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山老师串讲六经
苦心收集的各地名医,就医指南
(声明:以下名医仅收录由老师推荐,并有朋友及网友有亲身治疗经历的中医生,并且见诸报纸网络等各大媒体,其中一些老中医不保证现在仍出诊,也不保证求医者能挂到他们的号,最重要的是以下中医都是没有医术医德争议的,如倪海厦、刘力红、刘文澄等恕暂不收入,但并不是我们否认这些人的医术,我们力求客观的给求医者一个指南,谢绝因未被收录者引起的一切争端,但欢迎对被收录者进行讨论进而引起争议,以便使我们的认识更加客观感谢远在四川陕西等地的网友提供的详实资料,感谢赵老、郝老、黄老给予的筛选意见)一、北京且先不论蒲老施老,就是当年的焦树德、刘渡舟、胡希恕等医家健在之时,仍可谓正是中医繁盛之日,半首桂枝方,一剂柴胡汤,几成汉唐医学之绝唱,看今日京城,实令人疾首痛心,但毕竟是京师重地,名医仍在,遗风犹存。
像郝万山、聂惠民、晁恩祥毁誉参半,恕不推荐,主要北京的好医生大家都知道,推荐两个吧罗大伦《古代的医生》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北京电视台养生堂和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特邀嘉宾(非常有仁心的青年中医师,医德好,技术高)路志正外号“杂病圣手”,实是名不虚传。
虽谓其从湿论治,但不拘一格,医术医德并存,治理治验俱丰,多名同学验证。
是首届500名老中医之一,可信。
但既言杂病,可知其用药轻灵有失浑重,您要是急危重病,建议您找李可吧二、山西李可名不虚传啊,但不好找吧朱进忠着实高手,有点脾气,医德好,山西省中医研究院的闫云科不错,山西运城的同学找他看病,也不是大病,但见效快,至今没复发三、黑龙江张琪:高手啊,同学之母,慢性肾炎,痛苦异常,托老师找的,疗效可用完美来表述段富津整个哈市,地位仅此张琪,杂病,不过这两位不好找四、吉林当年内有任继学、针有刘冠军、妇有杨宗孟、儿有王烈、骨有刘伯龄,何其风光。
现在任老刘老已经去世,其他的找找看吧,不好找顺带说一下,就别去张绍灵那里看病了。
推荐一个:黄永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院五、辽宁张存悌沈阳市大东区人民医院简介:张存悌,1947年生,辽宁沈阳人,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现为主任医师。
六经辨证入门精彩讲稿(一)
六经辨证入门精彩讲稿(一)蔡长友老师:大家早上好。
今天来到会场的,我想很多都是专家,都是咱们中医界比较资深的有经验的医师。
我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交流共同学**,非常开心,我觉得一个人的一生中都要不断地学**,人的学**是终身制的,我也把我每次的讲座都当成一次历练,当成一次学**。
所以今天就把我们蔡氏经方对六经辨证一些理解、体会与大家进行分享,进行交流。
蔡氏经方近几年来被一些人关注,原因是什么呢?并不是说我们这个理论有多神奇、有多深奥。
有一些弟子跟我谈心,我收集到了他们心中怎么想的,他有什么信息,反馈到我这里我会做一个综合考虑:我们蔡氏经方学术哪些值得提倡,哪些有待进一步的发展?有些弟子跟我讲,他说蔡氏经方有三点:第一是好学;第二是好用;第三是好复制。
我觉得这个概括得比较好,我们讲中医学,它浩如烟海,源流众多,分支也众多。
那么学**中医,你要是选择不当,确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有的初学者走了很多的弯路,但是我们讲,走弯路不一定是坏事,他也是一个积累。
就怕什么?就怕你走了弯路回不来,这就麻烦了。
因为我们中医流派异彩纷呈,怕你花了大量精力学不到有用的东西。
蔡氏经方多年来秉承了医圣张仲景的六经辨证始终不改,医圣老祖先他留下的这些好东西,值得我们继承,值得我们发扬,所以我觉得六经辨证,医圣这个《伤寒论》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和挖掘的东西。
有一些初学者找不到感觉,学中医学了很多年以后没有信心了,结果打算改行了,那他如果有幸接触到我们蔡氏经方,他如果说能学得进去,能用好,就会重新找回自信,觉得原来中医还可以这样来为人看病,觉得这些高深莫测、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可以这样简单地学,简单地用,而且又不失正道。
我们说人间正道是沧桑,但是这个中医学里面你学好六经辨证,我们讲是大病小病一样看。
我们蔡氏有一个口号:学好六经辨证,癌症就当感冒看。
其实这个话听起来可能有一些同仁会觉得,看感冒和看癌证的思路能一样吗?实践中它会告诉你,它会给你答案。
医德医风优秀个人事迹(精选7篇)1秘书
医德医风优秀个人事迹(精选7篇)医德医风优秀个人事迹篇1__,__市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主任,全国五运六气专家协作组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__推广工作站负责人,__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__市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先系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指导老师陈权主任的学术继承人,现拜师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成为龙砂医学流派首批出师的主要传承人。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二十余年,率先将五运六气理论拓展到危重症救治领域,屡获奇效,多次在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五运六气临床应用和膏方临床应用培训班、__省中医临床骨干人才培训班、__省五级师承培训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五运六气培训班及台湾慈济大学、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医学院等讲授五运六气在重症救治中的应用,广受关注。
她,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耳濡目染,后又师承名门,在中医传承的熏陶下精研医理医术,为探寻中医文化之源不断努力;她,平和典雅,医者仁心,从医20余载坚持临床实践,并不断总结经验和探索救治方法,始终以救治和扶正病痛为己任;她,积极上进,孜孜不倦,勇于开拓危重症中西医合作救治的新领域,效果卓著;她,乐于言传,善于身教,擅长运用五运六气理论和龙砂膏滋方调治未病,努力将龙砂医学流派发扬光大……她就是__市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主任——__。
中医世家渊源深厚,师承名门溯本追源“我家五世中医,祖父李秀庭先生曾是我院中医科第一任主任。
