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居住民俗

合集下载

居住民俗

居住民俗

• 第一,这一时期的民居体现了浓厚的文化 内涵。北京四合院的出现,既是与自然环 境相适应的产物,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 刻印证。第二,居住类型的多样化,导致 居住民俗的多样化。中西并存,古今并存 就意味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 地区中都有各种不同的居住习俗。
分期
居住方式
特点
创始期
过渡期 形成期
(1)人与火塘的突出作用
• 火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火在人类的生活中, 占有重要的地位,火神崇拜和有关火的种 种神话与传说,足以说明这一问题。在居 住民俗中,关于火塘的设置和有关火的种 种禁忌,也有有力的证据。
• ①火是御寒取暖,饮食起居之必备。人类 自从引来和保存了火种以后,便在居住的 处所燃起了长年不息的火堆,用于烧烤食 物,照明取暖,防御野兽。这样,不仅增 强了人们的体质,而且有可能突破一些自 然的限制,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居住民俗
• 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广大民众在居 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 体的独特的民俗习惯模式。如居所新建时 的一系列仪式,居所内部物品的摆设,家 庭成员住房的分配以及住房之间的相互协 调等 。
1、居住民俗的形成
• 自从地球上产生了人类以来,就出现了他们赖以 休养生息的居住处所,但由于当时人类改造自然 的能力限制以及外界条件的恶劣,所以原始初民 的居住方式只能是利用各种天然空间,如穴居、 巢居等。随着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和发展,出现了 人工住所的营建,在世界各地因自然条件的不同, 又产生了迥然不同的居住方式,而居住民俗的形 成是随着居住方式这个物质基础的演进而演变的。 根据人类居住方式的变化,可以将居住民俗分为 三个时期。
(4)人畜分居,人神有别。
• 畜圈的修建因地而异,牧业民族修大型畜圈,围 养牲畜。家畜、家禽一般在住宅旁修圈,或将住 室的一部分划为畜圈,如在干栏型住宅中,其上 住人,其下圈养牲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畜之间存在巨大差别, 同样人神之间也有明显的界线限制。由于住所对 人的重大意义,因此为达到保安祈福的目的,于 是在每家每户中都有一个专供神灵‘“居住” 的 场所。在前面提到的火塘,其上方一侧是供家神 的地方,因此是任何人也不能触动的,在日本有 专门供奉祖先、神佛的佛堂。

《中国居住民俗》课件

《中国居住民俗》课件

东北草房
总结词
东北草房是中国东北地区传统民居的特色建筑形式,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 文化气息。
详细描述
草房是一种以草为主要建材的建筑形式,通常建造在东北地区的草原和森林地带 。草房的屋顶覆盖着厚厚的草层,墙体则由草和泥土混合而成。东北草房的建筑 风格独特,反映了当地的多民族文化和地理环境。
03
现代居住民俗的创新方向
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现代居住民俗应注重功能性和舒适 性,同时融入现代科技和设计理念,提升居住品质。
现代居住民俗的发展前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居住民俗的创 新与发展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前景。
居住民俗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融合的必要性
传统居住民俗与现代设计各有优劣,将二者融合可以取长 补短,创造出既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 居住环境。
风水学说中有很多具体的操 作方法,如“寻龙点穴”、 “三元九运”等,这些方法 被广泛应用于民居、村落和 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
虽然风水学说带有一定的迷 信色彩,但在实际应用中, 它也包含了一些科学道理, 如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等, 因此在中国民间一直流传至 今。
装饰文化
装饰是中国居住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美化居住环境 的作用,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融合的方法与途径
通过深入研究传统居住民俗的特点和现代设计的趋势,寻 找二者之间的契合点,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和材料技术,实 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融合的实践案例
许多建筑师和设计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传统居住民俗与现 代设计的融合,创造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传承 和发展中国居住民俗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05
居住民俗的历史与发展

第六讲 居住民俗

第六讲 居住民俗

民俗
山西大院
❖ 一百多年前,在北京、上海、武汉这样一些 晋商做生意的地方,曾流传过一首民谣: “山西人大褥套,挣钱还家,买房置地养老 少。”
❖ 这是在挖苦晋商,把他们看作土财主,有了 钱只想着急急忙忙回到乡下,盖起一座座体 面的宅院。
民俗
❖ 晋商之所以在修造住宅时,做得比别人更投 入,更加不惜工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 是所有离乡背井的游子中,走得最远,漂泊 时间最长的一群人。
❖ 使人类摆脱了对天然空间的依赖,可以较为自由的 选择建筑地点,或傍山而筑,或临水而居。
民俗
兴起与流行
❖ 这种房屋主要流行于江南、岭南、西南与台 湾地区,其起点是新石器时代。
❖ 春秋战国时代风行于南部中国,尤其是在百 越族中。
民俗
❖ 秦汉时代,中原民俗文化逐渐南下,南方的干栏式 住房开始萎缩,至唐代,才在南方大部分地区退出 了历史舞台。
民俗
民俗
四川甘孜道孚藏族民居
❖ 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的藏族民居以其独特的 建筑风格和奇绝的建筑艺术以及内设豪华、 布局严谨而著称于世。
❖ 近年来,当地采取即保护又利用的原则,使 道孚民居成为道孚藏区别具一格的风景线。
民俗 坐落在道孚县山坡上的道孚民居外貌
民俗
道孚民居的厨房
民俗
道孚民居内的壁画
民俗
❖ 梭坡乡境内的碉楼最多也最出名,有世界上 最集中的古碉群,共84座,堪称碉楼博物馆 ,有“千碉之乡”的美誉。
❖ 从用途上看,有用作战争的防御碉、有传递情 报的峰火碉、有求福保平安的风水碉等。
民俗
丹巴古碉
民俗
民俗
民俗
民俗
民俗
民俗
3、一面坡和两流水式房屋
❖ 一面坡和两流水式房屋是平顶房的发展。 ❖ 一般干旱地区多平顶房。在雨量较多的地区,

