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两篇(从三到万)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 从三到万教案 语文版(1)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 从三到万教案 语文版(1)

10 从三到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的道理。

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及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自读+点拨+比较+训练。

准备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三”和“万”是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可是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学习邓拓同志的杂文《从三到万》。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邓拓(1912─1966),历史学家、杂文家。

笔名马南邨。

福建闽侯人。

主要著作有《邓拓文集》《燕山夜话》等。

2.生难字词(1)字音殷.盛(yīn)累.世(lěi)聘.(pìn)搦.管(nuò)辄.(zhé) 夥.(huǒ) 邨.(cūn) 姻友(yīn)掷.(zhì) 殊.(shū) 请帖.(tiě)(2)词义【殷盛】富裕。

【累世】数代,连接几代人。

【聘】请。

【辄】就(副词)。

【谢】文中指辞退。

【妄人】无知妄为的人。

【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循序渐进】(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自命不凡】自以为很了不起,不平凡。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

默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故事,读懂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的层次结构。

交流展示:首先概括每段内容:第1段:提出“学习要循序渐进”的观点。

第2段:说明为什么要循序渐进,点滴积累。

第3段:叙述“从三到万”的小故事。

第4段:过渡段,指出应从故事中吸取经验教训。

第5段:由分析故事,引出“学习要谦虚谨慎”的观点。

第6段:分析故事,引出教训:“如果自命不凡,看到入门很容易,就把老师一脚踢开,那么,他就什么也学不成”。

第7段:分析阐述,提出“学习中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的观点。

第8段:提出希望。

第三单元10从三到万【一等奖教案】语文版 82

 第三单元10从三到万【一等奖教案】语文版 82

10 从三到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的道理。

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及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自读+点拨+比较+训练。

准备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三”和“万”是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可是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学习邓拓同志的杂文《从三到万》。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邓拓(1912─1966),历史学家、杂文家。

笔名马南邨。

福建闽侯人。

主要著作有《邓拓文集》《燕山夜话》等。

2.生难字词(1)字音殷.盛(yīn)累.世(lěi)聘.(pìn)搦.管(nuò)辄.(zhé) 夥.(huǒ) 邨.(cūn) 姻友(yīn)掷.(zhì) 殊.(shū) 请帖.(tiě)(2)词义【殷盛】富裕。

【累世】数代,连接几代人。

【聘】请。

【辄】就(副词)。

【谢】文中指辞退。

【妄人】无知妄为的人。

【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循序渐进】(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自命不凡】自以为很了不起,不平凡。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

默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故事,读懂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的层次结构。

交流展示:首先概括每段内容:第1段:提出“学习要循序渐进”的观点。

第2段:说明为什么要循序渐进,点滴积累。

第3段:叙述“从三到万”的小故事。

第4段:过渡段,指出应从故事中吸取经验教训。

第5段:由分析故事,引出“学习要谦虚谨慎”的观点。

第6段:分析故事,引出教训:“如果自命不凡,看到入门很容易,就把老师一脚踢开,那么,他就什么也学不成”。

第7段:分析阐述,提出“学习中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的观点。

第8段:提出希望。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0从三到万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0从三到万教案

10 从三到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的道理。

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及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自读+点拨+比较+训练。

准备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三”和“万”是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可是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学习邓拓同志的杂文《从三到万》。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邓拓(1912─1966),历史学家、杂文家。

笔名马南邨。

福建闽侯人。

主要著作有《邓拓文集》《燕山夜话》等。

2.生难字词(1)字音殷.盛(yīn)累.世(lěi)聘.(pìn)搦.管(nuò)辄.(zhé) 夥.(huǒ) 邨.(cūn) 姻友(yīn)掷.(zhì) 殊.(shū) 请帖.(tiě)(2)词义【殷盛】富裕。

【累世】数代,连接几代人。

【聘】请。

【辄】就(副词)。

【谢】文中指辞退。

【妄人】无知妄为的人。

【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循序渐进】(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自命不凡】自以为很了不起,不平凡。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

默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故事,读懂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的层次结构。

