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往往来自心理暗示
人生需要放下抱怨,要怎样才能克服抱怨心理?_人生感悟
人生需要放下抱怨,要怎样才能克服抱怨心理?_人生感悟抱怨是一种宣泄,抱怨是一种惰性、一种推脱,它能把觉得不如意的事情发泄出来。
每个人可能都会面对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如果抱怨是一时的还可以接受,就会产生这个不太不如意,那个不如意,一个有自我价值空间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应建立起自己的调整机制。
所以,抱怨和泄气,只能阻碍成功向自己走来的步伐。
放下抱怨,心平气和地接受失败,无疑是智者的姿态。
纵观古今中外,以德报怨,不管别人是否领情,你基本上没损失。
以怨报怨,万一别人更睚眦以报,你可能会蒙受更大的损失。
权衡得失,取其中,选择可能性伤害最少的。
有抱怨的人往往工作岗位没别人好,抱怨;收入没别人高,抱怨;房子没别人大,抱怨;进步没别人快,抱怨……心理学相关理论以为,大凡这也抱怨那也抱怨的人,是心情不阳光、不愉快的人,整日怨天尤人的人,必定活在痛苦中。
那么,要怎样才能克服抱怨心理?具有抱怨心理的人,易迷失自己。
很多时候抱怨是在往别人身上推责任。
在不断的抱怨中,对自己却更加迷茫了,甚至有的人还因此而自大起来,云里雾里,不明就里,往往迷失方向,迷失前程,更迷失斗志与志向。
具有抱怨心理的人,易使人浮躁。
“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覆灭了一代豪杰。
周瑜因嫉妒、狭隘,成为后世的警示牌。
周瑜一味怨恨别人,而不去悉心研究战略战术、运筹唯幄、调兵谴将,结果是自己囿于自己设置的牢笼里不能自拔,最后饮恨而死——怨恨抱怨使他浮躁,最终亡失了事业。
抱怨给人以不健康的心理暗示,导引心态不平、轻浮不专。
于是,抱怨就成了任何问题下滑的加速器。
具有抱怨心理的人,易责备别人。
看问题过于狭隘偏颇,只考虑自己,不顾及其他,凡是不对自己脾气的,都一概予以否定。
再就是用放大镜甚至是显微镜看人,将别人微不足道的缺点放大。
抱怨是冲口而出的事情,但抱怨所带来的后果大家要想清楚:别人对你的同情和怜悯实际上是带有俯视情绪的,就算你的亲人对你长期的抱怨也会有一种“狼来了”的感觉,除了这两种情感之外,于事根本无补。
抱怨型人格的解决方法
抱怨型人格的解决方法什么是抱怨型人格抱怨型人格是指一种常常抱怨、埋怨和牢骚满腹的人格特征。
这种人往往抱怨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困境和不公平待遇,而不愿意主动寻找解决的办法。
抱怨型人格不仅会给自己带来负面情绪,也会对周围的人和整个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抱怨型人格的危害抱怨型人格可能会带来以下危害:1.影响个人情绪:抱怨型人格往往会固定在负面的情绪中,长期处于抱怨状态会对个人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影响人际关系:抱怨型人格的人往往会给周围的人带来负能量,容易与他人产生矛盾和冲突,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健康发展。
3.影响职业发展:抱怨型人格的人常常将自己的问题归因于他人或环境,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行动力,可能会错失个人的职业发展机会。
解决抱怨型人格的方法解决抱怨型人格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努力,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1. 意识到抱怨的无效性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抱怨的无效性。
抱怨并不能改变问题的现状,反而会让我们陷入消极情绪中无法自拔。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们可以开始思考如何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接纳现实接纳现实是解决抱怨型人格的重要步骤。
我们需要认识到无法改变一切的事实,并学会接受现实。
接纳现实并不意味着放弃追求更好的生活,而是要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在接纳现实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3. 寻找解决方案在发现问题时,我们应该努力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味地抱怨。
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寻找解决方案:1)审视自己首先,我们需要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是否存在问题。
通过深入反思和自我批评,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可能存在的弱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积极主动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
这包括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和建议,主动寻找相关资源和信息,以及主动采取行动来解决问题。
积极主动的态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困难和挑战。
3)寻求专业支持有时候,我们可能无法独自解决问题,这时候寻求专业支持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可以通过咨询师、心理治疗师或者专业培训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问题和改变抱怨型人格。
抱怨的句子经典语录
抱怨的句子经典语录抱怨是我们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的情况。
在某些时候,我们可能会沉溺于自己的抱怨中,不断地向别人表达我们的不满和不足。
以下是七个关于抱怨的经典语录,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1. “抱怨是倒吸的空气,它不仅不让你活着,它也不让你死去。
”——丹尼斯·维特利这句话表达了抱怨的负面影响。
抱怨会让我们感到疲倦、心情低落,甚至会使我们的身体产生生理反应。
而抱怨并不会带来任何积极的结果,它不会让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会使我们陷入消极的情绪中。
2. “抱怨可以换来同情,但只有行动才能带来改变。
”——约翰·马克斯韦尔这句话强调了抱怨与行动之间的区别。
抱怨只能带来短暂的同情,而真正的改变只有通过行动来实现。
如果我们想要解决问题,就必须采取行动,而不是一味地抱怨。
3. “抱怨是比做事更容易的事情。
”——里查德·谢里丹有些人习惯于抱怨,而不愿意去做真正的工作。
这句话告诉我们,抱怨并不是真正的行动,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取得成果。
如果我们只是抱怨,那么永远不会有改变的机会。
4. “抱怨是一种贬低自己的表现。
”——纪伯伦抱怨暴露了我们的消极情绪和不满足感,这会让我们失去自信和自尊心。
如果我们总是抱怨自己的处境,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相反,我们应该专注于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挑战。
