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囊虫病
脑囊虫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脑囊虫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a366c4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3f.png)
脑囊虫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脑囊虫病是一种由脑内寄生的蛋白虫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出现在猪、狗、猫等动物身上,人类碰触携带着脑囊虫的生物、食用被污染的肉类等方式感染,从而被认为是一种从动物传染人的疾病。
以下是关于脑囊虫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的探讨。
一、脑囊虫病的症状脑囊虫病会引起多种神经系统症状,轻者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重者则可能引起癫痫、神志不清、偏瘫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在中国,多数病例为牛肉绦虫引起的脑囊虫病,其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头痛、视力障碍、精神异常、运动障碍等。
二、脑囊虫病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是脑囊虫病的主要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阿苯达唑、依文泊韦等。
其中阿苯达唑属于杀灭绦虫卵的药物,主要用于预防不育性绦虫引起的脑囊虫病,能够通过杀灭绦虫卵的形式,防止其再次感染人体,但并不能杀灭已经感染内囊蚴的成蚴。
而依文泊韦则不仅能够杀灭内囊蚴,也可抑制内囊蚴对人体的影响。
由于药物治疗的疗效与药物的种类、剂量、用药时间等因素有关,患者在服用药物过程中必须严格按医嘱用药。
2.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脑囊虫病患者,手术治疗也是较为常见的方法之一。
手术治疗主要分为经皮穿刺引流与开颅手术两种形式,其中经皮穿刺引流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可有效排除脑内积水,对于治疗轻度脑囊虫病具有优势。
而开颅手术则是一种高风险、高难度的手术方式,一般只在疾病严重已经危及生命的情况下采用。
3.预防措施脑囊虫病是一种需要远离它的疾病,若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措施,便能有效降低发病率。
常见预防措施包括:(1)食用肉类时,要确保肉类来源正常、鲜度好,在烹调时避免生食或半熟状态;(2)避免将手带在嘴巴、眼睛、鼻子中等,以避免口腔、气管、肺等道路被病原体感染;(3)不随便喂养狗、猫等动物,并定期给宠物注射疫苗等。
总之,脑囊虫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疾病,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起广泛关注。
因此,提升公众的卫生意识,以及加强相关宣传和科普,便成为关键的预防措施。
脑囊虫病用药的副反应及护理
![脑囊虫病用药的副反应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24d1d98d71fe910ef12df8cc.png)
脑囊虫病用药的副反应及护理脑囊虫病是常见的脑寄生虫病,患者常常出现头痛、抽搐、皮下肌肉结节等症状,通过化验血,取结节做活检,做CT都可以确诊,在临床上应用吡喹酮和丙硫咪唑治疗脑囊虫病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因虫体被杀灭,大量的毒素代谢物-异性蛋白的释放,使机体在短时间内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的治疗反应,如果护理不当,将会导致死亡,我科在临床用药及护理指导上对脑囊虫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2004年2月至2008年3月本院共收治脑囊虫病患者196例,其中男112例,女84例,年龄24~58岁,平均(42.1±4.5)岁,临床上治疗反应常有高颅内压、癫痫、发热、过敏反应、休克、神经精神型、低血钾等。
2 护理2.1 高颅压的观察及护理临床上出现头痛或头痛加重,恶心、呕吐、食欲减少等高颅压症状,均在应用吡喹酮10 d内出现,其严重后果是诱发脑疝。
因吡喹酮作用迅速,短期内产生剧烈的变态反应,可能由于药物作用于虫体,使虫体膨胀、变硬、坏死,对周围组织起机械刺激或化学刺激,而致脑水肿及炎性反应。
虫体死亡崩解产物和囊液释放到血内,作为抗原,抗体增多,故其效价一度增高[1],因而导致颅压急剧升高,护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护理人员应做好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必要时每半小时测一次;②意识的观察,如出现异常或吐字不清时可用针刺皮肤和压迫眶上神经等方法,来判断意识障碍程度;③瞳孔的观察,双侧瞳孔的大小变化、对光反射情况,如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提示有脑水肿及脑疝的可能;④经常观察如发现有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的征象时,护士应立即报告经治医生或值班医生,迅速采取降颅压措施,即用20%甘露醇250 ml,静脉快速滴注,每6 h滴注一次,必要时加用地塞米松10~20 mg,每日一次静脉滴注,如体温升高时立即采取降温措施,以减少耗氧量,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工作,专人护理,做好特护记录,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应保持呼吸道畅通,待颅压降至20.00 kPa以下时,再用吡喹酮,在应用吡喹酮过程中,继续降颅压,必要时,加用速尿20~40 mg静滴或肌注,切勿突然停止降颅压治疗;⑤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分用力排便,禁止高压及大剂量灌肠,以防由于腹压突然增加而增加颅内压。
脑囊虫病—经典
![脑囊虫病—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dae7127901f69e31433294ec.png)
脑囊虫病•李鹏林脑囊虫病:•脑囊虫病是由猪肉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疾病,是我国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本病临床症状多样,常引起严重病变,甚至危及生命。
