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与表达方法
【本地研发】浙江省杭州市人教版小学五(下)语文第1课:《草原》之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教师版)
《草原》之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抓住文章的六要素,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2.领悟文章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课文回顾——《草原》、《白杨》《草原》——(1)对句子的理解。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
“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
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
“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③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
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
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
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④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
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⑤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语文记叙文的要素顺序及线索总结
语文记叙文的要素顺序及线索总结记叙文是语文阅读题的一种类型,记叙文的雅俗、顺序、线索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好这些,才能更好的做记叙文阅读题。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语文记叙文的要素顺序及线索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语文记叙文的要素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一般都要包含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这六个基本要素。
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篇记叙文,对这六个要素都务必写明,在有的文章中,如果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就不必非写出来。
也就是说:有些要素虽然没有写明,文章中也已经具备了。
阅读记叙文,把握记叙的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
只有把文章所写的人物的活动或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才能由材料出发准确把握文章的宗旨。
那么,怎样把握时间和地点要素呢?1、连续的时间和地点要注意整体过程,找出这些时地间的内在联系。
2、注意背景知识,把时间、地点要素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
怎样把握人物要素呢?一般的记叙文,内容比较单一,人物要素容易把握。
但在复杂的记叙文中,作者着墨较多的往往不止一个。
分析人物要素就显得比较困难。
其方法是:1、弄清各个人物之间的主次关系。
2、弄清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
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在阅读时,理清线索,抓住全文梗概,细心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为什么要特意去写这一人物,为什么要安排另外的人物等。
怎样把握事件要素呢?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是阅读记叙文的基础。
但是,仅仅了解了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并不能说是把握住了事件这个基本要素。
真正地把握还包括挖掘事件的意义,理解它们与主题的密切关系。
具体方法是:分析文章的选材与材料的详略安排情况,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倾向。
也就是,看看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个事来写,为什么对此详写对彼略写,这件事表现了什么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章并非写了一件事,而是写了多件事。
对于这类文章可采用:光概括每一件事的内容及倾向,然后事事相连,看看总体上写了那些内容,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小学生做阅读理解的3个步骤和5个解题技巧
小学生做阅读理解的3个步骤和5个解题技巧小学阅读理解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的运用能力。
高年级的阅读重点是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等。
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
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
(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二、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三、筛选组合,定向表述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2、概括某段大意:第一: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
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第二: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
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第三: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
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很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四: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
小学语文三个学段把握的教学重点[1]
小学语文三个学段把握的教学重点一、低段教学的重点是:1、在语言环境中指导识字、理解词语。
(生字的指导与词语的理解)2、重在指导朗读,培养语感,而不要把功夫下在分析理解文章的内容上。
(分析、理解就拔高要求了。
)3、在读书中识字,在识字中读书。
水乳交融,融为一体。
达到正确、流利。
4、识字、写字分配在两课时完成。
每节课留足至少五分钟时间写字上抄本。
(一课时完成识字任务的教师是在误人子弟。
腾出时间在第二课时空讲空说的教师是拔高到中段教学。
)4、二年级能自由地写一、二句话或几句话。
~二、中段教学的重点是:1、继续巩固识字成果,理解词语。
(传承低段的基础知识)2、以段的训练为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习得构段方式。
3、在朗读中重点指导“有感情”。
初步培养想象与联想的意境效果。
(读一段文,展一幅画,悟一段情。
)4、在读写迁移、习得构段方式中,三年级能写好一个段(落)的文章。
