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新区、开发区、产业区)发展路径与产业定位

合集下载

产业新城 实施方案

产业新城 实施方案

产业新城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业新城的建设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

产业新城的建设不仅能够有效整合资源,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还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新城实施方案,对于推动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目标本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内,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三、重点任务1. 产业引进与优化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产业新城的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3. 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加强对本地人才的培养,构建人才集聚的良好环境,为产业新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4. 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构建绿色生态产业新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5. 政策扶持与激励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为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土地优惠等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产业新城的投资和发展。

6.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产业新城的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四、实施路径1. 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确保产业新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清晰明确。

2. 加大对重点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对核心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投入。

3. 强化政府引导作用,激发企业的发展活力,推动产业新城的快速发展。

4.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五、风险应对在产业新城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环境风险等多种风险挑战。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及时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确保产业新城建设的顺利推进。

从产业区到产业社区:需求视角下上海产业社区服务配套研究——以松江科技园为例

从产业区到产业社区:需求视角下上海产业社区服务配套研究——以松江科技园为例

摘要:国家《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均提出引导产业区向功能复合的产业社区转变,均关注到当前产业区内服务配套的缺失已成为制约其吸引人才、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梳理回顾上海产业社区服务配套政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产业社区服务配套存在服务水平分化、规划供应不够合理、实施相对滞后、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结合松江科技园规划实践,提出产业社区服务配套规划需根据发展阶段、产业特征,以需求为导向优化服务配套,构建弹性适应的服务配套体系、倡导产城融合空间格局,从而促进服务配套精准供应。

关键词:产业社区;产城融合;公共服务;设施配套DOI:10.3969/j.issn.1674-7739.2022.02.003《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引导产业区向产业社区和产业基地两个方向发展,其中针对产业社区提出要完善公共空间、公共设施配套,形成二三产融合发展、配套功能完善、环境景观宜人的产业社区。

[1]2020年9月,自然资源部在《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中提出推动人、产、城、交通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引导发展功能复合的产业社区,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2]从地方探索上升到国家指南,意味着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已关注到当前产业区服务配套缺失的共性问题,引导产业区向配套功能完善的产业社区转型。

受《雅典宪章》功能分区思想影响,长期以来城市中各类公共服务配套规划一般围绕居住地进行配置,对于产业区的服务配套缺乏关注,相关标准引导滞后,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趋势。

产业社区的概念源于近年来国际上产业区转型发展的实践,强化与创新经济相适应、更好地吸引全球创新创业人才的服务设施环境,比如美国硅谷和尔湾、新加坡玮壹科技园、法国索菲亚·安蒂波利斯产业园等,都是产业社区实践的典范。

根据国际经验,产业社区的服务配套可分为生产性服务配套和生活性服务配套。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到单一功能产业区的局限性,产业区自身及周边服务配套缺失,无法满足企业和职工需求,进一步引发了招商难、招工难、留人难等问题,[3,4,5]服务配套的长期缺位已成为制约产业区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

产业园区规划概述及发展趋势

产业园区规划概述及发展趋势

产业园区规划概述及发展趋势产业园区规划概述及发展趋势提要:随着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不断的转型,也必然使园区的发展内容和特征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趋势,也是未来产业园区规划和发展中需要注意的内容产业园区规划概述及发展趋势概述“产业园区”是执行城市产业职能的重要空间形态,园区在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引进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经济等方面发挥积极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成为城市经济腾飞的助推器。

随着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不断的转型,也是未来产业园区规划和发展中需要注意的内容。

大多数大城市在实现工业化后,都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催化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

创意产业已不仅是一个发展的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实。

只有促进创意成果转化为经营资源,通过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产业链的整合与延伸,进行深度开发,才能充分获取创意产业的效益。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载体,其主要构成应有相关文化创意设计方面的企业,有提供高科技技术支持(如数字网络技术)的企业,有国际化的策划推广和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还有从事文化创意产品生产的企业和在文化经营方面富有经验的经纪公司等。

这种相互接驳的企业集群,构成立体的多重交织的产业链环,对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都具有实际意义。

而目前以行政区域划分或行业分割方式构建的创意产业园区,毕竟会受到传统利益格局和资源配置的影响,难以达到理想的要素组合和产业的深化。

园区规划是园区建设的龙头,规划决定园区建设规模、方向和品位,所以园区在基础建设过程中也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指导原则。

中商情报网通过整合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要素,以前瞻的眼光、科学的理论、客观的实践和详实的数据,对产业项目作宏观的、方向性的计划、筹划和谋划。

