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案例(刘太华)

合集下载

高中美术《第十六课—美在民间永不朽-…》27刘中强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高中美术《第十六课—美在民间永不朽-…》27刘中强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题:《美在民间永不朽》课型:课堂教学课程内容:美术鉴赏报送单位:抚宁区第二中学授课教师:刘中强抚宁二中高一年级美术科教学设计课题《美在民间永不朽》授课人刘中强授课时间2017.3.20课时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丰富多彩的年画形式、年画的艺术特征及年画与民俗之间的关系;掌握年画的基本鉴赏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会不同风格和题材的年画,结合讲述、演示和讨论使学生明白年画艺术的基本概念和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认真体会不同年画的艺术魅力,明确学习年画的重大意义,引导学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教材分析本课取自人美版美术鉴赏第16课《中国民间美术》,年画作为一门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老艺术形式,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扎根于民间,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它的题材多样,色彩绚丽,造型夸张,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本课的教学内容为三大问题层层递进。

通过介绍最具代表性年画的艺术样式,了解年画与民俗之间的关系,欣赏优秀的年画作品,来理解年画的艺术语言特点。

第一部分是引述,从我们农历新年的民俗活动中引出年画的艺术形式,给学生感性的认识。

第二部分通过优秀年画作品的欣赏,分析代表的艺术样式,引导学生总结出年画的艺术特点,并理解年画艺术的象征性和寓意。

第三部分通过具体年画制作实例让学生理解年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情分析我所教的学生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审美意识尚未成熟,提早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深远。

高一学生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快,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

但是对年画这一古老艺术形式还是比较陌生,需要结合具体的范例,深入浅出的讲解年画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的鉴赏年画,了解年画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特点以及年画与民俗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对年画艺术的寓意和象征性的理解,更好的体会传统文化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演示法、讲解法、提问法等综合方法教学辅助课件年画年画印版年画颜料教学过程结构设计表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图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结构:开始创设情景导入媒体年画动画视频提出问题讨论媒体、实物年画简介和民俗的关系媒体及实物年画的特点年画的制作视频及实物观看年画制作过程分组制作展示成果归纳总结结束为了便于教学和交流,我们规定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中统一使用下列图形符号:内填写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内容;内填写媒体的类型和媒体的内容要点;内填写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内容;情景导入课堂小结实践练习问题引导观看表演探讨归纳互动练习归纳内填写教师进行逻辑判断的内容;为课堂教学过程开始和结束的符号。

高中高一美术鉴赏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最新5篇

高中高一美术鉴赏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最新5篇

高中高一美术鉴赏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最新5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 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高中高一美术鉴赏教案最新5篇, 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高中高一美术鉴赏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 建立“大美术”观念。

2、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 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教学重点:掌握鉴赏方法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已经学过9年美术, 你最喜欢哪幅美术作品, 请说说原因。

美术和艺术的关系?板书:造型艺术美术二、新授美术的范畴板书绘画工艺美术雕塑书法建筑篆刻各种类型请学生举一作品。

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小组讨论:⑴历中外有大耳朵英语首页哪些的流派及代表人物?⑵这些的画派在艺术特征和风格上有何差异?学生简单表述, 结合图例《放牧》古代岩石画《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战国《人物驭龙图》战国最早的主题性绘画美术鉴赏的方法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板书)学生自学过程, 进行简单练习。

选择一插图作品进行鉴赏, 强调个性。

小结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 在鉴赏中陶冶情操, 提升素质, 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三、布置作业书一次函数图像后练习高中高一美术鉴赏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宗教雕塑的代表性作品及艺术成就, 包括石窟寺雕塑和寺观雕塑。

2、认识宗教雕塑的丰富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可以继承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1、石窟寺艺术是建筑、雕塑、壁画的综合体, 历朝修建的石窟寺艺术遗存, 反映了中国美术发展的阶段性变化, 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史价值。

2、寺观雕塑有泥塑、木雕、夹等多种材质, 以泥塑居多, 泥塑的装銮对作品的艺术表现效果有重要作用。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赏析名家艺术作品,提升审美水平.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赏析名家艺术作品,提升审美水平.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赏析名家艺术作品,提升审美水平美术鉴赏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指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际操作的训练来培养人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判断力,以达到提高人们审美水平的目的。

