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的康复方案之欧阳光明创编
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康复计划
![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康复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cd71e37ba5e9856a561260ae.png)
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康复计划(在使用本计划指导练习前,应仔细阅读完全部内容,并经医生许可再予执行)※注意事项:1. 本计划所提供的方法及数据均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具体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不同,在医生指导下完成。
2. 功能练习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
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耐受。
3. 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
练习次数、时间、负荷视自身情况而定,且应同时练习健侧。
肌力的提高是关节稳定的关键因素,必须认真练习。
4. 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如上肢、腰腹、健侧腿等)应尽可能多地练习,以确保身体素质,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的恢复。
5. 关节活动度(屈、伸)练习,每日只进行一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复屈伸,多次练习。
如屈曲角度长时间(>2周)无进展,则有关节粘连可能,故应高度重视,坚持完成练习。
6. 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分钟。
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再冰敷,每日2-3次。
7. 附录中带有阴影一侧为患侧。
8. 关节的肿胀会伴随整个练习过程,肿胀不随角度练习及活动量增加而增加即属正常现象,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复正常肿胀才会逐渐消退。
肿胀的突然增加应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严重时应及时复诊。
正文一·早期——炎性反应期(0-1周)目的: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练习;早期负重;早期活动度练习,以避免粘连及肌肉萎缩。
功能练习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较低,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且重建的韧带尚较为脆弱。
故以小负荷的耐力练习为主。
选用轻负荷(完成3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3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至疲劳为止。
㈠手术当天: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
㈡术后一天:1 踝泵——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5分/组,1组/小时。
2.2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
![2.2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1035629b4daa58da0114a23.png)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术后1周内一、术后用直夹板将膝关节固定在0°位,术后1周内不进行屈伸练习。
二、踝泵练习:麻醉恢复后即可进行,用力、缓慢、全范围活动踝关节,双下肢同时练习,尽可能多做(>500次/天)。
三、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即大腿前侧肌群的收缩与放松,双下肢同时练习,>500次/天。
四、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大腿后侧肌群用力下压所垫枕头,进行收缩与放松。
五、如能将膝周肌肉锁紧稳住膝关节,可进行直抬腿练习。
术后第2-6周一、继续以上练习。
二、2周后每日进行被动屈膝练习1次,屈膝后即刻冰敷15-20分钟,必要时每隔2小时冰敷一次。
三、术后前6周,避免主动屈膝动作,仅进行被动屈膝练习。
四、术后2周、3周、4周被动屈膝分别达到60°、70°、90°。
五、术后6周可开始双侧屈膝20-30°进行静蹲练习,2-5分钟/次,间隔5秒,5-10次连续/组,2-3组/天。
术后7周-3个月一、支具调至70°便于行走。
二、术后第8周膝关节能被动和主动伸直到0°、屈膝到100°,开始丢拐完全负重行走。
逐步增加上下楼练习(台阶高度10、15、20厘米)。
三、术后8周逐步增加左右及前后平衡练习:保护下双足左右(前后)分离,在微痛范围内左右(前后)交替移动重心,争取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
5分钟/次,1次/天。
四、12周后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后去掉支具。
术后第4-5个月一、继续肌力、踝泵及膝关节活动度练习。
二、慢跑:先后向跑,再前向跑。
三、跳跃练习:双腿跳高并轻柔落在逐步增高的台阶上。
术后6个月一、减速训练、换向训练。
二、双腿跳、单腿跳、深蹲跳。
术后9-12个月经医生复查后,逐步回归运动。
后叉韧带重建后的康复训练方法
![后叉韧带重建后的康复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e3964f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2.png)
后叉韧带重建后的康复训练方法
后叉韧带重建手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可以根据手术后恢复阶段逐渐推进,以下是大致的康复训练方法:
1. 第一周:手术后的第一周需要注意休息,保持足够的睡眠和饮食,控制疼痛和肿胀。
