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1 精品 【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2.1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2.1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的深入性: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合作,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教学评价的及时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优点,也指出了学生的不足,使得学生能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5.教学策略的灵活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情境导入、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使得课堂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小组汇报: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提高。
(四)反思与评价
1.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2.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给出建设性意见,促进共同进步。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给予鼓励和指导。
3.熟练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方程的变形和求解。
4.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实践等环节,掌握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勇于挑战的精神,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共同成长。

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移项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会正确运用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内容:1. 移项的概念和意义。

2. 移项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移项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移项的作用。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移项的概念和意义,解释移项在解方程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理解移项的本质是将方程中的项移到等号另一边。

3. 讲解移项的方法和步骤,例如: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左边,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

三、实例演示(10分钟)1. 通过具体的一元一次方程,演示移项的过程和步骤。

2. 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演示,一起解题,加深对移项方法的理解。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移项操作。

2.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加深对移项方法的应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移项方法和步骤。

2. 引导学生反思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移项方法。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价学生对移项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的练习题和讨论,评价学生对移项方法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练习题。

教学建议:1. 在实例演示环节,可以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增加互动性。

2. 在练习与讨论环节,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级别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在总结与反思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移项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移项技巧。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

七、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移项技巧在其他数学领域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移项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中的力的平衡、经济学中的成本分析等。

八、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移项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方法,学会将方程中的未知数和常数项移到方程的两侧,从而求解方程。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移项解方程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但部分学生对移项解方程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移项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移项解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难点:移项过程中注意方程两侧的符号变化。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通过例题讲解、练习巩固,让学生熟练掌握移项解方程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PPT,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黑板,用于板书解题过程。

3.准备练习纸,用于学生做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方程的特点,分析解题思路。

讲解移项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移项的目的是将未知数和常数项移到方程的两侧,从而求解方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教材中的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在此过程中,强调移项过程中注意方程两侧的符号变化。

《解一元一次方程—— 移项》教案1

《解一元一次方程—— 移项》教案1

移项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

2掌握ax+b=cx+d形式,体会划归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解掌握ax+b=cx+d形式的方程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导入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及等式的性质2.情景问题: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二、交流设问 1: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①设未知数: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②找等量关系: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等式相等③列方程:3x+20 = 4x-25设问2:怎样解这个方程?它与上节课遇到的方程有何不同?学生讨论后发现:方程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设问3:如何才能使这个方程向x=a的形式转化?学生讨论思考、探索:为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号两边同减4x,为使方程的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20。

3x +20 = 4x -253x-4x =-25 -20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设问4:以上解方程“移项”的依据是什么?等式的性质1设问5:“移项”起了什么作用?通过移项,使等号左边仅含未知数的项,等号右边仅含常数的项,使方程更接近x=a的形式.三、感悟移项的基本步骤移项变号的基本法则四、运用例1:解下列方程(1)5+2x=1; (2)8-x=3x+2.学生板书,教师巡视、指导,师生共同评讲。

小结你今天又学会了解方程的哪些方法?有哪些步骤?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作业课本50页练习1、2。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案教案标题: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学生能够掌握移项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学生能够运用移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在黑板上写出一个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如:2x + 3 = 9,让学生思考如何解这个方程。

2. 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并解释方程中的系数、变量和常数项的含义。

知识讲解:1. 解释移项的概念:移项是指将方程中的项按照规则移到等号的另一侧。

2. 教授移项的基本方法:对方程两侧进行加减运算,使得方程变形成x = 常数的形式。

3. 演示移项的步骤和技巧,并解释每一步的原理和意义。

示范演练:1. 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如:3x - 5 = 7,让他们尝试运用移项解决。

2. 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移项操作,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纠正。

巩固练习:1. 给学生分发一些练习题,要求他们独立解决。

可以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逐渐掌握移项的技巧和策略。

2. 在学生完成练习后,进行答案讲解和讨论,解释每一道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拓展应用: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将其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并运用移项解决。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检查他们的答案是否合理。

总结回顾:1. 总结移项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强调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解方程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2. 检查学生在练习中的答案和解题过程。

3. 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了解学生对移项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1. 黑板、粉笔/白板、马克笔。

2. 学生练习题。

3. 实际问题案例。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2) 3312x x -=+. 移项,得 3132x x -=+. 合并,得 142x -=. 系数化1,得8x =-.例2.下面是某同学解方程55226x x x --=-+的过程请你把他的解答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地方圈画出来,并给出这道题目正确的解答过程。

