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高考题例(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虚词训练(附答案)2

高考文言虚词训练(附答案)2

高考文言虚词训练(附答案)2古典诗文03-23 1227高考文言虚词训练(附答案)2文言虚词练习(七)答案一、解释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1—3“如同、像、相似”;4—5比得上;6—8“怎么样”,与“何”配用,有处置的意思;9—11“你、你的”;12—13至于;14—15“才”;16—19表假设“假如,如果”;20—21或、或者;22—23表近指,“这样、如此”;24“与、和”;25表选择;26助词,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的样子”;27海神的名字。

二、C(①如,像②如,像③假如④假如⑤你⑥像,如⑦及,比得上⑧你)三、1、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2、代词,可译为这样,这,如此3、动词,可译为像,如,及4、代词,可译为你5、连词,选择关系,可译为或、或者6、表意思他,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文言虚词练习(八)一、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1、乐土乐土,爰得我所2、某所,而母立于兹3、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6、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7、则以兵围所寓舍8、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0、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11、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1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3、所以遣将守关者14、所以游目骋怀1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6、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17、父去里所,复还18、离宫别馆,三十六所二、下列加点的“所”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B.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C.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D.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三、判断“若”在文中的意义。

“吾1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2所钦。

以其3所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可见其4所言非伪饰耳。

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5所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6所以教人向上者也。

非常好用的高考文言虚词练习

非常好用的高考文言虚词练习

高考文言虚词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掣肘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

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

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

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

吏甚患之,辞而请归。

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

”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贱不行为书。

”君曰:“何故?”对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

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

”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

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

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与之俱至于.亶父于:动词,到B.二吏归报于.君于:介词,向C.寡人之.乱宓子之:代词,代“寡人”D.而令之.亶父之:动词,到解析:C项,“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C[参考译文]宓子贱被派往亶父为官,他担忧鲁国国君听信小人谗言,从而会使自己无法按自己的方法治理亶父,要动身的时候,他恳求鲁国国君,派两名身旁的人一同前往。

(亶父)当地的官吏都来拜见宓子贱,宓子贱让那两人书写记录。

他们每次打算要写时,宓子贱就从旁边时时常地拽摇他们的手肘。

他们写的字很难看,宓子贱就为这事生气。

那两人很怕他,恳求让他们回去。

宓子贱说:“你们的字写得太差了,你们赶快回去吧。

”两个人回去后向鲁国国君汇报,说:“宓子贱不让我们好好写字。

”鲁国国君说:“怎么回事呢?”回答说:“宓子贱让我们写字(记事),却总是拽摇我们的手肘,字很难看他又生气。

那些官吏都笑宓子贱,所以我们就要求回来了。

”鲁国国君叹息道:“宓子贱用这个方法来提示我的不是啊!我扰乱他的治理方案,使他无法根据他自己的方法治理的状况,确定有许多次了。

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于是打发亲信,让他们到亶父去传达旨意,告知宓子贱说:“从现在起先,亶父不是我国君所管,归你管了。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2)文言虚词(Word版,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2)文言虚词(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言虚词题组一 语段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3分)文学徐君家传[清]魏禧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注】。

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慕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

里有争,必造门征曲直,君一言折之。

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

季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

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

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

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

贼大恨,卒杀公。

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

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

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

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

若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注】 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民殣于.道路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C.⎩⎨⎧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D.⎩⎨⎧其.庶几于是者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解析 本题考查“以、于、而、其”四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 项“以”,均为介词,因为。

