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之居住民俗
居住民俗
• 第一,这一时期的民居体现了浓厚的文化 内涵。北京四合院的出现,既是与自然环 境相适应的产物,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 刻印证。第二,居住类型的多样化,导致 居住民俗的多样化。中西并存,古今并存 就意味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 地区中都有各种不同的居住习俗。
分期
居住方式
特点
创始期
过渡期 形成期
(1)人与火塘的突出作用
• 火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火在人类的生活中, 占有重要的地位,火神崇拜和有关火的种 种神话与传说,足以说明这一问题。在居 住民俗中,关于火塘的设置和有关火的种 种禁忌,也有有力的证据。
• ①火是御寒取暖,饮食起居之必备。人类 自从引来和保存了火种以后,便在居住的 处所燃起了长年不息的火堆,用于烧烤食 物,照明取暖,防御野兽。这样,不仅增 强了人们的体质,而且有可能突破一些自 然的限制,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居住民俗
• 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广大民众在居 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 体的独特的民俗习惯模式。如居所新建时 的一系列仪式,居所内部物品的摆设,家 庭成员住房的分配以及住房之间的相互协 调等 。
1、居住民俗的形成
• 自从地球上产生了人类以来,就出现了他们赖以 休养生息的居住处所,但由于当时人类改造自然 的能力限制以及外界条件的恶劣,所以原始初民 的居住方式只能是利用各种天然空间,如穴居、 巢居等。随着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和发展,出现了 人工住所的营建,在世界各地因自然条件的不同, 又产生了迥然不同的居住方式,而居住民俗的形 成是随着居住方式这个物质基础的演进而演变的。 根据人类居住方式的变化,可以将居住民俗分为 三个时期。
(4)人畜分居,人神有别。
• 畜圈的修建因地而异,牧业民族修大型畜圈,围 养牲畜。家畜、家禽一般在住宅旁修圈,或将住 室的一部分划为畜圈,如在干栏型住宅中,其上 住人,其下圈养牲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畜之间存在巨大差别, 同样人神之间也有明显的界线限制。由于住所对 人的重大意义,因此为达到保安祈福的目的,于 是在每家每户中都有一个专供神灵‘“居住” 的 场所。在前面提到的火塘,其上方一侧是供家神 的地方,因此是任何人也不能触动的,在日本有 专门供奉祖先、神佛的佛堂。
《中国居住民俗》课件
东北草房
总结词
东北草房是中国东北地区传统民居的特色建筑形式,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 文化气息。
详细描述
草房是一种以草为主要建材的建筑形式,通常建造在东北地区的草原和森林地带 。草房的屋顶覆盖着厚厚的草层,墙体则由草和泥土混合而成。东北草房的建筑 风格独特,反映了当地的多民族文化和地理环境。
03
现代居住民俗的创新方向
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现代居住民俗应注重功能性和舒适 性,同时融入现代科技和设计理念,提升居住品质。
现代居住民俗的发展前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居住民俗的创 新与发展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前景。
居住民俗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融合的必要性
传统居住民俗与现代设计各有优劣,将二者融合可以取长 补短,创造出既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 居住环境。
风水学说中有很多具体的操 作方法,如“寻龙点穴”、 “三元九运”等,这些方法 被广泛应用于民居、村落和 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
虽然风水学说带有一定的迷 信色彩,但在实际应用中, 它也包含了一些科学道理, 如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等, 因此在中国民间一直流传至 今。
装饰文化
装饰是中国居住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美化居住环境 的作用,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融合的方法与途径
通过深入研究传统居住民俗的特点和现代设计的趋势,寻 找二者之间的契合点,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和材料技术,实 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融合的实践案例
许多建筑师和设计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传统居住民俗与现 代设计的融合,创造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传承 和发展中国居住民俗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05
居住民俗的历史与发展
居住民俗
居住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广大 民众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 于本群体的独特的民俗习惯模式。
居住民俗的形成
根据人类居住方式的变化,可以将居住民俗分 为三个时期: 居住民俗的创始期 居住民俗的过渡期 居住民数的发展期
居住民俗的形成
分期 创始期
居住方式 穴居、巢居