解:小明在移项时忘了变号.55226x x x --=-+合并,得3525x x -=+.移项,得5523x x --=-.合并,得101x -=-.系数化1,得 110x =. 小结:1. 当方程两边各有可以合并的项时,可以根据情况先合并再移项,减少出错机会.2.移项时注意被移项的符号要改变.课后·知能演练一、基础巩固1.解下面的方程时,既要移含未知数的项,又要移常数项的是()A.3x=7-2xB.3x-5=2x+1C.3x-3-2x=1D.x+15=112.填空:(1)10+x=10,移项,得x=10+________.(2)3x=x-5,移项,得3x+________=-5.(3)3x=6-2x,移项,得3x+________=6.(4)1-2x=-3x,移项,得________-2x=-1.(5)2x+8=12-6x,移项,得2x+________=12+________.3.解下列方程:(1)5-3m=m+7;(2)3x-7=14-4x.二、能力提升4.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某校开展主题为“探寻红色记忆,传承五四精神”的团日活动.学校准备组织全体同学乘坐大巴到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经调查发现,如果每辆大巴车乘坐38名学生,则有18名学生没座位;如果每辆大巴车乘坐40名学生,则有一辆车空出20个座位.请问该校共有多少名学生?三、思维拓展5.某图书馆向某山区学校的学生捐赠一批图书.如果每人分5本,还剩b本;如果每人分7本,还差(b+20)本.(1)设该学校有学生x人,①用两种不同的式子表示这批图书的本数;②若b=150,求x的值.(2)若再增加一些图书,恰好每人可分到6本,则增加的图书有几本?【课后·知能演练】1.B2.(1)-10(2)-x(3)2x(4)3x(5)6x-83.解:(1)移项,得-3m-m=7-5.合并同类项,得-4m=2.系数化为1,得m=-12.(2)移项,得3x+4x=14+7.合并同类项,得7x=21.系数化为1,得x=3.4.解:设该校共有x名学生.由每辆大巴车乘坐38名学生,有18名学生没座位,知大巴车有x-1838辆.由每辆大巴车乘坐40名学生,空余20个座位,知大巴车有x+2040辆.根据大巴车的数量是一个定值,列得方程x-1838=x+2040,解得x=740.答:该校共有740名学生.5.解:(1)①图书本数可表示为5x+b或7x-b-20.②当b=150时,可得方程5x+150=7x-150-20,解得x=160.(2)设该学校有学生x人,由(1)可知5x+b=7x-b-20,得x-b=10,增加图书的数量为6x-(5x+b)=x-b=10.答:增加的图书有10本.。

用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等奖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用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等奖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2课时用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1.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2.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3.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会移项、合并解ax+b=cx+d型方程,进一步认识如何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1.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2.用移项、合并同类项等解一元一次方程.难点:找相等关系列方程,正确地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使用要求:1.自学P89-91中的内容。

2.独立完成学案,然后小组交流、展示.一、导学1.解下列方程:(1)x+3x-2x=4 (2)3x-4x=-25-202.阅读课本89页上的问题2,分析:(1)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每人分3本,共分出____本,加上剩余的20本,这批书共_______本.(2)每人分4本,需要___本,减去缺的25本,这批书共________本.(3)这批书的总数有几种表示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本题哪个相等关系可作为列方程的依据呢?(1)思考:方程3x+20=4x-25的两边都含有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怎样才能使它向x=a(常数)的形式转化呢?(2)利用等式的性质1,得3x-4x=-25-20上面方程的变形,相当于把原方程左边的20变为____移到右边,把右边的4x变为____移到左边.把某项从等式一边移到另一边时有什么变化?(3)什么叫做移项?移项的根据是什么?二、合作探究1.(1)解方程3x+7=32-2x (2)7x+1.37=15x-0.23解:(1)移项,得_____________________合并同类项,得_____________________系数化为1,得____________________.(温馨提示:移项要变号)2.用汽车若干辆装运货物一批,每辆汽车装3.5吨货物,这批货物就有2吨不能运走;每辆汽车装4吨货物,那么装完这批货物后,还可以装其他货物1吨,问汽车有多少辆?货物有多少吨?3.课本91页,练习三、小组小结四、作业:习题3.2第3、7、9题.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1课时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1.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2.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3.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教学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出示背景资料)约公元820年,中亚细亚的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通过下面几节课的学习讨论,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出示课本P86问题1: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二、探索分析,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设问1: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师生讨论分析:(1)设未知数:前年这个学校购买计算机x台;(2)找相等关系: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3)列方程:x+2x+4x=140.设问2:怎样解这个方程?如何将这个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学生观察、思考:根据分配律,可以把含x的项合并,即x+2x+4x=(1+2+4)x=7x老师板演解方程过程:略.为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可以在上述过程中标上箭头和框图.设问3:在以上解方程的过程中“合并”起了什么作用?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合并”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x=a”的形式.三、拓广探索,比较分析学生思考回答:若设去年购买计算机x台,得方程+x+2x=140.若设今年购买计算机x台,得方程++x=140.课本P87例2.问题:①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②用x表示其中任意一个数,那么与x相邻的两个数怎样表示?③根据题意列方程解答.四、综合应用,巩固提高1.课本P88练习第1,2题.2.一个黑白足球的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其中有若干块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黑、白皮块的数目之比为3:5,问黑色皮块有多少?(学生思考、讨论出多种解法,师生共同讲评.)3.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成-1,2,-4,8,-16,32,……,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960.求这三个数.五、课时小结1.你今天学习的解方程有哪些步骤,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2.今天讨论的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有何共同特点?学生思考后回答、整理:解方程的步骤及依据分别是:合并和系数化为1;总量=各部分量的和.。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公开课教案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公开课教案