B 项“于”,第一个是介词,在;第二个是介词,到。

C 项“而”,第一个是连词,表顺承关系;第二个是连词,表假设关系。

D 项“其”,均为语气副词,第一个表示推测,大概;第二个表示祈使,一定。

答案 A【参考译文】徐君名谦尊,字玄初,是吴县的科举生。

徐君天资聪慧,读书明白大致就不再深究,仰慕古代侠义之士,乐善好施,持重守信。

乡里之间有纠纷,一定登门追问是非曲直,徐君一句话就能使他们折服。

徐君的哥哥性情刚烈,徐君侍奉他更加谨慎。

徐君的弟弟读书,徐君不因为贫穷(就不管弟弟),竭力帮助弟弟。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题(附完整详解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题(附完整详解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尝五战于,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以下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文言虚词练习〔二〕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楼记“〕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4.然则何时而乐耶?〔“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6.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7.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白“古风十九首“其三“〕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10.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12何以哉?〔“刿论战“〕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14.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1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二、以下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一样是(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文言虚词练习〔三〕一、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涉世家“〕2、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3、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4、师劳力竭,远主备之。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虚词训练(而、何、乎、乃、其、且)有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虚词训练(而、何、乎、乃、其、且)有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虚词训练(一)——而、何、乎、乃、其、且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C.其意常在沛公也D.吾其还也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其”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吾其还也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乎”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C.知不可乎骤得D.郁乎苍苍4.下列句中“其”字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距其院东五里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5.对下列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其:代词,它的B.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其:代词,它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都是代词,它的D.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其:代词,它的6.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而:连词,表转折B.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乃:副词,才C.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而:连词,表顺承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且:表转折连词,却7.下列句中的“而”与例句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荆轲和而歌A.又前而为歌B.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C.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8.下列句中加点虚词“而”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序八州而朝同列知明而行无过矣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完整版)高考文言虚词专项训练(答案及译文)

(完整版)高考文言虚词专项训练(答案及译文)

高考文言虚词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

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

”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

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邪?”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

”上悦,赐金帛慰劳之。

选自《涑水纪闻》(1)下列选项中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以.尚急于弹雀②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③木欣欣以.向荣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A.①②③④全都相同B.①④相同,②③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③④全都不同(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其所奏,乃.常事耳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①臣以尚急于.弹雀②太祖尝弹雀于.后园C.①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②……则或咎其.欲出者……D.①自当有史官书之.②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胡旦,文辞敏丽,见推一时。

晚年病目,闭门闲居。

一日,史馆共议作一贵侯传,其人少贱,尝屠豕。

史官以为讳之即非实录,书此又难为辞,相与见旦。

旦曰:“何不曰:‘某少尝操刀以割,示有宰天下之志?’”莫不叹服。

选自《渑水燕谈录》(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史官以为讳之.即非实录A.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C.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地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书此又难为.辞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B.①某少尝操刀以.割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C.①何.不曰:‘某少尝操刀以割②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D.①其.人少贱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

高考18个文言文虚词(精确校对版)

高考18个文言文虚词(精确校对版)
◎考试对虚词要求
高考文言文虚词
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 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二:《考试说明》中确定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用法”, 就是某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及其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即词性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有些资料书 把代词也归入虚词范围)。
(1)连词用法 (2)代词用法 (3)复合虚词 (4)其他用法 (5)示例演示
返回
文言常用虚词
(1)连词用法
1)表并列,今译为:而且、又。 例释: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劝学》) 2)表顺承,今译为:就、才、接着。 例释:①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3)表递进,译为:并且、而且。 例释: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师说》)
文言常用虚词
(二)用作代词
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 “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 不能作宾语。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返回
文言常用虚词
(四)固定用法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 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②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乃尔】译为“这样”。 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孔雀东南飞》)
2、辨明词义和用法 虚词大多是多义的,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 用来确定它的词义。 ◎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前后两个“乎”都相当于介词“于”,但 前一个应翻译为“在”,后一个应翻译为 “比”。
◎虚词解决方法
3、通晓古今 有的文言虚词虽然在形式上被保留了下来, 出现在现代汉语里,但其意义和作用已经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所以”在文言文里表示原因、依据, 现在则用来表示结果。 ◎“于是”在古文里更多的是两个单词, 现在则是一个双音词。 因此,只有通晓古今,才可避免“以今释 古”。

高考文言虚词“也”练习(十一)【含答案】

高考文言虚词“也”练习(十一)【含答案】

高考文言虚词“也”练习(十一)【含答案】
解释各句中“也”的意义以及用法。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________ 《邹忌讽齐王纳谏》2.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________ 《鸿门宴》3.雷霆乍惊,宫车过也________ 《阿房宫赋》4.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________ 《六国论》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________ 《伶官传序》6.公子畏死邪?何泣也________ 《信陵君窃符救赵》7.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________ 《庄暴见孟子》8.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谁得而族灭也________ 《六国论》9.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________ 《烛之武退秦师》10.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________《庄暴见孟子》1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________ 《邹忌讽齐王纳谏》1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________ 《师说》1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________ 《师说》14.岂独伶人也哉________ 《伶官传序》1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________ 《师说》答案:1~2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

