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概述
网络成瘾了解和应对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
![网络成瘾了解和应对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433564a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d.png)
网络成瘾了解和应对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网络成瘾的现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无法自拔。
本文将探讨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以及应对网络成瘾的方法。
一、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1.1 冲动控制障碍网络成瘾可以被视为一种冲动控制障碍,这种障碍使得个体无法自制,长时间地滞留在网络世界中。
网络上无尽的信息和刺激会让人们产生强烈的欲望,无法抵御诱惑。
1.2 心理逃避机制网络成瘾者借助互联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压力。
他们沉溺于虚拟的世界,以此躲避现实中的困扰和挑战。
这种逃避机制使得他们对网络产生了强烈依赖。
1.3 网络满足感网络成瘾者通过网络获得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来自于在线交流、游戏娱乐、网络购物等。
这种满足感能够带来短暂的愉悦和享受,使得他们迷失在网络中无法自拔。
二、应对网络成瘾的方法2.1 意识到问题首先,网络成瘾者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成瘾问题。
只有正视问题,才能采取正确的措施来应对。
家人和朋友可以对网络成瘾者进行疏导和劝告,帮助他们认识到成瘾的危害。
2.2 寻找替代活动为了摆脱对网络的依赖,网络成瘾者需要积极寻找替代活动。
他们可以尝试参加实体社交活动、健身运动、阅读书籍等来分散注意力和消磨时间。
逐渐培养出对其他活动的兴趣,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2.3 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网络成瘾者常常会因为沉迷网络而忽视其他重要的事务。
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能够帮助他们合理安排时间,使得网络使用与其他事务平衡。
可以使用时间管理工具,设定每天合理的网络使用时长。
2.4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一些严重的网络成瘾问题,寻求专业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能够给予网络成瘾者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摆脱对网络的过度依赖,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结语:网络成瘾对于个体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此了解和应对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非常重要。
通过认识自身问题,寻找替代活动,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以及寻求专业帮助,可以有效地缓解网络成瘾问题。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78fa69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65.png)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过度依赖和沉迷于网络的现象,即网络成瘾,也日益成为大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网络成瘾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导致一系列心理和社会问题。
因此,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对于预防和干预网络成瘾、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包括网络成瘾的定义、诊断标准、影响因素、形成过程以及预防和干预策略等方面。
通过综述现有的研究成果,分析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本文希望能够为深入理解网络成瘾提供理论支持,并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通过梳理和分析国内外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机制的研究文献,提炼出主要观点和结论。
本文还结合具体案例,对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进行深入剖析,以增强研究的实证性和说服力。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以期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本文也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公众对网络成瘾问题的关注和研究。
二、文献综述网络成瘾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的心理现象,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网络成瘾的问题尤为突出,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成就和社交能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预防和治疗网络成瘾,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文献回顾中,我们发现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涉及到多个因素。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网络成瘾者往往具有特定的人格特质,如自我控制力差、缺乏自信、社交焦虑等。
这些特质使得个体更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寻求虚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环境因素也对网络成瘾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都会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产生影响。
特别是在网络环境日益普及的今天,网络环境的便利性、匿名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使得大学生更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
网络成瘾心理学分析
![网络成瘾心理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0dbf5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e.png)
网络成瘾心理学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瘾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和沉迷,无法自控地使用网络,严重影响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网络成瘾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和心理机制。
一、网络成瘾的成因1.1 社交需求的满足网络提供了丰富的社交平台,使人们可以方便地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对于一些社交能力较差或孤独感较强的个体来说,网络成为了他们满足社交需求的重要途径。
他们通过网络与他人建立联系,获得认同感和满足感,从而形成对网络的依赖。
1.2 心理逃避的需求网络成瘾者往往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他们通过沉浸在虚拟世界中,逃避现实的压力和困扰,获得短暂的安慰和满足感。
网络成为了他们摆脱现实困境的途径,进而形成对网络的依赖。
1.3 自我肯定的需求网络成瘾者往往缺乏自信和自我肯定感。
他们通过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才华、获得他人的赞美和认可,来提升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网络成为了他们获取自我肯定的重要途径,从而形成对网络的依赖。
二、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2.1 奖赏系统的激活网络成瘾者在使用网络时,大脑奖赏系统会被激活,释放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产生愉悦感。
这种愉悦感会形成条件反射,使得个体对网络的使用产生强烈的欲望和依赖。
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对网络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形成了对网络的成瘾。
2.2 自我调节的失衡网络成瘾者往往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无法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
他们容易陷入沉迷,无法自拔。
这种失衡可能与个体的心理问题有关,也可能与网络的特性有关。
网络的虚拟性和无限性使得个体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进而导致网络成瘾的发生。
2.3 心理依赖的形成网络成瘾者对网络的依赖往往超过了对现实生活的依赖。
他们对网络的使用产生了强烈的心理依赖,无法摆脱。
