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依存视角下的高职教育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研究
新时期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研究
![新时期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e8dc4d24028915f804dc2cd.png)
关键词 : 高职 院校
校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
实训
1 高职 院校校 企合作 的 意义
人才 , 而 具 有社 会 实 践 型人 才 则相 对 比较 短缺 , 已经 不 能 3 . 1提 高企 业在 校 企 合作 中的积 极 性 共 赢是校 企合 满 足我 国经济 发展 的要 求 ,为 此 2 0 1 3年 国家教 育部 副部 作 的基 本原 则 , 也 是企 业 参 与校 企 合作 的 主要 动 力 , 要 想 长鲁 听 提 出大力 构 建现代 职 业教 育体 系 , 构 建一 批培 养社 提高 企业 的积 极性 ,一是 要加 强 对校 企合 作 的宣传 力 度 , 会应 用 型技 能 的高 等院校 , 而学 生 的社 会应 用型 技 能培养 让企 业 明 白校 企 合作 对企 业所 产 生 的积极 效 应 , 了解 到校 最终 需 要通 过社 会 实践来 获 取 ,因此通 过校 企 作模 式 , 企合 作 模 式 能够 为企业 的科 技创 新和 生 产 结 构调 整 等提 利用 企 业 实践操 作平 台提高 学生 的实践 技能 , 解 决学 生在 供 优 秀 的人 才 : 二是 高职 院校 要 对参 与校 企合 作 的企 业给 毕业 后 的相 当时 间内 不能 满足企业 岗位 要 求 的弊 端。 予优 惠政 策。 首 先高 职 院校 可 以通 过 转让一 定股份 吸 引企 1 . 3 有 利 于 高职 院校 办 学 特 色 的 形成 经 过 2 0多 年 业加 入 高职 院校 , 形 成强 强联 合 。其 次 国家 可 以给参 与校 的发展 , 我 国 高职 院校 的特 色 还 没 有形 成 , 其 在 社 会 中充 企合 作 的企业 一 定 的税 收优 惠政 策 , 鼓励 企业 与 高职 院校 当着 普 通高校 压 缩 版 的角 色 , 高职 院校 更多地 被定 性 为高 开展校 企 合作 。 考 分数低 或者 分流 学生 的场 所 ,缺 乏独 立 的社 会 地位 , 而 3 . 2 发 挥 高职 院校 在校 企 合作 中 的主 导地 位 校 企 合 校 企 合作 模 式 则 有利 于 深化 高 职 院校 的教 育 模 式 和人 才 作 涉 及 到 学校 、 企业 与学 生 三 方 的共 同利 益 , 不 同 的利 益 培养 机制 , 通过“ 订单 式 ” 人 才培养 模 式 为企业 提供 高 端 的 相 关 者所 占的 立场 不 同 , 他 们 考虑 的角度 也就 不 同。 因此 技术 型人 才 , 形成 高职 院校 的特 色。 高职 院校 要 找准 三 者利 益 结 合 点 ,首 先 建 立校 企 合作 部 2 新时期 高职 院校 校企 合作 的现 状 门, 落 实校 企 合作 有 关事 项 : 其 次 建 立科 学 的校 企 合 作 决 新 时期 以来 , 我 国校 企合 作模 式 得到 了高 职 院校 的普 策机制 ; 最 后建 立校 企 合作 激励 与 交流机 制 。 遍认可 , 高职 教 育 更加 注 重服 务 地 方经济 产 业 , 积极 为 当 3 . 3 完 善 与高职 院校 校 企 合作 相 关 的 法律 制度 , 推 动 地企业、 行 业开 展 合作 , 为 经济 的可 持续 发 展 提供 了高端 技术 人 才 , 但 是 总体 看高职 院校 的教 学质 量和 人 才培养 方 校 企合 作进 一 步发 展 一是 我 国要 积极 修订 与职 业 教 育相 关 的法 律 法规 , 为校 企 合作 模 式提 供 法 律依 据 , 尤其 是 制
高职机电专业校企深度融合“厂中校”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机电专业校企深度融合“厂中校”培养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8e1de32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6f.png)
知识文库 第6期59高职机电专业校企深度融合“厂中校”培养模式研究田桂芹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征。
而高职“厂中校”培训基地是校企深度融合办学模式得到具体实施,是针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能培训与鉴定的实践教学单位,实训教学基础设施与工作状况直接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对于今后高职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1当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现状原来我国的职业技术类学院的培养模式是单纯由学校提供的职业教育,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对机电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同时随着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我市多家企业如麦达斯铝业、利源铝业、元隆达磨具、吉林省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等需要大量机电类各专业人才。
如何利用新型具有特色的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厂中校”是促使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是我们每个高职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
2校企合作“厂中校”办学模式的实施 2.1具体实施思路以前都是搞订单培养模式,注重的是教,实践教学与工作实际脱轨,实用性与针对性不突出。
如今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具有真实职业氛围“厂中校”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训时深入企业一线,开展“顶岗”实训,实现与实际工作“零距离”对接。
所以,在实施过程中采取“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办学模式。
2.2实施过程2.2.1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辽源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与吉林省机械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原来是一家国有大型煤炭机械制造企业,于2005年起就有合作,但都只是参观了解,没有深度合作,从2012年起,针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初步形成了学院的设备与企业的设备资源共享建成有效的实习实训基地。
2.2.2实训前,为使学生深刻了解行业形势及保证生产实习安全、高效地进行,首先由企业安全负责人对学生进行了行业形势的分析和车间安全规范的培训再带领学生参观了企业车间,车间师傅在现场为学生们讲解机床的工作原理及机械零件加工图纸进行了工艺分析,校企双方将对机械零件的车削加工、零部件的装配调试等工艺进行现场教学与生产实践,学生加工的零部件产品经过教师的检验得到了肯定,并用于安装在煤矿机械设备上,使得学生的实训学习价值有了充分的发挥和提高。
高职“校企一体化合作”模式的实践探索——以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佳和农牧主管班”为例
![高职“校企一体化合作”模式的实践探索——以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佳和农牧主管班”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53ddb2958fb770bf78a5585.png)
高职 院校要培 养社 会所 急需 、 实用 、 能“ 零距 离 ” 上 岗的人 才 , 关 键是 要加 强 “ 校企 一体化 合 作 ” . 而 现 阶 段 影 响 和 制 约 职 业 院 校 校 企 合 作 的 主 要 问 题 之 一 是 企 业
参 与 职 业 教 育 发 展 的 动 力 不 足 笔 者 拟 以 娄 底 职 业 技 术
经 验交 流
2 0 1 3 . 9
高职 “ 校 企一体化合作 ” 模 式 的实践探索
木
以娄 底 职 业技 术 学 院 “ 佳和农牧主管班" 为 例
禹华 芳 1 吴 兴 旺 2 刘梅 秋 1 龚泽修 1 谢 忠 军 1
( 1 . 娄 底职 业技 术 学 院 湖 南 娄 底 4 1 7 0 0 0 ; 2 . 湖 南佳 和 农 牧 有 限 公 司 湖 南 长 沙 4 1 0 0 0 0 ) 摘要 : 以娄 底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畜 牧 兽 医 专 业 “ 佳和 农牧主管班 ” 为例 , 对 高 职 校 企 一 体 化 合 作 的 以 “ 育 人 目标 与 理 念 一 体 化 、 教 学 内容 组 织 与 实 施 一 体 化 、 师资队伍一体化、 实训条件一体化 、 质 量 监 控
