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谱升高的临床解读

合集下载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心肌酶谱检测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查手段,用于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和类型。

通过检测特定的心肌酶和蛋白质在血液中的水平变化,医生可以判断心肌是否受到损害,并了解其程度和范围。

本文将探讨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一、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心肌酶谱检测广泛应用于心肌损伤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它可以提供以下重要信息:1. 心肌损伤的评估:心肌酶谱检测可以检测心肌特异性酶和蛋白质在血液中的释放情况。

当心肌受损时,这些物质会从心肌细胞中释放出来并进入血液。

通过检测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钙蛋白(cTn)等指标的水平变化,医生可以评估心肌的损伤程度。

2. 心肌梗死的诊断:心肌梗死是心肌酶谱检测的重要应用之一。

当冠状动脉发生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时,心肌细胞会发生缺血和坏死,释放出一系列特异性酶和蛋白质。

通过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可以及早诊断心肌梗死,并确定梗死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3. 药物治疗的指导:心肌酶谱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

在心肌损伤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连续监测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等指标的变化,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的分析心肌酶谱检测结果通常以数字形式呈现,根据不同的指标和其水平变化,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是一种常用的心肌损伤指标。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CK水平较低。

当心肌受损时,CK会释放入血液中,其水平会升高。

CK峰值通常在心肌损伤后6-24小时出现,并在48-72小时内恢复至正常水平。

2. 乳酸脱氢酶(LDH):LDH是一种常见的心肌损伤指标。

与CK类似,LDH会在心肌损伤后释放至血液中,其水平的升高与心肌损伤的程度相关。

LDH的升高通常比CK延迟出现,峰值在心肌损伤后的2-4天内达到,并在5-10天内恢复至正常。

心肌酶升高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心肌酶升高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心肌酶升高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心肌酶(正常情况下也称为肌酸激酶-MB、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是一种存在于心肌细胞中的酶。

当心肌细胞发生损伤或坏死时,这些酶会被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心肌酶升高。

心肌酶的升高通常是心肌梗死的一个早期指标。

1.胸部疼痛:心肌梗死时,患者可能出现持续而剧烈的胸痛,通常感觉像一种强烈的压迫感或重物压在胸口。

这种疼痛一般持续超过10分钟,不受休息或服用药物的缓解。

2.呼吸困难:心肌梗死导致心肌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减少,血流灌注不足,导致患者感到呼吸困难,甚至有可能发生心源性肺水肿。

3.乏力和疲劳:心肌损伤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使得全身器官和组织供氧不足,患者会感到身体乏力和疲劳。

4.恶心和呕吐:心肌梗死时,局部缺血和坏死区域释放出一些化学物质刺激胃黏膜,导致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5.出冷汗:心肌梗死时,患者可能出现冷汗,皮肤发冷的症状。

1.心肌梗死的早期治疗:心肌梗死发生后,首要任务是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流灌注。

患者应立即就医,通常会进行血小板抑制剂、血栓溶解药物等治疗,以减少心肌损伤的程度。

2.降低心脏负荷:对于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降低心脏负荷的措施可以减轻心脏的工作负担,包括卧床休息、控制体温、控制血压、控制心率等。

3.心血管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心血管状况,可能会使用抗血小板药物、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来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心脏负荷,预防再次发生心肌梗死。

4.康复治疗:在治疗稳定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适当的体力活动、心理辅导和健康饮食等。

康复治疗有助于恢复心肌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5.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心肌梗死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运重建手术,如冠状动脉搭桥术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

需要注意的是,心肌酶升高是心肌梗死的早期指标,但并不是所有心肌酶升高都表示心肌梗死。

其他因素,如心肌炎、心肌病等也可能导致心肌酶升高。

因此,在遇到心肌酶升高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诊断和治疗。

心肌酶谱的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的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的临床意义心肌酶谱的临床意义心肌酶谱主要包含五项: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 0-40 IU/L、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丙转氨酶ALT。

那么,心肌酶谱具有哪些临床意义呢?我们一起看看吧!LDH高时,会产生急性心梗、骨骼肌损伤、某些肝炎、白血病、肝硬化、阻塞性黄疸及恶性肿瘤。

心梗时,12-24h,LDH会偏高,48-72h 达高峰,1-2W后恢复正常。

恶性肿瘤晚期LDH,恶性肿瘤引起的胸腹水中LDH会偏高。

慢性肾小球肾炎、SLE、糖尿病肾病等病人中,尿LDH可达正常人3-6倍,尿中含多种抑制LDH活性物质,如尿素,小分子肽类,低PH值也可抑制LDH活性。

尿毒症患者LDH正常,透析后LDH会增高,因为体内尿素较高,我们通过心肌酶谱五项检查,就可以观察身体的相关疾病。

HBD与LD、AST、CK及CK-MB共同组成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

健康成人血清LD/HBD比值为1.3:1.6,但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BD活性升高,LD/HBD比值下降,为0.8:1.2。

