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综合题(四)----《探究性问题——动态几何》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压轴题--动态几何证明及实验题

初中数学压轴题--动态几何证明及实验题

动态几何证明及实验题所谓动态几何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此类题目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动态几何问题是近几年各地试题中常见的压轴试题,它能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有较强的选拔功能。

解这类题目要“以静制动”,即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来解。

解动态几何题一般方法是针对这些点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相伴随着的数量关系(如等量关系、变量关系)、图形位置关系(如图形的特殊状态、图形间的特殊关系)等进行研究考察.抓住变化中的“不变量”,以不变应万变.实验操作【要点导航】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猜想——科学论证,使我们体验和学到了发现、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实验操作探索——理解题意、实验操作是基本保证,观察猜想、探索结论是关键,论证猜想的结论是落实.【典例精析】例1 取一张矩形纸片进行折叠,具体操作过程如下:第一步:先把矩形ABCD 对折,折痕为MN ,如图1;第二步:再把B 点叠在折痕线MN 上,折痕为AE ,点B 在MN 上的对应点为B ',得R t △AB 'E ,如图2;第三步:沿EB '线折叠得折痕EF ,使A 点落在EC 的延长线上,如图3.利用展开图4探究: (1)△AEF 是什么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2)对于任一矩形,按照上述方法能否折出这种三角形?请说明你的理由.【思路分析】1.图形翻折后能重叠部分的图形全等,所以∠BEA =∠AEB '=∠FEC ,它们都是60°角,所以△AEF 是等边三角形. 2.由操作可知AF >AD 时,不能完整折出这种三角形.当图3中的点F 、D 重合时,便可求得矩形的长与宽的比例为2︰3.解(1)△AEF 是等边三角形.由折叠过程可得:60BEA AEF FEC ∠=∠=∠=︒.因为BC ∥AD ,所以60AFE FEC ∠=∠=︒.所以△AEF 是等边三角形.(2)不一定.当矩形的长恰好等于等边△AEF 的边AF 时,即矩形的宽∶长=AB ∶AF =2:3时正好能折出.如果设矩形的长为A ,宽为B ,可知当a b 23≤时,按此种方法一定能折叠出等边三角形;当图1 图2图3图4a b a <<23时,按此法无法折出完整的等边三角形. 〖方法点睛〗要从操作实验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来,并借助图形运动的基本性质求解.例2 已知:在△ABC 中,∠BAC =90°,M 为BC 中点.操作:将三角板的90°角的顶点与点M 重合,并绕着点M 旋转,角的两边分别与边AB 、AC 相交于点E 、F .(1)探究1:线段BE 、EF 、FC 是否能构成三角形?如果可以构成三角形,那么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请证明你的猜想.(2)探究2:若改变为:“角的两边分别与边AB 、直线AC 相交于点E 、F .”其它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那么结论是否还存在?请画出对应的图形并请证明你的猜想. 〖思路分析〗1.由点M 是BC 中点,所以构造绕点M 旋转180°重合的全等三角形,将线段BE 、EF 、FC 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2.当角的两边分别与边AB 、直线AC 相交于点E 、F 时,构造和证明的方法不变.证明(1)线段BE 、EF 、FC 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如图1,延长EM 到G ,使得EM =M G ,联结GC 、FG .因为M 为BC 中点,所以BM =CM ,又因为∠EMB =∠GMC ,EM =M G ,所以△EMB ≌△GMC ,所以BE =GC ,EM =MG ,∠B =∠MCG .因为FM 垂直平分EG ,所以FE =FG .又因为∠BAC =90°,所以∠B +∠ACB =90°,所以∠MCG +∠ACB FCG =90°,所以222FG FC GC =+,所以22FC BE =+(2)如图2,当点F 在CA 的延长线上时,延长EM 到G ,联结GC 、FG .因为M 为BC 中点,所以BM =CM ,又因为∠EM =EG ,所以△EMB ≌△GMC ,所以BE =GC ,EM =MG ,∠B 为FM 垂直平分EG ,所以FE =FG .又因为∠BAC =90°B +∠ACB =90°,所以∠MCG +∠ACB =90°,即∠FCG =90所以222FG FC GC =+,所以222EF FC BE =+.如图3,当点F 在AC 的延长线上时,同理可证222EF FC BE =+.M〖方法点睛〗线段之间常见的关系是和差关系或者满足勾股定理.若能将所要求线段移动到同一条直线上,则线段之间是和差关系的可能性较大,若能将所要求线段移动后能构成三角形,则线段之间满足勾股定理的可能性较大.【星级训练】第 天 ,年 月 日1.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边AB 上(点E 与点A 、B 不重合),过点E 作FG ⊥DE ,FG 与边BC 相交于点F ,与边DA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G .(1)操作:由几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量BF 、AG 、AE 的长,从中你能发现BF 、AG 、AE 的数量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并证明你所得到的结论;(2)连结DF ,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2,设AE=x ,△DFG 的面积为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2,FG 的长为25,求点C 到直线DE 的距离.2. ★★★操作:将一把三角尺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上,并使它的直角顶点P 在对角线AC 上滑动,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B ,另一边与射线DC 相交于点Q .探究:设A 、P 两点间的距离为x .(1)当点Q 在边CD 上时,线段PQ 与线段PB 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观察得到结论;(2)当点Q 在边CD 上时,设四边形PBCQ 的面积为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当点P 在线段AC 上滑动时,△PCQ 是否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可能,指出所有能使△PCQ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点Q 的位置,并求出相应的x 的值;如果不可能,试说明理由.(图5、图6、图7的形状大小相同,图5供操作、实验用,图6和图7备用)GFD ACBD ACB供试验操作用DCB图5DC B图6DCB图73. ★★★在△ABC 中,AB =AC ,CG ⊥BA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G .一等腰直角三角尺按如图1所示的位置摆放,该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为F ,一条直角边与AC 边在一条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恰好经过点B .(1)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BF 与CG 的长度,猜想并写出BF 与CG 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2)当三角尺沿AC 方向平移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一条直角边仍与AC 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交BC 边于点D ,过点D 作DE ⊥BA 于点E .此时请你通过观察、测量DE 、DF 与CG 的长度,猜想并写出DE +DF 与CG 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3)当三角尺在(2)的基础上沿AC 方向继续平移到图3所示的位置(点F 在线段AC 上,且点F 与点C 不重合)时,(2)中的猜想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说明理由),2B (5,3) 、C (-2,5)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B ' 、 C ' ;归纳与发现:(2)结合图形观察以上三组点的坐标,你会发现:坐标平面内任一点P (a ,b )关于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l 的对称点P '的坐标为 (不必证明); 运用与拓广:(3)已知两点D (1,-3)、E (-1,-4),试在直线l 上确定一点Q ,使点Q 到D 、E 两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并求出Q 点坐标.探索性问题探索性问题是指命题中缺少一定的条件或无明确的结论,需要经过推断,补充并加以证明的题型.探索性问题一般有三种类型:(1)条件探索型问题;(2)结论探索型问题;(3)探索存在型问题.条件探索型问题是指所给问题中结论明确,需要完备条件的题目;结论探索型问题是指题目中结论不确定,不唯一,或题目结论需要类比,引申推广,或题目给出特例,要通过归纳总结出一般结论;探索存在型问题是指在一定的前提下,需探索发现某种数学关系是否存在的题目.条件探索【要点导航】图1“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最生动、最活跃的思维活动,探索性问题存在于一切学科领域之中,数学中的“条件探索”题型,是指命题中缺少一定的题设,需经过推断、补充并加以证明的命题,因而必须利用题设大胆猜想、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由结论去探索未给予的条件。

中考复习 动态几何型压轴题

中考复习 动态几何型压轴题

1、解决这类问题时,要 、解决这类问题时, 理解图形运动的过程, 理解图形运动的过程, 探索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探索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掌握好动静的切换---“动 掌握好动静的切换 动 中求静” 中求静”。 2、多作出几个符合要求 、多作出几个符合要求 草图。 的草图。
Page 4
例题: 中考回放 例题:09中考回放
(1)当t = 2时,AP = ) 时 ,点Q到AC的距离是 到 的距离是 ; 运动的过程中, 的面积S与 的 (2)在点 从C向A运动的过程中,求△APQ的面积 与t的 )在点P从 向 运动的过程中 的面积 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t的取值范围 ;(不必写出 的取值范围) 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 的取值范围) 运动的过程中, (3)在点 从B向C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 )在点E从 向 运动的过程中 四边形QBED能否成为 能否成为 直角梯形?若能, 的值 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的值. 直角梯形?若能,求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经过点C 请直接写出t的值 的值. (4)当DE经过点 时,请直接写出 的值. ) 经过点
解:②如图5,当PQ∥BC时,DE⊥BC, 如图 , ∥ 时 ⊥ , 四边形QBED是直角梯形. 是直角梯形. ∴四边形 是直角梯形 此时∠ 此时∠APQ =90°. ° 由△AQP ∽△ABC,得 AQ = AP , AB AC Q 即 t = 3-t ,解得t= 15 解得 3 5 8 D
A P B
解:(3)能. :( ) ①当DE∥QB时,如图 .∵DE⊥PQ, ∥ 时 如图4. ⊥ , 是直角梯形. ∴PQ⊥QB,四边形 ⊥ ,四边形QBED是直角梯形. 是直角梯形 此时∠ 此时∠AQP=90° ° AQ = AP 由△APQ ∽△ABC,得 AC AB , 9 t 即 3 = 3-t ,解得,t= 8 5