为此,在美术教育中,美术鉴赏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详细介绍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以及如何通过赏析名家艺术作品来提升我们的审美水平。

一、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内容丰富,涵盖了艺术的起源、发展、流派、作品欣赏等多个方面,其中艺术作品欣赏是课程的核心部分。

教材选取了中国和世界各个时期、流派的优秀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各个方面的艺术品,并深入分析了这些作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让学生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各个时期、流派的文化背景和发展脉络,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深度理解和鉴赏能力。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还针对不同的年级设置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以逐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例如,在高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艺术史知识和鉴赏技能,学会使用线条、形体、色彩和造型等基本艺术语言描述作品并加以评价;而在高二和高三阶段,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深度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够将自己的感性鉴赏和理性思考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审美见解。

二、如何通过赏析名家艺术作品来提升我们的审美水平1.选取经典艺术作品进行赏析和品味经典艺术作品不仅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而且在审美体验上也能够带给人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和震撼。

在我们进行艺术鉴赏时,应该优先选择那些经典的、代表作品进行赏析和品味,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梵高的《星夜》、毕加索的《牛仔》等。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发现它们背后蕴含的精神内核和意义,进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艺术素养。

2.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作品进行艺术鉴赏时,要根据不同的艺术形式和作品性质,运用各种角度和方法观察作品,从而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作品的内涵。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名师授课教案】1教材分析《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主要讲述中西方美术的“现代化”问题,了解东西文化的碰撞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中国美术走向“现代”的一些主要表现形式;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学会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绘画作品。

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欣赏、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与辨析能力。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对于美术学科存有纯娱乐心理,对美术基础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技能实践经验比较缺乏。

因此,在教学的难度设计上不宜太大,我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逐步渗透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与学科的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20世纪绘画在传统绘画基础上所发生的变化。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个案分析《愚公移山》,了解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和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及观念,能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悟富春山居图与情感体验吴冠中的形式画法,了解画面记录的时代变迁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感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学情分析学生对中国画有一定的接触,在前面的课上也欣赏了一些古代中国画,本课主要是抓住“现代”二字感受现代中国画的变革,高一的学生还缺少深入分析作品的能力,对现代中国画在变革中表现出的新的创作方法,绘画语言等缺少理解分析的能力,所以在理解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中国画在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中从观念到表现手法、表现内容发生的具体的变化的认识和理解时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通过古代与现代作品的比较分析,让学生直观的感悟到现代中国画体现出的时代精神及新的绘画语言的运用。

人教版高一美术教材实践教学案例分享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人教版高一美术教材实践教学案例分享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人教版高一美术教材实践教学案例分享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一、引言高一美术教材实践教学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实践操作、案例分享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并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本文将分享人教版高一美术教材中的实践教学案例,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二、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人教版高一美术教材采用了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方式。

教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绘画、设计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并帮助他们逐步提高艺术表达能力。

三、案例分享一:创意艺术品设计在人教版高一美术教材中,有一节关于创意艺术品设计的课程。

教师首先介绍了创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然后给予学生一项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件独特的艺术品。

学生根据自己喜好和创造力进行设计,可以选择绘画、雕塑、陶艺等各种艺术形式。

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学生不仅能够培养自己的手工技巧,还能够表达自己独特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追求。

四、案例分享二:文化艺术交流在高一美术教材的另一节课中,教师组织了一次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学生被要求选择一个古代文化艺术品进行研究,并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发现。

通过展示和讨论,学生们可以了解不同时期和地域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拓宽自己的审美视野,激发自己创作的灵感。

五、案例分享三:实地写生人教版高一美术教材中还包含了一节实地写生的课程。

教师带领学生到户外或美术馆等场所进行写生创作。

学生们用自己的眼睛和感受去观察自然或真实的艺术作品,通过实地写生的方式,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艺术的美与奥妙,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六、课堂讨论与分享在人教版高一美术教材实践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在每节课后,教师会组织课堂讨论和分享,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和学习,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经验,相互启发和激励。