产及销售 、 生 猪及 大 宗 原料 贸易 、 饲 养 管 理 软 件 的 开 发及销售 、 畜牧 机 械设 备 的加工 与 销售 、 兽药销售 、 饲 料 加 工 及销 售 、 生 物 垫 料 的 开 发 与 销 售 等 项 目 。 公 司
通过
“ 湘 中生 猪 网
( w ww . X Z S z 8 . C O m) ” 、 “ 湘 中 生 猪 群
企 业文化等 全方位借 助行业企业 的人才 、 资金 、 技术 , 提
“产教融合、校企共育”背景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产教融合、校企共育”背景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d97867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5.png)
“产教融合、校企共育”背景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本文对产教融合、校企共育进行研究,阐述了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内涵及合作模式,分析了产教融合视域下深化校企共育的必要性,着重探讨了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以Y学校为例,提出了构建“订单招生+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校企共育是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方法。
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共育,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提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
一、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内涵“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机制通过院校与企业深入合作,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一方面要充分调动院校办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院校可以利用企业的技术资源优势开办实体经济,从而使院校从被动的教学单位成为主动的教学单位,形成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校企双方相互融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从而实现校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
产教融合模式中,学生既是企业的生产者,又是院校学习者,双重身份使其在校的学习与企业工作岗位要求相符,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够高度契合企业的发展需求,真正实现校企间的无缝对接。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与市场进行对接的重要途径,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有效教育方法,是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
“产教融合,校企共育”能够实现多方主体的优势互补,最大程度满足多元主体利益诉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合力。
二、“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研究的必要性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共育,可以使学校、企业和学生都受益,形成三赢的良好效果。
(一)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意义1.学校方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能够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为毕业生顺利进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学院通过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学校与用人企业的“双赢”,促进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谈高职教育中的校企合作(已发表)
![谈高职教育中的校企合作(已发表)](https://img.taocdn.com/s3/m/54bbbe6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8.png)
谈高职教育中的校企合作(已发表)第一篇:谈高职教育中的校企合作(已发表)谈高职教育中的“校企合作”问题戈国梁[1]摘要:高职教育与企业发展密不可分,二者应该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行业协会应该对高职教育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为“校企合作”搭建桥梁。
“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多元化”。
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模式,都需要在行业协会的指导下进行。
在高职教育方面,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学校应该各司其职。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行业协会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教育部及国家相关部委印发了一系列关于推进职业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文件、通知;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同时出台了《全国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遴选标准》;2007年,教育部启动了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工作,出台了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所有这些文件及具体措施,引领着我国高职教育良性发展。
但是,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具体操作层面上仍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许多模式有待改进,许多理念有待更新。
所有问题中,首当其冲的是“校企合作”问题。
“校企合作”问题解决得好,其他问题会迎刃而解。
一、“校企合作”困难所在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而,最理想的办学模式应该是“校企合作”。
但是,在目前的高职教育实践中,“校企合作”是最难解决的问题,许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项目上付出不少,但收效却甚微,虽有少数成功案例,但“校企合作”整体情况并不尽如人意[2],绝大多数“校企合作”处于浅层次合作阶段[3],有些甚至流于形式。
“校企合作”问题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
“校企合作”难度之大,主要有以下4方面的原因。
(一)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企业对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知之甚少,因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学校处于被动地位。
许多“校企合作”项目是因为“评估”的需要,学校或作为专业带头人的教师不得已,通过各种“关系”、“渠道”,主动、临时与企业撮合而成,显得有点“单相思”。
新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新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8b15c7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8.png)