中考动态几何题例析

中考动态几何题例析

中考动态几何题例析
中考数学主要考查学生数学基本技能和中学所学知识,其中几何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识点,动态几何归类在定向与静态几何的一个新的分支,也是现代几何学的内容之一,它把把数学与物理结合起来,将变形的抽象几何设计实际或假象的变形过程,是学习到贴切考查学生发散思维、表达能力、改善学生理解和研究水平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道简单的动态几何题:
条件: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AB=AC=b。

以AC为轴,逆向顺时针旋转ABC,BC=BC,于是得到新三角形A'B'C,求∠A'B'C。

解法:旋转不改变两个角之和,那么∠A'B'C+∠C'B'A=90°,而易知
∠C'B'A=∠BAC=90°,那么∠A'B'C=90°。

此外,还有动态几何的题型较多,如旋转角的大小、旋转前后三角形面积的变化、旋转过程中曲线形状的变化等。

对于动态几何部分,考生需要思考如何运用相关数学知识,并能够将静态和动态几何结合运用在考试中。

以上就是关于中考动态几何题例析的全部内容,动态几何不仅数学性强,而且涉及范围较广,它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几何知识,又为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学生在做动态几何题前,要充分理解题意,掌握动态几何的基本概念以及数学知识,并学会熟练运用解题思路,才能更好的取得好的分数。

中考几何-动态试题解法(解析版)

中考几何-动态试题解法(解析版)

中考几何动态试题解法专题知识点概述一、动态问题概述1.就运动类型而言,有函数中的动点问题有图象问题、面积问题、最值问题、和差问题、定值问题和存在性问题等。

2.就运动对象而言,几何图形中的动点问题有点动、线动、面动三大类。

3.就图形变化而言,有轴对称(翻折)、平移、旋转(中心对称、滚动)等。

4.动态问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方面,在坐标系中有动点,动直线,一般是利用多种函数交叉求解。

另一类就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三角形中设立动点、线以及整体平移翻转,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考察。

所以说,动态问题是中考数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属于初中数学难点,综合性强,只有完全掌握才能拿高分。

二、动点与函数图象问题常见的四种类型1.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三角形的边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2.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四边形的边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3.圆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圆周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4.直线、双曲线、抛物线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直线、双曲线、抛物线运动,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图象。

三、图形运动与函数图象问题常见的三种类型1.线段与多边形的运动图形问题:把一条线段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三角形或四边形,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段,判断函数图象。

2.多边形与多边形的运动图形问题:把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另一个多边形,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段,判断函数图象。

3.多边形与圆的运动图形问题:把一个圆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或把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沿一定方向运动经过一个圆,根据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段,判断函数图象。

四、动点问题常见的四种类型解题思路1.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沿三角形的边运动,通过全等或相似,探究构成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边或角的关系。

中考数学高分突破---动态几何探究问题专题汇编

中考数学高分突破---动态几何探究问题专题汇编

中考数学高分突破---一、试题探究动态几何问题一直是中考数学的一类热门题型,此类题通常都是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在试卷之中,分值较大,考生容易失分。

这类试题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经常将代数与几何的知识、数与形融合起来,具有比较强的综合性。

在解答这类题型时,首先需要弄清的是在运动过程中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具体位置的变化情况,尤其是比较关键的点、线、线段、角等位置的变化,并在变化之中寻找不变的量、不变的关系,从而能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二、常见类型及解题技巧:1、存在性问题的探究存在性问题是指判断满足某种条件的点或图形是否存在的问题,这类问题的知识覆盖面较广,综合性较强,构思精巧,方法灵活,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存在性问题形式多样,包括特征点、特殊三角形、特殊四边形、全等或相似三角形存在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还常常涉及图形形状的判定和最值探索问题.存在性问题解法的一般思路是:假设存在→推理论证→得出结论.若能导出合理的结果,就做出“存在”的判断,导出矛盾,就做出不存在的判断.2、图形分割问题此类压轴题涉及线段的比值计算,三角形、特殊四边形、圆等图形的面积分割或计算,按照陕西中考压轴题“起点低,落点高,尾巴高跷”的命题导向,一般由易到难设置多个问题,入手容易深入难,解答时需要综合运用数形结合,待定系数,方程转化,变量代换等多种思维技巧,对问题系统分析,灵活转化.3、最值问题此类压轴题多以探究三角形或四边形面积的最值为主.最值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准确地进行分类和转化,解最值类压轴题常用的方法是建立函数模型利用增减性,数形结合利用对称性,寻找极端位置利用特殊点等方法解决问题.总之,这类题的主要特点在于,第一个图形由于具有特殊性,结论易证,而后面的几个图形会由特殊到一般,不易找到证明的切入点,从而使猜想及证明的难度加大.只要平时练习多体会数学中“变”与“不变”、“一般”与“特殊”的辩证思想,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动态几何探究题其实解答起来也就很简单了。

中考数学压轴专题训练——动态(动点)几何问题的解题技巧(含答案)

中考数学压轴专题训练——动态(动点)几何问题的解题技巧(含答案)

点 的坐标
为 .……
一次函数的解读式
为 .
(3) 两点在直线 上, 的坐标分别是 .
, .
过点 作 ,垂足为点 .

又 , 点坐标为 .
3.(1)解方程 ,得 .
由m<n,知m=1,n=5.
∴A(1,0),B(0,5).………………………1分
∴ 解之,得
所求抛物线的解读式为 ……3分
(2)由 得 故C的坐标为(-5,0).………4分
(1)如图1,若点D、E分别在AC、BC的延长线上,通过观察和测量,猜想FH和FG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
和位置关系为_____;
(2)如图2,若将三角板△DEC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至ACE在一条直线上时,其余条件均不变,则(1)中的猜想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证明,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如图3,将图1中的△DEC绕点C顺时针旋转一个锐角,得到图3,(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直接写出结论,不用证明.
(2)如图2,若E为线段DC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1)中的其他条件不变,你在(1)中得出的结论是否发生改变,直接写出你的结论,不必证明.
4、(1)如图1所示,在四边形 中, = , 与 相交于点 , 分别是 的中点,联结 ,分别交 、 于点 ,试判断 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2)如图2,在四边形 中,若 , 分别是 的中点,联结FE并延长,分别与 的延长线交于点 ,请在图2中画图并观察,图中是否有相等的角,若有,请直接写出结论:;
(3)如图③,当∠DAB=90°,∠B与∠D互补时,线段AB、AD、AC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7.设点E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B的中点,F是BC边上一点,线段DE和AF相交于点P,点Q在线段DE上,且AQ∥PC.

《动态几何综合题研究》-2021-2022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数学中考专题复习

《动态几何综合题研究》-2021-2022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数学中考专题复习

动态几何综合题研究一、关于动态几何综合题的理解以运动的观点探究几何图形的变化规律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

动态几何综合题就是研究在几何图形的运动中,伴随着出现一定的图形位置,数量关系的“变”与“不变”的综合试题。

动态几何综合题能够真实的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

有较好的区分度,同时依托图形的变化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探索归纳、逻辑推理等能力,是中考的一个必考题型。

二、动态几何综合题的题型分类动态几何综合题分类:动点类;平移、旋转、折叠类;类比拓展类(一)动点类动点类探究题以运动的点为基本条件,给出一个或多个变量,要求确定变量与其他量之间的关系,或变量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进行相关几何计算和综合解答,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考方向为:1.第(1)问一般起点低,且此类题一般常会用到“从特殊到一般”思想,那么学生需要在准确把握题意的基础上联想相似或全等来解题,更重要的是明确解此类题的方法和思路;2.动静结合找界点:利用动点位置进行分类,得出发生变化的临界点是难点更是关键点,尤其还要了解到点动则图动继而所求量也变,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学会运用转化思想将几何问题转化为函数和方程等问题。

