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概念
化学中物质的定义是什么
![化学中物质的定义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4e82ed9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2.png)
化学中物质的定义是什么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性质变化以及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在化学领域中,物质是一个基本概念,其定义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阐述物质的定义。
一、经典的物质定义从古至今,物质的定义经历了不断的演变与完善。
在古希腊时期,早期的自然哲学家认为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
亚里士多德将物质分为四个基本元素:地、水、火、气,这被视为经典的物质定义的一个起点。
随着科学的进步,物质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入。
到了现代化学的发展阶段,人们逐渐认识到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
根据这种观点,物质可以被定义为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具有一定质量和体积的实体。
二、化学的物质定义在化学中,物质的定义更为具体和精确。
根据现代化学的观点,物质可以被定义为由一种或多种原子组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实体。
细化一点,物质还可以被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种形式。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质,如纯净的金属、氧气等。
单质一般具有特定的性质,如熔点、沸点等可以用来鉴别和区分不同单质。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式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取决于其中元素的种类和结合方式。
例如,水(H2O)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三、物质的科学分类除了根据元素的种类划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物质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根据物质的物态,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可流动,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
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具有很弱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行为和性质。
根据物质的可溶性,物质可以分为溶质和溶剂。
溶质是指能够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而溶剂是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我们理解物质之间在溶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溶解性质。
物质的内涵和概念
![物质的内涵和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01b06c5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d.png)
物质的内涵和概念
物质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基本实体,它是构成世界的物质基础,是物理和化学研究的对象。
物质具有质量和体积,可以通过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变化来进行研究和描述。
物质的内涵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
首先,从哲学角度来看,物质是唯物主义的基础概念之一。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世界的实体,一切物质现象都可以归结为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物质是物质和运动的统一体,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
其次,从物理学角度来看,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具有质量、体积和能量。
物质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状态,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等,在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硬度、颜色等。
物质还可以通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进行转化和变化。
再次,从化学角度来看,物质具有化学性质和化学组成。
物质可以参与化学反应,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新的物质。
物质的化学性质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和化学分析来研究和描述。
物质的化学组成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元素又由原子构成。
物质的化学组成决定了它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此外,在生物学和地球科学等其他科学领域,物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生物学
中,物质是构成生物体的基础,生命活动离不开物质的参与;在地球科学中,物质是地壳、岩石和矿物等的基本组成成分。
总结而言,物质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实体,是构成世界的物质基础。
它具有质量和体积,可以通过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变化来进行研究和描述。
物质是哲学、物理学、化学以及其他科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对于人类认识世界和解释自然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物质的哲学概念
![物质的哲学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f180dfaf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08.png)
物质是哲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通常指的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元素或实体。
在不同的哲学学派和理论中,物质的定义和解释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唯物主义哲学中,物质被认为是宇宙的本原,是客观存在的实体,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
物质具有质量、能量、空间和时间等属性,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和观测。