服务领域(1)园区发展战略规划为不同类型产业园区“战略转型、功能扩展、环境优化、产业升级”提供咨询研究,突破发展瓶颈,捕捉发展机遇,提升发展能级。

产业园的盈利模式、发展策略与规划框架

产业园的盈利模式、发展策略与规划框架

产业园的盈利模式、发展策略与规划框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园区建设和规划逐渐向精准化、专业化方向转型。

近年来,产业园区越发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进器。

其在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之间形成一个联动,承载区域产业体系的组成与补充,以及片区主导和配套产业的连接功能。

目前园区经济发展日趋完善与成熟,已形了产业园发展的特有形式。

1、产业园区的盈利模式纵观国内产业园区的经营状况,可以看出园区的盈收主要来自两部分:地产增值和产业增值。

客观来说,现阶段大多数园区主要依靠地产增值,其通过建设厂房、物流仓库、办公楼等并以出租或出售的方式供企业使用,这同传统的商业地产模式相类似,是大多数园区的主要收益来源。

目前,中国有各类产业园区15000多个,国家级开发区数量从2011年的219家增长到2015年的364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5%。

国家级开发区数量在2012-2013年间快速增长后,进入到平稳增长阶段。

在如此高度增长的势态下,我国的产业园区普遍走新兴工业化道路,而在我国产业园区已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产业园存在的问题也越渐明显。

(1)重复建设,形成恶性竞争。

如此“千园一面”的形势造成产业资源难以合理分配以及有效利用等问题,并且园区之间竞价明显,招商困难,难以成就共同发展,前期产业定位就出现问题,直接导致后面招商运营难。

(2)偏重地产开发,轻视产业环境,产业聚集效益不明显。

目前有近三分之一的产业园为房企联合开发建设,出售物业坐等收益,却不注重产业园区发展的核心——产业环境培养、产业链搭建以及产业配套的完善。

如此随之而来的是项目的空置、地方产业的流逝,产业新城变“鬼城”,盲目引进产业导致“有企业无产业”的局面,如此“大杂院”无法实现良性的产业发展,导致片区没有产业竞争力和发展源动力,前期产业定位出现问题,后期的招商运营自然出现方向性错误,直接导致园区集聚性差。

(3)园区运营以及配套服务偏差大。

如今很多园区的硬件载体建设都被过分地关注,而园区的核心竞争力是软性服务,可这正是国内的全区最为欠缺的一环。

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形势分析调研报告(3篇)

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形势分析调研报告(3篇)

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形势分析调研报告(3篇)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形势分析调研报告(精选3篇)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形势分析调研报告篇1当前,是__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__开发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在全市及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增长级的重要地位,面临着拓展新的产业发展空间和提升总体功能的首要任务。

本文综合分析开发区产业发展的总体条件,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提出产业发展重点,为我区的产业招商提供参考依据。

一、产业现状目前,开发区具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4家,其中高新技术20家,已经形成以食品、医药、机械制造为主,化工、电子、纺织为补充的产业结构。

20__年,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1亿元,其中,食品、医药、机械制造行业分别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46.2%(包括如意集团的25.9亿元)、19.3%和12%,合计占比77.5%。

化工、电子、纺织行业所占比重分别为7.4%、5.7%和4%。

以上六大行业占开发区产值比重达到95.7%。

1、从产业规模看:过50亿的产业一个,为食品产业93亿元(其中益海粮油58亿);过20亿的产业2个,为医药38.8亿元,机械制造24亿元;过10亿元的产业2个,为化工17.2亿元,电子11.4亿元。

2、从龙头企业看:年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企业2家,分别为益海粮油(58亿元)、如意集团(25.9亿元);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3家,为恒瑞集团(15.8亿元)、康缘制药(12.6亿元)、东方集装箱(17.4亿元);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企业2家,为益海油化(5亿元)、豪森制药(8.1亿元)。

3、从产业水平看:①食品工业。

食品制造业是开发区工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在全市工业也有突出的地位。

食品加工行业的如意食品是__市第一家上市公司;益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大豆深加工以及豆粕、油脂等相关贸易,日加工大豆能力达6000吨。

以味之素冷冻、雅玛珂紫菜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食品企业也在迅速做强优大,加快了海洋食品深加工。

十四五现代产业布局规划

十四五现代产业布局规划

十四五现代产业布局规划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 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发展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建设, 制定现代产业布局规划。

一、工作思路紧扣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总体目标, 以“五项要求”为统揽, 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 以“五强”为目标, 全面提升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以明晰产业发展重点为主线, 以产业布局、平台构建、政策支持为重点, 着力推动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要素集聚的“6+5+6+1”现代产业体系壮大成势, 构筑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二、基本原则——坚持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坚持协同联动, 错位发展;——坚持发挥优势, 补足短板;——坚持科技引领, 创新驱动;——坚持要素支撑, 协作配套;——坚持企业主体, 市场导向。