因为对祖传中医的敬畏和对祖父医术的爱慕,我们后辈自然而然对中医产生了较深的感情。
”大学毕业后,__如愿加入到__市人民医院中医科这个大家庭。
最初,__侍诊于国家第一批名老中医姚子扬先生,约6年余;后考取国家第四批名老中医陈权主任的学术继承人。
“李姚两家为世交,又同为中医世家,子孙后代有着共同的中医情结,传承中医文化,坚守中医临床,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腧穴歌诀记忆法在经络腧穴学教学的应用——以胃经为例
腧穴歌诀记忆法在经络腧穴学教学的应用——以胃经为例李记泉;戴俭宇;白增华;王列;马原;金颖;李思佳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24(22)14
【摘要】经络腧穴学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基础课和主干课。
经络腧穴学中的腧穴数量繁多,一直以来都占据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学生学习记忆的难点。
针灸歌赋借用文学体例形式,融合针灸学内容,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针灸和经络腧穴的重要载体之一。
时过境迁,古代腧穴歌诀难以契合现代经络腧穴学教学要求。
文章在现代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指导下,结合古代腧穴歌诀,拟定一套覆盖十四经的腧穴歌诀。
以胃经腧穴歌诀为例,阐述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从而提高腧穴教学的近期与远期效果。
【总页数】3页(P24-26)
【作者】李记泉;戴俭宇;白增华;王列;马原;金颖;李思佳
【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
【相关文献】
1.浅谈《经络腧穴学》多种记忆法
2.浅谈多种记忆法在《经络腧穴学》教学中的运用
3.浅谈《经络腧穴学》教学中的有效记忆法
4.基于Anki软件的卡片式记忆法在
中医专业留学生经络腧穴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5.论腧穴分类教学——《经络腧穴学》腧穴规范化教学方法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赵老师讲《现世因果教育》第4-6集共280集
赵老师讲《现世因果教育》第4-6集共280
集
《现世因果教育》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教育类影视作品,由赵老师主讲。
这部影片共包含了280集,在第4-6集中,赵老师分别介绍了生命的目的、快乐的小秘诀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第4集中,赵老师从宏观角度出发,讲述了生命的目的。
他表示,每个人在世上的真正目的就是“造福人类”。
造福人类的方式很多,可以通过创新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但不管是什么方式,都应该以造福人类为出发点,把自己的生命价值最大化。
在第5集中,赵老师从微观角度出发,讲述了快乐的小
秘诀。
他表示,人生的快乐其实并不是和物质财富有多少关系,而是和我们的内心有多少平静和感恩有关。
赵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这一点,他分享了自己如何通过行善、感恩、学习等方式,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快乐。
在第6集中,赵老师谈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教育密不可分。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此外,还要注重孩子的情感教育和思维教育,让孩子更好地掌握人生之道,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综上所述,赵老师讲述的《现世因果教育》第4-6集为
我们提供了非常有益的人生经验和教育方向。
在这些影片中,我们得以认识到生命的真正目的,了解快乐的秘诀,学习家庭
教育的重要性。
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直接运用的价值观和理念,能够帮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向上和积极。
因此,我相信这部影片一定会对大家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正宗中医入门第一讲-六经阴阳辨证法-(中医入门第二讲)-中药学(中医入门第三讲)
正宗中医入门第一讲六经阴阳辨证法〔中医入门第二讲〕中药学〔中医入门第三讲〕正宗中医入门第一讲正宗中医入门第一讲序论人身就是气化成,升降出入不离形,阴阳合一无百病,阴阳别离百病生,合和阴阳中医药,顺承天地万物生。
太极图〔后天八卦〕古太极图〔先天八卦〕易有太极图太极成书因缘茫茫书海,汗牛充栋,《内经》传理法针灸,疏于中药,《神农本草经》详中药之用,而疏于法象。
世承医业,却病延年,宗《易经》简易之理,据《内经》六经病证,《阴阳应象大论》、梁华阳隐居陶弘景《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伤寒杂病论》《郑钦安医书三种》创立《六经阴阳辩证法》,简易古今中医各种辩证方法,万法归宗而成《太极中医药学》,用简易廉价之中药治百病,用药不过几十味,还大地一片青山绿水。
第一章气化论总论气分之为阴阳,系统分为三阴三阳,细分十二经,合之为一气。
但凡疾病莫非阴阳之错位,水火之盈亏,升降出入之失常,治疗之目的在于阴阳归位,复阴回阳,升清降浊,合阴阳为一气。
三阴三阳六经系统论形为阴,气为阳,阴阳合一生命成;水为阴,火为阳,水火交而气化成。
形气合一身体健,形气别离生命亡。
《易》有太极〔形气合一,合之为气,散之为形〕是生两仪〔阴阳〕,阴阳分三阴三阳,在天为六气〔太阳寒水,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阴湿土,少阴君火,厥阴风木〕,在地为五行〔金、木、水、或、土〕,在人为六经。
人合天地之气而生,五谷为养,五菜为充。
五藏、六腑、四肢百骸,十二经络,三百六十五穴皆合于六经。
人与天及日月相应也,天道有标本中气的规律,应之于人则少阴在下,肾应之。
左太阴,脾应之。
右厥阴,肝应之。
少阴之上为太阳,心应之。
肾水而心火.水火既济则康健,火水未济则病生。
太阴之上为阳明燥金,肺应之。
脾湿肺燥,燥湿济化,地天泰。
厥阴之上为少阳,三焦、胆应之。
风火相助,阳气升。
太阳本气为寒而标阳,少阴本气为热而标阴,相为表里。
燥为阳明的本气,肺主之。
肺金必得脾土转输水之精气以上奉,才能含阴不枯。
梁冬国学堂2010年全集(目录)