这种心理依赖可能与网络的便利性和多样性有关,也可能与个体的心理需求有关。
无论是社交需求、心理逃避需求还是自我肯定需求,网络都能够提供满足,进而形成心理依赖。
大学生网瘾现象及其心理特点研究
![大学生网瘾现象及其心理特点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bb37d5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a.png)
大学生网瘾现象及其心理特点研究近年来,大学生网瘾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要参与者,因为沉迷于网络而忽视现实生活,给其个人发展和学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网瘾现象及其心理特点,以期更好地理解并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大学生网瘾的概念。
大学生网瘾是指大学生过度频繁地使用互联网,对网络活动产生极大兴趣和依赖性,无法自控地制止或控制其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会导致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丧失时间感和空间感,无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导致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问题。
那么,大学生网瘾的心理特点有哪些呢?首先,大学生网瘾与自我认同感不断缺失。
互联网世界给了大学生一个虚拟的身份,在网络中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角色,而不需要面对现实中的挑战和压力。
这种虚拟身份的构建使得大学生渐渐对网络活动产生依赖,并逐渐失去了对自己真实身份的认同感。
其次,大学生网瘾与情感的逃避与依赖有关。
网瘾成为了大学生逃避现实生活困境和负面情绪的一个方式。
在网络世界中,他们可以摆脱焦虑、孤独和挫折感,并通过大量时间的投入来获得短暂的满足感和快乐。
然而,这种逃避和依赖带来的快乐只是片刻的,长期来看,对大学生的心智发展和子健康有着负面影响。
第三,大学生网瘾与自控能力不足有关。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转折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压力。
长时间沉迷于互联网世界的大学生,容易导致他们缺乏自控能力,无法自主管理自己的时间和学习。
此外,网络世界提供了即时满足的机制,使大学生更难以坚持学习和完成既定目标。
第四,大学生网瘾与社交障碍有关。
网瘾导致大学生在现实社交中表现出不安和抗拒。
与线上社交相比,面对面的交流和社交技能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来发展。
大学生在长时间的互联网使用后,往往对现实社交感到不适应和陌生,甚至产生焦虑和疏远感。
综上所述,大学生网瘾现象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大心理难题,其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自我认同感缺失、情感逃避与依赖、自控能力不足和社交障碍等方面。
网瘾背后的心理机制
![网瘾背后的心理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e20851e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2.png)
网瘾背后的心理机制现代科技的飞速进步和普及,打破了信息传播的壁垒,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和娱乐。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瘾问题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网瘾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问题,其背后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机制。
本文将探讨网瘾背后的心理机制,以期对其产生和解决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心理逃避机制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生活和工作压力。
而互联网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的途径。
网瘾者通常会迷恋于虚拟的世界,通过沉浸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活动来忘记现实的困扰。
这种心理逃避机制使得网瘾问题日益严重,并使其成为一个难以摆脱的恶性循环。
二、满足需求的心理机制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包括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而互联网以其便利性和多样化的内容,满足了人们各种需求的心理机制。
网瘾者通常通过上网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比如获取信息、寻找认同感、获得成就感等。
这种满足需求的心理机制使得网瘾问题更加具有吸引力,也增加了其对个体的控制力。
三、社交隔绝的心理机制尽管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全球范围的社交平台,但同时也带来了社交隔离的问题。
网瘾者通常通过网络社交来满足人际交往的需求,但这种虚拟的社交无法替代真实的人际互动。
由于长时间与现实社交脱节,网瘾者遭受到的社交压力和孤独感更加严重,进而加剧了网瘾的发展。
四、奖赏系统的心理机制人的大脑在体验到愉悦、满足时会释放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激活奖赏系统。
而互联网上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刺激,使得人们容易陷入对行为的过度追求,从而获得奖赏感。
网瘾者通常通过沉浸于虚拟世界中的游戏、社交等活动,满足奖赏系统的需求,使得他们对互联网的依赖和渴望逐渐加深。
五、心理对抗机制的心理机制网瘾往往是一种强烈的内心冲动,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和难以控制的特点。
在面对这种心理对抗时,个体通常会出现一种内心对抗的心理机制。
他们同时想要摆脱网瘾带来的负面影响,却又无法抵制沉迷的冲动。
这种心理对抗加剧了网瘾问题的持续性和难以治疗性。
网络成瘾背后的心理机制
![网络成瘾背后的心理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391e64f9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2.png)
网络成瘾背后的心理机制在当今社会中,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网络世界中,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社交生活。
然而,网络成瘾的背后隐藏着一系列的心理机制,探究这些机制对我们的理解和干预网络成瘾至关重要。
首先,网络成瘾背后的心理机制之一是奖赏系统的过度刺激。
当我们在网络上浏览信息、与朋友交流或玩游戏时,大脑会释放多巴胺,这是一种与快乐感相关的神经递质。
与药物成瘾类似,网络成瘾会使大脑中的奖赏系统得到过度刺激,导致对网络的依赖和渴求。
其次,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还包括逃避现实和情绪调节。
当个体面对负面情绪、工作压力或生活挫折时,他们可能会转向网络以寻求逃避和安慰。
网络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可以暂时摆脱现实的困扰,这为网络成瘾提供了心理上的满足感。
另外,社交需求也是网络成瘾心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朋友、家人和陌生人保持联系。
对于那些缺乏社交技巧或面临社交困难的人来说,网络成瘾成为了满足社交需求的途径。
虚拟社交关系的建立和维持让这些人感到安慰和满足。
最后,个体的个人特质和心理健康问题也会对网络成瘾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孤独感、自尊心低、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与网络成瘾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这些心理问题使个体对网络的依赖增加,难以自主控制自己的网络使用行为。
鉴于上述心理机制,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来帮助那些受网络成瘾困扰的人。
首先,教育与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教育公众了解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以及潜在风险,可以增强个体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其次,个体需要培养其他兴趣爱好,提高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投入,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此外,康复治疗和心理咨询也是帮助网络成瘾个体恢复健康的有效手段。
总之,网络成瘾背后的心理机制是多方面的,从奖赏系统的刺激到情绪调节和社交需求的满足,这些机制影响着人们对网络的依赖和沉迷程度。
深入了解和研究这些心理机制对于我们理解和干预网络成瘾问题至关重要。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68b50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a.png)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现代社会,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大学生。
网络带来了方便和乐趣,但也带来了一些心理问题。
本文将分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和对策。