5. “抱怨让我们变得像受害者,而行动则使我们成为主人。
”——安东尼·罗宾斯抱怨让我们感到被动和无助,而行动会让我们变得强大和自信。
如果我们总是抱怨自己的处境,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我们需要摆脱受害者的角色,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6. “抱怨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助益。
”——本杰明·富兰克林这句话简单明了地表达了抱怨的无效性。
如果我们只是抱怨,那么我们不可能得到任何帮助或解决方案。
相反,我们应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行动。
7. “抱怨就像坐在摇椅上,你可以摇动一会儿,但它不会带来任何进展。
抱怨的后果读后感
抱怨的后果读后感抱怨是一种常见的情绪表达方式,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产生抱怨的情绪。
然而,长期以来,抱怨的后果却往往被人们忽视了。
抱怨的后果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心情和情绪,还会对人际关系、工作效率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抱怨的后果,以及如何有效地处理抱怨情绪。
首先,抱怨会对个人心情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当一个人长时间处于抱怨的情绪中,会感到愤怒、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
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甚至导致抑郁症等心理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而不是沉溺于抱怨情绪中。
其次,抱怨会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抱怨往往会成为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负面因素。
长期以来,抱怨会让身边的人感到疲惫和厌烦,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和冷漠。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在面对不如意的事情时,选择适当的方式来表达情绪,而不是通过抱怨来影响他人。
再者,抱怨会对工作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在工作中,抱怨往往会让人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
长期以来,抱怨会让人产生工作疲劳和厌倦,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果。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在工作中积极面对问题,而不是用抱怨来解决工作中的困难。
综上所述,抱怨的后果是多方面的,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心情和情绪,还会对人际关系、工作效率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抱怨的后果,以及如何有效地处理抱怨情绪。
在面对不如意的事情时,我们应该选择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而不是沉溺于抱怨情绪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持心理健康,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
希望每个人都能意识到抱怨的后果,学会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之心态篇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之心态篇作者:唐如江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3年第11期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550000)唐如江我不能自称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但是我总是在努力地追求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希望自己已经走在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路上。
优秀的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套用一句俗话:态度决定高度,这里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由心态而产生的,属于心态的衍生品,那么,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心态呢?一、学会不抱怨,学会用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对待我们遇到的困难抱怨就像一种疾病,而且是流行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不仅会使自己的病情恶化,而且会迅速传染的。
1.抱怨会让自己以消极的心态对待生活与学习,降低工作效率心理学有一句名言:“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它告诉我们,心理暗示对一个人的重要作用。
抱怨实际上就是给自己一个消极的心理暗示,暗示你对你的现状不满,这种不满通过你的语言——抱怨体现出来。
既然你不满意你的现状,觉得现状和你自己的追求不一致,就无法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工作。
这个时候,即使你的工作依然踏踏实实,但是,效果已经打了折扣,因为,你行为上的认真,被你心理上的消极怠工所抵消。
就如同一个得了绝症的人,一旦他知道了自己的绝症,往往就接近死亡了。
但是,如果他不知道的话,也许活的时间会更长一些。
2.抱怨会让他人的工作效率降低抱怨是会传染的,而且很快,一个人的消极心态,一旦通过与他人沟通的方式表达出来,就会传染给他人,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趋同效应。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几个女孩,她们的经期各不相同,但是,让她们在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她们的经期竟然慢慢地趋同了,这就是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可能你没有感觉到,但是,它却是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你。
抱怨也是一样,你的抱怨,可能只是你的一种发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排解压力的方式。
但是,你的这种方式,却对别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人慢慢地与你趋同,一旦这种风气形成了,再想改变它就会非常困难。
积极的心理暗示:你能成功!
