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文章的叙述顺序
文章的结构方式6种
![文章的结构方式6种](https://img.taocdn.com/s3/m/e5601360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4.png)
文章的结构方式6种
1.时间顺序结构:这种结构方式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组织文章内容。
文章从过去到现在,或从现在到未来,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叙述。
这
种结构方式常用于记叙文、传记等。
2.空间顺序结构:这种结构方式按照空间的位置关系来组织文章内容。
文章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从内到外等方式进行组织。
例如,旅行游记
可以按照旅行路线的顺序来叙述。
3.问题解决结构:这种结构方式将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过程依次
进行叙述。
文章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给出解决问
题的方法或建议。
这种结构方式常用于议论文、说明文等。
4.比较对照结构:这种结构方式将相似或相对立的事物进行比较和对照。
文章先介绍一方面的内容,然后再介绍另一方面的内容,并进行比较
和对照。
这种结构方式常用于对比分析、论证等。
5.因果推理结构:这种结构方式按照因果关系来组织文章内容。
文章
先介绍事件的原因,然后再介绍事件的结果或影响。
这种结构方式常用于
因果关系的叙述和解释。
6.主题和分论点结构:这种结构方式将文章按照主题进行组织,主题
下再进行分论述。
文章先介绍主题,然后再逐个介绍分论点,并对每个分
论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论证。
这种结构方式常用于议论文、科技论文等。
如何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如何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d687f73eb90d6c85ec3ac6a3.png)
在记叙文(小小说、叙事散文)阅读中,其所记的事往往不止一件,这时候就需要理清叙述的顺序,才能分清主次,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为了把事件叙述清楚并有条理,通常要用到插叙、补叙和分叙。怎样才能理清它们的顺序呢?
1.插叙:主次分明、插入它事
如果一篇记叙文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与之相关的另一件事,来交代主要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或环境,把这件事叙述完后,再接着对主要事件进行叙述,它就运用了。
2.找出文中的补叙情节,并说明其作用。
3.在罗妮和汉姆两位老师身上,有哪些可贵的为师品质?
参考答案:
1.单亲家庭的“我”遇到罗妮和汉姆两位老师,他们不但没有歧视“我”,反而鼓励“我”,尊重“我”,让“我”感受到他们带给“我”的温暖和爱,“我”最终成为一个有名的画家。
(摘自《知音·海外版》)
【赏析】
这是一篇表达对老师感恩的小小说。文中的罗妮和汉姆两位老师都对“我”这个桀骜不驯的学生充满了爱心和鼓励,尤其是罗妮老师更是用它的包容和宽厚感化了“我”这个并不喜欢她的学生。两位老师的形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小说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饱含着“我”对老师的感恩和怀念。写法上,作者并未在两位老师的外貌上下功夫,只是巧妙地进行了简笔描绘,但两位老师的亲切热情又诚恳的形象却跃然纸上,既与题目中的“素描”一词相吻合,又刻画了人物的心灵。小说正是在精炼的人物描写和情节特写镜头的推进中,体现了感恩师爱的主题,带给读者真切的感动。
再次抬起头,罗妮已经站在了我的身边。我低下头,画像轻轻地从我的桌子上飘到罗妮的手中。
“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素描!”我听见罗妮老师清脆的声音。我抬起头,她正用欣赏的眼光看着我:“南希,你的素描真的很棒!能把自己画得这么惟妙惟肖,你一定能成功!”同学们吵着要看我的自画像,罗妮却说要请汉姆老师给这幅画打完分再给他们看。”我无地自容,我把她画得这么丑,她居然还在同学们面前维护我的自尊。
文章的叙述顺序有哪些
![文章的叙述顺序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e96c9d4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b5.png)
文章的叙述顺序有哪些1. 事件发生背景。
2. 事件发展过程。
3. 事件影响和结果。
4. 事件的启示和反思。
标题,一次突发事件的全过程。
事件发生背景。
在一个平常的周末下午,我和朋友们计划去郊外露营度假,享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和宁静环境。
我们兴致勃勃地准备行装,准备踏上这次令人期待的旅程。
事件发展过程。
我们一行人驱车前往露营地点,沿途欣赏着风景,聊着天,心情愉悦。
然而,当我们抵达目的地时,却发现原本计划好的露营地已经被其他人占据了。
这让我们感到有些失望,但我们决定不被打败,开始寻找其他合适的露营地点。
经过一番搜索,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决定在那里安营扎寨。
然而,就在我们搭起帐篷准备晚餐时,突然下起了大雨。
我们被困在帐篷里,没有办法出去做饭或者做其他活动。
情绪开始有些低落,但我们相互鼓励,决定共同度过这个困难的时刻。
事件影响和结果。
雨势越来越大,我们的食物和水也开始不够,情况变得有些紧急。
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对自然环境的不了解,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决定撤离露营地,回到城市的安全地带。
在回程的路上,我们经历了一些困难,但最终安全到达了城市。
我们意识到自己在自然环境中的脆弱性和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也学到了很多关于露营和户外生存的知识。
这次经历让我们对自然环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平日里的安全和舒适。
事件的启示和反思。
这次突发事件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环境的强大和变化无常。
我们意识到在户外活动中,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我们也学到了团队合作和相互支持的重要性,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总之,这次突发事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们成长了不少。
我们决定在未来的户外活动中更加谨慎和周密地计划,同时也更加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
这次经历成为了我们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写作文有哪些顺序分析
![写作文有哪些顺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7c1e32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b.png)
写作文有哪些顺序分析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一、按时间先后顺序写。
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叙。
二、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下。
常用于写下游记、参观记、活动。
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
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四、按相同内容的类别顺序写下。
五、按总述与分述的顺序写。
1.先分后总。
2.先总后分再总。
3.先总后分后。
另一种意见是:常见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