1.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是指对上网行为产生过度依赖和控制困难的状态。
大学生在网络上花费大量时间,忽视了现实生活的重要事务。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游戏和社交媒体的诱惑: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游戏和社交媒体平台,这些平台设计精巧,吸引大学生花费大量时间。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大学生常常面临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上网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的方式。
忽视身体健康:长时间的上网活动导致大学生缺乏运动和正常的作息时间,进一步影响身体健康。
应对网络成瘾的解决办法包括:意识到问题:大学生需意识到自己是否有上网成瘾的倾向,并寻求帮助。
树立目标和计划:设定自己的学习、工作和娱乐目标,并制定详细的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寻找替代活动: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参加社交活动,增加与他人的互动。
2.网络暴力和欺凌网络暴力和欺凌是指在网络上对别人进行辱骂、恐吓和威胁等行为。
大学生在网络上频繁遭受这种行为,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引起网络暴力和欺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匿名性:网络上的匿名性使得一些人可以隐匿身份进行攻击行为。
缺乏责任感:一些人在网络上缺乏责任感,言辞激烈或伤人的行为往往不会受到惩罚。
欢迎度:一些不健康的言论和攻击往往受到网络上一些人的追捧和鼓励。
应对网络暴力和欺凌的解决办法包括:提升网络素养:大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应对网络暴力和欺凌行为,了解如何保护自己。
社区监管:网络平台应该加强对用户行为的监管,建立严格的规范和制度,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
寻求帮助:遇到网络暴力和欺凌,大学生应该及时向学校或相关部门寻求帮助。
3.社交焦虑网络社交使得大学生与外界的交流变得更加容易,但同时也带来了社交焦虑问题。
大学生面对社交媒体上的完美生活和他人的评判,容易感到自己的不足和焦虑。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与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106ec4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7e.png)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与防治对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其中大学生群体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
本文将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和相应的防治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1.1 好奇心的驱使大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和了解新事物的阶段,网络无疑是满足这种好奇心的最佳途径之一。
通过互联网,他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娱乐活动和社交平台,而这些新奇的东西往往让他们难以自拔。
1.2 逃避现实的渴望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各种困扰,而网络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的港湾。
在虚拟世界中,他们可以暂时忘记自己的烦恼,沉迷于游戏、网购或社交网络中,获得一种短暂的心理安慰。
1.3 社交需求的满足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广泛的社交平台,使他们可以与其他人交流、分享和建立人际关系。
特别是在现实中较为内向或孤独的大学生群体,更容易通过网络社交来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防治对策2.1 加强教育宣传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教育宣传。
通过讲座、家长会、社会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大学生传递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和认知,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
2.2 设立合理的时间限制学校和家长可以制定一份合理的时间表,限制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时间。
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他们专注于学业和其他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事务。
2.3 提供适度的娱乐活动为了减少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可能性,学校应提供多样化的娱乐活动和课外社团,如体育运动、音乐、绘画等,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促使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2.4 加强心理辅导针对那些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学校应加强心理辅导工作。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问卷等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问题的严重性,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让他们从网络成瘾中解脱出来。
2.5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大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定期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社交习惯等。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e4aee2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81.png)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瘾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网络成瘾的现象。
网络成瘾不仅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业和生活,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心理干预的策略。
一、成因分析1.1 社会因素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竞争压力大、学业负担重压,使得大学生为了应对这些压力而倾向于网络上寻求安慰和逃避生活的现实。
此外,社交媒体的流行也使得大学生更倾向于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上与朋友互动。
1.2 个体因素大学生身心还处于发展阶段,他们通常具有较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此外,个体对网络的依赖性、个人信心和社交焦虑等因素也可能对网络成瘾产生影响。
1.3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缺乏监督和家庭教育不到位,大学生可能更容易滑向网络成瘾。
此外,程度不同的家庭冲突、亲子沟通不畅等问题也与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相关。
二、心理干预策略2.1 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大学生需要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网络使用的时间和频率。
可以通过设定自我约束的规则和目标,例如设定专注学习的时间段和禁止使用手机的时间段,来培养自己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
2.2 科学合理规划时间大学生应该合理规划每天的时间,将精力集中在学习和其他有助于个人成长的活动上。
可以采用时间管理技巧,如番茄工作法,将时间分割为专注学习和休息的有限时间段,提高学习效率和控制时间。
2.3 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大学生除了网络,还需要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如运动、音乐、读书等。
通过发展这些健康的兴趣爱好,可以减少网络成瘾的机会,并提高他们与现实生活的互动。
2.4 增强自信心和社交能力大学生在网络上追求名誉、认同感和自尊心的满足,因此,要通过其他方式增强自信心和满足需求。
可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入兴趣小组、多交流等,逐渐建立和改善自己的社交关系。
2.5 鼓励适度使用互联网互联网作为现代科技的成果,具有诸多优势和好处。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网络成瘾与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网络成瘾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d166ca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f.png)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网络成瘾与研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瘾逐渐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大问题。