特点 原始群居、生死分居 不稳定 住所固定化趋势出现火塘 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居住民俗的 多样化
过渡期 形成期
风篱、原始帐篷 帐篷、窑洞、干栏式、庭院式等等
居住的惯制
居住惯制是指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人们在居住中 所反映出来的一系列风俗习惯。是由家庭关系、房 屋结构、传统习惯等诸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火与火塘的突出作用 住房的分配 公房 人畜分居、人神有别
中国汉族居住民俗
宅基选址 住宅外部布局 住宅内部布局
中国汉族居住民俗
建房与入住 建房与入住的程序有: 建房:择地、开工、上梁、立门、落成。 入住仪式:择日入住、祖宗神位、庆祝。 装饰:门窗装饰、梁架装饰、墙壁装饰、屋 顶装饰、屋内地面及其他装饰。
中国汉族居住民俗
居住类型: 四合院 客家围楼 窑洞 “一颗印”
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
实用性 艺术性 伦理性 宗教性
中国汉族居住民俗
汉族人数众多,分布地域广泛,虽然共属同 一民族,具有相同的文化底蕴,但是受各自 所处的特殊地域环境的限制,因此又呈现出 各种不同的居住民俗式样。北方以北京的四 合院为最主要的代表,在黄土高原上则有错 落有致的各具特色的窑洞。南方由于潮湿多 雨因而以天井式瓦房占多数,在闽赣粤三角 地带居住的客家人则以大围楼而称罕世界建 筑史林。
中国旅游民俗第六章 居住民俗
天井窑又称“地坑院”、“地阴坑”、“地 窖”,是在平坦的岗地上所凿的窑洞。
在庭院四周的人工崖面上开挖崖面窑洞,和 靠崖窑相似。
窑洞门面装有较大面积的门窗,其采光好、 受外界噪音和其他污染的影响少。是农民生 活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是 中国建筑工艺的伟大创举,是人类居住史的 “活化石”。
北方民宅以大院为主,建筑气势威严,其高大华贵, 粗犷中不失细腻,平面而又立体的表现形式,彰显 出四平八稳的姿态,处处是以礼为本的建筑特色。
其代表为北京四合院、山西大院等。 在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四合院的庭院空间相
对扩大,以引纳阳光,演化为东北大院。
四合院是汉、满族传统民居,流行于北京、天津等 地,是我国最为普遍、历史最为久远的住宅形式。
靠崖窑是在垂直的崖面上开挖的土窑,可以 向纵深发展,也可以向两侧发展,形成并列 的窑洞。
靠崖窑还可以向上发展形成层叠的窑洞,在 上的窑洞称为“天窑”。层与层之间,由木 梯上下。
在靠崖窑前加地面建筑和围墙,形成庭院, 是最普遍的窑居形式。
拱式窑是在平地上用土坯、砖石砌筑的房顶 为拱形的窑洞,其布局可以像其他房屋一样 展开,有一层的,有两层的,也可以构成四 合院。
求吉保平安的镇宅
厌胜
稳居
在我国居住民俗中,一般情况在屋后不能挨着再起 屋,民间谓之“停丧”,损人口。
如果人在此屋居住则不吉利。在人们的观念中,一 般前下后上,前卑后尊。如果屋后再起屋,则势必 打乱已有的尊卑关系,为礼教所禁。在此观念下, 同样认为在三合式、四合式庭院内,厢房不得高于 正房,前房不得高于后房,谓之“奴不欺主”。
(2)居室的辅助性建筑:
在我国调解室内寒暑、干湿、阴暗的部位, 因地方民族习惯不同而各有差异。窗户的形 式、采光的方法、炉灶的类型、火塘的部位 等多种多样。如东北地区卧室以火炕为标志, 火炕直通炉灶取暖。尤其是满族的“口袋 房”,最能代表当地冬季御寒的居住特点。
4居住民俗
居住民俗
民俗
居住民俗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和地形与气候相当复杂 的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居住形式的多样性。 人类对居住场所的建造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 展演变过程。
民俗
一、居住类型 (一)穴居 《易· 系辞》曰“上古穴居而野处”。 在民智未开的原始社会之初,人们不会从事 生产,也不会建造住所,只能在大自然中寻 找栖身之处,于是天然形成的岩洞便成为理 想的选择对象。
民俗
北方半地穴式房屋有方、圆两种,初期是向 下挖穴取土培于四周,上面搭一个简易的棚 子,类似于今天农村的窝棚。 随着建筑技术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房屋的 坚固性和实用性,用白灰、草泥拌涂抹四壁。 初期在地面上的建筑一般是木骨泥墙。室内 有支撑粗大的木构架,屋顶为两面坡式。
民俗
此后房屋建筑不断向地面建筑迈进 但直到商周时代,半地穴式房屋仍有较重要 的地位,尤其在乡野之中。至战国时代,地 面建筑才在平民百姓中流行。 房屋布局都经历了一个由大到小,由群集性 到分散性的发展历程。 商周时代,随着国家机器的发展与家庭制度 的进化,小型房屋越来越多。
民俗
(六)碉楼式民居
1、西藏的碉楼 平顶房在西藏地区十分普遍。 清《西藏志》载:前后藏各处,房皆平顶, 砌石为之,上覆以土石,名曰碉房,有二三 层至五六层。
民俗
平顶房的建筑一般以石块或夯土筑墙。室内 以木桩支撑,屋顶是用土筑的平顶,顶上可 作晒台。房屋多建于向阳高处,坐北向南, 造型奇特。 藏区的寺庙也采用平顶建筑方式,沿山夯土 而建,栉次毗连,色泽质朴,具有浓郁的民 族特色,布达拉宫是此类建筑的杰出代表。
民俗
战国秦汉时代,个体小农家庭成为农村家庭 的主体,五口之家是当时农村普遍模式,因 此房屋建筑也以“一宇二内”为典型的样式。 其基本形态乃以墙壁为外廓,内部有“一宇 二内” 即一间堂屋(客厅)和二间房(卧房)之结 构为典型。
中国民居的风俗简介
中国民居的风俗简介
中国民居的风俗多种多样,与各地的自然环境、人文条件和民族传统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中国民居常见的风俗简介:1.四合院:北京地区的传统民居,一般为坐北朝南,四面建房,中间围合成一个庭院。
按照风水学说,这种布局有利于采光和纳气,也有利于家庭兴旺。
北京四合院多为砖木结构,屋顶采用硬山或悬山式,有些会在院落中种植花草树木,寓意吉祥如意。
2.土楼:福建、广东等地的传统民居,主要为了防御外敌和自然灾害而建。
土楼多为圆形或方形,采用夯土或混凝土建造,通常有两层或三层,屋顶采用悬山或硬山式。
土楼内部有统一的规划和布局,房间大小和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定。
