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恢复期护理

麻醉恢复期护理
麻醉恢复期护理

麻醉复苏室工作任务、制度、流程

XXXX医院麻醉复苏室工作任务、制度 1、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在病人手术完成后,麻醉作用未完全消退而存在潜在危险的一段时间内对病人进行监测和治疗。 2、麻醉恢复室在科室主任领导下,由麻醉医师主持日常工作,麻醉科护士负责对术后病人的监护,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麻醉医师。 3、病人收入恢复室标准:小儿全麻手术后等待苏醒者;全麻病人;椎管内麻醉后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暂时观察者。 4、恢复室病人常规监测项目包括:无创血压、EEG、脉搏、S P O2、尿量、补液量和引流量等。 5、恢复室内应给予病人充分镇静、镇痛以减轻各种并发症。 6、病人离开恢复室应符合下列标准:(1)全麻病人需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呼吸道通畅,循环功能稳定,S P O2下降不超过术前3%—5%。(2)椎管内病人通气量满意,一般情况满意稳定。 7、工作人员应保持肃静,禁止在室内大声喧哗、讨论患者病情或者谈笑。

麻醉复苏室工作流程 1、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护送病人入恢复室,向恢复室医师和护士交代病情,内容包括:手术名称、手术经过、术中血压、失血量、输液量、备血量、尿量、体温,麻醉方式、术中用药、是否用拮抗药及类型等。 2、恢复室护士随即开始护理工作,迅速观察病人肤色、体温、呼吸的类型、次数、气道通畅情况并判断病人意识情况,连接监护仪。 3、麻醉后的病人进入恢复室常规使用氧气。 4、麻醉医师或护士回手术间前,应获取患者的BP,S P O2的数据,确保病人状况稳定后方离开。 5、病人入恢复室后,前30分钟每5分钟监测血压、脉搏、呼吸,情况稳定后可以每十分钟测量一次,ECG和S P O2需全程监测至病人离开恢复室为止。 6、检查各种引流管道和静脉输液管道,监测引流量和引流液的颜色并及时记录。 7、观察病人伤口是否有出血现象、伤口渗出液颜色、种类和量。

甲状腺术后病人麻醉恢复期护理

甲状腺术后病人麻醉恢复期护理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关键词】甲状腺;外科手术;麻醉;护理 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方法有多种,以往以颈丛阻滞居多。近年来, 随着病人对医疗的要求增高,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麻醉方法成为讨论的热点[1?4],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越来越多。我院自2005年以来成立了麻醉恢复室,收治甲状腺术后病人285例。笔者旨在对麻醉后恢复室(PACU 中甲状腺手术后病人的恢复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PACI病人甲状腺专科护理的管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择期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人285例,术毕送PACI进行麻醉复苏。其中男56例,女229例;年龄19?62岁。双侧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结节性肿病人201 例,甲状腺癌2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64例;手术时间40?135min。 1.2复苏方法

呼吸恢复者经气管导管供氧,呼吸未恢复者予呼吸机支持治疗。 所有病人入PACU后常规监测体温、心电图、血压、经皮血氧饱合度、尿量、伤口敷料、颈围、手术切口引流量。重点观察与记录病人在麻醉恢复期有无呼吸困难与窒息、神经损伤(包括喉返、喉上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甲状腺危象等症状。 2结果 285例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病人,其中甲亢病人64例,出现并发症6例,占9.38%,出血2例,甲状腺危象2例,呼吸困难2例;非甲亢病人221例,出现并发症3例,占1.36%,均为术后出血。所有病人出现的并发症均在PACI内处理,症状消除后安全返回病房。 3护理 3.1颈部护理 观察伤口敷料、负压引流量,测量颈围是发现皮下血肿的重要方法。 术后进入PACU即予测量颈围,通过与入室时的基础颈围相比,可动态观察皮下出血量。观察术后出血症状,观察伤口敷料及负压引流情况,早期发现出血,避免病人拔管后出现血肿压迫导致呼吸困难。3例非甲亢病人术后并发出血,2例是通过动态监测颈围进行性肿大进而发现皮下出血,经请手术医师查视后,在未拔管情况下加深麻醉,立即重回手术室打开伤口止血,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将医疗风险及时消除。 3.2眼部护理 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可合并突眼。在麻醉及麻醉恢复期,对病人的眼

麻醉恢复室护理常规

麻醉恢复室护理常规 【定义】手术结束后数小时内,麻醉作用尚未完全消失,部分全身麻醉的患者较易发生气道梗阻、通气不足、呕吐误吸或循环功能不稳定等并发症,需要入麻醉恢复室于监护下苏醒。 【护理常规】 一、交班:患者入恢复室后,当值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分别与恢复室麻醉医师、护士交班。简要交代如下内容:患者病史、麻醉方法与手术方式、术中用药、麻醉手术过程出现问题及处理、预计苏醒时间、输血输液量、尿量、皮肤、衣物,病历资料等。当值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获得患者SpO2、血压、心率等参数后方可离开恢复室。 二、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患者入室后即开始各项监测,注意生命体征、意识的变化。保证氧气的供给,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保持静脉输液及各种管路通畅。密切观察呼吸、心率(律)、血压和脉氧饱和度,随时记录病情变化,观察患者各种反射恢复程度;皮肤、粘膜、甲床颜色;发现异常及时报告麻醉医师予以处理。 三、体温监测及保暖护理:全麻术后患者尤其是氯胺酮麻醉的小儿患者苏醒期保暖很重要。术中暴露过久,由于麻醉抑制了机体的反应,患儿术后有寒战、体温不升、末梢循