讲课时间课题教学目标教课要点及方法教课难点及方法教学用具2013年11月29日讲课教师马利民周课时序数14-5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课型新讲课知识1、明确移项法例的依照能2、娴熟掌握用移项法例解一元一次方程力过程经过详细的例子察看概括移项法例。

使学生渐渐领会移项法例的优胜性。

方法感情态度领会转变的思想,在用移项法例解一元一次方程中 , 指引学生反省 , 进而自觉更正错价值误。

观教学重点方法移项法例,会用移项法例解一元一次方程发现式教课教学难点方法移项变号议论法练习法教师教材,教课设计,多媒体,板书学生教材,练习本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一、复习旧知一、口述解方程步骤学二、新知学习流二、察看剖析概括出移项法例程三、学致使用设三、学生练习,自查四、讲堂小结计四、学生总结所学五、部署作业教课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复习旧知内容: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5x-2=8部分学生饰演,目的:学生娴熟掌握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为移项做其他学生练习本上铺垫。

独立达成。

内容:新知学习1、学生察看上述解题过程中出现的两对式子左右两仔细察看,看出式边子中的变化,并能教师5x-2=8用自己的语言表发问5x =8+2达。

有什么变化,鼓舞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移项法例。

2、教师系统解说“移项”法例,注意事项。

移项法例 : 一般地 , 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类变形叫做移项.注意:(1)移项要变号。

(2)在解方程时,往常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左侧,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侧,这样便于求出未知数的值。

目的:1、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与人沟通,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让学生领会成功的愉悦。

2、防备学生出现无效的移项,一致书写格式。

学致使用内容:1、移项变形例 1 把下边的方程移项可得:仔细察看移项过程移项(1)3x-4=53x=5移项(2)6x+3=2x-56x=-5练习 1 把以下方程进行移项变换学生填数(1)2x 512(2)7 x x2移项移项2x 12_____7 x ____2(3)4x x10移项4x____10(4)8x53x 1移项8x____1____(5) x39x 7移项x ____7 ____教课环节教 师 活 动2、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例 2 移项解以下方程(1)2x+6=1; (2)3x+3=2x+7. 练习 2 移项解以下方程方程(1)10x-3=9; (2)5x-2=7x+8.例 3 移项解方程 1 x. 1 x 3 练习 3 解方程 4 2(1) x3 x 16; (2)1 3 x 3x223、当堂小测试 移项解以下的方程: (1)7-2x=3-4x; (2)=30+;(3) 1x1 3 x ; (4)5 x 4 11 x 23 3 3 目的:1、学生掌握移项变号2、学生会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3、稳固当堂所学备 学 生 活 动注部分学生板演, 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5.2 10min8 . 3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堂1、移项小2、移项注意事项3、移项解方程步骤结作业习题 1,3板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书移项:一般地 , 把方程中的某些项例 1方程移项设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计边,这类变形叫做移项 .例 2移项解方程课在讲堂练习中,有个别学生仍是偏向于用昨天学习的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我应应当后时提出一致要求,说明移项的优势;关于最后求解x,一致要求为系数化为1。

