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

合集下载

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学(或公共政策分析):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政策领域即现实的政策实践、政策系统及政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它的基本目标是端正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制定质量。

2、公共政策:由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3、政策过程:政策过程是由若干个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监督、政策评估和政策终结五个主要环节构成的政策周期所组成的政策运动、发展的政治过程。

4、政策指标是衡量政策目标的量及质的尺度,是对政策目标的具体说明。

如国民生产指数、总需求指数、人均GDP 等。

5、标准:评估标准又称为绩效标准或决策标准,它是用来衡量和比较各种备选方案产生的结果的依据,它为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提供定量或定性的衡量尺度。

政策目标本身往往包含评估的标准或规则,但将一般性的目标分解成可操作性的标准,是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效益、效率、充分性、公正性、适当性等。

6、理论预测是根据理论假定以及现在和历史的数据对未来社会状况做出判断。

7、直觉预测指的是分析者从一个猜测的事态出发,然后寻找支持这一猜测的数据和假定,其过程是一个回溯推理的过程。

8、技术可行性: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现有的技术或方法能否使得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二是备选方案(在技术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政策目标9、经济可行性既指一项政策方案的执行能获得财经资源的充分支持,又指方案或项目的执行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或效率,它主要测量方案或项目的成本和收益。

10、成本-效益分析:根据方案或项目的预期结果的成本与收益(经济价值)来评估每种方案或项目的效果,并用货币单位来计量收益情况,需计算每个备选方案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主要用来解决变动的成本和效能的问题。

11、内部收益率,就是资金流入现值总额与资金流出现值总额相等、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学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学:它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政策内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和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选择和确定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3.公共政策的形式特征:指的是一项政策由谁制定,它的合法化经过什么样的程序,目标群体是谁,适用范围和生效时间怎样,执行者是谁,主要的执行手段是什么等在政策文本上有正式规定的特征。

4.公共政策的内容构成:指的是具有不同政策效力的各项公共政策构成的一个统一的、相互作用的政策体系。

5.公共政策的结构:指的是公共政策系统各构成要素在时空连续区上的排列、组合方式及其各要素之间互动的相对稳定的方式。

是公共政策构成要素的组合方式和秩序。

6.政策系统:是一个由若干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政策子系统(要素)构成的一个政治巨系统。

7.公共政策的主体:指那些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评估和监控的行为者。

8.公共政策的客体:指政策发挥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

9.政府能力:指政府在其职责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力,正确制定并有效实施公共政策的能力。

10.治理能力:指政府在一个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社会里,运用公共权威,协调各类主体、维持公共秩序、满足公共需要、增进公共利益的能力。

11.公共政策问题:指统治集团和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一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着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组织或团体活动要求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12.政策议程:通常是指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和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应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13.政策目标:指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什么是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制定和实施政策的学科。

它研究政府如何识别社会问题、制定政策方案、实施政策和评估政策效果。

公共政策学的目标是提供决策制定者和政策执行者所需的知识和方法,优化公共资源的分配,促进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

公共政策学通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律学等。

它以社会和政治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从政府角度分析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并探讨政策对市民、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问题识别:政府需要识别和界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涉及经济、环境、社会等各个领域。

2.政策制定:政府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背景,制定相应的政策方案。

政策制定可能包括研究和分析,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以及预测和评估政策效果等。

3.政策实施:政府将制定的政策方案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并通过相应的机构和程序来实施。

4.政策评估:政府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判断政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需要调整或终止。

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往往是复杂而动态的,涉及多方利益的协商和权衡,需要政策制定者具备深入的专业知识和决策能力。

公共政策的影响公共政策可以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它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在经济方面,公共政策可以调控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和繁荣。

例如,政府通过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稳定通胀率和利率,支持产业发展,改善就业和收入分配等。

在社会方面,公共政策可以提供公共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保障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

政府可以制定适当的社会保障政策,减轻贫困人口的负担。

在环境方面,公共政策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政府可以制定环境法律法规,实施环境监管,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公共政策学的意义和挑战公共政策学对政府决策制定和公共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提供决策制定者和政策执行者所需的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和政策工具,帮助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方案,提高政策效果。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一.公共政策学1、公共政策学的内涵: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

2、公共政策学概念体系:①核心概念: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决策行为都不是静态的和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统一的动态过程。

