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盐铁专卖浅析专卖制度

合集下载

秦朝盐铁专营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秦朝盐铁专营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秦朝盐铁专营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秦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盐铁专营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至今仍然深远。

本篇文章将从盐铁专营的起源、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对政治制度的影响等方面探讨该制度的种种影响,并阐述其历史价值。

一、盐铁专营的起源盐铁专营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盐铁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各诸侯国都在不断争夺盐铁资源,为了不断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实力,秦国在统一六国之后,开始了严格的盐铁专营制度。

其目的在于深化财政改革,调节市场供求,增加国家收入,提高官员管理水平。

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盐铁专营制度的实行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采取了直接干预市场、控制价格的措施,消灭地方割据势力,保障了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和秩序。

至今,该制度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它还能够保证了物资的充足流通,避免了天灾和战争对社会经济的严重危害。

三、对政治制度的影响在盐铁专营制度下,中央集权得以加强,化解地方割据的危害,国家财富和权力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各项政策得以有效实施,更为明显的是,这一制度的实施让农民得到了很好的保障,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地区的稳定。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盐铁专营制度对政治体制的巨大影响。

四、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不可替代的一部分,盐铁专营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它为今天的中国文化和传统提供了有力的来源。

它所实现的的国家财政改革、社会经济的稳定和政治制度的升级,都为我们走向世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五、对现代经济的启示从历史身影看,盐铁专营制度对于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也有着很多生动的启示,它告诉我们,一个优秀、健康,具有充分竞争力的市场环境,是经济稳定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

盐铁专营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创新和变革,它的意义和价值还远远不止于此。

它的实施为区域和国家政策制定提供了普遍的参考,在复杂的制度变革背景下,也为制定和完善增量政策、调整利益分配提供了深刻的参考价值,具有很高的时代价值。

由秦汉时期盐铁专营制度引发的思考

由秦汉时期盐铁专营制度引发的思考

由秦汉时期盐铁专营制度引发的思考《秦汉史》是钱宾四先生就职于国立北京大学时的讲义,在曲老师的推荐下,有幸拜读此书,感触颇深,想法良多。

钱先生撰写本书,由浅入深的介绍了秦汉时期(至王莽)的历史,用语精妙,贯通始末,触类旁通,具有启发作用。

由于本人见识颇短,知识面尚窄,无法深刻理解钱先生在本书中的深刻见解,故选取其中盐铁专营制度一点,展开论述。

如若有误,请指正。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为了重本抑末,巩固中央集权,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普遍实行盐铁专营制度。

盐铁专营制度,顾名思义,就是对盐铁实行垄断经营。

其制度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提出的“官山海”政策,即对盐和铁一起实行专卖。

秦商鞅变法,控制山泽之利,也实行盐铁专卖。

当时的山海之产主要是盐、铁,官府垄断经营,寓税于价,使人民避免不了征税,又感觉不到征税。

汉初开放民营,使经营盐铁的商人富比王侯,汉武帝迫于财政压力和对商人“不住公家之急”的反感,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笼盐铁”,将盐铁的经营收归官府,实行专卖。

在产盐和产铁的地方,分搜索设盐官和铁官进行管理。

盐专卖采取在官府的监督下由盐民生产,官府定价收购,并由官府运输和销售。

铁专卖采取官府统管铁矿采掘、钢铁冶炼、铁器铸造和销售等一切环节。

东汉时取消盐铁专卖,实行征税制。

三国、两晋注重专买,南北朝时征税制复起。

隋至唐前期,取消盐的专税,和其他商品一样收市税。

唐安史之乱后,财政困难,盐专卖又开始实行。

此后历朝历代,都加强了盐专卖,对铁则实行征税制,不再与盐同例看待。

盐铁专卖使封建国家获得了可观的收益,特别是盐,一直是历代封建政府牢牢掌握的最重要的专卖商品,其收入是历代政府的重要财源。

即便到了社会主义新时期,盐与铁的生产与销售依然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

由此观之,盐铁专营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占有重要意义,是基础财政政策之一。

“汉初之与民休息,历高帝孝惠高后,前后二十三年,而社会顿呈活气”(出自《秦汉史》第二章第二节),其中“社会顿呈活气”的一重要表现便是民间经济之复苏。

《盐铁论》中盐铁专营制度给我们的启示

《盐铁论》中盐铁专营制度给我们的启示

重论 ” 。桑弘羊继承 了春秋 战国时期 以来 的 “ 轻 重 实行 “ 放任无 为”的 自由经 济政策才 能使 经济得到 论 ”思想 , 认 为 国家 只有加 强对经 济的控 制 , 才能 健 康发展 。贤 良文学 在辩 论 中犀利地指 出 , 在 国家

现 代 盐 化 工
实行 盐铁专营制度 的情况下 ,属 于官僚豪富集 团的 官 营商业 占居全 国经济 的主 导地 位。但是 , 由于官 国家官员 以权谋私 的现象十分严重 , 并且 这一现象 商 的垄 断性 、强制性代替 了市场 的 自然调节 , 大小
铸币必将导致地 方势力控制全 国的商 品贸易 , 进而
在 《 盐铁论 》中的盐铁专 营制 度 ,以桑 弘羊 为 形成与 中央对抗的局面。国家只有垄断盐铁等特殊
代 表的 “ 轻重论”和 以贤 良文学为代表的 “ 善 因论 ” 商 品的市场 , 才 能扼杀私 商 的发展 , 进 而加强 中央 产生 了激烈的碰撞 。 的经济控制力 。 贤 良文 学经济 思想与桑 弘羊 的观点针 锋相对 ,
i s c o u r s e s o n s a l t a n d i r o n ; s  ̄v i r o n s p e c i a l i z e s 【 K e y w o r d s】 d
巩固 “ 大一统”的 中央皇权 。桑弘羊认 为民间私 自
1 盐铁专营制度的 2种观点
Ch i n a . I n c l u d i n g a b o u t s a l t i r o n s p e c i a l i z e s i n s y s t e m ,a s we k n o w t h e t i me o f t h e s a l t

秦朝的盐铁专卖制度

秦朝的盐铁专卖制度

秦朝的盐铁专卖制度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在秦朝的统治下,有许多具有重要影响的制度被提出和实施,其中包括盐铁专卖制度。