每天进行一些肌肉收缩、放松和保持肌肉萎缩的活动。
2. 第二周:逐渐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进行轻度的步态训练、肌力练习和平衡训练。
低强度的自我锻炼可以帮助增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防止肌肉萎缩。
3. 第三周:在逐渐恢复适应性的基础上,增加训练难度。
包括增加步态训练时间、增加重量的肌肉练习和增加平衡难度的训练。
同时,还需进行拉伸和深层按摩,促进肌肉恢复。
4. 第四周:逐渐恢复活动能力,包括进行抬膝、屈膝、踢腿和平衡训练等活动。
逐渐增加运动量和强度,如慢跑、跳绳和深蹲等。
5. 第五周:逐渐重启日常生活和室外活动。
如逐渐增加步行、爬楼梯和骑自行车的活动。
总体来说,康复训练的方法应该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同时,术后定期复诊也十分重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能够更好地促进手术后的恢
复。
后交叉韧带术后康复流程
![后交叉韧带术后康复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5c6c902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1.png)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流程概述: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起自股骨内侧髁外侧面,向下后外方向走行,止于胫骨髁间棘后部,并与外侧半月板后半角相连结。
PCL是膝关节最强大的韧带,其强度约为前交叉韧带的2倍,主要限制胫骨后移,并辅助其他韧带对抗内外翻和过度旋转运动。
康复阶段:一、术前阶段二、术后第一阶段:第0~6周三、术后第二阶段:第6~12周四、术后第三阶段:第12~20周五、术后第四阶段:第20周以后术前阶段:评估测肌力(肌力测试)韧带松弛度疼痛步态分析等速测试评估平衡能力围度ROM治疗措施膝被动伸直注意:PCL重建早期应禁止主动屈膝,目的保护移植物!膝0°位支具治疗措施髌骨松动股四头肌肌力练习也可用毛巾垫在膝下方治疗措施直腿抬高(支具固定0°位)辅助下主动伸膝(0~70°)治疗措施佩戴支具步行注意:足尖着地冷疗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流程术后第一阶段:第0-6周治疗措施:小腿垫枕被动伸膝、股四头肌再训练【肌肉训练时应用肌肉电刺激(EMS )或肌电图(EMG)中频电刺激膝被动伸直PCL 重建术后很少能完全被动伸直(这是PCL 重建术的并发症之一),但该问题在术后早期必须被解决以保证正常的髌股关节力学。
让患者小腿放在枕头上休息,在重力帮助下恢复伸直,有助于伸膝ROM 的恢复治疗措施:.步态(支具锁定在0°扶拐足尖着地负重行走;术后2~6周渐进性负重至75%;)后4 周50%负重,术后6周75%负重。
在此阶段,支具锁定在0°伸直位行走,以减少腘绳肌收缩产生的胫骨后向剪切力。
治疗措施:髌骨松动术冷疗因为在此阶段应限制屈膝以保护移植物,所以髌骨松动术是一种重要治疗方法。
正常髌骨下移是屈膝所必需。
治疗措施:辅助下主动伸膝/被动屈膝(ROM为0°~70°)只要能耐受,4-6周时遂步增加到90°坐位练习ROM,目标是4周时屈膝达70°,6周时屈膝达90°。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11a2959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a.png)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后交叉韧带是四肢和腰段的关节运动的关键结构。
它在腿部和膝关节上具有重要的稳定作用,可以有效地维护关节功能,防止关节损伤。
但是,由于后交叉韧带的功能受到损伤、内外部损伤等因素的影响,很难恢复原有的功能和结构,因此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经常被运用于腿部和膝关节损伤的治疗之中。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可以完成对损伤的组织恢复,以确保关节的稳定和良好的运动功能。
术后,患者需要经过正确的康复训练,以完全恢复肌肉力量和有效改善关节运动幅度。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有三个不同阶段,主要目的是恢复和维护术后患者的腿部和膝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恢复患者正常的运动活动,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一阶段,患者需要长期应用冰袋,每天20分钟,降低炎症,减轻疼痛,增强关节活动,促进关节的康复。
第二阶段,患者应采取柔软组织放松技术、关节活动康复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来恢复膝关节活动,增强肌肉力量,预防运动损伤。
第三阶段,患者应采取自我运动训练,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提高耐力,灵活性和平衡能力,从而恢复正常的运动模式及其功能。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确保膝关节的稳定,但为了确保膝关节的正常功能,术后患者需要经过专业的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的目的是恢复和维护患者的肌肉力量和有效改善膝关节的运动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重建术后康复训练不仅能够有效改善伤口愈合情况,而且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活动。
总之,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是腿部和膝关节损伤的常用手术,能够有效确保损伤组织的恢复。
术后的康复训练可以恢复和维护患者腿部和膝关节的功能,缓解疼痛,恢复患者正常的运动活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的进行,有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从而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状况。
后交叉韧带关节镜下重建术后康复程序