而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就是反映这一过程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概念集(政策系统、政策环境、公共问题)、②次级概念:次级概念指的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从属性概念(政策类型的子概念{外交、国防、经济政策等})③边际概念:边际概念指的是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系统分析、系统仿真决策)3、《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被誉为“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被人们认做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4、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试述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这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答:哪些类型的决策者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学从哪些方面去研究公共决策行为二、公共政策系统分析1、内容:①系统分析可以看作包括了运筹学,再加上经济上的考虑和目标的调查以及与此有关的方法。

②系统分析基础上的公共政策分析可以认为是基于公共政策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在各种备选方案中确定一个能最大程度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方案的过程。

③从系统分析的要素和步骤来看,公共政策分析过程的逻辑顺序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阐释目标、寻找方案、预测效果、构造模型、评估方案。

④从系统分析的内容来看,对公共政策系统的分析通常包括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政策系统的目标分析和政策系统的结构分析三个方面。

2、作用:①帮助政策分析人员从整体性的角度理解政策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政策系统加以较;②鼓励政策分析人员同时对政策系统的各子系统进行研究,促使政策分析人员注意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层次特点;③系统分析强调并突出对未知事物和状态的探索,使人们能够在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预测未来,不断开拓新的领域;④系统分析引导政策分析人员在政策分析过程中善于转换视角,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看待政策分析中的问题;⑤系统分析促使政策分析人员在考虑政策目标和解决问题所需的要求和条件时,也同时注意考虑协调、控制和贯彻执行等问题,并注意进行从目的到手段的全面调查。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重点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其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政策系统: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结构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

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即决定做什么,做什么;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分析如何认定,解决问题,哪些因素对方案的实施造成影响,结果是否一致及其造成的主要原因等。

研究程序的设计: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2、确定假设,3、收集系统资料;4、资料分析;5、做操作性研究;6、撰写研究报告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1、一手资料的收集(1)定量的一手资料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2)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①无结构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非参与观察法④参与观察法2、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有①内容分析法②二次分析法③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1、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目标分析和结构分析;2、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4、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方法;5、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方法;6、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方法;7、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8、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方法公共政策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其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三论提供的思维方法的特点是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它提供的基本方法是:系统的方法;信息的方法;反馈的方法;功能模拟的方法);2、决策科学的形成:其取得的成果直接成为公共政策学的内容;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和决策过程理论、诺伊曼的博弈论(决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学之间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是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催化剂。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新兴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诸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该技能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公共政策学的三大学科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就行为去向而言,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兼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就结果去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因此简单地讲,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的学问。

二、研究方面:1、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属性、构成与结构、特征与功能;2、政策系统;3、政策过程。

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的决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政策群: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集合体;政策链: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和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政策系统: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个体、组织与团体三种类别);2、公正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线性结构、职能结构、线性-参谋结构、矩阵结构)。

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区分为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边际概念科学的品格:公共政策学是科学,在既定的政策目标和价值体系下,以最佳途径和环节达到最佳政策效果,科学的品格有四个品格1、理论假设与实践经验相一致;2、它是人类理性思维的产物;3、其理论结构具有逻辑完备性和逻辑一致性;4、注重简单性原则。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第四节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途径
一、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2.政策过程模型:政策是一种政治行为 (1)政策过程阶段论的提出与发展 ①拉斯韦尔, 在1956年的《决策过程》一书中 把政策过程划分为7个阶段: 情报、建议、规 定、行使、运用、评价、终止。
第四节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途径
一、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2.政策过程模型:政策是一种政治行为 (1)政策过程阶段论的提出与发展 ②20世纪70年代中期,拉斯韦尔的学生布鲁尔 (Garry D. Brewer)提出了政策过程的六阶段论: 创始、估价、选择、执行、评估、终止。
一、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2.政策过程模型:政策是一种政治行为 (1)政策过程阶段论的提出与发展 ⑥张国庆把政策过程分为政策问题的形成(包 括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创立政策议程、形成 政策决定)、政策规划、政策执行与政策评估 (包含政策终结)。
第四节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途径
一、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2.政策过程模型:政策是一种政治行为 (1)政策过程阶段论的提出策采纳、政策执行、 政策评估、政策终结六个阶段。
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
输入:需求与 支 持
政治系统: 决策者对社会进行价值 分配的结构与过程
输出:决策与行动 权威性的价值分配 公共政策方案
反馈 产出通过与环境的的相互作用
图1: 系统途径模型
第四节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途径
一、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1.系统途径:政策是政治系统的输出 (2)该模型的优点 第一,它对环境有较大的适应性:一方面,当政策的支持度 不够时有修改的弹性;另一方面,决策者可以借助环境机制 向民众解释政策制定的目的与手段,从而加强这种支持。 第二,系统模型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教育、福利、税 收、财政等政策领域。 第三,系统分析理论的主要价值是对十分复杂的政治现象, 提供了一种理论概括方式。同时,系统分析理论并不像传统 理论那样,强调制度或结构,而是强调过程。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公共政策,政策构成,政策功能;政策系统,公共权力,政策过程;政策问题,政策诉求,政策议程;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选择,政策决定,政策宣示;政策执行,政策变通,政策资源,政策效果;政策持续,政策变动,政策终结,政策周期;政策对象,政策环境,政策反馈;政策分析,政策预测,政策评估,政策咨询;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拉斯韦尔关于公共政策学的六点特点:1 公共政策学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