新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研究作者:栗劲松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2年第16期摘要:新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大多是高职院校为贯彻国家高职教育政策、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主动向企业寻求合作伙伴,校企合作的深度与稳定性是影响高职教育技术技能人才与产业发展适应性的关键因素。
通过对新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研究,从新疆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探索构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建立,进一步促进校企的深度合作,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新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22.16.006高职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部门,其服务社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方面。
新疆劳动力市场技术技能人才总量相对不足,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严重匮乏,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平衡等人才问题成为制约新疆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针对新疆产业发展趋势与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作用,通过新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的创新研究,提高校企一体化合作深度,提高新疆高职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适应性,提升高等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效能,为提高新疆产业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
1新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运行存在的问题1.1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动力不足新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运行中企业动力不足主要有以下问题:第一,企业虽然意识到了校企合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并没有把校企合作纳入企业的战略规划中去,校企合作基本处于浅层次合作水平。
影响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第二,盈利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发展的源泉来源于利润,但高职院校的软硬件条件不能即刻为企业带来可见的价值,直接导致企业并没有把参与高职教育作为企业发展的必须,使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机与目的很难实现,影响了其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第三,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受益者主要是院校和学生,多数企业没能直接受益,也造成了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表演艺术类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色研究
![高职院校表演艺术类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色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277909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9.png)
高职院校表演艺术类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色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表演艺术行业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表演艺术人才的主要场所,对于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重视与实践也日益加强。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表演艺术类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特色与研究,以期为表演艺术类专业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与意义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表演艺术行业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于具备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而高职院校是培养这一类人才的主要场所之一。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优质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于表演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和培养工作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贴近实际需求;学生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实践,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并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1. 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的融合2. 实践教学与企业合作的密切联系高职院校表演艺术类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另一个特色,是实践教学与企业合作的密切联系。
学校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参与真实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实践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的提升。
3.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探索1.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表演艺术类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施路径之一,是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
学校可以通过与优质的表演艺术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制定合作计划,开展联合实践项目,以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的融合。
2. 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高职院校表演艺术类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施路径之二,是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学校可以根据企业需求,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环节,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全员化体制机制建设研究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全员化体制机制建设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970834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4.png)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全员化体制机制建设研究作者:朱有明张薛梅来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05期摘要:“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任务。
