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指南》要点
中国肾移植受者结核病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
· 指南与共识·中国肾移植受者结核病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摘要】 本指南旨在为肾移植受者结核病的临床管理提供全面而实用的指导。
首先,概述了肾移植受者结核病的特殊性,强调了其高发生率及临床表现的多样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病情,建议在移植前进行结核病相关的评估,并注意移植术后对结核病的监测。
在诊断方面,详细介绍了目前常用的结核病诊断方法,并提供了在肾移植受者中的适用性评估。
在确诊后,讨论了在免疫抑制药应用的背景下,如何平衡结核病治疗和排斥反应的策略,并关注了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预防方面,强调了在肾移植前对结核病的筛查。
本指南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肾移植受者结核病管理的认知,促进更有效的临床实践,提高受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肾移植;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潜伏感染;活动性结核病;γ-干扰素释放试验;免疫抑制药【中图分类号】 R617, R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445(2024)03-0002-10Guidelin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uberculosis in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 in China (2023 edition) Branch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 Beijing 100044,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Qiang, Email: ****************【Abstract 】 This guideline aims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clinical management of tuberculosis in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 First, it summarizes the particularity of tuberculosis in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 and highlights the high incidence and divers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atients'conditions, relevant assessment of tuberculosis is recommended before kidney transplantation. Extensiv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monitoring of tuberculosis after kidney transplantation. Regarding the diagnosis, the guideline explicitly introduces common diagnostic approaches for tuberculosis, and evaluates the applicability in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After the diagnosis is confirmed, it discusses how to balance the treatment and rejection of tuberculosi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mmunosuppressants, and focuses upon the potential drug interaction. In terms of prevention, it emphasizes the screening of tuberculosis prior to kidney transplantation. This guideline is designed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medical staff for tuberculosis management in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 promote more effective clinical practic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recipients.【Key words 】 Kidney transplantation; Tuberculosis;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 Tuberculin skin test; Latent infection; Active tuberculosis; 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 Immunosuppressant结核病是全球最常见的高致死率的感染性疾病之一[1]。
肾移植患者自我管理指南
肾移植患者自我管理指南肾移植是一种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对于许多肾病患者来说,这是他们重新获得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然而,肾移植后,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自我管理,以确保移植肾的功能和延长移植肾的寿命。
本文将为肾移植患者提供一份自我管理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一、遵医嘱规范用药肾移植患者需要终身使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止移植肾被患者的免疫系统排斥。
患者应按时、按量服药,严禁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
同时,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药物浓度监测,以确保血药浓度在正常范围内。
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肾移植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患者应保持适度的运动,增强体质;合理饮食,避免高盐、高脂肪和高糖饮食;戒烟限酒,避免滥用药物。
此外,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三、定期体检和监测肾移植患者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和相关检查,以及监测移植肾功能。