据报道,脑卒中急性期及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出现心肌酶增高现象,其原因可能与脑组织损伤或破坏释放出较多的酶所致,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儿茶酚胺在心肌组织积聚,出现继发性心肌损伤,使血清中心肌酶值增高。

另外,通过研究表明,如活动性风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肾炎、肺炎以及一些恶性肿瘤、白血病等许多能够引起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其它组织细胞破坏的疾病均可出现心肌酶升高。

心肌酶谱检查项目在体检的时候,如果看得仔细的话会发现一项是心肌酶检查,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心肌酶谱都是检查什么的?包括哪些项目?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心肌酶谱检查项目是什么。

心肌酶是指心肌细胞内的酶类物质,具有催化心肌细胞代谢和调节心肌细胞活动的作用。

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的多种酶的总称,一般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功酶、a一羟丁酸脱氢酶(a-HBDH)和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中国国内常将这一组与心肌损伤相关的酶合称为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死有一定的价值。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心肌酶谱检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测方法,用于评估心肌损伤和心肌功能。

本文将介绍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并对心肌酶谱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一、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心肌酶谱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心肌酶在血液中的水平变化来评估心肌损伤的方法。

心肌酶指标主要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cTnI)。

这些指标的升高通常与心肌损伤相关。

心肌酶谱检测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诊断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冠状动脉的血栓形成导致。

心肌酶谱检测可以检测到心肌酶的持续性升高,尤其是CK-MB和cTnI的浓度升高,从而帮助医生确诊心肌梗死。

2. 监测心肌损伤的程度:在心肌梗死和其他形式的心肌损伤中,心肌酶谱检测可以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和严重程度。

通过监测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可以评估心肌损伤的进展情况,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3. 评估心肌功能:心肌酶谱检测不仅可以用于检测心肌损伤,还可以用于评估心肌功能。

心肌酶谱检测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心肌功能的变化,并评估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状况。

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分析心肌酶谱检测通常通过静脉血检测来获取结果,下面将对心肌酶谱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1. CK和CK-MB: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广泛存在于心肌、骨骼肌和脑组织中。

在心肌损伤发生时,CK和CK-MB会释放到血液中。

正常情况下,CK-MB占总肌酸激酶活性的3%-5%。

当心肌损伤发生时,CK-MB的浓度会显著升高,此时CK-MB/CK比值大于5%可以作为诊断心肌损伤的指标。

2. cTnI:心肌肌钙蛋白(cTnI)是一种特异的标志物,几乎只存在于心肌细胞中。

cTnI的升高与心肌损伤程度相关,可以用于诊断心肌梗死和评估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

正常情况下,cTnI的浓度非常低,但在心肌损伤后会迅速升高并持续一段时间。

引起心肌酶谱升高的疾病探讨

引起心肌酶谱升高的疾病探讨

引起心肌酶谱升高的疾病探讨心肌酶谱检查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血清学检查指标之一,同时是心肌损伤、坏死的血清学标志物之一,常用于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疾病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评价。

临床上心肌酶谱升高一般常考虑为心血管系统疾病,但并非绝对,引起心肌酶谱升高的非心血管疾病较多,相关报道也极多。

笔者就临床上可能引发心肌酶谱升高的常见疾病做一介绍并探讨其可能原因。

标签:心肌酶谱升高;心血管疾病;非心血管疾病;CK及CK-MB心肌酶谱检查主要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及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

CK有三种同工酶,分别是CK-MM、CK-MB、CK-BB,CK-BB主要存在于脑组织中,CK-MM及CK-MB存在于各种组织肌肉中,骨骼肌中98%~99%是CK-MM,心肌中CK-MB占CK总量的15%~25%[1],正常血清中主要为CK-MM,CK-MB,CK-BB几乎忽略不计。

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较高的是CK及CK-MB,CK-MB 是诊断心肌梗死的特异性指标之一,其升高的程度及高峰出现早晚对心肌梗死的治疗及预后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所以在临床上也将CK-MB称为特异性酶,其它四项称为非特异性酶。