本文将探讨秦朝盐铁专卖制度的来源、特点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盐铁专卖制度的来源盐和铁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和发展国家经济,实施了盐铁专卖制度。

这个制度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实行盐铁专卖,如齐国的“卤铁之法”和赵国的“铁税法”。

二、盐铁专卖制度的特点1. 国家垄断:盐铁专卖制度实质上是国家对盐铁资源的垄断经营。

秦朝国家通过设立官方的盐铁局和官府设立的工坊,对盐铁的生产、销售以及价格进行严格控制。

2. 统一标准:为了方便管理和交易,秦朝规定了统一的盐铁生产标准和计量单位。

通过统一标准,提高了盐铁产品的质量和可比性,也增加了国家的税收收入。

3. 政府定价:盐铁专卖制度中,政府对盐铁产品的价格进行定价,以确保国家能够获取稳定的财政收入。

这种定价制度一方面保护了国家的利益,另一方面也保障了人民的需求。

4. 严格管理:盐铁专卖制度实行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如设立专门的巡逻队来打击盐铁私运和非法交易,并设立罚款制度来惩罚违法者。

这些措施有效地维护了国家垄断的盐铁经营权益。

三、盐铁专卖制度的影响1. 经济发展:盐铁专卖制度为秦朝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经济基础。

通过控制盐铁的生产和交易,国家能够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 社会稳定:盐铁专卖制度对社会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稳定。

由于国家垄断盐铁市场,防止了黑市和投机行为的产生,维护了社会秩序。

3. 土地集中:为了强化盐铁专卖制度的实施,秦朝进行了土地的重新分配和整顿,进一步加强了土地集中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国家的统治力。

4. 社会不满和反抗:盐铁专卖制度的实施也引起了一些不满和反抗。

一方面,专卖政策使得盐铁价格升高,给一些人民带来生活负担。

宋代盐铁专卖制度

宋代盐铁专卖制度

宋代盐铁专卖制度1. 你知道吗,宋代的盐铁专卖制度可太重要啦!就像我们每天都得吃饭一样,盐和铁那可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呀!比如说,老百姓做饭离不开盐,打造农具啥的需要铁,这不就凸显出盐铁专卖的厉害之处了嘛!2. 宋代盐铁专卖制度,那可是有大作用的哟!这不就跟现在某些重要资源的管控一样嘛!像国家把控一些关键物资,来保障大家的生活呀!比如盐,要是随便买卖,那市场还不乱套啦!3. 嘿,想想宋代盐铁专卖制度,真的很有意思呢!就好比一个大管家在精心管理家里的宝贝一样。

盐铁就是那些宝贝呀,通过专卖来合理安排,多棒呀!像盐,要是没管好,大家都吃不上放心盐啦!4. 哇塞,宋代盐铁专卖制度真不是盖的!这就好像一场精彩的游戏,规则定好了,大家才能玩得转呀!盐铁专卖不就是这样的规则嘛,不然怎么保证国家和百姓都受益呢!5. 哎呀呀,宋代盐铁专卖制度可是很关键的呢!你想想,要是没有这个制度,那不就跟没头苍蝇一样乱啦!就像走路得有方向,盐铁专卖就是那个指明方向的呀!6. 嘿哟,宋代盐铁专卖制度厉害着呢!这就像给一个庞大的机器上了润滑油,让它能顺畅运转呀!盐铁的专卖管理就是那润滑油,没有可不行啊!7. 哇,宋代盐铁专卖制度真的值得好好琢磨琢磨!这不跟建房子一样嘛,得有稳固的根基。

盐铁专卖就是那稳固的根基呀,保证了宋代社会的稳定呢!8. 哟呵,宋代盐铁专卖制度可别小瞧呀!就像给大树施肥,让它茁壮成长。

盐铁专卖就是那肥料,滋养着宋代的发展呢!9. 哎呀,宋代盐铁专卖制度真的很特别呢!它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它的奥秘。

盐铁的专卖规则就是打开宝藏的钥匙呀!10. 哇哦,宋代盐铁专卖制度绝对不简单呀!这就好像是一场精彩的表演,而盐铁专卖就是那最耀眼的主角!你说是不是呀!我的观点结论是:宋代盐铁专卖制度在当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国家的经济、社会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盐铁专卖制度

盐铁专卖制度

盐铁专卖制度
盐铁专卖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经济管理制度。

它最早出现在秦朝,后来得到汉、唐、宋等朝代的发展和完善。

盐铁专卖制度是指国家对盐和铁的生产、销售、价格以及监督管理实行垄断制度,由国家垄断经营,控制商业活动,实施专卖。

其目的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控制私营企业、稳定社会秩序。

在盐铁专卖制度下,国家垄断盐和铁的生产和销售,统一管理,通过设置税源和出售权,对商人进行限制和监控。

在此制度下,盐和铁的价格由国家控制,商人无法自由竞争,市场价格较高,且常常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

此外,国家还制定了相关的法令和税收政策来确保专卖制度的顺利实施。

盐铁专卖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很长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它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收入,为统治者维护稳定提供了一种手段,也保证了盐和铁的供应。

然而,由于盐铁专卖制度的负面影响,如市场扭曲、商品稀缺等问题,也引起了不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盐铁专卖制度逐渐被废除。

盐铁专卖制度

盐铁专卖制度

盐铁专卖制度盐铁专卖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经济制度,起初出于对盐铁资源的管理和税收的需要,后来逐渐演化为一种垄断经济制度。

盐铁是古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物资之一,不仅被广泛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

盐铁专卖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但真正形成并得到完善的是在秦朝及以后的封建社会中。

盐铁专卖制度的核心目的是控制和管理盐铁资源,以达到国家税收的目的。

由于盐铁是日常生活中必需的物品,而且市场上供不应求,因此国家通过对盐铁的专卖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实现了对社会的直接干预和影响。

一方面,国家通过专卖制度可以确保国家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国家还可以通过对盐铁价格的控制,调节市场的供求关系,维护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盐铁专卖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发展和变化。

尤其在秦朝建立初期,由于秦始皇对盐铁专卖制度的大力推进,使得盐铁专卖制度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秦始皇通过推行盐铁专卖制度不仅实现了国家财政的充实,还能够控制市场的秩序和社会的稳定。

