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读书笔记3000字

合集下载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美的历程读后感(精选19篇)美的历程读后感篇1《美的历程》是李泽厚先生创作的文艺理论著作。

其从夏朝的青铜器到先秦的理性精神,再到楚汉浪漫主义、魏晋风度、盛唐之音、宋元山水意境,最后由明清的文艺思潮结尾。

其中无不体现着每个朝代对美的不同要求和展现。

文章开头以中国的历史博物馆切入,从而讲述到青铜器的纹饰和巫史文化。

作者认为在青铜器中的饕餮纹样是为了展现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但这种美不是谁都能欣赏的,只有文明越进步才能够欣赏这样的美,这让我体会到了美与美的不同,狞厉也可以很美。

在具有浓厚宗教性质的巫史文化中,作者认为龟从、筮从是最重要的,超过了其他任何方面和因素,包括帝、王自己的意志和要求。

从中我体会到了巫史文化对于当时的人们的重要,在当时与物质劳动同精神劳动的分离与适应,出现了最初的一批思想家,他们就是巫师,是原始社会的精神领袖。

可见巫师在当时是引领思潮的人物,因而可以将统治阶级存在说成上天的旨意,从而达到统治阶级对下层人民的控制。

而后,文章展示了魏晋风度。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新思潮,其特征就是人的觉醒。

作者认为但这种觉醒,却是通由种种迂回曲折错综复杂的途径而出发、前进和实现。

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但这就是魏晋风度的美,是其他朝代所没有的独一无二的美。

宗教是异常复杂的现象。

它一方面蒙蔽麻痹人们于虚幻幸福之中,另方面广大人民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如醉如狂地吸食它,又经常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或逃避。

作者又继续写到唐朝,写到唐朝的佛教石窟艺术,壁画,佛像等无不展示着石窟艺术的美。

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石窟艺术在敦煌莫高窟,里面美轮美奂,仿佛在告诉世人它曾经的美丽与辉煌。

绘画艺术尤其是山水画的高峰在宋元。

在这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文化发展十分繁荣。

其最为出名的就是山水画,中国山水画不是门阀贵族的艺术,而是世俗地主的艺术,是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结果。

读这本书,仿佛在美的海洋里遨游,我深刻的体会到了美的力量。

美的历程读后感3000字

美的历程读后感3000字

美的历程读后感3000字《美的历程》是一本讲述美的演变史的图书,作者是丁钊,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发行。

它以时间先后的顺序,梳理了从人类文明初期至今的美学发展历程,包括艺术、文化、技术、思想等多个领域。

在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美的内在与外在,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对于美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是非常充实的。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放慢了节奏,极度地沉浸在作者的文字中,尤其是绘图部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使得书中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更深入地了解到了美的内在和外在,可以说它不仅表现了我们对外界的感官感受,同时也表达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思考和价值观。

其次,这本书的重要性在于它系统性地呈现了人类对于美的认知、探究和追求。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接触到的美,似乎仅限于美人、美景、美食等等。

但是,在这本书中,作者所呈现的美还包括了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涵盖了各个领域。

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不同历史时期对于美的追求和变革,更多地领会到美的内在和外在建构以及道德价值。

第三,创新的思考和观点。

在《美的历程》这本书中,作者的描述和思考不仅限于美的传承和演变,还通过对于道德和价值的探讨,发掘了美的精神内涵和深层次价值,触发了本书的主题。

例如,从道德的角度来看美,在“美学以道德为基础”这个观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对于美的思考已经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感受,更是一种文明的回归。

总之,《美的历程》这本书呈现了一个扑朔迷离的美学体系,其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和深刻。

它通过对于人类在美学方面的探寻和思考,展示了美的外在和内在建构、美学意义、规律等一系列问题,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关于美的全景图。

它的深刻思考和发人深醒的洞见,让人在对于美的认识上有了更加全面的体验,是我十分喜欢的一部图书。

《美的历程》读后感左右范文3篇

《美的历程》读后感左右范文3篇

《美的历程》读后感左右范文3篇《美的历程》读后感左右范文1有人会问我:你看这书干嘛?和专业有关吗?我想不管有没有关系,好的书籍值得一读,可是读完我发现,《美的历程》这本书当然可以和我的专业挂钩,他可以加深我对美的理解,甚至以前我觉得不能欣赏的一些图案,我能欣赏了。

以前我绝得恐怖狰狞的器具我能理解了,我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感受不同时代的人,对美的不同理解,为什么有时候的图案目露凶光,有时候的图案温婉可爱,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

李泽厚先生在书中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展现出来,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性描述和美学把握,带领着我对古典文艺进行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巡礼。

《美的历程》这本书虽然不过十几万字,却记录了千年华夏民族的艺术发展。

全书共分十章,其内容从远古的龙飞凤舞,动物形象符号化为抽象几何纹的积淀过程,到青铜器饕餮纹狞厉的美,到先秦的儒道互补、建筑艺术,到楚辞汉赋的浪漫主义,汉代的气势与古拙美,再到人的觉醒、文的自觉的魏晋南北朝,还有六朝、唐、宋的佛陀世容雕塑艺术,到宋元山水及诗词曲的意境,直至明清市民文化、世俗小说和戏曲的兴起。