1、我是最棒的,我一定会成功!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
再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
根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它身体的400倍左右,所以说跳蚤可以称得上是动物界的跳高冠军。
接下来实验者再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是立即同时在杯子上加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
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
一次次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了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
再一阵子以后呢,发现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
一天后,实验者开始把这个盖子轻轻拿掉,跳蚤不知道盖子已经去掉了,它还是在原来的这个高度继续地跳。
三天以后,他发现这只跳蚤还在那里跳。
一周以后发现,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玻璃杯里不停地跳着——其实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
现实生活中,是否有许多人也过着这样的“跳蚤人生”年轻时意气风发,屡屡去尝试成功,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屡屡失败以后,他们便开始不是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就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不是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成功,而是一再地降低成功的标准——即使原有的一切限制已取消。
就像刚才的“玻璃盖”虽然被取掉,但他们早已经被撞怕了,不敢再跳,或者已习惯了,不想再跳了。
人们往往因为害怕去追求成功,而甘愿忍受失败者的生活。
难道跳蚤真的不能跳出这个杯子吗?绝对不是。
只是它的心里已经默认了这个杯子的高度是自己无法逾越的。
让这只跳蚤再次跳出这个玻璃杯子的方法十分简单,只需拿一根小棒子突然重重地敲一下杯子;或者拿一盏酒精灯在杯底下加热,当跳蚤热得受不了的时候,它就会“嘣”的一下,跳了出去。
人有些时候也是这样。
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时因为他们的心里面也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潜意识:成功不是可能的,这个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心理高度”是人无法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
《没有任何借口》心得体会
《没有任何借口》心得体会《没有任何借口》心得体会(通用20篇)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没有任何借口》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没有任何借口》心得体会篇1《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和思想理念。
猛一看书名,有一种强硬冷漠不近人情的感觉,但仔细品味之后却深刻体会到它的内涵;没有任何借口实质上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是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是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
它是要求我们尽已所能去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这种精神体现的是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一种服从诚实态度,一种负责的敬业精神,其核心是敬业、责任、服务、诚实。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抱怨外在的一些条件,其实在你抱怨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为自己找借口了,而找借口的唯一好处就是安慰自己。
但这种安慰是致命的,它对你的现存状态无动于衷,并且给你一种心理暗示:我克服不了客观条件造成的困难。
在这种心理的暗示引导下,你不去思考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方法,哪怕是只要改变一下角度就可以轻易达以目的。
寻找借口就是对所做事情的拖延和放弃,它会让你失去别人的信任,包括上司、同事、朋友,包括你的学生。
智慧,只有它才是这棵树的根。
而"没有任何借口"是一颗愿负责的心,敢于负责的心,是吸取阳光、雨露的茂枝叶,它将帮树木结下累累硕果。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上班迟到了,会有"路上塞车"、"闹钟不响";工作没做好,会有"同事不配合",甚至"领导没交待清楚"的借口……只要刻意去找,借口总是有的!久而久之,我们习惯有借口来掩饰过失,推卸本应承担的责任,借口成为一面堂而皇之的挡箭牌!它纵容了我们惰性,使我们变得不思进取,怨天尤人。
抱怨的危害
抱怨就是推卸责任
抱怨命运不公、抱怨环境不好、抱怨他人不 配合,无非是想掩饰自己的失败,失败背后真正 的原因也同时被掩藏,根本无助于个人进步和事 业提升。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千万不要把失 败的责任推给你的命运,要仔细研究失败的案例。 如果你失败了,那么继续学习吧。”
四、抱怨对工作的危害
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满腹牢骚的人,抱怨公司的不公平 ,抱怨工作量之多,抱怨同事不配合,抱怨工资太低,抱怨公司加班 ,等等。抱怨,就像一颗毒瘤一样,慢慢侵蚀着身体的每个细胞,让 自己变得懒惰,觉得自己永远都只是受害者而不是责任者。
因此,一个人一旦心中有了抱怨的念头,自己 应该立刻有所警觉,自己要懂得回心反省。
凡事能够将心比心,甚至“宁愿天下人负我, 我不负天下人”,能够存有如此善念,抱怨又由何 而生呢?