交流展示:首先概括每段内容:第1段:提出“学习要循序渐进”的观点。

第2段:说明为什么要循序渐进,点滴积累。

第3段:叙述“从三到万”的小故事。

第4段:过渡段,指出应从故事中吸取经验教训。

第5段:由分析故事,引出“学习要谦虚谨慎”的观点。

第6段:分析故事,引出教训:“如果自命不凡,看到入门很容易,就把老师一脚踢开,那么,他就什么也学不成”。

第7段:分析阐述,提出“学习中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的观点。

第8段:提出希望。

【拔高教育】K12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从三到万教案 语文版

【拔高教育】K12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从三到万教案 语文版

《从三到万》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2.学习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3.认识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口述故事训练,理清文章结构。

2.用简明的语言分别概述分论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的道理,重视教师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2.理解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3.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教学工具】教学PPT,相关资料【教学方法】1.讲授法。

2.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趣味导入“三”和“万”是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可是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学习邓拓同志的杂文《从三到万》。

二、知识卡片1.作者档案邓拓(1912—1966),福建闽侯人,马南邨是邓拓的笔名。

他是一位新闻工作者,著名学者。

他博学多才,曾任《人民日报》《前线》杂志的总编辑,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等职。

他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等。

“文革”开始时,被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诬陷、迫害致死。

2.背景链接《从三到万》是邓拓同志六十年代初期写的一篇杂文。

作品巧妙地利用一则明清笔记中的故事,讲述学习应持有正确态度的道理,篇幅虽短小,但语言生动,富于哲理性。

3.语基积累(1)生难字捷径(jié)殷盛(yīn)掷笔(zhì)聘(pìn)辄(zhé)恚(huì)(2)重点词语妄人:无知妄为的人。

殷盛:富裕。

累世:接连几代。

馆谷:文中指学费。

逾时:过了一些时候。

关节:文中指起关键作用的环节。

搦管临朱:握着笔描红。

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自命不凡: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

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第二课时一、初步感知1.文题探讨题目新颖别致,两个数字用介词前后连接,使相差甚远的“三”与“万”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引人深思: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部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从三到万教案

部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从三到万教案

10 从三到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的道理。

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及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自读+点拨+比较+训练。

准备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三”和“万”是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可是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学习邓拓同志的杂文《从三到万》。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邓拓(1912─1966),历史学家、杂文家。

笔名马南邨。

福建闽侯人。

主要著作有《邓拓文集》《燕山夜话》等。

2.生难字词(1)字音殷.盛(yīn) 累.世(lěi) 聘.(pìn) 搦.管(nuò)辄.(hé) 夥.(huǒ) 邨.(cūn) 姻友(yīn)掷.(hì) 殊.(shū) 请帖.(tiě)(2)词义【殷盛】富裕。

【累世】数代,连接几代人。

【聘】请。

【辄】就(副词)。

【谢】文中指辞退。

【妄人】无知妄为的人。

【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循序渐进】(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自命不凡】自以为很了不起,不平凡。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

默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故事,读懂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的层次结构。

交流展示:首先概括每段内容:第1段:提出“学习要循序渐进”的观点。

第2段:说明为什么要循序渐进,点滴积累。

第3段:叙述“从三到万”的小故事。

第4段:过渡段,指出应从故事中吸取经验教训。

第5段:由分析故事,引出“学习要谦虚谨慎”的观点。

第6段:分析故事,引出教训:“如果自命不凡,看到入门很容易,就把老师一脚踢开,那么,他就什么也学不成”。

第7段:分析阐述,提出“学习中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的观点。

第8段:提出希望。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从三到万教案语文版20180829182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从三到万教案语文版20180829182

10 从三到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的道理。

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及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自读+点拨+比较+训练。

准备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三”和“万”是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可是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学习邓拓同志的杂文《从三到万》。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邓拓(1912─1966),历史学家、杂文家。

笔名马南邨。

福建闽侯人。

主要著作有《邓拓文集》《燕山夜话》等。

2.生难字词(1)字音殷.盛(yīn)累.世(lěi)聘.(pìn)搦.管(nuò)辄.(zhé) 夥.(huǒ) 邨.(cūn) 姻友(yīn)掷.(zhì) 殊.(shū) 请帖.(tiě)(2)词义【殷盛】富裕。