民俗学-居住民俗

民俗学-居住民俗
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漢族傳統民
居建築風格的古宅。雄偉壯觀,設
計精巧,工藝精細,體現了中國清
代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是一座無
與倫比的藝術寶庫,被稱為“北方
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素有“皇 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之說。
山西大院的幾個主要特點:
一,是外牆高,從宅院外面看,磚砌的不開窗戶的 實牆有10多米高,有很強的防禦性。 二,主要房屋都是單坡頂,無論廂房還是正房、樓 房還是平房,多採用單坡頂,外牆又高大,雨水都 向院子裏流,也就是“肥水不外流”。 三,院落多為東西窄、南北長的縱長方形。
• 山西大院專指明清時期山西境內的一批具有特色 的北方深宅大院,其中最富足,最華麗的大院主 要集中在汾河灣一帶的晉中地區,其中最具代表 性的有靈石王家大院,祁縣渠家大院,喬家大院, 太穀曹家三多堂以及榆次的常家大院。
喬 家 大 院
喬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於山西省 祁縣喬家堡村,始建於1756年,整 個院落呈雙“喜”字形,分為6個 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 建築面積4175平方米,占地8724平 方米,三面臨街,四周是高達10餘 米的全封閉青磚牆,大門為城門式
• 中國的傳統 建築講究對 稱原則,有 機相連,無 限向四周延 展,和大地 貼近。
福建客家土樓
土樓之王---承啟樓
永定集慶樓
福建永定縣湖坑鎮洪坑土樓――振成樓
中間兩個石柱上雕著的對聯: “振乃家聲好事孝弟一邊做去 成些事業端從勤儉二字得來”
“振 振成 綱樓 立的 紀大 ,門 成聯 德
• 垂花門可以說是中 國建築的濃縮,精 華的集錦。構成中 國建築的要素、構 件、裝修手法等, 它幾乎全都具備: 屋頂、屋身、台基 、梁、枋、柱、檁 、椽、望板、封摻 板、雀替、華板、 門簪、聯楹、版門 、屏門、抱鼓石、 門枕石、磨磚對縫 的磚牆等等一應俱 全。

中国旅游民俗第六章 居住民俗

中国旅游民俗第六章 居住民俗

天井窑又称“地坑院”、“地阴坑”、“地 窖”,是在平坦的岗地上所凿的窑洞。
在庭院四周的人工崖面上开挖崖面窑洞,和 靠崖窑相似。
窑洞门面装有较大面积的门窗,其采光好、 受外界噪音和其他污染的影响少。是农民生 活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是 中国建筑工艺的伟大创举,是人类居住史的 “活化石”。
北方民宅以大院为主,建筑气势威严,其高大华贵, 粗犷中不失细腻,平面而又立体的表现形式,彰显 出四平八稳的姿态,处处是以礼为本的建筑特色。
其代表为北京四合院、山西大院等。 在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四合院的庭院空间相
对扩大,以引纳阳光,演化为东北大院。
四合院是汉、满族传统民居,流行于北京、天津等 地,是我国最为普遍、历史最为久远的住宅形式。
靠崖窑是在垂直的崖面上开挖的土窑,可以 向纵深发展,也可以向两侧发展,形成并列 的窑洞。
靠崖窑还可以向上发展形成层叠的窑洞,在 上的窑洞称为“天窑”。层与层之间,由木 梯上下。
在靠崖窑前加地面建筑和围墙,形成庭院, 是最普遍的窑居形式。
拱式窑是在平地上用土坯、砖石砌筑的房顶 为拱形的窑洞,其布局可以像其他房屋一样 展开,有一层的,有两层的,也可以构成四 合院。
求吉保平安的镇宅
厌胜
稳居
在我国居住民俗中,一般情况在屋后不能挨着再起 屋,民间谓之“停丧”,损人口。
如果人在此屋居住则不吉利。在人们的观念中,一 般前下后上,前卑后尊。如果屋后再起屋,则势必 打乱已有的尊卑关系,为礼教所禁。在此观念下, 同样认为在三合式、四合式庭院内,厢房不得高于 正房,前房不得高于后房,谓之“奴不欺主”。
(2)居室的辅助性建筑:
在我国调解室内寒暑、干湿、阴暗的部位, 因地方民族习惯不同而各有差异。窗户的形 式、采光的方法、炉灶的类型、火塘的部位 等多种多样。如东北地区卧室以火炕为标志, 火炕直通炉灶取暖。尤其是满族的“口袋 房”,最能代表当地冬季御寒的居住特点。

英汉习语与居住民俗

英汉习语与居住民俗

英汉习语与居住民俗(一)居住民俗的概念居住民俗是物质民俗学的一个方面。

物质民俗学研究的对象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如:建筑,饮食,美术和服饰等。

它们既是传统文化概念和思想的承载物,又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或者说是一种符号。

它传达一种用其他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概念和信息,如:美,地位,神圣,平等,尊卑,顺从和反抗等。

居住民俗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民间建筑。

民间建筑包括所有的建筑形式,除了最主要的民居之外,还包括其他附属设施,如:各种窝棚,仓房,坟墓,磨坊,为牲畜建造的房屋和制造各种生产生活资料的建筑物等。

民间建筑都没有专门的设计者,人们只是按照祖先传下来的模式或样式进行建造。

民间建筑,尤其是民屋,是传统物质文化的最基本的方面。

民间建筑是一种文化传统的思想及其观念的“物化”,因为无论是建筑地点的选择,建筑材料,建筑模式,建筑技巧,建筑内部等结构安排和建筑过程都体现着人们的宇宙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情趣。

如:四合院。

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

所谓的四合,就是四象,四方,四时和五行观念的集中体现。

居住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俗语本群体的独特习惯惯制,包括兴建房屋时种种仪式,居住内部物品的陈设,家庭成员住房的分配以及住房间形成的特定关系等习俗。

因此,房屋在文化研究中对研究和了解许多文化问题,如文化之间的差异,人与人之间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人们的居住文化心理,文化的交融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居住民俗的形成开始的居住民俗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群居,大家共住一处,共同抵御外界的侵袭;二是生死分居,活人居住场所和死人葬地有意分开;三是居无定所,以采集狩猎为主的经济生活部稳定,导致了原始人居住场所不能固定下来。

随着农牧业的发展,居住逐步固定化,原始群居被家庭单居所代替。

由于建筑技术不断提高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房屋的建筑目标也越来越高,追求坚固,实用,美观。

中国民俗文化之居住民俗

中国民俗文化之居住民俗

中国民俗文化之居住民俗第一篇:中国民俗文化之居住民俗中国民俗文化之居住民俗中国居住民俗中国民居的文化特征1、物质性要求:满足人们日常生活起居的实际需要2、精神性要求:体现尊卑之礼、长幼之序、男女之别、内外之分等宗法伦理思想等3、民居自然质朴的性格:利用当地出产的材料,用最经济的方法,密切结合当地气候和地形、环境等自然因素建造民居依形式分类大致可有七种:即北方院落民居、南方院落民居、南方天井民居、岭南客家民居、西南少数民族干栏式民居、西北窑洞民居和南方自由式民居。