三、发展目标聚焦高端产业与产业高端,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实施“创新性引领, 大企业带动, 大项目支撑, 集群化推进, 园区化承载”发展战略, 支撑“6+5+6+1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

到2022年, 基本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布局, 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形成5个千亿级支柱产业, 全市规上先进制造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 先进制造业占GDP比重进一步提高, 成为经济发展主要支撑力量;全市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 人工智能等5大新兴产业成为发展重要动能;全市生产性服务业总收入达到40亿元以上, 现代金融等6大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产业强市的重要保障;全市旅游业总收入突破 50亿元, 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以上, 文化旅游特色产业聚合发展, 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初步建成。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 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 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以产业为先导的新城规划探讨

以产业为先导的新城规划探讨

以产业为先导的新城规划探讨作者:姚秀德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0期摘要:以建设产城互动的复合型产业新城为目标,探讨以产业为先导的新城规划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产城互动;产城融合;产业新城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目前阶段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制造业所占比重最大,成为世界工厂,因此城市建设中各类开发区层出不穷。

大多数开发区往往功能比较单一,是单纯的工业集中区。

作者在参与东台经济开发区整合规划的过程中,力图从城市发展的长期规律分析入手,将产城互动的理念融入到规划设计当中,探讨产业为先导的新城区开发的规划途径。

规划背景目前从东台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总体趋势较好,经济总量逐年提升,但由于产业区和生活区的相互脱离,目前产业区发展仍旧强烈依赖主城区支持,通勤交通复杂。

随着经济开发区逐渐从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向低污染的高端产业转变,为产城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空间分布上看,本次规划整合的运河以东地区,目前有两个发展主体,经济开发区和城东新区。

目前两个区行政上单独管理,功能上经济开发区以产业功能为主,城东新区以生活功能为主,形成了南生活北产业的空间格局。

理论探讨以产业为主导的新城建设,大致有以下规律可循。

首先,起步阶段往往是产业先行,一开始是纯粹的工业集中,继而发展出与产业相关的各种生产性服务业,这个阶段人口一般不会在区内集中,新区强烈依附于老城,依靠老城提供各种生活配套服务,这个阶段发展总体较慢,长时间内都会保持这个状态。

而后,随着产业聚集规模的扩大,开发区本身进入良性发展,集聚的资源越来越多,人口也在区内逐渐出现集聚,为工业区配套的居住区开始逐渐出现,这个阶段开发区已经不是单纯的工业集中区,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产业和居住出现齐头并进的局面。

最终,随着居住规模的扩大,居住区不再是依附产业区发展的产业配套,逐渐形成新城生活区,越来越多的不在开发区就业的城市人口逐渐迁入,到此为止,产业新城逐渐形成。

产业新城_精品文档

产业新城_精品文档

产业新城产业新城是指在城市规划中,针对特定的产业或者产业集群而设立的新兴城区。

产业新城的发展旨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吸引产业集聚、人才集聚和科技创新,提升城市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本文将从产业新城的概念、背景、特点和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产业新城的概念产业新城是一种将产业发展和城市规划结合起来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

产业新城通过在特定区域内集聚相关的产业和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链的完整和增值。

同时,产业新城也注重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打造一个具备较高的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城市发展平台。

二、产业新城的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需求。

传统城市发展往往面临着资源约束、环境压力和土地利用限制等问题,在吸引产业和人才集聚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而产业新城的出现正是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通过专门规划和建设新的城市区域,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三、产业新城的特点1. 产业集聚:产业新城通过吸引相关产业和企业集聚在一起,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完整,提高整体竞争力和效益。

2. 人才集聚:产业新城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吸引各类人才聚集,推动创新和提升城市智力资本。

3. 科技创新:产业新城注重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为企业提供创新平台和支持政策,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4. 生态环境:产业新城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倡导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供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四、产业新城的发展模式1. 以产业为导向:产业新城以产业为引领,根据地区的产业特点和竞争优势,选择特定的产业进行规划和布局,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2. 以创新为动力:产业新城注重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配套服务,吸引和扶持高层次的科研人员和创新团队。

3. 以城市化为支撑:产业新城的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紧密结合,注重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提升,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与实施路径

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与实施路径

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与实施路径关博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都逐渐加快,⽽这两个进程在不断地融合推进,⼆者可以说是共⽣共灭。

但这种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在全国各地出现的形式不同,产⽣的背景也不同,所以最终我是也不尽相同。

这种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分为三种类型,第⼀种是唇齿相依类型,第⼆种是若即若离类型。

第三种是天涯海⾓类型。

但这些类型都很难真正的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不管是唇齿相依模式,还是若即若离模式,或者天涯海⾓模式,这些模式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都不能完全的实现科学的依据和正确的发展途径。

