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知识学习材料

合集下载

检察院普法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检察院普法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检察院普法教育经验交流材料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深化改革,推进法治建设,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维护国家法律尊严、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众法律素养,各级检察院积极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此,分享一些普法教育经验,期望能够对同行们有所帮助。

二、目标与方法目标检察院开展普法教育的主要目标是:1.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让人们了解和遵守法律;2.促进法治文化的传播,推动法制观念深入人心;3.推进检察工作,增强司法公信力。

方法检察院普法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人群、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普法形式。

下面列举几种比较常见的方法。

1.普法讲座:向社会大众提供法律知识,增强公众法律素养。

2.微信公众号:通过发布普法知识、解答疑问等方式,普及法律知识。

3.普法宣传栏:在公共场所,如社区、学校等,设置普法宣传栏,让公众主动获取法律知识。

4.庭审公开:开展庭审公开,展示司法公正,让公众更加了解司法实践。

5.案例教育:通过案例分析、学习案例、发挥案例教育作用。

三、成功案例成都市检察院开展“上访维权,有法必依”宣传教育活动2019年6月28日,成都市检察院组织了一场名为“上访维权,有法必依”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现场宣传、视频展播、答题竞赛等方式,向前来咨询的群众普及法律知识,让群众了解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和方法。

此次活动共吸引了300余人参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市南区检察院通过“普法进校园,同创和谐未来”活动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2019年3月,市南区检察院共组织了3场“普法进校园,同创和谐未来”主题活动。

通过组织法律讲座、知识竞赛、法律知识问答等方式,让青少年了解家庭、社区、学校中的法律规定和法律保障,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

此次活动共吸引了近千名青少年参加,获得了广泛好评。

四、普法教育是检察院在推进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旨在提高公众法律素养,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中学生普法知识资料

中学生普法知识资料

中学生普法知识资料一、中学生应了解什么是违法与犯罪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分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第二,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第三,犯罪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一般违法与犯罪危害程度不同,处罚方法不同,但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两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没有不可超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任其发展就可能导致犯罪。

二、青少年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刑事责任: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人重伤或者死、强奸、抢、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行政责任: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免予处罚,但是可以予以训诫,并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民事责任:十八周岁以上的青少年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青少年,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学宪法讲宪法宣传资料

学宪法讲宪法宣传资料

学宪法讲宪法宣传资料
以下是一些关于学宪法讲宪法的宣传资料: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国家制定其他一切法律法规的依据,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必须了解宪法的内容,遵守宪法的各项规定。

学法是为了更好地遵守法律,法是规范我们言行的基本准绳,它给我们指明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做,我们只有严格守法,才能在学习生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稳定程度。

因此,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做到学法知法守法护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法制普法 宣传素材

法制普法 宣传素材

法制普法宣传素材法制普法宣传素材是为了在社会上加强法律法规的认知度,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实现全民法治的目标而设计的。

其目的是让大家深入了解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依法行事,增强对法律的敬畏之心。

那么,什么是法制普法宣传素材呢?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材料来普及法律法规知识,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尊重法律。

这其中包含了海报、小册子、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

这些素材一般都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如家庭法律知识、儿童保护法律知识、交通安全法律知识等等,在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下,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进而提高普法的效果。

法制普法宣传素材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让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更好地认知社会法治的环境。

宣传素材的目的在于促进大众思想的发展,提高大众的观察力,语言感受力和领悟力,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法律法规。

而现实生活中,法律法规作为一条常规红线,用于约束公民,普法素材摆事实,讲道理,更有利于公民依法办事,提高社会和谐度和文明素质。

总的来说,法制普法宣传素材是一种高效的法治教育方式,尤其适合在大型公共场所进行宣传,如火车站、机场、商场等等。

当然,面对法律法规繁多的情况,法制普法宣传素材不能代替具体的法律法规条文的学习。

但是,对于广大公众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既可以让很多普通人知道法律法规的存在,又可以让这些众人重视法律法规的作用。

在不断加强法制教育的同时,也进一步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公开,实现社会和谐,推动全民法治建设的进程。

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对法律的尊重,并积极了解和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的知识。

也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加大法制普法宣传素材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法规,做到依法办事,增强社会文明素质,推动实现全民法治的目标。