随处可见的手机、电脑以及各种社交平台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网络成瘾问题,并介绍相关研究。
一、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 依赖性增加: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性逐渐增强。
他们无法离开手机、电脑或社交平台,对网络上的虚拟世界产生强烈的依赖感。
2. 社交障碍:网络成瘾使大学生远离现实社交,缺乏与他人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
长期以来,这种社交障碍会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的发展。
3. 学业压力增加: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导致学业压力增加。
在网络世界中花费过多的时间,缺乏对学习的重视,最终导致学业下降。
4. 情绪不稳定:网络成瘾会导致大学生产生焦虑、抑郁和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
他们过度关注网络上的反馈和社交关系,缺乏现实生活中的情感支持。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1. 自身心理因素:大学生处于成长阶段,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他们渴望获得认同和满足感,而网络成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些需求。
2. 社会因素:社会压力、学业压力和家庭关系等因素也是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之一。
网络成瘾成为了他们应对这些压力的一种逃避方式。
3. 环境因素: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普及性为网络成瘾提供了条件。
大学生身处于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环境中,便利的网络条件使得他们更容易沉迷于虚拟世界。
三、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应对措施1. 教育宣传: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宣传教育,让他们意识到网络成瘾对心理健康的危害,并提供正确的应对方法。
2. 自我管理:大学生需要学会自我管理和控制网络使用的时间。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规划学习和娱乐时间,避免沉迷于网络世界。
3. 建立支持体系:学校和社会应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咨询和帮助。
同时,家庭应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大学生的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的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55d3885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7.png)
大学生的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
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亟待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关注。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表现以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个体因素主要包括:缺乏自控能力、对网络的好奇心、逃避现实等。
大学生处于一个自由的环境中,无人监督和约束,对网络的自由使用容易造成过度沉迷。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高强度的学习压力、缺乏良好的休闲方式、网络游戏和社交平台的便利等。
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学业压力巨大,缺乏有效的休闲方式,导致大学生容易将时间花在网络上,以减轻压力。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表现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表现多种多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时间倾斜:大学生在上课、学习、社交等应该投入时间的地方,无法自拔地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上。
2. 社交障碍:网络成瘾会使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交往产生障碍,导致人际关系出现问题。
3. 忽视学业:网络成瘾会使大学生疏于学业,忽视了对自己未来的规划与发展。
4. 对现实逃避:网络成瘾者对现实生活感到不满,将自己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逃避现实的问题。
5. 心理健康问题:长时间的网络成瘾会引起大学生的情绪波动,产生抑郁、焦虑、孤独等心理问题。
三、大学生网络成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以下几个方面是其主要影响:1. 心理健康问题:长时间的网络成瘾会引起大学生的情绪波动,产生抑郁、焦虑、孤独等心理问题。
2. 学业成绩下降:网络成瘾会使大学生忽视学业,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下降,进而影响学业成绩。
3. 社交障碍:网络成瘾者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交往产生障碍,导致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增加了心理压力。
4. 身体健康问题: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缺乏运动会导致身体健康问题的出现,例如近视眼、颈椎病等。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52c2bad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a.png)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之带来的网络成瘾问题也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尤其是在大学生中,网络成瘾的现象尤为严重。
网络成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等方面,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大隐患。
本文将从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和心理干预策略两个方面,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
一、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1.心理因素(1)个体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这些人一旦沉迷于网络,就容易失去自控能力,难以自我约束。
(2)身体上的特点:网络成瘾比较显著的生理特点是反复冲动行为和降低的阈值,这与条件反射形成,以及人体内对奖赏的反应有关。
(3)个性方面的问题:网络成瘾的个性特征包括内向、不自信、人际关系不良、抑郁倾向等,这使得成瘾者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压抑和痛苦,因此希望在虚拟世界中寻求一种宣泄和释放。
2.社会因素(1)社会环境的影响: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大学生中,网络显得尤为重要。
各种社交软件、各类线上游戏开发公司等加速大学生沉迷于网络。
(2)心理压力较大: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等环境中,存在种种压力,网络成为一个很好的转移压力的方式。
3.相关因素(1)网络上的信息可供性:现代网络世界中,提供了一个非常丰富的信息世界。
网民能够方便地获得海量的信息,大学生同样受到了网络成瘾的影响,对于他们来说更应该是一个相当吸引人和难以拒绝的东西。
(2)线上游戏的特点:事实上,线上游戏是网络成瘾的源头一部分。
这些游戏常常是以虚假的现实为背景,呈现出一种极度刺激、具有强烈奖赏性的状态,从而加强对玩家的诱惑和沉迷。
二、心理干预策略研究1.自我干预:大学生自己应该加强自我管理,保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注重控制自己的沉迷程度,保持自我控制力;执行规则和法规,不依赖网络,保持尽量健康的生活。
2.家庭干预: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及时发现父母孩子之间的交流困难,帮助其平衡网络和现实生活的关系,以及分享网络技术与安全的知识。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f433eec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b.png)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逐渐凸显出来。
网络成瘾指的是对互联网和网络活动的过度依赖和沉迷,导致个体生活、学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影响因素、特点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进行探讨。
