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闽南与海丝文化(二)

合集下载

中国大学MOOC闽南与海丝文化单元测试及考试答案

中国大学MOOC闽南与海丝文化单元测试及考试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验返回本次得分为:22.00/22.00,本次测试的提交时间为:2020-03-26,如果你认为本次测试成绩不理想,你可以选择再做一次。

1单选(2分)闽南文化的主体是()得分/总分A.漳州文化B.泉州文化2.00/2.00C.厦门文化D.潮汕文化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2单选(2分)闽南文化圈的核心圈是()得分/总分A.潮汕文化圈B.湛江雷州文化圈C.闽台文化圈2.00/2.00D.海南琼文文化圈正确答案:C你选对了3单选(2分)五代时期贡献最大的闽王是()得分/总分A.留从效2.00/2.00B.陈延彬C.陈洪进D.王审知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4判断(2分)文化就是人类化。

得分/总分A.2.00/2.00B.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5判断(2分)大自然中的一块石头也是文化。

得分/总分A.2.00/2.00B.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6判断(2分)中华文化的中心是由西北向东南转移。

得分/总分A.2.00/2.00B.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7判断(2分)闽南文化源于潮汕文化。

得分/总分A.B.2.00/2.00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8判断(2分)闽南文化很大程度上以泉州文化为主体。

得分/总分A.B.2.00/2.00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9判断(2分)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得分/总分A.B.2.00/2.00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10判断(2分)中华文化是“多源一体”的文明形成模式。

得分/总分A.B.2.00/2.00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11判断(2分)中华文化的中心是由西北向东南转移得分/总分A.2.00/2.00B.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第二章单元测验返回本次得分为:22.00/22.00,本次测试的提交时间为:2020-03-26,如果你认为本次测试成绩不理想,你可以选择再做一次。

1单选(2分)下面哪个史迹不属于古代泉州祭海的重要遗址得分/总分A.文庙2.00/2.00B.法石真武庙C.天后宫D.九日山祈风石刻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2单选(2分)宋元及明初出版的地理著作和史书中,凡记载我国与海外诸国的航线距离、方位和日程,几乎都以哪个港口为基准。

02-4.3闽南方言与海上丝绸之路

02-4.3闽南方言与海上丝绸之路

三、 闽南方言的“进”与“出” • 唐宋以来,闽南经济(主要是泉州)发展日益鼎盛,海外贸易
频繁,域外文化输入闽南,闽南文化也流向海外,这种文化交 流和影响必然要在语言上体现出来。闽南方言中的外来词和域 外语言中的闽南外借词就是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的体现。
1. 闽南方言的外来词
• 闽南方言的外来词从来源看有三个途径: 一是与西域文化的交流; 二是与东南亚文化的交流;
第四章 闽南方言与海丝文化
第三节 闽南方言与海上丝绸之路
一、闽南方言的形成 闽南方言形成的年代,学者们的看法不一。
李如龙、 周长缉、林华东、王建设等学者都对 闽南方言的形成做过深入的研究。
• 闽南方言之源在秦汉军民带来的上古汉语。但在闽南历史上还有多次
汉人入闽的浪潮。他们带来了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汉语方言,这些方言 不断地丰富着闽南方言,成为闽南方言发展的源流。
超国界: 闽南方言随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流播到境外,包括 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 、缅甸、印度、锡兰等。在东南亚华人社区中,闽南方言是使用 人口最多的汉语方言。 东南亚的闽南人家庭用语大多是闽南语。 他们把闽南话称作“福建话”。
有人做过统计,目前全世界说闽南语的达到一亿人之多。 令人 自豪的是,闽南方言还被录制在美国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号 宇宙飞船的镀金唱片上,到广袤无垠的星河中寻觅知音。如今, 闽南方言已经成为世界60种主要语言的代表之一。
2.闽南方言的外借词
• 文化交流包含着双向性,域外文化对闽南的影响在闽南方言中 留下了痕迹;闽南文化和方言也同样对其他国家有过较大的影响。 这就是说,语言和文化的交流和接触总是相互渗透相互受惠的。
• 闽南方言对欧洲影响最大的要数“茶”[te24]了。6世纪下半叶, 茶叶开始传入欧洲,“茶”这个词也被借入西方语言。现代英语, 法语和德语的“茶”的说法,可以说都源于闽南方言“茶”的读 音。

02-7.5闽南民俗与“海丝”

02-7.5闽南民俗与“海丝”
• 闽南华侨,大多生活在东南亚一带,如菲 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
• 据有关文章统计,东南亚泉州籍华侨670万 人,闽南籍估计在千万以上。
闽南文化海外传播
• 东南亚华侨华人在节日庆典、礼俗方面, 把中国的民俗传统较完整地继承下来,并 发扬光大。
节日活动
祭祀先祖的祠堂
信仰习俗

马六甲青云亭
五、闽南民俗与海丝
1.闽南地区海外移民简况
• 自明清以来,闽南地区人口膨胀,土地资 源稀少,加上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大量人 口移民海外。
• 据统计,在17世纪-20世纪的300余年中,累 计的海外移民人数超过千万。
2、闽南文化伴随移民族群传播
• 闽南地区宗族观念浓厚,确保移民群体乡 土民俗的传承。在生活习俗、传统礼俗尤 其凸显。
新加坡天福宫

闽南文化与海洋文化

闽南文化与海洋文化

闽南文化与海洋文化
谢重光
【期刊名称】《闽台文化研究》
【年(卷),期】2022()4
【摘要】首先阐释了闽南地区的海交条件、原有的富有海洋冒险精神的种族基础,进而探讨唐代以降蕃客源源到来与入居之后,各民族成分交流融合,形成了汉民族福佬民系,不断强化闽南文化中的海洋文化精神的情形,并着重从重商、对外拓殖与包容精神等族群性格方面阐释了闽南海洋文化的主要表现。