3.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4~5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6~8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9.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10~11表示感叹语气。

12~13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以舒缓语气。

14.“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15.“也欤”表疑问,相当于“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本中的18个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本中的18个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本中的18个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题姓名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一、乃1·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何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笑问客从何处来。

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4·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三、因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不如因善遇之。

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4·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5·蒙故业,因遗策。

四、则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居则曰:“不吾知也。

”五、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犹且从师而问焉。

3·未知生,焉知死?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六、之1·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七、乎1·儿寒乎?欲食乎?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上)-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上)-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考点知识解读
1. 而
1.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你的”。例如: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而:第二人称代词,你的。】
2.用作连词,表示目的、修饰、假设、并列、因果、转折、承接、递进关 系等。例如: (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表示递进关系:并且,而且。】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答案】 ①连词,表并列。 ②连词,表假设。 ③连词,表转折。 ④连词,表递进。 ⑤连词,表修饰。 ⑥连词,表承接。 ⑦代词,通“尔”,你。 ⑧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参考译文】 用兵,是一种变幻莫测的方法。要同心协力,千不要像螃蟹那样六条
腿两只钳,不然,那么你凭什取胜呢?所以冯婉贞说:“诸位将军如果想打 胜仗,可以向我学习。”冯氏年龄虽然小,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冯氏 比其父更胜一筹。冯婉贞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不是效仿一般的 书生那样整天思考(而不学习)。多加考虑之后再去实施,所以抵抗敌军 能够取得胜利。(冯氏)不是人们所说的柔弱女子,而是巾帼英雄啊。
其二、(2022浙江卷)
刑赏忠厚之至论 【宋】苏辙 古之君子立于天下,非有求胜于斯民也。为刑以待天下之罪戾,而唯恐民之入 于其中以不能自出也;为赏以待天下之贤才,而唯恐天下之无贤而其赏之无以加之 也。盖以君子先天下,而后有不得已焉。夫不得已者,非吾君子之所志也,民自为 而召之也。故罪疑者从轻,功疑者从重,皆顺天下之所欲从。 且夫以君临民,其强弱之势、上下之分,非待夫与之争寻常之是非而后能胜之 矣。故宁委之于利,使之取其优,而吾无求胜焉。夫惟天下之罪恶暴著而不可掩, 别白而不可解,不得已而用其刑。朝廷之无功,乡党之无义,不得已而爱其赏。如 此,然后知吾之用刑,而非吾之好杀人也;知吾之不赏,而非吾之不欲富贵人也。 使夫其罪可以推而纳之于刑,其迹可以引而置之于无罪;其功与之而至于可赏,排 之而至于不可赏。若是二者而不以与民,则天下将有以议我矣。使天下而皆知其可 刑与不可赏也,则吾犹可以自解。使天下而知其可以无刑、可以有赏之说,则将以 我为忍人,而爱夫爵禄也。

高考文言文阅读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第2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陶潜《陨盗》下面是陶潜的《陨盗》全文: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入室裔拊床一呼二盗俱陨(1)请断句加标点。

(2)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能不能再简洁一些?答案(1)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

尝有二偷儿入室,裔拊床一呼,二盗俱陨。

(2)可再简洁为:蔡裔勇,声若雷。

二盗入室,裔呼,俱陨。

(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

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勿已.。

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

”桓公曰:“请闻其说。

”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

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

”桓公曰:“善哉!”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

”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

”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

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

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

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

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

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

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

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

”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岂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

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文言文虚词练习题(附答案)

文言文虚词练习题(附答案)

文言文虚词练习题(附答案)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 ) A.徐而察之涵淡澎湃而为此也B.故木受绳则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其皆出于此乎其可怪也欤D.而耻学于师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2.下列句子中,“者”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古之学者必有师B.乃使其从者衣褐C.石之铿然有声者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下列句子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B.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C.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D.不能容于远近4.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 ) A.请以剑舞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B.侣鱼虾而友麋鹿去今之墓而葬焉C.窃为大王不取也谁为大王为此计者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5.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 ) A.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吾尝终日而思矣B.佯狂不知所之者羡长江之无穷C.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虽才高于世D.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师道之不传也久矣6.下列句中“乃”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臣乃敢上壁C.今君乃亡赵走燕D.十年乃成参考答案1.D【解析】 A 项,第一个“而”,连词,表修饰;第二个“而”连词,表因果。

