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办学启示

合集下载

新加坡职业教育模式启示

新加坡职业教育模式启示

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地方。文章分析了 新家 坡高职 教育模式的 特点 和我国 现阶 段高职 教育中 存在的普遍性问
题, 并 依 据 新 加 坡 的 高职 教 育特 点 , 对 我 国 的职 业教 育 在 某些 方 面 的 改进 提 出 了一 些 适合 我 国 国情 和 职 业 教
育 现状 的 方 法 和措 施 。
南洋理工学院教学普遍采用双轨制模式 ,大三 时将 学生分 为 A、 B两组 ,第一学期 A组先上方 向性 强化课程 , B组 中一半
这 已成为学生加速 了解项 目, 快速获得项 目经验 的有效途径 。 同
是校企长期合作成 为可 能。
我 国 高 职 教 育 中存 在 的 问题
时也促进 了跨学科 的合作 和各部 门间的知识 和经验分享 。A E S
系统极大地拓 宽学 生视 野 , 增进项 目合作可能 , 实现了共 赢。
3 . 无 界 合作 — — 促 进 各 专 业 共 荣
我 国职业 教育虽然起步较 晚 , 但是 自“ 十一五 ” 规划 纲要实
施以来 , 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关注下 , 在各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 的 大力推动下 , 我 国职业教育体系不 断完 善 , 办 学模 式不断创新 ,
进入 了快速发展 阶段 。至 2 0 1 0年 , 全 国职业 院校 在校生 已达
么政策性障碍 。 他们认为学校接收一个企业人作为教师 , 实质是
给学校添加 了一座和企业合作 的桥梁 。 同样 , 教 师从学校跳槽到 企业 , 也会给学校 和企业合作开辟一条新道路 。 很多校企愿意把 项 目交给南洋理工学院的原 因是他们非常 了解 曾经 的同事或者 合作者 的能力和实力 ,学校 中拥有这样高水平 的项 目制作 团队

新加坡职业教育的两个特点与启示

新加坡职业教育的两个特点与启示
吕立 刚1 王 玉银
( 1 宜 兴 市 中 等 专业 学 校 ; 2 宜 兴 市 和桥 中等 专 业 学 校 , 江苏 宜兴 摘 要 :文 章 通 过 分 析 新 加 坡 职 业 教 育 体 系 , 其 与 经 济 2 1 4 2 1 1 )
职 业教 育 则 是 将 配 合 企 业 需 求 , 培 养人 力 资 源 , 为 经 济发 展 提 供 重要 保 障 作 为 办 学 宗 旨。 通 过4 O 多 年 的改 革 发 展 , 新 加坡 政 府、 企业、 职 业 院 校 三 者 之 间 已建 立 了 一 种 相 互 支 持 、 相 互 促 进、 互 惠 共 赢 的 亲密 关 系 。 如今 . 新 加坡 职 业教 育提 出了“ 以明天 的技 术 . 培 训 今
重要启示 。 新 加 坡 的职 业 教 育体 系 新 加 坡 的职 业 教 育 对 象 分 为 三类 : 一类是职前教育 , 招 收 的学 生 年 龄 1 3 ~ l 8 岁: 另 一类 是在 职 培 训 . 招生对象年龄1 9 ~ 6 2 岁: 还 有 一类 是 失 业 培 训 , 招 生 对 象 年 龄也 是 1 9 6 2 岁。 新 加坡
教 育 都 配 合 经 济 战 略 目标 的 调 整 变 化 核 心 理 念 。 有 效 开 展 多 层 次 的职 业 教 育 和技 能 培 训 , 让 劳动 者的知识 、 技 能 更 新 与世 界科学技 术进展 同步 , 以 适 应 经 济 发 展 的需 要 。 ( 详 见
表1 )
表1 新 加坡 职 业 教 育 与 经 济 发展 关 系表
天 的人才 , 为未来 服务 ” 的 目标 , 旨在 使 职 业 教 育 不 是 消 极 地等待 经济发 展的召唤 , 而 是 以一 种 超 前 的 眼光 。 针 对 未 来 的技 术 发 展 , 尽可 能组织超 前性 的专业 培训 , 从 而 能 够 主 动 地 为 产 业 结 构 提 升 和 国 民经 济 水 平 提 高 提 供 重 要 的 人 力 资 源保 障。 ( 一) 职 业教 育与 国 家经 济发 展 紧 密配 合 。 新 加 坡 职 业 教 育 发 展 的 历 程 , 就 是 不 断 适 应 国 家 经 济 工 业 化 和 现 代 化 发 展 要 求 的 历 程 .职 业 教 育 理 念 紧 随 经 济 发 展 形 成 转 变 。真 正 做 到 了 与 时 俱 进 。 新 加 坡 1 9 6 5 年 独 立 后 , 大约 每1 0 年就进 行一 次经 济战 略调 整 , 每次 调整 , 职 业