中文学名:猪肉绦虫别称:有钩绦虫界:动物界门:扁形动物门纲:绦虫纲目:圆叶目科:带科属:带属种:猪肉绦虫简介:•成虫乳白色,扁长如带,较薄,略透明,长约2~4m ,前端较细,向后渐扁阔。
头节有4个吸盘。
节片可分未成熟、成熟及妊娠节片,成熟及妊娠节片中有发达的雌、雄生殖器官。
妊娠节片中含有数万粒受精卵。
妊娠节片每天由虫体末端逐节或逐段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每天排卵数可达几十万粒,此时受精卵已发育成六钩蚴,猪吞食了妊娠节片和虫卵,经猪胃、肠壁的血管、淋巴管带到全身各处。
在肌肉、脑、肝等器官发育成囊尾蚴,人误食了带有囊尾蚴的猪肉而感染,囊尾蚴囊壁被胃液消化,它的头节钻出来,附在人的小肠壁上,又发育为成虫。
•从我国流行病角度上讲,本病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及河南、内蒙。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传染途径主要是食入虫卵。
人群普遍易感。
发病机制和病理:• 1. 六钩蚴随血进入脑后,可分布在不同的部位,如脑膜、脑实质、脑室从而引起各种病理变化。
虫体存活时周围仅有少量的成纤维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程度轻。
虫体死亡后,可引起剧烈的炎症反应,可引起明显的神经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继而引起周围纤维增生。
• 2. 寄生于脑室的囊虫,以第四脑室多见,此类囊虫易形成活瓣,引起脑膜粘连增厚,而阻塞脑室孔,产生梗阻性脑积水,脑室扩大,晚期可导致脑萎缩、颅内压增高、脑疝,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
• 3. 寄生于蛛网膜下腔的囊虫多呈串状,又称葡萄状囊虫,极易破裂。
此类囊虫易引起蛛网膜炎,引起脑膜的增厚、粘连,从而导致脑脊液吸收障碍,产生交通性脑积水。
临床表现:本病进展缓慢,临床症状也几位多样,一般分为下列几种类型:•1 癫痫型:以反复发作的癫痫为特征,发生率高达80%。
脑囊虫病的症状
![脑囊虫病的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ca718b5eb84ae45c3b358c92.png)
脑囊虫病的症状文章目录*一、脑囊虫病的症状*二、脑囊虫病的并发症*三、脑囊虫病的饮食注意事项1. 脑囊虫病吃什么好2. 脑囊虫病不能吃什么脑囊虫病的症状脑囊虫病多见于青壮年。
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四型:1、癫痫型最多见。
发作类型常见的有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及其连续状态,部分性运动发作和复合性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等。
2、颅内压增高型主要表现有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视乳头水肿,可伴有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如出现偏瘫、偏盲、失语等局限性神经体征可称为类脑瘤型。
少数患者在当头位改变时突然出现剧烈眩晕、呕吐、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和意识障碍,称Brun综合征。
3、脑膜脑炎型系囊虫刺激脑膜和脑弥散性水肿所致。
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及发热,还常同时有精神障碍、瘫痪、失语、癫痫发作、共济失调和颅神经麻痹。
脑脊液白细胞数明显增加,且嗜酸性粒细胞占优势。
4、单纯型无神经系统症状,且无明显的皮肌囊虫结节,由于诊断方法的进步,(如CT等)而被发现。
脑囊虫病的并发症脑囊虫病可伴发癫痫,也可与眼部囊虫合并存在,伴有不同程度视力下降。
1、癫痫,多数为大发作。
2、精神症状:表现有淡漠、智力减退、定时和定向力丧失、精神错乱,兴奋或狂躁,严重者痴呆,不能自理生活。
3、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症状。
4、局部症状:如轻偏瘫、感觉异常及锥体束征阳性等。
5、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严重者昏迷。
6、局限性症状:第四脑室囊虫可出现强迫前倾头位,颈强直,当头部转动时,如囊虫突然阻塞脑脊液通路则引起急剧颅压增加而发生脑疝、死亡。
7、慢性脑膜炎症状:如头痛、呕吐及颈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
8、颅内压增高,由于炎症粘连或囊虫阻塞脑池,导致交通性脑积水,产生颅内高压症状。
9、颅神经损害,表现有视力减退、视野缺损、面瘫、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
脑囊虫病的饮食注意事项1、脑囊虫病吃什么好 1.1、宜吃高蛋白质的食物。
一例脑囊虫病的护理
![一例脑囊虫病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97afa8c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a6.png)
一例脑囊虫病的护理
脑囊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脑囊虫引起的疾病,它会影响人的大
脑和中枢神经系统。
这种疾病通常是通过食用被感染的食物或饮用
被感染的水而引起的。
一旦感染,脑囊虫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神经
系统损害甚至死亡。
因此,对于患有脑囊虫病的患者,护理是至关
重要的。
首先,对于脑囊虫病患者的护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医
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执行治疗方案,确保患者按
时服药和接受必要的治疗。
其次,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脑囊虫病可能
会导致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问题等症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记
录患者的症状变化并向医生报告。
在患者出现严重症状或并发症时,护理人员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脑囊虫病可能会给
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心理负担,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抱
怨和困惑,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总之,脑囊虫病的护理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的共同努力。