2 公共政策学的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

3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敏感的学问。

4 公共政策学具有跨学科的性质。

5 他是一门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6 他是一门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的学问。

政策过程的步骤:1 信息,情报2 建议3规定4行使5运用6评价7终止政策研究者在政策过程中的贡献:1确定一项政策的目标和价值2收集和提供有关信息3提出备选方案并比较优劣,以作出最佳选择德洛尔的学术主要贡献:1 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一些误区。

2肯定了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研究中使用的系统群研究方法,并大力主张将这种方法引进公共政策学。

3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和“政策系统”的概念。

4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和实践性。

总体政策:指的是学者为推动公共政策学的发展必须维护的学术上的政策,即指导方针。

超政策:指有关“应该如何确定政策”的政策。

第二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他尽可能的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改造自然和社会。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

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和增进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公共政策学重点

公共政策学重点
(2)纠正和消除政策执行偏差。
4.政策评估系统
政策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目旳、评 估原则和评估措施五大要素构成。
政策评估系统旳任务是为政策旳去向以及 政策资源旳合理配置提供事实根据和价值根据。
政策评估系统旳基本功能是:
(1)提供政策连续、修正、调整或终止旳根 据;
(2)有效地配置政策资源。
(三)政策反馈系统
2.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指对政策系统旳生存、发展与
运营具有主要影响旳各种经济原因旳总和,涉及
生产力旳性质、构造,生产资料全部制旳形式、
经济构造、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总量等。
经济环境对公共政策旳制约和影响体现在:

(1)经济环境是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旳基本
出发点;

(2)经济环境提供了政策系统运营所必需旳
政策执行系统旳基本功能是:
(1)为政策方案旳实施做好准备。 (2)有效实施政策方案。
(3)分析和总结执行情况。
3.间接主体系统
间接主体系统是指那些虽不拥有正当旳强 制权力,但能够参加或介入到政策过程中,并 产生一定影响旳政策间接主体所构成旳系统。
间接主体系统旳要素大致能够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次国家政策行为者 ;第二类是跨国政 策行为者;第三类是全球政策行为者。
5.国际环境
国际环境既涉及全球范围内旳政治、经济、 文化发展演变旳共同趋势、全球秩序及相应旳规 则,也涉及对政策系统生存、发展和运营产生一 定影响旳民族国家间、跨国组织间竞争、合作与 冲突而形成旳具有一定稳定性旳政治、经济、文 化关系。国家环境对政策系统旳影响体现为:
(1)国际环境影响政策系统旳价值选择;
政策反馈系统是将政策主体与政策对象、 政策系统与政策环境连接起来旳一种特殊系 统。多层次、多网络是政策反馈系统旳突出 特点。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公共政策:即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政策。

政策被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2.公共物品:是指那些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私人物品:是指那些通过市场选择而被个人消费的物品,而且只有那些为之付费的人才有权利对其进行支配。

3.公共利益:一般认为,公共利益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共同利益。

它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

界定公共利益应遵循四项基本标准:公共性;合理性;正当性;公平性。

4.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护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利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5.公共秩序:也称“社会秩序”,是指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运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定。

【划分公共秩序与私人权力可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正当性,二是必要性,三是合法性,四是合理性。

】6.公共政策的政治解释:首先,政策是一种社会活动,而不是单一的或孤立的事件;其次,政策产生于两种需要的其中一种,或者是协调冲突性要求,或者是为集体活动建立激励机制,这类集体活动的参与者往往具有一致的目标,但总会在活动中发现与他人的合作不怎么合算(后者有时要求解决“搭便车”问题)。

7.政治的三个层面及其与公共政策的关系:A 微观政治是指个人、公司和社区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其政策诉求,努力寻求政府采取有利于他们的行动;B 中观政治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政策领域内,一些与此相关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利益群体所形成的互动模式;C 宏观政治是指某些政策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了广泛的政策争论。

