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叙述顺序
写作文有哪几个顺序叙述
![写作文有哪几个顺序叙述](https://img.taocdn.com/s3/m/aa13ce1ff705cc17542709a7.png)
写作文有哪几个顺序叙述记叙的顺序写记叙文,要有个顺序。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只有安排得恰当,才能叙述得条理清楚。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
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用三个事例,从三个方面歌颂了志愿军的高贵品质。
第一个事例重在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第二个事例表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热爱,第三个事例则展示了志愿军崇高的精神境界。
这三个事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在叙述一个事例时,由于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几种顺叙的方法兼而有之。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我们读过不少倒叙的文章,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一件小事》、《回忆我的母亲》、《记一辆纺车》等。
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写作文一般有什么顺序
![写作文一般有什么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6fd4ffa4b307e87100f696d3.png)
写作文一般有什么顺序一、记叙顺序: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也叫事情发展顺序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如:《背影》《走一步,再走一步》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再接着原线继续叙述.)如:《羚羊木雕》二、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常采用这种顺序. 2、空间顺序:按照空间方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常采用这种顺序.游览顺序是空间顺序的一种.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逻辑:思维的规律)常见的逻辑顺序有:①从主到次:《中国石拱桥》第9段成就原因②从简单到复杂:《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③从概括到具体:《中国石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④从整体到局部:《苏州园林》全文结构⑤从现象到本质:《恐龙无处不在》南极化石—大陆漂移⑥从结果到原因:《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行星撞击除此之外还有:从特点到用途、从一般到特殊,从原因到结果等等.总之,只要明确了不是时间和空间顺序,一般都是逻辑顺序. 三、论证顺序. 1、时间上从古至今; 2、范围上由中及外; 3、论证力度上由小到大(真实、具体、权威,有说服力的论据更有论证力度)拓展资料 1.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事物的。
介绍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
一般以时间先后及发展阶段为序进行说明,比如写生物以繁殖生长过程为序,写事物以形成演变过程为序等 2.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的方位为序说明事物的。
说明形状和构造的实物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
—是按实物的空间位置或构成部分,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东西南北等次序,根据情况灵活安排。
3.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理的关系来安排先后顺序的,这样安排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和现象,以及介绍事理的说明文往往使用这种顺序。
一般按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进行说明。
记叙顺序及作用
![记叙顺序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969fff3f705cc17552709c1.png)
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了解记叙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我):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你):便于情感交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第三人称(他):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附:实题演练)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附:实题演练)](https://img.taocdn.com/s3/m/5e509ddf9b6648d7c0c74639.png)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附:实题演练)一、定义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五种。
二、种类1.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2.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边叙述,3.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4.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5.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6.分叙,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三、特点1.顺叙法: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2.倒叙法: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
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3.插叙法: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
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