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

它不单对现代流行作了回应,还从哲学的高度分析了形成的原因以及从古至今的作了对比。

让人从哲学来认识美学,以美学来理解哲学,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做出了概括的分析与说明。

它是对中国古典美提纲挈领式的概括介绍。

主要贯穿全书的思想乃是有意味的形式。

在远古陶器纹饰中由写实到符号化成为抽象几何纹样,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

对于线条艺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常常是静止、程式化的,而失去生命感。

有意味的形式恰恰相反,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的美。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相关推荐《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14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精选14篇),欢迎大家分享。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篇1初次了解美学这门学科,一般会感性地认为这是一门关于美的学问,什么是美,怎样欣赏美。

在阅读美学的相关经典著作之后,对美学会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

比如李泽厚的《美的历程》,这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重要美学著作,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作为读者自然很好奇,这究竟是本怎样的小书,在当时影响了那么多的年轻人。

由于一开始就对本书存在阅读的“期待视野”,希望从书中了解作者对美学独特的见解,而《美的历程》让人印象最深的,可能也是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在介绍“美的历程”时的连贯性、简洁性。

虽然本书也像其他著作一样分了章节,按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介绍从远古图腾时代的艺术萌芽到明清文艺思潮的兴起的各时代艺术特征及美学思想。

“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画像,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

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

作者在开篇就以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美学意象吸引着读者。

在本书中,作者以细密的考察论述了绘画、雕塑、建筑、文学、书法等艺术门类在各个时代的兴起与演变,并在充足的个例分析之下以凝练的语言指出了各个重要对代的艺术精神,“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则是世俗人情”。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0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0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0篇)《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1有人会问我:你看这书干嘛?和专业有关吗?我想不管有没有关系,好的书籍值得一读,可是读完我发现,《美的历程》这本书当然可以和我的专业挂钩,他可以加深我对美的理解,甚至以前我觉得不能欣赏的一些图案,我能欣赏了。

以前我绝得恐怖狰狞的器具我能理解了,我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感受不同时代的人,对美的不同理解,为什么有时候的图案目露凶光,有时候的图案温婉可爱,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

李泽厚先生在书中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展现出来,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性描述和美学把握,带领着我对古典文艺进行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巡礼。

《美的历程》这本书虽然不过十几万字,却记录了千年华夏民族的艺术发展。

全书共分十章,其内容从远古的"龙飞凤舞",动物形象符号化为抽象几何纹的积淀过程,到青铜器饕餮纹狞厉的美,到先秦的儒道互补、建筑艺术,到楚辞汉赋的浪漫主义,汉代的气势与古拙美,再到"人的觉醒"、"文的自觉"的魏晋南北朝,还有六朝、唐、宋的'佛陀世容雕塑艺术,到宋元山水及诗词曲的意境,直至明清市民文化、世俗小说和戏曲的兴起。

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

它不单对现代流行作了回应,还从哲学的高度分析了形成的原因以及从古至今的作了对比。

让人从哲学来认识美学,以美学来理解哲学,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做出了概括的分析与说明。

它是对中国古典美提纲挈领式的概括介绍。

主要贯穿全书的思想乃是"有意味的形式"。

在远古陶器纹饰中由写实到符号化成为抽象几何纹样,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1对于美,我总觉得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不同人对于美有不同的认知,如同时尚一般,隔3年就会有不一样的美的理念,不一样的美的流行。

但是阅读了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后,让我对于美又有了新的认知。

美不仅是每个个体个性化的概念,从社会角度而言,更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共同的文化印记。

《美的历程》一书沿着时间的线轴,回顾了中华文明自诞生时刻直至明清之际整个的美学演进历史。

从石器时代龙凤图腾的来历,到夏周的青铜时代,先秦诸子对中国实用理性主义的影响,到楚汉浪漫主义的发展、魏晋风度的形成、南北朝时期的佛陀世荣、唐宋时期诗歌与书法的大成、宋元的山水画的意境、最终到以明清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

美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形态呈现,每个时代对于美的理解都有其深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例如魏晋时期,人们津津有味的谈论的并不是功臣名将的赫赫战功,相反,更多的倒是手执拂尘、口吐玄言,扪虱而谈,辨才无碍。

重点展示的是内在的智慧,高超的精神,脱俗的言行,漂亮的风貌。

所谓漂亮,就是以美如自然景物的外观,体现出人的内在智慧和品格。

两汉动的行为之美让位于魏晋的静的玄想之美。

“言不尽意”“以形写神”“气韵生动”作为美学理论和艺术原则在这一时期被提出。

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魏晋风度产生的的历史背景却是充满动荡、混乱、灾难、血污的社会和时代。