公共政策学章节

公共政策学章节

公共政策学章节
公共政策学通常包含以下章节:
1.绪论:介绍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研究意义和方法。

2.公共政策系统:阐述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功能和运行机制,
包括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和政策工具等方面。

3.公共政策类型: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介绍各种类型的公共政
策,如立法政策、行政政策和司法政策等。

4.公共政策制定:分析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影响因素和制定技
巧,包括问题识别、议程设定、方案规划和决策等环节。

5.公共政策执行:探讨公共政策执行的概念、原则、过程和影响
因素,以及执行策略和手段。

6.公共政策评估与监控:介绍公共政策评估的概念、目的、标准
和程序,以及监控的必要性、类型和手段。

7.公共政策调整与终结:分析公共政策调整和终结的原因、过程
和方式,以及调整和终结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

8.公共政策创新与扩散:探讨公共政策创新的概念、动因、类型
和过程,以及政策的扩散方式和影响因素。

9.全球化与公共政策:分析全球化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挑战和机
遇,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公共政策的变革和发展趋势。

10.公共政策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公共政策案例,进行深
入分析和讨论,以加深对公共政策学的理解和应用。

这些章节是公共政策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
握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第一章什么是公共政策学?是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其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公共政策的概念(含义)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合。

公共政策学的功能政策与立法a.立法是实施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b.政府的政策与国家的立法具有交叉关系政府与行政行政:一般是指政府机构在其职权范围内代表国家所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合。

社会政策: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为目的。

公共政策是权力机关为一定目的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

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进行权威性分配。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政治性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公共政策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2、普遍性(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普遍约束)3、权威性(是指政治系统的输出在一定范围内成为起支配作用的意志,他人意愿服从或不得服从,来源于其主体的权威性)公共性与价值选择性(偏好性)的统一1、公共政策主体的公共性2、公共政策价值观3、手段的公共性4、对象的公共性这种偏好性最终导致公共政策不是体现社会的整体利益、共同利益没有反映社会公共意志,而是体现政治上、经济上统治阶层的意志。

政策过程对政策主体始终是一个选择过程政府一般会选择那些与社会整体利益相一致的方面。

政府的自利性对政府选择偏好的影响a、形成虚假公共利益b、因存在国家对政府的制度约束,政府自身正当的需求通过正规途径获得满足。

c、政府自利性违背政府公共性政府利益:是指政府自身系统需求的满足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1、管制功能政策主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1)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不能、不愿、不敢超出规范擅自行为,这是政策积极性管制功能。

(2)条文规定使政策对象发生违反规定的行为时,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是政策的消极性管制功能。

2、导向功能有两种作用形式:一种是直接引导,另一种间接引导。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一、公共政策的定义,戴维.伊斯顿的定义,如何理解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学: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戴维.伊斯顿的定义: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出权威性的分配。

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权威性决定的输出,因此它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分配;公共政策的实质—分配;分配的范围—面向全社会;内容—价值(利益);结果—权威性如何理解公共政策: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通俗地讲就是公共政策咨询的过程:对公共政策的选择、实施和评价。

二、公共政策的主体:官方、非官方官方的政策活动策划活动者是指政治体制内、行使公共权力的政府过程的参与者,一般包括国家机构、执政党、政治家和官员;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政治体制外的、不直接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利益团体、公民、大众传媒以及民间思想库等。

三、公共政策的客体: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两个方面。

社会问题:并非所有社会问题都成为政策问题;目标团体: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

四、公共政策的特征基本特征:1、阶级性,政府本身为公共权力机构,是阶级利益的代表;2、整体性,一个公共政策往往涉及其他许多方面的政策:公共政策内容、公共政策过程和公共政策环境几个方面均如此;3、超前性,及时间跨度长,对未来发展具有预见性,政策过程往往有较长的时间跨度,一般20-40年的时间是必要的;4、层次性,任何给定的政策领域,比如污染控制或者卫生医疗政策,都涉及到各个层次政府的许多项目,也涉及到社会、企业,甚至是个人的研究和行动计划;5、多样性,政策过程涉及到无数的管理者,包含多个领域的政策,比如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政策;6、合法性,应得到公众的认可和接受。

五、公共政策学创始人:拉斯韦尔;1951年,美国福斯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纳拉和拉斯韦尔主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进发展》一书,被人们当作是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含义: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新兴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1)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

(2)具有准科学性。

(3)研究内容在国家、政府、政党的职能活动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是无所不包、面面俱到的。

在学科内容上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征。

主线是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

(4)研究活动具有鲜明的功利性。

第二节研究对象与概念体系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三个: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的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段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集合体。