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方法为:免疫抑制法、琼脂胶电泳法。

诊疗活动中一旦发现心肌酶谱升高,不管是心血管医师还是非心血管医师首先想到的是心脏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尤其是目前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较高,病死率高,需紧急抢救治疗,所以对非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心肌酶谱升高认识不足,导致一些疾病的误诊、误治,以下就临床上可能引发心肌酶谱升高的常见疾病做一介绍并探讨其可能原因。

1 心血管疾病1.1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引起心肌酶谱升高的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短时间内缺血、坏死,血清中CK活性明显升高,发病4~6 h升高,12~24 h达到高峰,2~4天恢复正常。

血生化心肌酶谱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生化心肌酶谱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生化及心肌酶谱各项指标临床意义————————————————胡馨血生化是生化室能做的全套项目。

一般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肾功(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肌酐、尿酸、尿微量蛋白)、离子、淀粉酶、心肌酶等等;而血常规是诊断血液疾病或身体有无炎症贫血或凝血问题的检查。

心肌酶谱:对心肌酶检查,检查心肌酶主要是确定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通透性。

一般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功酶、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和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国内常将这一组与心。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1.临床诊断用心肌酶的选择原则疾病诊断时,应该测定哪些心肌酶在临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临床当然希望测定高度敏感高度特异的指标,高(或低)就能确诊,否则就可排除,但这类理想化的指标是很难存在。

选择诊断用指标原则:(1)、有较高的组织/血清酶活力比,这样轻微的组织损伤也能得到明显的指标变化。

(2)、组织损害时能较快的释放,以便早期诊断。

(3)、生物半寿期较长,否则难以捕获。

(4)、测定方法简单易行,试剂稳定廉价。

2.血清心肌酶诊断心肌梗塞的病理基础AMI发生后,因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通透性↑,使得心肌内的细胞酶释放入血,根据心肌受损情况不同,血清酶升高的幅度也不同,因此可用血清酶的变化来反应AMI的发生以及病灶的大小。

酶生理特性不同,如酶在细胞内定位,分子量大小,生物半寿期等,造成了各种酶入血的时间,入血的快慢以及在血清内的持续时间不同,为临床用作病程和愈后的判断提供了依据。

3.临床常用的心肌酶心脏内的细胞酶很多,但须符合上述选择原则,组织特异性并结合其它方面,如线粒体异柠檬酸脱氢酶(ICDm)在心肌中含量很高,但一入血很快就失活。

目前国内外常用于诊断心肌梗塞的血清酶主要有:AST、LDH、CK和α-HBDH,尤以LDH和CK-MB同工酶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应用更广。

(1)、AST LDH CK特异性比较含量:心肌AST是人体各检验地带网组织中最高的,LDH 和CK的含量也占第二位。

特异性:CK的脏器特异性最高,除骨骼肌病变(包括肌细胞膜通透性变化如酒精中毒)和严重脑血管意外,并且红细胞几乎不含CK,故测定不受溶血的影响。

◆CK诊断效率高,假阳性仅为10~ 15%;其阳性率与心电图ST段异常符合率达95%,高于AST (假阳性高达32%)。

肺梗塞,心绞痛,陈旧性梗塞等则CK活性一般不升高。

LD H由于分布广泛而特异性不高。

(2)、AST的同工酶血清ASTm不能提高AMI的诊断特异性,但ASTm因定位于线粒体,故不是很严重的损伤一般难以释放入血,因此测定ASTm对于推测预后有一定意义,特别是在推测死亡率方面较CK-MB更有价值。

心肌酶谱结果解读

心肌酶谱结果解读

心肌酶谱结果解读
心肌酶谱结果解读是一种诊断技术,用来分析血清中的心肌酶活性水平,以及其他相关指标,如肌钙蛋白(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钙蛋白原(CK-MM)。

心肌酶谱结果的解读是通过测量血清中的心肌酶活性来评估心脏病的进展情况,从而确定患者未来治疗方案的可行性。

心肌酶谱结果的解读是在心脏病患者的正常生命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病,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心肌酶谱结果解读可以帮助医生识别出有心肌损伤的患者,从而准确地诊断出心脏病的类型和程度,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心肌酶谱结果解读是检测血清中心肌酶活性的一种临床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病,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心肌酶谱结果解读的主要内容有:1)测定血清中的心肌酶活性;2)确定心肌损伤的程度;3)确定心脏病的类型;4)指导治疗方案;5)评估治疗效果;6)识别早期心脏病病变;7)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