这不仅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刘海华
【期刊名称】《教育界》
【年(卷),期】2017(000)008
【摘要】美术鉴赏课是高中美术科目中的一部分,其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很大帮助,且对提升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发挥重要的作用.情境创设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将信息直观的传达给学生,这样学生能形成直观的学习知识.
【总页数】2页(P80,84)
【作者】刘海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郑梁梅高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情境创设
2.试论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情境创设
3.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4.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情境创设研究
5.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情境创设路径
——以高中美术鉴赏课"托物寄情"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美术教案:第八课现代中 国绘画

高中美术教案:第八课现代中 国绘画

高中美术教案:第八课现代中国绘画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现代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和代表画家。

2、培养学生对现代中国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3、引导学生感受现代中国绘画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现代中国绘画的主要流派和代表画家的艺术风格。

(2)对经典现代中国绘画作品的分析和欣赏。

2、难点(1)理解现代中国绘画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和时代特征。

(2)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和评价现代中国绘画作品。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实践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几幅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中国绘画作品,如徐悲鸿的《奔马图》、齐白石的《虾》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初步感受和想法,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现代中国绘画。

2、知识讲解(20 分钟)(1)现代中国绘画的发展背景介绍现代中国社会的变革、文化思潮的影响以及西方绘画艺术的传入等因素对中国绘画发展的推动作用。

(2)主要流派①写实主义以徐悲鸿为代表,强调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注重造型和结构的准确性。

②传统派如齐白石,在继承传统中国画技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

③融合派林风眠等画家将西方绘画的元素与中国传统绘画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3)代表画家及其作品①徐悲鸿介绍徐悲鸿的生平经历和艺术成就,重点分析他的作品《奔马图》,从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讲解其艺术特点,以及作品所表达的民族精神。

②齐白石讲述齐白石从民间画师成长为艺术大师的历程,欣赏他的作品《虾》,感受其笔墨的韵味和对生活的热爱。

③林风眠讲解林风眠的艺术理念和作品风格,如《仕女图》,分析其融合中西的表现手法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3、作品欣赏与讨论(15 分钟)展示更多现代中国绘画作品,让学生分组讨论,从题材、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和交流,然后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4、实践环节(10 分钟)让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现代中国绘画作品,进行简单的临摹或模仿创作,体验绘画过程,感受画家的创作思路。

高中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介绍
本文档将分析一份高中美术教学案例,探讨案例背景、目标、
教学方法以及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案例背景
该案例针对高中美术课程设计了一次绘画作品创作的教学活动。

该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和绘画技巧。

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主题的
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提升学生的绘画技巧:通过练不同绘画技巧,让学生掌握基
本的绘画技法。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通过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培
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教学方法
1. 示范教学:教师通过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向学生展示正确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思路。

2. 学生练: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绘画练,提升自己的绘画技巧。

3. 创作任务:学生根据给定的主题或题材,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

教师提供指导和反馈。

4. 展示和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和建议。

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绘画作品和表现,评价他们在观察力、绘画技巧、创造力和表现力等方面的成长。

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的评价方法,如评分表、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等。

结论
通过分析该美术教学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灵活运用示范教学、学生练习和创作任务等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绘画技巧、创造力和表现力,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湘美版高中美术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4)

湘美版高中美术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4)

湘美版高中美术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4)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从传统到现代了解东西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中国美术走向“现代”的一些主要表现形式;了解西方现代主义的一些主要流派和代表艺术家;了解现代美术作品如何借鉴传统形式;学会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绘画作品。

2学情分析本课主要讲述的是中西方美术的“现代化”问题。

中国部分的主要内容是:1.东西方文化碰撞对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影响。

2.年画的现代化。

3.中国画的改革与创新。

4.素描、油画等美术门类的改革与创新。

西方的主要内容则是一些有代表性的现代美术流派及其主要作品。

自20世纪以来,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传统美术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给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导致中国美术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教材主要从中国传统的美术形式——年画、中国画以及来自西方的油画、素描等角度分析了这个进程是如何展开的。

“现代化”是一个过程,所以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

其实也不能要求学生对这个问题有太深的认识,在高中阶段,他们能够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就可以了。