四年级能写好文章的主要(重点)内容。
5、四年级(下)渗透暗示分段。
三、高段教学的重点:1、延续中段教学的基础知识。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后(学习分段、学习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
不要一入文就学习生字、理解词义等中段的套路。
)直奔重点段落,进行“立体教学”。
第二课时同样按照第一课时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2、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为重点,以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为难点,在理解、感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中揣摩(揣摩表达顺序)、领悟(领悟表达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体会感情与揣摩、领悟表达方法)一定要水乳交融、融为一体。
3、学生朗读以指导精读为主,不要面面俱到;思考问题以默读为主,一般不采用朗读。
4、学生在迁移读写中,学会完整而有序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好写人或记事的文体。
5、设计主问题教学,一以贯之。
不要出现课堂教学“三碎”现象。
(读得碎、问得碎、讲得碎)四、这样看来,三个学段的重点可提炼为以下重点:低段——1识字、写字;2理解词语的意思。
中段——1段的训练;2理解主要内容。
文章内容概括、记叙顺序、线索
何时何地许多人和事,有了体验, 逐渐形成对生活一定的看法,这种看法通过记叙人和事 体现出来,这就是记叙文的中心思想。
二、概括归纳中心思想
把握中心思想的原则是: 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感知,立足于整
体和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 在抓住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精确、 完备的概括。
记叙的线索:
1、定义:在叙事性文章或文学作品中, 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 材料或故事串联起来的东西,就叫线索 。有明线和暗线之分,答题时一般以回 答明线为主。
2、线索可以是人、事、物、人的 思想情感、时空的转换。
人:《背影》①父亲的背影(明线)②父子
深情(暗线) 事:《社戏》 物:《柳叶儿》 《枣核》 情感变化:《我的老师》《背影》《枣核》 时空转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老山 界》
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 层次性,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小说的主题
1、首先从人物、情节、环境出发进行综
合考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2、看人物的生存环境
3、看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行动
4、尤其重要的是通过对主要人物的性格
的分析,对其遭遇的了解等来分析概括。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常用的格式:
记叙文阅读
(含散文、小说)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 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他的中 心思想通过写人、叙事表达。
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小说三要素: 人物、 环境、 情节(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 )。
一、概括文章情节 答题技巧: 概括文章情节(复述本文的故事、概括 文章的主要内容) 技巧:(1)抓住记叙的六要素 (2)格式:谁+做什么事+结果
习得方法 领悟文本表达特色
习得方法领悟文本表达特色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不论国文、英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
”叶老在这里告诉我们“内容寄托在形式里头,形式怎么样,也就是内容怎么样”。
因此学习一篇文章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
一、从文章的精妙处入手,引导学生领悟独特的表达特色(一)从题目入手,领悟独特的表达特色上课初始,我先结合课题引发学生思考:“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学生有的说:“看到题目让人感觉这是描写作者童年的骆驼队。
”有的说:“在冬天的阳光下,感觉暖暖的,让作者想起了童年。
”有的说:“这个题目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
以前没见过这样写的。
”我想:无论学生怎样说,这都是自己的一些看法与理解。
教师完全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在学习中让学生对课题影射的含义有所疑,有所感。
那么经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学生逐渐明白了作者使用这三个词语的用意。
从中真正揣摩、领悟到了这三个词语不仅描写了作者童年中印象最深的事物,表现了文章要写的事情的内容,更体现了作者的一种情一种意境与心境。
(二)抓住重点段落,领悟独特的表达特色语文课标指出:教学中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崔峦老师在《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的讲话中曾说:课文题材、体裁不同,所处年段不同,特别是自身特点不同,因此,教学内容的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找准教学内容的重点,是个性化教学的前提。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应该抓住每篇课文的独特之处、有用之处有选择的使用教材。
当然这种选择与使用,除了要符合课标的要求,编者的意图外,更要参考学生的认知规律。
因此,我在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时,着重处理了课文第4、5、8、15、16这几个自然段。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快乐王子》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实录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快乐王子》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实录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12个生字,理解课文,复述课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入手,以读体会课文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善良之心,体会作者内心的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教学方法:读中感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真诚和善良”是这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当我们拥有时会变得美丽无比,而当我们失去时却会变得丑陋无比,这“美丽”和“丑陋”无关于外表,只存乎于心灵!二、初读课文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写了件什么事2.默读课文,边读边理清写作顺序3.同位交流4.反馈归纳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21)第三部分(22-24)三、学习课文1-4段1.自由读1-4段:快乐王子给你什么印象2.反馈信息,让学生说出快乐王子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3.指名读第1段并指导学生评读。