总述与分述不属于写作顺序,而是属于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有:总分结构、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另外一、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承叙利亚就是写下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通常就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去描述。
使用这种方法,能够并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难把事件记述得有头有尾,脉络准确。
顺叙的方法可以分成以下几种:一就是全然按时间顺序记述;二是以地点的切换为顺序去描述事件;三就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去描述事件。
在描述一个事例时,由于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切换顺序往往就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就是几种顺叙的方法兼而有之。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倒叙,就是在描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协助进行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描述的线索,填入一段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描述原来的内容。
倒叙的内容Montmirail对中心内容起至补足、表述或衬托促进作用,根据中心内容的须要可长可短,但无法打破整体表现中心思想的范围,否则可以喧宾夺主、繁杂累赘。
采用倒叙时,必须精心安排不好与中心内容的贯通,并使过渡阶段自然,内容全线贯通一气。
第四讲 分析叙事特征(二)叙述顺序、腔调与节奏-2024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全国通用)
![第四讲 分析叙事特征(二)叙述顺序、腔调与节奏-2024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7124cb2c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d.png)
• (2)小说中回忆与现实交织,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 请简要分析。
• ①既能写出奶奶一家人为革命所作的贡献,又体现出 干爹对奶奶一家的愧疚和崇敬之情,使小说的主题意蕴 更加丰富、深刻。
• ②回忆与现实交织,调节了叙事节奏,使情节更加饱 满。
• ③可以从不同角度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内心情 感,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叙述顺序、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方式。如果题干已给 出具体的叙述特征,这一步可省略。
• 第二步:具体分析叙述效果。分析叙述效果,一是结合文 本对叙述特征(或手法)的内容具体分析,二是明确这种特 征(或手法)的具体效果,重在后者。
• 第三步:分条列项,规范作答。组织答案时,要将每个角 度的作用单列一条,这样答案要点更明晰。
又是奶奶站出来说话。奶奶说,大侄子,让他去吧,大娘有脚有手, 还养活不了自个儿?等革命胜利了,你跟你兄弟一起回来,大娘给你熏 野猪肉吃。
干爹跪在奶奶面前,喊了奶奶一声娘,起身,抹着眼泪快步离去。 我爹跟在干爹身后。 我爹还是个孩子,干爹怕他出意外,把他带在身边,让他当干爹的 警卫员。说是警卫员,其实是干爹在保护他,但到底还是出事了。干爹 的部队遭遇敌人袭击,埋伏在路旁的敌人,突然从灌木丛中蹿出来,枪 口对准干爹,情急之中,我爹飞身挡在干爹身前。 我爹就这样牺牲在长征路上。干爹别无选择,只能就近掩埋我爹。 干爹摘下了我爹脖子上的那只长命锁,他原本打算把它交给奶奶;见到 奶奶,他又不忍心提及我爹的死,就把它留在自己的行军箱里。
• ①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 • ②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 • ③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 • ④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高中记叙顺序及其作用
![高中记叙顺序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007cea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a.png)
高中记叙顺序及其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记叙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它以一定的顺序来描述事件,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的情节。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记叙文,了解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对于理解文章内容至关重要。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记叙的三种基本顺序:顺叙、倒叙和插叙。
1. 顺叙:顺叙是最常见的记叙方式,它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束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
这种方式能够让读者清晰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使故事情节连贯,易于理解。
2. 倒叙:倒叙则是将事件的结局或某个关键部分放在开头,然后再回溯事件的起因和经过。
这种方式常常用于制造悬念,引发读者的好奇心,使他们更深入地探究事件背后的真相。
3. 插叙:插叙是在顺叙的过程中,插入与主要事件相关的另一段故事或回忆。
这种方式可以丰富故事的内容,提供更多的人物背景或事件的背景信息,使故事更加饱满。
接下来,让我们分析一下这三种记叙顺序的作用。
1. 顺叙的作用:顺叙可以帮助读者系统地了解事件的整个过程,使故事情节连贯,易于理解和接受。
同时,顺叙也有助于作者有条理地展开故事,使文章结构清晰。
2. 倒叙的作用:倒叙能够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事件。
通过将结局或关键部分放在开头,倒叙可以有效地设置悬念,为故事增添趣味性。
3. 插叙的作用:插叙可以丰富故事内容,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人物和事件背景信息。
通过插入与主要事件相关的另一段故事或回忆,插叙可以使故事更加饱满,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同时,插叙还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组织文章结构,使文章更加有条理。
在实际写作中,作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记叙顺序。
例如,如果要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顺叙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如果要设置悬念或突出某个关键点,倒叙可能更为合适;如果要丰富故事内容或提供更多背景信息,插叙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了解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对于理解文章内容至关重要。
通过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这三种记叙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深入探究故事的内涵和意义。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https://img.taocdn.com/s3/m/5bc7697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8.png)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常见的写作顺序大致可以分为五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因果顺序和比较对照顺序。