在十九世纪中叶,一个年轻人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富豪家 庭。他自小聪明伶俐,相貌堂堂,在良好的教育与家族爱护下,他无 忧无虑地成长着。可是,天有不测风云,1833年他的家族因政治迫 害全部逃到瑞士。突然的变故打乱了这位青年才俊的生活,他觉得这 是上帝的错误,是命运的不公平,他的脾气变得暴躁起来。
其次,抱怨会破坏人际关系。没有人会喜欢一 个消极、负面的人,更没有人愿意忍受自己的牢骚 和坏脾气。不满的情绪,必然会破坏内心的平静, 进而影响工作和整个团队,接下来势必会带来更多 的被抱怨和相互抱怨,甚至成为致祸的根源。俗话 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古往今来,因为不 能管住自己的嘴巴,导致身败名裂甚至为此丢掉性 命的人数不胜数。
这些人很少会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他们不认为主动独立完成工 作是自己的责任,将诉苦和抱怨视为理所当然。其实这样的抱怨毫无 意义,最多不过是暂时的发泄,结果什么也得不到,甚至会失去更多 的东西,一个将自己的头脑装满了过去时态的人是无法容纳未来的。
情绪管理和情绪调节的方法
情绪管理和情绪调节的方法情绪管理和情绪调节的方法 1方法一心理暗示法心理暗示是个体通过语言、形象、想象对自己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
可以分为积极自我暗示和消极自我暗示。
积极的自我暗示能使人保持良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和自信,调动内在因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消极的自我暗示会强化我们的弱点,唤醒自卑、懦弱、嫉妒等负面情绪。
你可以:用语言来引导和暗示。
比如,当你向顾客推荐产品而遭到拒绝时,你可以暗示自己:“这次我表现得不错,成功的向顾客做了产品展示。
我的下一位顾客一定会购买的!”如果你觉得情绪快要失控时,还可以使用“冷静”、“三思而后行”、“制怒”、“镇定”等词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方法二注意力转移法注意力转移的方法是将注意力从不良情绪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或从事其他活动。
这种方法可以阻断不良刺激的来源,防止不良情绪的传播。
此外,积极的情绪体验可以通过参加新的活动来增强。
你可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比如当你觉得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可以出去走走,看看电影,看看书,打打球,下下棋,聊聊天等等。
来缓解你的坏心情。
方法三适度宣泄法过度压抑会加重情绪困扰,而适度宣泄可以释放不良情绪,从而缓解紧张情绪。
你可以这样做:•用过激的言辞抨击、谩骂、抱怨恼怒的对象•尽情地向好友倾诉自己的不平和委屈•进行体育运动或劳动•在空旷的山野,大声叫骂,发泄胸中怨气需要注意的是:在采取宣泄法的时候,要加强自我控制,不要只是发泄不满或者不愉快的情绪。
我们要采取正确的方式,选择合适的场合和对象。
方法四自我安慰法自我安慰法可以帮助人们面对挫折,消除焦虑,有助于保持情绪的平和与稳定,避免精神崩溃,达到自我激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目的。
你可以:找出符合你内心需求的理由来解释或辩解。
比如,当你因为某些疏漏错失一笔大订单时,你可以安慰自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这次的小失败反而让我吸取了更多的经验,这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方法五交往调节法不良情绪往往是由人际冲突和人际隔阂造成的。
心理暗示:罗森塔尔效应
心理暗示:罗森塔尔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面对事情所持的心态,往往决定事情的成败。
人通常会受心理暗示的影响。
心理暗示是指人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
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这项内容。
为了追求成功或者逃避痛苦,人们通常会不自觉地使用各种暗示的方法。
比如,当困难临头时,人会寻求安慰——“快过去了,快过去了”,从而减少忍耐的痛苦;在追求成功时,会设想目标实现时激动人心的情景。
这种行为其实是心理暗示行为,它可以为人们提供动力,提高耐受挫折能力,使人们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科学家研究表明,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助于人们克服困难,会使人看到希望,保持进取的旺盛斗志;消极的心理暗示会使人沮丧、失望,对生活产生抱怨情绪(小孩子看见医生的白大褂或针尖出来药水消极心理暗示使自己哭起来),进而自我封闭,限制和扼杀自己的潜能。
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的一所学校里做过一项著名的实验:一个新学期开始了,罗森塔尔博士让校长把学校的三位教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从你们过去的教学表现看,你们是本校目前最优秀的老师。
因此,我们特地从全校学生中挑选了100名最聪明的学生,并将他们组成三个班,请你们分别执教这三个班。
我们发现,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学校里的其他孩子要高,希望你们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位老师听了这番话后都高兴地表示:“一定尽力。
”这时,校长又叮嘱三位老师,要像平常一样对待这些学生,不要让学生或学生的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
三位老师答应了。
一年之后,这三个班的学生的成绩果然排在这所学校乃至所属学区的前列。
暗示的可怕力量,父母永远不要对孩子说的“三个字”
