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汉语方言的分区
汉语方言区域划分的原理与实论文
![汉语方言区域划分的原理与实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324af1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2.png)
汉语方言区域划分的原理与实论文•相关推荐汉语方言区域划分的原理与实论文汉语方言分区,是参照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把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方言点连成一块方言片,再把若干个具有相似特征的方言片连成一个更大的方言区。
或者是,通过可行的方式,归纳出客观存在的方言系属,给以一定的名称,作出一定的说明。
方言的分区,说到底,无非是把客观存在的、不同类型的方言系统如实地揭示出来,既准确地反映方言的面貌,又全面揭示方言的历史发展规律,阐明不同方言之间的关系,等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方言跟方言间的分界有颜色跟颜色的界限那么糊涂,而所含有的因素比颜色的分别还复杂得多。
”因此,分区的结果必定会显示出不少的差异。
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跟汉语的复杂性、划分方言的条件及角度、选材的标准、所调查的材料是否完备,等等,都有直接的关系。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划分方言的原则和依据问题。
关于汉语方言分区的理论和标准,其研究始于上个世纪初,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一个从尝试到探索,再到比较成熟的过程。
一、尝试阶段。
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是章太炎和黎锦熙。
已有资料显示,最早给现代汉语方言分区的是章太炎,他于1915年在《检论》中提出汉语方言分区“九类说”;黎先生也在同年发表《国语运动史纲》,提出他的“十二系说”。
在此暂不对他们汉语方言分区的结果作任何评价,只讨论其分区标准和分区原则。
对以上两人的分区,詹伯慧认为:章氏“没能完全做到以语言材料作为分区的主要依据”,“过于重视自然地理的因素”;黎氏“从整个分区的框架来看,似乎还没能彻底摆脱山川地理因素的干扰”。
王福堂认为,章氏“对部分方言的语言特点和形成原因作了简单说明,其中有关社会历史原因的.分析符合史实,方音差异由水土不同而造成的看法则出于传统,缺乏科学性”,黎氏“所分方言以江河湖海命名,也不免囿于水土之见,出发点和章太炎相同”。
一句话,这种分区基本上是印象式的,受制于自然地理因素和行政区划因素,缺乏方言本体的依据。
汉语方言
![汉语方言](https://img.taocdn.com/s3/m/adaa8c523b3567ec102d8aeb.png)
汉语方言第一部分:汉语方言分类一、北方方言1、华北方言: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在内)、河南、山东、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一部分。
(1)河北方言:分布河北大部分地区。
例如:北京。
(2)东北方言:分布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
例如:沈阳。
(3)山东方言:分布在山东省中部地区。
例如:济南。
(4)胶东辽东方言:分布在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例如:烟台。
(5)河南方言:分布在河南大部分地区。
例如:洛阳。
(6)淮北方言:分布在安徽、江苏两省淮北地区及山东西南部分地区。
2、西北方言:分布于西北各省区、山西、河北西缘、内蒙古西部及河南北端。
(1)山西方言:分布在山西、河北西缘、内蒙古河套地区、陕北及河南北部。
(2)关中方言:分布在陕西中南部和甘肃东部。
(3)宁甘方言:分布在宁夏和甘肃河西走廊。
3、江淮方言(下江方言):分布在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的淮北话除外)、江苏省江南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沿江地带。
(1)淮南方言(2)皖南方言(3)南通方言4、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湖北大部分地区(鄂东黄冈地区及东南咸宁地区除外),河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及广西北部。
(1)四川贵州方言(2)湖北方言(3)云南方言(4)桂北方言二、吴语1、江浙吴语:分布在江苏及浙江北部。
2、浙南吴语:分布在浙江中部及南部。
三、湘语1、新湘方言2、老湘方言四、客家方言1、粤东客家方言2、闽西客家方言3、赣南客家方言五、赣语六、粤语1、粤海方言2、四邑方言3、高阳方言4、桂南方言七、闽语1、闽北方言2、闽中方言3、闽东方言4、闽南方言5、莆仙方言第二部分:方言差异形成的原因1、人口的分布2、集体迁徙或新区殖民3、地理的因素4、异族的接触第三部分:移民特征和方言演化的关系1、移民带来的方言取代土著方言。
2、移民放弃旧地方言改用新地方言。
3、移民的旧地方言和新地方言相融合。
4、移民远距离转移仍保持其固有方言。
5、移民的原方言在新居地演变成新方言。
第2章 汉语方言的分区
![第2章 汉语方言的分区](https://img.taocdn.com/s3/m/67d9b9795acfa1c7aa00cc9b.png)
O湘南片共10个县市。
①汝桂小片:汝城县、桂东县两个县 ②资宜小片:共6个县市。资兴市、安仁县东南部、汝城县、 桂东县、宜章县、新田县 ③临桂小片:临武县、桂阳县两个县
土话
土话分布于湘粤两省交界地区,宜章县、桂阳县、 临武县、嘉禾县、蓝山县、新田县、宁远县、 道县、双牌县、江华瑶族自治县、江永县
湘语
以长沙话为代表。 分布在湖南大部
。 湘语的特点是一部分保留浊塞音、浊塞擦音, 浊声母清化后不送气。 形成于战国初年,晚于吴语,源于古楚语。
粤语
广州话为代表。 分布在广东、广西、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华侨 分广府片、四邑片、雷州片、钦廉片等,内部
。Leabharlann 差异不大。 古阳声韵、入声韵对应整齐,保留了《广韵》 的音韵格局。 秦前后形成。
以南昌话代表。 分布在江西大部 。 古浊塞音、塞擦音今清化后一律送气。 形成于东晋以后。
赣语
徽语
分布在安徽南部旧徽州府、浙江西部旧严州府及江西 省东北怀玉山以北地区
塞音、塞擦音声母送气的多。 广西中部的汉语方言分布在桂林、柳州、南宁之间的 交通要道附近。 古全浊声母今不送气。 分桂南片与桂北片。
客家话 湖南省的客家话主要分布在湖南省东部与江西省 相邻的地区,以及湖南省南部与广东省相邻的一 些地方。 O湘东片共8个县市。
①平浏小片:共5个县市。平江县南部和东南部、浏阳市东 部、东北部、东南部的山区、醴陵市与浏阳市交界的 地带、江永县、江华县 ②炎茶小片:共3个县市。炎陵县、茶陵县、攸县