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
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4.补叙法: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
文章写作的顺序有以下五种
![文章写作的顺序有以下五种](https://img.taocdn.com/s3/m/f2f2675fccbff121dd3683d5.png)
文章写作的顺序有以下五种:?一、事情的发展顺序? 这种方法多适用于记叙文,按“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来写的,但有的文章会少一个或几个环节,基本按“起因——经过——结局”来构建的。
如《草船借箭》? 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出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
? 发展:周瑜不给诸葛亮造箭的材料,进一步增加诸葛亮造箭的难度,诸葛亮巧妙地做好借箭的准备。
高潮: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 结局: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二、按时间顺序? 常用于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
如《雷雨》: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如:《美丽的小兴安岭》? 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写的。
?三、按空间位置的变化顺序? 一般用于游记、参观记、写活动和写景物等文章,常常会因为作者观察的顺序、观察的地点的变化而存在空间位置的变化。
这种方法只要抓住文章中能够标明的地点,空间转移的词句,|就很容易地理清构段的形式。
? 如:《草原》,按人物活动场所的转移可理清段落了。
初入草原——进入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蒙古包外的送别。
?四、按事情的不同方面顺序? 常用用于说明文的文章,描写状物时,也会用这种方法。
如:《鲸》鲸有大小——鲸的类属和种类——鲸的生活习性? 从表面上看都是写鲸的,但是作者是通过不同的几个侧面分别叙述的,让人感到有条有理。
?五、文章的特定结构形式?1、开头有总起如:《翠鸟》写翠鸟的外形特点一段:? 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2、先总后分? 如《圆明园的毁灭》第三自然段,最后的总结的句子:“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3、总——分——总如:《鸟的天堂》第8自然段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哪些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3e527b5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a.png)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哪些常见的五种写作顺序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总述分述顺序。
时间顺序是文章常见的记叙、说明顺序之一,其常见的时间用语有:凌晨、破晓、早上、上午、中午、下午等。
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的方位为序说明事物的,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东西南北等。
事情发展顺序是条列式结构方法之一。
撰写过程中,涉及到事物发展情况,则以事物发展为序来安排条文。
它具有明确的时间概念,事物发展的线索清楚,便于读者掌握事物的发展过程,给予读者鲜明的印象。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
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这是常见的说明顺序之一。
总述分述顺序也叫“总分总”,是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的解析文章的一种结构方式。
开头提出论点(开门见山),中间若干分论点,结尾总括论点(或重申论点,或总结引申),而几个分论点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层递关系、对比关系等等,但不能是包含关系或交叉关系。
写作顺序和倒序的区别是“倒叙”,“倒叙”是一种逆时序。
这种时序容易产生吸引人注意力的效果。
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电影及小说创作中常用。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
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写作顺序和写作手法区别1、先叙后议法。
记叙顺序及作用
![记叙顺序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72eef98a76e58fafbb00359.png)
记叙文阅读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
)如:《最后一课》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如:《背影》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如:《故乡》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略)5、如何区别倒叙和插叙?所谓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后来发生的某件突出的事情提前到前边来写,然后按顺叙的方法叙述事件。
所谓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即在一件事情的叙述经过中穿插进另一件事情。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插叙不属于叙述线索,插叙的内容一般只是一个片段,不是情节的主要环节;倒叙则属于主要叙述线索,内容是事件的结构或主干情节中某个最突出、最精彩的部分。
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更多方面地叙述。
记叙文中运用的多种表达方式:1、描写: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1).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借他人之口对对象进行描写)。
(2).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3).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4).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议论:揭示记叙文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作用主要有:A、用在文章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
