疍家酒文化
北海疍家文化总结

北海疍家文化总结引言北海疍家文化是广西北海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凭借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吸引了许多游客的关注。
本文将对北海疍家文化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了解和传播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
1. 背景北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要城市,疍家文化是该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之一。
疍家,即指杂居在北海城区周边山区的一支部族。
疍家人以农耕为生,世代居住在山区,保持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
2. 疍家生活方式2.1 居住环境疍家人居住在北海周边的山区,地势险峻,气候多变。
他们依靠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以种植水稻、蔬菜和养殖家禽为主要经济来源。
2.2 衣着习俗疍家人的传统服饰主要为蓝色或黑色的上衣和长裤,女性常戴花布头巾。
这种传统服饰不仅具有实用性,还体现了疍家人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
2.3 饮食习俗疍家人以米饭为主食,辅以野菜和野味。
疍家人擅长制作腊肉、腊肠等特色食品,这些食品既是他们的日常口粮,也是待客的特色菜肴。
3. 疍家传统节日3.1 壮族三月三壮族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疍家人也有庆祝活动。
在这一天,疍家人会举办各种文艺表演,包括歌舞、木偶戏和龙船竞渡等。
这些活动既是人们娱乐的方式,也是展示疍家文化的平台。
3.2 丰收节丰收节是疍家人传统的重要节日,通常在秋季丰收后举行。
在这一天,疍家人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祭祀、舞蹈、歌唱等。
人们以庆祝丰收为由,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
4. 疍家民间艺术4.1 疍家木偶戏疍家木偶戏是北海地区的传统戏曲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木偶戏以手工制作的木偶为表演形式,通过操纵木偶的动作和表情,来展现剧情和角色。
疍家木偶戏通常讲述一些民间故事和传统神话,寓意深远,极具观赏性。
4.2 疍家歌舞疍家人善歌善舞,歌舞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疍家舞蹈通常以手摆舞和脚踩舞为主要表演形式,独具风格,富有地方特色。
5. 疍家文化的现状和展望疍家文化是北海地区的独特宝藏,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疍家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海南三亚:疍家文化是独具风情的一种那你们了解疍民二三事么?

海南三亚:疍家文化是独具风情的一种那你们了解疍民二三事么?长远的历史,隐蔽的习俗,让一水之隔的岸上人只可远观不可亵渎。
他们究竟有哪些我们所不熟知的小秘密呢?疍家文化是三亚历史文化中独具风情的一种,而疍民作为一群“舟楫为家、捕鱼为业、退潮而歌”的水上居民。
'疍民''蛋民'分不清如果你知道“疍民”的称呼是来源于早前他们居住的外形酷似蛋壳漂浮于水面的舟楫,那你一定会疑惑他们为什么不直接写作简而易懂的“蛋民”。
其实,“疍”与“蛋”是通假字,远古时代疍民祖先就从陆地逃入海上居住,因为极少上岸,故一直沿用旧时“疍民”二字。
现如今,“疍民”和“蛋民”二词都为人使用。
神秘的龙皇疍家人常常“出海三分命,上岸低头行”,三亚疍民信仰佛教,但更信奉龙皇。
在三亚的妈祖庙和五龙公庙,每逢初一、十五疍民都要去上香,备猪、羊奠祀,让神明保佑他们安全幸福。
鱼儿鱼儿你莫翻和海边渔民们吃鱼的时候,你可要注意了,千万别直接说“把鱼翻过来”,否则疍民会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出海打渔很辛苦,船要是翻了那还得了?你的这么说:“鱼转过来”。
汤匙搁在桌面时不能让匙背朝上,也是同一个意思农历十月二十二日不出海疍民每年都有一个特殊的日子,在那一天,他们不出海而是在家祭祖。
大概是在一百多前的农历十月二十二,一次前所未有的飓风席卷了三亚沿海。
飓风过后,沿海沙滩铺满船只废墟和残骸尸体,情形犹如人间地狱,从此后这一天便成了三亚疍家人的集体忌日。
至今,仍有不少疍家人保有在农历十月二十二日不出海,回港奠祭遇难祖先的习惯。
尴尬的户口,田地在哪儿如果你觉得拥有农业户口,家里就一定有着一亩三寸田,那便错了。
在三亚,疍民虽然被划为了农业户口,在陆地上却没有土地资源,因此疍民在三亚新一轮的土地开发中得不到任何补偿。
对于许多疍家人来说,这的确是个很尴尬的局面。
海南人也听不懂的船上话三亚疍民世居三亚,祖籍多为阳江、番禺、顺德、南海等地,无统一的语言。
广东攻略第四十四篇:疍家文化篇