心肌酶谱结果解读不仅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病,而且可以作为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心肌酶活性的测量
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识别出患者是否有心肌损伤,从而根据治疗的临床症状和病变程度,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案。

此外,心肌酶谱结果解读也可以帮助医生识别早期心脏病病变,从而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以减少可能发生的危害。

总之,心肌酶谱结果解读是一种强有力的诊断工具,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诊断、治疗心脏病,从而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心脏病的发病率。

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及意义

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及意义

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及意义
心肌酶谱是一种分析实验,主要用于诊断心肌损伤,这种实验能够测量血清中的肌酶特异性活性水平。

心肌酶谱包括多种指标,如肌酸激酶、肌钙蛋白、乳酸脱氢酶和肌红蛋白等,其中各项指标及意义如下:
(1)肌酸激酶(CK):它是一种蛋白酶,主要存在于肌肉细胞中。

肌酸激酶测定可以用来判断心肌细胞损伤或肌肉萎缩,如心肌梗死、心肌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肌肉痉挛等病症。

通常情况下,肌酸激酶的浓度比正常人低,如果肌酸激酶的水平异常升高,则可能表明有心肌细胞损伤或肌肉萎缩的情况。

(2)肌钙蛋白(CK-MB):这是一种特异性的肌肉酶,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

肌钙蛋白测定可用于诊断心肌梗死,因为正常情况下肌钙蛋白的浓度很低,但如果出现心肌梗死,肌钙蛋白的水平将大幅度上升,可用于诊断心肌梗死。

(3)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是一种存在于所有细胞内的酶,它的浓度大多数情况下都比正常人低,但是当出现心肌损伤时,乳酸脱氢酶的水平会大幅度上升,可以用于诊断心肌损伤。

(4)肌红蛋白(MYO):肌红蛋白是一种位于心肌细胞内的蛋白质,它的浓度大多数情况下都比正常人低,但是当出现心肌损伤时,肌红蛋白的水平会大幅度上升,可以用于诊断心肌损伤。

总之,心肌酶谱检测是诊断心肌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中肌酸激酶、肌钙蛋白、乳酸脱氢酶和肌红蛋白等指标及其测定的意义,是判断心肌损伤的重要依据。

看准各项指标的变化,就可以判断病人是否存在心肌损伤,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心肌酶谱五项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五项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五项是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不同指标升高临床意义不同。

乳酸脱氢酶升高见于急性心梗、心肌损伤、某些阻塞性黄疸及恶性肿瘤。

CK升高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肾病等疾病。

出现心肌酶高,要及时的完善肝肾功能、心电图、心脏彩超、心梗三联等检查,明确具体的病因,积极的接受治疗,以防病情进展出现不可挽回的后果。

平时要注意多休息,避免服用特殊药物,必要时使用改善心脏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及扩张冠脉、改善供血等药物。

心肌酶高有什么症状

心肌酶高有什么症状

心肌酶高有什么症状心肌酶高有什么症状心肌酶升高常见于心肌炎和急性心梗,心肌炎是心肌的弥漫性或局限性的炎症,症状和心肌损伤的程度与面积等相关,轻重不一,轻者几无症状,发热,全身酸痛,咽痛,腹泻等常是前驱症状,心肌炎的症状是: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恶心,头晕,昏厥等.重者可猝死,或者转化为心肌病,心衰。

心肌酶高有什么影响心肌酶升高(尤其是ck-mb,cTnT,cTnI升高)提示心肌受损;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心梗,但是心肌酶高,提示心梗以外的原因引起心脏受损。

心肌炎是心肌酶高的原因,所以心肌酶高可能是心肌炎的前期症状。

心肌细胞内含有大量的酶,心肌梗塞心肌细胞坏死,细胞内酶进入血液,引起血清心肌酶升高。

包括肌酸磷酸激酶(CPK-MB)、CPK-MB同工酶、谷草转氨酶(SGOT)、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等。

其中CPK-MB同工酶、LDH1在机体其他组织中极少,特异性比较高。

其它几项增高也可出现于肝脏、脑、肌肉等损害和恶性肿瘤等。

心肌酶高是怎么回事很多疾病都可能引起心肌酶高,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及肌肉疾病,溶栓治疗后,神经系统疾病(脑梗,颅脑损伤等等)等。

心肌酶高主要是心肌细胞受损伤.心肌细胞内的特异性酶会由于心肌细胞损伤而释放入血,我们查血会发现心肌酶增高.可能喝酒或冠心病导致心肌缺血,心肌细胞受损引起心肌酶升高。

