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上化学 第五单元 课题1 第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优质课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一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

我们知道教学理念是教学设计的指挥棒,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所以我先谈一谈我的教学理念。其实在学习新课程后,新课程所体现出的三大课堂教学理念“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一直以来都指引着我的教学。生活性——体现了对学生的现实关怀,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发展性——体现了对学生的未来关怀,让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生命性——体现了对学生的终极关怀,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才会使知识变得鲜活,使课堂焕发活力。今天我的说课也将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课题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关于化学反应主要是从定性的角度来分析的。本节课是学生从定性角度向定量的角度去过渡的第一站。同时,他又为后续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做铺垫。所以,本节课在整本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鉴于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运用

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

实践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参与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二.学情分析:

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有机联系,不可分割。而为了达到这样一种目标,就必须要做到“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那么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是怎样一种情况呢?

(1)知识状况:学生已经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基础知识,并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2)能力状况: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但对探究实验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心里状况:学生对于化学实验,在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好奇和兴奋的状态,往往渴望动手进行实验探究,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

三.教法分析:

古人曾指出“事必有法,然后可成”,这就是说,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方法的问题,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造就一种趋向和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探究式教学”。整个的课堂以实验探究为核心,通过“激疑—探究—形成”这条教学思路,以及五个教学环节,最终让学生自主

形成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到底这个定律是如何形成在学生脑中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我的课堂!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堂之初,我会给我的学生放一段关于狄仁杰断案的视频。在这段视频中,狄仁杰遇到了两个困惑的问题:1.为什么蜡烛燃烧后质量会变小了呢?

2.为什么铁刀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呢?通过这样一则小故事,将学生的思绪带进我们的课堂。让学生思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的总质量有没有什么变化呢?对这个问题,学生出现了分歧,引发了思维冲突。这样,我以身边的实例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更是为下一实验探究环节提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顺利进入实验探究阶段。

(二)合作探究,解决课题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实

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接下来我将带领学生一同走进实验探究环节,让学生亲自通过实验探究来论证自己的猜想。在探究前我需要向学生再次明确探究内容,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让学生心中有目标。整个探究环节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史,第二部分教师演示探究实验,第三部分是学生亲自实践阶段,而之所以这样安排,一是通过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史,使学生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二是考虑到学生探究实验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对整个实验的过程还不熟悉,需要在动手前先向老师学习。

首先,我们看第一部分:我向学生介绍的对化学反应定量研究作出贡献的第一位科学家是—波义尔,他认为化学反应后质量增加了,另一位科学家是拉瓦锡,他用较精确的实验法测得反应后质量不变。通过化学史料的矛盾再次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也再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第二部分是教师的演示实验,我准备的演示实验是红磷的燃烧。在做实验之前,强调观察的角度,主要是实验现象以及天平的平衡状态。这样学生观察我的演示实验,不仅学习了探究过程,而且使质量守恒思想在学生脑中初步形成。接下来是学生的探究实验。我为学生准备的探究实验共有两组,分别是“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情况分别指导学生实验,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一个比一个做的认真,一个比一个做的细致,实验完毕后,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的结果,结果发现“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这个实验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教师就要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后质量减小?学生很快就有了结果,老师鼓励学生设计改进实验装置,将课堂向培养创新能力的高度自然延伸。学生对以下两个改进装置比较满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