【累世】数代,连接几代人。

【聘】请。

【辄】就(副词)。

【谢】文中指辞退。

【妄人】无知妄为的人。

【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循序渐进】(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自命不凡】自以为很了不起,不平凡。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

默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故事,读懂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的层次结构。

交流展示:首先概括每段内容:第1段:提出“学习要循序渐进”的观点。

第2段:说明为什么要循序渐进,点滴积累。

第3段:叙述“从三到万”的小故事。

第4段:过渡段,指出应从故事中吸取经验教训。

第5段:由分析故事,引出“学习要谦虚谨慎”的观点。

第6段:分析故事,引出教训:“如果自命不凡,看到入门很容易,就把老师一脚踢开,那么,他就什么也学不成”。

第7段:分析阐述,提出“学习中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的观点。

第8段:提出希望。

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从三到万教案语文版20202029182

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从三到万教案语文版20202029182

10 从三到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的道理。

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及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自读+点拨+比较+训练。

准备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三”和“万”是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可是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学习邓拓同志的杂文《从三到万》。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邓拓(1912─1966),历史学家、杂文家。

笔名马南邨。

福建闽侯人。

主要著作有《邓拓文集》《燕山夜话》等。

2.生难字词(1)字音殷.盛(yīn)累.世(lěi)聘.(pìn)搦.管(nuò)辄.(zhé) 夥.(huǒ) 邨.(cūn) 姻友(yīn)掷.(zhì) 殊.(shū) 请帖.(tiě)(2)词义【殷盛】富裕。

【累世】数代,连接几代人。

【聘】请。

【辄】就(副词)。

【谢】文中指辞退。

【妄人】无知妄为的人。

【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循序渐进】(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自命不凡】自以为很了不起,不平凡。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

默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故事,读懂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的层次结构。

交流展示:首先概括每段内容:第1段:提出“学习要循序渐进”的观点。

第2段:说明为什么要循序渐进,点滴积累。

第3段:叙述“从三到万”的小故事。

第4段:过渡段,指出应从故事中吸取经验教训。

第5段:由分析故事,引出“学习要谦虚谨慎”的观点。

第6段:分析故事,引出教训:“如果自命不凡,看到入门很容易,就把老师一脚踢开,那么,他就什么也学不成”。

第7段:分析阐述,提出“学习中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的观点。

第8段:提出希望。

《从三到万》教学教案

《从三到万》教学教案

《从三到万》教学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2·学习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3·认识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的道理。

教学要求1·启发学生阅读课文所引用的笑话故事(文言文)时,对照注释、查字典。

此外,教师作适当的讲解,使学生准确把握故事的内容。

2·结合对练习四的研讨,深入理解作者思路,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并通过从同一个故事再提出一两个论点的练习和交流,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2·理解议论文语言的严密*。

教学难点1·作者在文中先后提出了哪三个论点?哪一个是中心论点?为什么?(①学习文化要“慢慢积累”“不宜要求过急”,要“循序渐进”;②学习过程中应当谦虚谨慎;③应当重视教师的作用。

这三个论点之间并非并列关系,而是有主有次的:第一点讲的是学习文化知识的规律,揭示了人们对学习文化的规律*的认识,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而第二、三两点是作者第一个观点的深化和扩充。

试想,第一个观点得到了*,既然学习要靠“"慢慢积累”,要“循序渐进”,那么,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自然就是“谦虚谨慎”与“重视教师的作用”。

第一点是揭示学习的规律,第二、三点是回答遵循这一规律,应怎么办的问题。

因此,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第一个,应视为中心论点。

)2·文中引用古代故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①作为例*,*第1、2段提出的论点(要“慢慢积累”“循序渐进”)②引出后边第5~7段的两个小论点,便于议论得深化和扩充,使所讲问题更全面;③结合故事讲道理,使议论具体形象,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可读*。

课时安排第1、2课时:通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读懂文中所引用的故事。

第3、4课时:分析课文,理解从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从三到万教案语文版35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从三到万教案语文版35

从三到万教学目的1.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2.学习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3.认识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重视教师的作用。