B项,第一个“则”表示顺承关系, “就”;第二个“则”表示转折,“可是”“却”。

C 项,第一个“其”表猜测语气,可译为“大概”;第二个“其”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D项,“于”都作介词,译为“向”。

2.C【解析】 A、B、D 三项中的“者”都译为“……的人”,而 C项中的“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3.D【解析】 D项,于:介词,表被动。

其余三项均为介词,译为“在”。

4.A【解析】 A 项都是介词“用”的意思。

B项,“而”第一个表并列;第二个表顺承。

C项,“为”第一个是动词,认为;第二个是介词,替。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综合检测(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综合检测(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综合检测(附答案解析)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5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B.①觉今是而.昨非②门虽设而.常关C.①或.命巾车,或棹孤舟②或.植杖而耘耔D.①乐琴书以.消忧②木欣欣以.向荣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若.夫淫雨霏霏C.莫能与.之争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D.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3.下列句子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③失其所与,不知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⑤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⑦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⑧其孰能讥之乎⑨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⑩其可怪也欤A.①②/③⑥/④⑦/⑤⑨/⑧⑩B.①②/③④/⑥⑦/⑤⑨/⑧⑩C.①②/③⑥/④⑨/⑤⑦/⑧⑩D.①②/③⑦/④⑥/⑤⑨/⑧⑩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跂而.望矣蟹六跪而.二螯B.王好战,请以.战喻以.弱天下之民C.木受绳则.直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5.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齐楚之精英②杳不知其所之③秦人视之亦不甚惜④多于南亩之农夫⑤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⑥欲人之无惑也难矣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⑧夫晋,何厌之有⑨公将鼓之⑩句读之不知A.①④/②⑤/⑥⑦/⑧⑩/③/⑨B.①④⑦/②⑤/③⑨/⑥⑧⑩C.①④/②⑤/⑥⑦/⑧⑩/③⑨D.①④⑦⑩/②③⑨/⑤/⑥⑧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①不拘于.时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①鸷鸟之.不群兮②舞幽壑之.潜蚊C.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振长策而.御宇内D.①欲人之免惑也.难矣②固一世之雄也.7.下列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剑阁峥嵘而崔嵬②弃甲曳兵而走③蟹六跪而二螯④水为之,而寒于水⑤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⑥皆明智而忠信⑦吾尝跂而望矣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③⑥/②⑦/④⑤/⑧B.①③⑦/②⑥/④⑤/⑧C.①③/②⑥⑧/④⑤/⑦D.①⑥/②④⑦/⑤/③⑧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问君西游何.时还②开国何.茫然B.①但.见悲鸟号古木②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C.①难于.上青天②以其无礼于.晋D.①其.险也如此②其.孰能讥之乎9.下列句中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不如因.而厚遇之B.今君乃.亡赵走燕乃.使其从者衣褐C.徒.慕君之高义也徒.以吾两人在也D.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赵强而.燕弱10.下列各句加粗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亦不以城予赵②以勇气闻于诸侯③宁许以负秦曲④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⑤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⑧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B.①②⑤⑨/③④⑦/⑥⑧C.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D.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11.下列各项中加粗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②趋而辟之B.①是鲁孔丘与②丘不与易也C.①子之武城②不得与之言D.①而谁以易之②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12.对下列语句中加粗“为”字的用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②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③乃为装遣荆轲④乃令秦武阳为副⑤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⑥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⑦嘉为先言于秦王曰⑧愿举国为内臣⑨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⑩卒惶急不知所为A.②③④⑥⑧⑩都是动词B.②与⑩、④与⑧用法一致C.①表被动,⑦与⑨用法一致D.⑤⑦⑨都是介词,翻译为“替”13.下列各组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B.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使工以药淬之C.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杀之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窃为大王不取也14.下列各项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项王乃大惊日A.于是项王乃上马骑B.汉军乃觉之C.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5.与“则芥为之舟”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名为鲲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以五百岁为春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16.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其”字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③如吾之哀者,其能久存乎④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⑤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⑥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A.①⑥/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③/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17.下列句中加粗的“之”字与“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之力尚足以人,火尚足以明也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C.褒之庐冢也D.人之愈深,其进愈难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B.君子博学而曰参省乎己;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C.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D.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9.下列句中加粗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B.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②位卑则足羞C.①其皆出于此乎②余嘉其能行古道D.①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0.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①人非生而知之者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①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②其可怪也欤D.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②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答案与解析1.C【解析】A项,为①表被动;②介词,为了。