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统一政策问题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的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四个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第三节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组织的而非个人的决策行为;2.并非所有组织的决策行为,只有公共组织的决策行为才是;3.在公共组织中,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4.非政府组织的决策行为。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兼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加之于个人和团体的行动有关,减少了那些受调节者的自由和权利。
二、简答题
1、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①导向功能:政策的导向功能是指政策引导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朝着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②控制功能:是指政策对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起到制约或促进作用。③协调功能:对各种关系和利益的协调,以保证整个国家社会生活的和谐进行。④象征功能:是指政策仅具有符号意义,不产生实质性后果,主要发挥象征性作用。
①公共政策主体②公共政策客体③政策环境
5、公共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区别
①系统议程是一种公众讨论议程,即公众共同讨论某一现象或某一事件或某一问题的是非好坏,进而讨论社会应有的态度和政府应当采取的对策。这些问题通常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并经传媒推动的问题。
②政府议程是政策问题引起政府官员深切关注并被政府提起讨论的过程,是行动的程序。
12、政策效果的类型
①直接效果②潜在效果③附带效果④象征性效果
13、政策评估的类型
①正式评估与非正式评估②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③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④政策影响评估、政策效率评估和政策效益评估
(2)政策执行手段①行政手段②法律手段③经济手段④思想诱导手段
11、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
(1)政策问题的性质包括政策问题的性质、政策对象行为的多样性、政策对象人数及行为需要调适量(2)政策本身的因素,包括政策的正确性、合理性、具体明确性、政策资源的充足性等
(3)政策以外的因素①目标团体对政策执行的影响②执行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③执行机构组织间的沟 通与协调④政策环境
5、政策执行手段及特点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一、公共政策的定义,戴维.伊斯顿的定义,如何理解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学: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戴维.伊斯顿的定义: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出权威性的分配。

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权威性决定的输出,因此它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分配;公共政策的实质—分配;分配的范围—面向全社会;内容—价值(利益);结果—权威性如何理解公共政策: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通俗地讲就是公共政策咨询的过程:对公共政策的选择、实施和评价。

二、公共政策的主体:官方、非官方官方的政策活动策划活动者是指政治体制内、行使公共权力的政府过程的参与者,一般包括国家机构、执政党、政治家和官员;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政治体制外的、不直接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利益团体、公民、大众传媒以及民间思想库等。

三、公共政策的客体: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两个方面。

社会问题:并非所有社会问题都成为政策问题;目标团体: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

四、公共政策的特征基本特征:1、阶级性,政府本身为公共权力机构,是阶级利益的代表;2、整体性,一个公共政策往往涉及其他许多方面的政策:公共政策内容、公共政策过程和公共政策环境几个方面均如此;3、超前性,及时间跨度长,对未来发展具有预见性,政策过程往往有较长的时间跨度,一般20-40年的时间是必要的;4、层次性,任何给定的政策领域,比如污染控制或者卫生医疗政策,都涉及到各个层次政府的许多项目,也涉及到社会、企业,甚至是个人的研究和行动计划;5、多样性,政策过程涉及到无数的管理者,包含多个领域的政策,比如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政策;6、合法性,应得到公众的认可和接受。

五、公共政策学创始人:拉斯韦尔;1951年,美国福斯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纳拉和拉斯韦尔主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进发展》一书,被人们当作是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公共政策:由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公共政策”的内涵:1)公共政策有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体现了主体的意志。

2)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

3)公共政策表现为由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行动过程,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过程。

4)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公共政策的本质: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2)公共政策就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3)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分配的基础是不断的促进公共利益的增长。

利益的选择——利益的整合——利益的分配——利益的落实——利益的增进公共政策的本质就是在更好的维护好、落实好国家意志,而对社会利益进行权威性的分配,并不断采取各种措施、手段、方法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阶级性;整体性;前瞻性;层次性;多样性;合法性公共政策的功能:常态社会下的公共政策的功能1)导向功能2)调控功能3)分配功能4)象征性功能转型社会中公共政策的特殊功能1)公共政策的稳定功能2)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功能3)公共政策促进社会革新功能2、政策系统: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指的是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政策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政策环境:社会经济状况、体制或制度条件、政治文化、国际环境政策系统的划分:信息子系统、咨询子系统、决断子系统、执行子系统、监控子系统3、政策过程:阶段途径决策过程划分为情报、建议、规定、行使、应用、终结、评价七个阶段(拉斯韦尔)创议、估计、选择、执行、评估、终结(布鲁尔)4、公共政策学的兴起1)公共政策学的形成: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政策科学运动”拉斯韦尔—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传统2)公共政策学的新进展:20世纪七八十年代(1)政策评估方面(2)政策执行方面(3)政策终结方面3)最近二三十年:(1)与公共行政学和管理学不断融合-公共管理学(2)经济学研究途径地位越来越重要(3)新的分支比如比较公共政策、政策伦理学等(4)从纯技术和经济理性,转向价值分析公共政策学兴起的背景(1)公共政策学的兴起与当代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及各国所面临的特殊问题有关。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1.公共政策的概念:国家、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些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2.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一个综合的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3.政策问题的概念:所谓的政策问题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或状况,而且也是一种主观感知及集体行动的产物。