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单纯依靠学校的领导层、现有的校企合作处(部)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首先对“双高计划”赋予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的新内涵、提出的新任务进行了阐释,对加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全员化体制机制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进行了分析,接着对加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全员化体制机制建设的价值进行了探索,然后以课题组所在的高职院校为依托探索了高职院校全员化参与校企合作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障碍,最后提出“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全员化参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全员化;体制机制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獻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153(2023)05-0007-06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对高等职业院校来说,校企合作工作可谓是历久弥新的工作。
为了能够在我国建设一批拥有世界一流技术水平的高职院校,能够给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与动力,2019年2月国家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同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
“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赋予了新内涵,提出了新任务与新要求,指出要坚持产教融合的原则,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提升校企合作工作水平,并首次提出“推动高职学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的要求[2]。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
构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是打造职业教育类型特点的重要内容[3]。
借助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全员化体制机制建设的手段,激励与规范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专任教师广泛参与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工作,这对于“双高计划”建设院校新任务的完成来说意义重大。
艺术类职业院校“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艺术类职业院校“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c3a4f00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b5.png)
艺术类职业院校“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摘要:校企整合主要是在技术创新与发展,人员培训及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合作,是最高的发展形式,有利于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
校企合作使高职院校与企业分担责任和资源,不是学校企业合作的常识,而是加强与学校,市场,社会和人才培养,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艺术类;职业院校;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一、校企融合模式的内涵在中国,校企一体化不仅是校企合作发展的最新形式,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尽管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发展经历了各种变化,但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互利共赢[1]。
产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
校企一体化是生产与教育的结合,是校企合作发展的趋势,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全面深入的融合,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和利益共享。
二、艺术类职业院校推行校企合作模式的“瓶颈”首先,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处于被动状态。
首先,学校只是为了完成教育部下达的任务,将校企合作视为解决学生实习和就业的便捷途径,学校企业的合作只停留在浅层,以应对考核和检查,学校无法在校企合作中发挥领导作用。
二是合作的内容一般限于签单班,高职院校的美术设计老师大多是大学以上,了解不到位,而企业教师在大学兼职教师或学生实习期间进行实习指导。
缺乏实践经验和企业前线工作经验,无法深入。
另外,企业合作的条件是互惠互利,尽管企业赞助了大学培训设备,而学习无法承担企业开展的研发和设计项目,并且缺乏连续性。
其次,企业普遍认为,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是学校的责任,大学应该为他们提供具有企业职位核心能力的熟练人才。
企业与学校之间合作的初衷是企业只想雇用人员,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并获得最大的利润而不想教育他们[2]。
他们大多数对美术设计大学及各专业开展的市场调研活动,人才培训计划的制定等不感兴趣,显然缺乏与学校一起培养人才的兴趣,他们更关注企业的最终利益和特定利益。
此外,专业教师的临时培训这也极大地影响了校企合作在发展过程中的深入发展。
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以烟台职业学院为例
![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以烟台职业学院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b4b289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ea.png)
一条校企共赢互惠袁 将企业的根本利益和学院的教育利益紧紧捆绑袁 实现校企联姻的道路遥 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袁在学习中工作袁实现了高 职教育野教育尧培训尧就业冶一体化的大学生就业直通车计划遥
3 校企合作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渊1冤政策法规的缺失制约着校企深度合作的进程遥 虽然自大力发 展职业教育以来袁国家不断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鼓励校企合作袁但是 这些政策法规都只是停留在宏观层面上袁而在校企合作的具体细节上 比如企业应承担的义务尧学院享有的权利尧参与教学的企业享有的优 惠措施等方面则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遥 这就使得在校企合作教学的具 体开展过程中学院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袁企业则在有利可图时处于积极 状态袁无利可赚时则消极迎合遥
渊2冤 高职院校和企业现有的管理机制不利于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开 展遥 目前我国的公立高职院校完全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袁企业是属于独 立的法人袁它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完全由市场导向遥 而作为高职院校和企 业之间的桥梁作用的行业协会对职业教育的指导力度不够袁使得校企合 作长期处于民间活动状态袁 因而他们在合作过程中权尧渊下转第 80 页冤
科技视界