教学设想《从三到万》是邓拓同志六十年代初期写的一篇杂文。

作品巧妙地利用一则明清笔记中的故事,讲述学习应持有正确态度的道理,篇幅虽短小,但语言生动,富于哲理性。

建议教师先指导学生疏通故事原文,口述故事大意,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体会通过讲故事引出中心论点的方法,领悟本文深刻的意义。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口述故事训练,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和“万”是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可是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学习邓拓同志的杂文《从三到万》。

(二)解题:题目新颖别致,两个数字用介词前后连接,使相差甚远的“三”与“万”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引人深思: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三)作者简介:马南邨是邓拓的笔名。

邓拓(1912─1966),福建闽侯人。

他是一位新闻工作者,著名学者。

他博学多才,曾任《人民日报》《前线》杂志的总编辑,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等职。

他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等。

“文革”开始时,被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诬陷、迫害致死。

(四)指导学生疏通故事原文,对照书下注解正音正字,解释词语含义。

(出示板书)田舍翁:种田的老汉家资殷盛:уīn富裕累世:lěi数代,接连几个世代聘:pìn请搦管:nuò执笔辄:zhé就,(副词)掷笔告其父:zhì放下谢去:指辞退具币:准备父趣之:cù催促其子恚曰:huì抱怨天下姓氏夥矣:huǒ多(五)组织学生分组口述故事梗概,初步议论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最后归纳学生发表的各种意见,明确在学习上浅尝辄止,必然会失败。

(六)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抓住各段的中心句。

全文共有八个自然段。

杂感两篇(从三到万)

杂感两篇(从三到万)

杂感两篇(从三到万)杂感两篇一、教学思路设计杂感来自生活感受,一般而言,它更接近生活实际,写起来比较自由,但对学生来说,却难以把握中心。

因此,中心的把握,中心与故事的有机联系,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第一、二课时在教学《从三到万》一文时,着重让学生感受体会这两点,第三课时带读(哨子)通过比较、讨论的训练真正做到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方法自读+点拨+比较+训练。

三、课文预习内容1·利用注释和词典读通课文,并理解下列词:捷径妄人殷盛聘搦恚坊热衷欣欣然自命不凡猎取歧途沉迷遗馅2·细读《从三到万》第3节,准备口述故事的大概内容。

3,读两文,思考此两文各要说明什么道理。

《从三到万》[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归纳出中心论点。

2·理解故事与中心之间约有机联系。

二、教学过程1·导入课文。

简介作者:邓拓是与吴晗同时期的学者和作家,两人同受迫害,文革初期遭受批判的三家村,他俩就是其中的两村。

2·检查预习。

生字听写(见课文预习)并释义。

3·自读课文。

思考:《从三到万》要说明的观点是什么?这个观点是怎样引发出来的?4·讨论。

(1)怎样的一个观点?明确,学习文化知识要循序渐进,戒骄戒躁,切不可狂妄自大。

设想,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归纳意思接近即可,不必强求一致。

(2)这个论点提出的位置和《谈骨气》一文申论点有什么不同?明确,前一篇是开门见山,首句就是,今天学的一文则是借故事引发出来。

设想,通过比较明确两文的不同处并引出故事部分内容。

(3)既然我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中心是由故事引出来的,那它是怎样的一个故事?5·读议、复述第3节。

设想,在教师指点下读、议故事,解决难词难句,理解故事含义,在复述中强调:辄欣欣然、得矣、谢、去等词的意义。

6·讨论,这是一则笑话还是严肃的故事?为什么?明确,是笑话,现实生活不大可能存在。

但又是一个严肃的故事,故事中富人儿子的学习态度很有代表意义。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从三到万教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从三到万教案语文版

10 从三到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的道理。

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及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自读+点拨+比较+训练。

准备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三”和“万”是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可是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学习邓拓同志的杂文《从三到万》。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邓拓(1912─1966),历史学家、杂文家。

笔名马南邨。

福建闽侯人。

主要著作有《邓拓文集》《燕山夜话》等。

2.生难字词(1)字音殷.盛(yīn)累.世(lěi)聘.(pìn)搦.管(nuò)辄.(zhé) 夥.(huǒ) 邨.(cūn) 姻友(yīn)掷.(zhì) 殊.(shū) 请帖.(tiě)(2)词义【殷盛】富裕。