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监测移植肾功能可以及早调整免疫抑制剂的剂量。
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完成各项检查。
四、预防感染肾移植患者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容易感染。
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与患传染病的人接触。
此外,应接种疫苗,预防肺炎球菌、流感等常见感染。
五、避免接触肾毒性物质肾移植患者需要避免接触肾毒性物质,如某些药物、有毒物质、重金属等。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防护措施,避免接触可能对移植肾产生损害的物质。
六、积极面对生活肾移植患者应积极面对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
尽管肾移植可以让患者重新获得健康,但仍需注意防范风险,做好自我管理。
同时,患者应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肾移植患者的自我管理至关重要,它不仅涉及到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关系到移植肾的功能和延长移植肾的寿命。
希望本文提供的自我管理指南能够帮助肾移植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抑制与排斥反应
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抑制与排斥反应在医学领域,器官移植是一项重要的手术方法,用于治疗许多患有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
然而,器官移植手术后的免疫抑制与排斥反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抑制机制以及如何应对排斥反应。
一、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抑制机制器官移植手术后,移植物被视为异体物质,会引起宿主免疫系统的排斥反应。
因此,为了确保移植物能够有效地进行生存和功能,必须抑制宿主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
主要的免疫抑制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免疫抑制药物:常用的免疫抑制药物包括环孢素、霉酚酸酯、FK506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降低宿主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
2. 免疫耐受:通过特定的免疫调节机制,使宿主免疫系统对移植物产生耐受。
例如,通过骨髓移植可以重建患者的免疫系统,从而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
3. 细胞和基因工程技术:近年来,细胞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克服免疫排斥提供了新的思路。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将移植物基因进行适当的改造,增强其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容性。
二、排斥反应的类型与病理机制即使采取了免疫抑制措施,仍然存在排斥反应的发生。
排斥反应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超急性排斥反应:该类型的排斥反应反应快速,多在移植手术后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发生。
超急性排斥反应是由于宿主免疫系统中已存在的抗体识别并攻击移植物中的抗原而导致的。
2. 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通常发生在移植后的几周内,是由于宿主免疫系统的T细胞和B细胞对移植物中的抗原进行攻击而引起的。
3. 慢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是指在移植后数月或数年内逐渐发展的排斥反应。
慢性排斥反应主要由宿主免疫系统中的细胞介导免疫反应引起的。
三、克服排斥反应的策略针对不同类型的排斥反应,可以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克服排斥反应的发生,以确保移植物的长期存活和功能。
1. 免疫抑制药物的调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免疫抑制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以达到抑制免疫应答的目的。
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调整
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调整引言肾移植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方式。
肾移植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以防止机体免疫系统对移植肾产生排斥反应。
然而,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也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免疫缺陷和器官损伤。
为了平衡移植肾的存活和患者的健康,免疫抑制剂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调整策略及其相关问题。
免疫抑制剂的基本原理肾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主要是由患者免疫系统对移植肾产生的免疫应答导致的。
免疫抑制剂作为一种药物,通过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来减少移植肾的排斥反应。
免疫抑制剂可以分为三类:激素类、细胞毒性药物和免疫调节药物。
激素类免疫抑制剂主要包括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和甲泼尼龙;细胞毒性药物包括环孢素、他克莫司和MMF等;免疫调节药物包括爱生坦和基因重组抗体等。
不同的免疫抑制剂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
免疫抑制剂的调整策略个体化治疗肾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剂调整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患者的性别、年龄、肾功能、移植肾的状态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免疫抑制剂的剂量和种类的选择。
因此,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各项指标,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先进的监测方法免疫抑制剂的调整需要依靠先进的监测方法。
传统的监测方法包括血药浓度检测、移植肾活检等。