20101105乱世中的富贵名医——李东垣.avi . 58.5MB20101105国学堂乱世中的富贵名医.mp3 . 11.6MB梁冬对话李东垣--乱世中的名医20101030:中国文化三大护身符系列(三)——生命本.avi .62.8MB 20101030国学堂生命本能的奥秘.mp3 . 8.2MB20101023:中国文化凝聚剂——汉字.avi .54.4MB20101023国学堂中国文化凝聚剂.mp3 . 7MB20101016中国文化未作古之谜.avi . 56.6MB20101016国学堂中国文化未作古之谜.mp3 . 9.4MB梁冬对话蒋晔-中国文化三大护身符系列20101009国学堂思辨汉字思维.mp3(1009视频缺). 8.4MB20100925汉字中的姓名文化.avi . 53.2MB20100925国学堂之姓名文化.mp3 . 10.7MB20100918汉字密码系列(十三)——汉字里的“中医药文化”.avi . 51.9MB 20100918国学堂之中医药文化.mp3 . 10.4MB20100911解“医”问“药”.avi . 51.3MB20100911国学堂之解医问药.mp3 . 10.3MB20100904汉字密码系列(十一)——“十天干”中的殷商文化.avi . 49.5MB 20100904国学堂十天干中的殷商文化.mp3 . 10MB20100829十二地支中的生育密码.avi . 41.2MB20100829国学堂十二地支中的生育密码.mp3 . 8.3MB20100828重新认识中国数.avi . 42.9MB20100828国学堂认识中国数下.mp3 . 8.3MB20100822.重新认识中国数(上).avi . 40.9MB20100822国学堂认识中国数.mp3 . 8MB20100821.汉字中的“公、私”之分.avi . 40MB20100821国学堂汉字中的公私.mp3 . 8MB20100814从家探秘走婚文化.avi . 41.8MB20100814国学堂从家探秘走婚文化.mp3 . 8.4MB20100808探究法的真相.avi . 41.8MB20100808国学堂探究法的真相.mp3 . 8MB20100807拆字解密中国凤.avi . 42.8MB20100807国学堂拆字解读中国凤.mp3 . 8.3MB20100801拆字解密中国龙.avi . 43.4MB20100801国学堂拆字解读中国龙.mp3 . 8.5MB20100731孔子误读的那些字.avi . 41.9MB20100731国学堂孔子误读了多少字.mp3 . 8.2MB20100725论语你看懂了吗.avi . 41.7MB20100725国学堂论语你读懂了吗.mp3 . 8.1MB独立学者唐汉给我们说文解字20100724身体物语系列总结篇.avi . 42.1MB20100724国学堂身体物语总结.mp3 . 8.1MB20100718让人上瘾的那根“经”下.avi . 41.7MB20100718国学堂欺让人上瘾的那根筋下.mp3 . 8.1MB20100717让人上瘾的那根经上.avi . 43.5MB20100717国学堂欺让人上瘾的那根筋.mp3 . 8.4MB 20100711欺骗身体的健康减肥大法.avi . 42.8MB20100711国学堂欺骗身体的健康减肥大法.mp3 . 8.3MB 20100710危害健康的祸首——带“气”的脂肪.avi . 41.9MB 20100710国学堂危害健康的罪魁祸首.mp3 . 8.4MB 20100704脉诊——“摸出”你的健康?.avi . 41.5MB 20100704国学堂脉诊摸出的你的健康.mp3 . 8.4MB 20100703谁是你命运的“预言家”?.avi . 41.4MB 20100703国学堂谁是命运的预言家.mp3 . 8.2MB20100627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avi . 43MB20100627国学堂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mp3 . 8.7MB 20100626都是缺氧惹的祸下.avi . 42.9MB20100626国学堂都是缺氧惹的祸下.mp3 . 8.3MB20100620都是缺氧惹的祸.avi . 42.8MB20100620国学堂都是缺氧惹的祸上.mp3 . 8.5MB20100619从心认识自己.avi . 42.5MB20100619国学堂从心认识自己.mp3 . 8.4MB王唯工博士讲气的乐章20100613王东岳观点启示录.avi . 42.8MB20100613国学堂梁冬关于王东岳论点的课堂笔记.mp3 . 8.4MB 20100612拯救世界的文化孤本.avi . 43MB20100612国学堂王东岳从东西文化看国学11.mp3 .8.5MB 20100606诸子百家那些事.avi . 42.6MB20100606国学堂王东岳从东西文化看国学10.mp3 . 8.3MB 20100605诸子百家那些事上.avi . 43.5MB20100605国学堂王东岳从东西文化看国学9.mp3 . 8.5MB 20100530还孔子一个真面目.avi . 42.8MB20100530国学堂王东岳从东西文化看国学8.mp3 . 8.5MB 20100528穿越时空的老子思想.avi . 43.2MB20100528国学堂王东岳从东西文化看国学7.mp3 . 8.5MB 20100523.老子身世探秘.avi . 42.6MB20100523国学堂王东岳从东西文化看国学6.mp3 . 8.5MB 20100522.诸子百家第一家.avi . 42.3MB20100522国学堂王东岳从东西文化看国学5.mp3 . 8.4MB 20100516从巫觋文化到古儒文化.avi . 42.9MB20100516国学堂王东岳从东西文化看国学4.mp3 . 8.4MB 20100515脱去神话外衣的上古时代.avi . 42.9MB20100515国学堂王东岳从东西文化看国学3.mp3 . 8.4MB 20100509从中西方文化看中国趣味.avi . 43.2MB20100509国学堂王东岳从东西文化看国学2.mp3 . 8.4MB 20100508生存之道中的国学智慧.avi . 44MB20100508国学堂王东岳从东西文化看国学1.mp3 . 8.6MB王东岳老师从东西方文化看国学20100502曲说六经之春秋篇.avi . 42.4MB20100502国学堂曲黎敏说六经系列6.mp3 . 8.6MB20100501曲说六经之易经篇.avi . 42MB20100501国学堂曲黎敏说六经系列5.mp3 . 8.2MB20100425曲说六经之礼乐篇.avi . 237.5MB20100425曲说六经之礼乐篇改.avi . 66.3MB20100425国学堂曲黎敏说六经系列4.mp3 . 8.3MB20100424曲说六经之仪礼篇.avi . 43.3MB20100424国学堂曲黎敏说六经系列3.mp3 . 8.7MB20100418曲说六经之诗经篇.avi . 42.1MB20100418国学堂曲黎敏说六经系列2.mp3 . 8.4MB20100417曲说六经系列开篇.avi . 42.7MB20100417国学堂曲黎敏说六经系列1.mp3 . 8.3MB今天开始曲黎敏教授讲六经20100411.国学视角看阿凡达.avi . 42.7MB20100410知道者享天年.avi . 42.9MB20100404.黄帝内经灵枢经之天年系列十二.avi . 