【累世】数代,连接几代人。

【聘】请。

【辄】就(副词)。

【谢】文中指辞退。

【妄人】无知妄为的人。

【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循序渐进】(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自命不凡】自以为很了不起,不平凡。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

默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故事,读懂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的层次结构。

交流展示:首先概括每段内容:第1段:提出“学习要循序渐进”的观点。

第2段:说明为什么要循序渐进,点滴积累。

第3段:叙述“从三到万”的小故事。

第4段:过渡段,指出应从故事中吸取经验教训。

第5段:由分析故事,引出“学习要谦虚谨慎”的观点。

第6段:分析故事,引出教训:“如果自命不凡,看到入门很容易,就把老师一脚踢开,那么,他就什么也学不成”。

第7段:分析阐述,提出“学习中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的观点。

第8段:提出希望。

推荐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从三到万教案语文版

推荐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从三到万教案语文版

《从三到万》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2.学习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3.认识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口述故事训练,理清文章结构。

2.用简明的语言分别概述分论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的道理,重视教师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2.理解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3.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教学工具】教学PPT,相关资料【教学方法】1.讲授法。

2.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趣味导入“三”和“万”是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可是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学习邓拓同志的杂文《从三到万》。

二、知识卡片1.作者档案邓拓(1912—1966),福建闽侯人,马南邨是邓拓的笔名。

他是一位新闻工作者,著名学者。

他博学多才,曾任《人民日报》《前线》杂志的总编辑,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等职。

他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等。

“文革”开始时,被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诬陷、迫害致死。

2.背景链接《从三到万》是邓拓同志六十年代初期写的一篇杂文。

作品巧妙地利用一则明清笔记中的故事,讲述学习应持有正确态度的道理,篇幅虽短小,但语言生动,富于哲理性。

3.语基积累(1)生难字捷径(jié)殷盛(yīn)掷笔(zhì)聘(pìn)辄(zhé)恚(huì)(2)重点词语妄人:无知妄为的人。

殷盛:富裕。

累世:接连几代。

馆谷:文中指学费。

逾时:过了一些时候。

关节:文中指起关键作用的环节。

搦管临朱:握着笔描红。

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自命不凡: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

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第二课时一、初步感知1.文题探讨题目新颖别致,两个数字用介词前后连接,使相差甚远的“三”与“万”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引人深思: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精品】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从三到万教案语文版word版

【精品】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从三到万教案语文版word版

10 从三到万【学习目标】1.把握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重点)2.学习使用故事论述论点的好处。

(难点)3.体会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三”和“万”是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可是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学习邓拓同志的杂文《从三到万》。

二、自主预习1.走进作者。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笔名叫马南邨,福建闽侯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有杂文集《燕山夜话》。

2.写作背景。

1961年初,《北京晚报》向邓拓约稿,请他写一些杂文。

邓拓应约,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撰写了150多篇,以马南邨的笔名发表在《北京晚报》上。

北京出版社先分五集出单行本,又于1963年结集出版,就是《燕山夜话》。

邓拓在这部书中,用丰富的历史事例和精辟的议论,对各种错误思想、作风和方法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3.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会写括号内的汉字。

殷.盛(yǐn)聘.(pìn)恚.(huì) wàng(妄)人累.(lěi)世搦.(nuò)管临朱父趣.(cù)之4.理解词义。

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终南,即终南山。

唐代卢藏用想入朝做官,就隐居于京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终南山,借此得到很大名声,后果被召入仕。

笼统:宽泛不具体;不明确;含混。

妄人:无知妄为的人。

田舍翁:年老的庄稼汉。

累世:接连几代。

搦管临朱:握着笔描红。

搦,持,握。

馆谷:意思是让他住,让他吃。

这里指学费。

姻友:指有姻亲关系的朋友。

治状:写请帖。

父趣之:父亲催促他。

趣,督促,催促。

关节:关键,重要环节。

六书:古人分析汉字造字的理论。

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自命不凡:是指自以为很了不起,自以为比别人高明。

5.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部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从三到万教案

部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从三到万教案

10 从三到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的道理。

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及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自读+点拨+比较+训练。

准备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三”和“万”是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可是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学习邓拓同志的杂文《从三到万》。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邓拓(1912─1966),历史学家、杂文家。