战乱的年代里,时刻面临着生死的考验,巨大的政治恐怖阴影下产生了自我矛盾的人文主义。

如同阮籍,表面看来潇洒风流,骨子里却潜藏深埋着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忧。

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

经济上,东汉以来的庄园经济日益巩固和推广,大量个体小农和大规模的工商奴隶经由不同渠道,变而为束缚在领主土地上、人身依附极强的农奴或准农奴。

政治上,与这种经济背景相对应,分裂割据、各自为政、世代相沿、等级森严的门阀士族阶级占住了历史舞台的中心。

这种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使得意识形和文化心理上发生巨大变化,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崩溃,代之而兴的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一时期,哲学重新得到解放,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压抑了数百年的先秦的名、法、道诸家,重新为人们所着重探究。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美的历程》读后感12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的历程》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美的历程》读后感1《美的历程》的作者是李泽厚。

全书共分十章。

作者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展现出来,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性描述和美学把握,对古典文艺进行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巡礼。

其内容从远古的"龙飞凤舞",从动物形象符号化为抽象几何纹,到先秦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的浪漫主义,到宋元山水及诗词曲的意境,直至明清市民文化、世俗小说和戏曲的兴起,就像一位饱含情感的亲临者,以优美的语言为笔,以历史的遗证为据,向我们娓娓道来巍巍中华的悠久美学发展历程。

读书体会通读全书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以下体会:1、审美意识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中发展,并通过对审美对象变现出来。

如果我们把所有审美对象当做线条,这个线条是流动的,不断变幻的。

在每一个章节中,作者都在开篇介绍当时的社会状态,企图把整个美学的发展置于社会状态之下,用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来解释该时代美的特征和发展因素。

例如第七章《盛唐之音》,作者先交代了当时的社会变化,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和内战,普遍施行均田制,李唐帝国在政治、财政、军事上都非常强盛,南北朝那种农奴式的人身依附逐渐松弛;非门阀士族即世俗地主阶级的势力在上升和扩大,无所束缚地创造和革新,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着,一种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像,渗透在盛唐文艺中。

其典型代表,就是唐诗。

艺术对象宗教意味的由浓变淡更加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

远古图腾是古人对想象中神明的想象、再现。

到了青铜时代,随着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离出现了一批所谓精神领袖,虚构出宗教神话的物态。

先秦各流派思想对礼法的追求,之前天马行空的想象受到理性的渗透和制约,开始将审美对象客观化,神已不再是恐惧神秘的存在,而是神话、历史和现实的三体混合。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收集整理的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有人会问我:你看这书干嘛?和专业有关吗?我想不管有没有关系,好的书籍值得一读,可是读完我发现,《美的历程》这本书当然可以和我的专业挂钩,他可以加深我对美的理解,甚至以前我觉得不能欣赏的一些图案,我能欣赏了。

以前我绝得恐怖狰狞的器具我能理解了,我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感受不同时代的人,对美的不同理解,为什么有时候的图案目露凶光,有时候的图案温婉可爱,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

李泽厚先生在书中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展现出来,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性描述和美学把握,带领着我对古典文艺进行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巡礼。

《美的历程》这本书虽然不过十几万字,却记录了千年华夏民族的艺术发展。

全书共分十章,其内容从远古的”龙飞凤舞”,动物形象符号化为抽象几何纹的积淀过程,到青铜器饕餮纹狞厉的美,到先秦的儒道互补、建筑艺术,到楚辞汉赋的浪漫主义,汉代的气势与古拙美,再到”人的觉醒”、”文的自觉”的魏晋南北朝,还有六朝、唐、宋的佛陀世容雕塑艺术,到宋元山水及诗词曲的意境,直至明清市民文化、世俗小说和戏曲的兴起。

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

它不单对现代流行作了回应,还从哲学的高度分析了形成的原因以及从古至今的作了对比。

让人从哲学来认识美学,以美学来理解哲学,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做出了概括的分析与说明。

它是对中国古典美提纲挈领式的概括介绍。

主要贯穿全书的思想乃是”有意味的形式”。

在远古陶器纹饰中由写实到符号化成为抽象几何纹样,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1 由于之前没有什么艺术细胞,接触的艺术品少之又少,基本没有什么审美水平,我选择的画是哀悼基督,这幅画不是《美的历程》中的作品,但是对比于西方的画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东方的艺术作品。

个人感觉相比于西方的作品而言,东方作品更多是以描绘恢弘的场景为主,人物更多的只是点缀,场面和意境才是中心;而西方的作品则更加注重描绘人的细节与情感,以人物为主体去展现和表达思想、事件。

也许这就是东西方的区别,西方受到宗教的影响,更加注重个人实现,而东方的集权政治则更希望表达权威与威严。

就像我们在西方很难见到特别宏大的建筑,但是在东方我们能看到很多超乎于当时经济、技术能力水平的恢弘作品。

这幅画展示的是耶稣受难的细节,画中人的情感是收敛的,而不是外显的,让人心生悲悯之情。

近处的山岗上,一棵树叶残枝枯,天空和大地被它紧紧地串在一起。

而远处,灰色的山崖在寂寞中诉说着无声的绝望。

这些背景也都是为了衬托人物的情感而设计,凸显了耶稣受难日人们的悲痛之情。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2 对于美,我总觉得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不同人对于美有不同的认知,如同时尚一般,隔3年就会有不一样的美的理念,不一样的美的流行。