41.6MB 20100403.黄帝内经灵枢经之天年系列十一.avi . 42MB 20100328.黄帝内经灵枢经之天年系列十.avi . 42.9MB 20100327.黄帝内经灵枢经之天年系列九.avi . 43.4MB 20100321.黄帝内经灵枢经之天年系列八.avi . 41.7MB 20100320.黄帝内经灵枢经之天年系列七.avi . 42.6MB 20100314.黄帝内经天年系列六.avi . 42.3MB20100313.黄帝内经天年系列五.avi . 42.3MB20100307.黄帝内经之天年系列(四).avi . 41.1MB 20100306.黄帝内经之天年系列(三).avi . 41.9MB 20100228.黄帝内经之天年系列二何以为人何者为神.avi . 43.3MB 20100227.黄帝内经之天年系列一如何才能颐养天年.avi . 43.7MB 20100221.如何提升你的生命质量.avi . 42.4MB20100220.孙思邈养生哲学系列.avi . 43.9MB20100213.孙思邈养生之道七.avi . 43.7MB20100207.如何掌控生命的节奏.avi . 42MB20100206.孙思邈的养生哲学系列.第五集.avi . 42.7MB 20100131.好好爱你的心肝宝贝.avi . 43.8MB20100130.孙思邈的养生哲学.avi . 43.5MB20100124.何为阴阳.avi . 42.2MB20100123.孙思邈养生之道三.avi . 42.9MB20100117.未病先防的现代启示录.avi . 44.8MB20100116.孙思邈的养生之道.第二集.avi . 43.5MB20100110.你能活到120岁.avi . 42MB20辅佐中国文化发扬光大.avi . 44MB20100411国学堂从国学视角看阿凡达.mp3 . 8.3MB20100410国学堂知道者享天年.mp3 . 8.6MB20100404国学堂黄帝内经灵枢经之天年系列十二.mp3 . 8.4MB20100403国学堂黄帝内经灵枢经之天年系列十一.mp3 . 8.3MB 20100328国学堂黄帝内经灵枢经之天年系列十.mp3 . 8.7MB 20100327国学堂黄帝内经灵枢经之天年系列九.mp3 . 8.6MB 20100321国学堂黄帝内经灵枢经之天年系列八.mp3 . 8.1MB 20100320国学堂黄帝内经灵枢经之天年系列七.mp3 . 8.6MB 20100314.黄帝内经天年系列(六).mp3 . 8.2MB20100313国学堂黄帝内经之天年系列(五).mp3 . 8.2MB20100307国学堂黄帝内经之天年系列(四).mp3 . 7.9MB20100306国学堂黄帝内经之天年系列(三)(徐文兵).mp3 . 8.1MB 20100228国学堂黄帝内经之天年系列(二)(徐文兵).mp3 . 8.5MB 20100227国学堂黄帝内经之天年系列(一).mp3 . 8.5MB20100221国学堂如何提升你的生命质量.mp3 . 8.4MB20100220国学堂孙思邈养生哲学系列.mp3 . 8.5MB20100213国学堂孙思邈养生之道七.mp3 . 8.8MB20100207国学堂如何掌控生命的节奏.mp3 . 16.5MB20100206孙思邈的养生哲学系列五.mp3 . 8.3MB20100131国学堂好好爱你的心肝宝贝.mp3 . 8.6MB20100130国学堂孙思邈的养生哲学.mp3 . 8.8MB20100124国学堂何为阴阳.mp3 . 8.2MB20100123国学堂孙思邈养生之道三.mp3 . 8.4MB20100117未病先防的现代启示录.mp3 . 8.8MB20100116你能活到120-2.mp3 . 8.6MB20100111你能活到120-1.mp3 . 8.5MB20100110辅佐中国文化发扬光大.mp3 . 8.6MB。
一位年轻中医的现身说法,学中医勿忘经典!
一位年轻中医的现身说法,学中医勿忘经典!学中医,为什么要背经典?和恩师臧云彩老师结缘,是由于恩师在河南中医学院的一次讲座,当时听完讲座以后,真的是热血沸腾,第二天,便带上笔记本找到了恩师的诊室,死皮赖脸的开始跟着学习。
初到恩师诊室时,在中医上我像一个刚入学的小学生,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总是在恩师看病的间隙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面对我的提问,恩师回答说:你现在什么都不要问,问了我也不会给你讲,如果想要跟着我学习,回去先把《伤寒论》背会,背完了,回来有什么不明白的再说!于是回去背,背了两天,实在背不下去,不死心,再次找到恩师,厚着脸皮问:老师,那个……这个书实在是晦涩难懂,我都不懂什么意思,背起来太困难了!能不能先讲讲书里说的什么意思?或者推荐点什么注解的书先看看?恩师还是原来的话:现在不会给你讲,也不要看注解!背完再说!在以后学习的时间里,我不止一次的听到来学习的学弟、学妹们问起这句话:老师,我都不懂这里面讲的什么意思,怎么背啊?恩师的回答简短而有力:背完再说!看来恩师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那好,背!背就背!有什么了不起!我和很多师兄弟、师兄妹一起,开始了痛苦而艰难的背诵《伤寒论》的征途,医学院校不同于一般的大学有很多空教室可以利用,医学类的大学每天的课程都是排的满满的,没有空教室可以利用,我们那时候在老校区,教室更是少的可怜,没有地方可去,只有学校的百草园可以作为我们背书的场所,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很美好?是不是脑海里会浮现出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那段描写: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我们的百草园,远没有那么多的趣味,只是学校里种植各种草药、供同学们学习中药知识的一个园子,看,这就是我们的百草园。
园子里种的什么草药早已经没有了印象,有印象的只是那些读书累了可以为我们补充点营养的果树,比如这些枣树:平日的百草园本来是宁静的,却因为我们这些散布在百草园各个角落诵读《伤寒论》的身影,平添了几分热闹,那个夏天,恩师不坐诊的时候,我们几乎都是在百草园里度过,早晨初升的朝阳把我们一群人的影子长长的投射在百草园的草药上,日头渐渐的毒辣,那影子也慢慢的变短,一直短到快要被我们自己踩在脚下的时候,百草园里便实在是热的呆不下去了,我们衬衫也基本被汗水湿透了,于是转战到临近百草园的一座教学楼里,虽然是教学楼,但是空教室是不用想的,只能在楼梯上垫上一张报纸。
祖师西来意
祖师西来意
华方田
【期刊名称】《三联竞争力》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 "祖师西来意"是中国禅宗的著名公案,又称为西来祖师意、西来意、祖意等.此公案在禅林非常流行,诸种禅宗文献都有记载.rn学僧问马祖:"离四句、绝百非,请师直指西来意."马祖:"我今天太累了,不能回答你,去问智藏禅师吧!"学僧乃去问智藏,智藏:"为什么不向马祖请教?"学僧:"马祖让来问你."智藏:"我今天头晕,不能回答你,去问怀海禅师吧!"学僧问怀海,怀海说:"我也不会."