通过严格执行医生的治疗方案、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给予
患者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脑囊虫病的预防意识,避免食用未经煮熟的肉类和饮
用未经过滤的水,减少感染的风险。
一例脑囊虫病的诊治体会
![一例脑囊虫病的诊治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4d80b52852458fb770b562c.png)
性或 亚急 性起病 。另 外 ,脑 囊虫病 还可 引起 各种 中枢 神经系统 症状 ,包括 锥体 束征 、感 觉缺失 、语言 障碍 、不 自主运
■一 r 在姨 2 - - | J _ l _ 1 - 7
:
病例分
E - m a i l : w u w a n g q u n 回 J c y y 1 2 0 c o m c r l 责编 , / 吴 王群
疗 ,头 晕 间断 发 作 ,但 无进 行 性 加 重
尼龙 和甘露醇 ,患 者无明 显不适 ,遂 出
院 ,嘱继续 口服阿苯达唑治疗 。 脑囊 虫病 是 由猪 带绦 虫囊尾 蚴感 染 所致 的中枢 神经 系统 寄生 虫疾病 ,病情 复杂 ,诊断 困难 ,我 国 的发病 区域集 中 在华北 、东北 、西北 地 区,农村 多于城
分性 和全面性 发作 。有症 状的 脑囊虫病 患者 ,其 复 发性癫 痫 的发生 率为 8 0 %左 右 ,且 约半数 患 者病 灶 周围有 水肿和 强
化现 象。
囊虫 性脑 炎 也可 引起颅 内高压 ,表
现 为头痛 、呕 吐 、视物 模 糊等 ,是由大 量 活虫或 退化 囊虫 引起 的 炎症 反应 ,急
再给 予驱 虫治 疗 ,并在 术后予奥 卡 西平 抗癫 痫治 疗 ,故未 出现癫 痫症状 ,但 有
较 小 可 能 诊 断 :神 经 影 像 可 疑 病 物治疗时驱使囊虫移动阻塞脑室 .引起脑
灶 ;有 典型 表现如 癫痫 、局灶 性 神经损 积水的风险 ,同时避免炎症反应 发生 。
脑 积水 ,颅 内高压 导致视 乳头 水 肿等表
现 ,考 虑是 水肿和 炎症所 致 。驱 虫 治疗
害 、颅 内压增 高和 认知 能 力下降 等 。癫 痫 是许 多病例 主要 或唯 一的 临床 表现 , 但发热 不是 脑囊 虫病 的主要 表现 。脑 脊
囊虫病 病情说明指导书
![囊虫病 病情说明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7a1c1b12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5b.png)
囊虫病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囊虫病概述囊虫病(cysticercosis)又称囊尾蚴病、猪囊尾蚴病,是链状带绦虫(猪肉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于人体各组织所引起的疾病,为较常见的人畜共患病。
囊尾蚴可侵入人体各器官引起病变,其临床症状常因寄生部位及感染程度不同而异,其中以脑囊虫病最为严重,甚至危及生命,该病危害性极大。
英文名称:cysticercosis其它名称:囊尾蚴病、猪囊尾蚴病相关中医疾病:痰核、痫证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发病部位:其他,头部,眼,颅脑常见症状:癫痫、发热、呕吐、复视、痴呆、截瘫、感觉障碍、皮下结节主要病因:感染猪肉绦虫的幼虫(囊尾蚴)检查项目:脑脊液检查、粪便检查、CT、X 线、检眼镜、皮下结节活组织检查重要提醒:本病可经粪口传播,应注意保持自身及周围环境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临床分类: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脑囊虫病、皮下组织和肌肉的囊虫病、眼囊虫病。
二、囊虫病的发病特点三、囊虫病的病因病因总述:为感染猪肉绦虫的幼虫(囊尾蚴)所致。
幼虫可通过粪-口传播或由于呕吐等逆蠕动使幼虫妊娠节片或虫卵反流入胃而感染。
基本病因:1、链状带绦虫虫卵自粪便排出时已成熟,内含六钩蚴,外有厚壳,对外界抵抗力强。
人进食附有虫卵的蔬菜或瓜果后,六钩蚴在十二指肠内孵化,钻入肠壁,随后进入肠系膜小静脉及淋巴循环,进而被输送至全身,虫体逐渐长大,2个月后头节上出现小钩与吸盘,约10周左右囊尾蚴发育成熟。
2、六钩蚴侵入组织后每引起局部组织反应。
初期为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继则以浆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并有成纤维细胞增生。
随后幼虫为纤维被膜所包围而形成包囊。
其病理变化视囊虫寄生部位、数量和局部组织反应而不同。
3、幼虫寄生部位以脑、皮下组织、肌肉和眼部为多。
(1)六钩蚴可通过血流进入脑实质,大多寄生于大脑皮质邻近运动中枢。
脑囊虫病概述
![脑囊虫病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060d39bc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37.png)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 囊虫药物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脑 部囊虫数量较多、 病情严重的患者可 考虑手术治疗
囊虫性脑炎治疗: 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进行治疗
合并治疗:对于合 并其他并发症的患 者,需要进行合并 治疗
预后及复发预防
预后情况:大多数脑囊虫病 患者经过及时诊断和治疗, 预后较好
预防复发:坚持足量足程治 疗,控制病情发展,定期复 查,调整用药量,减少复发
中期症状
精神症状:表现为烦躁、亢奋、惊恐等 癫痫发作: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 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 脑组织损害: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下降等
晚期症状
癫痫:反复发作,严重时出现痉挛、抽搐 偏瘫:一侧肢体瘫痪,无法活动 失语:无法说话或说话不清晰 意识障碍:昏迷、嗜睡、反应迟钝等
脑实质型 脑室型 脑膜型 混合型
脑囊虫病的分类
脑囊虫病的病因
感染途径
食用生猪肉或猪肉制品 饮用被囊虫因
感染方式:摄入虫卵或幼虫 感染源:与囊虫病患者密切接触或使用患者用过的餐具等 囊虫病的传播途径:经口感染为主,其次为皮肤感染和呼吸道吸入感染 囊虫病的感染源:猪、猫、狗等动物以及人的粪便中可含有虫卵或幼虫
脑囊虫病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和 水源管理,注意个人卫生和 饮食卫生
保护易感人群:加强宣传教 育,提高公众对脑囊虫病的
认识和防范意识
预防和控制传染源:及时诊 断和治疗患者及带虫者
疫苗接种:针对高危人群进 行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