在不同的写作场景中,选择合适的写作顺序可以让文章结构更加清晰,逻辑更加有条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五种常见的写作顺序。
一、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或论证。
这种顺序常常用在叙事作品、历史文章等涉及时间线索的写作中。
通过时间顺序,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
例如,写一篇旅行日记时,可以按照旅行的时间顺序,逐个叙述旅行的各个阶段、景点、经历、感受等等。
这样读者可以像亲身经历一样跟随着游记的时间线,了解整个旅行的脉络。
二、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是按照地理空间或空间关系进行叙述或论证。
这种顺序常用于描述某个地理位置的特点、分析某个空间区域的问题等。
通过空间顺序,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地理位置和空间关系。
例如,写一篇城市介绍文章时,可以按照不同的地理位置或区域,逐个介绍城市的特点、景点、文化等。
这样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城市的方方面面。
三、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按照逻辑关系进行叙述或论证。
这种顺序常用于分析问题、提出论点、论证观点等。
通过逻辑顺序,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如,写一篇议论文时,可以按照论点的递进或反面驳斥,逐个提出论据、进行逻辑分析和论证。
这样读者可以明确看出观点和论证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因果顺序因果顺序是按照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叙述或论证。
这种顺序常用于分析问题的原因和结果、推理论证等。
通过因果顺序,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例如,写一篇问题解决文章时,可以按照问题的发生原因、可能的结果、解决方法等顺序进行叙述。
这样读者可以了解问题产生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五、比较对照顺序比较对照顺序是按照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叙述或论证。
这种顺序常用于分析事物的特点、优缺点、相互关系等。
通过比较对照顺序,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事物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关系。
记叙顺序的判断和作用
![记叙顺序的判断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4f7fa2a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11.png)
记叙顺序的判定与作用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是语文的重要考点之一。
一、四种记叙顺序的定义及作用。
(一)顺叙顺叙即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
它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
1、时间顺序是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时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时间的词语。
2、空间顺序是按照事物空间结构的存在方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描写,有利于全面介绍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3、事情发展顺序是以事件进程的先后来安排写作顺序。
其实它也是按时间先后来写,只不过,它不强调时间性,而是侧重事情谁先谁后。
语言标志上往往是“首先”“其次”“然后”这样的词语比较多。
顺叙的作用是使文章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二)倒叙倒叙是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倒叙绝不是整篇由尾到头的逆向叙述,提到开头先叙述的结局或最突出的片段,在全文中只是一个局部,其下文才是主体。
而主体部分仍是顺叙的手法。
倒叙的作用是强调突出,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点明主旨等,同时避免了结构的单调。
(三)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插叙的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①交代……内容(概括出插叙段的内容)。
②补充交代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更曲折。
因为插叙是中断叙事的线索,插入与主要情节相关的文字。
这样的文字破坏了原有叙事的线索,让整个故事情节更波澜。
从这个角度分析,就可以看出“使故事情节更曲折”的作用。
③为下文……作铺垫。
通过分析插叙段的内容,解答出为后文哪部分内容作铺垫。
④突出中心(或主题),使人物形象鲜明。
在记叙文阅读中,作者有意识地运用插叙,往往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这种目的是与文章的中心相关的。
(四)补叙补叙也叫追叙,补叙则是指在故事的后续部分,对之前的情节进行解释或补充,补入的内容是中心事件发展的有机环节,可放在篇中,但大多放在篇末,补叙去掉后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理解文章中的叙述顺序课件
![理解文章中的叙述顺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b14d4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6c.png)
理解文章中的叙述顺序课件在我们阅读和欣赏文章的过程中,理解叙述顺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它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帮助我们打开文章的奥秘之门,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深入领略文章的魅力。
那么,什么是叙述顺序呢?它又有哪些常见的类型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叙述顺序,简单来说,就是作者在讲述故事或阐述观点时所采用的先后次序。
不同的叙述顺序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感受和理解难度。
常见的叙述顺序主要有以下几种:顺叙,这是最为常见和自然的一种叙述方式。
作者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从起因、经过到结果,依次展开。
比如,“我早上起床,洗漱完毕后吃了早餐,然后出门去上班。
”这种顺序符合我们日常生活的逻辑,读者能够轻松地跟上作者的思路,清晰地了解事情的发展脉络。
倒叙,则是先把事件的结局或者某个重要的情节放在开头,然后再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事件的起因和经过。
比如,“当我站在领奖台上,手捧着奖杯的那一刻,我的思绪不禁回到了几个月前那个艰苦训练的日子。
”倒叙能够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继续阅读下去的欲望。
插叙,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与之相关的另一件事。
比如,“正在我为考试成绩发愁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小时候妈妈对我的鼓励,那次鼓励让我重新振作起来。
”插叙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补充必要的背景信息,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节更加完整。