【总页数】1页(P79)
【作者】华方田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贴敷后祖师麻膏药中祖师麻甲素和7-羟基香豆素的残留量测定 [J], 李爽;石晓峰;范彬;白朝辉
2.不同产地祖师麻药材中祖师麻甲素的含量测定 [J], 王二兵
3.西气东输为中国能源市场带来意想不到新课题 [J],
4.何必问"祖师西来意"——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禅宗经验" [J], 陈坚;张梓波
5.亦中亦西恒新恒异——论蒋孔阳先生美学思想的超越性及未来意义 [J], 季水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鲍艳举六经辨证培训班经方学习资料2
快速建立患者信任--三板斧之崇脉诊三-大家好!我是鲍艳举,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如何快速建立患者信任板斧之崇脉诊》脉诊的重要性脉诊也恰恰是我们取得患者信任的而重要性不言而喻,脉诊对于中医大夫来讲,因为老百姓都知道中也是值得每个中医大夫都应该认真钻研的,最主要的办法。
的。
但是,我们在上学期间,老师们一致的”医是要会摸脉的,也就是“平脉辨证更是批驳有”回答都是四诊合参、整体辨证,不会单纯强调脉诊,对于“平脉辨证加。
临床上主为什么呢?因为随着临证的深入,我发现脉诊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比如有些患者你问他是否胸闷?他说没有,要靠问诊得到的信息有时候是假的大夫,上次您问我是否胸闷,我也不知道什么叫胸“但是下次就诊的时候会说:,类似的情”闷,但是那天从您的诊室出来后,我就感觉特别胸闷,喘不过来气是否胃脘不比如很多人还不知自己是否经常头痛,况还是比较多的,是否口苦,而脉诊和舌诊是相对客观的,对于比较疑难的病例,脉诊有时占了重要的适。
决断作用。
《伤寒论》里面早有平脉辨证的例子,其实,脉浮者,病在表,“第51条: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第16条提到了“”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45条:”可发汗,宜麻黄汤;第”浮为在表,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而愈,宜桂枝汤。
48让我摸摸脉。
女性,曾经有个朋友给我带了一个患者,也没有告诉我什么病,岁,那个脉象,一摸就会极其难忘,脉细涩,沉细,重按沉着附骨,这与《金匮条提到的非常相似,条文提到:·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治》第20问曰:病有积、有聚、有谷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谷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谷积在喉中;微出寸口,寸口积在胸中;气。
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
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
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浅析五运六气与金元四大家学术观点的关系
《淮南子·氾论训》言“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
顾植山认为,学术流派最终要完成其历史使命——融入主流学术中去[1]。
任应秋[2]主编《中医各家学说》中论伤寒、河间、易水、攻邪、丹溪、温补、温病七大医学流派,亦认为医家论病之法各有所宜,皆活人无数。
为进一步探求各家学术流派之间的异中之同,以下试从五运六气与金元四大家学术观点的关系去分析,以期打开五运六气的奥秘之门。
1 金元四大家学术观点与各自所处六气大司天背景特点客观上相合 “六气司天”是五运六气岁气逐年变化的规律,“六气大司天”是在《黄帝内经》“六气司天”的基础上以“六十年为一大气”的岁气变化规律。
“六气大司天”理论源于运气七篇之经旨,由明代医家费启泰首次建构而初见端倪,经明代王肯堂结合邵雍易理之学进一步发明,至清代王丙、陆懋修得以完善和呈现。
1.1 六气大司天理论的形成1.1.1 明代医家费启泰首次建构 费启泰为明末清初医家,主攻痘科。
用药力纠前人之偏而专寒凉。
他首次提出以60年为基本单元的“大运”概念,就是六气大司天。
费氏基于“大运”理论对宋金元医家李东垣、刘河间、张子和的学术观点进行分析,如其《救偏琐言·卷二》“尝稽东垣一以保脾为主,河涧一以滋阴为重,子和一以荡涤为先,皆能表表于世……要知大运之使然,非三氏之偏辟也[3]”。
费氏言明李东垣之固护脾胃,刘完素之滋阴清热,张子和之荡涤攻邪,三家治法虽相异,但却皆能彰于后世,实为医家各自所值“大运”—六气大司天的不同,而非医家立法之偏,明确肯定了六气大司天对金元医家学术观点客观上的影响。
1.1.2 明代医家王肯堂发明 明代医家王肯堂在《医学穷源集·三元运气论》中云“天地定位,寒暑递嬗,大为一元,统十二万九千六百年[4]”为基于北宋理学、易学大家邵雍《皇极经世书》“一元十二会,一会三十运,一运十二世,一世三十年”的元会运世理论所论述。
除此之外,后文所述“间尝考之往古,验之当今之务,而觉六十年天道一小变,人之血气与天同度[4]”中,王氏考究古代历代医家之法并验之于当世后,提出了“天道六十年一小变”的概说,将六气大司天理论进一步阐释发明。
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举例说明
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举例说明
哎呀呀,“我注六经”呢,就好比是你在读一本超级厚的书,你特别认真地去研究它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试图把作者的原意啊都给搞清楚,就像你钻研《红楼梦》,非要把里面的人物关系和情节细节都弄得明明白白的。
比如说,你会去查阅各种资料,去和别人讨论,这就是在努力地“注”这本书呀,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都融入进去,这算不算是“我注六经”呢?
那“六经注我”呢,嘿嘿,就好像是这些经典书籍都来为你服务啦!不是你去迎合它们,而是它们来成就你!就像是你站在舞台上,六经就是你的配角,来衬托你的伟大!比如说,大诗人李白,他的诗作里就有那种豪情万丈,感觉那些经典都在为他的情怀添彩呢!他就是把六经都变成了他表达自己的工具,这多厉害呀!
你想想看,是不是这么个理儿呀?“我注六经”是一种谦逊的学习,而“六经注我”则是一种自信的发挥呀!二者其实都很有意思呢,不是吗?。
健身气功层次教学正当其时
健身气功层次教学正当其时作者:赵章强来源:《健身气功》2021年第05期2021年5月29日至6月4日,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主办了“2021年全国健身气功涉外培训讲师(线上)培训班”。
此次培训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就是“健身气功层次教学”。
崔永胜老师给学员们讲授了《对健身气功层次教学的思考》,还有四位老师展示了她们进行层次教学的课件。
通过学习,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中心推出健身气功层次教学这一重大教学改革,非常必要,可谓正当其时。
健身气功层次教学的提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正如崔老师在讲座中分析的,目前健身气功的教学,确实存在以下困境:1、教学“一刀切” “一锅炖”;2、教学“求新求异”不求实;3、教学实践与理论“两张皮”;4、教学“急救章”;5、教学“产品”陈旧;6、教学“健身操”。
正是因为精准地找到了目前健身气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切中时弊,因此推广健身气功层次教学的意义重大:从个人练功角度来看,既是提高练功质量,获得理想健身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练功层次,领悟传统文化内涵的不二法门;从主管部门来说,也是适应不同层次练功者需要,满足群众幸福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举措,还是引领健身气功正确发展方向,推动健身气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健身氣功层次教学目标明确。