1.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12cm,BD=16cm,动点N从点D出发,沿线段DB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M从点B出发,沿线段BA以1cm/s的速度向点A运动,当其中一个动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s)(t>0),以点M为圆心,MB长为半径的⊙M与射线BA,线段BD分别交于点E,F,连接EN.(1)求BF的长(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并求出t的取值范围;【思维教练】要求BF的长,由题图知BF为圆中的弦,因此想到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段,构造直角三角形,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长已知,将构造的直角三角形与△AOB结合,利用相似三角形进行求解。

或者是连接MF.将构造的△MBF与△ABD结合,利用相似三角形,解方程即可。

2023年中考数学高频考点训练——反比例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2023年中考数学高频考点训练——反比例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2023年中考数学高频考点训练——反比例函数-动态几何问题一、综合题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与反比例函数(0)ky x x =>的图象交于点A (1,3)和点B (3,n),与x 轴交于点C ,与y 轴交于点D .(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及n 的值;(2)将△OCD 沿直线AB 翻折,点O 落在第一象限内的点E 处,EC 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F .①请求出点F 的坐标;②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DPF 是以DF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一次函数y =﹣x +4的图象与反比例ky x =(k 为常数,且k ≠0)的图象交于A (1,a ),B 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及点B 的坐标;(2)①在x 轴上找一点P ,使P A +PB 的值最小,求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②在x 轴上找一点M ,使|MA ﹣MB |的值为最大,直接写出M 点的坐标.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y =kx ﹣1(k≠0)与函数y mx =(x >0)的图象交于点A (3,2).(1)求k ,m 的值;(2)将直线l 沿y 轴向上平移t 个单位后,与y 轴交于点C ,与函数y mx =(x >0)的图象交于点D .①当t =2时,求线段CD 的长;②若≤CD≤2,结合函数图象,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4.如图,在矩形ABCD 中,已知点A (2,1),且AB =4,AD =3,把矩形ABCD 的内部及边上,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称为靓点,反比例函数y =kx (x >0)的图象为曲线L .(1)若曲线L 过AB 的中点.①求k 的值.②求该曲线L 下方(包括边界)的靓点坐标.(2)若分布在曲线L 上方与下方的靓点个数相同,求k 的取值范围.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反比例函数(0)ky k x =≠的图象过点(23)A ,.(1)求k 的值;(2)过点(0)(0)P m m ≠,作x 轴的垂线,分别交反比例函数(0)ky k x =≠,4y x=-的图象于点M ,N .①当2m =-时,求MN 的长;②若5MN ≥,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6.如图,已知直线OA 与反比例函数(0)my m x =≠的图像在第一象限交于点A .若4OA =,直线OA 与x 轴的夹角为60°.(1)求点A 的坐标;(2)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若点P 是坐标轴上的一点,当AOP 是直角三角形时,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7.(1)探究新知:如图1,已知ABC 与ABD 的面积相等,试判断AB 与C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结论应用:如图2,点M ,N 在反比例函数(0)ky k x =>的图象上,过点M作ME y ⊥轴,过点N 作NF x ⊥轴,垂足分别为E ,F .试证明://MN EF .(3)拓展延伸:若(2)中的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点M ,N 在反比例函数(0)ky k x =>图象上的位置,如图3所示,MN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点B ,若3BM =,请求AN 的长.8.如图,在第一象限内有一点A (4,1),过点A 作AB ⊥x 轴于B 点,作AC ⊥y 轴于C 点,点N 为线段AB 上的一动点,过点N 的反比例函数y =nx 交线段AC 于M 点,连接OM ,ON ,MN .(1)若点N 为AB 的中点,则n 的值为;(2)求线段AN 的长(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3)求△AMN 的面积等于14时n 的值.9.如图,直线26y x =+与反比例函数()0ky k x =>的图象交于点()1A m ,,与x 轴交于点B .平行于x 轴的直线()08y n n =<<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M ,交AB 于点N ,连接BM .(1)求m 的值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当n 为何值时,BMN 的面积最大?10.已知正比例函数y 1=a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2=6ax -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且A 点的横坐标为﹣1.(1)试确定上述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根据图象回答,当x 取何值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正比例函数的值.(3)点M (m ,n )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动点,其中0<n <3,过点M 作MD ∥y 轴交x 轴于点D ,过点B 作BC ∥x 轴交y 轴于点C ,交直线MD 于点E ,当四边形OMEB 面积为3时,请判断DM 与EM 大小关系并给予证明.11.如图,将一张Rt ABC 纸板的直角顶点放在(2,1)C 处,两直角边BC ,AC 分别与x ,y 轴平行(BC AC >),纸板的另两个定点A ,B 恰好是直线15y kx =+与双曲线2m y x =(0)m >的交点.(1)求m 和k 的值;(2)将此Rt ABC 纸板向下平移,当双曲线2my x =(0)m >与Rt ABC 纸板的斜边所在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时,求Rt ABC 纸板向下平移的距离.12.在矩形AOBC 中,分别以OB OA ,所在直线为x 轴和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A 点坐标为(03),,B 点坐标为(40),,F 是B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重合),过F 点的反比例函数0)y x=>的图象与AC 边交于点E ,连接OE OF ,,作直线EF .(1)若2CF =,求反比例函数解新式;(2)在(1)的条件下求出EOF 的面积;(3)在点F 的运动过程中,试说明ECFC 是定值.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双曲线y 1=kx 与直线y 2=mx +n 交于点A ,E ,AE 交x 轴于点C ,交y 轴于点D ,AB x ⊥轴于点B ,C 为OB 中点.若D 点坐标为(0,﹣2),且S △AOD =4(1)求双曲线与直线AE 的解析式;(2)写出E 点的坐标;(3)观察图象,直接写出y 1≥y 2时x 的取值范围.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反比例函数(0)my x x =>的图像经过点342A ⎛⎫⎪⎝⎭,,点B 在y 轴的负半轴上,AB 交x 轴于点C ,C 为线段AB 的中点.(1)m =,点C 的坐标为;(2)若点D 为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D 作//DE y 轴,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E ,求ODE 面积的最大值.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12y x =-+与反比例函数2(0)k y x x =<相交于点B ,与x 轴相交于点A ,点B 的横坐标为-2.(1)求k 的值;(2)直接写出当0x <且12y y <时,x 的取值范围;(3)设点M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过点M 作//MN x 轴,交反比例函数2(0)ky x x =<的图象于点N .若以A ,O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求点M 的坐标.16.如图1,已知点A (a ,0),B (0,b ),且a 、b 满足0,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AD 与y 轴交于点E ,且E 为AD 中点,双曲线ky x =经过C 、D 两点.(1)a=,b=;(2)求D 点的坐标;(3)点P 在双曲线ky x =上,点Q 在y 轴上,若以点A 、B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试求满足要求的所有点Q 的坐标;17.如图,已知直线y=-2x 与双曲线y=kx (k<0)上交于A 、B 两点,且点A 的纵坐标为-2(1)求k 的值;(2)若双曲线y=kx (k<0)上一点C 的纵坐标为12,求△BOC 的面积;(3)若A 、B 、P 、Q 为顶点组成的四边形为正方形,直接写出过点P 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最新浙教版初中数学中考复习动态几何问题 (共46张PPT)教育课件

最新浙教版初中数学中考复习动态几何问题 (共46张PPT)教育课件
• 从点动的特殊情形入手,进行推理判断,再对一般情形做出猜想或判断, 并加以证明.
24
考向三:动线问题
• 【例】如图,在矩形ABCD中,BC=2,点P是线段BC上一点,连结PA,将线段PA绕点P逆 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PE,平移线段PE得到CF,连结EF.问:四边形PCFE的面积是否有最大 值?若有,请求出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BP长;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2
考向一:动点问题——单动点问题
• 【例】如图,⊙O的半径为1,AD,BC是⊙O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点P从点O出发(P点 与O点不重合),沿O→C→D的路线运动,设AP=x,sin∠APB=y,那么y与x之间的关系图 象大致是( )
3
解析:
4
考向一:动点问题——单动点问题
• 【例】如图,△AOB中,∠O=90°,AO=8 cm,BO=6 cm,点C从A点出发,在边AO上以 2 cm/s的速度向O点运动,与此同时,点D从点B出发,在边BO上以1.5 cm/s的速度向O点运 动,过OC的中点E作CD的垂线EF,则当点C运动了多少秒时,以C点为圆心,1.5 cm为半径 的圆与直线EF相切?




















