B、用在文章的末尾,一般是为了提高对所叙之事的认识,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C、用在文章的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总之,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就是记叙文内容的中心,就是揭示具体事物所具有的思想意义的话。
因此在概括中心思想时,要抓住议论句。
3、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其所记的事物、人物带有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句子。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https://img.taocdn.com/s3/m/b08f251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a.png)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在写作的世界里,掌握合适的写作顺序是构建一篇条理清晰、逻辑连贯文章的关键。
常见的写作顺序主要有以下 5 种,它们分别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和总分顺序。
时间顺序,顾名思义,就是按照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
这种顺序在记叙文、历史记载、传记等文体中经常被使用。
比如,讲述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我们会从他的童年开始,依次经历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记录一场战争,会从战争的爆发开始,到战争的进程,再到最终的结局。
通过时间顺序,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发展脉络,有一种“顺藤摸瓜”的清晰感。
空间顺序,则是按照空间的位置和方向来组织文章。
这在写景、说明文等类型的作品中较为常见。
比如描写一个建筑物,会从上到下、从外到内或者从左到右等方式来描述;介绍一个城市的布局,可能会按照东西南北的方位依次展开。
空间顺序能让读者在脑海中构建出清晰的空间画面,仿佛身临其境。
事情发展顺序是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叙述。
这种顺序在故事、小说、新闻报道中屡见不鲜。
以一个破案故事为例,首先是案件的发生,接着是警察的侦查过程,最后是案件的侦破和结局。
事情发展顺序能够很好地展现事情的全貌和变化过程,使读者能够紧跟情节的发展,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逻辑顺序相对来说较为抽象,它是根据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来安排内容。
比如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等等。
在议论文、科学论述中,逻辑顺序被广泛运用。
例如探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一主题,可能会先阐述环境破坏的现象,然后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逻辑顺序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总分顺序是先对事物进行总体的概括和描述,然后再分别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说明。
这种顺序在说明文、议论文、散文等中都能见到。
以介绍一种动物为例,先总体介绍这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然后分别从外形、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方面详细展开。
文章的叙述顺序有哪些
![文章的叙述顺序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e96c9d4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b5.png)
文章的叙述顺序有哪些1. 事件发生背景。
2. 事件发展过程。
3. 事件影响和结果。
4. 事件的启示和反思。
标题,一次突发事件的全过程。
事件发生背景。
在一个平常的周末下午,我和朋友们计划去郊外露营度假,享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和宁静环境。
我们兴致勃勃地准备行装,准备踏上这次令人期待的旅程。
事件发展过程。
我们一行人驱车前往露营地点,沿途欣赏着风景,聊着天,心情愉悦。
然而,当我们抵达目的地时,却发现原本计划好的露营地已经被其他人占据了。
这让我们感到有些失望,但我们决定不被打败,开始寻找其他合适的露营地点。
经过一番搜索,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决定在那里安营扎寨。
然而,就在我们搭起帐篷准备晚餐时,突然下起了大雨。
我们被困在帐篷里,没有办法出去做饭或者做其他活动。
情绪开始有些低落,但我们相互鼓励,决定共同度过这个困难的时刻。
事件影响和结果。
雨势越来越大,我们的食物和水也开始不够,情况变得有些紧急。
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对自然环境的不了解,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决定撤离露营地,回到城市的安全地带。
在回程的路上,我们经历了一些困难,但最终安全到达了城市。
我们意识到自己在自然环境中的脆弱性和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也学到了很多关于露营和户外生存的知识。
这次经历让我们对自然环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平日里的安全和舒适。
事件的启示和反思。
这次突发事件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环境的强大和变化无常。
我们意识到在户外活动中,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我们也学到了团队合作和相互支持的重要性,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总之,这次突发事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们成长了不少。
我们决定在未来的户外活动中更加谨慎和周密地计划,同时也更加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
这次经历成为了我们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叙述的顺序
![叙述的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6f6302d2011ca300a7c3900e.png)
叙述的顺序记叙文的顺序一般可分分为三种,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是按照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写。