在唯心主义哲学中,物质被认为是意识的产物或表现,不存在独立于意识的物质实体。
唯心主义者认为,物质是由意识所创造或感知的,只有意识才是真实存在的。
在辩证法哲学中,物质被认为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是矛盾的统一体。
物质的发展和变化是由内部矛盾所推动的,而矛盾的解决则是通过物质的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来实现的。
总的来说,物质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宇宙的本原、存在方式、发展变化等方面的问题。
不同的哲学学派和理论对物质的解释和理解也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试图通过对物质的研究来揭示宇宙的本质和规律。
物质技术名词解释
![物质技术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44656c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0c.png)
物质技术名词解释世界上的物质都是化学物质,或者是由化学物质所组成的混合物。
根据学科的不同,“物质”概念的具体指称有所不同[1]。
物质为构成宇宙间一切物体的实物和场。
例如空气和水,食物和棉布,煤炭和石油,钢铁和铜、铝,以及人工合成的各种纤维、塑料等等,都是物质。
世界上,我们周围所有的客观存在都是物质。
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
元素呈游离态时为单质,呈化合态时则形成化合物。
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最基本的微粒。
分子能独立存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
原子结合形成分子。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解释1、狭义定义:物质为构成宇宙万物的实物、场等客观事物;是能量的一种聚集形式。
例如空气和水,食物和棉布,煤炭和石油,钢铁和铜、铝,人工合成的各种纤维、塑料,以及各类能量波如光、热和场电力、磁力、引力,甚至更高级形态,如人及人组成的集团、民族、国家等等,都是物质。
总之,世界上,我们周围所有的客观存在都是物质。
2、广义定义:物质就是存在。
银河艾斯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这句,背离了二元法和语言学的纯粹性。
“不依赖于、意识、客观”三个修饰附加,实际是引入了额外的几个新要素。
所谓“不依赖于”,本质上是一种关系;而“意识”,和物质相互定义是循环定义,也违背了逻辑;而“客观”,实际是暗示引入了“主观和客观”的新二元,构成了混乱。
实际上定义物质,是极为简单的,并且这也是世界“终极判断”的必然。
物质,就是存在,这样就纯粹了概念。
1、在物质利益面前,每个人都表现出高尚的风格。
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者的物质待遇也不断提高。
3、从石蕊试纸显现出的这种物质呈酸性。
4、很多物质能溶于水,这是它们固有的特性。
5、我们要把祖国建设成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
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e911601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2.png)
2015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学案哲学第二单元(一):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1.什么是物质所谓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对物质定义的把握要注意以下三点: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物质具有可知性。
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①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②人类的活动需要在客观存在基础上展开③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④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例2】下列选项中既能够坚持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性,又能驳倒“神创论”观点的是()①从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看,它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与上帝无关②从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看,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与生产方式都是不以任何神的意识为转移的③人类社会的一切客观过程都在人的计划、目的有条不紊的强制作用下④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和自然界是完全相同的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正确理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的原因也在于物质自身,在于物质内部存在的矛盾。
运动是物质自身所固有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强加于物质的。
(2)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在物质所具有的一切属性中,运动属性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物质和材料的区别
![物质和材料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570f936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1.png)
物质和材料的区别物质和材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两个名词,它们在化学、物理、工程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很多人对于物质和材料的区别并不是很清楚。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物质和材料的区别,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首先,从定义上来看,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成分,是能够占据一定空间并具有质量的东西。
物质包括了所有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是构成地球、宇宙和生命的基础。
而材料则是指用于制造或构成物体的各种物质,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本对象。
可以说,材料是物质的一种具体应用和表现形式。
其次,从性质上来看,物质是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它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转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而材料则具有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用于特定的目的,比如建筑材料、电子材料、医疗材料等。
物质是抽象的概念,而材料是具体的实物。
再次,从用途上来看,物质通常指的是广泛存在的各种物质实体,它们可能是单质元素,也可能是化合物,具有多种多样的性质和用途。