暗示的可怕力量,父母永远不要对孩子说的“三个字”暗示的可怕力量,父母永远不要对孩子说的“三个字”文/鱼爸1前几天,几个老朋友年末相聚在一起聊天。
有一个朋友谈起我们一个小学同学最近被人追债,结果打伤了人,被关了。
记得在很多年前,我们还一起去河里捉鱼,一起去勤工俭学。
只是,跟着他一起出现在我们记忆里的是他妈妈那张从没笑过的脸。
好像有发不完的脾气。
说实话,当年我们都怕他妈妈。
他也怕,而且从来没有得到过妈妈的夸奖。
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
他跟着妈妈过。
可是压力繁重、脾气火爆的妈妈从来就没有表扬过他。
反而常常跟人抱怨说他不听话,人又懒,不给家里做事。
还说他像他爸爸,很笨,不指望他会读书。
其实当时他在班上的成绩非常好。
而且智商也跟朋友们差不多,人挺聪明的。
但是由于家庭的变故,加之妈妈的否定,让他慢慢地失去了学习的热情。
他跟我们说,“反正我很笨,不是读书的料,不读了。
”最后被校园边上那些小混混瞧上了,于是加入了他们。
中学毕业就被学校退学了。
如果他的妈妈当初能多鼓励他,而不是否定他。
那他的人生会怎样呢?可惜的是成长无法重来,而人生也没有假如。
2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在小的时候,会听到大人们对我们的评价。
好的评价,差的评价都会有。
但是每个孩子几乎都会想要好的评价。
我记得自己那时候作文写得好,有一次获奖了,在学校的公布栏里公布。
我们那有一个走门窜户卖豆腐的老伯看到了。
每次经过我家就会跟我奶奶说:“你家孙子真不错,作文写的真好,好好培养,以后会有出息的。
”奶奶喜笑颜开,我听到也心里美滋滋的。
一定要继续努力,并且我自己也认识到自己有这个能力,多了一份自信。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这样的阶段。
他们会开始评价自己,在心理学的发展角度说就是“自我概念”的发展。
而一个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自我呢?心理研究是发现是从婴儿时期就开始的,最直接的影响人就是父母。
父母的行为和语言暗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积极的心理暗示,给孩子带来正面的影响;不良的心理暗示,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比如父母常常说孩子“你真笨”。
十四个很准的心理暗示
十四个很准的心里暗示。
1、当你对某件事情抱着百分之一万的相信,它最后就会变成事实。
2、期望定律期望定律告诉我们,当我们怀着对某件事情非常强烈期望的时候,我们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
3、情绪定律情绪定律告诉我们,人百分之百是情绪化的。
即使有人说某人很理性,其实当这个人很有"理性"地思考问题的时候,也是受到他当时情绪状态的影响,"理性地思考"本身也是一种情绪状态。
所以人百分之百是情绪化的动物,而且任何时候的决定都是情绪化的决定。
4、因果定律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
有因才有果。
换句话说,当你看到任何现象的时候,你不用觉得不可理解或者奇怪,因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必有其原因。
你今天的现状结果是你过去种下的因导致的结果。
5、吸引定律当你的思想专注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你吸引而来。
6、重复定律任何的行为和思维,只要你不断的重复就会得到不断的加强。
在你的潜意识当中,只要你能够不断地重复一些人、事、物,它们都会在潜意识里变成事实。
7、累积定律很多年轻人都曾梦想做一番大事业,其实天下并没有什么大事可做,有的只是小事。
一件一件小事累积起来就形成了大事。
任何大成就或者大灾难都是累积的结果。
8、辐射定律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影响的并不只是这件事情的本身,它还会辐射到相关的其他领域。
任何事情都有辐射作用。
9、相关定律相关定律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情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没有一件事情是完全独立的。
要解决某个难题最好从其他相关的某个地方人手,而不只是专注在一个困难点上。
10、专精定律专精定律告诉我们,只有专精在一个领域,这个领域才能有所发展。
所以无论你做任何的行业都要把做该行业的最顶尖为目标,只有当你能够专精的时候,你所做的领域才会出类拔萃地成长。
11、替换定律替换定律就是说,当我们有一项不想要的记忆或者是负面的习惯,我们是无法完全去除掉,只能用一种新的记忆或新的习惯去替换他。
心理暗示
走出消极,迈向积极
• 你在生活中、学习中有没有像小明一样的 消极标签呢?请你把它写在一张纸上。 • 今天我们要在这里给这些消极标签进行一 个告别仪式。 • 请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从此我讲和这 些消极暗示说再见,这些消极的自我评价 将从我的身上消失。 • 最后,请将这些消极标签狠狠地用力撕毁 。
• 请同学们写一些积极的暗示。 • 比如说我能行、我在以后的堂听中能拿满 分、我敢在全校同学面前大声演讲、我一 定能把数学学好
3.暗示语要有“可行性”,令你心理不会产 生矛盾与抗拒。 暗示语的选择,要考虑到是否符合自己的 实际情况,是否经过努力可以办到。经过努 力办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去暗示。
4.配合想象 默诵或朗诵自己定下的暗示语时,你要在 脑海里清晰地看到自己变成理想中的那个人。 要想成功,你就必须在脑海中看到自己成功的 模样。
• 8、要扩大自己的优点。
不但要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还要学会把优点扩大 ,一天反复思索几遍,即使在本质上是一个微不足 道的小优点,只要在量的方面给予反复的刺激,自 然会把缺点驱逐到一边,而使优点在心中逐渐扩大 。
你经常为失眠所困扰吗?下面介绍几种“暗示催眠” 的方法,不妨一试。