![后交叉韧带关节镜下重建术后康复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d9fd8c44fad6195f312ba661.png)
后交叉韧带关节镜下重建术后康复程序————————————————————————————————作者:————————————————————————————————日期:ﻩ后交叉韧带关节镜下重建术后康复程序术后即刻-术后1周的康复:(1)术后即刻用活动夹板或石膏将膝关节固定在屈膝30°的位置。
(2) 术后不做直抬腿练习,以防止在抬高患肢的过程中胫骨的异常后移倾向会牵拉重建的后交叉韧带。
(3) 踝泵练习。
从术后第一天就开始。
方法如下:患者在卧床伸直双下肢的情况下,双踝先自然放松,然后做背伸动作,背伸时一定要达到最大限度。
然后从最大背伸状态开始做跖屈,跖屈也要达到最大限度。
如此反复进行。
在患者卧床看电视、看书或读报纸及与家人谈话过程中都可以不断进行跖屈、背伸练习。
(4)做股四头肌收缩放松练习:从术后第一天就每天进行适量的股四头肌的收缩、放松练习。
股四头肌收缩、放松练习的方法是:患者卧在床上,双腿自然伸直,反复进行双下肢大腿肌肉收缩5秒钟、再放松2秒钟的活动。
每天收缩、放松次数共3组,每组50次,共150次。
如果练习时双腿同时进行,可以增加患侧的股四头肌收缩力30% 。
(5) 拔出负压引流多数都在术后48小时内,也有术后不放置负压引流的。
(6) 术后4日内,不要求膝关节的屈伸活动。
术后第4天,可以去除加压伤口用的棉垫,此时可以第一次屈膝练习到60°。
练习完毕就带上屈膝30°的膝关节支俱。
(7) 辅助训练髋部和小腿部位的肌肉:可用各个方向的直抬腿练习。
特别是做使髋关节外展的动作。
(8) 扶拐部分负重下可以用脚尖点地走路(持续到术后8周才完全负重)。
(9)健肢及双上肢的肌肉力量训练。
(10)在下肢运动和在床上放置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小腿的姿势和位置,不要使之处于过度前后位移的状态。
(11)术后一周去掉石膏屈膝到60°,在20分钟内完成练习。
练习完成后,还要将石膏带上,维持屈膝30度的位置。
后交叉韧带重建康复计划
![后交叉韧带重建康复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7900d1b884868762caaed5af.png)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注意事项:1.康复训练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有:心脑血管意外、周围组织损伤、伤口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异位骨化、功能改善不满意、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诊疗方案等等。
2.早期关节活动度(屈、伸)练习,即闭环练习(两脚与肩同宽,保持身体直立位,不能向前倾,脚尖及膝关节正向前,屈曲膝关节),每日只进行一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复屈伸,多次练习。
练习过程中佩戴支具。
如屈曲角度长时间(>2周)无进展,则有关节粘连可能,故应高度重视,及时复诊。
3.活动度练习后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每隔两小时给予冰敷15-20分钟,如无明显改善可门诊复查。
4.术后可调节活动性支具持续佩戴半年,支具应有小腿托,防止小腿后倒。
术后不给予屈伸活动度。
术后第二周后开始调节,每周增加屈膝15°直至正常范围。
如合并半月板损伤,支具调节应于术后第二周后开始,2月内角度调整不超过90°。
5.术后1、3、6、12月至我院创伤骨关节门诊复查,指导下一步康复锻炼,以后视情况一年复查一次,期间如有不适随诊。
根据我院骨科三病区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随访经验,将其康复阶段分为初期(术后第1月),中期(术后第2-3月),后期(术后第4-6月),运动恢复期(术后第7-12月)。
上述阶段均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具体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不同,在医生指导下个体化完成。
一、初期(一)手术当天:患肢伸直,适度抬高,冰敷24小时;麻醉消退后,开始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二)术后1-6天:继续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在手术部位疼痛能忍受前提下,行直腿抬高训练,根据自身情况练习次数、时间、负荷视自身情况而定,且应同时练习健侧。
逐渐增加强度,最终要求女性患者每天练习400次左右,男性500次左右。
(三)术后7天-1月:继续上述肌肉功能训练;开始扶双拐下地,患肢逐开始部分负重,下地行走时请将支具佩带牢固,避免摔倒导致再次损伤。
膝关节后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案 - 副本
![膝关节后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案 - 副本](https://img.taocdn.com/s3/m/8356674e58f5f61fb6366643.png)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案我们的康复团队由骨科医生、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和专科护理人员组成。
由医生在本计划基础上依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具体康复方案,再由康复治疗师执行,专科护理人员配合。
1、本计划所提供的方法及数据均按照一般标准化情况制定,具体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不同,在医生指导下完成。
2、早期训练和功能活动时避免疼痛。
3、训练强度和量要循序渐进,以练习停止半小时后,局部无明显疲劳、不适感为度。
4、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如上肢、腰腹、健侧腿等)应尽可能多地练习,以确保身体素质,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的恢复。
5、肌力练习时,要按医生意见保持一定肌肉收缩时间(如5秒),每组收缩后要进行充分放松。
肌力的提高是关节稳定的关键因素,必须依医嘱认真练习。
6、早期关节活动度(屈、伸)练习,应在康复医师或治疗师指导下进行,不可自主进行,以免发生危险。