【总页数】7页(P5-11)
【作者】谢重光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闽南文化先大陆后海洋的空间运行逻辑——闽南史前技术文化的考古学意义
2.闽南文化新视野——首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闽南文化论坛”综述
3.闽南文化的海洋叙事
——以闽南语民间歌谣为视点4.从海洋文化到闽南海洋文化的概念界说——工作世界意义、本质与精神结构5.闽南文化学术研究的新进展——海洋·非遗文化论坛(厦门)学术成果综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泉州闽南文化论文(2)

泉州闽南文化论文(2)

泉州闽南文化论文(2)闽南文化论文篇1浅谈闽南民俗文化特征摘要:闽南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福建地区的闽南人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共同创造的一种地区性文化,在世代传承过程中,勤劳的闽南人通过不断发展和创新,形成了今天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的闽南民俗文化。

关键词:闽南地区;民俗文化;地域;特征一、前言闽南民俗文化是闽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生活文化,这种民俗文化与闽南地区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是闽南人与其所处的自然、人文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

与我国其他地区一样,闽南的传统社会也是以农耕生产为主业的社会,因而闽南民俗文化也是围绕着农耕生活积累而形成的、具有中国民俗文化那种所特有的大农业生产的特点。

跟我国其他地区民俗文化相比,在其文化特征方面,闽南民俗文化除了具有其他地区民俗文化的那些共同特征外,还具有其独特的一面。

研究一个地区的民俗文化,其重点就是要研究民俗文化的特征,因为民俗学最为重要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就是有关民俗文化的特征。

在早期,我国学者在对有关民俗文化研究中的民俗学著作里面,却很少牵涉到有关民俗文化特征的论述和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文化需求的层次和要求不断提高,这大大促进了我国民俗学的发展,特别是有关民俗文化特征这个研究内容,更是引起了我国很多学者的兴趣和关注,并且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例如,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著名民间文艺学家和民俗学家乌丙安在其著作《中国民俗学》里,则专门列出一个单元来阐述有关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在这篇著作里,乌丙安先生对有关民俗文化特征更是作了更为详细的阐述,他从民俗文化整体特征出发,把民俗文化特征分为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两部分,具体如下表所示:但必须注意的是,民俗文化特征既有以上所提到的那些共性特征,还具有本身所特有的个性特征,也就是说一个地区民俗文化是在其共性和个性特征长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统一体。

所以在本文一开始我们就提到闽南民俗文化除了具有我国其他地区民俗文化的那些共性特征外,还具有其本身所特有的个性特征,就是基于此提出来的。

福州闽南文化的代表与海洋之城

福州闽南文化的代表与海洋之城

福州闽南文化的代表与海洋之城福州是福建省的省会城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中部。

福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被誉为“福建文化之源”和“海峡文化之窗”。

作为闽南文化的代表,福州融合了福建本土文化及外来文化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和风味。

福州的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

在这个城市的发展历程中,闽南文化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闽南文化是广东、福建、台湾等地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世人所称道。

它独特的方言、建筑、饮食、艺术等方面的表现形式,使福州成为了闽南文化的代表。

闽南方言是福州的一大特色,被称为“半壁闽粤”。

闽南方言的独特音调、词汇和语法,使得福州人在交流中体现出独特的语言美感。

福州人善于用闽南方言诙谐幽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也使得他们在全国范围内颇具口才和幽默感的形象。

福州的建筑风格也是闽南文化的代表。

福州传统建筑以“坊、街、巷”为基本布局形式,形成了独特的“四合院”建筑风格。

福州的四合院集中体现了闽南地区传统建筑的特点,以其独特的布局和精美的雕刻而闻名。

在福州的街头巷尾,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建筑,它们见证了福州悠久的历史和繁荣的文化。

福州的饮食文化也是闽南文化的代表之一。

闽菜作为福建菜系中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烹饪技巧和口味而享誉全国。

福州美食如鱼翅、花雕鸡、海蛎煎等已经成为福州的代表菜品。

福州人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味道的突出,以自然、清淡的口味为主,体现了福州人对生活的独特追求和品味。

福州作为一个海滨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

海洋文化与闽南文化融合在福州这座城市中,形成了独特的“海洋之城”的形象。

福州以其优美的海滩、壮丽的海景和丰富的海鲜资源而闻名。

人们可以在福州的沙滩上享受阳光、海浪和海风,体验到独特的海滨休闲文化。

此外,福州还拥有丰富的海洋历史和传统,这也为城市增添了浓厚的海洋氛围。

福州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海上贸易的繁荣为福州带来了许多外来文化的影响。

泉州世遗背景下“海丝”文化酒店情感体验室设计

泉州世遗背景下“海丝”文化酒店情感体验室设计

泉州世遗背景下“海丝”文化酒店情感体验室设计
叶蓁蓁;张洁敏;乔监松
【期刊名称】《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45)1
【摘要】2021年7月23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通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泉州“海丝”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历史、人文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文章以泉州“海丝”文化酒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酒店内部不同功能区域进行实地调研和分析,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从空间布局、色彩搭配、装饰材料等方面入手,探索泉州“海丝”文化元素在酒店情感体验空间方面的设计运用,旨在探讨如何通过设计元素的合理应用来提升顾客的感官感受和心理体验,从而实现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

【总页数】7页(P98-104)
【作者】叶蓁蓁;张洁敏;乔监松
【作者单位】黎明职业大学;南京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9
【相关文献】
1.福建泉州"海丝文化"背景下的惠安砾洲主题酒店设计研究
2.海丝背景下闽南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浅谈中班开展\"聚宝城南\"文化体验活动的有效指导策略
3.5W
传播理论视觉下的海丝文化进高校研究——以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点为例4.泉州“海丝”文化主题在酒店设计中的应用5.泉州申遗背景下“海丝故事”译介新思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泉州海丝文化