了解了这些常见的叙述顺序类型后,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理解叙述顺序如此重要。
首先,正确把握叙述顺序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不同的叙述顺序会影响我们对事件的感知和理解。
如果我们不能分辨出作者采用的叙述顺序,就可能会在阅读过程中感到困惑,无法理清事件的发展逻辑。
其次,理解叙述顺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作者选择某种叙述顺序往往是有其用意的。
通过顺叙,我们能感受到事情的自然发展;通过倒叙,能感受到作者想要强调的重点或者制造的紧张氛围;通过插叙,能体会到作者为了丰富内容而做出的精心安排。
如何分析一篇文章的叙述方式
![如何分析一篇文章的叙述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0e50257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9.png)
如何分析一篇文章的叙述方式文章的叙述方式是作者对于事件或话题进行描述和叙述的方式。
通过分析一篇文章的叙述方式,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和情感表达。
以下是一些分析文章叙述方式的方法和技巧。
1. 文章结构分析:首先,可以观察文章的结构。
大部分文章都遵循一个基本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通常用于引入主题,正文是作者对主题的具体展开,而结论则是对主题的总结和结论。
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观察正文部分的组织方式。
文章的正文部分可能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问题解决顺序、因果关系等不同的组织方式。
通过观察这种组织方式,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叙述逻辑和线索。
2. 词语和修辞手法分析:其次,可以分析文章中使用的词语和修辞手法。
作者通过选择特定的词语和运用修辞手法来达到不同的叙述效果。
例如,使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可以让读者更加具体地感受到事件或情境;使用比喻、暗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艺术效果和说服力。
此外,还可以分析文章中的情感色彩。
作者可能通过积极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来传递喜悦、激动或赞赏等情感,也可能通过消极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来传递担忧、愤怒或批评等情感。
通过观察这些情感色彩,可以进一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 符号和比喻分析:另外,可以观察文章中使用的符号和比喻。
符号是作者通过具体事物或象征性的表达来传递隐含意义或理念的方法,而比喻则是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类比来加深对某一事物的理解。
通过分析文章中使用的符号和比喻,可以揭示出作者的隐含含义和视角。
4. 语气和语态分析:最后,可以分析文章的语气和语态。
作者的语气可能是客观、中立的,也可能是主观、感情化的。
语态可以是第一人称,表明作者对主题有亲身经历或观点;语态也可以是第三人称,以客观的视角进行叙述。
通过分析文章的语气和语态,可以了解到作者的立场和态度。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较为全面地理解一篇文章的叙述方式。
对于理解和阅读文章有很大的帮助。
理解文章中的叙述顺序课件
![理解文章中的叙述顺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0e729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0.png)
理解文章中的叙述顺序课件在我们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叙述顺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
它就像是一条无形的线索,引领着读者在文字的世界中穿梭,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一下文章中的叙述顺序。
一、什么是叙述顺序叙述顺序,简单来说,就是作者在讲述故事或阐述观点时所采用的先后顺序。
常见的叙述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等。
顺叙,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自然的一种叙述方式,它能够让读者清晰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像沿着一条平坦的道路稳步前行。
倒叙,则是先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重要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叙述,然后再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这种叙述方式往往能够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插叙,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与之相关的另一件事。
它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补充说明一些背景信息,使故事更加完整和生动。
补叙,通常是在叙述结束后,对前文所涉及的某些内容进行补充交代。
它能够进一步完善情节,让读者对整个事件有更全面的了解。
二、不同叙述顺序的作用顺叙的优点在于其条理清晰,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容易让读者跟上作者的思路。
比如在讲述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时,从出生到上学、工作,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开,读者能够很容易地理解这个人的人生轨迹。
倒叙则能够通过先展示结果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例如,一部悬疑小说可能会以一个神秘的犯罪现场开篇,然后再逐步回溯犯罪的过程和原因,让读者始终保持紧张和好奇。
插叙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增加故事的层次感。
比如在描写一场战争时,插入战士们的家庭背景和他们战前的生活,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战士们的内心世界和战斗的意义。
补叙则能够弥补前文叙述中的遗漏或不足,让读者对整个事件有更清晰的认识。
比如在讲述一个历史事件时,在结尾补充一些相关的后续影响和评价,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把握事件的意义。
写作特点答题模板阅读理解
![写作特点答题模板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6c60083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64.png)
写作特点答题模板阅读理解一、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首先要注意文章标题的形式及作用。
第一,分析文章的情节。
文章的情节很重要,如果把文章的主体比作“灵魂”,那么情节就是“血肉”。
文章有血有肉,才有生命力。
分析文章的情节是否完整,就常见的记叙文来说,就要看它任何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
如果是说明文,就看文章是否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解说或对抽象事理的阐述,是人们对事物的形象、性.质、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或得有关知识。
如果是议论文,就要看它是否具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论点是否鲜明,论据是否确凿,论证是否合逻辑。
第二,分析文章的叙述顺序。
文章的结构完整,要求材料安排得合理,使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这主要表现在文章的叙述顺序上。