控制措施
预防措施:加强 卫生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脑囊 虫病的认识和防 范意识。
感染猪带绦虫患者
易感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者
囊虫病的症状
![囊虫病的症状](https://img.taocdn.com/s3/m/112fbde97f1922791688e860.png)
囊虫病的症状文章目录*一、囊虫病的症状*二、囊虫病的并发症*三、囊虫病的饮食注意事项1. 囊虫病吃什么好2. 囊虫病不能吃什么囊虫病的症状1、脑囊虫病1.1、脑膜脑炎型由一次大量感染后引起弥漫性脑水肿,反应性炎症变化等。
临床表现有精神异常、全身性癫痫、瘫痪、失语、感觉障碍、脑膜刺激征、共济失调和昏迷等症状,不能以脑的局灶损害解释。
1.2、癫痫型发作形式有大发作、小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或局限发作等。
同一患者可具有二种以上的发作形式,且极易转换。
多样性和易转换性为本型囊虫病的特点。
1.3、脑瘤型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癫痫、强迫头位、瘫痪和感觉障碍等。
1.4、脊髓型囊虫侵入椎管,产生脊髓压迫征,如病变水平以下的运动、感觉和大小便障碍等。
2、皮下组织及肌肉囊虫病患者常有皮下或肌肉内囊虫结节,分布于头和躯干,四肢较少,结节呈圆或椭圆形,直径0.5~1.5cm,坚实,可在皮下或肌肉中自由推动,无压痛。
结节可陆续出现或自行消失。
3、眼囊虫病早期感到眼前有椭圆形黑影飘动和伸缩变形、蠕动的阴影。
晚期由于眼内组织受到干扰和炎症形成,视力可显着下降甚至失明。
囊虫病的并发症1、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感染轻时可无症状,寄生数量多时,可自觉肌肉酸痛无力,发胀,麻木或呈假性肌胎大症等。
2、脑囊尾蚴病: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精神症状是脑囊尾蚴病的三大主要症状,神经疾患和脑血流障碍症状如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及精神症状,其他可有头痛头晕,呕吐,神志不清,失语,肢麻,局部抽搐,听力障碍,精神障碍,痴呆,偏瘫和失明等,也常并发基底部动脉炎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
3、眼囊尾蚴病:症状轻者表现为视力障碍,常可见虫体蠕动,重者可失明,有时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神经萎缩等,囊尾蚴死亡时,可造成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视神经萎缩,并发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等终致眼球萎缩而失明。
囊虫病的饮食注意事项1、囊虫病吃什么好饮食适宜:1.1、宜吃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食物。
脑囊虫病讲课PPT课件
![脑囊虫病讲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e58d5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3.png)
Part Five
预防控制:加强卫 生宣传教育,提高 公众对脑囊虫病的 认识和预防意识。
切断传播途径:加 强粪便和水源管理, 防止人畜共患病的 传播。
疫苗接种:鼓励易 感人群接种脑囊虫 病疫苗,提高自身 免疫力。
定期监测:对易感 人群进行定期监测 ,及时发现并治疗 感染者。
预防措施: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 高公众对脑囊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意 识。
手术适应症:药物治疗无效或 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
手术方式:开颅手术或立体定 向手术
手术效果:清除病灶,缓解症 状,提高生活质量
注意事项:手术风险存在,需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时机
药物治疗:使用 抗寄生虫药物进 行治疗,如吡喹 酮、阿苯达唑等。
手术治疗:对于 药物治疗无效或 病情严重的患者, 可考虑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脑囊虫 病的临床表现复杂 多样,包括头痛、 恶心、呕吐、癫痫、 偏瘫等。
影像学检查:通过 CT或MRI检查, 可以发现脑实质或 脑室内的囊虫病灶。
免疫学检查:通过 检测患者血清或脑 脊液中的囊虫抗体, 有助于诊断脑囊虫 病。
病理学检查:对于 高度怀疑脑囊虫病 的患者,通过病理 学检查可以确诊。
放射治疗:使用 放射线对病灶进 行照射,杀死寄 生虫。
介入治疗:通过 导管将药物直接 注入到病灶部位, 提高药物治疗效 果。
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不要擅自更改治疗方案。
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 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异 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保持积极的心态,增强战胜疾 病的信心。
Part Six
癫痫:脑囊虫病可引起癫痫发作 颅内压增高:脑囊虫病可导致颅内压增高,引起头痛、呕吐等症状 脑膜炎:脑囊虫病可并发脑膜炎,引起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 脑积水:脑囊虫病可引起脑积水,导致颅内压增高和脑功能障碍
脑囊虫病磁共振影像表现
![脑囊虫病磁共振影像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e644312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e9.png)
2019
避免食用生肉或未煮熟的肉类
01
2020
避免饮用生水或未煮沸的水
02
2021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
03
2022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脑囊虫病
04
谢谢
03
脑室、脑池、蛛网膜下腔可见多发小圆形或椭圆形病灶,边缘清晰
04
脑膜、脑实质、脑室、脑池、蛛网膜下腔均可见多发小圆形或椭圆形病灶,边缘清晰,周围可见水肿带,增强扫描可见强化程度不一
脑囊虫病的影像学诊断
脑囊虫病在磁共振成像(MRI)上表现为高信号病变
病变多位于脑实质内,也可见于脑室、脑膜和脊髓
病变形态多样,可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脑囊虫病磁共振影像表现
演讲人
01.