环差的表现,应注意保暖,将麻醉恢复室温度控制在25℃到28℃,以免患者受凉。由于小儿体温中枢发育不佳,调节能力差,可能引起短暂的高热,患儿未清醒前首选物理降温,因其高热惊厥发生率高,故头部降温尤为重要。需密切监测体温,及时发现问题通知医师并给予有效的处理。 四、低血压护理:术后患者血压较术前基础血压降低20%~30%为低血压,尤其是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患者,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如血压低者,应排除外科止血不彻底或测量有误差,病情许可时可加快输液速度,并及时通知麻醉医师处理。 五、心律失常护理:全麻药、镇静药、阿片类药物的应用,及氧供需失衡等均会引起患者术后的各种心律失常。需密切监护患者心率和节律的变化,能分辨各种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遵医嘱用药并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 六、口干护理:因为所有患者术前均禁饮食,并应用抑制腺体分泌的药物,所以术后患者常感口干,可用湿纱布或棉签湿润患者的口唇及鼻腔,必要时重复使用,纱布或棉签不可过于饱和,以免造成患者误吸。 七、心理护理:对于术后清醒患者,缓解其焦虑与恐惧心理。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关心安慰患者,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理解同情患者,在患者面前不谈论病情的严重性,鼓励患者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并耐心倾听,对患者的恐惧

快速康复护理

快速康复护理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ERAS定义: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的一系列优化措施,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的多学科协作,以减少或阻断围手术期患者机体的应激反应,促进手术患者尽快康复,降低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这一优化的临床路贯穿于住院前、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完整治疗过程,其核心是强调以服务病人为中心的诊疗理念。 ERAS的护理措施 1.术前部分(1-3天) 1.1术前宣教针对不同病人,采用卡片、多媒体、展板等形式重点介绍麻醉、手术、术后等相关注意事项,缓解焦虑、恐惧的紧张情绪,使病人知晓在此计划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获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配合,包括术后早期进食、早期下床活动等。 1.2术前戒烟、戒酒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1.3营养支持首选肠内营养,当口服不能满足营养需求可行静脉营养支持。 1.4肠道准备不推荐常规进行机械性肠道准备,可根据情况选择性进行短肠的肠道准备。 1.5术前禁食禁饮打破传统观念,缩短术前禁食时间,有利于减少术前病人的饥饿、口渴、烦躁、紧张等不良反应,有助于减少术后胰岛素抵抗,缓解分解代谢,缩短术后住院时间。目前提倡禁饮时间延后至术前2h,禁食时间延后至术前6h,术前10h可口服1 2.5%的碳水化合物饮品800ml,术前2h饮用≤400ml。 2.术后部分(3-7天) 2.1各引流管留置2.1.1择期手术一般不留置鼻胃管,可降低术后肺不张及肺炎的发生率。术中可留置鼻胃管以利于排气,但麻醉清醒前拔出。 2.1.2腹腔引流管不推荐对腹部择期手术的常规留置,对于存在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时建议留置。 2.1.3导尿管一般24h后拔出,行经腹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病人可留置2d左右或行耻骨上膀胱穿刺引流。 2.2术后饮食择期腹部手术术后尽早经口进食、饮水及及早期口服辅助营养可促进肠道运动功能恢复,有助于维护肠粘膜功能,防止菌群失调和异位,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2.3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术后确保有效镇痛鼓励尽早下地活动可促进呼吸、胃肠、肌肉骨骼等多系统功能恢复,预防肺部感染、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随访在病人出院后24-48h内应常规进行电话随访,建立明确的再入院的“绿色通道”,一般情况下ERAS的临床随访至少应持续到术后30d. ERAS过程中鉴于临床实践的复杂性及病人的个体差异性会结合病人、诊疗过程、科室及医院的客观实际情况而定,开展过程中会注重缩短病人住院日,降低医疗支出,但更应注重降低再住院率,会秉承安全第一、效率第二的基本原则,使ERAS更健康、有序地开展和实施。

妇科病人麻醉恢复期护理要点

妇科病人麻醉恢复期护理要点 1.入室立即吸氧,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神志、瞳孔、口唇皮肤颜色、体温变化,带管病人观察导管位置、长度,听诊双肺呼吸音,与麻醉医师交接术中情况、有无合并症、用药、出入量及注意事项,与巡回护士交接患者皮肤、衣物、x片等,查看切口敷料、输液引流是否通畅。 2.保持呼吸道通畅,带管病人意识肌力恢复、呛咳有力吸净分泌物拔管,拔管后注意有无呼吸道梗阻,常见舌后坠,可提下颌使头后仰或置通气道。对氧饱和度低于92%病人应查找原因、及时处理,高流量吸氧,用呼吸囊或呼吸机辅助呼吸,也可应用拮抗药。肥胖病人适当抬高床头。 3.保持循环系统稳定,心电监护有无心律不齐、心肌缺血情况。如出现血压低心率快,提示血容量不足,应密切注意有无出血征象,加快输血输液、查血色素、维持出入量平衡,酌情应用升压药如多巴胺、麻黄素、去甲肾上腺素等。高血压术前多有高血压病史,适当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爱倍、佩尔等,解除各种不良刺激,如疼痛、尿管、气管导管刺激等,可用少量镇痛剂。若高血压伴心率快,潮气量小,呼吸肌无力,身体不自主抖动,可能存在二氧化碳蓄积,应呼吸囊辅助通气或呼吸机机械通气,适当给新斯的明拮抗肌松药残余作用。 4.约束带约束病人防止烦躁发生意外。 5.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可遵医嘱加压沙袋,保持各种管道通畅,避免受压扭曲,注意引流及尿量变化。 6.体温低应及时保暖,同时避免烫伤,寒战可静注曲马多。 7.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子宫附件广泛切除病人,术前清洁灌肠,血钾往往偏低,肌力反应差,应及时查血气补钾,纠正酸碱平衡紊乱,血钾正常值 3.5-5.5mmol/L,补钾速度不宜过快,浓度不宜过高,要见尿补钾。如有室性早搏用利多卡因静注或入液静滴,大量输血病人及时补钙,严密观察输液输血反应。 8.术前合并肝肾功能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病人,麻醉药代谢缓慢,易苏醒延迟,可酌情用利尿剂和拮抗剂。 9.恶心呕吐病人防止误吸,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净分泌物,遵医嘱应用止吐药。 10.待病人意识清醒,肌力定向力恢复,生命体征平稳,用药30分钟以上,无出血征象,脱氧10分钟氧饱和度不低于92%,经麻醉医师同意并签字后护送回病房。若术前饱和度低可携带氧气袋送回。