然而,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血药浓度检测不能反映药物在组织中的浓度,活检可能造成一定的损伤。
近年来,一些新的监测方法如基因分型、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更好地评估免疫抑制剂的效果和副作用,从而指导免疫抑制剂的调整。
注意副作用和并发症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会增加患者发生感染、恶性肿瘤等副作用和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在免疫抑制剂的调整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一旦出现异常,需要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的剂量和种类,以保证移植肾的存活和患者的健康。
平衡排斥和副作用免疫抑制剂的调整需要平衡移植肾的排斥和患者的副作用。
{史上最全的总结}免疫抑制剂的最全指南总结
{史上最全的总结}免疫抑制剂的最全指南总结PD-1/PD-L1免疫疗法(immunotherapy)是当前备受全世界瞩⽬、正掀起肿瘤治疗的⾰命,引领癌症治疗的变⾰,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的新⼀类抗癌免疫疗法,旨在充分利⽤⼈体⾃⾝的免疫系统抵御、抗击癌症,通过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使癌细胞死亡,具有治疗多种类型肿瘤的潜⼒,实质性改善患者总⽣存期。
如在⿊⾊素瘤患者的临床试验中,50%的患者在12个⽉内死亡,使⽤PD-1和CTLA-4的的患者70%能存活3年以上。
已上市的PD-1截⽌⽬前,已有6种PD-1抑制剂在欧美⼏⼗个国家上市,包括3种PD-1抗体和3种PD-L1抗体。
分别是:Nivolumab(商品名Opdivo,简称O药);Pembrolizumab(商品名Keytruda,简称K药);Cemiplimab-rwlc(Libtayo);Atezolizumab(商品名Tecentriq,简称T药);Avelumab(商品名Bavencio,简称B药);Durvalumab(商品名Imfinzi,简称I药)。
在国内上市的分别是Opdivo和keytruda。
2018年是振奋⼈⼼的⼀年,两⼤PD-1治疗药物欧狄沃(Opdivo)、可瑞达(Keytruda)进⼊中国,并且在国内的价格已经有所下降,紧接着两⼤国产PD-1药物--特瑞普利单抗(拓益)、信迪利单抗(达伯舒)上市,7200元/⽀的价格可谓全球最低,让国内患者真正的看到了希望,中国的患者终于迎来了真正的免疫治疗元年!全球肿瘤医⽣⽹医学部将药物⽤药信息总结如下,供病友们参考。
药品名称⽣产商作⽤靶点FDA批准的适应症上市时间使⽤周期使⽤剂量剂型规格全球⽐价国内上市PD-1通⽤名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特瑞普利单抗信迪利单抗商品名可瑞达欧狄沃拓益达伯舒上市时间2018年7⽉2018年6⽉2018年12⽉2018年12⽉适应症⿊⾊素瘤⾮⼩细胞肺癌⿊⾊素瘤经典型霍奇⾦淋巴瘤价格17918元9260元7200--关于PD-1癌症患者必须要知道的七点!⼀、PD-1抑制剂的疗效如何?在绝⼤多数、未经挑选的实体瘤中,单独使⽤PD-1抑制剂的有效率,其实并不⾼:10%-30%左右。
肾脏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方案
肾脏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方案
引言
肾脏移植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方法。
然而,术后排异反应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需要采取抗排异治疗方案来预防和控制。
抗排异治疗方案
1. 免疫抑制剂
- 免疫抑制剂是抗排异治疗的基础。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
- 钙调素抑制剂:如环孢素A、他克莫司和罗昔康。
- 抗代谢物:如霉酚酸酯和阿托伐他汀。
- 具体的剂量和用药方案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排异反应的严重程度来确定。
2. 抗体治疗
- 对于高度排异反应的患者,抗体治疗可以考虑。
常用的抗体包括:
- 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TG)。
- 抗CD25单克隆抗体(如基美替布)。
- 抗体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免疫反应,减少排异反应的发生。
3. 综合治疗
- 除了药物治疗,还需要综合治疗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预防感染。
综合治疗措施包括:
- 营养支持: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 充分休息:确保患者有足够的休息,促进康复和免疫恢复。
- 定期随访:监测患者的排异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
肾脏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方案是预防和控制术后排异反应的关键。
通过合理选用免疫抑制剂、抗体治疗和综合治疗措施,可以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以上是肾脏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方案的简要介绍。
我国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策略之我见
也越来越 多地 困扰 临 床。《 国移 植 杂 志》 0 9年 美 20
1 月 刊 出《 D G 1 K I O临 床 实践 指 南 : 肾移植 受者 的诊
前争论较 多的 问题 。对存 在高 危 或高 致敏 因素 的患 者 ( 如高群 体反应 性抗体 水平 、 例 再次移植 、 移植 肾功
g d ln a o i e ma o sr tv e o uiei e h sprv d d nyc n tucier c mme d to nd s g e to so n ucin te a y o ine n ainsa u g sin n i d to h r p fkd y ta s l nai n,i i a it n nc mmu s p r si e me c to s,ln — em itna e i r n p a tto nt lman e a e i i no u p e sv diain o g tr man e nc mmu s p no u — p e sv d c to s,sr tge o e u e drg c ss a d r sie me ia in tae is t rd c u o t , n mo i rn i nt i g mmu s p r s ie o no u p e sv me iai n dc to s, ec I h s ril we dic s e s me f o r o n pnin n i t. n ti atce, s u sd o o u w o i o s o mmu o u r sie srt ge o e a n s pp e sv tae is fr r n l ta s ln e iin sr frig t heci ia r cie a h udeie,i n at mp o i rv hei t— r n p a tr cpe t ee rn o t lnc lp a tc nd te g i ln n a te tt mp o e t ne ga e e fkdn y ta s lntto n g me ti i . r ll v lo i e r n p a ai n ma a e n n Chna