3.窑洞: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利用黄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凿而成。
窑洞一般分为靠崖窑和地坑窑两种,内部有火炕,可以烧火取暖。
窑洞一般比较朴素,不施过多的装饰,以实用为主。
4.吊脚楼: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通常依山傍水而建,采用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屋顶为悬山或硬山式。
吊脚楼内部布局灵活多变,但以堂屋为中心,设有火塘或灶台,是家庭活动的重要场所。
5.碉房: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一般为石木结构,以平顶为主,墙体厚实。
碉房多为多层建筑,第一层通常设有畜圈,第二层以上为住房。
由于高原地区气候干燥,碉房内部通常比较
宽敞明亮,设有火塘或铁炉用于取暖和做饭。
这些是中国民居中比较典型的代表,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风俗和特色。
不同地区的民居都有其独特之处,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和历史传统。
中国居住文化
中国居住文化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其居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远古的穴居、到古代的庭院,再到现代的公寓、别墅,中国的居住文化在不断演变中,既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又展现出时代的变迁。
一、穴居文化:远古的智慧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不得不选择在山洞中居住。
这种穴居的生活方式,虽然简陋,但却蕴含着先人的智慧。
他们利用天然的山洞,或挖掘土洞,创造出最初的居住环境。
这种居住方式,既能够抵御野兽的侵袭,又能提供一个相对温暖的住所。
如今,尽管我们已经远离穴居的生活,但我们仍可以从一些民俗活动中窥见穴居文化的影子,例如陕北的窑洞。
二、庭院文化:古典之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不满足于穴居的生活方式,于是出现了庭院。
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庭院中,有假山、有池塘、有花木,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也能够享受到生活的宁静。
庭院文化还体现在风水学说上,它关乎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
在庭院中,每一个物件都有其特殊的寓意和讲究,这正是中国居住文化的独特之处。
三、公寓文化:现代的产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庭院逐渐被现代化的公寓所取代。
公寓的出现,使得人们的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它不再是私人定制的空间,而是具有公共性质的居住区域。
在公寓中,人们共享电梯、走廊等公共设施,形成了一种新的邻里关系。
与此同时,公寓文化也催生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人们更加注重居住的舒适度和便捷性,对于室内装修和家居摆设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也促使了家居设计和装修行业的蓬勃发展。
四、别墅文化:豪华与自然共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别墅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居住方式。
别墅通常位于郊区或风景名胜区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别墅的设计风格多样,既有古典的中式风格,也有现代简约风格。
别墅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定制,打造出独一无二的居住环境。
中国居住民俗.
❖ 毡房,哈萨克语之为称“宇”,它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坚固 耐用,住居舒适,并具有防寒、防雨、防地震的特点。
中国居住民俗
❖一 .四合院 ❖二 .干栏 ❖三 .土楼 ❖四 .黄土窑洞 ❖五. 毡房
110205118 刘慧芸
居住民俗
❖ 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广大民众在居 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 的独特的民俗习惯模式。
❖ 如居所新建时的一系列仪式,居所内部物品 的摆设,家庭成员住房的分配以及住房之间 的相互协调等等。
❖ 箍窑:一般是用土胚和麦草黄泥浆砌成基墙,拱圈窑顶而成。
窑顶上填土呈双坡面,用麦草泥浆抹光,前后压短椽挑檐,有钱 的人还在卜面盖上青瓦,远看像房,近看是窑,用长方形或正方 形石块箍的窑洞称石箍窑。
五. 毡房: 圆顶帐篷,用木条做骨架,上蒙毡子。
❖ 几千年来哈萨克族是逐水草的游牧民族,为了适应游牧活, 就创造了毡房,以便于其游牧迁徙。远在西汉时,远嫁至乌 孙的细君公主就说其生活是“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 兮酪为浆”。穹庐就是指的毡房,从中可知,毡房已有两千 多年的历史了。
土 坑 窑
❖ 庄窑也叫崖庄窑,它一般是在山畔,沟边,利用崖势,先将崖面削平,然后
修庄挖窑。“陶复陶穴”中的“陶复”,指的就是明庄窑 。
❖ 土坑窑:这种窑都在平原大坳上修建,先将平地挖一个长方形的大坑,一般
深五至八米,将坑内四面削成崖面,然后在四面崖上挖窑洞,并在一边修一 个长坡径道或斜洞子,直通原面,作为人行道。“陶复陶穴”中的“陶穴” 即为这种下沉式地坑庄。这种窑洞实际上是地下室,“冬暖夏凉”的特点更 为显著。