在我国的新城开发区,⽼城开发区和农村⼩城镇等不⼀样的地域都有着不⼀样的产城结合形成背景和发展的模式。

⽂章根据各地不同的地域模式和产城融合发展不同的三种模式分析新城开发区,⽼城开发区和农村⼩城镇应该⾛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最终得出结,论新城开发区应该⾛效率和质量同等的空间型产城融合发展途径,⽽⽼城开发区应该致⼒于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途径,农村⼩城镇途径应该是与产业群相结合,最终实现城乡⼀体化的产城融合发展途径。

⾛城乡⼀体化的路径不仅可以解决农村最根本的三农问题,⽽且也可以使城市与农村相结合,形成完整的产城融合道路,最终让农村与城市之间的隔阂被打破,使地域的资源,更能够得到共享。

关键词: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实施路径最近20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平和⼯业化发展⽔平迅猛。

据调查2015年的城镇化⽐率⾼达56%。

但是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开始有问题出现。

这些城镇化的质量很低,并且产城融合的⼒度很⼩,集中表现在城镇化发展和⼯业化发展相分离,⿁城和睡城现象经常出现。

产业结构不完善,产业规划不协调。

都变成了我国发展产城融合的⼀⼤弊端,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的完美转型。

所以本⽂从如何提升城镇化与⼯业化的质量的⽅⾯来剖析产城融合发展的道路和实现的途径。

⼀、⽬前产城融合的三种模式产城融合已经成了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浙东新商都”的战略资源、路径选择与发展定位

“浙东新商都”的战略资源、路径选择与发展定位

商都” 过程中所需要汲取的思想精华。
二、 产业融合是上虞打造 “ 浙东新商都’ ’ 的路径选择

三、浙 东新 商都 ’ “ ’ 的发展 定位
1 . “ 拓展 浙东新商都” 内涵。“ 的 浙东新商都”
至少应该有六层涵义。 一是相对于1商都而言 , 日 传
般地说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 同一产
海的“ 桥头堡”也可成为大上海的“ , 后花园”这种 。
已成为上虞制造的新引擎 、 新动力 , 并必将成为上 虞经济崛起的新高地 。“ 上虞制造” 上虞新制 与“ 造” 浙东新商都” 为“ 提供 了强劲的产业支撑 。
浙江省情
当 代社科视野21年第 1期 01 2
区位交通优势对于打造“ 浙东新商都” 弥足珍贵。 4丰腴的地域文化滋养。上虞的人文资源深 . 厚 且丰富。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遗赠给上虞这片 土地的特有的地域文化至今仍闪烁着智慧、道德 和人伦的光芒 。“ 浙东新商都” 也会 因了这些文化
港相距仅 18 0 公里。 随着杭州湾嘉绍跨江大桥 、 杭 甬客运专线等重点交通设施工程的加快推进 , 上
虞的区位交通优势将更加凸显 ,届时上虞到上海
只需一个半小时 ,这就意味着上虞全面融入上海 两小时经济圈,47平方公里的上虞将成为大上 12 海一个名副其实的卫星城市。上虞既可成为大上
“ 浙东新商都” 品牌的塑造 , 对于上虞经济的 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它将有力地转变上
虞的经济发展方式 、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 有力地 提升上虞城市能级、 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 有力地 促进就业 、 提高人力资本的价值 ; 有力地拉动消费 对经济的贡献度 ,并促进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
业内不同行业在技术 、 信息 、 文化融合基础上相互

未来五年城南新城建设的目标及举措

未来五年城南新城建设的目标及举措

未来五年城南新城建设的目标与举措根据庄书记交办意见,现就未来五年城南新城建设的目标与举措,结合我区发展实际,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和思考,疏漏之处,恳请谅解。

过去的五年,城南新区一班人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出色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实现了城南从零起步、创业腾飞的目标。

随着城南新区管委会的成立,目前我们正处于“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

未来五年,城南的发展不是轰轰烈烈地“克隆”自己的过去,更不是模仿外地的所谓新城模式,而是应认真思考具有城南特质的发展内涵和路径。

站在“二次创业”的新起点上,认真思考研讨城南的发展目标定位、发展战略选择、特色培育固化、机制体制探索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今后五年发展目标定位建议1、总体目标定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产业培育为重点,以民生改善为根本,努力建成新特产业的先导区、城乡统筹发展的示X区、绿色生态的宜居区,争创全国一流的智慧、生态的现代化新城区。