《中国肾脏移植受者远期系统并发症临床诊疗指南》(2024)要点
《中国肾脏移植受者远期系统并发症临床诊疗指南》(2024)要点1 指南形成方法2 肾脏移植受者血液系统并发症临床问题1:肾脏移植受者贫血的危险因素有哪些?推荐意见1:推荐关注肾脏移植受者贫血,治疗前首先明确其危险因素,包括移植肾功能减退、部分免疫抑制药使用、细小(微小)病毒感染、铁缺乏等(推荐强度B,证据等级2a)。
推荐意见说明:临床问题2:肾脏移植受者贫血的治疗原则是什么?推荐意见2:推荐肾脏移植受者首先查明贫血原因,针对病因治疗(推荐强度A,证据等级1b)。
推荐意见说明:临床问题3:肾脏移植受者发生移植后红细胞增多症(PTE)的危险因素有哪些?推荐意见3:相对非移植人群,肾脏移植受者更易发生PTE,其危险因素主要有男性、保留原肾(移植前红细胞生成充足)、肾动脉狭窄(原肾或移植肾)、年龄小、移植前透析、免疫抑制药等药物应用等,建议综合评定PTE的各项危险因素,有助于明确诊断(推荐强度B,证据等级2b)。
推荐意见说明:临床问题4:肾脏移植受者PTE的治疗目标及方法有哪些?推荐意见4:建议肾脏移植受者PTE的治疗目标为维持红细胞比容持续<0.45,小剂量阿司匹林抗凝以降低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风险(推荐强度B,证据等级2b)。
推荐意见5:建议肾脏移植受者PTE首先针对病因治疗,初始治疗一般选择ACEI/ARB药物,若无效,则选用氨茶碱、5-羟色胺Ⅱ型受体拮抗剂(推荐强度B,证据等级2b)。
推荐意见6:若肾脏移植受者PTE需短时间内迅速降低红细胞比容,建议间断性静脉放血疗法(推荐强度C,证据等级4)。
推荐意见说明:临床问题5:肾脏移植受者白细胞减少症的常见危险因素有哪些?推荐意见7:建议关注肾脏移植受者白细胞减少症,其危险因素包括免疫抑制药引起的骨髓抑制(硫唑嘌呤、MPA、环磷酰胺等)、抗胸腺球蛋白、病毒感染、抗生素药物使用(推荐强度B,证据等级2b)。
推荐意见说明:临床问题6:肾脏移植受者白细胞减少症如何治疗?推荐意见8:建议肾脏移植受者白细胞减少症治临床问题6:肾脏移植受者白细胞减少症如何治疗?推荐意见8:建议肾脏移植受者白细胞减少症治疗时,首先明确并去除病因,同时补充不足、刺激生长、防范感染性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推荐强度B,证据等级2b)。
肾移植受者新发恶性肿瘤后免疫抑制方案的调整
【 关键词 】 肾移植 ; 恶性肿瘤 ; 免疫 抑制 ; 个体化治疗
I mmu o u p e sv h r p o i n y t a s l n e i in s w t en v a c r MI O u .Y n s p r s i e t e a y f r k d e r n p a tr cp e t ih d o o c n e s A Y n U
rd c d d s f i e u e o e o mmu ou p e s n a e t r s th f m acn u i n i i r t i l u . F v . e r n s p rs i g n s o w c o c i e rn ihb t s o sr i s ie y a o i r l o om
21 0 1年 8月第 5卷 第 3期
C i JTasln Eet ncE io ) uut 0 1 hn rnpat( l r i dtn ,A gs2 1 co i
:
・
2l ・
・
临床研究 ・
肾移植 受 者 新 发 恶性 肿 瘤 后 免 疫 抑制 方 案 的调 整
L—i, E G W nfn , fS a-e X in D h a - , A G Y—i,Y u—og,H NG i n D N e- g F, hoj , UJa , U C unf W N i n E G irn Z A x e i u b Xn k, HO nf . Dp r etf Og n Tasl t i ,N n n o i l ote ei l i—e Z U Mi-e eat n ra rn a a o i m o p n t n a gH s t ,Suhr M d a pa n c
环孢素(ciclosporin)
环孢素(ciclosporin)作者:来源:《上海医药》2020年第26期1概述环孢素是公认的窄治疗指数药物(NTIDs)之一,被我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NTIDs 目录收录[1-3]。
环孢素是由11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分子,属于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家族。
1983年,环孢素经FDA批准使用,应用于器官及组织移植后的抗排斥反应治疗,它的问世使近40年来器官的存活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都得到很大提高。
环孢素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免疫抑制剂之一,主要用于器官移植、肾脏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4-6]。
环孢素也是国内外相关指南推荐的常用免疫抑制剂之一。
2安全用药提示2.1替换使用[7-10]英国药品与保健产品管理局(MHRA)发布的药物安全信息中,建议患者固定使用同一种商品名称的环孢素,并建议按照商品名称开具处方和发售环孢素,因为不同环孢素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差别较大。
美国肝移植协会在肝移植患者的长期管理建议中也指出,由于环孢素为NTIDs,虽然其仿制品达到了FDA的生物等效性标准,但在高危人群中并不完全等效,使用仿制品时一定要非常谨慎,不同品牌的仿制药之间替换是非常危险的,可能导致血药浓度降低,排斥风险增加。
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KDIGO)组织发布的肾移植指南指出,医生及肾移植受者应及时了解使用药物是原研品还是仿制品,建议在为肾移植受者选用仿制品时谨慎行事。
理想情况下,一种仿制药品只有得到充分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循证医学验证后才能应用。
2.2警示对环孢素及其任何赋形剂过敏者、3岁以下儿童和18岁以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病毒感染时、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禁用,环孢素不能与他克莫司同时服用,用药期间应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高钾食品、高钾药物和保钾利尿药。
乳化型环孢素以及口服液和非乳化型环孢素软胶囊以及口服液不具有生物等效性,在没有医生监测的情况下不能替换使用。
如果采用相同的谷浓度,前者(乳化型制剂)中环孢素的暴露量高于后者(非乳化型)。
肾移植后的免疫抑制治疗和监测
肾移植后的免疫抑制治疗和监测肾移植术是一项重要的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方法。
然而,由于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接受肾移植的患者需要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和监测。
这样可以降低排斥反应发生的风险,并增加移植肾获得长期成功的机会。
本文将讨论肾移植后的免疫抑制治疗和监测的相关内容。