不过,由于盐铁专卖制度对人民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例如使得盐价格高昂、盐铁商业活动受到限制等,使得这一制度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和反对。

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和演化,盐铁专卖制度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控制和管理功能。

尤其是在明朝以后,由于社会经济的变化和商业活动的繁荣,盐铁专卖制度逐渐变得僵化和不适应社会的需要。

同时,国家财政的需求也逐渐减少,盐铁专卖制度的意义也逐渐降低。

到了清朝,尽管盐铁专卖制度还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已经不再像秦朝那样起到国家财政和社会控制的核心作用。

总结起来,盐铁专卖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经济制度,其核心是国家对盐铁资源进行垄断管理,以达到国家财政收入和社会控制的目的。

这一制度在秦朝建立初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和发展,逐渐失去了原来的功能和意义。

盐铁专卖制度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国家财政收入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人民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盐铁专卖管理制度

盐铁专卖管理制度

盐铁专卖管理制度一、目的与原则为了有效管理盐铁专卖,保障国家盐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国家税收的稳定增长,制定盐铁专卖管理制度。

本制度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公平竞争为基础,以稳定市场价格和保障质量安全为目标,以加强监管和打击非法销售为手段,全面推动盐铁专卖工作。

二、盐铁专卖的范围和管理1. 盐铁专卖范围:盐和铁及其制品的生产、销售和进口均属于盐铁专卖范围。

2. 盐铁专卖管理机构:国家制定专门机构负责盐铁专卖管理,地方各级政府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本地区的盐铁专卖管理。

三、盐铁专卖的销售与价格管理1. 盐铁专卖经营单位:经过国家认证的盐铁专卖企业,以及经过审批的零售药店等销售盐铁专卖商品。

2. 价格管理:国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成本来制定盐铁专卖商品的价格,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四、盐铁专卖的质量安全管理1. 盐铁专卖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2. 盐铁专卖企业必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质量管理和监督,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五、盐铁专卖的监管和执法1. 国家监管机构负责对盐铁专卖市场进行监督,打击非法销售行为,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权益。

2. 地方各级政府加强对本地区盐铁专卖市场的监管,加大执法力度,确保盐铁专卖管理制度的落实。

六、盐铁专卖的市场宣传与推广1. 国家推广盐铁专卖政策,增加公众对盐铁专卖产品的了解和认可。

2. 盐铁专卖企业加强市场宣传和推广,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七、盐铁专卖的税收管理1. 盐铁专卖企业按国家相关税收规定缴纳税款。

2. 地方政府根据盐铁专卖税收收入,合理利用税收来进行公共事业建设,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八、盐铁专卖的监督制度1. 国家设立盐铁专卖监督机构,对盐铁专卖市场进行监督,保障专卖管理制度的实施。

2. 地方各级政府加强对本地区盐铁专卖市场的监督,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加强执法力度,保障市场秩序。

九、盐铁专卖的信用体系建设1. 国家设立盐铁专卖企业信用体系,对合法经营行为和质量安全情况进行评定和发布。

盐铁论集解

盐铁论集解

盐铁论集解在中国历史上,盐铁专营制度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议题。

盐铁论集作为这一制度的正统理论文集,对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对盐铁专营制度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历史背景、制度内容、实施效果以及影响等方面,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现象。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盐铁专营制度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盐铁专营制度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期,当时盐铁产生于国家政权的需要,成为国家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盐铁专营制度也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演变和完善。

在秦汉时期,盐铁专营制度得以推广和巩固,成为统一中国的重要经济之一。

而后随着社会的变革,盐铁专营制度逐渐弱化,最终废除。

其次,我们需要探讨盐铁专营制度的制度内容及实施效果。

盐铁专营制度是指国家通过专营机构对盐铁等重要商品进行垄断经营,具有货币发行、税收、资金调度等多重职能。

盐铁专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家财政的稳定和宏观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滋生了官僚、剥削百姓等现象。

在实际效果上,盐铁专营制度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第三,我们还需要探讨盐铁专营制度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其启示。

盐铁专营制度之所以备受争议,主要是因为其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过于独断和极端。

在我国历史上,盐铁专营制度确实为国家带来了稳定的财政收入,但同时也导致了百姓的疾苦和不满,使得社会秩序不稳定。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反思盐铁专营制度的实施,总结其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以期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盐铁专营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经济,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其历史背景、制度内容、实施效果和影响等方面的探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制度,吸取教训,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盐铁论集是研究这一议题的重要文献之一,通过深入解读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盐铁专营制度及其相关问题,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盐铁论》中盐铁专营制度给我们的启示

《盐铁论》中盐铁专营制度给我们的启示

《盐铁论》中盐铁专营制度给我们的启示《盐铁论》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书籍,其中关于盐铁专营等制度的论述至今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这些论述对于我们分析当今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经济现象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盐铁专营制度1.盐铁专营制度的起源和发展盐铁专营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朝廷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

中国古代的专卖制度起源于管仲的“官山海”政策。

管仲认为,任何征税都有副作用,最好的方式是采用人们不易觉察的方式取得税收。

盐铁专营这种隐形的税收方法实际上是依靠朝廷的力量,征税于无形。

秦商鞅变法,要求“壹山泽”,控制山泽之利,也实行盐铁专卖。

当时的山海之产主要是盐、铁,官府对其垄断经营、寓税于价,这使得人民既避免不了征税,又感觉不到征税。

汉初开放民营,对盐铁业采取的是自由经营政策,国家仅设官收税而已,这些政策最终导致经营盐铁的商人富比王侯。

汉武帝时期,汉朝官府在桑弘羊等人的主持下实行了“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等一系列统制经济的措施,从此官府开始亲自充当大商人的角色,在各方面完全扼制了私商的发展,形成了国家高度垄断的局面。

东汉时取消了盐铁专卖,转而实行征税制。

三国、两晋时期的官府注重专卖制度,南北朝时期征税制再度被实施。

隋至唐前期,取消了盐的专税,改为和其他商品一样收市税。

唐“安史之乱”后,财政十分困难,又开始实行对盐的专卖。

此后历朝历代,都加强了盐专卖,对铁则实行征税制。

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里,盐业收入一直是封建王朝财富的主要来源之一。

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代大历年间盐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御、军饷、百官禄俸皆仰给焉”。