泉州海丝文化

东湖公园

泉州东湖公园是号称“鲤 鱼城”之鲤珠所在地,位 于泉州城区东北隅,北望 清源山, 东眺灵山圣墓, 南邻城郊村舍,西联商业 大街,是原泉州十大胜景 之“星湖荷香”的遗址。 曾连续三次荣获省人大常 委会“环境优美”奖,首 届“泉州市民喜爱的十佳 建筑”及'98泉州最佳夜景 工程,九八年入选中国名 园”,并荣幸地得到前国 家主席杨尚昆的高度赞誉 和亲笔题下“东湖公园好” 宝墨。
郑成功史迹

分布在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家乡南安。 它们是位于石井镇的延平郡王祠、 郑成功纪念馆· 碑林和位于水头镇的 郑成功陵园。延平郡王祠,位于石 井镇鳌峰北麓,始建于清康熙三十 八年(公元1699年),殿中有康熙 皇帝诏赐郑成功迁葬时所撰联一对。 郑成功纪念馆位于石井镇的鳌峰山 上,占地3000余平方米。纪念馆介 绍英雄一生的丰功伟绩,陈列200 余件珍贵文物。占地10亩的郑成功 碑林,既有碑亭诗阁,又有石刻廊 群、集全国、世界各地200多幅的 题字,融楷书、行书、草书、隶书 于一廊,歌颂了郑成功爱国主义的 崇高精神。坐落在南安水头覆船山 处的郑成功陵园,为国家级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凡来泉州者,几乎都 要到成功史迹走一走,默祝忠魂与 山河共存,永垂不朽。
府文庙

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百源川池畔,又名府学,是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开元末,北宋太平兴国初 (公元976-981年)移建今址。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 殿宇壮丽,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筑形式的孔庙 建筑群,为东南地区最大的文庙建筑群,建筑风格在全国 现存孔庙中罕见。
西湖公园
蔡氏古民居

蔡氏古民居,位于福建省南安 市官桥镇漳里村,蔡氏古民居 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 资深于清同治年间至宣统三年 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 16座,是第五批公布的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多为穿 斗式木结构,主体建筑为硬山 燕尾脊五开间大厝,左右为卷 棚式厢屋,单体建筑多为三进 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前后座 之间铺宽10多米的石埕,山墙 之间有2米宽的防火通道。建筑 物中多有晚清文人的各种题词。

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

特点简介
闽南文化在交流中保持地方文化根本性和完整性的同时,也走向兼容并蓄,其爱家爱乡与民族认同、崇尚传 统与吸收创新、安土重迁与海外移民、开拓拼搏与冒险犯难、重名尚义与务实逐利等文化性格的统一,无不体现 闽南文化守成与开放的兼容性品质。长期以来,闽南文化以其丰富的积淀、深厚的根基、独特的魅力,培育、滋 养、和吸引着广大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鲜明地向世人昭示了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手足情深的历 史渊源。闽南文化,对促进两岸同胞深层次的文化交流、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维护祖国的和平统 一,具有其他地域文化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
闽南方言是全国八大方言之一。 它分为几个次方言: 厦门话区:厦门市、金门县、同安区 泉州话区:泉州市、石狮市、晋江市、惠安县、南安市、永春县、德化县、安溪县等八个县市 漳州话区:漳州市、龙海区、漳浦县、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华安县、长泰区、平和县、南靖县等十个 县市 龙岩话区:龙岩市、漳平市 大田话区:大田县、尤溪县的一部分。 闽南语起源于泉州,但闽南语的流播已不仅仅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和国界,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地 区和国家是台湾和新加坡。台湾岛上,除了高山族地区外,差不多都通行着类似于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闽南话。据 初步调查,台中、台北稍偏泉州腔,台南、高雄稍偏漳州腔。闽南人移居台湾据说开始于元代,大规模迁移是在1 7世纪中叶,大量闽南人随郑成功渡海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回台湾。
一种文化形成的标志,一般来说有如下三方面:一、独特的语言,二、独特的风俗,三、共同的信仰。语言 学家告诉我们,闽南话是唐音。也就是说,在唐代,闽南话是普通话,不仅仅流行于闽南,它还不是方言。只有 到了宋代,宋音成为普通话,而唐音却在闽南留存,闽南话这才成为方言。民俗本是因地而异。闽南特殊的地理 环境,和五代百年中逐渐兴盛的海上贸易,产生了许多既不同中原又不同原住民的独特风俗。流传至今还有“送 顺风”、“脱草鞋”的习俗。闽南人创造并共同崇奉的独特信仰如妈祖、保生大帝等,也多是在北宋初年产生。 因此可以说,闽南文化的形成,应是在五代末至宋初。

闽南海丝文化的历史钩沉——以厦门港为中心的追溯

闽南海丝文化的历史钩沉——以厦门港为中心的追溯

闽南海丝文化的历史钩沉——以厦门港为中心的追溯洪映红【摘要】历史上,厦门港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历史契机,创造了自己的航船和船舶文化等海丝遗产,留下了许许多多璀璨的人文往事.今天,追溯厦门港在海上丝绸之路发挥的枢纽作用和呈现的繁荣历史,不仅见证了港口引领城市走向海洋,融人世界的记忆,更为当代城市融入“一带一路”的新构想提供一定的经验、启示与借鉴.【期刊名称】《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19)003【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海丝文化;厦门港;人文历史【作者】洪映红【作者单位】集美大学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03(一)厦门港在海丝文化中的基本面貌厦门港(Amoy Harbour)“位处闽南泉州和漳州二府交界之处,在其北侧,是隶属泉州府的晋江县安海港;在其南部,是隶属漳州城的海澄县月港;历史上,这两个港口的兴盛,为厦门港日后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厦门港明末清初的繁荣与此前月港和安海港的发展实力是分不开的”[1]。

厦门港自古为我国东南海疆之要津、入闽之门户,具有港阔、水深、不冻、少雾、少淤、避风条件好等优点,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天然良港。

宋代,厦门岛上设五通、东渡两处官渡,是当时泉州大港的外围辅助港。

元时,军港地位初步建立,“嘉禾千户所”成了这座岛屿新的官方地名[2]2。

明时,厦门港和漳州月港海上交通初具规模,成了海上走私贸易的主要口岸,已有10条通洋航线,由厦门港和月港开往菲律宾的中国商船每年有三四十艘,每年进出口价值150万金元左右。