3重点难点在现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教师提问:如果让同学们创作一幅关于现代生活的绘画作品,你会表现什么内容。

为什么要表现这些内容?学生思考。

请一些同学起来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很多新的事物,而我们的美术创作必然会反映这些新的事物。

接着教师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从传统到现代”。

教师提问:A、中国美术为什么要走向现代化?B、你初步设想一下,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会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并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总结,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42-44教师总结:A、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

B、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主题、形象、形式、技巧等因素中。

高中美术教学案例

高中美术教学案例

高中美术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往往面临着许多技术性的挑战和创作上的困难。

如何通过教学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是美术教师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个针对高中美术教学的案例,以期能够提供一种实用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案例内容本案例的主题为"抽象艺术与自我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以抽象艺术的形式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案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知识导入教师会在课堂上简要介绍抽象艺术的概念和起源。

通过展示一些抽象艺术的经典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抽象艺术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同时,教师也会与学生一起探讨抽象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区别,强调在抽象艺术中个人表达的重要性。

2. 创作实践在这个阶段,学生将通过实践来体验抽象艺术的创作过程。

教师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技法和素材,如颜料、画笔、纸张等,以帮助学生进行创作。

教师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不同的形式和技巧,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创作方向。

3. 作品分享和反思在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会组织一个作品分享和反思的环节。

每个学生都会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

教师会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作灵感和思考过程,以及他们对抽象艺术创作的个人理解和感受。

通过互相交流和反思,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研究经验。

三、案例目标该教学案例旨在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其艺术表达能力;2. 增强学生对抽象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3. 促进学生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和交流;4. 提升学生对自身艺术创作的自信心和热情。

四、教学评估在该案例教学结束后,教师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评估活动,以评估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研究情况和成果。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学生的作品展示、学生的反思记录和教师的观察评价等。

通过评估结果,教师可以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美术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最终定稿)

高中美术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最终定稿)

高中美术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最终定稿)第一篇:高中美术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篇一:高中美术教案__人教版_(样本参考)教案样本《宛自天开──古代园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

园林是单体建筑的环境,又包括在广义的建筑范畴之中,可谓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因为园林的创作素材既可以包括山丘、河流、花木甚至动物等自然元素,又可以包括雕塑、碑刻、小桥、石级等建筑小品,并且相对于建筑而言可以较少地受到使用功能的限制,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因而创作手法极为丰富、灵活,往往营造出独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艺术气氛和效果。

因此,在这里极有必要将古今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们能够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并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皇家园林,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

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

难点:对于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但仅凭课堂所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是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当克服这些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四、设计思想: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对于园林的图片展示以及视屏解说,激发学生对古代园林的浓厚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园林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播放一段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宣传片,吸引学生兴趣,再引入中国古代园林。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道朗镇第一中学高二美术 第二、三课 中国画山水教案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道朗镇第一中学高二美术 第二、三课 中国画山水教案

第二、三课中国画山水课型:综合课教学方法:欣赏、讲解、示范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目的通过树木画法的教学,增加学生对中国画山水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的技法与欣赏水平。

为以后学习山水画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出写意山水画二至三幅。

1导入: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几幅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并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祖国的传统艺术,我们要十分珍爱并发扬光大。

2树木的结构: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3树干、树枝的画法: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

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

再则,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达到简化,同时在画面的树干时,多用浓墨,画后面的枝干时,多用淡墨来表现,使其具有远近关系和层次。

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各种树木的种类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

即:“鹿角法”和“蟹爪法”。

鹿角法: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

蟹爪法:枝条下屈,如蟹爪。

(枣、柿等树,大体属于这一类。

)4树叶的画法: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

即:点染法和双勾法。

点染法:(1)胡椒法:为密集的圆形小点。

最好用微秃的毛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擢纸面,有节奏地点下去。

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梅花点与鼠足点:由五点聚成一个小单位,其形状如梅花和鼠足,然后由许多小单位交错排列而成。