①湘双小片:共6个县市。 湘乡市、韶山市、娄底市、双峰县、安化县东坪镇、 衡山县后山地区 ②涟梅小片:共4个县市。涟源市、冷水江市东部、安化县 梅城镇、宁乡县上宁乡地区。 ③新化小片:新化县、冷水江市两个县市。 ④武邵小片:共9个县市。 邵阳市、邵阳县、邵东县、新邵县、武冈市、洞口县南 部及东南部、隆回县南部、新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 ⑤绥会小片:绥宁县南部、会同县两个县。
最新中国方言的分类
![最新中国方言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75a46efa0912a21615792981.png)
中国方言的分类中国方言的分类官话一共四大片。
吴粤湘赣紧相联。
客家还有平和晋,闽话要分北和南。
一,中国的第一大方言是官话方言,使用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以北京话为代表,其内部分为四片。
1,华北官话:北京、东北、山东、河南为一个部分,或称为北方话。
也有将东北话分立一个次方言区的。
北京地区自古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和汉人混居的地方,唐代胡将安禄山就是据北京起兵的,五代后更是让于契丹族。
北京一带的方言是在辽、金、元时期,汉、满、蒙及其它游牧民族的语言混合而成的,这一时期变化较快。
明朝,其受南方汉语影响较大,相对稳定。
清军入关后,“疑ng、微v”声母消失,入声消失定型。
其是和古汉语差异最大的方言。
清雍正朝开始向全国推广,称为官话。
作为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权威方言有其合理性。
但正如部分网友所说,再权威也是方言,北方话不是高于其他方言的语言,其他方言也有普通话不能取代的文化功能。
普通话不是完美语言,所以才有赵元任殚精竭虑设计带入声国语的事情。
其语言特点是,最大特点是不保留入声;其他还有无全浊音,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但是没有唇鼻音“m”(混入了前鼻音),不能根据古汉语的声韵书籍推导读音,和南方汉语声韵体系差异大。
2,西北官话:分布在西北地区。
3,西南官话:分布在西南地区。
其语言特点是,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太分,原来带有“疑ng”声母,南部地区甚至有“n,l”不分、“f,h”不分以及“z,c,s”和“j,q,x”不分。
4,江淮官话:分布在扬州、南京、盐城、镇江一带。
扬州城历史上遭到不下七次屠城和洗劫,近几次多是满蒙军队所为,其它江淮方言区情况大致如此。
所以,这个地区历史上是吴方言区,现在语言发生变化,成了江淮次方言区。
江淮次方言历史上曾经是明朝时期的官话。
其语言特点是“n,l”不分,带有入声,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也未必分。
二,吴方言或称江南话,分布在苏南、浙江和上海,是中国的第二大方言。
吴越地区一直是北方汉族贵族和全国各地文人的导入区,在东晋、南宋有两次大规模的北方移民浪潮,另外范仲淹、王安石、王羲之、苏东坡、白居易等历代文化人都长期生活在这里,或晚年定居于此。
现代汉语方言七大区
![现代汉语方言七大区](https://img.taocdn.com/s3/m/63fd294c8bd63186bcebbcc4.png)
关于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比较通行的观点是“七区说”,也就是把汉语方言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七个大区。
北方方言北方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这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
“官话”名称的产生,也说明北方话体现了汉语发展的趋势,它作为基础方言的地位已经得以确立。
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
在汉语各种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0%以上,可分为四个次方言: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或上江官话;江淮官话或下江官话。
北方方言的语音系统相对比较简单,共同特点包括:1.古全浊声母清化,例如“富”和“父”的读音都没有分别。
2.平声分阴阳,全浊上声归去声。
绝大部分地区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调类分派情况相当一致。
3.辅音韵尾少,没有〔-p〕、〔-t〕、〔-k〕和〔-m〕。
吴语吴语历史十分久远,可溯源到三千年前先周时代太伯、仲雍的南迁。
自东晋开始,吴语不断受到中原文化冲击,受中原汉语影响。
明清以来出现用吴语写成的昆曲、弹词和小说,显示了吴语不朽的文化价值。
现代吴方言的分布区域,包括江苏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分,崇明岛,江北沿岸靖江、启东、海门三县和南通东部,浙江省大部分地区和江西省的少数地区。
现代吴语,其“古老性”突出地表现在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古浊塞音、浊塞擦音、浊擦音声母〔b〕、〔d〕、〔g〕等。
吴方言有一批复合词,词素次序正好与普通话相反,如“闹热”(热闹);有一些特有词已被普通话吸收,如“尴尬”、“煞有介事”等。
湘方言湘方言或称“湘语”、“湖南话”。
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原因,湘方言不断受邻近方言的影响,“纯粹”的典型湘语已难寻找。
湘语的形成晚于吴语,但湘吴自古有近亲关系。
这一辽阔地域大概包括今湖北、湖南两省,我们不妨把“南楚江湘”看作上古时代的一个方言群,它是“楚语”的嫡亲或支系,和吴方言也关系密切。
湘方言较为突出的语音特征是:1.古浊音系统在南片湘语中保留较完整。
普通话 第二节中国方言
![普通话 第二节中国方言](https://img.taocdn.com/s3/m/f5d80013964bcf84b9d57ba4.png)
2005年以来,上海舆论界掀起一股“保卫上海话”的浪潮。网友 自发通过网络建立众多宣传平台,他们希望对母语的未来贡献出自己 的一份力量。吴语的处境严峻,有可能会是中国主要方言中最早消失 的一个。吴地作为中国最繁华,经济及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推广普通 话,在促进经济发展,减少人与人之间沟通障碍方面确实起到了非常 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造成了传统方言的消失,以及传统地域文化的消 失。
上海话
广州话
8.4%
5.0% 4.2%
本 节 小 结 :
福建、广东、台湾、浙江省南部、 闽南:厦门话 江西、广西、江苏三省的个别地 闽北:福州话 区。