新加坡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启示

新加坡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启示

新加坡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启示[摘要]职业教育是新加坡教育的主体,也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新加坡职业教育理念新颖,突出创新性和实践性,其课程设置注重适用性,校本教材针对性强,在校内建立“教学工厂”,专任教师资质要求高,教学方法强调“以人为本”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对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新加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作者简介]杨绪光(1974- ),男,江苏丰县人,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与研究。

(江苏淮安 223003)[中图分类号]g7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104-02新加坡经济发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目前,新加坡是世界上职业教育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

当今,职业教育不仅成了新加坡教育的主体,也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新加坡职业院校的教学理念新颖,教学条件优越,其教学设备往往比企业的设备还要先进,保证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熟练掌握最先进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方法。

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进入企业并指导企业的生产活动,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新加坡职业教育的许多办学理念很值得我们学习、参考和借鉴。

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特色及对我国旅游管理专业高职教育的启示。

一、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注重适用性新加坡职业教育兴起早,发展比较成熟。

其课程设置注重适用性,不专门安排体育课程、文化课程和政治课程的学习,这个举措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参与实践锻炼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时间。

教学内容围绕行业实际需要和职业资格证书进行选择和设计,尤其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团队协作,这些教学理念对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选取、实践教学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我国的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教育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普通高校的专、本科形式计划和安排课程教学的。

新加坡教育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教育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教育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作者:金新林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18年第24期摘要:新加坡教育得以持续发展,除了其有着丰富的教育内涵,还在于其立足现实进行有益探索。

文章通过分析新加坡教育发展经验,提出对我国教育发展现状的启示与思考。

关键词:新加坡;教育发展;启示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呼声日益强烈,教育改革的成败关系我国能否从教育大国跨入教育强国。

新加坡是亚洲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了解分析新加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对我国教育发展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新加坡教育特点新加坡教育以融入东西方教育为切入点,以前总理吴作栋于1997年7月提出的“思考型学校、学习型国家”(TSLN)为着力点。

其中,“思考型学校”注重人才培养,以学生独立的开放性思维为培养重点;“学习型国家”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以适应互联网时代和全球一体化的要求。

可以看出,新加坡教育非常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新加坡提出的以“自我评估和分析”为核心的学校卓越模式是促进学校卓越发展的一个管理模式[1]。

在该模式下,学校被赋予更多灵活性和自治权,可以自行决定和规划自身的发展方案。

自我评估要求学校在发展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提问以及分析,找出自身的强项和弱项,从而制定适合的改进方案。

但是,赋予学校更大的自治权并不意味着政府在教育管治中完全隐退,而是引入了更多的质量保障机制,并鼓励学校制定内部竞争方案。

政府减少对学校具体措施的直接干预,通过制度化质量保障机制,重新集中决策权,“集权的分权化”成为新加坡教育改革的焦点。

二、我国教育现状多年来,新加坡教育得以持续发展,除了其有着丰富的教育内涵,还在于其立足现实进行有益探索。

探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之路,也应立足现实。

(一)教育是国家大计,党之大计我国实行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在教育经费方面,实行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保障措施。

我国建立了由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构成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

新加坡职业教育发展对我国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之启示

新加坡职业教育发展对我国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之启示
≥ 海外 职 业教 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1 1 02

新加坡职业教育发展对我国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之启示
个,,
f = :

级 学 院 个

几 l
卜晓 苑
( 夏 工 商 职 业技 术 学 院 宁 夏 银 川 7 0 2 ) 宁 5 0 1



摘 要 : 加 坡 始 终 将 发 展 职 业 教 育 置 于 重 要 战 略 地 位 , 过 构 建 职 业 教 育 体 系 、 强 政 府 宏 观 管理 、 试 新 通 加 创新职 咔 学 业 教 育 理 念 、 革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重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等 一 系 列 举 措 , 职 业 教 育 在 新 加 坡 经 济 飞 速 发 展 过 程 中发 . 改 注 使 个 个 h 挥 了举 足 轻 重 的 作 用 。 通过 探寻 新加 坡职 业 教 育 发 展 的 路 径 , 鉴 新 加 坡 职 业 教 育 的成 功 经验 , 助 于 加 快 我 国 借 有 五 骨 干 高 职 院 校 建 设 的步 伐 。 个 关 键 词 : 加 坡 ; 业 教 育 ; 干 高 职 院 校 建 设 重 点 新 职 骨
新 加 坡 职 业 教 育 发 展 的路 径
利 于 最 大 限 度 地 利 剧 教 育资 源 、 发 人 力 资 源 . 应 了普 询 教 开 顺
育 与 职 业 教 育 一 体 化 的 世 界性 潮 流 、 ( ) 强 政 府 宏 观 管 理 二 加 新 加 坡 实 行 人 才 立 囝 战 略 . 教 育 特 别 是 职 业 教 育放 在 优 把 ; 发 展 的 地 位 , 其 纳 入 政 府 规 划 . 且 在 管 理 体 制 、 费 投 I 亡 将 并 经