1、顺叙。
就是安时间的先后和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
2、倒叙。
就是先写出事情的结果或发生的某-突出的片段,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对事件的发生、发展进行叙述。
了、插叙。
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暂时中断,穿插一段写中心事件相关的事情,然后再转入顺叙。
第三.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
好的开头,引人入胜;好的结尾,余味无穷。
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自然收尾,干脆利落;提出问题,吸引读者;二、写作特点答题模板如下:1、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2、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3、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4、立意: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写作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
2、排比: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3、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激发读者的4、夸张:突出所描绘的事物或情境的特点。
5、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6、反复: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文章的叙述方法有哪些
![文章的叙述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c1bb2ba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2.png)
文章的叙述方法有哪些在写作中,叙述方法是指作者用来描写事件、叙述故事情节或者表达观点的方式和技巧。
不同的叙述方法可以帮助作者更生动地呈现故事情节、加强感染力、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叙述方法:1. 时间顺序叙述:时间顺序叙述是最常见的叙述方法之一,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使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事件的经过和发展。
时间顺序叙述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故事发展的逻辑,使整个故事更加连贯。
2. 逆时间顺序叙述:逆时间顺序叙述是一种在时间上逆向进行的叙述方式,即从故事的后期开始,然后回溯到故事的起始点。
这种叙述方法可以增加悬念和紧张感,吸引读者的兴趣,同时也能让读者思考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3. 描述叙述:描述叙述是通过描写事物的感官细节来讲述故事。
通过生动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故事中物体的形状、颜色、声音等特征,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故事的情境中。
4. 对话叙述:对话叙述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进行叙述。
对话可以帮助作者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同时也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故事中的情节发展。
5. 内心独白叙述:内心独白是通过人物的内心世界来进行叙述的一种方式。
通过描述人物内心的想法、感受、疑惑等,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心理活动,增加作品的情感亲和力。
6. 回忆叙述:回忆叙述是通过回忆故事的主人公来进行叙述的一种手法。
通过回忆,读者可以了解主人公的过去经历和成长轨迹,这种叙述方式能够给人一种温馨和感人的感觉。
7. 全知叙述:全知叙述是指作者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在全知观察者的角度进行叙述。
全知叙述可以让读者了解到多个人物的思想、感受和观点,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故事。
这种叙述方式常用于复杂情节的小说和长篇作品中。
8. 人称叙述:人称叙述是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视角进行叙述。
第一人称叙述可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主人公的情感和经历,增加读者的代入感;而第三人称叙述则可以提供更客观的观察和分析,对于描写多个人物的关系和互动更有优势。
写作中如何进行合理的叙述顺序安排
![写作中如何进行合理的叙述顺序安排](https://img.taocdn.com/s3/m/42088e2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18.png)
写作中如何进行合理的叙述顺序安排在写作中,合理的叙述顺序安排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好的叙述顺序可以使文章逻辑清晰,内容连贯,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常用的合理的叙述顺序安排。
一、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一种常见的叙述顺序,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这种顺序安排适用于叙述历史事件、过程演变等内容。
通过时间顺序,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具有较强的连贯性。
例如,如果写一篇关于一个人的成长经历的文章,可以从他小时候的经历开始,然后按照年龄逐渐递增的顺序进行叙述,最后叙述到他成年后的经历。
二、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是按照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或者关系进行叙述的顺序。
这种顺序安排适用于叙述地理位置、场景描写等内容。
通过空间顺序,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比如,如果写一篇旅游攻略的文章,可以按照旅游线路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将各个景点的位置和特点描述清楚。
三、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叙述的顺序。
这种顺序安排适用于叙述观点阐述、论证论点等内容。
通过逻辑顺序,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论点,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例如,如果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可以按照问题描述、原因分析、解决方案等逻辑顺序进行叙述,使读者能够逐步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原因和解决方法。
四、重要性顺序重要性顺序是按照事件或观点的重要程度进行叙述的顺序。
这种顺序安排适用于叙述事件的重要性、观点的重要程度等内容。
通过重要性顺序,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文章中各个部分的重要程度,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如果写一篇关于食品安全的文章,可以按照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递减的顺序进行叙述,先叙述重要性最高的食品安全问题,再逐渐叙述次要问题。
综上所述,合理的叙述顺序安排对于一篇好的文章至关重要。