它是一种由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感觉到的与人的利益、价值和要求相联系的,并由团体活动所界定的,以及为政府所认可,认为必须加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4.政策预测的概念:我们可以把政策分析中的预测定义为一种程序或方法,它依据先前政策分析的的各阶段所掌握的关于政策问题、目标和方案的信息或知识,对政策的未来前景作出估计、推测或判断。

5.政策执行的概念: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检测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6.政策监测的概念:政策监测是用来提供公共政策的原因和结果信息的一种分析程序,或者说是测量和记录政策运作信息一类分析方法,其目的在于说明和解释政策执行情况以及评估其执行效果,以保证政策执行的有效执行,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

7.政策评估的概念: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评价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8.政策调整的概念:所谓政策调整,也就是在政策评估与监测所获得的有关政策执行的效果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不断地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成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

9.政策终结的概念:政策终结是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或项目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中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或项目的一种政治行为。

《公共政策学》课件

《公共政策学》课件
公共政策案例,拓宽视野,并与国内政策进行 比较和借鉴。
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
深入了解政策的背景和影响因素, 通过访谈、观察等方法获得数据。
定量研究方法
通过收集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定量结论。
混合研究方法
同时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以获 得更全面的研究结果。
总结
1 公共政策学的意义
深入理解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变革过程,促进社会发展和政策改进。
2 进一步研究公共政策学的建议
拓展研究领域,对具体政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3 Q&A
回答听众提出的问题,加深对公共政策学的理解。
持续监督
持续监测政策的执行情况,及 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政策变革
1
政策调整
根据新的需求和情况,对现有政策进行调整和改进。
2
政策创新
提出新的政策方案,以应对社会变革和挑战。
3
政策评估
对政策实施的成果进行评估,为后续决策提供参考。
实践案例
国内公共政策案例
通过分析国内公共政策案例,了解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实 际情况。
决策制定
1
决策分析
通过分析现有数据和利益相关者的观点,制定可行的政策方案。
2
决策实施
将政策方案转化为行动计划,并进行实施。
3
决策评估
评估政策实施的效果,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政策执行与评估
执行政策
确保政策得以有效实施,包括 资源配置、监督和问题解决。
评估政策
通过监测和评估政策的影响和 成效,为政策的修正和改进提 供依据。
《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公共政策学课程介绍,探讨公共政策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组成部分。深入探 讨决策制定、政策执行与评估以及政策变革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公共政策导论1、公共政策的功能:所谓公共政策的功能,是指公共政策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功效和作用。

①管制功能。

规定目标群体不可以做什么;以条文规定禁止的行为;以惩罚处理违规行为。

②引导功能。

为目标群体树立一个行为导向,引导人们行为达到既定的目标,有正向引导,也有负向。

③调控功能。

指导目标群体应该做什么,对利益行为进行调节控制,亦有正向、负向,积极、消极之分。

④分配功能。

告诉目标群体,公权将把利益分配给谁。

公共政策对社会起到的基本积极作用主要包括:①分配社会资源。

公共政策是社会公权威的一种选择性的行为,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运用其物质力量对社会公共事务作出的权威性的决定,而这种权威性决定的主要内容就是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

②规范社会行为。

公共政策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公共政策将用种种行为规范来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并具有导向作用。

③解决社会问题。

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其直接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

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由于社会结构或社会关系失调,导致社会全体或部分社会成员的正常社会生活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并且需要依靠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状况。

社会政策产生的根本原因即在于保护弱势群体、解决社会问题、协调社会矛盾,从而涂东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整合。

④促进社会发展。

公共政策的最终功能在于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和效率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发展。

首先,通过政策调查和政策问题搜寻机制,敏锐地把握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其次,通过政策分析和政策研究,针对政策问题设计出处理和解决政策问题的各种政策方案;最后,公共政策的执行在于具体解决社会问题,实现政策目标。