心肌酶高怎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变轻重不一,所以症状也千差万别。

轻度、局限性病变者可毫无症状,心电图无异常表现,血沉、心肌酶也无升高。

有些人是因为意外事故尸体解剖时才发现曾有心肌炎病变。

重者则有明显症状,出现心脏弥漫性扩大,心力衰竭,以致有显著气急,不能平卧;有的严重心率失常,以致发生反复晕厥,甚至猝死。

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后仍持续紧张、过度劳累、从事重体力劳动与剧烈运动,易发生病毒性心肌炎。

此外,营养不良也是诱因。

发生病毒性心肌炎后,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否则可使病情加重,引起严重并发症。

心肌酶谱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临床意义心肌酶谱是指在心肌梗死等心肌损伤情况下,测定血清中一系列酶的活性变化的方法。

通过测定血清中心肌酶谱的活性变化,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对心肌损伤进行评估,并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心肌酶谱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心肌酶谱可用于早期诊断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临床上存在一定的急性期诊断困难。

心肌酶谱中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globin)等指标在心肌梗死发生后的数小时内就会出现升高,且达到峰值后很快下降。

通过测定这些指标,可以对心肌梗死进行早期诊断,尤其是一些无特异性ST段改变的患者。

其次,心肌酶谱可以用于判断心肌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

心肌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与心肌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心肌酶谱中的CK、CK-MB和肌红蛋白等指标的升高程度可以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

高度升高的肌酸激酶活性通常与严重的心肌损伤相对应,而较低的升高则可能与轻度心肌损伤或者其他因素引起的升高有关。

因此,通过测定心肌酶谱,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肌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指导进一步的治疗决策。

再次,心肌酶谱可以用于判断干预治疗效果。

心肌损伤后,心肌酶谱中的指标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通过连续监测心肌酶谱的变化,可以判断治疗的效果。

如果治疗有效,心肌酶谱中的酶活性将会逐渐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

相反,如果治疗无效或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心肌酶谱中的酶活性可能会持续升高或者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因此,心肌酶谱可以作为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此外,心肌酶谱还可以用于判断非心源性的心肌损伤。

虽然心肌酶谱的主要应用是在心肌梗死的诊断和评估中,但它也可以用于鉴别非心源性的心肌损伤。

一些情况下,如创伤性心肌损伤、全身性感染或药物中毒等,也会导致心肌酶谱的活性升高。

通过对心肌酶谱的综合分析,可以辅助鉴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的心肌损伤,有助于确立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心肌酶谱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肌酶谱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也称谷草转氨酶GOT)心肌梗塞时病人血清AST活性在发病后6-12小时内显著增高,48小时达到高峰,在3-5天恢复正常,升高程度与病情的严重性成正比。

肝炎患者临床前期血清AST活力也可升高,所以血清AST活性测定虽特异性差,但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另外,肝硬化、肝癌、胆道疾病、胰腺炎、白血病、肺栓塞、创伤、肌炎、肾炎、心力衰竭、心肌炎等患者也可见血清AST 活力升高。

2、乳酸脱氢酶(LDH)心肌梗塞发作时病人血清LDH活力于12-24小时开始升高,3-6天达到峰值,持续时间可达10天左右,对心肌梗塞的后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血清LDH活力升高还可见于:肝炎、肝硬化、肾脏疾病、恶性肿瘤以及某些贫血病人等。

3、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其测定主要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对心肌梗死的后期诊断比LDH更有意义。

血清α-HBDH与LDH联合检测并计算其比值,可判定LDH来源于肝脏或心脏,正常人:LDH比α-HBDH的比值为1.2-1.6,实质性肝病的比值为1.6-2.5,而心肌梗死时比值下降为0.8-1.2。

血清α-HBDH活力升高除心肌梗死外还见于:肌营养不良、溶血性贫血、肾梗死、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患者和溶血标本等。

4、肌酸激酶(CK)CK测定诊断急性心肌梗死阳性率高可达95%,有些心电图不易诊断的心肌梗死血清CK活力多升高,而且发病后在血清中上升时间早,是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患者血清中CK活力于2-4小时升高,其升高幅度可达正常上限的10-12倍,比较灵敏,18-36小时达到高峰,约维持2-4天后恢复正常。