脑囊虫病概述
02.
03.
目录
磁共振影像表现
脑囊虫病的治疗
脑囊虫病的定义
脑囊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脑囊虫病可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发作、头痛等症状。
脑囊虫病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
寄生虫通常为猪带绦虫,其幼虫(囊尾蚴)进入人体并迁移至大脑,形成囊肿。
脑囊虫病的病因
03
接触性:接触被寄生虫污染的物品,如土壤、衣物等
02
水源性:饮用被寄生虫污染的水源
01
食源性:食用被寄生虫污染的食物,如猪肉、牛肉等
04
虫媒传播: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寄生虫
脑囊虫病的症状
头痛:常见症状,可能与脑压升高有关
癫痫:可能出现癫痫发作,与脑囊虫病灶位置有关
02
精神症状:可能出现精神异常,如幻觉、妄想等
脑囊虫病科普讲座PPT课件
![脑囊虫病科普讲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c68661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8.png)
脑囊虫病的症状
潜伏期
潜伏期可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症状可能在感染后 很久才出现。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脑囊虫病的症状
并发症
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脑水肿、脑膜炎等严重 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需紧急处理。
如何预防脑囊虫病?
如何预防脑囊虫病?
饮食卫生
脑囊虫病的未来展望
公众参与
鼓励公众参与健康教育和防疫活动,形成全社会 共同防控的局面。
每个人的参与都能有效降低传播风险。
谢谢观看
脑囊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脑囊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和血清学检测进 行诊断。
医生会根据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脑囊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治疗方案
治疗通常包括抗寄生虫药物和抗炎药物。 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住院治疗,甚至手术干预。
脑囊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随访与监测
治疗后需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和可能的复发 。
病因
感染主要通过食用未煮熟的猪肉、接触受污染的 水源或土壤传播。
人类是该病的终宿主,囊虫在人体内可引起严重 的健康问题。
什么是脑囊虫病?
流行病学
脑囊虫病在发展中国家更为常见,尤其是卫生条 件较差的地区。
随着全球化和人畜共患病的传播,发达国家也有 病例报告。
脑囊虫病的症状
脑囊虫病的症状
常见症状
症状包括头痛、癫痫发作、呕吐、视觉或认知障 碍。
脑囊虫病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脑囊虫病? 2. 脑囊虫病的症状 3. 如何预防脑囊虫病? 4. 脑囊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5. 脑囊虫病的未来展望
脑囊虫病科普讲座PPT课件
![脑囊虫病科普讲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59d76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32.png)
What is 脑囊虫病?
感染途径
人体通过摄入被感染的食物或水源,或者接触感 染囊虫的物体而感染脑囊虫病。
W的早期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等。 随着疾病的进展,还可能出现癫痫、认知障碍等 严重症状。
How to prevent 脑囊虫病?
How to prevent 脑囊虫病?
Where to get more information?
专业医生
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治疗,以获得准确的诊断 和有效的治疗。
Where to get more information?
可靠网站
访问可靠的医学和卫生网站,了解脑囊虫病的病 因、症状、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谢谢观看
When to seek medical help?
高风险人群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曾经接触过感染物品或居住 在脑囊虫病流行地区的人,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
Where to get more information?
Where to get more information?
卫生部门
可以咨询当地卫生部门或医疗机构,获取关于脑 囊虫病的更多信息。
脑囊虫病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What is 脑囊虫病? 2. How to prevent 脑囊虫病? 3. When to seek medical help? 4. Where to get more information?
What is 脑囊虫病?
What is 脑囊虫病?
定义
脑囊虫病是由寄生在人脑中的囊虫引起的一种疾 病。囊虫在人体内生长并繁殖,导致脑组织受损 。
食品安全
确保食物和饮水的卫生安全,尤其是避免食用未 经充分加热处理的肉类和水产品。
脑囊虫病护理业务学习PPT课件
![脑囊虫病护理业务学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41a51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4.png)
脑囊虫病的护理
脑囊虫病的护理 日常护理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
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确保按时服药。
脑囊虫病的护理 饮食管理
提供均衡饮食,避免生食和未熟肉类。
加强饮食卫生教育,防止二次感染。
脑囊虫病的护理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心理辅导。
患者可能表现出头痛、位和数量而异。
脑囊虫病的症状与诊断
诊断方式
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和实验室 检查进行确诊。
及时诊断对于控制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至关 重要。
脑囊虫病的症状与诊断 差异诊断
需要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进行鉴别,如 脑肿瘤、结核等。
脑囊虫病护理业务学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脑囊虫病? 2. 脑囊虫病的症状与诊断 3. 脑囊虫病的治疗 4. 脑囊虫病的护理 5. 脑囊虫病的预防
什么是脑囊虫病?
什么是脑囊虫病?
定义
脑囊虫病是由囊虫寄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一 种疾病。
主要由猪囊虫(Taenia solium)感染引起,造成 脑部感染,可能导致癫痫、头痛等症状。
什么是脑囊虫病? 传播途径
囊虫病主要通过食用未煮熟的猪肉或接触感染源 传播。
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食品安全措施可以有效预防。
什么是脑囊虫病?