这样写,使文章层次同事件发展过程基本一致。
使文章脉胳分明,所叙事件交待得清清楚楚,井井有条。
顺叙的方法可分为:时间推移法,以事件发生的先后作为记叙的顺序,先发生的事先写,后发生的事后写,文章段落先后的安排和事件发展时间的推移是一致的。
这种方法,能把某事的来龙去脉记叙清楚,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
如《亡羊补牢》一文,先交待了时间、人物后,写事情起因——圈破羊丢,接写主人不听劝告,再次丢羊(后悔)最后写修补羊圈,知错就改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空间变换法:以空间变换作为记叙的顺序。
这种空间变换的次序是以作者记叙的方便为原则,并非观察的实际顺序。
如:《老扬同志》一文就是照老扬由“区农会一—村公所——老秦家——打谷场这一空间方法变换顺序记叙事件的C.时间结合法,把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合二为一来记叙。
这种方法一般适合于登山、船行等自然顺序很强的题材,以时间推移为序也正好和空间变换的顺序吻合以空间变换为序也恰好符合时间的推移顺序。
如:《登山》第一天(1 )从下午起(沿山沟往上走)(2 )黑夜(在半山宿营)第二天(1 )黎明时(继续爬山)(2)下午两点(到达山顶)由此可见,这样安排文章脉络清楚,层次分明。
D.情节发展法:以事件情节发展的自然顺序作为文章的顺序。
2.倒叙:不完全按照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写,把结局(结果)或事件发展过程中某个最突出的情节提到前边来写。
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尽快地提示矛盾,展开情节,吸引读者的注意。
倒叙的方法可分为:回忆法:由某事或某物引起的回忆,然后再依次记叙事件的始末。
例如《一件珍贵的衬衫》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个白色的确良衬衫。
这不是一件普遍的衬衫。
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
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回想起激动人心的往事。
文章的结构和顺序
![文章的结构和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3ec729a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c.png)
文章的结构和顺序
引言是文章的开端,通常是用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吸引力的一段内容。
引言要简洁明了,同时也要对文章的主题进行合适的铺垫和介绍,为接下
来的内容做好铺垫。
1.时间顺序: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组织,适用于叙述性文章或者
事件的故事性叙述。
可以从过去到现在,或者从现在到未来的时间顺序进
行组织。
2.空间顺序:按照空间的顺序进行组织,适用于描述地理位置或者环
境的文章。
可以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或者从内部到外部的空间顺序
进行组织。
3.因果关系顺序:按照因果关系的逻辑进行组织,适用于论述原因和
结果、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文章。
可以先阐述问题或结果,然后再阐述原因
或解决方法。
4.逻辑顺序:按照逻辑的顺序进行组织,适用于论述复杂的观点、理
论或论证的文章。
可以按照从整体到细节,或者从细节到整体的逻辑顺序
进行组织。
在正文部分,还需要合理使用段落,每个段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句,其他句子都应该围绕这个主题句展开。
同时,段落之间也应该有适当
的过渡句,以确保文章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https://img.taocdn.com/s3/m/7621383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4.png)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5种在写作的世界里,合理的写作顺序就像是为文字搭建的坚固框架,能够让我们的表达更加清晰、有条理。
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常见的 5种写作顺序。
第一种是时间顺序。
这种顺序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来叙述,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比如写一篇游记,从出发的那一刻开始,到途中的所见所闻,再到最终的目的地,依照时间的推进逐步展开,让读者仿佛跟随作者一同经历了整个旅程。
写个人的成长经历,从童年、少年到成年,以时间为主线,能清晰地展现出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变化和发展。
时间顺序使文章具有连贯性,读者容易跟上作者的思路,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第二种是空间顺序。
当我们描述一个地方、一个场景或者一个物体时,常常会用到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可以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内到外、从远到近等等。
比如说描写一个房间,先写天花板上的吊灯,然后是墙壁上的挂画,接着是地面的地毯,这样读者就能在脑海中构建出这个房间的清晰画面。
又比如介绍一座城市,从城市的中心区域开始,逐渐扩展到郊区,让读者对城市的布局有全面的了解。
空间顺序能够帮助读者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空间概念,增强文章的画面感。
第三种是逻辑顺序。
这是一种根据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来组织文章的方式。
比如在论述一个观点时,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接着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
或者在介绍一种科学原理时,按照概念的定义、原理的内容、实际的应用这样的逻辑顺序进行阐述。
逻辑顺序使文章具有严密的条理性,能够让读者深刻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第四种是事情发展的顺序。
这种顺序注重描述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
比如写一个故事,从故事的开端,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逐渐展开,情节不断推进,直至达到高潮,最后迎来结局。
事情发展的顺序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故事的后续发展。
最后一种是总分总顺序。
这是一种在文章开头提出总的观点或主题,然后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在结尾部分进行总结和升华的写作顺序。