医院麻醉恢复室管理规范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麻醉恢复室管理规范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麻醉恢复室管理规范 1.目的 提高手术病人围麻醉期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麻醉科工作效率,缩短连台手术等候时间,增加手术床位周转率。 2.范围 医院科室/部门、员工、医学学员、患者、来访者。 3.定义 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对手术、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 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 4.内容 4.1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制度: 4.1.1 麻醉恢复室的工作人员在麻醉科主任领导下,由麻醉科医师主持日常工作,其职责范围同麻醉科三级医师负责制。护士长应具体负责行政管理及仪器、物品、药品、消毒及护士的排班工作,日常监护及各种治疗工作由护士来完成。 4.1.2 麻醉恢复室病人一般常规检测项目包括: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常规、尿量、补液量及速度和引流量等。 4.1.3 麻醉恢复室内应给予病人充分镇静、镇痛以

减轻各种并发症。 4.2 病人离开恢复室应符合下列标准: 4.2.1 全麻患者需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呼吸道通畅,循环功能稳定,血氧饱和度下降不超过术前的3%--5%。 4.2.2 椎管内麻醉病人通气量满意,一般状况稳定。 4.3 麻醉恢复室护士长职责: 4.3.1 在麻醉科主任及护理部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本室的行政管理、护理工作。 4.3.2 根据护理部工作计划,制定出恢复室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经常检查,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4.3.3 根据当天手术病人情况,进行弹性排班,科学分工、密切配合医生完成全麻病人恢复工作,必要时亲自参加。做好转、帮、带。 4.3.4 以身作则、督促各级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严格要求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了解本室工作人员思想、工作、学习、关心她们的生活,遵守劳动纪律。 4.3.5 组织安排护士的业务学习,指导进修、实习护士临床护理工作和教学工作,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完成。 4.3.6 督促所属人员做好消毒工作,按规定进行空

中,长效肌松药对麻醉恢复期病人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中、长效肌松药对麻醉恢复期病人恢复时间 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研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310016 王平钟泰迪 研究目的:探讨择期LC病人使用长效肌松药潘库溴铵与中效肌松药罗库溴铵后,比较两组患者PACU的恢复时间、低氧血症发生率,从而发现适合于LC 手术的NMBDS,以及判断术后肌无力的合适标准,以指导临床正确使用肌松药预防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 研究方法:6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按计算机随机产生数字法分成2组:罗库溴铵组与潘库溴铵组。用利多卡因1.5mg/kg、得普利麻2mg/kg、芬太尼2-4ug/kg,罗库溴铵组用0.6~1.0mg/kg诱导,潘库溴铵组用0.08~0.10mg/kg诱导。手术结束后符合拔管指征(包括5秒抬头)以及TOF刺激4个反应后拔管。患者进入PACU后即刻以及30分钟后分别测定一次TOF衰减率。PACU护士观察病人有无肌肉无力的情况发生,记录病人SPO2以及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并记录出PACU时间。 结果:1.TOF测定的比较: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罗库溴铵组在到达PACU 后即刻以及30分钟后分别测定的TOF值均显著高于潘库溴铵组(P<0.01)。罗库溴铵组TOF<0.7以及TOF<0.9的患者均低于潘库溴铵组(P<0.01)。 2.患者缺氧的比较:罗库溴铵组患者明显低于潘库溴铵组,二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3.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比较:在PACU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均较少,二组之间无著性差异(P>0.05)。

4.PACU时间的比较:潘库溴铵组患者在PACU监测的时间比罗库溴铵组大大延长。二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5.肌肉无力情况发生的比较:潘库溴铵组在到达PACU时发生肌肉无力情况的患者明显增多,与罗库溴铵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但临床征象抬头、抬脚5s之间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 30分钟后潘库溴铵组发生肌肉无力的患者仍然比罗库溴铵组多(P<0.05)。 6.无论患者使用何种肌松药,当TOF≥0.9时患者均不会出现低氧血症;当TOF≥0.7时,患者依然容易发生低氧血症。在TOF≥0.9与TOF≥0.7之间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结论:使用长效NMBDS后在PACU时间明显延长,增加肌无力及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的危险。所以,对于LC手术来说,使用中效肌松药如罗库溴铵是更为理想的选择。当使用加速度仪测TOF衰减率时,只有当TOF≥90%才是NMBDs恢复的最佳指标。

