
(2)拓展: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可以推广到多个二次根式相乘,即√a.√b.√c =√abc(a≥0, b≥0,c≥0)。
(3)误区警示:二次根式相乘的结果要化简成最简的二次根式或整式。
(4)最简二次根式:A.定义:一般的,被开方数不含分母,也不含能开的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最简二次根式。
B.识别一个二次根式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主要依据两点:○1被开方数中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例题:1.计算.(1)3×5(2)√1×√(3)√×√73(4)√16×81(5)√4a2b3(6)√×√(7)√3×√12(8)√4×√6(9)√5×√6(10)√288 ×√172 (11)√3 ×√6 (12)18×21(13)25×51 (14)16×41 (15)18×91 2.化简.(1)√8 (2)√12 (3)√18(4)√20 (5)√24 (6)√28(7)√32 (8)√36 (9)√40(10)√42 (11)√44 (12)√(13)√48 (14)√50 (15)√90(16)√108 (17)√112 (18)√120(19)√(20)√ (21)√(22)√160 (23)√225 (24)√180(25)√200 (26)√144 (27)√2.二次根式的除法 (1)法则:b aba(a ≥0, b ≥0),相反√a b =√a √b (a ≥0, b ≥0)也成立。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16.1二次根式(1)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6.1.1二次根式教课内容二次根式的观点及其运用教课目的理解二次根式的观点,并利用 a (a≥0)的意义解答详细题目.提出问题,依据问题给出观点,应用观点解决实质问题.教课重难点要点1.要点:形如 a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观点;2.难点与要点:利用“ a (a≥0)”解决详细问题.教课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达成以下三个课本P2 的三个思虑题:二、探究新知很显然 3 、10 、,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次根式.所以,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a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学生活动)议一议:1. -1 有算术平方根吗?2. 0 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3.当 a<0,a存心义吗?老师评论 : (略)例 1.以下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 2 、3 3 、、x (x>0)、0 、42、- 2、、x y(≥ ,≥ ).x0 y?0剖析:二次根式应知足两个条件:第一,有二次根号“”;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或 0.解:二次根式有: 2 、x (x>0)、0 、- 2 、x y (x≥0,y≥0);不是二次根式的有:33、、42、.例 2.当 x 是多少时,3x 1 在实数范围内存心义?剖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必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 3x-1≥0,? 3x1才能存心义.解:由 3x-1 ≥ 0,得: x≥当 x≥时,3x 1在实数范围内存心义.三、稳固练习教材 P5 练习 1、 2、 3.四、应用拓展例 3.当 x 是多少时,2x 3 +在实数范围内存心义?剖析:要使2x 3 +在实数范围内存心义,一定同时知足2x3中的≥0和中的 x+1 ≠ 0.解:依题意,得由①得: x≥ -由②得: x≠ -1当 x≥-且x≠ -1时,2x 3 +在实数范围内存心义.例 4(1) 已知 y= 2 x +x 2 +5,求的值.(答案:2)(2) 若 a 1 + b 1 =0,求a2004+b2004的值.(答案:)五、概括小结(学生活动,老师评论)本节课要掌握:1.形如 a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存心义,一定知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六、部署作业1.教材 P5 1 , 2,3,42.采用课时作业设计.第一课时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以下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A.-7 B .37 C .x D . x2.以下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A.4B.16C.8D.3.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5,那么它的边长是()A. 5 B. 5 C.D.以上皆不对二、填空题1.形如 ________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2.