CK活力升高程度与AST、LDH一样与梗死面积大小成正比。

CK在短时间内升高者表示梗死范围无扩展;持续升高表示梗死仍在继续进行;反复升高表示梗死范围再度扩展或有新的梗死病灶。

不同的梗死部位血清CK升高幅度也不一样,如心内膜下梗死要比心前壁、前侧壁梗死低。

心肌酶谱异常诊断标准

心肌酶谱异常诊断标准

心肌酶谱异常诊断标准
心肌酶谱是指血液中与心肌病变相关的酶的测定结果。

常见的心肌酶包括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MB、乳酸脱氢酶和谷草转
氨酶等。

心肌酶谱异常是指这些酶的测定结果超过了正常范围,提示心肌损伤或坏死。

心肌酶谱异常的诊断标准包括:
1. 肌钙蛋白Ⅰ: 正常范围为0-0.1 ng/mL。

若值升高至0.5
ng/mL以上,可诊断为心肌损伤或坏死的可能性较大。

2. 肌酸激酶MB: 正常范围为男性0-6.3 ng/mL、女性0-5.4
ng/mL。

若值超过正常范围的两倍,可诊断为心肌损伤或坏死
的可能性较大。

3. 乳酸脱氢酶: 正常范围为男性50-150 U/L、女性40-120 U/L。

若值升高了两到三倍,提示心肌损伤或坏死的可能性较大;若升高超过三倍,提示心肌坏死的可能性极大。

4. 谷草转氨酶: 正常范围为男性10-40 U/L、女性8-35 U/L。

若值升高了两到三倍,提示心肌损伤或坏死的可能性较大;若升高超过三倍,提示心肌坏死的可能性很大。

需要注意的是,心肌酶谱异常仅是心肌损伤或坏死的参考指标,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有些慢性疾病、药物等也可引起心肌酶谱异常,因此诊断前需排除干扰因素。

心肌酶谱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临床意义

多数恶性肿瘤时, L5 、L4、 L3均升高
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
由肝细胞线粒体合成,在体内分布较广 含量依次为: 心>肾>胰>肝>脾 主要在心肌,可代表L1、L2活力,比LDH更特异 升高后在血清中持续时间较长(14 d) 急性心肌损伤,活力升高,且αHBDH/LDH≥0.8
LDH1和αHBDH的诊断价值
近10年收治,男18例、女7例,发病年龄3月~12岁 其中半数在院外或门诊误诊 初诊24h内突变:25例呈急性心衰,其中13例心源性休克,
9例阿斯综合征 心电图:急性心梗样改变10例、Ⅲ度AVB 8例、室速和
室颤各2例、心房静止1例. 心肌酶: CK-MB↑ 20例(87%),正常3例(13%), 未来得及检验而死亡2例。有1例不仅CK-MB高达正常3倍, 且CK、LDH、αHBDH也显著增高(>1000U/L)
正常血清中能测到的可溶性AST 很少
急性心梗,6~12h升高, 48h达高峰,3~5d恢复正常 心肌炎时,可持续升高2~4周 因缺乏组织特异性,故单项升高对心肌炎诊断意义不大 肝脏损害时,ALT>AST
乳酸脱氢酶(LDH)
分布广泛,主要在肾,其次心肌、骨骼肌,再次肝、 脾、胰、肺等脏器 骨骼肌损伤、白血病、肝炎、肝硬化、阻塞性黄疸及 恶性肿瘤,血清LDH均升高 急性心梗,12~24h升高,48~72h 高峰,1~2w 恢 复 心肌炎时,7~10d升高,2~3w 高峰,1~2m 恢复 LDH同工酶更有诊断意义
cTnI
CK-MB/cTnI
102(39.1%) 59(22.6%)
54(20.7%) 33(12.6%)
48(18.4%) 26 (9.9%)
CK-MB敏感性高,cTnI特异性高, 二者协同,可能减少漏诊或误诊

心肌酶谱的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的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的临床意义心肌酶谱是检测血清中心肌酶的一种实验方法,心肌酶包括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T(CK-MB)和肌激蛋白I(Myoglobin)。

这些物质在正常情况下都会在血清中出现,但当心肌受到损伤时,它们的含量就会显著升高,从而被用来诊断心脏病的发生和活动程度。

心肌酶谱的临床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解:首先,心肌酶谱可以用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心肌梗死是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是一种突如其来的严重疾病,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当患者出现急性胸痛时,及时检测血清中心肌酶的含量可以对诊断心肌梗死有很大帮助。