《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移项公开课

《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移项公开课

A.x=2
B.x=3
C.x=-2
D.x=-3
2021/5/27
11
4.方程 1x221x的解是( )
2
2
A.x=1
B.x=-1
C.x=4
D.x=0
2021/5/27
12
Hale Waihona Puke 训练内化5.解下列方程:
(1)4x 2 3 x (2)2x 1 x 2
33
2021/5/27
13
(1)由 1 x 9 得x=-3.( × )
3
(2)由7x=6x-1得7x-6x=-1.(√ )
(3)由5x=10得x=2.( √ )
(4)由3x=6-x得3x-x=6.( × ) (5)解方程2x+x=9时,合并同类项得,3x=9.( √ )
2021/5/27
10
训练内化
3.方程6x=3+5x的解是( )
2021/5/27
4
先学自研
阅读教材第135页的内容,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是移项? (2)移项的依据是什么?移项应注意什么问题? (3)下面的变形是移项吗?
从x+5=7,得到5+x=7 (4)移项与交换两项的位置的区别是什么?
2021/5/27
5
先学自研
(1)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是移项? 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
5_x_=__8_+__2 5x=10 x=2
2021/5/27
3
学习引导
(1)通过教材阅读,具体例子,归纳移项法则,体会 移项则的优越性。 (2)明确移项法则的依据及移项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 误。 (3)并能用移项的方法求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公开课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公开课
⑶解“ax+b=cx+d”类型方程的步骤是 1、移项 2、合并同类项 3、系数化为1
作业
练习册P68-69
综合应用
如果5m+4和m-2互为相反数, 那么m的值为多少?
课堂练习4
王芳和李丽同时采摘樱桃,王芳平 均每小时采摘8kg,李丽平均每小时采 摘7kg.采摘结束后王芳从她采摘的樱桃 中取出0.25kg给了李丽,这时两人的 樱桃一样多.她们采摘用了多少时间?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课堂小结
⑴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 叫做移项.
⑵移项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1。 移项时应该注意变号。
(×)
例题1
解下列方程
(1)3x 7 32 2x
(2) x 3 3 x 1 2
注意:解“ax+b=cx+d”类型方程的步骤是 1、移项 2、合并同类项 3、系数化为1
课堂练习3
解下列方程
(1)6x - 7=4x-5
(2)1 x-6= 3 x.
2
4
例题2
某制药厂制造一批药品,如用旧工艺,则 废水排量要比环保限制的最大量还多200t; 如用新工艺,则废水排量比环保限制的最大 量少100t.新、旧工艺的废水排量之比为2:5, 两种工艺的废水排量各是多少?
§3.2.2 解一元一次方程 ——移项
温故知新
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 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 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一、新课引入
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同学阅读,如果每人 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 则还缺少25本,这个班的学生有多少人?
(1)3x 7 1 移项 3x 1 7 (×)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公开课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公开课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公开课教案XX中学王老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中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和互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小故事,比如小明和小红在校园里卖二手书,小明有5本数学书,小红有3本数学书,他们想把所有书放在一起卖。

问学生:他们一共有多少本书?引导学生思考: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合并同类项的例子。

二、新课讲授1. 合并同类项定义:合并同类项是指把相同字母的项进行加减。

举例:比如2x + 3x,我们可以合并成5x。

互动:提问学生:如果是2a + 4a呢?他们能不能合并?为什么?2. 移项定义:移项是指把方程一边的项移到另一边,并改变它的符号。

举例:方程2x + 5 = 15,如何解?步骤:1. 先移项:2x = 15 52. 再合并同类项:2x = 103. 最后除以系数:x = 5互动:让学生尝试解方程3x 7 = 8,讨论他们的步骤和方法。

3. 实际应用情境设置:假设你要买文具,一个铅笔盒3元,一支铅笔1元,你买了2个铅笔盒和5支铅笔,总共花了11元。

设铅笔的价格为x元,列出方程并解答。

学生讨论:2x + 5 = 11,解方程。

三、练习巩固1. 课堂练习解以下方程,并合并同类项与移项:1. 4y 2 = 102. 5a + 3a 6 = 2互动:学生解答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讨论解决过程中的难点。

2.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易错点进行讲解和纠正。

四、回顾反思、课堂小结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这些方法在解一元一次方程中非常重要。