新加坡职业教育衔接模式对内地职业教育衔接的启发

新加坡职业教育衔接模式对内地职业教育衔接的启发

新加坡职业教育衔接模式对内地职业教育衔接的启发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飞速更新,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而在这一过程中,新加坡的职业教育一直备受关注,其成功的职业教育衔接模式为内地的职业教育提供了很多启发。

本文将就新加坡职业教育衔接模式对内地职业教育衔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观点。

新加坡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内地需要学习的。

新加坡一直重视职业教育,其学制包括初中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并且废除了唯文凭论的制度。

这意味着不同类型的教育都能够得到发展和尊重,职业教育不再被边缘化。

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吸引更多学生选择职业教育,也能够使职业教育更加符合社会需求,提高就业率。

新加坡的职业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点也对内地职业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启发。

在新加坡,职业学校通常会和企业合作,采取实习+学习模式,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直接应用在实践中。

这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这样的模式对内地的职业教育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可以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更密切的联系,推动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更好的结合。

新加坡对于职业教育的评价制度值得内地借鉴。

在新加坡,职业教育的评价不仅仅是围绕学生的学术成绩,还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

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学术成绩、实习表现和综合能力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样的评价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全面发展。

内地的职业教育也可以借鉴这一模式,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只看重学术成绩。

新加坡的职业教育衔接模式中,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值得内地学习。

新加坡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教师都是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人士,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这些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并且和企业合作的时候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内地的职业教育也应该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的需求。

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及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启示

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及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启示

避免 了匮乏和 过剩 。理工学 院成为 了在 继续教 育 业 教育 的体制 , 了解 了新 加坡 的 风土 人情 , 亲身 感 受 位 , 了新加坡 南洋理 工学 院 和新加 坡 义安 理 工学 院双 轨 和就业 岗位 上 专业 发展 课程 和服 务 的 重 要 提供 者 。
制 的办学 理念 、 合 就业 市场 的培养 制度 、 适 以学 生 为 理 工学 院毕 业生拥 有 能 胜任 工 作场 合需 要 的技 能 和 中心 的教学理念 等 。笔 者认 为这 对 我 国高 等 职业 院 中等水平专 业知识 , 多地 被 企业 界青 睐 , 更 使整 个 社
作者 : 俊 松 系武 汉 职 业 技 术 学 院建 筑 工 程学 院副 教授 . 学 硕 士 王 工
王 俊 松 : 加 坡 职业 技术 教育 的特 色及 对 我 国 职业 技 术 教 育 的 启示 新

9 1
, 融合 面度 面学 习和远 程教育 的 是新 加坡成 立较 早 的第 二 所 理 工 学 院 。义 安 理 工 学 评 估 信息 ) 混合 学 习(
职 业 院校 发 展 办 学特 色、 高人 才 培 养 工作 水平 有 许 多可 资借 鉴 之 处 。 提
关 键 词 : 新加坡 ; 职业技术教育; 特 色; 启示 中 图 分 类 号 : G 4 69 文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7—66 (000 -09-0 61 0 X 21)5 00 5
Vo . 9 No 5 Oc o e 2 0 12 . t b r 01
新 加 坡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的 特 色 及 对 我 国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的 启 示
王 俊 松
( 武汉职业 技 术学 院 , 湖北 武汉 4 0 7 ) 3 0 4

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 学 工 厂 " 模 式 教
完 成 企 业 的项 目任 务 ,师 生 双方 均 能得 到锻 炼 能力 提 升 ,校 企 双 方 均可 获 得 较 高 的效 益 。在这
种 良性 循 环下 ,校 企 结 成 了利 益 共 同体 ,学 校 成
( )教 学工厂 ” 内涵及 其本质 一 “
1内涵 : 将 工 厂环 境 引 入 学校 ,在 校 内建起 . 技术 先 进 、设 备 完 善 、环境 逼 真 的 主要 便 于 教 学
等方面作 出分析和 比较, 为新加坡 “ 认 教学工厂”模式可给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 。
关键词 :新加坡 ; 教学工厂; 模式;启示
中图分 类号 :G 1. 79 1 2
文 献标识码 :B
文章 编号 :17-01 ( 1)0一o3一o 61 57 2 2 o2 3 01 能很 快适 应 工作 岗位 的需 求, 业 界要 求 学 校必 须 企 重视 学 生实 践 能力 培养 的情 况 下 , 校 、企 业 二 将学
求 ,解决校企合作一头热 的问题 ;社会对高职办
学 的认 可 ,解 决 生 源 问题 ;教 师 较 高 的社 会 地 位 和待 遇 ,解 决师 资问题 。
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为此 ,对最具影响 、最有代 2 . :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或生产厂家以提供 实施 表 的新 加坡 N YP的 “ 教学 工厂 ”模 式进 行 了认 真 或 借 用 的方 式 在 校 内建 起 技 术 先 进 、设 备 超 前 、 教 , 思 考 ,并 与 我 国 “ 、学 、研 ”合 作 教 育人 才 培 环境 真实 的 “ 学工 厂” 学 校从 生产 厂家 承揽项 产
第 l卷 第 2 3 期
2 1 年 3月 01