广东攻略第四十四篇:疍家文化篇疍家人,是对中国沿海地区水上居民的一个统称,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
清光绪《崖州志》称为疍民。
“疍民,世居大蛋港、保平港、望楼港濒海诸处。
男女罕事农桑,惟辑麻为网罟,以鱼为生。
子孙世守其业,税办渔课。
间亦有置产耕种者。
妇女则兼织纺为业。
”疍民即水上居民,因像浮于饱和盐溶液之上的鸡蛋,长年累月浮于海上,故得名为疍民。
疍民据人类学家考察分析,证实不属于一个独立民族,而是我国沿海地区水上居民的一个统称,属于汉族。
疍民祖籍多为阳江、番禺、顺德、南海等县的水上人家。
现在主要分布在广东的阳江、番禺、顺德、南海,广西的北海、防城港,海南三亚等沿海地区。
、一般把生活在水上以打鱼为生的小渔民家庭为“疍家“,他们没有大船,无法远航,只能在近海捕鱼。
渔港里也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退潮时,他们下笼下网,捕些鱼虾。
生活随着潮汐变化而变化。
关于“疍家”的起源,其中一种说法来源于早前他们居住的舟楫外形酷似蛋壳漂浮于水面;另一种说法是因为这些水上人家长年累月生活在海上,像浮于海面的鸡蛋,所以被称为“疍民”。
而疍家人自己则认为,他们常年与风浪搏斗,生命难以得到保障,如同蛋壳一般脆弱,故称为“疍家”。
有研究学者认为“疍民”是古越族的后代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航海家;解放前他们因为常年漂泊海上,又被称为海上的“吉卜赛”人。
对于疍家人的来历,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大部分研究者认为疍家人是原居于百越人。
历史学者罗香林认为“水上人”就是越族后裔。
然而,疍民也不一定是单纯的民族,可能在历史不同时期融合了不同人群。
由于靠近大海,大风大浪让疍民的生存时刻受到威胁。
打鱼也很难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
于是,一部分疍民开始向岸上悄悄发展,演变成为具有新的生活方式的“两栖疍民”。
疍家分为福州疍民以及广东疍家人。
福州疍民讲闽东语,福建闽东称福建疍民为“曲蹄”、福建渔民。
广东疍家人讲粤语,被称作“水上人”或渔民、疍家人等。
由于他们经常生活在游船上,他们的脚同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略有差别,因而得一矮化称谓“曲蹄”。
盐田疍家文化内容

盐田疍家文化内容
1. 婚嫁习俗:疍家人有着独特的婚嫁习俗,包括水上婚礼和陆上扒龙舟迎亲的婚俗。
在旧时,疍家渔民以舟楫而居、以捕鱼为生,他们的婚俗习惯与陆地居民不同。
定亲、迎亲、洞房等仪式均在船上举行。
后来,随着疍家渔民上岸定居,传统疍家迎亲习俗逐渐演变为陆上模拟龙船迎亲的舞蹈,即“划旱船”。
2. 唱咸水歌:在结婚吉日的前三天,新娘要在船上待嫁唱嫁歌,新郎家中也是一连几日以唱咸水歌为主。
咸水歌是疍家人在生活中的一种传统歌曲,歌词多以劝世、爱情、叙事为主题。
3. 家族观念:盐田疍家人重视家族观念,认为祖先神灵对婚事是否合适有决定性作用。
在订婚时,男方需将女孩的生辰八字摆在渔船的神台上,以示请示祖先神灵这桩婚事是否合适。
4. 传统手工艺:盐田疍家人还保留着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如编织渔网、制作船只等。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是他们生活所需,也成为了他们文化的一部分。
5. 饮食文化:盐田疍家人的饮食文化也具有特色,他们以海鲜为主食,同时也擅长制作各种渔家小吃和糕点。
6. 民间音乐舞蹈:盐田疍家人有着独特的民间音乐舞蹈,如咸水歌、船歌等,这些音乐舞蹈反映了他们的生活习俗和情感世界。
7. 节庆活动:盐田疍家人有许多传统的节庆活动,如龙舟赛、中秋赏月等,这些活动既是他们生活的乐趣,也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盐田疍家文化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传统,它既包括了婚嫁习俗、唱咸水歌、家族观念、传统手工艺、饮食文化、民间音乐舞蹈、节庆活动等方面,也体现了疍家人勤劳、朴实、善良的品质和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浅谈舟山渔民酒文化

浅谈舟山渔民酒文化丁义明/文酒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各种庆典喜庆活动都不开酒,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也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
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
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
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为了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
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
中国最富有民族特色的酒就是黄酒和白酒。
而在舟山群岛,当地居民和渔民就主要饮黄酒和杨梅酒为主,而黄酒、杨梅酒都具有保健作用,黄酒酿制中含有山药,山药是具有强身健体之功效,舟山人饮黄酒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舟山人之所以饮黄酒和杨梅酒是与当地生活生产息息相关。
早在舟山定海白泉顾家岙后山一带考古专家们就发现了一个宋代时期的古窑址,挖掘出了一些瓷器和酒坛,这个古窑址的发现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舟山渔民的酒文化和当年舟山渔民的生活面貌。
众所周知,舟山是我国著名的渔都,沈家门渔港是中国著名的、也是我国最大的“渔港”,素有“小上海”之美称。
它与挪威的卑尔根港、秘鲁的卡亚俄港并称为世界三大渔港。
凡是有渔民的地方就有人喝酒,如此大的一个渔港,喝酒的人自然就很多,也就故有它的文化含义所在……舟山渔民自古以来就有喝黄酒的习惯,你无论是迈步在大街上,还是置身于商场购物,你都会发现烟酒专卖店、小商店、商场的酒类产品柜台上到处都能见到各种黄酒,甚至在当地的快餐厅都摆有小瓶装的黄酒,一次,我去小沙镇的路上,公路边一个大大的路牌广告内容也是黄酒广告。
幼儿园疍家文化的教案