盐铁专卖使国家获得了可观的收益,特别是盐,一直是历代封建官府牢牢掌握的最重要的专卖商品,其收入是历代官府的重要财源。

2.《盐铁论》中关于盐铁专营制度的两种观点的论战在《盐铁论》中,针对于盐铁专营制度,以桑弘羊为代表的“轻重论”和以贤良文学为代表的“善因论”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碰撞。

略论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制度

略论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制度

略论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制度盐铁专卖制度是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

本文拟从盐铁专卖制度的源起着手论述,并结合汉武帝时期的社会背景,对这一制度在当时的具体实施情况及其对整个社会所造成的影响,包括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进行详细的评析。

专卖制度,即由国家对某项产品的生产、买卖进行垄断的制度,在中国古代,专卖往往被称为“禁榷”。

禁榷制度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国家控制工商业的最主要的法律工具。

利用这一法律制度,国家得以垄断一些日常工商用品的生产、销售,利用垄断价格获取高额利润。

其中盐、铁是中国古代专卖立法的最主要对象。

一、盐铁专卖制度的源起关于盐铁专卖制度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这个问题,学术界存在着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盐铁专卖这种制度始于西周末年,周厉王是推行这一制度的鼻祖。

当时为了抑制庶家经济的增长,从生产到流通领域全面垄断了盐、铁等山泽之利;另一种观点认为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推行的“官山海”,才是古代盐铁专卖制度的最初形式;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盐铁专卖制度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

①对于第一种观点,笔者认为,根据史书上“青州厥贡盐”的记载,盐在当时应该还是作为地方的土特产品,以贡品的形式向统治者交纳的,那时国家还不曾垄断盐的生产,在这个时候谈论盐铁专卖制度还为时过早。

而后两种观点的分歧在于:当时的官府是直接干预和控制盐铁的生产及销售过程还是仅仅只是对其实行必要的管理?官府是直接介入盐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还是仅仅实行征税制?“官山海”是国家垄断经营盐铁产销还是仅仅只是对山林川泽产品予以管理?笔者比较赞同第二种观点,即中国古代的盐铁专卖制度始于管仲的“官山海”。

民国时期的盐务专家林振翰先生指出“中国之盐法滥觞于管子”。

《管子·轻重甲》中记载:“管子曰:‘万乘之国必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必有千金之贾,百乘之国必有百金之贾,非君所赖也,君之所与,故为人君而不审其号令,则中一国而二君二王也。

《盐铁论》中盐铁专营制度给我们的启示

《盐铁论》中盐铁专营制度给我们的启示

《盐铁论》中盐铁专营制度给我们的启示《盐铁论》是中国古代政治家杨慎所著的一部政治著作,主要讨论了盐铁专营制度对国家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盐铁专营制度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实行的专营经济的一种形式,通过国家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来获取财政收入,控制市场,维护国家统治。

这一制度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争议。

盐铁专营制度在《盐铁论》中被描述为国家掌握盐铁权力,通过专营收取利盐、利铁,并维护官僚势力。

杨慎认为,盐铁专营制度不仅是国家经济的基础,也是国家政权的基石。

然而,杨慎同时也指出,盐铁专营制度存在弊端,例如滋生腐败,加重民众负担,阻碍了私人经济发展等问题。

盐铁专营制度的出现,既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也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

这种行政垄断经济的做法,导致了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市场竞争受到严重扭曲,最终限制了商品流通和生产力的发展。

杨慎认为,国家应当追求和谐发展,避免一切对社会不利的制度。

《盐铁论》对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政府干预经济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政府作为国家管理者,应该在市场经济中扮演引导和监督的角色,而不是通过垄断经济手段来牟取私利。

其次,我们要坚持市场经济的原则,充分体现市场的力量,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市场竞争的公平和有序进行。

另外,我们也要认识到,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应该合二为一,政府的决策应该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而不是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

总之,杨慎在《盐铁论》中对盐铁专营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探讨,为我们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体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我们要认识到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和限制,同时也要重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监管,努力实现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利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稳定和繁荣的社会。

汉唐的盐铁专卖制度研究

汉唐的盐铁专卖制度研究

汉唐的盐铁专卖制度研究盐铁专卖制度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经济制度之一,对经济和政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汉唐时期盐铁专卖制度是最为发达和完善的。

它的出现和发展,标志着官方对经济的干预力度越来越大,而盐铁专卖制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本文将就汉唐的盐铁专卖制度展开研究。

一、盐铁专卖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盐铁专卖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为了掌握盐铁的生产和销售,东汉政府开始对其进行专卖,即“铁盐谷禁”制度。

然而,在其后的三国时期,盐铁生产和销售的地位已经有所改变,这一制度也受到了挑战。

到了唐代,盐铁专卖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在此时期,盐铁进一步完善了其专卖制度,更加强化了统治权威的力量。

盐铁专卖制度不仅是一种经济政策,也成为了唐代官方强化统治的手段之一。

二、盐铁专卖制度的实施盐铁专卖制度的实施,主要在盐铁长制的领导下进行。

盐铁长制是唐代盐铁专卖制度中的核心部门,主要负责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盐铁专卖所属,由盐铁专卖的机构进行监管和管理。

在实施盐铁专卖制度的同时,唐代政府也实施了严厉的禁售政策。

禁止百姓私盐、私铁的行为,并设立盐户、铁户制度,对从事盐铁行业的人们进行登记。

此外,盐铁专卖制度还采取了各种手段,如设立检查站、寻找偷盐者等等。

三、盐铁专卖制度的贡献与问题盐铁专卖制度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首先,在经济方面,盐铁专卖制度保证了盐铁的生产和销售,保证了政府的物资供给,对保障人民的生活也起了重要帮助。

其次,在社会方面,盐铁专卖制度缓解了社会不安定的局面,促进了国家的稳定发展。

由于盐铁被视为国家的生命线,专卖制度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百姓的不满情绪。

最后,在政治方面,盐铁专卖制度强化了唐代政府的权威和统治力量。

在盐铁专卖制度的管理下,政府对人民的控制和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有助于巩固政府的统治地位。