麻醉恢复室ICU转入、转出标准

萍乡市中医院 麻醉恢复室入室标准 1.全麻患者凡麻醉后清醒不完善,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者或肌肉张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未拔出者,均应送恢复室。 2.各种神经阻滞麻醉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或者术中发生意外情况,或者术中使用大量镇痛镇静药物,有迟发性呼吸抑制危险者。 3.特殊病情手术后需要在手术室环境短暂监测、治疗者。 4.乙肝等传染性患者在手术间内复苏,不入恢复室。 麻醉恢复室出室标准 1、中枢神经系统标准。术前神志正常者意识恢复,神志清楚,有指定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10s以上。 2、呼吸系统标准。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喇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30/min,能自行咳嗽,排除呼吸道分泌物,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吸入空气条件下5分钟后高于70mmHg,或SpO2高于95%。 3、循环系统标准。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的±20%并稳定30min以上;心律正常,ECG地ST-T改变或恢复到术前水平。 4、椎管内麻醉后,呼吸循环稳定,麻醉平面在T6以下;超过最后一次麻醉加药1小时;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不须用升压药。 5、术后用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后,观察30min无异常反应。凡术中、术后使用了镇静镇痛药物者,出室前均由麻醉医师根据Steward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价,Steward评分≥4分方可离室。 6、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性出血等。

萍乡市中医院麻醉科 附:Steward苏醒评分标准(满分6分,评分≥4分患者方能离开手术室或恢复室)项目反应评分 清醒程度 完全清醒 2 对刺激有反应 1 对刺激无反应0 呼吸道通畅程度 可按医师吩咐咳嗽 2 不用支持可以维持呼吸道通畅 1 呼吸道需要予以支持0 肢体活动度 肢体能作有意识的活动 2 肢体无意识活动 1 肢体无活动0 恢复室与病房交接班流程 1.恢复良好,达到出室标准后,由恢复室护士护送患者安返病房 2.向病房护士交班,待患者的情况良好,生命体征稳定,皮肤完好并签名后才能离开。 3.交班内容包括:简要病史,诊断,麻醉及手术经过,术中用药,生命体征变化输血输液情况,麻醉药及拮抗剂的使用情况,恢复室苏醒经过,仍有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特殊情况的交接等,及下一步需要注意观察和处理事项。 恢复室与ICU交接班流程 1.对较为复杂的大手术,估计生理功能在1-2天内不会稳定。随时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者,手术后直接转到ICU。 2.对已经进入恢复室的患者如遇术后生理功能比较长时间(4小时以上)不稳定或出现比较严重并发症,同样需转入ICU继续监测和治疗。 3.患者转运到ICU时,必须是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和手术医师同时参加。

甲状腺术后病人麻醉恢复期护理

甲状腺术后病人麻醉恢复期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甲状腺;外科手术;麻醉;护理 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方法有多种,以往以颈丛阻滞居多。近年来,随着病人对医疗的要求增高,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麻醉方法成为讨论的热点[1~4],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越来越多。我院自2005年以来成立了麻醉恢复室,收治甲状腺术后病人285例。笔者旨在对麻醉后恢复室(PACU)中甲状腺手术后病人的恢复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PACU病人甲状腺专科护理的管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择期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人285例,术毕送PACU进行麻醉复苏。其中男56例,女229例;年龄19~62岁。双侧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结节性肿病人201例,甲状腺癌2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64例;手术时间40~135min。 1.2 复苏方法 呼吸恢复者经气管导管供氧,呼吸未恢复者予呼吸机支持治疗。所有病人入PACU后常规监测体温、心电图、血压、经皮血氧饱合度、

尿量、伤口敷料、颈围、手术切口引流量。重点观察与记录病人在麻醉恢复期有无呼吸困难与窒息、神经损伤(包括喉返、喉上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甲状腺危象等症状。 2 结果 285例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病人,其中甲亢病人64例,出现并发症6例,占9.38%,出血2例,甲状腺危象2例,呼吸困难2例;非甲亢病人221例,出现并发症3例,占1.36%,均为术后出血。所有病人出现的并发症均在PACU内处理,症状消除后安全返回病房。 3 护理 3.1 颈部护理 观察伤口敷料、负压引流量,测量颈围是发现皮下血肿的重要方法。术后进入PACU即予测量颈围,通过与入室时的基础颈围相比,可动态观察皮下出血量。观察术后出血症状,观察伤口敷料及负压引流情况,早期发现出血,避免病人拔管后出现血肿压迫导致呼吸困难。3例非甲亢病人术后并发出血,2例是通过动态监测颈围进行性肿大进而发现皮下出血,经请手术医师查视后,在未拔管情况下加深麻醉,立即重回手术室打开伤口止血,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将医疗风险及时消除。 3.2 眼部护理 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可合并突眼。在麻醉及麻醉恢复期,对病人的眼保护非常重要,给予生理盐水纱布湿敷,或眼药膏涂眼。在病人清醒之前及时清洁干净,以减少病人的心理不适感,本组病例无术后