试论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及启示

试论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及启示

试论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及启示[摘要]新加坡作为亚洲地区重要的现代化国家,高度重视高职技术教育,高职学院的教学模式有着鲜明的特色。

我国高职教育在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新加坡高职发展经验和教学特色对我国高职教育教学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新加坡高职特色启示新加坡从一个经济落后的小国成为举世闻名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并于1996年升级为发达国家,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教育,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

本文从新加坡高职教育发展的特色和成功经验出发,寻找适合我国高职教育的思路和经验。

一、新加坡高职教育的发展特色其一,建立专门指导的政府机构,不断完善和改进高职教育行政领导体制。

新加坡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建立了一系列专门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的政府机构。

如1973年设立工业训练局,主要负责职业专科学校和26个技能发展委员会。

1979年设立工艺与训练局,1992年建立工艺教育学院,管理10所工艺教育学院。

新加坡大学和高职统一归教育部管理,各领导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促进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①。

其二,加大经费投入,设立技能发展基金。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增加高职教育投入。

每年投入1000多万新元给生产力局用于培训,每年拨款工艺教育学院1亿新元以支付费用。

除此之外,还制定了一项政策,即从1979年起,通过向企业集资建立技能发展基金。

政府规定,企业要为工资每月不满750新元的职工向国家缴纳相当于该职工工资1%~4%的技能发展基金,由生产力局掌握此项基金。

政府的巨额投资,独特的筹集办法有效地推动了高职教育的发展②。

其三,加强立法,发展高职技术标准和证书制度。

新加坡政府通过立法强化职业技术教育,使“先培训,后就业,未经培训不得就业”成为一种制度。

新加坡拥有严密的考试制度,所有技术经考核可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有职业证书者方可谋求职业,把职业技术等级与待遇挂钩。

新加坡政府鼓励职工参加学习,把职工培训纳入国家教育制度,把获得一级技工证书认定为大学毕业水平。

新加坡的职业教育模式研究与启示

新加坡的职业教育模式研究与启示

新加坡的职业教育模式研究与启示一、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新加坡的职业教育一直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自1965年新加坡获得独立以来,政府就开始致力于发展职业教育,以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新加坡的职业教育体系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壮大。

新加坡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中学职业教育、理工学院和技术学院等多个层次,涵盖了从基础技能培训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全方位发展。

1. 与行业联系紧密新加坡职业教育与国家经济和行业发展紧密相连。

政府通过与行业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更新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确保职业教育的学生能够与市场需求保持同步。

2. 师资力量雄厚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

许多职业教育机构与行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通过行业导师制度,确保教学内容能够与实际行业需求保持一致。

3. 注重技能培训新加坡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实际技能培训。

学生在校期间将接受严格的技能培训和实习机会,确保学生能够具备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和能力。

4. 注重学生职业规划新加坡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学生在学校期间就会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帮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并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新加坡职业教育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师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和行业背景。

其他国家可以借鉴这一点,注重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引入更多的行业专家和优秀从业者,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

新加坡职业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也应该注重学生的职业规划,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理清个人发展方向,及时做出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选择。

结语:新加坡的职业教育模式在许多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经验和优势。

对其他国家来说,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新加坡的经验,不断完善和优化自己的职业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希望各国在未来的职业教育发展中能够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技能培训,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对我国的启示
中图 分 类号 :G 7 1 9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1 6 7 4 —7 7 4 7 ( 2 0 1 3 ) 2 2 — 0 0 5 4 — 0 3
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对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 起 到 了举 足轻 重 的作用 ,其 职业 教育 体 系分 为 理 工学院( P o l y t e c h n i c ) 和工 艺 教育 学 院 两个 层 次 , 其 中理 工 学 院相 当 于我 国 的高 等 职 业 技术 学 院 , 学 制 3年 , 包 括 南洋 理工 学 院 、 新 加 坡 理工 学 院 、 义 安 理 工 学 院 、淡 马锡 理 工 学 院 、共 和 理 工学 院 5 所 。[ 1 1 各 理工 学 院 的 目标 都 是通 过 教育 和训 练 , 培 养企 业 所需 的专 业 人才 , 为新 加坡 的科 技 、 经 济 和 社会发展做 出贡献。但是 , 5 所理工学院又拥有各 自鲜 明 的特 色 。笔者认 为 , 新 加坡 高等 职业 教育 发 展取 得 的成 就 ,使 其跻 身 世界 高 等职 业 教育 发 达 国家行 列 ,无论 是 在 理论 还是 实践 领 域 都有 许 多 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新加坡 高等 职业 教育 的鲜 明特色 ( 一) “ 引领 行 业发展 ” 的专业 建设 思路 从 专业 开 发 的角 度看 ,新 加 坡 的理 工 学 院开 设 专业 具 有前 瞻 性 ,与 经济 发展 预 期 和市 场需 求 的联 系程度更 为 密切 。口 晰 专 业 的开发 是基 于 国家 的经济发展需求 , 新加坡共有 5 所公办理工学 院, 每所理工学院新开设 的专业都是以经济发展局的 产业 发展 规 划 为依 据 , 来 开办 新专 业 , 并 且根 据未 来 三 年该 行 业从 业 人员 的数 量 预测 ,来制 定 相应 的招 生规模 。 从专 业 建设 的角度 看 ,以南 洋理 工 学 院 电子 信息工程专业为例 ,它们专业课程体系 当中的许 多 教学 项 目是 政府 部 门 、行 业领 先企 业 的委托 项 目,这 些项 目涉及 到 专业 领 域 内的领 先 乃 至超 前 技术 , 项 目的成果 为 政府 部 门 、 企 业 所运 用 。这 种