赣方言
江西、湖南东部、安徽西南部
南昌话
2.4%
本节作业: 1、掌握我国汉语方言的分类 2、预习普通话声母
Soloman’s Design · Enjoy the Pithiness
4、粤方言
又称粤语,俗称广东话、广府话,当地人称白话,以广州话为 代表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 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种方言。粤方言通行于广东、广西境 内 。使用人口约4000万。
5、闽方言
又称闽语,俗称“福佬话”,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 闽北以福州话为代表,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 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闽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 、广东、台湾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广西、江苏 三省的个别地区。使用人口约4000万。
唐山话跟我学
中国方言视频鉴赏
在我国现代几大汉语方言中,北方方言 可以看成是古汉语经过数千年在广大北方地区 发展起来的,而其余方言是北方居民在历史上 不断南迁逐步形成的。
后来,北方的汉人曾有几次大规模的南 下,带来不同时期的北方古汉语,分散到江南 各地区,于是逐步形成现在彼此明显不同的六 大方言。
关于汉语方言的分区
![关于汉语方言的分区](https://img.taocdn.com/s3/m/646a691a10a6f524ccbf8587.png)
关于汉语方言的分区李如龙一、汉语方言的分区是汉语方言学的重要课题关于汉语方言的分区问题,从中国现代语言学兴起时就受到关注了。
现在看到的最早为汉语方言区的是章太炎(1900:《訄书》),他是中国传统小学到现代语言学转折发展中的大家,他的《新方言》是继承扬雄《方言》传统的两千年后的力作。
稍后的黎锦熙、赵元任、李方桂等都为此做过努力。
为什么关于方言的分区会得到第一代语言家们的关注呢?从客观上说,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在悠久的历史中经历过无数次的征战、分合、流徙、移垦,却又未曾分裂为不同的国家,反倒是诸多民族相互融合,民族间还形成了统一的书面共通语,然而在口语中则存在着品种繁多,差别巨大的方言。
十里异音,一地多语的现象,随处可见。
现代语言学从古代语文学的书斋里解放出来,致力于现实生活的语言研究,学者自然要关注方言的研究。
究竟汉语有多少种方言,这是人们首先要回答的问题,这便是“方言研究必从分区开始”的道理。
然而殊异的方言区古已有之,何以先前就不关注呢?这便是学者们的主观意识所使然。
汉代之后的语文学,以书面语为正,以古代语为雅,方言口语不过是粗鄙的俚俗,自不足论。
没有学术观念的变革,人们是不会关注方言的。
经过百年的实践,随着方言调查研究的不断广泛和深入的开展,学者们对汉语方言的分区也进行了反复的修订,每次修订都标志着研究水平的提高。
可见,关于汉语方言的分区的思考和修正是方言调查研究的重要推动力。
为汉语方言分区,自然不只是为了回答“汉语有多少种方言”的问题,换言之,并非为分区而分区。
方言之间有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差异,方言的分区是就方言差异进行比较和归类,这正是方言学研究的基础工作和基本任务。
因此,对汉语方言的分区是汉语方言研究的总结和检验。
有时,基于同样的方言事实,可以得出关于方言分区的不同结论,这是由于人们对于方言现象有不同的理解;也由于不同的语言的方言及其与通语的关系有不同的状况。
例如差异多少才算是不同的方言,乃至算是不同的语言,这就必须结合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的地域的历史文化特点来考虑。
中国方言分布图
![中国方言分布图](https://img.taocdn.com/s3/m/e20bfe9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4d.png)
• 北京话:声母少,韵母多,声调平仄分明 • 上海话:声母多,韵母丰富,声调曲折复杂 • 南昌话:声母适中,韵母较简单,声调较为独特
各地方言的词汇和语法特点
词汇差异
• 方言特有词汇:各地方言中有许多独有的词汇 • 古语词:各地方言中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词汇 • 借贷词:各地方言之间相互借用词汇
城乡分布特点
• 城市方言:城市地区的方言较为统一,受普通话影响较大 • 农村方言:农村地区的方言较为多样化,受地域文化影响较大
方言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地形地貌影响
• 山地地貌:山地地区的方言较为独特,受地形阻隔影响 较大 • 平原地貌:平原地区的方言较为统一,受地域文化影响 较大
气候环境影响
• 温带气候:温带地区的方言较为保守,受古汉语影响较 大 • 热带气候:热带地区的方言较为开放,受外来文化影响 较大
方言变迁特点
• 方言融合:不同方言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 方言分化:同一方言在不同地区的分化
方言演变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社会历史背景
• 历代政治变迁:政治中心的变迁影响方言的发展 •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影响方言的发展 • 文化交流:地域文化交流的影响
方言演变趋势
• 方言统一:普通话的推广导致方言的逐渐统一 • 方言多样化:地域文化的差异导致方言的多样化
方言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作用
文化交流
• 方言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 方言中的民间故事、传说、歌谣等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
文化传播
• 方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 利用方言进行文化传播,扩大文化影响力
CREATE TOGETHER
DOCS
谢谢观看
汉语方言分区
![汉语方言分区](https://img.taocdn.com/s3/m/49a253a5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2c.png)
汉语方言分区
汉语方言分区是根据汉语方言的地理分布而划分的。
根据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分区:
1. 北方话:包括官话、晋语、京语等。
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省份。
2. 东南沿海话:包括闽语、客家话、粤语等。