一、免疫抑制治疗在进行肾移植手术后,为了防止机体识别新器官为异物并引发排斥反应,免疫抑制药物成为不可或缺的治疗方式。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药物:1. 糖皮质激素:例如泼尼松等。
该类药物通过减少免疫细胞数量和活性来抑制排斥反应。
然而,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如骨质疏松、高血压和高血糖等。
2. 其他非特异性免疫抑制药物:例如环孢素A、他克立替尼等。
这些药物通过干扰T细胞活性、减少免疫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以达到免疫抑制的效果。
然而,它们也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肾脏毒性、高血压和肝功能异常等。
3. 抗淋巴细胞制剂:例如ATG、OKT3等。
这些药物通过破坏或阻断免疫系统中特定细胞群体的功能来发挥作用。
但是,它们使用时需要谨慎监测,并密切注意可能的过敏反应。
4. 新型免疫抑制药物:例如生物制剂。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生物制剂如BELATAcept、SIROLIMUS等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相较于传统药物,它们具有更为精确的靶向作用,并且能够减少某些副作用的发生。
二、免疫监测为了确保移植器官长期存活并预防排斥反应的发生,密切监测患者免疫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常见的免疫监测方法:1. 免疫细胞计数:通过测量外周血中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的数量,可以了解免疫系统的整体情况。
如果某一类免疫细胞明显减少,可能需要调整免疫抑制药物的剂量。
2. 免疫功能评估:包括测定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移植器官功能监测:通过定期检查移植肾的生物化学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等,可以评估移植器官的功能状态。
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抑制剂治疗
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抑制剂治疗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器官移植手术已经成为了治疗器官衰竭或失去功能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能够为患者带来新生。
不过,在器官移植后的治疗过程中,免疫抑制剂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1.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器官移植后,人体会视异体移植器官为外来物体并发起免疫反应,以摆脱异体器官。
免疫反应可引起移植器官的排斥,严重时可导致器官死亡。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移植患者需要通过口服或注射免疫抑制剂来抑制自身免疫反应,以接受外来器官。
免疫抑制剂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免疫系统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减少排异反应的发生。
2. 免疫抑制剂的分类目前免疫抑制剂可分为四类:皮质类固醇激素、细胞毒性抗代谢药、免疫抑制剂和其他药物。
其中,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T细胞功能来减少排异反应。
但皮质类固醇激素在长期使用中会产生许多副作用,如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免疫抑制等,因此仅可用于短期或临床急需。
细胞毒性抗代谢药主要通过杀灭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来抑制免疫反应,常见药物有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
这类免疫抑制剂可抑制排异反应,但其抑制T细胞等正常免疫细胞的效果也较为强烈,容易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
免疫抑制剂是针对模拟天然免疫防御机制的生物分子而设计的,包括单克隆抗体、白细胞介素-2受体拮抗剂、免疫球蛋白等,其作用是在特定的免疫反应步骤中干扰免疫反应,抑制排异反应。
其他药物包括促进免疫抑制的药物,如生长抑素、噻唑嘧啶等,其作用是调节体内免疫系统的代谢和功能,以从根本上抑制排异反应。
3. 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副作用免疫抑制剂是有效控制器官移植排异反应的药物,但它们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免疫抑制剂的影响范围不仅仅局限于移植器官,还会影响到整个免疫系统,导致各种免疫抑制相关的问题。
比如免疫抑制药物的长期使用可能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增加感染的风险。
对于心脏、肾脏及其他脏器等移植患者,该免疫抑制药物可能会导致出现肝病、洛伊迪小体病、肾脏病、感染、恶性肿瘤等疾病。
肾移植标准[指南]
肾移植受者的诊治执行规范I 免疫抑制治疗1 诱导治疗1.1 推荐在肾移植术前或术中即开始联合应用免疫抑制药物。
1.2 推荐将使用生物制剂进行诱导治疗纳入到肾移植受者(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 KTR)初始的免疫抑制方案中。
1.2.1 推荐白介素2受体拮抗剂(IL2Ra)作为诱导治疗的一线用药。
1.2.2 对于有高排斥风险的肾移植受者,建议使用抗淋巴细胞制剂而不是白介素2受体拮抗剂。
2 初始维持阶段的免疫抑制药物2.1 推荐维持疗法中,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包括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和抗增殖药物,包含或不包含糖皮质激素。
2.2 建议将他克莫司作为CNI一线用药。
2.2.1 建议在肾移植术前或术中就开始使用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CsA),而不是等到移植肾功能开始恢复才开始使用。
(2D 他克莫司;2B 环孢素A)2.3 建议将麦考酚酯作为抗增殖药物的一线用药。
2.4 对于低排斥风险的患者和接受过诱导治疗的患者,建议移植术后1周内可停止使用糖皮质激素。
2.5 如要使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mTORi),推荐在移植肾功能完全恢复、手术伤口愈合之后使用。
3 长期维持阶段的免疫抑制药物3.1 如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建议移植术后2~4个月内采用最低维持剂量的免疫抑制药物。
3.2 建议持续应用CNI,而不是停药。
3.3 如果移植后一周仍在使用泼尼松,建议继续使用而不是停药。
4 减少药品费用的策略4.1 如果因为费用问题而无法进行移植,则可以采取合理的降低药物费用的策略。
相比透析而言,移植后即使使用较低级别的药物也可以维持相对较长的预期寿命和较高的生活质量。
4.1.1 建议可以采取的降低药物费用的策略包括:_ 将生物制剂诱导限制于有高排斥风险的肾移植受者。
_ 使用酮康唑来减少CNI的剂量。