面积为 a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________.3.负数 ________平方根.三、综合提升题1.某工厂要制作一批体积为3的产品包装盒,其高为0.2m,按设计需要, ?底面应做1m成正方形,试问底面边长应是多少?2.当 x 是多少时,+x2在实数范围内存心义?3 .若 3 x + x 3 存心义,则x2 =_______.4. 使式子存心义的未知数x 有()个.A.0B.1C.2D.无数5. 已知 a、 b 为实数,且 a 5 +2 102a =b+4,求a、b的值.第一课时作业设计答案:一、1.A 2 .D 3.B二、 1. a (a≥0)2.a 3 .没有三、 1.设底面边长为x,则 0.2x 2=1,解答: x= 5 .2.依题意得:,∴当 x>-且x≠0时,+x2在实数范围内没存心义.3.4. B5. a=5, b=-4。
人教版本第十六章二次根式学习教案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课题:二次根式课型:新讲课教课目的:1、理解二次根式的定义,会用算术平方根的观点解说二次根式的意义2、会确立二次根式存心义的条件,知道a(a≥0)是非负数,并会运用会进行二次根式的平方运算,3、会对被开方数为平方数的二次根式进行化简经过研究a 2所含运算、和a2运算次序、运算结果剖析,归纳并掌握性质教课重点:1.a存心义的条件.2.a≥0时a≥0的应用.3.a 22的运算、化和a简教课难点:当a<0时a2的化简教课过程:一、复习引入在七年级实数中,已经用到过简单的二次根式,在本章中将系统地学习二次根式的运算。
二、研究新知(一)定义及非负性活动1、填空,达成课本思虑1:65,S,2,h5活动2、察看其形式上的共同点,被开方数的共同点,说明各式所表示的共赞同义.①①①活动3、给出二次根式的定义,介绍二次根式的读法.①活动4、思虑以下问题:①9的运算结果是3,9能否是二次根式?3能否是?②定义中为何要加a≥0?若a<0,a表示什么?有无心义?③当a=0为负数?a时,a表示什么?结果是什么?当a>0时,a表示什么?可不行能a≥0)是什么样的数呢?例1、当x是如何的实数时,以下二次根式存心义?在以下二次根式存心义的状况下,其运算结果是如何的实数?x2,1,x23x1练习:1、课本思虑2:当x是如何的实数时,x2,x3存心义?1、若x2m,则x和m的取值范围是x_____;m______.2、已知x3y50,求x,y的值各是多少?(二)两个运算性质活动5、达成课本研究 12活动6、对a中的运算次序、运算结果进行剖析,归纳出:一个非负数先开方再平方,结果不变.练习:课本例2活动7、达成课本研究2活动8、对a2中的运算次序、运算结果进行剖析,归纳出:一个非负数先平方再开方,结果不变;一个负数先平方再开方结果为相反数.练习:课本例3增补练习:1、化简:(4)2,(23)2;2、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此中c为斜边,则式子a2-c2与式子(ac)2有什么关系?三、讲堂训练达成课本中两个练习.1、2、m 1 m建立的条件是_______.m 1 m建立的条件是_______.四、小结归纳1、二次根式的观点及“被开方数非负”的条件和“运算结果非负”的性质.2、二次根式的两个运算性质,平方为“父对象”,开方为“子对象”.3、简单介绍代数式的观点.4、重复演示课件体现练习题,供学生记录.五、作业设计必做:P5:1、2、3、4、5、6选做:P5:7、8、9、10教课反省教课课题:二次根式的乘除(第1课时)教课课型:新讲课教课目的:会运用二次根式乘法法例进行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会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性质化简二次根式经历察看、比较、归纳二次根式乘法公式,经过公式的双向性获得积的算术平方根性质.经过例题剖析和学生练习,达成目标1,2,认识到乘法法例不过进行乘法运算的第一步,以后假如需要化简,进行化简,并逐渐意会被开方数的最优分解因数或因式的方法教课重点:双向运用a b ab(a≥0,b≥0)进行二次根式乘法运算教课难点:被开方数的最优分解因数或因式的方法教课过程一、复习引入:上节课学习了二次根式的定义和三个性质,这节课开始学习二次根式的运算,先来学习乘法运算二、研究新知(一)二次根式乘法法例活动1、1.填空,达成课本研究12.用1中所发现的规律比较大小36×4364;2×36活动2、给出二次根式的乘法法例活动3、思虑以下问题:①公式中为何要加a≥0,b≥0?②两个二次根式相乘其实就是不变,相乘③a b c(a≥0,b≥0,c≥0)=练习:课本例1,在(1)(2)以后增补(3)a4a归纳:运算的第一步是应用二次根式乘法法例,最后结果尽量简化(二)积的算术平方根性质活动4.将二次根式乘法公式逆用获得积的算术平方根性质达成课本例2,在(1)(2)之间增补48归纳:化简二次根式本质就是先将被开方数因数分解或因式分解,而后再将能开的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方后移到根号外.例3.计算:(1)147(2)35210;(3)3x 1 xy 3剖析:1)第一步被开方数相乘,不用急于得出结果,而是先察看因式或因数的特色,再确立能否需要利用乘法互换律和联合律以及乘方知识将被开方数的积变形为最大平方数或式与节余部分的积,最后将最大平方数或式开方后移到根号外.(2)运用乘法互换律和联合律将不含根号的数或式与含根号的数或式分别相乘,再把这两个积相乘.,以后同(1)三、讲堂训练达成课本练习.增补:1.x1x1x21建立,求x的取值范围.2.化简:x3yx0四、小结归纳二次根式乘法公式的双向运用;进行二次根式乘法运算的一般步骤,察看式子特色灵巧选用最优解法五、作业设计必做:P10:1、3(1)(2)、4增补作业:1.