文章的结构和顺序
![文章的结构和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e36ac0aca98271fe900ef920.png)
文章记叙顺序1、按时间得先后顺序构成[按时间变化这线索进行叙述]例:《我得战友邱少云》一文黄昏时分[准备攻击391高地]—→天还没有亮[隐蔽在沟里]-→中午[邱少云在烈火中牺牲]-→黄昏时分[攻下了391高地]2、按空间变化得顺序构成[按空间位置变化、位置转移为线索进行叙述]例:《记金华得双龙洞》一文春末游览双龙洞-→路上见闻—→游览外洞-→孔隙-→内洞情景-→出洞3、按事情得发展变化得顺序构成[按事情得起因经过结果为线索进行叙述] 例:《飞夺沪定桥》一文起因[红军北上抗日要夺取泸定桥]—→经过[抢时间、攻天险]-→结果[红军渡过泸定桥]文章得结构1。
总分结构。
这种结构,段落中句与句之间得关系就是先总叙再分述,或者先分述再总叙,或者先总,后分,再总、(总—分)例一《翠鸟》中得第一段它得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得羽毛像橄榄色得头巾,绣满了翠绿色得花纹。
背上得羽毛像浅绿色得外衣。
腹部得羽毛像赤褐色得衬衫、这一段一共写了四句话。
第一句就是总得叙述翠鸟得颜色非常鲜艳。
第二、三、四句就是围绕总叙得意思,分述了翠鸟“头上得羽毛"、“背上得羽毛”、“腹部得羽毛"得颜色“非常艳鲜”。
(分—总)例二《松鼠》中得一段松鼠得肉可以吃,尾巴上得毛可以制毛笔,皮可以做衣服。
松鼠真就是一种有用得小动物、这一段话就是先分说,后总说。
先分别说明松鼠得用途:“肉可以吃”、“毛可以制笔”、“皮可以做衣",然后总说,“松鼠真就是一种有用得小动物、”(总—分—总)例三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桥面有石桥,栏板上雕刻着精美得图案:有得刻着两条互相缠绕得龙,嘴里吐出美丽得水花;有得刻着两条飞龙,前爪互相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得刻着双龙戏珠、所有得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得一样。
这一段话就是“总——分——总"式得结构。
共写了6句话,第一句总说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2—5句分别说栏板上雕刻得三种不同形态得龙如何精美。
文章的叙述方法有哪些
![文章的叙述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8f8850c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d.png)
文章的叙述方法有哪些文章的叙述方法是指文章内容的组织结构、叙述顺序和表达方式等。
不同的叙述方法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法和策略,达到不同的效果和目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叙述方法。
一、时间顺序叙述法时间顺序叙述法是按照事物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叙述的一种方法。
它通常以事情的发展过程为主线,按照从早到晚、从前到后的时间顺序排列,将事件的发展历程有条不紊地展示给读者。
这种叙述方法适用于讲述事物发展、历史演变等内容。
二、空间顺序叙述法空间顺序叙述法是按照空间位置或物体之间的关系来叙述的一种方法。
它通常以空间位置关系为主线,将事物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远及近等方式排列,给读者展示与事物相关的空间分布情况。
这种叙述方法适用于描述事物的构造、布局、地理位置等内容。
三、递进顺序叙述法递进顺序叙述法是按照思想、观点、论据递进关系来叙述的一种方法。
它通常以逻辑关系为主线,将信息按照从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点及面的方式排列,逐步展开论述。
这种叙述方法适用于阐述观点、论证论点、推理推断等内容。
四、因果顺序叙述法因果顺序叙述法是按照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叙述的一种方法。
它通常以因果关系为主线,将信息按照从原因到结果、从结果到原因的方式排列,展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种叙述方法适用于分析原因和推理结果,用来说明事物发生的原因或结果。
五、对比顺序叙述法对比顺序叙述法是按照事物之间的对立或相似关系来叙述的一种方法。
它通常以对比关系为主线,将相对的特点按照对比或相似的方式排列,从而突出事物之间的对比或相似之处。
这种叙述方法适用于对比事物之间差异或相似性,并加深读者对信息的理解。
六、倒叙顺序叙述法倒叙顺序叙述法是按照时间的倒退或故事发展的后半段先于前半段的顺序来叙述的一种方法。
它通常以时间倒退为主线,将事件或故事从后往前叙述,为读者创造出一种悬念、忧虑、回顾的效果。
这种叙述方法常用于引人入胜的小说、悬疑故事等文本。
七、主题式叙述法主题式叙述法是按照文章的主题或主要观点来叙述的一种方法。
文章的结构和顺序
![文章的结构和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e22e99c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48.png)
文章记叙顺序1、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构成[按时间变化这线索进行叙述]例:《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黄昏时分[准备攻击391高地]-→天还没有亮[隐蔽在沟里]-→中午[邱少云在烈火中牺牲]-→黄昏时分[攻下了391高地]2、按空间变化的顺序构成[按空间位置变化、位置转移为线索进行叙述]例:《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春末游览双龙洞-→路上见闻-→游览外洞-→孔隙-→内洞情景-→出洞3、按事情的发展变化的顺序构成[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为线索进行叙述]例:《飞夺沪定桥》一文起因[红军北上抗日要夺取泸定桥]-→经过[抢时间、攻天险]-→结果[红军渡过泸定桥]文章的结构1.总分结构。
这种结构,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先总叙再分述,或者先分述再总叙,或者先总,后分,再总。
(总—分)例一《翠鸟》中的第一段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这一段一共写了四句话。
第一句是总的叙述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
第二、三、四句是围绕总叙的意思,分述了翠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的颜色“非常艳鲜”。
(分—总)例二《松鼠》中的一段松鼠的肉可以吃,尾巴上的毛可以制毛笔,皮可以做衣服。
松鼠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
这一段话是先分说,后总说。
先分别说明松鼠的用途:“肉可以吃”、“毛可以制笔”、“皮可以做衣”,然后总说,“松鼠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