而材料则是指用于特定领域的物质,比如金属材料、塑料材料、陶瓷材料等,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建筑、医疗、科研等领域。
最后,从发展趋势上来看,物质是自然界的基本构成要素,它们的种类和性质是相对固定的。
而材料则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发展和演变的,新的材料不断被发现和应用,比如纳米材料、生物材料、智能材料等,这些新材料的出现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综上所述,物质和材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关联的,但它们在概念、性质、用途和发展趋势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用物质和材料,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物质和材料的区别,促进对这一领域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物质与意识名词解释
![物质与意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fb21157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d.png)
物质与意识名词解释物质与意识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哲学和科学领域中被广泛讨论和研究。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解释。
物质是指构成宇宙万物的实体,包括我们所见的物质世界中的一切物质形态,如固体、液体、气体等。
根据自然科学的观点,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特性。
物质可以通过物理实验和观察来进行研究和理解,它遵循一定的物质规律和物质能量守恒原理。
意识是指人类或其他生物体内部的主观体验和心理活动。
意识涉及知觉、思维、情感、记忆等心理过程,是人类思维和感知的基础。
意识是个体主观体验的产物,无法直接被他人观察或测量。
意识的研究属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目前尚无一致的科学解释。
在哲学领域中,物质与意识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即心物二元论和心物唯物论。
心物二元论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种本质不同的实体,它们相互独立存在,并且意识具有超越物质的特殊属性。
心物唯物论则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它是物质特定组织和功能的结果。
这两种观点在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并且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
从科学角度来看,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个复杂而深奥的问题。
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意识与大脑活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具体的机制尚未完全揭示。
一些研究认为,意识是由大脑中的神经元网络活动所产生的,而其他研究则尝试探索量子物理学对意识的可能影响。
总结起来,物质和意识是两个复杂而重要的概念。
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实体,遵循一定的物质规律;而意识是主观体验和心理活动,涉及思维、感知等心理过程。
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哲学和科学领域中一直存在争议,尚无一致的解释。
科学界仍在努力研究和理解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
物质的概念定义
![物质的概念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3a4a700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8.png)
物质的概念定义物质是指构成宇宙实体的实体,是宇宙的基本组成元素。
物质具有质量和体积,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等不同的物质状态下。
在古代哲学中,物质被认为是永恒不灭的,是物质世界的基础。
在现代科学视角中,物质不再是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而是由原子和分子等更小的基本粒子组成的。
物质是宇宙的基本构成元素,是宇宙中所有存在的事物的基础。
物质的存在与运动是宇宙中各种物理现象的基础,包括能量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化学反应等。
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别。
有机物主要由碳元素组成,包括了所有的生物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脂类等。
无机物则包括了除了有机物以外的所有物质,如金属、矿石、盐等。
物质具有质量和体积。
质量是物质的重量,是衡量物质数量多少的物理量。
质量是守恒的,即在封闭系统中,物质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
体积是物质所占据的空间大小,通过测量长度、宽度和高度等尺寸来确定。
物质的体积可以因温度、压强等外部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物质的密度定义为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大小,是一个描述物质紧密程度的物理量。
物质可以具有不同的物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是物质的一种物态,分子间作用力较强,分子运动较小,因此物体呈现出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态是物质的一种物态,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分子运动较大,物体呈现出流动性和不定形状。
气态是物质的一种物态,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弱,分子运动极大,物体呈现出高度可压缩的性质。
在现代科学角度下,物质被认为是由更小的基本粒子组成的。
原子是最基本的物质单位,是构成化学元素的粒子。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具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而电子则具有负电荷。
原子通过不同原子核的组合而形成不同的元素。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价或离子键结合而形成的粒子。
分子可以是由相同元素形成的纯物质,也可以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物质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自身的属性,包括了颜色、形状、大小、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关于物质的名词解释
![关于物质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e7a317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39.png)