而四合院在北方院落民居中最具典型意义。

在中国的民居中,最有特点的是北京四合院、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徽州古民居、广西四川的竹楼、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和福建、广东等地的客家土楼四合院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四合院建筑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

按其规模的大小,有最简单的一进院、二进院或沿着纵轴加多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

清代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内的生活:“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可以说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

四合院住宅的要素:大门—四合院住宅的要素:大门—门面的要素从建筑形式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一间或若干间房屋构成的屋宇式大门,另一类是在院墙合陇处建造的墙垣式门。

设屋宇式大门的住宅,一般是有官阶地位或经济实力的社会中上层阶级。

设墙垣式大门的住宅,则多为社会下层普通百姓居住。

王府大门是屋宇式大门中的最高等级。

通常有五间三启门和三间一启门两等。

这种大门座落在王宅院的中线上,宏伟气派。

墙垣式门最普遍、最常见的形式,是小门楼形式,它的样式尽管很多,但基本造型大同小异,主要由腿子、门楣、屋面、脊饰等部分组成,一般都比较简单朴素四合院住宅的要素:四合院住宅的要素:垂花门的要素垂花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她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

前院与内院用垂花门和院墙相隔。

居住民俗与旅游

居住民俗与旅游

居住民俗与旅游本文探讨了居住民俗的概念,阐述了居住民俗内容:选址习俗、建房习俗、入住习俗和生活方式习俗。

从民居文化的角度探讨其蕴含的旅游价值,并对居住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标签:民俗居住民俗旅游一、对居住民俗的初步探讨1. 居住民俗概述民俗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一定的群体为适应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而逐渐形成的,表现在广泛而富有情趣的社会生产与生活领域的一种程式化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惯制,它以民族的群体为载体,以群体的心理结构为依据,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积淀,是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1](P4)。

简言之,就是民间习俗,是黎民百姓的生活习惯。

民俗内容包罗万象,其中物质民俗包括饮食民俗、居住民俗、服饰民俗等等。

居住民俗,就是平民百姓在居住行为上的民俗习惯。

包括选址、建房、迁入、居住这四方面,一旦形成一定的规则和惯例、时代沿袭,便构成了这一共同体的居住民俗。

2. 居住民俗的内容(1) 选址习俗民居的选址与人们的传统居住观有很大关系。

住宅的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物质功能,二是它在社会文化意识中所具有的一种特殊功能——民俗观念的物化符号,这两方面综合构成了居住观。

居住的物质功能显而易见,人们自远古时代以来,为躲避禽兽的袭击迫害,必然找一个安稳方便的地方安营扎寨,靠山以便采伐燃料,邻水以便饮食洗涤用水,久而久之,人们的居住观里便把背山面水或是依山傍水作为择居的第一要求。

住宅反映了家庭生活,家庭的居住生活因经济、文化等境遇不同而不同,人们期望自己的家庭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这种期望依托于一种活动体现出来,这就是讲风水。

民居的基本精神是讲究大环境的营造,村落的布局,家屋的地基、朝向都贯穿这种风水意识。

这种意识在民居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形成了意味丰富的居住民俗。

人们建房,同时就是在构造一个观念体系,用以表达对于安逸、和睦、人丁兴旺、荣华富贵的企盼。

在风水理论中,理想的居住环境都含有一种负阴抱阳依山傍水、蔵风聚气的风水图式,它有利于形成适应者生理和心理需求的环境气候,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阳宅及阴宅选址和营造,成为了华夏居住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住民俗

居住民俗

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 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院 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 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 ……等。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 如果可供建筑的地面狭小,或者经济能力无法承受的 话,四合院又可改盖为三合院,不建南房。 中型和小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住所,大四 合院则是府邸、官衙用房。
2.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
东、西厢房各3间,房前有走廊以避风雨。另以院墙隔为前 院(外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崐通。前院进 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 ,层内方砖崐墁地,青石作阶。
3。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
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客
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 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中国最 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 界称为式有两种:一:砖
瓦结构。二:特殊土坯结构: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 饭,鸡蛋清作粘稠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 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普通的围龙屋占地8亩 、10亩,大围龙屋的面积已在30亩以上,建好一座完 整的围龙屋往往需要五年、十年,有的甚至更长时间 。一间围龙屋就是一座客家人的巨大堡垒。屋内分别 建有多间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 、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形成一个自给自足、自得 其乐的社会小群体。


绿





(四)台基
建筑具有一定的自身重量,为保证建筑物建成 后不会沉降塌陷,就需要在建造房屋前先制作 一个平整坚硬的基础,称为台基。因此,建筑 时,通常需要大量土木材料,“大兴土木”、 “土木工程”等词即由此而来。台基是中国古 代建筑的组成部分,根据建筑物的级别而有 不同。

《民俗学概论》建筑居住习俗

《民俗学概论》建筑居住习俗

《民俗学概论》建筑居住习俗在不同地域和民族中,建筑居住习俗的表现方式各异。

其中,宅基地的选择和规划是建筑居住习俗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中国农村地区,宅基地的选择往往与风水学有关。

人们会选择四周环山的地方建造自己的住宅,以吸纳山的灵气和阻挡邪气。

建筑居住习俗还有个独特的地方是建筑的朝向。

人们会根据宅基地的地理位置和方位选择住宅的正门朝向,并且会按照吉祥的角度进行布局,如“人户合一”的形状。

此外,建筑材料的选择也是建筑居住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地区因为气候原因,人们会选择具有保温和防护功能的材料,如石墙、黄土墙等。

而在海洋地区,则更倾向于使用木材,以防止受盐分腐蚀。

材料的选择不仅考虑到功能需求,也考虑到文化因素,一些少数民族会使用特殊的材料来表达他们的民族特色。

建筑的布局和结构也是建筑居住习俗的重要方面。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重要的房间一般面朝南方,这是因为南方气候较暖和,可以减少冬季寒气的侵入。

而在北方地区,人们则更倾向于将重要的房间设置在家庭院子的北侧,防止北风的侵袭。

绝大多数族群都朝着山水着想,把名字中的山、水含义融入建筑设计,比如把门外的水龙头设计成山上流下来的山泉,室内的沙发也用山芋型设计,祈求生活得心应手。

此外,许多地方还会为房屋赋予特殊的命名,以带来吉祥和福运。

建筑居住习俗的传承和发展是当代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许多传统的建筑规范和约定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然而,在保护传统文化和建筑风格的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将当代的科技和环保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总之,建筑居住习俗是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既满足人们在居住空间方面的需求,也是文化交流和传承的重要媒介。