2、发展区域特色:在盐文化统领下,新河以北彰显现代城市风格;新河以南凸显生态园林新城特质,两者交相辉映,异彩纷呈,相得益彰。

3、发展空间布局:以人民南路、解放南路为主轴线,加快形成以“两湖”(聚龙湖、潜龙湖)为核心,“两城一园”(金融城、科教城、伍佑生态园)为支撑,“四横十纵”的道路框架为纽带的空间结构布局体系,实现城南“天蓝、地绿、路畅、水清”的目标,努力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人的新城区。

4、城南特色名片:“湖在城中,城在水中,人在绿中”。

“建筑亮丽、产业新特、生态宜居”。

金融城——沿海最大的金融集聚区之一;聚龙湖核心商贸区——苏北最大的城市商贸中心“CBD”;城南医院——苏北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三甲医院。

二、今后五年发展战略建议1、特色园区重点突破战略。

特色园区是新特产业的重要载体,是引领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园区强则产业强,产业兴则城南兴。

建设金融城、科教城和伍佑生态园“两城一园”,是今后五年重中之重的工作,必须放在优先突出位置,举全区之力,重点重抓,超常推进,务XX破,以园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夯实新特产业的发展基础,彰显特色发展的新亮点。

本期聚焦:开发区研究——开发区再开发路径研究——以南京高新区为例

本期聚焦:开发区研究——开发区再开发路径研究——以南京高新区为例
De eo m e t n ;n e s eln s v l p n e i tn i du e Zo v a
以区建城 ,以开发区为载体推进 城市化 是 中国特 色的当代城 市化模 式。 在当前城市外围增量土地资源日益紧张 而旧城改造逐步完成的背景下. 对于开发 起点『'空间容量大、区位条件优 产权 氐 矛盾小的开发区建成区进行适度合理地 再开发. 有可能探索出一条中国特 色的城
1我国开 发区再 开发的 必要 性
当前国际产业发 展态势 我 国发展 政策以及开发区自身发展方 向的转变促
使我国开发区必须进行转型再开发 :
11 国际产 业 发 展和 转 移 新态 势 需 要我 .
国开发区重新 “ 择业” 有关研究表 为了有效利用全球 资源 降低制造业成 本,跨 国公司约每 隔2 0年就展开一次全球制造业布局的调 整,我国沿海地区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
市精明增长和低碳发展之路 ( 王兴平等,
20) 0 9。
2 1 5现代城市研究 01


本 期 聚 焦 :开 发 区研 究
F OCUS: ST UDY ON DE L VE OPME ZONE NT S
正是全球二战以后第三次产业转移带来 的结果.并且正在经历第四次转移 ( 曲建 20) 0 8。第四次产业转移主要是从我国沿 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以及向越南、印度
阵地 。 1 国家 新 的开发 区政 策呼唤 开发 区转变 . 2
发展 方式
以下三个方面 : 其一是 产业格局的调整
即开 发 区既有 的 各 类 产业 所 形成 的经 济
支撑格局发生了变化 不同产业在开发区 产业体系中的地位产生了变动,主要表现 为竞争优势 明显的产业逐步 替代相对劣 势产业 其二是产业内涵的提升.即某一 具 有发 展 潜 力或 是 发 展 前景 较 好 的产 业 通过对既有产业环节.尤其是生产制造环 节 的提档升级 提高科 技含量.主要表

产业新城应如何制定产业定位与发展规划案例分析

产业新城应如何制定产业定位与发展规划案例分析

产业新城应如何制定产业定位与发展规划案例分析2018-01-08 鼎韬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将继续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区域发展格局,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的背景下,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逐步形成,产业新城得以稳步快速发展,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承接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产业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个城市的发展状况是城市中各行业/产业发展状况的总体表现结果,而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发展呈现出的互动效果,则能反映出一个城市无论在宏观体系还是微观方面的定位和实施路径,因此产业规划和城市定位之间的协调和平衡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然而很多现实情况反映,城市开发升级过程中的产业规划和思路,往往与既有的城市规划发生冲突,概因全新的产业规划与最初城市规划的目标、期限以及侧重点都不同。

那么在新时期亟待转型升级的城市来说,如何能够平衡原有的城市定位与全新产业规划之间的关系,如何能够在全新产业引入后成功带领城市经济发展更进一步,这是我们在做咨询和规划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以扬州生态科技新城为例,2013年底,扬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未来城市中心的江广融合地带建设一座81平方公里的新城,新城的地理位置纵穿城市中心轴文昌路,并涵盖杭集、泰安两个乡镇。

扬州自古就是我国的文化名城,并在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鼎盛,它的经济繁荣同时也见证了我国各历史朝代的繁荣盛世。

历史和文化可以说给扬州提供了发展旅游业十分雄厚的基础,然而作为江苏长江经济带的重要部分,扬州更需要在历史的基础上,凸显其现代化的一面;生态科技新城的理念则是希望推动扬州成为未来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和窗口前沿。