❖ 3.民风民俗和传统文化的体现
❖ --四合院住宅装修中有一种最普通、最常见到图案就是“步步 锦”,反映出人们渴望不断进取,一步步走上锦绣前程的美好愿 望。
第六章 居住民俗
第六章居住民俗一、建筑居住民俗概述▪1、居住民俗定义:在文明进程中,某种共同体(民族、阶层、同一地域的人们)在选址、建房、迁入、居住这四方面形成一定的规则和惯例,世代因袭,构成了这一共同体的居住民俗。
▪从居住行为的一般流程来看,选址的规则、建房和迁入的礼仪或禁忌、定居生活的惯例,都属于居住民俗。
2、中国居住文化的发展历程穴居《易·系辞》说:“上古入居顺野处”风篱、巢居风篱人类最古老的建筑形式之一。
传说中的“有巢氏”时代定型期房子▪主要有五种风格各异的类型:半穴居、井干式、石室、干栏式和竹木结构的草屋。
二、建筑居住民俗表现(一)民居类型:(二)建筑结构(三)居住惯例(一)民居类型1、庭院式2、窑洞3、干栏式4、碉房5、帐篷6、阿以旺1、庭院住宅(1)四合院、三合院、东北大院(2)南方的天井院(3)一颗印和三房一照壁(4)塞北堡子和客家土楼四合院▪所谓四合院,是指出东、西、南、北四面房子称为正房(北屋)、倒坐房(南屋)、东厢房、西厢房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
长期的生活经验形成了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特点,房子都有堂室、庭院、院墙、院门、拦厩、厕所等。
乔家大院(华丽舒适)山西天井房山西平遥苏州园林玲珑精致苏州民居▪江南民居的平面布局方式,与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都是封闭式院落,但相对紧凑一些。
住宅的大门一般开在中轴线上,中轴线上的第一座房子是用来接待客人和举行典礼的大厅,后面院内多有二层小楼,为了通风采光,院墙上都开有漏窗,房屋也前后开窗。
▪南方炎热潮湿、多雨的气候特点,对江南的建筑产生了极大影响,为了防潮避湿气,江南民居的墙一般较高达,开间也大,设前后门,便于通风。
同时,为了隔绝地上地上的湿气,一般为两层建筑,二层做卧室。
底层多为砖墙,上层为木结构。
安徽民居青瓦、白墙,朴素淡雅、马头墙造型。
安徽宏村徽州民居▪徽州民居最突出的特点是马头墙和青瓦。
马头墙高人,能把屋顶都遮挡起来,起到防火的作用。
门楼用石雕和砖雕进行装饰,装饰纹样富有生活气息。
3 (3)居住民俗
第三节居住民俗
知识点:掌握居住民俗的概念、居住民俗的形成和居住民俗的类型,了解居住民俗信仰,中国传统民居建筑。
介绍我国各地主要的民居类型、各民族村落传统附属建筑。
建房仪式、相关习俗以及居室文化。
重点:地域环境与民居建筑的关系。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建筑空间理解中国人的空间观念。
一、居住民俗的概念:居住,既指住所,又指人类关于何时居住于何地,又如何居住休息的行为活动。
居住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习俗惯制,包括兴建房屋时的种种仪式、居所内部物品的陈设、家庭成员住房的分配以及住房间形成的特定关系等等习俗。
居住民俗的表现:居住房屋的设施和格局,住屋的造型和工艺,居住房屋的分布与坐落,有关住房的信仰。
二、居住民俗的形成
(一)居住民俗的初创阶段
(二)居住民俗的过渡阶段
(三)居住民俗的发展阶段
三、居住的类型
中国传统的居住类型包括洞穴居、干栏居、帐蓬、上栋下宇式建筑。
四、居住与环境的关系
五、居住房屋的设施和格局
六、住屋的造型和工艺
七、居住房屋的分布与坐落
八、有关住房的信仰
九、居住的特点:实用性、艺术性、伦理性、宗教性。
十、云南居住民俗举例。
居住民俗
• 四合院作为北京的传 统民居,在元代( 统民居,在元代(公 元1271–1368年)就 年 已出现了。 已出现了。不过现存 的四合院大多数是清 公元1644–1911 代(公元 世纪30年代 年)到20世纪 年代 世纪 所建的。 所建的。
• 四合院的“四”字,表 四合院的“ 示的是东南西北四面; 示的是东南西北四面; “合”是围在一起的意 也就是说, 思。也就是说,四合院 是由四面的房屋或围墙 圈成的。 圈成的。里面的建筑布 局,在封建宗法礼教的 支配下, 支配下,按着南北中轴 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 四合院是个统称, 落。四合院是个统称, 由于建筑面积的大小以 及方位的不同, 及方位的不同,从空间 组合来讲有大四合院、 组合来讲有大四合院、 小四合院、三合院之分。 小四合院、三合院之分。
• (2)入住仪式 ) • ——择日入住,同开工、上梁一样,也需选 择日入住, 择日入住 同开工、上梁一样, 有一个“黄道吉日” 有一个“黄道吉日”。 • ——祖宗神位,如江浙一带人搬家时,主人 祖宗神位, 祖宗神位 如江浙一带人搬家时, 手捧祖宗牌位,进入新居后安放停当, 手捧祖宗牌位,进入新居后安放停当,然后 再去应付其他事务。 再去应付其他事务。
• 3、居住类型 、 • 大致可有七种:即北方院落民居、南方院落 大致可有七种:即北方院落民居、 民居、南方天井民居、岭南客家民居、 民居、南方天井民居、岭南客家民居、西南少数 民族干栏式民居、 民族干栏式民居、西北窑洞民居和南方自由式民 而四合院在北方院落民居中最具典型意义。 居。而四合院在北方院落民居中最具典型意义。 • 在中国的民居中,最有特点的是北京四合院、西 在中国的民居中,最有特点的是北京四合院、 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徽州古民居、 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徽州古民居、广西四 川的竹楼、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和福建、 川的竹楼、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和福建、广东等地 的客家土楼 。 是北京及华北地区传统住房样式。 (1)四合院 是北京及华北地区传统住房样式。 ) 砖木结构。在抬梁式木构架的外围砌砖墙。 砖木结构。在抬梁式木构架的外围砌砖墙。房屋 和院落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布置。 和院落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布置。大门多位于住宅 东南角。分内、外院。 东南角。分内、外院。