笔名马南邨。

福建闽侯人。

主要著作有《邓拓文集》《燕山夜话》等。

2.生难字词(1)字音殷.盛(yīn) 累.世(lěi) 聘.(pìn) 搦.管(nuò)辄.(hé) 夥.(huǒ) 邨.(cūn) 姻友(yīn)掷.(hì) 殊.(shū) 请帖.(tiě)(2)词义【殷盛】富裕。

【累世】数代,连接几代人。

【聘】请。

【辄】就(副词)。

【谢】文中指辞退。

【妄人】无知妄为的人。

【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循序渐进】(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自命不凡】自以为很了不起,不平凡。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

默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故事,读懂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的层次结构。

交流展示:首先概括每段内容:第1段:提出“学习要循序渐进”的观点。

第2段:说明为什么要循序渐进,点滴积累。

第3段:叙述“从三到万”的小故事。

第4段:过渡段,指出应从故事中吸取经验教训。

第5段:由分析故事,引出“学习要谦虚谨慎”的观点。

第6段:分析故事,引出教训:“如果自命不凡,看到入门很容易,就把老师一脚踢开,那么,他就什么也学不成”。

第7段:分析阐述,提出“学习中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的观点。

第8段:提出希望。

【配套K12】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从三到万教案语文版

【配套K12】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从三到万教案语文版

《从三到万》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2.学习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3.认识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口述故事训练,理清文章结构。

2.用简明的语言分别概述分论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的道理,重视教师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2.理解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3.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教学工具】教学PPT,相关资料【教学方法】1.讲授法。

2.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趣味导入“三”和“万”是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可是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学习邓拓同志的杂文《从三到万》。

二、知识卡片1.作者档案邓拓(1912—1966),福建闽侯人,马南邨是邓拓的笔名。

他是一位新闻工作者,著名学者。

他博学多才,曾任《人民日报》《前线》杂志的总编辑,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等职。

他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等。

“文革”开始时,被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诬陷、迫害致死。

2.背景链接《从三到万》是邓拓同志六十年代初期写的一篇杂文。

作品巧妙地利用一则明清笔记中的故事,讲述学习应持有正确态度的道理,篇幅虽短小,但语言生动,富于哲理性。

3.语基积累(1)生难字捷径(jié)殷盛(yīn)掷笔(zhì)聘(pìn)辄(zhé)恚(huì)(2)重点词语妄人:无知妄为的人。

殷盛:富裕。

累世:接连几代。

馆谷:文中指学费。

逾时:过了一些时候。

关节:文中指起关键作用的环节。

搦管临朱:握着笔描红。

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自命不凡: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

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第二课时一、初步感知1.文题探讨题目新颖别致,两个数字用介词前后连接,使相差甚远的“三”与“万”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引人深思: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精品】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从三到万公开课教案语文版2

【精品】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从三到万公开课教案语文版2

10 从三到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的道理。

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及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自读+点拨+比较+训练。

准备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三”和“万”是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可是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学习邓拓同志的杂文《从三到万》。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邓拓(1912─1966),历史学家、杂文家。

笔名马南邨。

福建闽侯人。

主要著作有《邓拓文集》《燕山夜话》等。

2.生难字词(1)字音殷.盛(yīn)累.世(lěi)聘.(pìn)搦.管(nuò)辄.(zhé) 夥.(huǒ) 邨.(cūn) 姻友(yīn)掷.(zhì) 殊.(shū) 请帖.(tiě)(2)词义【殷盛】富裕。

【累世】数代,连接几代人。

【聘】请。

【辄】就(副词)。

【谢】文中指辞退。

【妄人】无知妄为的人。

【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循序渐进】(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自命不凡】自以为很了不起,不平凡。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

默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故事,读懂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的层次结构。

交流展示:首先概括每段内容:第1段:提出“学习要循序渐进”的观点。

第2段:说明为什么要循序渐进,点滴积累。

第3段:叙述“从三到万”的小故事。

第4段:过渡段,指出应从故事中吸取经验教训。

第5段:由分析故事,引出“学习要谦虚谨慎”的观点。

第6段:分析故事,引出教训:“如果自命不凡,看到入门很容易,就把老师一脚踢开,那么,他就什么也学不成”。

第7段:分析阐述,提出“学习中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的观点。

第8段:提出希望。

九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从三到万教案语文版

九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从三到万教案语文版

10 从三到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的道理。

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及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自读+点拨+比较+训练。