新加坡职业教育培训ppt

新加坡职业教育培训ppt

新加坡职业教育体系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为国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提高国际竞争力
新加坡职业教育培训模式
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共同评价教学效果。
合作形式
优势
不足
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企业与学校利益诉求不同,合作过程中需要不断协调利益关系。
内部质量保障
由国家设立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全国性的质量保障标准,对学校进行定期评估和认证,确保学校达到基本的教学质量和职业标准。
外部质量保障
行业协会、企业、家长等利益相关者参与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提供反馈和建议,促进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与交流。
社会参与
教学质量监控
通过教学计划审查、听课、学生反馈等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加坡职业教育体系为国家的工业、服务业等产业提供了大量的技能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培养技能人才
通过职业教育,许多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获得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实现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促进社会公平
新加坡职业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国家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推动科技创新
多元化的教育机构
新加坡职业教育体系由工艺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和应用科技大学等机构组成,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和类型的职业教育。
紧密的校企合作
新加坡职业教育体系注重与企业合作,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课程、实习和培训项目,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
灵活的课程设置
新加坡职业教育体系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浅谈新加坡教育体制对我国的启示_1

浅谈新加坡教育体制对我国的启示_1

浅谈新加坡教育体制对我国的启示浅谈新加坡教育体制对我国的启示一、分流教育新加坡的分流教育一共分为三次分别的是小学四年级、小学毕业、中学四年级。

新加坡的小学教育分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定向教育。

1、第一次分流学前教育是为儿童进入小学奠定基础,一般学制为一年,这一年帮助语言背景不同的孩子们使用英语以及母语的技能。

基础教育是指小学4到6年级,这个阶段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读写能力和计算机技能,在此期间重点教育学生母语英语以及数学三门课程。

四年级末进行第一次分流,学校进行统一的考试并结合四年间的期中期末和平时成绩分流为普通双语流(用正常六年时间完成小学课程,参加小学毕业开始合格后升入中学)、延长双语流(用八年时间完成小学课程,参加小学毕业考试合格后升入中学)和单语流(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专修语文课,再学习五年后进行初级技能培训,成为工人)。

定向教育也就是指以上三种语言流。

2、第二次分流第二次分流是指小学毕业考试,普通双语流和延长双语流的学生通过小学毕业考试后根据成绩进行分流为特选课程班、快捷课程班和普通课程班。

特选课程班:为有学术能力和语言才能的学生提供同时学习具有高级水平的英语与母语的教育。

4年内完成中学课程。

中学四年级,通过普通水平,即GCE"O"级的教育的学生可以申请进入初级学院、高级中学以及设有大学选修班的中学学习大学先修班的课程。

快捷课程班:该课程也是以学生在四年中通过GCE"0"级水平考试为目标,与特选课程流的学生不同,该课程流学生学习作为第一语言的英语,而母语则作为第二语言。

普通课程班:普通课程分为学术性和工艺性,学术性普通课程班学生在其中四结束时参加GCE"N"级中等教育证书水平考试,及格者继续学习一年后参加GCE"O"级考试,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进入初级学院读高中,其余大部分人完成学术性普通课程后,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或者直接就业。

新加坡的职业教育模式研究与启示

新加坡的职业教育模式研究与启示

新加坡的职业教育模式研究与启示【摘要】本文主要对新加坡的职业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概述新加坡职业教育体系以及其特点,分析了新加坡职业教育模式的优势和对国内教育的启示。

通过比较研究,得出新加坡的职业教育模式值得借鉴的结论,并指出新加坡的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有启示意义。

新加坡职业教育模式强调实践和工作经验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对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这一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改进和完善具有积极借鉴意义,有助于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新加坡、职业教育模式、研究、启示、体系、特点、优势、国内教育、借鉴、经验、改革、结论、值得、启示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职业教育逐渐被重视起来。

而新加坡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体现了该国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投入,更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

本研究将重点围绕新加坡职业教育体系展开,深入探讨其特点、优势以及对国内教育的启示意义,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新加坡的职业教育模式,并分析其特点、优势以及对国内教育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通过研究新加坡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其教育体系的运行机制,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比较和分析新加坡的职业教育模式与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异同,可以发现我们需要改进和创新的地方,以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本研究旨在总结新加坡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并提出相应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新加坡职业教育体系概述新加坡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一套完善且高效的系统,旨在为学生提供实用技能和知识,以应对职场的挑战。