健身气功层次教学非常明确地将所有健身气功的教学总目标确定为:引导学员进入三调合一的身心境界;引导学员体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引导学员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样的目标不仅符合我国打造“健康中国”的伟大战略;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
健身气功层次教学就是围绕这三大目标,层层分解细化出初、中、高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这就为各级健身气功教学清晰地指明了今后的目标和方向。
健身气功层次教学的内涵更丰富。
健身气功层次教学不仅内涵更加丰富,并且紧扣“三调合一”“内向性运用意识”这一特点,因此更能体现健身气功的特色。
内向性运用意识是健身气功与其它体育活动的根本区别。
归真第七讲 建立水火的观念,联
归真第七讲:建立水火的观念,联系五脏六经大家好,开始讲课。
之前我们讲了,人体有两大模型,一个是六经的模型,一个是五脏的模型。
六经是横分,分为表、里、半表半里、津液、血液、精气,六大块,五脏是纵分,分为生长化收藏五个过程。
六经讲的是表里的循环,五脏讲的是升降的循环。
我们分析人体是用这两个模型,我们治病也同样是用这两个模型。
今天我们要尝试把这两个模型统一起来。
因为人体不是孤立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六经表里循环讲的是出入,五脏上下循环讲的是升降,升降之中有出入,出入之中也有升降。
今天要再给大家一个观念,就是水火的观念。
我们要用水火来把这两个模型联系起来。
我们来看人体,人体作为一个活着的人,其之所以能够活着就在其内部五脏气机在流转,其与外部气机在沟通。
我们把人体内部所有这些在流转的物质,不管是津液也好,血液也好,精气也好,统称为水,而这些物质之所以能够流转,在于其有动能,这个动能便称为火。
人身就是水与火的运行。
水火运行正常了,人体则就不病。
水火在五脏的升降,肾主水,心主火,人身的本源从肾水而始,人出成胎开始,便是父精母血之凝聚,元精相合,这便是一点真水,水中含有火气,这一点火便是真火,也就是相火。
人身从水火开始,后面一直到人的生长壮老已也都是水火的不断循环。
肾水不是死水,肾水要升,便需要肝,肝木主升发,所升者便是肾水,肝木是助肾水升发的,肝木把肾水汲上来之后,便交给心,这就是水生木,木生火,这是左升。
心主火,心脏之火为后天之火,也就是君火,心火需要下行到肾,以温肾水,以完成水火的交济循环,也就是君火反哺相火,后天补先天。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肾相交。
但是心火不能自然下行,肾水上行需要肝木去汲,同样,心火之下行也需要肺金去敛。
人体肺在上,心在肺下,心火上炎,遇肺金之后,而随肺金敛而下行,以入于肾中。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五脏之中,本是脾脏属土,居中,以协调四象,四象循环,木助水升,金助火降,土在其中,为什么五行中土却排在火后呢?这是因为水火本是两极,火在上,水在下,而火性本炎上,水性本润下,木性本升,金性本敛,所以木生火本是自然而然,并不需要土来运化协调,同样金生水也是自然而然,也不需要土来协调,木自然而升,金自然而降,土需要协调的只是水生木这个环节和火生金这个环节。
敬天爱人 -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 首页
敬天爱人——谨以此文献给赵永山老师09中西医临床2班韩雪“敬天爱人”这四个字时京瓷公司创始人稻盛和夫托钵时顿悟而来。
看到这个词时,我想起了赵永山老师。
第一次见到赵老师,是在一次讲座上。
那天,衣着朴素的他一走上讲台,就双手合十,给台下的我们深深鞠了一躬。
平生第一次看到老师给一群素味平生的学生行如此大礼。
当时的我只是觉得震惊,到了后来才慢慢明白这个动作所蕴含的深意:众生平等,爱所有人。
很幸运的是,《全科医学概论》这门课由赵老师教我们,从而对赵老师有了进一步的接触和了解。
赵老师讲课从不拘泥于课本,他给我们讲他的临床经验,讲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把自己当做反面教材来教育我们。
此外,还让我们看侯翟鸿老师讲国学的视频,让我们从中国最传统的儒释道文化里寻求做人做事的法则。
在我当初选择该专业的那个夏季,听到了太多不支持的声音。
医学专业累,解剖课吓死人,就业压力大等一系列问题向我袭来。
我怀着一种恐惧的心理来到了这所学校,内心充满了挣扎与彷徨。
我甚至向朋友讲,选择医学就是选择了一条不归的路。
但是,在赵老师的影响下,我的心态慢慢改变了,我开始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中医选择了这里,让我有机会去接触这些生命中最本质最自然的东西,让我愿意怀有一颗感恩助人之心,去面对这个纷繁的世界。
赵老师让我们看过江本胜的《水知道答案》,看完那些照片后,内心深处除了深深的震撼之外,还有一种对自然万物莫名的崇敬与感动之情。
每一滴水都有一颗心,我们与这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让我对中医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整体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
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而如今,又有多少老师能给我们指一方明路,解人生大惑呢?当我遇到挫折,生活不如意的时候,我总会想起赵老师那句话——我们这一生中只会遇到两种人,一种是帮助我们的人,一种是成就我们的人。
我愿意把每次挫折都当成一种考验,直到有一天,羽翼丰满,无惧风雨。
对天地自然怀有一颗崇敬之心,以一颗感恩助人之心去对待他人,这就是我们敬爱的赵老师,也是我对“敬天爱人”的理解。
中医入门的唯一办法就是背诵记忆--伤寒论条文背诵
中医入门的唯一办法就是背诵记忆--伤寒论条文背诵背诵伤寒论的一点感言背诵伤寒论的一点感言近日买了一本名师经方讲录第二辑里面很多中医老师都强调了背诵的重要性而且举出了他们当初求学时他们的导师诸如刘渡舟李克绍等对他们的严格要求那都是要求要背诵伤寒论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王新陆回忆说:我读研究生是1978年,那时我第一次比较认真系统地学习《伤寒论》当时徐国仟老师是我的老师,李克绍老师也是我的老师,他们两个老师一共带了四个研究生。
李克绍老师对我们四个人的要求就是把《伤寒论》背下来,398条,用45分钟,不停顿。
我背了3个月才背下来,背得很辛苦啊,李克绍老师就眯着眼听你背,你一打梗他就给你提词,他提多了就说:你回去再学学吧,他也不听了……北京中医药大学陈明教授回忆跟师刘渡舟抄方时,刘老师也是直接说出条文数让他们背出来说到背诵伤寒论,到现在我背诵到109条,苔苔背诵到112条,当然我们的目标不是背了就忘而是烂熟,能达到顺背倒背,任意抽背,任意抽背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当然现在我们都还看不到背诵原文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提高,但我们坚信背诵伤寒论这一经典看似一个非常笨非常死的方法,但总有从死到活的飞跃,学中医贵在沉潜。
我们就用背诵把自己沉潜下去。
背诵很容易忘记,所以我们不停地反复反复再反复。
王新陆回忆说他3个月把伤寒论398条背诵完,背的很辛苦,我看啊王新陆教授当时可以说是吃饭睡觉上厕所都在背诵,而且一天不断不断向前背还不停地反复,否则3个月不可能把伤寒论拿下来。
我给苔苔说了把127条背完了给她录个背诵的视频纪念一下。
算下时间就背这么些都花了快一年了当然她考研考试还有我单位考试中间有停顿没背诵没复习的时候。
现在回想一下背倒100多条也是个成绩了,晃一晃时间就过去了,现在我们就是打地基,伤寒论背了背金匮金匮背了背温病条辩背诵经典一定要发心哦,否则很难坚持的,我和苔苔呢现在走路上要背坐公交车要背,一次在公交车上背诵,开始一些人以为我们在背佛经,后来才有一个人听出我们是在背中医。
老庄道家思想中的负方法浅析
老庄道家思想中的负方法浅析
高建立;张大书
【期刊名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0(000)005
【摘要】形而上学有两种方法,即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先秦老庄道家以"直觉的概念"为出发点的哲学的负方法,使得道家思想一步步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道家思想体系.道家思想的这种负方法有其积极合理的一面,也有其消极保守的一面,但最终难免彻底滑向唯心主义.