但是阅读了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后,让我对于美又有了新的认知。

美不仅是每个个体个性化的概念,从社会角度而言,更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共同的文化印记。

《美的历程》一书沿着时间的线轴,回顾了中华文明自诞生时刻直至明清之际整个的美学演进历史。

从石器时代龙凤图腾的来历,到夏周的青铜时代,先秦诸子对中国实用理性主义的影响,到楚汉浪漫主义的发展、魏晋风度的形成、南北朝时期的佛陀世荣、唐宋时期诗歌与书法的大成、宋元的山水画的意境、最终到以明清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美的历程读后感(通用28篇)美的历程读后感篇1李泽厚先生关于美学和文艺学的著作,先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熟稔和独到的分析,美的历程是一部中国美学文化的梳理和回顾,就像先生说的,只要相信事情是有因果的,历史地具体地去研究探索便可以发现,文艺的存在及发展仍有其内在逻辑。

作为美学著作却拥有非凡的文字的美,李泽厚果然是大家。

从龙飞凤舞到青铜饕餮,先秦楚汉魏晋南北朝,盛唐宋元明清,一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民族的文化演变,有始终不变的内涵传承不息,而随着社会的变革新的阶级,生活方式以及个人的个性化的独创的汇聚让这条文化渊源成为汪洋肆意的文化海洋。

这是一个民族最引以为豪的`。

感谢先生为我们梳理了整个脉略,美的历程,也是国人美的意识和人的意识觉醒的颂歌。

美的历程读后感篇2美的历程,是一部中国文化史,是一部中国美学史,是一部中国哲学史,是一部中国文学史。

任何时期关于美的呈现,都是在当时经济,文化,政治等社会条件制约下,社会主流思想抑或被压抑情感的艺术再现。

它们通常是由人民大众和社会精英创作而成,在人类社会早期,劳动人民起着较为决定性的作用。

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步,人民的心智水平普遍提高,社会分工也日趋精细化,艺术逐渐成为某些职业相关的.活动,也就逐渐与日常生活分化开来。

而在任何时期,社会精英相对掌握着整个社会结构的话语权,他们的思想,对美的认知也就比较具有代表性。

美的历程就是这样一本书,作者通过人对类历史上各个时期社会文化生活及整个时期社会状态的反映,映射出不断发展与变化的美。

美的历程读后感篇3青铜的巅峰时期是从殷商后期至周成康昭穆之世(参照郭沫若对殷周青铜器的四个分期),这一时期的青铜饕餮呈现出狞厉神秘的崇高美,是奴隶制时代精神和艺术符号的象征,到春秋时,随着殷周以来远古巫术宗教观念传统的`褪去,青铜的造型和纹饰日益生活化,同一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也进入了中国第一个理性主义时期。

殷商时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甲骨文的出现,源自于甲骨文的汉字是符号,亦是绘画,绘画这一特征留给了书法艺术家极大的想象空间,通过塑造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精选5篇)

美的历程读后感(精选5篇)

美的历程〔精选5篇〕美的历程〔精选5篇〕美的历程1本学期,我拜读了李泽厚先生的作品《美的历程》,书中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展现出来,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性描绘和美学把握。

带着读者对古典文艺进展了一次生动而深入的巡礼。

《美的历程》全书共十个章节,其内容从远古的“龙飞凤舞”,动物形象符号化为抽象几何纹的积淀过程,到青铜器饕餮纹狞厉的美,到先秦的儒道互补、建筑艺术,到楚辞汉赋的浪漫,汉代的气势与古拙美,再到“人的觉悟”、“文的自觉”的魏晋南北朝,还有六朝、唐、宋的佛陀世容雕塑艺术,到宋元山水及诗词曲的意境,直至明清市民文化、世俗小说和戏曲的兴起。

书中李泽厚先生带着我们领略了中国书法“线的艺术”美,细细品味唐诗的丰神情韵少年才气和宋词的筋骨思理、思虑深沉,聆听李白那飘逸而瑰丽的浪漫文学交响诗,深度解析杜诗颜字韩文中的“破旧”与“立新”,体味宋代艺术追求上的空灵、含蓄、平淡与自然之美……同时,让读者认识到中国美学的着眼点更多不是对象、实体,而是功能、关系与韵律。

强调的更多是对立面之间的浸透与协调,而非对立面的排挤与冲突。

书中屡次提到的“有意味的形式”让我印象深入。

“有意味的形式”是贝尔提出的,他认为视觉艺术的根本在于他们都是“有意味的形式”,坚持从“美在客观”来解释美。

在远古陶器纹饰中由写实到符号化成为抽象几何纹样,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

对于线条艺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常常是静止、程式化的,而失去生命感。

“有意味的形式”恰恰相反,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的美。

而中国书法艺术那么是后者。

李泽厚先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阐释,让我更深入的体会到书法“线的艺术”的美感。

