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一部分效益低下的国有企业,利率市场化导致的利 率上扬将是对他们的严峻考验,也给银行出了难题:如果继续 放款,它们可能连利息都不能支付;如果不继续给它们资金支 持,它们可能破产,银行原来的贷款就不能收回,坏账增加。而 且有的企业关系国计民生,它们的倒闭会给经济和社会造成 严重冲击。
四、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措施
金融商务
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邹岩 (中国建设银行天津开发分行 300457)
摘要:在当今经济环境风云变幻,经济全球化、自由化的大趋势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 视,尤其是利率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金融风险之一,甚至已经威胁到某些银行的生存。国外对利率风险管理的技术 已趋成熟。而转型期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针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本论 文指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为基础、分析和判断了其进程;挖掘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在逻辑;分析并指出了当前利 率市场化改革的难点及其原因,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措施及其改革方向。
张莉 (河南工业大学)
摘要:作为风险度量和管理的新方法,风险价值 VaR 自诞生以来在风险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已成为金融市场风 险管理中的主流方法。该文在阐述风险价值风险价值 VaR 的含义及其度量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模型在金融机构风险度量 中的具体应用。
因此,利率市场化开始逐渐成为各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 由之路。在中国现已加入 WTO 的情况下,金融会遇到很多问 题,包括利率、汇率是否完全放开、能否保证货币政策的有效 性以及资本自由流动与否。以上问题的平衡至关重要,如果不 能同时解决好,就要有侧重、有取舍,需要以更灵活的手段来 调控。其中,建立一个市场化的利率体系是很重要的手段之 一。可以说,利率市场化问题在中国加入 WTO 后,变得日趋紧 迫了。
三、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难点
(1)利率水平升高的风险。从一般规律看,利率市场化的 结果是利率水平的升高,对于我国这样的资金短缺型国家更 是如此。利率升高可能带来两方面的消极作用:一是企业和政 府筹资成本增加,降低企业投资积极性,也导致政府投资规模 减小,使经济增长减缓;二是利率过高引起大量境外游资流 入,造成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不稳定。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从 1978 年起,我国开始了对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金融 体制改革随之进行。根据利率走势和利率改革内容,可将我国 利率改革分为前期的调整利率水平和结构、改革利率生成机 制和利率市场化快速推进等三个阶段。
在调整利率水平和结构阶段(1978 年—1993 年):经过近 15 年的改革,基本改变了负利率和零利差的现象,偏低的利率 水平逐步得到纠正,利率期限档次和种类得到合理设定,利率 水平和利率结构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银行部门的利益逐 步得到重视。
(1)完善宏观经济环境,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利率的市场化必须建立在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宏观经济 金融环境基础之上,从西方的经验来看,很多国家都是在市场 经济相当成熟的条件下放开利率的,可以说宏观经济形势决 定着改革时机的选择。这就表明相对有效的市场机制对于稳
现代营销 37
金融商务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探析
一、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要旨不是调节利率水平,而是改革利 率(资金价格)的形成机制,使之成为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 准确价格信号。利率管制的初衷是控制金融资产的分配,并通 过这种控制加强银行体系的安全,并促进经济增长。
发达国家的利率管制源于 1929~1933 年大萧条,例如美 国于 1933 年颁布的《银行法》,有了著名的“Q 条例”的规定。发 展中国家是在二战后,为低成本积累资本,加速经济增长,对 利率开始实行管制。到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利率管制政策 的优势逐渐降低,所产生的弊端开始暴露。发达国家由于利率 管制反而造成银行业经营状况恶化,发展中国家多数出现结 构性缺陷,企业高负债经营,资金利用效率过低。
(3) 银行和企业风险。利率市场化使银行业竞争更加激 烈。银行有了利率自主权,可能降低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利率, 这样利差缩小,银行的利润相应减少;另一方面,利率风险却 增大,经营不善的银行会出现亏损甚至倒闭。如美国在 1986 年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后的几年内,平均每年有约 200 家银 行倒闭。银行的倒闭可能产生连锁反应,甚至引发银行危机。
在改革利率生成机制阶段(1993 年—1996 年):利率改革 主要任务是不断通过扩大利率浮动范围,放松对利率的管制, 促使利率水平在调整市场行为中发挥作用,以逐步建立一个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有效宏观调控的利率管理体制。在此期间,我国的利率管理权 限仍然是高度集中的。
在利率市场化快速推进阶段(1996 年—至今):从 1996 年 开始,中央银行才在利率市场化方面进行了一些根本性的尝 试和探索,推出一些新的举措,其目的在于建立一种由中央银 行引导市场利率的新型体制,实现利率管理直接调控向间接 调控的过渡。尽管部分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 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还远未结束。
关键词:利率 市场化 改革
引言
上个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全球经济最引人注目的 现象之一,就是如火如荼上演的一波又一波金融自由化的浪 潮,而利率市场化是其核心内容,因为,利率不仅是金融体系 中最重要的变量,也是市场经济最基础的变量之一。缺少市场 化的利率机制,市场经济至少是不完整的,这正是利率市场化 成为 20 世纪末以来世界趋势的主要原因。在这个意义上,研 究利率市场化,也是在研究金融自由化。
(2)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利率市场化就是要银行根据风 险加成的原则,对贷款利率实行合理定价。目前有相当一部分 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主要原因是银行觉得风险太大,与利益 不对称。利率升高也可能使逆向选择问题更加严重。因为高利 率无形中会抑制稳定、低回报项目的投资,积极寻找贷款的却 是回报高风险大的投资者,这当然不是银行希望看到的。产生 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解决的办法就是 银行在发放贷款前应该多了解借款者的相关资信。