幼儿园疍家文化的教案【1】幼儿园疍家文化的教案解析【2】引言:疍家文化是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之一,源于古代农村社会,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作为一种传统的乡村文化,疍家文化也应该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传承。
本文将以疍家文化为维度,通过深度和广度标准,探讨幼儿园如何在教育中融入疍家文化的元素,使幼儿对疍家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3】疍家文化的内涵:疍家文化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的传统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与组织:疍家文化强调家族的重要性,注重家庭成员的凝聚力和人际关系的维系。
2. 传统习俗:例如疍家过年、疍家婚礼等,这些习俗不仅代表乡村民风民俗的特色,也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延续。
3. 乡村生活方式:疍家文化倡导简朴、勤劳的生活态度,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4】融入疍家文化的教育:如何将疍家文化融入幼儿园的教育中,让幼儿在游戏和学习中体验到疍家文化的魅力?以下是一些建议:1. 活动设计: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和感受疍家文化。
组织幼儿制作疍家娃娃、疍家鞭炮等手工艺品,让他们亲手体验疍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2. 走进农村:组织幼儿走进农村,参观农田、农舍等地方,让他们感受疍家文化的生活方式和环境背景。
3. 经典故事:讲述一些有关疍家文化的经典故事,以儿童友好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和理解疍家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4. 疍家游戏:在游戏中融入疍家文化的元素,如疍家踩高跷、疍家绣花等,让幼儿在玩耍中了解和感受疍家文化的传统。
【5】观点与理解:疍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人文内涵。
将疍家文化融入幼儿园的教育中,不仅可以让幼儿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通过体验疍家文化的乡村生活方式,幼儿能够感受自然环境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培养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态度。
幼儿园应该在教育中注重疍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幼儿从小就能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同。
幼儿园疍家文化教案 幼儿园文化教案

幼儿园疍家文化教案一、概述疍家文化是我国南海沿岸地区独特的民间文化现象。
疍家人主要生活在海岛上,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民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构成了独特的疍家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疍家文化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并成为了幼儿园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疍家文化的特点1. 海岛生活:疍家人主要居住在海岛上,他们依靠捕鱼、养殖等海洋资源为生。
海洋与疍家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海上的生活、渔民的故事成为了疍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世世代代传承:疍家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疍家人通过口头和实践的方式传承着自己的习俗、传统和价值观念。
3. 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疍家文化富有很多独特的表现形式,如疍家歌谣、舞蹈、传统节日等,这些都是疍家文化的独特表现。
三、为何需要幼儿园文化教案幼儿园是儿童接受第一次教育的地方,也是儿童形成良好习惯和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
培养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有助于他们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格和价值观念。
编写疍家文化教案,有利于幼儿园开展相关的文化教育活动。
四、编写幼儿园疍家文化教案的原则1. 教案要符合幼儿园儿童的芳龄特点,内容浅显易懂,不宜过于复杂。
2. 教案内容应贴近幼儿园实际,灵活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如图书、游戏、手工制作等形式。
3. 教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意识,引导幼儿参与相关的文化体验活动。
五、编写幼儿园疍家文化教案的内容安排1. 疍家文化的介绍: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故事、儿歌等形式向幼儿介绍疍家文化的起源、特点和表现形式。
2. 疍家生活体验:组织幼儿进行一次疍家生活体验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疍家人的生活方式,能够增强他们对疍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疍家文化手工制作:组织幼儿进行一些与疍家文化相关的手工制作,如编织渔网、制作海洋动物玩具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增加他们对疍家文化的兴趣。
4. 疍家文化游戏:组织幼儿进行一些与疍家文化相关的游戏,如海洋捕捞游戏、疍家船长游戏等,增强幼儿对疍家文化的参与和体验。
疍家文化