1、躺在床上,闭上眼睛。把自己想像成一个巨大的充气 玩具,这充气玩具有几个地方正在不断地漏气,因而不断 瘪缩。等到了“气”漏完了,你也能进入梦乡了。 2、把自己想象成一只猫,舒服地蜷缩在床上,身上的每 一块肌肉都处于松弛状态,并装着打呵欠。 3、设想你是在自然界最宁静的地方,比如说在河岸上、 花园里,时值阳春三月,松针落在河滩上、泥土里,你躺 在绿草如茵的大自然里,诗情画意,这是多么令人陶醉 (耳边甚至还有小鸟的啾鸣声)。想着想着,渐渐睡意便 袭上来了。
生活实例
因此在生活中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心理暗示起 到正面做用就应该用正面的语言,如:
抱怨的负面影响及解决方法
抱怨的负面影响及解决方法抱怨是人们在面对不满意的情况时经常会采取的一种表达方式。
然而,过度的抱怨不仅会给自己带来消极情绪,还可能对周围的人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抱怨的负面影响,并提出解决抱怨问题的方法。
一、抱怨的负面影响1.1 消极情绪的加重抱怨往往源于对现实情况的不满,因此抱怨的时候人们通常会感到更加沮丧、愤怒或者不满意。
持续抱怨会进一步加重消极情绪,陷入一个负能量循环的状态。
1.2 影响人际关系频繁抱怨可能会让身边的人感到疲惫和厌烦。
长期以往,人们会对持续不断的抱怨产生一定的反感,进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甚至关系的破裂。
1.3 无谓的能量消耗抱怨只是将不满意情绪表达出来,却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过多地关注问题而不是努力解决问题,只会让人们陷入消极的情绪当中,无法集中精力处理更为重要的事务。
二、解决抱怨的方法2.1 转变思维方式要想解决抱怨问题,首先需要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从抱怨负面和消极的角度转变为积极寻找解决办法的心态。
将不满意的情况视为挑战和机会,而非困扰和阻碍,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处理问题的动力。
2.2 倾听和理解他人抱怨往往源于对他人行为或环境的不满。
为了解决抱怨问题,需要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通过与他人交流,主动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有助于找到共同的解决方案,避免冲突和抱怨的发生。
2.3 实施积极的行动解决抱怨问题需要采取实际行动。
对于个人和能力范围内的问题,可以主动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改善。
例如,如果对工作环境不满,可以向上级或同事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积极行动,可以改变问题的现状,减少抱怨的发生。
2.4 建立积极的心态培养积极的心态对于解决抱怨问题至关重要。
学会从困难和挫折中寻找积极的一面,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
通过心理调节和积极思考,能够更好地处理抱怨情绪,减少负面影响。
2.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抱怨情绪严重影响了个人生活和工作,无法自行解决,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帮助,如咨询师或心理医生。
爱抱怨的人心理分析
爱抱怨的人心理分析爱抱怨的人心理分析引言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其中有一部分人很爱抱怨,无论是生活中的琐事还是工作中的挫折,总能找到一堆理由让自己不满。
为了深入了解这种心理现象,本文将对爱抱怨的人的心理进行分析,并探讨背后的原因。
一、背景介绍爱抱怨的人是指那些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情况持续发牢骚、抱怨不停的人。
他们看似不知足,总是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这种心理现象在社会中很常见,因此了解这种现象的背后原因对于我们认识和与这样的人相处是非常重要的。
二、原因分析1. 内在因素(1)个体差异:每个人的性格和经历都不一样,这导致了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也不同。
爱抱怨的人可能天生就有一种敏感的情绪,并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他们对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如意敏感度更高,从而导致持续抱怨。
(2)情绪调节能力不足:爱抱怨的人在情绪调节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他们常常没能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来发泄负面情绪,进而沉溺于抱怨等消极行为中。
2. 外在因素(1)社会影响:社会环境对于个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身边的人也经常抱怨,那么这种行为在社交圈中可能成为一种模仿和默认的行为方式。
同时,媒体和网络也可能通过宣泄不满情绪的方式,教育人们用抱怨来发泄。
(2)价值观:个体的价值观会直接影响他们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
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偏向于寻求满足感和享乐,那么面对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时,就更容易产生抱怨的情绪来释放不满。
三、心理效应1. 负面影响(1)造成消极情绪的加深:爱抱怨的人通过不断抱怨和强调问题,会让自己的消极情绪加深,进而对周围人产生不良影响。
(2)影响人际关系:爱抱怨的人往往对周围的人敏感度很高,容易对他人的言行产生过度解读并作出负面评价。
这使得人际关系紧张,难以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互动。
2. 正面效应(1)释放负面情绪:抱怨有时可以起到一定的发泄作用,通过抱怨可以暂时减轻内心的不满情绪。
经常抱怨生活的人都是什么样的?