根据不同的内容和需求,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叙述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和重要性顺序等,以提高文章的逻辑性、连贯性和说服力。
写作中如何进行合理的叙述顺序安排
![写作中如何进行合理的叙述顺序安排](https://img.taocdn.com/s3/m/16a49eb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39.png)
写作中如何进行合理的叙述顺序安排在写作中,叙述顺序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文章内容的组织结构和表达效果。
一个合理的叙述顺序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观点,并且有助于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逻辑性。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合理的叙述顺序安排。
一、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开始写作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整篇文章所要传达的主旨或主题,也是写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只有明确中心思想,才能确定叙述的内容和顺序。
二、根据中心思想确定叙述顺序1. 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最常用的叙述顺序之一。
按照时间线索进行叙述,可以按照事件的发生顺序或者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编写文章。
比如,我们可以按照过去、现在、将来的顺序叙述一个事件的发展过程,或者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一个人的经历。
2. 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是根据地理空间的位置进行叙述的一种方式。
可以按照从一地到另一地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的叙述顺序。
比如,我们可以按照从城市到农村的顺序描述环境变化,或者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描写一个建筑物的结构。
3. 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进行叙述的方式。
可以按照因果关系、比较关系、分类关系等进行叙述。
例如,我们可以按照因果关系叙述一个问题的成因和结果,或者按照比较关系叙述两种观点的优劣,或者按照分类关系叙述一个概念的各个方面。
4. 重要性顺序重要性顺序是根据事物的重要程度进行叙述的方式。
可以按照重要性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叙述。
例如,我们可以按照重要性顺序叙述一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或者按照重要性顺序组织一篇新闻报道的内容。
5. 问题解决顺序问题解决顺序是针对解决一个问题或者回答一个问题进行叙述的一种方式。
可以按照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总结等步骤进行叙述。
比如,在一篇议论文中,可以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接着提出解决方案,并最后进行总结。
三、合理运用过渡词语在叙述顺序的安排中,过渡词语的使用非常重要。
过渡词语可以连接不同段落和句子,使整篇文章更加流畅连贯。
叙述的顺序
![叙述的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6f3651f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2.png)
叙述的顺序叙述的顺序通常是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来组织内容。
下面是三种常见的叙述顺序及其特点:一、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组织叙述内容的方式。
具体表现为,首先介绍事件的背景或起因,然后逐一描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和结果,最终做出总结或评价。
这种叙述顺序常用于叙述历史事件、个人经历、活动过程等内容。
例如,一篇关于自己参加比赛的叙述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展开:7:00,我起床准备比赛。
8:00,到达比赛场地,报名等准备工作。
9:00,比赛正式开始,我在第一轮比赛中表现不佳。
10:00,进入第二轮比赛,我调整状态后表现不俗,成功晋级。
11:00,进入决赛,紧张但全力以赴,最终成功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12:00,比赛结束,所有选手共同分享比赛经验,回到家。
空间顺序是按照物体、事物、事情的位置、先后次序等在空间上的关系,来组织叙述内容的方式。
它首先呈现空间图像,然后按照空间范围逐步展开事件发生的过程。
通常用于叙述旅游景点、特定场所等。
首先,我到达这座城市,前往一个火车站。
然后,我前往一座著名的城堡,参观其中的展览。
接下来,我走到街头,看到了很多特色小店、餐厅和咖啡馆,在这里购物和品尝当地美食。
最后,我去了一座著名的公园,欣赏了美丽的风景和自然景观。
三、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按照某种逻辑关系组织叙述内容的方式。
这种顺序组织主要是根据前后文之间的关系,由先到后,由结果到原因等相应的关系来安排文章的结构。
逻辑顺序是表达作者思想的重要方式,可以使文章极具说服力。
首先,介绍人们普遍的熬夜习惯,以及晚睡晚起的危害。
然后,列举早睡早起带来的好处,如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等。
接着,分析造成晚睡晚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如安排好作息时间、减少使用手机等。
最后,强调早睡早起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号召大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叙述的顺序
![叙述的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b891a15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7.png)
叙述的顺序叙述的顺序是指在文章或故事中,描述事件、情节或论点时所采取的先后顺序。
正确的叙述顺序可以使文章或故事更加连贯、清晰,让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接受所表达的观点。
在中文写作中,叙述顺序有多种方式,以下是其中几个常见的顺序:1. 时间顺序: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适用于回忆、故事、描述过程等类型的写作。
讲述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时,可以按照年龄递增的顺序来叙述每个阶段所发生的事件。
2. 空间顺序:按照地点或空间位置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这种顺序适用于旅行、探险、景观描述等类型的写作。
描述一次游览古城的经历时,可以按照游览的路径或景点的地理位置来叙述。
3. 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进行叙述。
这种顺序适用于说明、分析、论证等类型的写作。
解释一个观点时,可以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由因果关系、对比等逻辑关系进行叙述。
4. 重要性顺序:按照事物的重要程度进行叙述。
这种顺序适用于归纳、总结、评价等类型的写作。
总结一个项目的成果时,可以按照重要性的先后顺序来叙述各项成果。
5. 随机顺序:按照个人喜好或记忆的随机顺序进行叙述。
这种顺序适用于个人随笔、回忆录、见闻录等类型的写作。
这种叙述顺序没有固定的规则,可以根据个人的情感和感受进行安排。
无论采用何种叙述顺序,都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逻辑性:叙述的先后顺序应该合乎逻辑,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或观点的表达。