如果血清中心肌酶的含量升高,则可以确认患者患有心肌梗死;如果血清中心肌酶的含量不升高,则可以排除患者患有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其次,心肌酶谱可以用来诊断心肌炎的发生。

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其病原体多为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流感病毒等。

如果血清中心肌酶的含量显著升高,则可以确认患者患有心肌炎;如果血清中心肌酶的含量不升高,则可以排除患者患有心肌炎的可能性。

此外,心肌酶谱还可以用来诊断心脏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心脏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治疗方法,手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心肌损伤以及其他相关的并发症。

因此,检测血清中心肌酶的含量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脏手术后的并发症,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患者出现进一步的损害。

最后,心肌酶谱还可以用来监测心肌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患者接受心肌病治疗后,血清中心肌酶的含量会逐渐降低,从而可以评估治疗效果。

总之,心肌酶谱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实验检测方法,它可以用来诊断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脏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心肌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检验科常见心肌酶谱检测解读

检验科常见心肌酶谱检测解读

检验科常见心肌酶谱检测解读心肌酶谱检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用于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心肌损伤。

下面将对心肌酶谱检测及其解读进行详细介绍。

一、心肌酶谱检测简介心肌酶谱检测是通过检测血液中心肌细胞损伤释放的特异性酶类来评估心肌损伤程度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等。

二、各指标的意义及解读1. 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是一种存在于心肌、肌肉和脑组织中的酶。

当心肌受损释放时,CK水平会升高。

通常,在心肌损伤后4-6小时开始升高,峰值出现在24-36小时,并在2-3天内恢复正常。

对于怀疑心肌梗死的病人来说,CK峰值水平的高低可以判断梗死的严重程度。

2.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K-MB是CK的一种同工酶,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

当心肌损伤时,CK-MB释放增加。

通常,CK-MB水平开始上升的时间与CK类似,但峰值一般出现在12-24小时,并在48-72小时内恢复正常。

CK-MB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

3. 谷草转氨酶(AST):AST是一种存在于心肌、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酶。