酸冶袁其代表企业有丰原生化尧八一化工等遥 产品附加值不高袁同时特别 向化工一类产品的生产对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遥 蚌埠市对外贸易发展 仍主要依靠资源尧能源尧土地和环境等有形要素投入袁资源和环境压力 较大遥 蚌埠市能源资源消耗大袁单位产品能耗高遥 预计今后一段时期袁 蚌埠市外贸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将更趋强化遥 2.2.2 县域外贸发展不均衡袁总体规模偏小
以 2009 年为例袁怀远县累计实现进出口 558 万美元袁发生进出口 实绩企业 8 家曰五河县累计实现进出口 184 万美元袁发生进出口实绩 企业 3 家曰固镇县累计实现进出口 250 万美元袁发生进出口实绩企业 3 家遥 三县总进出口额不足 1000 万美元且县域外贸发展的不均衡袁这 会制约蚌埠市的对外贸易发展遥 2.2.3 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削弱
高职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的现状调查——以新疆为对象
![高职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的现状调查——以新疆为对象](https://img.taocdn.com/s3/m/d4961e14227916888486d758.png)
( 三) 制度和法律保 障不足 。校企一体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 持。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多是校企双方直接协调确 定的, 很少有政府或是行业协会的参与, 政府也未就这一 问题 出台相 关法律、保障机制以确保校企合作能够长效发展, 缺乏相关部门对校 企合作中企业与学校权利、义务的监督 , 特别是缺乏对企业利益的保 护, 也造成了企业缺乏合作热 情。
广角 I Wi d e R n g L e
高职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的现状调查
— —
以新疆为对象
祖 丽 菲亚 方 洁 乌鲁 木 齐 职业 大 学 工 商 学院
新疆 乌鲁 木 齐 8 3 0 0 0 2
摘要 : 校 企一体化 办 学是职 业教育 发展 的必 然选择 , 新 疆维吾 尔 自治 区高职教 育校 企合作 一体化现状 影响 着地 区职 业教 育的 发展 , 也 关 系着地 区企业 的人 才供 给 。通过 调研 了解新疆 高职教 育校 企一体 化 办学的现状 , 发现在新 疆 高 职教 育校 企一体 化 办学过于依 赖 学校 的主动性 , 且 普遍存在 学处 于较低 水平 , 笔者就这一 问题提 出了 自己的对 策。 关键词 : 高职 教育 ; 校 企一体 化 ; 新疆 职业教育是支撑国家生产力 、社会和谐度、企业竞争力、个人 生存力提升 的公益性事业。实施职业教育有两个主体, 一是学校 , 二 是企业, 二者缺一不可。随着我国经济的决速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 需要,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逐步得到确立并稳定下来。笔者针对 新疆地区高职教育校企一体化力 学 情况进行了调研, 并做 了相关分析 研究。
资 金支持 。
查
( _ 一 ) 校企一体化办学认知现状。根据课题调研结果显示 , 高职教 育校企一体化办学 “ 学校”与 “ 企业”对力 哮 的认知结果是: 6 0 . 3 % 的学校认为一体化办学效果理想 , 5 2 . 的企业认为理想 , 可见, 校企 体化办学的效果是受到学校和企业的基本认 可的。在校企一体化 办学的频率方面 , 高职教育学校和企业能够很好地一体化力、 学( 即经 常合作) 的 占5 9 . 和5 4 . 。可见大部分的高职学校和企业是愿意一 体化办学的。关于一体化办学前景, 高职学校对校企一体化持乐观态 度的占5 6 . , 可见 , 高职学校对于—体化力 学 是十分乐意的。 ( 二) 办学模 式现状。课题组对新疆高职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模 式的调研显示, 在新疆的高职 院校中一体化办学模式主要有五种 : 1 . 创办股份合作制企业。—般校方 占股份高于企业 , 企业按市场化的模 式运作, 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2 . 创力 暇 份合作制二级学院。以股份 制合作办学模式, 共同建设教学场地和实践场地 , 企业为学院的学生 提供顶岗实习及就业岗位。3 . 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股份制运作 , 校 企合作成立研发团队, 产品在校内生产车间批量生产并销售 , 理论教 学在车间专设的教育, 实践教学直接到车间进行。4 . 创建 “ 校企一体 化”的公司或工作室。学校与企业及教师签署协议 , 建立工作室, 但 经营方式以企业化模式进行运作 , 学校 、企业、教学均有 占股 , 利益 共享 , 调动了各方的积极 陛。5 . 设立冠名班 。订单式培养的变形 , 在 学生 自愿的基础上 , 选取部分学生组建班级并以企业命名 , 培养出的 合格学生直接进 人企业就
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应用型院校校企合作的现实困境与出路选择
![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应用型院校校企合作的现实困境与出路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5824dc9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1d.png)
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应用型院校校企合作的现实困境与出路选择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应用型院校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
应用型院校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在教育教学、科研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互补优势,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在实际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应用型院校面临着许多困境,这些困境直接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效果。
本文将从资源依赖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应用型院校校企合作的现实困境,并提出出路选择。
一、应用型院校校企合作的现实困境1. 资源匮乏应用型院校校企合作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合作,它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和人才支持。
由于应用型院校本身的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有限,很难为校企合作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
这就导致了合作项目的实施受到了严重制约,甚至无法开展。
2. 人才短缺人才是校企合作的关键因素,但是应用型院校往往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科研团队不够完备的现象。
这就导致了在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无法提供足够的专业技术支持,影响了合作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3. 制度不完善在校企合作中,由于双方的性质不同,往往出现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
这就导致了合作项目的开展变得非常复杂,双方之间难以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协作机制,导致了合作过程的不顺畅和效率低下。
4. 利益分配不均由于校企合作涉及到利益的分配,往往出现了双方在利益分配上存在分歧的情况。
这就导致了合作项目的实施受到了干扰,甚至可能因为利益分配问题而破裂。
二、出路选择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政府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配置者和服务者,应该在校企合作中提供更多的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制定优惠政策等方式,为应用型院校校企合作提供更多的资源保障和政策支持,从而解决资源匮乏的问题。
2. 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应用型院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和实训条件。