居住民俗(中国)
物质民俗
01 定义
03 分类 05 推荐书目
目录
02 形成与发展 04 内涵和功能
居住民俗(中国),物质民俗之一。指中国居住方式的风俗习惯,是人类较早形成的民俗事象之一。
定义
指中国居住方式的风俗习惯,是人类较早形成的民俗事象之一。又称居住建筑民俗、民居民俗。与饮食民俗 和服饰民俗一起构成物质生活民俗的基本内容。与建筑民俗密切相关,通常包括建筑民俗。国外研究者有的称其 为空间民俗,或划归物质消费民俗、经济民俗。
形成与发展ຫໍສະໝຸດ 获取居住空间是人类生活之初就有的活动,但只有当创造居住条件的工具和方法产生后,尤其是开始营建人 工住所后,居住民俗才始形成。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定居化,居住地域不断扩大,居室建筑的材料、 形式、实用功能和审美要求都不断丰富,并形成各式各样的建房和安排居住空间的习俗,居住民俗的类型和内涵 不断扩展。
居室格局指居住空间因满足家庭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功能分区。同一院落内家庭成员的住房分配与家庭伦理观 念密不可分。厕所、贮藏间和畜圈等生活空间的具体安排,体现出各种民俗观念。传统住宅修建过程中也形成各 种习俗,表现为一系列建房仪式。居住信仰是贯穿于住宅样式、住宅修建和室内生活中的信仰活动和观念,主要 体现为风水讲究和圣所禁忌。
分类
居住民俗分为居室类型、建房仪式和居住信仰三部分。居室类型指以民居建筑为主体,有关建筑形制、居室 设施与装饰,以及居住格局的风俗习惯。建筑形制的民俗,即民居在建筑外观、平面布局和建筑材料等方面反映 出来的传统样式。居室设施与装饰涉及民居的内部和细部风格,门、窗、梁、栋、屋脊和炕、灶等部件的位置、 大小、雕刻、绘画和装饰等,都有特定的民俗含义。
推荐书目
王其钧.中国民居.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具体例子)
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具体例子)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以及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具体例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文库喔。
本文目录:1、居住民俗的名词解释2、什么是居住民俗3、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是什么?4、居住民俗的形成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居住民俗的名词解释居住民俗就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的民俗习惯模式。
如居所选址、稳居求吉、内部摆设、住房分配。
居所命名等等。
------中国古代建筑上为何挂匾联?中国古代建筑建成后,常常挂上匾联,对建筑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人出生后都有一个名字,那么古代建筑也要有一个名称,作为代号。
匾,是挂在门顶或墙上的题字横牌。
匾额,是挂在厅堂或亭榭上的题字横牌。
楹联也叫“楹帖”、“对联”、“对子”,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子上的联语。
楹联对字数多少没有规定,但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被誉为“诗中之诗”。
题写匾额和楹联是我国一种特有的文化和民俗活动,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内容,集中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审美观念,对社会具有教化和引导作用,因而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什么是居住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它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组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也有民俗——许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许扫地,如果进行打扫就会破坏来年的财运……民俗现象虽然千差万别、种类繁多,但是它也并非无所不包。
居住民俗
一根为界定死者活动范围之柱,一根为
接受新生命成为家庭成员之柱。
38
金平傣族
重视牛,牛只能拴 在老人卧室下方的 柱子上。Leabharlann 39干栏式住 房的陈设
重视中柱
家庭、家族的核心,列祖 列宗的灵位,人与神灵联 结的地方
必有火塘
日常生活与宗教生活的 地方,家庭的象征,火 神、祖神的栖身之地。40
中国的民居建筑具有的共同民俗特点
29
中国的民居建筑,以四合院最为广泛, 是最典型的民居建筑,较充分地体现 了中国的传统观念。
30
特点一:院落四面都有墙,墙壁没有窗, 仅有大门与外面相通,一家之活动均在 院内,与外界少有沟通,是封闭观念的 符号。
31
特点二:房屋布局与家庭成员的住房安 排有严格的规定。
正房高于侧房 家长正房住堂 屋之右,兄弟 子侄住侧房。
8
巢居,即树房,多利用树桠为房 柱,构房树上,树房有顶盖避雨, 四周有壁挡风,人们常援绳梯或 长木梯上下。
9
《易·系辞传》“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 圣人易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博物志》“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 寒暑也。”
10
11
北 京 周 口 店 山 洞 遗 址
12
原始巢居穴居最基本的特点是利用天 然的空间,经过适当的加工,作为避 风雨、避群害的栖息之所。
13
第二阶段:人造居住空间
以中国为例,古代居民的住房,主要有 五种风格各异的类型:半穴居、井干式、 石居、干栏式和竹木结构的草屋。