7、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冷疗,急性期过后可酌情在活动练习前予以热疗或轻柔按摩。
8、脱拐的顺序一般是双拐-单拐-手杖,逐渐脱拐,进阶标准是获得无痛正常步态。
9、锻炼后突然出现明显肿胀、疼痛等不适,休息后无明显缓解,应及时到医院复诊。
整体康复目标:在保护移植物不受不利应力的影响下,逐渐恢复膝关节活动度和下肢力量。
股四头肌作为防止胫骨后移的动力稳定因素,其肌力训练十分重要。
注意事项:日常生活及自行锻炼时要佩戴支具,支具角度限制按医生嘱咐执行。
一、术后0-2周康复目标:1.控制术后疼痛、肿胀。
2.防止股四头肌抑制 3提高髌骨活动度 4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5.预防肌萎缩注意事项:1. 膝关节支具固定于0~30。
以确保重建韧带愈合。
2.术后当天即可下地,行走时患膝保持伸直位(或支具锁定在0.)足尖着地,以减少腘绳肌收缩产生的胫骨向后剪切力。
3.早期预防术后患膝不能完全伸直。
(一)术后0-2天1、踝泵运动:主动屈、伸踝关节,关节活动至远端持续收缩5秒后放松,30个/组,1组/2小时。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https://img.taocdn.com/s3/m/a84d6ae0360cba1aa811da74.png)
精心整理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概述】正常膝关节限制胫骨后移的结构主要是后交叉韧带(PCL),其次是外侧副韧带、腘绳肌和弓形韧带、内侧副韧带。
PCL损伤占所有膝PCL1.2.3.体征⑴后抽屉试验(PDT):患者仰卧位,髋关节屈曲45°,屈膝90°,双手放在膝关节后方,拇指放在伸侧,重复向后推拉小腿近端,注意胫骨相对于股骨上移动程度与对侧膝关节比较。
胫骨在股骨上向后移动为阳性,提示后交叉韧带部分或完全断裂,称为后直向不稳定。
⑵后沉试验:不能区分异常活动是向前或者向后时,可以对比双侧胫骨结节前突的高度来评估:如屈髋、屈膝各90°,检查者用手托起患者双足;如果发现胫骨上端后沉,胫骨结节低于对侧,为后沉试验阳性,即有PCL 损伤。
有的损伤可以在麻醉下或关节镜MRI检查发现。
加﹥屈膝4.⑵MRI1.韧带损伤程度分类法Ⅰ级:胫骨向后移位0—5mm;Ⅱ级:胫骨后移5—10mm;Ⅲ级:胫骨移位10—15mm。
2.膝关节应力试验不稳定程度分类不稳定(+):关节面分离﹤5mm;不稳定(++):关节面分离5—10mm;不稳定(+++):关节面分离l0mm或﹥l0mm。
3.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主要用于膝关节韧带损伤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评测。
主要内容有8个方面(共100分):①跛行(0—5分),②负重(0—5分),③是否有绞锁(0—15分),④关节不稳(0—25分),⑤疼痛(0—25分),⑥肿胀(0—25分),⑦上下阶梯(0—10分),⑧下蹲(O—5分)。
4.关节测量仪评定可采用专门的关节测量仪进行,以通过测量膝关节在某7.肌力评定Lovett分级法精心整理膝关节周围肌群徒手肌力评定:【康复治疗】PCL撕裂非手术或术后治疗主要体现了康复治疗过程。
其重点是减少渗出,缓解疼痛,并增强肌力和关节内外稳定结构,维持膝关节的稳定功能。
一般首先选择康复训练。
裂的PCL被离断,膝向后方移位﹥10—15mm时以及急性PCL 撕裂,伴有小碎骨片,胫骨后向移位﹥10—15mm,或伴有大的碎骨片时,均应选择开放手术治疗。
十字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康复训练
![十字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康复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bca3176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a.png)
十字交叉韧带是膝关节中的重要结构之一,它连接了股骨和胫骨,稳定了膝关节。
当十字交叉韧带受到损伤或撕裂时,患者会出现疼痛、肿胀和关节不稳定等症状,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十字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十字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是通过移植健康的肌腱或韧带来修复损伤的十字交叉韧带,重建膝关节的稳定性,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
然而,手术只是治疗的第一步,康复训练同样至关重要。
康复训练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膝关节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从而尽快回到正常生活和运动。
一、手术后的早期康复训练(第1-6周)1. 保持休息和冰敷。
在手术后的早期阶段,患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使用受伤的膝关节,保持休息是非常重要的。
冰敷可以帮助减轻肿胀和疼痛,促进伤口愈合。
2. 进行被动关节活动。
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进行一些被动关节活动,例如屈伸膝关节和进行小幅度的踝关节运动,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
3. 加强腿部肌肉。
通过进行一些简单的腿部肌肉训练,如踢腿、屈伸训练等,可以逐渐增强受损膝关节周围的肌肉,提高关节的稳定性。
二、手术后的中期康复训练(第7-12周)1. 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逐渐增加膝关节的活动范围,进行更多的主动关节活动,如行走、上下楼梯等。
2. 加强肌肉力量训练。
通过进行一些专业的腿部肌肉力量训练,如蹲起、蹬腿、提踵等,可以进一步增强受损膝关节周围的肌肉,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抗力。
3. 进行平衡和协调训练。
通过进行平衡垫、单腿站立等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膝关节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三、手术后的晚期康复训练(第13周以后)1. 恢复正常运动。
在手术后的晚期阶段,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的运动,如慢跑、跳跃、健身训练等,但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高强度训练。
