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第6讲传统经学(三“郑学”与“王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改革教育体制(三舍法) B 改革教科书体系(《三经新义》) C 改变“道”的传承系统(周孔—孔颜—孔 孟)
第二部分 经学的流派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孟子·公孙丑下》
第二部分 经学的流派
• 王安石经学更新的曲折及余响
司马光的反对(《疑孟》、《大学》) 新党与旧党的两类人 二程的反对与赞同 北宋灭亡前的讨论 南宋动荡中继续讨论(《诸儒明道集》)
综合来看,“心学”是把思孟学派和禅宗的思想糅合在一 起的理论。
• 六、汉学与宋学
第二部分 经学的流派
• 汉学就是汉唐经学,重视解释、训诂、考证的经 学研究。代表作是《五经正义》。
• 宋学就是宋代经学,重视心性义理的经学研究。 代表作是《三经新义》和《四书章句集注》。
• 三、南学与北学
• 南学,南朝的经学。继承了魏晋学风,用老庄虚无玄远的思想来改造儒家 经义的现象比较突出,注重文辞,学风虚浮。
• 北学,北朝的经学。保留了东汉学风,讲究儒学经义,受老庄思想影响较 少,学风朴实。
• 《北史·儒林传序》:“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
第二部分 经学的流派
中华文化之魂
—— 传统经学(三)
2、王学
第二部分 经学的流派
• 王肃的学说。以古文经学为主,吸收今文经学,与“郑学” 相对。所注各经有《尚书》、《诗经》、《论语》、“三 礼”、《春秋左氏传》,在晋代都列为官学。后世学者怀 疑,他伪造《圣证论》《孔子家语》《孔丛子》等著作。
第二部分 经学的流派
• 五、理学与心学
百度文库
第二部分 经学的流派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 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中庸》
• 道问学——理学(朱熹) • 尊德性——心学(陆九渊)
第二部分 经学的流派
• “理学”认为,“理”是产生万物的本源,是自然界和人类 的主宰。“理”就是“天”、“帝”,就是“天命”。在人 类社会,封建伦常就是天理,是先天就有的。在人性上,人 天生是善良的,后来的“不善”是因为被私欲所蒙蔽,因此 必须放弃私欲,服从天理,“存天理,弃人欲”。
第二部分 经学的流派
背景:唐太宗文化变革
• 一是科举考试(明经科、进士科) • 二是统一教科书(《五经正义》、大中小经) • 三是重写南北朝历史
• 经学的衰落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道家、佛学的兴盛
第二部分 经学的流派
第二部分 经学的流派
• 经学的更新
从怀疑开始。(王玄感、刘知几、道家、佛家 ) 韩愈传道统。(尊孟) 王安石对经学的改造。(变学究为秀才)
背景:魏晋玄学 • 道家的“虚无”与儒家的“名教”糅合在一起的思想。
“贵无”,宣扬名教本于自然,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 • 东晋以后,玄学与佛学合流。
第二部分 经学的流派
• 四、义疏之学
• 唐朝学者们对古代经学传注所做的解释,通常称为“正义” 或者“疏”。义疏之学力图调和南学、北学,除了选用郑 玄等人的注释外,唐朝学者还对经书原文以及旧注作进一 步解释。《周易》选用三国魏王弼注,《尚书》选用孔安 国传,《诗经》选用西汉毛公传、郑玄笺,《礼记》选用 郑玄注,《左传》选用杜预注。
第二部分 经学的流派
• 朱熹的贡献: • 1、把“四书”构造成一个系统(孔、曾、思、孟的道统)。 • 2、把“四书”的次序作了安排。 • 3、重新校订并诠释“四书”,影响及于清朝,一直作为教
科书(。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 )
第二部分 经学的流派
• “心学”认为,“心即理”,认为天理、人理、物理都在 人的心中,“心”和“理”是永久不变的。封建伦常都是 人心所固有的,永恒不变。人们要了解客观事物,只要悟 得本心就可以了,甚至连书都不必多读。
综合来看,“理学”是把先秦的思孟学派、汉代的公羊学派 以及魏晋南北朝的玄学、佛学等思想糅合在一起的产物。
•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 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 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朱子语类》
• 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 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