_ 使用非二氢吡啶类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来减少CNI的剂量。
_ 使用硫唑嘌呤替代麦考酚酯。
肾脏移植后免疫抑制剂合理使用课件
使用剂量
根据患者的体重、肾功能等个体差 异,制定合理的免疫抑制剂使用剂 量。
联合用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联合使用 多种免疫抑制剂,以达到更好的免 疫抑制效果。
定期监测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肝肾功能
免疫功能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的免疫功能,以便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的剂量 和使用方案。
肝肾功能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以确保免疫抑制剂的安全使用。
做出调整。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肾脏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原则和方法
免疫抑制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抗代谢类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总结肾脏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原则和方法
细胞因子抑制剂 其他新型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原则
总结肾脏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原则和方法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 选择合适的免疫抑制 剂
• 探讨免疫抑制剂在预防和治疗移植后感染及肿瘤等方面的 应用
展望未来免疫抑制剂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应用前景
01
临床应用前景
02
03
04
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和个体差异 制定更加个性化的免疫抑制方
案
结合新兴的细胞和生物技术, 如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提 高移植肾的生存率和患者的生
活质量
针对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临床试 验将加速其上市和广泛应用, 为肾脏移植患者提供更多的治
03
常用免疫抑制剂的合理使用
糖皮质激素
总结词
糖皮质激素是肾脏移植后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之一,具有调节免疫应答、抗炎和 抗过敏等作用。
详细描述
糖皮质激素在肾脏移植后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反应。通常采用口服或 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注意控制剂量和用药时间,以避免 感染、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
【指南】免疫抑制药物服用
【指南】免疫抑制药物服用01.免疫抑制剂用药方案免疫抑制药物剂量的调整是移植肾能否长期存活的关键。
因此,药物剂量的调整应由移植医师来决定,绝不可自行更改。
有些肾病病人认为,肾脏移植术后便与正常人一样,就自行减药或停药最终造成移植肾失活,令人非常惋惜。
术后用药方案也十分重要。
由于目前有多种免疫抑制药供临床使用,所以移植医师应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针对药物反应组成适合该病人的用药方案,比如,肝功能不正常者应减少硫唑嘌呤的应用,有糖尿病者一定要减少泼尼松及FK506的应用等。
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药物方案有:①环孢素A/FK506+激素。
②环孢素A/FK506+硫唑嘌呤/霉酚酸酯/布累迪宁。
③环孢素A/FK506+硫唑嘌呤/霉酚酸酯/布累迪宁+激素。
④1/2的环孢素A+雷帕霉素+霉酚酸酯+激素。
02.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肾脏移植或其他器官移植与一般外科手术有明显不同之处。
一般外科手术只要术后无手术并发症和感染等情况出现就治愈了,不需要再找医生,术后不需长期服药和经常随诊。
可对肾脏移植病人而言,移植手术仅仅是第一步,在手术以后还需要在许多方面加以注意,其中定期随诊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和康复是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前提条件。
由于移植的肾脏是他人的,而我们的身体有识别自我和非自我的能力,因此每个病人终生都存在着发生排斥反应的可能性。
为控制排斥反应的发生,保证移植肾的存活,病人就需要终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以控制排斥反应的发生。
也就是说,免疫抑制药物是接受肾脏移植的你术后使用的药物中最重要的一种。
而免疫抑制药物与其他药物相比,其用法要复杂得多,而且用药量的个体差异很大,所以必须个体化、合理化及联合用药。
人们说,调整免疫抑制药是一种艺术,这就说明其难度之大。
要使免疫抑制药物发挥好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你就一定要了解药物特点,服药时注意以下几点:(1)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服用免疫抑制药物。
除泼尼松外,环孢素A、FK506、霉酚酸酯等免疫抑制药,通常在每天8点和20点服用,间隔12小时,时间变动范围不应超过30分钟。
抗急排低风险,巴利昔单抗是实现诱导预防目标的平衡之选
13
目录
移植受 诱导预防目标及其影响因素
巴利昔单抗:指南推荐一线诱导药物, 实现诱导预防目标的平衡之选
14
巴利昔单抗阻断CD25抗原: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 巴利昔单抗与活化T细胞表面的CD25抗原具有高度亲和力,与之特异性结 合,阻止白介素-2(IL-2)与其受体结合,抑制细胞内信号传导,从而发挥 免疫抑制作用。
肺移植
32%
Shivaswamy V, Boerner B, Larsen J. Post-Transplant Diabetes Mellitus: Causes, Treatment, and Impact on Outcomes. Endocrine Reviews. 2016;37(1):37-61. Kuo HT, Sampaio MS, Vincenti F, Bunnapradist S. Associations of pretransplant diabetes mellitus, new-onset diabetes after transplant, and acute rejection with transplant outcomes: an analysis of the Organ Procurement and Transplant Network/United Network for Organ Sharing (OPTN/UNOS) database. Am J Kidney Dis. 2010 Dec;56(6):1127-39.