4.出示CAI快乐王子的图像,并请学生配乐朗读第1段。
5.快乐王子如此漂亮,他的心情一定非常快乐,对吗6.请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并顺势指导朗读2-3段,要读出王子的悲伤和小燕子的怜悯之情。
四、作业请学生表演1-4段中的场景。
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这篇童话主要讲了“快乐王子”的雕像耸立在城市上空,他满身金片,有一对蓝宝石眼睛,还有一颗大红宝石嵌在剑柄上,灿烂发光。
在城市的上空,他看到了尘世间的丑恶和穷苦,变得不再快乐,他的心虽然是铅做的,也忍不住哭泣。
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到课文里去寻找。
二、学习课文 5-21段1.自由读5-21段,边读边批注。
2.反馈批注体验,并顺势引导:快乐王子一共央求了小燕子几次每一次都是怎么说的(生答)3.具体学习5-8段,体会快乐王子的急切之心和小燕子的不忍之情。
(1)自由读5-8段,快乐王子为什么要帮助女裁缝(生答)(2)小燕子愿意取下红宝石吗如果你是小燕子会怎样劝说快乐王子(生答并演一演)(3)齐读第6段后引导学生抓住小燕子的动作来体会小燕子当时的心情。
领悟文章表达方法 学习写作技巧
领悟文章表达方法学习写作技巧表达方法和表达技巧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
那么,如何教会学生很好地去表达,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加强教学创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标签:表达方法表达技巧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要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开展阅读教学必不可少。
作为教师,我们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巧妙地将表达方法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具体方法如下:一、理论联系实际,充实写作内容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比较容易接受外界的信息。
这时候,教师需要采取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组织教学。
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一般活泼好动,所以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充实写作内容,教会学生表达的方法。
例如,老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命题作文:《我眼中的秋天》。
秋天到了,学生们把自己眼中的秋天表达出来,无论人物还是景色的变化都可以,可以从自己的所见所闻出发。
这时候学生们就会主动思考:秋天是什么样子?从学生的作文中可以看到,秋天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枫叶好似晚霞,农民伯伯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
教师必须引领学生形成文体意识,关注表达技巧。
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充实孩子们的生活。
于是,教师在开展文字表达技巧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模式:组织学生郊游,将郊游的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形成一篇有特色的文章;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结束后,上交一篇关于夏令营趣事的文章;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学生根据辩论赛的主题、观点等写一篇小作文;建议学生观看一部电影,写一写观后感。
总之,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联系实际写作文,练习表达技巧,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因此,语文联系生活,便于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的用法,在具体的习作中能学以致用。
例如,学生在完成一篇习作后,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互评作文,这样学生在完成自己作品的同时,也能了解别人对题目的理解,以及采用的表达方式,达到互相交流的目的。
依“标”扣“本”明标“放矢”
依“标”扣“本”明标“放矢”──我对小学语文毕业复习的思考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金洲小学张新元【摘要】在开展小学语文毕业复习前,教师必须要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再次熟知课标对第三学段学生的具体要求及评价建议,并以此作为总复习的指南、目标,既不拔高,又不降低要求;既要紧扣住课本,重视利用现有教材这一重要学习资源,坚持以“本”为“本”,因材而异。
只有这样,我们的小学语文毕业复习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好复习的目标和要求,做到教师心中有目标,指导学生复习有效果。
【关键词】语文毕业复习课标第三学段要求关于小学语文毕业复习,一直是让师生们头疼、困扰的一个问题。
在这个有限的时间阶段里,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知识的整理、归类、训练、巩固、强化……教师既要照顾到后进生的“突击”,又要注意到优等生的“提升”,还有来自周边客观环境的压力、主观意愿面上的关注……如此等等,让老师往往“心力交瘁”,让学生倍感“心事惶恐”。
这是大多数毕业班师生共有的在心理上的自然反应。
其实,小学语文毕业复习(考核)并不那么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认识到其真正的意义。
小学语文毕业水平测试(考核)指导思想:全面体现素质教育,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目标,以毕业年级教材为依据,所进行的一次学业水平测试。
而阅读复习,是小学语文毕业复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对阅读提出基本要求,即在阅读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从中我们可以明确,阅读复习解释词语必需在具体的语境中,不能要求纯字、词解释或直接写出某个词中的某个字的意思。
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评价框架。
一、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每次的毕业水平测试中都会出现,很多学生常常会在此失分。
在平时的复习时,我发现相当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要么过于简单以偏概全;要么词不达意,偏离了主题。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课文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和生活习性呢?