疍家文化疍民——江海上漂泊的诗意灵魂疍民,是对在沿海港湾和内河上从事渔业及水上运输,并以船为家的水上居民的称呼。
在中国的历史上,疍民是个特殊的群体,有的人类学家认为他们是古越族的后代。
因为常年漂泊海上,他们又被称为海上的“吉卜赛”人,在解放初期民族甄别时,他们差点儿成了中国第57个少数民族。
部分人类学家认为,疍民属于汉族,是我国一个独特的民系,类似客家人。
和客家人一样,他们漂泊、迁徙、避世。
不过,客家人躲进深山老林,而他们隐身于汪洋大海。
客家人族群庞大、负重历史,而他们更多的是淡泊、轻松、知天命。
疍又称但户、蛋家、疍民。
在广东地区,疍家还有“白水郎”等别称,今天东莞市沙田镇的居民多为其后裔。
疍家人常常“出海三分命,上岸低头行。
”逐渐,他们形成了自己的“疍家文化”。
他们信仰佛教,更信奉龙皇,每逢初一、十五都给它上香,且必备猪、羊奠祀,让神明保佑他们安全幸福。
他们喜唱“咸水歌”,出海打鱼时唱,织网聊天时唱,亲友相聚时更是唱出满天星斗,极富情调。
他们用唱歌在茫茫大海中慰藉自己孤独的灵魂。
上世纪六十年代,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陶铸视察了疍民的海上渔村,曾经拨款给疍民在岸上盖瓦房让他们迁居。
但素来以船为家的他们,上岸居住一年多后又悄悄回到“疍家棚”。
人们很难理解疍民这种对海的依恋和寄托。
据说他们是因为离不开大海母亲的摇篮和浪涛声声的陪伴,在经历了许多个失眠之夜后,最终不得不回到飘泊于潮海浪尖的船上。
或许,疍民从以舟楫为生的那一天开始,漂泊就成了他们注定的命运。
百年变迁传唱沙田疍家文化多年前的东莞沙田,没有田,也没有地,荒芜的滩涂上,只有一条条纵横交错,数不尽的河涌河道。
就在这缓缓的流水间,无数以舟楫为家,捕鱼为业的流浪者在此漂泊,他们就是疍民。
疍民一般居住在通称为“大沙田”的珠江口岸两边。
据东莞市沙田镇的老人介绍,该镇的疍民都是从四方流浪过来的,彼此互不认识。
他们既无法形成部落,也不能团结在一起,因此被人欺负也只能默然接受。
疍家文化风俗研究-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疍民已相继结束风里来浪里去的渔家生活,都已经上岸生活,但是丰富的疍家传统和文化习俗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由于长期的闭塞环境使得疍家文化传统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这种文化主要通过方言、文化习俗、服饰、婚等得以传承。
疍家文化成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之一,本文主要介绍我国疍家文化风俗,让我们更加深刻感知民族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疍家文化风俗研究一、疍家的起源在我国的福建、广东、广西及浙江沿海地区,生活着一群特殊的人群即疍家人。
目前他们仍保持着百多年来的生活习俗。
由于他们的艇形状象蛋,所以在史籍上他们被称为“疍家”。
在人们的记忆中,疍家从产生之日起就是游历于水上,住在船里,过着海洋的漂泊生活,生活来源主要靠打鱼为生,没有固定的生活场所,在中国也被称为“水上的吉卜赛人”。
疍家是个特殊的群体,但对其由来,没有相应的文字史料记载,至今对其起源也没有一个确切和权威的说法。
有的说是疍家古百越族的后代;有的说疍家是属于56个民族外的少数民族;还有一种更加传奇的说法就是“东晋末年,农民首领卢循起义沿江南下,战败后逃跑,为了逃生,有一部分官兵以水上为生,从此以捕鱼、摆渡等生;也有人认为疍家人由于常年生活在海上与风浪搏斗,生存环境恶劣练就了他们独特的谋生手段,生命没有保障就象蛋壳一样脆弱,所以被称为疍家。
这就是疍家人的来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朝的不断更替,孙中山推翻了封建帝制,武昌起义爆发取得了成功,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封建统治者所制定的约法三章被废除。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疍家人先后都已离开海上的漂泊生活上岸,但富有丰富的海洋风情的疍家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下来。
二、疍民的生活习俗1.语言古代疍民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跟华语并不相通。
宋朝的时候疍民入籍被编为‘夷户’,与汉族的交往日益密切。
到了明朝,除少数的疍民比较封闭,不通汉语外,其他大部分的疍民已经逐渐掌握汉语方言,但他们所讲的方言中保留着他们本民族的一切言语特点。
疍家文化风俗研究.docx

疍家文化风俗研究摘要 :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疍民已相继结束风里来浪里去的渔家生活,都已经上岸生活,但是丰富的疍家传统和文化习俗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由于长期的闭塞环境使得疍家文化传统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这种文化主要通过方言、文化习俗、服饰、婚等得以传承。
疍家文化成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之一,本文主要介绍我国疍家文化风俗,让我们更加深刻感知民族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疍家文化风俗研究一、疍家的起源在我国的福建、广东、广西及浙江沿海地区,生活着一群特殊的人群即疍家人。
目前他们仍保持着百多年来的生活习俗。
由于他们的艇形状象蛋,所以在史籍上他们被称为“疍家”。
在人们的记忆中,疍家从产生之日起就是游历于水上,住在船里,过着海洋的漂泊生活,生活来源主要靠打鱼为生,没有固定的生活场所,在中国也被称为“水上的吉卜赛人” 。
疍家是个特殊的群体,但对其由来,没有相应的文字史料记载,至今对其起源也没有一个确切和权威的说法。
有的说是疍家古百越族的后代;有的说疍家是属于 56 个民族外的少数民族;还有一种更加传奇的说法就是“东晋末年,农民首领卢循起义沿江南下,战败后逃跑,为了逃生,有一部分官兵以水上为生,从此以捕鱼、摆渡等生;也有人认为疍家人由于常年生活在海上与风浪搏斗,生存环境恶劣练就了他们独特的谋生手段,生命没有保障就象蛋壳一样脆弱,所以被称为疍家。
这就是疍家人的来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朝的不断更替,孙中山推翻了封建帝制,武昌起义爆发取得了成功,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封建统治者所制定的约法三章被废除。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疍家人先后都已离开海上的漂泊生活上岸,但富有丰富的海洋风情的疍家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下来。
二、疍民的生活习俗1.语言古代疍民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跟华语并不相通。
宋朝的时候疍民入籍被编为‘夷户’,与汉族的交往日益密切。
到了明朝,除少数的疍民比较封闭,不通汉语外,其他大部分的疍民已经逐渐掌握汉语方言,但他们所讲的方言中保留着他本民族的一切言特点。
疍家文化风俗研究