在当代社会,传统的建筑居住习俗需要与现代的科技和环保理念相结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通过对建筑居住习俗的研究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各地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中国居住民俗PPT课件

中国居住民俗PPT课件
❖ 建筑规模
❖ 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大 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 。(中型和小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
住所,大四合则是府邸、官衙用房。)
-
5
❖ 四合院的雕饰图案以各种 吉祥图案为主,如以蝙蝠、 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 以插月季的花瓶寓意“四 季平安”,还有“子孙万 代”、“岁寒三友友”、 “玉棠富贵”、“福禄寿 喜”等等,展示了老北京 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后罩房的基本功能是给女性佣人居住,- 偶尔也可以是主人家的女儿居住的空8 间。垂花门内有影壁,只在有重大活动时才打开。
四合院蕴含的文化内涵
❖ 1.儒教思想和宗族观念
❖ --四合院内外宅的划分体现了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中国古代的 家庭是封闭式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而四合院 也是封闭式的。
❖ 土坑窑:这种窑都在平原大坳上修建,先将平地挖一个长方形的大坑,一般
深五至八米,将坑内四面削成崖面,然后在四面崖上挖窑洞,并在一边修一
个长坡径道或斜洞子,直通原面,作为人行道。“陶复陶穴”中的“陶穴”
即为这种下沉式地坑庄。这种窑洞实际上是地下室,“冬暖夏凉”的特点更
为显著。
-
17
❖ 箍窑:一般是用土胚和麦草黄泥浆砌成基墙,拱圈窑顶而成。
❖ 黄土窑居取之自然且融于自然,具有因地制宜、就 地取材、施工简便、造价低廉、适应气候、可再生 性强等特点,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热能和覆土的 储热能力,是天然的节能建筑。
-
16
土 坑 窑
❖ 庄窑也叫崖庄窑,它一般是在山畔,沟边,利用崖势,先将崖面削平,然后
修庄挖窑。“陶复陶穴”中的“陶复”,指的就是明庄窑 。
-
2
居住民俗

民俗学5居住民俗1

民俗学5居住民俗1
居住建筑民俗是指各地区、各民族人们在居住中所反映出 来的一系列风俗习惯,包括民间建筑的修建,同时还包括 各地区、各民族的居住习惯及其文化心理。它是由家庭关 系、房屋结构、传统习惯等诸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
一、居住民俗产生发展
(一)原始阶段的特点:利用天然空间 (1)原始群居,抵御外界侵害 (2)生与死的分居 (3)不稳定性(采集渔猎为主的生活特点)
第三位:单檐庑殿顶。 重要的建筑。
第四位:单檐歇山顶。 重要的建筑。
第五位:悬山顶。民居、 神橱、神库。 第六位:硬山顶。民居。
第七位:卷棚顶。民间 建筑。
无等级:攒尖顶。亭台 楼阁。
重檐庑殿顶太和殿来自屋脊走兽天安门故宫角楼——四面歇山顶
苏州园林——卷棚歇山顶
悬山顶建筑山面 山西襄垣文庙大成殿
居住建筑民俗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 歌德
建筑:人类为自己及其所属建造的一种栖身、 藏身之所。
➢活着时居住的房屋、死后居住的坟墓; ➢一切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娱乐、服务、公共设施,如教堂、 祠堂、寺庙、商店、学校、纪念碑等; ➢人类为自己的财产、牲畜等修建的谷仓、马厩、猪圈、 鸡窝等; ➢制作各种生产生活资料的建筑如砖窑、磨坊等。 ➢民间建筑没有专门的设计者,人们按照祖先传下来的模 式或者式样进行修造。
辽代应县木塔
榫卯
• 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 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 要结构方式,是在两 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 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 方式。
• 凸出部分叫榫(或叫 榫头);
• 凹进部分叫卯(或叫
榫眼、榫槽)。
保 国 寺
硕大的屋顶
第一位:重檐庑殿顶。 重要的佛殿、皇宫的主 殿,象征尊贵。

居住民俗

居住民俗

• 四合院作为北京的传 统民居,在元代( 统民居,在元代(公 元1271–1368年)就 年 已出现了。 已出现了。不过现存 的四合院大多数是清 公元1644–1911 代(公元 世纪30年代 年)到20世纪 年代 世纪 所建的。 所建的。
• 四合院的“四”字,表 四合院的“ 示的是东南西北四面; 示的是东南西北四面; “合”是围在一起的意 也就是说, 思。也就是说,四合院 是由四面的房屋或围墙 圈成的。 圈成的。里面的建筑布 局,在封建宗法礼教的 支配下, 支配下,按着南北中轴 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 四合院是个统称, 落。四合院是个统称, 由于建筑面积的大小以 及方位的不同, 及方位的不同,从空间 组合来讲有大四合院、 组合来讲有大四合院、 小四合院、三合院之分。 小四合院、三合院之分。
• (2)入住仪式 ) • ——择日入住,同开工、上梁一样,也需选 择日入住, 择日入住 同开工、上梁一样, 有一个“黄道吉日” 有一个“黄道吉日”。 • ——祖宗神位,如江浙一带人搬家时,主人 祖宗神位, 祖宗神位 如江浙一带人搬家时, 手捧祖宗牌位,进入新居后安放停当, 手捧祖宗牌位,进入新居后安放停当,然后 再去应付其他事务。 再去应付其他事务。
• 3、居住类型 、 • 大致可有七种:即北方院落民居、南方院落 大致可有七种:即北方院落民居、 民居、南方天井民居、岭南客家民居、 民居、南方天井民居、岭南客家民居、西南少数 民族干栏式民居、 民族干栏式民居、西北窑洞民居和南方自由式民 而四合院在北方院落民居中最具典型意义。 居。而四合院在北方院落民居中最具典型意义。 • 在中国的民居中,最有特点的是北京四合院、西 在中国的民居中,最有特点的是北京四合院、 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徽州古民居、 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徽州古民居、广西四 川的竹楼、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和福建、 川的竹楼、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和福建、广东等地 的客家土楼 。 是北京及华北地区传统住房样式。 (1)四合院 是北京及华北地区传统住房样式。 ) 砖木结构。在抬梁式木构架的外围砌砖墙。 砖木结构。在抬梁式木构架的外围砌砖墙。房屋 和院落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布置。 和院落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布置。大门多位于住宅 东南角。分内、外院。 东南角。分内、外院。