关于物质的名词解释物质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物质来造句?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物质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物质的意思世界上的物质都是化学物质,或者是由化学物质所组成的混合物。
根据学科的不同,“物质”概念的具体指称有所不同[1]。
物质为构成宇宙间一切物体的实物和场。
例如空气和水,食物和棉布,煤炭和石油,钢铁和铜、铝,以及人工合成的各种纤维、塑料等等,都是物质。
世界上,我们周围所有的客观存在都是物质。
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
元素呈游离态时为单质,呈化合态时则形成化合物。
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最基本的微粒。
分子能独立存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
原子结合形成分子。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解释1.狭义定义:物质为构成宇宙万物的实物、场等客观事物;是能量的一种聚集形式。
例如空气和水,食物和棉布,煤炭和石油,钢铁和铜、铝,人工合成的各种纤维、塑料,以及各类能量波(如光、热)和场(电力、磁力、引力),甚至更高级形态,如人及人组成的集团、民族、国家等等,都是物质。
总之,世界上,我们周围所有的客观存在都是物质。
2.广义定义:物质就是存在。
银河艾斯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这句,背离了二元法和语言学的纯粹性。
“不依赖于、意识、客观”三个修饰附加,实际是引入了额外的几个新要素。
所谓“不依赖于”,本质上是一种关系;而“意识”,和物质相互定义是循环定义,也违背了逻辑;而“客观”,实际是暗示引入了“主观和客观”的新二元,构成了混乱。
实际上定义物质,是极为简单的,并且这也是世界“终极判断”的必然。
物质,就是存在,这样就纯粹了概念。
物质造句欣赏1、在物质利益面前,每个人都表现出高尚的风格。
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者的物质待遇也不断提高。
3、从石蕊试纸显现出的这种物质呈酸性。
4、很多物质能溶于水,这是它们固有的特性。
5、我们要把祖国建设成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
物质概念马克思
![物质概念马克思](https://img.taocdn.com/s3/m/1ae0669d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c0.png)
物质概念马克思
马克思的物质概念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之一。
根据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观点,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基本实体,是构成现实世界的物质基础。
以下是对马克思的物质概念的解释:
1.现实世界的基础:对马克思来说,物质是构成现实世界的
物质基础。
一切存在都是由物质的各种形式组成的,包括
自然界的物质以及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制度。
2.目的性和活动性:马克思认为,物质具有目的性和活动性,
即它们可以通过相互作用和变化来实现自身的目标和需求。
物质是能够改变和发展的,它在不同形式和阶段的演变中
具有内在的动力和运动性。
3.社会性和历史性:马克思强调物质与社会和历史的关系。
他认为,社会制度和历史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和交换关系的
变化推动的。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和结
构,并且社会的发展是物质基础上的发展。
4.物质改变和社会变革:马克思强调物质的实践性和变革性。
他认为,通过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活动,特别是通过生
产劳动和社会交往,物质可以被改造和利用。
而社会变革
则要求对现有物质条件和社会制度的革新和改变。
总之,马克思的物质概念强调了物质的客观存在、目的性和活动性,以及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紧密关联。
它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提
供了基础。
马克思的物质概念为理解社会、历史和人类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框架。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d29715a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f6.png)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1. 物质定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物质载体,是客观存在的基础。
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和客观存在独立性,是物质运动的载体和基础。
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和变化,它永恒地处于运动和变化的状态之中,不存在永恒不变的物质。
物质是多样的、具体的,有形态和结构的,是物的总和。
物质是能够被感官感知的客观实在,包括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形态,也包括社会历史发展的物质积累和成果。
2. 物质的意义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中,物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它是一切的基础和来源,是整个世界的物质基础。
物质是唯一的现实世界,它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第三,物质的运动和发展是世界的根本规律,它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物质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物质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概念,它贯穿于整个世界观中,是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理论意义。
它提出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运动变化的观点,揭示了世界的客观存在和客观规律。
物质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整个世界的基础和来源,更在于它对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们应当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物质,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我认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对我们的思想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4.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的探讨,我们对物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物质作为世界的基础和来源,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它承载了整个世界的一切现象和规律。
