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
《初中语文教案:古代诗词的鉴赏与演唱》
《初中语文教案:古代诗词的鉴赏与演唱》古代诗词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而广受人们喜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语文教案中,关于古代诗词的鉴赏与演唱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有趣的内容。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门艺术,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和语言特长。
一、了解古代诗词的背景与特点在教案开始之前,首先需要向学生介绍古代诗词的背景和特点。
古代诗词是我国独有的文艺形式,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闪光的篇章。
师生可以一起回顾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介绍宋辽元明清等不同时期的著名诗人及其创作特点。
同时,还应当着重讲解古代诗词体裁、韵律格律以及意象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对于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性、系统性的认知。
二、选取经典名篇进行鉴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诗词,教案中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名篇进行鉴赏。
比如,从唐代选取《登鹳雀楼》、《静夜思》等脍炙人口的作品,通过读解和分析这些诗歌的内容、意境和艺术特点,帮助学生培养对古代诗词的触觉和审美能力。
在进行鉴赏时,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他们是如何运用语言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此外,在讲解每一首诗之前,可以适当介绍一下该作品的背景故事和创作缘起。
这样一方面能够增加学生对于古代文化、历史背景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引发他们对于文学创作背后的故事与人物的兴趣。
三、启发学生演唱古代诗词为了加深对于古代诗词的理解和记忆体会,并激发孩子们对于文学艺术的热爱,教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古代诗词的演唱。
首先,教师可以精选一些适合演唱的古代诗词,特别是那些具有旋律感、韵律感较强的作品。
例如《东篱乐府》、《蝶恋花》等,这些诗词大多是采用了古代音乐曲调或者带有明显节奏感的形式,适合学生借助声音来体会和表达。
其次,在启发孩子们演唱时,老师可以请他们自己设计一些简单的配乐或者编写歌曲。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通过自己的方式传承古代文化。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4《古代诗歌四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课堂教学设计课题古代诗歌四首单元预习课授课时间: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教学目标 1. 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声韵之美。
2. 积累词语,熟读成诵,能够准确默写。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三、当堂检测中国是诗的国度。
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美的诗歌灿若繁星,诗歌也成为中国文化长廊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节课,我们一起诵读诗歌,泛舟诗海。
(师叙述)活动一、借助资料,了解诗歌有关知识(师讲解)活动二、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助读资料:古诗节奏划分四言诗歌,主要形成了以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为一节拍的声律特点。
如:东临/ 碣石,以观/ 沧海。
水何/ 澹澹,山岛/ 竦峙。
五言、七言诗有两种情况:单音节在末尾,五言诗为二二一,七言诗为二二二一。
单音节在句中,五言诗为二一二,七言诗为二二一二。
如:潮平/ 两岸/ 阔,风正/ 一帆/ 悬。
杨花/ 落尽/ 子规/ 啼,闻道/ 龙标/ 过/ 五溪。
活动三、通读课文,读通文意1. 利用旁批,积累文学常识和词语,疏通文意。
温馨提示:(1)勾画不懂的地方。
(2)同桌互助,相互提问,形成记忆。
2. 背诵诗歌。
温馨提示:(1)两两组合,互相背诵。
(2)背过一首,默写一首,形成积累。
附:检测单听讲学习文体知识听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助读资料,正确划分朗读节奏积累记忆文学常识和词语。
背诵诗歌学生自主完成检测单激趣从体裁入手,区分不同体裁的诗歌,为诵读打基础完成目标1完成目标2检测目标达成情况板书设计《古代诗歌四首》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背诵诗歌。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5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5篇(一)教案: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学习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3. 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2. 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 教材《古代诗歌五首》2.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导入课堂气氛,介绍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2.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正文(40分钟):1.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首诗歌进行朗读。
2. 讨论分析:让学生根据所选诗歌,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指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声调、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
3. 背景介绍: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4. 整体理解:让学生阅读整篇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主旨,分析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5. 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展开诗歌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强化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意义?课后作业: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2. 思考并书写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和感悟。
板书设计:古代诗歌五首作者背景内容(根据具体五首诗歌进行板书)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5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胡适的生平及其写作风格。
2.理解短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析短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2.学习理解短文中的隐含意义。
3.分析短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初中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校内公开课)
4 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内容。
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重点】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内容。
【难点】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中华文明史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
请大家自由说说你记得哪些优秀诗歌。