以上五种类型的居室,均是在原始穴居 和巢居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发展而成。14
居住空间大致经历了洞穴居、巢居— —穴居、半穴居——地面居。
居住空间的变化,与生产力的发展 水平及自然条件有直接关系。
居住民俗
民 俗 风 情 旅 游
天井院
民 俗 风 情 旅 游
C、“一颗印”和“三房一照壁”
“一颗印”是汉族传统民居之一,流行于陕西、安徽、云南等地,尤其以 云南较为盛行。“一颗印”也是围绕天井布置房屋,北面正房大都为三间, 东西两侧为厢房,南面为厅房,也是大门所在的地方。“一颗印”的东、 南、西、北房屋全部相连围合,既防风又避日晒。由于它的外观犹如印鉴, 所以俗称“一颗印”。
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白族和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纳西族都是受汉文化影响 较大的民族,他们的传统民居由正房和两例配房加上南面的照壁围合而 成,称为“三房一照壁”,实际类似北方的三合院。
民 俗 风 情 旅 游
云南“一颗印”式院落
(4)客家土楼
民 俗 风 情 旅 游
现在主要留在福建水定、龙岩的客家人民居中,是数百人聚族而居的堡 垒式住宅。
据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间谍卫星对中国进行拍照侦察,惊讶 地发现在我国福建省的山区里分布着很多的不明大型建筑,或圆或方,经 过分析认为是“导弹发射基地”,中国的军事实力不可小觑。直到中美建 交后,美国人才知道那些所谓的“导弹发射基地”实际上是客家典型的民 居——土楼。
民 俗 风 情 旅 游
地 坑 院
民 俗 风 情 旅 游
锢窑(箍窑)是在平地上用土坯、砖石砌筑的拱顶 房屋,锢窑的室内房顶为拱形,与窑洞相似。
(3)庭院住宅
民 俗 风 情 旅 游
庭院住宅是中国传统民居中最基本的形式。它的分布非常普遍,从东北三省到 西南高原,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遍及全国各地。庭院住宅从南到北因地理 环境不同有好几种亚型:
窑洞有靠崖窑和地坑院、锢窑之分。
《居住民俗》课件
多样性
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背景、不同 地理环境、不同现代化程度下的 人们,产生出不同的居住民俗文 化。
传承与变迁
现代化对居住民俗的影响
民俗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得以传承, 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文明的发展, 居住民俗也必然存在变迁。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人 们的居住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 变化,居住民俗逐渐受到了挑战。
分类
通常分为宗教民俗、家庭民俗和节日民俗。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各具特色,产生出独 特的民俗文化。
民俗与文化
民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居住民俗赋予住所以及 居住生活以特殊的文化内涵。
居住民俗的历史与发展
居住民俗是一个从古代到现代的连续体,它有广泛的多样性和时代的不同变迁。
中国居住民俗
中国的居住民俗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家庭结构与居住形态
中国传统家庭结构注重家族的传承,居住形态则讲究协调和谐,注重风水。
2
室内装修与摆设
从家具、墙画、花鸟走兽,到家人摆设的相框、照片等承载了丰富文化内涵的家居摆设。
3
民俗节日与居住习惯
宋代开始,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被逐渐挂上居住民俗的标签,例如贴春联、闹 元宵、放鞭炮等等。
《居住民俗》PPT课件
居住民俗是人们在居住生活中形成的一系列文化行为。本课件将全面介绍民 俗的概念、历史、现状、变化以及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民俗概述
民俗是人类在民族、宗教、传统和习俗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行为、语言、习惯、信仰、艺术和技能等等, 是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
定义
居住民俗是指与人居住相关的各种文化行为。它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而是民族、国家以及 人类生存发展的社会系统和文明程度的体现。
汉族的传统民居类型
汉族的传统民居类型
1. 四合院:四合院是汉族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山西等地。
它由四个房屋围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院落,中间是一个露天的庭院。
四合院通常采用砖石结构,建筑风格严谨、庄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 窑洞:窑洞是汉族传统民居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的黄土高原地区,如陕西、山西、河南等地。
窑洞是在黄土坡上开凿而成的,呈拱形,内部空间较大,可以容纳多个房间。
窑洞具有冬暖夏凉、节能环保等优点,是当地居民的主要居住形式。
3. 客家土楼:客家土楼是汉族传统民居的一种独特类型,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等地。
它是用土坯或砖石建成的圆形或方形建筑,通常有多层,每层有多个房间。
土楼具有防御性能强、通风采光好等特点,是客家人民居文化的重要代表。
4. 水乡民居:水乡民居是汉族传统民居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分布在江南水乡地区,如江苏、浙江、上海等地。
它是一种临水而建的建筑,通常有两层或三层,底层是架空的,用于停放船只和储物,上层是居住空间。