计算:(1)75;(2)127;(3)515;(4)324832.化简(1)27x2y3;(2)2a18ab 3教课课题:二次根式的乘除(第2课时)教学课型:新讲课教课目的:1.会运用二次根式除法法例进行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2.会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性质化简二次根式.理解最简二次根式观点,知道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一般要把最后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经过例题剖析和学生练习分母有理化方法进行二次根式除法教课重点:双向运用a a(a0、b0)进行二次根式除法运算b b教课难点:能使用分母有理化方法进行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教课过程:一、复习引入导语设计:上节课学习了二次根式的乘法,这节课学习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二、研究新知(一)二次根式除法法例活动1、1.填空,达成课本研究1用1中所发现的规律比较大小22;228855活动2、给出二次根式的除法法例活动3、思虑以下问题:①公式中为何要加a≥0,b>0?②两个二次根式相除其实就是不变,相除练习:课本例4,在(1)(2)以后增补(3)4a3a归纳:运算的第一步是应用二次根式除法法例,最后结果尽量简化.(二)商的算术平方根性质活动4.将二次根式除法公式逆用获得商的算术平方根性质达成课本例5归纳:化简被开方式含有分数线的二次根式,就是将分子的算术平方根做分子,分母的算术平方根做分母,再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分别化简.例6.计算:(1)3(2)32;(3)8 5272a剖析:第一步能够把被开方数相除,而后告诉学生被开方数中不可以含有分母,数一定是整数,利用分数的基天性质将分母变为完整平方数,开方后移到根号外;也能够直接模拟分数的基天性质和公式( a)2a, a b ab(a 0,b 0),以去掉分母中的根号.(三)最简二次根式观点活动5、让学生察看所做习题结果,总结归纳结果的特色,获得最简二次根式的观点.剖析观点: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的含义指-----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2.被开方数中不可以含开得尽方的因数是指----被开方数不可以分解出完整平方数;被开方数中不含开得尽方的因式是指----被开方数的每一个因式的指数都小于根指数2,所以,每一个因式的指数都是 1.达成课本例7增补:化简x2y4x4y2注意:被开方数是和式时,结果不等于各加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和.三、讲堂训练达成课本练习.增补:1.x1x1建立,求x的取值范围.x1x13.找出以下根式中的最简二次根式4.判断以下等式能否建立四、小结归纳5.二次根式除法公式的双向运用;6. 2.进行二次根式除法运算的一般步骤,察看式子特色灵巧选用最优解法.7.最简二次根式观点五、作业设计必做:P10:2、3(3)(4)、5、6、7选做:P11:8、9、10教课课题: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教课课型:新讲课教课目的:1.知道在有理数范围内建立的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旧建立.2.能娴熟将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会运用二次根式加减法法例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教课重点: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方法教课难点:二次根式的化简,归并被开方数同样的最简二次根式教课过程一、复习引入上节课学习了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这节课学习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二、研究新知(一)二次根式加减法法例活动1、类比计算,说明原因①2a+3a;2232.②2a-3a;2232.③312;1218思虑:(1)在有理数范围内建立的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可否持续使用?2)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与整式的加减运算同样之处是什么?3)什么样的二次根式能够归并?4)模拟整式的加减运算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活动2、给出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例剖析法例:二次根式加减时,先将非最简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逆用乘法分派律将被开方数同样的二次根式进行归并.被开方数不一样的最简二次根式不可以归并,作为最后结果中的部分.练习:①课本例1,增补(3)②课本例2,增补218(4)1821162482剖析说明:①中增补(3)结果为负,(4)含分数线,作为例1,例2的过渡。
初中数学第十六章二次根式教案人教版
·
=
(a≥0,b≥0).