反思: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移项时需要改变符号?五、布置作业练习册第23页,习题3-5。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用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用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第2课时用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1.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重点)2.会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重点)3.会抓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上节课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它们都有这样的特点:一边是含有未知数的项,一边是常数项.这样的方程我们可以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答.那么像3x+7=32-2x这样的方程怎么解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移项法则通过移项将下列方程变形,正确的是( )A.由5x-7=2,得5x=2-7B.由6x-3=x+4,得3-6x=4+xC.由8-x=x-5,得-x-x=-5-8D.由x+9=3x-1,得3x-x=-1+9解析:A.由5x-7=2,得5x=2+7,故选项错误;B.由6x-3=x+4,得6x-x=3+4,故选项错误;C.由8-x=x-5,得-x-x=-5-8,故选项正确;D.由x+9=3x-1,得3x-x=9+1,故选项错误.故选C.方法总结:①所移动的是方程中的项,并且是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而不是在这个方程的一边变换两项的位置.②移项时要变号,不变号不能移项.探究点二: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解下列方程:(1)-x-4=3x;(2)5x-1=9;(3)-4x-8=4; (4)0.5x-0.7=6.5-1.3x.解析:通过移项、合并、系数化为1的方法解答即可.解:(1)移项得-x-3x=4,合并同类项得-4x=4,系数化成1得x=-1;(2)移项得5x=9+1,合并同类项得5x=10,系数化成1得x=2;(3)移项得-4x=4+8,合并同类项得-4x=12,系数化成1得x=-3;(4)移项得1.3x+0.5x=0.7+6.5,合并同类项得1.8x=7.2,系数化成1得x=4.方法总结:将所有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然后合并同类项,最后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特别注意移项要变号.探究点三:根据“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列方程解决问题把一批图书分给七年级(11)班的同学阅读,若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若每人分4本,则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解析:根据实际书的数量可得相应的等量关系:3×学生数量+20=4×学生数量-25,把相关数值代入即可求解.解:设这个班有x个学生,根据题意得3x+20=4x-25,移项得3x-4x=-25-20合并得-x=-45解得x=45.答:这个班有45人.方法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应抓住题目中的“相等”、“谁比谁多多少”等表示数量关系的词语,以便从中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三、板书设计1.移项的定义: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2.移项法则的依据:移项法则的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1.3.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4.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先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从而引出了移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学生在移项过程中,大致会遇到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情况:①含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②移项没有变号;③没移动的项也改变了符号;第一种情况在授课过程中强调不够,后面的两种情况出现最多,因此在教学设计当中应给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引导学生正确地解方程.作者留言: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案

《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案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法)教学设计一、学生起点分析通过上一节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学习,学生已经会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本节课在学生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观察、归纳得出移项法则从而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进行比较,归纳出用移项法则解方程更简单实用。

但学生刚学时还使用不好移项法则,需要通过大量练习后才能体会到移项法则的便利。

二、学习任务分析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共分三个课时,每课时所完成的具体任务不同.本课时主要内容是在学生进一步熟悉运用等式性质一解方程的基础上,分析、观察、归纳得到移项法则,并能运用这一法则求方程的解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悉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技能,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分析、归纳出移项法则,并能运用这一法则解方程.过程与方法:在归纳移项法则的过程中,感悟解方程中的转化思想,逐渐体会移项法则解方程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引导学生反思,从而自觉改正错误。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引入;第二环节:探究新知;第三环节:自主尝试;第四环节:合作学习;第五环节:知能提升;第六环节:课堂小结;第七环节:布置作业.环节一:课前准备内容:复习上节课用等式基本性质一解方程的过程,为观察、分析、概括出移项法则做铺垫。

此部分可以在课前完成,课堂上公布答案,这样也能节省一部分课堂时间。

1、方程5-2=6-3左右两边都含有哪几项 ,其中含未知数的项是 ,不含未知数的项(常数项)有 。

2、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3、关于x 的方程b ax =其中(a 、b 为常数,且0≠a )的解为 。

4、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1825=-x 2467-=x x环节二:探究新知投影5=x 7x 64-85=x 2+ 7比较这个方程与原方程,你可以发现什么?(小组形式交流)设问1:将课前准备的两道方程解法中的第二步化成这种形式可以不?然后以小组形式交流这种解法,要说明这样解的依据.设问2:在变形过程中,比较这两方程,可以发现什么?设问3:上述变形过程中,方程中哪些项改变了原来的位置?怎样变的?归纳:像这样把原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 后,从 一边移到 ,这种变形叫做移项【跟踪训练】1、下列变形是不是移项?为什么?(A 、B 、C 组)537+-=+x x 变形为x x -=+5372、下面的移项变形是否正确?(A 、B 、C 组)① 137=+x 变形为713+=x ② 845+=x x 变形为845=-x x③ 523+=x x 变形为523-=-x x ④ 1221-=x x 变形为1221=-x x ⑤ 523-=+x x 变形为352-=-x x ⑥ 143+=+x x 变形为x x -=-413思考:移项的依据是什么?移项时注意什么?移项的目的是什么?等式的基本性质移项要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 。