麻醉恢复室工作流程

麻醉恢复室工作流 程

麻醉恢复室工作流程、护士职责、医生职责及转出标准 第3节麻醉恢复室日常工作 病人应在麻醉医师的直接监视下从手术室送到PACU,最好将床抬高或将病人置于卧位以保证气道通畅。在面罩下给氧以改进可能发生的通气不足、缺氧性通气驱动降低或弥散性缺氧。 一、收治指征 1.凡麻醉后患者未清醒,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或肌肉张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未拔除者,均应送恢复室。 2.凡各种神经阻滞发生意外情况,手术后需要继续监测治疗者。 3.麻醉患者由麻醉医师护送至麻醉恢复室,必要时与手术医师共同护送。搬运与护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躁动,防止各种导管脱出,注意呼吸道梗阻,患者保暖等。 4.麻醉医师应向麻醉恢复室医师护士详细交班,包括: ⑴患者姓名、年龄、术前情况、麻醉方式及麻醉中情况、手术方法及手术中的意外情况等等。 ⑵所用麻醉药物、肌肉松弛药、镇痛药的种类、剂量和应用方法等等。 ⑶手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体温等)情况,有无险情或重大病情变化等等。

⑷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处理,效果如何。 ⑸手术中失血量、输血及输液情况、尿量等。 ⑹各种导管,如胸腔、腹腔引流管,胃肠道减压管,动静脉穿刺导管,导尿管等。 ⑺估计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5.值班护士立即接受患者,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脉氧饱和度等。并向麻醉医师问清有关病情。将患者妥善固定,以免摔伤或擅自拔除各种导管。 二、记录 病人到达PACU,有指征时应吸氧,记录生命体征。手术室的麻醉医师应提供完整记录单给PACU工作人员,并等到PACU工作人员开 始处理方可离开。记录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的身份、年龄、手术方法、诊断、既往史摘要、服药史、过敏史、术前生命体征的变化。应记载的特殊情况如耳聋、性格改变或语言障碍。 2.血管内导管的位置和型号。 3.麻醉前用药、抗生素、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麻醉性镇痛药、肌肉松弛药和逆转药,血管活性药、支气管扩张药和其它药物。 4.整个手术过程。对手术的有关问题(如止血是否完善、引

麻醉恢复期病人的护理

麻醉恢复期病人的护理 1、患者入恢复室后,责任护士负责接患者。将患者安置好后,连接所需监护仪器,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包括心电图、体温、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输血;若保留气管插管或呼吸功能未恢复者,应以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 2、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尿管。 3、监测生命体征。 4、麻醉医师应向恢复室医师和护士交班,包括如下内容:(1)病人的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时间及麻醉方法。(2)现病史、既往病史及治疗情况。 (3)麻醉用药:包括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及维持药、麻醉性镇痛药和肌松药的用量及最后一次用药时间和剂量、拮抗药及其他药物的使用情况。 (4)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尿量。 (5)麻醉和手术的异常情况及其处理,如插管困难、支气管痉挛,ECG改变、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异常出血等。(6)交接皮肤、输液情况及特殊用药,了解病情。 5、交接患者医疗资料和私人用物,与护送人员进行确认签字。

6、测动脉血气分析。 7、记录恢复室护理记录单。 8、恢复室医师和护士应全面检查病人并对麻醉后恢复情况作出评价,主要集中在神志、循环、呼吸道及肌力的恢复。如达到麻醉苏醒的判断标准(Steward苏醒评分表),则遵医嘱给予拔除气管插管、吸氧。 (附Steward苏醒评分表如下) 9、每10~15min测量并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及神志恢复情况,以判断恢复程度和速度,对于恢复缓慢者应进行处理,如残余肌松药或麻醉性镇痛药的拮抗等。 10、一般情况下全麻病人必须清醒或呼吸循环稳定,才可送回病房。为了防止病人在苏醒期间发生意外事件,特制订苏醒评分表,并规定必须达到4分或病人不吸氧观察10-15分

麻醉恢复室工作流程图

麻醉恢复室工作流程、护士职责、医生职责及转出 标准 第3节麻醉恢复室日常工作 病人应在麻醉医师的直接监视下从手术室送到PACU,最好将床抬高或将病人置于卧位以保证气道通畅。在面罩下给氧以改善可能发生的通气不足、缺氧性通气驱动降低或弥散性缺氧。 一、收治指征 1.凡麻醉后患者未清醒,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或肌肉张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未拔除者,均应送恢复室。 2.凡各种神经阻滞发生意外情况,手术后需要继续监测治疗者。 3.麻醉患者由麻醉医师护送至麻醉恢复室,必要时与手术医师共同护送。搬运与护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躁动,防止各种导管脱出,注意呼吸道梗阻,患者保暖等。 4.麻醉医师应向麻醉恢复室医师护士详细交班,包括: ⑴患者姓名、年龄、术前情况、麻醉方式及麻醉中情况、手术方法及手术中的意外情况等等。 ⑵所用麻醉药物、肌肉松弛药、镇痛药的种类、剂量和应用方法等等。 ⑶手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体温等)情

况,有无险情或重大病情变化等等。 ⑷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处理,效果如何。 ⑸手术中失血量、输血及输液情况、尿量等。 ⑹各种导管,如胸腔、腹腔引流管,胃肠道减压管,动静脉穿刺导管,导尿管等。 ⑺估计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5.值班护士立即接受患者,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脉氧饱和度等。并向麻醉医师问清有关病情。将患者妥善固定,以免摔伤或擅自拔除各种导管。 二、记录 病人到达PACU,有指征时应吸氧,记录生命体征。手术室的麻醉医师应提供完整记录单给PACU工作人员,并等到PACU工作人员开 始处理方可离开。记录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的身份、年龄、手术方法、诊断、既往史摘要、服药史、过敏史、术前生命体征的变化。应记载的特殊情况如耳聋、性格改变或语言障碍。 2.血管内导管的位置和型号。 3.麻醉前用药、抗生素、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麻醉性镇痛药、肌肉松弛药和逆转药,血管活性药、支气管扩张药和其他药物。