(生自由回答)诵读古代优秀诗歌,我们的心灵能得到滋润和净化,情感变得丰富。
今天,我们来学习四首古代诗歌,学习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领会古人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来继续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展示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内容。
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三.课堂活动:活动一:初读诗歌,了解诗歌体裁:1.这四首优秀的古代诗歌体裁各不相同,根据以前学诗歌的经验,你能准确给它们区分体裁吗?学生展示。
教师引导明确文学知识:诗歌从形式上可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近体诗”)。
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
今体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
绝句: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教学课件
精读细研
3.颈联蕴涵着怎样的哲理? 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
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 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 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第三十五页,共六十页。
精读细研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放舟于江水之 上,看到一群北归的
大雁正掠过晴空。诗人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 洛阳的思念,使全诗在清新明快中又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第三十六页,共六十页。
精读细研
5.《次北固山下》一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开头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
。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指 行客前进的路,即驿道,驿道在青山之外,他 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象,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
第十八页,共六十页。
背景资料
王昌龄仕途屡经挫折,开元二十七年(739)被贬放岭南,天宝元 年(742)谪迁江宁(今江苏南京)丞,天宝七载(748)再贬龙标 (今湖南黔阳)尉。据《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古时尊 右卑左,故称贬官为“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即不拘 小节。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用“一片冰心在玉壶”以 明志,表明自己光明磊落、廉政高洁的操守。李白得知王昌龄的不幸 遭遇,深表同情和关切,当即写了此诗,遥寄给他。
第二十九页,共六十页。
走近作者
王湾, 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 人。现存诗不多,有《次北固山下》 《奉使登终南山》等。
第三十页,共六十页。
背景资料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常久久不得归, 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王 湾在开元元年(713)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 归家,故有此作。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选自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望岳》全文阅读与理解,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
2.分析《望岳》的文学特点,如韵律、意境、修辞手法等;
3.学习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如平仄、对仗、用典等;
4.探讨诗人杜甫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历史文化内涵;
5.通过对《望岳》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通过分析《望岳》的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体会古典诗歌的美感;
2.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杜甫及其创作背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望岳》这首诗的基本概念、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化中的地位。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代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诗歌。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古代诗歌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发现,他们对古代诗歌的价值有较深刻的认识,但在具体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惑。为此,我计划在后续的教学中,多引入一些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诗歌案例,让学生们感受到古代诗歌的现实意义。
2.教学难点
-古代诗歌的平仄、对仗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理解并掌握古代诗歌的平仄、对仗等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
-诗歌意境的深入体会:诗歌意境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片等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教案一、教材分析《观沧海》选自人教版新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科书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的第一首。
二、学情分析《观沧海》是曹操所写的一首古体诗,学生对曹操的认知大多停留在《三国演义》上,曹操的诗歌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曹操深层次地了解与认识。
三、教学目标1.了解曹操及乐府诗的内涵。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胸怀大志的情怀。
3.学习本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理解字义,掌握全文大意。
2.学习本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法。
(二)难点1.对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理解与运用。
2.流畅地背诵全文。
五、课型精读课六、教学方法导读法七、教学课时一课时具体内容如下:一、教学要点1.听录音并朗诵全文、解题。
2.导读全诗。
二、教学过程(一)导语我相信读过《三国演义》的同学一定对曹操不陌生,有人会说他是英雄,有人会说他是奸雄,但是这些都是人们针对政治方面对曹操的评价。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曹操的诗歌《观沧海》,我们撇开政治来谈曹操,你们会发现曹操是一个满腹才华、胸怀大志的诗人。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沧海》,领会曹操的胸怀与才略。
(二)导读(1)题解1.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
曾历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代表诗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2.写作背景: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借许攸之计,以少胜多,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大军阀袁绍。
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