第三节_居住民俗新

第三节_居住民俗新
(四)居住类型 1、四合院(北京及华北,砖木结构)
北 京 : 四 合 院
平房
普遍流行,多为木石结构,以土墙、 砖墙、泥墙为多。
2、客家围楼(客家人,土木、砖木、 石木结构,模仿古代城堡建筑演变 而来)
闽赣粤客家人:大围楼
3、窑洞(豫西、晋中、陕北、陇东等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窑洞
4、一颗印(陕西、安徽、云南等地, 四面房屋全部围合)
火道:满族住房的烟囱不在屋顶,而在房子一侧,室内火炕的火道 与烟到相通,使得整个房屋美观、安全、卫生。
忌讳:不同辈的人不同炕而眠,子女长大了也不同室同炕。
(一)东北少数民族居住民俗
朝鲜族 建材:一般是木结构的平房,屋顶为四斜面,用稻草、谷草或瓦
片覆盖,墙壁用泥沙混合而成。房舍内外皆用白灰粉刷。屋内 用砖和平坦的薄石板铺成,上刷黄亮油,平滑透亮。
左右的小门。为避免北风直吹,门一般都朝东或 南开。
包内摆设:一般是正面放长方矮桌,桌右端放大
小衣箱,左边橱柜、水桶、奶桶等家具。包的正 中放炉灶,烟囱直通包顶。
分类:蒙古包分转移和固定两种,前者在牧区使
用,后者在半农半牧区使用,外观相仿。
特点:由于蒙古包不象一般房屋那样有坚实的地
基和稳定的墙壁,所以不宜依靠。
朝向:村落多位于山坡下的平地上,几十户、十几户住在一起。
村内房屋面向东南、南或西南方向,没有院落。
习俗:进屋则脱鞋上炕,席炕而坐,席炕而卧。
(二)西北少数民族居住民俗
蒙古族 哈萨克族 维吾尔族 回族
(二)西北少数民族居住民俗
蒙古族——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的住屋。
名称:“包”,就是蒙古语“家”、“屋”的意思。
火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1)御寒取暖、饮食起居之必备;

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具体例子)

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具体例子)

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具体例子)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以及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具体例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文库喔。

本文目录:1、居住民俗的名词解释2、什么是居住民俗3、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是什么?4、居住民俗的形成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居住民俗的名词解释居住民俗就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的民俗习惯模式。

如居所选址、稳居求吉、内部摆设、住房分配。

居所命名等等。

------中国古代建筑上为何挂匾联?中国古代建筑建成后,常常挂上匾联,对建筑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人出生后都有一个名字,那么古代建筑也要有一个名称,作为代号。

匾,是挂在门顶或墙上的题字横牌。

匾额,是挂在厅堂或亭榭上的题字横牌。

楹联也叫“楹帖”、“对联”、“对子”,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子上的联语。

楹联对字数多少没有规定,但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被誉为“诗中之诗”。

题写匾额和楹联是我国一种特有的文化和民俗活动,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内容,集中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审美观念,对社会具有教化和引导作用,因而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什么是居住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它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组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也有民俗——许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许扫地,如果进行打扫就会破坏来年的财运……民俗现象虽然千差万别、种类繁多,但是它也并非无所不包。

民俗学概论 教学大纲

民俗学概论  教学大纲

民俗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民俗学概论”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主的文史类学科本科大学生开设的学分选修课程之一,是一门以分析探讨我国民俗学理论为主体,融合基础性、理论性和研究性于一体,对文史专业常规课程进行必要补充和对学生知识结构进-步完善的重要学科。

(二)教学目的通过广泛介绍、分析中国民俗事象和民俗原理,旨在丰富提高学生专业文化素质,获得更加全面的分析研究问题的思维与方法;了解我国传统民俗和现行•民俗特点,自觉发扬我国优良文化传统,正确而合理地进行移风易俗,投入社会文明建设。

(三)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民俗事象介绍、原理分析、史学理论三大部分。

民俗事象包含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个方面,原理分析包括民俗本体论、民俗主体论、民俗符号论、民俗传承论、民俗控制论,民俗史学理论包括民俗发展史和民俗研究史两部分。

(四)教学时数本课程开设一学期,每周2学时,共计36学时。

(五)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

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类民俗事象影视资料,使学生掌握民俗学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直观了解民俗文化的多样性。

二、本文第一章物质民俗教学要点:介绍物质民俗的主要事象和基本特点。

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内容:总论(1学时)民俗学概念,学科特点,民俗特征,民俗功能。

第一节物质生产民俗(3学时)一、农耕民俗。

农耕民俗主要包括农耕时令与过程方式民俗、农事占验与祈禳禁忌民俗。

二、渔猎民俗。

渔猎民俗包括渔猎工具、渔猎方活动、渔猎祈禳禁忌、渔猎生态四个方面民俗。

三、百工民俗。

主要包括传承工艺、行业习惯、信仰崇拜三个方面。

第二节物质流通民俗(3学时)一、运输民俗。

包括运输设施、运输工具、运输特点三个方面民俗。

二、贸易民俗。

包括商贸行为(行商、坐商、白由商、中间商)和商贸标志两个部分。

第三节物质消费民俗(3学时)一、服饰民俗。

包括服饰构成要素、服饰行为惯制、服饰文化内涵三个方面。

二、饮食民俗。

包括饮食制作、饮食惯制、饮食结构三个部分。

第六章 居住民俗

第六章   居住民俗

第六章居住民俗一、建筑居住民俗概述▪1、居住民俗定义:在文明进程中,某种共同体(民族、阶层、同一地域的人们)在选址、建房、迁入、居住这四方面形成一定的规则和惯例,世代因袭,构成了这一共同体的居住民俗。

▪从居住行为的一般流程来看,选址的规则、建房和迁入的礼仪或禁忌、定居生活的惯例,都属于居住民俗。

2、中国居住文化的发展历程穴居《易·系辞》说:“上古入居顺野处”风篱、巢居风篱人类最古老的建筑形式之一。

传说中的“有巢氏”时代定型期房子▪主要有五种风格各异的类型:半穴居、井干式、石室、干栏式和竹木结构的草屋。

二、建筑居住民俗表现(一)民居类型:(二)建筑结构(三)居住惯例(一)民居类型1、庭院式2、窑洞3、干栏式4、碉房5、帐篷6、阿以旺1、庭院住宅(1)四合院、三合院、东北大院(2)南方的天井院(3)一颗印和三房一照壁(4)塞北堡子和客家土楼四合院▪所谓四合院,是指出东、西、南、北四面房子称为正房(北屋)、倒坐房(南屋)、东厢房、西厢房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