【总页数】3页(P5-7)
【作者】高建立;张大书
【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河南,商丘,476000;商丘师范学院,河南,商丘,476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23.1
【相关文献】
1.老庄道家思想的现代观照
2.知其白守其黑:老庄道家思想的本真性
3.初探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中的国家安全观
4.苏轼的老庄情结——道家思想对苏轼的影响
5.苏轼的老庄情结——道家思想对苏轼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习掌握六经辨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学习掌握六经辨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李浩澎;赵体浩
【期刊名称】《国医论坛》
【年(卷),期】1989(4)6
【摘要】无可讳言,仲景《伤寒论》至今仍是治中医学者的必修课,而正确地学习掌握六经辨证,又是研读《伤寒论》学以致用的关键。
但困难的是,历代医家对六经的解说多家竞帜,纷纭不一,每使学者仰仞叹坚,摇头却步。
笔者认为,仲景大论虽遗译芸生无穷,但东汉迄今一千八百年来,名医辈出,灿若朗星,竟对六经没有一个圆满正确的解释。
【总页数】4页(P1-4)
【关键词】六经辨证;张仲景;伤寒论
【作者】李浩澎;赵体浩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张仲景国医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2.29
【相关文献】
1.重点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应注意掌握的几个问题 [J], 蔡靖骅;钟虹
2.掌握不定式逻辑主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 秦龙;;
3.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 杨智慧
4.学习中国近代史应注意掌握的几个问题 [J], 刘藻
5.操作布卢姆掌握学习系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 余素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老师串讲六经二〇一六年七月1、太阳病太,是大的意思。
太阳就是指机体气化过程中阳气最盛大的那一类过程。
阳者,卫外而为固,所以太阳之气化最明显的体现是卫护一身肌表。
故前人有云“太阳为一身之藩篱,主肤表而统荣卫”。
这是说太阳之气化过程,主要是卫气在起作用,如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等等。
而卫气要起作用,必然离不开荣气(营气)的支持。
所以后人在解释太阳时多以荣卫论之。
当然这种解释只是为了理解和掌握,在实践运用中,还是要直接以“象”来判断阴阳,这样才能整体而直捷。
但这决不是以所谓的“症候群”搞对号入座,而是要“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在动态中把握当前的主证所在。
为了便于理解,还可以再以肺主表、足太阳膀胱经布于肌表最广等来联系脏腑、经络理解。
但这只能说明用“太阳”即可涵摄上述内容,不能颠倒主次地把这种直捷的阴阳辨证再异化为脏腑或经络辨证等,在思维中反倒不能以主证之象直接去辨明阴阳,因而不能真正地掌握三阴三阳辨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这就是“以象之谓”、就是阴阳辨证的指南。
太阳既然主肤表而统荣卫,又涉及肺、膀胱等脏腑,所以外邪中于肤表之后引起太阳气化所主的荣和卫、脏腑和经络的病理反应就叫作太阳病。
譬如外邪侵入,太阳之气为了抗邪,必然会调动气血津液等趋于体表,就会出现脉浮、发热,同时正常的卫外、温煦功能受到影响,就必然恶寒,那么些主要发生在体表的异常表现,也就是太阳病必有的症状了。
脉浮、发热、恶寒,虽然是太阳病必见的症状,但来严格来说,这还只能叫做表证,仅凭这几个症状来确定太阳病是不够的。
因为在其他阴阳失和的类型中,其前驱阶段有的也会出现这样的表证。
因此,要确定太阳病,还必须在表证的基础上还有“头项强痛”这一表现,这就说明病变不但在肤表,而且也在太阳的经络,把太阳气化的领地完全地波及到了,这样才是最典型的太阳病。
当然,不完全具足太阳病的典型表现,只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再结合全身的情况分析,也还是可以确定此时病变是否属于太阳病的。
但这需要比较深入地理解、掌握这种辨证方法才能做得到。
这也正是我们学习它的目的所在。
后世用“开合枢”来比拟阴阳的工作机制,以“开合”来概括气化过程中的升降出入运动,再加上一个“枢”来说明这些运动的调控与承接。
用开合枢来比拟人体的生理现象首见于《内经》中的“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和“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
后世以此理解《伤寒论》的三阴三阳病,虽然不是取《内经》中关于“开合枢”比喻的原意,但这样以开、合、枢来比拟阴阳工作的方式和关系,很有利于理解和掌握阴阳在整体上的变化过程,所以我们应对这种思想加以重视。
“开合枢是认识六经的关键,也是研究《伤寒论》的方便法门。
”(《刘力红·思考中医,107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太阳为开,太阳的“开”是指机体中的阳气在工作中处于开发、外达而为用,一直到其发挥到最为盛大阶段的气化过程。
阳气外达所发挥的作用有宣发、卫外、温煦等等,这些都是太阳的开机才能正常维持。
太阳出现了病变,必然是它的“开”出了问题,因而不能正常发挥上述作用,从而表现出相应的病证。
“太阳的开机为什么会发生异常呢?这个原因可能来自内部,也可能来自外部,或兼而有之、外部的因素往往比较典型,如我们常见的伤寒、中风,就是因为外邪侵袭,障碍、束缚了这个开机,使阳气的开发受限,于是太阳病就发生了。
除了外因,内在有哪些因素呢?有阳气虚,本身的力量不足,太阳这个开的作用会成问题,或者由于水饮、湿等因素障碍了阳气外出,太阳的开机也会出现问题。
”“所以太阳病见得最多的是表病,表病就是因为阳不卫外,遭受外邪侵袭所致。
另外,阳不化气,水液代谢就会失调,从而导致水液代谢障碍相关的疾病,我们看看整个太阳篇,表证、水气、痰饮、蓄水占了绝大多数,这些都是与阳用的障碍有关,都与太阳开机不利有关。
因此,从太阳开机不利的角度去理解太阳病,就抓住了它的纲领。
(思考中医·111)由上述可知,太阳气化最典型的病变是表证,也就是卫气的功能发生异常变化。
从而表现出“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提纲脉证。