七年级上数学第五章 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优质课教案

七年级上数学第五章 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优质课教案

第2课时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步骤师生活动教学目标课题 5.2 第2课时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授课人素养目标 1.能从实际问题中找出相等关系,并列一元一次方程,培养抽象能力.2.能利用移项、合并同类项解形如ax+c=bx+d的方程,强化运算能力.教学重点利用移项、合并同类项解形如ax+c=bx+d的方程.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找出相等关系,构建方程模型解决问题.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活动一:回顾旧知,引入新知设计意图通过合并同类项遇到的问题,引出移项的新课题.【课堂引入】你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吗?(1)x=3x+2;(2)x-2=6-x;(3)0.5x+1=1.2x-4.显然解这些方程的第一步不是合并同类项,因为在这些方程中,同类项分别分布在等号的两边,不能直接合并,那么怎么才能进行合并同类项呢?下面我们就来开始今天的学习——移项.【教学建议】让学生结合等式的性质1,想想为了合并同类项,在等式的两边应该加减什么.活动二:对比学习,探究新知设计意图加强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的能力.探究点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材P122问题2)把一批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若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若每人分4本,则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名学生?问题1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应如何列方程呢?每人分3本,共分出3x本,加上剩余的20本,这批书共(3x+20)本;每人分4本,需要4x本,减去缺的25本,这批书共(4x-25)本.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式子应相等,根据这一相等关系列得方程3x+20=4x-25.问题2方程3x+20=4x-25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怎样才能把它转化为x=m(常数)的形式呢?请你用等式的性质试一试.为了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式两边减4x,利用等式的性质1,得3x+20-4x=-25.为了使方程的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式两边减20,利用等式的性质1,得3x-4x=-25-20.问题3把方程3x-4x=-25-20与原方程作比较,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中的变化.这个变形相当于即把原方程左边的20变为-20移到右边,把右边的4x变为-4x移到左边.【教学建议】(1)本题属于中国古代数学中所说的“盈不足问题”.(2)可以给学生总结,列这个方程依据的是“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问题4 把某项从等式的一边移到另一边时,这项有什么变化?该项系数的符号变了.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找出区别,引入移项的概念.概念引入:问题5请你继续解方程3x-4x=-25-20.合并同类项,得-x=-45.系数化为1,得x=45.由上可知,这个班有45名学生.思考(教材P123思考)上面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m(常数)的形式.【对应训练】教材P124练习第2,3题.【教学建议】移项法则是根据等式的性质1得出的.教学中应展现得出移项法则的过程,说明移项“变号”的道理,体现移项法则的合理性,引导学生在理解道理的基础上记忆移项法则.活动三:运用新知,巩固提升设计意图展现利用移项解方程的步骤.设计意图巩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1(教材P123例3)解下列方程:(1)3x+7=32-2x;(2)x-3=32x+1.解:(1)移项,得3x+2x=32-7.合并同类项,得5x=25.系数化为1,得x=5.(2)移项,得x-32x=1+3.合并同类项,得-12x=4.系数化为1,得x=-8.方法归纳:例2(教材P123例4)某制药厂制造一批药品,如用旧工艺,则废水排量要比环保限制的最大量还多200t;如用新工艺,则废水排量比环保限制的最大量少100t.新、旧工艺的废水排量之比为2∶5,采用两种工艺的废水排量各是多少吨?分析提问:(1)说一说本题中什么量是一定的?根据题意你能得出怎样的相等关系?环保限制的最大废水排量是一定的.相等关系:旧工艺废水排量-200=新工艺废水排量+100.(2)由“新、旧工艺的废水排量之比为2∶5”,你认为可以如何设未知数?可设新工艺的废水排量为2xt,旧工艺的废水排量为5xt.根据前面的分析求出两种工艺下的废水排量.解:设采用新、旧工艺的废水排量分别为2xt和5xt.根据废水排量与环保限制最大量之间的关系,得5x-200=2x+100.移项,得5x-2x=100+200.合并同类项,得3x=300.系数化为1,得x=100.所以2x=200,5x=500.【教学建议】提醒学生注意:(1)方程中的项是连同它前面的符号的,不要忽略,移项要变号.(2)移项时,应使含未知数的项集中于方程一边,常数项集中于另一边.【教学建议】(1)本题中涉及两个量的比,在设未知数时应利用这种比的关系使要求的量的形式尽可能简单易算.(2)求出x的值后,还要进一步求出题中要求的量.答:采用新、旧工艺的废水排量分别为200t和500t. 【对应训练】教材P124练习第1,4题.活动四:随堂训练,课堂总结【随堂训练】“随堂小练”册子相应课时随堂训练.【课堂总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如何根据同一个量的不同表示方法列方程?2.移项的依据是什么?移项应注意什么?3.如何利用移项、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方程?【知识结构】【作业布置】1.教材P130习题5.2第1(3)(4),4(1)(2),6,8,10题.2.相应课时训练.板书设计第2课时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1.移项的概念2.利用移项、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本节课先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再通过对比引出了移项的概念,后面就开始让学生直接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学生在移项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①含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②移项没有变号;③没移动的项也改变了符号.第一种情况在授课前没有预计到,以后要多强调;后面的两种情况在学生解方程时出现得比较多,在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解方程.解题大招根据未知量的数量比设元,构建方程模型解决问题若甲、乙两个未知量的数量比为m∶n,则可以设甲的数量为mx,乙的数量为nx,再列方程求解.例一箩筐内有梨和苹果若干个,梨和苹果的数量比为5∶2,拿出5个梨,放入7个苹果后,梨和苹果的数量刚好相等,则这个箩筐内原来有梨和苹果各多少个?解:设箩筐内原来有梨5x个,苹果2x个.根据题意,得5x-5=2x+7.移项,得5x-2x=7+5.合并同类项,得3x=12.系数化为1,得x=4.所以5x=20,2x=8.答:这个箩筐内原来有梨20个、苹果8个.培优点与移项、合并同类项解方程相关的新定义运算问题。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衡水赛”一等奖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衡水赛”一等奖