该体系包括中学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职业学院和高等教育机构等多个层级。

中学职业教育是新加坡职业教育的起点,学生在这个阶段可以选择不同的技术课程,如机械、电子、建筑等,学习实用技能并获得相关证书。

新加坡职业教育培训

新加坡职业教育培训

职业教育培训的设施设备
设施完备
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拥有先进的设施设备,包括各种实验 室、实训中心和模拟工作场所等,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设备更新
为了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定期更新设 施和设备,以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工具。
设施管理
新加坡对职业教育培训的设施设备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学 生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合作与交流。
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构和特点
多元化的办学模式
新加坡职业教育体系由政府、企业和私人机构共同参与, 多元化的办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和发展 机会。
课程设置灵活实用
新加坡职业教育学院的课程设置灵活多样,注重实践性和 应用性,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实用的职 业技能和知识。
强调实践教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 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确保 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完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定期 对职业教育培训进行质量评估 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 改进措施。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培 训质量评估,建立多元评价机 制,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 性。
加强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职业教育机构的合作 与交流,引进先进的职业教育理
PART 04
新加坡职业教育培训对我 国的启示
加强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对接
建立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对接机制,确保职业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提高 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定期开展行业调研,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及时调整职业教育内容和培训 方向。
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提供实践机会和教学资源,共同培养 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新加坡职业教育体系注重实践教学,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 参加各种实践项目和实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职业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新加坡“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职业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新加坡“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职业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新加坡“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袁玉娟;向国红
【期刊名称】《职业时空》
【年(卷),期】2014(010)008
【摘要】“因材施教”是新时期新加坡制定各项教育政策所围绕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是中国最受关注的教育观念,二者结合比较符合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收的学生参差不齐,差别很大,采取分层施教、教育方式多样、加强继续教育培训,可以较好地体现特色,培养更多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袁玉娟;向国红
【作者单位】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常德 415000;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莫让"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成为"空中楼阁"——从新加坡"因材施教"理念得到的启示 [J], 王威
2.新加坡职业教育理念对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的启示 [J], 凌世寿
3.职业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J], 吴志清
4.“因材施教”思想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J], 平雪花;
5.新加坡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J], 李小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加坡职业教育分析与启示

新加坡职业教育分析与启示

新加坡职业教育分析与启示1. 引言1.1 新加坡职业教育的现状新加坡职业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新加坡的职业教育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工程技术、商业管理、医疗护理等,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选择。

与传统的学术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加坡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也备受称赞,学校老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

学校与行业密切合作,定期进行实习和实训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真实的工作环境。

新加坡还积极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和设备,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

新加坡职业教育的现状较为乐观,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进步。

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教育资源不均衡、学生就业压力大等。

在未来的发展中,新加坡职业教育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

1.2 新加坡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对于个人发展的影响。

通过职业教育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实用技能和知识,提高就业竞争力,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这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生活品质,还可以增强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自尊心,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新加坡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双重影响。

只有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促进国家的繁荣与进步。

【字数:214】2. 正文2.1 新加坡职业教育的特点新加坡职业教育的特点包括:注重实践性教育。

新加坡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培养,强调实践性教学和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具备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技能。

新加坡职业教育还注重职业化教育。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都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和职业市场需求,确保学生毕业后可以顺利就业。

新加坡职业教育还具有国际化特点。

新加坡致力于发展国际化的职业教育,推动学生进行国际交流和实践,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新加坡职业教育分析与启示

新加坡职业教育分析与启示

新加坡职业教育分析与启示近年来,新加坡职业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上职业教育领域的典范。

这得益于新加坡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全面发展,以及职业教育机构的不断努力和创新。

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将其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政府不仅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设立了职业教育发展委员会,制定了《2030 职业教育与培训蓝图》,并推出了职业教育领导奖、学生发展奖等激励措施,以及各种培训补贴和奖学金。

这些政策和措施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新加坡职业教育机构积极创新,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能力。

职业教育机构不仅注重教育内容的更新和适应性的提高,还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师培训的提升。

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合作紧密,开设了各种实践性强、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

职业教育机构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通过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加坡职业教育的成功给我们提供了以下几点启示:第一点是职业教育要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面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制定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政府还应加强对职业教育机构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第三点是职业教育要注重实践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应注重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实践经验。

职业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

新加坡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政府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并且职业教育机构不断创新和提升教育质量,职业教育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我们应以新加坡为榜样,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支持,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国家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新加坡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师发展的思考

新加坡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师发展的思考

新加坡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师发展的思考
程秀玮
中图分类号 : G4 5 1 . 2 文献标识码 : A