中考数学总复习《一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练习题附带答案

中考数学总复习《一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练习题附带答案

中考数学总复习《一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练习题附带答案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3,点P在矩形的边上沿B→C→D→A运动.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ABP的面积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2.如图,点P是▱ABCD边上一动点,沿A→D→C→B的路径移动,设P点经过的路径长为x,△BAP的面积是y,则下列能大致反映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B.C.D.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P从点A出发,沿着正方形的边顺时针方向运动一周,则△APC的面积y与点P运动的路程x之间形成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A.B.C.D.4.在数轴上,点A表示-2,点B表示4.P,Q为数轴上两点,点Р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Q到达原点О后,立即以原来的速度返回,当点Q回到点B时点Р与点Q同时停止运动.设点Р运动的时间为x秒,点Р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y个单位长度,则下列图像中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是()A.B.C.D.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cm,BC=6cm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D→A方向匀速运动至点A 停止,已知点P的运动速度为2cm/s,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s),△PAB的面积为y(cm2),则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y与x的关系的是()A.B.C.D.6.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DC//AB,∠DAB=90°点E沿着B→C→D的路径以2cm/s 速度匀速运动,到达点D停止运动,EF始终与直线BC保持垂直,与AB或AD交于点F,设线段EF的长度为d(cm),运动时间为t(s),若d与t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图中a的值为()A.3.8B.3.9C.4.5D.4.87.如图1,在矩形MNPQ中,动点R从点N出发,沿N→P→Q→M方向运动至点M处停止.设点R运动的路程为x,△MNR的面积为y,如果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当x=9时点R应运动到()A .M 处B .N 处C .P 处D .Q 处8.如图,一次函数y= 34x+6的图像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过点B 的直线l 平分△ABO 的面积,则直线l 相应的函数表达式为( )A .y= 35 x+6B .y= 53 x+6C .y= 23 x+6D .y= 32x+69.如图1,在矩形 ABCD 中,动点 E 从点 B 出发,沿 BADC 方向运动至点 C 处停止,设点 E运动的路程为 x ,△BCE 的面积为 y ,如果 y 关于 x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当 x =7 时点 E 应运动到( )A .点 处B .点 处C .点 处D .点 处10.如图,AD,BC 是⊙O 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点P 从点O 出发,沿O →C →D →O 的路线匀速运动,设∠APB=y (单位:度),点P 运动的时间为x (单位:秒),那么表示y 与x 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11.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P 为正方形边上一动点,沿A →D →C →B →A 的路径匀速移动,设P点经过的路径长为x,△APD的面积是y,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的函数关系的是()A.B.C.D.12.如图,过点A0(2,0)作直线l:y= √33 x的垂线,垂足为点A1,过点A1作A1A2⊥x轴,垂足为点A2,过点A2作A2A3⊥l,垂足为点A3,…,这样依次下去,得到一组线段:A0A1,A1A2,A2A3,…则线段A2016A2107的长为()A.(√32)2015B.(√32)2016C.(√32)2017D.(√32)2018二、填空题(共6题;共10分)13.如图,把△ABC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其中∠CAB=90°,BC=10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8,0)当直线y=2x+b(b为常数)与△ABC有交点时则b的取值范围是.14.已知两点M(3,5),N(1,1),点P是x轴上一动点,若使PM+PN最短,则点P的坐标应为.15.如图1,AB//CD,E是直线CD上的一点,且∠BAE=30°,P是直线CD上的一动点,M是AP的中点,直线MN⊥AP且与CD交于点N,设∠BAP=x°和∠MNE=y°.(1)在图2中,当x=12时∠MNE=;在图3中,当x=50时∠MNE=;(2)研究及明:y与x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4所示(y不存在时用空心点表示,请你根据图象直接估计当y=100时x=.(3)探究:当x=时点N与点E重合,并在答题卡上画出此时图形.(4)探究:当x>105时求y与x之间的关系式.16.如图1,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C的方向在AB和BC上运动,记PA=x,点D到直线PA的距离为y,且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当△PCD的面积与△PAB的面积相等时y的值为.17.如图,直线y=−12x+2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B,与直线y=12x交于点C,Q是线段OA上的动点,连接CQ,若OQ=CQ,则点Q的坐标为.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为(0,4),直线y=34 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点M是直线AB上的一个动点,则PM的最小值为.三、综合题(共6题;共69分)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2,0),(1,2),(4,3),直线l的解析式为y=kx+4﹣3k(k≠0).(1)当k=1时直线l与x轴交于点D,点D的坐标是,S△ABD=.(2)小明认为点C在直线l上,他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3)若线段AB与直线l有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为.20.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A(√3,0)的两条直线分别交y轴于B、C两点,且B、C两点的纵坐标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3=0的两个根(1)试问:直线AC与直线AB是否垂直?请说明理由;(2)若点D在直线AC上,且DB=DC,求点D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在直线BD上寻找点P,使以A、B、P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2与x轴、y轴分别交A、B两点,与直线y=−12x+b相交于点C(2,m)(1)求点A、B的坐标;(2)求m和b的值;(3)若直线y=−12x+b与x轴相交于点D.动点P从点D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x轴负方向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①若点P在线段DA上,且ΔACP的面积为10,求t的值;②是否存在t的值,使ΔAC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如图,直线l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0,2) .已知点C(−1,3)在直线l上,连接OC.(1)求直线l的解析式;(2)P为x轴上一动点,若ΔACP的面积是ΔBOC的面积的2倍,求点P的坐标. 23.如图,一次函数y=2x+b的图像经过点M(1,3),且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1)填空:b=;(2)将该直线绕点A顺时针旋转45∘至直线l,过点B作BC⊥AB交直线l于点C,求点C的坐标及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24.当m,n为实数,且满足m+nm=n时就称点P(m,mn)为“状元点”.已知点A(0,7)和点M都在直线y=x+b上,点B,C是“状元点”,且B在直线AM上.(1)求b的值及判断点F(2,6)是否为“状元点”;(2)请求出点B的坐标;(3)若AC≤5√2,求点C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B13.【答案】-16≤b ≤4 14.【答案】(43,0)15.【答案】(1)102°;40°(2)10或170 (3)15或105 (4)y =270−x16.【答案】√2 17.【答案】(54,0)18.【答案】28519.【答案】(1)(−1,0);3(2)解:小明的判断不符合题意,理由如下: ∵y =kx +4−3k ∴ 当 x =4 时 ∵k +4 不一定为3∴ 点 C(4,3) 不一定在直线 l 上,小明的判断不符合题意; (3)1⩽k ⩽420.【答案】(1)解:结论:AC ⊥AB .理由如下:∵由x 2﹣2x ﹣3=0得:∴x 1=3,x 2=﹣1∴B (0,3),C (0,﹣1)∵A ( √3 ,0),B (0,3),C (0,﹣1)∴OA= √3 ,OB=3,OC=1∴tan ∠ABO= OA BO = √33,tan ∠ACO= OA OC = √3 ∴∠ABO=30°,∠ACO=60°∴∠BAC=90°∴AC ⊥AB(2)解:如图1中,过D 作DE ⊥x 轴于E .∴∠DEA=∠AOC=90°∵tan ∠ACO= OA OC= √3 ∵∠DCB=60°∵DB=DC∴△DBC 是等边三角形∵BA ⊥DC∴DA=AC∵∠DAE=∠OAC在△ADE 和△ACO 中∴△ADE ≌△ACO∴DE=OC=1,AE=OA= √3∴OE=2 √3∴D 的坐标为(﹣2 √3 ,1)(3)解:设直线BD 的解析式为:y=mx+n ,直线BD 与x 轴交于点E把B (0,3)和D (﹣2 √3 ,1)代入y=mx+n∴{n =31=−2√3m +n解得 {m =√33n =3∴直线BD 的解析式为:y= √33 x+3令y=0代入y= √33 x+3∴x=﹣3 √3∴E (﹣3 √3 ,0)∴OE=3 √3∴tan ∠BEC= OB OE = 33√3 = √33∴∠BEO=30°同理可求得:∠ABO=30°∴∠ABE=30°当PA=AB 时如图2此时∠BEA=∠ABE=30°∴EA=AB∴P 与E 重合 ∴P 的坐标为(﹣3 √3 ,0)当PA=PB 时如图3此时∠PAB=∠PBA=30°∵∠ABE=∠ABO=30°∴∠PAB=∠ABO∴PA ∥BC∴∠PAO=90° ∴点P 的横坐标为﹣ √3 令x=﹣ √3 代入y= √33 x+3∴y=2 ∴P (﹣ √3 ,2)当PB=AB 时如图4∴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B=2 √3 ,EB=6若点P 在y 轴左侧时记此时点P 为P 1过点P 1作P 1F ⊥x 轴于点F ∴P 1B=AB=2 √3∴EP 1=6﹣2 √3∴sin ∠BEO= FP 1EP 1∴FP 1=3﹣ √3令y=3﹣ √3 代入y= √33x+3 ∴x=﹣3∴P 1(﹣3,3﹣ √3 )若点P 在y 轴的右侧时记此时点P 为P 2过点P 2作P 2G ⊥x 轴于点G∴P 2B=AB=2 √3∴EP 2=6+2 √3∴sin ∠BEO= GP 2EP 2∴GP 2=3+ √3令y=3+ √3 代入y= √33x+3 ∴x=3∴P 2(3,3+ √3 )综上所述,当A 、B 、P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时点P 的坐标为(﹣3 √3 ,0),(﹣√3 ,2),(﹣3,3﹣ √3 ),(3,3+ √3 )21.【答案】(1)解:在y=x+2中当x=0时当y=0时∴A(−2,0)(2)解:∵点C(2,m)在直线y=x+2上∴m=2+2=4又∵点C(2,4)也在直线y=−12x+b上∴即4=12x+5解得b=5(3)解:在y=−12x+5中当x=0时∴D(10,0)∵A(−2,0)∴AD=12①设PD=t,则AP=12−t过C作CE⊥AP于E,则CE=4由ΔACP的面积为10得12(12−t)×4=10解得t=7②过C作CE⊥AP于E则CE=4∴AC=4√2 a.当AC=CP时如图①所示则AP=2AE=8∴PD=AD−AP=4∴t=4b.当AP1=AP2=AC=4√2时如图②所示DP1=t=12−4√2c.当CP=AP时如图③所示设EP=a则CP=√a2+42∴√a2+42=a+4解得a=0∴AP=4∴PD=8∴t=8综上所述,当t=4或t=12−4√2或t=12+4√2或t=8时ΔACP为等腰三角形22.【答案】(1)解:设直线l的解析式为y=kx+b∵点B(0,2)、C(−1,3)在直线l上∴{b=2−k+b=3解得{b=2 k=−1∴直线l的解析式为y=−x+2(2)解:把y=0代入方程y=−x+2得x=2∴点A(2,0)SΔBOC=12|x c|⋅OB=12×1×2=1设P(a,0),则AP=|a−2|∴ΔACP△ACP 的面积是: 12×3×|a−2|令SΔACP=2SΔBOC即12×3×|a−2|=2解得a=103或a=23∴A点的坐标数是(103,0)或(23,0)23.【答案】(1)1(2)由(1)可知,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x+1令x=0,则y=1令y=0,则 x =−12∴点A 为( −12 ,0),点B 为(0,1) ∴OA= 12 ,OB=1;由旋转的性质,得 AB =BC∵BC ⊥AB∴∠ABC=90°过点C 作CD ⊥y 轴,垂足为D ,如图:∵∠BDC=90°∴∠CBD+∠BCD=∠CBD+∠ABD=90° ∴∠BCD=∠ABD同理,∠CBD=∠BAO∵AB=BC∴△ABO ≌△BCD∴BD=AO= 12 ,CD=BO=1∴OD= OB −BD =1−12=12∴点C 的坐标为(1, 12 );设直线l 的表达式为 y =mx +n ∵直线经过点A 、C ,则{m +n =12−12m +n =0 ,解得: {m =13n =16∴直线l 的表达式为 y =13x +16 .24.【答案】(1)解:∵m+mn=n 且m ,n 是正实数 ∴m n +m=1,即m n =1-m∴P (m ,1-m )∴点P 在直线y=1-x 上当x=2时1-x=-1∴点F (2,6)不是“状元点”;∵点A (0,7)在直线y=x+b 上∴7=0+b∴b=7;(2)解:由(1)求得直线AM :y=x+7∵“状元点”B 在直线AM 上,且满足y=1-x∴{y =1−x y =x +7解得:{x =−3y =4∴点B 的坐标为(-3,4);(3)解:∵点C 是“状元点”∴设C (n ,1-n )∴AC=√n 2+(7−1+n)2=√2n 2+12n +36≤5√2 整理得n 2+6n −7≤0解得:-7≤n ≤1.。