高风险人群
低卫生条件地区的居民及食用生猪肉的习惯人群 更易感染。
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脑囊虫病的发病率较 高。
脑囊虫病的症状与诊断
脑囊虫病的症状与诊断 常见症状
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及时处理潜在病例。
谢谢观看
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增强其信心和勇气 。
脑猪囊尾蚴病(脑囊虫病)
![脑猪囊尾蚴病(脑囊虫病)](https://img.taocdn.com/s3/m/a642185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1.png)
脑猪囊尾蚴病(脑囊虫病)简介脑猪囊尾蚴病,又称为脑囊虫病,是由猪囊尾蚴寄生在人体大脑或中枢神经系统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主要危害人和猪类,是人畜共患病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脑猪囊尾蚴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内容。
病因脑猪囊尾蚴病的病因主要是由猪囊尾蚴(学名:Taenia solium)的幼体寄生在人体大脑或中枢神经系统内引起。
这种蚴虫是一种带有囊尾的条形绦虫,成虫寄生在猪的小肠内。
感染该病主要是通过食用感染了猪囊尾蚴的生猪肉或饮用被感染囊尾蚴卵囊污染的水源。
症状患有脑猪囊尾蚴病的患者常常表现出以下症状: - 头痛 - 癫痫发作 - 精神障碍 - 视力障碍 - 行为异常 - 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诊断脑猪囊尾蚴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其中,影像学检查如CT和MRI可以显示病变部位及大小,有助于作出诊断。
实验室检查则包括血清学检查和脑脊液检查,以确定囊尾蚴感染。
治疗治疗脑猪囊尾蚴病的主要手段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通常采用抗寄生虫药物进行治疗,如阿苯达唑(Albendazole)等。
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进行手术切除脑内寄生的囊尾蚴。
预防预防脑猪囊尾蚴病的关键措施包括: - 避免食用未煮熟的猪肉或含有囊尾蚴的猪肉制品 - 饮用安全可靠的水源 - 做好个人卫生,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 加强家畜防疫,避免家畜感染囊尾蚴结语脑猪囊尾蚴病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的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在预防和治疗方面,提高公众对脑猪囊尾蚴病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对于控制和预防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让更多人认识到脑猪囊尾蚴病的危害性,从而加强预防意识和健康保护意识。
脑囊虫病19床病例详细分析—康复科资料
![脑囊虫病19床病例详细分析—康复科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00aad3e336c1eb91a375df0.png)
辅助检查
免疫学:人体感染尾蚴后可产生抗体,最长可达10年之 久。对囊虫的诊断有肯定的价值,敏感性、特异性均 较高。包括:酶联免疫法(ELISA)间接血凝集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等。
辅助检查
CSF细胞学 :对寄生虫感染早期诊断有疗效观察有一定 意义;白细胞可轻度增高,10-100*106/L,淋巴细胞 为主,嗜酸性粒细胞可升高,蛋白定量正常或轻度增 高,糖正常或降低,氯化物正常。
(2)急性变态反应:一次大剂量杀虫的早期引起严重的变 态反应,甚至脑疝死亡。须采用脱敏疗法。
(3)发热:退热剂。 (4)癫痫:抗癫痫药,如为癫痫型,须投药前加抗癫痫药,
控制发作后再投药。
手术治疗
适应于驱虫治疗无效,或不宜行药物驱虫治疗的患者。 常用术式:
颞肌下减压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 囊虫摘除术
预后
外源性感染是主要的感染方式。
感染方式
人误食虫卵后,在十二指肠内经消化液的作用, 24-72小时虫卵壳破坏,六钩蚴孵出,钻入肠壁后, 随血液循环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六钩蚴经过10周 发育成囊尾蚴。最后寄生在脑实质、脑室、蛛网 膜下腔或脊髓形成囊肿。
病理改变
存活期
从囊尾蚴到达寄生部位到死亡为止。宿主对异体组织 反应性进行包饶,形成一层膜。产生轻度免疫反应, 宿主不表现出特殊的反应。此间囊尾蚴的壁较薄,囊 液透明,囊尾蚴可在囊壁中活动。存活期患者可无临 床症状和体征,如虫体多或在特殊部位,可出现癫痫 和高颅压等症状。
单个脑囊虫多呈卵圆形、乳白色半透明、约黄豆 粒大小,有一个由囊壁向内翻的圆形头节。
寄生在脑内的囊虫大小、数目相差很多,一般有 米粒至豌豆大小,偶有乒乓球大,可以是一个或 多个,甚至达数百至上千个。
脑囊虫病的影像学诊断
![脑囊虫病的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b2d71238312b3169a451a46d.png)
CT平扫(A-C)示双侧大脑半球多发散在小圆形低密度影,其 内可见小结节状高密度,为囊虫头节(箭头所指),无占位效 应,周围脑组织无水肿。
CT平扫(A、B) 左侧额叶皮层下 见类圆形低密度 影,幕上半球散 在小点、片状钙 化影;CT增强扫 描(C、D)无明 显强化
MR影像学表现:
MRI能更好的显示各种类型的 脑囊虫改变,更清楚的显示囊虫壁及头 节。
囊虫存活期:囊性病灶,内见 偏心性等T1、短T2信号头节,增强后囊 壁和头节强化,周围无水肿。
脑部MRI扫描(轴位T2加权像) 显示出处于两个不同分期的病变。首 先,包囊内可以见到单纯的液体,此 为泡状期(黑色箭头所指)。影像也 显示此患者有混合类型的结节肉芽肿 期病灶,表现为高信号的液体,内含 钙化的头节,为低信号(白色箭头所 指)。