普法知识宣传

普法知识宣传

普法知识宣传普法知识宣传是指通过不同的媒介和方式,向公众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以下是一些与普法知识宣传相关的参考内容:1.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法律的定义和作用,解释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借助法律来维护权益和解决争议。

2. 法律的分类:- 介绍法律的分类,如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并阐述不同法律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3. 普通人与法律的关系:- 强调法律对每个人的普遍适用性,解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

4. 国际法和国内法:- 解释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差异,介绍国内法制度的组成和法律的层级结构,并举例说明如何解决国际争端。

5. 依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说明什么是依法行为,引导公众遵纪守法,注意合法性和合规性;同时也提醒公众注意什么是违法行为以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

6. 法律责任和法律保护:- 阐述依法行为的重要性,强调法律对依法行为的保护和奖励以及违法行为的惩罚和法律责任。

7. 法律程序和司法体系:- 介绍法律程序的基本流程,解释法律程序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法院和司法机构的作用与职责。

8. 婚姻家庭法律知识:- 解释婚姻家庭法律知识,如结婚登记、婚姻关系的成立和解除、夫妻的权利和义务等,以及对婚姻家庭纠纷的解决方式。

9. 劳动法律知识:- 介绍劳动法的基本知识,如劳动合同、工资和福利、工作时间和休假等,引导公众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

10. 消费者保护法律知识:- 介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知识,如消费者合同、售后服务和产品质量保证等,提醒公众保护自己的消费者权益。

通过对普法知识宣传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宣传教育,可以提高公众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增强公众的法律素质,从而推动全社会的法治建设和社会稳定。

六五普法学习资料

六五普法学习资料

六五普法学习资料一、背景介绍六五普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65年开始实施的全民普法教育运动。

普法教育是指通过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和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六五普法学习资料是为了帮助广大公民更好地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而准备的学习材料。

二、学习资料内容1. 法律基础知识:介绍宪法、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法律的层级关系等内容,帮助公民了解法律的基本框架和原则。

2. 公民权利和义务:介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言论自由等,帮助公民了解自己的权益和责任。

3. 法律实施机构和程序:介绍法律实施的机构和程序,包括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帮助公民了解法律的执行过程和相关机构的职责。

4. 婚姻家庭法律知识:介绍婚姻家庭法律知识,包括婚姻登记、离婚、财产分割等内容,帮助公民了解婚姻家庭关系中的法律规定和保护。

5. 劳动法律知识:介绍劳动法律知识,包括劳动合同、工资福利、劳动保护等内容,帮助公民了解劳动关系中的法律规定和保护。

6.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知识:介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包括产品质量保护、虚假广告、维修维护等内容,帮助公民了解自己的消费者权益和维权途径。

7. 社会治安和刑法知识:介绍社会治安和刑法知识,包括违法犯罪行为、刑法责任等内容,帮助公民了解社会治安和刑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

8. 法律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帮助公民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学习资料形式1. 书籍和教材:提供一些普法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公民自主学习。

2. 网络资源:提供一些普法学习网站和在线课程,公民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

3. 宣传资料:提供一些宣传册、海报等资料,用于宣传普法教育活动和法律知识。

4. 普法活动:组织一些普法宣讲、普法培训等活动,让公民参与其中,提高法律意识。

四、学习资料的使用方法1. 自主学习:公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2024年湖南省普法知识备考资料

2024年湖南省普法知识备考资料

2024年湖南省普法知识备考资料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根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条例》规定,下列有关因公临时出国的说法,不符合规定的是______。

A.不得支配照看性、无实质内容的一般性出访B.不得支配考察性出访C.严禁集中支配赴热门国家和地区出访D.为节约成本,可以跨地区、跨部门团组2.对法官来说,通过审判来还原客观事实,依据的是()A.被告陈述词B.原告陈述词C.证人证言D.证据3.高危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国家规定投保()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A.安全生产责任保险B.人身安全保险C.工伤保险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

A.有偿B.无偿C.适当收费后5.生产者依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召回缺陷汽车产品,________免除其依法应当担当的责任。

A.可以B.不C.视召回实施状况6.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条例》规定,接待单位在公务接待中,可以______。