”(总—分—总)例三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桥面有石桥,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互相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这一段话是“总——分——总”式的结构。
共写了6句话,第一句总说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2—5句分别说栏板上雕刻的三种不同形态的龙如何精美。
最后一句总说这些龙“像活的一样”。
上述三种都叫总分结构。
文章写作的顺序有以下五种
![文章写作的顺序有以下五种](https://img.taocdn.com/s3/m/99eed8dd561252d380eb6ebb.png)
文章写作的顺序有以下五种:一、事情的发展顺序这种方法多适用于记叙文,按“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来写的,但有的文章会少一个或几个环节,基本按“起因——经过——结局”来构建的。
如《草船借箭》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出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
发展:周瑜不给诸葛亮造箭的材料,进一步增加诸葛亮造箭的难度,诸葛亮巧妙地做好借箭的准备。
高潮: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结局: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二、按时间顺序常用于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
如《雷雨》: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写的。
三、按空间位置的变化顺序一般用于游记、参观记、写活动和写景物等文章,常常会因为作者观察的顺序、观察的地点的变化而存在空间位置的变化。
这种方法只要抓住文章中能够标明的地点,空间转移的词句,|就很容易地理清构段的形式。
如:《草原》,按人物活动场所的转移可理清段落了。
初入草原——进入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蒙古包外的送别。
四、按事情的不同方面顺序常用用于说明文的文章,描写状物时,也会用这种方法。
如:《鲸》鲸有大小——鲸的类属和种类——鲸的生活习性从表面上看都是写鲸的,但是作者是通过不同的几个侧面分别叙述的,让人感到有条有理。
五、文章的特定结构形式1、开头有总起如:《翠鸟》写翠鸟的外形特点一段: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2、先总后分如《圆明园的毁灭》第三自然段,最后的总结的句子:“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3、总——分——总如:《鸟的天堂》第8自然段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叙述顺序
文章叙述顺序有:
1、事情发展的顺序(逻辑顺序)
2、时间顺序
3、参观、游览顺序
4、插序
5、空间转移顺序
6、倒序
7、类型顺序
1)顺叙。
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通常叫做顺序。
顺序的段落层次跟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
顺叙的使用最为广泛。
例如《散步》、《金黄的大斗笠》、《我儿子一家》。
(2)倒叙。
倒叙就是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
倒叙并不是由“尾”至“头”的整个的逆叙,而是局部的“倒插”。
一般说来,情节曲折、复杂的事情才须倒叙,如果中心明确,材料简单,事情发生的时间较短,就不必用倒叙。
例如《背影》、《父子情》就运用了倒叙。
(3)插叙。
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
插入的内容为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
想更加鲜明,如《羚羊木雕》。
(4)补叙。
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待,这种写法通常叫补叙。
补叙和插叙虽然都是对主要情
节的补充和交待,但它们也有不同。
补叙大都无情节,前
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
按时间顺序写出的文章,里面有多个表明时间的词语,由不同的时间引出不同的故事情节。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出的文章,故事情节分成几个阶段,
如:起因——经过——结果;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
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是指以时间的先后为标准的顺序. 事情发展顺序: 先说出起因,然后经过,最后结果,就是事情发展顺序。
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按空间部位的顺序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建筑物的构造。
这种顺序常用于对群体事物
的说明。
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
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采用这种方法,
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就容易把事
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在叙述一个事例时,由于
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
篇文章中常常是几种顺叙的方法兼而有之。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
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使用倒叙方法
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现中心思想的范围,否则会喧宾夺主、繁琐累赘。
使用插叙时,要安排好与中心内容的衔接,使过渡自然,内容贯通一气。
答案补充哦,凭本人的经验:后三个是对文章的写法做提问,前三个是对文章的结构~逻辑顺序:
说明的逻辑顺序,是指依据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说明内容先后的。
事物之间的关系虽然错综复杂,但总是有主有次,有因有果,有一般的、有个别的,有普遍的、有特殊的,作者依据这些来安排说明内容的先后顺序,就容易把事物之间的关系说清楚,将繁复的内容介绍得有条不紊。
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是指以时间的先后为标准的顺序.事情发展顺序: 先说出起因,然后经过,最后结果,就是事情发展顺序。
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按空间部位的顺序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建筑物的构
造。
这种顺序常用于对群体事物的说明
/cz08x/kczy/xia/yw/1/01/sj-kebiao/2/jasl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