2. 加强膝关节的稳定性训练。
通过进行一些专业的膝关节稳定性训练,如模拟滑雪、跳绳等,可以进一步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抗力。
3. 注意保护膝关节。
acl重建后的康复训练方案
![acl重建后的康复训练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c2a06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b.png)
acl重建后的康复训练方案
ACL(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康复训练方案通常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重点不同。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ACL重建后康复训练方案,但请注意,具体的方案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1. 保护期(0-2周):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减轻疼痛、控制术后肿胀与渗出。
尽早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将膝下垫一枕头有利于股四头肌训练。
训练后冰敷20-30分钟,若需要,间隔一小时后可以再次冰敷,以减少术后关节渗出、肿胀及疼痛。
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度达0-90度,渐进负重,但行走时应锁定支具0度位。
2. 恢复期(2-6周):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继续进行股四头肌训练,并加入腘绳肌训练。
开始进行轻度的关节活动度训练,逐渐增加活动范围。
3. 加强期(6-12周):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进一步加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
进行更复杂的肌肉力量训练,如蹲起、台阶训练等。
继续关节活动度训练,以达到正常活动范围。
4. 回归运动期(12周后):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使患者能够回归正常的运动和生活。
继续进行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训练。
开始进行功能性训练,如平衡训练、敏捷性训练等。
根据医生的评估,逐渐回归正常运动。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要求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42203f9d04a1b0717ed5dd35.png)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要求1.拐杖及支具使用时间:术后转盘式支具固定3个月。
6周内,练习后支具需要调回屈曲20°,且睡觉时也需要佩戴支具;6周后行走时支具可逐步调成30°-60°-90°,且睡觉时可以去除支具。
10周后逐步练习弃拐,三月后逐步去除支具。
2.负重要求:术后4周内患肢可以部分自重,但必须扶拐;4周后负重可进一步增加;10周完全负重,并逐步练习弃拐。
半年内禁止深蹲动作。
3.踝泵训练:术后患者回病房清醒后即可开始训练,方法:患侧踝关节向上背伸踝关节并维特3秒,再向下维持3秒,踝关节环绕运动,平时尽量多做。
对于促进静脉回流,预防深静脉血栓作用。
4.膝关节屈曲功能锻炼: 屈曲功能锻炼从术后第五天开始训练,堆荐的方法为:坐在椅子上,患足抵墙,不断前移椅子,患足保持抵墙状态,达到屈曲膝关节的目的。
100°以后方法有:4.1俯卧位,他人一手按住大腿后方,一手握住踝上,按压患者小腿,加大关节屈曲度。
4.2坐位,自己抱脚后压。
但不可跪下后仰,以免韧带松弛甚至断裂。
推荐第二种方法:抵墙或压腿要求每次持续2~10分钟,具体根据耐受力和锻炼效果、手术时间决定,患者可以自己掌握。
练习一次后休息1分钟左右再开始第二个动作。
要求每次训练总时间在30分钟左右。
每日训练3次,训练后冰敷10-15分钟,支具调回20°位。
6周后支具可逐渐调为屈曲。
便于睡眠及生活等。
要求2周达90°,3至4周达100°,6周后达110°,3至6月逐步达正常屈曲角度,3个月内禁止主动屈膝。
训练过程中,会感到—些疼痛,—般以可耐受为准。
但有的耐受力差,需要加大训练强度,每个人耐受程度不一样,差异很大,具体请在复查时听从医生的建议。
练习每日3次,每次10-15分钟,纸习后冰敷10-15分钟(准存使用冰水混合物,方法是塑料袋中一半冰一半冷水,扎紧袋口后,放置膝前方,与皮肤间隔2层左右毛巾,该法较服帖),6周内行走时支具必须是20度,6周后行走时支具可逐步调成30°-60°-90°。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https://img.taocdn.com/s3/m/8e9c97155fbfc77da369b140.png)
支具
负重
锻炼
冰敷
• 下地时佩戴 膝关节伸直 位扶双拐
• 踝泵
• 约20min/hr
• 能耐受的情 • 被动压腿(伸膝0°- 轻微 • 平素维持膝关
况下尝试足 过伸)
节伸直垫高
尖触地
• 被动屈膝至90°
• 抬高患肢,高
• 直腿抬高(侧方、后伸) 于心脏
•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阶锻炼、水池训练
• 行走
13
ACL术后康复(第9-12周)
• 要求:膝关节活动度 <0°- 120°,股四头肌力量 75%对侧 • 稳定KT<3mm,关节不肿、不痛,单脚跳 80%对侧
支具
负重
• 不需要 • 铰链支具可
以酌情延长 使用
• 完全负重
锻炼
• 跑步训练 • 轻度体育活动(高尔夫) • 持续肌肉力量训练 • 静蹲、髋关节周围肌肉训练 • 股四头肌、腘绳肌训练 • 台阶训练
后交叉韧带损伤的康复
后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
• 腘绳肌收缩:
– 从屈膝15°~120°,均会明显增加PCL的应力,在屈膝90°位达到峰值 – 股四头肌的协同收缩能够减少PCL的应力
• 站立位躯干前屈:会导致膝关节后向剪切应力明显增加 • 静蹲:大屈膝角度,会导致胫骨后移明显增加 • 慢跑、上下楼会增加胫骨后向剪切力 • 等速屈膝训练会对PCL产生剪切应力,PCL重建术后避免使
• 同时手术后的初期和早期过多行走,势必会造成膝关节的肿胀和积液 ,不但影响功能的恢复,持续的肿胀和炎症还会危及组织的愈合!