A.免费支配接待对象食宿B.向接待对象收取餐费C.将接待费用于举办培训D.将接待费用于举办会议7.依据现行宪法和法律,我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可以行使的权力是()A.选举同级人民法院院长B.监督同级人民政府C.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D.制定地方性法规8.依据《立法法》的规定,法律说明权属于哪个部门?()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工作委员会9.法人单位的()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A.主要负责人B.消防安全管理人C.消防安全保卫干部10.依据现行宪法和法律,我国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是()A.双重领导体制B.平行领导体制C.审检合署体制D.垂直领导体制11.以下不属于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是()。

讲案例普法学习法律知识(3篇)

讲案例普法学习法律知识(3篇)

第1篇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为了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普及法律知识,本文将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帮助读者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

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法律意识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由于法律知识的普及程度有限,许多人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

为了提高公众的法律素养,本文选取了以下几个典型案例,通过分析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帮助读者学习法律知识。

二、案例一:高空抛物案【案例简介】某小区居民李某,因家庭矛盾,将一桶水从高空抛下,不幸砸中楼下正在散步的张某,导致张某头部受伤。

经鉴定,张某的伤情构成轻伤二级。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本案中,李某作为抛物行为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普法启示】高空抛物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人人都有责任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

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三、案例二:交通事故案【案例简介】某晚,驾驶员王某酒后驾驶一辆小型客车,在行驶过程中与前方一辆电动车发生碰撞,导致电动车驾驶员赵某受伤,车辆损坏。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的疾病,不得驾驶机动车。

”本案中,王某酒后驾驶,违反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普法启示】酒后驾驶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极易引发交通事故,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危害。

驾驶人员要时刻牢记安全驾驶,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四、案例三:劳动合同纠纷案【案例简介】某公司员工张某因工作原因被公司辞退,双方就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发生纠纷。

张某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但公司认为张某不符合赔偿条件。

青少年普法 宪法知识

青少年普法 宪法知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青少年学习宪法知识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以下是一些青少年应该了解的宪法知识:
1.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

2.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言论自由、选举权、受教育权、劳动权等。

3. 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宪法规定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

4. 宪法的修改程序:宪法的修改需要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通过。

5. 宪法的实施:宪法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公民和社会组织等。

总之,青少年学习宪法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普法知识学习材料

普法知识学习材料

普法知识学习材料一、什么是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它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处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

二、宪法的特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①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②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①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是依法特别成立的,而并非普通立法机关。

②通过或批准宪法或者其修正案的程序,往往严于普通法律。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基本原则有:(一)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二)各民主党派是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党的领导的,与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三)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五)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六)多党合作的主要内容是参政议政和互相监督;(七)以坚持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路线、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为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奋斗目标;(八)以宪法为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九)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负有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责任。

四、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宪法所赋予的,表明权利主体在权利体系中重要地位的权利。

基本权利具有综合性和不可转让性,是公民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权利。

2024年上海市普法知识备考资料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普法知识备考资料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普法知识备考资料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是()A.《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2.现行宪法序言明确宣告本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A.政治制度B.社会制度C.国家制度D.根本任务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机动车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减速行驶并鸣喇叭B.停车让行C.减速行驶并避开行人4.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方面权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B.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C.从业人员无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5.依据现行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定产生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协商产生D.全国人大常委会选举产生6.我国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爱护法》中,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有______。

A.8项B.9项C.10项D.7项7.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平安法》的规定,负责特种设备平安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加强_______,普及特种设备平安学问,增加社会公众的特种设备平安意识。

A.特种设备平安宣扬教化B.法律法规教化C.平安生产教化8.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在同一座建筑物内。

A.工具房B.盥洗室C.员工宿舍9.下列有关电动车停放、充电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严禁在住宅建筑疏散通道停放和充电B.严禁在安全出口充电C.可以在安全出口停放10.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分为()个等级A.10B.8C.6D.411.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关注从业人员的身体、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严格落实岗位安全生产责任,防范从业人员行为异常导致事故发生。

普法宣传典型经验材料

普法宣传典型经验材料

普法宣传典型经验材料普法宣传典型经验材料:《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在我国最近的一次普法宣传活动中,我参与了一个名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宣传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普法知识讲座、宣传册发放以及法律知识问答游戏等多个环节。