四、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措施
金融商务
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邹岩 (中国建设银行天津开发分行 300457)
摘要:在当今经济环境风云变幻,经济全球化、自由化的大趋势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 视,尤其是利率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金融风险之一,甚至已经威胁到某些银行的生存。国外对利率风险管理的技术 已趋成熟。而转型期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针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本论 文指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为基础、分析和判断了其进程;挖掘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在逻辑;分析并指出了当前利 率市场化改革的难点及其原因,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措施及其改革方向。
张莉 (河南工业大学)
摘要:作为风险度量和管理的新方法,风险价值 VaR 自诞生以来在风险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已成为金融市场风 险管理中的主流方法。该文在阐述风险价值风险价值 VaR 的含义及其度量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模型在金融机构风险度量 中的具体应用。
因此,利率市场化开始逐渐成为各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 由之路。在中国现已加入 WTO 的情况下,金融会遇到很多问 题,包括利率、汇率是否完全放开、能否保证货币政策的有效 性以及资本自由流动与否。以上问题的平衡至关重要,如果不 能同时解决好,就要有侧重、有取舍,需要以更灵活的手段来 调控。其中,建立一个市场化的利率体系是很重要的手段之 一。可以说,利率市场化问题在中国加入 WTO 后,变得日趋紧 迫了。
三、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难点
(1)利率水平升高的风险。从一般规律看,利率市场化的 结果是利率水平的升高,对于我国这样的资金短缺型国家更 是如此。利率升高可能带来两方面的消极作用:一是企业和政 府筹资成本增加,降低企业投资积极性,也导致政府投资规模 减小,使经济增长减缓;二是利率过高引起大量境外游资流 入,造成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不稳定。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从 1978 年起,我国开始了对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金融 体制改革随之进行。根据利率走势和利率改革内容,可将我国 利率改革分为前期的调整利率水平和结构、改革利率生成机 制和利率市场化快速推进等三个阶段。
在调整利率水平和结构阶段(1978 年—1993 年):经过近 15 年的改革,基本改变了负利率和零利差的现象,偏低的利率 水平逐步得到纠正,利率期限档次和种类得到合理设定,利率 水平和利率结构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银行部门的利益逐 步得到重视。
(1)完善宏观经济环境,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利率的市场化必须建立在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宏观经济 金融环境基础之上,从西方的经验来看,很多国家都是在市场 经济相当成熟的条件下放开利率的,可以说宏观经济形势决 定着改革时机的选择。这就表明相对有效的市场机制对于稳
现代营销 37
金融商务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探析
一、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要旨不是调节利率水平,而是改革利 率(资金价格)的形成机制,使之成为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 准确价格信号。利率管制的初衷是控制金融资产的分配,并通 过这种控制加强银行体系的安全,并促进经济增长。
发达国家的利率管制源于 1929~1933 年大萧条,例如美 国于 1933 年颁布的《银行法》,有了著名的“Q 条例”的规定。发 展中国家是在二战后,为低成本积累资本,加速经济增长,对 利率开始实行管制。到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利率管制政策 的优势逐渐降低,所产生的弊端开始暴露。发达国家由于利率 管制反而造成银行业经营状况恶化,发展中国家多数出现结 构性缺陷,企业高负债经营,资金利用效率过低。
(3) 银行和企业风险。利率市场化使银行业竞争更加激 烈。银行有了利率自主权,可能降低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利率, 这样利差缩小,银行的利润相应减少;另一方面,利率风险却 增大,经营不善的银行会出现亏损甚至倒闭。如美国在 1986 年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后的几年内,平均每年有约 200 家银 行倒闭。银行的倒闭可能产生连锁反应,甚至引发银行危机。
在改革利率生成机制阶段(1993 年—1996 年):利率改革 主要任务是不断通过扩大利率浮动范围,放松对利率的管制, 促使利率水平在调整市场行为中发挥作用,以逐步建立一个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有效宏观调控的利率管理体制。在此期间,我国的利率管理权 限仍然是高度集中的。
在利率市场化快速推进阶段(1996 年—至今):从 1996 年 开始,中央银行才在利率市场化方面进行了一些根本性的尝 试和探索,推出一些新的举措,其目的在于建立一种由中央银 行引导市场利率的新型体制,实现利率管理直接调控向间接 调控的过渡。尽管部分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 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还远未结束。
关键词:利率 市场化 改革
引言
上个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全球经济最引人注目的 现象之一,就是如火如荼上演的一波又一波金融自由化的浪 潮,而利率市场化是其核心内容,因为,利率不仅是金融体系 中最重要的变量,也是市场经济最基础的变量之一。缺少市场 化的利率机制,市场经济至少是不完整的,这正是利率市场化 成为 20 世纪末以来世界趋势的主要原因。在这个意义上,研 究利率市场化,也是在研究金融自由化。
(2)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利率市场化就是要银行根据风 险加成的原则,对贷款利率实行合理定价。目前有相当一部分 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主要原因是银行觉得风险太大,与利益 不对称。利率升高也可能使逆向选择问题更加严重。因为高利 率无形中会抑制稳定、低回报项目的投资,积极寻找贷款的却 是回报高风险大的投资者,这当然不是银行希望看到的。产生 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解决的办法就是 银行在发放贷款前应该多了解借款者的相关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