经常抱怨生活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你是否也曾遇到过这样的人,整天抱怨生活不公,抱怨自己的工作、家庭、朋友、健康等等,仿佛生活中没有一样是让他满意的。
这些人的心态总是消极、抱怨,看不到积极的一面,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了负面影响。
那么,经常抱怨生活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一、心态消极,情绪低落经常抱怨生活的人往往心态消极,情绪低落。
他们总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不满和不足上,看不到生活中的美好和积极面。
这种心态会影响到他们的情绪,使他们感到沮丧、失落、愤怒等负面情绪,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消极心态。
二、缺乏自信和勇气经常抱怨生活的人往往缺乏自信和勇气。
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缺乏信心,容易被困难和挫折击倒,缺乏应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这种缺乏自信和勇气的心态会影响到他们的行动力和决策能力,使他们往往错失机会,错失成功的可能。
三、缺乏责任感和行动力经常抱怨生活的人往往缺乏责任感和行动力。
他们总是把责任推给别人,认为自己的不幸和失败都是别人的错,而不是自己的责任。
这种缺乏责任感和行动力的心态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和决策,使他们往往无法积极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消极心态。
四、缺乏感恩和包容心经常抱怨生活的人往往缺乏感恩和包容心。
他们不懂得珍惜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总是抱怨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不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
这种缺乏感恩和包容心的心态会影响到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使他们往往孤独和失落。
经常抱怨生活的人往往心态消极,缺乏自信和勇气,缺乏责任感和行动力,缺乏感恩和包容心。
这种心态会影响到他们的情绪、行为和人际关系,使他们往往无法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
我们应该在生活中保持积极的心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学会感恩和包容,为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正能量。
我不再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章内容:一、概述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提高,健康、快乐成为了大家普遍追求的目标。
然而,有些人却陷入了一种消极的境地,总是抱怨不满、沮丧失望。
他们不愿面对现实,不愿付出努力,对生活充满了抱怨,坚信自己无法改变命运。
这种心态,不仅对个人成长有害,也会给社会繁荣和谐造成困扰。
本文将分析这种消极心态的影响,探讨如何改变这种心态,引导人们走向积极向上的生活。
二、不再抱怨1.1 抱怨是一种消极情绪抱怨是指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以负面的情绪来宣泄自己的不满和委屈。
抱怨会使人沉浸在负能量中,影响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导致矛盾和冲突。
长期抱怨还会使人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认为自己无法改变命运,从而失去挑战和努力的动力。
1.2 如何不再抱怨要改变抱怨的心态,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视自己的生活状态,不将失败归咎于别人或外部环境,而是从自身找原因和解决办法。
要学会感恩,感谢生活赋予自己的一切,无论是好是坏。
要培养积极的心态,主动面对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三、不再沮丧2.1 沮丧是一种消极情绪沮丧是指在遭遇挫折或受到打击时,产生严重的消极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信心和动力。
沮丧会使人产生负能量,影响个人情绪和行为,甚至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生活质量。
2.2 如何不再沮丧要克服沮丧情绪,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认识到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和挫折是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要寻找生活中的乐趣,转移注意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增加生活的乐趣。
要学会寻求帮助,及时倾诉自己的情绪和困扰,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四、不再失望3.1 失望是一种消极情绪失望是指对期待不到达时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表现为对未来失去信心和动力,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
失望会使人产生消极的情绪和行为,影响人的思维和行动,使人丧失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
3.2 如何不再失望要克服失望情绪,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正视现实,不要过分期待,对待生活和未来保持理性和现实。
批评,请勿带消极心理暗示
批评,请勿带消极心理暗示作者:周美华来源:《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4年第01期批评在字典里有两种解释:一种为“指出优点和缺点;评论好坏”。
后面例举主要用于文艺批评。
另一种为“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
这种批评是教师教育学生改正缺点和错误常用的手段。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缺点、难免会犯错误,教师批评学生是为学生着想,希望能帮助其改正缺点和错误。
缘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观察发现,教师批评学生时在言语、表情、动作等方面常不自觉地产生消极行为,结果批评不仅没有唤醒学生,激发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驱力,反而给学生心理造成了消极暗示,致使“批评收效甚微”“批评无效”甚至“批评产生负面作用”。