通过这次宣传活动,我对法律的重要性和学法知法守法的基本原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宣传活动开始前,组织者组织了一场针对公众的普法知识讲座。

在这场讲座中,专业的法律工作者详细介绍了我国的法律体系和基本法律知识,对普通人常见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解答。

通过讲座,我了解到了一些平时容易忽略的法律规定,比如对违反交通规则的处罚,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些知识对于我个人来说非常实用,让我更加明白了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除了讲座外,宣传活动还准备了一些宣传册,内容包括常见的法律常识、应对突发法律事件的方法等。

这些宣传册不仅内容丰富,而且以简洁易懂的语言表达,非常适合普通公众阅读。

我在宣传册中学到了如何应对合同纠纷、消费维权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宣传册非常实用,让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更好地解决。

在宣传活动的最后一部分,组织者还设置了一场法律知识问答游戏。

通过游戏,参与者可以检验自己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我亲身参与了这个问答游戏,并且收获颇多。

在游戏中,我发现自己对一些法律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一些法律条文的记忆也不够牢固。

但通过这个游戏,我对我的不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且激发了我对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通过参与这次宣传活动,我认识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

法律是人们共同行为的规范,是社会秩序的保障。

只有深入了解法律,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行为,规避风险,保障自己的利益。

同时,学法知法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我们应该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树立守法自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到法律保护带来的福利。

这次宣传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普法宣传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广泛普法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法律,学会遵守法律,社会的和谐稳定才能得到更好地保障。

一起来学习普法知识基本内容

一起来学习普法知识基本内容

一起来学习普法知识基本内容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包括以下几种法律法规:法律,法律解释,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和规章等。

1、法律: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立法通过后,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因而,法律的级别是最高的。

法律一般都称为既定法,如宪法、刑法、劳动合同法等。

2、法律解释:是对法律中一些条文或文字的解释或限定。

这些解释将涉及到法律的适用问题。

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其做出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还有一种司法解释,即由最高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检察院做出的解释,用于指导各基层法院的司法工作。

3、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通过后由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

这些法规也具有全国通用性,是对法律的补充,在成熟的情况下会被补充进法律,其地位仅次于法律。

法规多称为条例,也可以是全国性法律的实施细则,如治安处罚条例、专利代理条例等。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其制定者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相当于是各地方的最高权力机构。

地方性法规大部分称作条例,有的为法律在地方的实施细则,部分为具有法规属性的文件,如决议、决定等。

地方法规的开头多贯有地方名字,如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办法等。

5、规章:其制定者是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这些规章仅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有效。

如国家专利局制定的《专利审查指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

还有一些规章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仅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效。

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北京市天安门地区管理规定》的决定》、《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办法》等。

扩展资料:法律法规作用一、法律法规具有明示作用。

八五普法系列宣传材料

八五普法系列宣传材料

八五普法系列宣传材料
1. 法律知识普及:介绍基本法律概念、法律体系、法律程序等,帮助人们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方式。

2. 法律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解释法律如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情况,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法律的实际作用。

3. 法律热点解读:针对当前社会上的法律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如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劳动法律等,提高人们对相关法律问题的关注和认识。

4. 法律意识培养:强调法律意识的重要性,鼓励人们自觉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权威,倡导法治精神。

5. 法律服务指南:提供法律咨询渠道、法律援助机构信息等,指导人们如何寻求法律帮助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 法治文化建设:宣传法治文化的理念和价值观,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尊重法律的良好氛围。

7. 青少年法治教育: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展专门的法治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8. 法律宣传活动: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法律讲座、法治文艺演出等活动,提高公众对法律的兴趣和参与度。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扩展。

如果你还有其他需求,请随时告诉我。

2023年青少年普法知识大全

2023年青少年普法知识大全

2023年青少年普法知识大全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身处的信息化时代也越来越丰富。

在这个时代,青少年学习普法知识,掌握法律法规,是非常重要的。

本篇文章为大家介绍2023年青少年普法知识大全。

1. 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国家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制定的规范性准则。

2. 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基本制度和原则,包括人民民主、法治、平等、自由、和平等。