清顺治七年至十八年(1650-1661年),厦门港是郑成功海路“五商”通台湾、日本、吕宋及南洋各地的中心。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统一后,厦门设“台厦兵备道”。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闽海关设立,厦门为其正口,成为“凡海船越省及往外洋贸易者,出入官司征税”[2]35之地。

雍正五年(1727年),清王朝规定所有福建出洋之船,均须由厦门港出入,厦门港为福建省出洋总口。

02-1.3 闽南与海丝文化(一)

02-1.3 闽南与海丝文化(一)
12
台湾学者汤锦台曾经高度评价闽南人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做出的巨大贡献: “没有闽南人创建的海外据点,郑和的船队就无法七下西洋;没有闽南人与印度、 阿拉伯世界的海上交往,欧洲人就无法进入亚洲!” “在世界发展史上,闽南人曾经手握历史钥匙,把东亚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为 人类的海洋文明和东西方的海上交往,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4
海上丝路带来的东西方文化,例如:唐代的泉州 已经是有名的对外贸易港口。宋元时期泉州刺桐 港步入世界最大的通商港口,当时的泉州城已是 “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国际化 大都市。
5
语言为证——
看看闽南话的外来词:
——源自印尼——马来亚语: 雪文[sap bun ](肥皂) 语源:sabon
中华文化是根是干,闽南文化是枝是叶!
2
2.闽南文化吸纳古代闽越族文化 有语言为证——
•“蟑螂”叫[ka tsuaʔ](中括号内是国际音标) •“跳蚤”叫[ka tsau] •“泥鳅”叫[kɔ liu] •“蚯蚓”叫[kau un] •“蚂蚁”叫[kau hia] •“蝼蛄”叫[kau peʔ] 以上这些动物的词头跟德宏傣语的动物名词词头[ka]非常接近,很可能这就是古 闽越语的底层沉积。
洞葛[toŋ kat ](手杖) 语源:tongkat
镭[1ui ](铜板,钱)
语源:duit
巴刹[pa sat ](市场) 语源:pasar
五骹忌[ɡɔ k´a ki ](街廊) 语源:ɡokhaki源自糕啤[ko pi ](咖啡)
语源:kopi
6
——源自菲律宾他加禄语: •帕叟[p'e so](钱) •甘仔得[kam a tit ](西红柿)
1.开启中华文明向海的世界之窗 闽南人是走向世界的海航先驱。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到处都有闽 南人扎根的足迹。闽南先民们与沿线各国民众风雨同舟,披荆斩棘,成就许多伟 业;为这些国家的发展、为海上丝路的顺畅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欧洲人 在印度洋、在南中国海上遇上的中国商人正是讲“福建话”的闽南人。他们把闽 南文化当作中国文化的代表。

宋元时的海丝 舌尖上的闽南

宋元时的海丝 舌尖上的闽南

宋元时的海丝舌尖上的闽南作者:来源:《餐饮世界》2023年第11期“宋元中国·海丝泉州”。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22个遗产点中,作为“海丝航标”的石狮,拥有万寿塔、六胜塔、石湖码头3个世遗点,共同见证了“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在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和鼎盛。

宋元时期,石狮的饮食兴盛发展,经海上丝绸之路由宋元明清至现代,从海外引进的新食材和调味品,进一步丰富了石狮的饮食文化,呈现出饮食文化海洋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形成了一种以闽味为主、又多渠道吸收“西味”的闽菜风格。

△山家三脆△黃芥末螺片荣誉国际集团胡满荣大师携厨师团队倾力打造的“宋元海丝宴”,是泉州世遗的活化项目,以石狮籍南宋美食家林洪著作《山家清供》为根源,以美食讲述世遗故事,挖掘、复原和创新具有海丝内涵、宋元美学特征的代表性菜肴,是兼具世遗文化传承和闽南菜特色的主题名宴。

2022年6月,经全国地标美食评审委员会评选,“宋元海丝宴”入选全国地标美食名录并获评“地标名宴”。

2023年2月,“宋元海丝宴”作为优秀地域饮食文化的代表,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览。

同期,经全国地标美食专家评审,石狮获评“闽菜地标美食城市”。

山家三脆据《山家清供》记载,“山家三脆”取材嫩笋、菌类和枸杞嫩叶,焯熟后,加入调料拌食。

此道菜则将嫩笋、小蕈、枸杞头入盐汤焯熟,同香熟油、胡椒、盐各少许及酱油、滴醋拌食。

宋代以来,王室贵族喜爱蔬食的风气开始流行,庖厨也开始注重果蔬菌菇的入馔。

一道素菜的背后,是宋代文人阶层对于节俭、淡泊的“气质”追求,正可谓“人间玉食何曾鄙,自是山林滋味甜”。

黄芥末螺片闽菜烹调善用虾油、沙茶、芥末、辣椒酱等多种调味,构成闽菜独有的风味。

取闽南传统特色调味黄芥末来拌汆过的香螺片,黄芥末的入味让人食欲大振,又能更好地体验到螺片的鲜美、脆嫩。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开始收集种子来制作芥末,《礼记》就有“芥酱鱼脍”。

泉州市博物馆闽南文化第二部分讲解

泉州市博物馆闽南文化第二部分讲解

泉州市博物馆闽南文化第二部分讲解泉州市博物馆的闽南文化展览,真的是让人眼前一亮啊!一进门,你就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

那些古老的文物、精美的工艺品,仿佛在低声诉说着闽南的故事,充满了浓浓的地方特色。

要说闽南文化,真的是别具一格。

别看它有那么点“老”,但说出来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有劲儿,让人听了心里也不由得沸腾。