这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也可以为企业输送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双方可以通过制定合作协议、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等方式,来规范合作关系,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
依托校企合作,提高中职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效果的对策探究
![依托校企合作,提高中职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效果的对策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0f9908c9e2bd960591c6775c.png)
依托校企合作,提高中职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效果的对策探究作者:臧成阳来源:《职业·下旬刊》 2020年第6期文/臧成阳摘要:院校与企业联合是实现产教融合的主要渠道。
充分发挥企业在教育中主体作用的关键是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调动企业参与中职教育的主动性,在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中,达到互利共赢。
关键词:中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健全中职教育及培育系统,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院校与企业合作。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产教融合,特色办教育;彰显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加强校企合作培育人才。
进一步开展产教融合、院校与企业联合是目前发展职业教育、建立新型职业教育系统的改革趋势。
产教结合、院校与企业合作的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院校与企业合作、产教融合的综合性人才教育方式,通常是多种资源的整合,企业和院校多种资源的融合,对双方的协调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第二,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常常关注社会的需求,把市场需求作为指南。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院校将注重现实社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按照社会的具体需求有目的地培育合格人才。
第三,基于产教结合的综合性院校与企业合作人才教育新方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常常出现多个管理机构。
这些管理机构通过有机合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
一、开展校企合作对中职产教融合教育的意义(一)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院校在开展人才培养时,应关注学生具体专业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培养定位将由原来的学术理论熟练型转向技能型。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院校应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及时调节对学生的定位和教育目的,让学校和企业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更满意。
(二)校企发展方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式,不但能够更好地满足行业建设中对大量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而且能够更清晰地向院校传递人才培育的新宗旨。
院校在随后的建设过程中能够有更明确的发展方向。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研究——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研究——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8ff3184680203d8ce2f2420.png)
坡 的工 艺学院等。
2 . 国 内对 校 企 合 作 的 研 究
一
与合作企业签订订 单协议 ,学生毕 业可 以到协议企业就业 。企业 与学 院共 同组成专业课程开发小组 ,根据行业 与
企业 发 展 需 求 和 职 业 岗 位 ( 群 ) 任 职
我 国校 企 合作 中 的专 业设 置 、培 养 方 式 、课 程建设 等 方面 与企 业需 求不 符 , 大众化和学科化等传统 的教学模 式还影 响着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 ,课 程设置重
理 论 、轻 实 践 ,职业 特 色 不 明 显 ,培 养
要求 ,共 同拟定人 才培 养方案与教学计 划 ,共 同开发和建设 专业课程体 系 ,共 同研究确定专业核 心课 程 ,共 同开发 工
程 标 准
学院专业 老师与相关企业人员 通过
对课 程所 涉及的职业岗位和相应 的工作 要求进行 调研 分析 ,明确该课程应 达到 的专业 知识 、职业 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基
一
、
研究 的现实意义
二 、国 内外 研 究 现 状
1 . 国外 对 校 企 合 作 的研 究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的步伐 。职业院校必
须 从 自身 实 际 出发 ,来 构 建 有 效 的 合 作
职业教 育作 为适 应市场经 济发展的
新 型 教 育 模 式 ,在我 国 已 从 扩 大 规 模 发
3 . 与 企 业共 同研 究 制 定 主 干核 心 课
向介入 、优势互补 、资源互 用 、利益共 享 ,是实 现 职 业教 育 及 企 业 管 理 现代
化 、促进生产力发展 、加快 企业 自有人
多元主体视角下高职院校依存型校企合作模式探析
![多元主体视角下高职院校依存型校企合作模式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ab3fcb9ec3d5bbfd0a74b9.png)
关键词
校企合作 ; 多元 主体 ; 依存型 ; 高等职 业院校
G 7 1 8 .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8 — 3 2 1 9 ( 2 0 1 4 ) 0 1 — 0 0 1 8 — 0 4
中图分类号
一
、
问题 的提 出
位的“ 无缝对接” 而备受推崇。因此 , 解决这一问题
培养和职业 素养 的养成 , 其中, 校外 实践教学 的组 场规则 , 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 , 多渠道 、 多形 织由于更贴近真实生产环境 、 更便于实现与工作 岗 式筹措资金 。因此 , 只有将校企合作 的多元主体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1 1 - 0 2
作者 简 介 : 陈 小军 ( 1 9 6 1 一 ) , 男, 安 徽 桐城 人 , 安徽 工业 经 济职 业技 术 学 院院 长 , 教授 , 研究方向: 职业 教 育 ; 李平 ( 1 9 7 8 一 ) , 男, 安徽 巢湖人 , 安 徽工业 经济职业 技术学 院商 贸系副 主任 , 副教授 , 研 究方 向: 职业 教育 ; 吴飞 ( 1 9 7 8 一 ) , 男, 江西余 干人 ,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 长 , 副教授 , 研究方 向: 职业教育 。 基 金项 目: 2 0 1 2 年 安 徽 省重 点 教 学研 究 项 目《 高 职 院 校联 盟 校 企合 作 机 制研 究 与 实 践—— 以 “ 商科 ” 联盟 为例 》
的根本方法就转化为如何加强校企合作 , 不断探索 新 机制 , 以推动校企合作培养 近年来 , 我 国高等职业教育历经多年 的发展 , 校企合作 的新模式 、 “ 。 已进入一个规模稳定的 内涵建设时期 。高职未来 高技能人才的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I
高职院校“校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讨
![高职院校“校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d76ab8a8e9951e79a892704.png)