它不是线条整齐划一平衡对称的形式美,而是远为多样流动的自由美。

行云流水,骨力追风,有柔有刚,方圆适度。

它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每一幅都可以有创造、有变革甚至有个性,并不作机械的重复和僵硬的标准。

《美的历程》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美的历程》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美的历程》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美的历程》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的历程》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美的历程》读后感1在这一段时间里,我拜读了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

虽然这与我的专业学科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是李泽厚先生在书中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展现出来,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性描述和美学把握,带领着我对古典文艺进行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巡礼。

《美的历程》这本书虽然不过十几万字,却记录了千年华夏民族的艺术发展。

全书共分十章,其内容从远古的"龙飞凤舞",动物形象符号化为抽象几何纹的积淀过程,到青铜器饕餮纹狞厉的美,到先秦的儒道互补、建筑艺术,到楚辞汉赋的浪漫主义,汉代的气势与古拙美,再到"人的觉醒"、"文的自觉"的魏晋南北朝,还有六朝、唐、宋的佛陀世容雕塑艺术,到宋元山水及诗词曲的意境,直至明清市民文化、世俗小说和戏曲的兴起。

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

它不单对现代流行作了回应,还从哲学的高度分析了形成的原因以及从古至今的作了对比。

让人从哲学来认识美学,以美学来理解哲学,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做出了概括的分析与说明。

它是对中国古典美提纲挈领式的概括介绍。

主要贯穿全书的思想乃是"有意味的形式"。

李泽厚先生的这一思想是在克莱夫·贝尔提出的"美"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著名观点上加以继续发展和完善的。

贝尔认为视觉艺术的根本在于他们都是"有意味的形式",坚持从"美在客观"来解释美。

甄选《美的历程》读后感范文三例

甄选《美的历程》读后感范文三例

甄选《美的历程》读后感范文三例《美的历程》,在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单从书名来看,我并不知道作者要写的是何物的美,其美之处又在哪里,历程又指什么。

所以,我首先要从题目开始。

“美”在本书中指的是中国古典文艺的美;“历程”则是指从原始社会到明清这段跌宕起伏的历史长河。

由此,本书的内容也就凸显出来了。

即诠释各历史时期的古典文艺的独特之美以及美的发展历程。

本书有三处可圈可点。

第一:内容本书按照历史发展来写美的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古典文艺的美学风格不断变化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亦在不断变化。

不同朝代的同一种艺术给人以截然不同的美。

以魏、唐、宋的雕塑为例,魏以理想胜,宋以现实胜,唐以二者结合胜。

即使同一朝代,其美学风格也迥然不同。

以唐的书法为例,初唐的书法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蝉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而盛唐则流行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

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却在同一朝代中诞生并发光发亮。

第二:结构本书的结构十分紧凑。

上一章节的内容在下一章节也会出现,甚至有的章节内容贯穿于整本书,如本书中提到的“有意味的形式”。

正是这种前后贯穿,前后紧密联系,你会惊奇地发现两个不同领域的古典文艺竟有异曲同工之妙,有相似的美学风格,从而感受到中国古典文艺是一个整体,各领域冥冥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三:写法关于写法,我要提及其写作特色和语言特色。

写作特色表现在整本书举了相当多的例子,例子虽多,然都是典型之例。

在这些例子中有耳熟能详的人物,也有闻所未闻的人物。

对于耳熟能详的人物,也许你会看到他的另一面。

如苏轼,你在品味其豪气冲天的诗句时,可曾想到他脆弱的一面。

而对于闻所未闻的人物,你也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一下。

另一个特色就是比较,本书多处地方有比较。

有同一朝代的比较,不同朝代的比较,不同领域的比较。

能让你对中国古典文艺之美有个整体感受。

语言特色表现在书中大量的诗、词、古文以及作者似诗一般的语言,也许你无法完全看懂,但亦能从中感受到古人作品中的古典之美,世上独一无二的古典之美。

阅读《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五篇

阅读《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五篇

阅读《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五篇阅读《美的历程》读书笔记范文1不久前经人推荐拜读了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

先生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做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

李先生的开场白是这样的:“中国还很少专门的艺术博物馆。

你去过天安门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吗?如果你对那些史实并不十分熟悉,那么,做一次美的巡礼又如何呢?……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

那么,从哪里起头呢?得从遥远的记不清岁月的开始。

”于是,我被李先生引领着走进了中国近8000年的“美的历程”。

我们每个人不管身份如何,贫富贵贱,地位高下,追求美却是每个人的本性。

因为人类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便逐渐追求和发展精神生产和创造意识形态的产物———“美”,这个追求是人类的高级属性发展的结果。

但是什么是美?美是如何产生的?美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中国美学的着眼点在哪里?这些问题至少对我是模糊的。