一、影响因素1.1 学业压力:大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业任务和压力,他们常常通过上网逃避现实的困扰,进而产生了对网络的依赖。
1.2 家庭教育:一些大学生在家庭教育背景下过于被动或过渡保护,在面对压力时缺乏应对能力和情绪调节的技巧,通过网络来获得情感渲泄和满足。
1.3 社交需求: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现实社交能力,网络成为他们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渠道。
一、特点2.1 过度依赖:网络成瘾者常将网络活动置于生活的重要位置,不可或缺,对网络沉迷程度加深。
2.2 时间消耗:网络成瘾者将大量时间花费在虚拟世界,导致学业、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受到极大影响。
2.3 生活失衡:网络成瘾导致大学生的作息规律混乱,缺少运动、食欲不振等问题愈发突出。
二、解决方法3.1 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网络成瘾的危害和注意事项,以提高大学生的意识和自控能力。
3.2 网络限制:学校可以加强网络使用管理,限制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和频率,确保学习和生活的平衡。
3.3 兴趣培养:引导大学生培养其他兴趣和爱好,例如参加社团活动、读书、运动等,降低网络成瘾的风险。
3.4 心理辅导: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体系,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有效应对压力和情绪困扰。
总结起来,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给他们的学业和生活带来了困扰。
要解决这一问题,各方面都需要共同努力,包括学校、家庭和个人。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限制网络使用、培养兴趣爱好和提供心理辅导等措施,我们可以帮助大学生摆脱网络成瘾的困扰,实现健康、平衡的发展。
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报告
![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e327e0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0.png)
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报告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成瘾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尤其是大学生,由于他们对网络的需求和利用率较高,网络成瘾在他们中间也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
一、网络成瘾的定义和特点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过度使用的一种行为依赖,表现为对网络的沉迷和无法自拔,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
网络成瘾的特点包括:时间上的过度使用网络,不可自拔;对网络活动的巨大兴趣和追求;对网络活动的过于沉迷,无法自控;长期以来经历的负面影响,如生活障碍、人际关系问题等。
二、网络成瘾的原因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技术便利性: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网络,满足他们随时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等各方面的需求。
2. 家庭环境:家庭对大学生网络活动缺乏监管,缺少规范和限制,使得他们容易过度使用网络。
3. 学业压力:大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他们通过过度使用网络来放松心情和缓解压力。
4. 社交网络的影响:大学生普遍使用社交网络,社交网络中形成的新型群体活动模式使得他们频繁使用网络社交。
5. 个体特性:个体的性格特点也会对网络成瘾有一定影响,例如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寻求刺激的倾向等。
三、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1. 学业受损:过度使用网络会耗费大量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业受到严重影响。
2. 心理问题:网络成瘾容易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例如焦虑、抑郁等,甚至还可能引发其他心理疾病。
3. 健康问题:长时间对着电脑屏幕和手机屏幕,缺乏运动和户外活动,容易导致视力下降、肥胖等健康问题。
4. 人际关系问题:过度使用网络会导致与现实生活中的家人、朋友、同学的交流减少,进而影响人际关系。
四、预防和治疗网络成瘾的方法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增强自制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提高自制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避免过度使用网络。
网络成瘾心理学分析
![网络成瘾心理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b79ccb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6a.png)
网络成瘾心理学分析网络成瘾,作为当代社会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引发了人们对个体心理及社会影响的思考。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遍性,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网络成瘾的困扰之中。
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一系列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过程在起作用。
1.网络成瘾的特征网络成瘾的特征表现在个体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和沉迷,出现社交隔离、生活失调、学习工作受损等现象。
与传统的物质成瘾相似,网络成瘾也具有强烈的欲望控制难度和戒断反应等特点。
2.心理机制分析2.1强化机制网络成瘾背后存在着强化机制的作用。
个体在网络中获取到的即时满足和愉悦感,会激发大脑中的奖赏回路,形成持续使用的动机。
2.2逃避现实对现实生活中困难和挫折的逃避,是网络成瘾形成的重要心理机制之一。
网络世界为个体提供了一种虚拟的逃避场所,让其暂时忘记现实中的烦恼和压力。
2.3自我认同缺失部分网络成瘾者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自我认同感、自尊心低或社交技能不足,通过网络世界中的虚拟角色来寻求一种身份认同和存在感。
3.心理干预和治疗3.1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调整不良行为习惯,重建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减少网络成瘾行为。
3.2家庭支持和教育家庭支持和教育对网络成瘾者的康复过程至关重要。
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监督,有助于网络成瘾者摆脱成瘾的困扰。
4.网络成瘾作为一种心理问题,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心理机制,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通过心理学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网络成瘾者重建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心理健康的目标。
在网络成瘾问题面前,我们应该持一颗同情心,为患者提供理解和支持,共同努力,让网络世界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非主宰我们生活的一切。
网络成瘾是一个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心理问题,理解其心理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网络成瘾者提供更多支持和关爱。
浅论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心理因素及干预策略
![浅论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心理因素及干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011a59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6e.png)
浅论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心理因素及干预策略
浅论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心理因素及干预策略
大学生上网成瘾现象已成为当前高校和社会关注的问题.上网成瘾表现为网络交际成瘾、网络信息超载、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强迫行为、计算机程序成瘾等.网络成瘾对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诸方面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解决大学生的网瘾问题,要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创造条件满足他们各种心理需要.同时,可以采用认知疗法、代替疗法、心理脱敏疗法、强化疗法等策略帮助大学生戒除网瘾.