高职院校“校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讨作者:黄海荣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17期黄海荣(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8000)摘要:“校地、校企合作”是地方性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显著特征。
采取“校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围绕地方、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适合地方、行业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高等职业院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之路,以寻求实现高等职业院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互动双赢机制,既能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又是高职学校办学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办学模式;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250-02一、“校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内涵和现实意义1“. 校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内涵。
高职院校的服务定位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区域性特点。
地方性高职院校,一般都围绕地方或区域特有的历史文化、社会环境、产业特色兴办。
“校地、校企合作”是指高等职业院校与院校所在地或周边区域范围内的地方政府或行业企业的合作。
它既是一种办学理念,又是一种办学模式,目的是为了处理好学校发展与地方、区域经济、行业企业以及学校与市场的关系,从而为学校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校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定位:人才培养要建立适合地方行业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建设要围绕地方行业企业应用性、紧缺性专业人才进行建设;产学研合作应该对地方行业企业的科研和技术服务,特别强调为地方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第三产业提供直接的科技和文化服务。
地方性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行业企业的支持。
为地方行业企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校地、校企合作”的基础。
高职院校一般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合并、升格而来,其前身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
升格后,与老牌本科院校比,不但办学历史短、文化积淀浅等先天条件不足,而且生源层次、办学传统、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多局限,难以与本科院校培养复合型高层次的理论型人才相比。
校企合作的模式和效果研究
![校企合作的模式和效果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7abc950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c.png)
校企合作的模式和效果研究随着大众对教育市场日益的关注和需求,校企合作模式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
是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兴起,为学校和企业间的紧密合作打开了更为广泛、富有实际意义和社会价值的门窗,同时也推动着国家发展和进步的步伐。
本文就围绕这一话题进行研究,从校企合作的具体模式、合作的效果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究和分析。
一、校企合作的具体模式我们所说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指高校和企业间的密切协作和共同发展模式。
绝大多数校企合作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具体模式:1、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以学生实践中的问题为寻找能够强化人才培养的迷信点,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创新意识。
2、技术研发模式。
通过学生在企业创新科技相关的研发实践中获取的经验和技术,不仅促进了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也开拓了学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范畴。
3、科研合作模式。
由于企业拥有比学校更为丰富和实践性的实验设备和科研项目等资源,因此,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模式也具有科研合作的特点。
由此,学校可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企业的实际生产和发展过程中,从而实现共赢的局面。
4、校企合作研究模式。
这种模式通常关注技术创新、创业创新和科技产业化领域的研究,并在此方面进行探究和实践。
此举可以使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得到深化,并在某些领域内建立领先的技术和知识优势。
二、校企合作的效果说起校企合作的效果,这里有几个方面是需要我们一一探究的。
1、提高教育质量公司与学校合作一方面开展教学项目和创新活动,另一方面为学校提供高端技术设施和管理方案等,通过共同培养人才,及时摸索最新技术和创新思路,从教育质量的角度,校企合作可提高教育机构的能力和专业知识。
2、推动科技创新校企合作具有双向倒逼的力量。
在实践中,企业需要获得学校的教育资源和技术创新成果,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学校也需要更多的实践资源和案例,加强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效果。
因此,学校和企业间的互动合作,可以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和商业创新的发展。
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3e62e90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2.png)
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指的是进行该研究的背景和原因,是引出该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内容。
在当前高等院校教育体制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需求,教育界普遍认为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我国的高等院校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实施路径和改进措施。
1.2 研究目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作为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其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评价,为高等院校提供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案。
具体而言,本研究旨在分析国内外各地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特点,比较其优劣势,找出最适合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的合作模式。
通过对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进行研究,探讨如何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本研究还旨在评价不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探讨其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作用,为高等院校未来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解决目前教育领域存在的挑战提出建设性建议,推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全面发展与应用。