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
3. 西南话:包括川话、贵州话、云南话等。
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4. 西北话:包括陕西话、甘肃话、宁夏话等。
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5. 粤西话:主要指粤语的西部变体,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
6. 闽南话: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台湾及东南亚一些地区,是闽语的一种变体。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汉语方言分区,如港澳话、闽东话、吴语、湘语等。
需要注意的是,汉语方言之间存在一定的交流和渗透,方言之间的划分并不是非常明确,有时会出现重叠或相互影响的现象。
现代汉语的分布
![现代汉语的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9b1bff64783e0912a2162a37.png)
王力五大音系的语音特征
这五系的方音各有它的特征:, ㈠官话音系的特征:⑴无浊音[b],[d],[],[v],[z];⑵无韵尾-m,-p,-t,-k; ⑶声调至多为六类。 ㈡吴音系的特征:⑴有浊音 [b],[d],[],[v],[z];且与古代的浊音系统相当; ⑵无韵尾-m,-p,-t,-k;⑶声调在六类以上,去声有两类。 ㈢闽音系的特征:⑴多数古浊母平声字今读不吐气;⑵知彻澄有时保存破裂音成 [t],[t];⑶无轻唇音[f],[v];⑷有韵尾-m,-p,-t,-k;⑸声调在七类以上, 与古代的声调系统不尽相当。 ㈣粤音系的特征:⑴无浊音[b],[d],[],[v],[z];⑵有韵尾-m,-p,-t,-k; ⑶声调在七类以上,与古代的声调系统大致相当。 ㈤客家话的特征:⑴无浊音 [b],[d],[],[v],[z];⑵古浊声母字无论平仄,今皆读为 吐气音;⑶除下列4,5两特征外,韵母与北方音系颇相近似;⑷有韵尾- m,p,-t,-k;⑸无撮口呼;⑹上去声各只有一类,平入声各分两类。 各系所有的几个特征,应该并合来看,例如官话音系的第一特征与粤音系的第一特 征相同,然而粤音系的第二特征却与它的第二特征相反;客家话的第四特征与 粤音系的第二特征相同,然而粤音系的第三特征却是它所不具备的。
吴方言
吴方言也叫吴语,分布在上海市,浙 江省和苏南,以及苏北海门、启东、通 州、靖江等市县的部分地区,赣东北玉 山、广丰、上饶等市县,皖南宣城地区 以及芜湖、南陵、青阳等县,闽北浦城, 共135个市县。使用人口约7000万,占 7.2%,仅次于官话。代表方言早期为苏 州话,现为上海话和苏州话。
湘方言
汉语方言的分类标准
1、声母系统是否有系统的清浊对立,以及切 韵音系全浊声母的清化规律。 2、声母系统有几套塞擦音,以及切韵音系 的精组、知系、见组细音声母的分合规律。 3、韵母系统有无塞音韵尾,以及切韵音系 入声韵尾的演变规律。 4、韵母系统有几种鼻音韵尾,以及切韵音 系阳声韵尾的演变规律。
汉语方言
![汉语方言](https://img.taocdn.com/s3/m/a7488e6ba45177232f60a263.png)
教材及参考书目
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侯精一《现代汉语方言概要》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第2版) 语文出版社 2001 丁声树 李荣 汉语音韵讲义 《方言》1981 丁声树 方言词汇调查手册 《方言》1989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商务印书馆 李荣等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 香港朗文(远东)有限公司 1990
中古音系——声母
三十六字母; 四十字母; 声母的系组; 声母的清浊; 洪细与尖团
聲母表
發音部位 新稱 舊稱 雙唇 唇音 重唇 舌頭 舌尖 半舌 舌音 舌尖後 舌上 發音方法 全清 次清 全濁 次濁 全清 幫p 滂p 並b 明m 端t 透t 定d 泥n 來l 徹 知 澄 孃 舌尖 齒頭 精ts 清ts從dz 心s 舌尖後 莊t 初t崇d 生 半齒 正齒 昌 章t 船d 書 t 舌面 日 全濁
1955年汉语方言普查 1960年《昌黎方言志》
现代方言研究
当代方言研究
文革后
《方言》创刊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成立
四 方言研究方法
调查 描写 比较
五 方言学
方言学:以方言为研究对象的学问,是 语言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社会语言学的 主要方面。
历史方言学 描写方言学 方言地理学 普通方言学 汉语方言学等
广州等地元音分长短。 广西玉林有声母ɬ ,并有10个声调。
思考
粤语的特点是什么? 粤语哪些地方有古汉语、少数民族语和 英语的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中国方言片区的划分与汉语方言的成因分析
![中国方言片区的划分与汉语方言的成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27b39f02d276a200292e36.png)
中国方言片区的划分与汉语方言的成因分析我国也有七大方言区1.官话,或称“官话方言”等:指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湖北大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北部、江西沿江地区、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所使用的母语方言。
官话大致分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2.吴语,或称吴方言: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上海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使用。
3..客家话,或称客家方言、客语:在中国南方的客家人中广泛使用,包括广东东部、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广西东南部等地。
4.闽语,或称闽方言:在福建、海南、广东东部、菲律宾、台湾地区、新马等东南亚国家与其他海外的一些华人中使用。
狭义的闽南语,即闽台片闽南话,闽南语也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方言之一。
广义的闽南方言还包括海南话、潮州话、浙南闽语等。
5.粤语,或称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在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和海外华人中被使用。