水乡民居以白色的墙壁、黑色的屋顶和精巧的木雕、石雕等装饰为特色,体现了江南地区独特的水乡文化。
总之,汉族的传统民居类型丰富多彩,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反映了汉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第四讲 居住民俗
第四讲居住民俗1、居住民俗概述2、中国汉族居住民俗3、中国少数民族居住民俗4、中国港澳台居住民俗5、外国居仕民俗口典型案例口本章小结口关键概念口复习思考题口实训题口自测题教学目的认识居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了解居住民俗的形成、表现以及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居住民俗,学习居住的各种类型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掌握居住民俗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一、居住民俗概述居住民俗就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的民俗习惯模式。
如居所新建时的一系列仪式,居所内部物品的摆设,家庭成员住房的分配以及住房之间的相互协调等等。
1、居住民俗的形成自从地球上产生了人类以来,就出现了他们赖以休养生息的居住处所,但由于当时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限制以及外界条件的恶劣,所以原始初民的居住方式只能是利用各种天然空间,如穴居、巢居等。
随着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和发展,出现了人工住所的营建,在世界各地因自然条件的不同,又产生了迥然不同的居住方式,而居住民俗的形成是随着居住方式这个物质基础的演进而演变的。
根据人类居住方式的变化,可以将居住民俗分为三个时期。
(l)居住民俗的创始期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是利用天然生成的洞穴和树洞等自然空间,经过适当地加工而形成的穴居和巢居。
在穴处巢居时代,已经开始具有了原始的一些居住习俗。
首先是实行原始的群居,大家共处一室,共同抵御外界的侵害。
其次是生死的分居,例如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遗址中,上层洞穴是活人居所,而下层则作为死者的葬地。
其三是住所的不稳定性,以采集渔猎为主的经济生活迫使他们不得不经常进行迁徙,这也就导致了他们住所的经常更变。
(2)居住民俗的过渡期风篱也许是人类最古老的建筑形式之一。
风篱是一种容易建造的古老居住形式,结构简单,用树干或树枝插入土中,构成一面坡式的墙,其上覆盖树皮、树枝、茅草之类,用来遮风挡雨。
如澳大利亚现已灭绝的塔斯马尼亚人,非洲的希须曼人,美洲的印第安人和亚洲印度的安达曼人都曾使用风篱作为居住之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俗文化之居住民俗
中国居住民俗
中国民居的文化特征
1、物质性要求:满足人们日常生活起居的实际需要
2、精神性要求:体现尊卑之礼、长幼之序、男女之别、内外之分等宗法伦理思想等
3、民居自然质朴的性格:利用当地出产的材料,用最经济的方法,密切结合当地气候
和地形、环境等自然因素建造
民居依形式分类
大致可有七种:即北方院落民居、南方院落民居、南方天井民居、岭南客家民居、西南少数民族干栏式民居、西北窑洞民居和南方自由式民居。
而四合院在北方院落民居中最具典型意义。
在中国的民居中,最有特点的是北京四合院、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徽州古民居、广西四川的竹楼、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和福建、广东等地的客家土楼
四合院
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
四合院建筑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
按其规模的大小,有最简单的一进院、二进院或沿着纵轴加多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
清代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内的生活:"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可以说
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
四合院住宅的要素:大门—门面
从建筑形式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一间或若干间房屋构成的屋宇式大门,另一类是在院墙
合陇处建造的墙垣式门。
设屋宇式大门的住宅,一般是有官阶地位或经济实力的社会中上层阶级。
设墙垣式大门的住宅,则多为社会下层普通百姓居住。
王府大门是屋宇式大门中的最高等级。
通常有五间三启门和三间一启门两等。
这种大门座落
在王宅院的中线上,宏伟气派。
墙垣式门最普遍、最常见的形式,是小门楼形式,它的样式尽管很多,但基本造型大同小异,主要由腿子、门楣、屋面、脊饰等部分组成,一般都比较简单朴素
四合院住宅的要素:垂花门
垂花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她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
前院与内院用垂花门和院墙相隔。
前院,外人可以引到南房会客室,而内院则是自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外人一般不得随便出入,这条规定就连自家的男仆都必须执行。
旧时人们常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二门”即指此垂花门
垂花门是指门上檐柱不落地,而是悬于中柱穿枋上,柱上刻有花瓣联(莲)叶等华丽的木雕,以仰面莲花和花簇头为多。
因垂花门的位置在整座宅院的中轴在线,界分内外,建筑华丽,
所以,垂花门是全宅中最为醒目的地方。
垂花门的功能