a 3n =b 3n.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2)一、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2.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思考:1.学习分析问题找到相等关系并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2.通过学习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体会到式子变形的转化作用.解决问题: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会移项、合并解ax+b=cx+d 型方程,进一步认识如何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通过学习“合并同类项”和“移项”,体会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的思想,激发数学学习的热情.二、 教学重难点:重点:1.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2.用移项、合并同类项等解决一元一次方程.难点:找相等关系列方程,正确地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三、教学方式:启发引导式、“问题----发现----问题”教学方法.四、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五、 教学过程设计:(一) 复习回顾:1.请判断下列各题对错:若a=b ,则:①a +3=b +3;( )②a -2m =b -2m ; ( )③ ( ) ④ () 2.合并同类项解方程练习你会解下列方程吗① -3x -2x =10;(二) ② 探求新知: 11;22a b -=-问题:我国古代有这样一道算术题一直流传于民间:《哑人买肉》:哑人来买肉,难言钱数目,一斤少四十,九两多十六。

分析:设一两肉x文.若给哑人一斤肉,共需付文,而哑人少40文,则哑人有文;若给哑人九两肉,共需付文,而哑人又多40文,则哑人有文.可得方程:16x一40=9x+16.提问1:它与上节课遇到的方程有何不同怎样解这个方程提问2:如何才能使这个方程向x=a的形式转化观察:上面方程的变形,相当于把方程右边的9x变为-9x移到左边,把左边的-40变为40移到右边,把某项从等式一边移到另一边时有什么变化定义:把等式一边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提问3:以上解方程“移项”的依据是什么提问4:“移项”起了什么作用(三)运用新知:练习:解方程-3x+5=2x-1,移项正确的是()A . 3x-2x=-1+5.B . -3x-2x=5-1 .C . 3x-2x=-1-5 .D . -3x-2x=-1-5 .例1解方程:思考:“移项”应注意什么练习:1.下面方程的解法对吗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解方程:321.2 x x -+=-移项,得31 2. 2x x-=+合并同类项,得13. 2x=系数化为1,得3.2 x=2.解下列方程: 37322.x x+=-16x-40=9x+1616x-9x=16+407x=56移项合并系数化为1x=81 3(x+2)-35(2x-1)=85(2x-1)-23(x+2);12x-6=34x.(1) 6x-7=4x-5;(2)例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共有多少本图书练习:(技高一筹)(3)某乡改种玉米为优质杂粮后,今年农民人均收入比去年提高20%.今年人均收入比去年的倍少1200元.这个乡去年农民人均收入是多少元(3)同一例3已知关于x的方程2x+4=x+k的解与2x-4=6k的解的和为6,试求出k的值.(四)拓展思维:1.你能巧解下面关于x的方程吗2.若k为整数,求使得方程(k-8)x=4-9x的解也是整数的k值.思考题:设有一列数a1,a2,a3,……,a100中任意三个相邻数之和都是37,其中a2=25,a9=2x-1,a99=2-x,求a100.(五)小结与作业:小结:本节课你又学会了哪些新知识呢作业:(1)课本P93 2、3、7、8(2)思考题:解下列关于x的方程:(1)4x+b=ax-8;(a≠4)(2)mx-1=nx.(六)板书设计:§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定义:把等式一边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例1 解方程:解:移项,得3x+2x=32-7.合并同类项,得5x=25.系数化为1,得x=5.。