中考数学专题:《动态动点几何问题》带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动态动点几何问题》带答案

《动态几何问题》专题突破训练(附答案)1.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 =90°,AB =5cm ,BC =4cm .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线段AB 向终点B 以5cm /s 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Q 从点A 出发沿射线AC 以5cm /s 的速度运动,当点P 到达终点时,点Q 也随之停止运动;连接PQ ,设∠APQ 与∠ABC 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为S (cm 2),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s )(t >0).(1)直接写出AC = cm ;(2)当点A 关于直线PQ 的对称点A '落在线段BC 上时,求t 的值;(3)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4)若M 是PQ 的中点,N 是AB 的中点,当MN 与BC 平行时,t = ;当MN 与AB 垂直时,t = .2.如图,矩形ABCD 中,P 是边AD 上的一动点,联结BP 、CP ,过点B 作射线交线段CP 的延长线于点E ,交边AD 于点M ,且使得ABE CBP =∠∠,如果2AB =,5BC =,AP x =,PM y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2)当4AP =时,求 tan EBP ∠;(3)如果EBC ∆是以EBC ∠为底角的等腰三角形,求AP 的长A-,点3.如图,平行四边形ABCO位于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8,0)()C BC交y轴于点.D动点E从点D出发,沿DB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3,4终点B运动,同时动点F从点O出发,沿射线OA的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当点E运动到点B时,点F随之停止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1)用t的代数式表示:BE=________,OF=________(2)若以A,B,E,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t的值.(3)当BEF恰好是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4.在∠ABC中,AB=AC,点D是直线BC上一点(不与B、C重合),以AD为一边在AD的右侧作∠ADE,使AD=AE,∠DAE=∠BAC,连接CE.(1)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如果∠BAC=90°,则∠BCE为多少?说明理由;(2)设∠BAC=α,∠BCE=β.①如图2,当点D在线段BC上移动,则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②当点D在直线BC上移动,则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不需证明.5.问题情境: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CEFG,B、C、G在一条直线上,M是AF的中点,连接DM,EM.探究DM,EM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小明的思路是:小明发现AD//EF,所以通过延长ME交AD于点H,构造∠EFM和∠HAM全等,进而可得∠DE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请你参考小明同学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1)猜想图1中DM、EM的数量关系,位置关系.(2)如图2,把图1中的正方形CEFG绕点C旋转180°,此时点E在线段DC的延长线上,点G落在线段BC上,其他条件不变,(1)中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3)我们可以猜想,把图1中的正方形CEFG绕点C旋转任意角度,如图3,(1)中的结论(“成立”或“不成立”)拓展应用:将图1中的正方形CEFG绕点C旋转,使D,E,F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若AB=13,CE=5,请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MF的长.6.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经过点A(﹣1,0),B(3,0),与y轴交于点C,点P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PB,P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1,当点P在直线BC上方时,过点P作PD上x轴于点D,交直线BC于点E.若PE=2ED,求∠PBC的面积;(3)抛物线上存在一点P,使∠PBC是以BC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7.如图,已知ABC 和ADE 均为等腰三角形,AC =BC ,DE =AE ,将这两个三角形放置在一起.(1)问题发现:如图①,当60ACB AED ∠∠︒==时,点B 、D 、E 在同一直线上,连接CE ,则CEB ∠= °,线段BD 、CE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2)拓展探究:如图②,当90ACB AED ∠∠︒==时,点B 、D 、E 在同一直线上,连接CE ,请判断CEB ∠的度数及线段BD 、C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解决问题:如图③,90ACB AED ∠∠︒==,AC =AE =2,连接CE 、BD ,在AED 绕点A 旋转的过程中,当DE BD ⊥时,请直接写出EC 的长.8.如图,∠O 的半径为5,弦BC =6,A 为BC 所对优弧上一动点,∠ABC 的外角平分线AP 交∠O 于点P ,直线AP 与直线BC 交于点E .(1)如图1,①求证:点P 为BAC 的中点;②求sin∠BAC 的值;(2)如图2,若点A 为PC 的中点,求CE 的长;(3)若∠ABC 为非锐角三角形,求PA •AE 的最大值.9.如图1,已知∠ABC 中,∠ACB =90°,AC =BC =6,点D 在AB 边的延长线上,且CD =AB .(1)求BD 的长度;(2)如图2,将∠ACD 绕点C 逆时针旋转α(0°<α<360°)得到∠A'CD'.①若α=30°,A'D'与CD 相交于点E ,求DE 的长度;②连接A'D 、BD',若旋转过程中A'D =BD'时,求满足条件的α的度数.(3)如图3,将∠ACD 绕点C 逆时针旋转α(0°<α<360°)得到∠A'CD',若点M 为AC 的中点,点N 为线段A'D'上任意一点,直接写出旋转过程中线段MN 长度的取值范围.10.如图,P 是等边ABC 内的一点,且5PA =,4PB =,3PC =,将APB △绕点B 逆时针旋转,得到CQB △.(1)求点P 与点Q 之间的距离;(2)求BPC ∠的度数;(3)求ABC 的面积ABC S.11.如图,在矩形ABCD 中,6AB cm =,8BC cm =,如果点E 由点B 出发沿BC 方向向点C 匀速运动,同时点F 由点D 出发沿DA 方向向点A 匀速运动,它们的速度分别为2/cm s 和1/cm s ,FQ BC ⊥,分别交AC ,BC 于点P 和Q ,设运动时间为()04ts t <<.(1)连接EF ,若运动时间t =_______s 时,EF =;(2)连接EP ,当EPC 的面积为23cm 时,求t 的值;(3)若EQP ADC ∽△△,求t 的值.12.如图,边长为ABCD 中,P 是对角线AC 上的一个动点(点P 与A 、C 不重合),连接BP ,将BP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得到BQ ,连接QP ,QP 与BC 交于点E ,其延长线与AD (或AD 延长线)交于点F .(1)连接CQ ,证明:CQ AP =;(2)设AP x =,CE y =,试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试问当P 点运动到何处时,PB PE +的值最小,并求出此时CE 的长.(画出图形,直接写出答案即可)13.已知:O 是ABC ∆的外接圆,且,60,AB BC ABC D =∠=︒为O 上一动点. (1)如图1,若点D 是AB 的中点,求DBA ∠的度数.(2)过点B 作直线AD 的垂线,垂足为点E .①如图2,若点D 在AB 上.求证CD DE AE =+.②若点D 在AC 上,当它从点A 向点C 运动且满足CD DE AE =+时,求ABD ∠的最大值.14.抛物线239344y x x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线段OA 上有一动点P (不与O A 、重合),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AB 于点C ,交抛物线于点M (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点N 为线段AB 下方抛物线上一动点,点D 是线段AB 上一动点;①若四边形CMND 是平行四边形,证明:点M N 、横坐标之和为定值;②在点P N D 、、运动过程中,平行四边形CMND 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此时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C 在x 轴上,90,10cm,6cm OCD D AO OC CD ︒∠=∠====.(1)请求出点A 的坐标.(2)如图(2),动点P Q 、以每秒1cm 的速度分别从点O 和点C 同时出发,点P 沿OA AD DC 、、运动到点C 停止,点Q 沿CO 运动到点O 停止,设P Q 、同时出发t 秒. ①是否存在某个时间t (秒),使得OPQ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若记POQ △的面积为()2cm y ,求()2cm y 关于t (秒)的函数关系式. 16.已知,点O 是等边ABC 内的任一点,连接OA ,OB ,OC .(∠)如图1所示,已知150AOB ∠=︒,120BOC ∠=︒,将BO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 .①求DAO ∠的度数:②用等式表示线段OA ,OB ,O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设AOB α∠=,BOC β∠=.①当α,β满足什么关系时,OA OB OC ++有最小值?并说明理由;②若等边ABC 的边长为1,请你直接写出OA OB OC ++的最小值.17.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B =4,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线段AB 方向匀速运动,到达点B 停止.连接DP 交AC 于点E ,以DP 为直径作∠O 交AC 于点F ,连接DF 、PF .(1)则∠DPF 是 三角形;(2)若点P 的运动时间t 秒.①当t 为何值时,点E 恰好为AC 的一个三等分点;②将∠EFP 沿PF 翻折,得到∠QFP ,当点Q 恰好落在BC 上时,求t 的值.18.已知四边形ABCD 为矩形,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D AO =.