疍家文化风俗研究疍家是中国湖南省永州地区特有的一个民族群体,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风俗。
研究疍家文化风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历史、生活方式以及传统价值观。
其次,疍家人传承了丰富的音乐和舞蹈文化。
疍家人喜欢摆弄乐器,流传下来的有疍箫、疍锣、疍鼓等多种乐器。
他们常常在重要的节日和婚礼上演奏和歌唱。
疍家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和编排而闻名,疍家人用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舞蹈通常具有浓厚的节日气氛,给人们带来愉悦和喜悦的情绪。
疍家的美食文化也是他们的特色之一、疍家人主要以农耕为生,他们种植的农作物主要包括稻谷、玉米、豆类等。
因此,疍家人的饮食以米饭和面食为主,常常搭配丰富的菜肴。
疍家菜肴以清淡、鲜美为主,讲究色、香、味的搭配。
他们擅长制作独特的家常菜,如疍家腊肉、疍家面线等,这些美食代表了疍家人的独特口味和饮食文化。
此外,疍家人还拥有鲜明的服饰文化。
他们的传统服装以蓝色和黑色为主,通常由蓝色的长袍和黑色的束腰裙组成,女性则穿着长蓝色裙子,上面搭配黑色上衣。
这些服饰通常由疍家妇女手工制作,注重绣花和刺绣的细节。
在特殊的场合,如节日和婚礼,疍家人会穿着传统服饰,展示他们的独特风采和传统价值观。
疍家人的文化风俗独特而丰富。
通过研究疍家文化风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传统习俗。
这不仅有助于文化保护和传承,也有助于增进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我们应当珍视并尊重每个民族的独特之处,相互学习和交流,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化和繁荣。
北海疍家文化

北海疍家文化北海疍家文化疍民,是对在沿海港湾和内河上从事渔业及水上运输,并以船为家的水上居民的称呼。
古代疍民主要分布在长江和东南沿海一带,今集中在两广和福建沿海。
主要从事渔业或水上运输业,多以船为家。
“疍”之得名,因其居以为家的舟楫外形酷似蛋壳而称。
北海疍家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北海疍家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组成体系是由几个不同的群体板块构成。
一是具有广西唯一的有纯疍家群体的建制镇;二是具有由客家人为主体的疍家群体;三是有史籍记在中最古老的疍家群体;四是有既保存疍家风俗,又兼容合浦俗有四民风俗的疍家群体;五是具有专业化的疍家群体。
这就是千秋焕彩的北海疍家。
疍民据人类学家考察分析,证实不属于一个独立民族,而是我国沿海地区水上居民的一个统称,属于汉族。
疍家人信奉妈祖,市区有普渡震宫,冠头岭国家森林公园的三婆庙都是用以供奉妈祖。
疍民们初一、十五都给它上香,让神明保佑他们安全、幸福。
在疍家的心目中,天后宫的规格仅次于观音庙。
天后的正式尊号是天上圣母。
闽台地区称为“妈祖”,专门建“妈祖庙”来供奉,北部湾沿海或称天后或天妃,民间俗语也称为“三婆”,供奉天后的庙宇也就叫天后宫、天妃庙或三婆庙。
疍家姑娘装饰除偏爱珍珠珊瑚及贝壳打造,还喜欢戴笠,这种笠做工考究,呈圆锥形,外部要刷上一层金黄色的海棠油,金光闪闪,既是笠的保护层,又增加了一分光彩。
戴着这种笠,防晒又防雨,是常年在海边劳作生长的时常经历日晒雨淋的疍家姑娘的必须品疍家姑娘勤劳、善良、美丽、聪明、贤慧,当他们的父兄、丈夫出海打鱼时,她们就在家里或岸上织梭,补网,我小时候曾到过疍民亲戚家,亲手尝试织梭。
疍家女成亲时要不是看夫家有没有房,而是看有没有船。
当地的渔民都很有钱,因为普通的一艘渔船就是一辆好车的价钱,好的更是要一百多万到几百万不等的。
相比,疍民的住房比较简单,他们常年生活在海上,渔船就是他们的家。
说起北海疍家文化,不得不提起涠洲疍家,晋代刘欣期是最早记述涠洲疍家的人。
疍家文化