巴利昔单抗血药浓度>0.2 μg/ml时, CD25+T细胞<3%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123456789
巴利昔单抗血药浓度(mcg/mL)
免疫抑制治疗在器官移植后的应用与副作用
免疫抑制治疗在器官移植后的应用与副作用引言:器官移植是一种拯救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免疫排斥反应却是影响器官移植后长期存活的主要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免疫抑制治疗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免疫抑制治疗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和副作用。
一、免疫抑制治疗的应用1. 其原理及目标免疫抑制治疗通过使用药物等手段来降低或阻断自身免疫系统对异体组织或细胞进行攻击和排斥,并保持器官移植术后正常功能。
该治疗的主要目标包括降低异体移植物受体之间的排斥反应、减少局部或全身损伤,并延长器官生存时间。
2. 常用药物及其作用机制常见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A、他克莫司、骁悉等。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T细胞活性、干扰B细胞的功能、抑制免疫细胞增殖等途径发挥作用。
其中,环孢素A是广泛使用的免疫抑制剂,它能抑制T细胞激活和促进免疫耐受。
3. 治疗策略和管理在器官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中,治疗策略和管理至关重要。
早期治疗包括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联合使用多种药物以减少剂量、监测药物浓度等手段以确保治疗效果。
长期管理则包括定期检查器官功能,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的剂量以平衡有效性和毒副作用之间的关系。
二、免疫抑制治疗带来的副作用1. 共同副作用由于免疫抑制治疗是靶向人体免疫系统进行调节,因此其会增加机体对感染的易感性。
常见的共同感染有念珠菌感染、风湿诊断指南局部滴添加情事spNetXpath 设置辅助办理器后相关闭级方法靠分析SPA 实现一键对焦推荐的DefaultSwitchValue trace 打印uning devices customized-template-related工程generalize 相关方法待改写:前在SwitchProtocal debug 因从最根训练dataprovider-XG 下拉显示2. 特异性副作用免疫抑制治疗因其针对特定目标而设计,可能导致一些特异性副作用。
例如,环孢素A可能引起肾毒性、高血压等不良反应;他克莫司则可能导致患者易患皮肤癌、淋巴增生症等并发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指南》要点
《柳叶刀》发表了首个中国慢性肾疾病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数据显示我国慢性肾疾病
总患病率为10.8%,预计有1.195亿患者;随着年龄增长,慢性肾病患病率逐渐升高。
肾移植作为终末期慢性肾衰竭患者最理想的肾脏替代疗法,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推广。
中国肾移植科学登记系统数据中心(CSRKT)统计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共完成肾移植手术7131例,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
随着手术技术的成熟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肾移植的近期存活率得到显著提高,国内大中心1年移植肾存活率已普遍超过95%,但是肾移植的远期存活情况仍然不容乐观,移植后期受者的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治疗仍是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高临床医师对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的认识,规范国内肾移植受者管理,帮助医师在肾移植临床实践中做出合理决策,我们组织专家制订了《肾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指南(2016版)》(以下简称“指南”)。
本指南以《2009版改善全球肾病预后组织(KDIGO)肾移植受者管理指南》为主要参考,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经验,希望能为相关临床科室提供工作指引。
1 免疫抑制诱导治疗
1 1 诱导治疗方案
推荐1:推荐在肾移植术前或术中即开始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1A)。
推荐2:推荐将使用抗体诱导治疗纳入肾移植受者的初始免疫抑制方案中(1AA)。
(1)推荐将IL-2RA作为诱导治疗的一线用药(1B)。
(2)对排斥反应风险较高的肾移植受者,建议使用淋巴细胞清除性抗体[如家兔抗胸腺细胞
球蛋白(rAT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Fresenius(ATG-F)]进行诱导治疗(2B)。
1 2 急性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
推荐3:基于临床研究证据,肾移植受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危险因素如下:(1)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错配位点较多(A级);
(2)受者较年轻(B级);
(3)供者年龄较大(B级);
(4)群体反应性抗体(PRA)>0(B级);
(5)术前存在或术后出现供者特异性抗体(B级);
(6)血型不匹配(B级);
(7)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B级);
(8)冷缺血时间>24h(C级)。
2 免疫抑制治疗的初始方案
推荐4:推荐在维持方案中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包括CNI和抗增殖类药物),包括或不包括糖皮质激素(1B)。
推荐5:建议在肾移植术前或术后使用他克莫司或环孢素(CsA)(2B)。
(1)选择他克莫司作为CNI用药方案(2B)。
口服初始剂量应为0.05~
0.25mg/(kg·d),分2次口服,维持治疗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
(2)选择CsA作为CNI用药方案(2C)。