长期的生活经验形成了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特点,房子都有堂室、庭院、院墙、院门、拦厩、厕所等。

乔家大院(华丽舒适)山西天井房山西平遥苏州园林玲珑精致苏州民居▪江南民居的平面布局方式,与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都是封闭式院落,但相对紧凑一些。

住宅的大门一般开在中轴线上,中轴线上的第一座房子是用来接待客人和举行典礼的大厅,后面院内多有二层小楼,为了通风采光,院墙上都开有漏窗,房屋也前后开窗。

▪南方炎热潮湿、多雨的气候特点,对江南的建筑产生了极大影响,为了防潮避湿气,江南民居的墙一般较高达,开间也大,设前后门,便于通风。

同时,为了隔绝地上地上的湿气,一般为两层建筑,二层做卧室。

底层多为砖墙,上层为木结构。

安徽民居青瓦、白墙,朴素淡雅、马头墙造型。

安徽宏村徽州民居▪徽州民居最突出的特点是马头墙和青瓦。

马头墙高人,能把屋顶都遮挡起来,起到防火的作用。

门楼用石雕和砖雕进行装饰,装饰纹样富有生活气息。

民俗风情旅游66

民俗风情旅游66

第6章:居住民俗旅游资源一、居住民俗概述居住民俗就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广大居民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的民俗习惯模式。

江南水乡民居无锡民居云南傣族民居1、居住民俗的形成⏹自从地球上产生了人类以来,就出现了他们赖以休养生息的居住处所,但由于当时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限制以及外界条件的恶劣,所以原始初民的居住方式只能是利用各种天然空间,如穴居、巢居等。

⏹随着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和发展,出现了人工住所的营建,在世界各地因自然条件的不同,又产生了迥然不同的居住方式,而居住民俗的形成是随着居住方式这个物质基础的演进而演变的。

⏹根据人类居住方式的变化,可以将居住民俗分为三个时期:创始期、过渡期、发展期。

(1)居住民俗的创始期利用天然空间(洞穴、树洞等)穴居、巢居。

特点:(1)原始群居,抵御外界侵害(2)生与死的分居(3)不稳定性(采集渔猎为主的生活特点)(2)居住民俗的过渡期风篱——帐篷(风篱,一种古老的居住形式。

风篱的结构很简单,用树干或树枝插入土中,构成一面坡式的墙,其上覆盖树枝,树皮,茅草之类,用来遮蔽风雨。

)风篱:如美洲印第安人、中国四川摩梭人帐篷:如赫哲族、鄂伦春、鄂温克等特点:(1)向固定住所转化;(2)家庭单居代替原始群居;(3)出现火塘(家庭居住的象征)。

(3)居住民俗的发展期农业生产出现——定居房型:窑洞、平房建材:土木结构、砖石结构影响因素:(1)自然环境(2)文明进化程度特点:(1)体现浓厚的文化内涵(如北京四合院)(2)居住类型的多样化,导致居住民俗的多样化居住民俗的形成2、居住的惯制居住惯制:指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人们在居住中所反映出来的一系列风俗习惯,是由家庭关系、房屋结构、传统习惯等诸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

居住惯制的主要体现1、火与火塘的突出作用火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1)御寒取暖、饮食起居之必备;(烧烤食物、照明取暖、防御野兽)(2)家庭生活的中心;(饮食、取暖、议事、睡眠的场所)(3)火塘边座次、睡次;(瑶族男左女右、长上晚下;普米族左男铺、右女铺)(4)神圣的地方。

《民俗第八讲》PPT课件

《民俗第八讲》PPT课件
• ——立门。立门对住宅来说,具有许多象征 意义。河西走廊地区的汉族在立大门时,于 门楼下挂筷子一双、古书一卷、内装五谷的 红布袋一个,寓意招财进宝和文运兴旺。
• (2)入住仪式
• ——择日入住,同开工、上梁一样,也需选 有一个“黄道吉日”。
• ——祖宗神位,如江浙一带人搬家时,主人 手捧祖宗牌位,进入新居后安放停当,然后 再去应付其他事务。
• (3)窑洞 窑洞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华 北的黄土高原上,比较集中的地区是豫西、 晋中、陕北和陇东。
• 。窑洞有靠崖窑和地坑院、锢窑之分。靠 崖窑是在垂直的崖面上开挖的土窑
• 地坑院,又称“天井窑”、“地阴坑”、 “地窑”,是在平坦的岗地上所凿的窑洞。 在没有垂直崖面的地区,选取黄土高岗向 下挖掘深坑,坑平面为方形、长方形、丁 字形等多种。
原始群居 生死分居

不稳定
过渡期 风篱、原始帐篷 住所逐渐稳定化

出现火塘
形成期 帐篷 窑洞 庭院式等 体现深厚的文化

内涵、居住民俗的多样化
• 2、居住的惯制 • 指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人们在居住中所
反映出来的一系列风俗习惯,是由家庭关系、 房屋结构、传统习惯等诸因素相互影响、相 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 • (1)火与火塘的突出作用 • 火塘是家庭生活的中心 • 火塘边座次、睡次的区别 瑶族男尚左,女尚 右,长者坐上首,晚辈坐下首。
• (4)人畜分居,人神有别。畜圈的修建因地而 异,牧业民族修大型畜圈,围养牲畜。人神之 间也有明显的界线限制。由于住所对人的重大 意义,因此为达到保安祈福的目的,于是在每 家每户中都有一个专供神灵‘“居住” 的场所 。
• 二、中国汉族居住民俗
• 1、风水与民居