北海疍家文化正在与陆上风俗文化相互同化、互相渗透
1、疍家人陆续上了岸、上了学、融入了社会发展。因为历史上的社会环境比自然环境更可怕,所以疍家人觉得在船上生活比在陆地上更安全,宁可战天斗地也不敢与权贵斗。如今社会进步了,陆地生活更加方便舒适,加上希望儿女比自己更有出息,所以现代疍家人不再以船为家,船恢复了用于海上作业的原有功能,并且海洋资源已日渐枯竭,维生未必全靠海,打工经商或者从事其他职业也可步入小康生活。所以现代疍家人上岸安家,上学接受教育,更接近与融入社会发展。
疍新娘文化的没落
受陆地文化的影响,又加上没有专人研究收录整理咸水歌,现代年轻的疍家人几乎都不会唱咸水歌了。现代通讯工具的普及,疍家人要见个面、说个话也不难,年轻人也不再行哭嫁的风俗。就算在老人的要求下要哭嫁,也只是走走过场。有的人家是请会唱的疍家老太太来唱,有的就干脆放下磁带应下场。
1、疍家就是水上作业为主、以船为家的人。北海老一辈都知道“疍家佬”、“疍家婆”这些称谓,是指那些长期生活在海上、以船为家、以捕鱼为业为生的人。许多人不知这“疍”字怎么写,误以为“蛋家佬”或“邓家佬”。新华字典这样注释:疍民,是指过去广东、广西、福建内河和沿海一带的水上居民,多以船为家,从事渔业、运输业。从字典解释及民间共识可知,疍家就是水上作业为主、以船为家的人。
疍家文化全在歌

疍家文化全在歌中国渔业协会渔文化分会宁波渔文化促进会“疍家文化全在歌,你要想了解我们的文化,先上渔排听一听,我们的疍家调。
”听闻记者来此探寻疍家文化,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疍家调传承人郭世荣带着记者乘上渔船,海风阵阵,船抵渔排,歌声传来:“正月种花日头黄,种花人仔脸带青黄;二月种花人人去玩,种花人仔夜看花兰;三月种花河雾暗,种花人仔无日精神;四月种花人说日晒,花盆照裂难吉还迈……”渔排上四位穿着疍家特色服饰的阿姐正唱着疍家调《十月种花》。
生命脆弱如鸡蛋故称蛋(疍)家在中国历史上,疍家人这一群体相对特殊,疍家的祖先究竟从何而来,学术界众说纷纭。
古代疍民分布于湘、川、鄂、粤、闽等地,历朝历代不断有人融入这个四处漂泊的族群。
有的人类学家认为他们是古代越族的后代,是中国古代“出没风波里”的闯海人后代。
相传,生活在陵水南湾半岛新村港的疍家人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他们以舟为家、视水为陆、打鱼为生、浮生江海,其祖先大多来自福建泉州和广东南海、顺德等地。
这里疍家人所使用的语言,原本为广东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受到海南话的影响。
“广东话里有海南话,海南话里有广东话,到底是什么话我也说不准。
”郭世荣解释说。
解放初期民族甄别时,疍家人曾被提议为一个少数民族。
郭世荣告诉记者,上个世纪50年代,新村镇疍家人户口本上的民族一栏曾写过“疍族”。
“听说有人曾向政府提议,疍家人应作为少数民族,但经过调查认为我们还是属于汉族。
”郭世荣说,1982年后,疍家人户口本上的民族一栏基本改为“汉族”。
“我们也不知道疍家人到底是哪个民族,历史上各个民族的人,只要常年在海上生活劳作,都逐渐演变为我们疍家人。
”郭世荣顿了顿,继而解释道,疍家人虽然不清楚自己的民族,但之所以取名为“疍”,是因为水上人家常年漂泊海上,在风浪面前无依无靠,生命脆弱如鸡蛋,故称蛋家。
“原本是鸡蛋的蛋,后来新中国成立,为了提高我们的社会地位,才改为疍的。
”郭世荣说。
疍家文化全在歌看见什么唱什么旧时,疍家人水上生活多漂泊,社会地位低下被禁止上岸,能读书识字的疍家人少之又少,但随着海风、顺着海韵,疍家人用歌唱代替书写,从坦荡的心胸漂出的歌声,蕴含着疍家人做人处事的哲学,是疍家人智慧的结晶。
疍家文化 (2)

以歌传承的疍家的历史文化和风情发布时间: 2009年6月15日 新闻作者:记者 龙杰 新闻来源:绿色中国广西图文频道在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北部湾沿海一带,居住着一群特殊的群体——疍家人。
虽然他们已洗脚上岸,但他们仍然保持着千百年来的生活习俗……在广西北海随处可见疍家篷,见证了一个以歌传承的疍家历史文化和风情。
疍家的由来:在南中国海洋辽阔的水面上,曾经活跃着一群长期浮居于海上的人们,因其艇如蛋型,故史籍称之为“疍家”,其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和福建沿海一带。
在历史和人们模糊的记忆中,疍家仿佛自天玄地黄之初便生于水上,居于舟船,随潮往来,逐水而居,以出海打鱼、采珠为生,漂泊无定,被称为中国的“水上吉卜赛人”。
在中国的历史上,疍家是个特殊的群体,对于该群体的由来,由于缺乏文字史料记载,至今也没有一个权威、统一的说法。
有人认为他们是古百越族的后代;有人说他们是56个民族之外的另一个少数民族;还有一种说法更具传奇色彩:“东晋末年,农民起义军首领卢循顺海南下,战败后部下四散而逃,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杀,有一部分士卒乘船漂泊沿海一带,成为水上人家,从此以后,他们在水一方从事着打鱼、采珠、摆渡等职业,他们就是今天疍家人的由来。
由于身份来历不明等特殊原因,官府为了更好的控制这个群体,对他们实行约法三章,内容其中有不准上岸居住,不准读书识字,不准与岸上人家通婚的强制规定。
因为有了这个规定,特别是不准读书识字,造成了很恶劣的后果,造成了近千年以来,没有文字记载。
同时,因他们世代极少上岸,鲜与陆上的居民接触,无论在性格、语言、服饰、居所、婚俗和宗教信仰方面均自成一体,形成了极富浓厚海上风情的族风民俗,这被称为“疍家文化”。
在广西北海区域居住的居民属外地流寓,其中疍家落户较早。
远在晋朝,便有疍民从江浙、福建、珠江三角洲等地移泊到北海港南湾,在生产上主要以捕鱼和采珠为业。
后因南湾不易躲避西南风浪及台风等自然灾害,而移泊外沙内港港叉处。
海南黎族酒文化考略