梅花点下笔重;收笔轻;鼠足点下笔轻,收笔重。

松叶点:松叶又叫松针,由八、九笔或更多的笔画组成上仰的扇形,一般由中间一笔画起,先左后右,每个小单位参差交叠构成一大片树叶。

介字点与个字点:叶形下垂,每个小单位形如“介”字或“个”字。

要注意参差交叠与浓淡变化。

双勾法:双勾法,就是用勾线的方法画树叶。

其组织排列规律也与点染法相似。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走进具象、意象、抽象艺术教学案例:教学内容:走进具象、意象、抽象艺术教材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走进具象、意象、抽象艺术授课年级:高二年级教学课时:1课时设计思想:本课分为三部分: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内容很多,要简单明了,重点突出。

具象艺术:让学生对具象艺术有更加深入、具体的认识,其中主要包括:1、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2、具象艺术是如何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3、具象艺术有哪些功能?意象艺术:由于意象艺术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构成了美术鉴赏中的重要方面,目的就是以简明的讲解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也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的语言,这是它与具象艺术和意象艺术的区别所在。

因此,主要是让学生对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冷抽象和热抽象)、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以及抽象艺术的语言和艺术上的美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必求全。

教学目的:本课具体了解三种主要的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以及相关的问题。

1、让学生对三种艺术类型的特点有更加深入、具体的认识。

2、三种美术类型是如何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

3、三种美术类型的特点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就在于其三个主要特点以及其功能的讲解,以及对美术鉴赏方法的具体运用,并进而认识三种艺术的意义。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分辨三种美术类型的能动性,即三种美术类型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引设计:(配合媒体资料)放一段动画提高学生兴趣并检查上课学习内容。

引出本课内容提问:1、观看动画片思考美术包括哪几类?2、并思考这段动画片属于哪一类?3、美术按照形式语言可以分为哪三类?观看与思考并用,阅历与学科整合同行,讨论与阐述结合。

高中美术实践教学案例(3篇)

高中美术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美术教学越来越注重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

本案例以校园风景写生为主题,旨在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了解色彩的冷暖、明度、纯度等属性;学会运用色彩表现手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校园风景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引导学生关注校园风景中的色彩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和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包括色彩的冷暖、明度、纯度等属性。

2. 教师结合实例,分析色彩在校园风景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校园风景中的色彩特点。

3.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色彩表现手法,创作校园风景画。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选择校园中的风景作为写生对象。

2.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风景中的色彩特点,确定画面构图。

3. 学生根据构图,运用色彩表现手法,创作校园风景画。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3. 教师总结本次实践活动,强调色彩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本次实践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了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以下是本次教学活动的反思:1. 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参观校园、观察校园风景,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色彩的魅力,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实践操作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在分组写生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育教学案例分析1.案例背景在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学生通常会学习不同的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技巧。

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比如缺乏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对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认识不足等。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设计有效的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2.案例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经典艺术作品为案例,例如蒙德里安的《庄重建筑》和达利的《记忆的永恒和记忆的容易》。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以下教学案例:(1)案例一:《庄重建筑》-引入:教师先引入蒙德里安这一艺术家的背景和艺术风格,通过PPT展示一些蒙德里安作品的图片。

-鉴赏: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庄重建筑》,分析其中的构图、线条和色彩运用等要素,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历史背景:教师简要介绍蒙德里安的艺术发展历程,以及《庄重建筑》在当时的艺术背景下所表达的意义。

-拓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选择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蒙德里安作品,自主研究其艺术风格和创作背景,并进行展示分享。

(2)案例二:《记忆的永恒和记忆的容易》-引入:教师先引入达利这一艺术家的背景和艺术风格,通过PPT展示一些达利作品的图片。

-鉴赏: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记忆的永恒和记忆的容易》,分析其中的象征和意象,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历史背景:教师简要介绍达利的艺术发展历程,以及《记忆的永恒和记忆的容易》在当时的艺术背景下所表达的意义。

-拓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选择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达利作品,自主研究其艺术风格和创作背景,并进行展示分享。

3.案例评价这些案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细致的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介绍艺术家的背景和作品背后的意义,帮助学生了解艺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而且,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小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案例改进为进一步提高案例的教学效果,可以考虑以下改进措施:-增加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例如通过问题回答、绘画实践等方式。