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
东汉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披靡,大败乌桓。
归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位于今河北省东亭县西南的大碣石山。
初中语文古诗教案
初中语文古诗教案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诗歌展现的画面。
4. 了解和搜集有关杜牧的诗作,丰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
2. 引入本课《江南春》。
二、教学诗歌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季节?什么景物?2.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 讲解生字词。
4.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5. 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三、理解内容1. 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2. 教师讲解诗歌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 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诗歌展现的画面。
四、体会感情1.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本诗的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1. 让学生搜集和展示杜牧的其他诗作。
2.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杜牧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背诵《江南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分析等环节,使学生对《江南春》这首诗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诗歌展现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
同时,我也关注学生的朗读,使他们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时,仍有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诗歌内容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此外,在课堂互动方面,我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总之,本节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不足。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朗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重难点)能力目标:体味各首诗歌中作者所创设的意境,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感目标:感受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领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和生活情趣。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1.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2.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重难点)3.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
(难点)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是哪种文学体裁取得的成就最高?(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学习《观沧海》(一)常识简介1.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于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2.写作背景。
《观沧海》选自《曹操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登临碣石山。
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二)朗读指导1.学生自读,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2.教师范读,正音解词。
(或播放录音)3.学生齐读,要求准确整齐,有节奏感。
4.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三)合作探究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明确: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明确: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课题名《古代诗歌四首》课时数2
教材解读
这四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用凝练的语言描绘生动的形象,唤起读者美好的情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古代诗歌的有关知识,朗读并准确默写四首诗歌。
能力目标: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情感目标: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教师引导理解诗意
4、名句赏析
5、概括小结
朗读、理解、品味、想象感悟
六、课堂练习
背诵四首诗歌。
自由背诵
七、作业:选择其中一首诗歌,发挥想象,写一篇小散文。
八、教学反思:
三、学习《次北固山下》
1、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2、朗读诗歌
3、教师引导理解诗意
4、名句赏析
5、概括小结
朗读、理解、品味、想象感悟
四、学习《钱塘湖春行》
1、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2、朗读诗歌
3、教师引导理解诗意
4、名句赏析
5、概括小结
朗读、理解、品味、想象感悟
五、学习《天净沙秋思》
1、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2、朗读诗歌
预习作业
1、自读诗歌,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2、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内容。
教学内容及步骤
学生学习活动
一、课前指导
学习诗歌的方法和步骤
1、朗读诗歌 2、弄懂诗意 3、理解内容
4、品味语言 5、想象感悟
领悟
二、学习《观沧海》
1、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2、朗读诗歌
3、教师引导理解诗意
4、名句赏析
5、概括小结
朗读、理解、品味、想象感悟
初中语文教案:《古代诗歌鉴赏》阅读理解与创作实践
初中语文教案:《古代诗歌鉴赏》阅读理解与创作实践一、了解古代诗歌1.1 古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而对于初中生来说,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定义和特点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古代诗歌一般采用五言或七言绝句形式,每首诗都有规定的字数限制。
其次,古代诗歌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表达,在短小精悍的文字背后寄托着作者深厚的思想和情感。
因此,在阅读理解与创作实践中,学生要牢记以上几点。
1.2 学习名篇佳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名篇佳作进行详细讲解。
例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通过分析这些作品的题材、意境以及运用的修辞手法等方面内容,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理解每首诗所要表达的主题。
二、阅读理解2.1 题目类型与技巧在进行《古代诗歌鉴赏》阅读理解时,学生需要掌握不同题目类型以及相应的解题技巧。
常见的题目类型包括主旨大意、短文概括、主题词解释等。
我们可以通过对各种题型的分析和解答方法的教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 提升阅读速度与准确性对于初中生而言,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完成阅读理解是一项重要技能。
因此,在教案中应该设计一些练习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度。
