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学取得的成就及近代落后的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科学取得的成就及近代落后的原因

摘要中国古代科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长期在世界上独占鳌头,但到了近现代,渐渐的被赶超,淡出了世界的舞台。本文介绍了中国古代主要的科学成就,并分析中国近现代落后的原因。让我们引以为戒,不再犯相同的错误,使我国的科学技术快速与世界接轨。

关键词中国古代科学成就落后原因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医学、数学、天文历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其她国家所不能比拟的辉煌成就,此外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更是极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但到了近现代,由于掌权者的失误,中国没有抓住机遇,科学技术渐渐的落后于世界水平。

1 中国古代主要的科学成就

1.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1.1.1 造纸术

在我国,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造植物纤维纸。造纸术6世纪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并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1.1.2 印刷术

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到了五代就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在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刻印的书,字体工整,装订精美,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要早400年。元朝出现了锡、木活字。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1.1.3 指南针

战国时期发现磁石指南特性,发明了“司南”。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后来把磁针装在罗盘上,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

重要条件。

1.1.4 火药

唐朝时《真元妙道要略》一书最早提到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时火药已广泛在军事上使用,东京设立“广备攻城作”,制造火药和火器;宋仁宗时成书的《武经总要》记载了许多火器的制作方法。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金的火器制造业比较发达,所制的“震天雷”、“飞火枪”威力很大。金的军队用这两种火器打退了蒙古军队的进攻,取得局部胜利。我国发明的火药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1.2 医学成就

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后代把他奉为“脉学之宗”,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象中诊断病情。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就,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奠定了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东汉末年另一位名医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唐朝杰出的医学家“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朝时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而唐高宗时期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李时珍重视实地考察和试验观察,注意运用比较方法,所以他对药物的认识和总结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本草纲目》对药物的分类反映了由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观。李时珍还提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的观点,反映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以及遗传特征等方面的新认识。

1.3 天文历法的成就

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而且在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造160年。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意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此外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元朝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1.4 数方面成就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分九章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南朝祖冲之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外国早近一千年。它的专著《缀术》对数学发展有杰出的贡献。

在中国古代算书中,《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孙丘建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缀术》、《缉古算机》等10部算书,被称为“算经十书”。其中阐明“盖天说”的《周髀算经》,被人们认为是流传下来的中国最古老的既谈天体又谈数学的天文历算著作。它大约产生于公元前2世纪,但它所包含的史料,却有比这更早的。其中提到的大禹治水时所应用的数学知识,成为现存文献中提到最早使用勾股定理的例子。

1.5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