粤方言是汉语中声调最复杂的方言之一,通常有九到十个左右。
同时也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方言之一。
6.湘语,或称湘方言:在湖南使用。
7.赣语,或称赣方言:主要用于江西大部、湖南东南部。
还有一些主要的方言区域,比如:1.晋语:在山西绝大部分以及陕西北部、河北西部、河南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等地使用.2.平话:在广西的部分地区使用。
3.徽语:在安徽南部及赣浙苏部分毗邻地区使用。
摘自裴钰的人文悦读《国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方言要伟大复兴——寄国际母语日》国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方言要伟大复兴——寄国际母语日汉语方言地理格局的形成分析汉语方言有一个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远古时期的汉族先民生息的地域范围不大,语言也比较单纯。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大,有些人更迁徙到较远的地方,和其他民族发生接触,使古代汉语因此而慢慢发生分化,产生了分布在不同地域上的方言。
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的源头汉语的北方方言是古代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汉族所用语言经过长期发展,并受周围少数民族语言影响的直接结果。
现代汉语(第二版)徐阳春版笔记
![现代汉语(第二版)徐阳春版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6f1cd6ebb68a98271fefa77.png)
现代汉语(第二版)—徐阳春、刘小川绪论一、语言与现代汉语(一)语言1.语言的功能定义:从外部功能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语言的结构定义:从内部结构看,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声音:能指意义:所指—语言符号语言符号:文字符号的所指字形:文字符号的能指语言符号音和义之间的联系具有任意性(语言符号的强制性是就符号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而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就音义关系的性质而言)3.语言符号的功能复杂多样的符号及其组合关系构成了复杂的语言符号系统,这个系统的存在及其复杂程度取决于表达的需要,语言符号的存在是因为它具有交际功能,能够满足人们表情达意的需要。
(二)现代汉语1.定义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狭义的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及普通话,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现代汉语普通话和现代汉语方言(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普通是普遍共同的意思)2. 现代汉语共同语的规范标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从古代到近代,北方一直是中国的经济中心。
800多年来,北京一直是中国的政治中心。
唐宋以来有影响的白话文作品,大多由北方话写成。
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一是指普通话词汇中的语词,主要来源于北方方言,但要舍弃过于土俗的词语。
二是指普通话词汇,还从其他方言文言文,网络语言和其他民族语言中吸收一些有用的语词。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3.共同与吸收方言成分的原则社会需要,意义明确。
二、现代汉语的特点(一)语音特点1.最突出的特点是有声调2.其他特点音节中元音占优势;音节中无复辅音(二)词汇特点现代汉语词汇最明显的特点是双音节倾向。
双音节倾向是指构词时,首先选择双音节,但是如果双音节不足以表义时则会使用多音节。
(三)语法特点1.狭义形态少狭义形态指词形变化。
词的重叠形式可以看作词形变化,这样的重叠只是为了表示特定的语法意义,并没有改变词汇意义。
2.意合倾向语言表达上可以有形合和意合两种方式。
方言学复习提纲
![方言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d3f47a1ec281e53a5802ffac.png)
基本元音:起定位作用的 8 个元音 (标准、正则)——唇形相反但舌位相同——次基本元音(非正则) 舌面:通过舌面的伸缩抬降改变舌体与上颚间的空间状态来调制声道形状产生的元音 舌尖:通过舌尖的抬升调制声道形状产生的元音,又称附属元音 卷舌:舌尖后缩并向齿龈或硬腭翘起,又称儿化元音 鼻化:软腭下垂,鼻腔打开,气流从口腔和鼻腔呼出)
言
省、福建省、安徽省的小部分地区。(上海、杭州) 处衢、宣州
湘 方 3100 长沙、邵阳 湖南省的湘江、资江流域和沅江中游少数地区,以及 老湘语、新湘语||长益、 娄
言
(双峰) 广西北部兴安、灌阳、全州、资源,四川局部地区。 邵、吉淑(衡州、永全)
(长沙)
赣 方 3127 南昌 言
江西省赣江中下游、抚河流域、鄱阳湖地区,湖南省 昌靖、宜浏、 吉茶、 抚广、 东部及西南部、湖北省东南,安徽省南部,福建省西 鹰弋、大通、耒资、洞绥、
合音 性质:音义关联的连读音变,合音后形成合并语素。
儿化 音义关联、系统性。
¾ 语音:“儿”与前字的合音可能形成不同于基本韵母系统的儿化韵系统。
¾ 语义:实义词汇意义虚化,语法化→小称、昵称、蔑称等较为抽象语法意义的后缀。对前
字的依附性越来越强,语音独立性越来越弱。
连读时声调发生变化称为连读变调,会形成不同于单字调的连调系统。
融合:力量悬殊,弱入强;力量相当,合为一体 三、社会条件 人口增长——分布空间扩大;居民集体迁移;地理屏障
第三节 汉语方言研究和汉语方言学 一、古代 严君平、林闾翁 杨雄《 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比较词汇集,现代方言词典雏形(汉语方言研究始于词汇)。编纂体例:
方言词、注释、通行范围 郭璞《方言注》 尽可能搜集当时各地的口语词与原书作比较,特别注明原书词条在晋代通行区域扩大和词
方言学
![方言学](https://img.taocdn.com/s3/m/b27d150da6c30c2259019e6a.png)
汉语方言分区的原则和依据:①以语言特征为主要依据②参考人文历史、自然环境、山川地理、行政区划等因素③采取多层次划分方言(区、次、片、点)方言区——次方言——方言片——方言点汉语方言分为七个区:官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语、粤语。