点E 、F 为矩形边上的两个动点,且60EOF ∠=︒.(1)如图1,当点E 、F 分别位于AB 、AD 边上时,若75OEB ∠=︒,求证:AD BE =;(2)如图2,当点E 、F 同时位于AB 边上时,若75OFB ∠=︒,试说明AF 与BE 的数量关系;(3)如图3,当点E 、F 同时在AB 边上运动时,将OEF 沿OE 所在直线翻折至OEP ,取线段CB 的中点Q .连接PQ ,若()20AD a a =>,则当PQ 最短时,求PF 之长.19.如图,在∠ABC中,AB=BC=AC=12cm,点D为AB上的点,且BD=34AB,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B点向终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终点A运动.当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1)如(图一)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s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2)如(图二)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点P不与点B和点C重合),连接点A与点P,连接点B与点Q,并且线段AP,BQ相交于点F,求∠AFQ的度数.(3)若点Q的运动速度为6cm/s,当点Q运动几秒后,可得到等边∠CQP?20.如图,Rt∠ABC中,∠ACB=90°,AC=6cm,BC=8cm,动点P从点B出发,在BA边上以每秒5cm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在CB边上以每秒4cm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0<t<2),连接PQ.(1)若∠BPQ与∠ABC相似,求t的值;(2)试探究t为何值时,∠BPQ是等腰三角形;(3)试探究t为何值时,CP=CQ;(4)连接AQ,CP,若AQ∠CP,求t的值.21.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4AB m =,点P 从点D 出发,沿DA 向点A 匀速运动,速度是1/cm s ,同时,点Q 从点A 出发,沿AB 方向,向点B 匀速运动,速度是2/cm s ,连接PQ 、CP 、CQ ,设运动时间为()(02)t s t <<.()1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PQ BD 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设PQC △的面积为()2S cm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如图2,连接AC ,与线段PQ 相交于点M ,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QCM S :4PCM S =:5?若存在,直接写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2.如图,在 RtΔABC 中,∠C=90°,BC=5cm ,tanA 512=.点 M 在边 AB 上,以 2 cm/s 的速度 由点B 出发沿BA 向点A 匀速运动;同时点N 在边AC 上,以1 cm/s 的速度由A 出发沿AC 向点C 匀速运动.当点M 到达A 点时,点M ,N 同时停止运动.连接MN ,设点M 运动的时间为t (单位:s).(1)求AB 的长;(2)当t 为何值时,ΔAMN 的面积为∠ABC 面积的326; (3)是否存在时间t ,使得以A ,M ,N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ΔABC 相似?若存在,求出时间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3.如图,抛物线y =ax 2+bx+3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且点B 的坐标为(2,0),与y 轴交于点C ,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 12=-.连接AC ,BC ,点P 是抛物线上在第二象限内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PH ,垂足为点H ,交AC 于点Q .过点P 作PG∠AC 于点G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PQG 周长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 的坐标.(3)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 ,使得以B ,C ,Q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写出此时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4.如图,直线1:1l y kx =+与x 轴交于点D ,直线2:l y x b =-+与x 轴交于点A ,且经过定点(1,5)B -,直线1l 与2l 交于点(2,)C m .(1)求k 、b 和m 的值;(2)求ADC ∆的面积;(3)在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BCE ∆的周长最短?若存在,请求出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若动点P 在线段DA 上从点D 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A 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是否存在t 的值,使AC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t 的值;若不存在,清说明理由.25.如图,已知抛物线2()30y ax bx a =++≠与x 轴交于点(1,0)A 和点(3,0)B -,与y 轴交于点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M ,问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CM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作直线BC ,若点(,0)D d 是线段BM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M 重合),过点D 作x 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F ,交BC 于点E ,当BDE CEF S S ∆∆=时,求d 的值.26.正方形ABCD 和等腰Rt DEF △共顶点D ,90DEF ∠=︒,DE EF =,将DEF 绕点D 逆时针旋转一周.(1)如图1,当点F 与点C 重合时,若2AD =,求AE 的长;(2)如图2,M 为BF 中点,连接AM 、ME ,探究AM 、ME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3,在(2)条件下,连接DM 并延长交BC 于点Q ,若22AD DE ==,在旋转过程中,CQ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27.综合与探究 如图,抛物线245y x bx c =++经过点()0,4A ,()10B ,,与x 轴交于另一点C (点C 在点B 的右侧),点()P m n ,是第四象限内抛物线上的动点.(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及点C 的坐标;(2)若APC △的面积为S ,请直接写出S 关于m 的函数关系表达式,并求出当m 的值为多少时,S 的值最大?最大值为多少?(3)是否存在点P ,使得PCO ACB ∠=∠?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8.某学校活动小组在作三角形的拓展图形,研究其性质时,经历了如下过程: 操作发现:(1)如图1,分别以AB 和AC 为边向∠ABC 外侧作等边∠ABD 和等边∠ACE ,连接BE 、CD ,请你完成作图并证明BE =CD .(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但保留作图痕迹)类比探究:(2)如图2,分别以AB 和AC 为边向∠ABC 外侧作正方形ABDE 和正方形ACFG ,连接CE 、BG ,则线段CE 、BG 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灵活运用:(3)如图3,在四边形ABCD 中,AC 、BD 是对角线,AB =BC ,∠ABC =60°,∠ADC =30°,AD =3,BD =5,求CD 的长.参考答案1.(1)3;(2)38t =;(3)当305t <≤时,210S t =;当315t <≤时,215309S t t =-+-;(4)38;58.2.(1)4y x x =-.定义域为25x <≤;(2)34;(3)4或53+ 3.(1)5-t ,2t ;(2)3t =或133t =;(3)53t =或910t = 4.(1)90°;(2)①α+β=180°;②点D 在直线BC 上移动,α+β=180°或α=β.5.(1)DM∠EM ,DM =ME ;(2)结论成立;(3)成立;拓展应用: 6.(1)y =﹣x 2+2x +3;(2)3;(3)点P 的坐标为(1,4)或(﹣2,﹣5)7.(1)60BD CE ,=;(2)45CEB BD ∠︒=,;(3)CE 的长为或48.(1)①证明;②3sin 5BAC ∠=;(2)CE =;(3)80.9.(1)﹣(2);②45°或225°;(3)﹣+310.(1)4PQ =;(2)150BPC ∠=︒;(3)9ABC S =. 11.(1)23;(2)2;(3)212.(1)见解析;(2)2(06)y x x =+<<;(3)P 位置如图所示,此时PB PE +的值最小,6CE =-13.(1)30DBA ∠=;(2)①;②当点D 运动到点I 时ABI ∠取得最大值,此时30ABD ∠=.14.(1)334y x =-;(2)①证明;②存在;点D 的坐标为111111,,3434⎛⎫⎛⎫-- ⎪ ⎪⎝⎭⎝⎭;. 15.(1)(8,6)A .(2)①存在,40 s 9t =或者50 s 9t =.②233(010)10S t t t =-+<<. 16.(1)①90°;②线段OA ,OB ,OC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OA 2+OB 2=OC 2,证明;(2)①当α=β=120°时,OA+OB+OC 有最小值.证明;②线段OA+OB+OC17.(1)等腰直角;(2)①当t 为1时,点E 恰好为AC 的一个三等分点;.18.(1)证明;(2)2AF BE =;(3).2FP a =19.(1)BPD CQP ≌;(2)60︒(3)4320.(1)1或3241;(2)23或89或6457;(3)329-;(4)78. 21.()1存在,43t =;()2228(02)S t t t =-+<<;()3存在,1t = 22.(1)13cm ;(2)t=2或92s ;(3)存在,15637t =或16938t =s23.(1)y 12=-x 212-x+3;(2))9108,P(32-,218);(3)存在,Q 1(,+3),Q 2(﹣1,2)24.(1)12k =,4b =,2m =;(2)6;(3存在,8(7E ,0);(4)存在,6-4或2.25.(1)223y x x =--+;(2)存在,P (-或(1,-或(1,6)-或5(1,)3-;(3)d =26.(1)AE =(2)AM ME =,AM ME ⊥;(3)227.(1)2424455x x y -+=;点C 的坐标为(5,0);(2)当m =52时,S 的值最大,最大值为252;(3)存在点P ,使得使得∠PCO =∠ACB .点P 的坐标为(2,-125). 28.(1);(2)CE=BG ;(3)CD=4。