麻醉病人出手术室的标准

麻醉手术后病人出手术室标准 摘要:随手术结束,麻醉也告停止,医生面临术后病人转送去向问题,患者转送去向取决于麻醉医生(或有上级医师参与)对手术麻醉期间病人总体情况和当时情况的正确研判,确定病人是否可以离开手术室及具体去向,如送返普通住院病房、病房术后重症监护室、麻醉后恢复室(PACU)或加强监护病房(ICU)。 手术结束,麻醉医师应依据自己(或有上级医师参与)对麻醉手术期间病人总体情况的正确判断,并参考麻醉前评估、手术结束时病人实际状态,特别是患者当时呼吸、循环、意识水平等要素的观察结果,迅速对病人能否离开手术室及其去向(如送返病科普通病房、病科术后监护室、PACU或ICU等作出客观、正确的决断,以确保麻醉手术后病人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 一、麻醉后病人恢复情况评定 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除了应集中对呼吸、循环、肌张力和神志方面进行评定外,还应结合不同麻醉方法的特点而有所侧重,尤其应高度关注有否严重麻醉并发症。 (一)全麻病人恢复情况(包括气管内麻醉、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患者):手术结束,病人拔除气管导管前和/或停止吸入、静脉注射麻醉药后,麻醉医生可通过计分法详细评定病人麻醉后恢复程度和恢复质量。对恢复缓慢或恢复不满意者,应进行必要的治疗,如拮抗肌松残余作用,拮抗苯二氮卓类及阿片类药物残留作用,面罩供氧,或继续呼吸支持等。 麻醉恢复情况可参照Aldret护理评分标准,对麻醉恢复期病人进行评估,以了解当时病情,作为病人转出手术室的重要参考依据。观察项目共五项,每一项划分3个不同等级,根据观察结果分别给予2分、1分和0分。恢复情况好者满分10分,恢复差者最低0分,为患者安全计,≤5分患者一般应暂留在手术室内观察,或转送PACU/ICU,不得直接转送普通病房。 附:Aldret护理评分: ①活动力:四肢均能活动——积2分;仅能活动两个肢体——积1分;四肢均不能 活动——积0分。 ②呼吸:能作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积2分;呼吸受限或有呼吸暂停——积1分; 无自主呼吸——积0分。 ③循环:与麻醉前比较,血压波动≤±20%——积2分;变化在±20%~50%之间— —积1分;变化≥50%——积0分。 ④神志: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积2分;呼唤名字能应答——积1分; 对呼唤无反应——积0分。 ⑤皮肤颜色:正常、红润——积2分;皮肤苍白、灰暗或花斑——积1分;皮肤或口 唇、甲床紫绀——积0分。 (二)椎管内麻醉病人恢复情况:一般情况下,若能在推管内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且麻

麻醉恢复期护理常规应激预案和风险防范

麻醉恢复室护理常规、应急预案和风险评估 麻醉恢复室医护人员在一定的规章制度的约束下,按照相应的工作流程完成恢复期患者的监护和治疗工作,以达到出室指征。发生紧急并发症时,能够按照应激预案进入处理程序,为患者提供快速有效的施救措施,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为己任。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要具有风险评估的能力,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危险通过干预进行有效控制,防止风险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第一节麻醉恢复室护士工作制度 麻醉后恢复室(PACU)在科室领导和管理下,遵守以下工作制度。 1、麻醉恢复室的设备、药品及人员配置符合相关规定。床边设施配备监护仪、呼吸机、 吸引器、吸氧导管、简易呼吸器、除颤仪等,并保证仪器的完好率达100%。配备急救药品和急救物品。 2、恢复室人员由一名麻醉医师主持工作,责任麻醉医师负责,麻醉护士配合,床位与 护士配比达1:0.5,高危患者(如未完全清醒、未拔管、躁动患者)床护比为1:1,医生和护士共同管理患者,严格执行恢复室相关制度。 3、严格遵守出入恢复室标准,按流程转入和转出患者。 4、严格执行拔管指征和拔管操作,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5、在恢复室发生并发症按照流程进行处理和护理,紧急情况立即启动紧急处理流程。 6、严格执行麻醉恢复患者转运流程,出现特殊情况时启动应激预案。 7、恢复室医生和护士定期培训和考核。 8、定期进行恢复室空气、物体表面和手细菌培养。 9、定期检查无菌物品、药物有效期,防止过期; 10、恢复室内各仪器定位放置,每日清洁,不允许外借。 11、对需要维修的仪器及时报修。 第二节恢复室护士岗位职责 1、恢复室所有仪器应定点放置,定时检查维护; 2、交接班时清点恢复室所有仪器、物品、药品的数目,如有丢失及时找回; 3、每日到岗后消毒液擦拭恢复室所有仪器、桌面; 4、检查呼吸机功能,打开监护仪处于备用状态,将监护患者所用物品准备至备用状态(如连接成人或小儿呼吸回路,安装吸引器瓶,吸氧面罩);

麻醉后恢复室的工作规范

麻醉后恢复室的工作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制度 复苏室管理制度 麻醉恢复室工作常规 麻醉复苏室转入、转出的标准与流程 转入的标准 转出的标准 手术麻醉后转送普通病房标准 手术麻醉后病人回普通病房交接班内容 手术麻醉后转送重症监护室标准 门诊病人手术/麻醉后离院标准 麻醉后复苏室紧急事件处理预案及措施