准备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三”和“万”是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可是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学习邓拓同志的杂文《从三到万》。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邓拓(1912─1966),历史学家、杂文家。

笔名马南邨。

福建闽侯人。

主要著作有《邓拓文集》《燕山夜话》等。

2.生难字词(1)字音殷.盛(yīn)累.世(lěi)聘.(pìn)搦.管(nuò)辄.(zhé) 夥.(huǒ) 邨.(cūn) 姻友(yīn)掷.(zhì) 殊.(shū) 请帖.(tiě)(2)词义【殷盛】富裕。

【累世】数代,连接几代人。

【聘】请。

【辄】就(副词)。

【谢】文中指辞退。

【妄人】无知妄为的人。

【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循序渐进】(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自命不凡】自以为很了不起,不平凡。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

默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故事,读懂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的层次结构。

交流展示:首先概括每段内容:第1段:提出“学习要循序渐进”的观点。

第2段:说明为什么要循序渐进,点滴积累。

第3段:叙述“从三到万”的小故事。

第4段:过渡段,指出应从故事中吸取经验教训。

第5段:由分析故事,引出“学习要谦虚谨慎”的观点。

第6段:分析故事,引出教训:“如果自命不凡,看到入门很容易,就把老师一脚踢开,那么,他就什么也学不成”。

第7段:分析阐述,提出“学习中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的观点。

第8段:提出希望。

《从三到万》教学设计[2]

《从三到万》教学设计[2]

《从三到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2.学习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3.认识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重视教师的作用。

二、教学设想《从三到万》是邓拓同志六十年代初期写的一篇杂文。

作品巧妙地利用一则明清笔记中的故事,讲述学习应持有正确态度的道理,篇幅虽短小,但语言生动,富于哲理性。

建议教师先指导学生疏通故事原文,口述故事大意,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体会通过讲故事引出中心论点的方法,领悟本文深刻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口述故事训练,理清文章结构。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和“万”是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可是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学习邓拓同志的杂文《从三到万》。

(二)解题:题目新颖别致,两个数字用介词前后连接,使相差甚远的“三”与“万”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引人深思: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三)作者简介:马南邨是邓拓的笔名。

邓拓(1912─1966),福建闽侯人。

他是一位新闻工作者,著名学者。

他博学多才,曾任《人民日报》《前线》杂志的总编辑,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等职。

他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等。

“文革”开始时,被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诬陷、迫害致死。

(四)指导学生疏通故事原文,对照书下注解正音正字,解释词语含义。

(出示板书)田舍翁:种田的老汉家资殷盛:уīn富裕累世:lěi数代,接连几个世代聘:pìn请搦管:nuò执笔辄:zhé就,(副词)掷笔告其父:zhì放下谢去:指辞退具币:准备父趣之:cù催促其子恚曰:huì抱怨天下姓氏夥矣:huǒ多(五)组织学生分组口述故事梗概,初步议论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最后归纳学生发表的各种意见,明确在学习上浅尝辄止,必然会失败。

(六)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抓住各段的中心句。

全文共有八个自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感两篇(从三到万)
杂感两篇
一、教学思路设计
杂感来自生活感受,一般而言,它更接近生活实际,写起来比较自由,但对学生来说,却难以把握中心。

因此,中心的把握,中心与故事的有机联系,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第一、二课时在教学《从三到万》一文时,着重让学生感受体会这两点,第三课时带读(哨子)通过比较、讨论的训练真正做到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方法
自读+点拨+比较+训练。

三、课文预习内容
1·利用注释和词典读通课文,并理解下列词:捷径妄人殷盛聘搦恚坊热衷欣欣然自命不凡猎取歧途沉迷遗馅
2·细读《从三到万》第3节,准备口述故事的大概内容。

3,读两文,思考此两文各要说明什么道理。

《从三到万》[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归纳出中心论点。

2·理解故事与中心之间约有机联系。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简介作者:邓拓是与吴晗同时期的学者和作家,两人同受迫害,
文革初期遭受批判的三家村,他俩就是其中的两村。