在我们的思想和实践中,要不断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物质,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们应当深入学习和理解,切实应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拓展内容: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中,物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化学中物质的概念
![在化学中物质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04d99a6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8.png)
在化学中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是一切实物的组成部分。
在化学中,物质是指由一种或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质或混合物。
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指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其中92种是天然存在的,称为自然元素,剩余的均为人工合成的,即人工元素。
每一种元素都有不同的原子序数,以及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或核反应进行转化,但无法进一步分解为更简单的物质。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它包括化学方程、反应物和生成物。
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称为反应物,而生成的新物质称为生成物。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各种类型,例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结构与性质的变化的过程,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纯净物质是由同一种化学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质可以进一步分为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化学元素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质。
元素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与其他元素反应生成化合物。
例如,氧气(O2)是由氧原子构成的元素,是一种无色、无味、不可燃的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元素组成。
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其化学性质与组成元素以及元素之间的结合方式有密切关系。
例如,水(H2O)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具有特有的化学性质,例如可以溶解多种物质,能在一定条件下电离成H+和OH-离子。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与化合物不同,混合物的组成物质保留各自的特性。
混合物可以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均匀混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其组成物质均匀分散在一起,不易分离。
常见的均匀混合物有溶液、合金等。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盐水溶液,其中盐和水均匀混合在一起,无法通过目测或其他简单的物理手段分离。
非均匀混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其组成物质不均匀分散在一起,容易分离。
马原的物质的名词解释
![马原的物质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421ef5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f.png)
马原的物质的名词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
其核心概念之一是物质,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本范畴之一,对于理解马原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马原中物质的名词解释进行探讨,并对其涵义和相关概念进行解析。
一、物质的哲学概念物质作为马原的基本概念,其哲学含义在于指一切具体事物的实在性和客观性。
物质是现实世界的基本构成要素,它包括我们所能感知和测量到的一切物质形态,如固体、液体、气体等,同时也包括能量、时间和空间等抽象概念。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运动发展的基础。
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马原强调物质和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辩证关系。
物质在发展演化的过程中会产生出意识形态,但是物质是原始的、先于意识存在的。
全面了解物质世界的规律性是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础,而意识则是人们在实践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对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能够反作用于物质。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原思想的核心之一。
三、物质的本质和属性马原对物质的本质和属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物质的本质在于其客观存在和客观性。
物质具有的属性是物质特性的表现,在物质内部和与外界相互作用中不断展现。
物质的属性包括质量、形状、颜色、重量等具体特征,同时也包括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物质是有形的、可感知的,而且在运动和发展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的属性和形态。
四、物质的规律和发展马原关注物质的规律和发展,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揭示了物质的发展规律和运动趋势。
物质的发展是持续不断的、螺旋式的,通过量变引起质变,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
物质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但是矛盾又推动着物质的运动和进步。
物质发展的规律性充分体现了马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五、物质的社会性和历史性马原将物质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与物质的哲学概念相联系。
物质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实践的基础和前提。
社会关系和生产活动对物质的改造和再生产起决定性作用。
物质(物质)—搜狗百科
![物质(物质)—搜狗百科](https://img.taocdn.com/s3/m/f0a0937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e.png)
物质(物质)—搜狗百科1. 物质的科学定义:是能够组成基本粒子及场的原始能量。
物质物质存在的空间形式有2种:一种是实体性物质(气、液、固态物体乃至社会组织),另一种是能量性场物质(电场、磁场、引力场、电磁场等)。