新 知
(2)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
合 作
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即:
= · (a
探 究
≥0,b≥0).
3.规律方法:
(1)两个二次根式相乘,等于被开方数相乘,根指数 不变. (2)被开方数 a,b 可以是非负的数字、字母或代数 式. (3)此性质可推广到多个非负因数的情况.
析 次函数”等内容打下必要的基础,而且也是为继续学
习高中数学提供了知识准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理解 (a≥0)是一个非负数,( )2=a(a≥
教
学 目
0),
=a(a≥0).
标 (3)掌握 · = , = · (a≥0,b≥
0), = (a≥0,b>0), = (a≥0,b>0).
重点:
1.二次根式 (a≥0)是一个非负数;( )2=a(a≥
0); =a(a≥0)及其运用.
教 学
2.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重 难点
难点: 1.对
(a≥0)是一个非负数的理解;对等式
( )2=a(a≥0)及 =a(a≥0)的理解及应用.
2.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把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主题 二次根式
课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教学 16.1 二次根式;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16.3 二次根式
内 的加减.
容
二次根式是在学生学习过有理式(包括整式和分式)
教材 的式(基无础理上式,还进包一括步学n 习次最根基式本).的学,习也本是章最不常仅用是的为无以理后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6章二次根式(教案)三
a.难点一:学生在运用乘除法则时,容易忽视根号内数的正负性。教学时需通过举例强调,如\(\sqrt{-1} \times \sqrt{1}\)并不等于\(\sqrt{-1}\),因为根号内不能存在负数。
-教学策略:通过正例和反例的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乘除法则的限制条件。
b.难点二:在混合运算中,学生可能不知道先进行乘法还是除法。教师需要明确运算顺序,并教授简化运算的技巧。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6章二次根式(教案)三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6章《二次根式》教案三:
1.章节内容:16.3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及应用
-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及应用
-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
2.知识点:
-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乘法法则
-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除法法则
-能够运用乘除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策略:使用具体的例子,如\(\frac{3\sqrt{2} \times \sqrt{18}}{\sqrt{8}}\),先简化\(\sqrt{18}\)为\(3\sqrt{2}\),再进行乘法,最后进行除法。
c.难点三: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问题。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面积或体积的情况?”(如计算长方形面积或圆柱体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二次根式乘除法的奥秘。
c.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例如\(\frac{3\sqrt{2} \times \sqrt{18}}{\sqrt{8}}\),需教授学生如何先将乘法运算简化,再进行除法运算。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全章)教案
16.1 二次根式[学习目标]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教学重点: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教学难点:利用“(a≥0)”解决具体问题.教法:1、引导发现法: 2、讲练结合法:学法:1、类比的方法、2、阅读的方法、3、分组讨论法4、练习法[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一)讲述:同学们,我们来学习 16.1 二次根式二、出示目标(一)过渡语: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呢?请看投影:(二)屏幕显示学习目标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三、指导自学(一)过渡语:怎样才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呢?请同学们按照指导认真自学.(二)出示自学自导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P2全部内容:1.思考“思考1、2”中的问题,完成思考1中的问题,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二次根式有无意义的条件。
2.注意例题1的格式和步骤。
3.讨论回答思考2中的问题。