你看这地方的建筑文化,就很有意思。

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什么都能在这里碰到。

这里的庙宇建筑,既有道家的神秘,又有佛教的庄严。

你瞧瞧这些庙门上的雕刻,那每一个细节,简直精细到让你眼花缭乱。

尤其是那些窗花,一层层叠在一起,就像一幅精美的画卷,耐人寻味。

再说了,闽南地区的传统木雕,也有着自己的一套艺术语言。

每一件木雕作品,都是匠人心血的结晶,能看得出,这不仅仅是手艺的展现,更是对自然、对生活的无限敬畏。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觉得,啊,博物馆里的东西那么多,看得眼花缭乱,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好。

你不用急,慢慢看,慢慢品味。

尤其是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像那古老的瓷器、漆器、刺绣,它们每一件都是有着故事的。

有些是世代传承下来的,有些甚至是从海外传来的,这些不同文化的交织,形成了独特的“闽南味儿”。

尤其是闽南的刺绣,别看它细致入微,看似柔弱,却透着一种坚韧的力量。

那一针一线,就像是闽南人坚持不懈的精神写照。

还有那些古老的商贸文化,真是让人忍不住想要驻足。

你看看,泉州曾经是“东亚文化之都”,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在那黄金时代,泉州的商人就像是海上的大鲲鹏,四海为家,脚步遍布亚洲。

你要知道,这时候的泉州可是热闹非凡,商贸往来密集,文化也交织融合,真是一个大熔炉。

现在博物馆里的一些古钱币、商贸文物,都在告诉我们,当年泉州是如何通过贸易连接世界,推动文化与技术的交流。

你不得不佩服,这些商人的眼光和胆量,真的是做到了“敢为天下先”。

而说到闽南的民俗文化,那就更有意思了。

像是闽南话,它不像普通话那么平淡无奇,听起来带点“咸味儿”,有点“辣”。

城市冷知识15:闽南文化的源头,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认识泉州

城市冷知识15:闽南文化的源头,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认识泉州

城市冷知识15:闽南文化的源头,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认识泉州泉州古称刺桐,因其城郭形似鲤鱼,又名鲤城。

泉州是福建省地级市,面积1.1万平方公里,辖4个区、5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

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籍贯地,闽南文化的发祥地。

(1)泉州是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2)泉州是全国唯一拥有全部三大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项目的城市。

(3)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4)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析侯官县地置东安县,此为泉州建制之始。

(5)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陈朝的丰州改称泉州(治侯官),这是泉州地名之始;泉州成立之初的辖境很大,相当于今福建全省,泉州得名于府城东北泉山的一眼孔泉。

(6)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原闽县所置泉州改闽州,武荣州改泉州,辖晋江、南安、清源、莆田四县,此后的“泉州”才相当于今泉州。

(7)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置晋江县(今鲤城区)为附郭,此为泉州建城之始。

(8)唐朝中后期的泉州与广州、扬州、交州并称为中国四大对外贸易商港。

(9)南唐时期,原籍泉州桃林县(今泉州市永春县)的留从效被封为“清源军节度使”,他主政泉州期间,在城墙边绕植刺桐,“刺桐城”因此得名。

(10)宋元时期的泉州港超过广州成为了全国第一大港,更被马可·波罗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不过海上丝绸之路运输的主要是茶叶、瓷器和香料。

(11)蒲寿庚叛宋降元事件发生在泉州,蒲寿庚在泉州杀死南宋宗室、士大夫、百姓、官兵等数万人,严重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朱元璋曾于洪武七年(1374年)大赦天下,唯独没有赦免蒲寿庚后裔,《清源金氏族谱·丽史》载“独蒲氏余孽悉配戎伍禁锢,世世无得登仕籍。

”(12)八闽文化的先驱者——欧阳詹是唐代泉州晋江县(今泉州市晋江市)人,他也是泉州历史上第一位进士。

(13)《题临安邸》作者的真实姓名是林外而不是林升;林外是宋朝泉州晋江(今泉州市晋江市)人。

闽南方言的特点

闽南方言的特点


对照右边的平仄格律,“节”、“发”在普通话中分别属阳平和阴平,而诗中这里要求用仄声
字,是杜甫一时差错吗?不是的。唐代的“节”、“发”念入声,属仄声韵,正合当时格律。今天用
闽南方言读之,“节” “发”还是入声字,该诗完全合乎格律。
• 可见今日普通话声调相对古汉语已有许多变化,概括起来即:
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派三声。而闽南方言仍保留古汉语平、上
、去、入四个调类。例如:
阴平——开[k‘ui44] 阴上——草[ts‘au55]
去声——世[se41]
阴入——笔[pit5]
• 用闽南方言读唐人律诗绝句,与唐人所念基本一致,格律完全 相同。
二、闽南方言词汇的特点
在闽南方言的基本词汇中,有一大批与普通话词形词义相同的 词,例如,“山、水、甜、苦、写、想”等。有人对《普通话闽南 方言词典》一书所收近7万条方言词语统计分析之后发现,这类与 普通话能相互对应的语词达5万多条,占2/3强。而那些与普通话不 尽相同的词语,则大多带有浓厚的方言特色,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比如说,从以下三个方言词中,我们就可以观察到闽南人文 历史诸多现象。
“鼎”、“墟”、“甘仔得”
“鼎”在秦汉之前是全国通用的烧饭做菜的 炊具。其后中原汉人南下把这个词带到南方, 至今还保留在闽南方言中。
又如“墟”,“墟”在闽南方言中是“集市” 的意思。据周振鹤、游汝杰分析,“墟”作 “集市”义是古越语底层词在方言中的普通话有39个韵母,与闽南方言比起 来少了48个 。
闽南方言韵母保留了古代汉语的一些特征
就闽南方言的韵母看,应该说是基本保留了中古音系的特征。 闽南方言的韵母可以分为阴声韵、入声韵和阳声韵。古汉语中的 入声韵和阳声韵的六个辅音韵尾,即塞音韵尾,[-p] [-t] [-k]和鼻 辅音韵尾[-m] [-n] [-ŋ],闽南方音至今还都保留着。

泉州海丝文化作文800字(精选41篇)