李泽厚先生用他哲学家的思维,美学家的理论,文学家优美的散文般的文字表现形式,为我们清晰而深刻的阐述了以上这些问题。

让我深深沉醉在“美的历程”里,久久不肯离去。

本书里,李先生从粗狂的远古图腾——“人首蛇身”,“人首鸟身”那原始艺术的“龙飞凤舞”,从殷周青铜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魏晋“人的觉醒”的风度,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及诗词曲的审美品类,直到明清小说戏曲的浪漫感伤……有时一泻千里,有时涓涓细流;有时一气呵成,有时娓娓道来。

让读者欲罢不能。

我在读李先生的《美的历程》的过程中,有些章节泛读,有些是精读的。

比如,第三部分“先秦理性精神———儒道互补”,我是精读的。

因为我要搞懂,中国美学的着眼点在哪里?这是我很迷糊的问题。

李先生在这一章节里有这样一段话:艺术和审美“因为重视的不是认识的模拟,而是情感感受,于是,与中国哲学思想相一致,中国美学的着眼点更多不是对象、实体,而是功能、关系、韵律。

……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规律和原则大都是功能性的。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摘抄(3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美的历程》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所著的一部美学经典之作。

该书以中国历史为线索,探讨了美的本质、美的形态以及美的历程。

本书内容丰富,观点独到,对于理解中国美学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对本书的一些摘抄和心得体会。

二、美的本质1. 美的本质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李泽厚先生认为,美的本质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美是一种感性的存在,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

这种感受既有客观事物的属性,又有主观心理的投射。

因此,美是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

摘抄:“美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主体在感知、体验、评价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审美反映。

”2. 美是自由与必然的统一。

李泽厚先生认为,美是自由与必然的统一。

在审美过程中,人们追求自由,但又受到客观规律的限制。

这种自由与必然的矛盾运动,使得美成为可能。

摘抄:“美是自由与必然的辩证统一,是人们追求自由的过程。

”三、美的形态1. 审美形态分为形式美、意境美、典型美。

李泽厚先生将审美形态分为形式美、意境美、典型美三种。

(1)形式美:是指审美对象的外在形态,如线条、色彩、形状等。

摘抄:“形式美是审美对象的外在形态,是审美的基础。

”(2)意境美:是指审美对象内在的精神内涵,如意境、情趣、风格等。

摘抄:“意境美是审美对象的内在精神内涵,是审美的高级阶段。

”(3)典型美:是指审美对象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具有的代表性。

摘抄:“典型美是审美对象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具有的代表性,是审美的高级形态。

”2. 美的形态具有历史性。

李泽厚先生指出,美的形态具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美的形态会有所不同。

摘抄:“美的形态具有历史性,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四、美的历程1. 中国美的历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清。

(1)先秦:以儒家、道家为代表,强调“天人合一”,追求和谐之美。

摘抄:“先秦美学以儒家、道家为代表,强调‘天人合一’,追求和谐之美。

美的历程读后感【优秀4篇】

美的历程读后感【优秀4篇】

美的历程读后感【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美的历程读后感【优秀4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2024年《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2024年《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溯源到上古,延伸至今朝,以“美是有意味的形式”为筏,摆渡过时间的大风大浪,笔者潦草地见证了一场美的历程。稍作歇息,两岸风景映入眼底。符号、线条等形式本身轻简,却因沉淀了社会内容而有了万钧之重。今人或缺少了一些民族记忆,太过信任也太过依赖所谓的理性与科学分析,也就缺失了那分先于理性也先于感知的情感触动。笔者无意鼓吹情大于理,只是希望今人在面对久远的文明之美时,添上一些以民族记忆为基底的纯粹审美。
“美是有意味的形式”由克乃夫·贝尔提出,此观点否定再现,强调纯形式的审美性质。从人首蛇身图案中,便能得到美的意味。蛇身贴服地面,微微弯曲,粗陋原始,唯有人首预示着它将作为中国西部、北部、南部许多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一个主要的图腾旗帜而高举飘扬。离开了绘就人首蛇身的线条,便无意义与美;离开了图腾的意义,人首蛇身图案也不成其为美。
宋元明清的诗词歌赋,绘画雕刻,杂曲小说,同样也是附和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宋元的山水意境,“有我之意”和“无我之意”,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所追求的精神世界。而明清时期的文艺,宋明画本,拟话本和戏曲,版画是明代中叶以来文艺的真正基础。在明末发展到极致后,遭到了本不应有的挫折,上层浪漫主义则一变为感伤的文学。代表作为《桃花扇》《长生殿》和《聊斋志异》。
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经济上,东汉以来的庄园经济日益巩固和推广,大量个体小农和大规模的工商奴隶经由不同渠道,变而为束缚在领主土地上、人身依附极强的农奴或准农奴。政治上,与这种经济背景相对应,分裂割据、各自为政、世代相沿、等级森严的门阀士族阶级占住了历史舞台的中心。这种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使得意识形和文化心理上发生巨大变化,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崩溃,代之而兴的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一时期,哲学重新得到解放,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压抑了数百年的先秦的名、法、道诸家,重新为人们所着重探究。议论争辩的风气相当盛行。与颂功德、讲实用的两汉经学、文艺相区别,一种真正思辨的、理性的“纯”哲学产生了。与这种思潮相对应的美学观念,特征就是——人的觉醒。对生死存亡的哀伤,对人生短促的喟叹,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阮籍有“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王羲之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陶潜有“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对人生对生命强烈的欲求,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政权更迭的年代里,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因此绘画艺术作品里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要求体现人的内在精神气质,这种追求“气韵”“风神”的美学标准正是与魏晋思辨智慧、人的觉醒相一致。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三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三篇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三篇《美的历程》围绕宋元山水画中所体现的中国艺术家从人工秩序中逃遁的思想展开一些论述,并从中国美学的相关命题中,谈规避秩序的问题。