比如模拟考试、小组朗读等形式训练,既能检验学生的阅读水平,又能锻炼其时间管理和应试能力。
三、创作实践3.1 仿写古体诗通过进行创作实践,可以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兴趣,并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其中的修辞手法。
我们可以给出一些现代题材的素材,引导学生仿写古体诗,要求按照五言或七言绝句形式进行创作,并在表达方式和情感上有所体会与创新。
3.2 诗歌鉴赏作品展示在创作实践的最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鉴赏作品的展示。
学生可以分别介绍自己所写的诗歌,并解读其中蕴含的意境、情感和表达方式。
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还能促进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评价与总结4.1 学生自我评价教案最后一项内容可以是学生对于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自我评价。
初中古代诗歌教案
教案标题:初中古代诗歌教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指定的古代诗歌;(2)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特点和表现手法;(3)分析并欣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审美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翻译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古代诗歌阅读能力;(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诗歌;(3)开展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3)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律诗、绝句、词、赋等;2.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3.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审美价值:以具体诗歌为例,分析其意象、情感和审美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特点和表现手法;(2)分析并欣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审美价值。
2. 教学难点:(1)古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的理解;(2)运用古代诗歌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运用多媒体展示古代诗歌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简要介绍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 教学环节:(1)朗读与默写:让学生朗读指定诗歌,并进行默写练习;(2)翻译与解析:对诗歌进行逐句翻译,解析关键词和句子;(3)分析与欣赏: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形式、手法、意象等,欣赏其审美价值;(4)小组讨论与课堂展示:分组讨论诗歌的某个问题,并进行课堂展示;(5)创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3. 巩固环节:(1)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2)拓展活动:组织诗歌朗诵会、诗歌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表现;2. 学生作业和创作: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诗歌创作能力;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考察学生在课外阅读、研究和探讨古代诗歌的情况。
初中课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初中课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理解并背诵四首古代诗歌;- 能够分析并欣赏每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能够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 学会从诗歌的标题、作者、背景、意象、情感等角度入手,解读诗歌; - 学会使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古代诗歌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道德观念,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的分析。
教学难点:- 诗歌的深层含义的解读;- 诗歌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四首古代诗歌的文本;- 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诗歌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产生兴趣;- 简要介绍四首诗歌的作者和背景,为学生提供阅读的背景知识。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四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自己思考,了解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学生尝试从标题、作者、背景、意象、情感等角度入手,解读诗歌。
三、合作学习(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通过讨论,帮助解决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深入分析和鉴赏。
四、展示与评价(10分钟)- 每组学生展示自己对诗歌的分析和鉴赏,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评价他人的作品,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四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古代诗歌的整体认识;- 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提升自己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初二语文教案古代诗歌赏析
初二语文教案古代诗歌赏析初二语文教案:古代诗歌赏析古代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在初中二年级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歌的赏析更是重点和难点。
本教案将围绕古代诗歌赏析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展开,旨在帮助初二学生深入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能辨析古代诗歌的诗体、格律和修辞手法。
3.学习运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赏析古代诗歌,提升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1.听课导入法:通过播放古代诗歌的音乐和朗读,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与热爱。
2.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区别,引导学生发现古代诗歌的独特之处,加深对其特点的理解。
3.讲授结合实例法:通过具体的古代诗歌实例,对不同诗体、格律和修辞手法进行解析和示范。
4.交流研讨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1.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①唐代诗歌的雄浑豪放以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唐代诗人,他们的作品含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社会观察力,充满了对人民疾苦和社会变迁的关注。
②宋代诗歌的婉约唯美以李清照、辛弃疾为代表的宋代诗人,他们的作品注重琼瑶美玉般的细腻表达,表现了对爱情、自然、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
2.古代诗歌的特点①形式特点不拘一格、千变万化,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多种诗体,丰富多样。
②内容特点兼容并蓄,以写景、咏史、抒怀、咏物等多种题材,表达作者丰富的感情和世界观。