高中美术课程教学案例:《打碗碗花》

高中美术课程教学案例:《打碗碗花》

一、教学背景国内高中美术课程中,素描画是最基本的技法之一,也是学生入门必学的内容。

在慕名而来的教学实践者中,有一位美术老师——鲁莉,以其特有的教学案例《打碗碗花》让不少学生受益。

鲁莉老师所教学生大部分人都是素描画入门级,对线条、造型、比例、透视等素描基本知识与技法掌握不够熟练。

面对学生的这种教学需要,鲁莉老师便总结出了一套鲁莉式的素描教学体系。

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便是《打碗碗花》。

二、教学目标通过《打碗碗花》的教学,鲁莉老师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两点:1.让学生提高素描基本功。

不断熟练掌握用铅笔、炭笔、橡皮等工具的技巧,掌握描绘基础体形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2.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培养多样化的思维模式,加强彼此间的艺术认同感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前期准备在学生尚未下笔之前,鲁莉老师先要求每名学生捏制出来1个器型近似的泥花盆,并将这些泥花盆收集在教室的某个角落。

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激发学生对泥塑工艺的多方面感受,使其对作品的保护及演练早有观念准备。

同时也强调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器具可以运用在艺术创作中。

2.教学的具体内容基于前期的准备,教师针对所选作品,精心设计了整个教学框架。

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第一步:模拟器形在教学开始之前,鲁莉老师说:“学生朋友们,我们今天要打的是碗碗花,我们得模拟器形。

”在其授课的过程中,鲁莉化繁为简,将花的构造线条与器型分离开来,模拟器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器形,尝试着捕捉花朵精神气质和造型特征,学生观察器形,领会花的神韵,从中找出与计算起内部结构关系。

第二步:铅笔画线条鲁莉老师在学生模拟器形之后,随手拿了一支铅笔开始了她的表演,这次表演的重点就是细线条线的描摹。

鲁莉老师描下素描之精华,她是一位心灵手巧的艺术巨匠,凭借很高的功力和专业知识,演示了如何在画纸上捕捉花间细微的曲线,新葡京线上官网,如何处理由于不同角度引起的光影及透视关系,如何捕捉花朵的肌理和延伸情感等等,强调线条的准确性与营造作品立体感。

高中美术鉴赏《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

高中美术鉴赏《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

高中美术鉴赏《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全文
教学目标
1、掌握美术介绍知识,增强对美术的认知和理解。

2、准确比较传统和现代两者之间的异同,体会美术创作的进步。

3、正确地运用语言描述、表达美术作品,培养美术观赏能力
教学过程
1、教师复习传统美术的四大类: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摄影。

2、教师在大屏幕上放示若干个美术作品,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观察、比较和分析传统美术和现代美术之间的异同,分析他们是如何实现创作形式上的进步。

3、用当下的语言描述、表达美术作品,锻炼学生的美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美术观赏的能力。

教学反思
1、教师对传统美术要求还不够全面,表达不清晰,内容不全;
2、在教学中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实践,练习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描述美术作品时,语言表达没有对学生进行足够的训练,没有提出实际的要求。

高中美术_第8课 中西神像雕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第8课 中西神像雕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教学设计背景(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程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美术鉴赏(选修)”(美术出版社)第二单元中西美术作品比较第八课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这一节课要求学生了解中西方神像雕刻的不同特点,中西方神像演变的大致线索以及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这一课题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

宗教雕刻,是以宗教教义、故事、人物、传说为题材的雕刻。

对于这类雕刻作品,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营造合适的、恰当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在情感上与作品达成共鸣,从而能体会出神像雕刻作品的艺术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沿着时间脉络,采用比较鉴赏的方式,分组讨论的方式,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了解中西方神像雕刻在造型、创作理念等方面的特点,以鉴赏典型神像作品为例,尝试运用情境创设、背景铺垫、逐层推进、设疑释惑、对比鉴赏等教学方法,带动学生感受中西神像雕刻的艺术魅力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引发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思考。

(四)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赏析中西方神像雕刻的审美特征和演变的大致线索。

2.中国佛教雕刻的基本特点。

(本土化、汉化过程)3.西方神像雕刻的三种风格(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五)教学难点1.中西神像雕刻的造型特点。