海南黎族酒文化是海南黎族民族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海南黎
族民族的精神家园。
海南黎族酒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黎族人就有烹饪酒的习俗,他们用芒果、椰子、桑叶、芋头等原料制作酒,以此来庆祝节日、聚会、宴请客人等。
海南黎族酒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汉族文化的影响,汉族人引进了酿酒技术,使黎族人可以
制作出更加精美的酒,从而更好地表达他们的精神。
此外,海南黎族酒文化还受到了伊斯兰教的影响,伊斯兰教的教义规定,酒精饮料只能在宗教仪式中使用,这也使得海南黎族酒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海南黎族酒文化不仅是海南黎族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海南黎族民族的精神象征。
黎族人
用酒来表达他们的热情好客,用酒来表达他们的友谊,用酒来表达他们的爱国情怀,用酒
来表达他们的文化自信。
海南黎族酒文化的发展,为海南黎族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和多元性
增添了新的内涵,为海南黎族民族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疍家酒文化——精选推荐

疍家酒文化曹操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而最后却用“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来解除了心中的困惑!可见酒从古至今都是中华民族的良师益友!同样,每个地区,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酒文化。
而我美丽的家乡——北海,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酒文化——疍家酒文化。
一说到疍家酒文化,那就不由得让人家想起漂泊在海上飘渺的船只和波涛汹涌,一望无垠的大海,以及纱般的银滩!疍家人可说是最有口福的一族,他们的饮食源自大海无尽的恩赐,啖尽海中百味。
疍家酒席的歇后语是“全是鱼”,引伸为全是海珍品燕窝、鱼翅、鲈皮、鳘鱼肚、鲍鱼、海参等。
疍家由于长年累月在海上漂泊,在渔猎中战风斗浪,居住环境潮湿,易被寒气和潮气所侵及易患风湿等疾病。
然而,智慧的蛋民们早就懂得了物竞天择的道理,他们先行发现了酒的御寒功能,继之在漫长的海上生涯中,实践出慑海之精华,用海马、海参、海蛇、海虾等海珍泡制出各色风味的海珍酒,这些海珍酒各具祛风、除湿、壮腰补肾、强身健体等不同的功效,形成了当地独特的北海“疍家酒文化”。
相传大明朝时,冼夫人率兵平定广州刺史叛乱,疍家人奉酒助威,将士们作战勇猛,所向披靡。
战后皆问:“何酒如神?”冼夫人忆景生情,脱口而出“疍家酒”可知疍家人的酒文化在历史上所起到的激昂斗志的作用。
当然,现代的疍家酒文化也不亚于古代的。
俗话说得好,珠乡三件宝“珍珠,海牛,东园家酒”,在北海街上唱的是朗朗上口,无论男女老少都是随口拈来。
而且这些由海鲜做成的酒有治风湿疗效的功能,被广大疍家民众所接受,这种酒同时也渗入每个疍家人的心中。
而由歌声传承的疍家风情将成为北海旅游的新名片里的重要内容。
让人家觉得来了北海就得吃海鲜,赏海景,喝酒,而且得喝疍家酒。
而看海景、吃海鲜,喝着疍家酒,是我们每个疍家人过的平常而又美妙的生活,同时也是外地游客期待的,同时可以切身体验到真实疍家人的生活,了解疍家历史文化和风情的最好选择!所以在如此醉人的海景,如此可口的海鲜,如此香醇的疍家酒中。
幼儿园疍家文化教案深度解读