.如有疑问,可请教同桌或举手问老师.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四、先学(一)学生看书,教师巡视,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二)过渡语:同学们,看完的请举手?懂了的请举手?好,下面就比一比,看谁能正确做出检测题.(三)检测 : P.3 练习1、2题。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收集错误进行二次备课)五、后教教师引导学生评议、订正。
归纳小结:1.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五、当堂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各式中①;②;③;④;⑤;⑥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有()个。
A . 1 个 B. 2个 C. 3个 D. 4个2. 若,则b的值为()A.0 B.0或1 C.b≤3 D.b≥33.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5,那么它的边长是()A .5BC D.以上皆不对二、填空题1.形如________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面积为a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 3.负数________平方根.三、综合提高题1.若+有意义,则=_______.2.使式子有意义的未知数x有()个.A.0 B.1 C.2 D.无数3.当x是多少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4. 已知y=++5,求的值.教学反思:16.1 二次根式(2)[学习目标]理解(a≥0)是一个非负数和()2=a(a≥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教学重点:(a≥0)是一个非负数;()2=a(a≥0)及其运用.教学难点:导出(a≥0)是一个非负数;•用探究()2=a(a≥0).教法:1、引导发现法: 2、讲练结合法:学法:1、类比的方法2、阅读的方法3、分组讨论法4、练习法[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16.1 二次根式(2)讲述:同学们,我们来学习16.1 二次根式(2)二、出示目标(一)过渡语: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呢?请看投影:(二)屏幕显示学习目标理解(a≥0)是一个非负数和()2=a(a≥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三、指导自学(一)过渡语:怎样才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呢?请同学们按照指导认真自学.(二)出示自学自导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P.3“探究”至例2结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六章《二次根式》教案
16.1 二次根式(1)教学目的: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2、了解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3、通过二次根式原概念和性质的探究,提高数学探究能力和归纳表达能力。
重点:二次根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难点: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例1.(1)当x 是怎样的实数时,2-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2)当x 是怎样的实数时,2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3)当x 是怎样的实数时,3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归纳总结:n x :当n 为奇数时,x ≥0时nx 有意义当n 为偶数时,x 为任意实数时n x 都有意义1. 求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k 的取值范围:(1 (2 (3 (42. 当x 分别取下列值时,的值:()10x =; ()21x =; ()31x =-.检测:求二次根式中x 的取值范围: (1)4-x (2)12+x (3)25+x (4)xx -42附加题:(5)22x x - (6)42-x (7)42+-x x 教学目的:1、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1)a (a ≥0)是非负数;(2)(a )2=a (a ≥0);(3)2a =a (a ≥0)2、会运用其进行相关计算。
重点:会运用a (a ≥0)是非负数、(a )2=a (a ≥0)、2a =a (a ≥0)进行相关运算。
难点:理解a (a ≥0)是非负数、(a )2=a (a ≥0)、2a =a (a ≥0)。
教学过程:阅读P69-P71内容,完成两个探究填空,理解、识记两个公式。
公式1 : 公式2 : 例1计算:(1)(5.1)2 (2)(52)2练习:1、(32)2 2、(23)2 3、(52)2 4、(25)2 例2化简:(1)16 (2)2)5(-16.1 二次根式(2)教学目的:复习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a (a ≥0)是非负数、(a )2=a (a ≥0)、2a =a (a ≥0),能熟练运用其进行相关计算。
新人教第16章二次根式全章教案
( 3) 2
(3) ( 0.5 ) 2
(4) (
1 2 ) 3
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得出结论: ( a ) 2 ________ ,其中 a 0 , 4、由公式 ( a ) 2 a(a 0) ,我们可以得到公式 a = ( a ) 2 ,利用此公式可 以把任意一个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如( 5 ) =5;也可以把一个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形式,如 5=( 5 ) .