(1)官话(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可分为四个次方言:a.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b.西北方言,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
c.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
d.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2)吴语:以苏州话为代表,分布在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不包括镇江)、南通的小部分、浙江的大部分。
(3)湘语: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
(4)赣语:以南昌话为代表,分布在江西大部分地区。
(5)客家话:以广州梅县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其中以粤东、闽西、赣南、桂东南地区为主。
(6)闽语:分为闽东、闽南、闽北、闽中、莆仙五个次方言,其中闽东、闽南方言分别以福州话和厦门话为代表。
闽语分布在福建、海南大部分地区、广东潮汕地区、雷州半岛部分地区、浙江温州部分地区、台湾大多数汉民族居住地。
(7)粤语:以广州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东部、南部。
官话1.语音方面(1)古全浊声母字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变为清音,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
如古全浊平声字“桃、曹”,北京话读t、c声母;古全浊仄声字“道、皂”,北京话读d、z 声母。
(2)辅音韵尾只有【n】、【ŋ】两个鼻辅音。
比如“三、山、生”和“湿、杀、石”的古音韵尾分别是鼻辅音【m】、【n】、【ŋ】和塞音【p】、【t】、【k】。
汉语方言的分区(最终定稿)
![汉语方言的分区(最终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001be37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6.png)
汉语方言的分区(最终定稿)第一篇:汉语方言的分区汉语方言的分区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是通行于某一地域的语言(或称地理方言)。
方言又是与民族共同语相比较而言的,现代汉语方言与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不同分支。
普通话的发展比方言要快,是现代汉语发展的一种高级形式。
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词汇和语法也有一定差异。
汉语方言分歧严重。
造成各地方言差异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山川地理阻隔,交通不便、政治区划造成的向心力和封闭性;人口流动、迁徙等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因素,造成我国汉语方言复杂、分歧严重的现实。
《中国语言地图集》将我国汉语方言作了比校细致的划分,这里作扼要介绍。
.汉语方言的十大方言区(1)北方方言区北方方言区也称官话区。
北方方言是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
北方方言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北,包括云南、贵、四川三省及重庆市的广大地域。
北方方言内部一致性强,各地方言可以通行。
(2)晋语区晋语分布在我国山西省境内及相邻的内蒙古、河北、河南、陕西的部分地域。
晋语区虽然地处我国北方,但还保留着带喉塞音尾的入声,因而与周边的北方方言(官话)有明显区别。
(3)吴语区吴语分布在江苏省东南,上海市,以及浙江省及相邻的赣东北、闽北地域。
(4)徽语区徽语分布在安徽省南部、浙江省西部和江西省东北等地域。
(5)赣语区赣语分布在江西省中部和北部,湖南省东部和西南部,湖北省东南部,以及安徽省南部、福建省西北部的部分地域。
(6)湘语区湘语分布在湖南省中部湘江、资水、沅江流域,以及湘江上游广西的东北角等地狱。
(7)闽语区闽语分布在福建、台湾、海南三省的大部分地域,以及广东省东部潮汕地区和雷州半岛一带地域。
(8)粤语区粤语分布在广东、广西的珠江三角洲一带地域。
(9)平话区广西中部一带的汉语方言,主要分布在桂林、柳州、南宁之间的交通要道一带地域。
(10)客家话区客家话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四川、湖南、台湾、海南等地域,比较集中的是广东省东部、中部,福建省西部和江西省南部。
汉语方言学
![汉语方言学](https://img.taocdn.com/s3/m/790adecada38376baf1fae75.png)
三 汉语方言的演变和发展
1.方言存在的全过程都有变异和整合的交替 2.影响方言演变的因素 3.汉语方言的发展大势: 明清以前:分化趋势; 明清之后:缓慢、持续地趋向于同一。
第三章 汉语方言的分区
一 汉语方言的分区是汉语方言学的重要课题
关于汉语方言的分区的思考和修正是方 言调查研究的重要推动力。为汉语方言分 区,自然不只是为了回答“汉语有多少种 方言”的问题,换言之,并非为分区而分 区。方言之间有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差异, 方言的分区是就方言差异进行比较和归类, 这正是方言学研究的基础工作和基本任务。 因此,对汉语方言的分区是汉语方言研究 的总结和检验。
音变异读
• 系统性不明,不稳定,还处在变异中的异 读。 (1)新旧异读 (老派——新派) (2) 借用异读 (即受共同语或外方言、外 国语影响而产生的异读) (3) 正误异读 (长期竞争) (4) 同义异读 (训读 )
第五讲 汉语方言语音比较研究
一 汉语方言语音的共时比较
1. 方言语音共时比较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方言与共同语的比较:考察方言与共同语差 异的大小;方言受共同语影响的深浅。 方言之间的比较:同类和同区方言之内的比 较;异类和方言区之间的比较。 方言共时比较的目的,除了考察方言的异同 和关系的远近之外,还应该着力于了解方言语音 的结构规律。
• 内因与外因
内因:音素之间的矛盾——对立和统一 (同化、异化) 外因:语义内容发生变化 如:着、了、过等,由动词虚化而来; 这类虚词及其他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缀(子、 儿、头,的、地、得,们等)以及代词用 作宾语等的变读为轻声,显然是语法意义 的需要引起的语音变化。
• 自变与他变 以上所说的内因和外因都是方言在新 的地域、新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自身的变 化,可以称为“自变”。 方言发生变化的另一种常见的原因, 是受共同语或其他方言甚至其他民族语言 的影响,这就是语言间的相互渗透,这种 变化可称为“他变”。 从另一个角度说,自变和他变也是一 种语言演变规律的内因和外因。