• 而且在这个阶段由于疼痛和无力,还有恐惧感和自我保护的心理,走 路的姿势并不正确,都是“一瘸一拐”走路的。这样的姿势练习得越 多,错误动作的“动力定型”就越巩固,记得越牢,很多患者在膝关 节功能恢复到一定水平之后走路还是“瘸”,一部分原因就在这里。
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的康复方案
![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的康复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90b95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b3.png)
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的康复方案手术后的康复对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在手术后的康复阶段,患者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恢复性活动来重新获得正常的功能和力量。
康复期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保护手术部位,防止二次损伤,并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强度。
以下是一种1200字以上的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的康复方案。
第一阶段(手术后0-2周):在手术后的初期,患者应保持充分休息,减少手术部位的炎症和肿胀。
这段时间内,患者的活动范围应当受到限制,避免过度用力。
活动和锻炼:1.牵拉锻炼:通过使用保守治疗POS机,进行手术部位的轻度牵拉,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2.肌肉收缩锻炼:进行痊愈肌肉的收缩锻炼,以增加膝关节附近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物理治疗:1.手术部位的冷敷:用冰袋轻轻冷敷手术部位,每日多次,每次15-20分钟,以减少炎症和肿胀。
2.轻度按摩:使用指尖轻轻按摩手术部位周围的肌肉群,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康复。
3.电疗治疗:如超声波治疗,可促进软组织康复并减少疼痛。
第二阶段(手术后2-6周):在手术后的2-6周内,患者可以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强度,重建膝关节的功能。
活动和锻炼:1.关节活动范围锻炼:由物理治疗师指导,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关节活动锻炼,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2.肌肉强化锻炼:进行膝关节附近肌肉的强化锻炼,如腿部抬升等,以增加肌肉力量和稳定性。
物理治疗:1.热敷:在锻炼前,可以使用热垫或热毛巾进行热敷,以增加肌肉的弹性和血液循环。
2.红外线治疗:如红外线灯照射,可促进软组织康复和缓解肌肉疼痛。
3.啮齿类咀嚼运动:通过使用特殊的啮齿类咀嚼运动器,可以锻炼膝关节周围的肌肉群。
第三阶段(手术后6-12周):在手术后的6-12周内,患者可以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活动范围,继续重建膝关节的力量和稳定性。
活动和锻炼:1.功能性锻炼:进行一系列的功能性锻炼,如侧向跳跃,平衡动作等,以模拟真实的日常活动。
2.抗阻力锻炼:通过使用弹力带或器械进行抗阻力锻炼,以增加肌肉力量和康复。
后交叉韧带及合并韧带重建术后第1至6周康复训练计划
![后交叉韧带及合并韧带重建术后第1至6周康复训练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97cd926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1.png)
后交叉韧带及合并韧带重建术后第1-6周康复训练计划后交叉韧带(及合并韧带)重建后,并不意味着膝关节功能就能恢复,而只标志着膝关节功能恢复过程的开始。
没有严格的康复训练,患膝或者肢体的功能就很难满意恢复。
请按照以下方案进行训练,并遵守计划中的训练时间和幅度,不要随意增加,以免造成韧带松弛。
请务必于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年、2年、5年复查,以利于及时调整康复和治疗方案,保证膝关节功能最大程度的恢复。