(新)中考数学几何动态综合专项探究详解课件PPT

(新)中考数学几何动态综合专项探究详解课件PPT

∴∠AOP=∠AOB+∠BOP=∠POQ+∠BOP=90°,
∴OA⊥OP;
(新)中考数学几何动态综合专项探究详解课件
当PQ向左移动时,如解图②,由题意得,
∠ABO=∠OBC=45°,OQ⊥BD,
∴△BO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O=OQ,∠PQO=45°,
∴∠ABO=∠PQO,
在△ABO和△PQO中,
(新)中考数学几何动态综合专项探究详解课件
(2)在Rt△ACF中,AC=6,EF经过点C,则DE∥AC, ∴∠ACF=∠E=30°, ∵cos∠ACF= AC ,
∠ABO=∠OBC=45°,OQ⊥BD, ∴△BO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2题解图①
(新)中考数学几何动态综合专项探究详解课件
∴BO=OQ,∠PQO=45°,
∴∠ABO=∠PQO,
在△ABO和△PQO中,
AB=PQ
∠ABO=∠PQO BO=OQ,
例2题解图①
∴△ABO≌△PQO(SAS),
∴OA=OP,∠AOB=∠POQ,
例3题图
(新)中考数学几何动态综合专项探究详解课件
(1)如图②,当三角板DEF运动到点D与点A重合时,设 EF与BC交于点M,则∠EMC=______度;
【思维教练】要求∠EMC的度数,已知∠FDE=90°, AB=AC=6,DF=4,DE=4 3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和 三角函数分别求得∠ACB 和∠E 的度数,观察图形 ∠E+∠EMC=∠ACB,∠EMC的度数即可求解;
值是2.
例2题解图②
(新)中考数学几何动态综合专项探究详解课件
类型三 形动型探究题
(新)中考数学几何动态综合专项探究详解课件

中考动态几何问题探索

中考动态几何问题探索

中考动态几何问题探索题型一:点动型点动型就是在三角形、矩形、梯形等一些几何图形上,设计一个或几个动点,并对这些点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等量关系、变量关系、图形的特殊状态、图形间的特殊关系等进行研究。

1.单动点型例1(2007年辽宁十二市)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F分别为边AB,AC,BC的中点,M为直线BC上一动点,△DMN为等边三角形(点M的位置改变时,△DMN也随之整体移动).(1)如图①,当点M在点B左侧时,请你判断EN与M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点F是否在直线NE上?都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2)如图②,当点M在BC上时,其它条件不变,(1)的结论中EN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②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若点M在点C右侧时,请你在图③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判断(1)的结论中EN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练习1(2007年福州市)如图,直线AC∥BD,连结AB,直线AC,BD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落在某个部分时,连结PA,PB,构成∠PAC,∠APB,∠PBD三个角.(提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角.)(1)当动点P落在第①部分时,求证:∠APB =∠PAC +∠PBD;(2)当动点P落在第②部分时,∠APB =∠PAC +∠PBD是否成立(直接回答成立或不成立)?(3)当动点P落在第③部分时,全面探究∠PAC,∠APB,∠PBD之间的关系,并写出动点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结论.选择其中一种结论加以证明.练习2(2006年绵阳市)在正方形ABCD中,点P是CD上一动点,连结PA,分别过点B、D作BE⊥PA、DF⊥PA,垂足分别为E、F,如图①.(1)请探索BE、DF、EF这三条线段长度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若点P在DC 的延长线上(如图②),那么这三条线段的长度之间又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若点P在CD 的延长线上呢(如图③)?请分别直接写出结论;(2)请在(1)中的三个结论中选择一个加以证明.解决此类动点几何问题常常用的是“类比发现法”,也就是通过对两个或几个相类似的数学研究对象的异同进行观察和比较,从一个容易探索的研究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入手,去猜想另一个或几个类似图形所具有的类似性质,从而获得相关结论。

2024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梳理专题七几何动态探究题

2024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梳理专题七几何动态探究题
第1题图
专题七 几何动态探究题
【解法提示】由旋转的性质可知,OB=OC,∠BOC=60°, ∴△OBC是等边三角形, ∴∠OBC=60°. 【答案】60;
第1题图
专题七 几何动态探究题
(2)如图①,连接AC,作OP⊥AC,垂足为P,求OP的长度;
(2)在Rt△OAB中,OB=4,∠ABO=30°,
3
BM=8-
3
x,过点M作MF⊥OB于点F,
2
∴MF=BM·sin 60°
= (8 3 x) 3 3 (8 3 x) ,
2 22 2
∴S△OMN=
1 2
ON·MF
= 1 x 3 (8 3 x) 2 3x 3 3 x2 ,
22 2
8
第1题解图②
专题七 几何动态探究题
即y= 2 3x 3 3 x2,
问题
匀速运动 为何值时y取得最大 角三角函数,三角形面积
)

值,最大值为多少 计算公式,二次函数性质
专题七 几何动态探究题
考情分析
类型 年份 题号 题型 分值 图形背景 变换方式
设问
涉及知识点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写出旋转角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答
正方形、
的度数;(2)求
旋转
专题七
几何动态探究题
专题七 几何动态探究题
广东近6年考情及趋势分析
考情及趋势分析
考情分析


类型 年份
题型
图形背景 变换方式


设问
涉及知识点
(1)填空:角度;(2) (1)等边三角形;(2)锐角三
解答
含30°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综合题(四)----《探究性问题——动态几何》一、知识网络《动态几何》涉及的几种情况 ⎧⎪⎨⎪⎩动点问题动线问题动形问题二、【精典题型】1.【05重庆课改】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 (0,6)、点B (8,0),动 点P 从点A 开始在线段AO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 移动,同时动点Q 从点B 开始在线段BA 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 移动,设点P 、Q 移动的时间为t 秒.(1) 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 当t 为何值时,△APQ 与△AOB 相似? (3) 当t 为何值时,△APQ 的面积为524个平方单位?2.【05青岛】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6米,BC =8米,动点P 以2米/秒的速度从点A 出发,沿AC 向点C 移动,同时动点Q 以1米/秒的速度从点C 出发,沿CB 向点B 移动,设P 、Q 两点移动t 秒(0<t<5)后,四边形ABQP 的面积为S 米2。