泉州海丝文化作文800字(精选41篇)

泉州海丝文化作文800字泉州海丝文化作文800字(精选41篇)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泉州海丝文化作文800字(精选4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泉州海丝文化作文800字篇1我的家乡是美丽幽静的九日山。

这里草木茂盛,鸟语花香。

春天,花朵们争奇斗艳,树木吐露新绿。

一年四季,松柏常青。

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你猜对了,我是一块石头,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在这九日山上,漫山遍野都分布着我的兄弟姐妹们。

自从有文人墨客游览登山之后,我的生活、我的生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一阵笑声,一群人来到了我们的家。

我们高兴极了,心想:我们的家终于来客人了!于是那草、那树都绿了起来,花儿们露出了笑脸,红的、白的、粉的、紫的……整个山谷姹紫嫣红,欢迎客人们的到来。

走在前面的是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专家蔡襄,他们边游览边赋诗,一时兴起,就在我的兄弟姐妹们的身上题诗了。

一块石头因为这些登临题诗,这些景迹题名,这些游览留名,还有一些修建纪事而有了生命。

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

好事成双,“刺桐”(今泉州)是古代中国在中外贸易中居主导地位,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泉州作为东西洋间国际贸易网的东方支撑点,占有重要独特的历史地位,是当时世界性的经济文化中心。

公元1104年,泉州官员为航海船只举行祈风典礼。

那一天,大到朝廷官员,小到平民百姓,都聚集在我的家九日山,他们准备了无数的瓜果贡品祭祀海神通远王,祈求海神保佑这些往来东西洋间贸易的船只一路顺风,出入平安。

祭祀完毕之后,一群人登临九日山,欣赏无边的美景,并且在我们身上记录下了这些事迹。

九百多年后的今天,我的家乡一如既往地占据终于的地位,特别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提出让全家乡、全泉州、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知道了我们灿烂的家族史。

闽南戏曲与海上丝绸之路

闽南戏曲与海上丝绸之路
• 比如:泰语潮剧
3、闽南戏曲的海外传播伶人教演
(二)闽南戏曲海外传播的文化意义
1.联络乡情,增强族群感。 • 对于旅居他国异域的闽南华侨华人而言,
闽南戏曲表演不仅仅具备酬神娱人的社会 功能,更重要的是确立和维系一种共有的 文化根性,一种来自祖籍地的精神召唤和 文化认同。
2.传扬中华地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融。
2、闽南戏曲的海外传播概况
• (1) 明清时期的海外传播
明万历年间莆田人姚旅的《露书》卷九 《风篇中》的相关记载:“琉球国居常所演戏 文,则闽子弟为多。其宫眷喜闻华音,每作, 辄从帘中窥。燕天使长吏,恒跪请典雅题 目。如《拜月》《西厢》《买胭脂》之类, 皆不演。即《岳武穆破金》《班定远破虏》 亦以为嫌。惟《姜诗》、《王祥》、《荆 钗》之属,则所常演,每啧啧羡华人之节 孝云。”
• 首先,闽南戏曲的海外传播,使闽南文化 以一种可观可感的立体艺术形式展现在海 外友人的眼前,传播了中华地域文化。
2014年法国诸多媒体关于梨园戏的长篇报道
• 其次,闽南戏曲在域外传播过程中,为求 得生存,也不得不吸收当地文化进行重塑 与再造,实现跨文化变异,这为所在国家 (或地区)多元文化体系的构建作出自己 的独特贡献,促进了中外文化交融。
王汉民《福建戏曲海外传播研究》
周宁《东南亚华语戏剧史》
龙彼得《明刊戏曲弦管选集》中所选录的《古代闽南戏曲与弦管》
(2)20世纪以来的海外传播
到了20世纪,海外闽籍华人华侨数量不断增 加,并且在异域他乡形成一些固定的聚居地。 众多闽南戏班就追寻闽南籍乡亲海外移民的 足迹,频繁漂洋过海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泰国等地演出, 掀起了几次闽南戏曲海外传播的高潮。
四、 闽南戏曲与“海上丝绸之路”

闽南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历史作用与时代价值

闽南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历史作用与时代价值

闽南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历史作用与时代价值
王兰娟;陈少牧
【期刊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37)003
【摘要】闽南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发祥地,所孕育的闽南文化在闽台两地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着广泛的传播与深刻的影响.深入研究和发掘闽南文化的时代价值,对我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此,需要从发挥闽南文化的积极效应,推进各国区域共赢;发扬闽南文化凝聚侨心的作用,积极构建经济合作新平台;用当代意识来诠释闽南文化,赋予闽南文化以新生命这三个方面加以努力.
【总页数】5页(P62-66)
【作者】王兰娟;陈少牧
【作者单位】厦门工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福建厦门,361021;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7
【相关文献】
1.妈祖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作用 [J], 夏立平
2.华人经济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助推作用探讨 [J], 刘益梅
3.海上丝绸之路与闽南戏曲当代发展--东亚文化格局中的闽南戏曲二次创业研究
[J], 王伟;陈思扬
4.青海抗战文化精神的历史作用与时代价值探析 [J], 涂敏
5.以徐福文化引领“海丝”非遗资源的融合发展——徐福文化如何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上发挥文化先行的作用 [J], 张斓;张建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闽南戏曲与海上丝绸之路