1.3 研究意义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教育质量: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用技能和知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 促进产学融合:通过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促进产学融合,实现教育和产业间的良性互动。
3. 培养人才需求: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4. 推动教育改革: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将为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推动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发展。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实践路径研究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实践路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6eefa0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13.png)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实践路径研
究
闫阗;赵松芳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24()1
【摘要】产教融合视域下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等职业院校与行业协同发展的价值意蕴。
本文立足于目前校企合作育人实践中人才培养定位不准、协同育人深度不够、广度不足、缺乏系统化长效保障机制、企业参与双主体育人内驱力缺乏等现实问题,探寻出建立协同育人合作共同体、搭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工作体系、建立系统化长效保障机制的实践路径,以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衔接融合发展
和高等职业院校双主体协同育人持续健康发展。
【总页数】4页(P191-194)
【作者】闫阗;赵松芳
【作者单位】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
【相关文献】
1.产教融合视域下校企协同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2.新经济形势下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对策研究
3.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研究与
实践4.“双高”建设产教融合视域下校企协同就业育人创新模式的研究5.产教融合视域下建筑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校企一体化内涵的阐述 ,国内职业教育研究
者 已经 取得 了很 多 成果 。如对 于校 企 的解 释 ,叶鉴
段 、校企合作 的发展 阶段 ( 当前 国内的校企合作 基本上处于该阶段 ) 、校企合作 的高级和完善阶段
— —
校企一体化阶段 。由此可 以看出 ,校企一体化
米 本文为 中国职 业技 术教 育学会校 企合作 工作委 员会 2 0 1 2年度 立项课题 “ 职 业教 育校企合作 的模式研 究—— 以罗定
存 ;二是功能一体化 ,官、产 、学联合体将科技成
果转 化 为 生 产 力 ,产 生 经 济 效 益 ;三 是 利 益 一 体
口,提高学生 的综合职业能力 ,以迅速适应社会和
个人 发展 的需 要 。
一
化 ,政产学研一体化说到底是政产学研主体之间的 利益 一 体 化 ” ②。上 述 关 于 校 企 和 一 体 化 的解 释 , 有其合理的一面,指 出了校 企一体化 的部 分参与 方 ,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但也有其不合理的地
主体 ,共 同构成 了场依存 关系。源主体和新 主体之 间的相互作 用,是校 企一体化 办学模 式得 以 实现 的人的 因素 。同时.实物条件 、专业设置 匹配企 业发展 、课程 内容 匹配职 业技 能标 准、教 学和 实训 匹配 生产 过程
等诸 多要素则是校企一体化合作 办学模 式得 以实现的物质条件。 [ 关键词] 校企一体化 源主体 新主体 主体 场依存
方 ,前期 研究 基本 上是从 字 面意义 去解 释校 企一 体
、
校 企一体 化 的 内涵
“ 校 企一 体化 ” 一 词 虽然 成 为 近 三年 校 企 合作 的热 门关 键词 ,其 内涵却并 没有 为人 们所 全 面理解 和把 握 ,人 们 从 各 自的 理 解 角 度 去 实 践 校 企 一 体 化 ,出现 了许 多偏差 和误 解 。因此 ,实 践校 企一 体 化 ,需 要校 企一 体 化 有 关 参 与 方 正确 把 握 其 内涵 ,
5 2 7 2 0 0 )
[ 中图分类号 ]G 7 1 0 [ 文献标识 码]A [ 文章编号 ]1 0 0 5 -5 8 4 3( 2 0 1 4 )0 1— 0 l 1 7— 0 5
[ 作者简介 ]焦彩丽 ,罗定职业技术 学院外语 系讲 师 ( 广 东罗定
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探索 ,零起点的我 国高职 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在制度建设 、专业设置 、理论和 技能教学 、招生和就业等方面取得 了较大 的进步。 期 间经历 了半 工半 读 、委托 培养 、工 学结合 、定单 培育和学做结合等多种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由于 受产业结构变动频繁和知识信息更新加快等因素的 影 响 ,高职毕 业 生在入 职后 的较 长 时期 内不能 进入
生产 者 角色 ,往往 会被 视 为实 际操作 技能 不强 。为 此 ,高 职教 育 应 当 以校 企 一 体 化 合 作 办 学 为 突 破
铭认 为 “ 校 ( U n i v e r s i t y ) 一 般 指 大 专 院 校 ,包 括 院校里 从事 教育 活 动 的教 师 、研 究 人 员 及其 学 生 ; 企 ( I n d u s t r y) 一 般 是 指 企 业 ,或 者 称 为 工 业 界” 。对 于一体 化 的解 释 ,刘 须 群 、陈 星 等 学 者 认为 “ 一 体 化 包 含 三 种 含 义 。一 是 组 织 一 体 化 , 政产学 研 已紧紧地捆 绑在 一起 ,利 益 与共 ,生死共
以正确 的理论指 导 实践 。
化 ,没有认识到校企一体化乃是一历史性 的范畴 ,
是经 由校 企合 作发 展 而来 的 。因此 ,有必要 考察 校
企合作和校企一体化的内在联系。 目前 ,国内外学 者 普遍认 为 ,根 据校企 合作 的成熟程 度可 以将 其划
分 为三 个 阶段 :校 企 合 作 起 始 阶段 或 校 企 分 离 阶
作做整体性的梳理 。虽然在 2 0 0 5年 国务院就出台 了 《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提出了 “ 政
府 主导 、依靠 企业 、充 分发 挥行业 作用 、社 会力 量 积极 参 与 ,公 办 与 民 办共 同发 展 ” 的 多元 校 企 合
作办学思路 ,但有学者在进行大量案例研究的基础
高 教 研 究
现 代 教 育 科 学 M0DE RN EDU CA T I ON S C I E NC E
2 0 1 4年 第 1期
场 依 存 视 角 下 的 高职教 育校企一体化 合作办学研 究 米
焦 彩 丽
[ 摘
要] 由政 府、高职院校和企业所组成 的校企一体化 源主体 ,与通 过一体化过 程涌现 出的一元新
职 业技 术 学院和嘉维化 工公司校 企合作 办学为例 ” ( 项目 编号 :1 2 X Q H Z 0 0 7 ) 的阶段性 成果。
一
ll 7 一
乃是校企合作的发展、完善和成熟之物 ,是校企合 作 的高 级 阶段 。 因此 ,校 企 一 体 化 当是 一 缩 写 之
词 ,其 完整形 式应 是 “ 校企 合作一 体化 ” 。 从 教育哲 学 的宏观 视角 准确 合理地 解 释校企 一 体化 ,才能为微观层面的理论研究 、实践探展高职教育中的作
支撑。校企一体化是一个涉及主客体 的关系范畴 , “ 体”应 当是主体。教育哲学 和法哲学认为 ,主体 是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在认识和实践 过程 中 ,主体 ( 包 括 公 民 、法 人 和 其 他 组 织 ) 依
据 民事法 而独立 享有 相应 的 民事权 利 ,并 同 时负担 相应 的 民事义务 。一 体也 就是 指一个 主体 ,而不是 两个 或 多个 主体 ,如果校 企合作 之 中有两 个或 多个 主体 ,则 表示 校企 合作 仍 然处 于不 成 熟 阶段 。 “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