(1)求面积S 与时间t 的关系式;(2)在P 、Q 两点移动的过程中,四边形ABQP 与△CPQ 的面积能否相等?若能,求出此时点P 的位置;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xB3.【05乌鲁木齐】四边形OABC是等腰梯形,OA∥BC。

在建立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4,0),B(3,2),点M从O点以每秒2单位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同时点N从B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过点N作NP垂直于x轴于P点连结AC交NP于Q,连结MQ。

(1)写出C点的坐标;(2)若动点N运动t秒,求Q点的坐标(用含t的式子表示(3)其△AMQ的面积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4)当t取何值时,△AMQ的面积最大;(5)当t为何值时,△AMQ为等腰三角形。

4.【05宜昌】如图1,已知△ABC的高AE=5,BC=403,∠ABC=45°,F是AE上的点,G是点E关于F的对称点,过点G作BC的平行线与AB交于H、与AC交于I,连接IF并延长交BC于J,连接HF并延长交BC于K.(1)请你探索并判断四边形HIKJ是怎样的四边形?并对你得到的结论予以证明;(2)当点F在AE上运动并使点H、I、K、J都在△ABC的三条边上时,求线段AF长的取值范围.(图2供思考用)CJ E CBA图2图15.【05漳州】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顶点D ,C 分别在AM ,BN 上运动(点D 不与A 重合,点C 不与B 重合),E 是AB 上的动点(点E 不与A ,B 重合),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DE ⊥CE ,且AD+DE=AB=a 。

(1)求证:△ADE ∽△BEC ;(2)当点E 为AB 边的中点时(如图2),求证:①AD+BC=CD ;②DE ,CE 分别平分∠ADC ,∠BCD ;(3)设AE=m ,请探究:△BEC 的周长是否与m 值有关,若有关请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BEC 的周长;若无关请说明理由。

6.【05河北】如图12,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C =90°,BC =16,DC =12,AD =21。

动点P 从点D 出发,沿射线DA 的方向以每秒2两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 从点C 出发,在线段CB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 运动,点P ,Q 分别从点D ,C 同时出发,当点Q 运动到点B 时,点P 随之停止运动。

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设△BPQ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t 为何值时,以B ,P ,Q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3)当线段PQ 与线段AB 相交于点O ,且2AO =OB 时,求∠BQP 的正切值;(4)是否存在时刻t ,使得PQ ⊥BD ?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AB Q CP D图107.【05河北课改】图15―1至15―7中的网格图均是20×20的等距网格图(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

侦察兵王凯在P点观察区域MNCD内的活动情况。

当5个单位长的列车(图中的)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在铁路线MN上通过时,列车将阻挡王凯的部分视线,在区域MNCD内形成盲区(不考虑列车的宽度和车厢间的缝隙)。

设列车车头运行到M点的时刻为0,列车从M点向N点方向运行的时间为t(秒)。

⑴在区域MNCD内,请你针对图15―1,图15―2,图15―3,图15―4中列车位于不同位置的情形分别画出相应的盲区,并在盲区内涂上阴影。

⑵只考虑在区域ABCD内开成的盲区。

设在这个区域内的盲区面积是y(平方单位)。

①如图15―5,当5≤t≤10时,请你求出用t表示y的函数关系式;②如图15―6,当10≤t≤15时,请你求出用t表示y的函数关系式;③如图15―7,当15≤t≤20时,请你求出用t表示y的函数关系式;④根据①~③中得到的结论,请你简单概括y随t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⑶根据上述研究过程,请你按不同的时段,就列车行驶过程中在区域MNCD内所形成盲区的面积大小的变化情况提出一个综合的猜想(问题⑶是额外加分,加分幅度为1~4分)。

8.【05黄岗】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是原点,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18,0),B(18,6),C(8,6),四边形OABC是梯形,点P、Q同时从原点出发,分别坐匀速运动,其中点P沿OA向终点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Q沿OC、CB向终点B运动,当这两点有一点到达自己的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

⑴求出直线OC的解析式及经过O、A、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⑵试在⑴中的抛物线上找一点D,使得以O、A、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全等,请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

⑶设从出发起,运动了t秒。

如果点Q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试写出点Q的坐标,并写出此时t的取值范围。

⑷设从出发起,运动了t秒。

当P、Q两点运动的路程之和恰好等于梯形OABC的周长的一半,这时,直线PQ能否把梯形的面积也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如有可能,请求出t的值;如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9.【05宁德】如图,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D∥BC, B=90º,AB=12cm,BC=8cm,DC =13cm,动点P沿A→D→C线路以2cm/秒的速度向C运动,动点Q沿B→C线路以1cm/秒的速度向C运动。

P、Q两点分别从A、B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C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

设运动时间为t秒,△PQB的面积为ym2。

(1)求AD的长及t的取值范围;(2)当1.5≤t≤t0(t0为(1)中t的最大值)时,求y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3)请具体描述:在动点P、Q的运动过程中,△PQB的面积随着t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10.【05杭州】在三角形ABC 中, 60,24,16O B BA cm BC cm ∠===.现有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射线AB 向点B 方向运动;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射线CB 也向点B 方向运动.如果点P 的速度是4cm /秒,点Q 的速度是2cm /秒,它们同时出发,求: (1)几秒钟后,ΔPBQ 的面积是ΔABC 的面积的一半? (2)在第(1)问的前提下,P ,Q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参考答案:1、【解】(1)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k x +b 由题意,得b =68k +b =0解得 k =-43 b =6所以,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43x +6.(2)由 AO =6, BO =8 得 AB =10 所以AP =t ,AQ =10-2t1°当∠APQ =∠AOB 时,△APQ ∽△AOB . 所以6t =10210t - 解得 t =1130(秒)2°当∠AQP =∠AOB 时,△AQP ∽△AOB . 所以10t =6210t - 解得 t =1350(秒)(3)过点Q 作QE 垂直AO 于点E . 在Rt △AOB 中,Sin ∠BAO =ABBO =54在Rt △AEQ 中,QE =AQ·Sin ∠BAO =(10-2t )·54=8-58t所以,S △APQ =21AP ·QE =21t ·(8-58t )=-254t +4t =524解得t =2(秒)或t =3(秒). 2、【解】(1)过点P 作PE BC E ⊥于 Rt ABC AC AB BC∆中,(米)=+=+=22226810由题意知:,,则AP t CQ t PC t ===-2102 由,得AB BC PE C PE AB ⊥⊥B // ∴=PE A B PC A C即:,PE tPE t t 61021035102656=-∴=-=-+()又 S ABC∆=⨯⨯=126824 ∴=-=-⋅⋅-+=-+S S S t t tt ABC PC Q ∆∆2412656353242()xBxBx即:S t t =-+353242()假设四边形与的面积相等,则有:2ABQP CPQ ∆35324122t t -+=即:t t 25200-+= b ac 224541200-=--⨯⨯<() ∴方程无实根∴在、两点移动的过程中,四边形与的面积不能相等。

P Q ABQP CPQ ∆3、【解】(1)C (1,2)(2)过C 作CE ⊥x 轴于E ,则CE =2当动点N 运动t 秒时,NB =t ∴点Q 的横坐标为3—t| 设Q 点的纵坐标为y Q 由PQ ∥CE 得312t y Q +=∴322t y Q +=∴点Q (322,3t t +-)(3)点M 以每秒2个单位运动,∴OM =2t ,AM =4—2t S △AMQ =322)24(2121t t PQ AM +⋅-⋅=⋅=)1)(2(32+-t t =)2(322---t t当t =2时,M 运动到A 点,△AMQ 不存在 ∴t ≠2 ∴t 的取值范围是0≤t <2 (4)由S △AMQ =23)21(32)2(3222+--=---t t t 。

当2321==mzx S t 时,(5)、①若QM =QA∵QP ⊥OA ∴MP =AP 而MP =4—(1+t +2t )=3—3t 即1+t =3—3t t =21 ∴当t =21时,△QMA 为等腰三角形。

②若AQ =AM AQ 2=AP 2+PQ 2=222)1(913)322()1(t t t +=+++AQ=)1(313t + AM =4—2t )1(313t +=4—2t2231318850 23131885<<而--=t∴当t =23131885-时,△QMA 为等腰三角形。

③ 若MQ =MA MQ 2=MP 2+PQ 2=9859154985)322()33(222+-=++-t t t t∴98591549852+-t t =2)24(t -09599109492=--t t解得t =4959或t =—1(舍去) ∵0<4959<2∴当t =4959时,△QMA 为等腰三角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