闽南戏曲与海上丝绸之路
地区是“闽南戏剧文化 圈”的第二核心地带, 或 称次中心地带;东南亚
各国闽南人聚居区是
“闽南戏剧文化圈”的外 围地带。(陈世雄《闽
台戏剧与当代》)
2、闽南戏曲的海外传播概况
• (1) 明清时期的海外传播 明万历年间莆田人姚旅的《露书》卷九 《风篇中》的相关记载:“琉球国居常所演戏 文,则闽子弟为多。其宫眷喜闻华音,每作, 辄从帘中窥。燕天使长吏,恒跪请典雅题 目。如《拜月》《西厢》《买胭脂》之类, 皆不演。即《岳武穆破金》《班定远破虏》 亦以为嫌。惟《姜诗》、《王祥》、《荆 钗》之属,则所常演,每啧啧羡华人之节 孝云。”
3、闽南戏曲的海外传播方式
(1)乡情邀演 (2)文化访演 (3)伶人教演
(二)闽南戏曲海外传播的文化意义
1.联络乡情,增强族群感。 • 对于旅居他国异域的闽南华侨华人而言,
闽南戏曲表演不仅仅具备酬神娱人的社会 功能,更重要的是确立和维系一种共有的 文化根性,一种来自祖籍地的精神召唤和 文化认同。
2.传扬中华地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融。 • 首先,闽南戏曲的海外传播,使闽南文化
以一种可观可感的立体艺术形式展现在海 外友人的眼前,传播了中华地域文化。
2014年法国诸多媒体关于梨园戏的长篇报道
• 其次,闽南戏曲在域外传播过程中,为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得生存,也不得不吸收当地文化进行重塑 与再造,实现跨文化变异,这为所在国家 (或地区)多元文化体系的构建作出自己 的独特贡献,促进了中外文化交融。
• 比如:泰语潮剧
四、 闽南戏曲与“海上丝绸之路”
(一)“海丝”背景下闽南戏曲的海外传播
• 1、“海上丝绸之路”与“闽南戏剧文化圈”
“海上丝绸之路” 不仅是沟通东西方经 济贸易的大动脉,也 是贯通东西方文明的 大通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南先民远离中原,来到东南边陲,他们因地制宜,向海而生,把自强不息演绎 到极致,铸就了影响世界的闽南文化精神。
8
10
一首《爱拼才会赢》唱遍大江南北,让国人熟知闽南人“爱拼敢赢”的精神气质。 2009年,我从多维视角综合提炼了闽南文化的核心精神。即,重乡崇祖的生活 哲学、爱拼敢赢的精神气质、重义求利的价值观念、山海交融的行为模式。(文 章发表在《光明日报·理论版》
7
10
2.闽南文化的核心精神 闽南文化是以闽南方言为外在特征的世界各地闽南人,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基础上 发展形成的、具有共同的思维意识、共同的风俗习惯和共同的生活方式的区域文 化。闽南族群主要分布在福建闽南、台湾地区、潮汕地区、雷州半岛、海南岛、 浙江南部平阳一带以及其他地区。还有东南亚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有 6000万人。
闽南方言是闽南族群安放文化心灵的故乡,几千年来留住了闽南人一颗漂泊的心!
2
10
(2)民企与家族 闽南人具有鲜明的传统家族观念。他们无论是坚守黄土地,还是出外打拼开辟新 天地,都透露出浓厚的家族气氛。在闽南、在台湾、在东南亚地区,闽南人都有 着做梦都想当老板的拼劲,坚信奋斗就能梦想成真;他们大都以家族为群体,敢 为天下先、“输人不输阵”,在海内外创造了发达的民营经济;他们具有勇立潮头 显才能的本事,敢于靠自己骨头长肉。他们秉承你好我也好的互惠心态,成为与 世界和谐交往的典范。
5
10
(5)民俗与宗教
闽南长期的海外交通贸易,引来多元文化的交融汇合。泉州形成汇聚世界各大宗 教于一地的独特的宗教文化。
闽南人的俗信杂糅多彩。闽南人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拓展了许多信俗活动。 其内涵十分广泛。在习俗上,除了传统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庆,还有充满地 方特色的生产、生活、生命、娱乐等习俗。闽南民间除了信奉中华民族古代共同 的诸神(如土地公、观音菩萨等)外,还信奉实有其人被尊为神灵的保生大帝 (吴夲) 、妈祖(林默)、广泽尊王(俗称“圣王公”,原名郭忠福)、惠泽 尊王、清水祖师(陈普足)、开漳圣王(陈元光)等 。
18
唐杜甫《感怀》“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白居易《酬周从事》:“腰痛拜迎人客久。”
11
10
鸡翁(鸡公) 鸡母
12
10
闽南话现在还说着的“鸡母、鸡翁”,都是正宗的古汉语词: 北魏·张丘建《算经·百鸡题》(四世纪)——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
钱三。 北宋·李觏《惜鸡》(十世纪)——吾家有鸡母,乘春数子生。 元·关汉卿《刘夫人庆赏五侯宴》(十三世纪) ——王员外道:“可怜,我
9
10
(1)“重乡崇祖”家国情 闽南人虽远离中原,但秉承“慎终追远”民风,通过“江夏堂、临濮堂”、“颍 川衍派、九牧传芳”等堂号郡望,通过民风习俗、语言文化等等记忆祖先;要求 祖孙后辈要慎终追远、立德修诚,追忆和传承祖宗先贤留下的优秀文化。他们无 论漂泊多远,也要返乡,留名留后,香火续传!
请看闽南家家户户的门楣:
6
10
(6)工艺与建筑 闽南人在几千年的生存发展中,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南派工艺和建筑,例如,世界 著名的老君岩石雕,色彩鲜明的闽系红砖建筑。
闽南工艺与建筑集成了闽南人对大千世界的认知,是闽南人智慧的展示,是闽南 文化的一朵奇葩。例如:惠安石雕、制陶技艺、德化瓷雕、建筑木雕、泉漳木偶 头雕刻、砖雕、剪粘、厦门漆线雕、泥塑、面塑、漳州木版年画、永春纸织画、 漳州棉花画、漳浦剪纸、泉州刻纸、厦门皮影、泉州竹编、厦门彩扎、泉州灯彩、 安溪蓝印花布、惠安女服饰、鲟埔女服饰、漳浦刺绣、厦门珠绣等 。
3
10
(3)海丝与侨批 闽南人把古代海上丝路做到了极致,刺桐港成为宋元时期世界最大的通商港口。 泉州荟萃了宋元时期海上丝路的历史辉煌,闽南族群在古代海上丝路中弘扬了中 华文化共生共荣的精神。
闽南人在海丝沿线国家打拼,总会写信寄钱回家。闽南话把书信叫“批”,闽南 华侨向家乡寄钱的书信往来便是“侨批”。
侨批,浸透着海外侨胞的血泪和汗水,蕴含着他们对祖国、故里和亲人的一片深 情,昭示着他们对家乡、骨肉的责任感。侨批反映出来的海外侨胞“热爱祖国、 情系故里、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笃诚守信”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 承和拓展。
4
10Biblioteka (4)戏曲与文学用闽南方言创作的戏曲与文学,传递着闽南文化特有气息。
1 求利——体现了闽南人的经商理念:东方威尼斯商人(千余年来商贸思想 不曾改变),“卖三占钱土豆也要做头家”的理念已经深深植入闽南人的头脑中。 2 求利——体现在你好我也好,互惠共赢,文明经商。共生存、共发展。
3重义——闽南人特别崇尚优秀的传统价值取向,既务实求利,又真诚回馈 社会 。海内外经商者坚持回报乡梓,助学兴教、筑路修桥,投资经济建设、改变 家 乡面貌。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敢于担当,以“义”修身,闽南人报效社会,慷慨 解囊。
15