( 0 .2 ) 2
4 ( ) 2 5
( 20 ) 2
五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2 观察其结果与根号内幂底数的关系,归纳得到:当 a 0时, a
3、计算:
02
当 a 0时,
a2
1、归纳总结 将上面做题过程中得到的结论综合起来,得到二次根式的又一条非常重要的 性质:
4 × 9 __ 4 9
16 × 25 __
16 25
五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3) 100 × 36 =___, 100 36 =___.
100 × 36 __
100 36
1、 学生交流活动总结规律. 2、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为
a · b = ab . (a≥0,b≥0 反过来:
a0 a a a 0 0 a a0
2
2、化简下列各式: (1) 、 0.32 = ( a 0)
2
2 2 (2) 、 ( 0.5) (3) 、 ( 6)
(4) 、 2a
2
3、请大家思考、讨论二次根式的性质 ( a ) 2 a(a 0) 与 a a 有什么
3 , 16 , 3 4 , 5 , a (a 0) , x 2 1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次根式单元备课教材内容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次根式是数与代数中重要内容之一.前面学生较系统地学习了有理数及其运算;学习了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知道了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和立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以及某些数的立方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2)理解a(a≥0)是一个非负数,(a)2=a(a≥0),2a=a(a≥0).(3)掌握a·b=ab(a≥0,b≥0),ab=a·bab=ab(a≥0,b>0),ab=ab(a≥0,b>0).(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2.过程与方法(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二次根式(a≥0)的内涵. a(a≥0)是一个非负数;(a)2=a(a≥0);2a=a(a≥0)及其运用.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教学难点1.对a(a≥0)是一个非负数的理解;对等式(a)2=a(a≥0)及2a=a(a≥0)的理解及应用.2.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的条件限制.3.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把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教学关键1.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从具体到一般的推理能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培养学生利用二次根式的规定和重要结论进行准确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单元课时划分本单元教学时间约需9课时,具体分配如下:16.1二次根式2课时16.2二次根式的乘法3课时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 2课时 数学活动、习题课、小结 2课时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第1课时 16.1 二次根式(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a (a ≥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2、过程与方法: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经历观察、比较,总结二次根式概念和被开方数取值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比较和应用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和创造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并提高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形如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2.难点:利用“a (a ≥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已知x 2 = a ,那么a 是x 的______; x 是a 的______, 记为____, a 一定是_____数。
(2)4的算术平方根为2,用式子表示为 =__________;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 0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 式子)0(0≥≥a a 的意义是 。
思考:教材P2思考 二、探索新知 很明显5,65,,3hs ,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次根式.因此,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思考:(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3)当a<0,a 有意义吗? 三、例题讲解4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2、33、x 1、x (x>0)、0、42、2-、yx +1、y x +(x ≥0,y•≥0).”;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或0.例2 (教材P2例1)当x 是怎样的实数时,2-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解:由2-x ≥0,得:x ≥2.所以当x ≥2时,2-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四、巩固练习:教材P3练习1、2. 补充练习:1、当x 是多少时,32+x +1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2、(1)已知y=x -2+2-x +5,求yx 的值.(2)若1+a +1-b =0,求a+b 的值. 五、归纳小结本节课要掌握:1.形如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六、布置作业:教材P5习题16.1第1、7题 七、板书设计第2课时 16.1 二次根式(2)教学内容1a ≥0)是一个非负数 2.)2=a (a ≥0). 