出示填空:
作者是按分段。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 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 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一、表达顺序指什么
二、理清表达顺序的目的、要求及常见的表 达顺序 (一)目的和要求:
每个意义段之间要求:1.联系要密切,要 能显示出文章的结构安排和作者思路的展开。 2.内容要集中,使每一个意义段的内容既 单一又相对完整。
(一)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
(二)总分 结构的表达顺序
(三)围绕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
具体表现在: 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 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 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 分(或从部分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 (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 从次要到主要) 等。
(二)小学课本里常见的表达顺序 A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 B按照地点的变换顺序 C按照时间的推移顺序 D按事物的几个方面顺序 E按照总分结构
三、教材中典型课文的表达顺序的把握
第一步,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写了 什么人,什么事(即文章的主要内 容)。 第二步,细读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自然段间有什么联系。 第三步,给文章划分段落后,再读全 文,检查这样是否合理、正确。
文章的表达顺序有哪些
文章的表达顺序有哪些1. 引出问题。
2. 分析问题原因。
3. 提出解决方案。
4. 阐述解决方案的优势。
5. 结语总结解决方案的重要性。
标题,如何有效应对工作中的压力。
在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已成为许多人面临的一大挑战。
长时间的工作、高强度的任务、竞争激烈的环境都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如何有效应对工作中的压力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引出问题、分析问题原因、提出解决方案、阐述解决方案的优势以及结语总结解决方案的重要性等方面来探讨如何有效应对工作中的压力。
首先,我们来谈谈工作中的压力是如何产生的。
工作中的压力主要源自于工作任务的繁重、工作时间的长久、工作环境的紧张等多方面因素。
人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工作任务,这就导致了工作压力的增加。
此外,一些工作环境也存在着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等问题,这些都会给人们带来额外的压力。
针对工作中的压力,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案来有效应对。
首先,合理规划工作任务和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和任务分配,可以有效减轻工作压力。
其次,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也是至关重要的。
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而不是被压力所压倒。
此外,适当的放松和调节也是缓解工作压力的有效方法。
可以通过运动、休息、娱乐等方式来放松自己,从而缓解工作压力。
采取上述解决方案,可以带来许多优势。
首先,合理规划工作任务和时间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压力。
其次,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
最后,适当的放松和调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持身心健康,从而更好地面对工作中的压力。
总之,有效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对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规划工作任务和时间、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以及适当的放松和调节,我们可以更好地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保持身心健康。
希望大家都能够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状态,应对各种挑战。
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的鉴赏
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的鉴赏鉴赏是人们通过特定媒体与艺术形式,逐步进入对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
它既受作品本身特性的规X,又调动鉴赏者本身的想像力,因而具有再创造的性质。
鉴赏表达技巧在高考的现代文阅读和古诗词鉴赏中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必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会答题,答好题。
下面结合高考中现代文的阅读,谈一谈对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鉴赏。
一、表达技巧的类别一般说来,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大致包括四个方面:1.作品中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技巧,如描写的技巧、表达的技巧、抒情的技巧等。
2.作品中运用的某些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烘托、反衬、抑扬(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庄谐,以及人称的运用等。
3.作品布局谋篇的技巧,如构思的技巧、线索设置的技巧、交待和照应的技巧等。
4.语言表达的技巧,如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风格的特色等。
二、鉴赏表达技巧的要求鉴赏表达技巧的要求,概括起来说有两个层面,一是揭示作品运用某种表达技巧所表达的内容,二是阐述运用某种表达技巧的表达作用和好处。
第一层面的,如1999年全国卷《创造宣言》第2题,“第四自然段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那么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又如2001年春季招生卷《黄土》第1题,“这篇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像这样的设题只要这样作答:“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的教育对象。
“万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
后一题只要答出“象征父亲,象征老一代农民,象征宽容〞就可以了。
这类试题基本上还在“理解〞的X围内。
纵观考查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全国卷,横向比较2004年15套试卷,更多的是属于第二层次的试题,即要求分析运用某种表达技巧的“作用和好处〞。
如2003年全国卷《乡土情结》第3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
第三学段阅读目标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第三学段阅读目标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阅读对于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增加知识,提高语言能力。
而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则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阅读技能之一。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其实就是要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是如何组织的。
通俗点说,就是要看懂文章的结构。
一篇好的文章会有一个清晰的结构,而我们需要通过揣摩表达顺序来理解这个结构。
以下是揣摩表达顺序的几个步骤:1.理解文章主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只有理解了文章的主题,才能准确地看出作者在文章中的表达顺序。
2.抓住文章的主旨句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抓住文章的主旨句。
主旨句往往涵盖了文章的主题和观点,而且往往出现在文章的前面。
3.观察文章的段落结构文章的段落结构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需要观察文章的段落结构,看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组织文章的。
段落结构应该是一种逻辑关系,而不是一种随意的安排。
观察文章的段落结构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4.注意信号词文中的信号词也是关键。
特别是一些转折词、承接词、比较词等都会提示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词来推测作者的思路和表述。
5.总结结构最后,在理解文章的结构之后,我们可以整理出文章的总体结构,这对我们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想表达的观点非常有帮助。