3 0 0 3 5 0 )
文章编号 :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4 ) 0 8 — 0 0 2 3 — 0 2
(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化工 系 天津
新空 间。
3 ) 促进教师职业发 展的激励机制 。新加坡 对教师 的职
1新 加坡 职 业教师 发展 现状
1 . 1新 加 坡 职 业 教 师 发 展 环 境
业发展有着完善 的激励机制 。 比如 , 有序的晋升制度 , 使教 师在通过评估后获得职务 或工资上 的晋升。其次 , 多样化 的 专业化发展路径 ,在职教 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 中拥 有很大
总第 2 7 2 期 2 0 1 4 年3 月( 中)
| j f 敏j 蕾 . c ‘
T h e S c i e n c e E d u c a t i o n Ar t i c l e C o l l e c t s
T o t a 1 . 2 7 2
Ma r c h 2 0 1 4 ( B )
En l i g h t e n me n t o f Vo c a t i o n a l Ed u c a t i o n i n S i n g a p o r e o n
Vo c a t i o n a l Te a c h e r s ’ De v e l o p me n t i n Ou r Co u n t r y/ /C h e n g

要 通 过 参 加 新 加 坡 南 洋 理 工 学 院 、 新 加 坡 东 亚 管 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的启示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分为大学、理工学院、工艺教育学院、初级学院(高中)、中学(初中)、小学等6个层次。

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属于职业教育中的两个层次,公立工艺教育学院10所,相当于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学制2年,培养技能型人才;公立理工学院5所,相当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制3年,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目前新加坡中学毕业生中,25%学习成绩最好的精英进入初级学院学习,基本上可以直接升入新加坡国内或国外大学;40%学习成绩较好的进入理工学院学习;25%学习成绩较差的进入工艺教育学院学习;另有部分人(约5%)直接参加培训后进入工作阶段。

工艺教育学院学生毕业后可以到理工学院二年级就读,理工学院的学生60%~70%升入大学本科二年级学习或到国外大学就读本科或研究生。

新加坡职业教育仅仅通过10~20多年时间的发展,就已跻身世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行列,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领域都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鉴于新加坡是世界公认的超前规划和设计,而且实践证明非常成功,因此今天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可能就是我国今后职业教育的发展的未来。

一、如果有资金,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应如何建设我们现在的学生是y世代(1981~2000年间出生),这一代的学生与婴儿潮(1946~1965年间出生)和x世代(1965~1981年间出生)的学生有很大的不同,从学习的特点来说,y世代属于互联网世代,均拥有手机,大部分拥有电脑、mp3,无时无刻处于连线中,有属于他们专用的语言,只能适应快速浏览文字信息。

面对y世代学生的特点,我们传统的学校建设理念和对学生的要求正在受到挑战,各个学校都在探索解决对策,新加坡的经验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和借鉴。

1.建设固定网络与移动网络相结合的智慧型校园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学校均建有先进的校内互联网系统,固定网络到所有的办公室、教室、实训场所,实行全部校内设施门禁管理。

整个校园内建有无线移动网络,便于学生使用笔记本、手机、ipad 等移动终端设备。

教职员和学生都拥有一张智慧卡,凭此卡可以进入办公室及工作区、课室、电脑实验室、教职员中心、体育健身场所、停车场以及通过图书馆自助机器或柜台借书。

智慧卡的应用使教职员及学生能充分地使用校园内各系统和设施,促进了校园内的电子通讯、电子资料查询与学习和多媒体与电子会议的有效应用。

遍布全校园的监控系统,可以监控所有的教室、电梯等公共区域。

通过建筑物管理系统控制室内空调、灯光及其他器材设备,能够了解每个房间的温度,预约开门。

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提供网上设施预订和办公文书自动输送服务,迅速地将文件、书信、资料传递到学院内各行政部门。

所有的电子学习资料、课件全部挂在网上,除了供学生自主学习外,也为其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鉴、使用。

教师可以任意下载其他教师的教学资料、成果,并在网上相互进行讨论。

工程项目知识库也挂在网上,供教师指导毕业设计、学生进行项目实习时参考。

课程管理系统(cms),能够完成电子学习内容的输送和报告,并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sims)相连,督查学生学习情况。

2.改变图书馆建设理念新加坡职业教育学校的图书馆都是学校内最大的学习、休闲、上网、娱乐、活动等聚集中心和场所,他们的理念是学习是多样化的,不只是只有看书学习一种模式,长时间看书苦读可能也不适应现代学生学习习惯,倡导愉快学习、休闲学习,图书馆的设施中有60%不是我们习惯的藏书、借阅、阅览设施,大多是上网、休闲、团队活动场所和设施,进入图书馆,空间非常大,活动的场地多,学生很多,有很多电源和上网口方便学生上网学习,有很舒适的场所提供给学生听音乐看电影,有很多地毯空间或房间供学生聚会,借阅手续自动化。

新加坡职业教育学校的藏书量均不大,在10万册左右,馆藏品种比较多,尤其是电子读物丰富、正版。

3.借鉴教室和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的理念新加坡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室和教学实验实训设施标准都很高,条件非常好,但相互间的建设风格不尽相同,各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室和教学实验实训设施建设的风格与这所学校所倡导的培养目标和特色是一致的,绝对是支持某一种教学模式实施的适宜场所。