2·检查预习。

生字听写(见课文预习)并释义。

3·自读课文。

思考:《从三到万》要说明的观点是什么?这个观点是怎样引发出来的?
4·讨论。

(1)怎样的一个观点?
明确,学习文化知识要循序渐进,戒骄戒躁,切不可狂妄自大。

设想,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归纳意思接近即可,不必强求一致。

(2)这个论点提出的位置和《谈骨气》一文申论点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一篇是开门见山,首句就是,今天学的一文则是借故事引发出来。

设想,通过比较明确两文的不同处并引出故事部分内容。

(3)既然我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中心是由故事引出来的,那它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5·读议、复述第3节。

设想,在教师指点下读、议故事,解决难词难句,理解故事含义,在复述中强调:辄欣欣然、得矣、谢、去等词的意义。

6·讨论,这是一则笑话还是严肃的故事?为什么?
明确,是笑话,现实生活不大可能存在。

但又是一个严肃的故事,故事中富人儿子的学习态度很有代表意义。

作者我则认为我们应该从这个故事中吸取一些学习方面的经验教训一也是这个意思。

设想,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故事的深刻含义,然后再由此带
动课文以下几节的学习。

7、讨论课文第5、6一三节,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说它的严肃性?并请各用一话来概括三节的段意。

明确,段意,作者从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老师作用三方面议论的。

8、作业
笔译课文第三节。

《从三到万》[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见第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i·复习旧课。

让学生回亿这篇课文的中心和借故事说理的特点。

2·讨论新课。

提问:故事与说理是怎样联系、结合、统一的?
明确:作者在5、6、7三段议论的内容,就是从故事田舍翁儿子的学习态度展开议论的。

3·讨论。

(1)富翁儿子的学习态度怎样?我们应该怎样?为什么?
明确,富翁儿子。

欣欣然,狂妄自大,自命不凡。

我们应戒骄戒躁,谦虚谨慎。

否则处理不好若干关节,势必会影响学习效果。

设想:理解故事与说理之间的高度有机统一;加深议论文中语言内在联系的逻辑性。

(2)那么,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呢?
明确:入门之后仍应虚心求教,重视老师的作用。

4、生齐读最后一段。

简要说明其作用。

5、讨论课文第i、2节的作用。

(1)学生齐读1、2两节,回答其内容和作用。

明确内容:以设问开头,提出如何学习文化知识的问题。

作用:引出下文。

(2)讨论:这两段和后面几段议论有什么联系?
明确:前面摆出议题,后面具体展开,前后都围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来议。

6·我们对课文已基本理解,请联系全文看看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字面上三是刖树开嘣哮十讧一相对来说是学习的后期。

这表明是一个学习过程。

这个过程该怎样呢?这就是作者要说明的道理:学习应该戒骄戒躁,循序渐进,万万不可狂妄自大。

7、布置作业。

自读《哨子》一文,思考文中作者所要阐明的道理。

并比较二文之间的异同。

[第三课时]《哨子》
一、教学目的
理解哨子的含义和借哨子阐述道理的写法。

二、教学过程
1.学生朗读全文。

2·讨论。

(1)作者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明确:人们对事物的价值要有一个正确的估价,避免一些人为的悲苦;或人们如果对事物的价值作出错误的估价,会造成许多悲苦。

(2)这个道理作者是通过什么引发出来的?
明确:一件小事,一只非常普通的哨子。

(3)《哨子》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有什么联系?
明确:我的《哨子》是盲目冲动图一时快乐而错误估价买下的,留下的是远远的梅根。

现实生活中此类现象多得很,不过不只是一只普通的哨子,不只是梅恨,道理相似但程度性质就截然不同不。

设想,明白课文(哨子)的不同含义,懂得借物说理的写法,感受领会课文的中心。

3·比较两篇杂感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借物议论,所说道理贴近生活实际,有说服力。

不同处:所借物不同,前者是古代揲传的丁则故事,后文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

前文议论为主,后文多举生活实例,评判占多。

设想,进一步理解课文,了解杂感的一般形式。

4,做课后练习四,领会语言严密、逻辑性强的特点。

5,写作训练。

小议学生穿名牌。

要求,有生活事例,有自己的明确观点,300字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