《居住民俗》课件

《居住民俗》课件

多样性
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背景、不同 地理环境、不同现代化程度下的 人们,产生出不同的居住民俗文 化。
传承与变迁
现代化对居住民俗的影响
民俗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得以传承, 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文明的发展, 居住民俗也必然存在变迁。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人 们的居住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 变化,居住民俗逐渐受到了挑战。
分类
通常分为宗教民俗、家庭民俗和节日民俗。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各具特色,产生出独 特的民俗文化。
民俗与文化
民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居住民俗赋予住所以及 居住生活以特殊的文化内涵。
居住民俗的历史与发展
居住民俗是一个从古代到现代的连续体,它有广泛的多样性和时代的不同变迁。
中国居住民俗
中国的居住民俗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家庭结构与居住形态
中国传统家庭结构注重家族的传承,居住形态则讲究协调和谐,注重风水。
2
室内装修与摆设
从家具、墙画、花鸟走兽,到家人摆设的相框、照片等承载了丰富文化内涵的家居摆设。
3
民俗节日与居住习惯
宋代开始,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被逐渐挂上居住民俗的标签,例如贴春联、闹 元宵、放鞭炮等等。
《居住民俗》PPT课件
居住民俗是人们在居住生活中形成的一系列文化行为。本课件将全面介绍民 俗的概念、历史、现状、变化以及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民俗概述
民俗是人类在民族、宗教、传统和习俗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行为、语言、习惯、信仰、艺术和技能等等, 是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
定义
居住民俗是指与人居住相关的各种文化行为。它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而是民族、国家以及 人类生存发展的社会系统和文明程度的体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居住民俗一、建筑居住民俗概述▪1、居住民俗定义:在文明进程中,某种共同体(民族、阶层、同一地域的人们)在选址、建房、迁入、居住这四方面形成一定的规则和惯例,世代因袭,构成了这一共同体的居住民俗。

▪从居住行为的一般流程来看,选址的规则、建房和迁入的礼仪或禁忌、定居生活的惯例,都属于居住民俗。

2、中国居住文化的发展历程穴居《易·系辞》说:“上古入居顺野处”风篱、巢居风篱人类最古老的建筑形式之一。

传说中的“有巢氏”时代定型期房子▪主要有五种风格各异的类型:半穴居、井干式、石室、干栏式和竹木结构的草屋。

二、建筑居住民俗表现(一)民居类型:(二)建筑结构(三)居住惯例(一)民居类型1、庭院式2、窑洞3、干栏式4、碉房5、帐篷6、阿以旺1、庭院住宅(1)四合院、三合院、东北大院(2)南方的天井院(3)一颗印和三房一照壁(4)塞北堡子和客家土楼四合院▪所谓四合院,是指出东、西、南、北四面房子称为正房(北屋)、倒坐房(南屋)、东厢房、西厢房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

长期的生活经验形成了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特点,房子都有堂室、庭院、院墙、院门、拦厩、厕所等。

乔家大院(华丽舒适)山西天井房山西平遥苏州园林玲珑精致苏州民居▪江南民居的平面布局方式,与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都是封闭式院落,但相对紧凑一些。

住宅的大门一般开在中轴线上,中轴线上的第一座房子是用来接待客人和举行典礼的大厅,后面院内多有二层小楼,为了通风采光,院墙上都开有漏窗,房屋也前后开窗。

▪南方炎热潮湿、多雨的气候特点,对江南的建筑产生了极大影响,为了防潮避湿气,江南民居的墙一般较高达,开间也大,设前后门,便于通风。

同时,为了隔绝地上地上的湿气,一般为两层建筑,二层做卧室。

底层多为砖墙,上层为木结构。

安徽民居青瓦、白墙,朴素淡雅、马头墙造型。

安徽宏村徽州民居▪徽州民居最突出的特点是马头墙和青瓦。

马头墙高人,能把屋顶都遮挡起来,起到防火的作用。

门楼用石雕和砖雕进行装饰,装饰纹样富有生活气息。

宅院大多依地而建,分三合院、四合院,合院又有二进、三进之分。

徽州民居屋顶的处理以“四水归堂”的天井为特点。

四水归堂是指大门在中轴线上,正中为大厅,后面院内有二层楼房,四合房围成的小院称天井,目的是为了采光和排水。

四面屋顶的水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

云南的“一颗印”▪云南的“一颗印”:在昆明、大理、丽江等少数民族的民居建筑多为四方形,即所谓“一颗印”(如图)。

建筑是由正房与厢房组成,对称平稳,方方正正,瓦顶土墙。

从空中往下看,整个布局如同一枚印章,自成一统,也是一种封闭式民居。

少数民族民居—“一颗印”客家民居▪客家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为土楼。

客家人修建的土楼,数量最多的是方形土楼,方形土楼规模庞大,土墙单面墙的长度一般在20-50米之间,楼层一般为三到四层,最高可达五层半。

方形土楼的瓦顶屋檐通常一样高,屋顶为悬山顶式,木穿斗结构,也有的屋顶九脊歇山顶。

方形上楼一般底层作厨房,二层作谷仓,一二层均不开窗,三层以上是卧室的底层,对外开小窗。

祖堂一般设在院内的底层,正对着大门,位于中轴线的尽头。

整座方楼的采光通风,都是依靠内院的天井。

福建永定土楼客家土楼:“世界民居奇迹”▪又称围屋,围楼。

广东、福建客家人的住宅,被称为“世界民居奇迹”。

▪特点:是规模宏大、设施齐全。

安全防卫、防火防盗、冬暖夏凉。

▪聚族而居,强化家族观念。

体现了客家人坚忍不拔团结互助的精神。

梅州花萼楼客家围楼:“世界民居奇迹”抵御7级地震的雅安民房2、窑洞▪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的黄土高原上,比较集中的地区是豫西、晋中、陕北和陇东。

▪窑洞有靠崖窑和地坑窑、锢窑之分。

靠崖窑是在垂直的崖面上开挖的土窑,可以向纵深发展,也可以向两侧发展,形成并列的窑洞;地坑窑,又称天井窑,是在平坦的岗地上所凿的窑洞;锢窑是在平地上用土坯、砖石砌筑的拱顶房屋,锢窑的室内房顶为拱形,与窑洞相似。

窑洞式住宅▪中国北方黄河中上游地区窑洞式住宅较多,在陕西、甘肃、山西等黄土地区,当地居民在天然土壁内开凿窑洞作为住房。

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如图)。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

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

隐身的四合院3、干栏式建筑▪我国中南和西南少数民族,如傣、景颇、佤、布依、壮、侗、水族人民至今仍喜欢住在干栏式的民居中。

干栏有全竹、全木、半竹半木三种。

屋顶也有草、瓦、树皮等三种。

比较典型的干栏式建筑,是傣族的竹楼和侗族的木楼。

▪干栏:壮语即是上面的房子。

南方亚热带地区的居民建筑。

特点:保持房屋通风、干燥,独门独户,自然经济的遗留。

人禽分开。

防潮、防毒蛇,防盗。

▪代表:傣族的竹楼,海南黎族的船形屋,云南景颇族的于栏,广西侗族的麻栏、湖南土家族的吊脚楼等。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傣家竹楼。