总之,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阅读技能。
通过理解文章的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点,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考试和应用场景。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种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使阅读教学散发出浓浓的)
五种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使阅读教学散发出浓浓的)课改时至今日,正向纵深发展,然而在注重“语言运用”,关注“表达方法”的今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滑进“就语言而论语言”的工具性泥潭,并套上机械训练的架子,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五种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课改时至今日,正向纵深发展,然而在注重“语言运用”,关注“表达方法”的今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滑进“就语言而论语言”的工具性泥潭,并套上机械训练的架子。
学一篇课文,当然要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思想。
但从学习语文的角度讲,其着眼点应当放在领悟语言表达形式上。
“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是从“语言”这个根上长出来的。
没有对语言的感受、理解、品味、领悟,这一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由于对语言运用的理解偏差,在引导学生领悟语言表达形式上,存在着以下几种误解:1.得意忘言语文教学中常常只关注文本内容,忽视对语言表达形式的领悟。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要遵从“语言—内容—语言”的原则,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走一个来回”,不光要引导学生借助语言理解内容,同时还要让学生领悟思想内容是怎样借助语言表达出来的。
“理解内容”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领悟表达方法解决的是“怎样写”的问题。
2.机械训练把原本有特色的“表达方式”视为语文知识,枯燥地进行条分缕析、抽丝去茧,把语文课上成了语文知识训练课,让抽象的理性认识取代了生动具体的感性体悟,味同嚼蜡。
《语文课程标准》在有关阅读教学的要求上,用的是“感受”“体会”“揣摩”“领悟”等词语,强调让学生自己去“领悟表达方法”,注重的是学生领悟的过程。
3.无目的地为读而“读”领悟表达方法的主要途径是多读,而且在语文课上要有琅琅的读书声,多读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语感的培养。
但是在一些课上,一味地让学生傻读、死读,这样低效的读是不会悟出语句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是不会悟出文章这样写好在哪里,更不会领悟出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的!我们知道:汉语言是表意文字,它有着与生俱来的形象性,“形意结合”是汉字的一大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与表达方法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如果说理解内容、体验情感是理解作者“写什么?的问题,那么揣摩表达顺序、领悟文章表达方法则是学习和借鉴作者“怎么写”的问题。
从阅读的层次上说,这一要求更高一些。
揣摩”和“初步领悟”的要求都具有一定的弹性,仍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经过自己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有所得,而非教师硬性灌输有关写作特点方面的知识。
不同文体的文章在表达方法上是各具特色的,在阅读的方法上也应该有所区别。
从第三学段开始,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目标进行了分别表述,即分别就说明文、叙事作品、诗歌提出了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基本的说明方法。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故事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这就对阅读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要求。
(1)阅读以记人为主的文章,包括各类故事、小说、回忆录、人物传记等,应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两个方面入手,在大体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的描写来理解人物的内心品质。
例如《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作者通过描写阮恒在输血时的动作、神态等,从侧面反应出小男孩胆怯而又勇敢、无助而又坚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善良、朴实的小英雄形象。
(2)阅读以叙事为主的文章,要揣摩记叙的要素和线索,即先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然后按顺序细读。
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一般有“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弄清记叙的要素,有助于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线索是记叙文中贯穿全文的脉络,是记叙文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
把握线索即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理清文章的条理。
阅读记叙文,要找出文章的线索,并沿着这条线索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进而理解全篇的思想内容。
文章的线索比较复杂,有的以时间和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游记类文章大都如此,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有的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如《将相和》;有的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如《丰碑》
(3)绘景状物的记叙文是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常常通过描写事物的形态、色彩、声音、气味以及气氛、意境等体现其特点。
阅读这类文章,我们可以用抓总起句、总结句的方法。
如阅读《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等均可采用这种方法。
(4)阅读诗歌,应以朗读、诵读和想像为主。
可分四步进行阅读。
①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知道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以便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②借助字、词典,疏通诗意。
③展开合理想像,领会诗歌意境。
诗歌,尤其是旧体诗,语言不但精练,而且有一定的跳跃性。
阅读中,一定要细读诗句,想像画面去感受、理解诗歌的美好意境。
④在反复吟诵中理解,在吟诵中想像,在吟诵中品味和升华。
(5)阅读说明文,要注意四点:
一是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知道被说明事物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二是要理清说明的顺序,知道作者是按时间、空间或事物的发展顺序介绍事物的;
三是要了解文章基本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
四是要揣摩语言的准确性。
如阅读《清明上河图》一文,首先要了解作者按照不同的空间介绍了画面的主要内容,与其他绘画作品相比,《清明上河图》除了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外,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从表达方式上说,将说明性文字与描述性文字相结合,语言生动,说明准确。
4.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和理解阅读不仅是一种思维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活动。
同一作品,读者经验不同、阅历不同、性格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同一作者因时间、心境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体会和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阅读目标部分,特别强调读者自身的个性体验。
比如“拓展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少做繁琐的分析讲解,多让学生体会感受;少做知识性讲解,多让学生阅读积累。
如读《童年的发现》一文,就要调动学生自己的情感和想像:你的童年有没有过类似的发现?你的发现被认可了还是被压抑了?你是如何理解“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
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打开,智慧和创造的火花就会进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