第三章公共政策分析模型1、对广博理性模型的评价:优点:广博理性模型有助于界定理性所面临的障碍,有助于提出问题。

缺陷:广博理性模型强调了用最佳的手段、通过规范的程序来达成理性的政策和既定的目标。

但在实际中,由于受到知识、能力、智慧、经验、资源、时空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的限制,决策者并不具有完全的理性及认知能力,也无法对相关信息作完全详尽的了解,也难以对错综复杂、彼此冲突的政策方案进行完全理性的“价值中立”的比较、权衡和选择。

具体说来,理性决策面临的障碍包括:①决策的目标不是单一的、明确的,而是多元、模糊、相对的;②人的理性是有限的;③人活得信息的能力有限,获得与决策有关的信息不可能是充分和完全正确的;④决策者往往存在着价值的冲突(包括个人自身和决策全体的价值冲突);⑤决策者受到时间、人力、物力等资源的限制。

2、对有限理性模型的评价:在信息获得阶段,决策者的行为往往受到自身因素影响,不同经验和背景的人对信息的理解不同;在设计决策方案中,决策者不是寻找出所有的可行性方案,而是寻找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即可。

4、团体(决策)模型团体模型:⑴基本内容:①权利是决策过程中个体与其他个体之间关系的属性。

②权利关系并不是永恒的他们常常是因为一个特定的决策而组成的,决策作出后,这种权利关系可能就会消失,在下次决策时可能会被另外一套权力关系所取代。

③精英与大众之间没有永恒的区分。

④领导是流动性和机动的。

⑤社会中有多种多样的权力中心和基础没有一个团体能够独立支配所有领域的决策。

⑥在利益团体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竞争。

⑦公共政策反映了相互竞争的团体的交易和妥协。

⑵特点:①各个团体都有权参加公共政策决定过程。

②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处于被动地位。

③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核心是各种公共政策利益期望的平衡5、系统模型:⑴基本观点:美国戴维·伊斯顿认为,①政治系统的政治决定源自其环境的要求与支持,而公共政策的制定正是政治系统对来自环境的要求与支持的反应。

②公共政策直接作用于政治系统的环境,而环境又会对政治系统提出新的要求与支持,政治系统必须做出新的反应,因此公共政策实质上就是政治系统与其环境中的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种反映。

③公共政策制定系统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一个互为影响的动态过程,在二者反复循环的互动过程中产生公共政策。

⑵优点:系统模型说明了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客观地反映了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一些实际情况,有其合理性的内容和价值。

①强调了公共政策过程各个环节的互相作用;②强调了环境对于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影响;③强调了公共政策制定是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

⑶缺点:系统模型将政治系统看作是一个“黑箱”系统,没有描述政治系统的内部转换的过程和机制,因而其适应范围有限。

从某种意义上说,政治系统分析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比较空洞的分析,带有很大的模糊性。

6、过程模型:⑴传统过程理论:①拉斯韦尔七范畴过程理论。

决策过程包括七个阶段:情报、提议、规定、合法化、应用、终止、评估。

②琼斯五阶段理论。

政策运行包括五个阶段:政策问题认定阶段、政策发展阶段、政策执行阶段、政策评估阶段和政策终结阶段。

③帕隆坡五阶段理论。

政策运行包括五个阶段:政策议程设定阶段、政策规划阶段、政策执行阶段、政策评估阶段和政策终止阶段。

④布鲁尔和德利昂六阶段理论。

政策过程包括六个阶段:政策创议阶段、政策估计阶段、政策选择阶段、政策执行阶段、之策评估阶段、政策终止阶段。

⑵传统过程理论的主要贡献:①简化了复杂的政策过程,将涉及众多因素、环节和活动的公共政策过程分解成若干阶段和环节,并对每一阶段加以解剖和分析。

②带来了众多的关于公共政策过程各阶段研究的成果,加深了人们对政策过程的认识,丰富了政策科学的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

③为全面了解现实的政策运行过程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概念框架,尤其是它与常识相一致,易于被接受、把握和应用于实践之中。

⑶传统过程理论的局限性:①未揭示出政策过程各阶段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②阶段模型并没有为经验假设检验提供一个明确的基础;③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是交叉的、相互作用的;④焦点集中在重大法规的通过与执行上,忽视特定政策领域内有无数的政策与法规的执行与评估的相互作用。