基于这个大前提,我们在针对扬州生态科技新城做产业规划时,着重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视角来分析,引领新城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产业发展方向。

产业园区规划与发展计划

产业园区规划与发展计划

产业园区规划概述目录一、规划建设面临的问题二、产业园区规划服务内容三、产业园区规划基本框架四、产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模式五、产业园区的规划方法和新的规划理念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

园区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高新区、开发区、科技园、工业区、产业基地、特色产业园、孵化器、加速器等以及近期各地陆续提出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等。

长期以来,我们围绕园区的发展与运营等问题,帮助地方政府或地产商在园区产业发展问题上明确方向与重点。

产业园区可以说是某产业的聚集区或是技术的产业化项目,简而言之,孵化平台,是企业走向产业化道路集中区域。

“产业园区”是执行城市产业职能的重要空间形态,园区在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引进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经济等方面发挥积极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成为城市经济腾飞的助推器。

大多数大城市在实现工业化后,都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催化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

创意产业已不仅是一个发展的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实。

只有促进创意成果转化为经营资源,通过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产业链的整合与延伸,进行深度开发,才能充分获取创意产业的效益。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载体,其主要构成应有相关文化创意设计方面的企业,有提供高科技技术支持(如数字网络技术)的企业,有国际化的策划推广和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还有从事文化创意产品生产的企业和在文化经营方面富有经验的经纪公司等。

这种相互接驳的企业集群,构成立体的多重交织的产业链环,对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都具有实际意义。

而目前以行政区域划分或行业分割方式构建的创意产业园区,毕竟会受到传统利益格局和资源配置的影响,难以达到理想的要素组合和产业的深化。

园区规划是园区建设的龙头,规划决定园区建设的规模、方向和品位,所以园区在基础建设过程中也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指导原则。

常州高铁新城规划方案

常州高铁新城规划方案

常州高铁新城规划方案第1篇常州高铁新城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铁新城作为城市拓展的新空间,已成为各地区关注的焦点。

常州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其高铁新城的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本规划方案旨在充分发挥常州高铁新城的区位优势,打造一个具有产业集聚、生态宜居、交通便捷、文化特色鲜明的高品质现代化新城。

二、规划目标1. 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2. 打造生态宜居的空间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3. 优化交通网络,提高区域互联互通水平。

4. 弘扬地方文化,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

三、规划范围与期限1. 规划范围:常州高铁新城规划范围北至新龙路,南至沪宁高速,西至新闸路,东至青洋路,总面积约为80平方公里。

2. 规划期限:2021年至2035年。

四、规划内容1. 产业发展规划(1)产业定位:以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产业布局:构建“一心两轴三区”的产业空间布局。

一心:高铁新城核心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金融服务、商务办公等高端服务业。

两轴:分别为沿新龙路和沪宁高速的产业发展轴,串联各产业园区,形成产业发展带。

三区:分别为高端装备制造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生态居住区。

2. 空间布局规划(1)居住用地规划:结合生态宜居理念,规划居住用地占比约为40%,重点布局在新城南部和东部地区。

(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规划公共设施用地占比约为20%,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

(3)绿地系统规划:构建“一心、两带、多园”的绿地系统,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一心:高铁新城生态绿心,重点打造生态公园。

两带:分别为沿新龙路和沪宁高速的生态绿带,形成绿色廊道。

多园:规划多个社区公园,满足居民日常休闲需求。

3. 交通规划(1)对外交通: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完善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等交通网络。

(2)公共交通:优化公交线路,提高公交覆盖率,构建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

产城融合发展路径及规划策略

产城融合发展路径及规划策略

互动关系松散 区域极化效应
日益密切,反哺母城, 辐射扩散效应
互融互促,一体化发展, 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空间形态
产城融合发展路径特质一览
1 产城发展路径
产城分离
各自为政
边缘融合
产城融合
产业聚合 结构耦合
功能复合 设施调和
定位契合
规划协和 空间缝合
用地混合 人文融合
图例:
居住用地
商业用地
行政用地
文体用地
绿地用地
工业用地 产城融合发展路径解析示意图
1 产城发展路径
Part
产业园区以往一直是金融与产业发展和集聚的载体,是项目与人才碰撞和汇聚的聚集地,随着中国城市、地产、社会、管理制度、网络环 境和产业能级的不断升级,尤其是随着全球市场条件变化的不可预见增加,产业园区的更新速度已经越来越快。
第一代:1978-1989 零散自发形成的厂房模 式,简单粗放,定位不 明,职能微弱。
‘80S
第二代:1990-2000 统一规划,园区化,智能 化,信息化,产业聚集, 招商为主,初步规划,初 具社会职能
‘90S
第三代:2000-2010 工作,生活,休闲一体街 区化,专业化招商,一定 社会职能,产业链及配套 服务。
镇,产业综合体,城市综合体。 • 产城关系:园区与城市边界逐渐模糊,生产生活空间高度融合。
上海青浦工业园区是1995年11月25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九大市级工业开发区之一,目前规划面积56.2平方公里。园区不
仅位于长三角“之”字型经济圈的交接处,是上海通往江苏、浙江两省的交汇点,而且也是长三角制造业产业带的中心,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 进产业带的枢纽作用和对长三角、华东地区的辐射作用。