作者:吴彬作者单位: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监察审计处,重庆市,400052 刊名: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英文刊名: JOURNAL OF CHONGQING RTV UNIVERSITY 年,卷(期): 2007 19(4) 分类号:B849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网瘾心理因素干预策略。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探析及介入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探析及介入](https://img.taocdn.com/s3/m/709805f1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0.png)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探析及介入
近年来,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日益严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大学生网络成瘾具有社会心理因素的决定性作用,要探析该现象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一、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是大学生网瘾的重要诱因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学生面对各种人际关系和困难时,无法得到妥善解决,会感到孤独和无助,这时就会通过网络来寻求安慰和支持,从而对网络上的虚拟世界产生依赖感。
二、心理空虚
心理空虚是另一种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
在大学生人生阶段中,许多人会遇到生活上的挫折感,怀疑自己会是否能够取得好的成绩,自己能否得到父母、老师的肯定等。
而网络世界中的“自我”则可以获得更多人的认同与关注,这种自我感受是现实人际关系无法提供的,因此大学生在这种状态下,会通过网络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三、自我认同
网络空间具有匿名性和开放性,这为大学生提供了表达自我的机会。
有些学生在现实中受到许多限制,可能觉得自己无法自由表达,或是受到他人的评判和限制。
在网络中,学生可以自由且匿名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从而获得更多的自我认同感。
因此,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应从社会防范、个人意识调整及行为干预等多种方面考虑。
社会应加强网络教育和指导,加
强亲子关系,帮助学生走出网络世界,建立良好的现实社交关系。
在个人方面,学生应自觉限制上网时间,积极参加有益的活动,增强自信心,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
行为干预方面,学校或相关机构可以开设网络戒断课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建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行为,防范成瘾。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b7c1a9d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92.png)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使得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社交、娱乐的主要平台。
然而,网络作为一种双刃剑,它既带来了便利和机会,又不可避免地诱发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网络成瘾。
大学生网络成瘾不仅对他们的学业成绩和生活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还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因此,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心理干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因分析1.社会因素大学生身处社会的角色转变期,他们面临着更多的社交压力和心理困境。
网络作为一个自由、匿名的平台,可以满足大学生获得社交认可的需求。
一些大学生常常沉迷于虚拟世界中的认可和赞赏,从而对现实社交失去兴趣和信心。
此外,社交媒体平台的普及也增加了大学生沉迷网络的风险。
社交媒体上的朋友圈和动态分享功能,让大学生往往难以自拔地关注他人的生活。
这种关注的同时也带来了焦虑和自我不满,推高了网络成瘾的风险。
2.心理因素大学生在心理上更容易感到寂寞、无助和无望,这些负面情绪可以通过网络来暂时缓解。
网络游戏和社交媒体等平台提供了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让大学生暂时忘却自己的困境。
然而,过度的逃避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重了他们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而陷入恶性循环。
此外,大学生在学习压力、职业规划、人际关系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这些挑战可能导致他们产生情绪不稳定和自卑感,进而将注意力转移至网络世界。
网络的虚拟性和即时性使得大学生从中获得快速满足,从而对网络成瘾产生依赖。
3.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家庭中如果存在过度宠溺、过分放任或者冷漠等不良家庭环境,容易导致大学生对网络成瘾的倾向。
这种倾向可能源于家庭亲密关系的缺失或问题解决能力的不足。
二、心理干预策略1.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是预防和干预网络成瘾的重要手段之一。
大学生应该接受相关的心理教育,了解网络成瘾的危害,认识到网络成瘾问题的严重性。
通过教育,他们可以学习到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和娱乐时尚的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认知。
网络成瘾心理学分析
![网络成瘾心理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a62a4f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1b.png)
网络成瘾心理学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瘾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使用产生强烈依赖和无法自控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个体的生活、学习和社交功能。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对网络成瘾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表现以及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成因分析1. 社交需求不满足网络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社交平台,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对于一些社交能力较差或者社交需求较高的个体来说,网络成为了满足社交需求的重要途径。
他们通过网络获得了更多的社交机会和认同感,从而形成了对网络的依赖。
2. 心理逃避机制网络成瘾者往往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他们通过沉浸在虚拟世界中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困扰和压力,获得短暂的安慰和满足感。
网络成瘾成为了他们应对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