实体性物质占有排他性空间,而能量性场物质可以共享空间但同样具有方向性等空间属性。
物质存在的时间形式也有2种:一种是静态存在、可以观测的,产生“力”(如引力、电力、斥力,乃至如权力等影响力)作用的各类场、物及其一切高级形态(包括货币、社会组织等等)。
另一种是动态存在、发生、发展着,可以观测、记录下来,现实存在的事物、事件及其过程、现象。
具有特定时空存在属性的物质称为具体物质。
与之相对,由人的意识产生的,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复写、摄影和反映,乃至加工想象创造的事物,叫抽象物质。
抽象物质是特殊物质。
意识是人的大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复写、摄影和反映。
意识及其现象都是物质的,或者说统一于物质。
但意识创造的抽象概念、想象的事物(如神、上帝)是抽象的物质而已,只存在于意识想象中,只是物质的运动现象。
仅对特定的人——形象创造者和信仰者产生作用。
因此,神等的存在不具有普遍性,并不存在永恒的、外在于人的意识、对人和社会普遍起作用的特定的神、上帝或耶稣。
所谓,“信则有,不信则无”;“主只存在于你的真心中”,仅此而已。
2.哲学定义: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唯一属性就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具有相同的属性(共性)即时间、空间及数量属性。
从而,能够被人的意识所感觉、感知或者说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是世界的内容和组成部分之一,是各种事物共同具有的客观实在性规定。
同时,它又是具体事物,物质即实物性物质和能量性物质都统一于基本物质,即能量子[参独创性见解]。
能量子及其高级形态,都具有质量和能量,即具有时、空、场的规定性和场、力(能)数量规定性。
物理形态物质的种类形态万千,物质的性质多种多样。
气体状态的物质,液体状态的物质或固体状态的物质;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金属谠非金属;矿物与合金;无机物和有机物;天然存在的物质和人工合成的物质;无生命的物质与生命物质以及实体物质和场物质等等。
物质的概念和特点
![物质的概念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f28e11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c.png)
物质的概念和特点物质的概念和特点一、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是指具有质量和体积的实体,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和等离子体等状态。
在自然科学中,物质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之一。
二、物质的特点1. 质量:物质具有一定的质量,是衡量物体数量大小的基本属性。
2. 体积:物质具有一定的空间占据能力,即具有一定的体积。
3. 不可创造和毁灭: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物质不可被创造或毁灭,只能转化成其他形式存在。
4. 可变性:物质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压力等条件而发生相应变化。
5. 分子结构:所有物质都由分子组成,不同种类的分子结构决定了不同种类物质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化学性质。
6. 物理性质:包括密度、颜色、硬度、熔点、沸点等,在不改变分子结构情况下可以通过观察或实验得到。
7. 化学性质:包括化学反应、化学变化等,需要改变分子结构才能发生。
三、物质的分类1. 按状态分类:固体、液体、气体和等离子体。
2. 按元素分类: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如金属、非金属等。
3. 按化合物分类: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如水、盐酸等。
4. 按功能分类:如药品、食品、化妆品等。
四、物质的性质1. 密度:单位体积内所含的质量,是衡量物质重量大小的一种指标。
2. 颜色:不同种类物质具有不同颜色,是一种直观感受性质。
3. 硬度:材料抵抗划痕和压痕的能力,是衡量材料硬度大小的一种指标。
4. 熔点和沸点:材料从固态到液态或从液态到气态转变时所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是衡量物质状态变化温度大小的一种指标。
5. 化学反应特性:不同种类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化学反应,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6. 电学性质:不同种类物质对电流的传导能力、阻抗等有不同的表现。
7. 磁学性质:不同种类物质对磁场的反应也有不同的表现。
五、物质的应用1. 工业制造:各种材料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如金属、塑料、橡胶等。
2. 化学品生产:各种化合物在化学品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如肥料、农药、医药等。
物质的概念和特点
![物质的概念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878ccef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7.png)
物质的概念和特点一、物质的概念1.1 定义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单位,包括了所有可触摸、可测量和可描述的事物。
物质由原子或分子组成,具有质量和体积,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1.2 物质与能量的关系物质与能量密不可分,两者构成了宇宙的基本组成部分。
物质通过能量的作用而发生运动、变化和相互转化。
二、物质的特点2.1 有质量和体积物质具有质量和占据一定空间的体积。
质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可以通过称量进行测量;体积则是物质所占据的空间大小。
2.2 具有物理性质物质在物理过程中会表现出一系列特征,称为物理性质。
例如:颜色、形状、硬度、密度等,这些性质可以通过感官直接观察或测量得到。
2.3 具有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表现出一系列特征,称为化学性质。
例如: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性、与酸碱的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2.4 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物态物质可以存在于三种物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其状态的变化取决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
在不同的物态下,物质的形态和性质会发生显著变化。
2.5 具有可逆性和不可逆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可逆变化或不可逆变化。
可逆变化指的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向变化,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不可逆变化指的是物质发生永久性的变化,无法重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2.6 具有相对稳定性物质在没有外界作用力的情况下,具有相对稳定性。
但在特定条件下,物质可能会发生分解、变质、腐败等变化。
三、物质的分类3.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不能被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分解。