我国城市新区产城融合状态、经验与路径选择

我国城市新区产城融合状态、经验与路径选择

我国城市新区产城融合状态、经验与路径选择刘厚莲【摘要】从产城融合的提出与内涵出发,依据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三种状态类型判断我国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程度较低,表现为滞后城镇化特征.通过梳理和总结深圳坪山新区、上海青浦新城和四川天府新区三个新区促进产城融合的做法,研究认为我国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要把握特色小镇建设机遇,以新区综合发展规划为基础;以促进人口市民化为核心促进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融合,提升人口在新区居留意愿和获得感;强化交通、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促使具有单一产业发展功能的园区转型为集现代高端产业、居住商业生活为一体的新城区,实现新区人口与产业、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期刊名称】《城市观察》【年(卷),期】2017(052)006【总页数】9页(P93-101)【关键词】产城融合;城市新区;发展路径;人口市民化【作者】刘厚莲【作者单位】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市郊区建设和打造了一批经济产业发展的亮点区域,主要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专业产业园区等。

这些园区为城市经济产业发展增补了重要动力,但随着劳动力的不断流入,这些园区也暴露出较多的问题,如人口就业流动性大、城市功能薄弱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各类园区的基础上逐渐成立建设了一批城市新区,如浦东新区(1992年成立)、滨海新区(2005年成立)、两江新区(2010年成立)等,截至2016年6月,我国国家级新区总数达到18个。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协调发展理念,强调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区域协同发展、城乡协调发展。

当前,就如何推进新区产业空间与城镇空间联系、产业与城镇功能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人口分布相协调,即促进产城融合已成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和挑战。

为此,有必要深刻认识产城融合的内涵,判断我国新区产城融合发展状态,探讨分析未来促进新城新区产城融合的发展路径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径B:优先导入产业,发展产业新 城• 产业基地/工业厂房(产业导入驱动)
• 普通住宅居所及配套(产业导入配套)
路径C:优先导入人口,发展居住新 城• 住宅居所(城市化承载)
• 商业配套 • 娱乐休闲
D:新城建设孵化期
• 引入相关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吸引外来人口 • 依靠本地自身的城市化进程,发展新城
• 形成高档居住地区
• 完善的葡萄酒产业链, 推动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 城市功能逐步完善 • 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
成熟阶段 (10-20年)
• 成为北京高科技产业辐 射区域中的亮点区域
• 生态城市功能逐步成熟
• 创新型服务业加速发展
• 成为独具特色的葡萄旅 游目的地
• 重点开发居住和消费 • 适当开发城市功 • 初步发展产业功能
• 因此,采取“并行导入人口和产 业,控制开发规模”的平衡型方 案,但却是最佳选择
可把新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发展路径 基本情景假设
功能开发重点 产品规划重点
起始阶段
(1-5年)
• 紧紧围绕起步区块发展 高档居住区域
• 提升区域知名度
• 初步吸引高科技产业和 现代服务业的进驻
发展阶段 (5-10年)
发展路径
1 开发次序
·
新城建设中不同产品的开发次序,主要取决于其人口导入和产业导入的比较情况
新城开发次序计划示意

C A 人
多摩

尔湾

D 入
程 度
怀来
B筑波


产业发展程度 高
世界知名新城建设的发展路径举例示意
路径A:并行导入人口和产业
• 住宅居所(人口导入驱动) • 产业基地(产业导入驱动) • 商业配套(产业与城市化共同承载) • 休闲娱乐(第三产业发展带动需求)
收益
谨慎开发
需求驱动型
超前供应