防卫功能:为此,在向外一侧的两根柱间安装着第一道门,这道门比较厚重,与街门相彷佛,名叫“棋盘门”,或称“攒边门”,白天开启,供宅人通行,夜间关闭,有安全保卫作用。
屏障作用:保证内宅的隐蔽性,在垂花门内一侧的两棵柱间再安装一道门,这道门称为"屏门"。
除去家族中有重大仪式,如婚、丧、嫁、娶时,需要将屏门打开之外,其余时间,屏门都是关闭的,人们进出二门时,不通过屏门,而是走屏门两侧的侧门或通过垂花门两侧
的抄手游廊到达内院和各个房间。
四合院住宅的要素:影壁
影壁是北京四合院大门内外的重要装饰壁面,主要作用在于遮挡大门内外杂乱呆板的墙面和景物,美化大门的出入口,人们在进出宅门时,迎面看到的首先是叠砌考究、雕饰精美的墙
面和镶刻在上面的吉辞颂语。
四合院常见的影壁有三种,第一种位于大门内侧,呈一字形,叫做一字影壁,划分内外(以内则为家宅,所以有祸起萧墙之说)。
第二种是位于大门外面的影壁,这种影壁座落在胡同对面,正对宅门。
这两种影壁或单独立于对面宅院墙壁之外,或倚砌于对面宅院墙壁,主要用于遮挡对面房屋和不甚整齐的房角檐头,使经大门外出的人有整齐美观愉悦的感受。
还有一种影壁,位于大门的东西两侧,与大门檐口成120或135夹角,平面呈八字形,称做“反八字影壁”或“撇山影壁”。
做这种反八字影壁时,大门要向里退进2~4米,在门前形成一个小空间,可做为进出大门的缓冲之地。
在反八字影壁的烘托陪衬下,宅门显得更加深
遂、开阔、富丽。
影壁与大门有互相陪衬.互相烘托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
它虽然是一座墙壁,但由于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在四合院入口处起着烘云托月,画龙点睛的作用。
影壁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下为基座,中间为影壁心部分,影壁上部为墙
帽部分,仿佛一间房的屋顶和檐头。
影壁上的各种砖雕图案多为吉祥颂言组成,如:鹤鹿同春,松鹤同春,莲花牡丹,
松竹梅岁寒三友,福禄寿喜等图案。
窑洞式:以洞穴栖身演变而来的住宅形式
成因:土质坚实,气候干燥少雨;经济不发达,造屋经济
形式:靠崖式窑洞、地坑式窑洞
优点:隔热、保温、节能、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
缺点:通风不好,比较潮湿
土窑是靠着山坡挖成的黄土窑洞,这种窑洞冬暖夏凉,保温隔音效果最好。
石窑和砖窑是先用石块或砖砌成拱形洞,然后在上面盖上厚厚的黄土,又坚固又美观。
由于建造窑洞不需要钢材、水泥,所以造价比较低。
天井窑院
“进村不见房,见树不见村。
”外地人又称它是“地下的北京四合院。
”既是游览农村的景观,也是考察研究黄土高原民俗和原始“穴居”发展演进的实物见证。
( 河南陕县为代表)
安徽古民居--“四水归堂”
安徽民居集中分布在安徽省南部和江西省东北部地区,现存保护完好的建筑大多是明、清时所建,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中。
徽州古民居与古牌坊、古祠堂并列为“徽州三
绝”。
四水归堂说法的来历
徽州人盖房子,都要看过风水才动工。
宅子大门不开在正面,而是开在石廊内,而且厢房前宽后窄,屋梁一面高一面低,房子不朝南(不吉利)。
天井下的水池,本来是为承接四面屋檐滴下的雨水,但在生意人看来,聚水如同聚财,因而不能让这水流出去,
正所谓“四水归明堂,肥水不外流”
徽派民居的建筑特色
青瓦白墙,围墙高大房屋一般是三开间或五开间的两层小楼。
层楼迭院,高低错
落
门罩以石雕或砖雕装饰而成,庭院以“四水归堂”的天井为特点,院中有水池,种植花草盆景,各处的梁柱和栏板上雕刻精美图案徽派民居现以西递村和宏村为代表
徽州民居包括祠堂、家庙等建筑在内,没有了祠堂也就没有了民居。
徽州从外地迁来的富家大户极多,为了巩固他们自己的地位,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聚族而居,形成了极强的宗法观念和极严密的宗族组织。
宗祠是他们住宅不可或缺的配套工程,通过它来凝聚宗族里的人心
土楼:广东、福建等地的客家人住宅
客家并非少数民族:
客家人源于地道的中原汉民。
客家的先民因躲避王权更替、农民起义或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引发的战乱而举家南迁。
历史上较大规模的南迁就有五次。
因古时的户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后就编如“客籍”,故南迁的中原汉人被称为客家人。
长途跋涉、客居他乡,“家”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有了家才能生存发展。
所以客家人的祖先是1900多年前从黄河中下游
地区迁移到南方的汉族人。
环形土楼
成因:战乱、盗匪迭起,多森林、山石
特点:封闭性好,安全性高,防御性强;聚族而居,具有亲和感与凝聚力
土楼内景
穿过门厅是宽阔的天井,中间则是一口水井。
在一层的正中是祖堂,也就是族人祭祀、婚丧、议事的场所,土楼内的居民都以一层为厨房和客厅;二层则是放置谷物和各种农具的禾仓;三层以上才是卧室,卧室有一个个小孔般的窗户,所有的房间均由一条畅通无阻的环形走廊
紧密相连。
围龙屋
围龙屋,是客家民居的又一种特殊形式,它呈半圆形,围龙屋大门前必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水和屋最后合成为一个圆,这是其它的地方所
无的,广东梅州围龙屋可为代表。
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
大门之内,分上中下三个大厅,左右分两厢或四厢,俗称横屋,一直向后延伸,在左右横屋的尽头,筑起围墙形的房屋,把正屋包围起来,小的十几间,大的二十几间,正中一间为“龙厅”,故名“围龙”屋。
云南的一颗印民居
云南中部地区有许多这种形式的四合院住宅。
它的正房有三间,左右各有两间耳房,前面临街一面是倒座,中间为住宅大门。
四周房屋都是两层,天井围在中央,住宅外面都用高墙,很少开窗,整个外观方方整整,如一块印章,所以俗称为“一颗印”
干栏式民居—广西、四川
成因:山区崎岖不平,气候炎热,多雨潮湿,山间虫兽侵袭,盛产木、竹材且易于加工优点:通风散热防湿防潮,防止虫兽侵袭,防洪,用料简单,施工方便迅速
缺点:竹木结构,使用寿命较短
蒙古包
特点:便于拆装,符合游牧民族的特征;有天窗,可自由启闭,以便通气、采光;南面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