然而,盐铁专卖制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

一方面,由于专卖制度的实行,市场价格被人为操纵,使得百姓受到了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由于盐铁专卖制度存在壁垒和权利,所以也增大了黑市交易的空间,同时限制了经济势力的发展。

唐代盐铁专营制度的实施与影响

唐代盐铁专营制度的实施与影响

唐代盐铁专营制度的实施与影响唐代盐铁专营制度是指政府对盐和铁的生产、销售实行垄断经营的制度。

这一制度在唐朝时期得到广泛的实施,对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盐铁专营制度的实施唐代盐铁专营制度的实施可以追溯到开元年间。

这一制度的核心是政府对盐和铁的生产、销售实行垄断经营,从而实现对市场的控制和利润的最大化。

盐由政府统一生产和销售,通过设立盐务、征盐税等机构来管理盐业。

铁也由政府进行统一生产和销售,通过设立冶铁院、征铁税等机构来管理铁业。

盐铁专营制度的实施使得政府获得了庞大的财富和政治影响力。

二、盐铁专营制度的经济影响首先,盐铁专营制度使得政府能够控制盐铁的价格与供给,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收入的源源不断。

政府通过控制盐铁的价格与供应量,有效地避免了市场经济的波动和不稳定性。

这使得政府能够稳定预算,从而更好地进行财政支出和国家建设。

其次,盐铁专营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间的生产与经商活动。

由于政府对盐铁的垄断,私人经营的空间受到了压缩,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效益的下降。

此外,盐铁专营制度还导致了盐铁行业的官员腐败问题,给国家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盐铁专营制度的社会影响盐铁专营制度的实施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盐铁专营使得国家的实力大幅增强,通过财政收入和控制力的增加,政府能够更好地维持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

其次,盐铁专营制度也对商业和手工业产生了抑制作用,对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阶层的分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盐铁专营制度还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例如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商人的不满和反抗等。

四、盐铁专营制度的政治影响盐铁专营制度对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盐铁垄断使得政府能够掌握庞大的经济资源,从而加强了政府的权力和地位。

政府通过盐铁垄断的经济收益,能够更好地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控制地方权力,增加了政府对人民的控制力。

然而,盐铁垄断也伴随着官员的腐败问题,容易造成政治体制的不稳定。

综上所述,唐代盐铁专营制度的实施对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盐铁论》中的专卖政策看当前的行政性垄断

从《盐铁论》中的专卖政策看当前的行政性垄断

从《盐铁论》中的专卖政策看当前的行政性垄断西汉桓宽的《盐铁论》详细记录了“轮台之辩”这个朝野上下关于国家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走向的大讨论,其中关于盐铁专卖政策存亡的讨论尤为激烈。

现今我国的行政性垄断是古时专卖政策的一种演变和发展,本文从《盐铁论》中对专卖政策辩论的四个核心问题比对今天的行政性垄断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当前对行政性垄断改革的势在必行与刻不容缓的结论。

标签:盐铁专卖制度政府行为行政性垄断一、盐铁论中关于专卖制度的讨论1.《盐铁论》一书的简介《盐铁论》一书, 由桓宽根据“轮台之辩”的记录整理而成。

参加会议的一方是代表朝廷的御史大夫桑弘羊、丞相车千秋等, 另一方是来自各郡国地方的贤良文学之士60余人。

双方就汉武帝时的国家政策展开激烈辩论, 辩论的焦点集中于以盐铁官营为主导的财政政策、与匈奴的和战,以及律令繁苛等问题上,目的是商讨汉武帝“轮台之诏”后的政策的调整问题,特别是盐铁专卖的制度存亡问题。

全书可以分为四个大的方面论证盐铁专卖政策。

2.盐铁专卖制度中存在的问题(1)产品问题①产品和服务。

大夫认为盐铁专卖的实施有益于农耕和百姓的生活,首先“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从而使国家“用饶足”,而“民不困乏”(《轻重》), 使民众享用天下的“山岳有饶”和“河海有润妙的好处,使“民取足焉”(《贫富》)。

然后封建国家“总一盐铁”的政府行为,可促使政府广铸农器,使民务本,“则无饥寒之累”(《水旱》)。

贤良、文学认为国家实行盐铁专卖政策,铁器由国家统一铸造,工艺不够精良,购买不便,会导致人民更加困乏。

贤良曰:“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务应员程,不给民用。

”(《禁耕》)贤良曰:“今县官作铁器,多苦恶,用费不省,卒徒烦而力作不尽。

…今总其原,壹其贾,器多坚,善恶无所择。

吏数不在,器难得。

家人不能多储,多储则镇生。

弃膏腴之日,远市田器,则后良时。

盐、铁贾贵,百姓不便。

贫民或木耕手耨,土耰淡食。

铁官卖器不售或颇赋与民。

汉武帝时期盐铁专卖制度的成因及影响

汉武帝时期盐铁专卖制度的成因及影响

吉林教育·教研 13/2017 127
综上,盐铁专卖制度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往往同时存在,并 交织在一起,同时发生影响,使我们对这一制度不能完全肯定 观的、公正的评价。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冯超 (德惠市第一小学,吉林 长春 130000)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占有很深的地位,而课堂教学更是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基地。把信息技 术融入英语课堂教学是时代的必然趋势,那么我们如何让信息 技术融入小学英语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
度过的。 其次,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尤其是公元前
119 年的“漠北之战”,可以说是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解除了匈 奴对北方的威胁,强化了对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的管理,有利 于巩固国家的边防,也建立起了汉民族从未有过的尊严,这些 都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这不能不说是专卖制度推 行的结果。
容易在网络上获得。信息技术可以让平面的图像变立体,静态 的文本变成动态的视频,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喜爱。在课 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给学生提供运用信息技术学习英 语的通道和平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合作,探究,让学生把知 识的碎片组织起来,加深理解,完成学习目标。
三、英语教学模式因信息技术而改变 信息技术具有常规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交互功能,它能为 学生间的知识传递提供通道,它也能将教学资源无障碍的在教 师与学生间传递。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教师与学生间,学 生与学生间搭起知识的桥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迅速,更便捷。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根据英语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紧紧 围绕教学目标,找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最佳融合点,优化 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变英语课堂教学结构。
一、英语教学融入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 学习是需要过程的,学生获得的英语知识不一定都是来自 于教师简单的传授,而是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结合学习资料, 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而获得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 时,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创设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发挥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信息技术则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认知 工具,让学生能有效的将破碎的知识点搭建成知识体系,这样 才能更好地完成小学英语的知识目标。 二、英语教学因信息技术而发生改变 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也随之发 生着较大改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很多很多的知识点学生很