3. 心理依赖形成网络上的游戏、社交平台等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通过不断的奖励机制和刺激性内容,使个体产生了对网络的心理依赖。
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奖励和满足感,无法自控地沉浸在网络世界中。
表现特征1. 时间管理困难网络成瘾者往往无法合理安排时间,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中,忽视了学习、工作和其他重要活动。
他们常常失去对时间的掌控,导致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干扰。
2. 社交关系疏离网络成瘾者过度依赖虚拟社交,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疏离。
他们更愿意与网友交流和互动,而忽视了家人、朋友和同事之间的真实社交。
3. 心理健康问题加重长期沉迷于网络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加重。
网络成瘾者常常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社交恐惧症等严重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影响1. 学业和工作受损网络成瘾者由于时间管理困难和注意力分散,导致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
他们无法集中精力完成任务,常常拖延和逃避,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学业和职业发展。
2. 社交能力下降长期沉迷于虚拟社交,网络成瘾者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疏离。
他们缺乏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经验,导致社交能力下降,难以建立和维持健康的人际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概述作者:季红来源:《职教通讯》2016年第20期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网络成瘾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
从网络成瘾的类型、特征及形成心理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并就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干预作者简介:季红,女,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与国贸学院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学、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20-0063-03随着网络生活的深入,在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依赖工具的同时,它也不可避免地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方面,网络浩瀚的信息储量、平等自由的氛围、文化的开放性和多元性给大学生的学习、交往带来极大便利,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大学生知识获取的渠道;另一方面,网络作为科技的“双刃剑”,其负面效应如网络黑客、网络病毒、网络成瘾等,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人格及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网络成瘾导致大学生身心健康、社会交往、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已日益突出,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网络成瘾的概述(一)网络成瘾的概念“网络成瘾”是由美国精神病学家Goldberg 博士首先提出,当时使用了网络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这一表述,其后不同学者对网络成瘾称谓的表述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有代表性的提法有:互联网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病态性网络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PIU)、网络行为依赖(Internet Behavior Dependence,IBD)、Online Addiction,等等。
1997 年,他将网络成瘾改为病理性网络使用,并将网络成瘾定义为:因为过度使用网络所导致的沮丧或者是身体、心理、人际关系或社会功能的损害。
[1]关于网络成瘾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每一个概念界定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但网络成瘾的内涵却基本一致。
笔者认为,网络成瘾的概念可以表述为: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个体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并因长期过度使用网络,从而产生的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受损的状态。
(二)网络成瘾的类型网络成瘾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做不同的类型划分。
网络成瘾是由网络行为导致的成瘾现象,根据导致成瘾的网络行为不同,网络成瘾可以划分为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上网冲动成瘾、计算机游戏成瘾、其他强迫行为等类型。
[2]1.网络色情成瘾主要是指网络成瘾者对网上与色情相关的内容上瘾,主要表现为经常浏览色情网站,寻找相关的色情图片、色情文字、成人电影及经常性进行色情聊天,等等。
网络色情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尤其深远,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角度来讲,一方面,他们已经逐步进入了性成熟时期,他们对性的好奇心要远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的网民;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受现有教育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很难通过正常的途径获得相关知识,而网络色情的存在满足了他们猎奇的心理;并且,由于部分大学生自控能力不强,在网络色情面前缺乏防范意识和抵制能力,沉湎于网络色情之中不能自拔,有些甚至会走上犯罪道路。
2.网络关系成瘾是指网络成瘾者沉湎于虚拟的网络交际活动,喜欢通过QQ、MSN及网络聊天室等网络交流工具去结识朋友,建立自己的人际交往圈,他们对现实的人际交往兴趣减弱,网络人际交往逐步取代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
3.上网冲动成瘾是由于网络使用者过度进行网上购物、网上赌博等活动所导致的。
信息超载网络成瘾,这种类型的网络成瘾主要表现为网民强迫性地浏览网页,搜集与现实生活不相关的资料和数据。
4.计算机游戏成瘾,这是网络成瘾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对青少年影响最深的一种网络成瘾类型。
计算机游戏包括网络对战游戏、单机游戏、网上角色扮演游戏,等等。
计算机游戏让青少年在获得一种虚拟的成就感的同时,对他们的认知模式、行为方式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
5.其他强迫行为,如网络制作成瘾、网上讨论成瘾、 BBS成瘾、网上购物成瘾、网上在线赌博成瘾等。
(三)网络成瘾的主要特征网络成瘾作为一种行为成瘾,但也具有药物成瘾的某些特点,综合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网络成瘾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突显性、耐受性、戒断性、冲突性和反复性等方面。