后交叉韧带(及合并韧带)重建术后第1-6周康复训练计划训练方案训练时间日训练次数支具制动及负重1.在睡觉和下地行走时必须使用支具,并锁定于完全伸直位;行肌力和活动度训练时不必使用支具2.需撑双拐;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即刻术后6周;弃拐时间:术后6周内术后8周内肌力训练3.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站立向前摆腿⇒)直腿抬高10’’*30 2 4.提踵训练(允许完全负重时开始)10’’*30 2活动度训练5.压腿(伸膝)训练(术后即刻开始)15度 20°-90°30度 2 7.髌骨推动(术后2周开始)10’’*30 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股四头肌在大腿的前侧半,伸直膝关节,有意绷紧大腿肌肉,可实现等长收缩。
直腿抬高:仰卧于床上,伸直膝关节,抬起下肢与床面成30°角,坚持10秒钟后放下,反复进行。
提踵训练:即踮脚尖训练。
压腿(伸膝)训练:坐地板或者较硬的床上,足跟后垫软垫或折叠毛巾,在膝关节正上方先放枕头或者软垫,再在其上方加载10~20Kg重物(米袋、沙袋、哑铃等),至膝后侧能贴近地板或者床板;维持下压15分钟。
被动屈膝训练:俯卧位,由人帮助被动弯曲膝关节。
切勿主动屈曲膝关节,否则极有可能造成后交叉韧带松弛。
髌骨推动:完全伸膝位,放松大腿肌肉,捏住髌骨,上下内外推动(防止髌骨周围粘连和纤维化)10’’*30:指每组该动作重复30次,每次该动作维持10秒钟。
膝关节外伤和韧带重建手术后的主要反应一、术后发热术后2周内会有低热反应,一般不超过38.5°,个别患者低热会持续3周。
后交叉韧带重建康复方案
![后交叉韧带重建康复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a697c8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f.png)
康复方案介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前阶段治疗措施系韧带松弛度测量适当的等速/功能/平衡测试预定术后支具,并进行穿卸指导冷疗指导步态训练:足尖着地扶拐负重行走,支具锁定在0° 治疗性训练指导:被动(小腿下垫枕)伸膝股四头肌收缩练习直抬腿(支具锁定在0°)髌骨松动术辅助下主动伸膝/被动屈膝训练(ROM0°~70°)术后第一阶段(第0~6周)治疗措施小腿垫枕被动伸膝股四头肌再训练[肌肉训练时肌肉电刺激(EMS)或肌电图(EMG)] 步态:支具锁定在0度扶拐足尖着地负重行走术后2~6周渐进性负重至75%支具锁定在0度,仰卧位/俯卧位直抬腿各方向直抬腿,渐进性抗阻练习多角度股四头肌等长收缩(ROM为60~20度)蹬踏练习(双侧)(ROM为60~0度)近端(髋)渐进性抗阻肌力练习(双侧负重)本体感觉训练腘绳肌和腓肠肌柔韧性训练短曲柄功率自行车可耐受范围内,心血管功能练习(上肢练习等)冷疗强调患者对家庭治疗计划和负重注意事项的依从性术后第二阶段(第6~12周)治疗措施当步行无痛时(6~8周),去掉拐杖遵术者医嘱变换支具(现成支具、髌骨护膝、卸载支具等) 如果关节活动度>115度,则进行标准功率自行车蹬踏/微蹲(ROM为60~0度)辅助下主动ROM练习本体感觉:多维支撑面上逐步过渡到单腿负重、对侧弹力带练习干挠练习开始向前上台阶练习阶梯机训练水下踏车系统(步态训练)踏车上向后行走主动伸膝:60~0度开链渐进性抗阻练习(观察髌骨症状)不要进行主动开链腘绳肌练习若适合,开始迈下阶梯训练术后3个月进行膝韧带KT1000测试术后第三阶段(第12~20周)治疗措施蹬踏/静蹲(ROM为80~0度)辅助下主动ROM练习本体感觉训练:多维平面上单侧平衡训练干挠训练弓箭步训练灵活性训练(运动带)阶梯训练踏车上向后跑前向跑下肢渐进性抗阻和灵活训练向前下阶梯试验主动伸膝-----渐进性抗阻(开链)ROM80~0度不能进行抗阻(开链)腘绳肌训练术后第四阶段(第20周以后)治疗措施继续强化下肢力量,蹬踏、静蹲和0~90度开链伸膝练习下肢灵活性训练强化本体感觉训练强化向前跑训练强化功能往复运动练习(专项运动)专项运动的灵活性练习等速练习/测试功能测试术后6个月进行膝关节韧带KT1000检查依据评估结果进行家庭康复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的康复方案
欧阳光明(2021.03.07)
康复训练程序
阶段训练一(术后0-6周)