竹木楼苗族民居▪纯木结构,以干栏吊脚楼最富民族特色麻栏木楼风雨桥是侗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间建筑之一吊脚楼:巴楚文化的“活化石”黎族的船型屋4、碉房▪碉堡式住房,常见于康、藏、青高原和内蒙古的一些地区。

重要建筑材料为乱石或土筑,一般都带有—个小天井。

碉房一般高二层,也有少数三层的。

底层用来养牲畜.屋顶为平台,可以晾晒谷物或乘凉。

布达拉宫(平顶、坡顶结合)5、游牧帐篷蒙古包:古称“穹庐”,又称“毡房、帐幕、毡包”蒙古、新疆等游牧民族使用的不定居式、流动型住房形式。

其造型基调奇特、美观、明快。

《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蒙古包蒙古包蒙古包与勒勒车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歇人柱:▪我国东北地区的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的“歇人柱”(又叫“仙人柱”、“希伤柱”、“撮罗子”等),意为“木杆屋子”.这是日前我们能够见到的人类最为原始的帐篷形式.是一种用木杆和兽皮或样树皮搭盖而成的简陋的圆锥形房屋。

歇人柱:鄂伦春族打猎时居住6、维吾尔的“阿以旺”▪是新疆南部维吾尔族一种常见的住宅形式。

多为土木结构、平顶。

有外廊。

房间包括冬室和夏室。

夏室起居和会客,冬室为卧室。

外廊是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一般都有一个庭院。

▪早穿皮袄午穿纱,晚围火炉吃西瓜。

▪所谓“阿以旺”即是一种带有天窗的夏室(大厅)。

这种房屋连成一片,庭院在四周。

带天窗的前室称阿以旺,又称“夏室”,有起居、会客等多种用途。

后室称“冬室”,是卧室,通常不开窗。

住宅的平面布局灵活,室内设多处壁龛,墙面大量使用石膏雕阿以旺世界建筑三大类型▪以西方教堂为代表的石砌建筑、▪以北京故宫为代表的木质结构建筑、▪以福建客家土楼为代表的生土夯筑民居。

(二)民居的建筑结构1、基本结构:内部格局(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取暖设施采光设备贮藏设施安徽民居门门与影壁2、传统装饰▪门窗、梁架、墙壁、屋顶、装饰画、楹联造型和装潢方面的民俗事象脊兽檐头装饰筒瓦与瓦当(3)柱的装饰:(4)窗、裙板的装饰:装饰画▪内容、形式丰富多彩。

▪特点:蕴涵了鲜明的寓意,利用了我国传统的谐音、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法,把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识、伦理道德思想相对美好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愿望有机地结合起来。

装饰图案寄托富贵吉祥(三)建房的仪式过程1、择地(择基)2、民间建房过程:开工、上梁、立门、落成五个步骤3、内外布局4、入住5、住房的分配•“风水”和选址——天时、地利、人和。

▪英国学者帕特里克·阿伯隆比:在风水下所展现的中国风景,在曾经存在过的任何美妙风景中,可能是构造最为精美的。

宅基关系到居住者的生活、命运与家族的兴衰。

▪“风水术”中包含的居住民俗有三个宗旨:第一,选择房屋基址时,追求物质和精神上都能满意的环境;第二,处理房屋的形态和布局,如朝向、位置、出入口、道路等因素,使之合理化第三,用一些符号来避凶趋吉。

“风水”古称“堪舆”,▪“风水”的主要目的是求“吉”,它认为房屋的选址、朝向甚至屋内的陈设都与人的吉凶祸福有关系,而且可以改变人的吉凶祸福,寿夭穷通。

▪要达到求“吉”的目的,房屋需聚“气”,“气者,人之根本;宅者,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顺之则亨,逆之则否。

” 所谓“气”,就是运道,在官为官运,谋财为财运,有气就运道好,无气则运道衰。

“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所以,判断是否有气主要是看水。

与求“吉”相应的是避凶,避凶得靠神的保护,朱雀、玄武、青龙、白虎为四方守护神,可保家宅平安。

体现在有形的东西上,四方守护神就是指四面的山。

▪讲究山形水势,背山面水被认为是中国民居的最佳环境。

“山环水抱”、“藏风聚气”的地方风水最佳。

“山环水抱”之处直接受到山水灵秀之气的润泽,无论从磁场学、美学还是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确实都是理想的选择。

中外学者对中国风水学的评价▪中国风水学是中国古代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实用操作技术。

▪中国风水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

▪中国风水学与中国营造学和中国造园学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

▪日本郭中瑞等著《中国人街》:中国风水实际是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规划学和建筑学的一种综合的自然科学。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称中国古代风水理论为准科学:他指出风水理论¡°总是包含着一种美学的成分¡±。

¡°遍中国的田园,房屋、村镇之美,不可胜收,都可借此得到说明¡±。

▪风水宝地风水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宁愿青龙高万丈,莫使白虎猛抬头。

”2、建房▪民间建房的程序:开工,立中柱,上梁,立门,落成开工▪选黄道吉日:六或八,不要再太岁头上动土。

3、住宅的布局▪住宅的布局,包括住宅外部布局和住宅内部布局住宅外部布局▪住宅外部布局是指住宅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相处关系,表现在:▪房前种杏,屋后种桃;▪前不种桑,后不种柳;▪朝南座北,院门开在东南部。

住宅内部布局▪住宅的内部布局是指住宅的位置以及住宅的功能分区,住宅的形态以及室内摆设等到情状。

4、入住仪式乔迁之喜▪选择入住的日子▪火在迁居中的位置▪入住仪式中祖宗神位的摆放▪进屋酒人与火塘的突出作用——“入火酒”,“入火”▪①火是御寒取暖,饮食起居之必备。

▪②火塘是家庭生活的中心。

▪③火塘边座次、睡次的区别。

▪④火塘是神圣的地方。

▪民俗认为,新房煞气重,所以要焚香烧纸、供神敬祖、放鞭炮,温居贺房。

三、居住民俗的制约因素1. 地域因素2. 民族因素3. 历史因素4. 社会因素1、地域因素▪影响最大的地域因素是自然环境因素。

房屋的发明,就是人类对当地自然环境不利于生存的条件进行反抗,所以它和自然环境有着逆反关系。

另一方面,人类建造房屋时,需要从自然环境中取得建筑材料,这使房屋和自然环境又有一致的关系。

▪例:新平傣族与西双版纳傣族民居的区别▪2、民族因素▪民族是具有共同的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表现有共同的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