二、胶状期(变性死亡期)
当包囊
破溃后,包
囊中的液体
变为蛋白性,
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等。
2.颅内压增高型
•
主要表现有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视乳头水肿,
可伴有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如出现偏瘫、偏盲 、失语等局限性神经体征亦可称为类脑瘤型。少数患者在 当头位改变时突然出现剧烈眩晕、呕吐、呼吸循环功能障 碍和意识障碍,称Brun综合征。
3.脑膜脑炎型
•
系囊虫刺激脑膜和脑弥散性水肿所致。主要表现为
、水肿和血管周围单个核细胞浸润。后期囊壁
增厚,虫体死亡液化,囊液混浊,囊周呈慢性
炎性改变,囊液吸收后,囊变小或为脑胶质组
织所取代而形成纤维结节或钙化。脑室内的囊
脑囊虫 病
![脑囊虫 病](https://img.taocdn.com/s3/m/52eb98c9941ea76e58fa0446.png)
感染途径
自体外感染:体内有成虫寄生,误食自己排出 的虫卵。
自体内感染:体内有成虫寄生,恶心、呕吐 妊 娠节片或虫卵反流入胃而再次感染。
异体感染:非绦虫患者误食绦虫卵或妊娠节片。 虫卵进入十二指肠内----孵化溢出六钩蚴----血液
脑囊虫病确诊标准
1、有便绦虫史和食米猪肉史。 2、有局灶或弥散性脑部损害症状和体征并排
除了其他病因所造成的脑组织损害。 3、 CSF囊虫免疫学检验阳性。 4、颅脑CT或MRI检查显示有典型囊虫寄生改
变。
鉴别诊断
其他原因所致症状性癫痫 脑肿瘤 脑脓肿 脑膜炎
治疗
临床表现
猪囊尾蚴病 (幼虫)
皮下及肌肉 囊尾蚴病
脑囊尾蚴病
眼囊尾蚴病
囊尾蚴引起脑病变的发病机理主要有:
囊尾蚴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和破坏; 作为异种蛋白引起脑组织变态反应与炎症; 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引起颅内压增高。
脑囊尾蚴病临床表现(按部位)
1.脑实质型:皮质——全身性和部分性痫性发 作,可出现偏瘫、感觉缺失、偏盲和失语;小 脑——共济失调;血管受损——卒中;额、颞 叶——精神症状及智能障碍。罕见情况是在感 染初期发生急性弥漫性脑炎,引起意识障碍甚 至昏迷。
预防
治疗患者 加强粪便管理 改进养猪方法 严格肉类检查 加强卫生宣传
谢谢聆听!
循环----分布全身并发育成囊尾蚴
病理
广泛型:在脑实质内有大小不等的囊虫结节广 泛分布。
孤立型:在脑室内(以第四脑室为最常见)有 孤立性囊虫囊肿,常致梗阻性脑积水。
葡萄串状囊肿:连结成串,在脑底部、脑膜、 蛛网膜下腔。可见显著的炎性反应与脑膜增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
此外还可表现为进行性加剧的神经异常及智力减退,晚期可表现为痴呆,
与囊虫引起广泛脑组织破坏和脑皮质萎缩相关。认知功能下降发生占5 %。 当囊尾蚴的幼虫同时大量进入血液时可出现发热、荨麻疹及全身不适。 查体可有皮下结节,质硬、可移动、无明显压痛。
实验室检查
免疫相关检查:囊虫抗体测定常用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血清敏感性85-87%、特异性90-100%,脑脊液敏感性50%、特异性65%。 但是钙化型和单个病灶的患者阳性率很低。 假阳性:肠道绦虫病、肌肉囊虫病,但无神经囊虫病;患有牛肉绦虫病 或其他细菌感染所致交叉免疫反应。
流行病学
病原体:猪肉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囊虫病(中间宿主猪)-猪肉绦虫
的成虫 -肠绦虫病(终宿主人)。
传染源:绦虫病患者。 传播途径:外源性异体感染、外源性自身感染、内在自身感染。 发病率:普通人群2-4%,神经囊虫病占囊虫病60-80% 易发病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农村多于城市。
CT 或 MRI 检查发现脑实质(多位于皮质 - 皮质 下交界区、基底节,少见于脑干、小脑和脊髓)、 蛛网膜下腔、脑室内发现带有头节的囊性病灶。 此时,要警惕某些肿瘤的瘤细胞也可形成类似于 头节的病灶,一定要根据病灶的性质加以区分, 以免误诊。典型的有头节的囊性病灶见图 3
Neuroimaging criteria
Diagnostic criteria
Absolute criteria(绝对标准) Neuroimaging criteria( 神经影像学标准) Clinical/exposure criteria(临床 / 暴露标准)
Absolute criteria
绝对标准
Histological demonstration of the parasial cord lesion. Visualization of subretinal cysticercus. Conclusive demonstration of a scolex within a cystic lesion on neuroimaging studies.
脑囊虫病的发病高峰在20一30岁,男女均可发病。单一结节型多见于30
岁以下的患者,蛛网膜下腔型多见于老年人。而妇女和儿童脑囊虫病所 引起的相关炎症多较严重。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样,与囊虫寄生的部位、数目、大小以及囊虫所处的生长期
有关,活囊虫时期可无任何症状,只有当囊虫进入蜕变期才出现头痛、 癫痫等症状。 发病机理:囊尾蚴对周围脑组织压迫和破坏,作为异种蛋白引起脑组织 变态反应与炎症、囊尾蚴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引起颅内压增高。 病理分期:亚临床期、活动期、脱变死亡期、钙化期、混合期。 病变部位:脑实质型、脑室型、脑池蛛网膜下腔型。 癫痫发作、颅内高压、局灶性神经症状。
神经影像学标准
Major neuroimaging criteria;(主要标准)
Cystic lesions without a discernible scolex. Enhancing lesions. Multilobulated cystic lesions in the subarachnoid space. Typical parenchymal brain calcifications.