3.古代诗歌的赏析方法和技巧①理解诗歌题目通过读题,初步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为后续的鉴赏提供指导。
②细读诗歌内容仔细阅读诗歌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体味其中的意境和韵味。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说课稿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一篇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的说课稿。
本课作为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四课,是一篇课文阅读和鉴赏的课程,本文旨在使学生能够了解和鉴赏古代诗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以下三点: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进一步了解诗歌语言的运用。
2.通过学习四首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3.启发学生对诗歌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及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表达方式和特征。
2.理解诗歌韵律和节奏,感悟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3.从学术角度探究古代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背景。
三、教学过程【课前铺垫】1.导入1)通过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了解和感悟,进行情感连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简单而生动的图片展示,激励学生对于宋词、唐诗等古代诗歌的文化兴趣。
【课中过程】2.新课讲解与预习教师通过PPT、幻灯片等多媒体手段展现四首古代诗歌的题目和作者,并简单介绍各位诗人的文学成就和生活背景。
并可以向学生介绍诗歌的基本韵律、节奏和意境。
3.诗歌欣赏与体验教师通过朗读、唱诵、配音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度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1) 《登鹳雀楼》:进行自由、欣赏式朗读,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和眼界。
2) 《将进酒》:针对诗歌的特点和小学段落的英文译文,进行有针对性的鉴赏和理解讲解。
3) 《悯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农民劳动和生活搬到课堂,让学生感悟诗歌之中蕴含的深度含义和对于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抒发。
4) 《春夜喜雨》:通过制作诗歌表情包、小卡片等,让学生互动的体验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任务导入与习作1)场景还原教师安排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场景还原,初步感悟诗歌之中蕴含的深度含义和对于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抒发。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导语】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体会诗⼈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3、学习知⼈论世的阅读诗歌的⽅法。
教学⽅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查找作者的简介和每⾸诗的写作背景。
反复诵读诗歌,结合思考探究⾃主探究诗歌。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学习《登幽州台歌》 1、激发兴趣,导⼊古诗 同学们,有这样⼀位诗⼈,他胸怀⼤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位诗⼈,他屡受排挤,报国⽆门;有这样⼀位诗⼈,他独上⾼楼,难寻知⾳。
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
今天我们⼀起⾛进唐代诗⼈陈⼦昂的内⼼世界。
板书课题《登幽州台歌》。
2、展⽰⾃学,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陈⼦昂,唐代⽂学家。
字伯⽟,梓州射洪(今属四川)⼈。
少任侠。
举光宅进⼠,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
后世因称陈拾遗。
敢于陈述时弊。
曾随武攸宜征契丹。
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狱,忧愤⽽死。
于诗标举汉魏风⾻,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
是唐代诗歌⾰新的先驱,有《陈伯⽟集》传世。
2)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昂请求遣万⼈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昂⼜向武进⾔,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西南),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3、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 请同学们认真听诗歌朗诵录⾳,然后⼤声朗读诗歌,结合注释既⼯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1)读准下⾯字⾳。
怆然(chuàng)涕下(tì) 2)读出韵味和节奏。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第一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
第二层(3-8句):描写海水和山岛。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这一层全是写实景。是作衬托用。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3.赏析理解,讨论探究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6.友人远去,诗人的情感何以寄托?(我寄愁心与明月)
7.再读课文,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与同情。
1.《观沧海》诗中描写沧海景象的诗句中,写动景诗句是,写静景的诗句是。
2.试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做简要赏析。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诗人对友人强烈思念的诗句是:
明晰目标中的关键词,把握学习要点
学
情
分
析
学生喜欢阅读古诗词,但传统的古诗教学大都沿用“朗读——讲解——翻译——背诵”这样比较固定的模式,因而对古诗词只是停留在知道而缺乏理解、读过而缺乏情感共鸣、能背但不懂鉴赏的层面上。教师要加强理解引导。
五、课堂检测(5分钟)
同学们,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案
5.了解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兴、对仗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己亥杂诗》的意境和主题,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探讨诗歌中的比喻、对仗等表现手法,发展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心得。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己亥杂诗》的背景、主题和情感表达手法。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关键词语与名句:如“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等,需指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其含义及用法。
-诗歌表现手法:比兴、对仗等手法在诗中的运用,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并欣赏其艺术效果。
2.教学难点