幼儿园疍家文化教案深度解读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疍家文化在当代社会中逐渐受到重视。
疍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传统价值。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如何融入疍家文化,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文化,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幼儿园疍家文化教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疍家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疍家文化的概念和特点1.1 疍家文化的定义疍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代中国农耕社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
疍家文化包括了独特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族观念、家族规矩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是中国村落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重要体现。
1.2 疍家文化的特点疍家文化具有多样性、继承性和团结性等特点。
在不同地区和民族中,疍家文化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涵,但都秉承着祖宗传统、敬老尊贤、谋官务本等核心价值观念。
疍家文化在家族内部具有强烈的传承性,通过祭祀、宗族规矩等形式,将家族的传统价值代代相传。
疍家文化强调家族团结和互助合作,注重家族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和共同发展。
二、幼儿园疍家文化教案的设计与实施2.1 疍家文化教育目标的设定幼儿园在设计疍家文化教案时,需要明确教育目标,明确幼儿在疍家文化教育中应获得的知识、态度和技能。
教育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传统文化意识、家族观念和传统礼仪等。
2.2 疍家文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幼儿园需要根据幼儿的芳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疍家文化内容。
可以通过讲故事、唱歌、播放视频等形式,向幼儿介绍疍家文化的特点、传统习俗和重要节日等。
2.3 疍家文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幼儿园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
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疍家文化。
可以引导幼儿通过手工制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参与疍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4 疍家文化教学评价的建立在教学评价的建立上,幼儿园需要根据疍家文化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符合幼儿特点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传统疍家文化小组活动

传统疍家文化小组活动传统疍家文化是中国农村地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疍家即是指田园牧歌、乡村民谣的意境。
为了传承和弘扬这一文化,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人们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疍家文化的魅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1.疍家文学分享会:成立一个小组,让爱好文学和故事的人们共同收集、整理和分享与疍家文化相关的诗歌、歌谣、故事等文学作品。
大家可以轮流朗诵、分享自己的感悟,并讨论这些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2.农耕体验活动:在农田或乡村地区组织一次农耕体验活动,让参与者亲身感受传统的农耕工具和耕作方式。
可以包括插秧、收割等体验,让大家感受农耕文化的辛勤和耕作的艺术。
3.传统手工艺制作:组织手工艺小组,学习和制作传统的手工艺品,如编织草席、制作秧歌面具等。
这些手工艺品既是对传统手艺的传承,同时也可以成为小组成员的创作展示。
4.疍家美食烹饪班:安排疍家美食烹饪班,学习传统农村的饮食文化。
大家可以一起动手烹饪传统的农家菜肴,了解食材的采集和烹调的传统方式。
5.田园音乐演奏小组:邀请音乐爱好者组成田园音乐演奏小组,演奏传统的农村音乐乐曲,如疍家民谣等。
可以使用传统乐器,也可以结合现代元素,呈现出独特的音乐风格。
6.农事知识分享会:邀请农业专家或乡村长者,开展关于农事知识的分享会。
内容可以涵盖农历、农事习俗、传统农业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传统农村生活。
7.疍家艺术展览:鼓励小组成员进行绘画、摄影等艺术创作,展示他们对疍家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可以在社区、学校或文化中心举办艺术展览,与更多人分享。
通过这些小组活动,可以促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传统疍家文化,实现对这一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弘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疍家酒文化
曹操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而最后却用“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来解除了心中的困惑!可见酒从古至今都是中华民族的良师益友!
同样,每个地区,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酒文化。
而我美丽的家乡——北海,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酒文化——疍家酒文化。
一说到疍家酒文化,那就不由得让人家想起漂泊在海上飘渺的船只和波涛汹涌,一望无垠的大海,以及纱般的银滩!
疍家人可说是最有口福的一族,他们的饮食源自大海无尽的恩赐,啖尽海中百味。
疍家酒席的歇后语是“全是鱼”,引伸为全是海珍品燕窝、鱼翅、鲈皮、鳘鱼肚、鲍鱼、海参等。
疍家由于长年累月在海上漂泊,在渔猎中战风斗浪,居住环境潮湿,易被寒气和潮气所侵及易患风湿等疾病。
然而,智慧的蛋民们早就懂得了物竞天择的道理,他们先行发现了酒的御寒功能,继之在漫长的海上生涯中,实践出慑海之精华,用海马、海参、海蛇、海虾等海珍泡制出各色风味的海珍酒,这些海珍酒各具祛风、除湿、壮腰补肾、强身健体等不同的功效,形成了当地独特的北海“疍家酒文化”。
相传大明朝时,冼夫人率兵平定广州刺史叛乱,疍家人奉酒助威,将士们作战勇猛,所向披靡。
战后皆问:“何酒如
神?”冼夫人忆景生情,脱口而出“疍家酒”可知疍家人的酒文化在历史上所起到的激昂斗志的作用。
当然,现代的疍家酒文化也不亚于古代的。
俗话说得好,珠乡三件宝“珍珠,海牛,东园家酒”,在北海街上唱的是朗朗上口,无论男女老少都是随口拈来。
而且这些由海鲜做成的酒有治风湿疗效的功能,被广大疍家民众所接受,这种酒同时也渗入每个疍家人的心中。
而由歌声传承的疍家风情将成为北海旅游的新名片里的重要内容。
让人家觉得来了北海就得吃海鲜,赏海景,喝酒,而且得喝疍家酒。
而看海景、吃海鲜,喝着疍家酒,是我们每个疍家人过的平常而又美妙的生活,同时也是外地游客期待的,同时可以切身体验到真实疍家人的生活,了解疍家历史文化和风情的最好选择!
所以在如此醉人的海景,如此可口的海鲜,如此香醇的疍家酒中。
我相信,如果再让曹操选择一次,那他一定会选择疍家酒!
班级: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1101班
姓名:张家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