麻醉后恢复室的工作规范 一、概述 麻醉后恢复室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完全清醒,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病室。全麻病人,硬膜外平面在T5以上以及病情不稳定的病人,均需送麻醉恢复室观察治疗。一般白天开放,急诊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可转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继续治疗。恢复室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工作,日常监测治疗工作由麻醉科医师和护士负责,麻醉科医师负责制定该病人的监测和治疗计划,并决定是否转送普通病房或ICU的指征。 二、工作内容 1、定期进行药品和物资和监护仪设备的检查,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病人由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推入苏醒室,共同交接。 3、病人由手术室转往恢复室的过程中,麻醉科医师负责维持病人呼吸及循环功能的稳定。 4、病人安置稳定后,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及治疗。包括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合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输液或输血;保留气管插管及呼吸功能未恢复者,应以呼吸器扶助或控制呼吸。 5、麻醉科医师向值班医师和护士交班,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姓名、年龄、现病史和既往史及治疗情况等术前相关情况、麻醉方式及手术方法等等。 (2)麻醉用药。包括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及维持药、麻醉性镇痛药物和肌松药的用量及最后一次用药时间和剂量、拮抗药及其他药物。 (3)手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体温等)情况,有无险情或重大病情变化等等,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尿量。 (4)麻醉和手术的异常情况及其处理,如插管困难、支气管痉挛,ECG改变或血流动力不稳定、异常出血等。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或措施处理,效果如何。 (5)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转出计划。 6、值班医师应全面检查病人并对麻醉后恢复情况作出评价,主要集中在神志、呼吸道及肌力的恢复。并将患者妥善固定,以免摔伤或擅自拔除各种导管。 7、恢复室病人管理内容

插管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病人躁动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插管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病人躁动的相关因素 及护理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摘要:手术完毕,麻醉停止,但药物对机体的影响仍将维持一段时间,因此在麻醉恢复期,随时可出现患者血循环、呼吸、代谢方面的异常而发生生命体征的改变,特别是气管插管全麻恢复期患者情况多变,应严密观察,躁动是麻醉恢 ?【关键词】躁动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复苏期麻醉恢复期护理全麻恢复期生命体征对症处理【文摘】手术完毕,麻醉停止,但药物对机体的影响仍将维持一段时间,因此在麻醉恢复期,随时可出现患者血循环、呼吸、代谢方面的异常而发生生命体征的改变,特别是气管插管全麻恢复期患者情况多变,应严密观察,躁动是麻醉恢复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躁动患者应综合分析,对症处理,以确保其安全渡过麻醉恢复期。【摘要】目的:探讨插管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病人躁动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插管全麻恢复期病人出现躁动的相关因素及处理。结果:30例躁动病人中8例是由于伤口疼痛引起,8例是由于低氧血症引起,2例是由于尿潴留、膀胱膨胀引起,10例是由于尿管刺激引起,2例是由于麻醉药物引起。结论:插管全麻恢复期病人情况多变,应严密观察,对躁动病人应综合分析,对症处理,确保病人安全渡过麻醉恢复期。 【关键词】全身麻醉:恢复期:躁动:护理 全麻恢复期,大多数病人呈嗜睡、安静或有轻度定向障碍和脑功能逐渐恢复趋于正常,但仍有部分病人出现较大的情感波动,表现为不能控制的哭泣和烦躁(躁动)不安[1]。2007年1月至12月,我们观察了1977例气管插管全麻术后病人,其中30例出现躁动,发生率约%,均被及时发现和处理,转危为安。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6~85岁,ASA1-3级。手术范围包括普外、骨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和五官科择期手术,其中成人26例,小儿(年龄≤14岁)4例,均为气管插管全麻的手术后病人。 2躁动相关因素分析及处理 2.1伤口疼痛:术后切口疼痛是引起术后躁动的重要因素,在30例躁动病人中,有8例是切口疼痛引起的,病人表现为要坐起来,大喊大叫,身体不停扭动,手伸向疼痛部位,有3例病人突然极度躁动,挣脱监测生命体征的导朕线,需3名工作人员才能按住患者。分析麻醉中用药,再结合病人及术后表现,排除其他原因后,给予止痛药物,多数效果良好。 2.2低氧血症:在30例躁动病人中,有8例是由于低氧血症引起的,均发生在气管插管拔管后,表现为血氧下降低于90%,最低者为65%,病人呈迷蒙状躁动,心率、呼吸增快,其中2例为呼吸道分泌物多,引起术后通气不足,护士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将口中分泌物吐出后低氧血症得予纠正。有6例为全麻恢复期麻醉剂残留,加之拔除气管插管过早而发生低氧血症。其中2例为肌松剂残留,用新斯的明、阿托品拮抗,因鼓励病人深

麻醉苏醒恢复期常见并发症及原因

麻醉苏醒恢复期常见并发症及原因 绝大多数麻醉手术后病人平稳安全的苏醒恢复,是经过了有经验专业医生和护士努力的结果。从麻醉状态恢复至正常生理状态是麻醉期间处理关键的环节之一,也是病人围术期较危险的阶段。 (一)、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lting,PONV)恶心是一种咽部和上腹部的不适感,无疼痛,有想要呕吐的感觉。呕吐是通过口腔将胃内容物用力排出现象。约占麻醉苏醒恢复期总并发症中的42%。 l.全身麻醉(全麻)期间的麻醉维持药物,国内外大型医院多采用吸入性麻醉药和静脉阿片类的镇痛药。吸入性麻醉药异氟醚、地氟醚或安氟醚、七氟醚(Sevoflurane)在高浓度吸入时,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即剂量依赖型)。但在低浓度吸入或麻药排出、苏醒阶段对气道刺激引起咳嗽,对呕吐中枢也有一定的刺激导致恶心、呕吐。2.现常用静脉镇痛药物、阿片类的药物芬太尼、苏芬太尼、阿芬太尼、雷咪芬太尼、吗啡、哌替啶对大脑极后区,化学受体(CTZ)敏感区的阿片受体作用,会引起极后区性恶心、呕吐。其他类静脉镇痛药物,氯胺酮、曲马多(Tramadol)对边缘系统的刺激,而引起高级中枢性的恶心、呕吐。 3.疼痛和内脏牵拉反射,胃肠道机械感受器受刺激也是引起PONV 的常见因素。 4.体位改变导致前庭系统的刺激诱发呕吐。 5.低血压、缺氧、呼吸循环不稳定,导致缺氧和低血压均是术后恶