唐宋时期的盐铁专营与政策调整

唐宋时期的盐铁专营与政策调整

唐宋时期的盐铁专营与政策调整盐铁专营是唐宋时期国家对盐铁经营实行垄断的政策,这种政策的目的是为了稳定国家财政,维护社会秩序,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从盐铁专营的实施、政策调整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盐铁专营的实施1. 盐铁专营的由来盐和铁是唐宋时期两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经济支柱,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财政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唐宋政府选择将盐铁经营纳入国家专营体制,以便控制生产和销售,并从中获取利润。

2. 盐铁专营的手段盐铁专营主要通过设立官办的盐铁作坊、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以及通过征收专营税等手段来实施。

政府规定只有官方经营的盐铁才合法,民间生产销售的则属于违法行为。

二、政策调整与变迁1. 政策的初期调整唐代时,由于政府对盐铁专营的过度干预,导致了市场供应不足和物价飞涨等问题。

于是,唐玄宗在改革盐铁专营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政策来调整,如允许私人经营盐铁、减少专营范围等。

2. 宋代政策的变革宋代时,政府对盐铁专营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首先,改变了对盐铁生产销售的控制方式,开始鼓励民间生产。

其次,政府改变了原先的专营税收制度,实行了统一征收和适度减税的政策。

三、盐铁专营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 盐铁专营对农民的影响盐铁专营给农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农民需要支付高额的盐铁专营税,这对他们的财产和生活都带来了严重的压力。

同时,农民的盐铁供应也受到了限制,使得他们难以获得充足的盐和铁,影响了他们的生产和生活。

2. 盐铁专营对商业的影响盐铁是唐宋时期的重要商品,对商人来说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盐铁专营的实施使得商人只能通过官方渠道购买盐铁,导致了商品买卖的不便,限制了商业的发展。

3. 盐铁专营对国家财政的影响盐铁专营是为了满足国家财政的需求,但实际上由于专营制度的弊端,使得国家财政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此外,盐铁专营还导致了走私和偷盐现象的产生,使得政府难以有效地控制盐铁市场。

结语唐宋时期的盐铁专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财政和社会稳定,但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问题。

汉代盐铁专营的利与弊及启示

汉代盐铁专营的利与弊及启示

汉代盐铁专营的利与弊及启示汉代盐铁专营的利与弊及启示汉朝经过高祖,、惠帝、高后、文帝、景帝五代的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至武帝之初, 七十年间”,社会经济获得了恢复和发展,积累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人民自给自足,汉代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

而汉武帝正是利用了这一物质基础,对外大杀四方,拓展疆土和版图。

久而久之,常年的四方征战耗尽了国家积蓄,汉武帝被迫采取了一系列开辟财源增加收入的措施。

汉初开放民营,使经营盐铁的商人富比王侯,汉武帝迫于财政压力和对商人“不住公家之急”的反感,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笼盐铁”,将盐铁的经营收归官府,实行专卖。

盐铁专卖使封建国家获得了可观的收益,特别是盐,一直是历代封建政府牢牢掌握的最重要的专卖商品,其收入是历代政府的重要财源。

对于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来说,盐铁专卖利大于弊第一,有利于增加官府的经济收入,以解决封建国家的财政困难。

盐铁专营的措施,把富商大贾从盐铁的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中赶了出来,使他们失去了牟取暴利的可能。

事实证明,实行了盐铁官营制度一年以后,就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司马迁说:“一岁之中,太仓、甘泉仓满,边余谷,诸均输帛五百万匹,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这里的“一岁之中”,即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 年),亦即桑弘羊开始任治粟都尉身留项大农及代孔仅主管盐铁官营之事的那一年。

第二,实行盐铁官营制度,使国家直接掌握了盐、铁等重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有利于更好的为国家服务。

周众所知,盐是人人必须的生活食品,铁是制造各种生产工具所必须的生产资料,一旦盐铁被私人所掌握、控制和利用,就势必把全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必需品置于私家商贾的控制之下而任其剥削。

主要表现为若干富商大贾垄断了盐、铁的生产与销售,任意抬高物价,牟取暴利, “而不佐国家之急”,有的还采铜冶炼,“即山铸钱,,富坍天子。

”,更有的富商大贾收容流亡人口聚居一地,,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而且同地主阶级争夺劳动力,甚至给社会安定造成巨大的威胁第三,实行盐铁官营制度,打击了富商大贾,削弱了他们的经济实力,即杜绝了他们屯积盐铁、哄抬物价、牟取暴利的不法行为,也使他们无法利用手中的巨额财富同新兴地主阶级进行争夺土地和劳动力的斗争,从而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中国古代国有专营制度

中国古代国有专营制度

中国古代国有专营制度在中国古代,国有专营制度其实就是指政府专门控制并经营某些特定的产业或者商品。

这些产业通常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民生保障,或者是需要集中资源进行管理的。

所以,不是所有东西都能随便搞私营化、自由买卖,而是有一些领域,国家直接掌控,确保一切都按照规定来,防止出现大规模的社会动荡或者市场混乱。

说到中国古代的国有专营制度,咱得先提到“专卖”。

最早的专卖制度可以追溯到汉代,那时候国家就开始逐步把盐铁等重要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权掌握在政府手里。

这些商品事关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国家财政收入,绝对不能让私人垄断。

所以,政府通过“专营”来保证市场的稳定,也避免了价格的极端波动。

最典型的就是盐和铁。

我们可以从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说起。

那时,汉武帝为了解决国家财政紧张的问题,决定将盐和铁的生产销售权收归国家,民间不能再自由买卖。

盐是生活必需品,铁则关系到军备和农业生产。

所以,盐和铁的买卖,政府收得很严,完全控制了市场流通。

而且,政府还规定,商人如果要买盐铁,必须经过政府批准并缴纳税费。

比如,盐商的销售价格、销售范围,铁匠的生产规模,政府都要进行严格的管控,确保国家对这些关键资源有足够的掌控力。

但国有专营的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说只要政府控制了所有的产业,就能保证一切都顺顺利利的。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样的制度常常遇到各种问题。