5.2.1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5.2.1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1.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3.加强课堂讨论的引导,提高讨论效率,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鼓励他们勇于分享和交流。
希望通过这些改进,能够使学生们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3.增强数学抽象素养:通过移项法的学习,让学生感悟数学抽象概念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培养他们数学抽象思考的能力。
本节课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新教材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移项法的基本概念:学生需掌握移项法是将等式一边的项移到另一边时,改变其符号的规则。
-掌握移项法的步骤:包括识别未知数、确定等式两边的项、进行移项操作、简化方程、求解未知数。
-应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学生应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使用移项法求解。
举例:对于方程3x + 4 = 19,学生需要学会将常数项4移到等号右边,同时变号,得到3x = 19 - 4,进而求解x。
2.教学难点
本节课将通过具体例题,引导学生掌握移项法的应用,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加深对方程解法的理解。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使学生理解数学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
2.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移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建立方程模型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项时符号变化和方程简化的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例题和逐步解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用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1.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重点)
2.会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重点)
3.会抓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上节课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它们都有这样的特点:一边是含有未知数的项,一边是常数项.这样的方程我们可以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答.那么像3x+7=32-2x这样的方程怎么解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移项法则
通过移项将下列方程变形,正确的是( )
A.由5x-7=2,得5x=2-7
B.由6x-3=x+4,得3-6x=4+x
C.由8-x=x-5,得-x-x=-5-8
D.由x+9=3x-1,得3x-x=-1+9
解析:A.由5x-7=2,得5x=2+7,故选项错误;B.由6x-3=x+4,得6x-x=3+4,故选项错误;C.由8-x=x-5,得-x-x=-5-8,故选项正确;D.由x+9=3x-1,得3x-x=9+1,故选项错误.故选C.
方法总结:①所移动的是方程中的项,并且是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而不是在这个方程的一边变换两项的位置.②移项时要变号,不变号不能移项.
探究点二: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下列方程:
(1)-x-4=3x;(2)5x-1=9;
(3)-4x-8=4; (4)0.5x-0.7=6.5-1.3x.
解析:通过移项、合并、系数化为1的方法解答即可.
解:(1)移项得-x-3x=4,
合并同类项得-4x=4,
系数化成1得x=-1;
(2)移项得5x=9+1,
合并同类项得5x=10,
系数化成1得x=2;
(3)移项得-4x=4+8,
合并同类项得-4x=12,
系数化成1得x=-3;
(4)移项得1.3x+0.5x=0.7+6.5,
合并同类项得1.8x=7.2,
系数化成1得x=4.
方法总结:将所有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然后合并同
类项,最后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特别注意移项要变号.
探究点三:根据“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列方程解决问题
把一批图书分给七年级(11)班的同学阅读,若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若每人分4本,则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解析:根据实际书的数量可得相应的等量关系:3×学生数量+20=4×学生数量-25,把相关数值代入即可求解.
解:设这个班有x个学生,根据题意得
3x+20=4x-25,
移项得3x-4x=-25-20
合并得-x=-45
解得x=45.
答:这个班有45人.
方法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应抓住题目中的“相等”、“谁比谁多多少”等表示数量关系的词语,以便从中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三、板书设计
1.移项的定义: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2.移项法则的依据:
移项法则的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1.
3.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4.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先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从而引出了移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学生在移项过程中,大致会遇到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情况:①含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②移项没有变号;③没移动的项也改变了符号;第一种情况在授课过程中强调不够,后面的两种情况出现最多,因此在教学设计当中应给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引导学生正确地解方程.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第1课时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3.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背景资料)约公元820年,中亚细亚的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通过下面几节课的学习讨论,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
出示课本P86问题1:
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二、探索分析,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回忆:
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
设问1: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
师生讨论分析:
(1)设未知数:前年这个学校购买计算机x台;
(2)找相等关系:
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
(3)列方程:x+2x+4x=140.
设问2:怎样解这个方程?如何将这个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学生观察、思考:
根据分配律,可以把含x的项合并,即
x+2x+4x=(1+2+4)x=7x
老师板演解方程过程:略.
为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可以在上述过程中标上箭头和框图.
设问3:在以上解方程的过程中“合并”起了什么作用?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合并”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x=a”的形式.
三、拓广探索,比较分析
学生思考回答:若设去年购买计算机x台,得方程
+x+2x=140.
若设今年购买计算机x台,得方程
++x=140.
课本P87例2.
问题:①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用x表示其中任意一个数,那么与x相邻的两个数怎样表示?
③根据题意列方程解答.
四、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1.课本P88练习第1,2题.
2.一个黑白足球的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其中有若干块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黑、白皮块的数目之比为3:5,问黑色皮块有多少?
(学生思考、讨论出多种解法,师生共同讲评.)
3.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成-1,2,-4,8,-16,32,……,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960.求这三个数.
五、课时小结
1.你今天学习的解方程有哪些步骤,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
2.今天讨论的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有何共同特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整理:
解方程的步骤及依据分别是:合并和系数化为1;总量=各部分量的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