综合测试05 高考文言虚词专练(文言文阅读)-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教师版)北京专用

综合测试05 高考文言虚词专练(文言文阅读)-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教师版)北京专用

综合测试05高考文言虚词专练(附测试)1.而词性用法释义连词①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译为“又”②表示递进关系并且,而且③表示承接关系就,接着,或不译④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⑤表示假设关系假如,如果⑥表示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⑦表示因果关系因而⑧表示目的关系来代词⑨表示第二人称通“尔”,你,你的解释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7)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劝学》)()(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答案:(1)—②(2)—⑤(3)—⑦(4)—⑨(5)—⑧(6)—④(7)—①(8)—③(9)—⑥趣味练习: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

众应之。

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解析:(1)连词,表并列。

(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3)连词,表假设。

(4)代词,通“尔”。

你,你的。

(5)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递进。

(7)连词,表修饰。

(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9)连词,表承接。

(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译文:兵法,(是一门讲究)变幻莫测的学问,(并且)需要齐心协力。

高考语文-考点2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专题练习(五) (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语文-考点2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专题练习(五) (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五)考点2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1.(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如此,则诸侯其.至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服之轻重便于.身青,取之于.蓝 C .⎩⎪⎨⎪⎧然则曷以.禄夫子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 .⎩⎪⎨⎪⎧关市讥而.不征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专项练]代入验证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

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

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

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

”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

“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

”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

”备从其计,故众遂强。

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 .⎩⎪⎨⎪⎧我聊以.忘忧耳如惠语以.让单于 C .⎩⎪⎨⎪⎧乃.以上客礼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语境分析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

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

高考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附试题)

高考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附试题)

高考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附试题)2017高考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附试题)虚词是高考文言文考核的重难点,为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复习备考,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2017高考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后附练习题,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因】(一)介词。

1.依照,根据。

①罔不因势象形。

(《核舟记》)②变法者因时而化。

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2.依靠,凭借。

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③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屈原列传》)3.趁着,趁此。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

(《鸿门宴》)②因击沛公于坐。

(《鸿门宴》)4.通过,经由。

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鸿门宴》)5.因为,由于。

①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②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谏太宗十思书》)(二)副词。

1.于是,就;因而。

①因拔刀斫前奏案。

(《赤壁之战》)②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2.原因,缘由,机缘。

①于今无会因。

(《孔雀东南飞》)(三)动词1.根据①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2.沿袭,继续。

①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于】(一)介词。

1.在,从,到①乃设九宾礼于庭。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前一个“于”:从)(《劝学》)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到)《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方面”“从……中”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游褒禅山记》)3.由于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4.向,对,对于。

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5.被。

①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针对训练(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针对训练(Word版含答案)

文言虚词一、语段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

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

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

”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

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

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明帝即位,进封康乡侯,加侍中。

诸葛亮寇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

”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

还,复职,加光禄大夫。

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深。

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臻奏案之.。

诏曰:“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臻上疏曰:“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

臣每察校事,类皆如此,惧群司将遂越职,以至陵迟矣。

”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

”臻曰:“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

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

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修战射,而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

”俭行,军遂不利。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乃.以臻为征蜀将军乃:(2)帝方隆意于.殿舍于:(3)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之:(4)非王者之事也.也: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以.臻为征蜀将军②不然,籍何以.至此B.①臻奏案之.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C.①殿舍不成,吾所.留心②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D.①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的虚词。