3. 基本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4. 如何防范犯罪:青少年应该注意个人安全,加强自我保护,不要轻信陌生人,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和戒指,不要走进不知名的商店和场所。

5. 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青少年可以通过举报违法犯罪行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利用社交平台,向公众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6. 儿童权益的保护: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权益保护法》,保护儿童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命权、发展权、参与权等。

7. 未成年人保护: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障未成年人的权利和利益,规定了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8. 民事法律:青少年应该了解民事法律,包括合同法、物权法等。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遵守民事法律,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9. 治安管理:青少年在公共场所或学校时,应遵守治安管理规定,不能参与非法集会、游行、闹事等行为,同时还应遵守交通规则,不违反交通法规。

10. 交通法规:青少年要遵守交通法规,如不酒驾、不超速、不乱穿马路等,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交通安全。

总之,在学习普法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遵守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保护他人的权利,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为祖国的法治进程作出自己的贡献。

11. 知识产权保护:青少年应了解知识产权法规,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设计权等,不能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同时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普法教育宣传内容

普法教育宣传内容

普法教育宣传内容
普法教育宣传内容可以涵盖许多方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主题和要点:
1. 法律基础知识:介绍法律的概念、作用和体系,让人们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宪法和公民权利: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

3. 行政法规和法律法规:介绍行政法规和各种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适用范围,提高人们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

4. 刑事法律和民事法律:介绍刑事法律和民事法律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程序,让人们了解违法犯罪的后果和民事纠纷的解决方法。

5. 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介绍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的途径和程序,让需要法律帮助的人们能够及时得到支持和援助。

6. 法治文化和社会治理:强调法治文化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性,让人们了解法治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

7. 网络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介绍网络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人们对网络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8.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介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意识。

9. 反腐倡廉和廉政建设:强调反腐倡廉和廉政建设的重要性,介绍反腐倡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人们对反腐倡廉的认识和理解。

10. 公民道德和社会公德:强调公民道德和社会公德的重要性,介绍公民道德和社会公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普法教育宣传内容应该根据不同的受众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以实现最佳的宣传效果。

普法教育小知识

普法教育小知识

普法教育小知识普法教育小知识如下一、“七五”普法基本常识1.目前我国实施了几个五年普法规划?我国从1986以来,已完成了六个五年普法规划。

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开展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法律进机关、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学校、法律进企业、法律进单位活动,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和创建活动,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为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2.什么是“七五”普法?“七五”普法是2016—2020年第七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的简称,是指从“一五”普法开始到现在正经历第七个五年的普法教育。

3.“七五”普法对象包括哪些?全市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都是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

重点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是重中之重。

二、“七五”普法主要任务?一是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宣传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部署,使全社会了解和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二是突出学习宣传宪法,把宪法学习宣传摆在首要位置,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提高全社会的宪法意识。

三是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法治宣传的基本任务,在传播法律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理念、树立法治意识。

四是深入宣传党内法规,突出宣传党章,大力宣传各项党内法规。

五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把法治文化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法治文化与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

六是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深化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等法治创建活动。

七是推进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主要目标是什么?普法宣传教育机制进一步健全,法治宣传教育实效性进一步增强,依法治理进一步深化,全民法治观念和全体党员党章党规意识明显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普法知识学习