汉语方言的分区
![汉语方言的分区](https://img.taocdn.com/s3/m/5fcb61ef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c.png)
汉语方言的分区
我国仅汉族就有七大方言区。
一为“北方方言”。
它是汉民族共同的基础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0。
“北方方言”又分为华北,东北方言,西北,西南和江淮等四个方言。
二为“吴方言”。
分布在上海,江苏及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以苏州话为代表。
三为“湘方言”。
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
四为“赣方言”。
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以南昌话为代表。
五为“客家方言”。
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福建西部,江西东南和广西南部,以广东省梅县话为代表。
六为“闽方言”。
跨越四省,包括福建省大部分地区,广东省东北部和浙江南部部分地区以及台湾省大部分汉人居住区。
七为“粤方言”。
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中部,南部和广西的东部,南部以及港澳地区,以广东话为代表。
解放后,国家推广普通话,其含义是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
汉语方言概要
![汉语方言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6228c84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7a.png)
汉语方言概要中国七大方言概述中国七大方言1.北方话(简称:北语)2.广东话(简称:粤语)3.江浙话(简称:吴语):4.福建话(简称:闽语):5.湖南话(简称:湘语):6.江西话(简称:赣语):7.客家话(简称:客语):北方方言中国七大方言又称北方话,以北京话为代表,通行语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分县市。
北方方言分为四个次方言区:(1)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及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及河南六省。
其中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话。
[5] (2)西北方言,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一部分、青海一部分及新疆等六省一区。
(3)西南方言,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及湖北大部分。
湖南、广西北部边沿地区。
(4)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中下游,包括安徽、江苏、江西部分沿江地区吴方言中国七大方言吴方言又称江浙话或江南话。
过去以苏州话为代表,现今随着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使上海话使用的人口不断的增多,通晓上海话也逐渐多。
因此现今吴方言的代表乃是上海话。
[20]通行地域主要是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南通小部分,上海及浙江大部分地区,可分为五个片:(1)以上海话为代表的太湖片,通行地域:上海市、常州地区、杭州地区和宁波地区。
(2)以临海话为代表的台州片。
(3)以温州话为代表的东瓯片。
(4)以金华话为代表婺州片。
(5)以丽水话为代表的丽衢片。
湘方言中国七大方言湘方言又称湖南话或湖湘话。
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
湘方言从内部语音差异上看,又有新湘语和老湘语的分别。
[8]老湘语广泛流行于湖南中部宁乡、衡阳等地,新湘语流行于长沙、株州等大中城市中。
[1]赣方言中国七大方言赣方言又称江西话、赣语或溪语。
以南昌话为代表,通行于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以及福建西部、湖南省部分县市。
因历史上多次北方汉人南迁多从江西为中转,家之地理上与江淮官话、湘方言、棚民话区接壤,就使江西省边缘地区深受其他方言影响,也导致赣方言自身特点被淡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方言(官话大区)
以北京话为代表。
分布范围南至南京、云贵,北到新疆、内蒙古、
黑龙江。 八个次方言:北京官话、东北、中原、兰银、 胶辽、冀鲁、江淮、西南。 北方方言没有浊塞音、浊塞擦音,除江淮官话 外没有入声。 形成最早,历来是汉民族共同语(通语、雅言) 的基础方言。
吴语
第二章 分区
汉语方言的
第一节 汉语方言分区 第二节 湖南方言分区 第三节 方言之间的关系
一、方言的形成
社会、自然方面,人口的迁徙、扩散,地理阻 隔的影响。
如四川、重庆、陕南有许多湖南话、湖北麻城孝感话,就是由于 “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造成的。 在不同的方言地区,语言发展表现出很明显的不平衡,或表现为 发展方向不同,或表现为演变途径不同,或表现为发展速度不同。 比如南方方言的演变速度比北方方言慢得多。闽方言的一些特点, 属于上古时期的语言历史层次,如“古无轻唇音” 、“古无舌上 音”等,而粤方言则是保留中古汉语特点最典型的方言,它的鼻 尾韵(-m -n -ng )、塞尾韵(-p -t -k )的系统,和《切韵》音系 一致。
O湘南片共10个县市。
①汝桂小片:汝城县、桂东县两个县 ②资宜小片:共6个县市。资兴市、安仁县东南部、汝城县、 桂东县、宜章县、新田县 ③临桂小片:临武县、桂阳县两个县
土话
土话分布于湘粤两省交界地区,宜章县、桂阳县、 临武县、嘉禾县、蓝山县、新田县、宁远县、 道县、双牌县、江华瑶族自治县、江永县
①湘双小片:共6个县市。 湘乡市、韶山市、娄底市、双峰县、安化县东坪镇、 衡山县后山地区 ②涟梅小片:共4个县市。涟源市、冷水江市东部、安化县 梅城镇、宁乡县上宁乡地区。 ③新化小片:新化县、冷水江市两个县市。 ④武邵小片:共9个县市。 邵阳市、邵阳县、邵东县、新邵县、武冈市、洞口县南 部及东南部、隆回县南部、新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 ⑤绥会小片:绥宁县南部、会同县两个县。
(三)语法差异
双宾句:
给我一本书(北京) 伊送我一本书,伊送一本书我。(上海) 把本书我(长沙) 书蜀本与我。(厦门) 我畀三本书佢。(广州) 你分一支笔[亻厓](梅县) 拿一本书到我。(南昌) 许本书我(南宁平话)
方言过级测试
泸溪方言过级测试 长沙话过级测试 重庆话过级测试 东北方言过级测试