1.突显性,是指网络成瘾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已经明显被上网这一活动所控制,上网占据了网络成瘾者生活中的大量时间。
2.耐受性,反映了网络成瘾者对网络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具体表现为网络成瘾者上网频率和每次上网的时间不断增加,即网络成瘾者要获得与以前同样的满足感需要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
3.戒断性,是指网络成瘾者如果不能上网或者中途因故被迫下网时,就会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并伴有生理上的不良反应。
4.冲突性,网络成瘾的冲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上网行为已经与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产生了冲突;(2)表现在上网与个体的学习生活之间的矛盾上;(3)还体现在个体与他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方面。
网络成瘾的冲突性特征反映着网络行为所造成的客观影响。
5.反复性,是指网络成瘾者经过治疗或自我调节后,戒除了网络成瘾或者降低了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但如果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巩固,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再一次产生网络成瘾问题,或者恢复到干预治疗前对网络依赖的程度。
二、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也与他们处于大学这个特定的时期有关,从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特征来说,他们正处于心理发育趋向成熟,但又未完全稳定的阶段。
很多大学生认知能力、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不强,同时内心又渴望成功和自我实现的心理特质有关。
(一)猎奇心理和反叛心理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心理都还处于不断发展成熟的特殊阶段,仍属于成长中的“心理断乳期”“疾风暴雨时期”,他们对新事物特别敏感且容易接受,在猎奇心的驱使下,很容易接触、接受、效仿各种新鲜事物,特别是随着自主性的增加,他们的自我认同也越来越明显,显得独立而富有探索精神。
[3]网络的出现正迎合了他们这种好奇而探索的心态,他们求新求异的特点,也促使其去探索由互联网络联系起来的新鲜而丰富多彩的社会环境。
但是,由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辨别力、自制力、挫折承受能力又十分有限,在缺乏适时和必要的引导下,面对庞杂的网络信息,极容易上网成瘾。
(二)成就体验和减压心理大学生由于自身及外部社会的限制,很多需要都难以轻易得到满足,而网络恰恰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实现自我满足的虚幻载体。
网恋中一方对一方的依赖;网络游戏中所得到的成功体验,甚至网络色情中得到的满足体验等,都是吸引大学生沉迷网络的重要原因。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互动性等特点,他们可以使“自我”在网络的自由空间中得到无限的释放。
(三)情感的补偿与宣泄众多研究结果显示,网络成瘾者的个性人格特征和认知心理与正常网络使用者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
[4]容易沉迷网络的人有抑郁、焦虑、低自尊、缺乏动机、寻求外界认可、害怕被拒绝及存有自杀念头等因素。
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性分离和人际关系的冷漠也与网络成瘾现象存在相关。
由于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当中,在网络中形成的社会认知方式和自我社会角色定位长时间与现实不符,社交能力越来越差,甚至产生社交恐惧,进一步导致在现实社会中的学业、工作、人际交往更差,更加降低了他们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
三、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策略(一)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CBT)目前,心理干预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CBT。
CBT是美国学者贝克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和行为的成分,该治疗既强调认知在心理行为中的作用,又结合行为治疗的技术,通常是使患者暴露于刺激,挑战不适应性认知,并训练大脑以不同的方式思考。
[5]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接受心理医师教给他的理性观念和行为,并反复加以练习以使其建立新的积极的认知和行为,使网络成瘾学生的成瘾耐受性、戒断反应、人际与健康、时间管理等较矫治前有显著变化。
(二)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咨询形式,根据求询者问题的相似性组成课题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解决成员共有的心理障碍。
参加成员通过自省、谈论等方式帮助其找出成瘾的具体原因,了解其网络行为,并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成瘾者体会到现实中人际交往的乐趣与重要性,以便改善人际关系,增加社会适应性,促进人格成长。
并可获得有效的控制上网行为的方法,帮助其摆脱对网络的成瘾状态。
(三)个案干预研究选一名大学生进行了个案研究,从这名大学生的背景资料、症状表现入手,针对其心理和行为特征,制定了咨询目标及方案,进行了为期几次的心理咨询,综合运用了认知疗法、行为矫正及学习动机激励的方法,使求助者的成瘾状况明显改善。
(四)家庭综合心理治疗家庭综合心理干预是心理治疗的一个种类,是把整个家庭作为治疗对象,将家庭看成一个系统。
这个系统成员所表现出的行为,既影响其他成员,同时也受其他成员的影响。
网络成瘾症可能是家庭功能失调的表现。
因此,家庭治疗所要处理的问题就是修正、调整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改变网络成瘾症产生的家庭动力机制,使症状消失。
(五)解决焦点短期疗法(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解决焦点短期疗法是由Steve de Shazer等在20世纪80年代成立的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短期家庭治疗中心发展而来的。
该疗法代替病理化的咨询模式,其治疗焦点重在“求解”,而非问题本身,减轻了患者对其“症状”“问题”的焦虑,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使得他们调整力量,积极面对那些需要解决的困难,此法易被患者接受。
国内解决焦点短期疗法在临床上已开始应用,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杨放如等对52例互联网成瘾症青少年进行调查,并对其采取以解决焦点短期疗法为主的心理治疗与家庭综合干预,在国内尚属首例。
(六)锻炼心理学视角下网络成瘾干预锻炼心理学领域的大量研究表明,身体锻炼不但可以使人产生良好的心理感受、增强体质,还能改善自我评价、提高意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锻炼使大学生成瘾症状减轻、成瘾行为及总体心理健康水平都得到明显改善,对摆脱成瘾状态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总之,当前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还处在一个探索的阶段,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完善。
同样,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面需共同努力,才能构建起一个文明有序和谐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