普法知识学习

普法知识学习普法学习微视频共青团中央xx音像电子出版社普法知识小贴士案例:小沫今年15岁,还在读初三,可是家里经济困难,所以父母想让她读完初中就辍学,出去工作.小沫父母的做法对吗?答案:不对.法律依据: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九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案例:小萌今年16岁,还在读初中,父母担心他早恋影响学习,就经常隐匿、毁弃她的信件.小萌爸妈的做法是对的么?答案:不对.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小萌爸妈虽然是小萌的父母,也无权隐匿、毁弃他的信件.应该通过说服教育,引导小萌认真学习.案例:过两天就是小强15岁生日了,他的父母因做生意要出远门三天,不能赶回来为他庆祝生日.父母临走时只留下伙食钱和零用钱给小强,并告诉他晚上一个人睡觉要注意关好门窗.你认为小强的父母的做法对吗?答案:不对.法律依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九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案例:14岁的小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如果你作为被侵害人或者其监护人应当怎样正确处理?答案:请有关主管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依据: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案例:如果虐待家庭成员,被虐待人要求处理的,要处多少天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呢?答案:处5日以下拘留或警告.法律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对虐待家庭成员、被虐人要求处理,或遗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被扶养人,可对行为人处5日以下拘留或警告.案例:毛毛(14岁)常模仿爸爸吸几口烟,爸爸也没有制止.毛毛的爸爸这种行为违法吗?答案:毛毛的爸爸这种行为是违法的.法律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毛毛的爸爸发现毛毛吸烟而不加制止,未能尽到监护人的责任.案例:吴任今年16周岁,他想搬出去单独居住,吴任的父母能同意他搬出去单独居住吗?答案:如果吴任未满16周岁,他不能搬出去单独居住.法律依据: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九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案例:杨某的父母平时白天经商,晚上打牌,对杨某缺少管教,致使杨某染有不良行为.初二期中考试成绩列年级最后一名,其父母认为杨某没出息,更加不管,不让杨某回家.杨某父母的做法合法吗?答案:杨某父母的做法不合法.法律依据:根据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父母对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不得迫使其离家出走,放弃监护职责.案例:某乡初中学生王某在他初二时,父母就给他订了亲,其父母这种行为对吗?答案:王某父母这种行为不对.法律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案例:小明的爸爸在家招待客人,让小明(初一学生)到超市买两包香烟、一瓶白酒,超市营业员没有卖给小明.营业员的做法对吗?答案:超市营业员的做法是正确的.法律依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五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案例:未成年人在公共场所交谈时,千万不要将自己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等一些具体情况大声说出来,更不要轻易把家里的电话号码告诉陌生人对吗?答案:对的.公民信息如家庭地址、电话号码属于个人隐私,隐私权应归于民法范畴.我国法律没有对隐私权进行明文规定,根据司法解释,我国在法律实践中,通常以保护名誉权的形式来保护个人的隐私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案例:正在上初一的兰兰得了病毒性肝炎,她能和家人共用水杯喝水吗?答案:不能.有被感染的可能.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救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案例:琪琪每次出去旅游,都会把垃圾丢到指定的废物丢弃点,找不到垃圾桶,就把垃圾放包里直到找到垃圾桶.琪琪这样做对吗?答案:正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十六条规定,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案例:小张的父母离婚后,小张判给爸爸抚养,那小张的妈妈是否可以不用承担任何费用了呢?答案:不可以,虽然父母离异了,但也应对子女进行抚养和监护.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案例: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歧视、体罚、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不得让未成年人上街乞讨.这种说法对吗?答案:对.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案例:中学生刘某在星期日晚上以父母外出,家中无人为由寄宿在同学李某家中.深夜,李某的父亲下班后,得知刘某住在家中,便以未成年人不得夜不归宿为由,让刘某立即起床走人.请问李某父亲的做法妥当吗?答案:不妥当.应该马上电话告知刘某的父亲或者母亲刘某今晚在我家留宿,待刘某第二天走后再教育自己孩子不要轻易将同学留宿家中,应为同学父母会担心.法律依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其所在的寄宿制学校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在二十四小时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普法知识讲稿

普法知识讲稿

普法知识讲稿主讲人谭涛各位同学:你们好!今天,我给大家上一堂法制课,希望大家进一步提高法制观念,在学法、知法、守法上有所帮助,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小学生应当了解哪些法律常识》一、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法律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

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是当今法治社会的需要。

首先,学好法律才能做到知法、守法,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法商”,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自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适用法律对待和处理自己周边的纠纷,从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防止违法犯罪,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

其次,学好法律才能正确地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生享有法律赋予的生命权、受教育权、继承权健康权、名誉权、人身自由权等权利受法律保护,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例如:有的个别学生父母让自己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辍学,学生:你遇到这种事情怎么办?你学了《义务教育法》就知道你的父母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父母必须使适龄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规定,可以向学校或有关单位报告,求得解决。