开发规模

评述
• 选择“造城”与“引入产业”并 行的发展模式是南区最佳选择
– 单纯的“造城”可以快速吸引 人气,吸收北京的消费能力; 但从长远来看本区域必须具备 自我的经济造血功能,仅依靠 旅游等消费将引起新城发展动 力不足的问题
– 单纯的“产业导入”能够符合 当地对于经济增长的迫切需求, 但无法体现土地应有价值
• 住宅(第二居所) • 健康/医疗/会展 • 葡萄酒庄 • 生态办公楼(独栋) • 旅游相关(度假村)
• 加快发展产业功能 • 全面提升生态城功能
• 提升和完善生态城的各 项功能
• 都市型配套商业 • 住宅(增加第一居所) • 教育和医疗设施 • 丰富的旅游产品
• 住宅 • 写字楼 • 商业 • 科研 • 文化中心
• 从高档的第二居所为主拓展成为既满 足本地需求又吸引北京人群居住的生 活区域
• 拥有与住宅相匹配的完善的功能配套 (如: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配套 商业)
“产业”拉动引擎
“人口”拉动引擎
高科技产业集聚区
• 发展以健康产业、绿色产业、通信 电子产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
• 形成研发、孵化、生产制造一体化 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基地
2 开发规模
·
与此同时,新城建设在开发规模上有三种典型方式,是内在需求与供给能力对比
的结果
新城开发的开发规模规划原则
产业化程度 城市化程度
高 尔湾



筑波
内 在 B 谨慎开发型


A 需求驱动型 怀来
多摩
C 超前供应型 低

实际产品供给能力

土地资源供给 限制性政策
存在三种典型的 开发规模
• 需求驱动型:新 城的土地资源能 相对地根据内在 需求开发,是一 种相对平衡和理 性的方式
高端葡萄酒产区
• 拥有数量众多的的企业总部 • 赏心悦目的自然环境(各类植被) • 丰富的旅游产品,带动当地休闲旅游
产业的发展
不同功能设施的开发次序选择
高端住宅 住宅 中低端住宅
短期 (1-3年)
中期 (3-5年)
办公 办公基地
医疗 体检康复中 康体 心
养老社区
教育 国际学校
职业教育培
旅游 训 特色教育培
开 并行
发 导入

人口 和产
序业
• 所处区块目前 能够供应的土 地并非很少
• 开发规模必须 满足未来发展 需求
新城区块
• 激进的开发规 模需要大量资 金
• 企业操作区域 开发必须考虑 回收周期
导入产 业优先
• 不能充分利用区域所处的良
好自然环境优势
• 产业的导入起步较慢,不利
于华夏快速获得土地开发的
新城(新区、开发发次序和开发规模的安排,是推动性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两个方面共同 作用的结果
决定发展路径的客观因素
推动性因素 • 产业发展 • 本地城市化程度 • 政府支持 • ……
1 开发次序 2 开发规模
限制性因素 • 土地资源 • 法律限制 • 环境因素 • ……

购物 大型人造景

会展 中小型特色 类
名品折扣店 酒店 葡萄购物
文化创意集
谨慎市开发
考虑开发
重点开发
会议中心
中长期 (5-10年)
原因
• 是短期内重点开发,拉升土地价值,打造品牌的关键设施 • 等待本地就业人数有明显上升时考虑重点开发 • 短期内小规模建设,大规模形成EOD有待招商的突破 • 短期内拉动人气,且该类项目短期内有较高市场吸引力 • 随北京老龄化趋势逐步升温,消费观念的转化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 • 需要等到形成一定的居住规模更为合适 • 短期内可以考虑,发展住宿制的职业培训 • 短期内可以考虑,发展葡萄、文化创意等教育培训 • 本地更适合自然生态的旅游项目,不建仪大规模引入人造景观 • 在交通、基础设施和各项配套较为成熟条件下可以大规模发展 • 有吸引客流的显著作用,但需要解决交通连接性的问题 • 本地最具特色的基础产业,但对华夏收益不高 • 可以考虑在中期进行一定规模的发展 • 市场需求旺盛,但需要控制开发规模,按市场需求分批开发 • 区位不适合发展展览,但在本地葡萄、文化创意产业成熟后有一定 • 市需场要等待本地基础设施完善以及地区品味提升后进行开发 • 需要大量的人流支撑业务收入来源,不宜过早发展 • 需要大量的人流支撑业务收入来源,不宜过早发展
中长期
在空间上可以形成五个主要的功能区块
中长期发展规划
功能配套区
知识型生态办公区
• 规划引入大量能够吸引北京及周边人气的功能 设施(学校、大型购物、医疗康体、等)
• 是人气集聚区,同时也是商业地产开发的集中 地 高尚生活区
• 聚集一批以总部、研发、服务外包、 文化创意等类型的企业入驻
• 低密度的生态型办公区域 • 成为北京总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谨慎开发型:新 城受到资源限制 开发滞后,产品 供应不满足需求, 是一种相对保守
整体发展应采取并行导入人口和产业、并由需求驱动开发规模的平衡型方案,强 调产业和城市的和谐发展
导入人 口优先
• 没有产业支撑,对于140KM2 的区域开发而言很难持续发 展
• 忽视了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向 周边区域的巨大辐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