教学目标1(a ≥02=a (a ≥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二次根式的概念,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推出a ≥0)是)2=a (a ≥0);最后运用结论严谨解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二次根式的相关计算,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a ≥0)是一个非负数;)2=a (a ≥0)及其运用.2a ≥0)是一个非负数;•用探究的方法导出2=a (a ≥0).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什么叫二次根式?2.当a ≥0a<0有意义吗? 二、探究新知议一议:提问解答a ≥0)是一个什么数呢? 得出:做一做: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2=_______;)2=_______;2=______;)2=_______;)2=______;)2=_______;)2=_______.是4是一个平方等于4的非负数,因)2=4.同理可得:)2=2,2=9,2=3,)2=13,)2=72,)2=0,所以 三、例题讲解例1计算(1)(5.1)2(2)(2(3)2(4))2四、巩固练习:教材P4练习第1题五、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a≥0)是一个非负数;2.)2=a(a≥0);反之:a=)2(a≥0).六、布置作业:教材P5 习题16.1第2题(1)(2)(3)(4)七、板书设计:第3课时16.1 二次根式(3) 教学内容a(a≥0)教学目标1.(a≥0)并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2. 过程与方法:(a≥0),并利用这个结论解决具体问题.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二次根式的相关计算,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a (a ≥0).2.难点:探究结论.讲清a ≥0a 才成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a ≥0)是一个非负数;3.)2=a (a ≥0).那么,我们猜想当a ≥0是否也成立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___= _.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我们可以得到:;;11023;;37.三、例题讲解 例1 化简(1(2(3 (4 例2 化简(教材P4例3): (1)16 (2)25 四、巩固练习教材P4练习第2题.补充练习:1、填空:当a ≥0;当a<0,•并根据这一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则a 可以是什么数?(2,则a 可以是什么数?(3,则a 可以是什么数?2、当x>2 五、归纳小结(a ≥0)及其运用,同时理解当a<0a 的应用拓展.六、布置作业:教材P5习题16.1 第2题(4)(5)(6)(7) 七、板书设计:第4课时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1)教学内容(a ≥0,b ≥0)(a ≥0,b ≥0)及其运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 ≥0,b ≥0)a ≥0,b ≥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发现——猜想——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和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教学重难点a ≥0,b ≥0)a ≥0,b ≥0)及它们的运用. a ≥0,b ≥0).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填空(1;(2=_______.(3.参考上面的结果,用“>、<或=”填空.二、探索新知总结规律:(1)被开方数都是正数;(2)两个二次根式的乘除等于一个二次根式,•并且把这两个二次根式中的数相乘,作为等号另一边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为:三、例题讲解例1.(教材P6例1)计算:(1)3(2×27例2(教材P7例2)化简:(1(2)324ba例3 (教材P7例3)计算:(1)714⨯(2)10253⨯四、巩固练习: 教材P8练习1、2、3题五、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a≥0,b≥0)(a≥0,b≥0)及其运用.六、布置作业:教材P10习题16.2第1、3题七、板书设计:第5课时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2)教学内容a ≥0,b>0)a ≥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教学目标1(a ≥0,b>0(a ≥0,b>0)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利用具体数据,通过学生练习活动,发现规律,归纳出除法法则,并用逆向思维写出逆向等式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经历二次根式乘除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1(a ≥0,b>0)(a ≥0,b>0)及它们的应用 2.难点:发现规律,归纳出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及逆向等式.2.填空:(1;(2=_____;(3;(4=_____.二、探索新知刚才同学们都练习都很好,根据大家的练习和回答,我们可以得到: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b a b a =(a ≥0,b ≥0),反过来,bab a =(a ≥0,b ≥0)三、例题讲解例1.计算(教材P8例4):(1)324(2)18123÷例2.化简(教材P8例5):(1)1003 (2)2775四、巩固练习:教材P10练习1. 五、归纳小结(a ≥0,b>0(a ≥0,b>0)及其运用. 六、布置作业 :教材P11 习题16.2 第 2题 七、板书设计:第6课时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3)教学内容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运用它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化成最简二次根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计算或化简的结果来提炼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根据它的特点来检验最后结果是否满足最简二次根式的要求.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经历探索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