⑤把政策过程的循环反复和长期性及复杂性过分简单化了。

⑥没有能够为整合政策分析与贯穿于公共政策过程的政策取向学习的作用提供一个好的工具。

⑷过程模型的新理论框架:①制度理性选择框架;②多源流框架;③中断—平衡框架;④辩护联盟框架;⑤政策传播框架;⑥因果性途径、权力角斗场框架;⑦文化理论、建构主义框架;⑧政策领域框架。

第四章公共政策系统1、利益集团:利益集团是指由具有共同的价值和需求的个人组成的、致力于利益表达的社会组织。

它的职责是履行利益聚合和利益表达功能,即表达对政策行动的要求和提出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以影响公共政策、保障或增进其成员利益为最高目标。

2、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主要途径:①选举投票。

包括全民公决等直接方式或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以间接或代议的方式影响国家的公共政策制定。

②采用各种威胁性方式,如情愿、示威游行、罢工、罢课等,迫使政府接受某项公共政策要求。

③参加利益团体,借助利益团体的力量影响公共政策。

④对政府实施的公共政策采取合作或不合作的态度,进而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

3、大众传播媒体如何影响政策过程:①大众传播媒体被誉为“第四种权力”,具有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影响力强和传播迅速等特点,能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从而促使某项政策议程的建立。

②媒体是民主社会信息的传输者,帮助人民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最多周遭发生的事。

媒体是重要的议程设定者。

③从功能上来看,大众传播媒体有能力影响人民“该关注什么事”,媒体筛选报道公共议题的行动本身,是一种帮助人民形成政策偏好的定位工作。

由此看来,媒体也是握有权力的政治参与者,地道的政策议程设定者。

④媒体的不断渲染具有设置议程的功能,关系到人们切身利益和价值追求的报道,必须借助一定的组织形式。

一个社会问题一旦被某个政治组织提出来,就比较容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从而被列入政策议程。

第五章公共政策研究组织1、政策研究组织的功能:①进行政策咨询;②从事政策理论研究;③提供政策评估;④充当政策宣传机构,对公众、决策者和社会精英进行政策宣传;⑤形成“旋转门”机制,指各种思想库为政府各部门储备人才,并且适时向政府输送官员和专家,充当人才交流、储备机构。

第六章公共政策制定1、公共政策议程的含义:指某一引起公共政策决定者深切关注并确定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以及正式提起政策讨论,决定政府是否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采取什么行动的政策过程2、公共政策议程的建立途径:①政治领导人;②专家学者;③行政人员;④政治组织;⑤利益集团;⑥大众传播媒体;⑦人民群众;⑧突发事件3、约翰·W·金顿的政策窗模型:①问题流:问题流包括政策制定者对于政策问题的感知,由关于各种问题的数据以及各种问题定义的支持者组成。

官员借以了解状况的手段,状况被界定为问题的途径:指标变化、焦点事件、反馈。

②政策流:政策选择的标准:技术可行性、价值一致性、科技、公众接受度、时尚或知识、政治家的可吸收性。

③政治流:独立于问题的识别或政策建议的提出,政治事件是按照它们自己的动态特性和规则向前流动的。

影响途径:民族情绪、公共舆论、选举政治、政体变化、法律权威、利益集团。

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1、公共政策执行的概念:指公共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各种相关行动落实政策方案,从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2、政策执行的模式:⑴第一代公共政策执行研究:偏重政策执行实务及个案研究。

在研究途径上,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模式,即“以政策为中心的途径”或“政策制定者透视”途径。

自上而下模式的基本命题包括:①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是有界限的、分离的、连续的;②政策制定者设定目标,政策执行者执行目标;③既然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接受两者之间的任务界限,则执行过程必然是政策制定之后的连续过程上;④设计政策执行的决定本质上是非政治性的与技术性的,以伍德罗·威尔逊的行政理论为基础,强调执行者的责任为中立的、客观的、理性的与科学的形式。

⑵第二代公共政策执行研究:建立和发展了用以知道关于政策执行复杂现象研究的分析框架。

第二代政策执行是自下而上模式,强调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功能的互动性,政策制定者和政策执行者共同协商政策目标的达成,两者形成平行互动的合作关系。

自下而上模式的基本命题包括:①有效的政策执行在于包含多元组织的执行结构;②政策执行结构是有共识的自我选择过程;③政策执行以计划理性,而非以组织理性为基础;④有效的政策执行取决于执行机关间的过程与产出,而非政策制定者的意图和雄心;⑤有效的政策执行是多元行动者的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⑥有效的政策执行在于基层官僚或地方执行机关的行政裁量权,而非阶层结构的指挥命令系统;⑦有效的政策执行必然涉及妥协、交易或联盟的活动,所以互惠性远比监督性功能更为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