本阶段康复目标是提高髌骨活动度,防止股四头肌萎缩;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往往难以完全伸直,早期锻炼可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尤其要注意术后早期小腿垫高,膝关节悬空,依靠重力把腿压直;6周时膝关节活动度要达到0-90°。
1.术后抬高患肢,持续冷敷
2.踝泵运动
鼓励患者做足跖屈与背伸活动,一屈一伸为一下,每次20~30下,每天3-4次,主动伸缩和被动牵拉小腿屈侧肌肉,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轻柔的髌骨松动术,左右滑动为主,上下滑动要小心
4.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此练习在患者能耐受的条件下逐渐进行
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大腿前面肌肉群)绷紧动作,肌肉必须最大主动收缩维持6秒,并注意检查股四头肌内测头是否收缩有力,这是一个关键点。
30-50次/小时,每天锻炼2-3次。
5.支具锁定在0°,练习直腿抬高,如恢复可,不带支具进行直腿抬高练习
直腿抬高至30°,并停留6秒以上,有些患者可能一下子抬不起来,可以先主动辅助练习
6.术后第3周,开始膝关节活动度被动练习
A.被动伸膝练习:仰卧位,小腿垫枕,完全依靠重力被动伸膝
B.床边屈膝练习,患者坐在床边,患肢完全在重力下被动屈膝,术后4周争取屈膝到70°,
7.术后第5周,膝关节主动辅助屈曲练习
A.坐位主动屈膝练习:患者坐在床边,主动屈膝练习,有牵拉感后借助健肢的重力作用助动屈膝,争取6周后屈膝达到90°
B.足跟滑动练习:仰卧下滑动足跟,主动辅助屈膝运动,如吃力可将健踝交叉放在患侧踝关节前方,辅助患膝关节屈曲。
阶段训练二(术后7-12周)
本阶段康复目标是逐步增大膝关节活动度,开始负重,逐渐实现步态正常化
1.膝支具锁定在完全伸直位,可使用拐杖,患肢负重50%-70%;或不用拐杖,在患者耐受下负重行走,当步行无痛后可去掉拐杖
2.步态练习,面对镜子行走练习,纠正不良行走姿势;如条件可,负重行走或增加行走距离
3.继续屈膝锻炼,争术后3个月时屈膝角度达到120°
A.仰卧终末屈膝练习:仰卧位,主动屈膝,在屈膝范围末点吃力者,可用弹力带辅助屈膝或者用手屈髋抱膝
B.俯卧终末屈膝练习:俯卧位,主动屈膝,脚后跟尽力靠近臀部,在屈膝范围末点吃力者,可用弹力带辅助屈膝
4.抗阻力直腿抬高(需支具固定在0°伸膝位进行,耐受为宜)
A.直腿仰位抬高
B.直腿侧位抬高
C.直腿俯位抬高
5.达到4后,主动伸膝:60°~0°开链渐进性抗阻练习。
(避免主动开链抗阻屈膝练习)。
6.单腿站立练习
单腿站立,抬起的腿练习90°向后屈膝,并维持平衡,两腿交替,每次持续6秒以上,每天各进行8-10次
7.开始上台阶练习,台阶高度从10cm逐渐过渡到20cm
8.如合适,本阶段可尝试迈下阶梯训练,台阶高度从10cm逐渐过渡到20cm
阶段训练三(术后13-18周)
本阶段康复目标是恢复膝关节活动度,增强下肢肌力、灵活性和稳定性
1.继续膝关节活动度练习
2.靠墙静蹲练习,双腿分开,背墙站立,缓慢蹲下,达到耐受的最大位置。
达到80°后开始逐渐过渡到不靠墙的自由静蹲,无论靠墙还是不考墙均不宜屈膝超过80°
3.开始下台阶练习,台阶高度从10cm逐渐过渡到20cm
4.无痛上下台阶后,开始上下楼梯训练,早、中、晚各训练半小时
5.弹力带终末伸膝练习
6.弹力带终末屈膝练习
7.站立位各个方向抗阻练习
弹力带两端固定在小腿水平,站立在弹力带圈里面,各个方向抗阻练习
阶段训练四(术后19-22周)
本阶段继续下肢肌力、灵活性和稳定性练习,为重返运动做准备1.无痛上下台阶后,开始上下楼梯训练,早、中、晚各训练半小时
2.匀速慢跑练习,
地面要平稳,最好选择在公园和操场跑道上,跑步的距离不限,开始先控制在50-100米内,一般以身体微出汗和发热为宜,避免疼痛条件下练习。
3.双腿往复跳台阶练习,台阶高度从10cm逐渐过渡到20cm
在地面放置一坚固的箱子,双腿同时跳上,落地时患肢轻轻落地,然后再跳下,同样注意保护患肢。
上午,下午各锻炼半小时,练习中间可适当休息2分钟;如无箱子可横置一跳绳,调整适当高度后双腿齐跳,连续跳来跳去。
4.跳跃投篮练习,为进一步练习平衡感,可在松软的床上练习该动作
5.模拟剪切步练习
弹力带齐腰水平固定两端,人站立在弹力带圈里面,呈剪切步态抗阻力静蹲
6.术后6个月在医生同意下可适当进行低强度体育运动,如游泳,自行车或羽毛球
注意:以上训练方案可满足普通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低强度活动,对于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如需重返高强度运动和参加比赛,22周以后需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专项锻炼。