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0世纪20年代苏联的外交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20世纪20年代苏联的外交政策
李玉君
2013-2-15 16:51:55 来源:《世界历史》(京)2008年2期作者简介:李玉君,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兰州730020
内容提要:我国学界对20世纪20年代苏联对外政策存在不同的评价意见。本文从斯大林、契切林的外交政策理论以及他们对苏联外交政策影响的角度对20年代苏联对外政策进行了探讨。认为斯大林、契切林都继承了列宁晚年的外交思想,斯大林在20年代已经把世界革命的胜利寄希望于未来,提出了“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契切林已把社会主义的未来和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联系在了一起。在对外政策方面,斯大林、契切林都把苏联国家利益放在外交政策考虑的优先地位。在实践上,虽然斯大林有时依然表现出对世界革命的追求,但契切林以其长期担任苏俄外交人民委员的经历和丰富经验影响了斯大林以及苏联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从整体上看,苏联20世纪20年代的对外政策尽管存在一些失误,但基本把握住了列宁晚年思想的方向,为苏联国内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斯大林契切林 20世纪20年代苏联对外政策
我国学界对斯大林时期苏联对外政策的评价波动很大,经历了从全面肯定、不容批评到大加批评的过程。在近些年的研究中,对20世纪20年代苏联对外政策的认识存在不同意见①。本文尝试从斯大林、契切林的外交政策理论,以及他们对苏联对外政策影响的角度对20年代的苏联对外政策进行探讨。下面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斯大林的外交政策理论
外交理论是制定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认识、评价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十月革命胜利初期的苏维埃外交是革命外交,世界革命理论影响了苏维埃外交政策的制定。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苏维埃国家逐步放弃了世界革命思想,列宁提出了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在资产阶级和平主义纲领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思想②。在实践上,列宁承认了民族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主体地位,领导苏维埃政府开始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正常交往。列宁的探索意义重大,它为苏维埃和平共处外交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非常可惜的是探索仅仅开始列宁就病倒了。
列宁病重及去世以后,苏联在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方面影响较大的是两个人③:俄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处总书记斯大林和从1925年起就成为中央委员、被列宁誉为苏维埃外交领域“人才”的外交人民委员契切林。
斯大林的外交政策理论是在20世纪20年代逐步形成的。20年代初期,斯大林主要关注国内问题,就国际问题和外交问题发表的文章和讲话不多。但从他在联共(布)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和不多的有关论述中,还是可以看出他对国际形势和对外政策问题的看法的。可以说,初掌国事时的斯大林不完全了解或者说不完全理解列宁在外交方面多年来进行的理论探索,尤其是列宁外交思想在1920年前后发生的重大转变,斯大林还是坚持俄共(布)党内当时普遍信仰的世界革命理论。1923年,当季诺维也夫、托洛茨基等人在德国因鲁尔占领出现政治危机、主张推动德国共产党发动武装起义时,斯大林予以大力支持。起义失败后,俄共(布)党还认为失败的原因是德国共产党犯了“萨克森”机会主义右倾错误,认为纠正了错误的德国无产阶级获得胜利的日子将“是不会
太久的”④,没有意识到失败的真正原因是由于俄共(布)本身对德国形势判断的失误。
20世纪20年代中期,随着“道威斯计划”的实施,欧洲局势趋于稳定,斯大林的世界革命思想发生了变化,外交政策思想也逐步明确。概括起来,这个时期斯大林的外交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斯大林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世界革命高潮时期已经结束,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已经到来,世界革命延缓了。1924年9月,在《论国际形势》一文中斯大林指出,目前欧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呈势均力敌的状态,“……无产阶级还不能推翻资产阶级”⑤,斯大林接受了列宁在1920年提出的观点。1925年5月,斯大林在《俄共(布)第十四次代表会议的工作总结》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在最近时期欧洲“开始出现了某种平静现象……出现了我们所说的资本主义的暂时稳定”,“开始了革命的退潮”。斯大林分析说:世界革命是一个“时代”,是“包括好多年也许包括几十年的整整一个战略时期,在这段时期内……有革命的退潮和来潮”⑥。斯大林认为这个退潮时期持续的时间将不是一个“短促的喘息时机”,而是“整整的一个喘息时期”⑦。世界革命时代究竟是多长时间呢?斯大林认为是一个很长的时期,具体“很难说”,那么“整整的一个喘息时期”自然也将是一个不短的时期。
第二,基于对国际形势的上述判断,斯大林认为西欧暂时没有爆发革命的可能,他认为俄共(布)党应该集中精力进行“一国社会主义”建设。1924年底,斯大林指出:“毫无疑问,世界革命的发展道路已不像……以前所能想象的那样简单了。”⑧现在的情况是革命仅在一个国家取得了胜利,今后世界革命的发展道路将是曲折漫长的。斯大林认为:“第一个获得胜利的国家内的社会主义巩固
得愈彻底,这个国家变成进一步扩展世界革命的基地,变成进一步瓦解帝国主义的杠杆愈迅速,世界革命的发展……就进行得愈迅速,愈彻底。”⑨斯大林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消灭资本主义,战胜资产阶级,既然当前还没有条件战胜国际资产阶级,那么就应该先在苏联一国战胜本国资产阶级,“集中一切力量来进一步发展工业,来加强国防力量……”⑩,建设苏联“一国”的社会主义。从追求多国共同胜利转变为致力于“一国”建设说明斯大林在外交思想上发生重大转变。斯大林把“一国社会主义”作为了世界革命战略的起点,把“一国”作为了苏联制定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斯大林的“一国社会主义”思想继承了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继承了列宁的和平共处外交思想,承认苏维埃国家必须以“一国”的身份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交往。
第三,由于对战后资本主义的认识存在片面性、矛盾性,斯大林的和平共处外交思想基础薄弱。斯大林在理论上坚持列宁在一战期间提出的帝国主义理论。1924年4月,在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基础上,斯大林提出了帝国主义三大基本矛盾的思想,即帝国主义国家内劳动与资本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各集团或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同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之间的矛盾是帝国主义的三大基本矛盾(11)。1925年底,在帝国主义三大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斯大林提出决定未来国际局势走向的当代世界五大基本矛盾的观点,即资本主义国家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及附属国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大战中的战胜国和战败国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苏联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12)。这是斯大林对战后国际政治局势的一般的理论上的阐述。哪一对矛盾是最基本、最主要的矛盾呢?斯大林没有回答。斯大林在不同时间、不同背景下经常强调资本主义矛盾的某一方面。斯大林有时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在趋向缓和,资本主义出现稳定发展的局面。例如,他在1925年5月指出:“世界资本主义不只是在目前局势下得到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