2.中西方神像雕刻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六)教学策略1.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明确任务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实际操作遇到问题及时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

4.教师设疑,引领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加深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5.师生演示、同学互助、教师指点相结合,提高学生操作效率。

二、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明确任务(一)导入课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这些工匠们在干什么?好像是在雕凿或雕刻着什么?大佛建在哪里?因何而建呢?大佛建在四川凌云山山崖上,这里是青衣江、岷江和大渡河交汇之处,水流湍急,传说这里常有水妖作怪,淹没农田,毁坏庄家,过往船只也经常发生翻船事件。

高中美术教学案例刘太华

高中美术教学案例刘太华

高中美术教学案例素描静物作品的黑白灰构成——认识素描静物的调子【课题】素描静物作品的黑白灰构成【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对象】高二年级9班学生【教材分析】《素描静物》(宋艳慧着)是敲门砖·素描风暴系列美术丛书的一本经典之作,是近几年各大美术培训机构及高中学校美术专业教学使用效果较好的一本教材,社会声誉良好,多次再版。

作品中黑白灰构成合理、完整,各类物体的黑白灰关系把握到位,单个物体的塑造黑白灰关系明确。

为初学者认识与把握素描静物的调子提供了很好的临摹范本。

本课分四大问题层层递进。

通过讲解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认识素描静物作品的黑白灰构成,理解各类物体的固有明度关系的表现,掌握各个物体的黑白灰系统规律,从而更好的把握画面的整体关系。

本课知识容量大,教学中我将根据教材的基本精神,借助于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形象的认识素描静物的调子。

【教学目标】1、通过多幅作品的欣赏活动使学生明确素描静物三大面、五调子的基本概念,掌握素描基础知识。

2、理解素描静物作品的黑白灰构成,深刻认识画面丰富的调子及整体关系,提高绘画的基本素养。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各个物体的黑白灰系统规律,提高形体塑造能力。

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素描静物作品的黑白灰构成【教学难点】画面丰富的调子及整体关系【教学方法】主要采取“作品赏析、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激发启示、引导分析”的方法,变主导为指导,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在赏析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学法指导】自主欣赏、合作探究、评述实践【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整理自己近期的素描静物习作。

2、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探究课题(一)导入:(时间:1分钟)教师:同学们,地球村里有四大人种,按照肤色来说,分为黑人、棕人、黄人、白人。

各色人种和平相处,形成了一个肤色差异但又和谐的大家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美术教学案例
素描静物作品的黑白灰构成
——认识素描静物的调子
【课题】素描静物作品的黑白灰构成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对象】高二年级9班学生
【教材分析】
《素描静物》(宋艳慧著)是敲门砖·素描风暴系列美术丛书的一本经典之作,是近几年各大美术培训机构及高中学校美术专业教学使用效果较好的一本教材,社会声誉良好,多次再版。

作品中黑白灰构成合理、完整,各类物体的黑白灰关系把握到位,单个物体的塑造黑白灰关系明确。

为初学者认识与把握素描静物的调子提供了很好的临摹范本。

本课分四大问题层层递进。

通过讲解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认识素描静物作品的黑白灰构成,理解各类物体的固有明度关系的表现,掌握各个物体的黑白灰系统规律,从而更好的把握画面的整体关系。

本课知识容量大,教学中我将根据教材的基本精神,借助于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形象的认识素描静物的调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幅作品的欣赏活动使学生明确素描静物三大面、五调子的基本概念,掌握素描基础知识。

2、理解素描静物作品的黑白灰构成,深刻认识画面丰富的调子及整体关系,提高绘画的基本素养。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各个物体的黑白灰系统规律,提高形体塑造能力。

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素描静物作品的黑白灰构成
【教学难点】画面丰富的调子及整体关系
【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作品赏析、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激发启示、引导分析”的方法,
变主导为指导,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在赏析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学法指导】自主欣赏、合作探究、评述实践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整理自己近期的素描静物习作。

2、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探究课题
(一)导入:(时间:1分钟)
教师:同学们,地球村里有四大人种,按照肤色来说,分为黑人、棕人、黄人、白人。