2. 连贯性:叙述的各部分应该有衔接,使整篇文章或故事能够流畅地展开。
可以通过使用过渡词语、连接词、时态、代词等手段来实现。
3. 清晰性:叙述应该清晰明了,避免产生歧义或困惑。
可以通过使用具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来实现。
4. 重点突出:叙述的顺序应该能够突出文章或故事的重点,使读者能够明确理解作者的意图。
在实际写作中,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的不同,可以选择适合的叙述顺序。
合理的叙述顺序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表达的内容,从而增强文笔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叙述的顺序
![叙述的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7d7a8b13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a.png)
叙述的顺序叙述的顺序是写作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它关乎到文章的逻辑性和清晰度,也关系到读者的理解和阅读体验。
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叙述顺序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主题句和段落结构在写作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文章的主题句。
主题句是文章的核心思想所在,也是整篇文章的中心。
因此,我们需要在构思文章时确定好主题句,并在每个段落的开头呈现出来。
这样可以使读者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同时也有利于编排文章的内容。
在确定了主题句之后,我们还需要注意每个段落的结构。
一般来说,一个段落应包含一个中心思想,通过主题句的展开和拓展来阐述和论证这个思想。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主题句来组织段落的具体内容,让文章的逻辑性更强。
二、时间和逻辑关系在编排文章内容时,我们还需要考虑时间和逻辑关系。
时间指的是事件的发生顺序,逻辑关系则是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联系和推理关系等。
在描述事件时,我们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呈现,或者根据逻辑关系来展开。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文章中的过渡句,以便顺畅地连接各个段落和事件。
另外,在叙述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用折叠、交叉叙述等方式,以增加文章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三、阅读习惯和心理预期最后,我们还需要考虑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心理预期。
一般来说,读者会希望首先读到的是最重要的信息和核心内容,因此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文章的开头。
另外,读者还喜欢看到有趣的、新奇的和引人入胜的内容,因此我们需要在文章中注入一些趣味性和情感力量,吸引读者的眼球。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读者的心理预期,不要过于随意地打破读者的心理规律,以免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总之,叙述的顺序对于文章的质量和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需要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主题句、段落结构、时间和逻辑关系、阅读习惯和心理预期等方面,保持思路清晰,组织得当,让文章更具说服力和可读性。
文章的叙述方法有哪些
![文章的叙述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8f8850c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d.png)
文章的叙述方法有哪些文章的叙述方法是指文章内容的组织结构、叙述顺序和表达方式等。
不同的叙述方法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法和策略,达到不同的效果和目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叙述方法。
一、时间顺序叙述法时间顺序叙述法是按照事物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叙述的一种方法。
它通常以事情的发展过程为主线,按照从早到晚、从前到后的时间顺序排列,将事件的发展历程有条不紊地展示给读者。
这种叙述方法适用于讲述事物发展、历史演变等内容。
二、空间顺序叙述法空间顺序叙述法是按照空间位置或物体之间的关系来叙述的一种方法。
它通常以空间位置关系为主线,将事物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远及近等方式排列,给读者展示与事物相关的空间分布情况。
这种叙述方法适用于描述事物的构造、布局、地理位置等内容。
三、递进顺序叙述法递进顺序叙述法是按照思想、观点、论据递进关系来叙述的一种方法。
它通常以逻辑关系为主线,将信息按照从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点及面的方式排列,逐步展开论述。
这种叙述方法适用于阐述观点、论证论点、推理推断等内容。
四、因果顺序叙述法因果顺序叙述法是按照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叙述的一种方法。
它通常以因果关系为主线,将信息按照从原因到结果、从结果到原因的方式排列,展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种叙述方法适用于分析原因和推理结果,用来说明事物发生的原因或结果。
五、对比顺序叙述法对比顺序叙述法是按照事物之间的对立或相似关系来叙述的一种方法。
它通常以对比关系为主线,将相对的特点按照对比或相似的方式排列,从而突出事物之间的对比或相似之处。
这种叙述方法适用于对比事物之间差异或相似性,并加深读者对信息的理解。
六、倒叙顺序叙述法倒叙顺序叙述法是按照时间的倒退或故事发展的后半段先于前半段的顺序来叙述的一种方法。
它通常以时间倒退为主线,将事件或故事从后往前叙述,为读者创造出一种悬念、忧虑、回顾的效果。
这种叙述方法常用于引人入胜的小说、悬疑故事等文本。
七、主题式叙述法主题式叙述法是按照文章的主题或主要观点来叙述的一种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新教育集团个性化教案
教学主题:
四年级阅读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弄懂叙述的顺序,指导学生阅读时注意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表达的。
2.能联系实际分析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过程:
1.导入
游戏导入:击鼓传花,复习上节课知识点
2.呈现
一、激趣导入
一支考古队在地下挖出一个宝箱。
箱盖四周用篆书刻着四句话:“日黄穷欲楼依入里上更山层河一白尽海目千流”。
这四句话的每个字都是一个按键。
可是依照这四句话的顺序按键,宝箱却打不开。
考古队中的一位叔叔想了想,把这20个按键重新依照另一种顺序逐次按一遍,宝箱就打开了。
请问,你知道那位叔叔是依照什么顺序把20个字后重新排列起来的吗?
学生回答,因为这是一首古诗,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读写例话──了解叙述的顺序。
二、理解顺序
你是如何理解顺序这个词的?在日常生活中,那些事情是按照顺序来的?大家联系实际说说。
生说涉及较为广泛,可能说到“站队”“上车、下车”“排队购买”“打扫卫生先洒水再扫地”等内容。
教师要给予肯定。
是的,生活中是离不开顺序的,一篇文章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也是有一定顺序的。
了解了叙述的顺序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初读例话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课文,都是按照一定顺序写的。
认真读读课文,说说通过阅读你了解了些什么?