比如,政府为了保证盐铁的畅通供应,有时会提高价格或限制销售,导致百姓的生活成本增加,甚至爆发民变。

例如,在唐朝时期,政府就因为财政需要,大力发展“官盐”,这种盐的销售和运输几乎完全由政府控制,私盐是禁止的。

因为官盐价格高,而且管理不善,往往导致盐贩子走私、倒卖,甚至跟一些地方官员勾结,造成盐市的严重混乱。

人民对于官盐的价格和品质不满,觉得他们买盐不光贵,质量还不好,没办法只能忍气吞声。

而且,盐铁专营也常常成为了地方官员谋取私利的工具,管理腐败问题严重,时常引发民众的不满。

但即便如此,国有专营制度并没有完全被抛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盐铁专卖浅析专卖制度专卖制度,是指国家对某些特定产品的产运销全过程或部分环节实行垄断经营的制度,简称“专卖”。

作为我国古代统治阶级长期推行的一项重要的基本经济制度,专卖制度是如何产生的?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国家实行专卖制度有何利弊?古代专卖制度可以给今天的我们带来哪些启示?本文将主要立足于盐铁专卖制度,着重对以上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专卖制度的源起及其原因专卖制度,古称禁榷制度。

禁榷,就是禁止私人经营,由官府垄断,利出一孔。

这一制度在我国究竟出现于何时,学者间有过不同的意见和争论。

但目前较为认同的观点是,该制度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提出的“官山海”政策,即对盐和铁一起实行专卖。

春秋时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统治者对工商业的管理加强。

齐桓公问管仲富国强兵之术,管仲对以盐铁之利。

《管子·海王》载:桓公曰:“然則吾何以为国?”管子对曰:“唯官山海为可耳。

”桓公曰:“何谓官山海?”管子对曰:“海王之国,谨正盐策。

”《管子·轻重甲》又记:管子对曰:“……今齐有渠展之盐,请君伐菹薪,煮沸水为盐,征而积之。

”桓公曰:“诺。

”十月始正,至于正月,咸盐三万六千钟。

召管子而问曰:“安用此盐而可?”管子对曰:“孟春既至,农事且起,大夫无得缮冢墓,理宫室,立台榭,筑墙垣。

北海之众无得聚庸而煮盐。

若此,则盐必坐长十倍。

”桓公曰:“善。

行事奈何?”管子对曰:“请以令粜之梁、赵、宋、卫、濮阳。

彼尽馈食之国也,无盐则肿,守圉之国用盐独甚。

”桓公曰:“诺。

”乃以令使粜之,得成金万一千余斤。

由此,多数学者认为我国历史上的专卖制度即起源于此,禁榷制度是由管仲创立。

①吴慧先生在谈到管仲的“官山海”政策时分析道:“盐铁两项大宗商品实行专卖政策,所采取的形式可归纳为民制、官收、官运、官销八字。

这种专卖形式可称为‘直接专卖制’。

中国历史上管仲是盐铁‘直接专卖制’的创始人。

”②但是,专卖制度形式多样,从产生到定型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们不能将以后专卖制度的模式用春秋齐国“官山海”的具体办法来概括。

商鞅变法,控制山泽之利,也实行盐铁专卖。

至汉武帝时,迫于财政压力和对商人“不住公家之急”的反感,在桑弘羊的主持①《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二卷,第666—667页,人民出版社1982年。

下“笼盐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官产一官运一官销的专卖制体系。

同时,还通过“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的办法,最大限度地使私有盐铁业国有化。

此后,虽然这一制度有一些变化和调整,但其基本原则和精神则完全本于汉武帝时期的这套专卖办法。

所以,汉武帝时期盐铁专卖的推行,标志着专卖制度在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发展后基本定型。

专卖制度的产生,决非偶然,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它是封建国家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的必然结果。

我们知道,任何国家和任何政府都必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干预和调节。

这是国家与生俱来的职能,是国家意志的一种具体体现。

春秋战国时期,适应封建中央集权制的产生和发展,在经济思想领域内形成了经济放任和经济干预两种截然相反的主张。

在长期的交锋中,经济干预思想越来越多地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并不断付诸实施。

之所以如此,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体现了国家的职能和意志,适应了当时各国富国强兵的需要。

第二,春秋战国时期专卖制度产生的深层文化动因乃由于法家思想的流行。

“法家乃上承殷商文化余绪,兼纳儒家荀子一派的性恶说、道家的弱民术而形成的一大政治派别,主张富国、强兵、弱民、抑商,后者乃实现前者的主要手段。

”“专卖制度确立的过程亦即法家弱民抑商思想得到封建统治者采纳并奉为国策化的过程。

”①第三,专卖制度的产生也是中央集权政府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

国家与商人争利,国家充当大商人,实行抑商。

另一方面,“当局欲征外安内、富国强兵,需有巨额之费用”,统治阶级过度奢侈消费,财政压力较大,这决定了国家需要通过专卖制度增加财政收入,聚财敛财。

第四,实现专卖制度也是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

“权利(权利利源之意),大足危害国权,养成大奸。

”西汉时的吴王于汉文帝时煮盐铸钱逐渐做大,于景帝时作乱一事便是明证。

所以,中央集权政府也需要通过专卖制度巩固中央集权,防止类似叛乱的再次出现。

二、专卖制度的利弊对于中国古代的专卖制度,它所受到的抨击和非议比重农抑商政策还要多。

笔者认为该制度受到众多抨击和非议的原因是它带来了如下一些弊端:第一,专卖制度阻碍了国民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如傅筑夫先生就说:“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从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一角度来看,禁榷制度所起的却是严重的消极作用,即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所起的是严重妨碍作用。

因为它在表面上虽然只是抑制商人一一排富商大贾,但是实际上则是在抑制商业和手工业,阻碍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

本来在自然经济占支配地位的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特别是商业的发展,乃是整个社会经济变化发展的起点,堵塞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道路,窒息了它的生机,同时就妨碍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于此可见,封建统治阶级所采取的经济政策,是完全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的,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的,而这个政策成为历代相沿的传统政策,这就注定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迟滞的命运。

