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两篇(从三到万)_教案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感两篇(从三到万)

杂感两篇

一、教学思路设计

杂感来自生活感受,一般而言,它更接近生活实际,写起来比较自由,但对学生来说,却难以把握中心。因此,中心的把握,中心与故事的有机联系,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第一、二课时在教学《从三到万》一文时,着重让学生感受体会这两点,第三课时带读(哨子)通过比较、讨论的训练真正做到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方法

自读+点拨+比较+训练。

三、课文预习内容

1·利用注释和词典读通课文,并理解下列词:捷径妄人殷盛聘搦恚坊热衷欣欣然自命不凡猎取歧途沉迷遗馅

2·细读《从三到万》第3节,准备口述故事的大概内容。

3,读两文,思考此两文各要说明什么道理。

《从三到万》[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归纳出中心论点。

2·理解故事与中心之间约有机联系。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简介作者:邓拓是与吴晗同时期的学者和作家,两人同受迫害,

文革初期遭受批判的三家村,他俩就是其中的两村。

2·检查预习。生字听写(见课文预习)并释义。

3·自读课文。思考:《从三到万》要说明的观点是什么?这个观点是怎样引发出来的?

4·讨论。

(1)怎样的一个观点?

明确,学习文化知识要循序渐进,戒骄戒躁,切不可狂妄自大。设想,整体感知课文。学生归纳意思接近即可,不必强求一致。

(2)这个论点提出的位置和《谈骨气》一文申论点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一篇是开门见山,首句就是,今天学的一文则是借故事引发出来。

设想,通过比较明确两文的不同处并引出故事部分内容。

(3)既然我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中心是由故事引出来的,那它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5·读议、复述第3节。

设想,在教师指点下读、议故事,解决难词难句,理解故事含义,在复述中强调:辄欣欣然、得矣、谢、去等词的意义。

6·讨论,这是一则笑话还是严肃的故事?为什么?

明确,是笑话,现实生活不大可能存在。但又是一个严肃的故事,故事中富人儿子的学习态度很有代表意义。作者我则认为我们应该从这个故事中吸取一些学习方面的经验教训一也是这个意思。

设想,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故事的深刻含义,然后再由此带

动课文以下几节的学习。

7、讨论课文第5、6一三节,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说它的严肃性?并请各用一话来概括三节的段意。

明确,段意,作者从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老师作用三方面议论的。

8、作业

笔译课文第三节。

《从三到万》[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见第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i·复习旧课。让学生回亿这篇课文的中心和借故事说理的特点。

2·讨论新课。提问:故事与说理是怎样联系、结合、统一的?

明确:作者在5、6、7三段议论的内容,就是从故事田舍翁儿子的学习态度展开议论的。

3·讨论。

(1)富翁儿子的学习态度怎样?我们应该怎样?为什么?

明确,富翁儿子。欣欣然,狂妄自大,自命不凡。我们应戒骄戒躁,谦虚谨慎。否则处理不好若干关节,势必会影响学习效果。

设想:理解故事与说理之间的高度有机统一;加深议论文中语言内在联系的逻辑性。

(2)那么,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呢?

明确:入门之后仍应虚心求教,重视老师的作用。

4、生齐读最后一段。简要说明其作用。

5、讨论课文第i、2节的作用。

(1)学生齐读1、2两节,回答其内容和作用。

明确内容:以设问开头,提出如何学习文化知识的问题。

作用:引出下文。

(2)讨论:这两段和后面几段议论有什么联系?

明确:前面摆出议题,后面具体展开,前后都围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来议。

6·我们对课文已基本理解,请联系全文看看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字面上三是刖树开嘣哮十讧一相对来说是学习的后期。这表明是一个学习过程。这个过程该怎样呢?这就是作者要说明的道理:学习应该戒骄戒躁,循序渐进,万万不可狂妄自大。

7、布置作业。自读《哨子》一文,思考文中作者所要阐明的道理。并比较二文之间的异同。

[第三课时]《哨子》

一、教学目的

理解哨子的含义和借哨子阐述道理的写法。

二、教学过程

1.学生朗读全文。

2·讨论。

(1)作者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明确:人们对事物的价值要有一个正确的估价,避免一些人为的悲苦;或人们如果对事物的价值作出错误的估价,会造成许多悲苦。

(2)这个道理作者是通过什么引发出来的?

明确:一件小事,一只非常普通的哨子。

(3)《哨子》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有什么联系?

明确:我的《哨子》是盲目冲动图一时快乐而错误估价买下的,留下的是远远的梅根。现实生活中此类现象多得很,不过不只是一只普通的哨子,不只是梅恨,道理相似但程度性质就截然不同不。

设想,明白课文(哨子)的不同含义,懂得借物说理的写法,感受领会课文的中心。

3·比较两篇杂感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借物议论,所说道理贴近生活实际,有说服力。

不同处:所借物不同,前者是古代揲传的丁则故事,后文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前文议论为主,后文多举生活实例,评判占多。

设想,进一步理解课文,了解杂感的一般形式。

4,做课后练习四,领会语言严密、逻辑性强的特点。

5,写作训练。小议学生穿名牌。要求,有生活事例,有自己的明确观点,300字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