CsA的使用剂量为6~8 mg/(kg·d),维持治疗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
推荐6:建议将MPA类药物作为抗增殖类的一线用药(2B)。
(1)吗替麦考酚酯(MMF)剂量为肾移植术前12h或移植术后24h内开始口服,剂量一般为每次0.5~1.0g,每日2次,维持治疗根据临床表现或血药浓度调整剂量。
(2)麦考酚钠肠溶片推荐的起始剂量为360~720mg,每日2次。
(3)排斥反应不会引起MPA药代动力学改变,无需减少剂量或中断治疗。
DGF的受者无须调整剂量。
推荐7:抗增殖类二线用药。
肾移植术前巨细胞病毒(CMV)感染高危受者,建议选择咪唑立宾作为抗增殖二线用药,推荐剂量为150~200mg/d (2B)。
推荐8:如使用西罗莫司,推荐在移植肾功能完全恢复、手术伤口愈合之后开始使用(1B)。
3 免疫抑制剂的长期维持治疗
推荐9:如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建议移植术后2~4个月采用低剂量的免疫抑制维持方案
(2C)。
推荐10:建议持续应用以CNI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如无特殊情况,不建议停用CNI(2B)。
推荐11:出现MPA类药物相关的腹泻、腹胀等消化道症状、骨髓抑制或丙型肝炎病毒
(HCV)复制活跃、CMV、BK病毒(BKV)感染等情况时,推荐减量或停用MPA类药物或转换应用二线抗增殖类药物,如咪唑立宾(2B)。
4 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的监测
推荐12: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的监测
(1)推荐检测CNI的血药浓度(1B级)。
检测频率至少应该达到:移植
术后短期内隔日检测,直至达到目标浓度(2C级);在更改药物或受者状况出现变化可能影响血药浓度时,随时测定(2C);出现肾功能下降提示有肾毒性或排斥反应时,随时测定(2C)。
(2)建议用于监测CsA血药浓度的指标(2D):服药后12h谷浓度;服药后2h血药浓度或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3)在CsA+MPA类药物+激素的三联方案中的CsA的血药谷浓度与峰浓度(C2),CsA的目标谷浓度参考值:术后1个月内200~350ng/ml,1~3个月150~300 ng/ml,3~12个月100~250 ng/ml,1年以上大于50 ng/ml。
CsA的目标血药峰浓度参考值:术后1个月内1000~1500 ng/ml,1~3个月800~1200 ng/ml,3~12个月600~1000 ng/ml,1年以上大于400 ng/ml。
(4)建议用于监测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指标(2C):服药后12h谷浓度。
在他克莫司+MPA类药物+激素的三联方案中,他克莫司的目标谷浓度参考值:术后1个月内10~15 ng/ml,1~3个月8~15 ng/ml,3~12个月5~12 ng/ml,1年以上5~10 ng/ml。
(5)对于新生抗供体特异性抗体(dnDSA)阳性且肾功能稳定的肾移植受者,建议维持他克莫司谷浓度大于6 ng/ml。
推荐13:如果使用IL2-RA或淋巴细胞清除性抗体作为诱导治疗用药,CNI 类药物目标药物浓度可适当减低。
推荐14:建议监测MPA类药物的血药浓度(2D)。
推荐15:建议监测西罗莫司血药浓度(2C)。
5 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
推荐16:推荐在治疗急性排斥反应前进行活检,除非活检会明显延迟治疗(1C)。
推荐17:建议对亚临床和临界急性排斥反应进行干预(2D)。
推荐18: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的初始用药(1D)。
(1)建议对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未使用皮质激素的受者加用或恢复维持剂量的泼尼松(2D)。
(2)对于激素冲击治疗效果不佳或复发的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建议使用淋巴细胞清除性抗体或者抗T细胞抗体OKT3(2C)。
推荐19:建议使用如血浆置换、静脉应用免疫球蛋白(IVIG)、抗CD20单克隆抗体、淋巴细胞清除性抗体等单一或联合方案治疗急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可联用或不联用糖皮质激素(2C);
推荐20: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受者,如未使用MPA类药物,则建议加用MPA类药物。
正在使用硫唑嘌呤者建议换用MPA类药物(2D)。
6 慢性移植肾损伤的治疗
推荐21:推荐对于所有不明原因肾功能下降的受者进行移植肾活检,以发现潜在的可能原因
(1C)。
推荐22:有CKI以及CNI毒性反应的组织学证据的受者,建议减量、撤除或替代CNI(2C级)。
对有CKA,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40ml/(min·1.73m2),尿蛋白/尿肌酐比值<500mg/g(或其他等效蛋白尿评估方法)的受者,建议使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mTORi)替代CIN(2D)。
7 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研究表明,钙通道阻滞药(CCB)可能促进CsA的吸收、增加生物利用度、减少容积分布、抑制肝脏微粒体氧化酶,从而抑制了CsA的代谢、减慢了CsA在肝脏的分解,增加CsA血药浓度。
临床上当CsA与CCB 合用时可明显减少CsA的用量。
CsA与MMF之间存在相互作用,CsA 可使MMF的血药浓度平稳增加,而MMF却不影响CsA的血药浓度。
我国学者发现,护肝中成药五酯胶囊亦可使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显著提高。
此外,肾移植受者除免疫抑制剂外常联用抗感染药(如抗真菌药、抗结核药)、非甾体镇痛药、利尿药、降压药、降糖药、H2受体阻滞剂等,使治疗药物趋于复杂。
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用药品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亦会随之增高。
因此,发挥好临床药师的作用,对肾移植受者加强用药审查、进行药学监护很有必要。
8 总结
本指南立足于循证医学证据,兼顾了全球的肾移植临床现状。
在今后的临床诊疗过程中需结合我国国情探寻适合中国的诊疗规范,临床医师们要积极地行动起来,多学科联合进行多中心、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提供更多中国人的循证医学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