批评中消极心理暗示存在的现象批评中消极心理暗示存在的现象非常普遍,表现在语言方面,主要为教师对学生存在的缺点、错误或发生的问题在批评时对孩子进行否定、怀疑、贬抑。
比如批评学生思想上的毛病:“家庭作业又没做?懒到这种地步,成绩怎么会变好呢!”批评行为上的错误:“你能全做对?眼睛像贼一样尖!当面做给我看!”批评习惯上的缺点:“又随便插嘴!真是不长记性!”批评态度上的问题:“这像字吗?看了都恶心!”批评能力上的不足:“这个题目我讲过多少遍了?还不会!怎样才教得会你?”……更甚者还会加上讽刺、挖苦、歧视的语言如:“真是没救了”“撒泡尿照照自己”“真是死不要好”“要不要脸”“狗改不了吃屎”“神经病”之类不堪入耳的话;批评时消极心理暗示反应在表情上主要表现为不喜欢、不接受,比如:愤怒地逼视,鄙夷地斜视,冷漠地盯白眼,不耐烦地哼哼,讥讽地叹息,厌弃地咂舌,漠然地视而不见……反应在动作上主要表现为粗暴而不友善,比如:指着学生鼻子训斥,用米尺、教鞭等暴敲课桌椅,扔学生的文具、书包或其他东西,撕作业纸(本),甚至揪学生衣服,摇学生臂膀或进行体罚等等。
带消极行为的批评多采用反问或否定语气,突出强调了学生“不行”“不能”“不会”“不好”等问题。
批评与抱怨的区别读后感
批评与抱怨的区别读后感威尔·鲍温在《批评与抱怨的区别》一书中给我们介绍了紫手环的用法,经过我们在抱怨时就将手环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的做法,向我们阐述了手环仅仅是一种手段,最终要靠自我去不断感悟,从而改变自我的内心世界。
当我在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就很疑惑,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存在不抱怨的事情吗?于是我耐着性子看完了全书。
书中很多细节方面都来源于我们现实生活,例如工作不顺利,抱怨一下;生活不顺心,抱怨一下;经常性的抱怨使我们变得容易暴躁,容易缺乏耐心。
当然,我们都是普通人,不能像圣人般的心态平和,我们将抱怨作为了一种对生活、工作不满的发泄途径。
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是在抱怨之后,我们是继续抱怨,继续发泄不满呢,还是转变心态,从抱怨中走出来。
回想工作中经常性会碰到学生上课不认真,工作中同事不配合,使得自我的努力达不到预期的成效。
于是我会在学生上、同事中不断找原因,是谁不配合,是谁听不话。
总结起来就是自我工作中很不顺心,没有事情是按照自我意图来的。
此刻想来,不断的抱怨除了宣泄情绪之外,没有任何作用。
威尔。
鲍温在书中指出:“抱怨是在讲述你不要的东西,而不是你要的东西。
抱怨会影响人际关系,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运动”。
与其愚蠢拿那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我,让自我不开心,还不如认真审视自我哪里做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改变自我。
作为一名教师更要学会停止抱怨,培养大度容人、见贤思齐的良好品质;摒弃私心杂念;坚持淡泊宁静,以奉献的精神回报社会,在工作中追求素质的提升、人格的完善和梦想的实现。
此刻每当我遇到困难和难题时,我已经学会用平和的心态冷静去应对,学会了抽丝剥茧般的去梳理、去分析,学会了透过繁杂的现象去看事物的本质。
每当工作不顺心时,我会走到室外,经过深呼吸来放心心境;每当孩子不听话时,我会以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
很多事情换个心境,换个角度,都能有新的发展。
每个人的人生机遇不一样,遇到困难一味怨天尤人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抱怨的人看谁都不顺眼,抱怨的人走到哪里都像是地狱,人肯定是不能过这种生活的,所以改变自我是必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抱怨往往来自心理暗示
暗示是一种奇妙的心理现象,暗示又可分为他暗示与自我暗示两种形式。
他暗示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称之为预言,虽然它对我们的生活也起一定作用,但却不及处我暗示的力量大。
自我暗示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暗示。
所有为自我提供的刺激,一旦进入我了人的内心世界,都可称之为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思想意识与外部行动两者之间沟通的媒介。
它还是一种启示、提醒和指令,它会告诉你注意什么样、追求什么、致力于什么和怎样行动,因而它能支配影响你的行为。
这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一个看不见的法宝。
自有人类以来,不知有多少思想家、传教士和教育者都已经一再强调不抱怨的重要性,但他们都没有明确指出;不抱怨其实也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可以用自我暗示诱导和修炼出来的积极心理状态。
成功始于觉醒,心态决定命运。
这是当今时代的伟大发现,是成功心理学的卓越贡献。
成功心理、积极心态的核心就是自我主动意识,或者称积极的自我意识,而这种意识的来源和成果就是经常在心理上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反之也一样,不同的心理暗示是形成不同意识与心态的根源。
不同的心理暗示,会给你带来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
我们多数人的生活境遇,既不是一无所有、一切糟糕,也不是什么都好、事事如意。
这种一般的境遇相当于“半杯咖啡”。
而面对这半杯咖啡,心里会产生什么念头呢?消极的自我暗示是为少了半杯而不高兴,情绪消沉;而积极的自我暗示是庆幸自己已经获得了半杯咖啡,那就好好享用,因而情绪振作、行动积极。
由此可见,心理暗示这个法定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不同的心理暗示必然会有不同的选择与行为,而不同的选择与行为必然会有不同的结果。
有人曾说过,一个人的一切的成就,都是始于一个意念而已。
我们还可以说得浅显全面一些;你习惯于在心理上进行什么样样的自我暗示,就是你贫与富、成与败的根本原因。
因而,我们一直强调,发展积极心态、取得成功的主要途径是坚持在心理上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去做那些你想做而又怕做的事情,尤其要把羞于自我表现、惧于与人交际改变为敢于自我表现、乐于与人交际。
如前所述每个人都带着一个看不见的法宝。
这个法宝具有两种不同的作用,这两种不同的力量都很神奇。
它会让你鼓起信心和勇气,抓住机遇,采取行动,去获得财富、成就、健康和幸福;也会让你排斥和失去这些极为宝贵的东西。
这个法宝的两面就是截然不同的心理上的自我暗示,关键在于你选择哪一面,经常使用哪一面了。
一个的的心理暗示是怎样的,他就会真的变成那样。
如果经常给自己一些对现状不满的心理暗示,自然会产生抱怨。
所以我们要调整自己的情绪心理,充分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让自己从内心中剔除抱怨,不断地给自己激励与鼓舞的正面暗示宣言,你才能感受到精神与行动的统一,才能感受到在不抱怨的世界里,那股来自宇宙的神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