(1)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

译文:(2)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

译文:(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4~6题。

高郢,字公楚,其先渤海蓚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连词,表顺承,就
• 10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0连词,就
• 11不知东方之既白
11主谓之间,取独
• 12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12介词,在
• 1但以刘日薄西山 •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4至无所见而又不欲归 • 5吾其还也 • 6或因寄所托 • 7木欣欣以向荣 • 8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9月出于东山之上 • 0秦王为赵王击缶
1连词,因为 2介词,比 3连词,因为 4连词,表转折 5副词,还是 6所字结构 7而,表修饰 8连词,表转折 9介词,从 0介词,替
• 1风之积也不厚 • 2其可怪也欤 • 3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 4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7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9安能以身之察察 • 0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助词,句中表停顿 2语气副词,表反诘 3介词,用 4介词,被 5连词,表承接 6助词,提宾标志 7介词,用 8代词,它,指这事 9介词,拿 0介词,表被动
文言虚词高考题例汇编
解释句中带点字词的意义 • 3蚓无爪牙之利 • 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5将以有为也 • 6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7吾尝跂而望矣 • 8夫晋何厌之有 • 9吾其还也 • 0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1连词,表承接,那么、就 2动词,给予 3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4副词,于是就 5表陈述语气 6连词,表转折 7表修饰 8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9语气副词,表婉商,还是 0连词,表假设
• 0多于市人之言语
0介词,比
• 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 • 2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 3斯天下之民至焉 • 4乃夜驰之沛公军 • 5不如因而厚遇之 • 6古之学者必有师 • 7客有吹洞箫者 • 8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 9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 0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介词,凭……的身份 2助词,主谓之间 3语气词,了 4动词,到、往 5介词,趁机 6代词,……的人 7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8连词,表目的,来 9连词,况且 0代词,“我”
• 1其皆出于此乎
1语气副词,表推测
• 2师道之不传也不久矣
2语气词,表停顿
• 3臣乃敢上璧
3副词,才
• 4以勇气闻于诸侯
4介词,凭借
• 5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5连词,因为
• 6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6连词,表承接
• 7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7为什么
• 8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8动词,成为
• 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9连词,表转折
• 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 5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 6樊哙侧其盾以撞 • 7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 8故燕王欲结于君 • 9朝济而夕设版焉 • 0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1助词,的 2代词,它 3介词,表被动 4主谓之间,取独 5代词,他 6连词,表承接 7语气词,表反诘 8介词,和 9连词,表转折 0连词,那么
• 1是寡人之过也
1语气词,表判断
• 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2语气词,表反问
• 3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3连词,表结果,以致
• 4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 4连词,至于
• 5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5助词,的
• 6惑而不从师
6连词,表转折
• 7不赂者以赂者丧
7介词,因为
• 8夫子何哂由也
8为什么
• 9木遭之而叶脱
• 1及其所之既倦 • 2其皆出于此乎 • 3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
敢怒
• 4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 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6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 7臣乃敢上璧 • 8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9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0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1助词,所字结构 2语气副词,表大概 3连词,却 4代词,表……的情况 5介词,对于 6介词,因为 7副词,才 8连词,以至于 9代词,表……的地方 0介词,因为
•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2野马也,尘埃也, • 3恐年岁之不吾与 • 4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

• 5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 6烟光凝而暮山紫 • 7余嘉其能行古道 • 8且贰于楚也 • 9徒慕君之高义也 • 0我腾跃而上
1副词,将 2助词,表停顿 3主谓之间,取独 4介词,给、替 5副词,于是就 6连词,表并列 7代词,他 8连词,表并列 9助词,的 0连词,表修饰
•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 2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4吾羞不忍为之下 • 5其翼若垂天之云 • 6外无期功强劲之亲 • 7不如因善遇之 • 8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9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 0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介词,到 2语气副词,一定 3代词,……的人(事) 4动词,做 5代词,它的 6助词,的 7介词,趁机 8介词,比 9连词,表转折 0副词,竟然
• 1此亡秦之续耳 • 2公之逮所由使也 • 3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 4醉则更相枕以卧 • 5室西连于中闺 • 6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7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8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9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 0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助词,的 2所字结构,……的人 3连词,于是就 4连词,表修饰 5介词,和 6主谓之间,取独 7介词,通过、经由 8副词,竟然 9连词,况且 0介词,在
•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
而和之
• 4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5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6相与枕藉乎舟中 • 7善假于物也 • 8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 9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 0具告以事
1表被动 2主谓之间,取独 3连词,表修饰 4介词,给、替 5介词,在 6介词,在 7介词,引出动作对象 8连词,表转折 9连词,和 0介词,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