由于经费充足,各种教学设施始终保持完备性和先进性,一些淘汰较快的设备(如计算机)3年可以更新一次。

在新加坡,学生不住校,没有固定班级教室的概念,类似我们上课形式的理论课教学大多是在讲堂进行,相当于中国的阶梯教室或报告厅,规模在50~240人之间,配备有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施,没有黑板,也就没有传统的粉笔板书,发给学生ppt的纸质材料,学生上课的笔记也不是传统的记录形式。

辅导课一般以小班形式在研讨教室进行,研讨室相对比较小,格局多样,座椅板凳各式各样,学生对坐,按照便于讨论组织布置。

教学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依各职业教育学校的办学理念而不同,在南洋理工学院,是按照非常著名的“教学工厂”理念建设的,不是我们熟悉的实验室建设模式,也不是国内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模式,依专业不同没有统一的模式,更像科技开发项目创新中心,场地设施、布置和设备是按照适合校企合作项目开发设计的,设备先进,科技含量高,适合进行产品研发。

实验室之间以透明玻璃隔断,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监控学生,也促进教师兼相互教学观摩。

“教学工厂”并不是厂房,没有生产线,不成品生产产品,与企业的合作仅仅停留在样品研发阶段。

二、人才培养模式顶层设计清晰、可操作目前,我国对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比较多,试图摒弃学科模式,找到一条适合我国职教课程开发的模式。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主要采用以能力为基础的课程开发模式(cbe),近年来,提出职业工作任务分析法课程开发模式(bag)。

由于两种模式实践起来比较烦琐,各学校在课程开发中并没有完全按照模式流程来操作,再加上深入研究不够,出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不出来,或者凝练出来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际课程体系构建不统一,与教学组织实施过程更是两层皮。

比如说南洋理工学院机电一体化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宽基础、重实践、备专能、求创新”。

表述上简单明了,实施上对应特点突出,明显反映出了办学特点是重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

1.“宽基础”工程基础课知识面宽,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

没有统编教材,教材全部由本校老师自己编写,课程内容理论性不强,基本上不进行公式推导,只给出结论,突出基本概念,原理性分析描述较少,专业课中老师增加了很多自己做过的工程项目中的实例。

2.“重实践”每个学期都有纯实践类课程(课程实验、学期项目、企业实习、毕业项目),课程实验是为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而设计的;学期项目是在第一二学年每学期的最后两周,根据学期教学内容综合出一个与工程实际相关联、又能体现学期主要教学内容的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企业实习项目是到企业实习三个月,熟悉企业相关生产、经营、管理流程,一般要进行两到三个岗位的轮岗;毕业项目相当于我国的毕业设计,首先由教师为学生确定项目,这些项目基本上都是教师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根据企业需求接到的真实项目,教师根据毕业项目的要求,把项目分成不同部分安排学生来做,学生做毕业项目一般都要经过资料查阅、增值知识学习、方案选择、过程设计、实物制作、报告撰写等环节。

通过毕业项目,学生大大增强了知识综合与项目实践能力。

3.“备专能”第三学年的专项培训课程安排,与我国职教课程模式中的宽基础、活模块集群式模块课程类似,多模块增加了学生的就业选择机会。

4.“求创新”各学期项目是难度递进的,第二学年的项目已经是难度很大的综合性项目,创意和题目不是一成不变,常变常新;第三学年的工程产品开发项目是企业真实项目或产品研发,师生一起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励学生大胆创新,项目的开发过程,既是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提升过程,也是创新能力的培育过程,更是学会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企业项目的培养过程。

三、在教与学的有效途径上应适应y世代在目前教与学矛盾日益突出的教学组织困境中,我们更多的是指责学生,怀念过去,新加坡职业教育学校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新加坡各职业教育学校中比较接受的教学改革理论是体验式学习大师david kolb的经验学习圈理论(experiential learning),注重研究关注学习者和学习型态,而不总是强调教授者和行为。

1.新加坡职业教育学校普遍推广的“少教多学”教学理念能给我们启迪“少教多学”的目标是减少理论讲授的时间并将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给学生表现的机会,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非项目课程教学方式采用理论课加辅导课加实验课模式,比例为1∶0∶5∶1。

辅导课和实验课为小班课,24人,辅导课主要针对理论课教学内容、作业,由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式学习。

项目课程在“教学工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项目,将数门课程的知识综合起来训练,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学生能力发挥的余地很大。

2.建立新的时代教师权威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要在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教师本人要能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有意识地保持与提升这种市场价值。

企业认为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的市场价值高于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市场价值,就信任职业教育学校的科技开发和技术服务能力,就能将本单位的项目和技术难题交给职业教育学校,请求职业教育学校的技术支持。

教师有了真实企业项目,就可以将自己的市场价值展现给学生,才能获得当代学生的的认可和尊重。

参考文献:\[1\]俞宁.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及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9,(10):149-150.\[2\]何洪亮.浅谈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特色\[j\].中国西部科技,2011,(12):76-77.\[3\]赖永辉.论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j \].职教通讯,2012,(3):75-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