语言自身方面,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二、汉语方言分区
汉语方言分区还存在分歧。较早时期以及 现在的汉语教科书,都把汉语方言分为七 个大区,即北方方言、吴语、湘语、赣语、 客家话、粤语、闽语。一九八七年出版的 《中国语言地图集》则把汉语方言分为十 区,在过去的七区基础上,增加了晋语、 徽语、平话三种,共十个方言区。
客家话 湖南省的客家话主要分布在湖南省东部与江西省 相邻的地区,以及湖南省南部与广东省相邻的一 些地方。 O湘东片共8个县市。
①平浏小片:共5个县市。平江县南部和东南部、浏阳市东 部、东北部、东南部的山区、醴陵市与浏阳市交界的 地带、江永县、江华县 ②炎茶小片:共3个县市。炎陵县、茶陵县、攸县
长益片分布在湘江、资江中下游,共18个 县市。
①长株潭小片:长沙市、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 株洲市、浏阳市、湘潭市、湘潭县、汨罗市、 湘阴县、平江县、安乡县 ②益沅小片:共3个县市。 益阳市、沅江市、桃江县。 ③岳阳小片:岳阳县包括县城在内的部分地区
娄邵片分布在湘中和湘西南部分地区,共23个县 市。
(二)词汇差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湖南方言把儿子叫成“崽”,把女婿叫“郎”, 妻子叫“堂客”,脖子叫“劲根”,傻叫“宝”, 客人叫“人客” 。 湘西方言“瘸”指的是手有残疾或不灵活(普: 脚有残疾) “恼火”指的是伤脑筋;严重(普: 发怒)“造孽”指的是可怜(普:做坏事)。 陕西方言的“甜”既指食物中“糖少”,也指 “盐少”,包括普通话的“甜”和“淡”。 大部分方言的“豆油”指素油,四川话的“豆油” 则指酱油。
永郴片分布在湖南南部永州市与郴州市。 这一带是双方言区,说土话的人90%都会 说官话。共14个县市。 ①永北小片:共3个县市,永州市市辖、东安 县、双牌县。 ②永南小片:共6个县市,道县、江永县、江 华县、新田县、宁远、蓝山 ③郴州小片:共5个县市,郴州市市辖、桂阳 县、宜章县、临武县、嘉禾县
衡州片分布在旧衡州府的中心部分,共6个县市。
①衡阳小片:共3个县市,衡阳市市区、衡阳县、衡南县 ②衡山小片:共3个县市。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县、衡东县
辰溆片分布在沅江中游,共3个县:辰溪县、溆浦 县、泸溪县 永全片分布在湘南永州部分地区和广西北端部分 地区。湖南境内永全片共8个县市。
①东祁小片:共4个县市,永州市市辖区、东安县、祁阳县、 祁东县 ②道江小片:共4个县。道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 、 新田县。
西南官话在湖南属第二大方言,主要分布在湘北、湘西和 湘南, O常澧片共10个县市。常德市市辖、汉寿县、桃源县、石 门县、临澧县、澧县、津市市、安乡县、慈利县、华容县 O吉永片共9个县市。
①吉沅小片:共5个县市。吉首市、古丈县、保靖县、花垣县、沅陵县。 ②永龙小片:共4个县市。永顺县、龙山县、张家界市、桑植县
以南昌话代表。 分布在江西大部 。 古浊塞音、塞擦音今清化后一律送气。 形成于东晋以后。
赣语
徽语
分布在安徽南部旧徽州府、浙江西部旧严州府及江西 省东北怀玉山以北地区
塞音、塞擦音声母送气的多。 广西中部的汉语方言分布在桂林、柳州、南宁之间的 交通要道附近。 古全浊声母今不送气。 分桂南片与桂北片。
闽语
福建话为代表。 分布在福建、广东潮汕地区、海南、台湾大部、
以及海外华侨。 分为闽东、闽北、闽南、闽中、莆仙五个区。 内部分歧严重 。 声母数量各地大多一致,为15个,又称“十五 音”。保留了不少上古的语言特点。 闽语形成较晚,在东晋以后 。
客家话
广东梅州话为代表。 分布在两广、福建、江西、四川等。 古全浊声母字今逢塞音、塞擦音一律读送气清音。 客家方言的形成比较晚,分布格局是在宋末元初才形 成的 。
O怀靖片共9个县市。 ①靖晃小片:共3个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 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 ②芷洪小片:芷江侗族自治县、洪江市包括原洪江市和黔阳 县两个县市。 ③怀凤小片:共4个县市。怀化市鹤城区、中方县旧怀化市 的一部分、麻阳苗族自治县、凤凰县
赣语
湖南省境内的赣语主要分布在湘东及湘西南部分 地区。 O大通片共6县市,岳阳市市辖、岳阳县、临湘市、 平江县、华容县、浏阳市 O宜浏片共两个县市。浏阳市城关镇、醴陵市。 O吉茶片共3个县市,攸县、茶陵县、炎陵县、 O耒资片共5个县市,耒阳市、常宁市、安仁县、 永兴县资兴市 O洞绥片共3个县市,洞口县、绥宁县北部、隆回 县北部
乡话
乡话主要分布在湘西北的沅陵以及溆浦、辰溪、 泸溪、古丈等地。
第三节 方言之间的关系
方言之间差异很大,但属于同一种语言, 所以存在对应关系。 方言之间,语音差异最大,词汇差异很明 显,语法差异也不小。
(一)语音差异
声调的数量:声调由南往北,越来越少。广东话 一般是9-10个单字调,北方的银川、滦县、青岛 等184个方言只有3个单字调。 入声字的有无:北京话没有入声,粤语、闽语、 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平话、徽语、晋语 等都有入声。 古浊塞音、塞擦音声母的演变:吴语仍然保留着, 湘语中的老湘语也保留,新湘语清化、不送气, 客、赣语全送气,北方方言按声调平仄分送气、 不送气,北京等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如“盘、 团、在、地”。粤语与北方话不同的是,它的上 声字也送气。
以上海话为代表。 分布在上海、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
浙江大部。 吴语分为太湖片、瓯江片、丽衢片(处衢片)、 宣州片等。 北部吴语主要是太湖周围的吴语,分歧不大。 南部吴语主要在浙江,分歧十分严重。吴语的 典型特征是帮滂并三分,即保留浊塞音、浊塞 擦音声母,入声韵尾是喉塞尾[/] 。 形成可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先周时代。
平话
晋语
以太原话为代表。
指山西中部北部、陕西北部、内蒙古西部、河
南北部、河北北部有入声的方言。 保留入声韵,曾摄一等、梗摄二等帮组入声字 读细音(北百),通摄三等精组字读细音(足 肃俗)。有大量分音词、圪头词等。
第二节 湖南方言分区
湖南方言包括:湘语、西南官话、客家话、 赣语、土话和乡话。 湘语的分布范围主要在湖南,此外还涉及 广西、四川、陕西、安徽等省。 湖南境内的湘语可分为5个片:长益片、娄 邵片、衡州片、辰溆片和永全片,使用人 口约3,438万人。
湘语
以长沙话为代表。 分布在湖南大部
。 湘语的特点是一部分保留浊塞音、浊塞擦音, 浊声母清化后不送气。 形成于战国初年,晚于吴语,源于古楚语。
粤语
广州话为代表。 分布在广东、广西、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华侨 分广府片、四邑片、雷州片、钦廉片等,内部
。
差异不大。 古阳声韵、入声韵对应整齐,保留了《广韵》 的音韵格局。 秦前后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