心、呕吐的重要诱因。 6.术后吸痰等物理刺激。 7.心理因素。 频发严重的恶心、呕吐将会加剧术后病人的不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甚至引起误吸导致呼吸道梗阻、肺部炎症以及ARDS,增加再次手术机会。PONV增加护理和在术后恢复室停留时间,而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围术期误吸发生率1.4/10000-4.7/10000,其中51%发生在术后。急症病例误吸发生1:895。围术期误吸的共发症与胃内容物的PH和容量有关。当PH<2.5,容量>20ml,误吸后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明显增高。 2.口服用药,术前1~2小时; 3.高危病人使用H2受体拮抗剂; PONV治疗: 1.对症处理 2.药物治疗 droperidol(氟哌利多)、metoclopramide(甲氧氯普胺,胃复安)、ondansetron(昂丹司琼)、propofol(异丙酚)、perphenazine(奋乃静) (二)呼吸道并发症处理(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 吸吸道问题,约占术后麻醉苏醒恢复期共发症中30%。 1.术后呼吸道梗阻最常见术后呼吸道梗阻的原因是未苏醒病人舌根

麻醉恢复室的管理制度

麻醉恢复室的管理制度 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对手术、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手术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作用尚未消失,常易发生呕吐、误吸、缺氧、高碳酸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常导致心血管功能与呼吸功能紊乱。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的正规运作,大大提高了手术病人围麻醉期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麻醉科工作效率,缩短连台手术等候时间,增加手术床位周转率。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制度 麻醉恢复室的工作人员在麻醉科主任领导下,由麻醉科医师主持日常工作,其职责范围同麻醉科三级医师负责制。护士长应具体负责行政管理及仪器、物品、药品、消毒及护士的排班工作,日常监护及各种治疗工作由护士来完成。 麻醉恢复室病人一般常规检测项目包括: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常规、尿量、补液量及速度和引流量等。 麻醉恢复室内应给予病人充分镇静、镇痛以减轻各种并发症。病人离开恢复室应符合下列标准: 1.全麻患者需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呼吸道通畅,循环功能稳定,血氧饱和度下降不超过术前的3%--5%。 2.椎管内麻醉病人通气量满意,一般状况稳定。 麻醉恢复室护士长职责 1.在麻醉科主任及护理部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本室的行政管理、护理工作。 2.根据护理部工作计划,制定出恢复室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经常检查,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3.根据当天手术病人情况,进行弹性排班,科学分工、密切配合医生完成全麻病人恢复工作,必要时亲自参加。做好转、帮、带。 4.以身作则、督促各级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严格要求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了解本室工作人员思想、工作、学习、关心她们的生活,遵守劳动纪律。 5.组织安排护士的业务学习,指导进修、实习护士临床护理工作和教学工作,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完成。 6.督促所属人员做好消毒工作,按规定进行空气和手的细菌培养,鉴定消毒效果。 7.认真执行查对制定和交接班制度,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8.负责麻醉科药品、耗材的请领工作,并定期检

麻醉恢复期病人的护理

麻醉恢复期病人的护理 1. 患者入恢复室后,责任护士负责接患者。将患者安置好后,连接所需监护仪器,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包括心电图、体温、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输血;若保留气管插管或呼吸功能未恢复者,应以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 2、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尿管。 3、监测生命体征。 4、麻醉医师应向恢复室医师和护士交班,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的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时间及麻醉方法。 (2)现病史、既往病史及治疗情况。 (3)麻醉用药:包括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及维持药、麻醉性镇痛药和肌松药的用量及最后一次用药时间和剂量、拮抗药及其他药物的使用情况。 (4)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尿量。 (5)麻醉和手术的异常情况及其处理,如插管困难、支气管痉挛,ECG改变、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异常出血等。 (6)交接皮肤、输液情况及特殊用药,了解病情。 5、交接患者医疗资料和私人用物,与护送人员进行确认签字。 6、测动脉血气分析 7、记录恢复室护理记录单。 8、恢复室医师和护士应全面检查病人并对麻醉后恢复情况作出评价,主要集中在神志、循环、呼吸道及肌力的恢复。如达到麻醉苏醒的判

断标准(Steward苏醒评分表),则遵医嘱给予拔除气管插管、吸氧。 (附Steward苏醒评分表如下) 9、每10~15min测量并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及神志恢复情况,以判断恢复程度和速度,对于恢复缓慢者应进行处理,如残余肌松药或麻醉性镇痛药的拮抗等。 10、一般情况下全麻病人必须清醒或呼吸循环稳定,才可送回病房。为了防止病人在苏醒期间发生意外事件,特制订苏醒评分表,并规定必须达到4分或病人不吸氧观察10-15分钟,脉搏氧饱和度在93%以上才能离开麻醉恢复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