当心肌受到损伤时,AST的水平会增加。

AST峰值出现的时间与CK类似,但恢复到正常范围的时间较长,需约5-7天。

AST水平的变化不仅可以反映心肌损伤,还可以提示其他疾病,如肝脏疾病、胰腺炎等。

4. 乳酸脱氢酶(LDH):LDH存在于心肌、肝脏、肺、肾脏等组织中。

LDH的升高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包括心肌损伤。

不同的LDH同工酶的比例变化可以提供更多关于损伤类型和定位的信息。

心肌损伤时,LDH水平会在心肌酶谱升高后较迟出现,并维持一段时间。

三、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心肌酶谱检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1. 心肌梗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通过观察CK-MB和其他心肌酶谱的变化,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心肌梗死,并帮助鉴别与其他疾病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mpossible !!
临床中,当CK-MB/总CK > 25%,甚至大于CK的活 性时,应注意假阳性的可能
CK活性的检测
DGKC法 ADP+肌酸激酶 CK ATP+肌酸
己糖激酶
磷酸
N葡A萄D糖-P6-+磷酸+脱葡氢酶萄糖-6-
CK-MB活性的检测
免疫抑制法 假设血中只有CK-MB和CK-MM:
3. 溶血,对CK和CK-MB产生正干扰。
CK-MB活性高于CK的原因分析
4. 血清中存在巨CK(M-CK),其M亚基不能被抗人CK-MM抗体封闭,其活性累 加于B亚基
• M-CK-I:释出的CK-BB在血清中与Ig聚合的结果。 • M-CK-II:主要来自肝脏或肿瘤组织,是CK-Mt在细胞严重损伤后,释放入血中聚
重症肌无力
• CK:1489.5U/L;CK-MB:114U/L • CK-MB/总CK ≈ 7.6%
肝硬化
• CK:52.1U/L;CK-MB:38U/L • CK-MB/总CK ≈ 72.9%
大面积脑梗塞
• CK:47.5U/L;CK-MB:79U/L • CK-MB/总CK ≈ 166%
CK活性(IU/g) 2500
555 473
112 138 32 114 0.6 115
CK-MM 98.9 70-82 0 78.7 48-60 46-56 11-13 3-4 8-12 34-39 0 5-16 0 4-26
同工酶组成(%) CK-MB 1.1 18-30 2.7 20 34-48 40-51 7-9 0-1 0 2-6 0 2-20 0 0-1
2. 组织损害时能较快的释放,以便早期诊断
3. 生物半衰期较长,否则难以捕获
4. 测定方法简单易行,试剂稳定廉价 第一代心肌酶
AST、LDH
Mb、CK
第二代心肌酶
CK-MB
cTnI
第三代心肌酶
cTnT
心肌细胞
蛋白或酶的大小、亚细胞分布、生物半衰期决定了生物标志物出现在血循环中的 方式和速度,以及在血清内持续的时间
• 明确指出心脏标志物以cTn最佳
2010年,我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 cTn是诊断心肌坏死最特异和敏感的首选标志物 • 由于CK广泛分布于骨骼肌,缺乏特异性,因此不再推荐用于诊断AMI • AST、LDH及其同工酶对诊断AMI特异性差,也不再推荐用于诊断AMI
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心肌梗死诊断指南关于酶学指标的变迁
1999年以前的指南
• 沿用AST、ALT、LDH、CK等酶学指标
2001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 CK-MB仍为诊断“金标准”,最少应是正常上限值的2倍
2007年,ESC/ACCF/AHA/WHF《Universal Defini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 CK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中,与ATP的再生有关,此酶的功能是在生 理水平上维持细胞内ATP的浓度。
• CK由M和B两个亚单位组成,组合成三种同工酶:
• CK-MM • CK-MB • CK-BB 在细胞线粒体内还有另一种同工酶,称之为CK-Mt。
组织
骨骼肌 腓肠肌
脑 心 左心室 乳头肌 小肠 大肠 肾 前列腺 肝 子宫 胎盘 甲状腺
• 敏感性弱于肌钙蛋白,诊断的特异 性较高,其增高的程度能较准确地 反映梗死的范围,高峰出现时间是 否提前有助于判断溶栓治疗是否成 功。
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曲线
• 肌钙蛋白(cTn)
• 发病3-4小时即可升高,11-24小时 达高峰,7-10天恢复正常。
• 特异性强,持续时间长,对心肌梗 死的早期诊断和发病后较晚就诊的 病人均有意义。
血清+抗CK-M亚单位的多克隆抗 体
NAPDH
检测CK-B亚单位活性
• 测定NADPH在340nm处的吸光 度
结果×2 ≈ CK-MB活力
CK-MB活性高于CK的原因分析
1. 血清中存在多量CK-BB
• 如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K-BB明显升高,其高低与脑损伤范围的大小及死亡率的高 低相一致
• 脑血管意外及脑手术后 • 内胚层来源的肿瘤,如前列腺癌(89%) 2. CK过高,不能完全被抗人CK-MM抗体封闭,从而造成CK-MB测定值高于其真值
• 在非心肌梗死疾病中,CK-MB也可以增高,但占总CK的百分比常 低于心梗发生时的百分比。
CK和CK-MB
临床应用中,除测定CK和CK-MB的活性外,还应注意CK-MB/总CK
• <7.5%:常见于肌肉疾病、中毒性休克、创伤… • 7.5%-25%:AMI可能性大 • >25%,甚至大于CK的活性:应注意假阳性的可能
心脏标志物升高的临床解读
心脏标志物
第一类:反映心脏损伤的标志物
• AST • LDH • CK、CK-MB • cTn、hscTn •…
第二类:反映心脏功能的标志物
• BNP • ANP •…
第三类:反映心血管炎症疾病的志物
• CRP、hsCRP •…
临床诊断用心肌酶的选择原则
1. 有较高的组织/血清酶活力比,这样轻微的组织损伤也能得到明显 的指标变化
无论CK-MB绝对活性增高还是百分CK-MB界限值的诊断标准对于 心肌梗死、心肌病的诊断,均不适用于14岁以下病员。
横纹肌溶解
• CK:31246.2U/L;CK-MB:689U/L • CK-MB/总CK ≈ 2.2%
颅脑外伤
• CK:1956.3U/L;CK-MB:94U/L • CK-MB/总CK ≈ 4.8%
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曲线
• 肌红蛋白(Mb)
• 起病2小时内升高,12小时达高峰 ,24-48小时恢复正常。
• 出现最早,敏感性强,特异性差, 是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良好指标。
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曲线
•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 在起病后4小时内增高,16-24小时 达高峰,3-4日恢复正常。
CK-BB 0.06
0 97.3 1.3
78-80 96
88-92 59-60
100 64-93
100 73-96
CK和CK-MB
• 正常人血液中大部分是CK-MM,少量CK-MB(<2%),而CK-BB 极少.
• 在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中CK-MB可增高10-25倍,超过CK总活 力增高的倍数(10-12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