• 洛阳桥 陈嘉庚 王永庆 李陆大
安平桥
16
(4)山海交融”最机灵 山海交融的文化精神蕴育了闽南人善于趋利避害、灵活机变的思想。闽南人深得 “易”之精髓,敢于不断革新、不断前进!只要一有生机,耕山者可以临海。山 里人可以跨海入台、开发宝岛,漂洋“过番”、开辟“南洋”。
山海交融的文化精神培育了闽南人视野开阔、善于扬弃的眼界。他们以海为田, 以商养家。早在唐宋时期,他们的先民就已试水商贸,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担 纲千年的时代弄潮儿,缔造刺桐名港。
闽南与海丝文化
第一章 概 述
林华东 教授
第三节 闽南与海丝文化(二)
三、闽南文化的内涵 1.闽南文化的表现形式 (1)方言与族群 语言是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文化脸谱。闽南方言是早期闽南先民从中原带来的 古汉语;千百年来,闽南族群始终不忘来处,牢记“慎终追远”,在语言传承中 既坚守又开放;闽南方言成为汉语各大方言中保留古汉语特色最多的方言,被称 为古汉语的“活化石”!
道鸡母为何叫唤,原来见此鸭雏入水,认他各等生身之主。鸡母你如何叫唤?” 今天北方话还有“鸡公山、鸡公车、鸡公煲”。
古老的闽南话使流行于闽台和东南亚各地的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布袋戏、
南音等,始终保留着古色古香的传统色彩。通过保留如此明显的“古早味”,
闽南族群对追溯祖先、继承传统文化的坚守达到了巅峰。 13
闽南地区是中国南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享有“戏曲之乡”“木偶之城”“南音之都” 等美誉。闽南戏曲包括梨园戏、布袋戏、木偶戏、打城戏、高甲戏、芗剧、歌仔 戏、南音、采茶山歌等。这些异彩纷呈的戏曲是闽南文化多元融合的精妙缩影, 折射了闽南市井百态,彰显了闽南人独特的人文性格和审美情趣。
闽南民间文学和口语文学体现了闽南文化的地方特色,包括历史传说、说书、讲 古(“拍嘴古”)、歌谣、谚语、俚语等。这些体现乡土色彩的文学是祖祖辈辈闽 南人口口相传形成的文化结晶,是地方“土特产”,保留了生活的原汁原味,其中 不乏有教化意义的东西。
13
(2)“爱拼敢赢”早闻名
闽南民谚:“少年呣打拼,老来无名声。”“拼”与“名声”,刻画了闽南人 求赢的心态。求“赢”是他们的终生追求,是他们的理想目标。闽南人爱拼, 但不是傻拼,不是蛮拼,而是能拼、敢拼和善拼。
闽南人能拼:连闽南女子血液之中都有能拼的精神(例如,影响深远的“惠女 水库”的建设)。
山海交融的文化精神蕴育了闽南人顺势而为、择时而从的观念。他们相信“鸭子 下水就会浮”,车到山前必有路;秉承“输人不输阵”的信念,深信“只有想 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奋斗就能梦想成真,千方百计地让自己走上富裕之 路,打造出名扬全国的“晋江经验”!
17
闽南人从远古走来,在搏击历史风云、驰骋浩瀚海洋的历程中,形成了“重乡崇 祖、爱拼敢赢、重义求利、山海交融”的文化精神。 千余年来,闽南族群敞开大海一样的胸怀,放眼世界,开辟海上丝绸之路,迎纳 东西方多彩文化,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出卓越贡献。 闽南文化以和合共赢的心态,在大陆、在台湾、在异邦繁衍生息,不断创新,与 世界文化和谐共生。 世界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闽南人。闽南文化之梦,就是中 华文化之梦,就是世界走向大同之梦!
闽南人敢拼:他们相信:“站着像东西塔,躺下像洛阳桥。”腰杆要挺直,做 人要坚强。
闽南人善拼:他们善观时变,精于把握机会发展自己;只要门缝里还有一缕光 线,闽南人便知道生活仍有希望!
中华文化自强不息的精神,化作闽南人“爱拼敢赢”的精神气质,已被全社会 所公认。
14
(3)“重义求利”尚务实
“重义求利”揭示了闽南文化中的义利观:讲究实际,反对虚无。
10
10
再看看闽南方言对古汉语的坚守: 鼎——煮饭做菜的炊具,闽南人至今还在说着。 北方话已经从秦代之前做饭的工具,转为国之神器、 祭祀礼器;北方话做饭的工具已经从“鼎”到“镬”再到“锅”。 眠床——床铺。今天普通话已经不用这个词,闽南话还在用。
唐李延寿《南史·鱼弘传》:“有眠床一张,皆是蹙柏。” 人客——普通话叫“客人”,闽南话还叫“人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