太阳病在卫气职能方面的改变,不但能表现为发热恶寒,还必然影响其司开合的功能而表现为有汗或无汗。
在正常情况下,卫气总是能开能合,以适应人体体温的调节和汗液的排泄。
但受邪后就不同了,有的人是卫气但开不合,有的人是但合不开。
但开不合的就有汗,有汗是疏泄外散之象,可见脉象浮缓,是风邪致病的特点,叫做太阳中风。
但合不开则无汗,是寒主收引的凝敛之象,寒束表气不能,则身疼痛、脉浮紧,叫做太阳伤寒。
这就是太阳病的两大类型。
这两种类型的太阳病所表现的开合异常,只是太阳之气开发于表而受邪,肌表气机出现的异常,并不是全身阳气的开合异常。
所以由太阳为开的角度看,不过是开的不及和开得太过而已。
由于感邪轻重及人的体质不同,这两大类型的太阳病还可以有很多的兼夹证。
在正邪交争的过程中,病情还会出现各种演变,但整个太阳篇所涉及的病变,在性质上基本都以寒为主。
因为寒伤阳气,寒邪最易导致在太阳领域的功能异常。
如果是热邪扰及阳气最多的太阳,热性炎上,就会影响一身阳气的合敛而使病变转属阳明。
此外,太阳病中较为重要的就是水液代谢异常的病变了。
三焦是人体气化的场所,又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太阳开机不利,不能发挥正常的气化功能时,也会影响三焦出现水液代谢异常。
我们者知道气帅血行、气帅津行,血以载气、津以载气的道理,这一关系说明了什么呢?最起码的一点是说明了正常情况下机体阳气最多的地方,其津液或阴血也必然相应为最多。
因为气之与津、血,是须臾不可分离的。
我们知道人体的津要比血多,且“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灵枢·邪客》),血藏于肝,统于脾,五脏六腑都要由血来濡养。
所以在肌表与太阳相配的阴气,主要是津,也就是在三焦气化的水液。
这样一看,不仅仅是太阳病必然影响及水液代谢,事实上是所有的太阳病,必然同时也是水液代谢或运行出现了病变。
就是最典型的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不也是水液为汗失守或水液不能外出为汗吗?再看《伤寒论》太阳篇涉及到的主要方剂,麻黄汤、桂枝汤、大小青龙汤、五苓散、越婢汤,也都是能治水的方剂。
一如刘力红先生在《思考中医》总结:“治太阳就是治水”。
这样从阴阳两方面看,太阳病的主要内容就容易掌握了。
那么可不可以说太阳病就是水液病、是阴病呢?显然不是,因为太阳病的主导因素是阳气出现了问题,我们知道同时水液也一定有问题是因为中医学的整体观就是这种思维方式,要“知阳者知阴”。
阴阳两方面都了解了,才能全面把握病情。
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阳,所以是阳病。
我们了解太阳病还是要抓住阳的病变特点。
如果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阴,且在于代表着最多阴气的水液,那就是太阴病了。
另外,太阳的阳热之气郁久或循经入腑,还会伤及血分,出现衄血、便血、发狂等病证。
但这些已经不是简单的太阳病了,这类病变往往更易于辨识,认清其特征表现即可,不用三阴三阳这样整体宏观的系统方法也是可以的。
综上所述,太阳病有以下三个要点:一,病位在表;二,病性多寒;三,开机受病。
从这三方面来认识,就可以在复杂多变的病情中抓住太阳病的“主证”。
那么是不是太阳病就是从病位、病性、气化运动的方向这三方面来分析病情呢?或者说是不是以这三方面的辨证结果综合起来,也同样可以得到一个和三阴三阳辨证所得到的太阳病相同的认识呢?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这三方面的综合并不能详尽太阳病的全部内涵。
这些还只是在人体上的表现,太阳病患者的表现可以是仅仅如此,但太阳病这个概念同时还具有天人合一的内涵。
三阴三阳的辨证是最具整体观念的辨证方法,真正地把人放在天地的大系统内来认识,不是只在人体的层次上进行的多角度认识的概括。
这一思想在《伤寒论》的“欲解时”条文中有所体现。
如“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所谓“欲解时”就是说疾病有可能解除、或有可能痊愈、或有可能减轻的时间区域。
我们知道人体具有着精密的自我调节能力,凡有病变,机体自身都会本能地产生保护性反应对以抵抗致病因素的影响、修复受伤的组织及其功能。
也就是说人体本身就有愈病的机能。
太阳病在某一个时间内“欲解”,就是说在这个时间段内机体正气的工作机制正好有利于增强其自愈反应。
太阳病的欲解时是“从巳至未上”,即在巳、午、未这三个时辰内,也就是上午9时至下午3时之间。
这一时间内机体的正气有什么特点呢?《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太阳病的欲解时正属日中,“日中而阳气隆”,与“日西而阳气虚,气门乃闭”相对,就是指阳气外达盛于肌表,有利于“气门”打开,汗液排出。
天时助人体的阳气外达,也就是助太阳的开机。
阳气外达肌表则敷津为汗,而太阳病的主要治法也就是取汗。
可见以开机不利,需要取汗可解的太阳病,在巳、午、未这个时段内机体会自然出现治疗它的机制,所以在这个时间段内就有可能或有利于解除病变。
这是天人是相应的必然结果。
就象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一样,“时立气布”,到了某一时间,天地间就必然呈现相应的阴阳之气,这又必然影响着人体的阳阴。
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就象夏天或正晌午时人们会热、会出汗一样。
这是人生存在天地间必有的规律,我们需要的就是认识、掌握并加以运用。
有了这个天人相应的认识角度,我们不但能够知道某类病在什么时间易于治愈,还能根据病变所呈现出的时间规律来判定其病理属性。
如某种病情,每于“巳、午、未”这个时段内就自然减轻,其他时间则维持原样或有所加重,那我们就要考虑这是否属于太阳病了,这个时间规律至少能起到提示思路的作用。
象前面提到的《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所讲,中医辨阴阳是“以象之谓”的,一年分四时,一日也可以分为四时,其道理就是分时所依据的阴阳之应象是相同或相类似的。
据此原则,一日分作十二时,一年也相应的是十二月,都是以十二地支来划分,因为每一支所代表的阴阳之气及其应象是类同的。
阴历以“寅”为正月,则“巳、午、未”即阴历四、五、六月,正值夏季,为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显然,这时天人相应的特点都是“阳气隆”。
如果某些常年不愈、反复发作的疾病总是在夏天减轻甚至完全消失,而天冷或遇寒时又重,如风湿性关节炎、老慢支、支气管哮喘之类。
我们就可以考虑从太阳论治。
事实上太阳篇的桂枝附子汤、小青龙汤也正是治疗这些疾病的有效方剂。
我们还知道,这一类疾病不但是到天热时“欲解”,如果是北方人患此类疾病(事实上也是北方人患这类疾病的比例高),到南方或偏于南方之地住上半年、一年或仅住一个夏天,他的病情一般都会得到明显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