假阴性:免疫状态差异、囊虫数目时期感染部位、虫体外表宿主的免疫
球蛋白。 其他检查如血常规嗜酸粒细胞增多、脑脊液单核细胞增多、蛋白增高等 均无特异性。
影像学表现
囊虫的生长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不同时期的影像学表现也有不同。
早期含活虫的囊呈无水肿无强化的小圆形,内有头 节的不对称的结节,
Neuroimaging criteria
Confirmative neuroimaging criteria(确认标准):
Resolution of cystic lesions after cysticidal drug therapy. (抗囊虫药物治疗后囊性病灶吸收) Spontaneous resolution of single small enhancing lesions. (单个增强病灶的自发吸收) Migration of ventricular cysts documented on sequential neuroimaging studies.(囊性病灶在脑室内移位) Minor neuroimaging criteria(次要标准): Obstructive hydrocephalus (symmetric or asymmetric) or abnormal enhancement of basal leptomeninges.
大脑或脊髓病变部位发现囊虫,包括螺旋管、顶突、吸盘和钩、或寄生膜, 可确诊脑囊虫病。当然,活检也有意外发生,如取材部位不佳、囊虫进入钙 化期等,此时,发现所谓的钙化小体,也有助于识别寄生虫。 图1 脑或脊髓病变组织活检发现 囊虫(大箭头所指为囊虫的特征 性顶突;小箭头所指为囊虫寄生 膜)
图2 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下囊虫,可确诊脑囊虫 病,因为视网膜被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但不包括眼前房囊虫病。
(梗阻性脑积水或颅底软脑膜异常强化)
Clinical/exposure criteria 临床/暴露标准
Major clinical/exposure(主要标准):
Detection of specific anticysticercal antibodies or cysticercal antigens by well standardized immunodiagnostic tests.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出囊虫抗体或囊虫抗原) Cysticercosis outside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囊虫病) Evidence of a household contact with T. solium infection. (家庭成员感染囊虫)
又称洞-点征; 当囊虫退化成胶样囊肿时,表现为边界模糊,周围水肿有环形强化或结 节状囊肿,磁共振扩 散加权成像(DWI)可见到囊肿内的头节,CT和MRI 常规序列 极少见到; 囊虫到颗粒状阶段,内部不存在液体, 呈结节状改 变,周围围绕高信号改变, 往往是胶质细胞增生的结果;
影像学表现
钙化型 脑囊虫病CT表现为高密度结节,无周围水肿,MRI检查不如 CT
Degrees of diagnostic certainty
Probable diagnosis(可能诊断标准):
One major neuroimaging criteria plus any two clinical/exposure criteria. 一条主要神经影像学标准+任何两条临床/暴露标准 One minor neuroimaging criteria plus at least one major clinical/exposure criteria. 一条次要神经影像学标准+至少一条主要临床/暴露标准
Degrees of diagnostic certainty 脑囊虫的诊断标准
Definitive diagnosis(确定诊断标准):
One absolute criterion.(一条绝对标准) Two major neuroimaging criteria plus any clinical/exposure criteria. 两条主要神经影像学标准+任何临床/暴露标准 One major and one confirmative neuroimaging criteria plus any clinical /exposure criteria. 一条主要神经影像学标准+一条确认神经影像学标准+任何临床/暴露标准 One major neuroimaging criteria plus two clinical/exposure criteria (including at least one major clinical/exposure criterion), together with the exclusion of other pathologies producing similar neuroimaging. 一条主要神经影像学标准+两条临床/暴露标准(至少一条主要临床/暴露标 准),但需排除有相似的影像学改变的其他疾病
脑转移瘤:一般可以找到原发灶(如肺癌等),
病灶周围常见到大面积不规则形水肿,水肿与病灶大
小不成比例,病灶常位于皮髓质交界区,以幕上多见, 增强扫描也出现环状强化,但很少出现一个完整的环, 且环不规则、厚薄不均。 脑脓肿:一般有典型的发热病史,可以找到感染源,
如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脑外伤、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
敏感。 在外侧裂和基底池的囊虫可以形成较大的囊肿,呈 分叶状,也称葡萄状。 如果同时存在蛛网膜炎,CT或MRI可表 现为相应部位的脑膜异常强化; MRI的Flair相可以清晰地 显示脑室及脑池内的囊虫,而囊虫和脑脊液的
CT值相当此时CT检查较难发现,但CT可以诊断脑积水和脑室扩大。
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
癫痫发作:脑囊虫病最主要临床症状,有的甚至是唯一症状。Carabin
等人总结发现在有症状的脑囊虫病患者中,复发性癫痫的发生率在 80% 左右,单一病灶治疗后6—12个月癫痫复发率为 13%一48%。机制尚不 明确,可能与局部炎症反应和胶质增生有关。 脑囊虫病患者癫痫发作形式多种多样,这与在脑内多部位寄生有关。最 最常见部位是大脑皮层和脑白质交界处,以顶叶片、颞叶、枕叶多部分 性发作为主,在颞叶者以复杂部分发作为主。 癫痫发作的多样性和易变性是脑囊虫病癫痫发作的特异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