-诗歌背景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清朝末年的历史背景,需通过补充资料或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意境与情感的把握:对于初中生来说,把握古代诗歌的深层意境和诗人情感可能存在困难,可以通过具体例句分析、讨论诗人的生平经历等方法帮助学生感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歌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分析诗歌情感表达的手法。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案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掌握一定的鉴赏方法,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诗歌、词、曲等。
2. 古代诗歌的特点:节奏、韵律、对仗、意象等。
3. 古代诗歌的分类:田园诗、山水诗、边塞诗、咏物诗等。
4. 鉴赏方法:了解作者背景、分析意象、品味语言、体会情感等。
5. 教学实例:以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进行诗歌鉴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和鉴赏方法。
2. 难点: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以及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或音频形式,展示古代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和鉴赏方法。
3. 实践:以《登鹳雀楼》为例,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6. 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一首古代诗歌,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体会诗歌的美。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 单元测试:在单元结束后,进行诗歌鉴赏测试,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
摘要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一一个文化的传承从未
间断的文化大国,其文字魅力的光芒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掩盖的。
而古代诗歌正是其璀璨中的璀璨,精华中的精华。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对古诗文都有一种不可言状的亲切感,也正是这一种精神中深深的羁绊,就更加导致了中国古诗文魅力的源远流长,古代诗歌也就成为了当今教育中浓墨重彩的的一笔,从开学伊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更深层次的学习中,古代诗歌的学习都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本文就初中语文古代诗歌的教学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韵律美意境美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的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鉴赏诗歌,体会到诗歌中的词句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古代优美的词句中体会到诗词的意义,下面,本文就从三个方面分析初中语文古代诗歌的教学:
古文常识
字形、字音的变化。
文化随在历时长流中一路奔波下来,光阴的巨大力量不可避免的会对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谈到古诗文,我们不可避免的要碰到通假字。
例如:《钱塘湖春行》中“绿杨阴里白沙堤”中的“阴”就就通假字,通“荫”,取树荫的意思。
其实通假字还是比较有规律性的。
一般来说,通假字所通的都是其同音字,只要根据诗文意思就可以轻易推断出来。
当然,也有不是同音字的。
例如“见”就在古诗文中多通“现”,但是像这种情况也就数量不多的几个,完全可以记忆下来。
当然不仅是通假字,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字上,读音也会发现改变。
例如“斜”在古代诗歌中就很少念xie而多读xia.在初中学习阶段,这都只需引导学生整理一下基本上就可以轻松的掌握。
诗人的生平、性格。
古往今来,文人骚客吟诗作赋多在借景或借自己多描述的事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或喜悦、或悲伤、或高兴、或寂寞、或踌躇满志、或黯然失落。
因此了解诗人的生平、与性格对诗歌的理解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如李白的诗风就多为豪迈的,充满想象的浪漫主义;杜甫的诗风就多为忧国忧民的写实主义。
再如李贺、陆游就是典型的怀才不遇的例子,所以他们的诗歌多就抒发报国无门的凉苦感慨。
又如边塞诗人王昌龄,因为其长期身处边塞,寂寞寒苦,他的诗也就多表现的是自己怀恋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了解了诗人的资料之后,一般即可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理解上来即便是有个别字义错误,方向上也不会很大的偏差。
诗人写诗的背景。
上述所说的了解诗人的生平多能够先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但是要想更加准确的了解诗文感情基调,还是要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背景。
就如李白生涯应当属怀才不遇类型。
虽说他的诗歌多豪迈,很少直接抒发悲苦心境,但是也很少抒发踌躇满志之义。
而他的《南陵别儿童入京》就是抒发一种踌躇满志,怀有大抱负之心。
其原因无非就是其写这首诗之时正当他受唐玄宗之诏入京之时。
所以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也是学习诗歌之所必须的环节。
韵律美
古代诗歌之所以魅力无穷,其美之主要的组成部分就在诗歌的韵律美上。
古代诗文多短小精悍,并且都有严格的音律要求以及押韵要求。
无论是读还是呤都是朗朗上口。
而古诗文多为五言七绝。
而五言的音律一般为“字字/字字字”或“字字/字/字字”;七绝的音律则为“字字/字字/字字字”或“字字/字字/字/字字”。
而韵脚上就在于第一、第二、第四句,第三则多无要求。
同时在对仗上还有其他更为严格的音律要求,例如平仄相对。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严格的要求才有了古代诗歌这种其它语种诗歌无法超越的美。
意境美
古代诗歌韵味的重头戏还在于其回味无穷的意境美。
几乎每一首诗歌都有一个完美的意境。
它们或者唯美、或者雄壮、或萧索、或悲凉。
还有的展现一股生机勃勃之境,当读者能够充分感受这份意境的时候,也就融入了诗中。
当然意境的美妙多在于诗人无与伦比的炼字炼句的功夫。
就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一字就被万千人捧为经典,首先它是用痛感的修辞手法,将不易传神表现的的听觉转化为视觉,将春风拂过的江南水乡后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表现得淋漓至尽,据说但这个“绿”诗人就炼了十次有余。
又如有“孤篇压倒全唐”美誉的作品《春江花月夜》就堪称字字珠玑,诗人先是描绘出一幅春江月夜的美景,其实恢弘。
又一个“生”赐予了皎皎白月与潮水无限的活力。
后来再由景转入自己的人生感悟,虽感伤生命,又不颓废绝望。
因而全
诗“哀而不伤”,堪称绝唱。
再回到意境上来,一个意境的生命,都是由全文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赋予的,只有抓住那关键的一点,才能完美的感受那无可挑剔的意境之美。
所以说在古诗文的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找到那个点,那个突破口。
而不是自己给学生点出来,要他们学生的是自己挖掘到那个点,领略到那份美妙的意境。
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古代诗歌之妙处,从而真正的喜欢上古代诗歌的学习。
总结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学的道理其实都是相通的,在教育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要摆脱那种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
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懒”一点,多以引导为主。
古代诗歌的教学更应该是如此,正是因为现在教科书中选取的文章都是经典,所以几乎都是要求全背,这样无疑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甚至让他们讨厌学习古代诗歌。
所有在教学中就更应该让学生主动去探讨,去发现。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透彻的学习好古代诗歌,他们背诵起来也会更加简单,同时自我发掘式的教育带来的效果也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张承凤;语文课标下古代诗歌启蒙教育理念[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师长泰;试谈唐人诗歌创作中的移情作用[a];唐代文学研究(第四辑)[c];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