再如:某家养的狗咬伤了行路的学生怎么办?你学习了《民法通则》等127条后,就知道: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的饲养人或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总之,只有学法,才能知法、懂法,才能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三、学好了法律才能自觉地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法律体现人民利益,违法就是违背人民利益,损害了人民利益,国家的法律靠全体人民来维护,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学习了法律,就知道那些是违法犯罪的行为,从而自觉遵守法律,正确地运用法律武器来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建设顺利进。

因此,中、小学生学习法律非常必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法知识学习材料一、什么是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它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处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

二、宪法的特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①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②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①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是依法特别成立的,而并非普通立法机关。

②通过或批准宪法或者其修正案的程序,往往严于普通法律。

三、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一)《共同纲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为新中国的建立而制定颁布的。

它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等国家基本制度与重大问题及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和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二)1954年宪法,由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

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法和步骤,及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和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三)1975年宪法,由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

因特定的历史原因,它从总体上强调阶级斗争为纲,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严重的缺点和错误。

(四)1978年宪法,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

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1975年宪法的极左倾向,但由于当时许多是非问题在理论上和政治上还未能分清,因此尽管经过两次修改。

1978年宪法从总体上仍不能适应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五)1982年宪法,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是我国现行宪法。

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等,其体现的基本精神有: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持改革开放,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全国人大四次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1 982年宪法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1982年宪法四次修改:1988年宪法修正案:(一)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二)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1993年宪法修正案:(一)明确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写进宪法,使党的基本路线在宪法中得到集中、完整的表述。

(二)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三)把“国营经济”改为“国有经济”,并解释为“全民所有制经济”。

(四)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形式确定下来。

(五)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为国家的基本经济体制,并对相关内容作了修改。

(六)把县级人大的任期由3年改为5年。

1999年宪法修正案:(一)明确把“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宪法。

(二)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三)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四)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五)将国家对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基本政策合并修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六)将镇压“反革命活动”修改为镇压“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

2004年宪法修正案:(一)增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增加了“政治文明”这一概念,并规定“推动物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构成中增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二)对土地征用制度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三)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规定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四)将公民私有财产的规定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五)增加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地保障制度”;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六)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将宪法有关涉及戒严的规定修改为紧急状态的相关规定。

(七)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国家“进行国事活动”。

(八)将乡镇人大的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

(九)将《义勇军进行曲》明确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基本原则有:(一)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二)各民主党派是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党的领导的,与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三)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五)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六)多党合作的主要内容是参政议政和互相监督;(七)以坚持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路线、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为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奋斗目标;(八)以宪法为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九)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负有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责任。

五、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体现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主人翁地位和他们之间的平等、互助合作关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经济制度。

六、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

它是指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派代表,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大常委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民代表大会向人民负责,并最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宪法所赋予的,表明权利主体在权利体系中重要地位的权利。

基本权利具有综合性和不可转让性,是公民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以下基本权利:(一)平等权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同等保护的权利。

它包括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和禁止差别待遇。

(二)政治权利指公民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行为可能性。

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三)宗教信仰自由指公民依据内心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的自由。

它包括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出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

(四)人身自由又称身体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主要包括: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秘密和通讯自由受法律保护。

(五)社会经济权利是指公民依照宪法的规定享有的具有物质经济利益的权利。

它主要包括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和继承权,劳动就业权和取得报酬权,休息权,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六)文化教育权利是指文化与教育领域享有的权利。

主要包括:受教育的权利、从事科学研究的权利,从事文艺创作的权利与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权利。

(七)监督权是指公民监督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活动的权利,具体包括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八、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基本义务是指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它决定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政治与法律地位。

我国现行宪法第52条至第56条规定公民有以下基本义务:(一)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义务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禁止任何民族歧视和压迫。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具体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主要是指公民必须树立祖国安全高于一切的观念,同一切损害祖国尊严、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进行斗争;保护国家的声誉和荣誉不受损害;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文面的利益。

(四)保卫祖国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主要指: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五)依法纳税的义务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进行社会资源再分配的重要手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都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六)其他义务1.受教育义务。

指适龄的未成年人必须接受学校教育的义务。

2.劳动义务。

指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必须参加社会劳动。

另外,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及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九、什么是国家机构?我国的国家机关如何分类?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了行使国家权力,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而建立的具有不同职能的层次,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国家机关总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