学生说要点,教师随机评价。
2、接下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珍贵的教科书》一文,想想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围绕“教科书”,按照渴望得到教科书──去印刷所取书──保护教科书──教科书激励“我”前进,这样的顺序来记叙的。
)
3、本单元我们还学习了《爸爸和书》《黄继光》《壮丽的青春》,小组讨论下,这些文章都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小组汇报。
讨论提纲:
⑴三篇文章分别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⑵你是通过那些地方来了解的文章的写作顺序的?
《黄继光》时间先后顺序,《珍贵的教科书》事情发展的顺序,《爸爸和书》地点的转换顺序。
这里要求学生大致有个了解,不一定非让学生明白是按照哪种顺序写的。
四、再读例话
1、再读课文,把你认为重点的句子画出来,结合你学习过的课文说说你是如何了解这些话的。
“一篇文章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是有一定的顺序的。
”(叙述事情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否则说的颠三倒四,让人听了半天不知道所以然,听不明白。
)“了解叙述的顺序,能帮助我们清楚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正是因为文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我们才能够在理解文章的时候比较容易,不会因为顺序混乱而出现理解的偏差。
)2、你认为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先讲了文章是有一定的顺序的──以《珍贵的教科书》为例说明叙述的顺序──阅读、习作、说话都要注意一定的顺序。
3.练习与检测
在我们学校小学部的教学楼前有一块操场,在操场的两边各有一排白杨树。
白杨树的主干和支干都是直的,它的叶子像颗“心”。
它的生长速度较快,现在已有三、四层楼那么高了。
到了春天,白杨树长出新的枝条,被春姑娘抽出细小嫩绿的叶子,像穿上绿色的新衣裳似的,美丽极了。
到了夏天,白杨树的枝叶长得郁郁葱葱。
在课间,我们常在树荫底下赛跑、唱歌、游戏,它像一把大阳伞似的,为我们遮挡强烈的太阳光。
到了秋天,白杨树的叶子都枯萎了,随着秋风的阵阵吹过,心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踩在厚厚的落叶上,仿佛昌站在海绵上,非常柔软。
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好像一群黄色的小飞机飞起来了,非常壮观。
到了冬天,黄叶落尽,白杨树赤裸裸的,我真担心它是否会被冻坏,来年春天是否还会长出绿叶。
挺立在操场边上的这些白杨树,是我们校园生活的见证,它们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
我爱它们。
这篇文章先讲了什么,然后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4.小结
每一篇文章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这样,文章才会有条理,所要表达的意思才会刘畅、清晰,通过了解文章的报答顺序,能够更好地体会坐着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5.作业
房屋演变史
房屋是人类栖息的场所,是人类征服自然亦是自身发展的一种象征。
到了半坡氏族期间,人类才完全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出自己的房屋--用双手堆砌而成的石屋。
这种石屋的顶是用草铺盖的,呈圆锥状。
屋的形状并不规则,屋体一半在地面以下。
几个这样的屋聚在一起,便成为当时的村落。
后来,随着人类文化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建造房屋。
于是经过人们精工雕凿、科学拼接的木屋和石屋,以及木石土合用的各种形式的房屋,大量建筑起来,以至发展为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和寺庙建筑群。
由于历史文化亦或风俗习惯的不同,不同民族的人们又创造了各式不同的房屋。
云南傣族的竹楼,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马,方便安全凉爽卫生;黄土高坡的人们则因地制宜,掘土为屋,建造出一排排冬暖夏凉的窑洞;草原上的蒙古民族更是造出了遮风避雪、随意搬迁的活动房屋毡包。
各种房屋不一而足,无一不表现了人类创造的艰辛和伟大。
近代的房屋,在本质上又有了巨大变革。
人们不再单纯地依靠天然材料,而是采用钢筋水泥等人工材料,而且更加重视房屋内外的装饰。
例如在墙壁上镶瓷砖,甚至涂上金粉,使得房屋变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这些建筑,无论从结构还是外观,都远远超过了古代房屋。
人们在各式各样的房屋中从事活动,可以说,房屋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人类从学会制造工具的那天起,就和动物分了家。
人类既然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当然在填饱肚子的同时,也就想到了为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栖息环境。
现代社会,进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
房屋在性能、功用方面出现了新的突破。
例如,有的房屋可以抵御地震。
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座圆堡形房屋,经受了6.2级地震,却“毫不动容”;有的房屋可以模拟地球外的空间环境,成了地球上的太空站。
现代的房屋已不再是仅仅供人们遮风避雨、生活起居的庇护所,它为人类提供了生产、科研以及一切发展现代文明的实验所和工场。
由于人口猛增,房屋的需要量太大,人们不得不向高空发展,于是摩天大楼拔地而起。
据统计,一座高300层的摩天大楼可以住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
最早的房屋应推山顶洞人居住的铺有干草的洞穴。
这种房屋,恐怕除了人类自己劳作之外,更多的还是大自然的恩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越来越多的欲望,在将来,人类不会满足于仅仅生活在地球大陆上,“海底龙宫“,“星球别墅”,“空中楼阁”的出现,大概也为期不远了。
1.文章是按()顺序来介绍房屋演变的历史。
A.空间
B.内外
C.时间
D.逻辑
2.随着时代的发展,房屋发生了什么巨大的变化?从文中找出其发展过程。
3.同学们,你们心中理想的房屋是什么样的?请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