3.2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可以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两种。
均匀混合物是各组成部分分布均匀的混合物,如盐水;非均匀混合物则是组成部分分布不均匀的混合物,如沙水。
四、物质的变化4.1 物理变化物质经历物理变化时,其化学组成不发生变化,只是物质的形态或状态发生改变。
物质的定义
![物质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797865d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2.png)
物质的定义物质的定义在哪里?怎样理解呢?或许我们都不能完全解释,每个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事物可以给出各种不同的解释和答案。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所谓物质是指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必须的基本条件和手段,包括物体、能量、信息、时间等等,这些东西便称之为物质。
但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并非所有与人相关的一切均为物质范畴,例如人情味、道德、良心、灵魂、思想等精神性东西皆属精神现象而无实体,因此难以用具体事物加以描述和区分。
又有人主张应当重视形而下层面的物质,即物质世界的表现;注重形而上层面的精神,它决定着一切物质。
那么你觉得物质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没有固定的定义,但却能让人读懂一点物质是什么,只要有足够大的空间就会知道怎样才能确定一个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否一直处于变化状态呢?任何物质皆不可避免地处于运动之中。
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两样物质是完全相同的,由于各个组成部分及原子排列方式的差别,使物质有各种特殊的结构和功能。
宇宙间万事万物皆在永恒运动之中,没有绝对静止的物质,更没有绝对静止的运动。
在哲学领域内讨论物质概念比较多,比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等观点;也比较容易被人接受,比如世界是物质的,精神离开物质而独立,世界是可以认识的,物质和运动是不断变化的……物质是复杂的。
哲学家告诉我们一些简单的规律,叫做科学定律。
比如物体不可能在真空中运动,温度不可能超过绝对零度。
牛顿第二定律已经告诉我们,速度和力量总是正比的。
又比如某种物质的密度一定小于另外一种物质。
按照这些定律推算,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物质,我们把这种找不到完全相同的现象,叫做奇迹。
也许几千年前某位先哲说,世界上根本没有奇迹,今天看起来也不符合奇迹的定义。
如果把人类的思维活动还归纳在这些公式里面,将引向死胡同。
物质的作用力是无限的。
一个鸡蛋撞击墙壁产生压强,其反作用力是无限的,因为施力者跟受力者是一对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关系,任何相同形式的物质变化都会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
如同风吹树叶一样,越是轻微的风吹,树枝摇摆幅度越小,越剧烈的风吹,越显示出剧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概念1~1
古代朴素的唯物哲学家把物质的某些具体形态看作世界的本原,但这些仅仅是物质的个别形态,不能概括所有的物质。
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莫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的学说,认为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分的物质微粒。
但
在自然科学的发展,赋予原子论新的内容。
17~18世纪,英法等国的机械唯物主义者以牛顿的经典力学为基础,认为不同原子按不同比例结合起来就构成万物,原子是“宇宙之砖”,至最小的不可再分的物质单位,原子的性质就是物质的不变的属性。
这种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就它建立在近代物理学的基础上这一点来说,的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前进了一步,但就其思维方法来说,形而上学的缺陷则是明显的。
因为,把一切物质看成是由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组成,并没有抓住物体的各种形态最一般的特性,它只是某些物质形态的特性。
原子也不是不可分的。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唯物主义学说,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缺陷。
在他们看来,目前这一概念不是指物质的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形态,而是指物质的全体。
应该是对所有的物质领域和形态,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物质现象的共同本质的概括。
恩格斯认为,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马克思、恩格斯表明自己的唯物主义立场时,通常也仅仅是从世界观和认识论响,把物质的东西以观念的东西相对的,把物质看成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东西的总体。
如果不是这样看问题,就不仅不能把唯物主义的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而且难以对自然科学所揭示的某些新的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例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新发现就是对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一种重大冲击。
自然科学家认为原子没有结构不能再生,此时发现原子内部还有电子,原子不是最小单位。
于是有人认为唯物主义部领导。
在这一重要时刻,列宁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唯物主义立场,并把它们学说推向前进,给物质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个定义抓住了物质,最普遍、最本质的特性——客观实在性,从而给人们实践活动,给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方向。
自然科学家也只有掌握这个方向,才能在探索大自然奥秘,探索物质的结构和特性的过程中,不致迷失前进的方向。
物质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的最基本的范畴。
回顾历史,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吴仪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程。
然而,物质世界是无限的,认识不会有劲头。
过去曾经认为原子不可再分,20世纪初以来自然科学对物质结构研究,不仅突破了原子这一层次,发现了原子核,而且突破了原子核这一层次,到达了“基本粒子”这一层次,现在又发现了夸克。
这些粒子,尽管千姿百态各有特性,但它们的客观实在性学不会改变的。
现代物理学使用“反物质”的概念,有人认为是对物质的否定。
其实它是指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
“反物质”不是哲学范畴,不是指和物质相反的东西,而是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