各色人种和平相处,形成了一个肤色差异但又和谐的大家庭。

绘画呢?素描静物绘画就是把不同形态、不同质感、不同明度的物体组成一幅和谐的、美丽的图画。

如何画出这美丽的图画,首先要认识素描的黑白灰关系,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素描静物作品的黑白灰构成,引出本课课题:
素描静物作品的黑白灰构成——认识素描静物的调子
(二)素描静物作品的黑白灰构成(时间:10分钟)
1、构成:分为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2、素描静物作品的黑白灰构成:这节课说的构成是一种画面中黑白灰三种元素组合的视觉效果。

一幅优秀的素描静物习作,画面中黑白灰分布合理、富有节奏和韵律,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3、作品赏析:(PPT课件展示)
(1)分析:画面黑白灰元素的组成关系,侧重于黑白灰大小面积的组合。

(2)学生分析:
教师小结:这幅作品中黑白灰元素分布合理,富有节奏和韵律,是一幅优秀的习作。

二、剖析探究:
(一)新知剖析——深刻认识画面丰富的调子及整体关系:(时间:5分钟)(PPT课件展示)
小结:素描静物画面黑白灰层次丰富,又具备很好的整体关系,这是一幅优秀素描习作最基本的组成元素。

深刻认识画面丰富的调子及整体关系,是提高绘画基本素养的基础。

(二)自主探究:——认识各个物体的黑白灰系统规律,提高形体塑造能力。

(时间:8分钟)
(PPT课件展示)分组讨论:塑造球状、柱体结构的物体时,三大面五调子的规律。

1、塑造球状物体时,明暗调子的运用。

2、塑造柱体结构的物体时,明暗调子的运用。

请同学带着问题,思考与讨论:
(1)球状物体的三大面如何塑造?
(2)柱体结构的物体明暗调子有何规律?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球状物体的三大面呈弧面形状;柱体结构的物体明暗调子呈条状分布。

三、知识拓展:(5分钟)
素描静物作品画面如此丰富的调子层次,对同类、不同明度的物体,绘画时如何把握它们的差别?
学生讨论,发表看法:
学生A说,水果本身明度不同,黑白灰系统各有差别。

学生B说,绘画时,应该努力区分它们的固有色。

四、实例分析、动手实践:(时间:16分钟)
教师阐述:从这堂课中我们了解了素描静物作品整体的黑白灰构成,深刻认识画面丰富的调子及整体关系,以及单个物体的明暗调子规律。

大部分同学往往忽略衬布的黑白灰调子表现,这使得画面关系不完整。

(一)衬布的画法赏析:
(PPT课件展示)
(二)我们就动手来临摹其中一块衬布的画法。

学生活动,教师具体指导……
结束语:素描静物作品“画面黑白灰元素分布合理,富有节奏和韵律,才能称其为一幅优秀的习作”,这是我们今后绘画训练时努力的方向!
【教学反思】
我把本课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也就是作品展示—剖析探究—知识拓展—动手实践四个环节。

一、作品展示部分我主要通过导语,引领学生赏析素描静物作品画面中黑白灰构成关系,得出“一幅优秀习作一定是黑白灰分布合理、富有节奏和韵律,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二、赏析展示作品完成后,学生尽可能深刻认识画面丰富的调子及整体关系,于是我进入第二个环节——剖析探究。

请同学带着问题,思考与讨论:1、球状物体的三大面如何塑造?2、柱体结构的物体明暗调子有何规律?
三、第三个环节,也就是知识拓展。

通过赏析素描静物作品画面如此丰富的调子层次,对同类、不同明度的物体,绘画时如何把握它们的差别?学生讨论,发表看法,提高评述能力。

四、自此,学生对素描静物作品黑白灰构成的认识就比较深刻了,为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到动手能力的升华,我设计了第四个动手实践环节。

经过这四个环节的学习,本课应该是比较完美的结束,学生既有感性的认识,又有理性的分析,并且还有动手能力的升华,最后,我借用一句话结束了本课的教学。

通过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动手能力,开发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本课的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变主导为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达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