”①简言之,专卖制度不但中断了生产物的商品化过程,而且把已经商品化了的生产也窒息了,这就注定了封建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迟滞的命运。

第二,专卖制度名为富国强兵,实则弱民强君,误国弱兵。

“对于(盐铁会议)这场大辩论,近世学者总是非议儒家,认为桑弘羊维护专卖制度的言论有理,仿佛没有这一制度的支撑,抗击匈奴的经费将无从筹措,相信这的确不失为富国强兵良策。

其实,法家的富国强兵是以弱民强君为基础的,官营铁铸,则农器窳恶,势必降低农业生产水平,从而减少了农业财政收入;盐业专卖,则必剥夺了商人的自由经营权,打击了商人资本,使这支本来相当强大的力量日益削弱,不能从事丝绸贸易,坐失大批商业收入,可见法家的富国强兵策实为误国弱兵策,而儒家则从为民立君,普施仁政的原始民主思想出发,反对官府与民争利,才是人民利益的真正捍卫者,足证盐专卖制度只对封建统治者有利,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真正赘瘤,不宜附和旧史的成见,给予过高的历史评价。

”②第三,专卖制度不仅使农民失去了从工商业发展中可能得到的利处,而且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

首先,郡县铁官按人口收铁,而且压低收购价格。

其次,由于取消了私人铸铁业,人民不得不以垄断价格购买铁器,且不合用,人民负担加重。

再次,由于国家强制性的劳役代替了有偿的雇佣劳动,使广大人民散失了从雇佣劳动中的获益。

而劳役又成为新的负担,使更多农民走上流亡的道路。

另外,由于实行盐铁官营政策,造成大量工商业和高利贷资本退出末业加入土地兼并的行列。

这种经济原因导致的对土地的需求与官僚、贵族利用政治特权对土地的掠夺互相结合,加速了土地集中的过程,使大批农民在失去土地后除了流亡一条路外,只有陷入为奴隶和农奴的境地。

第四,专卖制度效率低下,滋生腐败。

例如,实行盐铁专卖后,盐、铁工人情绪涣散,“卒徒烦而力作不尽”,生产积极性不高;盐、铁产品质量低劣,“民用钝弊,割草不痛”,价格昂贵,又强制人民购买,“百姓苦之”等等。

此外,专卖制度也极易滋生官场腐败。

有权力垄断,就容易导致腐败。

在茶盐的运销过程中,主管官吏常常不负责任,造成商品积压腐坏,更有甚者私卖公物,同时大量掺杂使假。

以茶的销售情况来说,“每岁之春,芽者既①《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二卷,第673—674页,人民出版社1982年。

掇,焙者既出,则吏呼而买之,民挽而输之矣。

民之淳或以利而奸也,吏之察或以贿而堵也,于是乎行滥人焉。

革邪、木邪,唯恐器之不盈也;尘邪、煤邪,唯恐衡之不昂也。

”结果导致官府往往“息未收而本或丧矣”。

同时,由于官府所设商品销售点有限,“以数十万家之食,仰数十户之盐”,难于购买。

此外,还因官府禁止私人自由经营,私人往往冒法取利,刑狱增多。

①官员的人性中可能有贪婪的一面,在当时缺乏监督、又没有权力制衡的情况下,贪婪的人性恶性膨胀,于是,在盐铁专卖体制下就出现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甚至愈演愈烈的贪污与腐败。

第五,专卖制度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

实行盐铁专卖政策后,原来由私人经营的矿冶、盐铁等大规模的工商部门收归国家所有,原来矿冶、盐铁等业使用的雇佣劳动力改由刑徒和服役农民的无偿劳动来承担,这样就堵塞了农业过剩人口向私人工商业流动的渠道。

这些失去生计的人民,势必要加入流民的队伍。

另一方面,在官办工矿业中的劳动者,无论是刑徒,还是服劳役的农民,在实行强制性的无偿劳动制度下,无疑处于工官奴隶的地位,生存状态极其恶劣。

这迫使一部分刑徒和服役农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走上逃亡和反抗的道路。

这就是说,盐铁专卖政策不仅堵塞了容纳失地农民的渠道,而它本身亦在制造着新的逃亡人口。

而史无前例的铁官徒起义和流亡,更直接说明了盐铁专卖政策与社会危机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但是,我们不应该因为有众多弊端就过分否定专卖制度曾带来的历史功绩。

任何一项制度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

作为存在了长达千年之久的专卖制度,也有其积极作用的一面。

首先,专卖制度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这是它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

以汉朝为例,实行了盐铁专卖制度后,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了,这就为汉武帝抗击匈奴提供了充足的财力,有利于巩固国家的边防,推动国家统一。

其次,专卖制度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维护了中央的统治,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叛乱造成的社会动荡。

汉武帝正是通过盐铁专卖等政策,逐渐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击败了北方游牧民族,拓地千里。

唐王朝在实行盐铁专卖之后,财政状况迅速好转,到宪宗时,国力有所提升,陆续削平了一些藩镇,中央政权得到强化。

再次,在特定历史时期,专卖制度还是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过一定的贡献。

对此阎守诚先生早就作了很好的辨析。

他说:专卖制度以国家力量经营商业,“历来被认为是抑商政策。

官商是不是一定抑商?回答是否定的。

因为官商也是商,和私商一样,都从事组织商品交换,只是经营形式和资金来源不同。

官商赢利的目的,固然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但它的利润和赋税不一样,主要不是通过政权的强制力量而是通过商业经营活动取得的,虽然用途与私商不同,仍属商业利润。

封建国家有管理经济、干预经济的职能,这种职能和这个政权在历史上的存在同样具有合理性,因此,不能说只有私商才是商,官商就一定抑商。

由于官商是依靠政权力量经营商业的,有一定强制性,不免带来种种弊病,但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个体生产者如汪洋大海的国度中,政权力量的支持可以使商业发展到私商不可能达到的规模和程度。

”又说:“当然,官商要分割私商的一部分商业利润,限制私商的经营范围,损害了私商的利益,因而具有一定的抑商意味。

但从全社会的商业活动来看,官商并没有缩小商品交换的规模和商业利润的总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