以下是的美的历程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初次了解美学这门学科,一般会感性地认为这是一门关于美的学问,什么是美,怎样欣赏美。

在阅读美学的相关经典著作之后,对美学会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

比如李泽厚的《美的历程》,这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重要美学著作,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作为读者自然很好奇,这究竟是本怎样的小书,在当时影响了那么多的年轻人。

由于一开始就对本书存在阅读的“期待视野”,希望从书中了解作者对美学独特的见解,而《美的历程》让人印象最深的,可能也是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在介绍“美的历程”时的连贯性、简洁性。

虽然本书也像其他著作一样分了章节,按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介绍从远古图腾时代的艺术萌芽到明清文艺思潮的兴起的各时代艺术特征及美学思想。

“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画像,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

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

作者在开篇就以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美学意象吸引着读者。

在本书中,作者以细密的考察论述了绘画、雕塑、建筑、文学、书法等艺术门类在各个时代的兴起与演变,并在充足的个例分析之下以凝练的语言指出了各个重要对代的艺术精神,“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则是世俗人情”。

但作者却没有把各朝代的界限分明地划分出来,反而让人感觉本书有故意化解朝代之间的隔膜的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3000字
《美的历程》是李泽厚先生在1981年出版的专著,十余万字薄薄的一册,却让无数青年夜不能寐,当年的许多青年学生奉李泽厚为“精神导师”。

的确,李先生用短短十余万字,将数千年的中国文艺、美学纳入时代精神的框架内,揭示了众多美学现象的历史积淀和心理积淀,读来确如易中天先生所说的令人“怦然心动”。

它让我们能在短时间内对中国古典文艺做一次匆匆的“美的巡礼”,能在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

在《美的历程》中,李泽厚先生通过时间顺序的变化从远古社会介绍到近代中国的审美意识的流变,他建立这样一种时间的线索,用概括的方式去寻找在艺术与政治经济和艺术内部的各种类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艺术与社会条件之间的关系,试图探索文艺发展的共通性的普遍性的规律。

李泽厚先生在书中按照时代的发展,以一种主流的审美意识的流变作为划分章节的依据,按此,《美的历程》共分为十章。

“佛陀世容”这章讲述了佛教从魏晋南北朝到宋朝的演变流进。

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流行,在整个社会占统治地位是在战乱频繁的南北朝。

北魏和南梁先后宣布它为国教,是这种统治地位的法律标志。

它历经隋唐,达到鼎盛时期,产生出中国化的禅宗教派后走向衰亡。

它的石窟艺术、雕塑艺术、壁画艺术也随着这种时代的变迁、阶级的升降和现实生活的发展而变化发展,以自己的形象方式,反映了中华民族由接受而改造消化它,而最终摆脱它。

清醒的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的华夏传统终于战胜了反理性的神秘迷狂,这是一个重要而深刻的思想意识的行程。

看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是一堂迟上了很多年的美育课。

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时在我脑内掀起巨浪。

第一层波浪,来自于书本内容本身。

李泽厚先生此书,从龙飞凤舞的缘故图腾谈起,一里走过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程。

内容汪洋捭阖,波澜壮阔,文辞华丽绚烂,观点更是独树一帜。

从读到第一章开始,就让我一叹再叹。

可谓是拨开了我对远古艺术产生认识的重雾。

李泽厚先生在第一章第三节叫“有意味的形式”,其中讲到“由再现(模拟)到表现(抽象化),由写实到符号化,这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

”以陶器纹饰的演化为例,从写实的、生动的、多样化的动物形象演化成抽象的、符号的、规范化的几何纹饰这是总的趋势和规律。

正因为似乎是纯形式的几何线条,实际是从写实的形象演化而来,其
内容(意义)已积淀(溶化)在其中,于是才不同于一般的形式、线条,而成为“有意味的形式”。

也正由于对它的感觉有特定的观念、想象的积淀,才不同于一般的感情、感性、感受,而成为特定的”审美感情“。

在对远古图腾的论述中,李泽厚先生说到,”对实用工具的和规律性的形体感受和在所谓‘装饰品’上的自觉加工,两者不但有着漫长的时间距离(数十万年),而且在性质上也是根本不同的。

“我想这一章的相关论述足以证明一个问题——“审美意识”并不是跟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李泽厚先生认为,原始“工具“和”装饰品“是不一样的。

前者是将人作为超生物存在的社会生活外化和凝练的物质生产工具,是真正的物化的活动。

而“装饰”是精神生产、意识形态的产物,它的成熟形态便是原始社会的巫术礼仪,亦即远古图腾活动。

审美或艺术并未独立分化,他们潜藏在种种原始巫术礼仪等图腾活动之中。

因此,人类并不是一开始就懂得美的。

在我的理解里,远古的人们在这些巫术礼仪活动中,注入了观念、想象的成分,因此变成了积淀了社会内容、人的意志的形式,即所谓的“有意味的形式”。

“审美感情”就是来源于这种”有意味的形式“。

这确实是一个精辟的议论,人的审美意识确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美的历程》在开篇就解答了一个艰深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产生的问题。

不但文辞的精美,《美的历程》一书还配有多有便于读者理解书本内容的图画。

印象最深的一张在第五章”魏晋风度“,那有一张布
满整页的插图,在页面的右下角,有一个缩成小小一团的人像泥塑。

“小人”右手抱头坐在一块圆石上,头枕着左手,深埋到膝间,只见其耸起的双肩和一头乱蓬蓬的卷发。

地上拉了一条长长的影子,显得十分孤独、落寞。

不得不说我在看到这个泥塑的时候整个人彻底震撼了!我不断在想,这真的是2000年前的雕塑吗?就算是现今荒诞的现代主义画家也不一定能创作出这样的艺术品啊!魏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朝代?我想它的艺术价值和所表现的艺术情感是一点不亚于罗丹的雕塑的。

每个人看到它都应该会有不同的感受吧。

看着它我想到了弗朗西斯培根的画,一样的扭曲,一样的孤独,一样的绝望,看了不由让人心中一惊,就像鬼魅,使你无法忘记和摆脱。

李泽厚先生说,魏晋风度表面上看上去潇洒不群飘逸自得,但它却产生在一个充满动荡、混乱、灾难、血污的社会和时代。

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忧潜藏在它的骨子里。

皇权的更迭,社会上层的争夺砍杀,政治斗争的残酷。

门阀士族的名士无法独善其身,一批一批的人被送上了刑场。

何晏、嵇康、二陆、潘岳、郭璞、刘琨……“心之忧矣,永啸长吟”,多么残酷,多么可悲。

小小的泥塑,浓缩着的却是一个时代深刻的矛盾。

这也许就是我第一眼的无法摆脱的震惊的原因吧!这本书总是能在不经意间带给你带来震撼。

阅读是发现的过程,在本书中还有很多杂乱的感动与联想,因不成体系,也就不多说了。

第二层波浪,是我对中国现今历史和审美教育的反思。

我不知道,如果用李泽厚先生的这本专著作为高中艺术史教材会如何。

但我相信,中国大学之下没有真正的素质教育,有的只是德育、应试教育。

至少在高中的历史书里,你找不到朱光潜、宗白华、朱良志这样的名字,你也读不到”有意味的形式“这样的概念,有的只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样的论述。

历史教材所给你的答案是唯一的,僵硬的,甚至不给你一个反驳的机会,学生的一点天真的奇思妙想一旦提出就很容易被扼杀,对错的标准在老师手里。

就像阐释“意境”这个概念,教材往往只会印几张宋元山水画上去,告诉你几幅画很有意境,老师也只会附和到这几幅画的确美的确有意境,而到底“美”在哪里,我想老师自己也不一定知道。

这不禁让我想起在上个世纪,蔡元培先生一直高举的”以美育代宗教“旗帜,他认为美育就应该是自由的、进步的、普及的。

这在当时的社会掀起了怎样的波澜啊!反观现在,宗教的土壤不存在了,但学校审美教育依旧是教材化的,一切以应试为最终目的,僵化得让人生厌。

这样的教育是被动的,容易让我们看不清自己。

“审美的自由和追求”变得遥不可及。

李泽厚先生说,“时代精神的火花凝练,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留连不已。

”可惜的是,我们是否从来仔细地审视过这些?在我读过的有限的美学家里,有一位我非常佩服的是台湾的蒋勋先生,他就是一个不遗余力
地提倡“审美自由”的人。

他说,“一个人必须得到审美的自由,才能称得上是个独立和完整的生命。

”教育原该是帮助我们去寻找这种独立和完整生命境界,去实现这种审美的自由的。

但当今的教育却往往令我们陷入泥沼,种种与审美毫无关联的附加价值反而成为主体,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里受尽了阻挠和折磨。

我相信,生命的丰饶与厚度,是奠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的。

审美教育,是春风化雨的存在,不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

很幸运能读到李泽厚先生的这本书,感谢他带给我的这次匆匆却收获不菲的“美的巡礼”。

正如先生所说,美的历程是指向未来的,美的历程还在继续。

用心去感受美,用生命去体悟这个有意味的世界,就从这本书,从现在开始吧!(申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